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8649B -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 Google Patents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8649B
TWI508649B TW102127918A TW102127918A TWI508649B TW I508649 B TWI508649 B TW I508649B TW 102127918 A TW102127918 A TW 102127918A TW 102127918 A TW102127918 A TW 102127918A TW I508649 B TWI508649 B TW I5086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pivoting portion
opposite
bending piece
pivo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4456A (zh
Inventor
Yu Tsun Hsu
Yin Min Yeh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27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8649B/zh
Priority to US14/148,663 priority patent/US894365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4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4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6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Description

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一)
本發明為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尤其是指一種適用於安裝具有顯示器之電子產品的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使該顯示器可形成雙向翻開功效;前述顯示器是為螢幕或觸控螢幕。
一般電子產品主要是由螢幕和機體〔例如:鍵盤、攝影裝置、擴充座〕所組成,而受惠於現今科技進步,使電子產品〔例如: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手機…等〕之體積尺寸也有所縮減,且電子產品的螢幕也逐漸改為觸控螢幕,是以在使用動作上,能使螢幕〔或觸控螢幕〕能相對於機體形成水平翻轉動作,甚至於是垂直旋轉動作,達成前述水平翻轉動作的機構或裝置,可採用一種“雙軸樞紐器”〔可參閱專利公報第M441303 號之「薄型化雙軸樞紐器」〕,其主要是由彼此平行之兩連結片組成的架體、平行穿設於兩連結片之一第一轉軸和一第二轉軸所組成,前述第一、第二轉軸於閉合0度時係呈斜向排列,使相互閉合之螢幕和機體形成薄型化之效果;另達成兼具前述水平翻轉和垂直旋轉動作的機構或裝置,可採用一種“雙軸旋轉式樞紐器”〔可參閱專利公報第M368727號之「可轉動位移的樞紐器」〕,其主要是由一具有側板的支架、三轉軸、兩固定架和一固定板所組成,該三轉軸分別為水平設置於支架側板的兩第一轉軸、以及垂直設置於支架的一第二轉軸,兩固定架分別設置兩第一轉軸的軸端,該固定板設置於第二轉軸的軸端,又該樞紐器於一活動凸輪設置兩凸塊,一固定凸輪設置具有導引曲面的第一導引塊與第二導引塊,當螢幕轉動開啟時,其支架帶動固定於支架之第一轉軸的心軸,以及套設於心軸的活動凸輪同轉,凸塊即沿著導引曲面移動而使活動凸輪、心軸、支架位移,同時使螢幕逐漸往外位移,拉長與機體〔即主機殼體〕之間的距離,藉此螢幕可以閃過機體外殼順利地開啟,且與螢幕之間可以沒有間隙。
上述專利公報第M441303 號的雙軸樞紐器、第M368727號的雙軸旋轉式樞紐器,皆因為本身搭配有架體〔兩連接片〕、支架或固定架,使整體厚度(或是高度)會佔用安裝空間,在安裝於螢幕〔或觸控螢幕〕、機體時,需要有足夠的尺寸空間(例如:容置深度)供樞紐器置入,因此使螢幕〔或觸控螢幕〕或機體達到薄型化的效果有所限制;另一方面,傳統螢幕僅為單向的水平翻轉,不能為雙向水平翻轉,以至於在設計數位相機的螢幕時,容易受到功能鍵設置位置或是機體外殼造形影響而受限,因此前述兩缺點即為本發明欲解決的問題點。
有鑑於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藉由相互對合之兩支架分別連接電子產品的螢幕和機體,搭配彼此平行之兩連桿,於閉合時使連接裝置整體形成薄型化效果,於翻開時使螢幕可隨著兩連桿形成相對兩方向之翻開功效,進而讓螢幕可依序性地翻開和閉合。
再一目的在於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雙向開合且兼具扭力變化功能的連接裝置,藉由在相互對合之兩支架和兩連桿間的樞接處增設樞紐器,除了仍讓整體具有薄型化的效果、以及讓各連桿分別隨著該對應支架往相異方向依序性地翻開和閉合之外,還使雙向開合動作皆具有扭力變化。
另一目的在於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雙向開合且兼具旋轉卡扣功能的連接裝置,藉由相互對合之兩支架間增設卡扣結構,以在該對應支架相對於該支架進行雙向開合動作時,除了保有整體薄型化、各連桿穩定該對應支架依序性地翻開和閉合等功效之外,還兼具有可旋轉卡扣之功效,以提升翻轉動作的穩定性,防止該對應支架在翻轉過程中發生鬆脫之情形。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為一種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支架;一對應支架,其閉合於該支架;以及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各連桿分別平行該支架和該對應支架,且各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和該對應支架,使該對應支架可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或是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為一種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支架,其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三樞接部和第四樞接部;一對應支架,其閉合於該支架,該對應支架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樞接部和第二樞接部;以及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和第三樞接部,而另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和第四樞接部,使該對應支架和一連桿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和另一連桿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還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為一種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支架,其本體間隔設有第三樞接部和第四樞接部;一對應支架,其樞接於該支架且可相互閉合,該對應支架的本體間隔設有第一樞接部和第二樞接部;以及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和對應支架間,其中,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和第三樞接部,而另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和第四樞接部,使該對應支架和一連桿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和另一連桿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再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為一種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支架,其間隔設有第三樞接部和第四樞接部;一對應支架,其樞接於該支架且可相互閉合,該對應支架間隔設有第一樞接部和第二樞接部;二樞紐器,彼此係平行設置於該支架或該對應支架的相對兩側,使各樞紐器分別位於第三樞接部和第四樞接部,或是使各樞紐器分別位於第一樞接部和第二樞接部;以及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和對應支架的相對兩側,其中,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和第三樞接部,而另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和第四樞接部,使該對應支架和一連桿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且產生第一扭力變化,或是使該對應支架和另一連桿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且產生第二扭力變化,從而使雙向開合動作皆具有扭力變化。
