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3608U -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3608U
TWM503608U TW103208894U TW103208894U TWM503608U TW M503608 U TWM503608 U TW M503608U TW 103208894 U TW103208894 U TW 103208894U TW 103208894 U TW103208894 U TW 103208894U TW M503608 U TWM503608 U TW M5036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layer
touch electrode
substr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8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iang-Lin Huang
Chin-Chang Liu
Chong-Yang Fang
Wen-Chu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8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360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3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3608U/zh

Links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奈米金屬線的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無線通訊及資訊家電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許多資訊產品的操作介面已由傳統的鍵盤或滑鼠改為使用觸控面板作為輸入裝置,並常與顯示裝置結合,作為觸控顯示裝置。常見的觸控面板大致可分為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因為具有多點觸控的特性而備受矚目。一般而言,電容式觸控面板上具有多個感測電極圖案,當使用者以手指或是導電物體接近或觸碰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表面時,這些感測電極圖案的電容值會發生對應的變化。電容式觸控面板利用這樣的電容值變化來進行觸控位置的感測以及計算。
然而,現行電容式觸控面板多採用透明導電材料或金屬網格作為感測電極圖案的材料。然而,由於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與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等金屬氧化物的製作成本 較高,且其阻抗降低較困難或阻抗降低的製程限制較多。舉例而言,具有低阻抗的高溫氧化銦錫較為無法在薄膜基材(ex:PET)上直接製作。換言之,採用透明導電材料作為感測電極圖案的材料不易達到低阻抗的特性,而無法提供觸控面板更佳的觸控靈敏度。
另一方面,當環境光照射觸控面板時,這些感測電極圖案將反射環境光而被使用者所觀察到,進而影響到觸控顯示裝置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此外,採用金屬網格製作的感測電極圖案則因為金屬反射現象而具有較高的反光率,因此更易影響觸控顯示裝置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並因此可能導致摩爾紋(morie)現象。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有助於減少環境光穿透觸控面板並再被反射至使用者眼睛的機率。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觸控電極層以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條第一軸向電極,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設置,且第一觸控電極層的材料包括奈米金屬線。第二觸控電極層具有多條第二軸向電極,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設置。這些第二軸向電極與這些第一軸向電極電性絕緣,且第一觸控電極層位於第二觸控電極層與一觀察者之間。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裝置以及一前述的觸控面板,且第二觸控電極層配置於顯示裝置與第一觸控電極層之間。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藉由具有奈米金屬線的第一觸控電極層的設置,而可有助於減少環境光穿透觸控面板並再被反射至使用者眼睛的機率。如此一來,觸控顯示裝置亦可不易受到環境光的影響,進而呈現良好的顯示效果。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40、50、60、70‧‧‧觸控面板
11、61‧‧‧覆蓋板
12、62‧‧‧第一黏著層
13、63、73‧‧‧第一觸控電極層
13X‧‧‧第一軸向電極
14、64‧‧‧第一基材
15‧‧‧第二黏著層
16、46、56、66‧‧‧第二觸控電極層
16Y、56Y‧‧‧第二軸向電極
17‧‧‧第二基材
18、68‧‧‧第三黏著層
19‧‧‧光學匹配層
100、400、500、600、700‧‧‧觸控顯示裝置
110‧‧‧顯示裝置
AR‧‧‧抗反射層
LA‧‧‧條狀區域
LS‧‧‧條狀開口
DU‧‧‧虛置電極
PE‧‧‧樹脂層
CA‧‧‧凹槽
S1‧‧‧第一面
S2‧‧‧第二面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方向
EL‧‧‧走線
圖1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一種觸控面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一種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示意圖。
圖2B是圖1A的另一種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示意圖。
圖3是圖1A的一種光學匹配層的示意圖。
圖4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 意圖。
圖6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一種觸控面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A,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100包括一觸控面板10以及一顯示裝置110。觸控面板10配置於顯示裝置110上。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包括一覆蓋板11、一第一黏著層12、一第一觸控電極層13、一第一基材14、一第二黏著層15、一第二觸控電極層16、一第二基材17以及一第三黏著層18。在本實施例中,覆蓋板11例如是玻璃覆蓋板、藍寶石覆蓋板、塑膠覆蓋板、硬質覆蓋板或軟性覆蓋板,覆蓋板11可以是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的覆蓋板。當覆蓋板11是玻璃基板時,此玻璃基板可以是經過化學或是物理強化的強化玻璃,例如覆蓋板可以是全部表面都具有離子交換層,或是只有邊緣表面不具有離子交換層,而是藉由拋光或蝕刻等處理程序來移除微小裂隙,並視情形塗敷邊緣強化塗膠並予以固化,例如UV膠,因此可具有高機械強度及邊緣強度,以保護觸 控面板10與所搭配的顯示裝置110,且覆蓋板11的厚度可介於0.2毫米至2毫米之間。另外,覆蓋板11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的組合,例如為2.5D玻璃,或是兩面均為曲面形狀,例如為3D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
具體而言,如圖1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位於第二觸控電極層16與覆蓋板11之間,而第二觸控電極層16位於第一基材14與第二基材17之間。詳細而言,第一基材14面對第一觸控電極層13設置,其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是設置於第一基材14上,而位於第二觸控電極層16與一觀察者之間,且第二觸控電極層16位於第二基材17面對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表面上,亦即配置於顯示裝置110與第一觸控電極層13之間。
