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77A - 牙科应用中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牙科应用中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277A CN1059277A CN91102855A CN91102855A CN1059277A CN 1059277 A CN1059277 A CN 1059277A CN 91102855 A CN91102855 A CN 91102855A CN 91102855 A CN91102855 A CN 91102855A CN 1059277 A CN1059277 A CN 10592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nocycline
- active component
- poly
- hours
- day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0 CCC(CC[*@](*=*C)I)N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I)N 0.000 description 2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carbomers, poly(meth)acrylates, or polyvinyl pyrrolido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具有抗菌活性的二甲胺四
环素活性组分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及其条状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组分和聚合物组分包括聚(乙烯乙酸乙
烯酯),聚己酸内酯和任何一种聚己酸内酯与聚乙二
醇的混合物,同时包埋在局部药用组合物中的活性组
分相对于所述聚合物组分的比例是20—30(重
量)%。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牙科应用中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它含有一种活性抗菌成份,尤其是对于本发明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通过混合某些具有抗菌活性的组分,如四环素或二甲胺四环素以及某些人体适应的聚合物来治疗牙周病,使其具有释放调节作用。
近来,制药工业中发展新药的主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而经济开支和更完善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制药商行已集中努力发展不同品种的组合物,以调节给药的释放过程,以期进一步加强含有活性组分药物的服用效果。
已经证实所述组合物在治疗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时有极好的效果。
就牙科领域而言,人们建议采用通过保持氟化物浓度不变的方式来减少龋齿的释放调节方法,直到最近发展了通过使用聚合物而局部施用某些抗生素的方法。
局部给药方法中使用的某些抗生素是四环素、甲硝哒唑、洗必太和二甲胺四环素;使用的材料有空心丝、单片膜、或凝胶;使用的聚合物,已研究的有甲基丙烯酸乙酯、乙基纤维素、聚乙烯、EVA、聚氨基甲酸乙酯等[美国专利4764377,4175326,3923939]。
在我国国内,发明家们研究了与齿斑相关的免疫学和与它相应的抗菌素,以及治疗方法[Korea Periodentology Scientific Journal 17(1),11(1987);15(1),153(1985)]。特别是研究了抗菌素局部应用的一种将四环素包在疏水性凝胶中的方法[Korean Microorganism Society Journal 21,503(1986)]。
然而,以上所提到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考虑药物本身的某些功效,药物延长功效的明显降低需要通过使用聚合物调整,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由于牙周炎发生在特殊的解剖部位,如牙周袋,所以系统服用抗生素不能很好的渗透到损伤部位,而且会加大系统的副作用。因此,不同于以往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的通过混合具有抗菌活性的活性组分(如四环素或二甲胺四环素)和某些对人体适宜的聚合物材料来治疗牙周疾病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从而使其对牙周炎发挥延长功效和局部缓释作用成为可能。而且,所述组合物起到了减少系统毒性、最大发挥治疗功效和尽可能经济用药的作用。
