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6042A - 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6042A
CN105846042A CN201610055910.9A CN201610055910A CN105846042A CN 105846042 A CN105846042 A CN 105846042A CN 201610055910 A CN201610055910 A CN 201610055910A CN 105846042 A CN105846042 A CN 105846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mo antenna
conductor
antenna
base component
conducto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59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6042B (zh
Inventor
庭野和彦
高桥幸郎
高桥幸一郎
井川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6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6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6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6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遮阳板的影响而导致信道容量劣化的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该MIMO天线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其分别具有与供电点连接的导体元件;以及基部构件,其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所述导体元件设置在该基部构件上,在将供所述前挡风玻璃设置的开口部的宽度设为W、将所述导体元件之间在与W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设为D时,D/W为0.35以下。该MIMO天线配置构造包括所述MIMO天线、所述前挡风玻璃以及配置在所述上缘部的附近的遮阳板。

Description

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对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车辆的天线,已知有设置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的天线(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该天线能够应对MIMO的通信方式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847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日本多贺,“陆上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天线分集相关特性的解析”,电子信息通信学会论文杂志B-II、Vol.J-73-B-II、No.12、p.883-895
非专利文献2:日本唐泽,“MIMO传输信道模型”,电子信息通信学会论文杂志B,Vol.J-86-B,No.9,p.1706-172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的附近设有遮阳板。因此,遮阳板以重叠于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的方式移动,从而有可能导致配置在该上缘部附近的MIMO天线的信道容量劣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遮阳板的影响而导致信道容量劣化的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MIMO天线,
该MIMO天线包括:
多个天线元件,其分别具有与供电点连接的导体元件;以及
基部构件,其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所述导体元件设置在该基部构件上,
在将供所述前挡风玻璃设置的开口部的宽度设为W、将所述导体元件之间在与W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设为D时,D/W为0.35以下。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能够抑制因遮阳板的影响而导致信道容量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遮阳板未重叠于前挡风玻璃的状态下的MIMO天线配置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遮阳板重叠于前挡风玻璃的状态下的MIMO天线配置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基部构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的导体元件的天线元件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4B是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的导体元件的天线元件的一例的右视图。
图4C是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的导体元件的天线元件的一例的仰视图。
图4D是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的导体元件的天线元件的另一例的仰视图。
图4E是表示间接地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基部构件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天线元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D/W与相关系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
图7是表示D/W与劣化度的一例的表。
