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9329B - 片材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49329B CN105849329B CN201480071113.9A CN201480071113A CN105849329B CN 105849329 B CN105849329 B CN 105849329B CN 201480071113 A CN201480071113 A CN 201480071113A CN 105849329 B CN105849329 B CN 1058493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villus
- housing section
- sealing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0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having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e.g. natural fibres, prestretched or fibrillated artificial fibres
- D04H1/26—Wood pulp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8—Moulding or pressing
- B27N3/10—Moulding of mats
- B27N3/12—Moulding of mats from fibr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for arranging fibre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21B1/08—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the raw material being waste paper; the raw material being r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防止纤维等粉末被排出至壳体部之外。具备:滚筒部,设置于旋转的圆筒部,具有:具有供至少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通过的多个开口的开口部和不具有所述开口的筒状部;壳体部,以使得所述滚筒部的所述开口部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包围,并且与所述筒状部相接;以及成形部,使用通过了所述开口的所述材料来成形片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纸再生装置,其具有:将纸粉碎而进行纤维分解的干式纤维分解部;对由干式纤维分解部进行纤维分解后的纤维分解物进行输送的第1输送部;对由第1输送部输送来的纤维分解物进行气流分级而脱墨的分级部;对由分级部进行脱墨后的纤维分解物进行输送的第2输送部;以及利用由第2输送部输送来的纤维分解物来成形纸的纸成形部。另外,纸成形部构成为具备具有多个小孔网板的成形滚筒(drum,鼓),通过使该成形滚筒旋转驱动,从小孔网板排出纤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所示的纸再生装置的纸成形部中,为了抑制从成形滚筒排出的纤维等向外飞散,期望一种将成形滚筒可靠地包围的构造。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存在包围成形滚筒那样的图,但是并无详细的记载。因此,无法得知采用怎样包围的构造才能够抑制飞散。另外,仅单纯地包围了成形滚筒,装置会变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滚筒部,设置于旋转的圆筒部,具有:具有供至少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通过的多个开口的开口部和不具有所述开口的筒状部;壳体部,以使得所述滚筒部的所述开口部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包围,并且与所述筒状部相接;以及成形部,其使用通过了所述开口的所述材料来成形片材。
根据该构成,利用壳体部包围成:使得滚筒部的开口部成为内侧。此时,成为滚筒部的筒状部与壳体部相接的状态。另外,筒状部不具有开口。因此,能够抑制从滚筒部的开口通过后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从壳体部的内部向外侧被排出。进而,壳体部为与滚筒部的筒状部相接的构成,因此,在滚筒部的旋转轴方向上,与滚筒部的长度相比,壳体部的长度会变得较短(宽度尺寸变得较短)。由此,能够使装置的构造小型化。
[应用例2]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滚筒部沿着旋转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具有所述筒状部、所述开口部、所述筒状部,所述壳体部与所述筒状部中的离开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一侧的表面相接。
根据该构成,在滚筒部的旋转轴方向上,在开口部的两侧配置有筒状部,该筒状部的外侧表面与壳体部相接。即,由于在滚筒部的旋转轴方向上在滚筒部的内侧配置有壳体部,因此,能够使装置构成小型化。另外,在滚筒部的旋转轴方向上,在筒状部的外侧被壳体部包围的情况下,壳体部的内部空间会变大。当壳体内的空间变大时,通过了开口的材料尤其会容易在壳体部的端侧扩散,因此,会无法成形一定的厚度的片材,但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筒状部处被壳体部包围,因此,壳体部的内部空间适当变窄,能够使一定的厚度的材料层叠,而制造具有均匀的厚度的片材。
[应用例3]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具有绒毛(pile)密封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绒毛密封部相接。
根据该构成,利用绒毛密封部使筒状部与壳体部相接。绒毛密封部通过将多个纤维捆束而成,能够抑制从滚筒部的开口通过后的纤维等从壳体部内部向外侧被排出。另外,由于滚筒部被旋转驱动,因此,通过在滚筒 部与壳体部相互摩擦的滑动部使用绒毛密封部,能够抑制滚筒部与壳体部的磨损的发生并且使耐久性提高。
[应用例4]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部的内侧具有固定的凸缘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凸缘部经由第2绒毛密封部相接。
根据该构成,筒状部与凸缘部经由第2绒毛密封部而相接。由此,能够抑制包含纤维的材料等从滚筒的内侧向外侧被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片材制造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分散部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滚筒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分散部的壳体部周边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5是示出变形例1所涉及的分散部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变形例2所涉及的分散部的构成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使各部件等成为可以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地示出。
