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5852B - 电池和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5852B
CN105845852B CN201610060409.1A CN201610060409A CN105845852B CN 105845852 B CN105845852 B CN 105845852B CN 201610060409 A CN201610060409 A CN 201610060409A CN 105845852 B CN105845852 B CN 105845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utted against
bolt head
wall
bolt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04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5852A (zh
Inventor
草间和幸
松本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45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5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5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5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7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和电池组。该电池包括:绝缘板;连接端子板;端子螺栓,所述端子螺栓贯穿所述连接端子板,螺栓头位于所述绝缘板和所述连接端子板之间,并且呈正N边,N是偶数;和螺母。所述绝缘板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板的端部附近的第一旋转阻止壁;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包括与正沿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的所述螺栓头靠接的第一靠接部位和与正沿所述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的所述螺栓头靠接的第二靠接部位;并且从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到第一端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第二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Description

电池和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和一种电池组。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用螺栓作为电极端子的电池和电池组。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3-048047(JP 2013-048047 A)记载了一种电池,其中在外壳的顶板(顶面板或外壳罩盖)上设置有正极的电极端子和负极的电极端子。通过将多个扁平电池彼此并列地配置并且将这些电池串联电连接,能够获得能输出高电压的电池组。
如果两极的电极端子设置在外壳的顶板上,则需要使这些电极端子与顶板绝缘。电极端子与外壳内的发电元件电连接,并且因此必须与顶板绝缘。同时,对JP 2013-048047A中记载的电极端子的一部分采用螺栓以将汇流条等固定到位。JP 2013-048047 A中记载的电池具有下述结构。JP2013-048047 A中记载的电池的各电极端子由端子螺栓和连接端子板构成。在外壳的顶板上配置有绝缘板,并且端子螺栓以使得螺栓头的顶面与绝缘板对向的方式配置在该绝缘板上。另一方面,与外壳内的发电元件电连接并与顶板绝缘的连接端子板松配合在端子螺栓上,端子螺栓的螺栓头介于连接端子板和绝缘板之间。在绝缘板上,限制端子螺栓旋转的旋转阻止壁设置成包围螺栓头(JP 2013-048047 A;图2)。当将螺母紧固到端子螺栓上时,螺栓头的角部与旋转阻止壁靠接,使得螺栓的旋转被限制。同时,当汇流条等利用螺母固定在端子螺栓上时,汇流条和连接端子板(即,电极端子)紧密接触,并且二者电连接。
发明内容
在从上方观察电池时电池在短方向(即,在由从上方观察电池时的形状限定的图形中,宽度最短的方向)上的宽度趋于变得更小。亦即,电池趋于变得更薄。这在多个电池彼此并列地配置的层叠式电池中尤其突出。因此,配置在外壳的顶板上方的绝缘板的在顶板的短方向上的宽度也变得更小并且接近端子螺栓的螺栓头的直径。例如,如果顶板在短方向上的宽度为10毫米,则绝缘板在顶板的短方向上的长度也将等于或小于10毫米。同时,螺栓头的直径例如为约8毫米。这种情况下,设置在螺栓头的在顶板的短方向上的两侧的旋转阻止壁的壁厚也必须更薄。例如,当螺栓头的形状为正四边形时,旋转阻止壁的壁厚通过简单计算为约2.2毫米(≈(10-8/√2)/2)。如果在旋转阻止壁和螺栓头之间设置约1毫米的间隙,则旋转阻止壁的壁厚最终也会是约1毫米。“壁厚”这里是指从螺栓头与旋转阻止壁靠接的部位到绝缘板的横向壁的外周面的最短距离。
绝缘板由树脂或陶瓷制成,并且旋转阻止壁也由树脂或陶瓷制成。如果旋转阻止壁薄,则它可能会由于利用螺母向下旋拧汇流条时的拧紧转矩而在螺栓头与它靠接的部位裂开或断裂。本发明因此提供了在外壳顶板的短方向(即,与外壳顶板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短的电池中抑制设置在绝缘板上的旋转阻止板裂开或断裂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扁平外壳,所述扁平外壳具有呈长方形的顶板;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被收纳在所述外壳中;配置在所述顶板上方的绝缘板;连接端子板,所述连接端子板与所述发电元件电连接并且与所述顶板绝缘;端子螺栓,所述端子螺栓具有螺栓头,贯穿所述连接端子板,并且在所述绝缘板上方配置成使得所述螺栓头的顶面与所述绝缘板对向,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绝缘板和所述连接端子板之间,并且呈正N边形,N是偶数;和螺母,所述螺母旋拧在所述端子螺栓上。所述绝缘板包括构造成限制所述螺栓头旋转的旋转阻止壁;所述旋转阻止壁包括第一旋转阻止壁和第二旋转阻止壁,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离所述绝缘板的在所述旋转阻止壁的短方向上的第一端最近,所述短方向与所述顶板的所述长方形的短边平行;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包括第一靠接部位和第二靠接部位,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所述第二靠接部位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从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第二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旋转阻止壁可包括第二旋转阻止壁;所述螺栓头可位于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和所述第二旋转阻止壁之间;所述第二旋转阻止壁可离所述绝缘板的在所述短方向上的第二端最近;所述第二旋转阻止壁可包括第三靠接部位和第四靠接部位,所述第三靠接部位可在所述螺栓头沿旋拧到所述端子螺栓上的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所述第四靠接部位可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从所述第三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可大于从所述第四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螺栓头可被包括所述旋转阻止壁的围绕壁包围。所述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在从所述端子螺栓的轴向看去时可呈正N边形。所述内周形状的所述正N边形的一边可相对于所述顶板的纵长方向在松开所述螺母的方向上以大于零度且小于180/N度的角度倾斜。
在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可被设定成使得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并且所述螺栓头与所述旋转阻止壁靠接时所述螺栓头的一边平行于所述顶板的纵长方向。
