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0476B - 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0476B
CN105900476B CN201580004328.3A CN201580004328A CN105900476B CN 105900476 B CN105900476 B CN 105900476B CN 201580004328 A CN201580004328 A CN 201580004328A CN 105900476 B CN105900476 B CN 105900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lassification
communication
layer
sgw500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3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0476A (zh
Inventor
大塚健二
白井慎一郎
金准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00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0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4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通过电波强度判定装置(510)判定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之间的电波强度,通过ACK信号接收判定装置(520)判定上述设备之间在通信时有无收发用于进行实际无线通信的信号,通过重试计数装置(530)判定在上述实际无线通信之前进行的无线连接请求的收发次数,通过配对结果判定装置(540)判定基于上述无线连接请求的无线连接是否成功,根据这些判定结果来判定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在包括Wi-Fi(Wireless Fidelity: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对该故障的分类进行判定的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便携式无线系统:在由于无线通信质量变化而导致无线通信失败的情况下,通过有效利用无线通信自动重试(重新发送)来阻止通信失败,从而能够抑制因重新开始通信而引起的通信时间增加现象。在该便携式无线系统中,便携式通信装置在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每次通知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95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便携式无线系统中,在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虽然每次通知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但是并未通知其原因。
在此,作为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原因,可以考虑若干因素,例如,既有无线通信所需的电波强度未得到保障的因素,也有外来电波噪声的影响而导致进行无线通信的因素。这样,在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即使每次都通知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用户无法判断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的分类,因此,其也难以确定要采取何种对策。
如果这样,即使用户好不容易获取了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也无法充分利用该信息。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不仅通知无法进行无线通信这一情况,也能够通知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的分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例如图3示出的分类判定装置500C)根据下述来判定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即:
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设备(例如图1示出的人感传感器600)与第二设备(例如图1示出的SGW500A)之间的通信的电波强度;
有无收发(例如图3的步骤S5)表示在上述第一设备与上述第二设备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是否成功的通信结果信号(例如ACK/NACK信号);以及
用于建立上述无线通信的信号发送重试的发生次数(例如图3的步骤S2-1至S2-4示出的四次)。
并可以根据上述第一设备与上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例如配对)是否成功来判定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
在上述各设备之间无线通信为ZigBee通信的情况下,由上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物理层获取上述电波强度,由上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介质访问控制层获取有无收发上述通信结果信号的情况,由上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网络层获取上述重试次数和上述无线连接是否成功的情况即可。
在上述各设备之间无线通信为Bluetooth通信或OSI通信的情况下,由上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物理层获取上述电波强度,由上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介质访问控制层获取有无收发上述通信结果信号,由上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网络层获取上述重试次数和上述无线连接是否成功的情况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分类判定系统具备:
上述分类判定装置;
上述第一设备和上述第二设备;以及
遥控器,其向上述第二设备发送针对上述第一设备的指示。
可以具备通知上述分类判定的结果的通知装置或记录上述分类判定的结果的记录装置。
上述分类判定装置可被设置于上述第二设备或上述记录装置,并且,也可以通过使上述第二设备或上述记录装置执行由分类判定装置执行的处理的程序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不仅通知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也能够通知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的分类。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的家电控制系统的概要说明图。
