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2134U - 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2134U
CN204242134U CN201420553699.XU CN201420553699U CN204242134U CN 204242134 U CN204242134 U CN 204242134U CN 201420553699 U CN201420553699 U CN 201420553699U CN 204242134 U CN204242134 U CN 204242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ght transmissive
contactor control
transmissive material
over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36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湘霖
刘锦璋
方崇仰
王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2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21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覆盖板、一第一电极、一第一透光材料以及一第二透光材料。覆盖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是覆盖板上相对的两面。第一电极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且第一电极的一雾度大于或等于1%。第一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且第一电极设置在覆盖板与第一透光材料之间。第二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第一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与第二透光材料之间,且第一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材料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不同透光材料的折射率搭配来改善雾度大于或等于1%的电极影响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感应技术在近年来迅速地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具备触控功能的消费性电子产品陆续推出。在此类产品中,主要是将原先显示面板的区域赋予触控感应的功能,也可说是将原先单纯的显示面板变换成具有触控辨识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依据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上的不同,一般可区分为外挂式(out-cell)与内嵌式(in-cell或on-cell)触控显示面板。不论何种设计,为了避免触控感应组件影响到与触控面板进行搭配的显示效果,一般是利用具有低电阻与高透光率的透明导电材料来形成触控感应组件。目前本领域比较常见的透明导电材料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锡虽然具有高透光率的特性,但其电阻值仍比一般金属导电材料高而使得设计上受到限制。此外,当使用薄膜基材(例如塑胶基材)时,因为工艺温度受限,在薄膜基材上形成的氧化铟锡的阻抗更难以降低。因此,目前相关领域也有提出使用纳米银丝作为导电材料。然而,为了降低整体阻抗,纳米银丝的涂布浓度须提高,但其雾度(Haze)也会因此增加,此雾度不佳状况会对所搭配的显示光产生散色效应而使显示影像模糊化并使显示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利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透光材料搭配来改善电极的雾度比较高的负面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覆盖板、一第一电极、一第一透光材料以及一第二透光材料。覆盖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是覆盖板上相对的两面。第一电极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且第一电极的一雾度大于或等于1%。第一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且第一电极设置在覆盖板与第一透光材料之间。第二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第一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与第二透光材料之间,且第一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材料的折射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包括纳米金属线。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的片电阻小于120欧姆/单位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第三面与第四面是第一基材上相对的两面,第三面面对覆盖板,且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材的第三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粘合层。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硬涂层,设置在第一基材与第一粘合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硬涂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基材的折射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硬涂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粘合层的折射率。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与第一电极之间,其中第三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第一电极的折射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粘合层或/以及一保护层。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第三面与第四面是第一基材上相对的两面,第三面面对覆盖板,且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材的第四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粘合层,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显示器的上基底。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粘合层,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保护层,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粘合层。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上。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器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其中显示器包括一下基底以及一上基底。上基底与下基底相对设置,其中上基底设置在覆盖板与下基底之间,上基底具有一第五面以及一第六面,第五面与第六面是上基底上相对的两面,第六面面对下基底,且第一电极设置在下基底与覆盖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与第二透光材料是设置在上基底与覆盖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偏光片,设置在上基底的第五面的一侧,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第七面与第八面是偏光片上相对的两面,第八面面对上基底,且第一透光材料与第二透光材料设置在覆盖板与偏光片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偏光片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光材料的折射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第七面与第八面是偏光片上相对的两面,且第七面面对覆盖板。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粘合层。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偏光片,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其中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第七面与第八面是偏光片上相对的两面,第七面面对覆盖板,且第一电极设置在偏光片上。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粘合层,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显示器的上基底。