另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為一種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支架;一對應支架,其樞接於該支架且可相互閉合;一卡扣結構,其包含有相互配設的卡扣件和對應卡扣件,該卡扣件設於該支架的側邊,而該對應卡扣件設於該對應支架的側邊,該卡扣件的一端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的相對端,該卡扣件的相對端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的一端;以及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和對應支架的相對兩側,其中,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該支架的一端和該對應支架的相對端,另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該支架的相對端和該對應支架的一端,使該對應支架和一連桿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且該卡扣件的一端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的相對端,或是使該對應支架和另一連桿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且該卡扣件的相對端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的一端,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據此,本發明係為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一對應支架和二連桿之組合設計,使具有雙向開啟之功效,應用於數位相機等攝影裝置時,能因應高、低拍攝位置以調整螢幕往對應方向翻開,方便使用者觀看;又於閉合時,能使整體形成薄型化設計以縮減體積,讓整體厚度不易受支架等架體影響而能等同樞紐器的厚度,進而容易隱藏設置於螢幕或是機體側壁,既美觀又方便使用。
請參閱第1圖至第7圖所示,本發明係為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一對應支架(20)和二連桿(30、40)之組合設計;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彼此係平行設置,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且各連桿(30、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使該對應支架(20)可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上述中,如第2圖和第3圖所示,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在閉合時,第三彎折片(21)或第四彎折片(22)係抵住該支架(10),而第一彎折片(11)或第二彎折片(12)係抵住該對應支架(20),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G),但實施實施時,也能使第三、四彎折片(21、22)分別抵住第一、二彎折片(11、12),亦同樣會產生間隙(G)。
又於實際實施時,該支架(10)與該對應支架(20)的尺寸會有相同或相異的情況,為了讓相異尺寸的支架(10)與對應支架(20)能夠相互對應閉合,或是為了讓相同尺寸的支架(10)與對應支架(20)能夠交錯閉合,如第5圖所示〔亦可參閱第6、7圖所示〕,各連桿(30、40)分別在該第一彎折片(11)、該第二彎折片(12)、該第三彎折片(21)和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皆設有樞軸(50a、50b、50c、50d),該四樞軸(50a、50b、50c、50d)係兩兩同軸,且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b、50c)係平行另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a、50d),使相同或相異尺寸之支架(10)與對應支架(20)之間可相對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
再參閱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連接裝置係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其中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三樞接部(P3),而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P2)和第四樞接部(P4),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P2、P3)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P1、P4)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亦能減少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整體厚度且面積,以達到薄型化且不佔空間之功效,且兩連桿(30、40)能各自配合一翻開方向的動作,以抑制該對應支架(20)脫離支架(10)並穩定翻轉動作,所以該對應支架(20)往一端方向(D1)翻開,須再閉合支架(10)後,才得以往相對端方向(D2)翻開,反之亦同。
上述中,該對應支架(20)相對兩端〔可視為上、下兩端〕的第一、二樞接部(P1、P2)以及該支架(10)相對兩端〔可視為上、下兩端〕的第三、四樞接部(P3、P4)的位置,於實施時,皆能設置於角隅處,是以再參閱第1、3圖所示,該第一樞接部(P1)和該第二樞接部(P2)分別是由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角隅處延伸出,該第三樞接部(P3)和該第四樞接部(P4)分別是由該支架(10)的相對兩角隅處延伸出;而彼此平行之連桿(30)和另一連桿(40)分別平行該對應支架(20)和該支架(10),又該連桿(30)的兩端分別對齊該第一樞接部(P1)和該第二樞接部(P2),且該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對齊該第三樞接部(P3)和該第四樞接部(P4),使第二、三樞接部(P2、P3)位於一軸心線(A1),亦使第一、四樞接部(P1、P4)位於另一軸心線(A2)。