图2是图1示出的家电控制系统可采用的ZigBee的协议栈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设置于图1示出的SGW500A内的分类判定装置100C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4是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建立无线连接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图3示出的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的家电控制系统的概要说明图。在图1中示出了以下说明的智能手机100、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多功能适配器300、空调设备(以下称为“空调”)400、网关单元500、人感传感器600、音频单元700以及因特网800。
智能手机100作为所谓遥控器经由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对空调400、人感传感器600以及音频单元700等各种设备行遥控或监视。智能手机100与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之间例如通过Wi-Fi等无线局域网(无线LAN:W-LAN)通信进行连接。
此外,对空调400等的遥控或监视,并不限于使用智能手机100执行的情况,还能够使用便携式电话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带无线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等来执行。
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连接位于下游的多功能适配器300及网关单元500和位于上游的因特网800及W-LAN,主要是下述带路由器功能的调制解调器,即:接收从智能手机100经由W-LAN发送的指示,并根据该指示利用路由器功能对空调400、人感传感器600或音频单元700进行遥控或监视。
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不仅可经由W-LAN从智能手机100接收指示,还能够经由因特网800接收指示。此外,也可以分别准备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这两种硬件并将其相互连接在一起进行使用而实现上述动作,以此代替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
多功能适配器300设置于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与空调400之间,主要是接收从智能手机100直接发送的指示或经由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发送的指示并对空调400输出的接口。此外,多功能适配器300与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之间通过W-LAN等进行无线连接,与空调400之间通过连接线缆等进行有线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广泛应对厂商或机型不同的各种空调,多功能适配器300可由主要厂商的主要机型的空调的遥控器来实现,能够对电源的通/断、运转切换、风量调节等进行指示。
在此,通常在空调及其遥控器中共通地设定有表示各种指示内容和与该各种指示内容对应的命令的信息。因此,例如在遥控器的电源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对空调发送指示电源的通/断的命令。而且,在接收该命令的空调中,确定与该命令对应的指示内容为电源的通/断这种情况,实际进行空调的通/断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功能适配器300实现对空调400的控制。因此,预先将表示主要厂商和主要机型的各种指示内容和与这些指示内容对应的命令的信息输入到多功能适配器300。而且,在多功能适配器300与空调400连接时,将控制对象的空调为特定厂商、特定机型的空调400这一情况设定于多功能适配器300。
除此以外,在智能手机100中安装用于对其中输入有表示主要厂商、主要机型的各种指示内容和与这些指示内容对应的命令的信息的空调进行远程控制的应用软件。在智能手机100中,与多功能适配器300的设定同样地,也对该应用软件设定作为控制对象的空调为空调400这一情况。
上述应用软件使智能手机100的显示器显示与电源按钮等对应的虚拟按钮。当用户在虚拟按钮显示状态下触摸显示器的特定区域时,指示将与该区域对应的命令输出到空调400的信息被从智能手机100发送到多功能适配器300。而且,设为接收到该信息的多功能适配器300对空调400输出该命令即可。
空调400、人感传感器600以及音频单元700是通过智能手机100进行各种远程控制或监视的设备。这些设备仅为例示,除此以外还可举出照明设备、监视照相装置、能够安装于护理床等的离床传感器、漏水传感器、漏气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窗、门或窗帘等的开闭装置、包括温度设定可变的冰箱等电器在内的可通过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管理的各种设备、插电式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等。
网关单元500对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与人感传感器600及音频单元700进行连接,包括服务网关(Service Gateway:SGW)500A及其分机500B。此外,如果音频单元700设置于能够充分接收从SGW500A发送的无线信号的环境,则不一定必须使用分机500B。
关于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与网关单元500的连接,通常这些被设置于物理地接近的位置的情况较多,因此,例如进行线缆通信、有线LAN通信等有线连接即可。但是,还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来连接这些。
关于网关单元500与人感传感器600的连接,为了实现低功耗,可通过ZigBee通信、sub-G通信、BLE(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通信等来进行,但是,也可以采用较上述方式相对高功耗的Bluetooth通信或Wi-Fi通信等。
另外,关于网关单元500与音频单元700的连接,能够通过已经普及的红外线通信来进行,但是,也可以采用Bluetooth通信或Wi-Fi通信等,以避免当二者之间的通信路径上存在物理障碍时出现通信阻断情况。
因特网800与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连接,主要是在智能手机100与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无法通过W-LAN通信进行连接时成为通信网的网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分类判定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示出的SGW500A内设置有分类判定装置500C(图3)。在说明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结构之前,说明分类判定装置500C中的无线通信故障的原因的判定原理。
