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1687A - 薄片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71687A
CN109571687A CN201811119195.6A CN201811119195A CN109571687A CN 109571687 A CN109571687 A CN 109571687A CN 201811119195 A CN201811119195 A CN 201811119195A CN 109571687 A CN109571687 A CN 109571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ing device
sheet producing
roller portion
tab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91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71687B (zh
Inventor
樋口尚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71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1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71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1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LREMOVING BARK OR VESTIGES OF BRANCHES; SPLITTING WOOD; MANUFACTURE OF VENEER, WOODEN STICKS, WOOD SHAVINGS, WOOD FIBRES OR WOOD POWDER
    • B27L11/00Manufacture of wood shavings, chips, powder, or the like; Tools therefor
    • B27L11/08Manufacture of wood shavings, chips, powder, or the like; Tools therefor of wood fibres, e.g. produced by tear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2Head boxes of Fourdrinier machines
    • D21F1/028Details of the nozzle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4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from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8Moulding or pressing
    • B27N3/10Moulding of mats
    • B27N3/12Moulding of mats from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8Moulding or pressing
    • B27N3/18Auxiliary operations, e.g. preheating, humidifying, cutting-off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25/00Lap-forming devices not integral with machines specified above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21B1/08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the raw material being waste paper; the raw material being rag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48Suction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2/00Transferring continuous webs from wet ends to press sec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6Indicating or regulat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layer; Signa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5/00Special paper or cardboar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5/26Special paper or cardboard manufactured by dry method;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forming webs by dry method from mainly short-fibre or particle material, e.g. paper pulp
    • D21H5/2607Pretreatment and individualisation of the fibres, formation of the mixture fibres-gas and laying the fibres on a forming surface
    • D21H5/2621Distribution of the fibres in the gas stream and on the forming su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Paper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而对薄片的厚度进行调节(例如制造厚度均匀、即、每平米重量的均匀性较高的薄片)的薄片制造装置。该薄片制造装置由纸张被解纤而得的解纤物来制造薄片,并具备:滚筒部,其设置有在内部具有所述解纤物的收纳空间的圆筒体,并且在所述圆筒体的外周部处具有供所述解纤物穿过的多个开口部;堆积部,其使穿过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解纤物堆积而形成堆积物;壳体部,其对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进行包围,所述壳体部具备供朝向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的空气穿过的通气口。

Description

薄片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薄片制造装置中,采用一种将含有纤维的原料投入水中并主要通过机械作用而进行离解并再造的所谓的湿式方式。这样的湿式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需要大量的水,并且装置也较大。另外,会在水处理设备的配备的维护方面耗费功夫,从而干燥工序所涉及的能源较大。
因此,为了实现小型化、节能,从而提出了一种尽可能不利用水的干式的薄片制造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即,在干式解纤机中将纸片解纤为纤维状,并在旋流器中实施纤维的脱墨,使被脱墨了的纤维穿过成型滚筒表面的小孔丝网,并通过利用抽吸装置而进行抽吸来使其堆积在网状带上,从而成形为纸。
然而,在上述的那样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在通过气流而将纤维供给至成型滚筒部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气流紊乱而使堆积在网状带上的纤维的量变得不均匀,从而被制造出的薄片的每平米重量变得不均匀。此外,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抽吸装置(抽吸部)的抽吸,从而收纳滚筒部的壳体部内变为负压,进而使得来自网状带与壳体部之间的进气量变多。由此,存在被堆积在网状带上的纤维的量变得不均匀,从而制造出的薄片的每平米重量变得不均匀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几种方式所涉及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来对薄片的厚度进行调节(例如,制造厚度均匀、即、每平米重量的均匀性较高的薄片)的薄片制造装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而实现。
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为由纸张被解纤而得的解纤物来制造薄片的薄片制造装置,并具备:滚筒部,其设置有在内部具有所述解纤物的收纳空间的圆筒体,并且在所述圆筒体的外周部具有供所述解纤物穿过的多个开口部;堆积部,其使穿过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解纤物堆积而形成堆积物;壳体部,其对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进行包围,所述壳体部具备供朝向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的空气穿过的通气口。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具有抽吸部,所述抽吸部对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吸。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堆积部具备对所述堆积物进行输送的带,在所述带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所述抽吸部相对于所述带而被配置在与所述滚筒部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具有喷射部,所述喷射部经由所述通气口而朝向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喷射空气。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具备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对所述通气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处理部中,具备被设置在所述滚筒部的外周部处且向所述堆积部侧开放的至少一个的密封件。