首先,对片材制造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片材制造装置基于例如将纯纸浆片材和/或废纸等原料(被纤维分解物)Pu成形为新的片材Pr的技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制造装置具备:滚筒部,设置于旋转的圆筒部,具有:具有供至少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通过的多个开口的开口部和不具有开口的筒状部;壳体部,以使得滚筒部的开口部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包围,并且与筒状部相接;以及成形部,其使用通过了开口的材料来成形片材。以下,具体地对片材制造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制造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制造装置1具备:供给部10、粗碎部20、纤维分解部30、分级部40、接受部50、添加物投入部60、分散部70、输送部100、切断部110以及成形部200等。另外,具备控制这些部件的控制部。
供给部10向粗碎部20供给废纸Pu。供给部10例如具备:预先将多张废纸Pu重叠地储藏的托盘11、能够将托盘11中的废纸Pu连续地向粗碎部20投入的自动输送机构12等。作为向片材制造装置1供给的废纸Pu,例如,为在办公室中当前成为主流的A4尺寸的纸张等。
粗碎部20将被供给的废纸Pu裁切成几厘米见方的纸片。粗碎部20具备粗碎刃21,构成拓宽通常的碎纸机的刃的切断宽度那样的装置。由此,能够将被供给的废纸Pu容易地切断为纸片。另外,被分割切断后的粗碎纸经由配管201向纤维分解部30供给。
纤维分解部30具备旋转的旋转刃(未图示),进行将从粗碎部20供给的粗碎纸分解为纤维状的纤维分解。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纤维分解部30在空气中以干式方式进行纤维分解。通过纤维分解部30的纤维分解处理,被印刷的墨和/或墨粉、防渗材料等涂覆在纸上的材料等成为几十μm以下的颗粒而与纤维分离(以下,称为“墨粒”)。因此,从纤维分解部30出来的纤维分解物是通过纸片的纤维分解而得到的纤维与墨粒。另外,通过旋转刃的旋转而成为产生气流的机构,被纤维分解后的纤维经由配管202随着该气流而被输送至分级部40。此外,在使用不具备风产生机构的干式的纤维分解部30的情况下,另外设置使气流从粗碎部20朝向纤维分解部30产生的气流产生装置即可。
分级部40将纤维分解物分级为墨粒和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作为分级部40的旋风分离器(cyclone)(以下,说明为作为分级部的旋风分离器40),将输送来的纤维气流分级为墨粒和脱墨纤维(脱墨纤维分解物)。此外,也可以取代旋风分离器40而利用其他的种类的气流式分级器。该情况下,作为旋风分离器40以外的气流式分级器,例如,可使用弯头喷射器和/或涡流分级器(eddy classifier)等。气流式分级器使旋转气流产生,通过因纤维分解物的尺寸和密度不同而受到的离心力的差进行分离、分级, 通过气流的速度、离心力的调整,能够调整分级点。由此,可分为比较小且密度低的墨粒和比墨粒大且密度高的纤维。从纤维中除去墨粒被称为脱墨。
此外,旋风分离器40的切线输入方式的旋风分离器为比较简单的构造。本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器40包括:供从纤维分解部30导入的导入口40a;导入口40a在切线方向上附着的筒部41;接续于筒部41的下部的圆锥部42;设置在圆锥部42的下部的下部取出口40b;设置在筒部41的上部中央的用于粉末排出的上部排气口40c。圆锥部42的直径朝向铅垂方向下方变小。
在分级处理中,搭载有从旋风分离器40的导入口40a导入的纤维分解物的气流在筒部41、圆锥部42变为圆周运动,受到离心力而被分级。然后,比墨粒大且密度高的纤维向下部取出口40b移动,比较小且密度低的墨粒作为粉末向上部排气口40c导出,来进行脱墨。然后,从旋风分离器40的上部排气口40c将含有大量墨粒的短纤维混合物排出。然后,排出后的含有大量墨粒的短纤维混合物经由与旋风分离器40的上部排气口40c连接的配管203被回收到接受部50。另一方面,从旋风分离器40的下部取出口40b经由配管204朝向分散部70输送脱墨后的纤维。此外,也可以在上部排气口40c和/或配管203等配置用于从上部排气口40c高效率地吸引短纤维混合物的吸引部。
另外,在供脱墨后的纤维从旋风分离器40输送至分散部70的配管204的中途设置有对输送的脱墨纤维添加树脂(例如,融粘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等添加物的添加物投入部60。此外,作为添加物,除了融粘树脂之外,例如,还可以投入阻燃剂、增白剂、片材力增强剂和/或上浆剂等。这些添加物积存于添加物积存部61,通过未图示的投入机构从投入口62被投入。
分散部70使至少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分散。本实施方式的分散部70具备利用旋转运动使从配管204投入的包含纤维和树脂的材料分散的机构。分散部70具备滚筒部(筛子部)300和壳体部400等。
在分散部70的下方配置有由张架辊7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张 架辊72)张架的形成有网眼的环状的网眼带73(输送部100的一部分)。另外,张架辊72中的至少1个自转,由此该网眼带73会向一个方向移动。
另外,在滚筒部300的铅垂下方,隔着网眼带73设置有作为使朝向铅垂下方的气流产生的吸引部的抽吸装置75。利用抽吸装置75,能够将分散于空气中的纤维吸引到网眼带73上。
另外,构成为:通过了滚筒部300的材料通过抽吸装置75的吸引力而被堆积在网眼带73上。此时,通过使网眼带73沿一个方向移动,能够成形将纤维和树脂堆积为长条状的幅材(web)W。通过连续地进行分散部70中的材料的分散和网眼带73的移动,而成形带状的连续的幅材W。此外,网眼带73可以是金属制的,可以是树脂制的,还可以是无纺布的,只要能够堆积纤维,能够使气流通过,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当网眼带73的网眼的孔径过大时,会在网眼之间嵌入纤维,成为成形了幅材W(片材)时的凸凹,另一方面,当网眼的孔径过小时,难以基于抽吸装置75形成稳定的气流。因此,优选网眼的孔径被适当调整。抽吸装置75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在网眼带73下形成开出了预期的尺寸的窗口的密闭箱,从窗口以外吸引空气,使箱内与外界气体相比成为负压。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幅材W可以说是包含纤维和树脂的物体的构成形态。因此,在幅材W加热时、加压时、切断时和/或输送时等,即便尺寸等形态变化了的情况下,也示作幅材。
在网眼带73上成形的幅材W被输送部100输送。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100示出从网眼带73到最终作为片材Pr(幅材W)被投入于堆料机160为止的期间的幅材W的输送过程。因此,除网眼带73之外,下述的输送带装置101和/或各种辊等作为输送部10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作为输送部,具备输送带和/或输送辊等至少一个即可。具体而言,首先,在作为输送部100的一部分的网眼带73上成形的幅材W通过网眼带73的旋转移动而沿着输送方向(图中的箭头)被输送。接下来,幅材W从网眼带73被交接至输送带装置101,沿着输送方向(图中的箭头)被输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100包含:将通过了分散部70的材料作为幅材W使用 而成形片材Pr的成形部200。
