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2659B - 双向铰链 - Google Patents

双向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2659B
CN105822659B CN201510012960.4A CN201510012960A CN105822659B CN 105822659 B CN105822659 B CN 105822659B CN 201510012960 A CN201510012960 A CN 201510012960A CN 105822659 B CN105822659 B CN 105822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unit
base components
extension
rotary shaft
bilateral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29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2659A (zh
Inventor
麦志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 M Produc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 M Produc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 M Products Ltd filed Critical C M Products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29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2659B/zh
Priority to CA2933866A priority patent/CA293386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0246 priority patent/WO2016110251A1/en
Priority to AU2016203691A priority patent/AU2016203691A1/en
Priority to US14/991,587 priority patent/US988520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822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2659A/zh
Priority to HK16111801.8A priority patent/HK1223672A1/zh
Priority to US15/864,592 priority patent/US2018012802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2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2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seven parallel pins and four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007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omprising means allowing pivoting adjust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铰链单元,包括第一基础元件、第二基础元件和至少两个连接元件,每个基础元件均具有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延伸部,每个连接元件与第一基础元件上的一个延伸部铰接并且与第二基础元件上的一个延伸部铰接。根据本发明的双向铰链单元能够在三个组合状态之间变化,当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头尾对齐地并排布置于第一基础元件和第二基础元件之间,以使得该双向铰链单元既可围绕一侧的旋转轴旋转至第一组合状态,又可围绕另一侧的旋转轴旋转至第三组合状态。

Description

双向铰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链,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工业应用的双向铰链。
背景技术
US2245875中公开了一种智力玩具,其由多个可折铰链单元串联构成,如图19-20所示,每个单元包括两块板40,41,两者通过三条丝带42,47进行连接,其中两条丝带42用于连接两块板40,41的左端,另一条丝带47位于两条丝带42之间,用于连接两块板40,41的右端。完成连接之后,第一板40可以围绕第二板41的左端顺时针旋转180度以重叠在第二板41的上方,然后该第一板40还可以继续围绕第二板41的右端顺时针旋转180度以移动到第二板41的右侧。
然而,为了避免旋转运动受到阻碍,上述铰链单元中的两块板由几乎无厚度的丝带连接,导致铰链单元无法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铰链单元,其不仅具备上述铰链单元的操作特性,同时允许采用具有实质厚度的材料进行连接,因此易于安装且具有高结构强度以适应各种应用场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铰链单元,包括:第一基础元件,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基础元件,包括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四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第一连接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第一旋转轴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四延伸部相对于第二旋转轴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第三旋转轴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五延伸部相对于第四旋转轴铰接连接,其中,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不处于同一轴线上,通过将所述第一基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绕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旋转一角度,使所述双向铰链单元从所述第一组合状态变为第二组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也处于同一轴线上;通过将所述第一基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绕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旋转一角度,使所述双向铰链单元从所述第二组合状态变为第三组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所述第三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不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础元件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凸部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基础元件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二凸部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凹部,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凸部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部的空间内,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三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部容纳于所述第一第二凹部的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基础元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基础元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六延伸部;所述双向铰链单元还包括第三连接元件,其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相对于第五旋转轴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六延伸部相对于第六旋转轴铰接连接,其中,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和第二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第五旋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二和第三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第四、第六旋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凸部处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凹部两侧的肩部处向上延伸;所述第四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凸部处向上延伸,所述第五延伸部和第六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凹部两侧的肩部处向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础元件由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组合形成,在组合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分别构成