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7690A -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7690A
CN105887690A CN201610292094.3A CN201610292094A CN105887690A CN 105887690 A CN105887690 A CN 105887690A CN 201610292094 A CN201610292094 A CN 201610292094A CN 105887690 A CN105887690 A CN 105887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framework
girder
upstroke movable
dismounting
sit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20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7690B (zh
Inventor
罗桂军
肖洪波
彭云涌
聂海柱
杨添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FEB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FEB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FEB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FEB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920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7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7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7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7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7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S1、拆除鼻梁;S2、划分单元体和子单元体;S3、通过依次拆除子单元体、上横梁和主梁以完成对单元体的拆除;S4、按从后到前的顺序依次拆除各个单元体,直至所有单元体全部被拆除完毕;S5、拆除中支腿。该方法科学合理,施工步骤简单,施工效率高,不损坏设备原有的作业性能,并且拆除作业过程安全性高,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模架为一种自带模板,其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撑,可自行走的桥梁施工特种设备。现有专利文献(ZL201510585742.X)公开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主要包括主梁、鼻梁、上横梁、挂梁、前支腿、中支腿、中小车、后滑梁等,同时配有相应的液压电气系统。上行式移动模架具有设备工艺简单,施工安全,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稳定等优点。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上行式移动模架法施工必将被广泛的应用于桥梁施工中。
对于上行式移动模架而言,既是一种桥梁施工特种设备,也是一种非标机械产品,其拆除需要结合移动模架结构体系、箱梁位置、现场作业面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是移动模架的最关键工序之一。
现如今对移动模架的拆除方法主要是后退解体拆除法和一般原位拆除法。
一、后退解体拆除法即利用移动模架自身行走系统使移动模架后移到原拼装位置,再逐节段对各构件进行解体和拆除。但是,该拆除方法工序繁杂,工作量大,施工速度缓慢,效率低下;而且其还具有大量的高空作业,模架一直处于不稳定运动状态,安全隐患较大。
二、现有原位拆除法即在移动模架当前位置利用吊车逐节段拆除模架构件,并于场地内进行解体。但是,该拆除方法对施工现场条件要求较高,考虑吊车活动范围所需施工场地较大且可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搭设临时平台;而且,这种施工方法的施工效率一般,工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效率低下、安全隐患较大以及对施工现场条件要求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拆除鼻梁,调整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
S2、划分单元体和子单元体,包括将单节主梁和与其分别对应连接的上横梁、挂梁及其附带模板划分为一个单元体;以及将每个单元体中同一侧相邻两节的挂梁及其附带模板划分为一个子单元体;
S3、通过依次拆除子单元体、上横梁和主梁以完成对单元体的拆除,调整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
S4、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后到前的顺序依次拆除各个单元体,对每个单元体的拆除均按照上述步骤S3执行,直至所有单元体全部被拆除完毕;
S5、拆除中支腿。
其中,步骤S1中所述拆除鼻梁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吊车布置于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前方且与鼻梁对应的位置;
S12、吊车通过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对每节鼻梁进行拆除;
S13、在各节鼻梁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
其中,步骤S12中所述吊车通过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对每节鼻梁进行拆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卸掉安装于相邻鼻梁之间的部分连接螺栓。
其中,步骤S1中调整所述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包括:
在鼻梁全部拆除完成后,分别移动中小车和后主千斤顶至主梁的两端头,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
其中,步骤S3中对所述子单元体的拆除包括:
S311、根据挂梁及其附带模板的重心,通过平衡受力机构与吊车连接,以使挂梁及其附带模板在起吊过程中保持平稳状态;
S312、拆除每节挂梁及其附带模板之间的连接组件;
S312、吊车将子单元体中的挂梁及其附带模板整体横向拆除,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
其中,步骤S311中通过所述平衡受力机构与吊车连接包括:
在每节挂梁的上方设置吊耳,并通过扁担梁、钢丝绳与吊车主钩进行锁扣连接。
其中,步骤S3中对所述上横梁的拆除包括:
S321、将上横梁与主梁之间的机械螺旋顶螺栓拆除;
S322、通过两台吊车分别以上横梁端头为吊点,采取一次性抽出的方式拆除上横梁,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
其中,步骤S3中对所述主梁的拆除包括:
S331、预先卸掉安装于主梁上的部分连接螺栓;
S332、通过吊车对各节主梁进行整体拆除。
其中,步骤S3中所述调整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包括:
在一个单元体拆除完成后,移动后主千斤顶至与该被拆除单元体相邻的前一单元体处,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
其中,步骤S5中拆除中支腿包括:
通过人工于承台上对中支腿先行解体,再利用钢丝绳与手动葫芦逐节提升完成拆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安全性方面:
相较现有技术中后退解体拆除法而言,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可使模架体系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无行走中模架失稳的风险,安全性高。相较现有技术中一般原位拆除法而言,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在拆除过程中无需进行地基处理或搭设临时平台,大大减少了危险性高的高空作业。此外,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还采用直接转运后场解体的方式,避免了拆除与解体工作面重叠的问题,保证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二、施工效率方面:
相较现有技术中后退解体拆除法,施工工序较简单,拆除工期大幅缩短,施工效率高;相较现有技术中一般原位拆除法,减少了临时支架平台搭设和拆除或地基处理的投入,对现场进行合理利用,缩短了工期。此外,选用两节挂梁组成子单元体整体拆除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挂梁拆除过程中的平衡性,同时将挂梁拆除时间缩短了一半;采用前场拆除、后场解体的平行作业方式,吊车使用率高,综合利用机械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三、经济性方面:
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省工省时,不损坏设备作业性能,不需进行地基处理或搭设拆除临时支架,能够节省大量的施工费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卸之前上行式移动模架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卸之前上行式移动模架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鼻梁拆除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元体拆除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单元体拆除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右侧子单元体挂梁整体拆除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左侧子单元体挂梁整体拆除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左侧子单元体挂梁整体拆除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单元体; 2-主梁; 3-鼻梁;
4-上横梁; 5-挂梁; 6-模板;
7-中支腿; 8-前支腿; 9-中小车;
10-后滑梁; 11-龙门吊; 12-后主千斤顶;
13-自锁液压顶; 14-吊杆; 15-折叠液压油缸;
16-横移液压油缸; 17-机械螺旋顶; 18-吊车;
19-吊耳; 20-钢丝绳; 21-扁担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在描述该方法之前首先结合图1至图2对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结构进行具体介绍。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卸之前上行式移动模架纵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卸之前上行式移动模架横向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主要包括主梁2、鼻梁3、上横梁4、挂梁5、前支腿8、中支腿7、中小车9和后滑梁10,同时配有相应的液压电气系统。主梁2装配于中支腿7与成型箱梁之间;鼻梁3装配于主梁2的前行端,用于为沿箱梁纵向移动的主梁2进行导向;后滑梁10装配于主梁2的后端,用于辅助主梁2沿箱梁纵向移动和沿箱梁横向调曲;中支腿7支撑在承台上,在体系受力转换时,可由龙门吊11将中支腿7吊运至相应安装位;中支腿7上部设有自锁液压顶13,用于承载混凝土浇筑时主梁2前支点的荷载。中小车9设置于主梁2的底部,用于推送主梁2轴向移动。挂梁5通过挂梁滑座悬挂在上横梁4上,上横梁4与挂梁滑座之间设有横移液压油缸16。具体地,挂梁5分成四节(左侧为两节,右侧为两节),挂梁5节间设有折叠液压油缸15。而且,挂梁5通过连接螺栓支撑模板6,模板6通过吊杆14与上横梁4连接,上横梁4通过螺旋千斤顶悬挂在主梁2上。
以上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的主要结构,基于此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该方法科学合理,施工步骤简单,施工效率高,不损坏设备原有的作业性能,并且拆除作业过程安全性高,经济实用。