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彼此电绝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以及多个第二轴向电极。各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轴向电极与第二轴向电极互相交错且电绝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各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之间,第一连接线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各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之间,第二连接线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与覆盖板之间,其中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电绝缘,且第二电极的雾度小于第一电极的雾度。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以及一第四透光材料,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其中第四透光材料设置在第三透光材料与第二电极之间,且第四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第三透光材料的折射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粘合层,且第四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基材。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各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三轴向电极,各第三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轴向电极与第三轴向电极互相交错且电绝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装饰结构,设置在覆盖板上,用以在覆盖板上定义出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其中周围区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遮光层,设置在装饰结构上,其中遮光层与透光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2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装饰结构包括一第一装饰层以及一第二装饰层互相堆栈,第一装饰层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装饰层与覆盖板之间,遮光层设置在第二装饰层上,且遮光层朝透光区延伸用以部分覆盖第一装饰层。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还包括一内框层,至少部分设置在装饰结构与覆盖板之间,其中内框层设置在透光区与装饰区的交界处。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的片电阻小于100欧姆/单位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的片电阻小于80欧姆/单位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的雾度大于或等于1.2%。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电极的雾度大于或等于1.4%。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一透光材料直接接触第二透光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触控装置的显示状况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自电容式电极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互电容式电极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外一互电容式电极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触控装置的一显示状况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触控装置的另外一显示状况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覆盖板
10A         第一面
10B         第二面
11          装饰结构
11A         第一装饰层
11B         第二装饰层
12          遮光层
13          内框层
21          第一电极
21C       第一走线
21R       触控信号接收电极
21S       子电极
21T       触控信号驱动电极
21X       第一轴向电极
21Y       第二轴向电极
31        第二电极
31C       第二走线
31Y       第三轴向电极
41        第一基材
41A       第三面
41B       第四面
42        第二基材
42A       第九面
42B       第十面
51        第一粘合层
52        第二粘合层
53        第三粘合层
61        保护层
62        硬涂层
70        绝缘层
90        显示器
91        下基底
92        上基底
92A       第五面
92B       第六面
93          显示介质
94          偏光片
94A         第七面
94B         第八面
95          偏光片粘合层
101-113     触控装置
D           距离
L1          显示光
L2          散射光
M1          第一透光材料
M2          第二透光材料
M3          第三透光材料
M4          第四透光材料
P1          第一像素
P2          第二像素
P3          第三像素
R1          透光区
R2          周围区
X           第一方向
X1          第一子电极
X2          第一连接线
Y           第二方向
Y1          第二子电极
Y2          第二连接线
Z           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触控装置的显示状况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用以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触控装置101,包括一覆盖板10、一第一电极21、一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一第二透光材料M2。覆盖板10具有一第一面10A以及一第二面10B,第一面10A与第二面10B是覆盖板在一垂直投影方向Z上相对的两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10A可为一显示面、一触控面以及一面向使用者方向的表面,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21设置在覆盖板10的第二面10B的一侧,且第一电极21的一雾度大于或等于1%。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第二透光材料M2设置在覆盖板10的第二面10B的一侧,第一电极21设置在覆盖板10与第一透光材料M1之间,第一透光材料M1设置在覆盖板10与第二透光材料M2之间,且第一透光材料M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材料M2的折射率,用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的负面影响。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IZO)与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Ag)、铝(Al)、铜(Cu)、镁(Mg)、钼(Mo)、铬(Cr)、钛(Ti)、上述材料的复合层(例如ITO/Ag/ITO堆栈膜层)、上述材料的合金、导电粒子、碳纳米管、纳米金属线(例如纳米银丝)、石墨烯或硅烯等材料,但并不以此为限,且其型态可以为网格状,例如金属网格或其他材料的导电网格。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电极21优选是由纳米金属线例如纳米银丝所构成,用以使第一电极21的片电阻小于120欧姆/单位面积(Ω/□),且优选是小于或等于100欧姆/单位面积,小于或等于80欧姆/单位面积,或甚至小于或等于60欧姆/单位面积。当以纳米银丝形成电极时,若要提高其导电能力则必须增加纳米银丝的密度或浓度,而这样的状况下会造成其雾度的增加。因此,使用纳米银丝形成片电阻比较低的电极时,其雾度将大于或等于1%。举例来说,其雾度可大于或等于1.2%、大于或等于1.4%、大于或等于1.6%或甚至大于或等于2%。电极的雾度会影响触控装置中或触控装置所搭配的显示功能的显示效果,但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透光材料M1与第二透光材料M2的折射率搭配,可使光线进入第一电极21之前先被导向法线方向偏折,故可借此降低光线被第一电极21形成散射的影响,并可因此提高触控装置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101可还包括一显示器90设置在覆盖板10的第二面10B的一侧。