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8208B -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8208B
CN105908208B CN201610188316.7A CN201610188316A CN105908208B CN 105908208 B CN105908208 B CN 105908208B CN 201610188316 A CN201610188316 A CN 201610188316A CN 105908208 B CN105908208 B CN 105908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egreaser
acid
fermentation
silicon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83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8208A (zh
Inventor
骆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yi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Vkier Cutting Flu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Vkier Cutting Flu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Vkier Cutting Flu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883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082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8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8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8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8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GCLEANING OR DE-GREASING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CHEMICAL METHODS OTHER THAN ELECTROLYSIS
    • C23G5/00Cleaning or de-greas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other methods; Apparatus for cleaning or de-greasing metallic material with organic solv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有机生物酸100~150份、生物酵素80~120份、生物酶10~3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杀菌灭藻剂5~10份。本发明的除油剂不含磷、钠及其它任何金属离子,也不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与酸、碱、油脂以及氧化铁发生分解反应,使清洗后的产品光亮如初,其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该除油剂不含任何金属离子,且清洗后的金属离子及钙镁离子被络合而不沉淀,因此硅钢清洗后的喷淋水及清洗剂稀释液可以反复循环使用,直到自然消耗完为止。另外,该除油剂对各种离子的络合能力很强,几乎无沉淀物产生,对清洗巢原有水垢及蓝藻类物质有很强的清除能力,清洗辊和传动辊及氧化镁涂辊不会形成积屑瘤。

Description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油剂,具体涉及一种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硅钢(又叫电工钢)以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著称,对产品表面要求非常严格。硅钢带经过冷轧后,其钢带表面有大量残留物,主要为油污、氧化铁粉、松散杂质,如果不将这些残留物清洗干净,将会对硅钢性能产生极大危害,首先在带钢涂氧化镁进入罩式炉升温后容易在硅钢带表面形成黑斑和水斑。另外钢带表面清洗不干净时留下的粘结物和氧化铁粉等就会在炉底辊表面结瘤,炉底辊结瘤条件下,硅钢板自重及其自身硬度将会在硅钢板上产生辊印,甚至划伤带钢下表面,直接影响成品表面质量,最重要的是表面残留的各种杂质在退火过程中将形成碳质污斑,污染炉内气氛,降低脱碳效率,甚至引起增碳现象,影响硅钢产品的性能。
中国的冷轧硅钢技术很多源于日本,其清洗技术也源自于日本,最初引进技术为硅钢冷轧后先用硫酸或盐酸除锈,再用碱洗除油,且酸洗和碱洗都要升温到40~80℃,由于硫酸和盐酸升温后酸雾很重,严重污染环境,后由部分厂家进行技术改进,去掉酸洗,只保留碱洗,温度仍然保持在40~80℃,也有部分厂家为了防止炉底辊结瘤,在碱洗的基础上增加电解清洗和超声波清洗,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仍面临着碱洗废液及大量废水排放的问题。由于冷轧硅钢成卷后边部轧制液残留,且硅钢冷轧后钢卷温度很高,造成硅钢带表面有很多氧化物成分,硅钢带冷轧后放置时间稍长(有的防锈性及稳定性较差的轧制液,钢带甚至放置1~2小时,钢带边部即有明显的胶质及锈蚀成分)残留积液水分蒸发后,造成钢带残留很多胶质和氧化物成分,单纯用碱洗,胶质和氧化物成分很难清洗,由于碱洗液对水里的钙,镁离子络合能力较差,可能使碳酸钙、碳酸镁等沉积物附着在带钢上,造成带钢二次污染,钢带表面残留的这些成分使硅钢带进入罩式炉升温后与硅钢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是造成硅钢带表面形成黑斑和水斑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碱洗成分主要以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纯碱和一些表面活性剂等为主要原料,以强碱皂化轧制油里的合成脂及其它动植物油脂而生成脂肪酸钠皂从而清除钢带表面的油脂,脂肪酸钠皂遇自来水里的钙、镁等离子后会生成脂肪酸钙、脂肪酸镁,高温下水里的硅及钙、镁离子与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分别生成碳酸硅、碳酸钙、碳酸镁,碱洗液里的氢氧根离子与带钢表面的氧化物铁离子及亚铁离子分别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脂肪酸钙、脂肪酸镁、碳酸硅、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等均不溶于水,粘附在碱洗巢、喷淋巢及带钢上,随着带钢的运转又粘附在清洗辊、传动辊及氧化镁涂辊上,造成清洗辊及氧化镁涂辊形成积屑瘤,甚至造成氧化镁无法均匀涂覆,钢带进入罩式炉升温后引起粘带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因含有磷酸盐的表面活性剂乳化分散作用非常强。所以,脱脂剂的主要成分除了氢氧化钠、碳酸钠、硅酸钠、硼酸钠等碱性或显碱性的盐外,也含有磷酸盐类的表面活性剂和一些络合剂等添加剂。实际生产中清洗带钢水质中的钙、镁离子含量相当高,为钙皂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适宜条件,再加上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很容易结垢,造成管道堵塞,喷流不畅,严重影响清洗效果。而带钢黑斑和水斑的主要成分为磷与水质中钙、镁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钙皂等成分与硅钢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而含磷清洗液的大量排放,又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