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上的分散部70的下游侧配置有加压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加压部是具有对幅材W进行加压的一对辊141的加压部140。通过使幅材W通过一对辊141之间而能够对幅材W进行加压。由此,能够使幅材W的强度提高。
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上的比加压部140靠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前辊120。切断部前辊120由一对辊121a和辊121b构成,辊121a、121b中的一方是驱动控制辊,另一方是从动辊。
另外,使切断部前辊120旋转的驱动传递部使用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构成为:具有仅向一个方向传递旋转力的离合器机构,对于逆方向是空转的。由此,利用切断部后辊125与切断部前辊120的速度差向幅材W施加了过度的张力时,由于在切断部前辊120侧是空转的,因此,能够抑制向幅材W施加张力,防止幅材W被撕碎。
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上的切断部前辊120的下游侧,配置有在与被输送的幅材W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幅材W切断的切断部110。切断部110具备切刀,按被设定为预定的长度的切断位置将连续状的幅材W切断为单片状(片状)。切断部110例如能够应用旋转切刀。据此,可以一边输送幅材W,一边进行切断。因此,由于在切断时不使幅材W的输送停止,因此,可以使制造效率提高。此外,切断部110除了旋转切刀之外,还可以应用各种切刀。
在与切断部110相比靠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后辊125。切断部后辊125由一对辊126a与辊126b构成,辊126a与辊126b中的一方是驱动控制辊,另一方是从动辊。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切断部前辊120与切断部后辊125的速度差向幅材W施加张力。另外,构成为:在向幅材W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驱动切断部110来将幅材W切断。
在与切断部后辊125相比靠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构成加热加压部150的一对加热加压辊151。该加热加压部150使幅材W所含 的纤维彼此经由树脂而粘结(附着固定)。在加热加压辊151的旋转轴中心部设置有加热器等加热部件,使幅材W通过该一对加热加压辊151之间,由此能够对被输送的幅材W进行加热加压。另外,幅材W被一对加热加压辊151加热加压,由此,树脂熔化而会容易与纤维紧密结合,并且纤维间隔变短,纤维间的接触点会增加。由此,密度提高,作为幅材W的强度提高。
在与加热加压部150相比靠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沿着幅材W的输送方向将幅材W切断的后切断部130。后切断部130具备切刀,按幅材W的输送方向上的预定的切断位置进行切断。由此,成形预期的尺寸的片材Pr(幅材W)。然后,切断后的片材Pr(幅材W)装载于堆料机160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主要是指将废纸和/或纯纸浆等包含纤维的物体作为原料并形成为片状的材料。但是,也不限于那样的材料,也可以是板状和/或网状(和/或具有凸凹的形状)。另外,作为原料,可以是纤维素等植物纤维和/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等化学纤维和/或羊毛、丝织品等动物纤维。在本申请中,片材被分为纸和无纺布。纸包含形成为薄的片状的形态等,包含以笔记和/或印刷为目的的记录纸和/或壁纸、包装纸、色纸、绘图纸(Kent paper)等。无纺布是比纸厚和/或强度低的物质,包含无纺布、纤维板、棉纸(tissue paper)、厨房用纸、清洁材料、过滤材料、液体吸收材料、吸音材料、缓冲材料、垫子等。
另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废纸主要指被印刷过的纸,只要以成形为纸的物体作为原料,无论是否被使用过,都被视为废纸。
接下来,对分散部70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分散部的构成的概略图,图2(a)是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的截面图,图2(b)是图2(a)的A-A截面图。另外,图3是示出滚筒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分散部的壳体部周边的构成的概略图,图4(a)是分散部中含有网眼带的截面图,图4(b)是分散部的下侧和网眼带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分散部70具备滚筒部300和壳体部400等。
如图3所示,滚筒部300设置于旋转的圆筒部305,具有:开口部310,其具有供至少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通过的多个开口311;和不具有开口311的筒状部315。开口部310和筒状部315通过焊接和/或螺纹件等被紧固连接而一体地旋转。圆筒部305使用具有均匀的厚度的不锈钢等金属板形成为筒形,在其两端设置有开放口306。
开口部310设置有多个开口311(冲孔金属)。构成为,包含分散后的纤维的材料从该开口311通过,根据材料的大小、种类等适当设定开口311的大小和/或形成区域等。此外,开口部310不限于冲孔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丝网材料。多个开口311的大小(面积)相同,分别以等间隔配置。由此,通过开口311后的材料以均匀的厚度、密度堆积于网眼带73上。另外,在通过开口311时,相互缠绕的纤维被解开。筒状部315是不具有开口311等的部分,是与壳体部400相接的部分。
如图2(a)、(b)所示,壳体部400具有5个壁面接合而成的框体401,在内侧具有空间部。壳体部400的下方没有壁面,设置有开放口406。另外,壳体部400在对置的2个壁面具有作为圆形的开口的框体接合面401a,下述的绒毛密封部410与框体接合面401a接合。壳体部400除开放口406和框体接合面401a以外不具有开口。壳体部400以使得滚筒部300的开口部310处于内侧的方式进行包围。也即是,滚筒部300的开口部310位于壳体部400的内侧的空间内。另外,壳体部400与筒状部315相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滚筒部300沿着旋转中心轴R的延伸方向,具有筒状部315a、开口部310、筒状部315b,如图2所示,壳体部400与筒状部315a、315b的离开旋转中心轴R侧的表面(圆筒面)S1相接。这样,通过使壳体部400与筒状部315a、315b相接,能够抑制从开口311通过后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从壳体部400的内部向外侧扩散。另外,由于在滚筒部300的旋转轴方向R上在滚筒部300的内侧配置有壳体部400,因此,可以得到:与滚筒部300的旋转轴方向R上的滚筒部300的宽度尺寸相比,壳体部400的宽度尺寸较短的构成,能够使装置构成小型化。