CN105961688A -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1688A
CN105961688A CN201610299992.1A CN201610299992A CN105961688A CN 105961688 A CN105961688 A CN 105961688A CN 201610299992 A CN201610299992 A CN 201610299992A CN 105961688 A CN105961688 A CN 105961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ea
time
semen
oil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99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月兰
杨春
陈三弟
廖勤明
林国轩
廖贤军
郭春雨
蓝燕
刘晓东
白先丽
黄敏周
蒋艳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TEA SCIENCE IN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TEA SCIENCE IN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TEA SCIENCE IN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iled Critical GUILIN TEA SCIENCE IN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to CN2016102999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616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61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16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特色茶食品技术领域。该油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花生油12~15份、绿豆3~4份、生花生1~2份、姜6~7份、蒜2~3份、香菜2~3份、葱2~3份、冰鲜乌龙茶5~6份、石崖茶1~2份、食盐3~4份和开水195~201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油茶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油茶原料中的茶叶用的是冰鲜乌龙茶和石崖茶,冰鲜乌龙茶色绿、花香浓郁、滋味醇厚;石崖茶回甘快、明显。采用这两种原料,并配以相应的重量比例,制出的油茶汤绿、香气鲜爽浓郁、滋味协调丰富鲜爽回甘,是一款大众普遍乐于接受的口味。

Description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特色茶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茶”是广西桂北地区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一种传统小吃,在广西的三江、融水、龙胜、恭城、富川、钟山等地的侗、苗、瑶、壮、汉等民族都有吃油茶的习俗,其中以侗族最具代表性。喝油茶始于清朝,曾被乾隆誉称为“爽神汤”。油茶具有油而不腻、醇香甘喉的特点,喝油茶还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祛寒暖胃,并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腹泻等功效。目前,各地方的油茶地方特色明显,刚接触油茶的人群不太容易接受口味,普遍觉得油茶带苦涩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大众普遍乐于接受且易于普及推广的油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之一,是提供一种油茶。本发明的油茶汤绿、香气鲜爽浓郁、滋味协调丰富鲜爽回甘,是一种大众普遍乐于接受的口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花生油12~15份、绿豆3~4份、生花生1~2份、姜6~7份、蒜2~3份、香菜2~3份、葱2~3份、冰鲜乌龙茶5~6份、石崖茶1~2份、食盐3~4份和开水195~201份。
现有技术中油茶原料用的是绿茶,本发明的油茶原料中的茶叶用的是冰鲜乌龙茶和石崖茶,冰鲜乌龙茶色绿、花香浓郁、滋味醇厚;石崖茶回甘快、明显。采用这两种原料,并配以相应的重量比例,制出的油茶汤绿、香气鲜爽浓郁、滋味协调丰富鲜爽回甘,是一款大众普遍乐于接受的口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花生油13.5份,绿豆3.5份,生花生1.5份,姜6.5份,蒜2.5份,香菜2.5份,葱2.5份,冰鲜乌龙茶5.5份,石崖茶1.5份,食盐3.5份,开水198份。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原料采用上述重量份数,为最佳工艺参数,所制油茶香气浓郁,滋味协调、鲜爽浓厚,回甘明显。
进一步,所述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根,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香菜、葱的茎和头香气最为浓郁。
所述冰鲜乌龙茶,指的是不经高温长时间干燥,揉捻后直接真空包装,速冷冻的湿态乌龙茶,具有比干态乌龙茶的花香鲜灵度高、茶叶营养成份保留较多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之二,是提供上述油茶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绿豆3~4份、生花生1~2份、姜6~7份、蒜2~3份、香菜2~3份、葱2~3份、冰鲜乌龙茶5~6份、石崖茶1~2份和食盐3~4份;
(2)将步骤(1)称取的绿豆煮熟,石崖茶用热水清洗,生花生用热水浸泡后去水,姜、蒜拍碎,得到处理过的绿豆、石崖茶、生花生、姜和蒜;
(3)称取4~5重量份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170℃,放入步骤(1)称取的香菜、葱翻炒,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姜、蒜翻炒,然后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石崖茶翻炒,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绿豆、花生翻炒,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加入65~67重量份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第一次过滤,得到第一次茶汤和第一次茶渣,取第一次茶汤,即为第一道油茶;
(4)称取4~5重量份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170℃,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67重量份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第二次过滤,得第二次茶汤和第二次茶渣,取第二次茶汤,即为第二道油茶;
