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6834A -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6834A
CN105946834A CN201610374158.4A CN201610374158A CN105946834A CN 105946834 A CN105946834 A CN 105946834A CN 201610374158 A CN201610374158 A CN 201610374158A CN 105946834 A CN105946834 A CN 105946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ylinder body
bar component
push rod
slee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41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6834B (zh
Inventor
下村丈夫
西村聪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900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1870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900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454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25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4180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46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6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6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6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26Compressed-air systems
    • B60T13/38Brakes applied by springs or weights and released by compress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8Brake cylinders other than ultimate actuators
    • B60T17/083Combination of service brake actuators with spring loaded brake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5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members, by means of a sealing without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e.g. fluid-tight sealings for transmitting motion through a wall
    • F16J15/5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members, by means of a sealing without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e.g. fluid-tight sealings for transmitting motion through a wall by means of sealing bellows or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2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4Bel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在具有将形成推板的收容空间的壳体和用于收容推杆的缸体相连接的结构的制动器室内,为了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防止由于异物进入到壳体内而产生的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强度不足的问题,制动器室(1)包括:杆部(22),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在缸体(17)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推杆(2)进入制动装置;以及防尘罩(29),其用于防止泥等异物进入到缸体(17)内。在防尘罩(29)上形成有密封部(29c),密封部(29c)通过弹性接触于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而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杯状件(16)与缸体(17)之间的连接部的作用。

Description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本申请为申请日是2012年4月16日、申请号为201280028702.X(对应的PCT申请号为PCT/JP2012/060801)、发明名称为“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器室,该制动器室包括杆构件,该杆构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或弹簧的作用力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上述制动器室中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缸体内的作用的罩构件。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上述制动器室内介于上述杆构件的外周与上述缸体的内周之间且一边与上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与上述杆构件一体地进行活塞运动的衬套构件。
并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利用释放螺栓将用于使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的活塞释放的构造的制动器室,该推杆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
背景技术
例如,在大型汽车用制动系统中,使用将自空气压缩机供给过来的压缩空气作为制动的能量源的空气制动器。该空气制动器包括用于使制动蹄扩张的推杆和用于驱动该推杆的制动器室,在该制动器室内设有因压缩空气的供给而变形、并朝向制动蹄推压推杆的膜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对于该制动器室,作为车辆行驶时的制动用制动器室,除了利用压缩空气来对车轮进行制动的行车用制动器室之外,有时还同时设有作为驻车制动用制动器室工作的弹簧制动器室。在弹簧制动器室内,在非制动时,在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弹簧被压缩而成为内部的活塞不推压推杆的状态,而在制动时,压缩空气被放掉而使弹簧的推压力作用于推杆,由此使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
也就是说,在弹簧制动器室内,在非制动时,在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弹簧被压缩而成为内部的活塞不推压推杆的状态,而在制动时,压缩空气被放掉而使弹簧的推压力作用于活塞,由此活塞推压推杆而使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
此处,若假设在向弹簧制动器室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管路上产生空气泄漏,则弹簧制动器室内成为活塞被弹簧推压的状态、即保持制动器制动状态不变,从而不能解除该制动状态。因此,在弹簧制动器室内设有用于手动解除弹簧制动的释放螺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通过旋转释放螺栓而使活塞位移到制动释放位置,由此能够解除弹簧制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10477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制动器室内,有时设有用于推压推杆的、被称作推板的构件。推板构成为包括能被因压缩空气的供给而变形的膜片推压的凸缘部和用于推压推杆的杆部,该杆部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
此处,由于推板的收容空间因膜片的变形而扩大或缩小,因此,为了能够使空气在推板的收容空间与外部之间流通,有时在形成膜片的收容空间的壳体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开口。在该情况下,泥等异物会自上述开口有可能进入到壳体内部,该泥等异物进一步进入到缸体内部而阻碍推板的动作。因此,有时设有用于防止异物混入到这样的缸体内部的防尘罩,在该情况下,防尘罩的一端侧安装于缸体顶端,另一端侧安装于杆部。
另外,在不将用于形成膜片的收容空间的壳体和上述缸体一体形成而在独立地构成壳体和缸体的基础上将两者连接的情况下,泥等异物也会到达该连接部位。并且,例如,在利用焊接将壳体和缸体连接起来的情况下,异物中含有的水分有可能使焊接部位生锈而造成连接部位的强度降低。然而,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设置其它专用的防异物进入部件,从而造成装置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将形成推板的收容空间的壳体和收容有推杆的缸体相连接的结构的制动器室内,能够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防止由于异物进入到壳体内而产生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此处,从制造上的原因或滑动性的观点考虑,有时在杆部外周与缸体内周之间设有衬套构件,一边使该衬套构件与缸体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使该衬套构件与杆部一体地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另外,有时还设有用于防止异物混入到缸体内部的防尘罩,在该情况下,防尘罩的一端侧安装于缸体顶端,另一端侧安装于杆部。