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基础元件由第二本体和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连接的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组合形成,在组合后所述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分别构成所述第四、第五、第六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础元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凸部处向下延伸的第七延伸部,以及从所述第一凹部两侧的肩部处向下延伸的第八延伸部和第九延伸部,且所述双向铰链单元还包括:第三基础元件,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三凸部、位于第二端的第三凹部、从所述第三凸部处向下延伸的第十延伸部、以及从所述第三凹部两侧的肩部处向下延伸的第十一延伸部和第十二延伸部;第四连接元件,其与所述第十延伸部相对于第七旋转轴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七延伸部相对于第八旋转轴铰接连接;第五连接元件,其与所述第十一延伸部相对于第九旋转轴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八延伸部相对于第十旋转轴铰接连接;第六连接元件,其与所述第十二延伸部相对于第十一旋转轴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九延伸部相对于第十二旋转轴铰接连接;其中,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八、第九、第十一旋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通过将所述第三基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绕所述第八、第九、第十一旋转轴旋转一角度,使所述双向铰链单元从所述第一组合状态变为第四组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所述第四组合状态时,所述第八、第九、第十一旋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七、第十、第十二旋转轴也处于同一轴线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a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a-2b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c-2e示出了可折铰链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变化;
图3-3a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3c-0至图3c-2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三实施例的旋转示意图;
图3d至图3f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变化;
图4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1至图5-12是本发明的具有本体延伸件的可折铰链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a-7c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8a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12k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13e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15d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a-16c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17c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20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由可折铰链形成的玩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图中自始至终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上端”、“下端”、“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一个”、“两个”、“三个”、“多个”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其包括“一组”、“两组”、“三组”、“多组”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重要性。
如图1a至图1c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连接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可折铰链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以及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的形状相同,且三个连接元件21、22、23的形状相同。但本发明的基础元件和连接元件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图16a-16c中示出的实施例。
第一基础元件11的第一端具有凸部111,第二端具有凹部112,第二基础元件12的第一端具有凸部121、第二端具有凹部122。凸部或凹部可以是一个,或者如城墙般的多个凸部和凹部,各凹、凸的形状、大小可不相同。
第一基础元件11具有从第一基础元件11向上延伸形成的三个连接部113、114、115,其中,连接部113位于第一基础元件11的第一端,连接部114、115则位于第一基础元件11的第二端。连接部114和连接部115可对称或非对称设置,连接部113可位于或偏移于连接部114和连接部115的对称轴上。第二基础元件12同样具有从第二基础元件12向上延伸形成的三个连接部123、124、125。三个连接元件21、22、23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连接元件21的第一端具有连接部211,第二端具有连接部212,第二连接元件22的第一端具有连接部221,第二端具有连接部222,第三连接元件23的第一端具有连接部231,第二端具有连接部232。
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将两个基础元件11、12连接起来。具体地,第一连接元件21的第一端的连接部211与第一基础元件11的连接部113形成围绕第一旋转轴301的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第一铰接连接;第二端的连接部212与第二基础元件12的连接部123形成围绕第二旋转轴302的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第二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元件22的第一端的连接部221与第一基础元件11的连接部114形成围绕第三旋转轴303的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第三铰接连接;第二端的连接部222与第二基础元件12的连接部124形成围绕第四旋转轴304的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第四铰接连接;第三连接元件23的第一端的连接部231与第一基础元件11的连接部115形成围绕第五旋转轴305的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第五铰接连接;第二端的连接部232与第二基础元件12的连接部125形成围绕第六旋转轴306的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第六铰接连接。
本发明的可折铰链至少具有三种组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可折铰链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如图1b所示,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基础元件11、12与连接元件21、22、23形成的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1-306不在基础元件11、12所在的平面之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图16a-16c),两个基础元件也可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第一组合状态时,第二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2、第三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3和第五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5处于同一轴线上。第一基础元件11绕第二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2顺时针旋转180度后形成第二组合状态。当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如图1c所示,第二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2、第三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3和第五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5仍然处于同一轴线上,且第一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1、第四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4和第六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6也处于同一轴线上。当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第一、第二、第三连接元件21,22,23头尾对齐地并排布置于上方的第一基础元件11和下方的第二基础元件12之间。
