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9327B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9327B
CN105799327B CN201610041577.6A CN201610041577A CN105799327B CN 105799327 B CN105799327 B CN 105799327B CN 201610041577 A CN201610041577 A CN 201610041577A CN 105799327 B CN105799327 B CN 105799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k
value data
prin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15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9327A (zh
Inventor
加藤美乃子
加藤真夫
柳内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99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9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9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9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72Image enhancement
    • G06K15/1876Decreasing spatial resolution; Dith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有:获取单元,其获取第一多值数据和第二多值数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对应于要在先施加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第一有色墨,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对应于要在所述第一有色墨之后施加到打印介质的第二有色墨;以及量化单元,其将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使用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一量化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二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使用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二量化数据。以在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使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高于基于所述第二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的方式,所述量化单元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行量化处理以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伪灰阶(gradation)方法打印图像的情况下,必须将多值图像数据量化,并且已知误差扩散方法和抖动方法(dither method)作为用于量化的量化方法。特别地,与误差扩散方法相比,将预先存储的阈值与多值数据的灰阶值进行相互比较以确定点打印或点非打印的抖动方法具有小处理负载,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图像处理装置。在这种抖动方法的情况下,特别地,低灰阶范围的点分散性成为问题;然而,提出了具有蓝噪声特性的阈值矩阵作为用于获取优选的点分散性的阈值矩阵。
图10A到图10C是用于说明使用具有蓝噪声特性的阈值矩阵的抖动处理的图。图10A例示了要输入到10像素×10像素区域的图像数据的示例。该示例示出了灰阶值“36”输入到所有像素的状态。图10B例示了对应于上述10像素×10像素区域准备的阈值矩阵。各个像素与0到254的任意阈值相关。在抖动方法中,在由多值图像数据指示的灰阶值大于阈值的情况下,对应的像素被指定为点打印“1”。另一方面,在由多值图像数据指示的灰阶值等于或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对应的像素被指定为点非打印“0”。图10C例示了基于抖动方法的量化结果。代表打印“1”的像素以灰色表示,而代表非打印“0”的像素以白色表示。如在图10C看到的,打印“1”的像素的分布根据阈值矩阵的阈值布置而变化。通过使用具有如图10B中所示的蓝噪声特性的阈值矩阵,即使在同一多值数据被输入到如图10A所示的预定区域的情况下,打印“1”像素仍以如图10C所示的高分散性的状态布置。
图11A和图11B是例示蓝噪声特性和在视觉距离250mm处的人视觉转换函数(VTF)的图。在这两个图中,横轴表示频率(周期/mm),越向曲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表示更低的频率和更高的频率。另一方面,纵轴表示对应于各个频率的强度(功率(power))。
参照图11A,蓝噪声特性的特征在于,例如,抑制的低频率分量、快速上升以及平坦的高频率分量。在下文中,与由快速上升而形成的峰值相对应的频率fg被称为主频率。另一方面,图11B所例示的人视觉特性在低频率范围灵敏度高,而在高频率范围灵敏度低。即,低频率分量是显著的,而高频率分量是不显著的。蓝噪声特性基于这种视觉特性,并且蓝噪声特性在这种视觉特性中,适应于在高灵敏度(显著)低频率范围不具有功率,而在低灵敏度(不显著)高频率范围具有功率。为此,当人视觉观察经过使用具有蓝噪声特性的阈值矩阵的量化处理的图像时,点偏差或周期性不太可能被感知到,并且图像被识别为舒适的图像。
注意,主频率fg是当尽可能均匀地分散预定数量的点时的平均频率;然而,主频率fg依赖于点浓度,即,灰阶。
图12是例示点浓度和主频率fg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中,横轴表示灰度级g(即,点浓度),而纵轴表示各个灰度级的主频率fg。假设在图像区域的所有像素中放置了点的状态对应于“1”,在所有的像素中均未放置点的状态对应于“0”,以及在一半像素中放置了点的状态对应于“1/2”,来给出灰度级g。在这种情况下的主频率fg能够由表达式1来表示。
在表达式1中,u表示像素间距的倒数。由图12和表达式1可以看出,主频率fg在灰度级g=1/2的情况下(即,在整个像素区域的50%的像素中布置了点的情况)具有最大值fg=√(1/2)|u|。另外,随着灰度级g远离1/2,主频率fg也向低频率侧逐渐地改变。
在进行抖动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使出现在频率特性中的峰值接近主频率,特别地,在视觉灵敏度高而点浓度低的低灰阶下,能够使得点分布接近具有蓝噪声特性的形状。即,能够实现在没有点的局部集中的情况下均匀地布置点的视觉优选状态。