具体地,该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至S5。对于步骤S1至S5的详细介绍可参见如下描述:
本实施例步骤S1的描述可结合图1至图3所示:
S1、拆除鼻梁3,调整主梁2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优选地,在步骤S1中可以单节拆除的方式拆除悬挑段的鼻梁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将吊车18布置于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前方且与鼻梁3对应的位置,例如:该位置可选择为已浇筑箱梁或路基,这样无需进行地基处理或搭设临时平台,大大减少了危险性高的高空作业。S12、吊车18通过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对每节鼻梁3进行拆除,也就是说,鼻梁3的拆除由远离主梁2的最前端向后依次执行。S13、在各节鼻梁3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以有效地提高拆卸效率。
此外,为了加快拆卸进度,在上述步骤S12中对每节鼻梁3进行拆除之前还可增加如下步骤:预先卸掉安装于相邻鼻梁3之间的部分连接螺栓。所卸掉的连接螺栓的数量并不局限,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在鼻梁3拆除之前将鼻梁3与鼻梁3之间的连接螺栓预先卸掉80%,从而加快拆卸进度。
而且,本实施例步骤S1在拆除鼻梁3之后,需要对整体模架受力体系进行调整,使其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而言,在步骤S1中调整主梁2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包括:在鼻梁3全部拆除完成后,分别移动中小车9和后主千斤顶12至主梁2的两端头,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从而避免行走中模架失稳的风险,安全性高。
本实施例步骤S2的描述可结合图1至图2所示:
S2、划分单元体1和子单元体,包括将单节主梁2和与其分别对应连接的上横梁4、挂梁5及模板6划分为一个单元体1;以及将每个单元体1中同一侧相邻两节的挂梁5及模板6划分为一个子单元体。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举例说明:主梁2整体构架是由多个节段组成,每节主梁2及其与之直接连接的上横梁4、挂梁5及模板6被限定为一个单元体1,这样主梁2整体构架就会被划分为1-n个单元体1。而在每个单元体1中又再一次限定出一个子单元体(小单元体1),就是将同一侧相邻两节的挂梁5划分出来,例如:若每个单元体1中的挂梁5分成四节,其中,位于左侧的相邻两节为一个子单元体,位于右侧的相邻两节为另一个子单元体。这种划分方式不仅提升了挂梁5拆除过程中的平衡性,同时将挂梁5拆除时间也缩短了一半。
本实施例步骤S3的描述可结合图4至图8所示:
S3、通过依次拆除子单元体、上横梁4和主梁2以完成对单元体1的拆除,调整主梁2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对单元体1的拆除步骤为:先拆除单元体1内由各组挂梁5及模板6构成的子单元体;再拆除上横梁4;最后拆除主梁2。而且单元体1的拆除由吊车18位于移动模架后方的箱梁上进行,吊车18随着拆除工作推进往前移。
首先,上述步骤S3中在拆除子单元体时,可按照先后拆除右侧、左侧的挂梁5及附带模板6的顺序。结合图6至图8所示,上述步骤S3中对子单元体的拆除包括:
S311、根据挂梁5及其附带模板6的重心,通过平衡受力机构与吊车18连接,以使挂梁5及其附带模板6在起吊过程中保持平稳状态。更具体地描述,在拆除前准备工作包括:计算挂梁5及附带模板6重心点,在每节挂梁5的上方设置吊耳19,并通过扁担梁21、钢丝绳20与吊车18主钩进行锁扣连接。例如:在每节挂梁5上方设置两个吊耳19,保证起吊过程中挂梁5保持平稳状态;单榀挂梁5安装一根扁担梁21进行平衡受力,以防止在拆除过程中两组挂梁5左右摇晃和发生碰撞,扁担梁21上方系两根钢丝绳20与吊车18主钩进行锁扣。
S312、拆除每节挂梁5及其附带模板6之间的连接组件(包括吊杆14、连接销轴、液压油缸、各联系杆件等),并利用上横梁4的横移液压油缸16推动挂梁5脱开上横梁4。例如:拆除挂梁5附带模板6与梁底剩余模板6间的连接螺栓与销轴、折叠液压油缸15、各类连系杆件;拆除挂梁5上所有吊杆14。
S312、通过吊车18将子单元体中的挂梁5及其附带模板6整体横向拆除,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例如:分别对右侧和左侧单榀挂梁5及附带模板6进行整体拆除,由两台吊车18分别吊住预留吊耳19,使挂梁5及附带模板6整体横移完成拆除。采用直接转运后场解体的方式,避免了拆除与解体工作面重叠的问题,保证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其次,在完成拆除子单元体之后需要对上横梁4的拆除。优选地,上述步骤S3中对所述上横梁4的拆除包括:S321、将上横梁4与主梁2之间的机械螺旋顶17螺栓拆除;S322、通过两台吊车18分别以上横梁4端头为吊点,采取一次性抽出的方式拆除上横梁4,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
最后,在完成对上横梁4的拆除之后需要对主梁2的拆除,优选地,上述步骤S3中对所述主梁2的拆除包括:S331、预先卸掉安装于主梁2上的部分连接螺栓,例如:当主梁2间存在连系梁时,需先吊起连系梁,同时由工人拆卸连系梁与主梁2间螺栓,再依次拆除连系梁和主梁2。再例如:也可预先拆除主梁2间80%数量的连接螺栓。S332、通过吊车18对各节主梁2进行整体拆除,主梁2的拆除具体分左右两侧分别拆除,以增加拆除效率。
此外,上述步骤S3中所述调整主梁2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包括:在一个单元体1拆除完成后,移动后主千斤顶12至与该被拆除单元体1相邻的前一单元体1处,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
S4、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后到前的顺序依次拆除各个单元体1,对每个单元体1的拆除均按照上述步骤S3执行,直至所有单元体1全部被拆除完毕。相较后退解体拆除法,施工工序较简单,拆除工期大幅缩短,施工效率高;相较一般原位拆除法,减少了临时支架平台搭设和拆除或地基处理的投入,对现场进行合理利用,缩短了工期。
S5、拆除中支腿7。
优选地,上述步骤S5中拆除中支腿7包括:通过人工于承台上对中支腿7先行解体,再利用钢丝绳20与手动葫芦逐节提升完成拆除。
