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2831B - 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2831B
CN105932831B CN201610098604.3A CN201610098604A CN105932831B CN 105932831 B CN105932831 B CN 105932831B CN 201610098604 A CN201610098604 A CN 201610098604A CN 105932831 B CN105932831 B CN 105932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ing stub
commutator
axis
commutator segment
insulat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86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2831A (zh
Inventor
关明彦
兼松康广
西尾昇泰
铃木律文
铃木刚
加藤和雄
夏目稔之
杉林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32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2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2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28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6Manufacture of commut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01R39/04Commu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02K13/04Connections between commutator segments and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换向器22包括绝缘部分52,绝缘部分52形成为管形并且包括供轴18插入的轴插入孔52A,绝缘部分52设置有锯齿部52B,锯齿部52B在绝缘部分52的一端部,在轴18的轴向上位于一侧。换向器22还包括多个换向片54,多个换向片54由绝缘部分52的外圆周部支撑,并且沿绝缘部分52的周向相互间隔排列,锚形部54C设置于每个换向片54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换向器22还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短接线56、58和60,每条短接线将相应的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连接到相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并且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

Description

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2005-341654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包括转子和定子的直流电动机,其转子包括电刷与其滑动接触的换向器,而其定子包括面对转子设置的磁铁。当构成定子的磁铁的磁极数量为复数时,可想而知地,所需要的电刷数量与磁铁的磁极的数量相同,这里,可以通过在换向器中同极的换向片之间设置短接线以减少电刷的数量。
然而,当设置连接在换向片之间的短接线时,需要在换向器和电枢之间设置容纳短接线的空间,因而,有碍于在轴向上减少转子的尺寸,并且,可想而知地对于在轴向上减少电动机的尺寸也是有妨碍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可以得到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它们能够实现在轴向上减小转子和电动机的尺寸。
第一方面的换向器包括:绝缘部分,其形成为管形,并且包括供轴插入的轴插入孔,锯齿部形成于绝缘部分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多个换向片,其支撑在绝缘部分的外圆周部上,并且沿绝缘部分的周向相互间隔排列,锚形部设置于每个换向片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以及短接线,其连接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和另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换言之,第一方面的换向器包括:绝缘部分,其形成为管形且包括供轴插入的轴插入孔;锯齿部,其形成于绝缘部分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多个换向片,其由绝缘部分的外圆周部支撑,并且沿绝缘部分的周向相互间隔排列;锚形部,其设置于每个换向片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以及第一短接线,其连接换向片中的第一换向片的第一锚形部和换向片中的第二换向片的第二锚形部,第一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在第一方面的换向器中,连接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和另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的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的锯齿部的内侧。这能够减少位于附着于轴上的换向器和电枢之间的短接线的设置空间。即,换向器的绝缘部分和电枢相互之间能够设置得更加接近。这能够减小配置为包含本方面的换向器的转子和电动机的轴向尺寸。
第二方面的换向器是第一方面的换向器,其中:设置有多条短接线;并且多条短接线的每条的至少一部分在锯齿部的内侧设置为在轴的轴向或径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互重叠。
(换言之,第二方面的换向器还包括第二短接线,第二短接线连接换向片中第三换向片的第三锚形部和换向片中第四换向片的第四锚形部,第二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锯齿部的内侧,其中:第一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锯齿部的内侧,在轴的轴向或径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互重叠。)
在第二方面的换向器中,多条短接线的每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同上所述,因此,这能够使绝缘部分的锯齿部内的短接线的占空系数更高(提高)。
第三方面的电动机包括:电枢,其包括电枢铁芯和线圈,电枢铁芯固定于轴上,线圈由缠绕在电枢铁芯的特定位置的导电绕组形成;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换向器,形成线圈的绕组的末端部连接到换向器。
第三方面的电动机配置为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换向器,因而能够减小电动机在轴向的尺寸。
第四方面的换向器制造方法用于制造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换向器,其包括:短接线固定过程,将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相应的锚形部;以及短接线按压过程,短接线固定过程完成之后,通过使用夹具将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压向锯齿部侧,从而使每条相应的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在第四方面的换向器制造方法中,在多条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到多个换向片的锚形部之后,多条短接线的每条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集体(一起)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的锯齿部的内侧。这简化了将多条短接线的每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的过程。