如上所述的蓝噪声特性在诸如Robert Ulichney,"Digital Halftoning",TheMIT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London,England等的许多文献中被定义和说明。能够采用空聚类方法(void-and-cluster method)作为包括蓝噪声特性、在控制频率分量的状态下准备阈值矩阵的方法。在Robert Ulichney"The void-and-cluster method fordither array generation,Proceedings SPIE,Human Vision,Visual Processing,Digital Displays IV,vol.1913,pp.332-343,1993"中公开了使用空聚类方法准备阈值矩阵的方法的详情。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在使用具有蓝噪声特性的抖动矩阵的情况下,使用多种色材也使得颗粒感明显。具体地,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各色材(即,单色)基于抖动矩阵得出优选的分散性,但是在使用多色材(即,混合颜色)打印图像的情况下,在某些情况下,分散性损失使得颗粒感明显。这看起来是因为针对各色材准备的阈值矩阵不具有任何的关联。
美国专利6867884号公报公开了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抖动方法。具体地,美国专利6867884号公报公开了准备具有如图10B所示的优选的分散性的一个共抖动矩阵,并且在补偿(offset)多种颜色间的相互的阈值的同时进行量化处理的方法。根据上述美国专利6867884号公报,不同颜色的点在低灰阶范围下以高分散性的状态互相排他地打印,因此,即使在混合颜色图像中,也能够实现优选的图像质量。
然而,在采用美国专利6867884号公报中公开的、使用具有蓝噪声特性的阈值矩阵的方法的情况下,如果关注各色材,则分散性或者蓝噪声特性在色材间出现一些差异。这是由于直接使用抖动矩阵的阈值而没有任何补偿的第一颜色能够享受抖动矩阵的蓝噪声特性,而使用补偿阈值的第二或随后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使蓝噪声特性损失。
另一方面,已知在使用墨(液体)作为色材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情况下,颜色显色性质,即,各点的显著度受到要施加到打印介质的色材的顺序的影响。
图14A到图14D是用于说明要施加到打印介质的色材的顺序和渗透状态的示意性图。该图例示了包含第一色材550的在先墨530以及包含第二色材560的在后墨540依次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基本同一位置的状态。在打印介质S内部,多种吸附剂520被布置为形成吸附剂层。在打印介质S是喷墨专用纸的情况下,吸附剂520由铝、硅等制成。在打印介质S是普通纸的情况下,纸的纤维用作吸附剂520。
图14A例示了紧接在先墨530接触打印介质S的纸面510之前的状态。图14B例示了紧接在先墨530接触纸面510的之后的状态。已接触纸面510的在先墨530在纸面510上横向展开,然后在深度方向上渗透。
图14C例示了在后墨540已接触纸面510同时在先墨530渗透纸面510之后的状态。在先墨530中包含的色材550吸附到纸面510附近的吸附剂520,除了色材550之外的水分和溶剂成分在深度方向上渗透。另一方面,已接触纸面510的在后墨540在纸面510上展开,并且在深度方向上渗透。
图14D例示了在后墨540已经渗透打印介质S的状态。在当在后墨540渗透时,位于纸面510附近的吸附剂520几乎被第一色材550覆盖。因此,在后墨540的色材560无法吸附于此,从而与液体成分一起在周围进一步行进。随后,色材560经过第一色材550所吸附到的吸附剂520,并吸附附近的吸附剂520。结果,与第一色材550相比,第二色材560不可能留在纸面510附近,并且当从上观察打印介质S时,与第一色材550相比,第二色材560具有弱的颜色显色性,从而使得点不显著。
如上所述,在根据喷墨方法打印的图像中,各点的显著性依赖于要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墨的顺序。即,在先墨的分散性比在后墨的分散性更显著地影响颗粒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即无论是在各色材的点图案的情况下还是多色材的点图案的总和的情况下,都能够输出不容易感知到颗粒感的高质量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用于使用多种墨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第一多值数据和第二多值数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先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第一有色墨相对应,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所述第一有色墨之后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二有色墨相对应;以及量化单元,其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一量化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二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二量化数据,其中,在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和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彼此至少部分交叠的情况下,以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使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高于基于所述第二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的方式,所述量化单元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使用多种墨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步骤,获取第一多值数据和第二多值数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先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第一有色墨相对应,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所述第一有色墨之后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二有色墨相对应;以及量化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一量化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二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二量化数据,其中,在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和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彼此至少部分交叠的情况下,以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使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高于基于所述第二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的方式,所述量化步骤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喷墨打印系统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量化处理的详情的框图;