由于清洗液里含有大量的钠离子,钢带清洗后钢带表面有钠残留,则硅钢涂氧化镁后,再进罩式炉升温后,由于钠离子的活性比镁离子强,钢带表面硅与钠离子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不是硅酸镁,降低了硅钢的绝缘性。为了防止钠和其它各种离子残留在硅钢带上,硅钢带碱洗后,喷淋水就不能反复使用,从而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有机生物酸100~150份、生物酵素80~120份、生物酶10~3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杀菌灭藻剂5~10份。
优选的是,该除油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氨基酸3~8份、烷基糖苷2~5份、分散剂1~3份、稳定剂1~3份、防锈剂1~3份、消泡剂2~5份。
优选的是,所述生物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米曲霉100~120份、蛋白酶50~80份、葡聚糖酶30~50份、过氧化氢酶10~20份、α-淀粉酶10~30份。
优选的是,所述有机生物酸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薯干粉30~50份、淀粉粕20~30份、糖蜜5~10份、甘蔗渣5~10份、无菌水50~80份,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3~5份,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2~25℃,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3min,然后密闭,持续5~8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5~30℃,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6-10min,不开罐放气,持续5~8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80-2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2~20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20~30份、枯草芽孢杆菌5~10份、酵母菌5~10份、乳酸菌10~18份、黑曲霉15~20份、放线菌10~15份。
优选的是,所述生物酵素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薯干粉30~50份、魔芋粉20~30份、玉米粉5~10份,糖蜜5~10份、淀粉5~10份、淀粉酶1~3份、无菌水50~80份,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1~3份,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0~25℃,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0~15min,然后密闭,持续8~12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8~32℃,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6-10min,不开罐放气,持续10~15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80-2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2~20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10~20份、诺卡氏菌12~30份、酵母菌10~15份、乳酸菌10~18份、戊糖乳杆菌15~20份、放线菌5~8份。
优选的是,所述分散剂为1-乙基-3-甲基氯化咪唑、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乳酸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消泡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脂肪酸1~10份、乙二胺1~10份、乙基纤维素5~8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环氧氯丙烷10~20份、异丙醇5~8份、水70~80份。
优选的是,所述防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三戊基苯酚10-30份、1-羟基苯并三唑5~10份、甲基丙磺酸1~5份、脂肪酸烷醇酰胺10~15份、草酸5~8份、羧甲基纤维素3~8份、水20~50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将有机生物酸、生物酵素和生物酶加入容器中,升温至30~40℃,以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30~50分钟后,加入氨基酸和烷基糖苷,继续搅拌50~60分钟,升温至45~55℃,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锈剂和消泡剂,并以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30~60分钟,温度降至室温,然后超声30~60分钟,得到除油剂。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的功率为800~1200W,频率为25~50KHz。
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或聚山梨酯。
在本发明中,所述稳定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在本发明中,所述杀菌灭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异噻唑啉酮20~30份、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20~30份、聚丙烯酸10~20份、柠檬酸5~8份、N,N-二甲基乙酰胺1~5份、去离子水50~80份。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国内首创了冷轧硅钢三合一常温零排放清洗技术,使清洗后的硅钢带光亮如初。本发明以薯干粉、淀粉粨,糖蜜,甘蔗渣或淀粉等经过发酵工艺而生成的一种有机生物酸和生物酵素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生物分解酶、表面活性剂及杀菌灭藻剂复配而成的一种环保型清洗剂。