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4076B - 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4076B
CN105824076B CN201610040442.8A CN201610040442A CN105824076B CN 105824076 B CN105824076 B CN 105824076B CN 201610040442 A CN201610040442 A CN 201610040442A CN 105824076 B CN105824076 B CN 105824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enter
fibre core
microscop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04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4076A (zh
Inventor
佐藤龙一郎
本间敏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24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4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3Splicing machines, e.g. optical fibre fusion splic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004Microscop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2B21/0016Technical microscopes, e.g. for inspection or measuring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6Microscopes arrang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or projection purposes or digital imaging or video purposes including associated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6Microscopes arrang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or projection purposes or digital imaging or video purposes including associated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 G02B21/365Control or image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for digital or video micro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G02B21/26Stages; Adjus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本发明的光纤熔接装置具备:第一显微镜,通过接收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而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第二显微镜,通过接收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而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熔接机构,熔接第一光纤的端部和第二光纤的端部;以及控制部,控制熔接机构。第一显微镜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显微镜以无法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

Description

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连接一个光纤的端部与另一个光纤的端部的方法,举出熔接法。在日本特开2002-169050号公报中记载有用于熔接一个光纤的端部与另一个光纤的端部的熔接装置。在该熔接装置中设有从相互不同的角度观察光纤的侧面的一对显微镜。这些显微镜成为能够移动的结构,能够准确地观察光纤的纤芯。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一对显微镜分别在不同的时机移动,由此进行用于观察光纤的纤芯的焦点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光纤的熔接的作业时间变长。当为了缩短该作业时间而使用固定的显微镜时,在光纤彼此的位置对准时纤芯偏移、产生大幅的连接损失的可能性提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光纤的熔接的作业时间、以及抑制大幅的连接损失产生的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纤熔接装置具备:第一显微镜,其通过接收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而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第二显微镜,其通过接收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而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第二显微镜;熔接机构,其熔接第一光纤的端部和第二光纤的端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熔接机构,第一显微镜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显微镜以无法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使用了上述光纤熔接装置的光纤熔接方法中,通过被固定的第二显微镜从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根据第二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来识别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在不能识别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不能识别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位置对准之后,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端部彼此熔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缩短光纤的熔接的作业时间、以及抑制大幅的连接损失产生的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熔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光纤的熔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光纤的熔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述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并进行说明。
本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装置具备:第一显微镜,其通过接收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而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第二显微镜,其通过接收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而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熔接机构,其熔接第一光纤的端部和第二光纤的端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熔接机构,第一显微镜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显微镜以无法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