连接元件21、22、23与基础元件11、12之间的铰接连接可以通过销轴与轴孔相配合的结构来实现,如图1a所示,每个连接元件的端部具有两臂,其有来自材料本身的有限弹性(弹性亦可以由附加的零件产生),两臂的内侧设有销轴或轴孔,基础元件则具有可插入到两臂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则对应地设有轴孔或销轴。连接元件和基础元件上的相互配合的连接部是可以互换的,即也可以采用连接元件插入基础元件形成可折铰链。此外,铰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球头和球窝的配合结构、或其它合适的铰接方式来实现。
在图1c所示的第二组合状态时,由于第二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2、第三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3和第五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5处于同一轴线上,且第一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1、第四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4和第六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6也处于同一轴线上(图1c中由于被阻挡而未示出),此时第一基础元件11既可以围绕第一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1继续顺时针旋转180度到达第三组合状态,或者也可以围绕第二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2逆时针旋转180度回到第一组合状态。以上描述的第一基础元件11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都是相对于第二基础元件12而言的,应当理解,第二基础元件12亦可相对于第一基础元件11旋转。例如,当第一基础元件11顺时针旋转使可折铰链处于第二组合状态之后,可保持第一基础元件11静止同时将第二基础元件12相对于第一基础元件11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可折铰链在第三组合状态下的构造与第一组合状态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和第二基础元件11,12的位置互换。具体地,在图1b中示出的第一组合状态下,可折铰链的第一基础元件11位于第二基础元件12的前方,在第三组合状态下(图中未示出)第一基础元件11位于第二基础元件12的后方,各连接元件21-23的位置保持不变,但连接元件21-23的上、下表面与第一组合状态时颠倒。此时,由第二基础元件12的第二端的凹部122提供的空间容纳第一基础元件11的第一端的凸部111。在第三组合状态下,第一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1、第四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4和第六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6仍然处于同一轴线上,而第二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2、第三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3和第五铰接连接的旋转轴305不处于同一轴线上。
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活动是受约束的,在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由于中部的三个旋转轴302,303,305处于同一轴线上,所以可以转动,但可折铰链不能围绕两端的旋转轴301,304,306转动。当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本来位于两端的旋转轴被旋转至同一轴线上,因此允许转动。也就是说,开启旋转运行的条件是相关的旋转轴必须位于同一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凸部111和凹部122相适配,且凹部112和凸部121相适配。具体地,凸部111两旁肩部的凹位与连接部124、125相适配,凸部121两旁肩部的凹位和连接部114、115相适配。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凸部111和凹部122的位置可移向一边,凸部121和凹部112的位置可移向另一边,宽度亦可不同,即同一件基础元件的凸部与凹部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亦可以是不相同的,连接元件亦然。上文中的相适配是指凹部有足够空间容纳凸部,而非如入榫般精准配合。
虽然第一实施例中采用三个连接元件以实现两个基础元件的稳定连接,但两个连接元件同样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在仅使用两个连接元件(例如连接元件21,22)的方案中,第一和第二基础元件11,12上的连接部115,125可以省去。图6-8中示出了只包括两个连接元件的实施例。
图2a和图2b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第二实施例的可折铰链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可折铰链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一个基础元件13,和三个连接元件24、25、26,使得可折铰链共包括三个基础元件11、12、13,六个连接元件21、22、23、24、25、26。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础元件11还具有从其下方延伸出的三个连接部,下方的三个连接部与上方的三个连接部113、114、115可对称或不对称,第二基础元件12和第三基础元件13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础元件的结构相同,但宽度和高度可以不同。
参看图2a和图2b,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元件24的第一端与第三基础元件13形成围绕第七旋转轴307的第七铰接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基础元件11形成围绕第八旋转轴308的第八铰接连接。第五连接元件25的第一端与第三基础元件13形成围绕第九旋转轴309的第九铰接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基础元件11形成围绕第十旋转轴310的第十铰接连接。第六连接元件26的第一端与第三基础元件13形成围绕第十一旋转轴311的第十一铰接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基础元件11形成围绕第七旋转轴312的第十二铰接连接。
第二实施例可以看作是两个第一实施例中的可折铰链的叠加,图2a中第一基础元件11的上半部分与第二基础元件12构成了一个可折铰链单元,同时第一基础元件11的下半部分与第三基础元件13构成了另一个可折铰链单元。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三个组合状态之外,第二实施例的可折铰链还具有额外的第四组合状态。
当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如图2a所示,第三基础元件13与第一基础元件11处于同一平面上,第八旋转轴308、第九旋转轴309和第十一旋转轴311处于同一轴线上。由第一组合状态向第四组合状态转变时,第三基础元件13绕第八旋转轴308的转轴逆时针旋转180度。当处于第四组合状态时,第七旋转轴307、第十旋转轴310和第十二旋转轴312的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第四连接元件24、第五连接元件25和第六连接元件26头尾对齐地并排设置于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三基础元件13之间。
通过将第二基础元件12向上逆时针旋转180度并且将第三基础元件13向下逆时针旋转180度,使图2a中的可折铰链变为图2b中的状态,此时,上方的第二基础元件12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且下方的第三基础元件12也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图2c-2e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变化,与图2a相比,图2c中的可折铰链的第一基础元件11的高度增加。通过将第二基础单元12逆时针旋转180度使可折铰链从图2c变为图2d,通过将第二基础单元12再一次逆时针旋转180度使可折铰链从图2d变为图2e。根据图2e可知,由于第一基础元件11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基础元件12和第三基础元件13的高度之后,因此提供足够的空间允许在第一基础元件11的同一侧同时容纳第二基础元件12和第三基础元件13。
作为第二实施例的进一步变化,第二基础元件12和/或第三基础元件13也能构造成同时包括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延伸部,以便连接更多的基础元件。另外,如果将多个基础元件首尾相连则可形成环状的可折铰链。
虽然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均以旋转180度进行描述,但旋转的角度并不局限于180度,例如图17中示出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假设可折铰链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那么基础元件11,12两端的凸部111,121的凹部112,122可以省略,原因在于无需为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13,123提供容纳空间。