此处,若考虑到衬套构件在缸体内的滑动性,优选衬套构件的外周面与缸体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较小。然而,在衬套构件在缸体内移动时,由于空气在衬套构件的移动目的位置与移动初始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若使衬套构件的外周面与缸体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较小,则空气难以在衬套构件的移动目的位置与移动初始位置之间移动。其结果,在衬套构件移动时产生阻力,从而不能确保顺畅的移动并还有可能在缸体内产生杂音(吹笛声)。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其第2目的在于,在用于推压推杆的杆部与缸体之间具有衬套构件的制动器室内,确保杆部(衬套构件)在缸体内顺畅地滑动。
另外,在上述释放螺栓的端部设有成为在旋转释放螺栓时的着手处(日文:手掛り)的螺母。以往,例如通过压入固定将该螺母安装于释放螺栓的端部,因此,安装作业需要花费劳力和时间。另外,由于进行了压入固定,因此,存在有在制动器室的修理时等不易进行拆解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能想到如下结构:例如,沿着周向使释放螺栓的端部形成为凹凸形状并将螺母形成为与该凹凸形状相配合的凹凸形状而构成止转件,并利用防脱环来防止螺母脱出,但在该情况下,有时防脱强度会产生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其第3目的在于,获得具有相对于释放螺栓易于安装和拆解螺母、并且即使在安装螺母后也能够确保充分的防脱强度的螺母安装构造的制动器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制动器室,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室包括:杆构件,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或弹簧的作用力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膜片,其受到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变形,从而推压上述杆构件;壳体,其用于形成上述膜片的收容空间,且在上述缸体的一端进入该壳体的内侧的状态下,该壳体与该缸体相连接;以及罩构件,其一端侧安装于上述缸体,另一端侧安装于上述杆构件,该罩构件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缸体内的作用,在上述罩构件上形成有密封部,该密封部通过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而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壳体与上述缸体之间的连接部的作用。
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在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缸体内的作用的罩构件上形成有通过与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而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的作用的密封部,因此,通过安装上述罩构件,能够构成用于防止异物进入到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的部件。
即,由于将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缸体内的作用的罩构件用作防止异物进入到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的部件,因此能够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也解决异物进入到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而产生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根据第1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具有因来自密封空间外侧的压力而受到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方向上的力的结构。
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上述密封部具有因来自密封空间外侧的压力而受到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方向上的力的结构,因此,即使在上述密封部自密封空间外侧受到压力时,也不会损坏密封功能,能够可靠地获得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罩构件,在制动器室内,该罩构件安装固定于缸体的一端与杆构件之间,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缸体内的作用,上述制动器室包括:上述杆构件,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或弹簧的作用力在上述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膜片,其受到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变形,从而推压上述杆构件;以及壳体,其用于形成上述膜片的收容空间,且在上述缸体的一端进入该壳体的内侧的状态下,该壳体与该缸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构件上形成有密封部,该密封部通过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而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壳体与上述缸体之间的连接部的作用。
采用本技术方案,如上述第1技术方案所述那样,由于将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缸体内的作用的罩构件用作防止异物进入到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的部件,因此能够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解决异物进入到壳体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而产生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第2问题,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制动器室,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室包括:杆构件,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或弹簧的作用力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以及衬套构件,其介于上述杆构件的外周与上述缸体的内周之间,该衬套构件一边与上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与上述杆构件一体地进行活塞运动,在上述衬套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沿上述衬套构件在上述缸体内的移动方向贯穿。
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在一边与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与杆部一体地进行活塞运动的衬套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绕杆构件的轴线)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沿衬套构件在缸体内的移动方向(活塞运动方向)贯穿,因此,在衬套构件在缸体内移动时,空气经由上述通孔而在该衬套构件的移动目的位置与移动初始位置之间顺畅地移动。
因而,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确保杆构件(衬套构件)在缸体内顺畅地滑动,而无需在衬套构件的外周面与缸体内周面之间设置较大的间隙,另外,还能够防止在缸体内产生杂音。
根据第4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该制动器室包括:膜片,其受到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变形,从而推压上述杆构件;壳体,其用于形成上述膜片的收容空间,且在上述缸体的一端进入该壳体的内侧的状态下,该壳体与该缸体相连接;以及罩构件,其一端侧安装于上述缸体,另一端侧安装于上述杆构件,该罩构件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缸体内的作用。
采用本技术方案,设有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缸体内的作用的罩构件,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置罩构件而使至少衬套构件的在缸体内的移动方向上的一侧成为封闭空间,由此,在衬套构件移动时容易产生上述的阻力、杂音。然而,通过上述第1技术方案,能够防止上述情况,并能够确保杆构件(衬套构件)在缸体内顺畅地滑动,另外,还能够防止在缸体内产生杂音。
根据第4技术方案或第5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杆构件的顶端设有与上述推杆相卡合的、由强度比上述杆构件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的推杆引导件,在上述衬套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卡定的爪部,且该爪部被夹持在形成于上述推杆引导件的凸缘部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之间。
为了使制动器室轻型化,利用铝等轻型材料来形成杆构件是有效的。然而,在该情况下,在杆构件的与推杆相卡合的部位(顶端部)容易产生磨损,因此,优选在杆构件的与推杆相卡合的部位上设置由强度比杆构件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的推杆引导件。
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在衬套构件上形成爪部,并将该爪部夹持在杆构件顶端与推杆引导件之间。因此,通过上述设置,不需要设置用于将衬套构件固定于杆构件的专用的部件,从而能够谋求装置的低成本化。另外,能够将衬套构件更牢固地安装于杆构件。
根据第6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推杆引导件呈可进入到形成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的凹部的凸形状,利用介于上述凹部与上述凸形状之间的、沿着周向呈波浪形状的固定环将上述推杆引导件固定于上述杆构件。
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上述推杆引导件借助沿着周向呈波浪形状的固定环固定于被形成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的凹部,因此,与压入固定相比,易于拆卸上述推杆引导件。由此,例如,通过在上述凹部的底部设置间隔件,能够易于调整包括上述推杆引导件在内的上述杆部的长度。