图4A和图4B是例示颜色相关处理单元的结构和处理步骤的图;
图5是例示基于墨颜色而确定为打印(1)的阈值范围的图;
图6A和图6B是喷墨打印装置和打印头的结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头的结构图;
图9是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头的结构图;
图10A到图10C是使用阈值矩阵的抖动处理的说明图;
图11A和图11B是蓝噪声特性与视觉特性之间的对比图;
图12是例示灰阶值与主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是将第一单色的频率特性、第二单色的频率特性以及混合颜色的频率特性进行相互比较的图;
图14A到图14D是例示要施加的色材的顺序以及渗透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第五实施例中使用的全线型打印装置的俯视图;
图16是例示第六实施例的颜色相关处理单元的结构的图;以及
图17A和图17B是例示色材施加顺序和渗透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例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喷墨打印系统的控制结构的框图。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被构造为包括图像供给设备3、图像处理装置2和喷墨打印装置1(在下文中,还被简称为打印装置)。由图像供给设备3供给的图像数据经过图像处理装置2的预定的图像处理,然后被发送至打印装置1并被打印。
在打印装置1中,打印装置主控制单元101是用于控制整个打印装置1的单元,并且被构造为包括CPU、ROM、RAM等。打印缓冲器102能够在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打印头103之前将其存储为光栅数据。打印头103是具有能够将墨喷射为液滴的多个打印元件的喷墨型打印头,并且根据打印缓冲器10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由各打印元件喷墨。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用于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四种颜色的打印元件阵列被布置在打印头103上。稍后将详细描述打印头的结构。
片材给送/排出电机控制单元104控制打印介质的运送以及片材的给送/排出。打印装置接口(I/F)105收发图像处理装置2的数据信号。I/F信号线114将二者连接。可以应用例如由Centronics Data Computer Corporation(Centronics数据计算机公司)规定的信号线作为I/F信号线114。数据缓冲器106临时存储从图像处理装置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系统总线107连接打印装置1的各功能。
另一方面,在图像处理装置2中,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用于对从图像供给设备3供给的图像进行各种处理,从而生成可由打印装置1打印的图像数据的单元,并且包括CPU、ROM、RAM等。图3和图4A例示的本发明的下述特征结构也配设在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中,并且参照图2和图4B要描述的流程图由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进行。另外,针对各个打印介质类型以及针对各个打印模式,参照图2和图7描述的查找表被预先存储在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内的ROM中。图像处理装置接口(I/F)109收发与打印装置1之间的数据信息。外部连接接口(I/F)113收发与外部链接的图像供给设备3之间的图像数据等。显示单元110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应用诸如LCD等的显示器。操作单元111是用户用以进行命令操作的机构,并且可以应用例如键盘和鼠标。系统总线112将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和各功能彼此连接。
图2是用于说明由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进行的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由配设在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中的CPU根据ROM中的存储的程序进行。在图2中,当从图像供给设备3输入对象像素的图像数据时(步骤S200),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在步骤S201中首先进行颜色校正。由图像处理装置2从图像供给设备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包括用于表现诸如sRGB等的正规化颜色空间的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8位辉度数据。在步骤S201中,这些辉度数据被转换为与打印装置特有的颜色空间相对应的RGB的12位辉度数据。可以采用诸如参照ROM等中预先存储的查找表(LUT)的方法等的公知方法作为用于转换信号值的方法。
在步骤S202中,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针对对应于打印装置的墨颜色的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和K(黑色),将转换后的RGB数据分别分解成16位灰阶数据(浓度数据)。在该步骤中,针对四个通道(四个颜色)中的各个生成16位灰度图像。在墨颜色分解处理中,如同在颜色校正处理中,也可以参照ROM等中预先存储的查找表(LUT)。
在步骤S203中,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对分别对应于墨颜色的16位灰阶数据进行预定的量化处理,以转换为若干位的量化数据。例如,在量化到3级数据的情况下,16位灰阶数据被转为各自对应于级0级到级2中的任意一者的2位数据。稍后将详细描述量化处理。
在后续步骤S204中,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进行指数展开处理。具体地,从确定了在各个像素中要打印的点数量以及对应的位置的多个点布置图案当中,一个点布置图案与要选择的、步骤S203中获得的级相关。然后,所得的点数据作为二值数据输出(步骤S205)。图像数据处理完成。
