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1340B -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1340B
CN105941340B CN201610353635.9A CN201610353635A CN105941340B CN 105941340 B CN105941340 B CN 105941340B CN 201610353635 A CN201610353635 A CN 201610353635A CN 105941340 B CN105941340 B CN 105941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cordyceps sinensis
pupa
substrate
larv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36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1340A (zh
Inventor
林海萍
朱旭伟
郭恺
周湘
苏秀
李朋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Priority to CN2016103536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41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41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1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1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13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昆虫类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集高寒草甸地带的野生蝙蝠蛾的蛹,B、收集适量虫蛹采挖区域周边的高原腐殖土,C、将蛹放置在装有高原腐殖土的容器内,且蛹位于在土下2‑3cm,并在容器四周围以纱网,在9‑12℃下羽化,羽化成寄主蝙蝠蛾后,2‑5d完成交配并产卵,D、取虫卵放置于腐殖土表层,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避光孵化,恒温培养箱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0‑90%,孵化成幼虫,E、取饲养盒,放入饲养基质,将幼虫转移至饲养盒内,放入饲料,在10‑15℃进行饲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培育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方法,存活率高。

Description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类人工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我国独有珍贵的特产,又称作虫草。因其医疗保健功效强大,故与鹿茸、人参齐名,被列位于三大补品。研究初期,有人曾把冬虫夏草归于肉座目(Hypocreeales),但是根据近期的系统分类,冬虫夏草应归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肉座菌目、麦角菌科(Clavicipifaceae)、虫草属(Cordyceps)。所以,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蝙幅蛾越冬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是由于蝙蝠蛾幼虫被中国被毛孢菌侵染,幼虫体沦为营养寄主而形成的。通常在初冬季节,蝙蝠蛾幼虫接触到中国被毛孢菌,便会被侵染。未僵死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近地表处,直至虫体营养消耗殆尽,幼虫死亡,此时整个虫体被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充满,形成僵虫。虫体僵死后,便进入了冬虫夏草的有性生长阶段,首先虫体头部会逐渐长出子座原基,等到春末夏初,子座原基便开始发育,长出形状如草的子座,即虫草的繁殖器官。
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条件的独特需求,致使其分布区域有局限性,仅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及甘肃南部地区,通常生长于海拔为3000-5000m的高山草甸中。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生长周期长等原因,目前还没有实现人工栽培。
每年夏秋季,冬虫夏草菌开始在侵染幼虫的体内生长,数月后菌丝充满幼虫体腔,入冬时形成僵虫,很快在土壤冻结前,从僵虫蜕裂线长出子座芽。到来年春夏,子座芽继续生长,伸出地面。到6月中下旬,子座头部渐渐膨大,子座和子囊发育成熟。当年入秋后冬虫夏草开始有性世代,在当年土壤冻结前从被侵染的寄主虫体头部长出短小的子座。在青海玉树,9月下旬就已经可以挖到被寄生的虫体,头部的子座高约1cm且不露出土面,次年5月化冻后,土壤温湿度适合子囊菌生长,子座以每天3-4mm的速度长出地面,形似小草,子座出土初为淡绿色,后变为紫红色,一般在露出地面部分达20-50mm时不再继续生长。到6月中旬,子座头部渐渐肥大,7月下旬子囊孢子长成。8-9月逐渐成熟并从子囊壳散发出来,继续对寄主幼虫进行寄生。
1980年以来,科研人员不断地对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培养和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先后分离、报道的与冬虫夏草有关的无性型菌种多达20多个学名,2005年的中国菌物学会对冬虫夏草及其无性型进行了研讨。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李玉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研究员作了冬虫夏草菌及其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分析的专题报告。会议确认冬虫夏草菌的拉丁学名是Cordyceps sinensis,其无性型是中国被毛孢。国际承认的无性型拉丁学名为Hirsrtella sinensis Liu,Guo,Yu et Zeng。