图8是表示D/W与劣化度的一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遮阳板61、62未重叠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30的上缘部31的状态下的MIMO天线配置构造101(以下,称作“配置构造101”)的一例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遮阳板61、62重叠于上缘部31的状态下的配置构造101的一例的图。图1、图2以对着前挡风玻璃30从车内侧看到的车内视图进行表示,图上的左右方向(横向)大致与车辆的车宽方向对应,图上的上下方向(纵向)大致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
配置构造101是供MIMO天线1配置的构造的一例。配置构造101例如包括前挡风玻璃30、遮阳板61、62和MIMO天线1。
前挡风玻璃30是配置在车辆的前排座位的前方的窗玻璃的一例。前挡风玻璃30设于位于车辆的前排座位的前方的开口部32。开口部32由金属制的窗框50形成。前挡风玻璃30以堵塞开口部32的方式安装于窗框50。窗框50具有对置于车宽方向的一对立柱51、52,立柱51是形成窗框50的右侧框端的右立柱,立柱52是形成窗框50的左侧框端的左立柱。
前挡风玻璃30具有上缘部31,后述的基部构件20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该上缘部31。上缘部31是前挡风玻璃30的玻璃面34的上侧区域且是前挡风玻璃30的上下方向上的包括MIMO天线1的区域。玻璃面34是前挡风玻璃30的车厢侧的内表面。
遮阳板61、62是配置在上缘部31的附近的遮阳件,例如是设置在上缘部31的上方的车厢顶部的板状构件。遮阳板61是以能够覆盖上缘部31的相对于中心线33而言位于右侧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于上缘部31的右侧上方的右遮阳板。遮阳板62是以能够覆盖上缘部31的相对于中心线33而言位于左侧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在上缘部31的左侧上方的左遮阳板。双点划线所示的中心线33是前挡风玻璃30的纵向上的中心线。
MIMO天线1是能够使用与彼此不同的供电点连接的多个天线元件以规定的频率进行多输入多输出的MIMO天线的一例。MIMO天线1只要至少具有多个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共振频率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的天线特性,则多个天线元件各自的形状可以任意。
MIMO天线1例如包括:第1天线元件10,其与第1供电点13连接;以及第2天线元件40,其同与第1供电点13不同的第2供电点43连接。MIMO天线1具有第1天线元件10与第2天线元件40之间的相关系数ρe在共振频率下降低至规定值(例如,0.3)以下的天线特性。相关系数ρe例如能够通过式(1)求出(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1)。
【式1】
在式(1)中,XPR(Cross-Polarization Ratio:交叉极化率)是入射天线的电波(入射波)的垂直极化波成分与水平极化波成分之间的电力之比(交叉极化电力比)。
EθnE*θn是天线元件的复数电场指向性(n=1、2)。Pθ表示入射波的角度分布,x表示两个天线元件的入射波的相位差。β表示连结天线元件彼此的直线方向同与水平面垂直的θ=0的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Ω表示球面坐标系中的坐标点EθnE*θnPθ是Ω的函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Pθ为相对于θ的正态分布,为相对于水平面内角度的正规分布。
将作为入射波的角度分布Pθ的平均的角度称作平均入射角,将相对于与水平面垂直的铅垂面内方向的平均入射角设为mt,将相对于水平面内方向的平均入射角设为mp。平均入射角表示从多个方向入射的电波自哪个方向入射的概率高。
将作为入射波的角度分布Pθ的标准偏差的角度称作角度扩展,将相对于与水平面垂直的铅垂面内方向的角度扩展设为σt,将相对于水平面内方向的角度扩展设为σp。角度扩展表示多个电波的入射角集中于平均入射角周边的程度。
本实施方式的相关系数是通过使入射波的角度任意地变化并算出在各平均入射角的相关系数之后取这些相关系数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平均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表示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性的标准。
MIMO天线1包括多个天线元件,该多个天线元件均具有与彼此不同的供电点连接的导体元件。本实施方式的第1天线元件10具有:第1供电点13;第1导体元件11,其与第1供电点13连接;以及第2导体元件12,其与第1供电点13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2天线元件40具有:第2供电点43,其与第1供电点13不同;第1导体元件41,其与第2供电点43连接;以及第2导体元件42,其与第2供电点43连接。
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设于基部构件,该基部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上缘部31。第1导体元件41和第2导体元件42也设于基部构件,该基部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上缘部31。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前挡风玻璃30的上缘部31的基部构件20的一例的立体图,局部示出了供基部构件20设置的上缘部31。基部构件20直接设置于上缘部31是指基部构件20以与上缘部31实际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上缘部31。另一方面,基部构件20间接地设置于上缘部31是指基部构件20隔着间接构件设置于上缘部31,从而基部构件20以与上缘部31实际不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上缘部31。例如,基部构件20可以是这样的构件,即该构件以与间接构件实际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间接构件,该间接构件以与上缘部31实际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上缘部31,从而该构件间接地设置于上缘部31。