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为由纸张被解纤而得的解纤物来制造薄片的薄片制造装置,并具备:滚筒部,其设置有在内部具有所述解纤物的收纳空间的圆筒体,并且在所述圆筒体的外周部具有供所述解纤物穿过的多个开口部;堆积部,其使穿过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解纤物堆积而形成堆积物;密封件,其沿着所述滚筒部的外周部的周向而被配置有多个,并且,相邻的所述密封件彼此在所述滚筒部的外周部的周向上接近或分离。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堆积物的厚度或所述薄片的厚度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中的检测结果而对所述堆积物的形成条件进行变更。
在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整流板。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3为从下游侧对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拆解部及第二料片形成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表示堆积在图3中所示的第二料片形成部的网状带上的第二料片的状态(一个示例)的垂直剖视图。
图6为表示堆积在图3中所示的第二料片形成部的网状带上的第二料片的状态(一个示例)的垂直剖视图。
图7为表示堆积在图3中所示的第二料片形成部的网状带上的第二料片的状态(一个示例)的垂直剖视图。
图8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图9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四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的垂直剖面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四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的垂直剖面侧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五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第二料片形成部的概要侧视图。
图13为从图12中的箭头标记B方向进行观察时的图(俯视图)。
图14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六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图15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七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主要部分的框图。图3为从下游侧对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拆解部及第二料片形成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5~图7为分别表示堆积在图3中所示的第二料片形成部的网状带上的第二料片的状态(一个示例)的垂直剖视图。另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图1及图3~图7中(对图8~图12、图14及图15而言也同样)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此外,有时会将图1中(对图12及图13而言也同样)的左侧称为“左”或“上游侧”,将右侧称为“右”或“下游侧”。此外,如图1所示,将图中的左右方向设为X轴,将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对其他附图而言也与此相对应。
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为由纸的粗碎片M2被解纤而得的解纤物M3来制造薄片S的装置。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拆解部18(处理部),其具备滚筒部181,所述滚筒部181由在内部具有解纤物M3的收纳空间的圆筒体构成,并且具有在圆筒体的外周部开口,从而供解纤物M3穿过的多个开口部181a;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其被设置在滚筒部181的外周侧,穿过了开口部181a的解纤物M3堆积而形成第二料片M8(堆积物);气流形成部3,其在滚筒部181与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之间形成气流AC。而且,在该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能够通过由气流形成部3所形成的气流AC,而对第二料片M8(堆积物)的堆积状态、即、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的分布进行调节。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处理部”适用于拆解部18,将“堆积部”用适用于第二料片形成部19,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处理部”适用于下文叙述的筛选部14,将“堆积部”适用于下文叙述的第一料片形成部15。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如后述的那样,虽然在滚筒部181进行旋转时,通过其旋转而产生空气的流动,但是能够利用由气流形成部3产生的气流AC来尽可能地抵消该流动。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由所述旋转导致的空气的流动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从滚筒部181落下时的解纤物M3的散乱)。因此,能够将第二料片M8设为所需的堆积状态,例如,如图5中所示的那样的厚度tM8在网状带191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均匀的第二料片M8。而且,由该第二料片M8所制造出的薄片S也成为其厚度被调节为所需厚度的薄片,特别是成为厚度均匀的薄片。
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原料供给部11、粗碎部12、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混合部17、拆解部18、第二料片形成部19、薄片形成部20、切断部21、堆积部22和回收部27。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加湿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和加湿部236。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鼓风机261、鼓风机262和鼓风机263(气流形成部3)。
此外,如图2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各部分(例如拆解部18、第二料片形成部19、气流形成部3等)与控制部28电连接。而且,这些各部分的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控制部28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281和存储部282。CPU281例如能够执行各种判断或各种命令等。在存储部282中存储有例如至制造出薄片S为止的程序等各种程序。此外,该控制部28既可以被内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也可以被设置在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此外,外部设备例如存在经由电缆等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与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经由网络(例如互联网)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连接的情况等。此外,CPU281与存储部282例如既可以被一体化而作为一个单元来构成,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CPU281被内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且存储部282被设置在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存储部282被内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CPU281被设置在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
此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解纤工序、筛选工序、第一料片形成工序、分断工序、混合工序、拆解工序、第二料片形成工序、薄片形成工序、切断工序依照该顺序而被执行。