本产品不含磷、钠及其它任何金属离子,也不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与酸、碱、油脂以及氧化铁发生分解反应,使清洗后的产品光亮如初,其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它和铁的氧化物氧化铁及氧化亚铁发生很强的反应生成络合盐,络合盐在水里的浓度即使到4900×106也不会沉淀,从而使铁离子及亚铁离子溶解于清洗液里。对硅、钙、镁等离子也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因此对硬水有良好的软化能力。由于本产品不含任何金属离子,且清洗后的金属离子及钙镁离子被络合而不沉淀,因此硅钢清洗后的喷淋水及清洗剂稀释液可以反复循环使用,直到自然消耗完为止。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产品温度高于60℃会分解,其最适宜的使用温度为20~25℃,也就是常温。相比于碱洗,能节约大量能源。另外,由于本清洗剂对各种离子的络合能力很强,几乎无沉淀物产生,对清洗巢原有水垢及蓝藻类物质有很强的清除能力,清洗辊和传动辊及氧化镁涂辊不会形成积屑瘤,氧化镁在硅钢带上涂覆均匀。硅钢带进入罩式炉升温后,钢带没有出现粘联现象,清除氧化镁涂层后,钢带表面颜色均匀一致,没有黑斑和水斑产生,钢带表面光滑、平整。硅钢带在进入连续退火炉后,炉底辊表面光滑,没有再产生结瘤。本产品主要分解油脂和络合各种金属离子,而对金属本身并无任何腐蚀性,因此不影响带钢的表面精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
有机生物酸100kg、生物酵素80kg、生物酶10kg、表面活性剂5kg、杀菌灭藻剂5kg、氨基酸3kg、烷基糖苷2kg、分散剂1kg、稳定剂1kg、防锈剂1kg、消泡剂2kg;
所述除油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将有机生物酸、生物酵素和生物酶加入容器中,升温至30℃,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30分钟后,加入氨基酸和烷基糖苷,继续搅拌50分钟,升温至45℃,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锈剂和消泡剂,并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30分钟,温度降至室温,然后超声30分钟,得到除油剂;所述超声的功率为800W,频率为25KHz;
所述有机生物酸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取薯干粉30kg、淀粉粕20kg、糖蜜5kg、甘蔗渣5kg、无菌水50kg,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3kg,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2℃,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min,然后密闭,持续5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5℃,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6min,不开罐放气,持续5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2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20kg、枯草芽孢杆菌5kg、酵母菌5kg、乳酸菌10kg、黑曲霉15kg、放线菌10kg;
所述生物酵素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取薯干粉30kg、魔芋粉20kg、玉米粉5kg,糖蜜5kg、淀粉5kg、淀粉酶1kg、无菌水50kg,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1kg,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0℃,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0min,然后密闭,持续8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8℃,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6min,不开罐放气,持续10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2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10kg、诺卡氏菌12kg、酵母菌10kg、乳酸菌10kg、戊糖乳杆菌15kg、放线菌5kg;
所述生物酶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米曲霉100kg、蛋白酶50kg、葡聚糖酶30kg、过氧化氢酶10kg、α-淀粉酶10kg;
所述分散剂为1-乙基-3-甲基氯化咪唑;
所述消泡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脂肪酸1kg、乙二胺1kg、乙基纤维素5kg、聚丙烯酰胺5kg、环氧氯丙烷10kg、异丙醇5kg、水70kg;
所述防锈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三戊基苯酚10kg、1-羟基苯并三唑5kg、甲基丙磺酸1kg、脂肪酸烷醇酰胺10kg、草酸5kg、羧甲基纤维素3kg、水20kg;
所述杀菌灭藻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异噻唑啉酮20kg、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20kg、聚丙烯酸10kg、柠檬酸5kg、N,N-二甲基乙酰胺1kg份、去离子水50kg;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
所述稳定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实施例2: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
有机生物酸150kg、生物酵素120kg、生物酶30kg、表面活性剂10kg、杀菌灭藻剂10kg、氨基酸8kg、烷基糖苷5kg、分散剂3kg、稳定剂3kg、防锈剂3kg、消泡剂5kg;
所述除油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将有机生物酸、生物酵素和生物酶加入容器中,升温至40℃,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50分钟后,加入氨基酸和烷基糖苷,继续搅拌60分钟,升温至55℃,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锈剂和消泡剂,并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60分钟,温度降至室温,然后超声60分钟,得到除油剂;所述超声的功率为1200W,频率为50KHz;
所述有机生物酸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取薯干粉50kg、淀粉粕30kg、糖蜜10kg、甘蔗渣10kg、无菌水80kg,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5kg,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5℃,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3min,然后密闭,持续8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5℃,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10min,不开罐放气,持续8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20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30kg、枯草芽孢杆菌10kg、酵母菌10kg、乳酸菌18kg、黑曲霉20kg、放线菌15kg;