在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上的突出部。
在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可包括具有第一靠接部的第一壁面和具有第二靠接部的第二壁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在所述电池组中多个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电池彼此并列地配置,其中彼此相邻的所述电池的所述端子螺栓通过汇流条连接;并且所述汇流条由所述螺母紧固在所述螺栓上。
亦即,对于上述方面的电池而言,在螺栓头沿松开螺母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的旋转被阻止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形成得较薄,而在螺栓头沿拧紧螺母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的旋转被阻止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以同样的程度形成得较厚。螺母在更换内部发电元件时被松开,因此可容许旋转阻止壁受损,这是因为仅需更换绝缘板。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电池,在拧紧螺母时螺栓头的旋转被阻止的部位处的壁厚形成得较厚,由此提高了强度,同时允许在松开螺母时螺栓头的旋转被阻止的部位处的强度下降。
对于上述方面,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能够形成得比旋转阻止壁的内壁面(与螺栓头对向的壁面)平行于顶板的纵长方向延伸时的壁厚更厚。因此,限制端子螺栓在拧紧螺母时旋转的旋转阻止壁不容易裂开或断裂。将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的细节和更多改进。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的透视图;
图2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沿YZ平面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的正极集电端子和正极端子螺栓的周边部分的分解剖视图;
图4A是示出绝缘板的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和螺栓头的外周形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内周形状的姿态为角度θ;
图4B是示出绝缘板的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和螺栓头的外周形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内周形状的姿态(角度θa)与图4A中的内周形状的姿态角度不同;
图4C是示出绝缘板的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和螺栓头的外周形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内周形状的姿态(角度θb)与图4A和图4B中的内周形状的姿态角度不同;
图5A是在绝缘板的围绕壁的各修改示例的俯视图之中围绕壁的第一修改示例的俯视图;
图5B是在绝缘板的围绕壁的各修改示例的俯视图之中围绕壁的第二修改示例的俯视图;
图5C是在绝缘板的围绕壁的各修改示例的俯视图之中围绕壁的第三修改示例的俯视图;
图6A是示出在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为六边形时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和螺栓头的外周形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内周形状的姿态为角度θ;
图6B是示出在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为六边形时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和螺栓头的外周形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内周形状的姿态(角度θa)与图6A中的内周形状的姿态不同;以及
图6C是示出在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为六边形时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和螺栓头的外周形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内周形状的姿态(角度θb)与图6A和图6B中的内周形状的姿态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和电池组。首先,将参照图1说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2的结构。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2的透视图。电池组2由彼此并列配置的多个密闭型电池10构成。各密闭型电池10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电极体(发电元件)被收纳在呈扁平矩形形状形成的外壳11(后述)的内部。更具体地,例如,密闭型电池10是矩形密闭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下文中,为了简化说明,密闭型电池10将被简称为“电池10”。同样,为了简化说明并便于理解,设置有多个的电池10和其它部分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用单数来指代。
电池组2由于具有串联地电连接在一起的密闭型电池10而能够输出高电压的电力。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的密闭型电池10彼此并列地配置,其间有间隔件5,并且两个相邻电池10之中的一个电池10的正极端子螺栓40通过汇流条7连接到两个相邻电池10之中的另一个电池10的负极端子螺栓50。汇流条7固定夹持在正极端子螺栓40(或负极端子螺栓50)和螺母60之间。多个密闭型电池10通过汇流条7串联电连接。
电池组2例如搭载在部分或完全通过电力驱动的车辆——例如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并且在下文中简称为“电动车辆”——中,并且作为动力源供给电力。当电池组2搭载在电动车辆中时,沿电池10的排列方向(即,图1所示的坐标系中的X轴方向)施加有预定的约束载荷以保护外壳11内的电极体免受行驶时从路面等输入的振动。尽管未示出,但预定的约束载荷例如通过从排列方向上的两侧夹住多个电池10的一对压板而施加至这些电池10。在间隔件5中形成有沿电池10的高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坐标系中的Z轴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电池10通过使诸如空气的冷却介质流经这些沟槽而被冷却。图1中的附图标记18和19表示与收纳在外壳11内的电极体连接的连接板。此外,附图标记20和30表示绝缘板。附图标记12表示外壳主体,而附图标记13表示外壳罩盖。外壳11由外壳主体12和外壳罩盖13构成。
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4说明电池10的结构。图2是沿YZ平面截取的电池10的剖视图。图3是电池10的正极周围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A至图4C是示出绝缘板20的围绕壁21(后述)的内周形状和正极端子螺栓40的螺栓头4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电池10主要包括外壳11、连接板18和19、绝缘板20和30、正极端子螺栓40、负极端子螺栓50和电极体70等。连接板18和正极端子螺栓40构成正极的电极端子9,而连接板19和负极端子螺栓50构成负极的电极端子109。
外壳11由外壳主体12和外壳罩盖13构成。外壳主体12是在短方向(图中的坐标系中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明显比在纵长方向(图中的坐标系中的Y轴方向)和高度方向(图中所示的坐标系中的Z轴方向)上的长度短的扁平金属薄箱。外壳主体12是有底的薄箱,且顶部以长方形形状开口(开口12a,参见图3)。外壳罩盖13是以液密方式闭塞外壳主体12的开口12a的薄金属板,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呈细长条带形状形成。外壳罩盖13对应于外壳11的顶板。