以下,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原料供给部11为,实施将原料M1(基材)供给至粗碎部12的原料供给工序的部分。作为该原料M1,而为含有纤维(纤维素纤维)的薄片状材料。另外,所谓纤维素纤维,只要是以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狭义的纤维素)为主要成分且呈纤维状的材料即可,除了纤维素(狭义的纤维素)之外,也可以为含有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材料。此外,原料M1可以为纺布、无纺布等,其形态没有限制。此外,原料M1例如可以为将废纸解纤而被制造出的(被再生的)再生纸、或合成纸的YUPO纸(注册商标)。
粗碎部12为,实施将从原料供给部11被供给的原料M1在大气中(空气中)等气体中粗碎的粗碎工序的部分。粗碎部12具有一对粗碎刃121、以及滑槽(料斗)122。
通过使一对粗碎刃121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二者之间对原料M1进行粗碎,即能够将其裁断而成为粗碎片M2。粗碎片M2的形状或大小优选为适合于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例如,优选为单边的长度在100mm以下的小片,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小片。
滑槽122被配置于一对粗碎刃121的下方,并且成为例如呈漏斗状的物质。由此,滑槽122能够承接通过粗碎刃121而被粗碎而落下来的粗碎片M2。
此外,在滑槽122的上方,加湿部231以与一对粗碎刃121相邻的方式而被配置。加湿部231为,对滑槽122内的粗碎片M2进行加湿的部件。该加湿部231由气化式(或温风气化式)加湿器构成,所述加湿器具有含有水分的过滤器(未图示),并且通过使空气穿过过滤器,从而向粗碎片M2供给提高了湿度的加湿空气。通过将加湿空气供给至粗碎片M2中,从而能够抑制粗碎片M2因静电而附着在滑槽122等上的情况。
滑槽122经由管(流道)241而与解纤部13相连接。被收集在滑槽122中的粗碎片M2穿过管241而被输送至解纤部13中。
解纤部13为,实施在气体中、即以干式的方式而对粗碎片M2进行解纤的解纤工序的部分。通过在该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从而能够由粗碎片M2生成解纤物M3。在此,“进行解纤”是指,将多条纤维粘结而成的粗碎片M2拆解为一条一条的纤维。而且,该被拆解出来的物质成为解纤物M3。解纤物M3的形状为线状或带状。此外,解纤物M3彼此也可以以相互缠绕而成为块状的状态,即形成所谓的“团块”的状态而存在。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解纤部13由叶轮研磨机构成,所述叶轮研磨机具有进行高速旋转的叶轮和位于叶轮的外周的衬套。流入到解纤部13中的粗碎片M2被夹持在叶轮与衬套之间从而被解纤。
此外,解纤部13能够通过叶轮的旋转而产生从粗碎部12朝向筛选部14的空气的流动(气流)。由此,能够将粗碎片M2从管241抽吸到解纤部13中。此外,在解纤处理后,能够将解纤物M3经由管242而向筛选部14送出。
在管242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1。鼓风机261为,产生朝向筛选部14的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可促进解纤物M3向筛选部14的输送。
筛选部14为,实施根据纤维的长度大小而对解纤物M3进行筛选的筛选工序的部分。在筛选部14中,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和与第一筛选物M4-1相比而较大的第二筛选物M4-2。第一筛选物M4-1成为适合于此后的薄片S的制造的大小的筛选物。优选为,其平均长度在100μm以上且10mm以下。另一方面,在第二筛选物M4-2中含有例如解纤不充分的物质、或被解纤了的纤维彼此过剩地凝集而成的物质等。
筛选部14具有滚筒部141、和对滚筒部14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142。
滚筒部141为,由形成圆筒状的网体构成且绕其中心轴进行旋转的筛子。解纤物M3流入到该滚筒部141中。然后,通过滚筒部141进行旋转,从而与网的网眼相比较小的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网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的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二筛选物M4-2。
第一筛选物M4-1将从滚筒部141落下。
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被送出至与滚筒部141连接的管(流道)243中。管243的与滚筒部141相反的一侧(下游侧)与管241连接。穿过了该管243的第二筛选物M4-2在管241内与粗碎片M2汇合,并与粗碎片M2一起流入到解纤部13中。由此,第二筛选物M4-2返回到解纤部13中,并与粗碎片M2一起被实施解纤处理。
此外,来自滚筒部141的第一筛选物M4-1在气体中分散的同时落下,并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41的下方的第一料片形成部(分离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5为,实施由第一筛选物M4-1形成第一料片M5的第一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一料片形成部15具有网状带(分离带)151、三个张紧辊152以及抽吸部(抽吸机构)153。
网状带151为无接头带,并且第一筛选物M4-1堆积在其上。该网状带151被挂绕在三个张紧辊152上。而且,通过张紧辊152的旋转驱动,从而网状带151上的第一筛选物M4-1被输送至下游侧。
第一筛选物M4-1成为网状带15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第一筛选物M4-1向网状带151的通过被限制,因此,能够堆积在网状带151上。此外,由于第一筛选物M4-1堆积在网状带151上,并且连同网状带151一起被输送至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一料片M5。
此外,在第一筛选物M4-1中有可能混合有例如灰尘或尘埃等。例如,存在通过粗碎或解纤而产生灰尘或尘埃的情况。而且,这种灰尘或尘埃被回收至下文叙述的回收部27中。
抽吸部153能够从网状带151的下方对空气进行抽吸。由此,能够对穿过了网状带151的灰尘或尘埃连同空气一起进行抽吸。
此外,抽吸部153经由管(流道)244而与回收部27连接。通过抽吸部153而被抽吸出的灰尘或尘埃被回收至回收部27中。
在回收部27上还连接有管(流道)245。此外,在管245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2。通过该鼓风机262的工作,从而能够利用抽吸部153而产生抽吸力。由此,促进了网状带151上的第一料片M5的形成。该第一料片M5成为灰尘或尘埃等被去除了的物质。此外,灰尘或尘埃通过鼓风机262的工作,而穿过管244并到达回收部27中。
壳体部142与加湿部232连接。加湿部232由与加湿部231同样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壳体部14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能够对第一筛选物M4-1进行加湿,因此,也能够抑制第一筛选物M4-1因静电而附着在壳体部14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筛选部14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5。加湿部235由对水进行雾化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一料片M5供给水分,因此,第一料片M5的水分量被调节。通过该调节,从而能够抑制由静电引起的第一料片M5向网状带151的吸附。由此,第一料片M5在网状带151于张紧辊152处折回的位置上,容易从网状带151被剥离。
在加湿部235的下游侧配置有细分部16。细分部16为,实施对从网状带151剥离了的第一料片M5进行分割的分割工序的部分。细分部16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的螺旋桨161、和对螺旋桨16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162。而且,通过进行旋转的螺旋桨161,从而能够对第一料片M5进行分割。被分割了的第一料片M5成为细分体M6。此外,细分体M6在壳体部162内下降。
壳体部162与加湿部233连接。加湿部233由与加湿部231同样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壳体部16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也能够抑制细分体M6因静电而附着在螺旋桨161或壳体部16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细分部16的下游侧配置有混合部17。混合部17为,实施对细分体M6与树脂P1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的部分。该混合部17具有树脂供给部171、管(流道)172以及鼓风机173。
管172为,对细分部16与拆解部18进行连接并供细分体M6与树脂P1的混合物M7穿过的流道。
在管172的中途连接有树脂供给部171。树脂供给部171具有螺旋加料器174。通过该螺旋加料器17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能够将树脂P1作为粉体或粒子而供给至管172中。被供给至管172中的树脂P1与细分体M6混合而成为混合物M7。
另外,树脂P1为在之后的工序中使纤维彼此粘结的物质,例如,虽然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固化性树脂等,但是优选为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的聚烯烃、改性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丙烯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聚酯、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尼龙12、尼龙6-12、尼龙6-66等的聚酰胺(尼龙)、聚苯醚、聚缩醛、聚醚、聚苯醚、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苯硫醚、热塑性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芳香族聚酯等的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的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并且能够将从这些物质中选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合来使用。优选为,作为热塑性树脂而使用聚酯或含有聚酯的物质。