图2是图1示出的家电控制系统可采用的ZigBee的协议栈的结构图。在图2中示出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网络层、应用层、分类判定装置500C能够由这些各层获取的信息、与该信息有关的无线通信故障的原因。
以下,为了使理解更容易,假定在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发生了无线通信故障并在此时判定该故障分类,以此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的通信的电波强度能够由物理层获取,是否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可由MAC层获取,该ACK信号是为表示接收到后述的发现响应等情况而从人感传感器600向SGW500A发送的信号,人感传感器600向SGW500A发送的请求信号等的重试次数的多少以及是否配对的情况可由网络层获取。此外,在无线通信领域中,通信电波强度被称为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与故障相应的现象是可以被发现的,例如,如果电波强度弱,则可推定为人感传感器600和SGW500A是被设置在彼此相隔距离较大的位置,如果电波强度虽强但人感传感器600和SGW500A却无法配对,则可推定为人感传感器600存在初始设定错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根据可由各通信层获取的各种信息来判定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
此外,在此,以ZigBee的通信协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其它通信协议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各层获取用于判定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所需的上述信息,因此,要注意基于该通信协议的说明仅为一个示例。
例如在Bluetooth的情况下,能够由被称为基带层的层获取通信电波强度,另外,能够由被称为主控制器接口层的层或被称为链路管理层的层获取有无接收到ACK信号、重试次数、有无配对的情况。
除上述示例以外,在基于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照模型来构建的协议栈中,例如,能够由被称为物理层的层或被称为数据链路层的层获取通信电波强度,能够由被称为数据链路层的层或被称为网络层的层获取有无接收过ACK信号、重试次数、有无配对的情况。
图3是表示设置于图1示出的SGW500A内的分类判定装置100C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在图3中示出以下说明的、电波强度判定装置510、ACK信号接收判定装置520、重试计数装置530以及配对结果判定装置540。
电波强度判定装置510判定进行无线通信的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的电波强度。关于该判定,在图2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在SGW500A的物理层获取的电波强度来进行,或者,将在人感传感器600的物理层获取的电波强度从人感传感器600发送到SGW500A,从而在分类判定装置100C中进行判定。
ACK信号接收判定装置520判定人感传感器600是否向SGW500A发送了ACK信号。关于该判定,在图2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下,根据有无接收过在SGW500A或人感传感器600的MAC层获取的ACK信号进行判定即可。此外,也可以根据有无接收过用于表示未曾发送过所期望的信号等情况的NACK信号来进行判定,以取代根据有无接收过ACK信号来进行的判定。
重试计数装置530判定从人感传感器600发送的发现请求等的重试数的多少、即执行配对时设备的发现请求等的发送数。关于该判定,在图2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下,根据通过SGW500A或人感传感器600的网络层获取的重试数来进行即可。
配对结果判定装置540判定在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配对是否建立。关于该判定,在图2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下,根据通过SGW500A或人感传感器600的网络层获取的重试数来进行即可。
此外,分类判定装置500C不一定必须设置于SGW500A,例如可以设置于多功能适配器300,也可以设置于与因特网800连接的未图示的云服务器等。
在将分类判定装置500C设置于SGW500A或多功能适配器300的情况下,在初始设置人感传感器600、音频单元700等时或初始设置多功能适配器300本身时,如果在这些装置与无线连接对象之间存在无线通信故障,则能够提前掌握其原因,因此具有能够提前避免其故障这种优点。
另外,在将分类判定装置500C设置于云服务器的情况下,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智能手机100,即使在外出目的地等也能够访问云服务器,由此在存在无线通信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其原因。除此以外,具有还能够将有无无线通信故障和无线通信故障时的原因相对较多地记录于云服务器这种优点。
特别是,在分类判定装置500C中,通常是每几秒~几天持续进行上述判定的情况下,将分类判定装置设置于云服务器,能够与实时时间信息成组地记录判定结果。当进行这种记录时,能够确认无线通信故障是否为暂时的故障,在变更人感传感器600等的设置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立即确认是否由于变更设置位置而导致发生无线通信故障,因此较有用。
当然,如果不考虑网络的拥塞,则也可以在SGW500A等中设置用于记录该判定结果等的区域,通过SGW500A等记录该判定结果等,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将其记录信息发送到云服务器。
另外,分类判定装置500C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用于使图1示出的任一者的硬件执行通过图3示出的各装置执行的处理的软件来实现。
接着,为了说明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动作,首先,说明在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进行期望的无线连接的情况下的时序。