第五方面的换向器制造方法用于制造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换向器,其包括:夹具放置过程,将夹具的前端部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短接线固定过程,将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相应的锚形部,而使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与夹具邻接;以及夹具分离过程,在短接线固定过程完成之后,以远离锯齿部的方向移动夹具。
在第五方面的换向器制造方法中,在已将夹具的前端部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之后,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锚形部,而使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与夹具邻接并且施加特定的张力。通过移动夹具而使其远离锯齿部,提供一种状态:当每条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时,一个换向片和另一个换向片由每条短接线连接。以上制造过程易于调整短接线中出现的张力,从而阻止短接线的过度拉伸和换向片的锯齿部的变形。
第六方面的换向片制造方法是第五方面的换向片制造方法,其中,在短接线固定过程中,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设置为在轴的径向上重叠。
第六方面的换向片制造方法使绝缘部分的锯齿部内的短接线的径向的占空系数更高(提高)。
第七方面的换向片制造方法是第六方面的换向片制造方法,其中,短接线固定过程以此状态进行:在夹具放置过程中,对应于短接线的线直径的间隙设置在夹具和锯齿部之间。
在第七方面的换向片制造方法中,对应于短接线的线直径的空隙设置在夹具和锯齿部之间,从而使多条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易于安排(设置)为轴的径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
以上方面的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可以获得在轴向上减小转子和电动机尺寸的极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将详细地描述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直流电动机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换向器的绝缘部分和换向片的局部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3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在第一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位置压入锯齿部的过程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3B是示出了图3A所示的过程完成后第一短接线等的平面视图。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在第二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位置压入锯齿部的过程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4B是示出了图4A所示的过程完成后第二短接线等的平面视图。
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在第三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位置压入锯齿部的过程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5B是示出了图5A所示的过程完成后第三短接线等的平面视图。
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第一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固定部的过程的侧面横截面图,该过程使第一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位置与夹具邻接。
图6B是示出了图6A所示的过程完成后第一短接线等的平面视图。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第二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固定部的过程的侧面横截面图,该过程使第二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位置与夹具邻接。
图7B是示出了图7A所示的过程完成后第二短接线等的平面视图。
图8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第三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固定部的过程的侧面横截面图,该过程使第三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位置与夹具邻接。
图8B是示出了图8A所示的过程完成后第三短接线等的平面视图。
图9是示出了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子与对比示例的转子相比较的侧面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8B,下面是关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的说明。图中需要注意的是,箭头Z的方向、箭头R的方向和箭头C的方向分别表示直流电动机轴的相应的轴向、径向和周向。除非特别指出,否则,以下简略提及的轴向、径向和周向指的是直流电动机的轴向、径向和周向。
如图1所示,直流电动机10是包括转子12、电刷装置14和定子16的电动机。
转子12配置为包括成形为杆状的轴18、电枢19以及固定于轴18上的换向器22。轴18设置为与将在稍后描述的轭壳体46同轴。轴18的一个轴向端部被支撑从而能够经由轴接收(支撑)构件24在轭壳体46的底部旋转,而轴18的另一个轴向端部被支撑从而也能够经由轴接收(支撑)构件24在电动机壳体26中旋转。联轴器构件28压配合入所述的轴18的另一个轴向端部。
电枢19配置为包括电枢铁芯20和多个线圈,电枢铁芯20固定于轴18上,例如,将其轴向中心部分压配合入轴18,而通过在电枢铁芯20的指定位置缠绕导电绕组(电线)形成每个线圈。形成线圈的每个绕组的末端部连接到稍后将详细描述的换向器22。
电刷装置14在径向上设置在换向器22的外侧。电刷装置14配置为包括刷架42和一对电刷44,刷架利用绝缘材料成形,电刷44由刷架42支撑。该对电刷44被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推向径向向内的方向。因而,该对电刷44与换向器22滑动接触,使得电流流向(通电到)电枢19的线圈。电刷44中的一个设置在周向上与稍后描述的N极磁铁48的磁极中心相同的位置上,而电刷44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周向上与也在稍后描述的S极磁铁48的磁极中心相同的位置上。
定子16配置为包括轭壳体46和多个磁铁48,轭壳体46形成为平底管形且覆盖住电枢铁芯20,多个磁铁48固定于轭壳体46。轭壳体46包括沿圆周方向面对电枢铁芯20设置的管形部分50。利用粘合剂或类似物,以沿圆周方向交替设置的方式,将N极磁铁48和S极磁铁48连接到管形部分50的内圆周表面。
下面将说明换向器22的相关结构,这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
如图1所示,以设置为在轴向上邻近电枢19的方式,将换向器22固定于轴18的另一个轴向端侧。如图2所示,换向器22包括绝缘部分52、多个换向片54、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绝缘部分52成形为使用绝缘材料并且固定于轴18(如图1所示),多个换向片54在绝缘部分52的外圆周部被支撑,每条短接线都用作将一个换向片54连接到另一个换向片54的短接线(如图5B所示)。