另外,作为从树脂供给部171被供给的物质,除了树脂P1之外,还可以包含例如用于对纤维进行着色的着色剂、用于抑制纤维的凝集或树脂P1的凝集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难以燃烧的阻燃剂、用于增强薄片的纸力的纸力增强剂等。或者,也可以从树脂供给部171供给预先使上述物质包含在树脂P1中的(进行了复合化的)物质。
此外,在管172的中途,在与树脂供给部171相比靠下游侧设置有鼓风机173。通过鼓风机173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从而使细分体M6与树脂P1被混合在一起。此外,鼓风机173能够产生朝向拆解部18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能够在管172内对细分体M6与树脂P1进行搅拌。由此,混合物M7能够以细分体M6与树脂P1均匀地分散的状态而流入到拆解部18中。此外,混合物M7中的细分体M6在穿过管172内的过程中被拆解,从而成为更加细小的纤维状。
拆解部18为,实施将混合物M7中的相互缠绕的纤维彼此拆解开的拆解工序的部分。拆解部18具有滚筒部181、和对滚筒部18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182。
滚筒部181为,由形成圆筒状的网体构成并围绕其中心轴O181进行旋转的筛子。混合物M7流入到该滚筒部181中。并且,通过滚筒部181进行旋转,从而混合物M7中的与网的网眼相比较小的纤维等能够穿过滚筒部181。此时,混合物M7被拆解。
另外,关于拆解部18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叙述。
此外,在滚筒部181中被拆解了的混合物M7在气体中分散的同时落下,并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81的下方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为,实施由混合物M7形成第二料片M8的第二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具有网状带(分离带)191、张紧辊192和抽吸部(抽吸机构)193。
网状带191为无接头带,并且混合物M7堆积在其上。该网状带191被挂绕在四个张紧辊192上。而且,通过张紧辊192的旋转驱动,从而使网状带191上的混合物M7被输送至下游侧。
此外,网状带191上的大部分的混合物M7为网状带19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混合物M7穿过网状带191的情况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堆积在网状带191上。此外,由于混合物M7堆积在网状带191上,并且连同网状带191一起被输送至下游侧,因此会作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而被形成。
此外,张紧辊192被连结在具有电机等驱动源、变速器等的驱动部194上,并通过该驱动部194的工作,从而能够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来进行旋转。驱动部194的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参照图2),例如,也能够将张紧辊192的旋转速度设为可变(设定为多级)。
抽吸部193能够从网状带191的下方抽吸空气。由此,能够将混合物M7抽吸到网状带191上,因此可促进混合物M7向网状带191上的堆积。
抽吸部193与管(流道)246连接。此外,在该管246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3。通过该鼓风机263的工作,从而能够利用抽吸部193而产生抽吸力。鼓风机263的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参照图2)。
壳体部182与加湿部234连接。加湿部234由与加湿部231同样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壳体部18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能够对壳体部182内进行加湿,因此,也能够抑制混合物M7因静电而附着在壳体部18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拆解部18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6。加湿部236由与加湿部235同样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二料片M8供给水分,因此,第二料片M8的水分量被调节。通过该调节,从而能够抑制由静电引起的第二料片M8向网状带191的吸附。由此,第二料片M8在网状带191于张紧辊192处折回的位置处,容易从网状带191被剥离。
另外,被添加至加湿部231至加湿部236的水分量(总计水分量)例如,优选为,相对于加湿前的材料100重量份而为0.5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
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下游侧配置有薄片形成部20。薄片形成部20为,实施由第二料片M8形成薄片S的薄片形成工序的部分。该薄片形成部20具有加压部201和加热部202。
加压部201具有一对砑光辊(calender roller)203,并且能够在砑光辊203之间在不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条件下(使树脂P1不熔融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加压。由此,提高了第二料片M8的密度。并且,该第二料片M8以朝向加热部202的方式被输送。另外,一对砑光辊203中的一方为通过电机(未图示)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加热部202具有一对加热辊204,并且能够在加热辊204之间在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通过该加热加压,从而树脂P1在第二料片M8内熔融,由此纤维彼此经由该熔融了的树脂P1而粘结在一起。由此,形成了薄片S。并且,该薄片S以朝向切断部21的方式被输送。另外,一对加热辊204的一方为通过电机(图示省略)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在薄片形成部2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21。切断部21为,实施切断薄片S的切断工序的部分。该切断部21具有第一切断器211和第二切断器212。
第一切断器211为,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部件。
第二切断器212为,在第一切断器211的下游侧,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部件。
通过这样的第一切断器211和第二切断器212的切断,从而获得所需的大小的薄片S。并且,该薄片S进一步被输送至下游侧,并被储存在堆积部22中。
另外,在第二料片M8被形成于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网状带191上时,作为该第二料片M8的状态,例如有时欲将其设为图5~图7所示的状态的任意一种。
图5所示的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为均匀的状态。并且,由该第二料片M8得到的薄片S为其厚度均匀的物质,此外,为其强度(纸力)遍及整个表面而均匀的物质。
图6所示的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在网状带191的宽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处成为最大,并且朝向其两缘部侧(图中的左侧及右侧)而逐渐变薄。并且,由该第二料片M8得到的薄片S为,在其中央部处,纤维的密度较高,且强度(纸力)也较高的物质。
图7所示的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在网状带191的宽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处成为最小,并且朝向其两缘部侧(图中的左侧及右侧)而逐渐变厚。而且,由该第二料片M8得到的薄片S为,在其两缘部处,纤维的密度较高,且强度(纸力)也较高的物质。
因此,薄片制造装置100成为能够以这种方式来对厚度tM8进行调节的结构。以下,对其结构及作用进行说明。
如前文所述,拆解部18为,实施将细分体M6(解纤物M3)与树脂P1混合而成的物质即混合物M7拆解开的处理的处理部。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部成为作为将混合物M7(解纤物M3)拆解开的拆解部18而发挥功能的部件。由此,混合物M7成为如下状态,即,均匀地即以相互缠绕而成为块状的状态被消除,从而分散的同时落下,而堆积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网状带191上的物质。
此外,如前文所述,拆解部18具备滚筒部181、和对滚筒部18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182。
如图3、图4所示,滚筒部181被构成为圆筒体。在该滚筒部181(圆筒体)的内侧,形成有临时性地收纳有混合物M7(解纤物M3)的收纳空间。