基部构件20优选由电介质等绝缘性材料(例如,树脂)形成,但只要MIMO天线1能够作为MIMO天线动作,则基部构件20也可以由其他的任意的材料形成。并且,只要MIMO天线1能够作为MIMO天线动作,则基部构件20的形状也可以任意。
图3表示供第1天线元件10的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设置的基部构件20的一例。第2天线元件40(参照图1、图2)的第1导体元件41和第2导体元件42也与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同样地设于基部构件20。在图3中省略了第1导体元件41和第2导体元件42的图示。前挡风玻璃30相对于地平面(水平面)倾斜。基部构件20具有例如长方体的形状,具有左侧部22、右侧部23、顶部24、底部25、正面部21、背面部(安装部)26。第1导体元件41和第2导体元件42既可以设于供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设置的基部构件20,也可以设于与供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设置的基部构件20相独立的基部构件20。
基部构件20是例如用于将车内后视镜安装于上缘部31的安装构件。由此,能够由基部构件20兼用车内后视镜用的安装构件和MIMO天线1用的安装构件。基部构件20也可以是用于将雨量传感器、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安装于上缘部31的安装构件。
在图1、2中,将第1天线元件10的与第1供电点13连接的导体元件同第2天线元件40的与第2供电点43连接的导体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D,将供前挡风玻璃30设置的开口部32的宽度设为W。最短距离D是与第1供电点13连接的导体元件同与第2供电点43连接的导体元件之间最靠近的部位之间的、与宽度W的方向平行(可以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宽度W是将单点划线所示的假想直线35与立柱51相交的第1交点同假想直线35与立柱52相交的第2交点连结起来的最短距离,该假想直线35将与第1供电点13连接的导体元件同与第2供电点43连接的导体元件之间最靠近的部位之间连结起来。
另外,MIMO天线1只要至少具有多个天线元件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共振频率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的天线特性,则多个天线元件中的各天线元件的导体元件的各形状可以任意。因此,最短距离D既可以按照第1导体元件11与第1导体元件41之间最靠近的部位之间进行指定,也可以按照第1导体元件11与第2导体元件42之间最靠近的部位之间进行指定,还可以按照第2导体元件12与第2导体元件42之间最靠近的部位之间进行指定,还可以按照第2导体元件12与第1导体元件41之间最靠近的部位之间进行指定。
使最短距离D与宽度W之比、即D/W为0.35以下,从而与D/W大于0.35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立柱51、52给MIMO天线1的天线增益的降低带来的影响。而且,即使遮阳板61、62以与上缘部31相对的方式重叠于该上缘部31,也能够抑制因遮阳板61、62而导致MIMO天线1的天线增益降低。结果,能够抑制因遮阳板61、62而导致MIMO天线1的信道容量劣化。
信道容量表示在某一频率的传输信道能够互不干涉地多路复用的信号的密度。在信道容量较高的情况下,在利用MIMO天线发送不同的信息时,通信速度提高,在利用MIMO天线发送同一信息时,接收侧的信噪比(SN比)得到改善。信道容量表示MIMO天线间的通信性能指标。
已知发送侧的传输环境信息,能够分配最适当的发送电力的情况下的信道容量C由式(2)表示(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2)。
【式2】
C = Σ i = 1 M log 2 ( 1 + λ i γ i ) γ 0 = Σ i = 1 M γ i ... ( 2 )
λi是第i个传输矩阵的特征值,M是传输矩阵的秩(阶数。rank)。另外,信道容量C通常大都利用单一天线的特性标准化,γ0表示固有路径1的传输路中的由单一天线接收的情况下的信噪比(SN比)。
在γ0足够高的情况下,在向各固有路径分配相同的电力时,能够得到充分的多路复用增益。在γ0较低的情况下,向最大特征值的路径分配全部电力能够期待通过最大比合成改善SN比。
γi表示各固有路径的标准化信噪比(线性值)。满足在电力分配不同的情况之间γi的合计值彼此相等这样的条件,从而γi能够作为对电力分配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时的标准。将MIMO空间多路模式下的各固有路径的标准化信噪比设为γi=γ0/M(1≤i≤M)。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电波入射的角度(入射角)的分布条件(入射角分布条件),随机地产生多个电波中的每个电波(素波)的入射角,将多个各素波合成,从而求出传输矩阵。
如图3所示,第1导体元件11相当于远离前挡风玻璃30的玻璃面34的第1导体部分14,第2导体元件12相当于远离前挡风玻璃30的玻璃面34的第2导体部分15。第1导体元件11也可以是具有第1导体部分14的元件,第2导体元件12也可以是具有第2导体部分15的元件。即,也可以是第1导体元件11的一部分为第1导体部分14,第2导体元件12的一部分为第2导体部分15。第1导体部分14和第2导体部分15并不是以与玻璃面34接触的状态平面地设于该玻璃面34的部分,而是配置在远离玻璃面34的位置的部分。另外,在图3的情况下,第1导体部分14与玻璃面34平行(可以包括大致平行)地配置,第2导体部分15与玻璃面34垂直(可以包括大致垂直)地配置。
由于存在这样的导体部分,因此能够降低前挡风玻璃30相对于地平面的安装角度给用于接收从与地平面平行的方向入射的垂直极化波的电波的第1天线元件10的天线增益带来的影响。第2天线元件40的第1导体元件41和第2导体元件42具有远离玻璃面34的导体部分的情况也是同样的。结果,第1天线元件10和第2天线元件40这两者的天线增益得到改善,因此能够抑制MIMO天线1的信道容量劣化。
另外,也可以是,第1天线元件10或第2天线元件40具有以与玻璃面34接触的状态平面地设于该玻璃面34的导体部分。
远离玻璃面34的导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基部构件20的远离玻璃面34的部位(例如左侧部22、右侧部23、顶部24、底部25、正面部21、基部构件20的内部)。基部构件20的安装部26并不是远离玻璃面34的部位,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上缘部31的玻璃面34接触的部位。