图4是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进行无线连接的时序图。在图4中示出基于RF4CE(Radio Frequency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消费电子射频)的时序。当然,RF4CE通信协议仅为例示,也可以基于其它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首先,在人感传感器600中,为了搜索SGW500A,人感传感器600的应用层向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输出指示使其发送发现请求(步骤S1)。
当输入该指示时,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将SGW500A作为目标,发送发现请求(步骤S2-1)。
通常,在SGW500A中,用于执行搜索响应的搜索响应时间为定期地到来。因此,在搜索响应时间外发送发现请求的情况下,SGW500A的通信部虽然接收该发现请求,但是不进行用于配对的处理。另外,人感传感器600进行发现请求的重试,直到对发现请求进行后述的步骤S4示出的发现响应(步骤S2-2~S2-4)。
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步骤S2-1、S2-2示出的发现请求为在SGW500A的搜索响应时间外发送的发现请求。因而,不对这些发现请求进行发现响应,因此人感传感器600进行发现请求的重试。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仅在后述的步骤S5中示出ACK信号,但是,实际上在从人感传感器600向SGW500A发送了发现请求那样的信号的情况下,返回ACK信号(或NACK信号。以下相同)。
另一方面,在SGW500A中,当搜索响应时间到来时,SGW500A的应用层向SGW500A的通信部发送表示该情况的自动发现请求(步骤S3)。
在SGW500A中,在搜索响应时间内从人感传感器600发送来发现请求的情况下,通过SGW500A的通信部接收发现请求(Rx1、Rx2),从SGW500A的通信部向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发送发现响应(步骤S4)。
此外,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步骤S2-3、S2-4示出的发现请求为在SGW500A的搜索响应时间内发送的发现请求。另外,如上所述,在人感传感器600的网络层和SGW500A的网络层中,存储于发现请求的重试次数,但是该重试并不基于未能进行通信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判定时也可以不使用。
另一方面,例如在人感传感器600发送发现请求之后在预定时间内无法确认来自SGW500A的ACK信号的返回的情况下,进行发现请求的重试,因此在进行判定时使用其次数。另外,关于重试,如果在后述的步骤S11、S12示出的配对响应以及密钥交换时的密钥种子也进行重试,则这些也在进行判定时使用。
当从SGW500A的通信部接收发现响应时,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停止发现请求的重试,并且,对SGW500A的通信部表示已接收到发现响应,即,向其发送表示在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是否建立无线通信的ACK信号,具体而言,在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在步骤S15、S16完成后进行无线通信之前,针对步骤S2-1~2-4示出的发现请求的发送,接收步骤S4示出的发现响应(步骤S5)。
此外,在图3示出的ACK信号接收判定装置520中的判定处理中,在步骤S5中不一定必须使用从SGW500A向人感传感器600发送的ACK信号,例如也可以使用针对步骤S2-1的发现请求的ACK信号。
之后,SGW500A的通信部和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分别对SGW500A的应用层和人感传感器600的应用层输出自动发现确认和发现确认(步骤S6-1、S6-2)。
之后,在人感传感器600中,为了进行配对请求,人感传感器600的应用层对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输出用于发送配对请求的指示(步骤S7)。
当输入该指示时,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以SGW500A为目标而发送配对请求(步骤S8)。
当从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接收配对请求时,SGW500A的通信部对SGW500A的应用层输出配对指示(步骤S9)。
当输入该配对指示时,SGW500A的应用层判定是否继续进行配对处理,在此,对SGW500A的通信部输出配对响应的发送指示(步骤S10)。
当输入配对响应的发送指示时,SGW500A的通信部对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发送配对响应(步骤S11)。之后,在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与SGW500A的通信部之间实际进行通信时使用密钥的情况下,交换密钥种子和生成链路秘钥,最后,通过PING事务(PINGTransaction)来确认是否交换了密钥(步骤S12)。
接着,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和SGW500A的通信部分别对人感传感器600的应用层和SGW500A的应用层输出配对确认和确认状态指示(步骤S13、S14),在人感传感器600的通信部和SGW500A的通信部中,当输入该指示时,分别进行FLASH存储器的更新(步骤S15、S16),完成配对处理。
图5是表示图3示出的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电波强度判定装置510由SGW500A的物理层获取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的电波强度,判定该电波强度是否为一定阈值以下(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判定的结果表示电波强度为一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由于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处于物理性地分离的位置,发生无线通信故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将表示该情况的信息通知给用户(步骤S22)。