图3至图3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其中基础元件11、12分别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第一基础元件11由本体102、第一辅助部件101、第二辅助部件103和第三辅助部件104构成,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101,103,104分别在下端铰接连接到本体102上。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101,103,104的高度大于本体102,以在第一基础元件11上形成连接部113,114,115。类似地,第二基础元件12由本体106、第四辅助部件105、第五辅助部件107和第六辅助部件108构成,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105,107,108分别在下端铰接连接到本体106上。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105,107,108的高度大于本体106,以在第二基础元件12上形成连接部123,124,125。如图3a-3b所示,第一连接元件21的两端211,212分别与第一和第四辅助部件101,105的连接部113,123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元件22的两端221,222分别与第二和第五辅助部件103,107的连接部114,124铰接连接,第三连接元件23的两端231,232分别与第三和第六辅助部件104,108的连接部115,125铰接连接。
在只具有两个连接元件21,22的情况下,第一基础元件11的第三辅助部件104和第二基础元件12的第六辅助部件108可以省略。
图3b为第一组合状态的示意图,图3c为第二组合状态的示意图。如将图3c中的组合单元逆时针转90度,便得到图3c-0,其不仅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相似,而且翻转的动作也类似。图3c-1是图3c-0左侧的基础元件逆时针逐一旋转45度的一组示意图,图3c-2是图3c-0左侧的基础元件顺时针逐一45度转的一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的翻转动作是第一实施例的两倍,这是因为本实施例中的各连接部是借助于辅助部件铰接连接在基础元件上,而第一实施例中各连接部是固定连接在基础元件上。
如图3b和图3c-0所示,第一基础元件11的本体102上形成缺口部A,其作用是在旋转时提供用于容纳连接元件21-23的空间。类似地,在第二基础元件12的本体106上也形成缺口部。图3d和图3e示出了一种替代的结构,分别对应于图3b和图3c-0中的状态,区别在于采用连杆进行铰接。图3f示出了另一种替代的结构,其同样采用连杆进行铰接。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三个连接元件21、22、23,连接元件21、22、23与基础元件11、12形成铰接连接的位置位于连接元件21、22、23的端部靠下的位置。此实施例说明连接元件21、22、23与基础元件11、12形成连接的位置并不局限于端部中间的位置。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三个基础元件11-13和六个连接元件21-2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元件由四个部件组合而成,为便于理解,图5中示出了未与基础元件相连的第五连接元件25,其由四个部件201-204组合而成。基础元件11具有向上和向下延伸出的用于与连接元件形成铰接连接的连接部,连接元件12具有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连接元件13具有向下延伸出的连接部,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5的实施例中,部件202,203相当于图1中的连接元件,而部件201,204的作用是将连接部件202,203共同地在前后方向上延长,因此可称作“本体延伸件”。本体延伸件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元件(基础元件和/或连接元件),以使得延长后的元件适合装配。例如,本体延伸件可连接具有多层结构的元件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本体延伸件可与基础元件连接从而为基础元件提供凹部或凸部,本体延伸件可直接或间接与基础元件、连接元件或其它的本体延伸件连接。图5的实施例中具有双层结构的连接部件25,在一种应用中,该双层结构之间可保持用来展示的物品,例如插入卡片。在另一种应用中,该双层结构的每层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或具有不同的颜色。
图5-1至图 5-6中示出的本体延伸件可直接与元件进行连接,图5-7至图5-12中示出的本体延伸件借助于连接杆与元件进行连接。图 5-1中用两个相同的本体延伸件50进行装配;图5-2中用两个不同的本体延伸件51,52进行装配;图5-3中用两个不同的本体延伸件进行装配,使得右侧的元件可翻转到左侧的元件之上;图5-4与图5-3的效果类似,但设计不同;图5-5中的本体延伸件在上、左、下三个方向上都可连接元件,与图5-3和图5-4的效果类似,其中左侧的本体延伸件可与右侧的两个装有本体延伸件的元件进行装配;图5-6中的本体延伸件在上、下方向均可连接元件,图5-6中示出了将本体延伸件应用到第三实施例中,但只是装配成类似图3c-0的三段中的一段的结构;图5-7中示出了单层的本体延伸件53;图5-8中示出了双层的本体延伸件54;图5-9示出了将双层的本体延伸件应用到第一实施例中;图5-10示出了图5-9中的一部分;图5-11中示出了另一种单层的本体延伸件;图5-12中示出了将单层的本体延伸件用于三角形的元件。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两个连接元件21、22。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的形状可相同或不同,基础元件11的第一端具有凸部,第二端具有凹部。当可折铰链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第二基础元件12的凸部位于第一基础元件11的凹部内,但同一基础元件的凸部与凹部的形状不必是相适配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21的第一端与第一基础元件11形成围绕第一旋转轴301的第一铰接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基础元件12形成围绕第二旋转轴302的第二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元件22的第一端与第一基础元件11形成围绕第三旋转轴303的第三铰接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基础元件12形成围绕第四旋转轴304的第四铰接连接。当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如图6所示,第一基础元件11与第二基础元件12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旋转轴302与第三旋转轴303位于同一轴线上。通过使第一基础元件11围绕第二旋转轴302顺时针旋转180度(或第二基础元件12围绕第二旋转轴302逆时针旋转180度)后达到第二组合状态。当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未示出),第一旋转轴301与第四旋转轴304处于同一轴向上,第一连接元件21和第二连接元件22头尾对齐地并排排列在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的高度明显大于连接元件21、22的高度,由此可见,基础元件11、12的高度不会影响到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动作,基础元件和连接元件均可具有任意的高度。
如图7a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六实施例类似,在第六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可折铰链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两个连接元件21,22,其中基础元件11,12各自由多个元件组合而成。第一基础元件11由本体101和上、下辅助部件102,103组成,其中辅助部件102,103分别铰接连接在本体101的上、下两端。图7a中所示状态为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的第一组合状态,连接元件21,22各自包括两个连接杆,这些连接杆将基础元件11和12连接在一起。与第三实施类似,由于基础元件11,12分别由多个辅助部件铰接而成,因此第一基础元件11作为一个整体可顺时针旋转180度,然后第一基础部件11的本体101可进一步围绕其在图7a中上方的旋转轴额外转动180度。
图7b与图7a所示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图7b中的实施例将顶部的两个部件作为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21,22,并将本体102、下辅助部件101和连接杆103组合形成第一基础元件11,其余部件则组成第二基础元件12。