在外壳罩盖13的各端附近设置有一对通孔13a。正极集电端子14的螺栓部14a插入穿过这些通孔13a中的一个通孔。负极集电端子15的螺栓部15a插入穿过另一通孔13a。绝缘垫片29插入到这些通孔13a中的每个通孔中,且然后螺栓部14a和15a插入穿过这些绝缘垫片29。绝缘垫片29确保螺栓部14a和15a与外壳罩盖13之间的绝缘,并且以液密方式在通孔13a与螺栓部14a和15a之间密封。如稍后将说明的,螺栓部14a与正极的电极端子9(即,连接板18和正极集电端子14)电连接。螺栓部15a与负极的电极端子109(即,连接板19和负极端子螺栓50)电连接。
呈扁平形状卷绕的电极体70(发电元件)被收纳在外壳主体12内,并且供被收纳的电极体70浸于其中的电解液注入到外壳主体12中。如图3所示,电极体70是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片和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片与其间的隔板呈扁平形状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尽管这些未分别示出,但示出了由于被卷绕而层叠的正极板片等的一部分。这些板片以在卷绕轴线的方向上彼此偏离预定距离的方式卷绕。仅正极板片被卷绕的部分用作正极电极部72,而仅负极板片被卷绕的部分用作负极电极部73。此外,正极板片和负极板片与介于其间的隔板重叠的区域用作发电部71。
正极集电端子14连接到正极电极部72。此外,负极集电端子15连接到负极电极部73。如上所述,正极集电端子14与外壳11外部的正极的电极端子9(即,连接板18和正极端子螺栓40)电连接。负极集电端子15与外壳11外部的负极的电极端子109(即,连接板19和负极端子螺栓50)电连接。当浸于电解液中的电极体70发电时,该电力经由正极集电端子14和负极集电端子15输出到正极的电极端子9和负极的电极端子109。此外,电极体70通过从正极的电极端子9和负极的电极端子109输入的由外部设备供给的电力而充电。图3中仅示出电极体70的发电部71和正极电极部72的一部分。发电部71和正极电极部72的其余部分被省略。此外,在图3中,负极集电端子15、绝缘板30和连接板19等也被省略。此外,除正极端子螺栓40和负极端子螺栓50以外,在外壳罩盖13中还设置有用于将电解液注入外壳11的内部空间11a中的注液口和防止外壳11的内部压力上升的安全阀等,但这些未被示出。
螺栓部14a设置在正极集电端子14的上部上。如上所述,通孔13a设置在外壳罩盖13中,并且螺栓部14a贯穿该通孔13a并朝外壳11的外侧延伸。绝缘垫片29插入在螺栓部14a和通孔13a(即,外壳罩盖13)之间。绝缘垫片29在正极集电端子14和外壳罩盖13之间绝缘,并以液密方式密封外壳罩盖13的通孔13a。负极集电端子15是同样的,螺栓部15a设置在其上部上。如上所述,另一通孔13a设置在外壳罩盖13中,并且螺栓部15a贯穿该通孔13a并朝外壳11的外侧延伸。绝缘垫片29也插入在螺栓部15a和该另一通孔13a(即,外壳罩盖13)之间。绝缘垫片29在负极集电端子15和外壳罩盖13之间绝缘,并以液密方式密封外壳罩盖13的该另一通孔13a。
连接板18和19由已弯曲成与接下来将说明的绝缘板20和30重叠的带状的金属板形成。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板18连同正极端子螺栓40一起构成将电极体70(即,正极电极部72)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电极端子9。同时,连接板18也用于抑制正极端子螺栓40从外壳罩盖13脱落。类似地,连接板19连同负极端子螺栓50一起构成将电极体70(即,负极电极部73)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电极端子109。同时,连接板19也用于抑制负极端子螺栓50从外壳罩盖13脱落。
在连接板18中形成有供正极集电端子14的螺栓部14a插入穿过的通孔18a和供正极端子螺栓40的螺栓主体41宽松地插入穿过的通孔18b两者。在连接板19中形成有供负极集电端子15的螺栓部15a插入穿过的通孔19a和供负极端子螺栓50的螺栓主体51宽松地插入穿过的通孔19b两者。连接板18连同绝缘板20和外壳罩盖13一起通过螺母16固定在正极集电端子14的螺栓部14a上。这样,连接板18固定在外壳罩盖13上。如上所述,绝缘垫片29配合在外壳罩盖13的通孔13a中,使得正极集电端子14的螺栓部14a与外壳罩盖13绝缘。此外,绝缘板20介于外壳罩盖13和电极端子9(即,连接板18和正极端子螺栓40)之间。绝缘板20确保这些之间的绝缘。
负极侧与正极侧相似。亦即,连接板19连同绝缘板30和外壳罩盖13一起通过螺母16固定在负极集电端子15的螺栓部15a上。这样,连接板19固定在外壳罩盖13上。螺栓部15a通过绝缘垫片29与外壳罩盖13绝缘,并且负极的电极端子109(即,负极端子螺栓50和连接板19)通过绝缘板30与外壳罩盖13绝缘。
绝缘板20和30是由高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制成的板状部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板20和30两者都以在纵长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外壳罩盖13短并且在短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外壳罩盖13大致尺寸相同的条带形状形成。在下文中,为了简化说明,“外壳罩盖13的短方向(X轴方向)”将被简称为“短方向”,而“外壳罩盖13的纵长方向(Y轴方向)”将被简称为“纵长方向”。
电极10的正极侧和负极侧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图3是正极侧周围的部件的分解图。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位于正极侧的部件的结构。在绝缘板20的一端侧形成有通孔20a。该通孔20a是供绝缘垫片29和正极集电端子14的螺栓部14a插入穿过的孔。在绝缘板2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平坦部20b。正极端子螺栓40以使得螺栓头43的顶面43a与平坦部20b对向的方式配置在该平坦部20b上方。在正极端子螺栓40配置在平坦部20b上方之后,连接板18配合在正极端子螺栓40上。在连接板18的一端中设置有通孔18a,并且连接板18通过螺母16固定在正极集电端子14的螺栓部14a上。连接板18通过介于连接板18和外壳罩盖13之间的绝缘板20与外壳罩盖13绝缘。连接板18通过螺栓部14a和螺母16固定在外壳罩盖13上。螺栓主体41贯穿通孔18b宽松地配合,并且螺栓头43介于连接板18和绝缘板20之间。连接板18将螺栓头43保持成使得正极端子螺栓40不从外壳罩盖13脱落。然而,连接板18允许螺栓头43自由旋转和轻微地摇动。通过使正极端子螺栓40相对于外壳罩盖13轻微地摇动,能更容易地执行安装汇流条7的作业。
下面总结从电极体70(正极电极部72)到正极端子螺栓40的结构。外壳11是扁平的,并且在顶部上具有细长外壳罩盖13(顶板)。电极体70被收纳在外壳11中。通孔13a设置在外壳罩盖13中。绝缘板20配置在外壳罩盖13上方。正极端子螺栓40以使得螺栓头43的顶面43a与绝缘板20对向的方式配置在绝缘板20上方。同时,正极集电端子14的一端与电极体70(正极电极部72)电连接,且正极集电端子14的另一端在与外壳罩盖13绝缘的同时贯穿外壳罩盖13和绝缘板20。连接板18配置在绝缘板20上方。连接板18的一端与正极集电端子14电气和结构地连接。连接板18的另一端宽松地配合在正极端子螺栓40上,并且螺栓头43介于正极端子螺栓40和绝缘板20之间。负极侧的结构与正极侧的结构相似。
现在回到图3,将继续说明绝缘板20。围绕壁21在绝缘板20上形成为包围螺栓头43。连接板18允许螺栓头43自由旋转,但围绕壁21限制螺栓头43的旋转。当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时,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是与螺栓头43的外周形状相似的形状。螺栓头43的外周形状是由在从螺栓主体41的轴向观察螺栓头43时可见的螺栓头43的外侧轮廓(可视外形)限定出的形状。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是由在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绝缘板20时围绕壁21的与螺栓头43对向的内壁面限定出的形状。Z轴方向与定位在绝缘板20上的正极端子螺栓40的轴线的方向一致。
在围绕壁21的内壁面和螺栓头43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预定的空隙(间隙)。螺栓头43能够在围绕壁21内在预定角度以内旋转,但无法自由旋转。当旋转了预定角度时,螺栓头43与围绕壁21的内壁面靠接,并且旋转被限制。稍后将详细说明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