在该光纤熔接装置中,第二显微镜以无法沿第二轴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由此,在使用该光纤熔接装置进行光纤的熔接时,第一显微镜相对于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进行焦点调整,第二显微镜相对于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不进行焦点调整。由此,能够省略第二显微镜的焦点调整所需要的时间,能够缩短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熔接的作业时间。另外,第一显微镜通过相对于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进行焦点调整,能够高精度地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由此,与在熔接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时第一显微镜以及第二显微镜双方被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产生大幅的连接损失。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在根据第二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不能识别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由于第二显微镜被固定,因此不能进行与第一光纤的直径以及种类等相应的焦点调整。因此,有时不能通过第二显微镜来观察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控制部使用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的检测结果,熔接时的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在根据第二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不能识别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由于第二显微镜被固定,因此不能进行与第二光纤的直径以及种类等相应的焦点调整。因此,有时不能通过第二显微镜来观察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控制部使用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的检测结果,熔接时的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具有获取第一显微镜以及第二显微镜各自所拍摄的图像的图像获取部,控制部在根据由第二显微镜拍摄的图像不能识别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将根据由第二显微镜拍摄且由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所检测出的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熔接时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控制部也可以在根据第二图像不能识别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图像检测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将根据由第二显微镜拍摄且由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所检测出的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熔接时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还具备:中心位置判断部,其判断根据由第一显微镜拍摄到的图像、以及由第二显微镜拍摄到的图像能否识别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以及中心位置确定部,其确定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如此判断为能够识别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之后,确定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能够提高所确定的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精度。
另外,也可以是,中心位置判断部判断根据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能否识别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确定部确定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如此判断为能够识别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之后,确定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能够提高所确定的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精度。
另外,也可以是,在中心位置判断部将所识别的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判断为错误的位置的情况下,中心位置确定部根据图像来检测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熔接时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是,在中心位置判断部将所识别的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判断为错误的位置的情况下,中心位置确定部根据第二图像来检测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熔接时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本申请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光纤的熔接方法,其使用上述的光纤熔接装置,通过被固定的第二显微镜从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根据第二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来识别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在不能识别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不能识别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在将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位置对准之后,将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端部彼此熔接。
在该光纤的熔接方法中,第一显微镜相对于光纤进行焦点调整,但被固定的第二显微镜相对于光纤不进行焦点调整,因此能够省略第二显微镜的焦点调整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缩短光纤的熔接的作业时间。另外,在根据第二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不能识别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中的至少一者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外径的中心,由此熔接时的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能够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熔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那样,用于熔接光纤的光纤熔接装置1具备:观察一对光纤100、101(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图像观察机构2;图像显示部3,显示由图像观察机构2所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图像等;熔接机构4,熔接光纤100的端部和光纤101的端部;以及控制部5,控制图像观察机构2、图像显示部3以及熔接机构4。控制部5与图像观察机构2、图像显示部3以及熔接机构4各自连接。
图像观察机构2具备:配置光纤100、101的载置部11;分别从不同方向朝向光纤100、101射出光的第一光源12以及第二光源13;隔着载置部11而与第一光源12对置的第一显微镜14;能够驱动第一显微镜14的聚焦驱动部15;隔着载置部11而与第二光源13对置的第二显微镜16;以及将第二显微镜16固定的固定部17。
第一光源12以及第二光源13例如是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第一光源12以及第二光源13例如射出红色光。
第一显微镜14是通过接收从第一光源12射出的光而观察光纤100、101的侧面(特别是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以及外径)的构件,例如是CCD相机(Charge-CoupledDevice Camera:电荷耦合器件相机)、CMOS相机(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Camera: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相机)等。第一显微镜14以能够高精度地观察载置在载置部11上的光纤100、101的方式,能够由上述的聚焦驱动部15移动。基于第一显微镜14的观察结果能够被拍摄,被拍摄的图像(以下,记为观察结果或者第一图像)成为数据并发送给控制部5。
