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9446A - 风冷冰箱 - Google Patents

风冷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9446A
CN111089446A CN202010023272.9A CN202010023272A CN111089446A CN 111089446 A CN111089446 A CN 111089446A CN 202010023272 A CN202010023272 A CN 202010023272A CN 111089446 A CN111089446 A CN 111089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frosting
duct
outle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3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寒星
田振华
李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32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94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9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9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风冷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风道构件、风机、制冷系统以及化霜加热器,箱体限定出制冷室,制冷室容纳有制冷系统的蒸发器;风道构件具有位于制冷室出口处的气流驱动部、将气流驱动部和制冷室相连通的化霜风道以及将化霜风道导通或关断的化霜风门;风机配置于气流驱动部处,并且当化霜风门导通化霜风道时,风机驱动气流从制冷室依次经气流驱动部、化霜风道后返回制冷室,且气流流经化霜加热器;化霜风道包括分立于蒸发器相对两侧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具有非零夹角或者二者相对蒸发器同向倾斜出风,从而形成旋流以提升化霜效率和均匀性。

Description

风冷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冷冰箱,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冰箱都是通过蒸发器中的冷媒将冰箱内的热量带走,进而提供温度较低的冷气,由于冰箱内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在气体被冷却的过程中,这些水汽会以凝霜的形式积累于蒸发器的表面,进而影响蒸发器的工作效率。
市场上的无霜风冷冰箱,大多在容纳蒸发器的制冷室内设置化霜加热器,通过化霜加热器对蒸发器进行加热,以达到除霜的目的。但是,化霜加热器对蒸发器上的结霜直接进行加热,导致蒸发器表面化霜不均匀且化霜速率慢,进而需要化霜加热器长时间制热而增大冰箱的能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器表面化霜不均匀、化霜速率慢、能耗大等技术问题的至少其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冰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箱体、风道构件、风机、制冷系统以及化霜加热器,所述箱体限定出制冷室,所述制冷室容纳有所述制冷系统的蒸发器;
所述风道构件具有位于所述制冷室出口处的气流驱动部、将所述气流驱动部和所述制冷室相连通的化霜风道以及将所述化霜风道导通或关断的化霜风门;
所述风机配置于所述气流驱动部处,并且当所述化霜风门导通所述化霜风道时,所述风机驱动气流从所述制冷室依次经所述气流驱动部、所述化霜风道后返回所述制冷室,且所述气流流经所述化霜加热器;
所述化霜风道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立于所述蒸发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具有非零夹角或者二者相对所述蒸发器同向倾斜出风。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构件设置于所述制冷室前侧;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之一由前向后出风,其中另一斜向后内侧朝所述蒸发器出风;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之一斜向后外侧远离所述蒸发器出风,其中另一斜向后内侧朝所述蒸发器出风。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驱动部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化霜风道包括将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子风道以及将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相对彼此独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构件包括保温层和于所述保温层后壁面贴合设置的后盖板;
所述制冷室的出口设置为前后贯通所述后盖板的通孔;
所述气流驱动部设置为在所述保温层的后壁面凹设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通孔前后对应;
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设置于所述气流驱动部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子风道设置为在所述保温层的后壁面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为前后贯通所述后盖板并垂直向后延伸的中空直筒,所述直筒与所述第一凹槽前后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子风道设置为在所述保温层的后壁面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为前后贯通所述后盖板并斜向后内侧延伸的中空斜筒,所述斜筒与所述第二凹槽前后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槽竖直纵长延伸,所述直筒的数目为沿所述第一凹槽竖直间隔排列的多个;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凹槽竖直纵长延伸,所述斜筒的数目为与所述直筒一一对应的多个;
