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5121A - 冷藏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5121A
CN105865121A CN201610203530.5A CN201610203530A CN105865121A CN 105865121 A CN105865121 A CN 105865121A CN 201610203530 A CN201610203530 A CN 201610203530A CN 105865121 A CN105865121 A CN 105865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vaporizer
wind
retur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35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5121B (zh
Inventor
陶海波
刘建如
姬立胜
戚斐斐
聂圣源
潘光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35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51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6249 priority patent/WO20171664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5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5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5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5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with respect to movable conta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12Removing frost by hot-fluid circulating system separate from the refrigerant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5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retu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存储物品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用于为冷藏室和冷冻室提供冷却气流的冷却室、用于供来自冷藏室的回风返回至冷却室的冷藏回风道、以及用于供来自冷冻室的回风返回至冷却室的两个冷冻回风道;以及蒸发器,设置于冷却室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两个冷冻回风道分别由冷冻室延伸至冷藏回风道的横向两侧,以使两个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分别位于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的横向两侧,从而使得来自冷藏回风道的回风流向蒸发器的中部区域、使得来自两个冷冻回风道的回风分别流向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由此,可充分合理地利用蒸发器除霜时的热量,提高了蒸发器的除霜效率。

Description

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因其箱体的内胆壁上几乎不会产生结霜而广受欢迎。然而,在风冷冰箱实际运行过程中,并非风冷冰箱的所有位置处都没有凝霜形成,只是产生凝霜的部位从箱体的内胆壁转移到冰箱的蒸发器表面。蒸发器表面结霜会增大流经蒸发器的空气的流动阻力和蒸发器与空气之间的换热热阻,从而影响风冷冰箱的制冷能力。由此,需要对蒸发器进行定期除霜。
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蒸发器进行除霜。然而,现有技术中来自风冷冰箱的多个储物间室的回风一般都分别独立地吹向蒸发器的部分区域,导致蒸发器上的结霜比较集中,且霜层较厚。这不但会影响到蒸发器的除霜效果,还会导致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的浪费。据业内人士的不完全统计,现有技术中,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一般只有15%~20%被有效地用于对蒸发器除霜,剩余的热量基本上都用来加热蒸发器室内的气流,导致整个风冷冰箱内的温度升高。当蒸发器除霜结束后,再次对储物间室进行制冷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除霜前的温度,额外增加了风冷冰箱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除霜效率高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冷藏冷冻装置的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高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能力和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存储物品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用于为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提供冷却气流的冷却室、用于供来自所述冷藏室的回风返回至所述冷却室的冷藏回风道、以及用于供来自所述冷冻室的回风返回至所述冷却室的两个冷冻回风道;以及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
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分别由所述冷冻室延伸至所述冷藏回风道的横向两侧,以使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的横向两侧,从而使得来自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回风流向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使得来自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回风分别流向所述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配置成受控地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以及
一个回风导风嘴,设置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和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分别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并将所述冷藏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以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并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中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
可选地,所述回风导风嘴内部的对应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的中部区域设有至少两个回风导风板,以将所述中部区域分隔为至少三个回风导风通道;且
至少两个所述回风导风板在所述中部区域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流经由所述中部区域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依次排列的所述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依次递增。
可选地,所述回风导风嘴配置成沿其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渐扩;且
所述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与开设在所述冷却室的后壁的用于供来自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的回风返回至所述冷却室的回风口相连,且所述回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以及所述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均与所述蒸发器在横向上的宽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配置成受控地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
一个冷藏回风导风嘴,设置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所述冷藏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以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中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以及