第二显微镜16是通过接收从第二光源13射出的光而观察光纤100、101的侧面(特别是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以及外径)的构件,例如为CCD相机、CMOS相机等。第二显微镜16通过上述的固定部17以无法移动的方式被固定。基于第二显微镜16的观察结果能够被拍摄,被拍摄的图像(以下,记为观察结果或者第二图像)成为数据并发送至控制部5。
以下,将从第一光源12朝向第一显微镜14射出的光的轴向设为第一轴向L1(第一方向),将从第二光源13朝向第二显微镜16射出的光的轴向设为第二轴向L2(第二方向)。以使第一轴向L1与第二轴向L2在载置部11上相互交叉的方式分别配置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13、第一显微镜14以及第二显微镜16。因此,第一显微镜14以及第二显微镜16设置为从相互不同的方向(角度)观察光纤100、101。此外,第一轴向L1与第二轴向L2所成的角度例如为60°~120°。
图像显示部3显示第一显微镜14以及第二显微镜16各自的观察结果等。作为图像显示部3,例如使用各种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
熔接机构4是通过在相互对接的光纤100、101的端部彼此进行放电而进行熔接的机构。熔接机构4例如通过使载置部11移动来将光纤100、101的位置对准。
控制部5具备:获取从图像观察机构2拍摄的图像的图像获取部21;判断根据由图像获取部21获取的图像能否识别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中心位置判断部22;以及确定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中心位置确定部23。作为控制部5,例如使用由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IC)形成的CPU(中央运算装置)。
图像获取部21取得在图像观察机构2中第一显微镜14以及第二显微镜16各自拍摄到的光纤100、101的图像(观察结果)。另外,图像获取部21检测获取的上述图像的亮度分布波形。
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根据由第一显微镜14拍摄到的第一图像、以及由第二显微镜16拍摄到的第二图像能否分别识别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判断部22例如使用由图像获取部21获取的(由第一显微镜14拍摄到的)第一图像的亮度分布波形,判断能否识别从第一轴向L1观察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同样,中心位置判断部22使用由图像获取部21获取的(由第二显微镜16拍摄到的)第二图像的亮度分布波形,判断能否识别从第二轴向L2观察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关于由中心位置判断部22进行的上述判断的详细内容,之后进行说明。
中心位置确定部23分别确定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确定部23例如使用第一图像的亮度分布波形,分别确定从第一轴向L1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同样,中心位置确定部23使用第二图像的亮度分布波形,分别确定从第二轴向L2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关于中心位置判断部22对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确定方法的详细内容,之后进行说明。中心位置确定部23在中心位置判断部22不能识别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况下,检测不能识别纤芯的中心位置的光纤100、101的外径。将检测到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
接下来,使用图2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的熔接装置的光纤的熔接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光纤的熔接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作为第一步骤,将光纤100、101固定于载置部11(步骤S 1)。在步骤S 1中,以使光纤100的端部与光纤101的端部相对的方式将该光纤100、101固定于载置部11。
接下来,作为第二步骤,从第一光源12接收到光的第一显微镜14从第一轴向L1观察光纤100、101(步骤S2)。在步骤S2中,聚焦驱动部15调整第一显微镜14的焦点位置,使得通过第一显微镜14能够观察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
接下来,作为第三步骤,图像获取部21获取由第一显微镜14拍摄到的第一图像(步骤S3)。在步骤S3中,图像获取部21根据第一图像来检测沿光纤100、101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
接下来,作为第四步骤,中心位置确定部23根据所获取的第一图像确定从第一轴向L1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步骤S4)。在步骤S4中,在中心位置判断部22识别出从第一轴向L1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之后,中心位置确定部23使用第一图像的亮度分布波形来确定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
在此,使用图3对由图像获取部21获取的第一图像的亮度分布波形、以及使用了该亮度分布波形的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的纵轴表示亮度的强度,图3的横轴表示光纤的径向。在图3中的亮度分布波形31中,在径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亮部32,在该亮部32的径向两侧形成有暗部33。这些亮部32以及暗部33由于构成光纤的材料的透射率的不同而产生。另外,在亮部32中,在径向中心部产生峰值35,在该峰值35的径向两侧产生峰值36。这些峰值35、36的强度差异是因构成光纤的纤芯与包层的折射率的不同而产生的。此外,形成在各个暗部33中的、亮部32的径向相反侧上的亮部34表示光纤外的亮度的强度(背景)。
中心位置确定部23也可以将亮度分布波形31中的成为最大强度的径向的位置确定为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确定部23也可以对亮度的强度设定规定阈值,识别在亮度分布波形31中成为规定阈值的两个径向的位置,并将上述两个位置的中心确定为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或者,也可以在亮度分布波形31中,识别亮部32中的成为极小值的两个径向的位置(峰值35、36之间的极小值37),并将这些极小值37的中心确定为纤芯的中心位置。
返回图2,作为第五步骤,从第二光源13接收到光的第二显微镜16从第二轴向L2观察光纤100、101(步骤S5)。在步骤S5中,由于第二显微镜16被固定部17固定,因此不进行第二显微镜16的焦点位置的调整。
接下来,作为第六步骤,图像获取部21获取由第二显微镜16拍摄到的第二图像(步骤S6)。在步骤S6中,图像获取部21根据由第二显微镜16拍摄到的第二图像来检测沿光纤100、101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
接下来,作为第七步骤,判断根据由第二显微镜16拍摄到的第二图像,能否识别从第二轴向L2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步骤S7)。在步骤S7中、中心位置判断部22不能识别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况下(步骤S7:否),作为第八步骤,中心位置确定部23根据由图像获取部21获取的第二图像来检测不能识别纤芯的中心位置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步骤S8)。
中心位置判断部22从第二轴向L2观察不能识别光纤100、101的至少一者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是指:例如第二显微镜16的焦点没有对焦而不能观察光纤100、101的纤芯的情况等。这种情况由于第二显微镜16通过固定部17被进行固定而不能进行与光纤100、101的直径以及种类等相应的焦点的调整从而有可能发生。此外,光纤的外径的中心例如使用图3所示的亮度分布波形进行检测。当使用图3并具体说明时,暗部33与亮部34的拐点38分别表示光纤的外径。因此,中心位置确定部23将彼此的拐点38的中心点检测作为光纤的外径。
返回图2,在步骤S7中、中心位置判断部22能够识别从第二轴向L2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7:是),中心位置确定部23确定从第二轴向L2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步骤S9)。或者,在步骤S8后进行上述步骤S9。在步骤S7为“是”的情况下,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与步骤S4同样地被进行确定。另一方面,在步骤S7为“否”的情况下,中心位置确定部23将在步骤S8检测到的、不能识别纤芯的中心位置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作为纤芯的中心位置。
