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7964B -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7964B
CN105807964B CN201410836591.6A CN201410836591A CN105807964B CN 105807964 B CN105807964 B CN 105807964B CN 201410836591 A CN201410836591 A CN 201410836591A CN 105807964 B CN105807964 B CN 105807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refractive index
line
transparent optical
optical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65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7964A (zh
Inventor
许�鹏
唐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65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7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7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7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7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7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本体,包括触控区及引线区,引线区位于触控区的侧边缘或者外周;盖板,位于触控本体一表面,盖板朝向触控本体的表面为连接表面,另一表面为触控表面,触控表面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可视区及非可视区分别与触控区及引线区对应;第一透明光学胶层,设于触控本体与盖板之间,且全面覆盖触控本体的触控区及引线区以及盖板的连接表面;其中,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位于触控本体与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的表面的折射率与盖板的折射率之间。该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具有屏息一体化的特点。

Description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普通黑色边框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包括依次层叠的显示本体、触控本体以及盖板,相邻两部件之间通过粘结层连接。
触控本体包括引线区及触控区,引线区位于触控区的侧边缘或者外周。盖板具有相对的连接表面及触控表面,连接表面用于连接触控本体,触控表面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可视区及非可视区分别与触控区及引线区对应。
由于引线区内嵌入有油墨层,通常呈黑色,对光线的反射小,而触控区内没有油墨层,通常对光线的反射较大,进而导致其可视区与非可视区对光线的反射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息屏状态下(关闭屏幕的时候),可视区的反射较大,其视觉效果比非可视区要亮得多,可视区与非可视区的显示效果不一样,达不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屏息一体化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一种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包括:
触控本体,包括触控区及引线区,所述引线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侧边缘或者外周;
盖板,位于所述触控本体一表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触控本体的表面为连接表面,另一表面为触控表面,所述触控表面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所述可视区及所述非可视区分别与所述触控区及所述引线区对应;以及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设于所述触控本体与所述盖板之间,且全面覆盖所述触控本体的触控区及引线区以及所述盖板的连接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位于所述触控本体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的表面的折射率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本体及第二透明光学胶层,所述显示本体位于所述触控本体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设于所述触控本体与所述显示本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包括衬底及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及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X轴坐标,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Y轴坐标;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底为PET膜,所述导电层为ITO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为1.52,所述导电层的折射率为1.80,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1.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包括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第一衬底、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层、第二衬底、设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X轴坐标,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Y轴坐标,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折射率,且小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底为第一PET膜,所述第一导电层为第一ITO层,所述第二衬底为第二PET膜,所述第二导电层为第二ITO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为1.52,所述第一衬底及所述第二衬底的折射率均为1.65,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折射率均为1.80,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1.70,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
在息屏状态下,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位于触控本体与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的表面(导电层的表面)的折射率与盖板的折射率之间,可以有效降低可视区对光线的反射强度,进而降低可视区与非可视区的亮度差,从而使得可视区的亮度及非可视区的亮度比较接近,进而使得整个黑色边框触控面板显得更深邃,呈现出更深邃的黑,实现屏息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触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在息屏状态下,不同折射率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与盖板及第一导电层形成的两界面,两界面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的和的曲线图;
图4为图1中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在息屏状态下,不同折射率的第三透明光学胶层与第一衬底及第二导电层形成的两界面,两界面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的和的曲线图;
图5图1中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在息屏状态下,其可视区及非可视区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10,包括依次叠设的显示本体100、触控本体200及盖板300。其中,触控本体200与盖板300通过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连接,显示本体100与触控本体200通过第二明光学胶层50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黑色边框触控面板10同时具有触控和显示功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黑色边框触控面板10也可以只具有触控功能,此时显示本体100可以省略。
触控本体200包括触控区210及引线区220,引线区220位于触控区210的侧边缘或者外周。其中,引线区220内嵌入有油墨层22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引线区220远离显示本体100的表面设油墨层。
盖板300位于触控本体200一表面,盖板200朝向触控本体200的表面为连接表面(图未标),另一表面为触控表面310。触控表面310包括可视区312及非可视区314,可视区312及非可视区314分别与触控区210及引线区220对应。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设于触控本体100与盖板300之间,且全面覆盖触控本体200的触控区210及引线区200以及盖板300的连接表面。其中,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位于触控本体与第一透明光学胶层(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400接触的表面(导电层的表面)的折射率与盖板300的折射率之间。