所述生物酵素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取薯干粉50kg、魔芋粉30kg、玉米粉10kg,糖蜜10kg、淀粉10kg、淀粉酶3kg、无菌水80kg,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3kg,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5℃,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5min,然后密闭,持续12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32℃,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10min,不开罐放气,持续15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20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20kg、诺卡氏菌30kg、酵母菌15kg、乳酸菌18kg、戊糖乳杆菌20kg、放线菌8kg;
所述生物酶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米曲霉120kg、蛋白酶80kg、葡聚糖酶50kg、过氧化氢酶20kg、α-淀粉酶30kg;
所述分散剂为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
所述消泡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脂肪酸10kg、乙二胺10kg、乙基纤维素8kg、聚丙烯酰胺10kg、环氧氯丙烷20kg、异丙醇8kg、水80kg;
所述防锈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三戊基苯酚30kg、1-羟基苯并三唑10kg、甲基丙磺酸5kg、脂肪酸烷醇酰胺15kg、草酸8kg、羧甲基纤维素8kg、水50kg;
所述杀菌灭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异噻唑啉酮30kg、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30kg、聚丙烯酸20kg、柠檬酸8kg、N,N-二甲基乙酰胺5kg、去离子水80kg。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
所述稳定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实施例3: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
有机生物酸120kg、生物酵素100kg、生物酶20kg、表面活性剂8kg、杀菌灭藻剂8kg、氨基酸5kg、烷基糖苷3kg、分散剂2kg、稳定剂2kg、防锈剂2kg、消泡剂3kg;
所述除油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将有机生物酸、生物酵素和生物酶加入容器中,升温至35℃,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40分钟后,加入氨基酸和烷基糖苷,继续搅拌55分钟,升温至50℃,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锈剂和消泡剂,并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50分钟,温度降至室温,然后超声50分钟,得到除油剂;所述超声的功率为1000W,频率为35KHz;
所述有机生物酸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取薯干粉40kg、淀粉粕25kg、糖蜜8kg、甘蔗渣8kg、无菌水60kg,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4kg,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4℃,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2min,然后密闭,持续6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8℃,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8min,不开罐放气,持续7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5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7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25kg、枯草芽孢杆菌8kg、酵母菌8kg、乳酸菌14kg、黑曲霉16kg、放线菌12kg;
所述生物酵素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取薯干粉40kg、魔芋粉26kg、玉米粉8kg,糖蜜8kg、淀粉7kg、淀粉酶2kg、无菌水70kg,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2kg,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3℃,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2min,然后密闭,持续10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30℃,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8min,不开罐放气,持续12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6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6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15kg、诺卡氏菌20kg、酵母菌12kg、乳酸菌15kg、戊糖乳杆菌18kg、放线菌6kg;
所述生物酶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米曲霉110kg、蛋白酶60kg、葡聚糖酶40kg、过氧化氢酶15kg、α-淀粉酶20kg;
所述分散剂为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所述消泡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脂肪酸5kg、乙二胺5kg、乙基纤维素6kg、聚丙烯酰胺8kg、环氧氯丙烷16kg、异丙醇7kg、水75kg;
所述防锈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组成:三戊基苯酚20kg、1-羟基苯并三唑7kg、甲基丙磺酸2kg、脂肪酸烷醇酰胺12kg、草酸6kg、羧甲基纤维素6kg、水40kg;