此外,滚筒部181与具有电机等驱动源、变速器等的驱动部187上,从而通过该驱动部187的工作,而围绕滚筒部181的中心轴O181以预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驱动部187的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参照图2),例如,也能够将滚筒部181的旋转速度设为可变(设定为多级)。
在滚筒部181(圆筒体)上,形成有在中心轴O181方向的中途贯穿圆筒状的壁部的多个开口部181a。各开口部181a在滚筒部181(圆筒体)的外周部开口。而且,在滚筒部181围绕中心轴O181进行旋转时,滚筒部181内的混合物M7(解纤物M3)能够从多个开口部181a中的、位于与中心轴O181的高度相比靠下侧的开口部181a以朝向下方的方式穿过。通过在滚筒部181内与滚筒部181一起进行旋转,并且穿过开口部181a,从而混合物M7成为恰好顺利地被拆解的物质。
另外,作为俯视观察时的开口部181a的形状,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等。此外,作为俯视观察时的开口部181a的大小,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在开口部181a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为直径在0.5mm以上且在5mm以下,更优选为在1mm以上且在3mm以下。此外,作为开口部181a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铸模等那样的机械加工的方法。此外,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也能够使用激光加工或蚀刻加工的方法。此外,作为滚筒部181,能够使用树脂网、金属丝网、多孔金属网(expand metal)。
如图3所示,在滚筒部181的两端部处,分别连接有供混合物M7流入的流入端口183。各流入端口183例如呈圆环状、圆筒状或圆管状,并且被插入至滚筒部181的各端部的内侧。此外,各流入端口183与下游侧的所述管172连通。由此,穿过了管172的混合物M7能够经由各流入端口183流入到滚筒部181内。
呈环状且由弹性体构成的密封件(绒毛密封体)184介于滚筒部181与各流入端口183之间。由此,滚筒部181与各流入端口183分别气密性地连接,因此,能够防止混合物M7从它们之间漏出。另外,虽然各流入端口183侧处的密封件184的设置数量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为两个,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
拆解部18具备以能够围绕中心轴O181转动的方式而收纳滚筒部181的壳体部182。如图3所示,壳体部182由箱体构成,所述箱体具有位于图中的左侧的左侧壁部182a、和位于图中的右侧的右侧壁部182b,即,具有图中的左右对置的左侧壁部182a和右侧壁部182b。在左侧壁部182a上插穿有滚筒部181的左端部。在右侧壁部182b上插穿有滚筒部181的右端部。
此外,密封材(绒毛密封件)185在其上侧分别介于左侧壁部182a与滚筒部181的外周部之间、和右侧壁部182b与滚筒部181的外周部之间。各密封材185由呈长条状的弹性体或绒毛密封件构成,并且沿着滚筒部181的外周部的周向而被配置。由此,能够气密性地对左侧壁部182a与滚筒部181的外周部之间、和右侧壁部182b与滚筒部181的外周部之间进行密封,因此,能够防止混合物M7从它们之间漏出。另外,虽然左侧壁部182a侧及左侧壁部182a侧处的密封件185的设置数量分别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为一个,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此外,壳体部182的下方侧以朝向网状带191的方式而开放。由此,穿过了滚筒部181的开口部181a的混合物M7能够落下并堆积在网状带191上。
另外,优选为,密封件(未图示)在壳体部182的下方侧而介于网状带191之间。由此,能够防止混合物M7从网状带191漏出。
如图3、图4所示,在拆解部18(处理部)中,除了滚筒部181或壳体部182之外,还具备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86,所述密封件186被设置在滚筒部181的外周部,且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的网状带191侧开放。密封件186为具有挠性(弹性)的薄片状的材料。该密封件186覆盖滚筒部181的外周部中的、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81a的开口部形成区域181b的外侧、即并未形成有开口部181a的圆筒的外周部。此外,密封件186形成有朝向其下侧开放的开放部186a(参照图4)。而且,该开放部186a与滚筒部181的内部连通。通过设置这样的密封件186,从而在滚筒部181进行旋转时,从开放部186a抽吸壳体部182的外部的空气而对滚筒部181的旋转风进行整流,由此能够防止滚筒部内的解纤物从设置有密封件186的部分向壳体部182的外部飞散。
另外,虽然密封材186的设置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此外,虽然密封材186以与密封材185分体的方式而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密封材185一体地形成。
作为密封材186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特别是进行了加硫处理的材料)、或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的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并且能够将从这些物质中选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合来使用。此外,作为构成密封件186的绒毛密封件,还可以使用高密度地编入了尼龙、丙烯、聚酯等纤维的材料、或像毛毡那样层压了纤维的部件等、具有压缩性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
如图3所示,在滚筒部181的下侧(外周侧),设置有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为,堆积有穿过了滚筒部181的开口部181a的混合物M7(解纤物M3)的部分。而且,作为堆积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上的堆积物的混合物M7,成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
如前文所述,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具备网状带(带)191,所述网状带上堆积有第二料片M8(堆积物),并且对第二料片M8进行输送。
如图3及图5~图7所示,网状带(带)191具有以贯穿其厚度方向的方式而形成的多个贯穿孔191a。另外,作为俯视观察时的贯穿孔191a的形状,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等。此外,作为俯视观察时的贯穿孔191a的大小,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在贯穿孔191a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为直径在0.02mm以上且在2mm以下,更优选为在0.05mm以上且在1mm以下。此外,在贯穿孔191a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为直径在0.5mm以上且在5mm以下,更优选为在2mm以上且在3mm以下。此外,作为贯穿孔191a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铸模等这样的机械加工的方法。此外,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激光加工或蚀刻加工的方法。此外,作为网状带191,可以使用树脂网、金属丝网、多孔金属网。
如图3所示,在拆解部18的滚筒部181与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的网状带191之间,通过气流形成部3而形成有气流AC。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形成部3成为如下结构,即,具有对滚筒部181与网状带191(堆积部)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吸从而形成气流AC的抽吸部193。此外,除了抽吸部193之外,气流形成部3还具有管246、和鼓风机263(参照图1)。
如前文所述,抽吸部193通过利用该抽吸部193所产生的抽吸力而将混合物M7抽吸到网状带191上,从而促进了混合物M7向网状带191上的堆积。而且,通过使气流形成部3具有该抽吸部193,从而能够省略将形成气流AC的部分与抽吸部193分别设置的情况,因此,能够使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简化。
如前文所述,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具备对第二料片M8进行输送的网状带(带)191。在该网状带(带)191上,形成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191a。如图3所示,抽吸部193相对于网状带(带)191而被配置在与滚筒部181相反的一侧。
此外,如前文所述,拆解部18(处理部)具备以可围绕构成该滚筒部181的圆筒体的中心轴O181进行转动的方式而收纳滚筒部181的壳体部(壳体)182。如图3所示,壳体部(壳体)182具有供朝向滚筒部181与网状带191(堆积部)之间的空气穿过的通气口182c。通气口182c分别被形成于左侧壁部182a及右侧壁部182b上。左侧壁部182a的通气口182c为左侧壁部182a与滚筒部181之间的间隙。右侧壁部182b的通气口182c为右侧壁部182b与滚筒部181之间的间隙。如图4所示,各通气口182c呈沿着滚筒部181的外周部的圆弧状。此外,各通气口182c与密封件186的开放部186a重叠。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促进了气流AC的产生,并且该气流AC成为图3所示那样的箭头标记方向上的气流,即、来自左侧壁部182a侧的气流AC与来自右侧壁部182b侧的气流AC成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接下来,对气流形成部3的气流AC的形成与第二料片M8的堆积状态(厚度tM8的分布)的调节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第二料片M8的平均厚度根据混合物M7的向网状带191上的供给量、和网状带191的输送速度来决定,但是在此之后,通过气流AC来对第二料片M8的堆积状态进行调节。