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以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
可选地,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冷藏回风导风板,以将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三个冷藏回风导风通道;且
至少两个所述冷藏回风导风板在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内部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流经由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依次排列的所述冷藏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依次递增。
可选地,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和两个所述冷冻回风导风嘴均配置成沿其内部各自的气流流动方向渐扩;且
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和两个所述冷冻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之和与所述蒸发器在横向上的宽度一致。
可选地,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分别由所述冷冻室的位于其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回风口从所述冷冻室的横向两侧向所述冷却室的后壁延伸,直至位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横向两侧;且
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关于所述箱体的沿其进深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对称设置。
可选地,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之和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之比等于所述冷冻室的制冷量与所述冷藏室的制冷量之比。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在所述冷却室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以促使气流在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却室之间、以及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以及
送风导风嘴,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风机之间,且配置成将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风机。
由于冷藏室内的湿度相对较高、冷冻室内的湿度相对较低,因此来自冷藏室的回风所含的水分比来自冷冻室的回风所含的水分大,更容易在蒸发器上形成结霜。并且,在对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时,热量大都集中在蒸发器的中部区域。由此,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将其两个冷冻回风道分别设置在其冷藏回风道的横向两侧,使得来自冷冻室的回风和来自冷藏室的回风能够从同一侧吹向蒸发器(例如从蒸发器的后侧下部吹向蒸发器),来自冷藏回风道的回风能够流向蒸发器的中部区域、来自两个冷冻回风道的回风能够分别流向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从而使蒸发器上的凝霜主要集中在其中部区域,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蒸发器除霜时的热量,提高了蒸发器的除霜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回风导风嘴同时对来自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回风进行引导,或设置一个冷藏回风导风嘴和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分别对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回风进行引导,使得流经蒸发器的整体的回风量的分布与加热装置对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时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从而使得蒸发器上产生的凝霜的分布与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由此,不但能够避免蒸发器上的局部小范围区域内凝霜过厚,从而缩短蒸发器的除霜时间、提高蒸发器的除霜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对蒸发器进行除霜,从而对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降低了冷藏冷冻装置的能耗。
进一步地,当冷藏冷冻装置具有一个回风导风嘴时,该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的宽度与蒸发器的宽度一致;当冷藏冷冻装置具有一个冷藏回风导风嘴和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时,冷藏回风导风嘴和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的宽度之和与蒸发器的宽度一致。由此,来自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回风可相对均匀地流经蒸发器,从而使得蒸发器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的所有区域均能够与气流发生热交换,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的蒸发器的除霜效果和除霜效率均比较高,进一步地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风机和设置于风机和蒸发器之间的送风导风嘴,因此,可将经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风机,避免气流在风机和蒸发器之间的局部区域内产生紊流、乱流或混流现象,减小了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了换热后的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果。同时,本发明通过位于蒸发器下游的送风导风嘴和位于蒸发器上游的回风导风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作用使得回风能够按照设定的风路穿过蒸发器的换热翅片间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气流流经蒸发器时所受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能力和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回风通道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加热装置对蒸发器加热除霜时的示意性热量分布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蒸发器的示意性结霜分布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流经冷藏冷冻装置的蒸发器的示意性回风量分布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回风通道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和图2,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箱体10,其内限定有用于存储物品的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用于为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提供冷却气流的冷却室14、用于供来自冷藏室11的回风返回至冷却室14的冷藏回风道15、以及用于供来自冷冻室12的回风返回至冷却室14的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参见图3和图4);以及蒸发器20,设置于冷却室14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冷却该气流。具体地,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可上下设置,且冷冻室12位于冷藏室11的下方。冷藏室11用于为用户提供冷藏功能,其内的温度通常设置为4℃~7℃。冷冻室12用于为用户提供速冻、冷冻等功能,冷冻室12内的温度通常设置为-24℃~-4℃。冷却室14位于冷冻室12的后面,并通过冷冻室12的后盖板123与冷冻室12相隔。蒸发器20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换热直管2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换热直管21的同向端部的多个U形管22,换热直管21和U形管22内流通有用于与气流进行换热的换热介质。换热直管21上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翅片23,气流流经多个换热翅片23之间的换热间隙时与换热翅片23发生热交换,从而改变气流的温度,使其冷却。