在进一步抑制MIMO天线1的信道容量劣化这一方面而言,优选远离玻璃面34的导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玻璃面34倾斜,更优选相对于玻璃面34和地平面倾斜。本发明中的倾斜也包括与玻璃面34垂直(可以包括大致垂直)的状态。因而,第2导体元件12(第2导体部分15)是与玻璃面34垂直的状态,但相对于玻璃面34倾斜,也相对于地平面倾斜。而且,第1导体元件11(第1导体部分14)也同样地可以相对于玻璃面34和地平面倾斜。
在第1天线元件10和第2天线元件40设于共用的基部构件20的情况下,远离玻璃面34且相对于玻璃面34倾斜的导体部分配置于例如基部构件20的车宽方向的两侧。由此,能够确保一定程度的最短距离D(参照图1、图2),因此能够抑制因最短距离D的减小而导致相关系数ρe上升。
例如,第1天线元件10的远离玻璃面34且相对于玻璃面34倾斜的导体部分配置在基部构件20的右侧部23,第2天线元件40的远离玻璃面34且相对于玻璃面34倾斜的导体部分配置在与基部构件20的右侧部23相对的左侧部22。
优选第1天线元件10的与第1供电点13连接的导体元件同第2天线元件40的与第2供电点43连接的导体元件位于相对于中心线33(参照图1、图2)而言线对称的位置。由此,容易使MIMO天线1在车辆周围的指向性在车辆的右侧和左侧均等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1导体元件11和第1导体元件41以与中心线33平行(可以包括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方式位于线对称的位置,第2导体元件12和第2导体元件42以与中心线33平行(可以包括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方式位于线对称的位置。然而,一对导体元件位于线对称的位置的形态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态,也可以是,例如一对导体元件以呈V字状或倒置V字状配置的方式位于线对称的位置。
从进一步抑制因重叠于上缘部31的遮阳板61、62而导致MIMO天线1的信道容量劣化这一方面而言,优选基部构件20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上缘部31的中央部36(参照图1、图2)。中央部36的车宽方向上的范围例如是由上缘部31的供遮阳板61重叠的右侧区域和上缘部31的供遮阳板62重叠的左侧区域夹持的范围。
MIMO天线1也可以包括非供电元件37,该非供电元件37设于前挡风玻璃30,不被供电。通过配置非供电元件37,能够对MIMO天线1的指向性进行微调整。非供电元件37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3中例示了不会被第1供电点13和第2供电点43中的任一者供电的一个直线状的非供电元件37。在图3中,非供电元件37设于前挡风玻璃30的供第1天线元件10设置的左侧部22侧。
在利用第1供电点13对第1天线元件10供电时,电流流入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电流流入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从而在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的附近产生磁场,在与磁场面正交的面产生电场面。第2天线元件40也是同样的。
在图3所示的第1天线元件10中,第1导体元件11是一端为开放端的线状或带状的导体。并且,第2导体元件12是一端为开放端的线状或带状的导体。并且,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在与开放端不同的端部与第1供电点13电连接。第2天线元件40也是同样的。
“电连接”包括导体彼此直接接触而直流地导通的情况以及导体之间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电容器从而高频地导通的情况。
在图3中例示了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的形状均为直线状的情况。但是,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也可以具有蜿蜒形状等折曲形状,并且也可以具有分支点。另外,第1天线元件10也可以具有第2导体元件12向第1导体元件11的开放端侧折回的形状(例如,U字状等)。第2天线元件40也是同样的。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20的导体元件的第1天线元件10的一例的主视图。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20的导体元件的第1天线元件10的一例的右视图。图4C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20的导体元件的第1天线元件10的一例的仰视图。
图4D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20的导体元件的第1天线元件10的另一例的仰视图。基部构件2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所述的长方体状,也可以例如如图4D那样,基部构件20具有L字状的截面形状。
图4E是表示间接地设置于前挡风玻璃30的基部构件20的一例的图。如图4E所示,基部构件20以与间接构件38实际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间接构件38,该间接构件38以与玻璃面34实际接触的状态设置该玻璃面34,从而基部构件20间接地设置于玻璃面34。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设于基部构件20的导体元件的第1天线元件1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表示以图4A、4B、4C为三视图的第1天线元件10的一例。关于图4A~4E和图5的以下说明能够被引用于第2天线元件40。第1天线元件10具有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
第1导体元件11具有设于基部构件20的导体部分11a、11b、11c。例如,板状的导体部分11a设于基部构件20的正面部21(参照图3),板状的导体部分11b设于基部构件20的左侧部22(参照图3),板状的导体部分11c设于基部构件20的安装部26和与安装部26接触的玻璃面34中的至少一者(参照图3)。另一方面,第2导体元件12具有设于基部构件20的导体部分12a、12b,并且由导体部分12a、12b形成为L字状。例如,线状的导体部分12a、12b设于基部构件20的右侧部23(参照图3)。