图7c与图7a所示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图7c中的实施例将底部的两个部件作为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21,22,并将本体101、上辅助部件102和连接杆103组合形成第一基础元件11,其余部件则组成第二基础元件12。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六实施例类似,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两个连接元件21,22,与第六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22与第一、第二基础元件11,12形成的第三、第四铰接连接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基础元件11,12的中部,而不是第二端。图8a表示连接元件与基础元件的连接位置同样不局限于连接元件的端部,也可以位于其它位置。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七实施例类似,在第七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变形,图9中示出了类似图7a的右半部,其用十字连杆41代替图7a中的连接元件21,位于中间层的基础元件11先连接下方的基础元件13,在通过十字连杆41跨层连接另一侧的上方的基础元件14,再连接另一边的中间层的基础元件12。左半部的接法是相反的,位于中间层的基础元件11先连接上方的基础元件(图中未示出),在通过十字连杆(图中未示出)跨层连接另一边的下方的基础元件(图中未示出),再连接另一边的中间层的基础元件12。虽然十字连杆41看似连接着基础元件11、12,实际上只是非固定地连接,目的只是保持着此两基础元件11、12的位置,在折叠过程中它们会分离,但十字连杆41不会与基础元件13、14分开的。在本实施例中,十字连杆41非常重要,它可以同时连接四个基础元件,该特性极大扩展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应用场合。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二实施例类似,该组合单元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以及三个连接元件21、22、23。该实施例说明基础元件和连接元件不一定是平行或垂直的关系,相互的位置关系可以是任意适宜的位置关系,可以成各种角度关系,而且连接元件的形状可以不相同。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该组合单元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以及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其中两个基础元件11、12由多个简单形状的积木组合而成,连接元件与基础元件之间的连接和组合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该组合单元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以及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其中第一基础元件11构造成门框,第二基础元件12构造成门。图12中示出的状态为可折铰链处于第二组合状态的示意图,连接元件与基础元件之间的连接和组合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图12a示出了门顺时针打开的状态,图12b示出了门逆时针打开的状态。
图12c-12k示出了一系列将可折铰链作为门的实施例。在图12c-12e的实施例中,第二基础元件作为门的启动装置60,第一基础元件向下延伸一定距离作为门61,当启动装置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12d中的状态时,门能够旋转,图12e示出门打开顺时针旋转180度的状态。也就是说,图12c-12e分别对应于门的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和打开状态。图12f-12h示出了另一种构造,其中第二基础元件作为门的启动装置70,第一基础元件向右延伸一定距离作为门71。图12f-12h分别对应于门的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和打开状态。在图12i-12k的实施例中,一个连接元件作为门80,一个基础元件作为门的启动装置81。图12i-12k分别对应于门的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和打开状态。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该组合单元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以及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其中组合单元构成可翻转打开的盒子,连接元件与基础元件之间的连接和组合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图13a中示出了第一基础元件11顺时针旋转180度的状态,此时第一连接元件21倒扣在第二、第三连接元件22,23之间。图13b中示出第一基础元件11继续顺时针旋转180度的状态。在一种应用中,第一连接元件21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以用于展示并保护其中陈列的物品。
图13c在图13的基础上将连接元件21加高,此时第二基础元件12形成具有开口的框以容纳第一连接元件21,将第二基础元件12连同第二、第三连接元件22、23逆时针转180度达到图13d的状态,然后第一连接元件21可连同第二基础元件12逆时针转180度达到图13e的状态。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与第三实施例类似,该组合单元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以及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其中基础元件11、12由多个部件构成。以第一基础元件11为例,其由本体102与辅助部件101、103、104组合而成。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2构造为开口的盒状部件,使得组合单元构成盒子,辅助部件101组成一排以提供盒子所需的宽度,连接元件与基础元件之间的连接和组合关系与第三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该组合单元包括一个第一基础元件11,和四个第二基础元件12,每个第二基础元件12与三个连接元件21、22、23配合,其中第一基础元件11在四面各形成可折铰链单元,每一面可以与一个第二基础元件12和三个连接元件21、22、23组合以形成盒状结构。为清楚起见,上面的第二基础元件12单独示出。在图15中,上面的盒子处于关闭状态且被锁定;右面的盒子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面的盒子处于半打开状态;左面的盒子处于关闭状态且被解锁。
图15a-15d中以上方的盒子为例示出了可折铰链的变化状态。图15a中的盒子处于关闭状态且被锁定(对应于图15中上面的盒子),此时排状的连接元件21作为盖将盒子封闭且无法移开。通过将作为启动装置的第二基础元件12逆时针旋转180度使盒子变为图15b中的解锁状态(对应于图15中左面的盒子),此时允许连接元件21连同第二基础元件12一起旋转以暴露盒子内部的空间。图15c-15d中示出了盒子的半打开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分别对应于图15中下面和右面的盒子)。
如图16a至16c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六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第十六实施例的可折铰链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可折铰链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基础元件11和12的形状做了改变,同样连接元件21、22、23的形状也相应的做个改变,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的向上延伸形成的连接部的高度不同,第二基础元件12的向上延伸形成的连接部的高度更高一些,因此,在第一组合状态时,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并不处于同一平面上,连接元件21的形状也不同与其它连接元件22、23的形状。图16a示出了第十六实施例的可折铰链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6b则示出了第十六实施例的可折铰链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6c示出了第一基础元件继续翻转180度后处于第三组合状态的示意图。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六实施例说明了可折铰链的基础元件的形状和高度可以不相同,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多种形式,而且连接元件的形状也可以不相同,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多种变化。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七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第十七实施例的可折铰链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可折铰链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三个连接元件21、22、23,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的形状相同,但当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第一基础元件11和第二基础元件12并不在同一平面上,二者呈一定的夹角,而且三个连接元件21、22、23也同样不在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的可折铰链由第一组合状态向第二组合状态转变时,第一基础元件11的转动的角度并不是180度,而是超过180度。本实施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折铰链在状态改变时,基础元件转动的角度并不局限于180度,可以根据需要是任一角度。图17a示出了旋转角度为270度的设计,图17b示出了旋转角度为300度的设计,图17c示出了旋转角度为360度的设计。
如图18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第十八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一个基本的组合单元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折铰链的结构及其组合和变化,它和第十实施例似是相近。第十八实施例的可折铰链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可折铰链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包括两个基础元件11、12和三个连接元件21、22、2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元件21、22、23两端的连接部并不在同一直在线,也即两端形成铰接连接的转轴并不平行,而且基础元件11、12上的连接部并不对称,且连接元件21、22、23的设置也并不对称。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连接元件与基础元件之间形成的铰接连接既可以是可拆卸的铰接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铰接连接,即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可拆卸铰接连接都可以用不可拆卸的铰接连接代替,相反亦然。可转动的铰接连接可以基于基础元件和连接元件自身的凹窝/凸球结构形成,也可以通过增加转轴实现,转轴可以是一根过或多根,可以固定在元件上的,也可以是活动的,活动的转轴可以以推动方式、转动方式、弹力方式或其它动力方式使之伸缩,也可以由现成的折铰代替上述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36)