进一步地,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门体,其可枢转地或可推拉地连接到箱体10。具体地,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用于打开和/或关闭冷藏室11的第一门体81以及用于打开和/或关闭冷冻室12的第二门体82。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和图4中所示的直线箭头均为相应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参见图3和图4,特别地,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分别由冷冻室12延伸至冷藏回风道15的横向两侧,以使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出风口分别位于冷藏回风道15的出风口的横向两侧,从而使得来自冷藏回风道15的回风流向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使得来自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回风分别流向蒸发器20的两个端部区域。蒸发器20的端部区域意指邻近其横向两端边缘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区域,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意指位于蒸发器20的两个端部区域之间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区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冷藏室11内的湿度相对较高、冷冻室12内的湿度相对较低,因此来自冷藏室11的回风所含的水分比来自冷冻室12的回风所含的水分大,更容易在蒸发器20上形成结霜。并且,在对蒸发器20进行加热除霜时,热量大都集中在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由此,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1将其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分别设置在其冷藏回风道15的横向两侧,使得来自冷冻室12的回风和来自冷藏室11的回风能够从同一侧吹向蒸发器20(例如从蒸发器20的后侧下部吹向蒸发器20),来自冷藏室11的回风能够流向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来自冷冻室12的回风能够流向蒸发器20的两个端部区域,从而使蒸发器20上的凝霜主要集中在其中部区域,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蒸发器20除霜时的热量,提高了蒸发器20的除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可分别由冷冻室12的位于其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回风口121,122从冷冻室12的横向两侧向冷却室14的后壁延伸,直至位于冷藏回风道15的横向两侧。也就是说,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从冷冻室12的侧面延伸至冷藏回风道15所在的冷却室14的后方,从而避免对冷却室14中化霜水的排放造成影响。具体地,两个回风口121,122可邻近冷冻室12的底壁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可关于箱体10的沿其进深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对称设置。具体地,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位置可互相对称,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可均为横截面面积恒定的具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管道,且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横截面面积相等,以使流向蒸发器20的两个横向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大致相同。
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还可由冷冻室12的底部或其他合适的部位延伸至冷却室14的后方、并位于冷藏回风道15的横向两侧,只要不对各个间室的各项功能造成影响即可。
为了满足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的整体负荷以及各个间室所需制冷量的需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出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之和与冷藏回风道15的出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之比等于冷冻室12的制冷量与冷藏室11的制冷量之比。也就是说,整个冷冻回风道的横截面面积与整个冷藏回风道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与冷冻室和冷藏室各自所需的制冷量之间的比值相同。由此,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均能够实现正常的制冷效果。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回风通道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对应,且图5中所示的直线箭头为相应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加热装置30,设置于冷却室14内,且配置成受控地对蒸发器20进行加热除霜;以及一个回风导风嘴50,设置于冷藏回风道15的出风口和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分别引导至蒸发器20的两个端部区域、并将冷藏回风道15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以使得流经蒸发器20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除霜时对应蒸发器20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并使得流经蒸发器20中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除霜时对应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此时,冷藏冷冻装置1的回风通道包括冷藏回风道15、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以及回风导风嘴50。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来自冷藏室11的回风和来自冷冻室12的回风均通过同一个回风导风嘴50进行引导,以使流经蒸发器20的整体的回风量的分布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加热除霜时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从而使得蒸发器20上产生的凝霜的分布与加热装置30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由此,不但能够避免蒸发器20上的局部小范围区域内凝霜过厚,从而缩短蒸发器20的除霜时间、提高蒸发器20的除霜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加热装置30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对蒸发器20进行除霜,从而对加热装置30产生的热量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降低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能耗。同时,还简化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风道结构。
由于蒸发器20的有效换热区域或主要换热区域为其穿设有换热翅片23的换热直管21所在的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0在蒸发器20上产生的热量分布、蒸发器20上的结霜分布等均是针对蒸发器20的具有换热翅片23的区域而言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加热装置30的类型、布置方式、参数(例如额定功率)或其他相关设置不同,其对蒸发器20加热除霜时所产生的热量的分布也不同,回风导风嘴50能够引导回风流动的风路也不相同。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回风导风嘴50的配置基于加热装置30的选型、结构、位置和设定参数等。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加热装置对蒸发器加热除霜时的示意性热量分布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蒸发器的示意性结霜分布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流经冷藏冷冻装置的蒸发器的示意性回风量分布图。本发明的设计人发现,用于对蒸发器20进行除霜的加热装置30通常设置于蒸发器20的下方,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可以为设置于蒸发器20下方的电加热装置,例如电加热丝或电加热管等。此时,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加热除霜时的热量分布可参见图6,加热装置30对应蒸发器20所产生的热量分布大致为加热装置30上方的一半圆形区域、或一抛物线和位于该抛物线下方的一水平线所围成的区域(即图6中具有剖面线的区域)。总体来看,加热装置30产生的热量在蒸发器20上的分布大致为从中间向两边依次递减的趋势。因此,蒸发器20上的结霜分布也应该从蒸发器20的中间向其两边依次递减(蒸发器20上的结霜分布参见图7中具有剖面线的区域),为此,流经蒸发器20的回风量的分布也同样应该从蒸发器20的中间向其两边依次递减(参见图8)。