本发明参照附图作了如下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涉及参照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聚合物载体(实施例4),其中图(a)代表初始的24小时二甲胺四环素从聚合物载体中释放的比率,图(b)代表随着时间的延长,二甲胺四环素的释放比率。
图2涉及两幅图,图(a)代表从本发明实施例5测得的初始的24小时内二甲胺四环素从聚己酸内酯薄膜中释放出来的比率,图(b)代表7天时间内含20%二甲胺四环素的聚己酸内酯薄膜的释放比率。
图3涉及四环素从参照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EVA聚合物载体(实施例8)上释放下来的比率图。
图4涉及二甲胺四环素从参照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EVA聚合物载体上(实施例13)释放下来的比率图。
本发明涉及含有一种活性组分如四环素或二甲胺四环素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它具有抗菌活性,其特征如下:
上文所述活性组分与聚合物组分包括聚(乙烯乙酸乙烯酯)(下文简称“EVA”),聚己酸内酯(下文简称“PCL”),和任何一种PCL与聚乙二醇(下文简称“PEG”)的混合物。所述聚合物成分用量占药物释放组合物中的20-30(重量)%。本发明还可以更具体地描述为:
本发明所述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可制成适用的薄膜状或圆锥形式,其中含有活性组分如四环素或二甲胺四环素。同时薄膜或圆锥的厚度应为100-400μm,优选的是150-250μm。由于本发明中所述聚合物成分是作为药物载体和释放调节剂使用的,所以优选使用占所述EVA聚合物10-40(重量)%的乙酸乙烯酯,更优选的是15-35(重量)%。
如果所述EVA中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5(重量)%,则它几乎没有柔韧性;如果含量高于35(重量)%,则流动性太大。并且,本发明中PCL的分子量(“MW”)优选的是50000-100000,而PEG的分子量最好是2000-30000。
本发明所述PCL可以单独使用或使用PCL和PEG的混合物,后者优选的用量是重量比为5-7∶5-3;PCL和PEG的混合物可提高药物的释放速率。
同时,对于本发明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抗生素活性组分含量相对于所述聚合物的比例应该是10-40(重量)%。如果所述活性组分远低于这个含量,则其延长时间很短,如果含量过高,则没有经济效益。
具有抗菌活性的活性组分是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洗必太、血根碱、氯林可霉素、羟氨卡青霉素-克拉维酸复合片、ofloxacin、甲硝哒唑或磷霉素等。其中最优选的是四环素或二甲胺四环素(或它们的盐酸盐)。
本发明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从制备到给药实验的不同过程陈述如下:
[大批量原材料的选择]
-有效组分
.四环素
.二甲胺四环素/其盐酸盐
-聚合物组分
.聚(乙烯乙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5%,30%)
.聚乙二醇:MW2000,6000,20000
.聚(ε-己酸内酯):MW6000
[聚合物条(polymer Strip)的制备]
将所述聚合物中的任何一种,每1克溶于5ml CHCl3溶剂中,然后与所述活性组分和CHCl3的溶液均匀混合24小时。于是在玻璃上制成条状薄膜。
[聚合物膜(polymer Membrane)的制备]
将所选择的聚合物溶解于5ml CHCl3中,在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制成聚合物膜。
[药物对聚合物膜的渗透试验]
用两个腔扩散室进行渗透试验,其中室的体积为8ml,有效渗透面积为1.33cm2。室为玻璃质,其外部被水套包围黑,以利用水循环有效地控制温度。使用美国Crown Glass公司生产的扩散控制台(diffusion console),可以同时操作九个扩散室(diffusion cell)。为了建立渗透试验,将所述制备的聚合物膜插入两个室之间,聚合物膜的每一侧都用O形环固定。