图3是用于说明在图2的步骤S203进行的量化处理的详情的框图。根据抖动方法进行本发明的量化处理。在本实施例的量化处理中,首先处理输入值,然后处理阈值,最后进行量化处理。这一系列处理基于颜色(基于通道)并行地进行。接下来,将参照图3详细描述各处理。
图像数据获取单元301获取表示各像素的浓度的16位灰阶数据。假设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数据获取单元301能够针对八种颜色接收具有最多16位的信号。该图例示了输入分别针对第一颜色到第四颜色的16位数据的状态。
噪声添加处理单元302将预定的噪声添加到16位灰阶数据。通过添加噪声,即使在连续输入同一级的灰阶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连续布置同一图案的状态,以减少条纹、纹理等。噪声添加处理单元302乘以随机数表,固定强度和对应于输入值的预定的变量强度,从而针对各像素生成噪声并且将噪声添加到输入值。注意,随机数表是适用于设置噪声极性的表,并且针对各个像素位置设置正数、零或者负数。本实施例中的随机数表可以具有最多八个面(face),并且可以任意设置各表的尺寸。固定强度表示噪声量的强度,并且强度的振幅确定噪声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图像的颗粒度,条纹和纹理度来设置针对各个打印模式最优的随机数表或者固定强度,可以适当地调节噪声量。
正规化处理单元303将由16位代表的各像素的灰阶值与在步骤S204中能够指数展开的级值相关联,然后使各级范围正规化为12位。在下面,将给出具体的描述。在步骤S204中的指数展开处理是与从级0到级(n-1)的n个值相对应的处理的情况下,正规化处理单元303将由16位代表的65535个灰阶等分为(n-1)份。此外,对应于各级的范围被正规化为12位(4096个灰阶)。这使得能够针对各像素获得与级0到级(n-1)中的任意一者相关联的12位数据。
例如,在指数展开处理对应于级0、级1和级2的三个值的情况下,正规化处理单元303将由16位表示的65535个灰阶划分为2份。然后,正规化处理单元303将对应于灰阶值0到32767以及灰阶值32767到65335的各范围正规化为12位(灰阶值0到4095)。针对对应于作为第一范围的输入灰阶值0到32767的任意一者的像素,由后续的量化处理输出级0或级1,而针对对应于作为第二范围的输入灰阶值中32767到65335中的任意一者的像素,由后续的量化处理输出级1或级2。根据上述控制,即使在量化数(n)为任意数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后续的量化处理。
针对各颜色的灰阶数据并行进行上述图像数据获取单元301到正规化处理单元303的处理。即,在本实施例中,生成黑色、青色、品红和黄色的12位数据,并且将它们输入到抖动处理单元311。
在抖动处理单元311中,要量化的12位数据(处理对象数据)被直接发送到量化处理单元306。另一方面,除了处理对象数据的、颜色的12位数据作为参照数据被输入到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基于参照数据对由阈值获取单元305获取的阈值进行预定的处理,以确定最终的阈值,并将最终的阈值发送到量化处理单元306。量化处理单元306将处理对象数据与由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输入的阈值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点的打印(1)或非打印(0)。
阈值获取单元305从在诸如ROM等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抖动图案310中获取对应于与处理对象数据相关的像素位置的阈值。在本实施例中,抖动图案310是通过以具有蓝噪声特性的方式布置阈值0到4095而形成的阈值矩阵,即,以保持低频率范围的功率低于高频率范围的功率的方式形成的阈值矩阵。另外,抖动图案310能够提供各种尺寸和形状,例如512×512像素、256×256像素、512×256像素等。即,存储器预先存储具有上述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多个阈值矩阵,并且阈值获取单元305从多个阈值矩阵中选择对应于打印模式的阈值矩阵。然后,从在所选择的阈值矩阵中布置的多个阈值中,阈值获取单元305向颜色相关处理单元提供对应于与处理对象数据相关的像素位置(x,y)的阈值。
在下面,将详细描述用于确定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中的阈值的方法。
图4A和图4B分别是用于说明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的结构的框图和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设置对应于除了处理对象数据外的颜色的12位数据作为参照数据,使用这些参照数据以对由阈值获取单元305获取的阈值进行预定处理,并且计算用于使处理对象数据量化的阈值数据。例如,在处理对象数据是黑色的12位数据的情况下,参照数据是青色、品红和黄色的12位数据。在图4A中,处理对象数据由In1(x,y)表示,并且参照数据由In2(x,y)、In3(x,y)和In4(x,y)表示。这里,(x,y)表示用作阈值获取单元305的坐标参数的像素位置,以从阈值矩阵选择对应于与处理对象数据相关的像素位置的阈值。
参照图4A,输入到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的参照数据In2(x,y)到In4(x,y)首先被输入到阈值补偿量计算单元308(步骤S401)。这样做,阈值补偿量计算单元308使用这些参照数据,以计算处理对象数据In1(x,y)的阈值补偿值Ofs_1(x,y)(步骤S402)。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表达式2计算阈值补偿值Ofs_1(x,y)。
Ofs_1(x,y)=Σi[Ini(x,y)] (表达式2)
这里,i代表各自表示参照数据In2(x,y)到In4(x,y)中的、用于获得针对处理对象数据In1的一个或更多个参照数据(在下文中,被称为实际参照数据)。针对各处理对象数据预先指定这种实际参照数据的数量和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在处理对象数据是In1(x,y)(第一颜色)的情况下,空值(null)为实际参照数据,而在处理对象数据是In2(x,y)(第二颜色)的情况下,In1(x,y)为实际参照数据。还假设在处理对象数据是In3(x,y)的情况下,In1(x,y)和In2(x,y)是实际参照数据,而在处理对象数据是In4(x,y)的情况下,In1(x,y)、In2(x,y)和In3(x,y)为实际参照数据。因此,针对各处理对象数据In1(x,y)到In4(x,y)的补偿Ofs_1(x,y)到Ofs_4(x,y)可以根据表达式2如下地表达。
Ofs_1(x,y)=Σi[In(x,y)]
=0 (表达式2-1)
Ofs_2(x,y)=Σi[In(x,y)]
=In1(x,y) (表达式2-2)
Ofs_3(x,y)=Σi[In(x,y)]
=In1(x,y)+In2(x,y) (表达式2-3)
Ofs_4(x,y)=Σi[In(x,y)]
=In1(x,y)+In2(x,y)+In3(x,y)
(表达式2-4)
如上所述,在计算阈值补偿值Ofs_1(x,y)到Ofs_4(x,y)时,这些值被输入到阈值补偿单元309。另一方面,阈值补偿单元309从阈值获取单元305获取对应于处理对象数据In(x,y)的坐标(x,y)的阈值Dth(步骤S403)。