本发明的设计人考虑到来自冷藏室11的回风湿度较大,因此需要特别地对来自冷藏回风道15的回风进行引导。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回风导风嘴50内部的对应冷藏回风道15的出风口的中部区域设有至少两个回风导风板51,以将该中部区域分隔为至少三个回风导风通道。至少两个回风导风板51在该中部区域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流经由该中部区域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依次排列的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依次递增。也就是说,由中部区域的中间向其两边依次排列的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依次递减,位于中部区域中间的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最大,位于中部区域两端端部的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最小。具体地,至少两个回风导风板51布置成使得由中部区域的中间向其两边依次排列的回风导风通道的进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风导风板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回风导风板51布置成使得位于中部区域两端的两个端部回风导风通道521,523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与位于两个端部回风导风通道521,523之间的一个中部回风导风通道522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为1:1:2~1:1:4之间的任一比值。由此,既能够使流经蒸发器20中部区域的回风量的分布与加热装置30对应蒸发器20中部区域产生的热量的分布大致保持一致,又能够简化回风导风嘴50的结构。也就是说,两个端部回风导风通道521,523可相对于中部回风导风通道522对称设置,且两个端部回风导风通道521,523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与中部回风导风通道522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1:2、1:1:3或1:1:4。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回风导风通道521,523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与中部回风导风通道522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为1:1:3,由此,可使得流经蒸发器20中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最接近加热装置30对应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
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回风导风嘴50内部的对应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两个端部区域内也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回风导风板,以便对来自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回风进行精确地引导,从而使流经蒸发器20的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更加精确地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加热除霜时对应蒸发器20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的分布保持一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导风嘴50配置成沿其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渐扩。也就是说,回风导风嘴50的横截面面积沿其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回风导风嘴50内部的气流流动速度越来越小。换句话说,回风导风嘴50可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流向蒸发器20的气流,以增加气流与蒸发器20的接触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回风导风嘴50的出风口53与开设在冷却室14后壁的用于供来自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的回风返回至冷却室14的回风口141相连,且回风口141在横向上的宽度以及回风导风嘴50的出风口53在横向上的宽度均与蒸发器20在横向上的宽度一致。由此,来自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的回风可相对均匀地流经蒸发器20,从而使得蒸发器20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的所有区域均能够与气流发生热交换,提高了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1的蒸发器20的除霜效果和除霜效率均比较高,进一步地提高了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蒸发器20在横向上的宽度意指蒸发器20的穿设有换热翅片23的换热直管21的宽度,也就是换热翅片23的布置宽度。进一步地,回风导风嘴50的邻近出风口53的区段可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朝前凸出,以尽量减小出风口53与回风口141之间的缝隙或实现出风口53与回风口141之间的无缝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回风相对均匀地流经蒸发器20”意指在蒸发器20的宽度方向上都有回风经过,即不会存在蒸发器20的某些区域没有回风经过的情况,从而充分地利用了蒸发器20的整个换热区域,扩大了蒸发器20的有效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回风导风嘴50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冷藏回风道15和冷冻回风道16在该进深方向上的厚度,以避免回风导风嘴50的进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过大而导致进入回风导风嘴50内的气流流速急剧减小。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回风通道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图9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对应,且图9中所示的直线箭头为相应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加热装置30,设置于冷却室14内,且配置成受控地对蒸发器20进行加热除霜;一个冷藏回风导风嘴40,设置于冷藏回风道15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冷藏回风道15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以使得流经蒸发器20中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除霜时对应蒸发器20的中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以及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90,分别设置于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蒸发器20的两个端部区域,以使得流经蒸发器20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除霜时对应蒸发器20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的回风分别通过冷藏回风导风嘴40和冷冻回风导风嘴90进行引导,以使流经蒸发器20的整体的回风量的分布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加热除霜时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从而使得蒸发器20上产生的凝霜的分布与加热装置30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由此,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同样能够提高蒸发器20的除霜效率、降低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能耗、简化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风道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冷藏回风导风嘴40和冷冻回风导风嘴90的配置同样基于加热装置30的选型、结构、位置和设定参数等。