1.一种双向铰链单元,包括:
- 第一基础元件(11),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3)和第二延伸部(114);
- 第二基础元件(12),包括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四延伸部(123)和第五延伸部(124);
- 第一连接元件(21),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13)相对于第一旋转轴(301)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四延伸部(123)相对于第二旋转轴(302)铰接连接;
- 第二连接元件(22),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14)相对于第三旋转轴(303)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五延伸部(124)相对于第四旋转轴(304)铰接连接,
其中,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302,303)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301,304)不处于同一轴线上,
通过将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绕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302,303)旋转一角度,使所述双向铰链单元从所述第一组合状态变为第二组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302,303)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301,304)也处于同一轴线上;
通过将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绕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301,304)旋转一角度,使所述双向铰链单元从所述第二组合状态变为第三组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所述第三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302,303)不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301,304)处于同一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凸部(111)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一凹部(112),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二凸部(121)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凹部(122),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凸部(121)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部(112)的空间内,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三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部(111)容纳于所述第二凹部(122)的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15);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向上延伸的第六延伸部(125);所述双向铰链单元还包括第三连接元件(23),其与所述第三延伸部(115)相对于第五旋转轴(305)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六延伸部(125)相对于第六旋转轴(306)铰接连接,
其中,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和第二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第五旋转轴(302,303,305)处于同一轴线上;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二和第三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第四、第六旋转轴(301,304,306)处于同一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13)从所述第一凸部(111)处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114)和第三延伸部(115)从所述第一凹部(112)两侧的肩部处向上延伸;所述第四延伸部(123)从所述第二凸部(121)处向上延伸,所述第五延伸部(124)和第六延伸部(125)从所述第二凹部(122)两侧的肩部处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凸部(111)处向下延伸的第七延伸部,以及从所述第一凹部(112)两侧的肩部处向下延伸的第八延伸部和第九延伸部,且所述双向铰链单元还包括:
- 第三基础元件(13),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三凸部、位于第二端的第三凹部、从所述第三凸部处向下延伸的第十延伸部、以及从所述第三凹部两侧的肩部处向下延伸的第十一延伸部和第十二延伸部;
- 第四连接元件(24),其与所述第十延伸部相对于第七旋转轴(307)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七延伸部相对于第八旋转轴(308)铰接连接;
- 第五连接元件(25),其与所述第十一延伸部相对于第九旋转轴(309)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八延伸部相对于第十旋转轴(310)铰接连接;
- 第六连接元件(26),其与所述第十二延伸部相对于第十一旋转轴(311)铰接连接,且与所述第九延伸部相对于第十二旋转轴(312)铰接连接;
其中,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八、第九、第十一旋转轴(308,309,311)处于同一轴线上,
通过将所述第三基础元件(13)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绕所述第八、第九、第十一旋转轴(308,309,311)旋转一角度,使所述双向铰链单元从所述第一组合状态变为第四组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所述第四组合状态时,所述第八、第九、第十一旋转轴(308,309,311)处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七、第十、第十二旋转轴(307,310,312)也处于同一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与所述第三基础元件(13)的高度之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和/或所述第三基础元件(13)构造成同时包括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延伸部,以便连接额外的基础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由第一本体(102)和与所述第一本体(102)铰接连接的第一、第二辅助部件(101,103)组合形成,在组合后所述第一、第二辅助部件分别构成所述第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由第二本体(106)和与所述第二本体(106)铰接连接的第四、第五辅助部件(105,107)组合形成,在组合后所述第四、第五辅助部件(105,107)分别构成所述第四、第五延伸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由第一本体(102)和与所述第一本体(102)铰接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101,103,104)组合形成,在组合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101,103,104)分别构成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由第二本体(106)和与所述第二本体(106)铰接连接的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105,107,108)组合形成,在组合后所述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105,107,108)分别构成所述第四、第五、第六延伸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101,103,104)在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102)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辅助部件(101,103,104)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元件(21,22,23)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105,107,108)在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106)铰接连接,所述第四、第五、第六辅助部件(105,107,108)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元件(21,22,2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通过本体延伸件使任何基础元件和/或连接元件加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延伸件直接连接基础元件和/或连接元件,或者与另外的本体延伸件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基础元件和/或连接元件构造成具有多个层(202,203),通过所述本体延伸件(201,204)将所述多个层(202,203)共同加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层之间保持用来展示的物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层分别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或具有不同的颜色。