此外,如圖1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黏著層12、第二黏著層15以及第三黏著層18例如是光學膠(Optically Clear Adhesives,OCA),第一黏著層12配置於覆蓋板11與第一基材14之間,第二黏著層15配置於第一基材14以及第二基材17之間,且第三黏著層18配置於觸控面板10與顯示裝置110之間,用以貼合觸控面板10的覆蓋板11、第一基材14、第二基材17以及顯示裝置110。
更詳細而言,如圖1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具有多條第一軸向電極13X,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設置。第二觸控電極層16具有多條第二軸向電極16Y,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設置。這些第二軸向電極16Y與這些第一軸向電極13X電性 絕緣。第一方向X較佳是大體上與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觸控面板10更包括多條走線EL,各走線EL例如是分別與對應的觸控電極電性連接,以進行觸控偵測,但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材料包括奈米金屬線(在此以奈米銀絲為例)及用以將奈米金屬線分散於內的樹脂主體,而第二觸控電極層16為透明導電材料層或導電網格層。舉例而言,第二觸控電極層16可分別由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與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金屬、透明導電材料與金屬的複合層或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所形成。上述的金屬可包括金屬材料例如鋁、銅、銀、鉻、鈦、鉬其中至少一者、上述材料的複合層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但並不以此為限,且其型態可以為線寬例如介於0.5微米至10微米的網格狀,例如金屬網格。上述的導電材料可包括導電粒子、奈米碳管、石墨烯或是矽烯,但並不以此為限,且其型態可以為網格狀,例如導電網格。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奈米銀絲材料具有線徑比高、半徑小,因此當外界環境光打到奈米銀絲時會產生散射(漫反射)的效果。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具有霧度。如此,藉由距離觀察者較近的第一觸控電極層13包括奈米銀絲材料,與距離觀察者較遠的第二觸控電極層16採用金屬氧化物或導電網格層的材料搭配,將可使得射入觸控面板10的外界 環境光被第二觸控電極層16中的各電極圖案反射時,可經由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奈米金屬線而被散射。如此,將能令觀察者不易觀察到觸控面板10中的電極圖案,並使觸控顯示裝置100具有良好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可適度提高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霧度,以更能避免觸控面板10中的電極圖案被觀察到或產生摩爾紋(morie)現象的風險。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霧度可大於1,較佳的是,霧度可大於1.2,更佳的是,霧度可大於1.5。但須注意的是,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霧度過大,易造成影像模糊,因此,霧度較佳小於3,最佳小於2。從另一角度來看,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片電阻可低於150Ω/□,較佳可低於100Ω/□,最佳可低於75Ω/□。片電阻的單位也可以表示為Ω/square或Ω per square。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觸控電極層13採用奈米銀絲材料形成,因此即使第二觸控電極層16採用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氧化物而形成,觸控面板10的電極圖案亦不需全部使用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而可大幅降低製作成本。此外,當第二觸控電極層16為導電網格層時,仍可藉由具有奈米銀絲材料的第一觸控電極層13減少經由導電網格層的金屬網格反射的光線被反射至觀察者眼中的可能性,並因此即可改善摩爾紋(morie)現象的產生,亦不需大費周章地設計金屬網格的圖案。
並且,當第二觸控電極層16為導電網格層時,由於導電網格層的金屬網格具有低阻抗的特性,因此第二觸控電極層16的 第二軸向電極16Y可用以作為觸控面板10的觸控訊號驅動電極(Tx)。另一方面,雖然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阻抗與其霧度成反比,然而,由於觸控面板10的觸控訊號感測電極(Rx)對於電極的阻抗要求不像驅動電極(Tx)那樣嚴苛,因此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第一軸向電極13X則可作為觸控面板10的觸控訊號感測電極(Rx),並用以與第二軸向電極16Y互相搭配以進行互電容式觸控偵測,但本新型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亦可選擇性地更包括一抗反射層AR例如氧化金屬層或是光學堆疊膜層(例如是二氧化鈦、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矽鋁氧化物或是上述材料的任意堆疊層),位於第二觸控電極層16上,以降低第二觸控電極層16的反射率。另一提的是,雖然圖1A中的抗反射層AR係以連續面狀來表示,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對應第二觸控電極層16設置。並且,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觸控電極層16為導電網格層時,其電極圖案可為規則圖形或不規則圖形,其中較佳的是,第二觸控電極層16的電極圖案可為不規則圖形,而有利於避免摩爾紋(morie)現象的產生。
圖2A是圖1A的一種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示意圖。圖2B是圖1A的另一種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具有多個條狀開口LS以及多個虛置電極DU,且這些虛置電極DU設置於這些條狀開口LS中,以能夠大面積的遮蔽第二觸控電極層16的圖案。並且,較佳的是, 位於虛置電極DU與第一軸向電極13X之間的條狀開口LS的寬度小於30微米(um),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例如開口並不限於條狀。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B所示,第一觸控電極層13具有多個條狀區域LA,但不限於條狀,並可選擇性不具有虛置電極DU,而是透過例如蝕刻的方式使相鄰各二條狀區域LA彼此電性絕緣。換言之,在此一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13在不具條狀開口LS的情況下,仍可形成多個第一軸向電極13X,並藉此更能大面積的遮蔽第二觸控電極層16的圖案,並藉此令觀察者不易觀察到觸控面板10中的電極圖案,並使觸控顯示裝置100具有良好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