又由於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則在實施時,該第三樞接部(P3)可由該第一彎折片(11)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延伸出,該第四樞接部(P4)可由該第二彎折片(12)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延伸出,亦使該第三、四樞接部(P3、P4)分別位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角隅處,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該第一樞接部(P1)可由該第三彎折片(21)往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方向(D1)延伸出,該第二樞接部(P2)可由該第四彎折片(22)往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方向(D2)延伸出,亦使該第一、二樞接部(P1、P2)分別位在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角隅處,亦同樣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G),以供線路通過或隱藏於此處,使整體外觀能更為美觀且具質感。
本發明於第一、二、三、四樞接部(P1、P2、P3、P4)處,可依實際情況選擇性地設置樞軸,如第6圖所示,一連桿(30)與該第一樞接部(P1)之間、另一連桿(40)與該第二樞接部(P2)之間還分別設有一樞軸(50a、50b),各樞軸(50a、50b)之間係相互平行,使該對應支架(20)可相對於該支架(10)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亦或是如第7圖所示,一連桿(30)與該第三樞接部(P3)之間、另一連桿(40)與該第四樞接部(P4)之間還分別設有一樞軸(50c、50d),各樞軸(50c、50d)之間係相互平行,使該支架(10)可相對於該對應支架(20)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各樞軸(50a、50b、50c、50d)的結構包含有相互軸接的一心軸件(51)和一固定件(52),該心軸件(51)的兩端分別為止擋部(511)和軸接部(512),該固定件(52)係對應軸接於該軸接部(512),藉以方便拆卸、組裝及替換各樞軸(50a、50b、50c、50d),使本發明具有調整功效,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再者,本發明安裝於電子產品(例如: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手機…等)之機體、螢幕〔或觸控螢幕〕中,能不佔空間,亦能縮減閉合之機體與螢幕(或觸控螢幕)之間的間隙,進而能讓螢幕嵌入機體表面,例如將本發明置入在機體表面的容置槽(圖未示)中,使支架(10)連接機體,該對應支架(20)連接一螢幕(或觸控螢幕)背面,如此使用者僅掀起螢幕〔或觸控螢幕〕,即可讓該電子產品的螢幕具有雙向開合的動作功效,前述支架也可以連接螢幕,而使對應支架連接機體,亦同樣具有雙向開合的動作功效。
在上述本發明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的第一實施形態中,藉由將各連桿(30、40)分別樞接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四個樞接部(P1~P4),使得該對應支架(20)在翻開初始時,僅能由其中之一連桿(30、40)隨著動作,即一連桿(30)隨著該對應支架(20)往一端方向(D1)翻開,另一連桿(40)是抵靠該支架(10),而當另一連桿(40)隨著該對應支架(20)往相對端方向(D2)翻開時,則為該連桿(30)抵靠該支架(10),藉此穩定該對應支架(20)的初始翻開動作。
為了增加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的多樣性且使彼此間能夠相互閉合,本發明的四個樞接部(P1~P4)還可選擇性地設於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相對角隅以及同側兩端等處,如第8圖所示,第一、第二樞接部(P1、P2)亦分別設於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角隅處,第三、第四樞接部(P3、P4)分別設於該支架(10)的相對兩端,即由該支架本體(101)的相對兩端端緣分別水平延伸出,再垂直形成成對且間隔設置的樞接耳部,使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第三樞接部(P3)左側的樞接耳部以及第一樞接部(P1),另一連桿(40)樞接第四樞接部(P4)右側的樞接耳部以及第二樞接部(P2)。
其次,該四個樞接部(P1~P4)的設置位置除了上述第1圖至第8圖所揭露之外,還可間隔設於該對應支架(20)及/或該支架(10)的本體(101、201)〔即直接或間接間隔設置於對應支架(20)及/或支架(10)的架體表面處〕,如第9圖所示的差異特徵在於:該支架(10)的兩端間具有本體(101),該本體(101)間隔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第三、第四樞接部(P3、P4)分別為間隔設置於該支架本體(101)〔即在該支架(10)的架體表面〕的兩對樞接耳部,各對樞接耳部包含有兩個樞接耳部以成對且呈間隔設置,而第一、第二樞接部(P1、P2)分別設於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亦可間隔設置於該對應支架本體〕,皆還具有成對且間隔設置的樞接耳部,使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第一樞接部(P1)左側和第三樞接部(P3)左側的樞接耳部,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第二樞接部(P2)右側和第四樞接部(P4)右側的樞接耳部,以讓搭配的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間,亦同樣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再者,該四個樞接部(P1~P4)的設置還有如第10圖所示,第一、第二樞接部(P1、P2)分別設於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角隅處,第三樞接部(P3)設於該支架(10)的一端角隅處,第四樞接部(P4)設於該支架(10)的相對端端緣且與該第三樞接部(P3)呈交錯狀,即由該支架本體(101)的相對端端緣水平延伸出再垂直形成該第四樞接部(P4),該第一、第三樞接部(P1、P3)則分別由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且一側處以及該支架(10)的一端且一側處,皆往一端方向(D1)延伸而成,該第二樞接部(P2)則由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且相對側處,往相對端方向(D2)延伸而成;亦或是如第12、13圖所示,第一、第二樞接部(P1、P2)分別設於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處,皆還具有成對且間隔設置的樞接耳部,使該對應支架(20)一側的相對兩端處〔即第一樞接部(P1)左側和第二樞接部(P2)左側的樞接耳部〕分別樞接各連桿(30、40),而兩圖差異在於第12圖的第三、第四樞接部(P3、P4)分別設於該支架(10)的相對角隅處,第13圖的第三、第四樞接部(P3、P4)分別設於該支架(10)的相對兩端端緣處且呈交錯狀。
又在第9圖中,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且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於第一、第三彎折片(11、21)和第二、第四彎折片(12、22);圖中的第一、第二彎折片(11、12)分別經多次彎折而使部分片體(111、121)垂直於該支架(10)的本體(101)上,有助於尺寸相異之對應支架(20)樞接該支架(10)上,另使第一、第二彎折片(11、12)的部分片體(112、122)可疊合於該支架本體(101),以供固定使用〔例如:供螺絲鎖固於機體〕或可彈性調整使用〔例如:彈性調整疊合緊密狀以變更支架和對應支架間的間距〕,如此不同於上述第1~8圖之第一、第二彎折片(11、12)分別為一次彎折且垂直於該支架(10)的兩側邊,另對於該對應支架(20)的第三、第四彎折片(21、22)亦可採用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且在第9圖中,各連桿(30、40)分別與該第一彎折片(11)、該第二彎折片(12)、該第三彎折片(21)以及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皆設有樞軸(50a、50b、50c、50d),該四樞軸(50a、50b、50c、50d)係兩兩同軸,且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b、50c)係平行另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a、50d),藉此方便組裝和拆卸。