接下来,作为第十步骤,使用通过步骤S4、S9确定的光纤100、101的中心位置,将光纤100、101的位置对准(步骤S 10)。在步骤S 10中,分别进行通过步骤S 1~S4获得的、从第一轴向L1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彼此的位置对准、以及通过步骤S5~S9获得的、从第二轴向L2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彼此的位置对准。
接下来,作为第十一步骤,熔接机构4通过对接放电将光纤100、101的端部彼此熔接(步骤S11)。
对于通过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装置1而获得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装置1中,第二显微镜16以沿第二轴向L2无法移动的方式被固定。由此,在使用该光纤熔接装置1进行光纤100、101的熔接时,第一显微镜14相对于光纤100、101进行焦点调整,但第二显微镜16相对于光纤100、101不进行焦点调整。由此,能够省略第二显微镜16的焦点调整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光纤100、101的熔接的作业时间。另外,第一显微镜14通过相对于光纤100、101进行焦点调整,能够高精度地观察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由此,与在将光纤100、101熔接时第一显微镜14以及第二显微镜16双方被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产生大幅的连接损失。
另外,控制部5也可以在根据第二显微镜16的观察结果不能识别光纤100、101中的至少一者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不能识别纤芯的中心位置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由于第二显微镜16被固定,因此不能进行与光纤100、101的直径以及种类等相应的焦点的调整。因此,有时不能通过第二显微镜16观察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将控制部5检测到的、不能识别纤芯的中心位置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熔接时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降低,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控制部5具有取得第一显微镜14以及第二显微镜16各自所拍摄的图像的图像获取部21,控制部5也可以在根据由第二显微镜16所拍摄的图像不能识别光纤100、101中的至少一者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来检测不能识别纤芯的中心位置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5将根据由第二显微镜16拍摄且由图像获取部21获取的图像所检测出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另外,控制部5也可以还具备:中心位置判断部22,其判断根据由第一显微镜14拍摄到的图像、以及由第二显微镜16拍摄到的图像能否识别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以及中心位置确定部23,其分别确定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如此,在判断为不能识别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之后,分别确定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能够提高所确定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精度。
以下,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光纤的熔接方法进行说明。在变形例的说明中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重复的记载,记载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光纤的熔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步骤S7中、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不能识别光纤100、101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7:是),在步骤S9之前进行步骤S21。
在上述步骤S21中,判断根据第二图像识别到的、从第二轴向L2观察到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是否为正确的位置。在步骤S21中,在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所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为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1:是),中心位置确定部23将所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确定为正确的位置(步骤S9)。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所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1:否),判断为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被视为不能识别。然后,中心位置确定部23在步骤S8中检测判断为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然后,在步骤S9中,将在步骤S8中检测出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
在此,使用图5~9对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处于错误的位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5~9是表示沿光纤的径向的亮度分布波形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与图3同样,图5~9的纵轴表示亮度的强度,横轴表示光纤的径向。
在中心位置确定部23将亮度分布波形中的最大强度的位置确定为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检测亮度分布波形内的各峰值的位置、强度以及数量等。例如图5所示那样,在判断为亮度分布波形31中的最大强度的径向的位置不是亮部32中的中心位置附近的峰值35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
在中心位置确定部23对亮度的强度设定规定阈值,并在获取的亮度分布波形中识别达到规定阈值的两个径向的位置,在将上述两个位置的中心确定为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检测达到规定阈值的两个径向的位置之间的亮度的强度分布。例如图6所示那样,在判断为亮度分布波形31中达到规定阈值的两个位置39之间的亮度的强度分布的对称性差异很大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
在中心位置确定部23在亮度分布波形中识别亮部中的成为极小值的两个径向的位置、并将这些极小值的中心确定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检测两个极小值之间的亮度的强度分布。然后,例如图7所示那样,判断为在亮度分布波形31中两个极小值37之间的亮度的强度分布的对称性差异很大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另外,中心位置判断部22检测亮部中的极小值的数量。然后,例如图8所示那样,在亮度分布波形31中在亮部32中存在三个以上的极小值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另外,如图9A、9B所示,存在于亮部32中的极小值为一个以下的情况也同样地,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为错误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在存在于亮部32中的极小值为一个以下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判断部22判断为不能识别光纤100、101的中心位置。