根据第4技术方案或第5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杆构件的顶端设有与上述推杆相卡合的、由强度比上述杆构件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的推杆引导件,在上述杆构件上沿着周向形成有槽,在上述衬套构件上形成有用于进入到上述槽内的突起,通过使上述突起进入到上述槽内,能够将上述衬套构件安装于上述杆构件,在上述衬套构件上还设有可卡定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的爪部,上述突起和上述爪部以错开相位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衬套构件的周向上。
如在上述第6技术方案中说明地那样,为了使制动器室轻型化,利用铝等轻型材料来形成杆构件是有效的。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杆构件的与推杆相卡合的部位设置由强度比杆构件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的推杆引导件。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通过使形成于衬套构件的突起进入到形成于杆构件的槽内,并将形成于衬套构件的爪部卡定于杆构件顶端,能够将衬套构件安装于杆构件,因此能够将衬套构件可靠地固定于杆构件。
并且,由于上述突起和上述爪部以错开相位的方式形成在衬套构件的周向上,因此,在利用树脂成形形成衬套构件时易于进行脱模,从而能够提高成形性。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衬套构件,在制动器室内,该衬套构件介于杆构件的外周与缸体的内周之间,该衬套构件一边与上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与上述杆构件一体地进行活塞运动,该制动器室包括上述杆构件,该杆构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或弹簧的作用力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衬套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沿上述衬套构件在上述缸体内的移动方向贯穿。
采用本技术方案,如在上述第4技术方案中所述那样,由于在衬套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绕杆构件的轴线)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沿衬套构件在缸体内的移动方向(活塞运动方向)贯穿,因此,在衬套构件在缸体内移动时,空气经由上述通孔在该衬套构件的移动目的位置与移动初始位置之间顺畅地移动。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确保杆构件(衬套构件)在缸体内顺畅地滑动,而无需在衬套构件的外周面与缸体内周面之间设置较大的间隙,另外,还能够防止在缸体内产生杂音。
为了解决上述第3课题,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制动器室,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室包括:活塞,其构成为具有将壳体内划分设置为弹簧的收容空间和压缩空气的压力空间的凸缘部和自上述凸缘部延伸设置的中空的缸体部,在上述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该活塞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释放螺栓,其螺纹接合于形成在上述壳体上的螺栓孔,并且,该释放螺栓的一端侧进入到上述缸体部的内部且另一端侧向上述壳体的外侧突出,通过使该释放螺栓旋转,从而使上述释放螺栓的一端侧克服上述弹簧的作用力而使上述活塞位移到使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释放的位置;螺母,其具有供上述释放螺栓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孔,该螺母固定于上述释放螺栓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以及止挡环,其具有比上述插入孔的内径大的外径,在上述插入孔内插入有上述释放螺栓的上述另一端侧端部的状态下,通过将该止挡环安装于上述另一端侧端部,能够防止上述螺母自上述释放螺栓脱出,上述止挡环被收容在形成于上述螺母的凹部的内侧,并且上述凹部的与上述止挡环相对的内周面构成朝向上述螺母的外侧扩张的倾斜形状。
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利用被收容在形成于螺母的凹部的内侧的止挡环来防止被固定于释放螺栓的端部的螺母脱出,因此能够易于将螺母安装于释放螺栓,并且,通过拆下止挡环,能够易于进行拆解螺母和释放螺栓。
并且,由于螺母的凹部的与止挡环相对的内周面构成朝向螺母的外侧扩张那样的倾斜形状,因此,当螺母欲向脱出方向移动时,上述内周面发挥作用而自外侧推压止挡环。也就是说,止挡环被向与脱离方向(扩张方向)相反的那一侧的方向(缩径方向)推压,因此,螺母越要脱出止挡环的止挡功能越强,由此,在安装螺母后,能够确保充分的防脱强度。
根据第10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的制动器室的特征在于,上述释放螺栓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的外周沿着周向具有凹凸形状,上述螺母的上述插入孔呈以其与上述凹凸形状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与上述凹凸形状相配合的凹凸形状。
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上述释放螺栓的上述另一端侧端部的外周沿着周向具有凹凸形状,上述螺母的上述插入孔呈以其与上述凹凸形状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与上述凹凸形状相配合的凹凸形状,因此能够在可靠地确保螺母的止转的同时维持拆解容易性。
根据第10技术方案或第11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的制动器室的特征在于,该制动器室具有如下结构:在上述释放螺栓的上述另一端侧,在比上述螺母的安装部位靠制动器室的内侧的部位形成有螺栓侧密封面,在上述壳体上的比上述螺栓孔的末端位置靠制动器室的外侧的部位形成有与上述螺栓侧密封面相对的壳体侧密封面,在上述螺栓侧密封面与上述壳体侧密封面之间设有密封环,从而能够在比上述螺母靠制动器室的内侧发挥密封功能。
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具有以下结构,即,通过利用由上述螺栓侧密封面、上述壳体侧密封面以及设于上述螺栓侧密封面与上述壳体侧密封面之间的密封环这些部分产生的“轴密封功能”,能够在比上述螺母靠制动器室的内侧发挥密封功能,因此,能够利用一个密封部件来应对自释放螺栓与螺母之间进入的水分和自螺母与壳体之间进入的水分这两者,从而能够谋求构造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动器室的侧剖视图。
图2是基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基座、推板、防尘罩这些部件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防尘罩、杯状件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位的侧剖视图。
图5是防尘罩、杯状件与缸体之间的连接部位的侧剖视图(另一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的制动器室的侧剖视图。
图7是推板、衬套以及推杆引导件的组合体的剖面立体图。
图8的(A)是从杆部的顶端侧看衬套时的立体图,图8的(B)是从杆部的基端侧看衬套时的立体图。
图9是杆部顶端、衬套以及推杆引导件这些部件的组合体的剖视图。
图10是应用又一实施方式的衬套和推杆引导件时的杆部顶端的剖视图。
图11是又一实施方式的衬套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又一实施方式的衬套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制动器室的侧剖视图。
图14是释放螺栓的立体图。
图15是螺母的立体图。
图16是螺母的安装部位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再一形态的螺母安装构造的剖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以此为前提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制动器室1的侧剖视图,图2是基座15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基座15、推板20、防尘罩29这些部件的剖面立体图,图4是防尘罩29、杯状件(日文:カップ)16与缸体17之间的连接部位的侧剖视图。另外,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防尘罩290、杯状件16与缸体17之间的连接部位的侧剖视图。
在图1中,在制动器室1的右侧设有省略图示的制动装置,通过使附图标记2所示的推杆进入该制动装置,能够使制动装置所具有的制动蹄扩张而产生制动力。
该制动器室1构成为具有行车制动用的行车用制动部13和驻车制动用的弹簧制动部3,能够利用行车用制动部13和弹簧制动部3中的任意一个制动部来朝向制动装置推压推杆2。
在弹簧制动部3中,通过连接壳体4A、4B来划分设置弹簧6、活塞5的收容空间。弹簧制动部3所具有的活塞5具有凸缘部5a和缸体部5b,利用设于凸缘部5a和壳体4A之间的弹簧6对缸体部5b向推压行车用制动部13的推板20的方向施力。
壳体4A、4B的内部空间由凸缘部5a划分设置为用于设置弹簧6的空间和与该空间相反的那一侧的空间10,在这两个空间之间以不产生空气的流通的方式保持气密性。并且,自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部件向空间10供给压缩空气,在该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在非制动时,凸缘部5a如图示那样压缩弹簧6。并且,在进行驻车制动操作时,空间10的压缩空气被放掉,弹簧6的作用力发挥作用而使活塞5借助推板20推压推杆2,从而成为制动器制动状态。
然后,将释放螺栓7螺纹接合于被设于壳体4A的中央部的螺栓孔4c,成为释放螺栓7的一侧端部进入到活塞5的缸体部5b内的状态。在释放螺栓7中进入到缸体部5b内的部分的顶端形成有凸缘部7a,通过将固定于释放螺栓7的另一侧端部的螺母8旋转,从而能够以手动方式使活塞5克服弹簧6的作用力而向图的左侧移动、即向制动解除方向移动。即,即使在压缩空气的供给回路产生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手动解除制动。
另一方面,在行车用制动部13内,由构成弹簧制动部3的壳体4B和基座15划分设置推板20和膜片19的收容空间。
对于基座15,作为其一个例子,该基座15成为由作为壳体的杯状件16、缸体17以及凸缘18形成的分割构造,在缸体17的一端焊接凸缘18,在缸体17的另一端焊接杯状件16,杯状件16、缸体17以及凸缘18形成为一体。
缸体17与杯状件16之间的连接部位、更具体而言缸体17的顶端部位略微进入到杯状件16的内侧,在该状态下将缸体17和杯状件16这两者连接固定。