在供体分隔室中,将药物以过饱和状态溶解于蒸馏水中;在受体分隔室中灌入8ml蒸馏水。恒温槽中将水在36-38℃循环以控制温度。在用磁搅拌器搅拌每个室的同时,在所述受体部分收集一定时间的样品,同时也加入与被收集样品同样量的蒸馏水,该样品在下述数据分析过程中有所调整。
[药物对于条状薄膜的渗透试验]
使用连续扩散仪进行药物(活性组分)对所述条状薄膜的渗透试验。设置该仪器的室,使储存溶液流入紧靠室的入口,然后再流出至上层出口。
室内容积大约应为500ml。将整个室浸入水套中,并使水循环以保持温度在37℃以内。同时蒸馏水用作储存溶液,其流速应保持在3-4ml/小时。将此条状薄膜放入室内,在室底部用磁棒搅拌以混合从条状薄膜中释放出来的药物,并使室内的气泡容易进入出口。
[四环素和二甲胺四环素的检测]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本发明中的四环素和二甲胺四环素。用0.1N HCl将pH值调至1.2,在268nm波长处对四环素进行检测,同时在273nm波长处对二甲胺四环素进行检测。
[四环素和二甲胺四环素对聚合物膜的渗透试验]
通过溶液排空方法,在37℃分别将所述聚合物组分浸入四环素和二甲胺四环素溶液中,当活性组分与大量溶液平衡时,测定活性组分在所述聚合物组分和溶液中的分配度。
用下列公式计算分配系数、扩散系数和渗透度作为试验结果。
分配系数公式:
KD= (Vs(Co-Cs))/(Vm Cs)
这里,Kd是分配系数;
Vs是药物溶液体积;
Vm是聚合物体积;
Co是原始药物溶液浓度;
Cs是达到平衡后溶液中药物的浓度。
渗透度公式:
P= (V受伤(dC/dt))/(Am(C供体-C受体))
这里,P是渗透度;
V受体是下分隔室体积,
Am是渗透面积;
C供体是上分隔室的药物浓度;
C受体是下分隔室的药物浓度。
扩散系数公式:
t=l2/6D
P=DKd/l
这里,t是渗透延迟时间;
D是扩散系数;
P是渗透度;
l是聚合物膜厚度。
[四环素和二甲胺四环素从条状薄膜中释放的试验]
相对于1g所述聚合物组分,分别按比例加入10(重量)%、20(重量)%、30(重量)%和40(重量)%的四环素和二甲胺四环素,以制备条状薄膜。在37℃测定每小时四环素和二甲胺四环素从条状薄膜释放的比率。
实验结果是,对于四环素,活性组分的量增加得越多,初始的突发效果就越大。经过7-8小时后,不管再加入多少活性组分,释放比率保持不变。
然而当释放比率恒定时,每小时活性组分的释放量或多或少地变少了,对于二甲胺四环素,最初的释放过量,而随着时间的延长,释放速度缓慢降低,活性组分从120小时到168小时的释放比率是5±1-10±2μg/cm2/小时。
特别是混合的PCL与PEG聚合物组分表明,上述活性组分增加的量越多,初始的过量突发效果就越大,大约10小时后,显示出相似的释放比率,而且聚合物组分的分子量(MW)越大,初始的过量突发效果就越大。
试验表明,在下列情况下出现所希望的突发效果:1)使用二甲胺四环素作为本发明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2)使用PCL和PEG混合物作为聚合物组分,3)含有低含量的活性组分,4)如果聚合物组分具有低分子量。如上所述,本发明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在组成上不同于以往的药物;通过改善释放调节作用,保持药物延长的效力,减少系统毒性,最大发挥经济用药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3 含有二甲胺四环素的己酸内酯薄膜的制备
首先进行如下制备。单独使用聚(ε-己酸内酯;MW60000;Interrox-Chem.Ltd.)或混合所述聚(ε-己酸内酯)和30% PEG(MW 20000;Wako Pure Chem Ind.Ltd.),将其溶解于10ml氯仿中并搅拌3小时。将溶液混合24小时后使每个所述聚合物溶液沉淀。在大气压下室温干燥该混合溶液,然后在真空下干燥3小时使其完全干燥,在聚四氟乙烯板上制备厚度为200μm的各种薄膜。
实施例4 二甲胺四环素体外释放比率的测定
将所述实施例2中制备的薄膜切成20mm(净重30mg)的圆环,将其浸入扩散系统的蒸馏水中。同时,将体积为500μl的该系统在37℃聚积,并且此系统的蒸馏水用泵以3.5ml/小时的速度循环。用光谱分析仪(Shimadzu UV-240)在273nm波长处测定每小时二甲胺四环素从该系统中的释放量。所得结果列于下面的表1和2中,同时描绘出表1(a)和(b)的图。
表1:二甲胺四环素从PCL或PCL+PEG中释放的量(μg/cm2/小时)
PCL(60,000) PCL+PEG(20,000) PCL +
PEG(2,O0O)
*MC(20%) MC(30%) MC(20%) MC(30%) MC(40%) MC(20%)
1小时 270 430 450 550 600 729