在以上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中,也能够获得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实现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本变形例,在由中心位置确定部23确定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有可能比实际的位置大幅偏移的情况下,将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视为纤芯的中心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熔接时的光纤100、101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大幅偏移的可能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接所引起的大幅的连接损失的产生。
上述的光纤熔接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光纤的熔接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进行步骤S5~S9之后进行步骤S 1~S4。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4之后进行一次光纤100、101的位置对准之后,进行步骤S5以后的步骤。另外,在步骤S8中,也可以检测在步骤S7、S21中纤芯的中心位置被识别出的光纤100、101的外径的中心。

Claims (9)

1.一种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所述光纤熔接装置具备:
第一显微镜,其通过接收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
第二显微镜,其通过接收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从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光纤以及所述第二光纤;
熔接机构,其熔接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端部;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熔接机构,
所述第一显微镜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显微镜以无法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第二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不能识别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第二显微镜的所述观察结果不能识别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获取所述第一显微镜所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显微镜所拍摄的第二图像的图像获取部,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不能识别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不能识别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还具备:
中心位置判断部,其判断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是否能够识别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纤芯的所述中心位置;以及
中心位置确定部,其确定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所述中心位置判断部判断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是否能够识别所述第二光纤的所述纤芯的所述中心位置,
所述中心位置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在所述中心位置判断部将所识别的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判断为错误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中心位置确定部根据所述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在所述中心位置判断部将所识别的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判断为错误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中心位置确定部根据所述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9.一种光纤的熔接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熔接装置,其中,
通过被固定的所述第二显微镜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光纤以及所述第二光纤,
根据所述第二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识别所述第一光纤以及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
在不能识别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在不能识别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光纤的外径的中心,
在将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位置对准之后,将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端部彼此熔接。
CN201610040442.8A 2015-01-23 2016-01-21 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Active CN105824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0993A JP6421348B2 (ja) 2015-01-23 2015-01-23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JP2015-010993 2015-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076A CN105824076A (zh) 2016-08-03
CN105824076B true CN105824076B (zh) 2019-08-27

Family

ID=56434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0442.8A Active CN105824076B (zh) 2015-01-23 2016-01-21 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4742B2 (zh)
JP (1) JP6421348B2 (zh)
KR (2) KR102567670B1 (zh)
CN (1) CN1058240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6300B (zh) * 2016-12-28 2020-09-08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在图像中确定光纤熔接机电极棒位置的方法
CN106547050A (zh) * 2017-01-24 2017-03-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保偏光纤偏振主轴对准装置
CN107330877B (zh) * 2017-06-14 2020-06-23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光纤显示区偏移量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8227078B (zh) * 2017-12-29 2019-12-24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fpga的光纤端面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459374B (zh) * 2018-04-08 2020-09-01 宏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纤及制造的光纤熔接机
CN109061807B (zh) * 2018-09-13 2020-07-03 苏州席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子芯片的光纤引出方法
WO2020179927A1 (ja) * 2019-03-07 2020-09-10 住友電工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機、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CN112130256A (zh) * 2020-11-06 2020-12-25 南京天兴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纤类型识别系统