每个所述直筒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斜筒设置为水平共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化霜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化霜风道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化霜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以及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相对彼此独立,且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中均设置有所述化霜加热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还限定出储物间室;
所述风道构件具有将所述气流驱动部和所述储物间室相连通的送冷风道、将所述送冷风道导通或关断的送风风门、将所述储物间室和所述制冷室入口相连通的回风道以及将所述回风道导通或关断的回风风门;
当所述送风风门导通所述送冷风道且所述回风风门导通所述回风道时,所述风机驱动气流从所述制冷室依次经所述气流驱动部、所述送冷风道、所述储物间室、所述回风道后返回所述制冷室。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构件包括保温层、于所述保温层后壁面贴合设置的后盖板以及位于所述保温层前侧的前盖板;
所述送冷风道和所述化霜风道分隔于所述保温层的前后两侧;
所述气流驱动部具有第三出口,所述送冷风道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所述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第三出口处;
所述回风道形成于所述风道构件的下方;
所述回风风门设置为转动连接于所述风道构件下端后边缘处的挡板。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冷冰箱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
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启动、所述回风风门导通所述回风道、所述送冷风门导通所述送冷风道、所述化霜风门关断所述化霜风道、所述风机开启、所述化霜加热器关闭,以使所述冰箱执行制冷模式;
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关闭、所述回风风门关断所述回风道、所述送冷风门关断所述送冷风道、所述化霜风门导通所述化霜风道、所述风机开启、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以使所述冰箱执行化霜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化霜风道,在化霜加热器进行制热化霜的同时,能够实现在制冷室、化霜风道之间的循环气流,以该循环气流实现对蒸发器的风热化霜,利于蒸发器表面均匀、快速的化霜;并且,化霜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立于蒸发器的相对两侧且出风方向不同,从而能够在制冷室内围绕蒸发器形成旋流,进一步提升蒸发器表面均匀、快速的化霜,进而缩短化霜加热器的制热时长,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冰箱的局部纵剖面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道构件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道构件的保温层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道构件的后盖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道构件的后盖板的后视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面图,其中用虚线示意了蒸发器;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风道构件的后盖板的后视图;
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剖面图,其中用虚线示意了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至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100,该冰箱100包括箱体1、风道构件、风机6、制冷系统以及化霜加热器9。
具体参图1,箱体1限定出储物间室11和制冷室12。其中,储物间室11具体可设置为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储物间室11为冷冻室。制冷室12容纳有所述制冷系统的蒸发器12,当风冷冰箱100执行制冷模式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21启动,蒸发器12可以将制冷室12内的空气转化为冷空气,该冷空气可流向储物间室11内以对储物间室11进行降温。
所述风道构件设于制冷室12的侧方。具体在该实施例中,制冷室12位于储物间室11的后方,所述风道构件位于制冷室12的前侧并大致上分隔储物间室11和制冷室12。当然,所述风道构件并不限定于设置在制冷室12的前侧方,其与制冷室12可以以其它方位关系予以实施。
具体参图1至图3,所述风道构件具有气流驱动部84、化霜风道以及化霜风门73。
气流驱动部84位于制冷室12上方出口121处,风机6配置于气流驱动部84处;所述化霜风道将气流驱动部84和制冷室12相连通,化霜风门73将所述化霜风道导通或关断。
当化霜风门73关断所述化霜风道时,气流驱动部84中的空气无法经所述化霜风道流至制冷室12中。
当化霜风门73导通所述化霜风道时,制冷室12、气流驱动部84以及所述化霜风道形成出流体连通的回路,此时若风机6开启,风机6能够驱动气流从制冷室12依次经气流驱动部84、所述化霜风道后返回制冷室12,并且该循环气流流经化霜加热器9。
由此,当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时,在化霜加热器9进行制热化霜的同时,能够实现在制冷室12、所述化霜风道之间的循环气流,以该循环气流实现对蒸发器22的风热化霜,利于蒸发器22表面均匀、快速的化霜。