围绕壁21由分别位于螺栓头43在短方向(即,外壳罩盖13的短方向)上的各侧的一对横向壁23和分别位于螺栓头43在纵长方向(即,外壳罩盖13的纵长方向)上的各侧的一对纵向壁25构成。一对横向壁23沿相对于纵长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向延伸。一对纵向壁25沿相对于短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向延伸。一对横向壁23和一对纵向壁25两者都用于阻止旋转。在下文中,设置了多个的横向壁23和纵向壁25以及其它部分可用单数来指代以简化说明和便于理解。
例如,在螺栓主体41插入穿过汇流条7的通孔7a之后,螺母60被旋拧到螺栓主体41上,使得汇流条7被旋拧并固定在正极端子螺栓40上。此时,螺栓头43试图沿螺旋拧紧方向连同螺母60一起旋转。此时,围绕壁21(即,横向壁23和纵向壁25)阻止螺栓头43沿螺旋拧紧方向旋转。亦即,围绕壁21(即,横向壁23和纵向壁25)限制正极端子螺栓40的自由旋转。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螺栓头43的外周形状为正四边形(正方形)。因此,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呈比螺栓头43的正四边形大的正方形形成。
负极端子螺栓50由螺栓主体51和螺栓头53构成,并且定位在绝缘板30的平坦部30b上。围绕壁31在绝缘板30上设置成包围螺栓头53。负极端子螺栓50和绝缘板30的围绕壁31之间的关系与正极端子螺栓40和绝缘板20的围绕壁21之间的关系相同。在下文中,将主要说明位于正极侧的绝缘板20,但同样的说明也可适用于位于负极侧的绝缘板30。
在说明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之前,将说明其中电极端子9由正极端子螺栓40和连接板18构成并且通过绝缘板20的围绕壁21来阻止正极端子螺栓40旋转的结构的优点。
当两极的电极端子9和109设置在外壳罩盖13上时,必须使电极端子9和109与外壳罩盖13绝缘。从这里开始将说明正极的电极端子9。电极端子9与电极体70电连接,并且必须与外壳罩盖13绝缘。同时,电极端子9具有用于固定介于它(即,电极端子9)和螺母60之间的汇流条7的螺纹(螺栓主体41)。当固定汇流条7时,拧紧转矩施加至电极端子9。此外,当固定汇流条7时,使电极端子9倾斜的力也施加至电极端子9。该结构优选是这样:当拧紧螺母60时,力施加至电极端子9,但该力并不直接传递至外壳内部的电极体70。亦即,电极端子9必须满足上述电气和结构条件。
对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10,电极端子9通过绝缘板20和绝缘垫片29与外壳罩盖13绝缘,因此满足上述电气条件。另一方面,电极端子9由正极端子螺栓40和连接板18构成。正极端子螺栓40贯穿连接板18宽松地配合,因此两者都滑动。正极端子螺栓40的旋转由绝缘板20限制。因此,当拧紧螺母60时,施加至正极端子螺栓40的力不直接施加至电极体70,因此也满足上述结构条件。
接下来,将参照图4A至图4C说明限制螺栓头43旋转的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位于负极侧的围绕壁31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围绕壁31的说明。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构成的正四边形被确定成使得与横向壁23的内壁面23a对应的边与外壳罩盖13的纵长方向成角度θ。当从上方观察时,横向壁23的外壁面23b与外壳罩盖13的在纵长方向上的边缘一致。换句话说,内周形状相对于纵长方向围绕Z轴的角度θ可被解释为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的姿态。图4A至4C是绝缘板20的从上方(即,从Z轴方向)的俯视图。图4A至4C示出内周形状的角度θ不同的三种情形。
由围绕壁21的内壁面限定出的内周形状由横向壁的一对内壁面23a和纵向壁25的一对内壁面25a构成。如图4A所示,由围绕壁21所形成的内周形状限定出的正四边形不具有与纵长方向平行的边。由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限定出的正四边形具有在相对于纵长方向沿旋拧到正极端子螺栓40上的螺母60的松开方向旋转了角度θ的方向上延伸的边。螺母60的松开方向对应于与螺母60的拧紧方向(即,图4A至图4C的俯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
此外,作为阻止旋转的条件,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被设定成使得内接在内周形状中的圆(内接圆)的直径小于外接于正极端子螺栓40的螺栓头43的外周形状的圆(外接圆)的直径。
通过这样形成围绕壁21,允许正极端子螺栓40的螺纹头43在围绕壁21的内侧以预定角度旋转。例如,在图4A中,用实线表示的螺栓头43是螺栓头43在围绕壁21内沿螺母60的拧紧方向旋转并且该旋转被横向壁23阻止的示例。相比而言,用虚线表示的螺栓头43是螺栓头43沿螺母60的松开方向旋转并且该旋转被横向壁23阻止的示例。亦即,在两个示例中,螺栓头43都与横向壁23靠接并且被阻止旋转。当比较这些示例时,横向壁23在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与横向壁23靠接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Ps)处的壁厚Ts大于(厚于)横向壁23在已沿松开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与横向壁23靠接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Pr)处的壁厚Tr。
壁厚Ts和壁厚Tr的平均壁厚与内周形状的一条边(即,横向壁23的内壁面23a)与纵长方向平行时的壁厚相当。因此,显然,图4A的模式相当于减小已沿松开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与横向壁23靠接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Pr)处的壁厚Tr并且增大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与横向壁23靠接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Ps)处的壁厚Ts。对于图4A的模式,横向壁23在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与横向壁23靠接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Ps)处的强度相比于内周形状的一条边(即,横向壁23的内壁面23a)与纵长方向平行的情形增大。因此,即使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在第一靠接部位Ps处与横向壁23靠接,横向壁23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
螺母60在更换收纳在外壳11的内部空间11a中的电极体70时被松开,因此,例如,如果绝缘板20的横向壁23受损,则仅需更换绝缘板20。
这样,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10构造成使得,在松开被旋拧到正极端子螺栓40上的螺母60时阻止螺栓头43旋转的横向壁23的靠接部位(第二靠接部位)的壁厚薄,但在拧紧螺母60时阻止螺栓头43旋转的横向壁23的靠接部位(第一靠接部位)的壁厚厚。当绝缘板20的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为正四边形时,使得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厚度能够较厚的角度θ的范围为0(零)度<θ<45度(=180度/4)。图4B是示出最小角度θa稍微超过0(零)度的情形的视图。在此情形中,在螺栓头43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第一靠接部位Ps处的壁厚Tsa稍微大于(厚于)在螺栓头43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虚线方形)所靠接的第二靠接部位Pr处的壁厚Tra。