虽然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冬虫夏草的无性型是中国被毛孢,然而仍存在只要分离自冬虫夏草的菌种即其无性型的认识。最常见的如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Chen et Dai,sp.Nov,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的生产。研究证明,它虽然分离自冬虫夏草,但不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寄主蝙蝠蛾幼虫在人工饲养后期体重明显增加,活动范围扩大,取食和排泄明显增多,栖居环境恶化,病虫害频发,尤其是病原性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的病害,经常导致幼虫大面积感染、死亡,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导致人工饲养后期幼虫存活率很低。在低海拔地区,目前仍然没有一种能在长期人工饲养蝙蝠蛾幼虫减少病害,提高幼虫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故寻找一种既可以满足病害防治又能持续给幼虫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的幼虫饲养基质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蛹,采集高寒草甸地带的野生蝙蝠蛾的蛹,保存,
B、采集饲养基质,收集适量虫蛹采挖区域周边的高原腐殖土,
C、羽化、交配,将蛹放置在装有高原腐殖土的容器内,且蛹位于在土下2-3cm,并在容器四周围以纱网,在9-12℃下羽化,羽化成寄主蝙蝠蛾后,2-5d完成交配并产卵,
D、孵化,取虫卵放置于腐殖土表层,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避光孵化,恒温培养箱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0-90%,孵化成幼虫,
E、饲养,取饲养盒,放入饲养基质,将幼虫转移至饲养盒内,放入饲料,在10-15℃进行饲养。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在步骤B中,收集虫蛹时还采挖虫蛹附近的野生珠芽蓼。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在步骤C中,寄主蝙蝠蛾产卵后虫卵立即在相对湿度为80%的环境下保存。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在步骤E中,所述的饲养基质为按重量比6:4混合后的高原腐殖土和沙子,饲养基质厚度为10cm,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在步骤E中,所述的饲料为珠芽蓼和/或胡萝卜。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在步骤E中,所述的饲养基质为重量比为5:2:6的清水沙、木屑和高原腐殖土的混合物,饲养基质的含水量为55-65%。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在混合前,高原腐殖土60℃烘烤4h以上,清水沙180℃烘烤2h以上,木屑经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以上,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所述的饲养基质内接入金针菇固体母种并与饲养基质搅拌均匀,在相对湿度为65-75%,温度为20-23℃的培养室内培养10-14d。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所述的饲养基质中加入1-2mm厚的环形胡萝卜片作为饲料,饲养时间为60天,饲养期间不更换饲料。
在上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中,所述的饲养基质中加入切成5-10cm长的珠芽廖根茎,饲养时间为60天,饲养期间不更换饲料。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人工培育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方法,存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可以从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数据,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实施例1
一种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蛹,采集高寒草甸地带的野生蝙蝠蛾的蛹,保存,
B、采集饲养基质,收集适量虫蛹采挖区域周边的高原腐殖土,
C、羽化、交配,将蛹放置在装有高原腐殖土的容器内,且蛹位于在土下2-3cm,并在容器四周围以纱网,在9-12℃下羽化,羽化成寄主蝙蝠蛾后,2-5d完成交配并产卵,寄主蝙蝠蛾产卵后虫卵立即在相对湿度为80%的环境下保存。
D、孵化,取虫卵放置于腐殖土表层,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避光孵化,恒温培养箱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0-90%,孵化成幼虫,
E、饲养,取饲养盒,放入饲养基质,将幼虫转移至饲养盒内,放入饲料,在10-15℃进行饲养。饲养基质为按重量比6:4混合后的高原腐殖土和沙子,饲养基质厚度为10cm,饲料为珠芽蓼和/或胡萝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B中,收集虫蛹时还采挖虫蛹附近的野生珠芽蓼。
在步骤E中,所述的饲养基质按沙子:木屑:高原腐殖土以重量比1:2:2均匀混合,边混边添加无菌水,调节培养基的水分含量为55%-65%。接入金针菇固体母种,充分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室相对湿度在7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3℃左右,培养10-14d。在混合前,高原腐殖土60℃烘烤4h以上,清水沙180℃烘烤2h以上,木屑经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以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的饲养基质为重量比为5:2:6的清水沙、木屑和高原腐殖土的混合物,饲养基质的含水量为55-65%。在混合前,高原腐殖土60℃烘烤4h以上,清水沙180℃烘烤2h以上,木屑经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以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饲养基质内接入金针菇固体母种并与饲养基质搅拌均匀,在相对湿度为70%,温度为20-23℃的培养室内培养10-14d。饲养基质中加入1-2mm厚的环形胡萝卜片作为饲料,饲养时间为60天,饲养期间不更换饲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E中,饲养基质中加入切成5-10cm长的珠芽廖根茎,饲养时间为60天,饲养期间不更换饲料。
对比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饲养时间为60天,每过20d更换一次饲料。
对比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饲养时间为60天,每过20d更换一次饲料。
对比例8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金针菇固体母种在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后与饲养基质搅拌均匀。