所述杀菌灭藻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异噻唑啉酮25kg、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25kg、聚丙烯酸15kg、柠檬酸7kg、N,N-二甲基乙酰胺3kg份、去离子水70kg;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
所述稳定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实施例4: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
有机生物酸150kg、生物酵素80kg、生物酶25kg、表面活性剂9kg、杀菌灭藻剂10kg、氨基酸4kg、烷基糖苷5kg、分散剂1kg、稳定剂3kg、防锈剂2kg、消泡剂4kg;
所述除油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将有机生物酸、生物酵素和生物酶加入容器中,升温至38℃,以350r/min的速度搅拌50分钟后,加入氨基酸和烷基糖苷,继续搅拌55分钟,升温至55℃,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锈剂和消泡剂,并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50分钟,温度降至室温,然后超声50分钟,得到除油剂;所述超声的功率为1000W,频率为35KHz;
所述有机生物酸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制备;
所述生物酵素采用实施例2中的方法制备;
所述生物酶采用实施例3中所述的生物酶;
所述分散剂为1-乙基-3-甲基咪唑乳酸;
所述消泡剂采用实施例2中所述的消泡剂;
所述防锈剂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消泡剂;
所述杀菌灭藻剂采用实施例3中所述的杀菌灭藻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
所述稳定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实施例5: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有机生物酸120份、生物酵素100份、生物酶20份、表面活性剂8份、杀菌灭藻剂8份、氨基酸5份、烷基糖苷3份、分散剂2份、稳定剂2份、防锈剂2份、消泡剂3份;
所述除油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将有机生物酸、生物酵素和生物酶加入容器中,升温至35℃,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40分钟后,加入氨基酸和烷基糖苷,继续搅拌55分钟,升温至50℃,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锈剂和消泡剂,并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50分钟,温度降至室温,然后超声50分钟,得到除油剂;所述超声的功率为1000W,频率为35KHz;
所述有机生物酸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薯干粉40份、淀粉粕25份、糖蜜8份、甘蔗渣8份、无菌水60份,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4份,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4℃,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2min,然后密闭,持续6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8℃,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8min,不开罐放气,持续7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5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7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25份、枯草芽孢杆菌8份、酵母菌8份、乳酸菌14份、黑曲霉16份、放线菌12份;
所述生物酵素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薯干粉40份、魔芋粉26份、玉米粉8份,糖蜜8份、淀粉7份、淀粉酶2份、无菌水70份,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2份,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3℃,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2min,然后密闭,持续10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30℃,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8min,不开罐放气,持续12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6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6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15份、诺卡氏菌20份、酵母菌12份、乳酸菌15份、戊糖乳杆菌18份、放线菌6份;
所述生物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米曲霉110份、蛋白酶60份、葡聚糖酶40份、过氧化氢酶15份、α-淀粉酶20份;
所述分散剂为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所述消泡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脂肪酸5份、乙二胺5份、乙基纤维素6份、聚丙烯酰胺8份、环氧氯丙烷16份、异丙醇7份、水75份;
所述防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三戊基苯酚20份、1-羟基苯并三唑7份、甲基丙磺酸2份、脂肪酸烷醇酰胺12份、草酸6份、羧甲基纤维素6份、水40份;
所述杀菌灭藻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异噻唑啉酮25份、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25份、聚丙烯酸15份、柠檬酸7份、N,N-二甲基乙酰胺3份、去离子水70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
所述稳定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例。

Claims (7)

1.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其特征在于,该除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有机生物酸100~150份、生物酵素80~120份、生物酶10~3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杀菌灭藻剂5~10份;