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冷藏回风导风嘴40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冷藏回风导风板41,以将冷藏回风导风嘴4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三个冷藏回风导风通道。至少两个冷藏回风导风板41在冷藏回风导风嘴40内部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流经由冷藏回风导风嘴40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依次排列的冷藏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依次递增。具体地,冷藏回风导风板4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冷藏回风导风板41布置成使得位于冷藏回风导风嘴40两端的两个端部冷藏回风导风通道421,423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与位于两个端部回风导风通道421,423之间的一个中部回风导风通道422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为1:1:2~1:1:4之间的任一比值,例如1:1:2、1:1:3或1:1:4。
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冷冻回风导风嘴90内也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冷冻回风导风板,以便对来自两个冷冻回风道16,17的回风进行精确地引导,从而使流经蒸发器20的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更加精确地与加热装置30对蒸发器20进行加热除霜时对应蒸发器20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的分布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回风导风嘴40和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90均配置成沿其内部各自的气流流动方向渐扩,以减慢流向蒸发器20的气流,以增加气流与蒸发器20的接触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效果。冷藏回风导风嘴40的出风口和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90的出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之和与蒸发器20在横向上的宽度一致,以使得蒸发器20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的所有区域均能够与气流发生热交换,提高了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此时,冷却室14的后壁底部可设置一个回风口,该回风口的宽度与蒸发器的宽度一致;或者冷却室14的后壁底部可设置对应冷藏回风导风嘴40出风口的一个冷藏回风口和对应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90出风口的两个冷冻回风口,冷藏回风口和两个冷冻回风口的宽度之和与蒸发器20的宽度保持一致。
更进一步地,冷藏回风导风嘴40和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90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的厚度分别小于冷藏回风道15和两个冷冻回风道16在该进深方向上的厚度,以避免冷藏回风导风嘴40和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90的进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过大而导致气流流速急剧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风机70,设置于冷却室14内、且在冷却室14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蒸发器20的下游,以促使气流在冷藏室11和冷却室14之间、以及冷冻室12和冷却室14之间循环流动;以及送风导风嘴60,设置于蒸发器20和风机70之间,且配置成将经蒸发器20换热后的气流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风机70。由此,可将经蒸发器20换热后的气流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风机70,避免气流在风机70和蒸发器20之间的局部区域内产生紊流、乱流或混流现象,减小了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了换热后的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果。同时,本发明通过位于蒸发器20下游的送风导风嘴60和位于蒸发器20上游的回风导风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作用使得气流能够按照设定的风路穿过蒸发器20的换热翅片23间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气流流经蒸发器20时所受的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制冷能力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导风嘴60配置成沿其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渐缩。也就是说,送风导风嘴60的横截面面积沿其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缩小,因此送风导风嘴60内部的气流流动速度越来越大。换句话说,送风导风嘴60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经蒸发器20换热后流向风机70的气流,以将换热后的气流尽快地送往冷藏室11、冷冻室12或其他储物间室,从而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送风导风嘴60的邻近蒸发器20的进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与蒸发器20在横向上的宽度一致。由此,能够保证经过蒸发器20换热后的气流几乎全部经过送风导风嘴60的引导流向风机70,避免部分气流流向送风导风嘴60的外部而产生紊流、混流等现象,进一步加快了气流流动的速度,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果。
由于回风导风嘴50(或冷藏回风导风嘴40以及冷冻回风导风嘴90)的设置,越靠近蒸发器20的中部,气流量相对越大,因此,为了更加顺畅地引导经蒸发器20换热后的气流,尽可能地减小气流流动阻力,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导风嘴60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送风导风板61,以将送风导风嘴6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三个送风导风通道。至少两个送风导风板61在送风导风嘴60内部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流经由送风导风嘴60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依次排列的送风导风通道内的送风量依次递增。也就是说,由中间向两边依次排列的送风导风通道内的送风量依次递减,位于中间的送风导风通道内的送风量最大,位于两端端部的送风导风通道内的送风量最小。具体地,至少两个送风导风板布置成使得由中间向两边依次排列的送风导风通道的进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导风板6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送风导风板61布置成使得位于两端的两个端部送风导风通道621,623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与位于两个端部送风导风通道621,623之间的一个中部送风导风通道622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为1:1:2~1:1:4之间的任一比值。由此,既能够使刚流出蒸发器20的气流量分布与流经蒸发器20的气流量分布一致,以减小气流阻力、顺畅地引导气流,又能够简化送风导风嘴60的结构。也就是说,两个端部送风导风通道621,623可相对于中部送风导风通道622对称设置,且两个端部送风导风通道621,623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与中部送风导风通道622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1:2、1:1:3或1:1:4。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端部送风导风通道621,623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与中部送风导风通道622的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为1:1:3,由此,使流出蒸发器20的气流量分布最接近流经蒸发器20的气流量分布。