从同一批孵化的蝙蝠蛾幼虫收集400条4龄以上幼虫,逐条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将幼虫平均放入实施例1-8的8个饲养盒内。保持环境湿度65%-85%。初期保持房间温度18℃,5d后,温度调为10℃,饲养1个月后统计分析幼虫存活率和体重变化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见下表:
幼虫存活率和体重变化率
幼虫存活率(%) 体重变化率(%)
实施例1 72.7 16.6
实施例2 77.1 16.8
实施例3 76.8 18.5
实施例4 86.7 24.9
实施例5 79.3 24.7
实施例6 74.1 23.6
实施例7 74.3 22.3
实施例8 67.3 16.5
实施例1、3和8的饲养基质中均不含具有活性的金针菇菌种。实施例2、4、5、6和7中含有具有活性的金针菇菌种。实施例3和4的饲养基质相同,但实施例3中不含具有活性的金针菇菌种。实施例1的饲养基质中不含木屑。
由上表可知,含有木屑的饲养基质及含有活性金针菇菌种的实施例4和5的幼虫成活率最高,体重标化率最快。实施例8由于经过高温灭菌,饲养基质中的活性微生物含量极低,故而蝙蝠蛾幼虫在其条件下的平均存活率远低于其他实施例。是实施例4和5含有沙子和木屑,沙子增加了基质的透气性和疏松度,既促进了金针菇菌种的生长,抑制了基质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又能满足蝙蝠蛾幼虫喜欢打隧道活动的特性,所以提高了幼虫的成活率。比较试验结果可知,实施例4和5对于蝙蝠蛾生长的辅助优势更胜于其他实施例,即含活性金针菇菌种的人工制备的基质在人工饲养幼虫过程中更符合幼虫的要求,在为幼虫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的同时,又有防治病害的作用。
实施例4和5,实施例6和7的体重变化比较一致,分析原因,由于只是饲料不同,其他条件基本一致,实施例4和6使用人工种植的胡萝卜为饲料,实施例5和7使用虫冬虫夏草产区采挖的野生珠芽廖。由此可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完全可以用低海拔地区的饲料替代野生饲料,替代饲料资源丰富,成本低,且能满足幼虫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实施例4和6,实施例5和7的死亡率不一致,是因为中间两次更换饲料时造成了幼虫惊扰,导致实施例6和7的幼虫死亡率增加。
本发明得出的蝙蝠蛾幼虫最佳饲养基质条件为:①沙子:木屑:高原腐殖土=5:2:6;②水分含量为55%-65%;③接入金针菇固体母种;④控制培养室相对湿度在70%左右;⑤温度控制在20-23℃左右,培养10-14d备用。
金针菇是一种常见的低温型食用菌,属于腐生菌,无光合作用能力,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就只能由菌丝体从腐生基质中获得。菌丝生长时不需要光照,并且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仍能正常生长。金针菇为喜湿的菇类,耐旱能力强,菌丝体在含水量55-65%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金针菇菌丝在5-30℃的范围内均可生长,6℃以上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金针菇菌丝在PH值为3-8的范围内均可生长,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4-7,且PH值为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这些条件与蝙蝠蛾幼虫所需生长条件基本一致。蝙蝠蛾幼虫的食物残渣和粪便可以为金针菇菌丝生长提供所需营养,因此本发明选择金针菇作为微生物拮抗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蛹,采集高寒草甸地带的野生蝙蝠蛾的蛹,保存,
B、采集饲养基质,收集适量虫蛹采挖区域周边的高原腐殖土,
C、羽化、交配,将蛹放置在装有高原腐殖土的容器内,且蛹位于在土下2-3cm,并在容器四周围以纱网,在9-12℃下羽化,羽化成寄主蝙蝠蛾后,2-5d完成交配并产卵,
D、孵化,取虫卵放置于腐殖土表层,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避光孵化,恒温培养箱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0-90%,孵化成幼虫,
E、饲养,取饲养盒,放入饲养基质,将幼虫转移至饲养盒内,放入饲料,在10-15℃进行饲养,
在步骤C中,寄主蝙蝠蛾产卵后虫卵立即在相对湿度为80%的环境下保存,
在步骤E中,所述的饲养基质为重量比为5:2:6的清水沙、木屑和高原腐殖土的混合物,饲养基质的含水量为55-65%,所述的饲养基质内接入金针菇固体母种并与饲养基质搅拌均匀,在相对湿度为65-75%,温度为20℃的培养室内培养14d,所述的饲养基质中加入1-2mm厚的环形胡萝卜片作为饲料,饲养时间为60天,饲养期间不更换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收集虫蛹时还采挖虫蛹附近的野生珠芽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饲养基质厚度为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前,高原腐殖土60℃烘烤4h以上,清水沙180℃烘烤2h以上,木屑经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的饲养基质中加入切成5-10cm长的珠芽廖根茎,饲养时间为60天,饲养期间不更换饲料。
CN201610353635.9A 2016-05-25 2016-05-25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41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635.9A CN105941340B (zh) 2016-05-25 2016-05-25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635.9A CN105941340B (zh) 2016-05-25 2016-05-25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1340A CN105941340A (zh) 2016-09-21
CN105941340B true CN105941340B (zh) 2020-09-08

Family

ID=5690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363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41340B (zh) 2016-05-25 2016-05-25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41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2451B (zh) * 2017-03-07 2019-07-09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蝙蝠蛾幼虫饲养驯化的基质和方法