绝缘部分52形成为管形,包括用于插入轴18(如图1所示)的轴插入孔52A。在绝缘部分5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该轴向侧开口的锯齿部52B。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朝轴向一侧向着径向外侧逐渐倾斜,并且,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在横截面视图中弯曲成弧形。因此,从锯齿部52B的开口端至底表面S1的深度朝径向外侧逐渐变浅。凸起部52C形成为薄管状,突出于锯齿部52B的径向内侧。在径向上位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外侧的位置52D稍稍弯曲,使得位置52D和下述的换向片54之间不形成台阶部或锐角部。
每个换向片54由冲压工艺在诸如铜板或类似物的导电材料上制成。换向片54包括滑动接触部54A,滑动接触部54A形成为矩形,当从径向外侧观察时,其具有沿着轴向方向的长度(纵向)方向,并且在其径向外侧面上与电刷44(如图1所示)滑动接触。换向片54也包括一对固定部54B,固定部54B从滑动接触部54A朝径向向内凸出,通过夹物模压将一对固定部54B固定到绝缘部分52的外圆周部。换向片54也包括锚形部54C,其从滑动接触部54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锚形部54C朝轴向另一侧逐渐地倾斜向径向外侧。上述的多个(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18个)换向片54以沿周向均匀间隔的方式固定于绝缘部分52的外圆周部。
如图5B所示,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为带有形成于其外圆周表面的绝缘薄膜的铜线,类似于电枢19(如图1所示)的绕组(线圈)配置部分。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中的每一个将一个换向片54连接到同极的另一个换向片54。
具体地,第一短接线56的一个端部56A固定到其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第一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而第一短接线56的另一个端部56B固定到其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第二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需要注意的是,刮掉(移除)形成于第一短接线56的一端部56A和另一端部56B的绝缘薄膜。位于第一短接线56的一端部56A和另一端部56B之间的中间部56C以沿着凸起部52C的外圆周表面的状态,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当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时,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由于第一短接线56的回弹而与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分离。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和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可以相互邻接。
第二短接线58的一个端部58A固定到其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第三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而第二短接线58的另一个端部58B固定到其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第四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位于第二短接线58的一端部58A和另一端部58B之间的中间部58C以沿着凸起部52C的外圆周表面的状态,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当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时,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与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邻接。
第三短接线60的一个端部60A固定到其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第五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而第三短接线60的另一个端部60B固定到其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第六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位于第三短接线60的一端部60A和另一端部60B之间的中间部60C以沿着凸起部52C的外圆周表面的状态,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当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60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时,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60C与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邻接。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为在轴18的轴向上相互重叠,并且位于形成在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
即,第一短接线56将第一换向片54的第一锚形部54C连接到第二换向片54的第二锚形部54C,第二短接线58将第三换向片54的第三锚形部54C连接到第四换向片54的第四锚形部54C,以及第三短接线60将第五换向片54的第五锚形部54C连接到第六换向片54的第六锚形部54C。
下面是关于换向器22的一种制造方法的说明。
如图2所示,多个换向片54放置在特定模具内,并将树脂材料注入模具从而形成多个换向片54固定于其外圆周部的绝缘部分52。
然后,如图3A所示,第一短接线56的一个端部56A和另一个端部56B分别地固定到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短接线固定过程)。短接线固定过程完成之后,第一短接线56的一个端部56A和另一个端部56B之间的位置通过夹具62压向锯齿部52B侧,而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被设为与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邻接(短接线按压过程)。由于执行上述过程,如图3B所示,当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时,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处于被第一短接线56连接在一起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如图3A所示,在本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夹具62的前端表面S2是弯曲的,其弯曲的形状与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相对应。
然后,如图4A所示,第二短接线58的一个端部58A和另一个端部58B分别地固定到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短接线固定过程)。短接线固定过程完成之后,第二短接线58的一个端部58A和另一个端部58B之间的位置通过夹具62压向锯齿部52B侧,而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被设为与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邻接(短接线按压过程)。由于执行上述过程,如图4B所示,当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时,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处于被第二短接线58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然后,如图5A所示,第三短接线60的一个端部60A和另一个端部60B固定到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短接线固定过程)。短接线固定过程完成之后,第三短接线60的一个端部60A和另一个端部60B之间的位置通过夹具62压向锯齿部52B侧,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60C被设为与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邻接(短接线按压过程)。由于执行上述过程,如图5B所示,当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60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时,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处于被第三短接线60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换向器22通过执行上述过程制成。