在步骤S404中,阈值补偿单元309从由阈值获取单元305输入的阈值Dth(x,y)减去由阈值补偿量计算单元308输入的阈值补偿值Ofs_1(x,y),以获得量化阈值Dth'(x,y)。
Dth'(x,y)=Dth(x,y)–Ofs_1(x,y)
(表达式3)
这样做,在Dth'(x,y)为负值的情况下,与Dth_max(抖动图案中的最大值)相加,并且所得值被视为量化阈值Dth'(x,y)。这样做,量化阈值Dth'总是为Dth'=0到Dth_max。
即,在Dth'(x,y)<0的情况下,下面的表达式成立:
Dth'(x,y)=Dth'(x,y)+Dth_max
(表达式4)
在根据表达式3或4获得量化阈值Dth'(x,y)的情况下,量化处理单元306将处理对象数据In1(x,y)和Dth'(x,y)相互比较,以针对像素位置(x,y)确定点打印(1)或不打印(0)。完成处理步骤。
之后,如利用图3的流程图所描述的,由若干位代表的量化数据Out1(x,y)经过指数展开处理,确定在像素位置(x,y)要打印的点图案。这样做,在像素位置(x,y)要打印的点数被设置为对应于级值的数,例如当级值为1时为一个点,或者当级值为2时为两个点。
图5是例示当针对第一颜色到第四颜色分别输入第一到第四多值数据(In1到In4)时,在抖动图案310中布置的多个阈值0到Dth_max之中的、被确定为打印(1)的阈值的范围的图。横轴代表阈值0到4094,“1710”表示Dth_max(抖动图案中的阈值之中的最大值)。各粗线表示布置了点的阈值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的补偿根据表达式2-1为Ofs_1=0。因此,各自对应于0到Dth_max之中的0到In1(1702到1703)的任意阈值的像素位置被设置为打印(1)。
第二颜色的补偿根据表达式2-2为Ofs_2=In1。因此,作为使用根据表达式3和4获得的阈值Dth'的量化结果,在抖动图案310中布置的阈值0到Dth_max之中的阈值In1到In1+In2(1705到1706)被设置为打印(1)。
第三颜色的补偿根据表达式2-3为Ofs_3=In1+In2。因此,作为使用根据表达式3和4获得的阈值Dth'的量化结果,在抖动图案310中布置的阈值0到Dth_max之中的In1+In2到In1+In2+In3(1708到1709)被设置为打印(1)。注意,在该示例中,假设(In1+In2+In3)超过Dth_max。在这种情况下,以如下的方式处理超过Dth_max的范围。即,与通过将(In1+In2+In3)除以Dth_max获得的余数相对应的范围,即,阈值0到In1+In2+In3-Dth_max被设置为打印(1)。换言之,In1+In2到Dth_max(1708到1710)以及0到In1+In2+In3-Dth_max(1707到1711)是被确定为打印(1)的阈值范围。
第四颜色的补偿根据表达式2-4为Ofs_4=In1+In2+In3。因此,作为使用根据表达式3和4获得的阈值Dth'的量化结果,在抖动图案310中布置的阈值0到Dth_max之中的In1+In2+In3到In1+In2+In3+In4是被设置为打印(1)的阈值。注意,在该示例中,In1+In2+In3到In1+In2+In3+In4的整个范围超过Dth_max。因此,与通过将(In1+In2+In3+In4)除以Dth_max获得的余数相对应的范围,即,阈值In1+In2+In3-Dth_max到In1+In2+In3+In4-Dth_max(1713到1714)被确定为打印(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尽管使用共同的阈值Dth,但是通过将共同的输入值设置为补偿值来获得各颜色特有的量化阈值Dth'。此外,通过使用新获得的量化处理的量化阈值,点可以被布置为使得混合了多个颜色的点打印图案具有蓝噪声特性。同时,如已经描述的,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抖动图案是具有蓝噪声特性的阈值矩阵。即,在从具有最小阈值的像素起依次布置点的情况下,阈值被布置为以在任何灰阶下获得优选的分散性。为此,与第一颜色的点图案类似,从阈值为0的像素起顺次布置点的点图案,具有蓝噪声特性,从而得到优选的分散性。另外,在第一颜色到第四颜色的总和的情况下,由此获得从阈值为0的像素起顺次布置点的点图案以实现蓝噪声特性,从而得到优选的分散性。以这种方式,在代表中间灰阶的浓度的情况下,得到根据蓝噪声特性的益处。关于其他灰阶,也是一样的。
然而,当关注在单个颜色(即,第一颜色到第四颜色中的各个)的点图案时,在阈值低的像素中未布置点,而是从有点高的阈值的像素起依次布置点。
图13是将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各个的点图案的频率特性与如上所述的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的混合颜色的点图案的频率特性进行比较的图。任何点图案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包括抑制的低频率分量、快速上升和平坦的高频率分量的蓝噪声特性。然而,在第二颜色的单色点图案的情况下,与第一颜色的单色点图案以及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的混合颜色点图案相比,由于不充分抑制的低频率分量以及平缓上升,因此蓝噪声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损失。为此,与第一颜色的单色点图案相比,第二颜色的单色点图案分散性低,并且很可能感知到颗粒感。
即,在第一颜色到第四颜色中的各个中,对应的频率特性与图13中所例示的频率特性类似,不具有有效的蓝噪声特性,并且与第一颜色相比,容易感知到颗粒感。
因此,为了抑制整个图像的颗粒感,如果可能,可期望设置色材,使得针对不涉及阈值补偿的第一颜色各点明显。另一方面,如利用图14A到图14D已经描述的,各个点的显著性取决于要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墨的顺序。为此,从打印装置的结构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施加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墨被设置为第一颜色。
注意,即使在第二颜色到第四颜色之中,取决于施加顺序出现点显著性上的差异。在下面,将描述顺次施加三种颜色的墨的情况。
图17A和图17B是用于说明施加到打印介质的三种类型的色材的顺序以及渗透状态的示意性图。图17A例示了包含第一色材550的在先墨530、包含第二色材560的中间墨540以及包含第三色材570的在后墨依次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基本同一位置的状态。如图14A到图14D所描述的,在打印介质S内部,多个吸附剂520被布置为形成吸附剂层。
图17A例示了紧接在先墨530接触打印介质S的纸面510之前的状态。在先墨530首先接触打印介质S,并且从纸面渗透打印介质。然后,中间墨540和在后墨570依次接触打印介质并向内渗透。
图17B例示了多个墨已经渗透并且色材吸附的状态。如图14A到图14D所描述的,首先,在先墨530的色材550吸附到位于纸面510附近的吸附剂520。然后,中间墨540的色材560经过色材550已经吸附到的吸附剂520,并且吸附到附近的吸附剂520。此外,在后墨570的色材580经过在先墨530的色材550和中间墨540的色材560已经吸附到的吸附剂520,并且吸附到附近的吸附剂。