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端間和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間皆以板片做為本體(101、201),各連桿(30、40)的兩端間設有凹部(31、41)〔例如:環狀凹槽或是在中間桿身兩側設有凹槽〕,形成各桿端比較寬而中間桿身比較窄的樣式,且各連桿(30、40)的凹部(31、41)可對應各本體(101、201)〔可參閱第1、9圖〕,另在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分別形成至少二缺口(102、202),各缺口(102、202)可分別容置各連桿(30、40)的桿端,如此在兩支架相互閉合時,各本體(101、201)可一起嵌合且定位於其中之一凹部(31或41)中,亦或分別嵌合且定位於各凹部(31、41)中,各桿端會分別倚靠於各缺口(102、202)處,使各連桿(30、40)分別貼合抵靠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且讓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呈平行狀,達到整體薄形化的效果。
請再參閱第10圖至第13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的第二實施形態,其包括有一支架(10)、一對應支架(20)、二樞紐器(50、50')以及二連桿(30、40);該支架(10)間隔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該對應支架(20)樞接於該支架(10)且可相互閉合,該對應支架(20)間隔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該二樞紐器(50、50')彼此係平行且軸向設置於該支架(10)或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該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其中,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三樞接部(P3),而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P2)和第四樞接部(P4),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P2、P3)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且產生第一扭力變化,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P1、P4)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且產生第二扭力變化,從而使雙向開合動作皆具有扭力變化。
且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且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於第一、第三彎折片(11、21)和第二、第四彎折片(12、22);又各樞紐器(50、50')分別設在各連桿(30、40)與該第一彎折片(11)和該第二彎折片(12)的樞接處、或是各連桿(30、40)與該第三彎折片(21)和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
在第二實施形態中,不同於上述第1圖至第9圖所示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差異特徵在於:增設二樞紐器(50、50'),並使各樞紐器(50、50')分別位於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參閱第10圖〕,或是使各樞紐器(50、50')分別位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參閱第12圖〕,皆能使各樞紐器(50、50')分別位於二軸心線上(A1、A2),並使整體在增設樞紐器(50、50')後亦具有薄型化的效果,且當該對應支架(20)相對於該支架(10)雙向翻開時,還能具有省力(自動彈開)、自動閉鎖或開輕關重等任一或複合功效,後續進一步說明。
如第10、11圖所示,各樞紐器(50、50')包含有一樞軸(50c、50d)和一套設於樞軸(50c、50d)的扭簧(501),於圖中,各扭簧(501)為預先設定彈力且分別套設於第三、第四樞接部(P3、P4)的樞軸(50c、50d),各扭簧(501)的一端分別定位於第三、第四樞接部(P3、P4)的定位孔,各扭簧(501)的另一端分別定位於各連桿(30、40)桿端的定位孔和定位溝,藉此使相互閉合的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具有自動彈開的功效;反之,則是在翻開後形成自動彈回閉合的功效。
如第12圖所示,各樞紐器(50、50')還可改為包含有一樞軸(50a、50b)和套設於樞軸(50a、50b)的至少一凸輪(502)和至少一彈性元件(503),於圖中,該至少一凸輪(502)包含有相互推壓的一活動凸輪和一固定凸輪,該活動凸輪和該固定凸輪的接觸面係為凹凸面,該至少一彈性元件(503)包含有相互堆疊的數個彈性碟片,因此當該對應支架(20)旋轉時,該活動凸輪相對於該固定凸輪旋轉會相互推壓而撐開,從而推壓鄰接之該些彈性碟片而產生彈力,以在該活動凸輪相對於該固定凸輪旋轉而相互接近時,形成自動閉鎖的功效。
如第13圖所示,各樞紐器(50、50')還可改為包含有一樞軸(50a、50b)和一套設於樞軸(50a、50b)的包覆結構(504),各包覆結構(504)為一具有軸向開口(5041)的包覆筒,且各包覆結構(504)係結合於該支架(10)或該對應支架(20),於圖中,各包覆結構(504)為由該支架(10)的相對兩端且交錯端緣處分別向外延伸出一包覆片,各包覆片分別沿著各樞軸(50a、50b)周側包覆,且使各片緣與該支架本體(101)間產生間距,形成具有軸向開口(5041)的包覆筒,使該對應支架(20)相對於該支架(10)翻開或閉合時,具有旋轉翻開扭力輕而旋轉關閉扭力重的功效。
請參閱第14圖至第17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的第三實施形態,其與第一實施形態的相同特徵在於:一支架(10);一對應支架(20),其樞接於該支架(10)且可相互閉合;以及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其中,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該支架(10)的一端和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該支架(10)的相對端和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分別以該支架(10)的一端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分別以該支架(10)的相對端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第三實施形態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差異特徵在於:增設有一卡扣結構(60),其包含有相互配設的卡扣件(61)和對應卡扣件(62),該卡扣件(61)設於該支架(10)的側邊,而該對應卡扣件(62)設於該對應支架(20)的側邊,該卡扣件(61)的一端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相對端,該卡扣件(61)的相對端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一端;藉此在該對應支架(20)往一端方向(D1)翻開時,該卡扣件(61)的一端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相對端;而當該對應支架(20)往相對端方向(D2)翻開時,該卡扣件(61)的相對端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一端。