下面是关于换向器22的另一种制造方法的说明。
在多个换向片54固定于其外圆周部的绝缘部分52形成之后,如图6A所示,夹具62设为移动到一个位置,在此位置,对应于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导线直径的间隙设置在夹具62的前端表面S2和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之间。因此,夹具62的前端部62A设置在锯齿部52B内(夹具放置过程)。然后,如图6B所示,第一短接线56的一个端部56A和另一个端部56B固定到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第一换向片)的锚形部54C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第二换向片)的锚形部54C,而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被设为与夹具62的前端表面S2邻接以便施加特定的张力(短接线固定过程)。
然后,如图7A所示,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在径向上设置在第一短接线56的外侧,并且设为与第一短接线56的中间部56C邻接,而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设为与夹具62的前端表面S2邻接以便施加特定的张力。然后,如图7B所示,第二短接线58的一个端部58A和另一个端部58B固定到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第三换向片)的锚形部54C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第四换向片)的锚形部54C(短接线固定过程)。
然后,如图8A所示,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60C径向上设置在第二短接线58的外侧,并且设为与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8C邻接,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60C设为与夹具62的前端表面S2邻接以便施加特定的张力。此外,如图8B所示,第三短接线60的一个端部60A和另一个端部60B固定到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第五换向片)的锚形部54C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第六换向片)的锚形部54C(短接线固定过程)。
然后,完成上述短接线固定过程之后,夹具62以远离锯齿部52B的方向移动(夹具分离过程)。因此,当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时,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处于被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为在轴18的径向上相互重叠,并且位于形成在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下面是关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的说明。
在图1所示的直流电动机10中,一对电刷44与换向器22的换向片54滑动接触,转换缠绕在电枢铁芯20上的绕组(线圈)的电流方向。因此,在电枢铁芯20的周围产生磁场,并且转子12在该磁场和定子16的磁铁的磁场(磁铁48的N极和磁铁48的S极)的相互作用下旋转。即,直流电动机10的轴18旋转。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B和图8B所示,将对应的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和对应的另一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在形成在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这能够减少位于附着于轴18上的换向器22和电枢19之间的短接线(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设置空间。即,与在图9所示的对比例子中的换向器64相比,换向器22的绝缘部分52和电枢19相互之间能够设置得更加接近。这能够减小配置为包含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向器22的转子12和直流电动机10的轴向尺寸。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为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在轴向上相互重叠。如图8B所示,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为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在径向上相互重叠。如上所述地设置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能够使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内的短接线(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占空系数更高(提高)。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径向方向上位于绝缘部分52内的锯齿部52B的外侧的位置52D稍稍弯曲,因而使得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负载减小,而负载是由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一部分与位置52D邻接产生的。换言之,当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沿位置52D经过(设置)时,可防止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在位置52D周围弯曲成锐角。
如图3A等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夹具62的前端表面S2是弯曲的,其弯曲的形状与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底表面S1相对应。这能够相应地减小由于被夹具62施压而在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上产生的负载。
需要注意的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已经说明了一个例子,其中,换向器22使用图3A至图8B所述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换向器22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成:在短接线固定过程(其中,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一端部56A,58A,60A和另一端部56B,58B,60B固定到对应的多个换向片54的锚形部54C)完成之后,执行短接线按压过程,其中,使用夹具62将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进行集体按压(将中间部56C、58C和60C按压在一起),从而使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在这种制造方法中,使用夹具62将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进行集体按压,这简化了将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在锯齿部52B的内侧的设置过程。