此外,图4C是示出在略低于45度的最大角度θb下的内周形状的视图。在图4C的情形中,在螺栓头43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第一靠接部位Ps的壁厚Tsb显著大于(厚于)在螺栓头43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虚线方形)所靠接的第二靠接部位Pr的壁厚Trb。然而,在图4C的情形中,在螺栓头43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纵向壁25的靠接部位Ps2处的壁厚Tsb2接近第二靠接部位Pr的壁厚Trb。然而,如果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的螺栓头43在靠接部位Ps2处靠接,则作用在围绕壁21上的力将沿外壳罩盖13的纵长方向(即,图中的Y轴方向)。因此,纵向壁25即使在靠接部位Ps2处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
在图4C的情形中,纵向壁25的靠接部位Ps2处的壁厚Tsb2大于横向壁23的第二靠接部位Pr处的壁厚Trb。亦即,应当指出的是,靠接部位Ps2和Pr之间的关系——其中已沿螺母60的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所靠接的纵向壁25的靠接部位Ps2处的壁厚Tsb2大于已沿螺母60的松开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所靠接的横向壁23的第二靠接部位Pr的壁厚Trb——成立。因此,为了提高围绕壁在阻止沿拧紧螺母的方向的旋转时的强度而对内周形状的要求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亦即,将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确定成使得在螺栓头已沿拧紧螺母的方向旋转时最接近外壳罩盖13在短方向上的边缘的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厚于在螺栓头已沿松开螺母的方向旋转时最接近在短方向上的边缘的靠接部位处的壁厚。
图4B和4C所示的示例示出了极端角度θ——即最小角度θa和最大角度θb——的情形。因此,上述角度θ基于个别具体试验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而被设定为介于0度到45度(但不包含45度)之间的适当的值。如从图4B和4C理解的,当θ=0和θ=45(180/4)时,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和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相等。
电池10的外壳11的形状趋于以扁平薄箱形变换。特别地,在其中多个电池10彼此并列配置的电池组2中,需要电池10在短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尽可能小的规格。因此,存在对绝缘板20在短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加以限制的情形,因此难以采用例如图4C所示的结构。在存在这种限制的情况下,使用诸如图4A所示的结构是有效的。在图4A所示的结构中,当螺栓头43(实线)在围绕壁21的内部沿螺母60的拧紧方向旋转并且该旋转被横向壁23阻止时,螺栓头43的外周形状的一条边与纵长方向平行。此时,螺栓头43在外壳罩盖13的短方向上的宽度最短。通过将围绕壁形成为以此姿态阻止旋转的形状,第一靠接部位Ps的壁厚Ts能够足够厚,并且第二靠接部位Pr能够留下足够的壁厚Tr。以此方式,将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确定成使得当螺栓头沿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并且螺栓头与一对横向壁靠接时螺栓头的一条边与外壳罩盖的纵长方向平行是一个合适的示例。
绝缘板20的纵长方向(Y轴方向)与短方向(X轴方向)相比受到的限制更小。因此,例如,纵向壁25的壁厚能够被设定为大于(厚于)横向壁23的壁厚。相应地,即使正极端子螺栓40或负极端子螺栓50在向下旋拧(即,紧固)汇流条7等时由于紧固转矩而连同螺母60一起旋转,纵向壁25也不太可能裂开或断裂。
尽管可仅利用一对纵向壁25来阻止旋转,但这样做会使得施加至两个纵向壁25中的每个纵向壁的力为通过一对纵向壁25和一对横向壁23两者阻止旋转时的两倍。设置在绝缘板20上的纵向壁25和横向壁23常常由树脂或陶瓷制成。如果纵向壁25和横向壁23由树脂制成,则这些壁在过大的力施加至壁面时可能最终会变形并允许螺栓头自由旋转。如果纵向壁25和横向壁23由陶瓷制成,则它们在过大的力施加至壁面时可能裂开。因此,优选在尽可能多的部位阻止螺栓头旋转。因此,提高设置在螺栓头在外壳罩盖的短方向上的两侧的横向壁的第一靠接部位的强度是有效的。
上文已说明了位于正极侧的绝缘板20,但位于负极侧的绝缘板30是同样的。接下来将说明位于正极侧的绝缘板20的修改示例,但以下说明也可适用于位于负极侧的绝缘板30。图5A至5C是形成在绝缘板20上的围绕壁的各修改示例的视图。
在上述围绕壁21的结构示例中,正极端子螺栓40的螺栓头43的外周形状为正四边形。因此,围绕壁21的内周形状以比螺栓头43的正四边形大的类似正四边形形成。内周形状还以已沿螺母60的松开方向旋转成使得横向壁23的内壁面23a与外壳罩盖的纵长方向(横向壁23的外壁面23b)成角度θ(0度<θ<45度)的姿态形成。
相比之下,图5A所示的绝缘板120x的围绕壁121x形成以下形状,而不是使围绕壁的内周形状的正四边形旋转。图5A所示的绝缘板120x在一对横向壁23的各内壁面23a上包括突出部24x,使得如图4A至图4C所示已沿拧紧方向旋转的螺栓头43在与第一靠接部位Ps对应的部位处靠接。该突出部24x形成于在螺栓头43已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部位(图4A所示的第一靠接部位Ps)处。此外,突出部26x也形成在纵向壁25的各内壁面25a上与突出部24x相同的位置。突出部24x和26x可与绝缘板120x一体地形成,或分开形成。对于这种结构,同样,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厚于)已沿松开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虚线方形)所靠接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因此,即使正极端子螺栓40连同螺母60一起旋转,横向壁23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同时,通过使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厚度薄而允许螺栓头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
例如,这些类型的突出部24x和26x也可变更为如图5B所示的围绕壁121y的台阶部24y和26y。台阶部24y形成于在螺栓头43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部位(图4A所示的第一靠接部位Ps)处。此外,台阶部26y也形成在纵向壁25的各内壁面25a上与台阶部24y相同的位置。台阶部24y和26y可与绝缘板120y一体地形成,或分开形成。对于这种结构,同样,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厚于)已沿松开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虚线方形)所靠接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因此,即使正极端子螺栓40连同螺母60一起旋转,横向壁23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
此外,如图5C所示的绝缘板120z的围绕壁121z的情形那样,在保留台阶部24y和26y的同时,可在螺栓头43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虚线方形)所靠接的部位(图4A所示的第二靠接部位Pr)处形成凹部24z和26z。亦即,该结构可以是这样:横向壁23和纵向壁25在第二靠接部位Pr的位置处的壁厚能以横向壁23和纵向壁25在形成有台阶部24y和26y的位置的壁厚形成得更大(更厚)的量形成得更小(更薄)。对于这种结构,同样,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实线方形)所靠接的横向壁23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厚于)已沿松开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43(虚线方形)所靠接的横向壁23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因此,即使正极端子螺栓40连同螺母60一起旋转,横向壁23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