2小时 308 656 653 662 1,407 444
3小时 249 432 431 911 742 230
4小时 208 398 197 632 578 158
5小时 182 337 224 360 438 114
6小时 163 218 167 335 268 90
7小时 146 256 141 220 155 72
8小时 136 514 117 163 111 66
9小时 124 211 101 118 92 57
10小时 115 192 86 92 79 49
11小时 106 179 76 75 70 46
12小时 100 167 75 65 63 44
1 天 66 110 356 35 32 22
2 天 41 45 14 14 13 16
PCL(60,000) PCL+PEG(20,000) PCL +
PEG(2,000)
* MC(20%) MC(30%) MC(30%) MC(40%) MC (20%)
3天 30 22 10 11 9 10
4天 19 14
5天 6 12
6天 4 9
7天 4 8
*MC:膜中二甲胺四环素的含量
表2:二甲胺四环素从PCL或PCL+PEG中分离的突发比率(%)
PCL(60,000) PCL +PEG(20,000) PCL +
PEG(2,000)
*MC(20%) MC(30%) MC(20%) MC(30%) MC(40%) MC(20%)
1小时 9 8 6 16
2小时 24 17 21 25
4小时 20 17 36 40 35 33
6小时 28 45 40 35 38
PCL(60,000) PCL+PEG(20,000) PCL +
PEG(2,000)
*MC(20%) MC(30%) MC(20%) MC(30%) MC(40%) MC(20%)
8小时 35 50 54 46 40
10小时 56 57 48 42
12小时 32 42 58 60 49 44
1天 50 57 70 66 53 51
2天 68 77 84 73 59 60
3天 83 85 90 78 62 67
4天 91 89
5天 95 93
6天 97
7天 98
*MC:膜中二甲胺四环素的含量
实施例5 抗生素活性的测定
1)培养试验细菌:
本实验中使用下面的细菌:
蜡样牙胞杆菌KCTS 1012;KIST(Bacillus cereus KCTS 1012;KIST),Bacteroides gingivalis,Bacteroides intermedius NTCT 9336,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Y4(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Y4);Socransky,Wolinella recta ATCC 33238,Actinomyces viscosus ATCC 19246,Capnocytophaga gingivalis ATCC 33624,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TCC 25586,和Eikenella Corrodens ATCC 23834.
-在37℃、10%浓度下,在营养肉汤(由美国底特律Difco实验室制备)中培养蜡样牙胞杆菌。
-在Coy实验室制备的真空室[An arbor,MI,U.S.A.(80% N2,10% H2,和10% CO2;37℃)]中
将放线共生放线杆菌Y4接种到一批NIH Thioglycollat Broth(Difco Labs)中进行培养。
-将杆菌和其他口腔细菌接种到一种肉汤中,该肉汤由[2.5g酵母提取物;2.5g胰化胨,Difco产品;2.5g类胰蛋白酶,Difco产品;4.8g BHI;10ml slat溶液,Difco产品,每250ml蒸馏水中含有1ml刃天青,2.5g氯化血红素,0.5g维生素K3和0.25g盐酸半胱氨酸(Sigma产品);pH7.2]组,在37℃,真空状态下培养两天。
2)用盘扩散方法分析生长抑制活性
用盘扩散方法测定所用薄膜对蜡样牙胞杆菌的抑制活性。将含有20%或30%分别从扩散系统中释放1、3、4、7天的二甲胺四环素的PCL圆形膜(厚度:1/4英寸)放入细菌培养皿中,在37℃、CO2存在下培养24小时,测定其抑制区。结果列于表3和表4,同时相应地描绘出图2(a)和2(b)。
表3:含20%二甲胺四环素的PCL:+PEG样品盘的生长抑制区直径(盘直径:1/4吋,厚度:200±10μm)
(单位:mm)
样品盘 0天 1天 3天 5天 7天 对照组
PCL+PEG 37.75 22.20 26.75 24.00 17.25 17.00
MC(20%) ±0.25 ±0.00 ±1.70 ±0.25 ±1.00 ±0.25
表4:含20%和30%二甲胺四环素的PCL样品的生长抑制区直径(盘直径:1/4吋,厚度:200±10μm)
(单位:mm)
样品盘 0天 1天 4天 5天 7天