在壳体4B与杯状件16之间夹持有膜片19,并且,能够自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口向膜片19与壳体4B之间供给压缩空气。并且,在向膜片19与壳体4B之间供给压缩空气时,随着膜片19的变形,推杆2被推板20推压,从而使制动器工作。
为了使行车用制动部13的由壳体4B和杯状件16划分设置出的内部空间11能够追随膜片19的变形而扩大或缩小,在杯状件16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部16a。因此,泥、灰尘等异物自外部有可能经由开口部16a进入内部空间11,该异物进入到缸体17内而阻碍后述的衬套构件23的顺畅的滑动。
因此,在缸体17与杆部22之间安装固定有作为罩构件的防尘罩29,该防尘罩29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橡胶)以呈圆顶形状的方式形成。该防尘罩29以如下方式固定:该防尘罩29的一端29a与沿着杆部22的周向形成的凹槽22a弹性配合,另一端29b与在缸体17的顶端沿着周向形成的凹槽17a弹性配合。
并且,在推板20进行活塞运动时,形成于杆部22的凹槽22a和形成于缸体17的凹槽17a之间的距离会随上述活塞运动发生变化,但由于防尘罩29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防尘罩29会追随上述距离的变化而弹性变形,从而能够维持密封功能。
另外,附图标记9表示将弹簧制动部3中的弹簧6的收容空间和行车用制动部13中的空间11连通起来的连络管。即,弹簧制动部3中的弹簧6的收容空间基本上为密闭空间,以便防止弹簧6因水分等而劣化,但由于弹簧6的收容空间需要利用活塞5的活塞运动实现扩大或缩小,因此,能够利用连络管9使空气在弹簧6的收容空间内顺畅地流通。
并且,推板20由凸缘部21和作为杆构件的杆部2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板20通过铝锻造成形的方式整体形成为一体,并实现了轻型化。另外,这是一实施例,也可以是,在分别单独形成凸缘部21和杆部22的基础上,利用焊接等将该凸缘部21和杆部22连接起来。
在缸体17的内周与杆部22的外周之间设有构成圆环形状的衬套23。衬套23安装固定于杆部22,该衬套23一边与缸体17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连同杆部22一起在缸体17内进行活塞运动。
该衬套23是用于稳定地进行杆部22的活塞运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在该衬套23与缸体17的内周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而在该衬套23的移动方向上确保适当的长度,从而防止杆部22相对于缸体17倾斜(翘起)。
以上是制动器室1的整体结构,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防尘罩29。
在图4中,如上所述,防尘罩29以如下方式被固定:防尘罩29的一端29a与沿着杆部22的周向形成的凹槽22a弹性配合,另一端29b与在缸体17的顶端沿着周向形成的凹槽17a弹性配合。
此处,由于缸体17和杯状件16通过焊接连接起来,当异物、尤其是水分进入到该连接部位时,连接部位有可能生锈而造成该连接部位的强度不足。然而,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设置其它专用的防异物进入部件,从而造成装置的成本上升。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为了防止异物进入到缸体17内而发挥作用的防尘罩29上形成有密封部29c,该密封部29c通过弹性接触于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而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杯状件16与缸体17之间的连接部的作用。
该密封部29c以在防尘罩29的外侧的整个周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利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与防尘罩29主体形成为一体。因此,在安装防尘罩29时,无需实施特别的作业而能够使密封部29c弹性接触于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
并且,通过如此使密封部29c弹性接触于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能够防止泥等异物自密封外侧空间31进入到密封内侧空间30,由此能够防止造成缸体17与杯状件16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强度不足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29c与防尘罩29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是,例如,作为密封部29c采用环状的构件,利用例如粘接等方法将该密封部29c固定于防尘罩2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29c为了发挥密封作用而设置在1处,但也可以将密封部29c设置在多处,并使各个密封部弹性接触于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
并且,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密封部。与上述防尘罩29同样地,图5所示的防尘罩290以如下方式固定:防尘罩290的一端290a与沿着杆部22的周向形成的凹槽22a弹性配合,另一端290b与在缸体17的顶端沿着周向形成的凹槽17a弹性配合。
并且,与上述防尘罩29同样地,在该防尘罩290上也形成有通过与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相接触而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杯状件16与缸体17之间的连接部的作用的密封部290c。
与上述密封部29c相比,该密封部290c构成为以沿着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略微较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该密封部290c在受到来自密封空间外侧31的压力时,与杯状件16的内周面16b相接触方向上的力变得更大。因此,通过该设置,即使该密封部290c在受到来自密封空间外侧31的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维持密封功能。
如上所述,能够将防尘罩、尤其是其中的密封部的具体的形状设置成各种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上述各种形态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以此为前提说明以下的第2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的制动器室301的侧剖视图,图7是推板320、衬套323、推杆引导件324的组合体的剖面立体图,图8的(A)是从杆部322的顶端侧(在图6中为右侧)看衬套323时的立体图、图8的(B)是从杆部322的基端侧(在图6中为左侧)看衬套323时的立体图,图9是杆部322顶端、衬套323、推杆引导件324这些部件的组合体的剖视图。
在图6中,在制动器室301的右侧设有省略图示的制动装置,通过使附图标记302所示的推杆进入该制动装置,能够使制动装置所具有的制动蹄扩张而产生制动力。
该制动器室301构成为具有行车制动用的行车用制动部313和驻车制动用的弹簧制动部303,能够利用行车用制动部313和弹簧制动部303中的任意一个制动部来朝向制动装置推压推杆302。
在弹簧制动部303中,通过连接壳体304A、304B来划分设置弹簧306、活塞305的收容空间。弹簧制动部303所具有的活塞305具有凸缘部305a和缸体部305b,利用设于凸缘部305a和壳体304A之间的弹簧306对缸体部305b向推压行车用制动部313的推板320的方向施力。
壳体304A、304B的内部空间由凸缘部305a划分设置为用于设置弹簧306的空间和与该空间相反的那一侧的空间310,在这两个空间之间以不产生空气的流通的方式保持气密性。并且,自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部件向空间310供给压缩空气,在该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在非制动时,凸缘部305a如图示那样压缩弹簧306。并且,在进行驻车制动操作时,空间310的压缩空气被放掉,弹簧306的作用力发挥作用而使活塞305借助推板320推压推杆302,从而成为制动器制动状态。
然后,将释放螺栓307螺纹接合于被设于壳体304A的中央部的螺栓孔304c,成为释放螺栓307的一侧端部进入到活塞305的缸体部305b内的状态。在释放螺栓307中进入到缸体部305b内的部分的顶端形成有凸缘部307a,通过将固定于释放螺栓307的另一侧端部的螺母308旋转,从而能够以手动方式使活塞305克服弹簧306的作用力而向图的左侧移动、即向制动解除方向移动。即,即使在压缩空气的供给回路产生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手动解除制动。
另一方面,在行车用制动部313内,由构成弹簧制动部303的壳体304B和基座315划分设置推板320和膜片319的收容空间。
对于基座315,作为其一个例子,该基座315成为由作为壳体的杯状件316、缸体317以及凸缘318形成的分割构造,在缸体317的一端焊接凸缘318,在缸体317的另一端焊接杯状件316,杯状件316、缸体317以及凸缘318形成为一体。
缸体317与杯状件316之间的连接部位、更具体而言缸体317的顶端部位略微进入到杯状件316的内侧,在该状态下将缸体317和杯状件316这两者连接固定。
在壳体304B与杯状件316之间夹持有膜片319,并且,能够自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口向膜片319与壳体304B之间供给压缩空气。并且,在向膜片319与壳体304B之间供给压缩空气时,随着膜片319的变形,推杆302被推板320推压,从而使制动器工作。
为了使行车用制动部313的由壳体304B和杯状件316划分设置出的内部空间311能够追随膜片319的变形而扩大或缩小,在杯状件316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部316a。因此,泥、灰尘等异物有可能自外部经由开口部316a进入内部空间311,该异物进入到缸体317内而阻碍后述的衬套构件323的顺畅的滑动。
因此,在缸体317与杆部322之间安装固定有作为罩构件的防尘罩329,该防尘罩329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橡胶)以构成圆顶形状的方式形成。该防尘罩329以如下方式固定:该防尘罩329的一端329a与沿着杆部322的周向形成的凹槽322c弹性配合,另一端329b与在缸体317的顶端沿着周向形成的凹槽317a弹性配合。
并且,在推板320进行活塞运动时,形成于杆部322的凹槽322c和形成于缸体317的凹槽317a之间的距离会随上述活塞运动发生变化,但由于防尘罩329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防尘罩329会追随上述距离的变化而弹性变形,从而能够维持密封功能。
另外,附图标记309表示将弹簧制动部303中的弹簧306的收容空间和行车用制动部313中的空间311连通的连络管。即,弹簧制动部303中的弹簧306的收容空间基本上为密闭空间,以便防止弹簧306因水分等而劣化,但由于弹簧306的收容空间需要利用活塞305的活塞运动实现扩大或缩小,因此,能够利用连络管9使空气在弹簧306的收容空间内顺畅地流通。