(5)称取4~5重量份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170℃,将步骤(4)的第二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67重量份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第三次过滤,得第三次茶汤和第三次茶渣,取第三次茶汤,即为第三道油茶;
(6)将步骤(3)所得第一道油茶、步骤(4)所得第二道油茶、步骤(5)所得第三道油茶混合,即为所述油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1)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绿豆3.5份,生花生1.5份,姜6.5份,蒜2.5份,香菜2.5份,葱2.5份,冰鲜乌龙茶5.5份,石崖茶1.5份,食盐3.5份。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原料采用上述重量份数,为最佳工艺参数,所制油茶香气浓郁,滋味协调、鲜爽浓厚,回甘明显。
进一步,所述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根。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香菜、葱的茎和根香气最为浓郁。
进一步,步骤(3)所述花生油的重量份数为4.5份,所述翻炒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1~3min,所述开水的重量份数为66份,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进一步,步骤(4)所述花生油的重量份数为4.5份,所述开水的重量份数为66份,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进一步,步骤(5)所述花生油的重量份数为4.5份,所述开水的重量份数为66份,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进一步,所述第一次过滤、第二次过滤及第三次过滤的方式是用竹漏过滤。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打油茶用竹漏,过滤快且不会堵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油茶汤绿、香气鲜爽浓郁、滋味协调丰富鲜爽回甘,是一种大众普遍乐于接受的口味。
2.本发明的原料配比,以及使用冰鲜乌龙茶、石崖茶,油茶风味与现有技术不同,更适合大众口味。
3.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油茶,包括如下重量:花生油12kg、绿豆4kg、生花生1kg、姜7kg、蒜2kg、香菜3kg、葱2kg、冰鲜乌龙茶6kg、石崖茶1kg、食盐4kg和开水195kg,其中,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根,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
上述实施例的油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绿豆4kg、生花生1kg、姜7kg、蒜2kg、香菜3kg、葱2kg、冰鲜乌龙茶6kg、石崖茶1kg和食盐4kg,其中,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头;
(2)将步骤(1)称取的绿豆煮熟,石崖茶用热水清洗,生花生用热水浸泡后去水,姜、蒜拍碎,得到处理过的绿豆、石崖茶、生花生、姜和蒜;
(3)称取4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放入步骤(1)称取的香菜、葱,于90~100℃翻炒1~3min,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姜、蒜,于90~100℃翻炒1~3min,然后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石崖茶,于90~100℃翻炒1~3min,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绿豆、花生,于90~100℃翻炒1~3min,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加入65kg的90℃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一次过滤,得到第一次茶汤和第一次茶渣,取第一次茶汤,即为第一道油茶;
(4)称取4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70℃,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kg的90℃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二次过滤,得第二次茶汤和第二次茶渣,取第二次茶汤,即为第二道油茶;
(5)称取4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60℃,将步骤(4)的第二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kg的90℃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三次过滤,得第三次茶汤和第三次茶渣,取第三次茶汤,即为第三道油茶;
(6)将步骤(3)所得第一道油茶、步骤(4)所得第二道油茶、步骤(5)所得第三道油茶混合,即为所述油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油茶,包括如下重量:花生油13.5kg、绿豆3.5kg、生花生1.5kg、姜6.5kg、蒜2.5kg、香菜2.5kg、葱2.5kg、冰鲜乌龙茶5.5kg、石崖茶1.5kg、食盐3.5kg和开水198kg,其中,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根,所述开水的温度为100℃。
上述实施例的油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绿豆3.5kg、生花生1.5kg、姜6.5kg、蒜2.5kg、香菜2.5kg、葱2.5kg、冰鲜乌龙茶5.5kg、石崖茶1.5kg和食盐3.5kg,其中,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头;
(2)将步骤(1)称取的绿豆煮熟,石崖茶用热水清洗,生花生用热水浸泡后去水,姜、蒜拍碎,得到处理过的绿豆、石崖茶、生花生、姜和蒜;
(3)称取4.5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5℃,放入步骤(1)称取的香菜、葱,于90~100℃翻炒1~3min,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姜、蒜,于90~100℃翻炒1~3min,然后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石崖茶,于90~100℃翻炒1~3min,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绿豆、花生,于90~100℃翻炒1~3min,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加入66kg的100℃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一次过滤,得到第一次茶汤和第一次茶渣,取第一次茶汤,即为第一道油茶;