显示器90可包括一下基底91、一上基底92以及一显示介质93,上基底92与下基底91相对设置,且上基底92设置在覆盖板10与下基底91之间。上基底92具有一第五面92A以及一第六面92B。第五面92A与第六面92B是上基底92上相对的两面,第六面92B面对下基底91,且第一电极21设置在下基底91与覆盖板10之间。显示介质93是夹设在下基底91与上基底92之间。本实施例的显示器90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电湿润(electro-wetting)显示面板、电子墨水(e-ink)显示面板、等离子体(plasma)显示面板、场发射(FED)显示面板或其他适合的显示器。举例来说,当显示器90为一液晶显示面板时,下基底91与上基底92可分别为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底以及一彩色滤光片基底或是一彩色滤光片基底以及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底,而显示介质93可为液晶材料;当显示器90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上基底92为一封装盖板,而显示介质93可为有机发光材料,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也可不包括显示器而仅为一透明的触控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第二透光材料M2设置在上基底92与覆盖板10之间,第一透光材料M1可为一第一基材41,且第二透光材料M2可为一第一粘合层51,用以黏合第一基材41与显示器9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与第二透光材料M2也可分别包括其他基材、粘合层、绝缘层、保护层、偏光片或其他适合的透光材料,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透光材料M1与第二透光材料M2均非空气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材41具有一第三面41A以及一第四面41B,第三面41A与第四面41B是第一基材41上相对的两面,且第三面41A面对覆盖板10。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材41可包括一玻璃基底、一塑胶基底、一蓝宝石基底、一透明陶瓷基底、一玻璃膜片、一塑胶膜片、一光敏胶材(例如干光致抗蚀刻剂)或其他适合的基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设置在第一基材41的第三面41A上。因此,显示器90所产生的显示光线射入第一电极21之前会先受到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第二透光材料M2折射率的搭配而被导向法线方向偏折,故可借此降低光线被第一电极21形成散射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如图1与图2所示,显示器90可包括用以提供不同颜色光的一第一像素P1、一第二像素P2以及一第三像素P3彼此相邻设置。由于第一电极21的雾度大于或等于1%,因此第一电极21会对于显示器90所产生的显示光线产生散射效应,进而影响到显示质量。举例来说,当第一像素P1所产生的显示光L1照射到第一电极21时,会使得显示光L1被散射而形成散射光L2,当散射光L2在相邻的第二像素P2上被射出时会影响到第二像素P2本身所产生的颜色光,进而造成显示的异常。然而,由于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1具有折射率比较高的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折射率比较低的第二透光材料M2互相搭配且设置在显示器90与第一电极21之间,故可使原本会影响到相邻的第二像素P2的显示光L1在射入第一电极21之前先被导向法线方向偏折,进而使被第一电极21散射的散射光L2的出光位置产生偏移,故可降低散射光L2对于相邻像素的显示效果的影响,达到改善触控装置101的显示效果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透光材料M1与第二透光材料M2优选是直接互相接触且无其他物件设置在第一透光材料M1与第二透光材料M2之间,用以产生所需的光学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透光材料M1与第二透光材料M2除了可以是相邻设置之外,若第一透光材料M1直接接触第一电极21,则更可确保即将进入第一电极21的光线一定会被导向法线方向偏折,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101可还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M3,设置在覆盖板10与第一电极21之间,而第三透光材料M3的折射率优选是大于第一电极21的折射率,用以进一步降低散射光的影响,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光材料M3可为一第二粘合层52,用以粘合具有第一电极21的第一基材41与覆盖板1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透光材料M3也可包括其他基材、绝缘层、保护层、偏光片或其他适合的透光材料,但第三透光材料M3并非空气层。本实施例的第一粘合层51与第二粘合层52可包括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或其他适合的粘着材料。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材41、第一粘合层51以及上基底92的厚度优选可尽量减薄,用以使雾度比较大的第一电极21更靠近显示器90,借此更进一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对于显示效果的影响。举例来说,第一基材41以及第一粘合层51的厚度可分别小于或等于50微米且优选是小于或等于30微米,而上基底92的厚度优选是小于0.35毫米、0.3毫米、0.25毫米或甚至小于0.2毫米,但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触控装置101可还包括一装饰结构11设置在覆盖板10上,用以在覆盖板10上定义出一透光区R1以及一周围区R2,周围区R2位于透光区R1的至少一侧,且周围区R2优选是围绕透光区R1,但并不以此为限。装饰结构11可由单层或多层堆栈的装饰材料例如彩色油墨、彩色光致抗蚀刻剂或其他具有颜色或材质效果的材料所形成,用以具有装饰效果并可遮蔽触控装置101中不想被察觉的周边布线以及机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装饰结构11设置在覆盖板10的第二面10B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装饰结构11也可视需要设置在覆盖板10的第一面10A上或是另外设置一具有装饰结构11的可挠性装饰薄膜(未图示),且装饰薄膜可选择性地贴附在覆盖板10的第一面10A或是第二面10B上。
关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的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3到图5。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21可包括多个子电极21S以及多条第一走线21C。子电极21S主要设置在透光区R1内,并可视需要部分延伸到周围区R2。各第一走线21C与对应的子电极21S电连接并延伸到周围区R2。各子电极21S彼此互相电绝缘设置,用以进行一自电容式(self-capacitance)触控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各子电极21S的形状可为矩形、菱形、三角形或其他适合的几何形状。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21可包括至少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21T以及至少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21R彼此互相分离设置,用以进行一互电容式(mutualcapacitance)触控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21也可包括多条第一轴向电极21X以及多条第二轴向电极21Y。第一轴向电极21X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第二轴向电极21Y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第一轴向电极21X与第二轴向电极21Y互相交错且电绝缘设置。第一方向X优选是与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轴向电极21X与第二轴向电极21Y可分别为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或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用以互相搭配进行互电容式触控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轴向电极21X可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X1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线X2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X1之间,且第一连接线X2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X1。