在第三實施形態中,亦同樣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且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於第一、第三彎折片(11、21)和第二、第四彎折片(12、22),而該卡扣結構(60)係可設於第一、第三彎折片(11、21)間或是第二、第四彎折片(12、22)間,使兩支架錯位設置即可實施,實現手段即在各連桿(30、40)分別與該第一彎折片(11)、該第二彎折片(12)、該第三彎折片(21)以及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皆設有樞軸(50a、50b、50c、50d),該四樞軸(50a、50b、50c、50d)係兩兩同軸,且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b、50c)係平行另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a、50d)。
又第三實施形態的簡化樣式即是在該卡扣件(6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軸向凸部(611、612),而該對應卡扣件(62)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徑向凹槽(621、622),各徑向凹槽(621、622)分別對應各軸向凸部(612、611)並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各軸向凸部(611、612);請參閱第17圖所示,係為第11圖的變化,差異處在於將第一、第二樞接部(P1、P2)分別設於該對應支架(20)一側的相對兩端,使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四樞接部(P4)左側的樞接耳部以及第二樞接部(P2),使得前述各軸向凸部(611、612)可為樞軸且分別設置於該支架(10)另一側的相對兩端 〔即各軸向凸部(611、612)分別樞接於第三樞接部(P3)右側和第四樞接部(P4)右側的樞接耳部〕,而前述各徑向凹槽(621、622)則可分別設置於該對應支架(20)另一側的相對兩端〔即第四彎折片(22)的相對兩端〕,以在該對應支架(20)相對於該支架(10)進行雙向開合動作時,除了穩定該對應支架(20)的翻轉動作之外,還兼具有可旋轉卡扣之功效。
請再參閱第14~16圖所示,該卡扣件(61)的兩端還分別設有一導引凹槽(613、614),各軸向凸部(611、612)分別設於各導引凹槽(613、614)中;而該對應卡扣件(62)的兩端且對應於各軸向凸部(611、612)處分別設有一對應軸向凸部(623、624),各徑向凹槽(621、622)分別設於各對應軸向凸部(623、624),使各對應軸向凸部(623、624)可分別導入各導引凹槽(613、614),從而使各軸向凸部(611、612)可分別導入各徑向凹槽(621、622),讓該對應卡扣件(62)以該卡扣件(61)的一端或相對端為旋轉軸心,形成可旋轉地卡扣狀態,亦同樣能穩定該對應支架(20)的翻轉動作;因此當兩支架相互閉合時,該卡扣件(61)一端的軸向凸部(611)與該對應卡扣件(62)相對端的對應軸向凸部(623),會與第二、第三樞接部(P2、P3)位於同一軸心線(A1),該卡扣件(61)相對端的軸向凸部(612)與該對應卡扣件(62)一端的對應軸向凸部(624),會與第一、第四樞接部(P1、P4)位於另一軸心線(A2);當該對應支架(20)往一端方向(D1)翻開時〔可參閱第15圖〕,該對應卡扣件(62)相對端的對應軸向凸部(624)脫離該卡扣件(61)相對端的導引凹槽(614),該對應卡扣件(62)一端的對應軸向凸部(623)導入該卡扣件(61)一端的導引凹槽(613)並扣持著該軸向凸部(611)旋轉,而當該對應支架(20)往相對端方向(D2)翻開時〔可參閱第16圖〕,該對應卡扣件(62)一端的對應軸向凸部(623)脫離該卡扣件(61)一端的導引凹槽(613),該對應卡扣件(62)相對端的對應軸向凸部(624)導入該卡扣件(61)相對端的導引凹槽(614)並扣持著該軸向凸部(612)旋轉。
該卡扣件(61)的兩端間以及該對應卡扣件(62)的兩端間進一步分別設有一定位凹槽(615、625),該支架本體(101)或該對應支架本體(201)可定位於各定位凹槽(615、625),藉此使整個卡扣結構(60)安裝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側邊時,不會影響整體形成薄型化的效果。
本發明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發明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本發明〕
10...支架
101、201...本體
11...第一彎折片
102、202...缺口
12...第二彎折片
111、112...部分片體
20...對應支架
121、122...部分片體
21...第三彎折片
22...第四彎折片
30...連桿
31...凹部
40...連桿
41...凹部
50a、50b...樞軸
50、50'...樞紐器
50c、50d...樞軸
501...扭簧
51...心軸件
502...凸輪
511...止擋部
503...彈性元件
512...軸接部
504...包覆結構
52...固定件
5041...軸向開口
A1、A2...軸心線
60...卡扣結構
D1...一端方向
61...卡扣件
D2...相對端方向
611、612...軸向凸部
G...間隙
613、614...導引凹槽
P1...第一樞接部
62...對應卡扣件
P2...第二樞接部
621、622...徑向凹槽
P3...第三樞接部
623、624...對應軸向凸部
P4...第四樞接部
615、625...定位凹槽
〔第1圖〕係為本發明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於閉合時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係為第1圖之對應支架往一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3圖〕係為第2圖之對應支架翻開至與支架呈180度的動作示意圖。〔第4圖〕係為第1圖之對應支架往另一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5圖〕係為第3圖之連接裝置在各連桿與第一、二、三、四彎折片等樞接處增設樞軸的立體分解圖。〔第6圖〕係為第5圖之對應支架在增設樞軸後,相對於支架平移設置的實施例圖。〔第7圖〕係為第5圖之支架在增設樞軸後,相對於對應支架平移設置的實施例圖。〔第8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對應支架往相對端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圖中係採用第3圖之對應支架搭配其它支架實施)。〔第9圖〕為第一實施形態之對應支架往一端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三、四樞接部是間隔設於支架本體實施)〔第10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對應支架往相對端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11圖〕為第9圖的分解圖。〔第12圖〕為第二實施形態之各樞紐器包含一樞軸、至少一凸輪和至少一彈性元件實施的立體示意圖。〔第13圖〕為第二實施形態之各樞紐器包含一樞軸和一包覆結構實施的立體示意圖。〔第14圖〕為第三實施形態增設有一卡扣結構實施的立體示意圖。〔第14A圖〕為第14圖之卡扣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中卡口結構之狀態係應用於對應支架閉合支架時)〔第15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對應支架往一端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16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對應支架往相對端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17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卡扣結構簡化實施的立體示意圖。
10...支架
11...第一彎折片
12...第二彎折片
20...對應支架
21...第三彎折片