如图4A~4E和图5所示,第1导体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为宽幅导体。导体部分11a、11b、11c是宽幅导体的一例。优选第1导体元件11的作为宽幅导体的至少一部分设于与左侧部22或右侧部23邻接的面。例如,供第1导体元件11的作为宽幅导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部位可以是基部构件20的正面部21,也可以是与正面部21相对的安装部26,也可以是顶部24,也可以是底部25。例如,导体部分11b设于左侧部22,导体部分11a设于与左侧部22邻接的正面部21。
例如,在第1导体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为沿着供第2导体元件12设置的右侧部23的端边设置的宽幅导体且第1导体元件11为接地导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更简便的结构向第1天线元件10供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形态。
第1天线元件10具有例如如下这样的形态,即:第1导体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为宽幅导体,该宽幅导体的端边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供第2导体元件12设置的右侧部23的端边设置。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在第1天线元件10产生的电流自第1导体元件11的导体部分11a的顶端部11aa(沿着右侧部23的端边的宽幅导体部分的顶端部)的附近向第2导体元件12的导体部分12b的开放端产生电流。
在第1天线元件10产生的合成电流矢量由流入第1导体元件11的电流的第1电流矢量和流入第2导体元件12的电流的第2电流矢量之间的合成电流矢量决定。例如,在所述那样的形态的情况下,第1电流矢量由自顶端部11aa流向第1供电点13的电流的分布和自顶端部11aa向第1供电点13延伸的方向决定。第2电流矢量由自第1供电点13流向导体部分12a的顶端部的电流的分布、自第1供电点13向导体部分12a的顶端部延伸的方向、自导体部分12a的顶端部流向导体部分12b的顶端部的电流的分布以及自导体部分12a的顶端部向导体部分12b的顶端部延伸的方向之间的合成矢量决定。
在向基部构件20配置第1天线元件10的情况下,若在第1天线元件10产生的合成电流矢量的方向与地平面成90°±45°的角度,则自与地平面水平的方向入射的垂直极化波的电波的发送/接收特性提高。因此,能够不受安装第1天线元件10的位置的偏移、角度的偏移等影响地提高自与地平面水平的方向入射的垂直极化波的电波的发送/接收特性,能够提高位置鲁棒性。
其中,位置鲁棒性较高是指,即使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的配置位置等发生偏移,给第1天线元件10的动作、指向性带来的影响也较低。并且,决定第1导体元件11和第2导体元件12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较高,因此在能够自由地设计第1天线元件10的设置位置、安装角度等这一方面是有利的。
图6是针对分别具有图4A~4C和图5所示的形态的第1天线元件10和第2天线元件40表示D/W与相关系数ρe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在图6中,黑圆点表示遮阳板61、62未重叠于上缘部31的情况,白圆圈表示遮阳板61、62重叠于上缘部31的情况。
图6中的情况的测量条件是同样的分布环境。即,将水平面内的角度扩展σp的假想值设为3600°。对于入射波,假设自水平面内入射的波较多,将入射波的铅垂面内的角度分布Pθ的平均入射角mt设为90°(将天顶方向设为0°、将大地面方向设为180°的情况),将角度扩展σt设为1°。假设是适合于MIMO空间多路通信的能够充分得到多路径的环境,将入射波的水平面内的角度分布的角度扩展σp的假想值设为3600°。
图6中的纵轴的相关系数ρe是使平均入射角mp自0°起到350°为止以10°的间隔变化36次而针对各平均入射角算出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
如图6所示,即使D/W为0.35以下,相关系数ρe也不会受遮阳板61、62有无的影响,而是为0.3以下,因此MIMO天线1作为MIMO天线充分地发挥作用。
图7是针对分别具有图4A~4C和图5所示的形态的第1天线元件10和第2天线元件40表示使SNR变化时的D/W与信道容量C的劣化度LC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表。图8是将图7中的数据归纳为图表的图。
SNR表示信噪比,是利用接收信号电力S与噪声电力N之比(=S/N)定义的通信品质指标。
劣化度LC表示用于评价信道容量C的劣化的指标。劣化度LC是利用遮阳板61、62未重叠于上缘部31的情况下的信道容量C(=C0)减去遮阳板61、62重叠于上缘部31的情况下的信道容量C(=C1)而得到的差值定义的值(=C0-C1)。即,表示劣化度LC越低,信道容量C劣化越小。
图7、图8中的情况的测量条件是同样的分布环境。
如图7、图8所示,若D/W为0.35以下,则即使SNR发生变化,也能够将劣化度LC抑制在0.15以下,因此能够抑制因遮阳板61、62而导致信道容量C劣化。劣化度LC的单位为[bits/s/Hz],因此,在劣化度LC为0.15的情况下,传送的数据量为“2-0.15=0.9”。即,遮阳板61、62重叠于上缘部31的情况下的发送/接收的数据量相当于遮阳板61、62未重叠于上缘部31的情况下的发送/接收的数据量的90%。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对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组合、置换等各种变形和改良能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MIMO天线的天线元件的个数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在天线元件的个数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将与供电点连接的导体元件最靠近的一对天线元件各自的导体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D。