作为其具体的通知方法,可以考虑以下方式:从分类判定装置500C经由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或云服务器,向智能手机100发送该信息,使该信息显示在智能手机100的显示器上或从扬声器输出。或者,可以考虑对音频单元700的电视接收机进行外部输入,显示在其画面上或从扬声器输出。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判定的结果表示电波强度并非一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ACK信号接收判定装置520由MAC层获取有无接收到从人感传感器600发送的ACK信号的情况,由此判定有无接收到ACK信号(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判定的结果表示未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通过现有的通知方法等向用户通知表示人感传感器600发生故障等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的信息(步骤S24)。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中判定的结果表示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重试计数装置530由SGW500A的网络层获取请求信号等的重试次数,判定请求信号等的重试次数是否为预定阈值以上(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判定的结果表示请求信号等的重试次数为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表示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的无线通信受到其它无线通信的电波干扰的可能性较大的信息通知给用户(步骤S26)。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中判定的结果表示请求信号等的重试次数并非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配对结果判定装置540由SGW500A的网络层获取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配对是否成功的情况,从而判定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的配对是否成功(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判定的结果表示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配对并未成功的情况下,将表示人感传感器600存在初始设定错误的可能性较大的信息通知给用户(步骤S28)。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中判定的结果表示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的配对成功的情况下,不存在无线通信故障而能够进行期望的通信。
此外,在未能进行期望的通信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无线通信故障,因此如果发生无线通信故障为前提,则不一定必须执行步骤S27。如果判定为电波强度并非一定阈值以下(步骤S21),还接收ACK信号(步骤S23),并且重试次数并非为预定阈值以上(步骤S25),即使不判定步骤S27示出的配对是否成功,也可以通知存在初始设定错误的可能性较大这一情况(步骤S28)。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判定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有无无线通信故障以及发生该故障时判定该故障分类为例进行了说明,也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来判定其它设备之间有无无线通信故障等,例如,SGW500A与分机500B的无线通信、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200与多功能适配器300之间的无线通信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预定次数(例如两次)连续执行之前未执行的步骤S22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1中连续判定为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预测是因为改变了房间的样子等而导致改变了人感传感器600的设置位置。在上述情况下,在执行步骤S22时,同时还可以通知将人感传感器600恢复到之前的设置位置较理想这一情况。另外,在消除该故障所需的足够的时间(例如,1小时)经过之前,还可以停止判定故障分类。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预定次数(例如两次)连续执行之前未执行的步骤S24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3中连续判定为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预测通信设备发生了故障,因此,在执行步骤S24时,同时还可以通知在人感传感器600的修理和更换完成之后请再次接通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电源等提示。这样,还可以在用户进行再次接通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电源等操作之前,停止判定故障分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仅限于特定时间段等以预定次数(例如两次)连续执行步骤S26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5中在特定时间段等连续地判定为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在晚餐时间段经常发生该故障,则可以考虑是由于使用微波炉而导致电波干扰的可能性。因而,在执行步骤S26时,同时也可以通知如果微波炉等发出电波的设备处于人感传感器600等附近则请将两者分开这种指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预定次数(例如两次)连续执行步骤S28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7中连续地判定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人感传感器600等的初始设定存在错误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还可以在通过进行初始设定错误的纠正等措施消除该故障所需的足够的时间(例如,3分钟~5分钟)经过之前停止判定故障分类。
另外,在进行连续判定(例如10次)也未发现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通过降低故障分类的判定处理的执行频率。另一方面,例如,在连续10次判定为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与该故障的分类无关地向云服务器发送该情况。这样做的理由为:在上述情况下,估计用户难以解除故障,因此,可以从云服务器的管理人向用户提供用于解除故障的建议等予以应对。
如上所述,分类判定装置500C持续进行判定,但是,根据故障分类不同,可以在故障状态尚未解除的期间停止执行无用的判定。这样,例如,在已将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判定结果发送到云服务器的情况下,与云服务器之间的网络的无用的通信量减少,随之,该网络的拥塞减轻,并且,也具有因通信量减少使得功耗减小等优点。这还符合ZigBee通信等的低功耗,因此较理想。
此外,如上所述分类判定装置500C的判定执行停止预定时间与增减判定执行次数为相同含义。