PCL 33.3 27.0 27.7 25.7 24.3
MC(20%) ± 0.33 ± 0.58 ±1.70 ± 0.20 ±1.80
PCL 32.7 29.0 31.3 28.0
MC(20%) ± 0.7 ± 1.0 ± 0.9 ± 2.0
3)在培养基中生长抑制活性的分析:
分别在1、3、5、7天时测定PCL膜释放给扩散细胞中所述试验细菌的抗菌效果,以分析培养基中的生长抑制活性。首先,将含有30%二甲胺四环素(分别释放了1、3、5、7天)的PCL样品盘(直径1.4英寸,净重:4mg)浸入接种有细菌的BIH培养基中。作为对照组,培养没有PCL样品盘的接种的培养基,在37℃的真空箱中再培养48小时,用分光镜在60nm处测定肉汤组成物的浊度,结果列于表5。
表5:在真空箱中培养48小时后有/没有二甲胺四环素的样品盘上肉汤和对照组的密度
菌株 0天 1天 3天 5天 7天 没有MC 对照组
A.Act 0.000 0.003 0.000 0.000 0.000 0.044 0.036
B.gin 0.004 0.002 0.018 0.006 0.045 0.393 0.326B.int 0.006 0.027 0.018 0.018 0.003 0.658 0.623W.rec 0.004 0.015 0.021 0.000 0.000 0.639 0.630
A.vis 0.004 0.000 0.000 0.000 0.000 0.146 0.097
F.nuc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619 0.613
E.cor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53 0.045
C.gin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97 0.107
注意:
A.act;放线共生放线杆菌Y4
B.gin;Bacteroides gingivalis 381
B.int;Bacteroides intermedius NTCT 9336
W.rec;Wolinella recta ATCC 33238
A.vis;Actinomyces viscosus ATCC 19246
F.nuc;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TCC 25586
E.cor;Eikenella corrodens ATCC 23834
C.gin;Capnocytophaga gingivalis ATCC 33624
如上所示,即使在第七天,二甲胺四环素从含有20%和30%二甲胺四环素的PCL+PEG条中释放的量依然是4-8μg/ml/小时,证明了延长的抗菌活性。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对牙周疾病有极好的释放调节作用。
实施例6-7 EVA聚合物膜上四环素的渗透试验
当使用聚(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作为聚合物成分,其中乙酸乙烯酯(VA)的含量分别为15%(实施例6)和33%(实施例7),并且以四环素作为有抗菌活性的活性组分时,用上文所述公式计算EVA聚合物膜上四环素的下述结果,即分配系数,渗透度和扩散系数,结果列于表6。
表6 EVA聚合物上四环素的分配系数、渗透度和扩散系数
VA含量*(%) | 分配系数 | 渗透度cm/秒 | 扩散系数cm2/秒 |
1533 | 4.9510.02 | 7.22×10-61.1×10-5 | 4.67×10-85.20×10-8 |
*EVA聚合物中VA的含量
实施例8-10 EVA聚合物条状薄膜上四环素的释放试验
按照与实施例1-3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EVA聚合物条状薄膜。通过加入各个量即10%、20%和30%四环素制备该条状薄膜,每克EVA聚合物中相应地含有30%的VA,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从该薄膜测定四环素的突发效果。结果表示在图3中。
实施例11-12 EVA聚合物膜上二甲胺四环素的渗透试验
当用乙酸乙烯酯(VA)含量分别为15%(实施例11)和33%(实施例12)的EVA聚合物作为聚合物组分,并用二甲胺四环素作为具有抗菌活性的活性组分时,用所述公式计算EVA聚合物膜上二甲胺四环素的结果,即分配系数、渗透度和扩散系数,结果列于表7。
表7 EVA聚合物上二甲胺四环素的分配系数、渗透度和扩散系数
VA含量*(%) | 分配系数 | 渗透度cm/秒 | 扩散系数cm2/秒 |
1533 | 2.02.06 | 4.41×10-59.5×10-5 | 7.28×10-81.02×10-7 |
实施例13-15 EVA聚合物条状薄膜中二甲胺四环素的释放试验