在本申请中,参图2和图4-6,所述化霜风道包括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分立于蒸发器22的相对两侧且二者的出风方向具有非零夹角,也即二者的出风方向不同。由此,当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时,参图5,经第一出风口831流入制冷室12的气流V1和经第二出风口832流入制冷室12的气流V2,能够在制冷室12内围绕蒸发器22形成旋流,保证蒸发器22表面均匀、快速的化霜,缩短化霜加热器9的制热时长,节能降耗。
进一步地,在左右方向上,蒸发器22位于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之间,也即,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分立于蒸发器22的左右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831位于蒸发器22的右侧方,其相较于蒸发器22的右边缘更加靠右设置;第二出风口832位于蒸发器22的左侧方,其相较于蒸发器22的左边缘更加靠左设置。
第一出风口831由前向后朝蒸发器22的右侧空间出风,也即其出风方向为由前向后,且其出风并未直接朝向蒸发器22的表面;第二出风口832斜向后内侧朝蒸发器22出风,也即,其出风方向为由左前方斜向右后方,且其出风朝向蒸发器22的表面。这样,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的出风方向呈锐角夹角,并且第一出风口831出风呈向内倾斜,从而利于形成环绕在蒸发器22的四周的环流,提高蒸发器22的表面化霜均匀性,以及提高化霜速率。当然,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的出风方向不限于此,还可以进行位置对调或其它的变化实施。
进一步地,气流驱动部84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化霜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821以及第二子风道822,第一子风道821将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一出风口831相连通,第二子风道822将所述第二出口和第二出风口832相连通,并且第一子风道821以及第二子风道822相对彼此独立。这样,在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时,第一子风道821以及第二子风道822能够同步地从气流驱动部84处接收气流并导向至制冷室12中,利于气流量的分配,便于进一步提升化霜均匀性和速率。
优选地,第一子风道821以及第二子风道822分立于气流驱动部84的左右两侧。
具体来讲,所述风道构件包括保温层5和后盖板3。后盖板3贴合设置于保温层5后壁面502上,前述制冷室12的出口12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为前后贯通后盖板3的圆形通孔,在风机6开启时,制冷室12内的空气能且仅能通过该通孔流出制冷室12。气流驱动部84设置为在保温层5的后壁面502凹设的空腔,该空腔内容纳装配有风机6,且该空腔下部圆形区域与后盖板3的所述通孔前后对应。该空腔的上部矩形区域的右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出口,第一子风道821的上端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口,并且第一子风道821位于该空腔的右侧;该空腔的上部矩形区域的左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出口,第二子风道822的上端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口,并且第二子风道822位于该空腔的左侧。由此,通过将第一子风道821以及第二子风道822分立于气流驱动部84的左右两侧,不仅便于实现在蒸发器22的左右两侧出风,而且还可以减小因第一子风道821以及第二子风道822的设置而占用的额外空间,保证所述风道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提升储物间室11容积。
更进一步地,第一子风道821设置为在保温层5的后壁面502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出风口831设置为前后贯通后盖板3并垂直向后延伸的矩形中空直筒,所述直筒与所述第一凹槽前后位置相对应。由此,后盖板3贴附于保温层5的后壁面502上时,由气流驱动部84进入第一子风道821的气流仅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831向后进入制冷室12中。
类似的,第二子风道822设置为在保温层5的后壁面502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出风口832设置为前后贯通后盖板3并斜向后内侧延伸的矩形中空斜筒,所述斜筒与所述第二凹槽前后位置相对应。由此,后盖板3贴附于保温层5的后壁面502上时,由气流驱动部84进入第二子风道822的气流仅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832进入制冷室12中。
通过在保温层5的后壁面502上以凹槽形式(即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构造出所述化霜风道的主体部分,通过在后背板3上以中空筒形式(即所述直筒、所述斜筒)构造出所述化霜风道的出风口,一方面可以以中空筒形式实现导风,另一方面结构加工简单,组装方便。
其中,在保温层5上,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子风道821的上端水平段自所述第一出口水平向右延伸;第一子风道821(即所述第一凹槽)还具有竖直纵长延伸的竖直段,该竖直段的上端连接于第一子风道821的水平段。所述直筒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直筒沿第一子风道821(即所述第一凹槽)的竖直段竖直间隔排列。由此,第一子风道821可以通过多个所述直筒实现不同高度的出风。
类似的,第二子风道822的上端水平段自所述第二出口水平向左延伸;第二子风道822(即所述第二凹槽)还具有竖直纵长延伸的竖直段,该竖直段的上端连接于第二子风道822的水平段。所述斜筒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斜筒沿第二子风道822(即所述第二凹槽)的竖直段竖直间隔排列。由此,第二子风道822可以通过多个所述斜筒实现不同高度的出风。