圖3是圖1A的一種光學匹配層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觸控面板10亦可選擇性地更包括一具有高折射率的光學匹配層19,覆蓋於第一觸控電極層13上,用以避免因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霧度過高而影響觸控顯示裝置100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匹配層19的折射率會大於其覆蓋的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折射率,且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折射率大於第一觸控電極層13所覆蓋的基材14的折射率。詳細而言,光學匹配層19可大於1.55,較佳的是,光學匹配層19的折射率可大於1.7,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折射率可介於1.5~1.65之間,基板14的折射率可介於1.45~1.55。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匹配層19亦可做為保護層(Passivation Layer)之用。上述情形係以光學匹配層19靠近人眼為例;在其它實施例中,若光學匹 配層遠離人眼,亦即距離人眼由近到遠的順序依序為基板、第一觸控電極層及光學匹配層(或保護層)時,則此堆疊結構的折射率匹配較佳為由大到小,例如基板的折射率可為1.6,觸控電極層的折射率可為1.55,光學匹配層或保護層的折射率可為1.5,但不以此為限。
圖4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本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400與圖1A的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而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觸控電極層46埋設於第二基材17的表面。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觸控顯示裝置400以及觸控面板40亦能藉由包括奈米銀絲材料的第一觸控電極層13與第二觸控電極層46採用金屬氧化物或導電網格層的搭配,來使得射入觸控面板40的外界環境光被第二觸控電極層46中的各電極圖案反射時,可經由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奈米金屬線而被散射。如此,能令觀察者不易觀察到觸控面板40中的電極圖案,進而使得觸控顯示裝置400具有良好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換言之,觸控顯示裝置400與觸控面板40亦可達到與上述觸控顯示裝置100與觸控面板10類似的效果,並具有觸控顯示裝置100與觸控面板10所提及的優點,在此就不予贅述。
圖5是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500與圖1A的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而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50更包括一樹脂層PE,位於第一基材14與第二基材17之 間,且第二觸控電極層56埋設於樹脂層PE內。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樹脂層PE具有多個凹槽CA,且第二觸控電極層56的第二軸向電極56Y則可分別位於這些凹槽CA內。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凹槽CA的深度。換言之,在另一實施例中,這些凹槽CA亦可貫穿樹脂層PE,而使第二觸控電極層56的第二軸向電極(未繪示)會與第二基材17接觸。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觸控顯示裝置500以及觸控面板50亦能藉由包括奈米銀絲材料的第一觸控電極層13與第二觸控電極層56採用金屬氧化物或導電網格層的搭配,來使得射入觸控面板50的外界環境光被第二觸控電極層56中的各電極圖案反射時,可經由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奈米金屬線而被散射。如此,能令觀察者不易觀察到觸控面板50中的電極圖案,進而使得觸控顯示裝置500具有良好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換言之,觸控顯示裝置500與觸控面板50亦可達到與上述觸控顯示裝置100與觸控面板10類似的效果,並具有觸控顯示裝置100與觸控面板10所提及的優點,在此就不予贅述。
此外,前述的實施例雖以第一觸控電極層13設於第一基材14上面向覆蓋板11的一側為例示,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將第一觸控電極層13設置於第一基材14上面向第二基材17的一側,以更靠近顯示裝置110,而可更能避免因第一觸控電極層13的霧度過高而影響觸控顯示裝置100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的風險。此外,類似地,本新型創作亦 不限制第二觸控電極層16、46、56需位於第二基材17上面向第一基材14的一側,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第二觸控電極層16、46、56亦可位於第二基材17上面向顯示裝置110的一側,在此就不再贅述。
圖6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600與圖1A的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而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60包括一覆蓋板61、一第一黏著層62、一第一觸控電極層63、一第一基材64、一第二觸控電極層66以及一第三黏著層68。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材64面對第一觸控電極層63設置,其中第一基材64有一面對第一觸控電極層63的一第一面S1以及相對於第一面S1的一第二面S2,第一觸控電極層63是設置於覆蓋板61上,且第二觸控電極層66是設置於第一基材64的第二面S2上。第一黏著層62配置於覆蓋板61與第一基材64之間。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60採用單片單層結構(G1F)。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觸控顯示裝置600以及觸控面板60亦能藉由包括奈米銀絲材料的第一觸控電極層63與第二觸控電極層66採用金屬氧化物或導電網格層的搭配,來使得射入觸控面板60的外界環境光被第二觸控電極層66中的各電極圖案反射時,可經由第一觸控電極層63的奈米金屬線而被散射。如此,能令觀察者不易觀察到觸控面板60中的電極圖案,進而使得觸控顯示裝置600具有良好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換言之,觸控顯 示裝置600與觸控面板60亦可達到與上述觸控顯示裝置100與觸控面板10類似的效果,並具有觸控顯示裝置100與觸控面板10所提及的優點,在此就不予贅述。
圖7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700與圖6的觸控顯示裝置600類似,而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層73是設置於第一基材64的第一面S1上,且第二觸控電極層66是設置於第一基材64的第二面S2上。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觸控顯示裝置700以及觸控面板70亦能藉由包括奈米銀絲材料的第一觸控電極層73與第二觸控電極層66採用金屬氧化物或導電網格層的搭配,來使得射入觸控面板70的外界環境光被第二觸控電極層66中的各電極圖案反射時,可經由第一觸控電極層73的奈米金屬線而被散射。如此,能令觀察者不易觀察到觸控面板70中的電極圖案,進而使得觸控顯示裝置700具有良好的畫面品質及顯示效果。換言之,觸控顯示裝置700與觸控面板70亦可達到與上述觸控顯示裝置600與觸控面板60類似的效果,並具有觸控顯示裝置600與觸控面板60所提及的優點,在此就不予贅述。
此外,在前述的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40、50、60、70中位於二軸向電極之間的基材或/及膠材可替換成一絕緣層,設置於第一軸向電極13X與第二軸向電極16Y之間,用以電性隔離第一軸向電極13X與第二軸向電極16Y,其中絕緣層可以是有機或無機絕緣材料,所以通常其厚度會低於基材的厚度,例如小於 100微米,較佳小於50微米,最佳小於30微米,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奈米銀絲的線寬相當細,因此,即使二軸向電極相隔一厚度很小的絕緣層或是厚度很小的基材,電容負載也不至於過大,搭配導電網格層更是如此。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第一基材64亦可作為絕緣層之用,亦即可將第一軸向電極與第二軸向電極分別設置在第一基材64的相對兩側(如圖6或圖7所示),而形成觸控面板60、70。或是,將第一軸向電極13X與第二軸向電極16Y分別形成於第一基材14或第二基材17上,再藉由將兩基材14、17貼合以形成觸控面板10、40、50(如圖1A、圖4或圖5所示)。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藉由具有奈米金屬線的第一觸控電極層的設置,而可有助於減少環境光穿透觸控面板並再被反射至使用者眼睛的機率。如此一來,觸控顯示裝置亦可不易受到環境光的影響,進而呈現良好的顯示效果。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觸控面板