按照实施例8-10所述相同的方法进行EVA聚合物条状薄膜中二甲胺四环素的释放试验,在此基础上测定其突发效果。结果表示在图4中。
如实施例6-15所述,活性组分的含量增加越多,其最初的极度突发效果就越大。7小时后,不管加入多少活性组分,释放速度保持恒定。然而,与上面实施例中PCL或PCL+PEG的相比,由于活性组分每小时的释放量很小,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EVA聚合物的量。
[试验实施例]
用含有30%二甲胺四环素的聚己酸内酯条状薄膜进行牙周袋中药物释放实验(条状薄膜直径:25mm×6mm,净重:2mg),
根据生物检测确定二甲胺四环素随着时间推移从插入牙周袋中的条状薄膜上释放出来的浓度。
将一片条状薄膜放入大于5mm的牙周袋中,通过每小时用滤纸(Harco Peripaper)收集的龈缝液的体积得到牙周袋中二甲胺四环素的浓度。当所收集的龈缝液体积达到条上的蓝线时,测定收集量。在插入条状薄膜后的1、2、4、8小时收集龈缝液,牙周膜装袋后,每隔24小时使用该条,可使用7天。使用前将该条干燥并在-20℃下冷冻储存。
通过测定细菌生长抑制区的直径得到每一条上二甲胺四环素的浓度,所述的每个条是由蜡样牙胞杆菌培养得到的,方法如下:
37℃在二氧化碳培养基存在下,将被培养的蜡样牙胞杆菌KC7C1012(由KIST Genetic Engineering Center提供)置于10ml培养溶液中(Difco Labs,Detroit,Michigan),用分光光度计在550nm处测得菌株浊度为0.3。对Mueller Hinton肉汤(Difco Labs,Detroit,Michigan)灭菌后,加入1.7%琼脂,将其冷却至50℃,向100ml琼脂培养基中按比例加入2ml培养液,将7ml该混合物注入半径为90mm的平板上使其变硬。收集标准条和牙周袋中的条,从蓝线处切断,将其放于平片培养基上,在二氧化碳培养基存在下培养24小时。
用蒸馏水连续稀释二甲胺四环素,使其浓度达到1000-1μg/ml,将吸附有此溶液的标准条进行干燥,直至其达到蓝线。以1mm为单位用游标卡尺从长轴到短轴测量细菌生长抑制区的直径,计算其平均值。
根据标准条上生长抑制区直径与二甲胺四环素浓度的关联作用,通过线性回归,同时对浓度值取对数制成标准曲线,以计算牙周袋中游离的二甲胺四环素的浓度。该浓度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logY=A+BX
其中,Y是二甲胺四环素的浓度;
X是细菌生长-抑制面积的直径;
A值是-0.565218;
B值是0.115161;
r值是相关系数,为0.795。
表8:将含有30%二甲胺四环素的聚己酸内酯插入牙周袋后根据线性回归关系计算的每小时二甲胺四环素的游离浓度。
时间 对照区直径 SD N 浓度
(μg /ml)
1小时 25.33 1.58 6 225
2小时 27.00 2.31 6 350
4小时 25.50 2.71 6 138.3
8小时 23.5 3.53 6 138.3
1-天 22.00 2.31 6 93.0
2-天 18.67 3.35 6 38.4
3-天 18.00 2.00 2 32.3
4-天 16.80 4.42 5 23.4
5-天 17.50 0.50 2 28.2
6-天 10.00 0.50 2 3.8
7-天 12.00 1.50 2 6.6
表9:用与体内突发实验相同大小的己酸内酯膜(2.5mm×6mm)获得的体外突发试验结果(A′)。体内突发试验浓度(B),是体外突发试验中二甲胺四环素每小时释放浓度的6.35倍
时间 体外 休内 (B)
C= ( )/()
(A) (A') (B) (A')
1小时 430 64.5 225.1 3.5
2小时 656 93.4 350.4 3.7
4小时 398 59.7 138.3 2.3
8小时 214 32.1 138.3 4.3
时间 体 外 体内 (B)
C= ( )/()
(A) (A') (B) (A')
μg/cm2/小时 0.15X(A) μg/ml
1-天 110 16.5 93.0 5.6
2-天 45 6.8 38.4 5.6
3-天 22 3.3 32.2 9.8
4-天 14 2.1 23.4 11.1
5-天 12 1.8 28.2 15.8
6-天 9 1.4 3.8 2.7
7-天 8 1.2 6.6 5.5
平均值 + 标准误差(SD) 6.35 + 3.99
由所述结果可知:体外突发试验中从含30%二甲胺四环素的聚己酸内酯条状薄膜上释放出来二甲胺四环素的量与体内突发试验结果相同;最初两个小时,显现出最大突发效果,以后突发效果逐渐减少。在6或7天内96%以上的二甲胺四环素释放下来,每小时释放量为8-9μg/cm2。
在体内突发实验结果中:最初两小时内,在牙周袋中从一片聚己酸内酯膜(2.5mm×6mm,厚度:200±10μm)中释放出来的二甲胺四环素浓度为350μm/ml,显现出最大突发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突发效果逐渐减弱。到6-7天时,其浓度为3.8-6.7μg/ml(见表8,图5)。