在滚筒部181进行旋转时,通过该旋转而产生空气的流动。在该空气中,存在例如与混合物M7一起从开口部181a被排出的、即、从滚筒部181的中心轴O181朝向开口部181a流动的空气、或沿着滚筒部181的外周部的周向而流动的空气等。而且,这样的空气会给从滚筒部181被排出的混合物M7的落下带来影响,并且有可能会成为妨碍网状带191上的第二料片M8(混合物M7)成为所需的状态的原因。
然而,通过气流AC,能够尽可能地抵消这样的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由该空气所产生的影响(例如落下时的混合物M7的散乱)。由此,有助于第二料片M8成为所需的状态(例如,如图5中所示的那样的厚度tM8均匀的第二料片M8)。而且,被制造出的薄片S也成为其厚度被调节为所需厚度的的薄片。
此外,例如能够根据鼓风机263的工作条件,来对抽吸部193中的抽吸力进行调节。由此,也能够对气流AC的大小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对混合物M7堆积在网状带191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在此,以能够将气流AC的大小调节为“大”、“中”、“小”的三级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该三级调节能够通过利用控制部28对鼓风机263进行控制来实现。
在气流AC的大小为“大”的情况下,通过该气流AC,从而在第二料片M8上,风力(按压力)集中地作用于网状带191的宽度方向(图3中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其结果为,第二料片M8成为图7中所示的堆积状态。
与此相反,在气流AC的大小为“小”的情况下,通过该气流AC,从而在第二料片M8上,风力(按压力)几乎不会从其两缘部侧(图3中的Y方向)向中央部侧靠近,即,会集中地作用于两缘部侧。其结果为,第二料片M8成为图6中所示的堆积状态。
此外,在气流AC的大小为“中”的情况下,第二料片M8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与图7所示的状态的中间的状态,即,图5中所示的堆积状态。
此外,通过气流AC,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混合物M7附着在壳体部182的内侧(例如左侧壁部182a或右侧壁部182b)。由此,能够不浪费地将混合物M7用于薄片S的制造中。
另外,也可以在滚筒部181的内侧,与流入端口183分别地设置有导入空气的导入部。
如上文所述,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通过由气流形成部3实现的气流AC的形成,来对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进行调节。
第二实施方式
图8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主要是气流形成部的结构有所不同,除此以外,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8所示,拆解部18(处理部)具备以可围绕构成该滚筒部181的圆筒体的中心轴O181进行转动的方式而收纳滚筒部181的壳体部(壳体)182。该壳体部(壳体)182具有供朝向滚筒部181与网状带191(堆积部)之间的空气穿过的通气口182c。通气口182c分别被形成于左侧壁部182a及右侧壁部182b,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与滚筒部181相比更向下方远离的位置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部181与左侧壁部182a的空隙、和滚筒部181与右侧壁部182b的空隙分别以遍及滚筒部181的整周的方式而被密封件185密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形成部3具有喷射部31,所述喷射部31朝向滚筒部181与网状带191(堆积部)之间喷射空气,从而形成气流AC。该喷射部31分别被配置于左侧壁部182a侧、和右侧壁部182b侧。各喷射部31能够配合抽吸部193中的抽吸力而使气流AC增大。此外,在设为使抽吸部193工作的状态、且使各喷射部31的工作停止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气流AC的大小。
此外,各喷射部31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独立地进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对气流AC的方向进行调节。这样的结构有助于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的分布的调节。
如前文所述,拆解部18(处理部)具备以可围绕构成该滚筒部181的圆筒体的中心轴O181进行转动的方式而收纳滚筒部181的壳体部(壳体)182。该壳体部(壳体)182具有供朝向滚筒部181与网状带191(堆积部)之间的空气穿过的通气口182c。而且,各喷射部31具备鼓风机311、和连结(连接)鼓风机311与通气口182c的管312。鼓风机311为将空气送出的风扇(或泵)。而且,该空气穿过管312,而从通气口182c向滚筒部181与网状带191之间被排出。由此,能够在迅速地形成气流AC的同时,容易地对气流AC进行控制。
第三实施方式
图9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主要是拆解部的壳体部的结构有所不同,除此以外,均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形成部3省略了喷射部31,从而成为通过抽吸部193(在图9中省略图示)中的抽吸力而产生气流AC的结构。
如图9所示,拆解部18(处理部)具备对各通气口182c的大小进行调节的调节部4。调节部4具有能够遮蔽通气口182c的遮蔽板41、和以能够在箭头标记α41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对遮蔽板41进行支承的支承部42。而且,通过支承部42的工作,从而能够对遮蔽板41堵塞通气口182c的程度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对气流AC的大小进行调节。这样的结构有助于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的分布的调节。
另外,由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遮蔽板41从外侧堵塞通气口182c整体,从而通气口182c成为全封闭状态。此外,由图9中的实线所示的遮蔽板41从通气口182c退避,从而通气口182c成为全打开状态。
此外,作为支承部42,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设为具有电机的结构。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及图11分别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四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的垂直剖面侧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这些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除了拆解部的密封材的结构不同之外,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86沿着滚筒部181的外周部的周向(在图示的结构中为两个)而被配置有多个。这些相邻的密封件186彼此与未图示的驱动部连结,并通过该驱动部的工作而沿着滚筒部181的外周部的周向接近、分离,从而对在下侧、即、网状带191(堆积部(在图10、图11中省略图示))侧开放的开放部186a的开放量进行调节。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的分布的调节。例如,图10中的两个密封件186成为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此外,图11中的两个密封件186成为最大程度分离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增大。
另外,虽然两个密封件186分别与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的驱动部连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两个密封件186中的一方的密封件186与驱动部连结,另一方的密封件186在滚筒部181的外周部上的移动被限制。
此外,虽然密封材186的配置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第五实施方式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五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第二料片形成部的概要侧视图。图13为从图12中的箭头标记B方向进行观察时的图(俯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这些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除了具有检测部之外,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2、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对第二料片M8(堆积物)的厚度tM8(或薄片S的厚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5。如图13所示,检测部5具备被配置在网状带191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传感器51、第二传感器52、和第三传感器53。第一传感器51能够对第二料片M8的图13中的下侧的边缘部的厚度tM8进行检测。第二传感器52能够对第二料片M8的中央部的厚度tM8进行检测。第三传感器53能够对第二料片M8的图13中的上侧的边缘部的厚度tM8进行检测。