接着,推板320由凸缘部321和作为杆构件的杆部322构成,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推板320通过铝锻造成形的方式整体形成为一体,并实现了轻型化。另外,这是一实施例,也可以是,在分别单独形成凸缘部321和杆部322的基础上,利用焊接等将该凸缘部321和杆部322连接起来。
也如图7、图9所示那样,在杆部322的顶端形成有凹部322a,推杆引导件324以进入到该凹部322a内的状态设于该凹部322a。推杆引导件324由强度比杆部322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例如,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杆部322由铝形成,因此推杆引导件324能够由铁等形成。此处,推杆引导件324由强度比杆部322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的原因在于:若杆部322直接抵接于推杆302,则容易产生磨损。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推杆302和杆部322独立地构成,但推杆302和杆部322也可以构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推杆引导件324。
沿着圆周方向构成波浪形状的固定环326介于被形成于杆部322的顶端的凹部322a与推杆引导件324的外周324b之间,推杆引导件324借助该固定环326安装于杆部322。
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借助固定环326将推杆引导件324安装于杆部322的原因在于:与压入固定相比,易于拆卸推杆引导件324。
即,包括推杆引导件324在内的杆部322的全长也有时因组装偏差等而偏离设计上的容许范围,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在凹部322a的底面22b与推杆引导件324之间设置间隔件(未图示)来调节包括推杆引导件324在内的杆部322的全长。
若此时将推杆引导件324例如压入凹部322a,则不易拆卸推杆引导件324,但是,通过如上述那样借助固定环326将推杆引导件324安装于杆部322,即使较牢固地安装推杆引导件324,也能够较容易地拆卸推杆引导件324。
并且,在缸体317的内周与杆部322的外周之间设有呈圆环形状的衬套323。衬套323安装固定于杆部322,该衬套323一边与缸体317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连同杆部322一起在缸体317内进行活塞运动。
该衬套323是用于稳定地进行杆部322的活塞运动的部件,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在该衬套323与缸体317的内周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并在该衬套323的移动方向上确保适当的长度,从而防止杆部322相对于缸体317倾斜(翘起)。
在该衬套323的一侧端部(杆部322的顶端侧)的内周形成有爪部323b,该爪部323b可卡定于杆部322的顶端。另一方面,在推杆引导件324上形成有凸缘部324a,该凸缘部324a构成为与杆部322的顶端之间夹持爪部323b。
即,衬套323隔着推杆引导件324安装于杆部322,由此,与将衬套323单独安装于杆部322的结构相比,能够谋求低成本化。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该衬套323。如图7、图8的(A)以及图8的(B)所示,在衬套323上,以沿圆筒轴向(衬套323在缸体317内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狭缝323c,在向杆部322安装衬套323时,利用该狭缝323c使衬套323的内径略微扩大,由此,能够易于安装衬套323。
并且,在该衬套323上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绕杆部322的轴线)每隔规定间隔(规定相位)形成有多个通孔323a,该多个通孔323a沿圆筒轴向贯穿。该通孔323a发挥以下的作用。
即,在衬套323在缸体317内移动时,空气在衬套323的移动目的位置与移动初始位置之间移动,若该空气不能顺畅地移动,则在衬套323移动时会产生阻力,从而不能确保顺畅的移动并也有可能在缸体317内产生杂音(吹笛声)。尤其是,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异物进入到缸体317内而在杆部322与缸体317之间安装有防尘罩329,从而该罩内成为封闭空间,因此更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在衬套323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孔323a,该多个通孔323a沿着衬套323在缸体317内的移动方向贯穿,因此,在该衬套323在缸体317内移动时,能够使空气经由通孔323a在衬套323的移动目的位置与移动初始位置之间顺畅地移动。
因而,能够确保杆部322(衬套323)在缸体317内顺畅地滑动,而无需在衬套323外周面与缸体317内周面之间设置较大的间隙,另外,还能够防止在缸体317内产生杂音。
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整个圆周方向上以大致均等的相位间隔形成通孔323a,另外,通过形成多个通孔323a而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那样成为蜂巢状的构造的原因在于,能够有效地减少树脂体积,从而能够防止成形收缩等成形不良情况。
另外,衬套323也可以如图10~图12所示那样构成。图10~图12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衬套530的图,图10是应用了衬套530和推杆引导件540时的杆部520顶端的剖视图,图11是衬套53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是衬套530的主视图。
该衬套530与上述衬套323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向杆部安装的安装构造。更详细而言,与上述衬套323同样地,在衬套530上也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孔530a,该多个通孔530a沿着圆筒轴向(衬套530在缸体317内的移动方向)贯穿。另外,在衬套530上,形成有沿着圆筒轴向延伸的狭缝530c。
安装有衬套530的杆部520与上述杆部322不同,在杆部520的外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槽520b。另一方面,在衬套530的内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突起530d,通过使该突起530d进入到槽520b内,能够将衬套530安装于杆部520。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形成有突起530d的部分形成有空洞部330e,并且,以沿圆筒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狭缝530f,由此能够使形成有突起530d的部分易于弹性变形。
另外,与上述衬套323同样地,在衬套530上形成有可卡定于杆部520的顶端面的爪部530b。此处,突起530d形成于衬套530的圆筒轴向上的一侧端部,爪部530b形成于衬套530的圆筒轴向上的另一侧端部,但是,突起530d和爪部530b以错开相位的方式形成在圆周方向上。
图12是表示上述状态的图,区域A表示形成有突起530d的区域。如图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狭缝530c而在狭缝530c的两侧形成有突起530d。另外,图11所示的狭缝530f形成于区域A的两侧。
在图12中,区域E、C是形成有爪部530b的区域,区域F、D、B是没有形成突起530d和爪部530b中的任意一者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A~区域F以大致60°的相位形成。
如上所述,由于突起530d和爪部530b以错开相位的方式形成在衬套530的周向上,因此,在利用树脂成形形成衬套530时易于进行脱模,从而能够提高成形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爪部530b的内径B形成得比推杆引导件540的凸缘部540a的内径A大,因此,在产生衬套530的劣化等而需要更换该衬套530时,易于将衬套530自杆部520拆卸下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引导件540的外周面540b的外径形成得比形成于杆部520的凹部520a的内径大,即推杆引导件540被压入固定于凹部520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引导件540的外周面540b被施加滚花加工,该滚花加工的凹凸成为压入时的凹部520a内的空气的漏出通道,从而使压入推杆引导件540的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要将推杆引导件540压入凹部520a,因此,考虑到强度,凹部520a的周壁的壁厚优选尽量较厚(例如,杆部520的外径与凹部520a的内径之差的1/2(壁厚)为凹部520a的内径的1/10以上)。
如上所述,能够将安装于杆部的衬套、推杆引导件的具体的形状设成各种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上述各种形态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在用于推压推杆的杆部与缸体之间具有衬套构件的制动器室内,为了确保杆部(衬套构件)在缸体内顺畅地滑动,制动器室301包括:杆部322,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在缸体317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推杆302进入制动装置;以及衬套323,其介于杆构件322与缸体317之间,并一边与缸体317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与杆部322一体地进行活塞运动。在衬套323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孔323a,多个通孔323a沿衬套323在缸体317内的移动方向贯穿,从而能够确保空气在衬套323的移动初始位置与移动目的位置之间流通。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以此为前提说明以下的第3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制动器室901的侧剖视图,图14是释放螺栓907的立体图,图15是螺母908的立体图,图16是螺母908的安装部位的剖视图。另外,图17是表示再一形态的螺母安装构造的剖面立体图。
在图13中,在制动器室901的右侧设有省略图示的制动装置,通过使附图标记902所示的推杆进入该制动装置,能够使制动装置所具有的制动蹄扩张而产生制动力。
该制动器室901构成为具有行车制动用的行车用制动部913和驻车制动用的弹簧制动部903,能够利用行车用制动部913和弹簧制动部903中的任意一个制动部来朝向制动装置推压推杆902。