牙周袋中,从聚己酸内酯中释放出来的二甲胺四环素的浓度与体外突发试验中二甲胺四环素突发效果曲线相似(见图5)。
采用同等大小的聚己酸内酯膜(2.5mm×6mm),对体内突发试验和体外释放试验中每小时释放的二甲胺四环素的量进行比较,试验中二甲胺四环素的浓度是体外试验中的浓度的6.35±3.99倍(见表9)
如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该结论作为通过在聚己酸内酯中包埋30%二甲胺四环素进行体外和体内释放试验的结果,使本发明在治疗牙周疾病方面得以应用:
首先,在体外释放试验中,含30%二甲胺四环素的聚己酸内酯(厚度:200±10μm)的药物释放半衰期为16小时,其最大释放时间是前两个小时。释放试验进行到7天后,每小时释放8μg/cm2的药物。
其次,在牙周袋中从一片聚己酸内酯(2.5mm×6mm,厚度:200±10μm)释放药物的突发效果表明,最初两小时出现最大突发效果,其浓度为350μg/ml,随着时间的延长,突发效果逐渐减小,到第6天或第7天,其浓度为3.8-6.7μg/ml。
最后,体内试验中二甲胺四环素每小时释放的浓度与体外释放实验的突发效果相类似,同时表明在体内试验中从相同大小的聚己酸内酯膜中二甲胺四环素游离的突发效果是体外释放试验的6.35±3.99倍。
总之,根据本发明,在治疗牙周炎时,聚己酸内酯膜作为释放调节剂可以在牙周袋中连续七天释放药物。
Claims (5)
1、制备含有具有抗菌活性的二甲胺四环素活组分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组分和聚合物分包括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聚乙酸内酯和任何一种聚已酸与聚乙二醇的混合物,同时包埋在局部用药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相对于所述聚合组分的比例是20-30(重量)%。
2、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聚(乙烯乙酸乙烯酸(含有10-40(重量)%的乙酸乙烯酯。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己酸与聚乙二醇以重量比5-7∶5-3的比例混合。
4、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己酸内酯分子量为50000-100000,聚乙醇分子量为2000-3000。
5、含有所述组合物的条状薄膜,其特征在于将该膜制成厚度为100-400μm的薄膜状或圆锥形:
所述活性组分的聚合组分包括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己酸内酯和任何一种聚己酸内酯与聚乙二醇的混合物,同时包埋在局部用药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相对于所述聚合物组分的比例是20-30(重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19900004398A KR920005648B1 (ko) | 1990-03-31 | 1990-03-31 | 항생활성 성분의 치과용 국소 지속성 투여 조성물 |
KR90-4398 | 1990-03-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277A true CN1059277A (zh) | 1992-03-11 |
Family
ID=1929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1102855A Pending CN1059277A (zh) | 1990-03-31 | 1991-03-30 | 牙科应用中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H0751518B2 (zh) |
KR (1) | KR920005648B1 (zh) |
CN (1) | CN105927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14578A (en) * | 1994-10-28 | 1997-03-25 | Alza Corporation | Injection-molded dosage form |
JP4202656B2 (ja) * | 2002-02-19 | 2008-12-24 |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 局所投与型徐放性軟膏 |