遮阳板的个数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MIMO天线;10、第1天线元件;11、41、第1导体元件;12、42、第2导体元件;13、第1供电点;14、第1导体部分;15、第2导体部分;20、基部构件;30、前挡风玻璃;31、上缘部;32、开口部;33、中心线;34、玻璃面;35、假想直线;36、中央部;37、非供电元件;38、间接构件;40、第2天线元件;43、第2供电点;50、窗框;51、52、立柱;61、62、遮阳板;101、配置构造。

Claims (9)

1.一种MIMO天线,其中,
该MIMO天线包括:
多个天线元件,其分别具有与彼此不同的供电点连接的导体元件;以及
基部构件,其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所述导体元件设置在该基部构件上,
在将供所述前挡风玻璃设置的开口部的宽度设为W、将所述导体元件之间在与W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设为D时,D/W为0.3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天线,其中,
所述导体元件具有远离所述前挡风玻璃的玻璃面的导体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IMO天线,其中,
所述导体部分相对于所述玻璃面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IMO天线,其中,
所述导体部分配置在所述基部构件的车宽方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MIMO天线,其中,
所述导体元件位于相对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纵向的中心线而言线对称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MIMO天线,其中,
所述基部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所述上缘部的中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MIMO天线,其中,
所述基部构件是用于将车内后视镜安装于所述上缘部的安装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MIMO天线,其中,
该MIMO天线包括非供电元件,该非供电元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不被供电。
9.一种MIMO天线配置构造,其中,
该MIMO天线配置构造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MIMO天线;
所述前挡风玻璃;以及
遮阳板,其配置在所述上缘部的附近。
CN201610055910.9A 2015-01-30 2016-01-27 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Active CN105846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6748 2015-01-30
JP2015016748A JP6547311B2 (ja) 2015-01-30 2015-01-30 Mimoアンテナ及びmimoアンテナ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6042A true CN105846042A (zh) 2016-08-10
CN105846042B CN105846042B (zh) 2019-09-13

Family

ID=5512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5910.9A Active CN105846042B (zh) 2015-01-30 2016-01-27 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5114B2 (zh)
EP (1) EP3051623B1 (zh)
JP (1) JP6547311B2 (zh)
CN (1) CN1058460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03578B1 (en) * 2014-10-03 2020-12-30 AGC Inc. Antenna device
US10811760B2 (en) * 2018-04-12 2020-10-20 Pittsburgh Glass Works, Llc Multi-band window antenna
JP2021525982A (ja) * 2018-05-31 2021-09-27 エージーシー グラス ユーロップAgc Glass Europe アンテナグレージング
DE102019114883B3 (de) * 2019-06-03 2020-08-13 Fujikura Technology Europe GmbH Radarantennen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einer Radarantennenanordn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1481A (ja) * 2006-12-01 2008-06-19 Tokai Rika Co Ltd Etc内蔵インナーミラー、アンテナの配置構成、及びアンテナの配置方法
US20100289710A1 (en) * 2007-10-18 2010-11-18 Lg Chem. Ltd Vehicle antenna system
WO2014109397A1 (ja) * 2013-01-10 2014-07-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Mimo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装置
WO2014129588A1 (ja) * 2013-02-21 2014-08-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窓ガラス及びアンテ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3019A (ja) * 1995-09-27 1997-04-04 Harada Ind Co Ltd 車両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JP3264313B2 (ja) * 1995-12-21 2002-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ルー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組付け構造