第二轴向电极21Y可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Y1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Y2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Y1之间,且第二连接线Y2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Y1。此外,一绝缘层70可设置在第一连接线X2与第二连接线Y2之间,用以电隔离第一轴向电极21X与第二轴向电极21Y,但并不以此为限。绝缘层70可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silicon nitride)、氧化硅(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硅(silicon oxynitride)、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适合的材料。还请注意,上述的子电极21S、第一走线21C、第一轴向电极21X、第二轴向电极21Y、第一子电极X1、第一连接线X2、第二子电极Y1以及第二连接线Y2其中至少一种是由纳米金属线例如纳米银丝所构成。也就是说,上述第一电极21中的各部件可均由纳米银丝构成或仅部分由纳米银丝构成而另外一部分由其他的导电材料例如透明导电材料、金属、金属网格、导电粒子与碳纳米管,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极21并不以上述图3到图5所示的型态为限,而上述图3到图5所示的各种第一电极21的型态也可视需要应用在后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然,第一电极21也可只是触控信号驱动电极或触控信号接收电极,例如是触控信号接收电极。
下文将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的部分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用以方便在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
实施例2
请参考图6到图8。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一显示状况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另外一显示状况示意图。如图6到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2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102可还包括一保护层61设置在第一基材41上并覆盖第一电极21,用以保护第一电极21。保护层61可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氧化硅与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或其它适合的保护材料,例如有机无机混成材料。保护层61的折射率优选是大于第一电极21的折射率,用以使比较大角度的散射光L2可再被导向法线方向而减少相邻像素间的影响(如图7所示)。此外,折射率比较高的保护层61也可用以降低全反射角,使得能够跑出保护层61的散射光L2变少,进而达到降低雾度影响的效果(如图8所示)。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保护层61也可视为第三透光材料M3,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3
请参考图9。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3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103可还包括一硬涂层62,设置在第一基材41与第一粘合层51之间。硬涂层62的折射率可小于第一基材41的折射率,用以与第一基材41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此外硬涂层62的折射率也可大于第一粘合层51的折射率,用以与第一粘合层51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4
请参考图10。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4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是设置在第一基材41的第四面41B上,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透光材料M1为第一粘合层51,第二透光材料M2为显示器90的上基底92,且第三透光材料M3为第一基材41。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粘合层51的折射率大于上基底92的折射率,而第一基材4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电极21的折射率,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设置在第一基材41的第四面41B上,故第一电极21与显示器90之间的距离可更为缩短,借此可进一步改善第一电极21的雾度对于显示效果的影响。
实施例5
请参考图11。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5与上述实施例4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105还包括保护层61设置在第一基材41的第四面41B上且覆盖第一电极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合层51设置在保护层61与上基底92之间,保护层61的折射率优选是大于第一粘合层51的折射率,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一透光材料M1为保护层61,而第二透光材料M2为第一粘合层51,保护层61与第一粘合层51可用以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的影响。
实施例6
请参考图12。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6与上述实施例5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是直接设置在覆盖板10的第二面10B上,故可省略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基材,进而达到整体厚度薄化与结构简化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为保护层61,而第二透光材料M2为第一粘合层51,保护层61与第一粘合层51可用以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的影响,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7
请参考图13。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7与上述实施例5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107可还包括一偏光片94以及一偏光片粘合层95。偏光片94设置在上基底92的第五面92A的一侧,偏光片94具有一第七面94A以及一第八面94B,第七面94A与第八面94B是偏光片94上相对的两面,第八面94B面对上基底92,且第一透光材料M1与第二透光材料M2设置在覆盖板10与偏光片94之间。偏光片粘合层95设置在偏光片94与上基底92之间,用以黏合偏光片94与上基底9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可为保护层61,第二透光材料M2可为第一粘合层51,偏光片94的折射率优选是小于第二透光材料M2的折射率,用以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来进一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的影响。
实施例8
请参考图14。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8与上述实施例7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108可未包括保护层,故第一透光材料M1可为第一粘合层51,而第二透光材料M2可为偏光片94。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粘合层51的折射率优选是大于偏光片94的折射率,用以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的影响。
实施例9
请参考图15。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9与上述实施例8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电极21可直接设置在偏光片94的第七面94A上,故可省略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基材与第一粘合层,进而达到整体厚度薄化与结构简化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可为偏光片94,第二透光材料M2可为偏光片粘合层95,偏光片94的折射率优选是大于偏光片粘合层95的折射率,借此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的影响,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10