此外,在与滚筒部300的旋转轴方向R交叉的方向上,与滚筒部300的外径尺寸相比, 壳体部400较大,由此,可以在滚筒部300的内侧配置壳体部40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部400具有绒毛密封部410,筒状部315的表面S1与绒毛密封部410相接。绒毛密封部410例如由基部和在基部的一方的面侧密植的多个纤维构成。绒毛密封部以从滚筒部300的开口311通过了的纤维无法通过的程度密植有多个纤维。另外,构成为:绒毛密封部410的基部的另一方的面与壳体部400的框体接合面401a相接合,绒毛密封部410的纤维的前端部与筒状部315的表面S1相接。绒毛密封部410相接的筒状部315的表面S1没有开口。另外,优选至少绒毛密封部410相接的表面S1也不存在凸凹。由此,壳体部400的框体401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的间隙基本被绒毛密封部410闭塞。因此,从滚筒部300的开口311通过了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留在壳体部400的内部,能够抑制向壳体部400的外侧的排出。另外,滚筒部300在绕旋转中心轴R旋转时,筒状部315与绒毛密封部410的滑动部处的磨损被抑制,能够降低向滚筒部300施加旋转负荷。此外,绒毛密封部410的纤维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壳体部400的框体401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的间隔长。这是为了使绒毛密封部410可靠地与筒状部315相接。此外,筒状部315也可以具有绒毛密封部410。但是,当滚筒部300相对于壳体部400在旋转中心轴R的延接方向上偏移了时,绒毛密封部410与框体401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优选将绒毛密封部410设置于壳体部400,并使其与在旋转中心轴R的延接方向上比绒毛密封部410大的筒状部相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的内侧具有固定的凸缘部500,筒状部315与凸缘部500经由第2绒毛密封部510而相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滚筒部300的两筒状部315a、315b的内侧配置有凸缘部500。凸缘部500固定于凸缘固定板550。另外,凸缘固定板550固定于未图示的外部框架。在凸缘固定板550设置有用于将包含纤维的材料向滚筒部300内部供给的材料供给口560。
具体而言,在筒状部315的背面S2与凸缘部500的表面500a之间设置有第2绒毛密封部510。第2绒毛密封部510例如由基部和在基部的一 方的面侧密植的多个纤维构成。绒毛密封部以包含纤维的材料无法通过的程度密植有多个纤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2绒毛密封部510的基部的另一方的面与凸缘部500的表面500a相接合,第2绒毛密封部510的纤维的前端部与筒状部315的背面S2相接。由此,凸缘部500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的间隙基本被第2绒毛密封部510闭塞。因此,能够抑制滚筒部300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与凸缘部500的间隙被排出。另外,滚筒部300绕旋转中心轴R旋转,因此,通过在筒状部315与第2绒毛密封部510相互摩擦的滑动部中使用,可以抑制磨损的发生,能够降低施加于滚筒部300的旋转负荷。此外,第2绒毛密封部510的纤维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凸缘部500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的间隔长。这是为了使第2绒毛密封部510可靠地与筒状部315相接。第2绒毛密封部510与凸缘部500接合,因此,可以说凸缘部500具有第2绒毛密封部510。此外,也可以使第2绒毛密封部510与筒状部315接合。另外,第2绒毛密封部510在凸缘部500在开口部310侧接合。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第2绒毛密封部510位于远离开口部310的位置。该情况下,在凸缘部500与筒状部315之间空开间隙,包含纤维的材料进入该间隙中,由此,存在滚筒部300的滑动负荷增大的情况。当第2绒毛密封部510在凸缘部500中在开口部310侧接合时,在能够防止滑动负荷增大的方面是优选的。此外,滚筒部300被未图示的支持部支持,滚筒部300的自重不会施加于绒毛密封部410和/或第2绒毛密封部5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部400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幅材W相接,在与在下游侧与幅材W相接的部分相比靠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与网眼带73(输送部100的一部分)相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壳体部400具有与幅材W相接的辊450。另外,在与在下游侧相接的位置、即配置有辊450的位置相比靠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具有与网眼带73(输送部100的一部分)相接的第3绒毛密封部410a。
第3绒毛密封部410a例如由基部和在基部的一方的面侧密植的多个纤维构成。绒毛密封部以从滚筒部300通过了的包含纤维的材料无法通过的程度密植有多个纤维。另外,如图4(b)所示,在壳体部400的配置有辊450的位置以外的位置配置有第3绒毛密封部410a。构成为: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基部的另一方的面与壳体部400的框体接合面401a接合,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纤维的前端部与网眼带73的表面S1相接。即,在壳体部400的框体401的配置有辊450的位置以外的三方位置配置有第3绒毛密封部410a。由此,壳体部400的三方与网眼带73的间隙基本被第3绒毛密封部410a闭塞。为了使壳体部400的三方与网眼带73的表面相接,关于在与网眼带73的移动方向(幅材W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网眼带73比壳体部400大。另外,由于网眼带73相对于分散部70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网眼带73与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磨损,能够降低向网眼带73施加的负荷。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纤维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壳体部400的框体401的框体接合面401a与网眼带73的间隔长。这是为了使第3绒毛密封部410a可靠地与网眼带73相接。在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内侧存在从壳体部400朝向下方延伸的第1覆盖部402。第1覆盖部402的下方,在不与网眼带73接触的范围内,覆盖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内侧的一半以上的面积。若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纤维向内侧飞出,则存在通过了开口311的包含纤维的材料将其挂住、相互缠绕而成为大的纤维团的可能性。若这种纤维团与幅材W混合,则会成为密度局部地变大的片材,因而不良。于是,用壳体部400的第1覆盖部402将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内侧覆盖,由此,可以防止从第3绒毛密封部410a飞出纤维。另外,也能够防止通过了开口311的包含纤维的材料附着于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内侧。