在弹簧制动部903中,通过连接壳体904A、904B来形成弹簧906、活塞905的收容空间。弹簧制动部903所具有的活塞905具有活塞凸缘部905a和活塞缸体部905b,利用设于活塞凸缘部905a和壳体904A之间的弹簧906对活塞缸体部905b向推压行车用制动部913的推板920的方向施力。
壳体904A、904B的内部空间由活塞凸缘部905a划分设置为用于设置弹簧906的弹簧收容空间910A和与该空间相反的那一侧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空间910B,在这两个空间之间以不产生空气的流通的方式保持气密性。并且,能自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部件向压力空间910B供给压缩空气,在该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作用下,在非制动时,活塞凸缘部905a如图示那样压缩弹簧906。并且,在进行驻车制动操作时,压力空间910B的压缩空气被放掉,弹簧906的作用力发挥作用而使活塞905借助推板920推压推杆902,从而成为制动器制动状态。
然后,将释放螺栓907螺纹接合于被设于壳体904A的中央部的螺栓孔904c,成为释放螺栓907的一侧端部进入到活塞905的活塞缸体部905b内的状态。
在释放螺栓907的进入到中空的活塞缸体部905b内的部分的顶端形成有螺栓凸缘部907a,通过使安装于释放螺栓907的另一侧端部(向壳体904A的外侧突出)的螺母908旋转,从而能够以手动方式使活塞905克服弹簧906的作用力而向图的左侧移动、即向制动解除(释放)方向移动。即,即使在压缩空气的供给回路产生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手动解除弹簧制动。另外,在图13中,假想线所示的附图标记907’、908’分别表示位于制动解除位置的释放螺栓和螺母。
另一方面,在行车用制动部913内,由构成弹簧制动部903的壳体904B和基座915划分设置推板920和膜片919的收容空间。
对于基座915,作为其一个例子,该基座915成为由作为壳体的杯状件916、基座缸体917以及基座凸缘918形成的分割构造,在基座缸体917的一端焊接基座凸缘918,在基座缸体917的另一端焊接杯状件916,杯状件916、基座缸体917以及基座凸缘918形成为一体。
基座缸体917与杯状件916之间的连接部位、更具体而言基座缸体917的顶端部位略微进入到杯状件916的内侧,在该状态下将基座缸体917和杯状件916这两者连接固定。
如上所述,基座915成为由杯状件916、基座缸体917以及基座凸缘918形成的分割构造,因此,与将基座915的整体形成为一体的结构相比,能够易于应对规格变更。例如,基座915的整体长度能仅靠改变基座缸体917的长度来应对,从而能够直接使用杯状件916、基座凸缘918。另外,同样地,开口部916a(后述)的形成位置也能仅靠设计变更杯状件916来应对,从而能够直接使用基座缸体917和基座凸缘918。并且,也能够易于改变开口部916a(后述)与基座凸缘918的紧固孔(未图示)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壳体904B与杯状件916之间夹持有膜片919,并且,能够自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口向膜片919与壳体904B之间供给压缩空气。并且,在向膜片919与壳体904B之间供给压缩空气时,随着膜片919的变形,推杆902被推板920推压,从而使制动器工作。
为了使行车用制动部913的由壳体904B和杯状件916划分设置出的内部空间914能够追随膜片919的变形而扩大或缩小,在杯状件916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部916a。
因此,泥、灰尘等异物有可能自外部经由开口部916a进入内部空间914,该异物进入到基座缸体917内而阻碍衬套923的顺畅的滑动。因此,在基座缸体917与杆部922之间安装固定有作为罩构件的防尘罩929,该防尘罩929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橡胶)以构成圆顶形状的方式形成。
另外,附图标记912表示将弹簧制动部903中的弹簧906的收容空间910A和行车用制动部913中的内部空间914连通的连络管。即,弹簧制动部903中的弹簧906的收容空间910A基本上为密闭空间,以便防止弹簧906因水分等而劣化,但由于弹簧906的收容空间910A需要利用活塞905的活塞运动实现扩大或缩小,因此,能够利用连络管912使空气在弹簧906的收容空间910A内顺畅地流通。
并且,推板920由板凸缘部921和作为杆构件的杆部922构成,在基座缸体917的内周与杆部922的外周之间设有呈圆环形状的衬套923。衬套923安装固定于杆部922,该衬套923一边与基座缸体917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连同杆部922一起在基座缸体917内进行活塞运动。
该衬套923是用于稳定地进行杆部922的活塞运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在该衬套923与基座缸体917的内周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并在该衬套923的移动方向上确保适当的长度,从而防止杆部922相对于基座缸体917倾斜(翘起)。
以上是制动器室901的整体结构,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将螺母908安装于释放螺栓907的安装构造。
如图14所示,释放螺栓907具有螺纹部907b,该螺纹部907b如上述那样螺纹接合于壳体904A的螺栓孔904c。另外,在释放螺栓907的一端侧端部如上述那样形成有螺栓凸缘部907a,并且,在释放螺栓907的另一端侧端部,自螺纹部907b的一侧起依次形成有作为螺栓侧密封面的圆筒面907c、凹槽907d以及凹部907e。
圆筒面907c是没有凹凸的平滑的圆筒面,凹槽907d是朝向释放螺栓907的长度方向(轴向)延伸的槽并以沿着释放螺栓907的周向以恒定间隔形成有多个,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释放螺栓907构成所谓的凹头(日文:ヘクサロビュラ)形状。另外,凹部907e是沿着释放螺栓907的周向延伸的槽。
如图15所示,在螺栓插入孔908a的内周,沿将螺母908安装于释放螺栓907时的轴向延伸的突起908b沿着周向以恒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该突起908b在将螺母908安装于释放螺栓907时进入到释放螺栓907的凹槽907d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908没有压入固定于释放螺栓907,而是在突起908b与凹槽907d之间确保少量的间隙(所谓的间隙配合)。因此,不但能够利用突起908b和凹槽907d来可靠地实施螺母908的止转,而且在拆解时还能够易于拆卸螺母908。
并且,在螺母908中,在螺栓插入孔908a的两侧形成有凹部908c,该凹部908c的内周面908d呈朝向外侧扩张那样的倾斜形状。
在向以上那样形成的释放螺栓907安装螺母908时,首先将释放螺栓907的端部插入螺母908。在该状态下,形成于释放螺栓907的凹部907e位于螺栓插入孔908a的外侧(凹部908c),因此,在该状态下,将止挡环909嵌入到释放螺栓907的凹部907e。另外,止挡环909呈C形的形状,通过使止挡环909扩张,能够将止挡环909嵌入到凹部907e。
图16示出了以上述方式将螺母908安装于释放螺栓907的状态,如图示那样,止挡环909的外径大于螺栓插入孔908a的内径,因此,成为利用止挡环909防止螺母908的脱出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利用收容在凹部908c的止挡环909来防止螺母908脱出,因此能够易于将螺母908安装于释放螺栓907。另外,在拆解时,通过拆下止挡环909,能够易于将螺母908拆卸下来。
另外,由于止挡环909被收容在形成于螺母908的凹部908c,因此,能够使释放螺栓907自螺母908突出的突出量较小,从而能够谋求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如图16中的止挡环909的放大图所示,由于螺母908的凹部908c的与止挡环909相对的内周面908d呈朝向螺母908的外侧(图16的上侧)扩张那样的倾斜形状,因此,当螺母908欲向脱出方向移动时(箭头F1),内周面908c发挥自外侧推压止挡环909的作用(箭头F2)。
也就是说,止挡环909被向与脱离方向(扩张方向)相反的那一侧的方向(缩径方向)推压,因此,螺母908越要脱出止挡环909的止挡功能越强,由此,在安装螺母908后,能够确保充分的防脱强度,螺母908不易脱离。
另外,如图16所示,将螺母908安装于释放螺栓907,并且,在释放螺栓907位于通常位置(图13和图16的位置:释放螺栓907不约束活塞905的位置)时,成为在释放螺栓907的圆筒面(螺栓侧密封面)907c与形成于壳体904A的壳体侧密封面904d之间设有密封环911的状态,从而能够发挥密封功能。
即,能够在比螺母908靠制动器室的内侧的位置发挥轴密封功能,因此,能够利用一个密封部件来应对自释放螺栓907与螺母908之间进入的水分和自螺母908与壳体904A之间进入的水分这两者,从而能够谋求构造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接着,参照图17说明再一实施方式。另外,在图17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省略相同的结构的说明。
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将树脂销930用作防止螺母980的脱出这一点。
即,在释放螺栓970的端部形成有沿径向贯穿的通孔907f,在螺母980上还形成有沿径向贯穿的通孔908d。并且,通过使树脂销930插入上述通孔907f、908d,能够实现防止螺母980的脱出。
树脂销930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呈中空形状,在树脂销930的两端部形成有销凸缘部930a,并形成有多个狭缝930b。由此,在插入树脂销930时,该树脂销930的两端部易于缩径,从而易于插入树脂销930,并且,通过将销凸缘部930a卡定于螺母980的通孔908d的缘部,能够使树脂销930不易脱落。另外,通过设成将树脂销930的销凸缘部930a收容于螺母980的凹部908e的状态,能够防止在组装状态下树脂销930的两端部向螺母980的外侧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销930由树脂材料形成,但也可以以提高强度为目的而由金属材料或其他材料形成。
以上说明了将螺母安装于释放螺栓的安装构造仅是一个例子,除此之外,还能够设置各种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上述各种形态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为了获得具有易于相对于释放螺栓安装和拆解螺母、并且在安装螺母后也能够确保充分的防脱强度的螺母安装构造的制动器室,制动器室901包括弹簧制动部903和行车用制动部913,弹簧制动部903包括用于使制动器工作的活塞905、对活塞905施力的弹簧906,用于解除制动的释放螺栓907。设于释放螺栓907的端部的螺母908利用止挡环909来防止脱出,该止挡环909被收容在形成于螺母908的凹部908c的内侧。并且,凹部908c的内周面908d呈朝向螺母908的外侧扩张的倾斜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301、901、制动器室;2、302、902、推杆;3、303、903、弹簧制动部;4A、4B、304A、304B、904A、904B、壳体;5、305、905、活塞;6、306、906、弹簧;7、307、907、释放螺栓;8、308、908、螺母;9、309、912、连络管;13、313、913、行车用制动部;15、315、915、基座;16、316、916、杯状件;16b、内周面;17、317、缸体;18、318、凸缘;19、319、919、膜片;20、320、920、推板;21、321、凸缘部;22、322、922、杆部;23、323、923、衬套;29、329、929、防尘罩;29c、密封部;324、推杆引导件;326、固定环;520、杆部(第2实施方式);530、衬套(第2实施方式);540、推杆引导件(第2实施方式);909、止挡环;910A、弹簧收容空间;910B、压力空间;911、密封环;914、内部空间;917、基座缸体;918、基座凸缘;921、板凸缘部;930、树脂销。