请参考图16。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10与上述实施例9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可设置在偏光片94的第八面94B上。因此,第一电极21可设置在偏光片94与偏光片粘合层9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可为偏光片粘合层95,第二透光材料M2可为显示器90的上基底92,偏光片粘合层95的折射率优选是大于上基底92的折射率,借此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来降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的影响,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与上述实施例9互相比较,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与下基底91之间的距离可更为缩短,故可进一步改善第一电极21的雾度对于显示效果的影响。
实施例11
请参考图17与图18。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电极排列状况示意图。如图17与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11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111可还包括一第二电极31以及一第四透光材料M4。第二电极31设置在第一电极21与覆盖板10之间,第二电极31与第一电极21电绝缘,且第二电极31的雾度优选是小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用以降低第二电极31的雾度的影响,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两者的雾度可以大致上相等,甚至第二电极31的雾度大于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31的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电极21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第三透光材料M3与第四透光材料M4可设置在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之间,第四透光材料M4可设置在第三透光材料M3与第二电极31之间,且第四透光材料M4的折射率优选是大于第三透光材料M3的折射率,用以降低第二电极31的雾度的影响,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光材料M3可为第二粘合层52,第四透光材料M4可为一第二基材42。第二基材42具有一第九面42A以及一第十面42B,第九面42A与第十面42B是第二基材42上相对的两面,第十面42B面对第一基材41。第二基材42的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基材41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粘合层52是用以黏合第一基材41与第二基材42,第二基材42可再通过一第三粘合层53与覆盖板10进行粘合,而第二电极31设置在第二基材42的第九面42A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将第二电极31设置在第二基材42的第十面42B上,特别是当第二电极31由雾度比较高的材料所形成时,例如大于第一电极21的雾度,用以更接近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8所示,第一电极21可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21X,各第一轴向电极21X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电极31可包括多个第三轴向电极31Y,各第三轴向电极31Y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轴向电极21X与第三轴向电极31Y互相交错且电绝缘设置。第一轴向电极21X与第三轴向电极31Y可分别为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与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用以互相搭配进行互电容式触控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各第三轴向电极31Y可与一对应的第二走线31C电连接,第二走线31C与第三轴向电极31Y其中至少一种可由纳米金属线例如纳米银丝所构成。也就是说,第二电极31可均由纳米银丝所构成或仅部分由纳米银丝构成而另外一部分由其他的导电材料例如透明导电材料、金属、金属网格、导电粒子与碳纳米管,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31也可视需要应用在上述以及后述的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
实施例12
请参考图19。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12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112可还包括一遮光层12,设置在装饰结构11上且位于周围区R2。遮光层12可包括一深色油墨层、一深色光致抗蚀刻剂层或一反射层,用以与使用非黑色装饰层例如白色装饰层所形成的装饰结构11进行搭配,用以产生所需的装饰效果或/以及用以遮蔽覆盖板10边缘的漏光现象。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2与透光区R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小于或等于1.25毫米,且距离D优选是小于或等于1毫米,且甚至小于或等于0.35毫米,用以避免当第一电极21的雾度比较高而导致光线散射的状况时在覆盖板10上的周围区R2发生漏光现象而影响到显示效果。本实施例的遮光层12也可视需要设置在上述或后续的其他实施例中。
实施例13
请参考图20。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13与上述实施例12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结构11可由多层装饰层堆栈而成。举例来说,装饰结构11可包括一第一装饰层11A以及一第二装饰层11B互相堆栈,第一装饰层11A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装饰层11B与覆盖板10之间,且第二装饰层11B靠近透光区R1的一侧是内缩于第一装饰层11A之内。遮光层12设置在第二装饰层11B上,且遮光层12朝透光区R1延伸用以部分覆盖第一装饰层11A,并用以避免当第一电极21的雾度比较高而导致光线散射的状况时在第一装饰层11A未被第二装饰层11B覆盖的区域发生漏光现象而影响到显示效果。此外,触控装置113可还包括一内框层13至少部分设置在装饰结构11与覆盖板10之间。内框层13可包括深色油墨、深色光致抗蚀刻剂层或其他具有高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材料。内框层13设置在透光区R1与装饰区R2的交界处,用以进一步改善因第一电极21的雾度所导致在透光区R1边缘的漏光现象。本实施例的遮光层12或/以及内框层13也可视需要设置在上述其他实施例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是以雾度大于或等于1%的材料来形成执行触控功能的电极并利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透光材料互相搭配来改善电极的雾度比较高的负面影响,借此达到提高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表现以及显示效果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0)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覆盖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是所述覆盖板上相对的两面;
一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雾度大于或等于1%;
一第一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侧,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之间;以及
一第二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侧,其中所述第一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之间,且所述第一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纳米金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片电阻小于120欧姆/单位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所述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是所述第一基材上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三面面对所述覆盖板,且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的所述第三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粘合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硬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与所述第一粘合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基材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三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折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粘合层或/以及一保护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所述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是所述第一基材上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三面面对所述覆盖板,且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的所述第四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粘合层,且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显示器的上基底。