图5A至5C所示的各示例说明了位于正极侧的绝缘板,但同样也可适用于位于负极侧的绝缘板。在以上说明中,正极端子螺栓40和负极端子螺栓50的螺栓头43和53的外形被图示为正四边形,但只要外形是具有偶数个顶点的正多边形,就能够适用上述绝缘板20的结构,即使螺栓头43和53的外形是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
亦即,当围绕壁221(横向壁223和纵向壁225)的内周形状是与螺栓头243的正六边形相似的形状时,如图6A至图6C所示的绝缘板220的情形那样,横向壁223和纵向壁225的内周形状如下所述形成。内周形状以构成内周形状的各边之中的一条边相对于该一条边与外壳罩盖13的纵长方向(Y轴方向)平行的姿态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大于0度且小于30度(=180度/6)的角度的姿态形成。
图6A是与围绕壁221的内周形状为正四边形的情形的图4A对应的视图。亦即,在图6A中,用实线正六边形表示的螺栓头243被示出为在围绕壁221的内侧沿螺母60的拧紧方向旋转,并且该旋转被横向壁223阻止。相比之下,用虚线正六边形表示的螺栓头243被示出为沿螺母60的松开方向旋转,并且该旋转被横向壁223阻止。已沿拧紧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243所靠接的横向壁223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Ps)处的壁厚Ts大于(厚于)已沿松开方向旋转了的螺栓头243所靠接的横向壁223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Pr)处的壁厚Tr。
此外,如图6B所示,例如,对于稍微超过0(零)度的最小角度θa,在螺栓头243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实线六边形)所靠接的横向壁223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Ps)处的壁厚Tsa稍微大于(厚于)在螺栓头243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43(虚线六边形)所靠接的横向壁223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Pr)处的壁厚Tra。此外,如图6C所示,例如,对于稍微低于30度的最大角度θb,在螺栓头243(实线正六边形)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所靠接的横向壁223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Ps)处的壁厚Tsb稍微大于(厚于)在螺栓头243(虚线正六边形)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所靠接的横向壁223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Pr)处的壁厚Trb。
因此,即使在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为正六边形的情况下,即使正极端子螺栓40或负极端子螺栓50连同螺母60一起旋转,横向壁223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正如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为上述正四边形时那样。尽管未示出,但对于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为正八边形的情形而言,在螺栓头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横向壁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能够形成为大于(厚于)在螺栓头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横向壁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与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为正六边形时相似。因此,即使正极端子螺栓40或负极端子螺栓50连同螺母60一起旋转,横向壁223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
相应地,当包围形成在绝缘板上的围绕壁的旋转阻止壁的内周形状具有类似于螺栓头的具有偶数N个顶点的正N边形(正N角形)的形状时,围绕壁的内周形状以例如下述的姿态形成。内周形状以正N边形的一条边相对于该一条边与外壳罩盖13的纵长方向平行的姿态沿松开螺母的方向旋转大于零度且小于(180/N)度的角度的姿态形成。对于具有满足这种条件的内周形状的围绕壁,与一对横向壁的内壁面平行于外壳罩盖的纵长方向形成时相比,在螺母拧紧方向上的靠接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在松开螺母的方向上的靠接部位(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即使在螺母被旋拧到螺栓上时螺栓由于拧紧转矩而连同螺母一起旋转,横向壁也不容易裂开或断裂。
如上所述,对于构成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2的电池10,当正极端子螺栓40的螺栓头43呈具有偶数N个顶点的正N边形时,在螺栓头43沿松开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阻止螺栓头43旋转的横向壁23的部位(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Tr较薄,并且在螺栓头43沿拧紧螺母60的方向旋转时阻止螺栓头43旋转的横向壁23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Ts以同样的程度较厚。对于位于带负极端子螺栓50的一侧的围绕壁,同样,围绕壁形成为使得相同的条件成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和说明了螺母60、正极端子螺栓40和负极端子螺栓50的螺旋拧紧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的情形。然而,对于螺旋拧紧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螺母60、正极端子螺栓40和负极端子螺栓50的组合,位置关系变成这样:图4至6所示的围绕壁21、121和221的内周形状以沿X轴方向从围绕壁21、121和221的图形中心通过的对称轴线为边界沿Y轴方向左右翻转。
例如,在图4A和5中的示例中,围绕壁21由一对横向壁23和一对纵向壁25构成。此外,在一对横向壁23中的每个横向壁中,在螺栓头沿旋拧到端子螺栓上的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在螺栓头沿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一对纵向壁25具有与一对横向壁23相同的结构。亦即,在一对纵向壁25中的每个纵向壁中,在螺栓头沿旋拧到端子螺栓上的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在螺栓头沿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图4A和5所示的示例中的电池的特征可如下所述。在绝缘板上在螺栓头在外壳罩盖的短方向上的各侧分别设置有阻止螺栓头旋转的一对第一旋转阻止壁(横向壁23)。在绝缘板上在螺栓头在外壳罩盖的纵长方向上的各侧分别设置有阻止螺栓头旋转的一对第二旋转阻止壁(纵向壁25)。在一对第一旋转阻止壁中的每个第一旋转阻止壁中,在螺栓头沿旋拧到端子螺栓上的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在螺栓头沿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在一对第二旋转阻止壁中的每个第二旋转阻止壁中,同样,在螺栓头沿旋拧到端子螺栓上的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大于在螺栓头沿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螺栓头所靠接的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