16.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连接通过销和轴孔配合实现。
17.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连接通过球和球窝配合实现。
18.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为连杆。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十字连杆。
20.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2)处于同一平面。
2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一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基础元件(11)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12)处于不同平面,或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2)处于不同平面。
2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形状相同。
2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基础元件的形状不同。
24.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形状不同。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元件在其端部之外的位置处连接到相应的基础元件。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基础元件在其端部之外的位置处连接到相应的连接元件。
27.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302,303)与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301,304)平行。
28.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向铰链单元处于第二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第三旋转轴(302,303)与所述第一、第四旋转轴(301,304)不平行。
29.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高度不同。
30.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与第一和第二基础元件的各延伸部的高度不同。
3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基础元件和连接元件由积木形成或组合而成。
3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元件是门与门框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基础元件是门与门框中的另一者。
3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构造成中空的盒状部件。
34.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02)和/或所述第二本体(106)构造成中空的盒状部件。
3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第二基础元件(12),每个第二基础元件(12)借助于相关联的一组连接元件与第一基础元件(11)连接。
36.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铰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为大于零度且小于等于360度的任何角度。
CN201510012960.4A 2015-01-09 2015-01-09 双向铰链 Active CN105822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2960.4A CN105822659B (zh) 2015-01-09 2015-01-09 双向铰链
PCT/CN2016/070246 WO2016110251A1 (en) 2015-01-09 2016-01-06 Double action hinge
AU2016203691A AU2016203691A1 (en) 2015-01-09 2016-01-06 Double Action Hinge
CA2933866A CA2933866A1 (en) 2015-01-09 2016-01-06 Double action hinge
US14/991,587 US9885203B2 (en) 2015-01-09 2016-01-08 Double action hinges
HK16111801.8A HK1223672A1 (zh) 2015-01-09 2016-10-13 雙向鉸鏈
US15/864,592 US20180128029A1 (en) 2015-01-09 2018-01-08 Double Action Hing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2960.4A CN105822659B (zh) 2015-01-09 2015-01-09 双向铰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2659A CN105822659A (zh) 2016-08-03
CN105822659B true CN105822659B (zh) 2018-06-19

Family

ID=56355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2960.4A Active CN105822659B (zh) 2015-01-09 2015-01-09 双向铰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885203B2 (zh)
CN (1) CN105822659B (zh)
AU (1) AU2016203691A1 (zh)
CA (1) CA2933866A1 (zh)
HK (1) HK1223672A1 (zh)
WO (1) WO20161102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77506A1 (en) 2014-03-29 2015-10-01 Bok Eng Cheah Micro-hing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7052590A1 (en) 2015-09-25 2017-03-30 Intel Corporation Hing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301858B2 (en) * 2016-06-14 2019-05-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mechanism
US10501973B2 (en) * 2016-06-14 2019-12-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with free-stop function
US10499716B2 (en) * 2017-05-05 2019-12-10 Aso Enterprise Co. Ltd. Folding mechanism
US20190186135A1 (en) * 2017-12-18 2019-06-20 Tiffin Scenic Studios, Inc. Connector system for trusses
JP7043463B2 (ja) * 2019-07-09 2022-03-29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ヒンジ
US11814887B2 (en) * 2019-12-20 2023-11-14 Innovations By Fisher, Llc Concealable hing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5875A (en) * 1939-12-04 1941-06-17 Norman F Rutherford Toy
DE3123634A1 (de) * 1981-06-15 1982-12-30 Michael 2000 Hamburg Hahn Gliedersystem
CN2079521U (zh) * 1990-04-20 1991-06-26 胡德兴 奇巧板
CN102743861A (zh) * 2012-07-05 2012-10-24 浙江金马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立方体串智力玩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42A (en) * 1868-04-07 haycock
US83760A (en) * 1868-11-03 Improvement in btjt-hinges
US76422A (en) * 1868-04-07 Acting hinge
US828649A (en) * 1904-07-06 1906-08-14 Peter C Greenawalt Hinge.