现在,当关注中间墨540的色材560和在后墨570的色材580时,在后墨570的色材580比中间墨540的色材560渗透得更深,并且因此显色性较弱,因此,点不显著。为此,为了减少整个图像的颗粒感,优选的是,使更显著的中间墨540的点的分散性高于更不显著的在后墨570的点的分散性。
即,与首先施加到打印介质的墨无关,相对在先施加的墨的分散性优选被设置为高于在相对在先墨之后施加的墨的分散性。特别地,在先于中间墨而要打印的墨的打印数据是低灰阶数据的情况下,即,在难以施加这种墨的情况下,打印介质上最显著的点的墨是中间墨,并且中间墨的分散性显著地影响整个图像的颗粒感。
当考虑到这种情形时,使上述量化处理中的第一颜色到第四颜色的顺序与墨施加顺序一致是有效的。即,在图17A和图17B所例示的示例中,优选地,针对不参照任何其他颜色的第一颜色设置在先墨530,针对仅参照与在先墨530有关的值的第二颜色设置中间墨540,以及针对参照与在先墨530和中间墨540有关的值的第三颜色设置在后墨570。这样做,整个图像的分散性能够被增强,以防止在使用多个颜色时颗粒感增加。
图6A和图6B是在本实施例使用的喷墨打印装置和打印头的结构图。参照图6A,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喷墨打印装置是串联型彩色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装置通过进行打印扫描和运送动作,在打印介质S上逐步打印图像,在打印扫描中,沿图中的X方向,使安装有适用于喷射墨的打印头103的盒120移动,在运送动作中,沿Y方向将打印介质S间歇地运送对应于打印扫描的打印宽度的距离。
图6B是从喷射口表面侧观察的打印头103的图。在打印头103上,适用于喷射黑色墨的喷射口阵列600K、适用于喷射青色墨的喷射口阵列600C、适用于喷射品红色墨的喷射口阵列600M以及适用于喷射黄色墨的喷射口阵列600Y在主扫描方向(X方向)上平行地布置。在各个喷射口阵列中,适用于将对应的墨喷射为液滴的喷射口610以1200dpi的间距沿Y方向上布置。
基于这种结构,打印头103在沿X方向移动盒120期间,根据打印数据进行打印动作。因此,从总是位于主扫描方向前方的黑色墨开始,顺次将墨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同一区域,即以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顺序。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量化处理中,黑色被设置为第一颜色(第一有色墨)。另外,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被分别设置为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和第四颜色(颜色的墨)。这样做,在先施加并且更显著地显色的黑色点的蓝噪声特性可以比在后施加的其他墨更增强。结果,在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这四种颜色的混合图像中,无论在各色材的点图案的情况下,还是多个色材的点图案的总和的情况下,都能够输出不容易感知到颗粒感的高质量彩色图像。
另外,打印装置所使用的墨颜色不限于CMYK这四种颜色。还能够使用同一类型但不同浓度的颜色,例如LC(淡青色)、LM(淡品红色),或Gray(灰色),或者诸如R(红色)、G(绿色)或B(蓝色)的特定颜色。在这种打印装置的情况下,仅需要准备对应于墨颜色的喷射口阵列,并且利用对应于所使用的墨颜色的平面数如上所述地进行处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通过使在先打印的墨颜色的打印数据的分散性比在后打印的墨颜色的打印数据的分散性好,能够防止使用多种颜色时的颗粒感增大。上述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在先施加的墨的多值数据以及在后施加的墨的多值数据一起代表中间灰阶浓度的情况。这里,中间灰阶浓度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点交叠的灰阶(例如多值数据In1和In2二者在多值数据In的最大值的15%与60%之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多值数据In1而打印的点比基于多值数据In2而打印的点更期望分散。特别地,在多值数据In1和In2二者在多值数据In的最大值的25%与50%之间的情况下,点的分散性在两种墨颜色的点交叠的情形下变得尤其重要,然后本实施例变得尤其有用。即使多值数据In1在与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多个像素相对应的打印介质的区域中不是均匀的,并且即使多值数据In2在该区域也不是均匀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上述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也使用喷墨打印系统,以进行参照图1到图5描述的量化处理,并且使用图6A和图6B中所例示的喷墨打印系统。注意,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仅在沿+X方向移动盒期间喷墨的单向打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在沿+X和-X两个方向移动盒期间喷射墨的双向打印(见图6A)。即,通过依次重复沿+X方向的打印扫描→沿Y方向的运送动作→沿-X方向的打印扫描→沿Y方向的运送动作,在打印介质S上打印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介质S上,沿Y方向交替地布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中,以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顺序施加墨,在第二区域中,以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顺序施加墨。此外,在第一区域中,黑色点位于最外表面,在第二区域中,黄色点位于最外表面。
为此,在本实施例的颜色相关处理单元304中,使分别被设置为第一颜色到第四颜色的墨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不同。具体地,在以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顺序施加墨的第一区域中,黑色点的颗粒感最显著,因此黑色被设置为量化处理的第一颜色。另一方面,在以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顺序施加墨的第二区域中,黄色点的颗粒感最显著,因此黄色被设置为量化处理的第一颜色。即,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有区别地进行量化处理。
另外,如参照图14A到图14D已经描述的,在同一区域的墨施加顺序不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打印介质的表面层附近的各色材的堆叠顺序相反,并且颜色显色性也倾向于不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独立地进行参照图2描述的颜色校正处理和墨分解处理。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由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进行的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图。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处理还由配设在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中的CPU根据ROM中存储的程序和查找表进行。