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回风导风板51、冷藏回风导风板41和送风导风板61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以便对回风导风通道和送风导风通道进行精细的划分,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气流量的分布或分配。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但不限于冰箱、冰柜、吧台、冷藏箱等,还包括其他能够提供冷藏、变温、保鲜等功能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内”、“外”、“前”、“后”、“横”、“竖”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冷藏冷冻装置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存储物品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用于为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提供冷却气流的冷却室、用于供来自所述冷藏室的回风返回至所述冷却室的冷藏回风道、以及用于供来自所述冷冻室的回风返回至所述冷却室的两个冷冻回风道;以及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
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分别由所述冷冻室延伸至所述冷藏回风道的横向两侧,以使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的横向两侧,从而使得来自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回风流向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使得来自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回风分别流向所述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配置成受控地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以及
一个回风导风嘴,设置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和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分别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并将所述冷藏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以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并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中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所述回风导风嘴内部的对应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的中部区域设有至少两个回风导风板,以将所述中部区域分隔为至少三个回风导风通道;且
至少两个所述回风导风板在所述中部区域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流经由所述中部区域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依次排列的所述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依次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所述回风导风嘴配置成沿其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渐扩;且
所述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与开设在所述冷却室的后壁的用于供来自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的回风返回至所述冷却室的回风口相连,且所述回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以及所述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均与所述蒸发器在横向上的宽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配置成受控地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
一个冷藏回风导风嘴,设置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所述冷藏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以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中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以及
两个冷冻回风导风嘴,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处,且配置成将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内的回风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蒸发器的两个端部区域,以使得流经所述蒸发器端部区域的回风量分布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对应所述蒸发器的端部区域所产生的热量分布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冷藏回风导风板,以将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三个冷藏回风导风通道;且
至少两个所述冷藏回风导风板在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内部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流经由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横向两端向其中间依次排列的所述冷藏回风导风通道内的回风量依次递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和两个所述冷冻回风导风嘴均配置成沿其内部各自的气流流动方向渐扩;且
所述冷藏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和两个所述冷冻回风导风嘴的出风口在横向上的宽度之和与所述蒸发器在横向上的宽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分别由所述冷冻室的位于其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回风口从所述冷冻室的横向两侧向所述冷却室的后壁延伸,直至位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横向两侧;且
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关于所述箱体的沿其进深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道的出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之和与所述冷藏回风道的出风口处的横截面面积之比等于所述冷冻室的制冷量与所述冷藏室的制冷量之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在所述冷却室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以促使气流在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却室之间、以及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以及
送风导风嘴,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风机之间,且配置成将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按照设定的风路引导至所述风机。
CN201610203530.5A 2016-03-31 2016-03-31 冷藏冷冻装置 Active CN105865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3530.5A CN105865121B (zh) 2016-03-31 2016-03-31 冷藏冷冻装置
PCT/CN2016/086249 WO2017166443A1 (zh) 2016-03-31 2016-06-17 冷藏冷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3530.5A CN105865121B (zh) 2016-03-31 2016-03-31 冷藏冷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5121A true CN105865121A (zh) 2016-08-17