US879067A (en) * 1907-08-31 1908-02-11 William Boyd Rodman Hinge.
US1144404A (en) * 1911-10-17 1915-06-29 Winfield S Williams Hinge mechanism.
US1375212A (en) * 1920-12-04 1921-04-19 Leonard S Crone Hinge
US1554161A (en) * 1924-06-06 1925-09-15 Richard W Hubbard Hinge
US2157027A (en) * 1937-11-09 1939-05-02 Soss Joseph Concealed hinge
US4823858A (en) * 1987-06-02 1989-04-25 Nimlok Company Portable display panel and hinge system
RU1769776C (ru) * 1990-03-27 1992-10-15 Esman Igor Пetля
CN2078181U (zh) * 1990-11-29 1991-06-05 王金文 可自动折叠翻转魔板
JPH04315250A (ja) * 1991-04-12 1992-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装置
US5139309A (en) * 1991-06-14 1992-08-18 David Kornreich Combined wheelchair and tray assembly
JPH07279525A (ja) * 1994-04-11 1995-10-27 Takigen Mfg Co Ltd 二軸型ヒンジ
JPH10161773A (ja) * 1996-12-02 1998-06-19 Fujitsu Ltd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
GB2409497B (en) * 2003-12-23 2007-06-20 Nokia Corp Modular hinge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7328481B2 (en) * 2005-03-10 2008-02-12 Nokia Corporation Hinges and associated devices
DE202005008830U1 (de) * 2005-06-03 2005-08-25 Jahnke, Julia Geschicklichkeitsspiel
US7832057B2 (en) * 2006-10-05 2010-11-16 The Hoffman Group International, Ltd. Extendable multi-axis door hinge
DE102007020395B3 (de) * 2007-04-30 2008-06-05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Türscharnier und Türanordnung
TWI508649B (zh) * 2013-05-10 2015-11-11 Jarllytec Co Ltd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TWI517779B (zh) * 2013-05-10 2016-01-11 Jarllytec Co Ltd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on device (2)
KR20160016334A (ko) * 2014-08-05 2016-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TWI549378B (zh) * 2014-10-08 2016-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傳輸軸組合及其傳輸軸結構和金屬端子連接軸
US9625954B2 (en) * 2014-11-26 2017-04-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ivot hinge
TWI548820B (zh) * 2015-01-08 2016-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樞軸裝置
US10174534B2 (en) * 2015-01-27 2019-01-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ivot hinge
US9964989B2 (en) * 2015-12-24 2018-05-08 Intel Corporation Orbiting hinge
US10036189B2 (en) * 2015-12-28 2018-07-31 Lianhong Art Co., Ltd. Synchronous hing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5875A (en) * 1939-12-04 1941-06-17 Norman F Rutherford Toy
DE3123634A1 (de) * 1981-06-15 1982-12-30 Michael 2000 Hamburg Hahn Gliedersystem
CN2079521U (zh) * 1990-04-20 1991-06-26 胡德兴 奇巧板
CN102743861A (zh) * 2012-07-05 2012-10-24 浙江金马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立方体串智力玩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01718A1 (en) 2016-07-14
CA2933866A1 (en) 2016-07-09
WO2016110251A1 (en) 2016-07-14
AU2016203691A1 (en) 2016-07-28
CN105822659A (zh) 2016-08-03
US9885203B2 (en) 2018-02-06
US20180128029A1 (en) 2018-05-10
HK1223672A1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2659B (zh) 双向铰链
US7464503B2 (en) Geared expanding structures
US20020112413A1 (en) Loop assemblies having a central link
WO2016068106A1 (ja) ロボットアーム機構
CN207022053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
US20100275720A1 (en) Two-axis non-singular robotic wrist
ITUD20100108A1 (it) Cerniera a scomparsa per serramenti, o mobili
US1375212A (en) Hinge
CN107160381A (zh) 一种用于多自由度主操作手中的连杆机构
Liu et al. The rigid origami patterns for flat surface
CN107933961A (zh) 一种仿含羞草柔性铰链连接的变拓扑折展机构
JP6450874B1 (ja) パネルの伸縮装置
JP6482188B2 (ja) ロボットアーム
CN107351117A (zh) 一种仿生机器人柔性尾部机构
CN106737456B (zh) 具有多姿态平台的折叠机构
CN110162141A (zh) 一种适用于折叠屏的无重叠式铰链机构
CN207181847U (zh) 一种用于折叠式眼镜架中的连接结构
TWI597008B (zh) Multi-section with the same pivot
CN206377135U (zh) 一种连接机构
CN205715241U (zh) 多段式顺序运动转轴铰链和移动终端
JP5231855B2 (ja) 表示装置
JP6748179B2 (ja) ロボットアーム機構
CN207634507U (zh) 嵌布网架及其连杆接头
CN208036393U (zh) 车辆
CN207593835U (zh) 一种连杆结构机械臂旋转过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6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