图8B所述的换向器22可以通过图3A至图5B所述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一个例子,其中,凸起部52C设置在绝缘部分52处以阻止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接触轴18;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轴18的长度短且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不接触轴18时,可以应用未设置凸起部52C的结构。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举例说明: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设置为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在轴向或径向上相互重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短接线56和第二短接线58的中间部56C和58C设置为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在轴向上相互重叠,而第一短接线56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和60C设置为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在径向上相互重叠。可以考虑锯齿部52B的尺寸等酌情确定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中间部56C、58C和60C的放置。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一个例子,其中,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的一部分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应用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全部设置在形成于绝缘部分52的锯齿部52B的内侧的结构。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一个例子,其中,设置有三条短接线(第一短接线56、第二短接线58和第三短接线6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考虑定子16配置的磁铁48的数量等酌情确定短接线的数量。
以上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而且显而易见的是,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可以进行任何其他的修改。

Claims (7)

1.一种换向器, 包括:
绝缘部分,其形成为管形,并且包括供轴插入的轴插入孔,锯齿部形成于绝缘部分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
多个换向片,其支撑在绝缘部分的外圆周部上,并且沿绝缘部分的周向相互间隔排列,锚形部设置于每个换向片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以及
短接线,其连接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和另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器,其中:
设置有多条短接线;并且
多条短接线的每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且这些部分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相互重叠、或在轴的径向方向上相互重叠。
3.一种电机包括:
电枢,其包括电枢铁芯和线圈,电枢铁芯固定于轴上,线圈由缠绕在电枢铁芯上的导电绕组形成;以及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向器,形成线圈的绕组的末端部连接到换向器。
4.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向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绝缘部分,其形成为管形,并且包括供轴插入的轴插入孔,锯齿部形成于绝缘部分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
多个换向片,其支撑在绝缘部分的外圆周部,并且沿绝缘部分的周向相互间隔排列,锚形部设置于每个换向片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以及
多条短接线,每条短接线连接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和另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每条相应的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该制造方法包括:
短接线固定过程,将短接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相应的锚形部;以及
短接线按压过程,短接线固定过程完成之后,通过使用夹具将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压向锯齿部侧,从而使每条相应的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5.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向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绝缘部分,其形成为管形,并且包括供轴插入的轴插入孔,锯齿部形成于绝缘部分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
多个换向片,其支撑在绝缘部分的外圆周部上,并且沿绝缘部分的周向相互间隔排列,锚形部设置于每个换向片的一端部,在轴的轴向上位于一侧;以及
多条短接线,每条短接线连接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和另一个换向片的锚形部,每条相应的短接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该制造方法包括:
夹具放置过程,将夹具的前端部设置在锯齿部的内侧;
短接线固定过程,将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固定到换向片的相应的锚形部,而使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与夹具邻接;以及
夹具分离过程,在短接线固定过程完成之后,沿远离锯齿部的方向移动夹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短接线固定过程中,短接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位置设置为在轴的径向上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短接线固定过程以此状态进行:在夹具放置过程中,对应于短接线的线直径的间隙设置在夹具和锯齿部之间。
CN201610098604.3A 2015-02-27 2016-02-23 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2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9459A JP6413844B2 (ja) 2015-02-27 2015-02-27 整流子、モータ、整流子の製造方法
JP2015-039459 2015-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2831A CN105932831A (zh) 2016-09-07
CN105932831B true CN105932831B (zh) 2019-10-11

Family

ID=56682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860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2831B (zh) 2015-02-27 2016-02-23 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4951B2 (zh)