CN105865121B CN105865121B (zh) 2018-07-13

Family

ID=5662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3530.5A Active CN105865121B (zh) 2016-03-31 2016-03-31 冷藏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5121B (zh)
WO (1) WO201716644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5413A (zh) * 2017-03-23 2017-06-23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件、用于风冷冰箱的风道结构及风冷冰箱
WO2017166575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08870832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冰箱
CN110662932A (zh) * 2017-01-19 2020-01-07 株式会社新进能量技术 使用速冻室、冷冻室和冷藏室的3级冷却和除霜系统
CN112595005A (zh) * 2020-11-17 2021-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冷冰箱化霜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58609A (zh) * 2020-06-29 2021-12-31 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3d打印机
CN115462281A (zh) * 2022-09-23 2022-12-13 福建省鼎峰制冷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系统以及控制冷风的方法与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545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1833A (ja) * 1996-11-08 1998-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JPH10232078A (ja) * 1997-02-20 1998-09-02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CN101839600A (zh) * 2009-03-20 2010-09-22 海尔集团公司 防止回风风道堵塞的制冷装置
CN202547235U (zh) * 2012-03-16 2012-11-21 海尔集团公司 回风风道及具有该回风风道的冰箱
CN103917837A (zh) * 2011-12-12 2014-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JP2015148403A (ja) * 2014-02-07 2015-08-2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2558B2 (ja) * 2006-09-20 2012-02-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322805B2 (ja) * 2013-06-14 2018-05-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5045437A (ja) * 2013-08-28 2015-03-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5276895B (zh) * 2014-07-22 2017-12-01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
CN105115217A (zh) * 2015-07-23 2015-12-0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
CN105698465B (zh) * 2016-03-31 2018-05-29 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1833A (ja) * 1996-11-08 1998-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JPH10232078A (ja) * 1997-02-20 1998-09-02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CN101839600A (zh) * 2009-03-20 2010-09-22 海尔集团公司 防止回风风道堵塞的制冷装置
CN103917837A (zh) * 2011-12-12 2014-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202547235U (zh) * 2012-03-16 2012-11-21 海尔集团公司 回风风道及具有该回风风道的冰箱
JP2015148403A (ja) * 2014-02-07 2015-08-2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575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10662932A (zh) * 2017-01-19 2020-01-07 株式会社新进能量技术 使用速冻室、冷冻室和冷藏室的3级冷却和除霜系统
CN106885413A (zh) * 2017-03-23 2017-06-23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件、用于风冷冰箱的风道结构及风冷冰箱
CN108870832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冰箱
CN108870832B (zh) * 2017-05-11 2021-05-04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冰箱
CN113858609A (zh) * 2020-06-29 2021-12-31 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3d打印机
CN112595005A (zh) * 2020-11-17 2021-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冷冰箱化霜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5462281A (zh) * 2022-09-23 2022-12-13 福建省鼎峰制冷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系统以及控制冷风的方法与应用
CN115462281B (zh) * 2022-09-23 2023-11-28 福建省鼎峰制冷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系统以及控制冷风的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6443A1 (zh) 2017-10-05
CN105865121B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5121A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5783374B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5698465B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1050906B (zh) 一种风冷式冰箱的循环风道
CN103851852B (zh) 一种冰箱送风系统、冰箱及送风方法
CN108061416A (zh) 一种双内胆风冷无霜卧式冷柜
CN107228521B (zh) 一种风道系统及冰箱
CN207351040U (zh) 冰箱
CN111121372A (zh) 一种用于美式冰箱的单蒸发器三温区风路系统
CN101886860B (zh) 冷却器和物品储藏装置
CN209541245U (zh) 平行送风式冷柜
CN111089446A (zh) 风冷冰箱
CN106716030A (zh) 具有多个存放室的制冷器具
CN109340909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KR20130071669A (ko) 성에 착상지연을 위한 냉동냉장고의 냉기 유동 구조
CN107062747A (zh)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以及冰箱
CN109974368A (zh) 一种风道系统及冰箱
CN211977345U (zh) 单循环三温区十字四门冰箱
CN105509400A (zh) 一种单系统风冷冰箱
CN216844908U (zh) 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制冷系统
CN206709485U (zh) 一种蛋糕柜的冷气循环结构以及蛋糕柜
WO2021258819A1 (zh) 冰箱
CN113048690B (zh) 对开门冰箱
CN206787056U (zh) 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
JPH08178502A (ja) 冷蔵庫の冷気循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