所述生物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米曲霉100~120份、蛋白酶50~80份、葡聚糖酶30~50份、过氧化氢酶10~20份、α-淀粉酶10~30份;
所述有机生物酸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薯干粉30~50份、淀粉粕20~30份、糖蜜5~10份、甘蔗渣5~10份、无菌水50~80份,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3~5份,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2~25℃,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3min,然后密闭,持续5~8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5~30℃,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6-10min,不开罐放气,持续5~8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有机生物酸;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80-2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2~20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20~30份、枯草芽孢杆菌5~10份、酵母菌5~10份、乳酸菌10~18份、黑曲霉15~20份、放线菌10~15份;
所述生物酵素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薯干粉30~50份、魔芋粉20~30份、玉米粉5~10份,糖蜜5~10份、淀粉5~10份、淀粉酶1~3份、无菌水50~80份,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然后采用紫外线对发酵罐中的发酵料液进行杀菌处理,紫外杀菌完成后加入发酵剂1~3份,并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第一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0~25℃,第一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打开发酵罐进行放气,并同时搅拌10~15min,然后密闭,持续8~12天;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发酵,发酵罐温度保持在28~32℃,第二阶段发酵的过程中每天密闭搅拌6-10min,不开罐放气,持续10~15天,完成发酵,然后过滤,去除滤渣,得到生物酵素;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80-280nm,紫外杀菌时间为12~20min;所述发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种子液混合而成:双歧杆菌10~20份、诺卡氏菌12~30份、酵母菌10~15份、乳酸菌10~18份、戊糖乳杆菌15~20份、放线菌5~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其特征在于,该除油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氨基酸3~8份、烷基糖苷2~5份、分散剂1~3份、稳定剂1~3份、防锈剂1~3份、消泡剂2~5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1-乙基-3-甲基氯化咪唑、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乳酸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脂肪酸1~10份、乙二胺1~10份、乙基纤维素5~8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环氧氯丙烷10~20份、异丙醇5~8份、水70~80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三戊基苯酚10-30份、1-羟基苯并三唑5~10份、甲基丙磺酸1~5份、脂肪酸烷醇酰胺10~15份、草酸5~8份、羧甲基纤维素3~8份、水20~50份。
6.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将有机生物酸、生物酵素和生物酶加入容器中,升温至30~40℃,以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30~50分钟后,加入氨基酸和烷基糖苷,继续搅拌50~60分钟,升温至45~55℃,得到混合物,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杀菌灭藻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锈剂和消泡剂,并以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30~60分钟,温度降至室温,然后超声30~60分钟,得到除油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功率为800~1200W,频率为25~50KHz。
CN201610188316.7A 2016-03-28 2016-03-28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908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8316.7A CN105908208B (zh) 2016-03-28 2016-03-28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8316.7A CN105908208B (zh) 2016-03-28 2016-03-28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8208A CN105908208A (zh) 2016-08-31
CN105908208B true CN105908208B (zh) 2018-04-10

Family

ID=56745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8316.7A Active CN105908208B (zh) 2016-03-28 2016-03-28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8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1921B (zh) * 2018-06-29 2020-07-24 有能集团江苏威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桥架表面镀锌工艺
CN108754479B (zh) * 2018-07-02 2020-04-21 杨景峰 基于高压密闭循环系统的零排放磷化、皂化的方法
CN108950571B (zh) * 2018-07-02 2020-12-25 安徽天彩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电缆桥架表面处理工艺
CN110835131A (zh) * 2019-12-20 2020-02-25 甘肃泰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电厂除油剂