优选地,所述斜筒的数目与所述直筒的数目相同,且二者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示例为数目均为三个;每个所述直筒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斜筒设置为水平共面,也即大致位于同一竖直高度处。由此,可以在制冷室12内形成在不同高度处的环流,提升蒸发器22化霜均匀性和效率。
另外,化霜风门73的数目相应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配置于第一子风道821(即所述第一凹槽)的水平段中以导通或关断第一子风道821,其中另一个配置于第二子风道822(即所述第二凹槽)的水平段中以导通或关断第二子风道822。
进一步地,化霜加热器9设置于所述化霜风道中,这样,在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时,在风机6的驱动下,进入所述化霜风道的气流集中并迅速地带走化霜加热器9的热量,提升化霜速率。
优选地,化霜加热器9的数目设置为两个,每个化霜加热器9包括成矩阵状排布的多根电加热丝,且每根电加热丝横置于所述化霜风道中,以供气流从多根电加热丝之间穿过。
在两个化霜加热器9中,其中一个配置于第一子风道821(即所述第一凹槽)的水平段中,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子风道821内的化霜风门73之间;其中另一个配置于第二子风道822(即所述第二凹槽)的水平段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二子风道822内的化霜风门73之间。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当风冷冰箱100执行制冷模式时,制冷室12内的冷空气可用于对储物间室11进行降温。具体地,参图1至图3,所述风道构件还具有送冷风道81、送风风门71、回风道84以及回风风门72。
送冷风道81将气流驱动部84和储物间室11相连通,送风风门71将送冷风道81导通或关断。由此,当送风风门71关断送冷风道81时,气流驱动部84中的空气无法经送冷风道81流至储物间室11中;当送风风门71导通送冷风道81时,气流驱动部84中的空气可以经送冷风道81流至储物间室11中。
回风道84将储物间室11和制冷室12的下部前侧入口122相连通,回风风门72将回风道84导通或关断。由此,当回风风门72关断回风道84时,储物间室11中的空气无法经回风道84流至制冷室12中;当回风风门72导通送冷风道81时,储物间室11中的空气可以经回风道84流至制冷室12中。
进一步地,当送风风门71导通送冷风道81,且回风风门72导通送冷风道81时,若风机6开启,风机6能够驱动气流从制冷室12依次经气流驱动部84、送冷风道81、储物间室11、回风道84后返回制冷室12。由此,通过设置送风风门71和回风风门72,可以实现冰箱100化霜模式下将储物间室11与制冷室12之间的回路关断,从而避免热气流溢入至储物间室11中而造成储物间室11的温度波动。
具体地,冰箱10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回风风门72、送冷风门71、化霜风门73、风机6以及化霜加热器9,从而使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或制冷模式。
详细来讲,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压缩机21启动、回风风门72导通回风道84、送风风门71导通送冷风道81、化霜风门73关断所述化霜风道、风机6开启、化霜加热器9断电关闭,以使冰箱100执行制冷模式。
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控制压缩机21关闭、回风风门72关断回风道84、送风风门71关断送冷风道81、化霜风门73导通所述化霜风道、风机6开启、化霜加热器9通电开启关闭,以使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此时,在化霜模式下,化霜加热器9的产热不会进入储物间室11中,保证储物间室11的温度稳定性,并且可以提升化霜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气流驱动部84具有形成于保温层5上端面501的第三出口61;送冷风道81连接于第三出口61,送风风门71设置于第三出口61处。这样,在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时,送风风门71关断送冷风道81,即可避免气流驱动部84处的热气流进入送冷风道81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热量损耗以及储物间室11温度波动。
同样的,回风道84形成于所述风道构件的下方,具体形成于所述风道构件与箱体1内胆之间;回风风门72设置于制冷室12的下部前侧入口122处,该入口122具体来讲位于所述风道构件下端后边缘处。这样,在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时,回风风门72关断回风道84,即可避免制冷室12处的热气流进入回风道84中,以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损耗以及储物间室11温度波动。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构件还包括位于保温层5前侧的前盖板4,送冷风道81至少部分位于保温层5和前盖板4之间,前盖板4上形成有多个送风口810,送冷风道81通过送风口810连通于储物间室11。由此,送冷风道81和所述化霜风道分隔于保温层5的前后两侧,也即送冷风道81和所述化霜风道之间夹设有保温层5。这样,在冰箱100执行化霜模式时,保温层5可以避免所述化霜风道中的热量传导至送冷风道81中,从而进一步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损耗以及储物间室11温度波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回风风门72设置为电控地转动连接于所述风道构件下端后边缘处的挡板,类似的,化霜风门73和送风风门71也设置为电控地转动连接于保温层5的挡板。当然,这些风门的结构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00通过设置所述化霜风道,在化霜加热器9进行制热化霜的同时,能够实现在制冷室12、所述化霜风道之间的循环气流,以该循环气流实现对蒸发器22的风热化霜,利于蒸发器22表面均匀、快速的化霜;并且,所述化霜风道的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分立于蒸发器22的相对两侧且出风方向不同,从而能够在制冷室12内围绕蒸发器22形成旋流,进一步提升蒸发器22表面均匀、快速的化霜,进而缩短化霜加热器9的制热时长,节能降耗。