JP (1) JP6413844B2 (zh)
CN (1) CN105932831B (zh)
DE (1) DE1020161032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1232B (zh) * 2017-04-01 2024-04-16 宁波韵升电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电枢换向器的压制装置及压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0808A (ja) * 2005-08-24 2007-03-08 Asmo Co Ltd 整流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整流子
CN101106304A (zh) * 2006-06-28 2008-01-16 阿斯莫有限公司 整流子、直流电动机及整流子的制造方法
CN101308977A (zh) * 2007-05-11 2008-11-19 阿斯莫有限公司 短路部件、整流子、电枢以及制造短路部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6049B2 (en) * 2002-12-04 2004-12-28 Asmo Co., Ltd. Commutator having short-circuiting parts, motor having such a commu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commutator
WO2005034315A1 (ja) * 2003-10-06 2005-04-14 Asmo Co., Ltd. 短絡部材、整流子、及び短絡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5341654A (ja) 2004-05-24 2005-12-08 Asmo Co Ltd 電機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35692A (ja) * 2006-06-28 2008-02-14 Asmo Co Ltd 整流子及び直流モータ
JP5032264B2 (ja) * 2006-10-23 2012-09-26 アスモ株式会社 直流モータ
US20080122303A1 (en) * 2006-11-07 2008-05-29 Asmo Co., Ltd. Direct-current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direct-current motor
JP5350019B2 (ja) * 2008-10-14 2013-11-27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モータ
CN104321958B (zh) * 2012-05-25 2018-02-06 株式会社美姿把 电动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0808A (ja) * 2005-08-24 2007-03-08 Asmo Co Ltd 整流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整流子
CN101106304A (zh) * 2006-06-28 2008-01-16 阿斯莫有限公司 整流子、直流电动机及整流子的制造方法
CN101308977A (zh) * 2007-05-11 2008-11-19 阿斯莫有限公司 短路部件、整流子、电枢以及制造短路部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03205A1 (de) 2016-09-01
JP6413844B2 (ja) 2018-10-31
US10074951B2 (en) 2018-09-11
US20160254630A1 (en) 2016-09-01
JP2016163411A (ja) 2016-09-05
CN105932831A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2432B2 (en) Crossover module
US8120218B2 (en) Stator,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CN103190060A (zh) 汇流条、马达以及制造汇流条和马达的过程
US20150017845A1 (en) Wire connection member,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nnular power distribution member
US9780607B2 (en) Stator core for an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direct current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ator
JP2007104812A (ja) 配電部材
JP5557058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51370B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28888A (zh) 用于电机线圈的配线部件
US20220352767A1 (en)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m
KR20030087062A (ko) 내전형 전동기의 고정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313935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WO2013074580A1 (en) Method of p-forming a continuous conductor having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and a stator including a stator winding formed from a p-formed conductor having a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JP5952701B2 (ja)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の製造方法
US20070069603A1 (en) Short-circuiting member, commu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hort-circuiting member
CN107251374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5932831B (zh) 换向器、电动机以及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JP2009038938A (ja) 接続端子及びその接続端子を有するステータ並びに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CN106411014B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定子线圈、线圈树脂结构体
KR101598772B1 (ko) 정류기, 정류기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동 모터
JP5376262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81434B2 (ja) 直流モータ
JP2008236978A (ja) クローポールモータ
CN108702044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使用了该定子的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US20130127286A1 (en) Continuous stator winding having a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2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Applicant before: Arsmo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