CN108112542A (zh) * 2017-12-29 2018-06-05 谢远泰 一种虫草寄主蝙蝠蛾幼虫世代循环饲养方法
CN108668781A (zh) * 2018-05-22 2018-10-19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利用昆虫培育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09619043B (zh) * 2018-12-25 2021-05-25 长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饲养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幼虫的方法
CN109644776A (zh) * 2019-01-16 2019-04-19 王颖 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
CN112673890B (zh) * 2019-10-19 2024-01-16 东莞市东阳光冬虫夏草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生态繁育冬虫夏草砷及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CN110692433A (zh) * 2019-11-21 2020-01-17 张翰熙 一种野外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10786204A (zh) * 2019-11-28 2020-02-14 张翰熙 一种冬虫夏草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CN113348965B (zh) * 2021-07-22 2023-11-17 成都天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侵染蝙蝠蛾幼虫的冬虫夏草菌的增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63586C1 (ru) * 2000-07-07 2001-02-27 Шапиро Валерий Абрамович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растительного сырья и продуктов жизне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животных на основе биотического оборота
CN100450349C (zh) * 2006-07-17 2009-01-14 中山大学 一种繁育高寒生境健康蝠蛾虫卵的方法
CN102106235B (zh) * 2010-12-24 2012-12-05 四川藏宝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3688761B (zh) * 2014-01-02 2015-06-03 浙江天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后期存活率所用的饲养基质及其人工饲养方法
CN104322451B (zh) * 2014-08-20 2015-08-19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的人工低海拔饲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1340A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1340B (zh) 冬虫夏草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培养方法
US20110214464A1 (en) Biocontrol strain against the wilt of continuous cropping cucumber and watermelon and its microbial organic fertilizer
CN102037849B (zh)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KR101165041B1 (ko) 살아 있는 누에번데기를 이용한 밀리타리스동충하초 자실체의 배양방법
CN107079711B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3688761A (zh) 一种提高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后期存活率所用的饲养基质及其人工饲养方法
CN103004454A (zh)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CN108450230A (zh) 一种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10679389B (zh) 一种紫丁香蘑种植方法
CN108935341B (zh)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JP3902216B1 (ja) 昆虫寄生菌の子実体の生産方法
CN109042086A (zh) 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
KR101905674B1 (ko) 탁월한 천마종자 발아활성을 갖는 신규한 애주름버섯 nifos101 균주 및 이의 이용
CN108770593B (zh) 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KR101018145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KR100786744B1 (ko) 잿빛만가닥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재배방법
KR100832352B1 (ko) 신균주 독청버섯아재비 및 이의 재배방법
CN114634878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CN108157060B (zh) 一种猴头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CN112586454A (zh)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CN111066579A (zh) 一种基于竹柳的食用菌培养基及生产方法
CN110876322A (zh) 一种高温型口蘑的选育与栽培工艺
CN105027984B (zh) 一种栽培耐高温肺形侧耳方法
CN103609531B (zh) 香梨优斑螟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17678511B (zh) 一种美国山核桃接种云南硬皮马勃液体菌株制备菌根苗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