综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地解决如下技术问题:
一、安全性方面:
相较现有技术中后退解体拆除法而言,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可使模架体系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无行走中模架失稳的风险,安全性高。相较现有技术中一般原位拆除法而言,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在拆除过程中无需进行地基处理或搭设临时平台,大大减少了危险性高的高空作业。此外,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还采用直接转运后场解体的方式,避免了拆除与解体工作面重叠的问题,保证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二、施工效率方面:
相较现有技术中后退解体拆除法,施工工序较简单,拆除工期大幅缩短,施工效率高;相较现有技术中一般原位拆除法,减少了临时支架平台搭设和拆除或地基处理的投入,对现场进行合理利用,缩短了工期。此外,选用两节挂梁组成子单元体整体拆除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挂梁拆除过程中的平衡性,同时将挂梁拆除时间缩短了一半;采用前场拆除、后场解体的平行作业方式,吊车使用率高,综合利用机械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三、经济性方面:
该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省工省时,不损坏设备作业性能,不需进行地基处理或搭设拆除临时支架,能够节省大量的施工费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拆除鼻梁,调整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
S2、划分单元体和子单元体,包括将单节主梁和与其分别对应连接的上横梁、挂梁及其附带模板划分为一个单元体;以及将每个单元体中同一侧相邻两节的挂梁及其附带模板划分为一个子单元体;
S3、通过依次拆除子单元体、上横梁和主梁以完成对单元体的拆除,调整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
S4、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后到前的顺序依次拆除各个单元体,对每个单元体的拆除均按照上述步骤S3执行,直至所有单元体全部被拆除完毕;
S5、拆除中支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拆除鼻梁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吊车布置于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前方且与鼻梁对应的位置;
S12、吊车通过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对每节鼻梁进行拆除;
S13、在各节鼻梁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所述吊车通过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移动方向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对每节鼻梁进行拆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卸掉安装于相邻鼻梁之间的部分连接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调整所述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包括:
在鼻梁全部拆除完成后,分别移动中小车和后主千斤顶至主梁的两端头,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处于简支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所述子单元体的拆除包括:
S311、根据挂梁及其附带模板的重心,通过平衡受力机构与吊车连接,以使挂梁及其附带模板在起吊过程中保持平稳状态;
S312、拆除每节挂梁及其附带模板之间的连接组件;
S313、吊车将子单元体中的挂梁及其附带模板整体横向拆除,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11中通过所述平衡受力机构与吊车连接包括:
在每节挂梁的上方设置吊耳,并通过扁担梁、钢丝绳与吊车主钩进行锁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所述上横梁的拆除包括:
S321、将上横梁与主梁之间的机械螺旋顶螺栓拆除;
S322、通过两台吊车分别以上横梁端头为吊点,采取一次性抽出的方式拆除上横梁,拆除完毕后转运至后场进行解体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所述主梁的拆除包括:
S331、预先卸掉安装于主梁上的部分连接螺栓;
S332、通过吊车对各节主梁进行整体拆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调整所述主梁支撑点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包括:
在一个单元体拆除完成后,移动后主千斤顶至与该被拆除单元体相邻的前一单元体处,以使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未拆除部分再次处于简支梁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拆除中支腿包括:
通过人工于承台上对中支腿先行解体,再利用钢丝绳与手动葫芦逐节提升完成拆除。
CN201610292094.3A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Active CN105887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2094.3A CN105887690B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2094.3A CN105887690B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7690A true CN105887690A (zh) 2016-08-24
CN105887690B CN105887690B (zh) 2017-09-01