并且,还可以考虑在SGW500A与人感传感器600之间等在同一时间发生两种以上的无线通信故障。在上述情况下,较之于让用户分两次而非同一时间执行用于解除故障的处理而言,在同一时间让用户执行用于解除两种故障的处理,对于用户来说更能够提高便利性。因此,也可以通知用户发生了多种故障的可能性较大这一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例如,在由判定为之前没有发生故障的状态判定为发生某种故障的情况下,也执行与其它故障分类有关的判定即可。具体地说,例如,尽管目前电波强度大于一定阈值,但在某时间执行步骤S21的判定处理时,判定为电波强度为一定阈值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步骤S22的通知处理之后,并不结束图5示出的处理,而进入步骤S23即可。
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向用户通知发生了两种以上无线通信故障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此外,作为具体的通知方法,可以一起进行全部通知,也可以按预定的优先级进行通知,也可以从通过判定需要通知的分类起依次进行通知。
在按预定的优先级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与图5示出的判定顺序同样地进行如下通知,即:发生无线通信故障的可能性较大的通知(步骤S22),发生设备故障等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的通知(步骤S24),其它无线通信的电波干扰的可能性较大的通知(步骤S26),具有初始设定错误的可能性较大的通知(步骤S28)。
附图标记说明
100:智能手机;200: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一体机;300:多功能适配器;400:空调设备(空调);500:网关单元;500A:服务网关(SGW);500B:分机;500C:分类判定装置;510:电波强度判定装置;520:ACK信号接收判定装置;530:重试计数装置;540:配对结果判定装置;600:人感传感器;700:音频单元;800:因特网。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其根据下述进行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即:
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的电波强度;
有无接收表示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是否成功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用于建立所述无线通信的信号发送重试的发生次数;以及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成功建立了无线连接,
所述电波强度为一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则判定发生无线通信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所述电波强度并非一定阈值以下、并且未接收到所述ACK信号或NACK信号的情况下,则判定机器发生故障异常的可能性较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电波强度并非一定阈值以下、已接收到所述ACK信号或NACK信号、所述重试次数并非预定阈值以上、并且所述无线连接未成功,在该情况下,则判定存在初始设定错误的可能性较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电波强度由所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物理层获取,
有无收发所述通信结果信号的情况由所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介质访问控制层获取,
所述重试的发生次数由所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网络层获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电波强度由所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物理层或基带层获取,
有无收发所述通信结果信号的情况以及所述重试次数由所述各设备中的任一者的主控制器接口层或链路管理层、或者数据链路层或网络层获取。
5.一种分类判定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判定装置;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及
遥控器,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类判定系统,其中,
具备通知所述分类判定的结果的通知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类判定系统,其中,
具备记录所述分类判定的结果的记录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类判定系统,其中,
所述分类判定装置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设备或所述记录装置。
CN201580004328.3A 2014-07-02 2015-04-09 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004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7260 2014-07-02
JP2014137260A JP6210025B2 (ja) 2014-07-02 2014-07-02 無線通信障害の種別判定装置及び家電制御システム
PCT/JP2015/061648 WO2016002302A1 (ja) 2014-07-02 2015-04-09 無線通信障害の種別判定装置及び家電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476A CN105900476A (zh) 2016-08-24
CN105900476B true CN105900476B (zh) 2020-04-28

Family

ID=5501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3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00476B (zh) 2014-07-02 2015-04-09 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10025B2 (zh)
CN (1) CN105900476B (zh)
SG (1) SG11201609414UA (zh)
WO (1) WO20160023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5138B2 (ja) * 2016-09-30 2019-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点検システム、自動点検システム用点検対象読取り装置および自動点検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9789793B (zh) 2016-09-30 2022-11-01 沃尔沃卡车集团 用于车辆的集电器装置及其车辆