11‧‧‧覆蓋板
12‧‧‧第一黏著層
13‧‧‧第一觸控電極層
14‧‧‧第一基材
15‧‧‧第二黏著層
16‧‧‧第二觸控電極層
17‧‧‧第二基材
18‧‧‧第三黏著層
100‧‧‧觸控顯示裝置
110‧‧‧顯示裝置
AR‧‧‧抗反射層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方向

Claims (43)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條第一軸向電極,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設置,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材料包括奈米金屬線;以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具有多條第二軸向電極,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設置,其中該些第二軸向電極與該些第一軸向電極電性絕緣,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一觀察者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覆蓋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覆蓋板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中該第一基材有一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一第一面以及相對於該第一面的一第二面,該第一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覆蓋板上,且該第二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一基材的該第二面上;以及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基材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中該第一基材有一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一第一面以及相對於該第一面的一第二面,該第一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一面上,且該第二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二面上;以及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基材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一基材上;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基材之間;一第二基材,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一基材與該第二基材之間;以及一第二黏著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材以及該第二基材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二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表面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埋設於該第二基材的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樹脂層,位於該第一基材與該第二基材之間,且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埋設於該樹脂層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霧度大於1。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霧度大於1.2。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霧度大於1.5。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片電阻小於150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片電阻小於100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片電阻小於75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料層或金屬網格(Metal Mesh)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開口以及多個虛置電極,且該些虛置電極設置於該些開口中。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區域,且相鄰各二該區域彼此電性絕緣。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光學匹配層,覆蓋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層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光學匹配層的折射率大於1.55。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抗反射層,位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絕緣層,設置於該些第一軸向電極與該些第二軸向電極之間,用以電性隔離該些第一軸向電極與該些第二軸向電極。
  22.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裝置;以及 一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條第一軸向電極,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設置,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材料包括奈米金屬線;以及一第二觸控電極層,具有多條第二軸向電極,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設置,其中該些第二軸向電極與該些第一軸向電極電性絕緣,該第一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一觀察者之間,且該第二觸控電極層配置於該顯示裝置與該第一觸控電極層之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覆蓋板,且該第一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與該覆蓋板之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中該第一基材有一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一第一面以及相對於該第一面的一第二面,該第一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覆蓋板上,且該第二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一基材的該第二面上;以及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基材之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中該第一基材 