在图7中,在从图像供给装置3输入对象像素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600),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在步骤S601中首先获取在一个打印扫描期间可打印的一条图像数据。然后,在后续步骤S602中,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确定一条图像数据将在向前方向(+X方向)的打印扫描期间还是在向后方向(-X方向)的打印扫描期间被打印。
在步骤S602中,在确定将在向前方向的打印扫描期间打印一条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603,对该条图像数据进行专用于向前扫描的颜色校正A。具体地,参照专用于向前扫描并且预先存储在ROM等中的查找表(LUT),RGB的8位辉度数据被转换为RGB的12位辉度数据。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604,其中,进行专用于向前扫描的墨颜色分解处理A。具体地,参照专用于向前扫描并且预先存储在ROM等中的查找表(LUT),RGB的12位辉度数据被转换为CMYK的16位浓度数据。
此外,处理进行到步骤S605,其中,进行专用于向前扫描的量化处理A。具体地,再次参照图4A和图4B,在已经将黑色设置为第一颜色(In1)之后,将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中的各个分别设置为第二颜色到第四颜色(In2到In4),使用由阈值获取单元305获取的阈值矩阵进行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量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各个颜色的若干位量化数据。
另一方面,在步骤S602中,在确定将在向后方向的打印扫描期间打印一条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使处理进行到步骤S606,其中,进行专用于向后扫描的颜色校正B。具体地,参照专用于向后扫描并且预先存储在ROM等中存储的查找表(LUT),RGB的8位辉度数据被转换为RGB的12位辉度数据。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607,其中,进行专用于向后扫描的墨颜色分解处理B。具体地,参照专用于向后扫描并且预先存储在ROM等中的查找表(LUT),RGB的12位辉度数据被转换为CMYK的16位浓度数据。
此外,处理进行到步骤S608,其中,进行专用于向后扫描的量化处理B。具体地,在已经将黄色设置为第一颜色(In1)之后,分别将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中的各个设置为第二颜色到第四颜色(In2到In4),使用与步骤S605中的阈值矩阵相同的阈值矩阵,进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抖动处理相同的抖动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具有各个墨颜色的若干位量化数据。
在后续步骤S609中,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进行与第一实施例的指数展开处理相同的指数展开处理。即,从预定的多个点布置图案之中,使一个点布置图案与要选择的、在步骤S605或S608中获得的级相关。然后,得到的点数据作为多个二值数据被输出到打印装置1(步骤S610)。
在步骤S611中,图像处理装置主控制单元108确定当前处理是否是针对最后一条的处理。在确定了也存在要处理的条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601,以处理对应于下一条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确定不存在要处理的条的情况下,结束图像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即使在进行两个方向(双向)打印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对应于各扫描方向的量化处理。即,针对向前扫描和向后扫描中的各个,可以针对不涉及阈值补偿的第一颜色设置点最明显的墨,然后使用具有蓝噪声特性的阈值矩阵进行抖动处理。因此,在双向打印的情况下,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输出不容易感知颗粒感的高质量彩色图像。
注意,在上面,针对颜色校正处理和墨分解处理中的各个,准备用于向前扫描的查找表和用于向后扫描的查找表,并且使用共同的点布置图案进行指数展开处理。然而,如果即使在使用同一点布置图案的情况下,也在向前扫描和向后扫描之间出现某些差异,则可以针对各扫描准备独立的点布置图案,以补偿该差异。
另外,在上述流程图中,处理之后的二值数据被基于一条输出;然而,可以被构造为完成对应于一页的图像处理,然后将对应于一页的二值数据统一输出到打印装置1。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也使用喷墨打印系统,以进行参照图1到图5描述的量化处理,并且也使用图6A中所例示的喷墨打印系统。注意,然而,打印头103的喷射口阵列与任何的上述实施例不同。
图8是从喷射口表面侧观察的、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打印头103的图。在本实施例中,黑色喷射口阵列700K相对于青色喷射口阵列700C、品红色喷射口阵列700M以及黄色喷射口阵列700Y布置在Y方向(运送方向)的上游位置。在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打印头103进行打印扫描的情况下,无论进行单向打印还是双向打印,黑色墨都不断地被首先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同一区域。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黑色被设置为量化处理的第一颜色。另外,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中的各个被设置为第二颜色到第四颜色中的任意一者。这样做,首先施加的黑色点(各个黑色点是明显的)的蓝噪声特性可以比稍后施加的其他墨点的蓝噪声特性更增强。因此,在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这四种颜色的混合图像中,无论是在各色材的点图案的情况下还是多个色材的点图案的总和的情况下,都能够输出不容易感知到颗粒感的高质量图像。
在这种结构中,不断地在先施加K墨,然后施加CMY墨。为此,在双方向移动盒进行打印以提高生产量的情况下,K墨和其他墨的施加顺序也恒定不变,在第二实施例中参照的打印颜色的差异不发生。
(第四实施例)