Claims (5)

1.一种制动器室,其特征在于,
该制动器室包括:
杆构件,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或弹簧的作用力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以及
衬套构件,其介于上述杆构件的外周与上述缸体的内周之间,该衬套构件一边与上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与上述杆构件一体地进行活塞运动,
在上述衬套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沿上述衬套构件在上述缸体内的移动方向贯穿,
在上述衬套构件上,以沿上述衬套构件在上述缸体内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狭缝,
在上述杆构件的顶端设有与上述推杆相卡合的、由强度比上述杆构件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的推杆引导件,在上述衬套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卡定的爪部,且该爪部被夹持在形成于上述推杆引导件的凸缘部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之间,
上述推杆引导件呈可进入到形成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的凹部的凸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室,其特征在于,
该制动器室包括:
膜片,其受到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变形,从而推压上述杆构件;
壳体,其用于形成上述膜片的收容空间,且在上述缸体的一端进入该壳体的内侧的状态下,该壳体与该缸体相连接;以及
罩构件,其一端侧安装于上述缸体,另一端侧安装于上述杆构件,该罩构件发挥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缸体内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室,其特征在于,
利用介于上述凹部与上述凸形状之间的、沿着周向呈波浪形状的固定环将上述推杆引导件固定于上述杆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器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杆构件上沿着周向形成有槽,在上述衬套构件上形成有用于进入到上述槽内的突起,通过使上述突起进入到上述槽内,能够将上述衬套构件安装于上述杆构件,上述突起和上述爪部以错开相位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衬套构件的周向上。
5.一种衬套构件,在制动器室内,该衬套构件介于杆构件的外周与缸体的内周之间,该衬套构件一边与上述缸体的内周滑动接触一边与上述杆构件一体地进行活塞运动,该制动器室包括上述杆构件,该杆构件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或弹簧的作用力在缸体内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使用于使车辆的制动装置工作的推杆进入上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衬套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沿上述衬套构件在上述缸体内的移动方向贯穿,
在上述衬套构件上,以沿上述衬套构件在上述缸体内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狭缝,
在上述杆构件的顶端设有与上述推杆相卡合的、由强度比上述杆构件的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的推杆引导件,在上述衬套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卡定的爪部,且该爪部被夹持在形成于上述推杆引导件的凸缘部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之间,
上述推杆引导件呈可进入到形成于上述杆构件的顶端的凹部的凸形状。
CN201610374158.4A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Active CN105946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0047A JP2012218709A (ja) 2011-04-14 2011-04-14 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及びブーツ部材
JP2011-090039 2011-04-14
JP2011090039A JP5674541B2 (ja) 2011-04-14 2011-04-14 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及びブッシュ部材
JP2011-090047 2011-04-14
JP2011112525A JP2012241800A (ja) 2011-05-19 2011-05-19 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
JP2011-112525 2011-05-19
CN201280028702.XA CN103596823B (zh)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8702.XA Division CN103596823B (zh)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6834A true CN105946834A (zh) 2016-09-21
CN105946834B CN105946834B (zh) 2018-09-07

Family

ID=4700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4158.4A Active CN105946834B (zh)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CN201280028702.XA Active CN103596823B (zh)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CN201610374564.0A Active CN105966387B (zh)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和罩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8702.XA Active CN103596823B (zh)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CN201610374564.0A Active CN105966387B (zh) 2011-04-14 2012-04-16 制动器室和罩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92807B2 (zh)
EP (1) EP2698297B1 (zh)
CN (3) CN105946834B (zh)
WO (1) WO2012141341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6609A (zh) * 2017-12-10 2018-06-26 肇庆鼎湖檀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电机冷却设备
CN112512883A (zh) * 2018-07-31 2021-03-16 奔迪士商业运输系统公司 用于车辆空气制动系统的弹簧制动器促动器的衬套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9367B2 (ja) * 2012-11-05 2016-12-07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
WO2014069663A1 (ja) * 2012-11-05 2014-05-08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
US9284990B2 (en) * 2013-05-23 2016-03-15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Direct pinion mount Rzeppa joint
US9227616B2 (en) * 2013-05-24 2016-01-05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Blocking device for spring brake
CN105003574A (zh) * 2015-06-30 2015-10-28 江苏马斯盾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商用车制动系统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
CN107709111B (zh) * 2015-07-16 2020-06-2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主缸及其制造方法
JP6918698B2 (ja) * 2016-07-28 2021-08-1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ット
JP2017019504A (ja) * 2016-11-02 2017-01-26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
DE102016123215A1 (de) * 2016-12-01 2018-06-07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Nutzfahrzeug
US10677238B2 (en) * 2017-11-08 2020-06-09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Filled resin layer separated pump housing
CN110410436A (zh) * 2019-06-21 2019-11-05 莱州虎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刹车泵
CN111810642A (zh) * 2020-07-25 2020-10-23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低压小运动幅度工况的动密封结构