有一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一第一面以及相對於該第一面的一第二面,該第一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一面上,且該第二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二面上;以及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基材之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設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是設置於該第一基材上;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基材之間;一第二基材,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一基材與該第二基材之間;以及一第二黏著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材以及該第二基材之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位於該第二基材面對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表面上。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埋設於該第二基材的表面。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樹脂層,位於該第一基材與該第二基材之間,且該第二觸控電極層埋設於該樹脂層內。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霧度大於1。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 一觸控電極層的霧度大於1.2。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霧度大於1.5。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片電阻小於150Ω/□。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片電阻小於100Ω/□。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的片電阻小於75Ω/□。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料層或導電網格層。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開口以及多個虛置電極,且該些虛置電極設置於該些開口中。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層具有多個區域,且相鄰各二該區域彼此電性絕緣。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光學匹配層,覆蓋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層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匹配層的折射率大於1.55。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抗反射層,位於該第二觸控電極層上。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三黏著層,配置於該觸控面板與該顯示裝置之間。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絕緣層,設置於該些第一軸向電極與該些第二軸向電極之間,用以電性隔離該些第一軸向電極與該些第二軸向電極。
TW103208894U 2014-05-21 2014-05-21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M503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894U TWM503608U (zh) 2014-05-21 2014-05-21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894U TWM503608U (zh) 2014-05-21 2014-05-21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3608U true TWM503608U (zh) 2015-06-21

Family

ID=5393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8894U TWM503608U (zh) 2014-05-21 2014-05-21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36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152B (zh) * 2016-01-20 2017-05-01 Intelligent touch touch device
TWI774678B (zh) * 2016-05-31 2022-08-21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覆蓋玻璃及顯示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152B (zh) * 2016-01-20 2017-05-01 Intelligent touch touch device
TWI774678B (zh) * 2016-05-31 2022-08-21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覆蓋玻璃及顯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2458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582665B (zh) 觸控面板及其立體蓋板
TW201545027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KR20140003476U (ko) 터치 패널
TW201546670A (zh) 觸控裝置
TWI571779B (zh) 觸控感應單元及觸控裝置
KR200477579Y1 (ko) 터치 전극 장치
US10120472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KR101865685B1 (ko) 투명 전극 패턴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201351235A (zh) 觸控面板
TW201432532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KR101879220B1 (ko) 투명 전극 패턴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8363521A (zh) 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面板
KR10208876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작 방법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201409304A (zh) 觸控面板
KR20140132800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TWI559201B (zh) 電容式觸控感測面板
KR102077548B1 (ko) 투명 전극 패턴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M507020U (zh) 顯示觸控裝置
KR101142791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TWM503608U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201405637A (zh) 觸控單元
TWM445219U (zh) 觸控面板
TWM494961U (zh) 觸控裝置
US8816233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