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层,且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保护层,且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粘合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显示器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侧,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
一下基底;以及
一上基底,与所述下基底相对设置,其中所述上基底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下基底之间,所述上基底具有一第五面以及一第六面,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六面是所述上基底上相对的两面,所述第六面面对所述下基底,且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下基底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上基底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上基底的所述第五面的一侧,所述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所述第七面与所述第八面是所述偏光片上相对的两面,所述第八面面对所述上基底,且所述第一透光材料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偏光片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的折射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所述第七面与所述第八面是所述偏光片上相对的两面,且所述第七面面对所述覆盖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粘合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侧,其中所述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所述第七面与所述第八面是所述偏光片上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七面面对所述覆盖板,且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偏光片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粘合层,且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显示器的上基底。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彼此电绝缘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各所述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二轴向电极,各所述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
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互相交错且电绝缘设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电极,各所述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子电极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子电极。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覆盖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绝缘,且所述第二电极的雾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雾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以及一第四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四透光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三透光材料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所述第四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透光材料的折射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粘合层,且所述第四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基材。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各所述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三轴向电极,各所述第三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三轴向电极互相交错且电绝缘设置。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结构,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上,用以在所述覆盖板上定义出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其中所述周围区位于所述透光区的至少一侧。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层,设置在所述装饰结构上,其中所述遮光层与所述透光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25毫米。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结构包括一第一装饰层以及一第二装饰层互相堆栈,第一装饰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与所述覆盖板之间,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上,且所述遮光层朝所述透光区延伸用以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装饰层。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内框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装饰结构与所述覆盖板之间,其中所述内框层设置在所述透光区与所述装饰区的交界处。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片电阻小于100欧姆/单位面积。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片电阻小于80欧姆/单位面积。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雾度大于或等于1.2%。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雾度大于或等于1.4%。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直接接触所述第二透光材料。
CN201420553699.XU 2014-06-03 2014-09-24 触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421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9284A TW201546670A (zh) 2014-06-03 2014-06-03 觸控裝置
TW103119284 2014-06-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2134U true CN204242134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7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369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42134U (zh) 2014-06-03 2014-09-24 触控装置
CN201410495403.8A Pending CN105320342A (zh) 2014-06-03 2014-09-24 触控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5403.8A Pending CN105320342A (zh) 2014-06-03 2014-09-24 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4242134U (zh)