(4)称取4.5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70℃,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kg的100℃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二次过滤,得第二次茶汤和第二次茶渣,取第二次茶汤,即为第二道油茶;
(5)称取4.5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65℃,将步骤(4)的第二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kg的100℃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三次过滤,得第三次茶汤和第三次茶渣,取第三次茶汤,即为第三道油茶;
(6)将步骤(3)所得第一道油茶、步骤(4)所得第二道油茶、步骤(5)所得第三道油茶混合,即为所述油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油茶,包括如下重量:花生油15kg、绿豆3kg、生花生2kg、姜6kg、蒜3kg、香菜2kg、葱3kg、冰鲜乌龙茶5kg、石崖茶2kg、食盐3kg和开水201kg,其中,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根,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5℃。
上述实施例的油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绿豆3kg、生花生2kg、姜6kg、蒜3kg、香菜2kg、葱3kg、冰鲜乌龙茶5kg、石崖茶2kg和食盐3kg,其中,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头;
(2)将步骤(1)称取的绿豆煮熟,石崖茶用热水清洗,生花生用热水浸泡后去水,姜、蒜拍碎,得到处理过的绿豆、石崖茶、生花生、姜和蒜;
(3)称取5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70℃,放入步骤(1)称取的香菜、葱,于90~100℃翻炒1~3min,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姜、蒜,于90~100℃翻炒1~3min,然后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石崖茶翻炒,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绿豆、花生,于90~100℃翻炒1~3min,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加入67kg的95℃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一次过滤,得到第一次茶汤和第一次茶渣,取第一次茶汤,即为第一道油茶;
(4)称取5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7kg的95℃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二次过滤,得第二次茶汤和第二次茶渣,取第二次茶汤,即为第二道油茶;
(5)称取5kg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65℃,将步骤(4)的第二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7kg的95℃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用竹漏第三次过滤,得第三次茶汤和第三次茶渣,取第三次茶汤,即为第三道油茶;
(6)将步骤(3)所得第一道油茶、步骤(4)所得第二道油茶、步骤(5)所得第三道油茶混合,即为所述油茶。
对比例1
对比试验中,将冰鲜乌龙茶、石崖茶换为等量的绿茶,其它原料及步骤不变,制作出的油茶汤色偏暗,绿色欠;香气尚浓郁,欠鲜;滋味入口苦涩味重,刚接触的人难以接受。
对比例2
对比试验中,将冰鲜乌龙茶换为等量的绿茶,其它原料及步骤不变,制作出的油茶汤色偏暗,绿色欠;香气尚浓郁,欠鲜;滋味入口苦涩味重,回甘明显。汤色、香气、滋味均比不上本发明的配方。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油茶,不仅汤绿、香气鲜爽浓郁、滋味协调丰富鲜爽回甘,而且油茶风味与现有技术不同,更适合大众口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花生油12~15份、绿豆3~4份、生花生1~2份、姜6~7份、蒜2~3份、香菜2~3份、葱2~3份、冰鲜乌龙茶5~6份、石崖茶1~2份、食盐3~4份和开水195~20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花生油13.5份,绿豆3.5份,生花生1.5份,姜6.5份,蒜2.5份,香菜2.5份,葱2.5份,冰鲜乌龙茶5.5份,石崖茶1.5份,食盐3.5份,开水19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根,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4.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绿豆3~4份、生花生1~2份、姜6~7份、蒜2~3份、香菜2~3份、葱2~3份、冰鲜乌龙茶5~6份、石崖茶1~2份和食盐3~4份;
(2)将步骤(1)称取的绿豆煮熟,石崖茶用热水清洗,生花生用热水浸泡后去水,姜、蒜拍碎,得到处理过的绿豆、石崖茶、生花生、姜和蒜;
(3)称取4~5重量份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170℃,放入步骤(1)称取的香菜、葱翻炒,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姜、蒜翻炒,然后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石崖茶翻炒,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绿豆、花生翻炒,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加入65~67重量份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第一次过滤,得到第一次茶汤和第一次茶渣,取第一次茶汤,即为第一道油茶;
(4)称取4~5重量份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170℃,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67重量份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第二次过滤,得第二次茶汤和第二次茶渣,取第二次茶汤,即为第二道油茶;
(5)称取4~5重量份的花生油,下锅,至油温150~170℃,将步骤(4)的第二次茶渣放回锅中,用锤子锤打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65~67重量份的开水,把锅巴搅起,煮开,第三次过滤,得第三次茶汤和第三次茶渣,取第三次茶汤,即为第三道油茶;