Family

ID=56703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2094.3A Active CN105887690B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76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581A (zh) * 2016-10-10 2017-02-22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模块化快速拆卸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3145Y (zh) * 2007-02-12 2008-01-09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
JP2008274637A (ja) * 2007-04-27 2008-11-13 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連続高架橋の施工方法
WO2013052017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Nrs Consulting Co., Ltd. Self-launching 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
CN103215895A (zh) * 2013-04-28 2013-07-24 山东博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行曲线移动模架
CN105155423A (zh) * 2015-09-15 2015-12-16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连续箱梁施工的上行式移动模架
CN105297637A (zh) * 2015-11-25 2016-02-03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整体拆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3145Y (zh) * 2007-02-12 2008-01-09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
JP2008274637A (ja) * 2007-04-27 2008-11-13 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連続高架橋の施工方法
WO2013052017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Nrs Consulting Co., Ltd. Self-launching 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
CN103215895A (zh) * 2013-04-28 2013-07-24 山东博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上行曲线移动模架
CN105155423A (zh) * 2015-09-15 2015-12-16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连续箱梁施工的上行式移动模架
CN105297637A (zh) * 2015-11-25 2016-02-03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整体拆卸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建波、沙友德、廖满平: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沪杭铁路客运专线现浇箱梁工程中的应用", 《施工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581A (zh) * 2016-10-10 2017-02-22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模块化快速拆卸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7690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4796B (zh) 一种主桁下置式悬浇施工挂篮
CN104695337B (zh) 自提升滑翻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0093865B (zh) 一种架桥机
CN102094392B (zh) 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及其应用
KR20140084107A (ko) 셀프-런칭 이동식 비계공법
CN202544854U (zh) 地铁车站衬砌台车
CN110616885A (zh) 可移动式悬挑工作架
CN102154990B (zh) 一种边跨悬吊-中跨斜拉三塔自锚式组合索桥的架设方法
CN102134832A (zh) 活动支架辅助不变幅架梁吊机架设钢箱梁方法及活动支架
CN203855899U (zh) 一种无配重自平衡移动模架
CN103321156A (zh) 一种可折叠式的过隧道架桥机后支腿及其应用
CN201065513Y (zh) 贝雷桁架型挂篮
CN110158486A (zh) 一种架设拼宽梁的架桥机及施工方法
CN104120659A (zh) 下行式挂篮
CN105887690A (zh)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拆除施工方法
CN102225580B (zh) 箱梁内模纵移方法
CN205442393U (zh) 落架式悬吊系统
CN201972099U (zh) 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
CN205502048U (zh) 卡板式钢筋笼安装平台
CN202000269U (zh) 主桁下置式悬浇施工挂篮
CN208949720U (zh) 一种用于桥塔施工的自爬式支承顶升系统
CN103866699A (zh) 无轨道式行走挂篮
CN201943006U (zh) 辅助不变幅架梁吊机架设钢箱梁用主塔区活动支架
CN204112226U (zh) 一种两孔连做节段拼装造桥机
CN209260561U (zh) 一种一体化架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