现在将描述与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技术有关的注意事项。电极体70对应于发电元件的一个示例。外壳罩盖13对应于电池外壳的顶板的一个示例。绝缘板20、30和120对应于绝缘板的一个示例。连接板18和19各自对应于连接端子板的一个示例。横向壁23、123和223对应于在螺栓头在外壳罩盖的短方向上的各侧分别设置的一对旋转阻止壁的一个示例。正极端子螺栓40和负极端子螺栓50各自对应于端子螺栓的一个示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和“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指的是螺栓头与横向壁(旋转阻止壁)靠接的部位(第一靠接部位和第二靠接部位)处的横向壁(旋转阻止壁)的厚度。换言之,“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和“第二靠接部位处的壁厚”指的是从螺栓头上的靠接部位到绝缘板在短方向上的边缘的最短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2中,间隔件5具有沿电池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设置在间隔件中的沟槽不限于沿高度方向直线延伸,只要冷却介质能流过它们即可。所述沟槽可沿任意方向延伸。此外,所述沟槽可以是弯曲的。
到目前为止已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但这些仅为示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根据本发明的技术还包括上述具体示例的各种改型。此外,说明书和附图中记载的各技术要素既单独地又以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实用性。此外,说明书和附图中记载的技术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并且通过仅实现这些目的之一即可具有技术实用性。

Claims (8)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扁平外壳,所述扁平外壳具有呈长方形的顶板;
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被收纳在所述外壳中;
配置在所述顶板上方的绝缘板;
连接端子板,所述连接端子板与所述发电元件电连接并且与所述顶板绝缘;
端子螺栓,所述端子螺栓具有螺栓头,贯穿所述连接端子板,并且在所述绝缘板上方配置成使得所述螺栓头的顶面与所述绝缘板对向,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绝缘板和所述连接端子板之间,并且呈正N边形,N是偶数;和
螺母,所述螺母旋拧在所述端子螺栓上,其中
所述绝缘板包括构造成限制所述螺栓头旋转的旋转阻止壁;
所述旋转阻止壁包括在所述旋转阻止壁之中离所述绝缘板的在短方向上的第一端最近的第一旋转阻止壁,所述短方向与所述顶板的所述长方形的短边平行;
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包括第一靠接部位和第二靠接部位,
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
所述第二靠接部位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
从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第二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阻止壁包括第二旋转阻止壁;
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和所述第二旋转阻止壁之间;
所述第二旋转阻止壁离所述绝缘板的在所述短方向上的第二端最近;
所述第二旋转阻止壁包括第三靠接部位和第四靠接部位,
所述第三靠接部位在所述螺栓头沿旋拧到所述端子螺栓上的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
所述第四靠接部位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松开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螺栓头靠接;并且
从所述第三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第四靠接部位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头被包括所述旋转阻止壁的围绕壁包围;
所述围绕壁的内周形状在从所述端子螺栓的轴向看去时呈正N边形;并且
所述内周形状的所述正N边形的一边相对于所述顶板的纵长方向在松开所述螺母的方向上以大于零度且小于180/N度的角度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被设定成使得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并且所述螺栓头与所述旋转阻止壁靠接时所述螺栓头的一边平行于所述顶板的纵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靠接部位处的壁厚被设定成使得在所述螺栓头沿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旋转并且所述螺栓头与所述旋转阻止壁靠接时所述螺栓头的一边平行于所述顶板的纵长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靠接部位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上的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阻止壁包括具有第一靠接部的第一壁面和具有第二靠接部的第二壁面。
8.一种电池组,在所述电池组中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彼此并列地配置,其特征在于
彼此相邻的所述电池的所述端子螺栓通过汇流条连接;并且
所述汇流条由所述螺母紧固在所述螺栓上。
CN201610060409.1A 2015-01-30 2016-01-28 电池和电池组 Active CN105845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6310 2015-01-30
JP2015016310A JP6131966B2 (ja) 2015-01-30 2015-01-30 電池及び組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5852A CN105845852A (zh) 2016-08-10
CN105845852B true CN105845852B (zh) 2018-04-20

Family

ID=56553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0409.1A Active CN105845852B (zh) 2015-01-30 2016-01-28 电池和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0740B2 (zh)
JP (1) JP6131966B2 (zh)
KR (1) KR101912497B1 (zh)
CN (1) CN105845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0893B2 (ja) * 2013-10-04 2018-01-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JP6784009B2 (ja) * 2015-08-26 2020-11-1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632952B2 (ja) * 2016-09-27 2020-01-22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絶縁体、二次電池及び絶縁体の製造方法
JP6601685B2 (ja) * 2016-12-15 2019-1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JP6783686B2 (ja) * 2017-03-03 2020-1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および電極端子
JP6769406B2 (ja) * 2017-07-12 2020-10-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接続部材