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具体地,不同于图6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的出风方向具有非零夹角的情况,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化霜风道的第一出风口831’和第二出风口832’相对蒸发器22’同向倾斜出风,这样,参图8,经第一出风口831’出风的气流V1’和经第二出风口832’出风的气流V2’,能够在所述制冷室内围绕蒸发器22’形成旋流,保证蒸发器22’表面均匀、快速的化霜,缩短化霜加热器的制热时长,节能降耗。
详细来讲,第一出风口831’设置为前后贯通后盖板3’并斜向后外侧延伸的矩形中空斜筒,其斜向后外侧远离蒸发器22’出风,也即其出风方向为由左前方斜向右后方,且其出风朝向远离蒸发器22’右端面的右侧外部空间;第二出风口832’与图6实施例相同,设置为前后贯通后盖板3’并斜向后内侧延伸的矩形中空斜筒,其斜向后内侧朝蒸发器22’出风,也即其出风方向为由左前方斜向右后方,且其出风朝向蒸发器22’的表面。这样,可以形成环绕在蒸发器22’的四周的环流,提高蒸发器22’的表面化霜均匀性,以及提高化霜速率。
另外,再一个变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还可以为:所述第一出风口斜向后外侧远离所述蒸发器出风,所述第二出风口斜向后内侧朝所述蒸发器出风,二者均相对所述蒸发器倾斜出风但出风方向不同(即非同向出风),也可以形成环绕在所述蒸发器的四周的旋流,提高所述蒸发器的表面化霜均匀性,以及提高化霜速率。该变化实施例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斜向后外侧远离所述蒸发器出风,而并非如图6所示由前向后出风。该变化实施例与图8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非同(也即二者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不同),而并非如图8所示的同向倾斜出风。
上文所列出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风冷冰箱,包括箱体、风道构件、风机、制冷系统以及化霜加热器,所述箱体限定出制冷室,所述制冷室容纳有所述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构件具有位于所述制冷室出口处的气流驱动部、将所述气流驱动部和所述制冷室相连通的化霜风道以及将所述化霜风道导通或关断的化霜风门;
所述风机配置于所述气流驱动部处,并且当所述化霜风门导通所述化霜风道时,所述风机驱动气流从所述制冷室依次经所述气流驱动部、所述化霜风道后返回所述制冷室,且所述气流流经所述化霜加热器;
所述化霜风道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立于所述蒸发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具有非零夹角或者二者相对所述蒸发器同向倾斜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构件设置于所述制冷室前侧;
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之一由前向后出风,其中另一斜向后内侧朝所述蒸发器出风;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之一斜向后外侧远离所述蒸发器出风,其中另一斜向后内侧朝所述蒸发器出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部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化霜风道包括将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子风道以及将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相对彼此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构件包括保温层和于所述保温层后壁面贴合设置的后盖板;
所述制冷室的出口设置为前后贯通所述后盖板的通孔;
所述气流驱动部设置为在所述保温层的后壁面凹设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通孔前后对应;
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设置于所述气流驱动部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风道设置为在所述保温层的后壁面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为前后贯通所述后盖板并垂直向后延伸的中空直筒,所述直筒与所述第一凹槽前后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子风道设置为在所述保温层的后壁面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为前后贯通所述后盖板并斜向后内侧延伸的中空斜筒,所述斜筒与所述第二凹槽前后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槽竖直纵长延伸,所述直筒的数目为沿所述第一凹槽竖直间隔排列的多个;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凹槽竖直纵长延伸,所述斜筒的数目为与所述直筒一一对应的多个;
每个所述直筒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斜筒设置为水平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化霜风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以及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相对彼此独立,且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中均设置有所述化霜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限定出储物间室;
所述风道构件具有将所述气流驱动部和所述储物间室相连通的送冷风道、将所述送冷风道导通或关断的送风风门、将所述储物间室和所述制冷室入口相连通的回风道以及将所述回风道导通或关断的回风风门;