(6)将步骤(3)所得第一道油茶、步骤(4)所得第二道油茶、步骤(5)所得第三道油茶混合,即为所述油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绿豆3.5份,生花生1.5份,姜6.5份,蒜2.5份,香菜2.5份,葱2.5份,冰鲜乌龙茶5.5份,石崖茶1.5份,食盐3.5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菜和葱,均是取其茎和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花生油的重量份数为4.5份,所述翻炒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1~3min,所述开水的重量份数为66份,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花生油的重量份数为4.5份,所述开水的重量份数为66份,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花生油的重量份数为4.5份,所述开水的重量份数为66份,所述开水的温度为9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5、7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过滤、第二次过滤及第三次过滤的方式是用竹漏过滤。
CN201610299992.1A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59616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9992.1A CN105961688A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9992.1A CN105961688A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1688A true CN105961688A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9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9992.1A Pending CN105961688A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6168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3222A (zh) * 2017-07-10 2017-11-24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预包装食用保健油茶饮品的制作方法
CN109221420A (zh) * 2018-09-20 2019-01-18 三江县三月三乡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冲泡型奶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1533A (zh) * 2018-09-20 2019-01-18 三江县三月三乡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鲜味速溶型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8890A (zh) * 2020-04-02 2020-06-26 蒋远旺 灵芝功能煮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9628A (zh) * 2001-12-25 2002-07-2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冰鲜乌龙茶制作方法
CN104432280A (zh) * 2014-12-10 2015-03-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油茶茶汤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9628A (zh) * 2001-12-25 2002-07-2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冰鲜乌龙茶制作方法
CN104432280A (zh) * 2014-12-10 2015-03-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油茶茶汤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志峰,等: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食品油茶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3222A (zh) * 2017-07-10 2017-11-24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预包装食用保健油茶饮品的制作方法
CN109221420A (zh) * 2018-09-20 2019-01-18 三江县三月三乡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冲泡型奶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1533A (zh) * 2018-09-20 2019-01-18 三江县三月三乡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鲜味速溶型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8890A (zh) * 2020-04-02 2020-06-26 蒋远旺 灵芝功能煮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1013B (zh) 桂林米粉调味卤水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61688A (zh)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44591A (zh) 一种含有中药的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7007A (zh) 一种黄焖酱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31920A (zh) 一种含金钗石斛的红油火锅底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51335A (zh) 一种土家油茶汤的加工方法
CN109691600A (zh) 一种桂花酸梅汤及制备方法
CN106107559A (zh) 一种牛肉干制作方法
CN100528001C (zh) 三香蛋制作工艺
CN103504372A (zh) 茶味花生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04134B1 (ko) 더덕 장어구이 제조방법
Navchoo et al. Ethnobotany of Ladakh, India: beverages, narcotics, foods
CN106172839A (zh) 一种茶豆腐的配方、工艺及筛选方法
CN105918895A (zh) 一种新的水煮肉片的制作配方
CN107410872A (zh) 一种滋补酸浆面的制作工艺
KR101961046B1 (ko) 우렁이를 함유하는 볶음 양념장 제조방법
JP6459131B2 (ja) 茶抽出用組成物
CN107683926A (zh) 油茶的制作方法
CN109170040A (zh) 一种茶味调饮的复萃生产工艺
CN109007126A (zh) 一种腊肉油茶膏的制备方法
CN102793042A (zh) 利用固香剂保持焙炒咖啡香气的方法
KR20000053916A (ko) 비린미감의 제거를 위한 추어탕 제조방법
CN106418414A (zh) 一种火锅底料
CN106262437A (zh) 一种猪骨调味卤汁及其制作方法
CN105053426A (zh) 一种基于焙炒的咖啡粉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