各不同介质界面存在界面反射,进而导致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在息屏状态下,可视区312与非可视区314对的光线反射强度不一。
研究发现,在息屏状态下,反射较多的界面主要存在于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与触控本体200界面之间。研究进一步发现,在传统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中,盖板300的折射率小于触控区210朝向盖板300的表面(通常为导电层)的折射率,而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小于盖板300的折射率,这就导致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远远小于触控区210与其接触的表面的折射率,进而导致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与触控区210的界面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射强度。
本发明通过改变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的来解决上述问题。在息屏状态下,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位于触控区210与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接触的表面的折射率与盖板300的折射率之间,可以有效降低可视区312对光线的反射强度,进而降低可视区312与非可视区314的亮度差,从而使得可视区312的亮度及非可视区314的亮度比较接近,进而使得整个黑色边框触控面板10显得更深邃,呈现出更深邃的黑,实现屏息一体化。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本体200为双层导电膜结构。触控本体200包括第一导电膜230、第二导电膜240及第三透明光学胶层250。
第一导电膜230包括第一衬底232以及设于第一衬底232上的第一导电层234。第一导电层234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图未示),用于判定触摸点的X轴坐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膜230上还设有多条第一引线(图未示),多条第一引线位于第一导电层234侧边缘或者外周,并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第二衬底240包括第二衬底242以及设于第二衬底242上的第二导电层244。第二导电层244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图未示),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Y轴坐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膜240上还设有多条第二引线(图未示),多条第二引线位于第二导电层244侧边缘或者外周,并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
第三透明光学胶层250设于第一衬底232与第二导电层244之间,且完全覆盖第一衬底232。其中,第三透明光学胶层250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第一衬底232的折射率,且小于第二导电层244的折射率。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与第一导电层234接触,且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位于第一导电层234的折射率与盖板300的折射率之间。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衬底232为第一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第一导电层234为第一ITO(Indium TinOxides,氧化铟锡)层。第二衬底242为第二PET膜,第二导电层244为第二ITO层。可以理解,在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衬底232及第二衬底242也可以为玻璃基板或者其他材质的膜材。第一导电层234及第二导电层244也可以为金属导电层、石墨烯导电层、高分子导电层等等。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300的折射率为1.52,第一衬底232及第二衬底242的折射率均为1.65,第一导电层234及第二导电层244的折射率均为1.80。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为1.65~1.70,第三透明光学胶层250的折射率与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相同。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的折射率为1.65。
如图3所示,图3为可视区在息屏状态下,不同折射率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400与盖板300及第一导电层234形成的两界面,两界面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的和的曲线图。其中,曲线a是使用折射率为1.47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曲线b是使用折射率为1.65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曲线c是使用折射率为1.70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曲线b与曲线c很接近,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相对较小,而曲线a光线的反射强度相对较大。图3说明通过增加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可以降低可视区在息屏状态下对光线的反射强度。
如图4所示,图4为可视区在息屏状态下,不同折射率的第三透明光学胶层250与第一衬底232及第二导电层244形成的两界面,两界面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的和的曲线图。其中,曲线e是使用折射率为1.47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曲线f是使用折射率为1.65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曲线g是使用折射率为1.70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曲线f与曲线g很接近,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相对较小,而曲线e光线的反射强度相对较大。图4说明了通过增加第二透明光学胶层250的折射率可以降低可视区在息屏状态下对光线的反射强度。
如图5所示,图5为黑色边框触控面板10在息屏状态下,其可视区及非可视区对光线的反射强度的曲线图。其中,曲线h为非可视区对光线的反射强度曲线,曲线i及曲线j可视区对光线的反射强度曲线。其中,曲线h是使用折射率为1.47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及第三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曲线i是使用折射率为1.65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及第三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曲线j是使用折射率为1.47的第一透明光学胶层及第三透明光学胶层时获得的。图5说明增加第一透明光学胶层及第三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可以有效降低可视区对光线的反射强度。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触控本体200为单层导电膜结构。触控本体包括衬底及设于衬底上的导电层。导电层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及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X轴坐标,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Y轴坐标。第一透明光学胶层设于导电层与盖板之间,且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位于导电层的折射率与盖板的折射率之间。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底为PET膜,导电层为ITO层。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的折射率为1.52,导电层的折射率为1.80,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1.70。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
由于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黑色边框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在息屏状态下的光反射,因此,显示本体100与触控本体200之间光反射能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本体100为液晶显示单元,包括显示组件及位于显示组件两侧的上偏光片及下偏光片,其中,上偏光片靠近触控本体200。第二衬底242的折射率为1.65,上偏光片的折射率为1.49,第二透明光学胶层500的折射率为1.47。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本体100也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单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本体,包括触控区及引线区,所述引线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侧边缘或者外周,所述引线区内嵌入有油墨层;