CN115903139B (zh) * 2023-01-16 2023-09-22 浙江康阔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保偏光纤熔接机的端面定位方法及光纤端面定位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150A (zh) * 2001-06-06 2003-02-26 株式会社藤倉 光纤熔接连结机和熔接连结方法
CN1531661A (zh) * 2000-12-05 2004-09-2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熔接设备和熔接方法
US8317412B2 (en) * 2005-12-30 2012-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ladding alignment for fusion splicing optical fibers
CN103460094A (zh) * 2011-09-02 2013-12-18 株式会社藤仓 熔接接合机及光纤判别方法
WO2014121266A1 (en) * 2013-02-04 2014-08-07 Mizushima Toshirou Optical zooming system for fusion splic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4646B2 (zh) * 1973-10-05 1979-08-22
JPS62198804A (ja) 1986-02-27 1987-09-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アイバの軸ずれ測定方法
JPH0237306A (ja) 1988-07-27 1990-02-07 Fujikura Ltd 多芯光ファイバの接続部検査方法
JP3397937B2 (ja) 1995-06-14 2003-04-2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画像処理方法
JPH1114853A (ja) * 1997-06-19 1999-01-22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方法
JP3490287B2 (ja) * 1998-03-09 2004-01-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調心装置
JP3443349B2 (ja) 1998-03-18 2003-09-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観察用画像処理装置
JP2000205997A (ja) * 1999-01-19 2000-07-28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におけるコア中心位置の検出方法
JP2000275469A (ja) 1999-03-29 2000-10-06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JP3850713B2 (ja) * 2001-11-09 2006-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スプライサ
JP2003195093A (ja) * 2001-12-26 2003-07-09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の観察方法及び観察装置
JP4190997B2 (ja) 2003-09-24 2008-12-0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装置と融着接続方法
SE530854C2 (sv) * 2005-12-30 2008-09-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nriktning av optiska fibrer vid dessas skarvning
JP2012242599A (ja) 2011-05-19 2012-12-1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判別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JP2014123157A (ja) 2014-03-31 2014-07-03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判別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1661A (zh) * 2000-12-05 2004-09-2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熔接设备和熔接方法
CN1399150A (zh) * 2001-06-06 2003-02-26 株式会社藤倉 光纤熔接连结机和熔接连结方法
US8317412B2 (en) * 2005-12-30 2012-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ladding alignment for fusion splicing optical fibers
CN103460094A (zh) * 2011-09-02 2013-12-18 株式会社藤仓 熔接接合机及光纤判别方法
WO2014121266A1 (en) * 2013-02-04 2014-08-07 Mizushima Toshirou Optical zooming system for fusion splic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1348B2 (ja) 2018-11-14
US20160216448A1 (en) 2016-07-28
KR20160091280A (ko) 2016-08-02
CN105824076A (zh) 2016-08-03
US10054742B2 (en) 2018-08-21
JP2016136178A (ja) 2016-07-28
KR20230084116A (ko) 2023-06-12
KR102567670B1 (ko) 202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4076B (zh) 光纤熔接装置以及光纤的熔接方法
JP5424646B2 (ja) 光ファイバを融着接続するためのコアの軸合わせ
JP5863190B2 (ja) 画像解析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システム
CN113424088B (zh) 光纤的熔接连接机及光纤的熔接连接方法
JP4856840B2 (ja) 光ファイバの種類の決定
CN103424808B (zh) 光纤熔接机的光纤推进控制方法及光纤熔接机
CN106455924A (zh) 内窥镜用摄像单元
KR20170080693A (ko) 커넥터들을 터미네이션 및 시험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4785041B2 (ja) 被測定線状体の外径測定方法
JP2006184467A (ja) 光ファイバ加熱強さ検出方法及び融着接続方法並びに融着接続装置
KR100847740B1 (ko) 압흔검사시스템 및 압흔검사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JP6617774B2 (ja) 顕微鏡装置
CN103799962A (zh) 眼科装置、摄像控制装置及摄像控制方法
JP2004341452A (ja) 定偏波光ファイバ自動判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定偏波光ファイバ接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145698B2 (ja) 顕微鏡用焦点検出装置と、これを具備する顕微鏡
JP2001305372A (ja) 光ファイバのコア測定装置,融着接続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焦点位置設定方法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の識別方法
EP4318064A1 (en) Fusion splicing device
KR101230473B1 (ko) 미분 간섭 현미경 광학계를 이용한 도전볼 압흔 검사방법
CN116183611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检测一体机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600584B (zh) 一种延长高速相机采集时长的方法及系统
JP2018155593A (ja) 光コネクタ端面検査装置とその合焦画像データ取得方法
JP5273734B2 (ja) ボケの抽出方法、位置決め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マニピ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8071990A (ja) 多心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の偏心測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5861975U (zh) 一种光学辅助对焦机构
CN117063105A (zh) 熔接装置以及纤芯位置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