如图4(b)所示,壳体部400的辊450沿着与幅材W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幅材W的宽度方向)具有旋转中心轴。另外,辊450位于框体401中的、设置有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三方以外的位置,具有与幅材W的宽度方向上的框体401的宽度尺寸同等的长度。
另外,辊450具有驱动辊450的马达等驱动部(未图示)。这样,通过 使辊450被驱动,容易将幅材W沿输送方向拉入,能够可靠地输送幅材W。进而,辊450是可移动的,具有向辊450施力的弹簧件等施力部(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辊450能够在上下方向(与幅材W的堆积面交叉的方向)移动,设置有向该辊45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施力的施力部。由此,根据利用滚筒部300在网眼带上堆积的幅材W的厚度,位置是可变的,即便输送厚度不同的幅材W,也能够不压坏幅材W地进行输送。
另外,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壳体部400具有第4绒毛密封部410b,第4绒毛密封部410b与辊450相接。第4绒毛密封部410b的构成与第3绒毛密封部410a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另外,构成为:第4绒毛密封部410b的基部的另一方的面与壳体部400的框体接合面401b相接合,第4绒毛密封部410b的纤维的前端部与辊450的表面相接。由此,壳体部400的框体接合面401b与辊450的间隙基本被第4绒毛密封部410b闭塞。另外,由于辊450被旋转驱动,因此,第4绒毛密封部410b用于辊450与第4绒毛密封部410b相互摩擦的滑动部,因此,可以抑制磨损的发生,能够降低向辊450施加的负荷。第4绒毛密封部410b的纤维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壳体部400的框体401的框体接合面401b与辊450的表面的间隔长。这是为了使第4绒毛密封部410b可靠地与辊450相接。
以上,如图4(b)所示,在壳体部400的框体401的与网眼带73的表面S1对应的四方位置中的三方位置,壳体部400与网眼带73的间隙基本被第3绒毛密封部410a闭塞。另外,在残余的一方的位置,壳体部400与网眼带73的间隙基本被第4绒毛密封部410b和辊450闭塞。因此,能够将从滚筒部300的开口通过了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留在壳体部400的内部,能够抑制其向壳体部400的外侧的排出。
接下来,对分散部70的工作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包含由旋风分离器40分级后的纤维和从添加物投入部60投入的融粘树脂的材料经由配管204从凸缘固定板550的材料供给口560向滚筒部300侧供给。配管204与材料供给口560的连接部没有间隙,材料不会从连接部漏出。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部400为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相接的大小,位于比筒状部315靠外侧的位置的配管204与壳体部400不相接。材料从配管204通过凸缘部500侧被供给。然后,从材料供给口560供给的材料通过滚筒部300的开放口306而向开口部310侧流动。
另外,使滚筒部30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马达等)绕旋转中心轴R旋转驱动。由此,被供给至滚筒部300内部的纤维和树脂被混合,并且利用离心力使包含纤维和树脂的材料分散。然后,被分散后的材料通过开口部310的开口311。通过了开口311的材料F向设置于壳体部400的下方的开放口406侧落下,堆积在网眼带73上。
在此,在向滚筒部300内供给了材料的状态下,当使滚筒部300旋转驱动而使得材料被分散了时,分散后的材料的一部分扩散至滚筒部300与壳体部400的边界部和/或滚筒部300与凸缘部500的间隙。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滚筒部300与壳体部400的边界部配置有绒毛密封部410。由此,朝向滚筒部300与壳体部400的边界部方向分散了的材料的分散被绒毛密封部410限制。另外,在滚筒部300与凸缘部500的间隙配置有第2绒毛密封部510。由此,在滚筒部300与凸缘部500的间隙方向上分散了的材料的分散被第2绒毛密封部510限制。
另外,当由滚筒部300分散后的材料F向开放口406侧落下而在网眼带73上堆积时,分散后的材料F的一部分向壳体部400与网眼带的间隙扩散。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与幅材W相接的辊450和设置在壳体部400的框体401与辊450之间的第4绒毛密封部410b。进而,在幅材W的输送方向上的比辊450靠上游侧,配置有与网眼带73的表面S1相接的第3绒毛密封部410a。由此,在壳体部400与网眼带73的间隙方向上分散了的材料F的分散被第3绒毛密封部410a和辊450等限制。
另外,通过与幅材W相接的辊450和与网眼带73相接的第3绒毛密封部410a,壳体部400的内部形成被封闭的空间。另外,通过滚筒部300的旋转驱动而通过了开口的材料F向设置于壳体部400的下方的开放口406侧落下,但此时,通过在滚筒部300的铅垂下方夹着网眼带73而配置 的抽吸装置75(参照图1)的驱动,分散至空气中的包含纤维的材料F被吸引。因此,在壳体部400的被封闭的空间中,材料F一边被吸引,一边在网眼带73上堆积,因此,能够使材料F(幅材W)均匀地进行堆积。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利用壳体部400包围成:滚筒部300的旋转中心轴R方向上的开口部310成为内侧。此时,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315a、315b)与壳体部400的绒毛密封部410成为相接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被分散而从滚筒部300的开口部310的开口311通过了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从壳体部400内部向外侧被排出(泄漏)。另外,在滚筒部300与凸缘部500之间的间隙配置有第2绒毛密封部510。由此,能够抑制分散后的材料从滚筒部300向凸缘部500的外侧被排出。此外,该实施方式在较多地使用水的湿式的情况下,通过绒毛密封部无法进行气密地密封,因此,水会漏出。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使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通过的干式。因此,即便空气漏出也不成为问题。只要使壳体部400与滚筒部300相接为使得包含纤维的材料不向外漏出即可。另外,在湿式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橡胶等弹性件作为密封部件。该情况下,产生滚筒部300的旋转负荷会变大、磨损量会变多等问题。绒毛密封与橡胶相比,能够使旋转负荷和/或磨损量变小。尤其,在会出现磨损那样的材料的情况下,出现间隙而导致包含纤维的材料漏出、磨损了的材料会与包含纤维的材料混合使得所成形的片材的品质降低。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和/或改良等。变形例如下所述。