TW (1) TW201546670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8191A (zh) * 2015-10-15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20342A (zh) * 2014-06-03 2016-02-10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6325630A (zh) * 2015-07-08 2017-01-11 江苏吉创光电有限公司 石墨烯多点触控电容式触摸屏
CN106708185A (zh) * 2016-11-30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4650A (zh) * 2016-11-3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4648A (zh) * 2016-11-26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油墨喷涂工艺方法
WO2018036283A1 (zh) * 2016-08-25 2018-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47902A1 (zh) * 2021-01-05 2022-07-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997868B2 (en) 2021-01-05 2024-05-2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uffer filled indented glass reg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1078B2 (en) 2014-04-14 2019-09-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TWM505004U (zh) 2014-04-14 2015-07-11 Ind Tech Res Inst 觸控面板
US10254640B2 (en) * 2016-02-16 2019-04-09 AGC Inc. Reflective element for mask blank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reflective element for mask blank
TWI622910B (zh) * 2016-08-17 2018-05-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觸控面板
KR102407406B1 (ko) 2017-06-23 2022-06-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장식 인쇄 부재 및 장식 인쇄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I726328B (zh) * 2019-06-05 2021-05-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蓋板結構及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7622A (ja) * 2010-07-21 2012-02-09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入力機能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997146B2 (ja) * 2010-07-30 2016-09-28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パネル
US20120268914A1 (en) * 2011-04-22 2012-10-25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JP5400904B2 (ja) * 2011-07-15 2014-01-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019496B (zh) * 2012-12-26 2017-04-0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控模组、其制备方法及电容式触摸屏
CN203502934U (zh) * 2013-09-29 2014-03-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201546670A (zh) * 2014-06-03 2015-12-16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0342A (zh) * 2014-06-03 2016-02-10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6325630A (zh) * 2015-07-08 2017-01-11 江苏吉创光电有限公司 石墨烯多点触控电容式触摸屏
US10261355B2 (en) 2015-10-15 2019-04-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7063373A1 (en) * 2015-10-15 2017-04-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138191B (zh) * 2015-10-15 2019-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38191A (zh) * 2015-10-15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18036283A1 (zh) * 2016-08-25 2018-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74648A (zh) * 2016-11-26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油墨喷涂工艺方法
CN106774648B (zh) * 2016-11-26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油墨喷涂工艺方法
CN106708185A (zh) * 2016-11-30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4650A (zh) * 2016-11-3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4650B (zh) * 2016-11-30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08185B (zh) * 2016-11-30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147902A1 (zh) * 2021-01-05 2022-07-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997868B2 (en) 2021-01-05 2024-05-2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uffer filled indented glass reg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6670A (zh) 2015-12-16
CN105320342A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2134U (zh) 触控装置
CN203746038U (zh) 触控装置
CN203405789U (zh) 触控板
TWI504983B (zh) 觸控面板
TWI450170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4156100A (zh) 触控板
CN203658976U (zh) 覆盖板以及触控板
CN203894720U (zh) 触控装置
TWI488084B (zh) 觸控面板
CN204155210U (zh) 覆盖板以及触控装置
TWM454579U (zh) 觸控面板
JP3189018U (ja) ダミーパターンを具えたタッチパネル構造
US10120472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4216551A (zh) 触控板
CN203759668U (zh) 触控装置
CN204143402U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显示装置
CN204143403U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显示装置
TWI616900B (zh) 四線電阻式觸控面板用介電基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106843561A (zh) 压力感测模块以及压力触控感测显示模块
US20120280919A1 (en)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ouch Control Function
CN203706171U (zh) 触控装置
CN204203916U (zh) 保护盖板及触控面板
TWM494961U (zh) 觸控裝置
TWM503608U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204331686U (zh) 一种手机电容式触控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