另外,作为第一传感器51、第二传感器52、第三传感器53,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光反射型传感器,所述光反射型传感器具有发射光的发光部、和接收来自发光部的光通过第二料片M8而反射了的反射光的光接收部。此外,作为第一传感器51、第二传感器52、第三传感器53,除了光反射型传感器之外,例如也能够使用光透射型传感器。
如前文所述,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控制部28,所述控制部28对拆解部18(处理部)、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及气流形成部3等各部分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8。该控制部28与检测部5和使各密封件186移动的驱动部(未图示)电连接。而且,控制部28基于检测部5中的检测结果而对开放部186a的开放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改变第二料片M8(堆积物)的形成条件。
例如,虽然欲形成图5所示的状态的第二料片M8,但是在实际上试图形成第二料片M8时,存在根据检测部5中的检测结果辨别出第二料片M8为图6所示的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开放部186a的开放量的调节,从而能够形成图5所示的状态的第二料片M8。
另外,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与开放部186a的开放量的关系例如通过预先实验而求取,并作为校准曲线而被存储在存储部282中。
此外,虽然检测部5成为对第二料片M8的厚度tM8进行检测的部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检测部5的配置部位变更为与图12或图13中所示的部位相比靠下游侧的部位,从而成为对薄片S的厚度进行检测的结构。
此外,虽然检测部5具备三个传感器(第一传感器51、第二传感器52、第三传感器53),但是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并不限定于三个,例如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
第六实施方式
图14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六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除了具有整流部之外,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对气流AC的方向进行调节的整流部6。整流部6分别在左侧壁部182a及右侧壁部182b上各固定有三个。此外,这三个整流部6在上下方向上被等间隔地配置。
此外,各整流部6具备整流板61、和对整流板61以能够在箭头标记α61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的支承部62。
通过这种结构的整流部6,从而能够改变整流板61的转动角度,由此对气流AC的方向进行调节。由此,能够将第二料片M8形成为具有所需的厚度tM8的材料。
另外,各整流部6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独立地对整流板61的转动角度进行变更。
此外,支承部62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设为具有电机的结构。
第七实施方式
图15为从下游侧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七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拆解部及其周边部进行观察时的垂直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除了整流部的结构不同之外,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整流部6具备整流板63、和对整流板63以能够在箭头标记α63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的支承部64。
通过这种结构的整流部6,能够改变整流板63的突出量,从而对气流AC的方向进行调节。由此,能够将第二料片M8形成为具有所需的厚度tM8的材料。
另外,各整流部6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独立地对整流板61的突出量进行变更。
此外,支承部64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设为具有电机的结构。
以上,虽然以图示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将构成薄片制造装置的各部分替换为可以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添加任意的结构物。
此外,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也可以对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进行组合。
符号说明
100…薄片制造装置;3…气流形成部;31…喷射部;311…鼓风机;312…管;4…调节部;41…遮蔽板;42…支承部;5…检测部;51…第一传感器;52…第二传感器;53…第三传感器;6…整流部;61…整流板;62…支承部;63…整流板;64…支承部;11…原料供给部;12…粗碎部;121…粗碎刃;122…滑槽(料斗);13…解纤部;14…筛选部;141…滚筒部(筛部);142…壳体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51…网状带;152…张紧辊;153…抽吸部(抽吸机构);16…细分部;161…螺旋桨;162…壳体部;17…混合部;171…树脂供给部;172…管(流道);173…鼓风机;174…螺旋加料器;18…拆解部;181…滚筒部;181a…开口部;181b…开口部形成区域;182…壳体部;182a…左侧壁部;182b…右侧壁部;182c…通气口;183…流入端口;184…密封件(绒毛密封件);185…密封件(绒毛密封件);186…密封件;186a…开放部;187…驱动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1…网状带(分離带);191a…贯穿孔;192…张紧辊;193…抽吸部(抽吸机构);194…驱动部;20…薄片形成部;201…加压部;202…加热部;203…砑光辊;204…加热辊;21…切断部;211…第一切断器;212…第二切断器;22…堆积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36…加湿部;241…管(流道);242…管(流道);243…管(流道);244…管(流道);245…管(流道);246…管(流道);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鼓风机;27…回收部;28…控制部;281…CPU;282…存储部;AC…气流;M1…原料;M2…粗碎片;M3…解纤物;M4-1…第一筛选物;M4-2…第二筛选物;M5…第一料片;M6…细分体;M7…混合物;M8…第二料片;O181…中心轴;P1…树脂;S…薄片;tM8…厚度;α41…箭头标记;α61…箭头标记;α63…箭头标记。

Claims (9)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由纸张被解纤而得的解纤物来制造薄片,并具备:
滚筒部,其设置有在内部具有所述解纤物的收纳空间的圆筒体,并且在所述圆筒体的外周部具有供所述解纤物穿过的多个开口部;
堆积部,其使穿过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解纤物堆积而形成堆积物;
壳体部,其对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进行包围,
所述壳体部具备供朝向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的空气穿过的通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具有抽吸部,所述抽吸部对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堆积部具备对所述堆积物进行输送的带,
在所述带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
所述抽吸部相对于所述带而被配置在与所述滚筒部相反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具有喷射部,所述喷射部经由所述通气口而朝向所述滚筒部与所述堆积部之间喷射空气。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具备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对所述通气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6.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由纸张被解纤而得的解纤物来制造薄片,并具备:
滚筒部,其设置有在内部具有所述解纤物的收纳空间的圆筒体,并且在所述圆筒体的外周部具有供所述解纤物穿过的多个开口部;
堆积部,其使穿过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解纤物堆积而形成堆积物;
密封件,其沿着所述滚筒部的外周部的周向而被配置有多个,
相邻的所述密封件彼此在所述滚筒部的外周部的周向上接近或分离。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堆积物的厚度或所述薄片的厚度进行检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中的检测结果而对所述堆积物的形成条件进行变更。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整流板。