EP4279349A1 (en) * 2022-05-19 2023-11-22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Brake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spring brake actuator and corresponding spring brake actua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06818A1 (de) * 1968-02-29 1969-10-02 Mgm Brakes Innenbelueftete Bremsbetaetigungsvorrichtung
FR2409177A1 (fr) * 1977-11-18 1979-06-15 Knorr Bremse Gmbh Dispositif de desserrage rapide pour des cylindres de frein a accumulateur a ressort, notamment pour des freins de vehicules automobiles
EP0025559A1 (de) * 1979-09-12 1981-03-25 Knorr-Bremse Ag Entlüf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ederspeicherbremszylinder, insbesondere einen kombinierten Betriebsbrems- und Federspeicherbremszylinder
DE3935663A1 (de) * 1989-10-26 1991-05-02 Bosch Gmbh Robert Federspeicherzylinder, insbesondere fuer druckluftbremsanlagen fuer kraftfahrzeuge
CN101091066A (zh) * 2005-01-03 2007-12-19 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配有固定系统的轴-轴套-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8018A (en) * 1983-07-11 1985-04-02 Thyssen-Bornemisza, Inc. Boot assembly for brake actuator
DE4229726C2 (de) * 1992-09-05 1996-05-23 Gkn Automotive Ag Anordnung aus Antriebswelle und aufgeschobener Nabe
JP3094318B2 (ja) 1993-12-25 2000-10-03 トキコ株式会社 ブーツ取付構造
JP3710477B2 (ja) 1994-04-01 2005-10-26 ホランド ニューエイ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スプリング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そのためのケージングボルト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KR0148885B1 (ko) 1995-12-27 1998-09-15 정몽원 차량용 브레이크의 배력장치
DE19513905C1 (de) * 1995-04-12 1996-06-20 Gkn Automotive Ag Drehfeste Verbindung
US5636562A (en) * 1995-08-15 1997-06-10 Indian Head Industries, Inc. Spring brake actuator with release tool requiring limited axial space
US6318240B1 (en) 1998-01-29 2001-11-20 Indian Head Industries, Inc. Brake actuator
JP2005030555A (ja) * 2003-07-11 2005-02-03 Nabco Ltd ばね式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
US6907818B2 (en) 2003-10-29 2005-06-21 Haldex Brak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ry filtered air to a brake actuator
JP2006123873A (ja) * 2004-11-01 2006-05-18 Nabtesco Corp 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151213A (ja) * 2006-12-15 2008-07-03 Nabtesco Corp ばね式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のインジケータ装置
GB2469090A (en) * 2009-04-01 2010-10-06 Haldex Brake Products Ltd Brake actuator
DE102009019569A1 (de) * 2009-05-02 2010-11-04 Wabco Gmbh Dichtelement für einen Bremszylinder
CN201991976U (zh) * 2010-12-22 2011-09-28 芜湖盛力制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卡车制动系统的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06818A1 (de) * 1968-02-29 1969-10-02 Mgm Brakes Innenbelueftete Bremsbetaetigungsvorrichtung
FR2409177A1 (fr) * 1977-11-18 1979-06-15 Knorr Bremse Gmbh Dispositif de desserrage rapide pour des cylindres de frein a accumulateur a ressort, notamment pour des freins de vehicules automobiles
EP0025559A1 (de) * 1979-09-12 1981-03-25 Knorr-Bremse Ag Entlüf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ederspeicherbremszylinder, insbesondere einen kombinierten Betriebsbrems- und Federspeicherbremszylinder
DE3935663A1 (de) * 1989-10-26 1991-05-02 Bosch Gmbh Robert Federspeicherzylinder, insbesondere fuer druckluftbremsanlagen fuer kraftfahrzeuge
CN101091066A (zh) * 2005-01-03 2007-12-19 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配有固定系统的轴-轴套-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6609A (zh) * 2017-12-10 2018-06-26 肇庆鼎湖檀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电机冷却设备
CN112512883A (zh) * 2018-07-31 2021-03-16 奔迪士商业运输系统公司 用于车辆空气制动系统的弹簧制动器促动器的衬套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823A (zh) 2014-02-19
EP2698297A2 (en) 2014-02-19
EP2698297A4 (en) 2016-04-20
US9592807B2 (en) 2017-03-14
CN105946834B (zh) 2018-09-07
CN105966387A (zh) 2016-09-28
WO2012141341A3 (ja) 2012-12-06
WO2012141341A2 (ja) 2012-10-18
CN105966387B (zh) 2021-08-03
EP2698297B1 (en) 2021-02-24
US20140096678A1 (en) 2014-04-10
CN103596823B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6834A (zh) 制动器室、罩构件以及衬套构件
CN103958302B (zh) 弹簧式制动驱动器及其操作方法、车辆制动器组件及车轴组件
CN101545515B (zh) 保持构形和制动分组件
JP5605954B2 (ja) スプリング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のための滑らかなボア動的中央シール
US9487200B2 (en) Combined service brake cylinder and spring brake cylinder having a bayonet coupling
CN105264723A (zh) 具有可互换工作头的作业工具
JP5211999B2 (ja) カップシール
JP2007191301A (ja) 保持シャフト
JP5410280B2 (ja) ピストンアセンブリ用のピストン部分及びピストンアセンブリ
JP5674541B2 (ja) 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及びブッシュ部材
KR20090054134A (ko)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브레이크
US11001244B1 (en) Brake actuator using fluid bladder or bladders as fluid chambers
JP5125965B2 (ja) カップシール結合構造
US9981646B2 (en) Brake cylinder
JP2013540930A (ja) 燃料、好適にディーゼル燃料を内燃機関へと供給するポンプユニット、及び、関連する組立方法
GB2308630A (en) A clutch release bearing having a durable snap connection
JP4780722B2 (ja) 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の取付け装置
WO2021186815A1 (ja) 輸送用保護プラグ
CN201347916Y (zh) 汽车液压驱动装置中的柱塞式活塞布置结构
CN219325811U (zh) 一种油压碟刹上泵系统
KR20160064647A (ko) 자동차의 컨센트릭 슬레이브 실린더 구조
JPH0348934Y2 (zh)
JP2012218709A (ja) 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及びブーツ部材
JP2606947Y2 (ja) ブレーキブースタ
KR200281987Y1 (ko) 차량용 마스터실린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abtesco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