(变形例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散部70中,构成为在筒状部315的内侧配置有凸缘部500,但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筒状部315的外侧配置凸缘部。图5是示出变形例1的分散部的构成的概略图。如图5所示,变形例1的分散部70a具备滚筒部300和壳体部400等。滚筒部300、壳体部400以及绒毛密封部410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5所示,在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的外侧具有固定的凸缘部501,筒状部315与凸缘部501经由第2绒毛密封部510而相接。在本变形例中,在滚筒部300的两筒状部315a、315b的外侧配置有凸缘部501。另外,在凸缘部501设置有用于将包含纤维的材料向滚筒部300内部供给的材料供给口560a。
具体而言,在筒状部315的表面S1与凸缘部501的背面501a之间设置有第2绒毛密封部510。第2绒毛密封部510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同样,因而省略说明。另外,构成为:第2绒毛密封部510的基部的另一方的面与凸缘部501的背面501a接合,第2绒毛密封部510的纤维的前端部与筒状部315的表面S1相接。由此,凸缘部501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之间的间隙基本被第2绒毛密封部510闭塞。因此,能够抑制滚筒部300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与凸缘部501之间的间隙排出。
(变形例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散部70中,构成为在筒状部315的内侧配置有凸缘部500,但是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省略了凸缘部500的构成。图6是示出变形例2所涉及的分散部的构成的概略图。如图6所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分散部70b具备滚筒部300a和壳体部400。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滚筒部300a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具有:具有多个开口311的开口部310和不具有开口311的筒状部315。此外,在本变形例的滚筒部300a中,滚筒部300a的旋转中心轴R的两端部形成有将滚筒部300a的内径缩小的缩小部320,在该缩小部320设置有开放口306a。此外,开放口306a作为将包含纤维的材料向滚筒部300a内部供给的材料供给口发挥作用。
另外,壳体部400具有绒毛密封部410,筒状部315的表面S1与绒毛密封部410相接。绒毛密封部410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另外,构成为:绒毛密封部410的基部的另一方的面与壳体部400的框体接合面401a接合,绒毛密封部410的纤维的前端部与筒状部315的表面S1相接。由此,壳体部400的框体401与滚筒部300的筒状部315 的间隙基本被绒毛密封部410闭塞。因此,能够将从滚筒部300的开口311通过了的包含纤维的材料等留在壳体部400的内部,能够抑制向壳体部400的外侧的排出。进而,由于省略了凸缘部500等,因此,能够将装置构成简略化。
(变形例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图示出使滚筒部300旋转的驱动部。驱动部例如在图2和/或图5和/或图6中在位于壳体部400的外侧(比与绒毛密封部410相接的部分靠外侧)的筒状部315设置齿轮,通过传送带和/或齿轮进行驱动。在图6中,对缩小部320也可以使用齿轮。由此,通过使驱动部位于壳体部400的外侧,能够抑制:驱动部中夹入包含纤维的材料而成为驱动不良、驱动的负荷增大。
(变形例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开口部310和筒状部315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成为共面那样的图,但也可以存在台阶。
(变形例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滚筒部300的两侧具有材料供给口560,也可以仅在一方具有。该情况下,圆筒部的开放口306a可以至少仅在材料供给口560侧。另外,可以将一方作为材料供给口,将另一方作为将未通过开口311的材料排出的排出口。
(变形例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样”、“均匀”、“等间隔”、“圆”等用于包含误差和/或误差的累积等,也可以不是完全同样和/或均匀和/或等间隔和/或正圆。
(变形例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部400与网眼带73之间也可以没有第3绒毛密封部410a和/或第4绒毛密封部410b和/或辊450。那时优选预先形成为材料不能向壳体部400外排出的程度的小的间隙。
(变形例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壳体部400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但框体401可以弯曲、倾斜。
(变形例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筛子部的记载,可以具有将要通过开口311的物质与不通过开口311的物质进行分选的作用,也可以具有利用通过开口311而分解开的作用,还可以具有利用通过开口311而使之分散的作用。或者,也可以至少具有一个作用。
符号的说明
1…片材制造装置;10…供给部;20…粗碎部;30…纤维分解部;40…分级部;50…接受部;60…添加物投入部;70…分散部;73…网眼带;75…抽吸装置;100…输送部;110…切断部;120…切断部前辊;125…切断部后辊;130…后切断部;140…加压部;150…加热加压部;160…堆料机;200…成形部;300、300a…滚筒部(筛子部);305…圆筒部;306、306a…开放口;310…开口部;311…开口;315、315a、315b…筒状部;400…壳体部;401…框体;402…第1覆盖部;403…第2覆盖部;406…开放口;410、410a、410b…绒毛密封部;410a…第3绒毛密封部;450…辊;500、501…凸缘;510…第2绒毛密封部;560、560a…材料供给口;R…旋转中心轴;W…幅材;Pr…片材。
Claims (2)
1.一种片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滚筒部,设置于进行旋转的圆筒部,具有:开口部,其具有供至少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通过的多个开口;和不具有所述开口的筒状部;
壳体部,具有在所述滚筒部的旋转中心轴方向上对置的壁部,以使得所述滚筒部的所述开口部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包围,并且所述壁部经由第1绒毛密封部与所述滚筒部的所述筒状部相接;
驱动部,位于所述壳体部的外侧,使所述滚筒部旋转,以及
成形部,使用通过了所述开口的所述材料来成形片材,
在所述滚筒部的所述筒状部的内侧或外侧具有固定的凸缘部,