JP6414278B1 (ja) 2017-06-01 2018-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障害原因推定プログラム
CN108174374A (zh) * 2017-12-25 2018-06-15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连接恢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JP7115426B2 (ja) * 2019-06-28 2022-08-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通信装置
CN111510940B (zh) * 2020-04-14 2023-02-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令分析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2669B2 (ja) * 2007-11-02 2013-02-13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ならびに障害原因を特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64882A (ja) * 2008-01-07 2009-07-23 Hitachi Ltd 移動端末及び移動体通信管理システム
CN102045182B (zh) * 2009-10-20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故障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2175148A (ja) * 2011-02-17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575010B2 (ja) * 2011-02-25 2014-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5901371B2 (ja) * 2012-03-20 2016-04-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可動式ホーム柵用通信装置
JP5870013B2 (ja) * 2012-12-06 2016-02-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10025B2 (ja) 2017-10-11
WO2016002302A1 (ja) 2016-01-07
SG11201609414UA (en) 2017-01-27
CN105900476A (zh) 2016-08-24
JP2016015652A (ja) 2016-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0476B (zh) 无线通信故障的分类判定装置以及家电控制系统
CN107305358B (zh) 用于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及烹饪器具
EP2871795A1 (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load
CN101984588B (zh) 固定与移动融合的家庭控制系统
US20160300415A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of a barrier status and change of status over a network
US20120274455A1 (en) Universal Wireless Trainable Transceiver Unit With Integrated Bidirectional Wireless Interface For Vehicles
WO2016095286A1 (zh)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JP683272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機器の遠隔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家電機器の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KR20060096558A (ko)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도어락 제어방법
US20210392010A1 (en) Smart adaptation of the functionalities of a remote control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JP2015115698A (ja)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KR101772408B1 (ko) 무선랜을 이용한 스마트가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5115924A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家電機器
EP33736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s in a connected home monitoring/security system
JP6097934B2 (ja) 操作端末、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026947A (ja) 可動機械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可動機械制御装置
JP2008089284A (ja) 無線テレ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KR101667027B1 (ko) 무선랜을 이용한 원스톱 가전제품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801464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6305628B2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KR101892757B1 (ko) 전기제품
JP2005051376A (ja) 家電機器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2209515B1 (ko) 비상연동제어를 수행하는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EP3422597A1 (en) Method of extending rf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US8995919B2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ing out-of-band signa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