当所述送风风门导通所述送冷风道且所述回风风门导通所述回风道时,所述风机驱动气流从所述制冷室依次经所述气流驱动部、所述送冷风道、所述储物间室、所述回风道后返回所述制冷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构件包括保温层、于所述保温层后壁面贴合设置的后盖板以及位于所述保温层前侧的前盖板;
所述送冷风道和所述化霜风道分隔于所述保温层的前后两侧;
所述气流驱动部具有第三出口,所述送冷风道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所述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第三出口处;
所述回风道形成于所述风道构件的下方;
所述回风风门设置为转动连接于所述风道构件下端后边缘处的挡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
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启动、所述回风风门导通所述回风道、所述送冷风门导通所述送冷风道、所述化霜风门关断所述化霜风道、所述风机开启、所述化霜加热器关闭,以使所述冰箱执行制冷模式;
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关闭、所述回风风门关断所述回风道、所述送冷风门关断所述送冷风道、所述化霜风门导通所述化霜风道、所述风机开启、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以使所述冰箱执行化霜模式。
CN202010023272.9A 2020-01-09 2020-01-09 风冷冰箱 Pending CN111089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3272.9A CN111089446A (zh) 2020-01-09 2020-01-09 风冷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3272.9A CN111089446A (zh) 2020-01-09 2020-01-09 风冷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9446A true CN111089446A (zh) 2020-05-01

Family

ID=70399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3272.9A Pending CN111089446A (zh) 2020-01-09 2020-01-09 风冷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944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9269A (zh) * 2020-07-28 2020-10-2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化霜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12051A (zh) * 2022-05-25 2022-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蒸发器化霜控制方法
WO2023061163A1 (zh) * 2021-10-11 2023-04-20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式冰箱
TWI822308B (zh) * 2022-09-06 2023-11-11 台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9269A (zh) * 2020-07-28 2020-10-2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化霜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61163A1 (zh) * 2021-10-11 2023-04-20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式冰箱
CN114812051A (zh) * 2022-05-25 2022-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蒸发器化霜控制方法
TWI822308B (zh) * 2022-09-06 2023-11-11 台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9446A (zh) 风冷冰箱
US10890364B2 (en) Refrigerator with ice maker
KR102126401B1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 제어 방법
KR20110116437A (ko) 냉장고의 냉기 순환구조
KR102434984B1 (ko) 냉장고
KR101770467B1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 제어 방법
JP2008075939A (ja) 冷蔵庫
KR20130016987A (ko) 냉각 선반이 장착된 냉장고
CN211823343U (zh) 风冷冰箱
CN114812051B (zh) 冰箱及其蒸发器化霜控制方法
CN215638234U (zh) 冷藏冷冻装置
JPH08178502A (ja) 冷蔵庫の冷気循環装置
JP4197851B2 (ja) 冷蔵庫
KR100525398B1 (ko) 냉장고
CN218821109U (zh) 蒸发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4593557B (zh) 冰箱及冰箱的制冷控制方法
KR0122353Y1 (ko) 냉장고
KR200342141Y1 (ko) 냉장고의 소음감소장치
KR100578362B1 (ko) 냉장고
KR100370008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 구조
CN116379700A (zh) 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KR19990040766U (ko) 냉장고의 냉기덕트
KR20040056730A (ko) 냉장고
KR20010090942A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구조
KR101091004B1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