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凸缘部经由第2绒毛密封部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部沿着所述旋转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具有所述筒状部、所述开口部、所述筒状部,
所述壳体部与所述筒状部的、离开所述旋转中心轴侧的表面相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66609 | 2013-12-25 | ||
JP2013266609A JP6354154B2 (ja) | 2013-12-25 | 2013-12-25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PCT/JP2014/004434 WO2015097943A1 (ja) | 2013-12-25 | 2014-08-28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49329A CN105849329A (zh) | 2016-08-10 |
CN105849329B true CN105849329B (zh) | 2019-04-19 |
Family
ID=53477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1113.9A Active CN105849329B (zh) | 2013-12-25 | 2014-08-28 | 片材制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46824B2 (zh) |
EP (1) | EP3088583B1 (zh) |
JP (1) | JP6354154B2 (zh) |
CN (1) | CN105849329B (zh) |
TW (1) | TWI665357B (zh) |
WO (1) | WO20150979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57767B2 (ja) * | 2013-12-25 | 2018-07-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US9890500B2 (en) | 2014-11-26 | 2018-02-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JP6492576B2 (ja) | 2014-11-26 | 2019-04-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JP6500401B2 (ja) * | 2014-11-26 | 2019-04-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EP3321406B1 (en) * | 2015-07-03 | 2020-07-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evice for producing sheet, process for producing sheet, resin particles, and sheet |
JP6544478B2 (ja) * | 2016-03-07 | 2019-07-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WO2018043030A1 (ja) * | 2016-08-31 | 2018-03-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
CN106337308A (zh) * | 2016-10-31 | 2017-01-18 | 李璇 | 一种办公家用节水高效环保造纸机 |
JP7211022B2 (ja) * | 2018-11-07 | 2023-0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ウェブ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CN111716484B (zh) * | 2019-03-20 | 2022-05-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解纤处理装置、以及纤维处理装置 |
CN110512356B (zh) * | 2019-09-06 | 2021-08-24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连续纤维流铺排成型系统 |
JP2022156207A (ja) * | 2021-03-31 | 2022-10-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80175A (en) * | 1970-07-02 | 1972-08-01 | Union Carbide Corp | Linea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on-woven fabrics |
US4640810A (en) * | 1984-06-12 | 1987-02-03 | Scan Web Of North America, Inc. | System for producing an air laid web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18338A (en) * | 1936-09-05 | 1940-10-15 | F W Manning Company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filter fabric |
US3010161A (en) * | 1954-02-16 | 1961-11-28 | Wood Conversion Co | Method and means for producing mixed fiber suspensions in air and felts therefrom |
AU449389B2 (en) * | 1969-07-16 | 1974-05-27 | The Associated Paper Mills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ibrous webs andthe production of products therefrom |
JPS5230630B2 (zh) * | 1974-07-08 | 1977-08-09 | ||
US4157724A (en) * | 1976-08-24 | 1979-06-12 | Persson Torsten B |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a disintegrated material onto a layer forming surface |
US7597200B2 (en) * | 2000-01-28 | 2009-10-06 | Scan-Web I/S | Apparatus for dry-distributing of fibrous materials |
US6630096B2 (en) * | 2001-09-04 | 2003-10-07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Multi-stage forming drum commutator |