WO2019054079A1 (ja) * 2017-09-14 2019-03-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977591B2 (ja) * 2018-02-01 2021-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7037724B2 (ja) * 2018-02-16 2022-03-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1902961B (zh) * 2018-03-27 2023-05-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电模块
KR102387356B1 (ko) * 2019-02-21 2022-04-1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유동 너트를 구비한 단자 연결구조를 갖는 전지 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한 전지 팩
CN114593244A (zh) * 2019-03-26 2022-06-07 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阀门
US20240170797A1 (en) * 2021-04-09 2024-05-2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ing modu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3383A (zh) * 2011-07-28 2014-04-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
CN103891009A (zh) * 2011-08-29 2014-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电池组及搭载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3133B2 (ja) * 1992-07-29 2001-07-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新規な酸塩化物
JPH09213303A (ja) * 1996-02-07 1997-08-15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破損防止構成を有する蓄電池
JP4572448B2 (ja) 2000-06-12 2010-11-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2002313312A (ja) * 2001-04-09 2002-10-25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と接続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JP5365855B2 (ja) 2009-06-04 2013-12-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二次電池
JP2011023141A (ja) * 2009-07-13 2011-02-03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車両及び電池使用機器
KR101275811B1 (ko) * 2011-05-19 2013-06-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팩
JP2013037945A (ja) * 2011-08-09 2013-02-21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
JP5609822B2 (ja) * 2011-08-29 2014-10-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組電池及び搭載機器
CN103891010B (zh) * 2011-08-30 2016-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电池组及搭载设备
JP6077317B2 (ja) 2013-01-29 2017-02-08 株式会社協豊製作所 蓄電池用端子
JP3193133U (ja) 2014-07-07 2014-09-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3383A (zh) * 2011-07-28 2014-04-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
CN103891009A (zh) * 2011-08-29 2014-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电池组及搭载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26054A1 (en) 2016-08-04
KR20160094293A (ko) 2016-08-09
KR101912497B1 (ko) 2018-10-26
US10170740B2 (en) 2019-01-01
JP6131966B2 (ja) 2017-05-24
CN105845852A (zh) 2016-08-10
JP2016143466A (ja) 2016-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5852B (zh) 电池和电池组
EP2445035B1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a current collector terminal and a coupling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16365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JP455938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895675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US9246146B2 (en) Battery pack
EP4044329B1 (en) Battery box body,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ox body
JP6382640B2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US20130323574A1 (en) Electric cells and assembled battery
CN102376931A (zh)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US10461302B2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US20140141306A1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JP2016062695A (ja) 電池パック
KR101223517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666876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US20220393312A1 (en) Terminal fasteners for traction batteries
US20230361356A1 (en)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device and preparation apparatus associated therewith
CN104466038A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7447428B2 (ja) 蓄電装置
KR20210072513A (ko) 모듈과 팩 케이스 사이에 절연부재가 개재된 전지팩
JP7430807B2 (ja) 電池セル、電池、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17281090U (zh) 紧固件、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JP6344148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20710534U (zh) 绝缘罩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77491A1 (zh) 壳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