22...第四彎折片
30...連桿
40...連桿
A1...軸心線
D1...一端方向
D2...相對端方向
P1...第一樞接部
P2...第二樞接部
P3...第三樞接部
P4...第四樞接部

Claims (20)

  1. 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其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一對應支架(20),其閉合於該支架(10),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以及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三樞接部(P3),而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P2)和第四樞接部(P4),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P2、P3)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P1、P4)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樞接部(P1)和該第二樞接部(P2)分別是由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角隅處延伸出,該第三樞接部(P3)和該第四樞接部(P4)分別是由該支架(10)的相對兩角隅處延伸出;而彼此平行之連桿(30)和另一連桿(40)分別平行該對應支架(20)和該支架(10),又該連桿(30)的兩端分別對齊該第一樞接部(P1)和該第二樞接部(P2),且該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對齊該第三樞接部(P3)和該第四樞接部(P4),使第二、三樞接部(P2、P3)位於一軸心線(A1),亦使第一、四樞接部(P1、P4)位於另一軸心線(A2)。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G)。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一連桿(30)與該第一樞接部(P1)之間、另一連桿(40)與該第二樞接部(P2)之間還分別設有一樞軸(50a、50b),各樞軸(50a、50b)之間係相互平行,使該對應支架(20)可相對於該支架(10)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一連桿(30)與該第三樞接部(P3)之間、另一連桿(40)與該第四樞接部(P4)之間還分別設有一樞軸(50c、50d),各樞軸(50c、50d)之間係相互平行,使該支架(10)可相對於該對應支架(20)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樞軸(50a、50b、50c、50d)的結構包含有相互軸接的一心軸件(51)和一固定件(52),該心軸件(51)的兩端分別為止擋部(511)和軸接部(512),該固定件(52)係對應軸接於該軸接部(512)。
  7. 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其本體間隔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一對應支架(20),其樞接於該支架(10)且可相互閉合,該對應支架(20)的本體間隔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以及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間,其中,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三樞接部(P3),而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P2)和第四樞接部(P4),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P2、P3)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P1、P4)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且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於第一、第三彎折片(11、21)和第二、第四彎折片(12、22)。
  9. 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其間隔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一對應支架(20),其樞接於該支架(10)且可相互閉合,該對應支架(20)間隔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二樞紐器(50、5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該支架(10)或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使各樞紐器(50、50')分別位於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或是使各樞紐器(50、50')分別位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以及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其中,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三樞接部(P3),而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P2)和第四樞接部(P4),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P2、P3)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且產生第一扭力變化,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P1、P4)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且產生第二扭力變化,從而使雙向開合動作皆具有扭力變化。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且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於第一、第三彎折片(11、21)和第二、第四彎折片(12、22);又各樞紐器(50、50')分別設在各連桿(30、40)與該第一彎折片(11)和該第二彎折片(12)的樞接處、或是各連桿(30、40)與該第三彎折片(21)和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樞紐器(50、50')包含有一樞軸(50c、50d)和一套設於樞軸(50c、50d)的扭簧(501),各扭簧(501)為預先設定彈力且其一端分別定位於各樞接部,各扭簧(501)的另一端分別定位於各連桿(30、40)桿端。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樞紐器(50、50')包含有一樞軸(50a、50b)和套設於樞軸(50a、50b)的至少一凸輪(502)和至少一彈性元件(503),該至少一凸輪(502)包含有相互推壓的一活動凸輪和一固定凸輪,該活動凸輪和該固定凸輪的接觸面係為凹凸面,該至少一彈性元件(503)包含有相互堆疊的數個彈性碟片。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樞紐器(50、50') 包含有一樞軸(50a、50b)和一套設於樞軸(50a、50b)的包覆結構(504),各包覆結構(504)為一具有軸向開口(5041)的包覆筒,且各包覆結構(504)係結合於該支架(10)或該對應支架(20)。