DE10249533A1 (de) | 2002-10-23 | 2004-05-06 | Fleissner Gmbh & Co. Maschinenfabrik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orrichtung zum Legen eines Vlieses nach dem Luftlege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dazu |
DK175987B1 (da) * | 2004-08-05 | 2005-10-31 | Dan Core Internat A S | Formerhoved med roterende tromle |
CN201012514Y (zh) * | 2006-10-30 | 2008-01-30 | 上海嘉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气流法成网干法纸机 |
WO2012095928A1 (ja) | 2011-01-12 | 2012-07-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
JP5720255B2 (ja) | 2011-01-12 | 2015-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
JP2014008427A (ja) * | 2012-06-27 | 2014-01-20 | Suntool Co Ltd | 塗布ライン上面を走行中の基材への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塗布装置 |
CN203295690U (zh) | 2013-04-25 | 2013-11-20 | 江阴骏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短胶原纤维的铺网机 |
-
2013
- 2013-12-25 JP JP2013266609A patent/JP63541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8-28 EP EP14874499.8A patent/EP3088583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8 WO PCT/JP2014/004434 patent/WO201509794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8-28 US US15/101,263 patent/US102468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8 CN CN201480071113.9A patent/CN105849329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22 TW TW103144859A patent/TWI66535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80175A (en) * | 1970-07-02 | 1972-08-01 | Union Carbide Corp | Linea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on-woven fabrics |
US4640810A (en) * | 1984-06-12 | 1987-02-03 | Scan Web Of North America, Inc. | System for producing an air laid web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246824B2 (en) | 2019-04-02 |
EP3088583B1 (en) | 2019-08-21 |
TWI665357B (zh) | 2019-07-11 |
EP3088583A4 (en) | 2017-06-21 |
CN105849329A (zh) | 2016-08-10 |
JP6354154B2 (ja) | 2018-07-11 |
EP3088583A1 (en) | 2016-11-02 |
US20160305066A1 (en) | 2016-10-20 |
TW201525236A (zh) | 2015-07-01 |
WO2015097943A1 (ja) | 2015-07-02 |
JP2015120998A (ja) | 2015-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49329B (zh) | 片材制造装置 | |
CN105849328B (zh) | 片材制造装置 | |
CN105937190B (zh) | 片材制造装置 | |
CN105625080A (zh) | 片材制造装置 | |
JP6500401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CN108699741A (zh) | 薄片制造装置 | |
US11060242B2 (en) |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
JP6798485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CN105637132A (zh) |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 | |
US11066214B2 (en) | Additive container | |
CN105102706A (zh) | 片制造装置以及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9571687A (zh) | 薄片制造装置 | |
US11452963B2 (en) | Dust collector | |
JP2020016004A (ja) | 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7172518B2 (ja) | 繊維体堆積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6954328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US12123136B2 (en) | Raw material supply device | |
JP2016160561A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 |
US11890789B2 (en) | Web forming apparatus and molded bod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
WO2018043078A1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US11492729B2 (en) | Fiber processing device and fiber bod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
JP2018183884A (ja) | 処理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処理方法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8100979A1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2018140547A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 |
JP2017094525A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