CN201811119195.6A 2017-09-28 2018-09-25 薄片制造装置 Active CN1095716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9229 2017-09-28
JP2017189229A JP2019065407A (ja) 2017-09-28 2017-09-28 シート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1687A true CN109571687A (zh) 2019-04-05
CN109571687B CN109571687B (zh) 2021-06-08

Family

ID=63708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9195.6A Active CN109571687B (zh) 2017-09-28 2018-09-25 薄片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4034B2 (zh)
EP (1) EP3461947B1 (zh)
JP (1) JP2019065407A (zh)
CN (1) CN109571687B (zh)
TW (1) TW20191526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4088B2 (ja) 2020-02-07 2024-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体堆積装置および繊維構造体製造装置
KR102366494B1 (ko) * 2021-06-22 2022-02-23 주식회사 에스플러스컴텍 습식 재활용 부직포 제조 시스템
KR102363362B1 (ko) * 2021-06-22 2022-02-15 주식회사 에스플러스컴텍 재활용 부직포 제조 시스템 및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721A (zh) * 2014-01-23 2015-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204803675U (zh) * 2015-01-19 2015-11-25 北京中金元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水制浆装置
US20160014802A1 (en) * 2013-03-13 2016-01-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60145803A1 (en) * 2014-11-26 2016-05-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205613344U (zh) * 2016-04-19 2016-10-05 四川亨利德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陶粒生产的原料混配系统
CN105986496A (zh) * 2015-03-18 2016-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制造装置和片材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8498B2 (ja) 1994-06-30 2001-06-18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抄紙機の紙厚制御装置
JP3248687B2 (ja) 1999-02-15 2002-01-21 花王株式会社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104832B2 (ja) 2001-03-16 2008-06-1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
JP2004222774A (ja) * 2003-01-20 2004-08-12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積繊方法
JP4275050B2 (ja) 2004-11-02 2009-06-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5720255B2 (ja) 2011-01-12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WO2012095928A1 (ja) 2011-01-12 2012-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JP6357767B2 (ja) 2013-12-25 2018-07-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544077B2 (ja) * 2015-06-29 2019-07-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US9890500B2 (en) 2014-11-26 2018-0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14802A1 (en) * 2013-03-13 2016-01-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4805721A (zh) * 2014-01-23 2015-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US20160145803A1 (en) * 2014-11-26 2016-05-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204803675U (zh) * 2015-01-19 2015-11-25 北京中金元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水制浆装置
CN105986496A (zh) * 2015-03-18 2016-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制造装置和片材制造方法
CN205613344U (zh) * 2016-04-19 2016-10-05 四川亨利德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陶粒生产的原料混配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段玉春: "《最新木材加工与材积计算技术手册》", 31 March 200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涂平涛: "《建筑轻质板材》", 31 October 2005,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65407A (ja) 2019-04-25
CN109571687B (zh) 2021-06-08
US20190093286A1 (en) 2019-03-28
EP3461947A1 (en) 2019-04-03
TW201915260A (zh) 2019-04-16
US10914034B2 (en) 2021-02-09
EP3461947B1 (en) 202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6496A (zh) 片材制造装置和片材制造方法
CN110512449A (zh) 片材制造装置
CN109571687A (zh) 薄片制造装置
US11396033B2 (en) Separation device
CN108699741A (zh) 薄片制造装置
EP3674480B1 (en) Swirling flow generation device and deposition device
JP7167671B2 (ja) 繊維材料堆積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EP3689479B1 (en) Separation device and fiber body deposition apparatus
JP7172518B2 (ja) 繊維体堆積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US11293139B2 (en) Web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220316721A1 (en) Humidifying device and fiber body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9218667A (ja) ウェブ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EP3412607B1 (en) Conveying device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EP3693089A1 (en) Separation device and fiber body deposition apparatus
US11834782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9143256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US11332331B2 (en) Material supply device and fiber body generation apparatus
US20230220619A1 (en) Separation device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230220625A1 (en) Separation device
JP6965542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システム
JP2021123066A (ja) 繊維体堆積装置および繊維構造体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