CN113637531A (zh) * 2020-05-11 2021-11-12 江苏久茂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工件清洗用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0322A (zh) * 2007-12-12 2008-07-16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生物复合酶管道疏通剂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09001559A1 (de) * 2009-03-16 2009-12-31 Henkel Ag & Co. Kgaa Kalklösendes Reinigungsmittel
CN103756815A (zh) * 2013-12-23 2014-04-30 李艳妮 含酶的食品饮料工业用清洁剂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0322A (zh) * 2007-12-12 2008-07-16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生物复合酶管道疏通剂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09001559A1 (de) * 2009-03-16 2009-12-31 Henkel Ag & Co. Kgaa Kalklösendes Reinigungsmittel
CN103756815A (zh) * 2013-12-23 2014-04-30 李艳妮 含酶的食品饮料工业用清洁剂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8208A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8208B (zh) 一种冷轧硅钢常温零排放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63302B (zh) 不锈钢管水性脱脂剂
CN102337550A (zh) 渗镀锌·铝·镁钢板工件清洗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1314855B (zh) 无磷脱脂剂
CN109456855B (zh) 一种环保洁净型油污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2011B (zh) 一种430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
CN102230183A (zh) 二次加工铸造件用清洗防锈剂及制备方法
CN111441058A (zh) 一种除垢除锈缓蚀预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18108A (zh) 镀锌钢板喷淋型常温脱脂剂及其生产方法
US3553016A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stainless steel
CN102363889B (zh) 柴油机铸造本体清洗防锈剂及制备方法
CN103088334B (zh)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中的中和钝化剂
CN104480488A (zh) 一种化工设备脱脂剂
CN113355679A (zh) 一种环保型脱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09866A (zh) 一种不锈钢焊丝除垢处理液的制备方法
CN108018568A (zh) 清洗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2246C (zh) 一种高炉焦炭胶体复合负催化剂及喷洒装置
CN110882996A (zh) 一种精密件表面清洗工艺
CN104087959A (zh) 一种铝合金管除垢工作液的制备方法
CN108796519A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中性清洗剂
CN111996084A (zh) 一种设备表面焦油类物质的清洗方法
CN109504976A (zh) 一种铝铁共线清洗用除油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6671B (zh) 一种减少油污的带钢环保生产工艺
CN115418652A (zh) 一种钢板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26530A (zh) 一种不锈钢表面处理剂及其表面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1

Address after: 102600 Unit 403, Unit 1, 15th Floor, Changfengyuan, Huangcun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u Lihong

Address before: 621000, Sichuan Province, Fucheng District, Mianyang city rural outskirts of large Liang village, a society

Patentee before: Mianyang VKier Cutting Flui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6

Address after: 314500 Industrial Road, Shimen Town, Jiaxing, Zhejiang, Tongx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UAYING SPECIAL STEE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Unit 403, Unit 1, 15th Floor, Changfengyuan, Huangcun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Du Lihon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500 Chuangye Road, Shimen Town Industrial Park,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uay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500 Chuangye Road, Shimen Town Industrial Park,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UAYING SPECIAL STEE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4500 Chuangye Road, Shimen Town Industrial Park,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uayi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4500 Chuangye Road, Shimen Town Industrial Park,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uay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