  14. 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一對應支架(20),其樞接於該支架(10)且可相互閉合;一卡扣結構(60),其包含有相互配設的卡扣件(61)和對應卡扣件(62),該卡扣件(61)設於該支架(10)的側邊,而該對應卡扣件(62)設於該對應支架(20)的側邊,該卡扣件(61)的一端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相對端,該卡扣件(61)的相對端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一端;以及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其中,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該支架的一端和該對應支架的相對端,另一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該支架的相對端和該對應支架的一端,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且該卡扣件(61)的一端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相對端,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且該卡扣件(61)的相對端可旋轉地卡扣於該對應卡扣件(62)的一端,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且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於第一、第三彎折片(11、21)和第二、第四彎折片(12、22)。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15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連桿(30、40)分別與該第一彎折片(11)、該第二彎折片(12)、該第三彎折片(21)以及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皆設有樞軸(50a、50b、50c、50d),該四樞軸(50a、50b、50c、50d)係兩兩同軸,且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b、50c)係平行另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a、50d)。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卡扣件(6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軸向凸部(611、612),而該對應卡扣件(62)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徑向凹槽(621、622),各徑向凹槽(621、622)分別對應各軸向凸部(612、611)並可離合且可旋轉地卡扣於各軸向凸部(611、612)。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卡扣件(61)的兩端還分別設有一導引凹槽(613、614),各軸向凸部(611、612)分別設於各導引凹槽(613、614)中;而該對應卡扣件(62)的兩端且對應於各軸向凸部(611、612)處分別設有一對應軸向凸部(623、624),各徑向凹槽(621、622)分別設於各對應軸向凸部(623、624),使各對應軸向凸部(623、624)可分別導入各導引凹槽(613、614),從而使各軸向凸部(611、612)可分別導入各徑向凹槽(621、622),讓該對應卡扣件(62)以該卡扣件(61)的一端或相對端為旋轉軸心,形成可旋轉地卡扣狀態。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卡扣件(61)的兩端間以及該對應卡扣件(62)的兩端間進一步分別設有一定位凹槽(615、625),該支架本體(101)或該對應支架本體(201)可定位於各定位凹槽(615、625)。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第8項、第10項或第15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端間和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間皆以板片做為本體(101、201),各連桿(30、40)的兩端間設有凹部(31、41),使各桿端比較寬而中間桿身比較窄,且各本體(101、201)會分別嵌合且定位於各凹部(31、41)中,使各連桿(30、40)分別貼合抵靠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
TW102127918A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TWI508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7918A TWI508649B (zh)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US14/148,663 US8943651B2 (en) 2013-05-10 2014-01-06 Connecting device capable of opening and engaging in dual directio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6785 2013-05-10
TW102127918A TWI508649B (zh)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4456A TW201444456A (zh) 2014-11-16
TWI508649B true TWI508649B (zh) 2015-11-11

Family

ID=5186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918A TWI508649B (zh)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43651B2 (zh)
TW (1) TWI5086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6742B (zh) * 2016-12-30 2018-03-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US9996112B2 (en) 2016-11-10 2018-06-12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docking st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2659B (zh) * 2015-01-09 2018-06-19 至美波特有限公司 双向铰链
TWI598022B (zh) * 2015-11-16 2017-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機構
US9990006B2 (en) * 2016-05-24 2018-06-05 Intel Corporation 360 degree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0079921B2 (en) * 2017-06-25 2018-09-18 Deda Metal Co., Ltd. Guide rail type flip-up mechanism
JP2020047166A (ja) * 2018-09-21 2020-03-2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ドッキング装置
DE102018132674A1 (de) * 2018-12-18 2020-06-18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Flügelscharnier für ein Feldgerätgehäuse sowie Feldgerätgehäuse mit Flügelscharnier
WO2021140401A1 (ja) * 2020-01-10 2021-07-1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角度調整装置、支持具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4356035A (zh) * 2022-01-19 2022-04-15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开合机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376A (en) * 1991-02-19 1992-04-07 At&T Bell Laboratories Dual position computer arrangement