盖板,位于所述触控本体一表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触控本体的表面为连接表面,另一表面为触控表面,所述触控表面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所述可视区及所述非可视区分别与所述触控区及所述引线区对应;以及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设于所述触控本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并与所述触控本体及所述盖板直接接触,且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全面覆盖所述触控本体的触控区及引线区以及所述盖板的连接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位于所述触控本体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的表面的折射率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1.70;
所述黑色边框触控面板还包括显示本体及第二透明光学胶层,所述显示本体位于所述触控本体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设于所述触控本体与所述显示本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本体为液晶显示单元,所述显示本体包括显示组件及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两侧的上偏光片及下偏光片,其中,所述上偏光片靠近所述触控本体,所述上偏光片的折射率为1.49,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包括衬底及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及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X轴坐标,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Y轴坐标;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PET膜,所述导电层为ITO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为1.52,所述导电层的折射率为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包括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第一衬底、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层、第二衬底、设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被图案化而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X轴坐标,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判定触摸点的Y轴坐标,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折射率,且小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为第一PET膜,所述第一导电层为第一ITO层,所述第二衬底为第二PET膜,所述第二导电层为第二ITO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为1.52,所述第一衬底及所述第二衬底的折射率均为1.65,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折射率均为1.80,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黑色边框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65。
CN201410836591.6A 2014-12-29 2014-12-29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Active CN105807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6591.6A CN105807964B (zh) 2014-12-29 2014-12-29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6591.6A CN105807964B (zh) 2014-12-29 2014-12-29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7964A CN105807964A (zh) 2016-07-27
CN105807964B true CN105807964B (zh) 2019-11-05

Family

ID=5698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6591.6A Active CN105807964B (zh) 2014-12-29 2014-12-29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79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6474B (zh) * 2018-10-10 2021-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贴合精度检测方法
CN110426884A (zh) * 2019-07-16 2019-11-08 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调整框贴显示屏可视区与边框熄屏时反射率的结构及方法
CN110534022A (zh) * 2019-08-28 2019-12-0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0660328A (zh) * 2019-09-27 2020-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1013B (zh) * 2019-10-24 2024-03-29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4291A (zh) * 2012-03-05 2013-09-11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板
CN203311368U (zh) * 2013-04-20 2013-11-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090675A (zh) * 2014-06-16 2014-10-08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功能片及触摸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4291A (zh) * 2012-03-05 2013-09-11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板
CN203311368U (zh) * 2013-04-20 2013-11-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090675A (zh) * 2014-06-16 2014-10-08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功能片及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7964A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2950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 soft key
CN103294322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807964B (zh)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CN104571733B (zh) 触控面板
CN204009809U (zh) 触控显示器
CN204242134U (zh) 触控装置
US20130314371A1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Metal Layer for Sensing
KR20120010828A (ko)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US9310918B2 (en) Touch display having a reflective type display screen
TWI459083B (zh) 觸控面板
TWI448942B (zh) 觸控面板
CN103164101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传感器的电容触控屏
CN105094392A (zh) 触控显示面板
TWM492475U (zh) 內嵌顯示觸控結構
CN203397317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461145A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76991B (zh) 一种触摸屏、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TW201426103A (zh) 偏光板結構
CN205281446U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5302377B (zh) 保护盖板及应用其的触控装置
CN203455796U (zh) 触控结构
TWM445219U (zh) 觸控面板
JP3174901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203502940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3706179U (zh) 触摸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0013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13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1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