KR102007069B1 (ko) * | 2016-09-26 | 2019-08-05 |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기입자가 혼입된 항생제 함유 폴리비닐알코올 필름의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64377A (en) * | 1983-10-07 | 1988-08-16 | The Forsyth Dental Infirmary For Children | Intra-pocket drug delivery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
-
1990
- 1990-03-31 KR KR1019900004398A patent/KR92000564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1
- 1991-03-30 CN CN91102855A patent/CN1059277A/zh active Pending
- 1991-04-01 JP JP3094754A patent/JPH075151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920005648B1 (ko) | 1992-07-11 |
KR910016314A (ko) | 1991-11-05 |
JPH0751518B2 (ja) | 1995-06-05 |
JPH04321630A (ja) | 1992-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276B (zh) | 细胞生长速率的测定 | |
CN1195843C (zh) | 樟芝的固体培养方法,所得固体培养物及其产品与用途 | |
CN1219929A (zh) | 用作肌苷-5'-一磷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脲衍生物 | |
CN1276007A (zh) | 用于猪的竞争排斥培养物 | |
CN1612903A (zh) | 大孔塑料珠状材料 | |
CN1085557A (zh) | 对映体羟基化黄嘌呤化合物 | |
CN1274846C (zh) | 用于微生物检测分析系统、套组及方法 | |
CN1816338A (zh) | 罗可嘌呤用于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用途 | |
CN1058294C (zh) | 路斯绰达克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239480A (zh) | 含有mpl配体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59277A (zh) | 牙科应用中的局部药物释放组合物 | |
CN1220490C (zh) | 哌嗪环氧乙烷衍生物在制备用于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13120B (zh) | A-21978c衍生物生产方法改进 | |
CN85105429A (zh) | 制备脱糖太科普兰宁(deglucoteicoplanin)的羧酸酯衍生物的方法 | |
CN1392257A (zh) | L-脯氨酸4位羟基化酶的制备方法 | |
CN1113096C (zh) | 来自人骨髓的新的基质细胞系及其用途 | |
CN1047696A (zh) | 新的抗肿瘤抗生素mi43-37f11物质,其生产方法及应用 | |
CN1717477A (zh) | 恢复细胞的甲基化状态 | |
CN1216890C (zh) | 环波菌素、它们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39356A (zh) | 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17570C (zh) | 松茸混菌发酵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 |
CN1454466A (zh) | 高含量喜树碱的喜树愈伤组织培养方法 | |
CN1221409A (zh) | 二苯并噁䓬和二苯并二噁䓬衍生物及其作为抗肿瘤药剂的用途 | |
CN1582167A (zh) | 细胞因子诱导材料和细胞因子诱导装置 | |
CN1260346C (zh) | 动物乳头消毒剂及用于改进有害于动物的微生物-环境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