US7511675B2 (en) * 2000-10-26 2009-03-31 Advanced Automotive Antennas, S.L. Antenna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6115300A (ja) * 2004-10-15 2006-04-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US8350766B2 (en) * 2004-11-01 2013-01-08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Antenna-embedded laminated glass
CN101116224A (zh) * 2004-12-09 2008-01-30 先进汽车天线(A3)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小型化天线
JP4749219B2 (ja) * 2005-11-28 2011-08-17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ループアンテナ、ループアンテナの車両への取付方法、及びループアンテナを備える車両のリヤガラス
US7586451B2 (en) * 2006-12-04 2009-09-08 Agc Automotive Americas R&D, Inc. Beam-tilted cross-dipole dielectric antenna
JP5153300B2 (ja) * 2007-11-07 2013-02-27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2010068473A (ja) 2008-09-12 2010-03-25 Panasonic Corp 統合アンテナ、及び車載端末装置
JP5262831B2 (ja) * 2009-02-26 2013-08-1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車載アンテ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1481A (ja) * 2006-12-01 2008-06-19 Tokai Rika Co Ltd Etc内蔵インナーミラー、アンテナの配置構成、及びアンテナの配置方法
US20100289710A1 (en) * 2007-10-18 2010-11-18 Lg Chem. Ltd Vehicle antenna system
WO2014109397A1 (ja) * 2013-01-10 2014-07-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Mimo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装置
WO2014129588A1 (ja) * 2013-02-21 2014-08-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窓ガラス及びアンテ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43955A (ja) 2016-08-08
US10135114B2 (en) 2018-11-20
EP3051623B1 (en) 2020-04-15
CN105846042B (zh) 2019-09-13
JP6547311B2 (ja) 2019-07-24
EP3051623A1 (en) 2016-08-03
US20160226127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6042A (zh) Mimo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构造
EP3531502B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2714353B (zh) Mimo天线
EP2062331B1 (en) Dual-band dual-polarized base station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CN102938662B (zh) 用于3d天线配置的码本设计方法
CN101436893B (zh) 智能天线中抑制干扰的波束赋形装置及方法
JP5874780B2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ンテナユニット
CN201117803Y (zh) 宽频双极化天线振子
US9496624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antenna apparatus
JP5524714B2 (ja) ダイバーシティアンテナ
CN102916259B (zh) 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装置
CN105226376A (zh) 一种天线结构
JP4870496B2 (ja) アンテナ
CN110311229A (zh) 天线及其反射板
CN105993133A (zh) 多极化发射接收天线、发射接收装置、系统和方法
US2011029962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beamforming frequency
CN201199544Y (zh) 一种小间距阵列天线
US11050141B2 (en) Vertically polarized MIMO antenna and terminal having same
CN202602721U (zh) 一种带mimo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6229638B (zh) 天线阵列及天线
CN205004449U (zh) 一种机载天线及地空通信系统
CN204809376U (zh) 上下馈电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JP4823274B2 (ja) 車両ウィンドウ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02457322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208014897U (zh) 一种垂直极化mimo天线和具有mimo天线的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