TWM368727U (en) * 2009-06-23 2009-11-11 Jarllytec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rotation displacement functions
US7828260B2 (en) * 2006-03-23 2010-11-09 Hauser Stephen G Deployable support unit for reading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659A (en) * 1983-08-01 1986-05-20 Nintendo Co., Ltd. Fold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JPH0512062Y2 (zh) * 1986-11-18 1993-03-26
JP2734033B2 (ja) * 1988-08-08 1998-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支持機構
US6922874B2 (en) * 2003-03-31 2005-08-02 Phonak Ag Housing cover for electronic microdevices
JP5170950B2 (ja) * 2005-01-25 2013-03-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TW200925482A (en) * 2007-12-06 2009-06-16 Jarllytec Co Ltd Supporting structure having connecting rod latching function
US8102675B2 (en) * 2009-04-15 2012-01-2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sing a driver wheel to provide a plurality of housing configurations
CN102094894B (zh) * 2009-12-14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使用该双轴铰链的照明设备
US8250711B1 (en) * 2011-04-27 2012-08-28 Lianhong Art Co., Ltd. Space-saving slide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TW201243202A (en) * 2011-04-28 2012-11-01 Jarllytec Co Ltd Support structure
TW201243201A (en) * 2011-04-28 2012-11-01 Jarllytec Co Ltd Supporting structure
US8559623B2 (en) * 2011-06-09 2013-10-15 Lianhong Art Co., Ltd. Double sliding stability space-saving slide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US8713757B2 (en) * 2011-06-25 2014-05-06 Lianhong Art Co., Ltd. Slide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TWI521967B (zh) * 2011-11-09 2016-02-11 Jarllytec Co Ltd Screen support frame
TWM441303U (en) 2012-07-02 2012-11-11 Jarllytec Co Ltd Thinning biaxial hinge
TWI498492B (zh) * 2012-08-10 2015-09-01 Wistron Corp 電子裝置及其鉸鍊結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376A (en) * 1991-02-19 1992-04-07 At&T Bell Laboratories Dual position computer arrangement
US7828260B2 (en) * 2006-03-23 2010-11-09 Hauser Stephen G Deployable support unit for reading material
TWM368727U (en) * 2009-06-23 2009-11-11 Jarllytec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rotation displacement function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6112B2 (en) 2016-11-10 2018-06-12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docking station
TWI616742B (zh) * 2016-12-30 2018-03-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4456A (zh) 2014-11-16
US8943651B2 (en) 2015-02-03
US20140331454A1 (en)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649B (zh)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US10664021B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a hinge mechanism
US9009919B1 (en) Steady opening and closing double-axis hinge
US9201464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TWI518256B (zh) 樞軸結構
TW201532500A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TWM458068U (zh) 雙轉軸之同步運動裝置
TW201603689A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TWM468131U (zh) 合頁裝置
TW201719034A (zh) 樞轉機構
TWI517779B (zh)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on device (2)
TW201901345A (zh) 電子裝置
TW201518901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326590A (zh) 卡鎖式雙軸樞紐器
US8789242B2 (en) Sliding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JP3179328U (ja) ヒンジ及びそのヒンジを装着した電子機器
TWM413776U (en) Single-packet-type bi-axial hinge
TWM483332U (zh) 用於轉軸之傳動結構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CN104613089A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TWM493243U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TWM480240U (zh) 齒輪式雙軸同步樞鈕結構
TW201339442A (zh) 迴轉止擋式雙軸樞紐器
TWM485596U (zh) 輔助電子器物運動之連動裝置
TWM492379U (zh) 可連動樞轉的鉸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