在任意的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使用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四种颜色的喷墨打印系统。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额外使用淡青色和淡品红色的结构。此外,如任意的上述实施例中,进行有效减少在先施加的墨的颗粒感的量化处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使用喷墨打印系统,以进行参照图1到图5描述的量化处理,并且使用图6A和图6B中所例示的喷墨打印系统。
图9是从喷射口表面侧观察的、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头103的图。青色喷射口阵列800C、品红色喷射口阵列800M以及黄色喷射口阵列800Y沿Y方向(运送方向)布置在黑色喷射口阵列800K、淡青色喷射口阵列800Lc以及淡品红色喷射口阵列800Lm的上游位置。在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打印头103进行打印扫描的情况下,无论在进行单向打印还是双向打印的情况下,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墨都先于黑色、淡青色和淡品红色墨而不断地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同一区域。这样做时,在本实施例中,青色和淡青色、品红色和淡品红色以及黑色和黄色被分别组合成组,青涩、品红色和黄色被设置为各组的第一颜色。另外,淡青色、淡品红色和黑色被设置为各组的第二颜色。这样做,在先施加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并且不显著地显色的青色点、品红色点和黄色点的分散性可以比在后施加的淡青色点、淡品红色点和黑色点的分散性更增强。
注意,如何分组以及组的数量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例如,可以被构造为在青色、淡青色和淡品红色已经被组合为一组之后,青色被设置为第一颜色,淡青色和淡品红色中的各个被设置为第二颜色或第三颜色。
此外,墨类型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墨类型。可以被构造为还增加了诸如红色墨、绿色墨或蓝色墨等的特定颜色墨。毋庸置疑,例如除了淡青色和淡品红色墨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包含浓度不同的色材的墨(例如灰色墨)。无论在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打印扫描还是在如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的不同的打印扫描的情况下,只要将相对在先打印的墨设置为第一颜色,而将在后打印的墨设置为第二颜色或后续颜色,都能够获得本发明的上述效果。
(第五实施例)
在上面,参照图6A,以串联型喷墨打印装置作为示例给出描述;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全线型(full line type)喷墨打印装置。
图15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全线型喷墨打印装置的俯视图。在打印头100上,分别喷射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墨的四个喷射口阵列101K到101Y沿Y方向平行地布置,在各个喷射口阵列101K到101Y中,与打印介质S的宽度W相对应地布置多个喷射口。在这种结构下,打印头100在被固定在装置内的状态下根据打印数据以预定频率喷射墨,打印介质S以对应于喷射频率的恒定速度、沿与喷射口的布置方向相交的Y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介质S上形成一页图像。
在图中,从位于运送方向(Y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喷射口阵列101K喷射的黑色墨首先被施加到打印介质S的同一区域。在此施加之后,施加来自喷射口阵列101C的青色墨、来自喷射口阵列101M的品红色墨和来自喷射口阵列101Y的黄色墨。对此,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颜色设置由位于最上游侧的喷射口阵列101K喷射的黑色墨,而针对第二颜色或后续颜色设置其他墨。这样做,在先施加的黑色点(各个黑色点是明显的)的蓝噪声特性可以比在后施加的其他墨的蓝噪声特性被更增强。因此,无论是在各色材的点图案的情况下还是多个色材的点图案的总和的情况下,都能够输出不容易感知到颗粒感的高质量图像。
(第六实施例)
在量化处理单元306中确定打印(1)还是非打印(0)的结果基于处理对象数据与阈值之间的相对比较,因此能够不仅对阈值还对处理对象数据进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进行的补偿处理。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颜色相关处理单元的结构以及处理的步骤的框图。本实施例中的颜色相关处理单元1500使用除了处理对象数据之外的参照数据,来对处理对象数据进行预定处理,由此计算校正数据。具体地,输入数据补偿量计算单元1501首先基于参照数据In2(x,y)到In4(x,y)来计算补偿量Ofs_1(x,y)。这样做,可以使补偿量Ofs_1(x,y)的值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补偿量Ofs_1(x,y)的值相同。输入数据补偿量单元1502将补偿量Ofs_1(x,y)与处理对象数据(x,y)相加,由此生成校正数据In1'(x,y),并将校正数据In1'(x,y)发送到量化处理单元306。量化处理单元306将校正数据In1'(x,y)与由阈值获取单元305获取的阈值Dth(x,y)比较,由此确定点的打印(1)或非打印(0)。
在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的任意实施例中,将阈值补偿值Ofs_1(x,y)从由阈值获取单元305获取的阈值Dth(x,y)减去,并且将所得的校正阈值与处理对象数据相互比较。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不改变阈值,对通过将数据补偿量与处理对象数据相加所得到的校正数据与阈值进行比较。在该本实施例中,阈值与量化处理中的处理对象数据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由相对关系所获得的打印(1)或非打印(0)的结果都与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即,混合多种颜色的点打印图案,也能够实现具有蓝噪声特性的点布置。
另外,在上面,将补偿阈值的第一实施例以及补偿处理对象数据的第六实施例作为不同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然而,由补偿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补偿量可以被分配到阈值和处理对象数据二者。在任意一种情况下,只要能够利用具有基于参照数据的适当量的补偿来应用处理对象数据与阈值之间的相对关系,就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注意,基于下面的结构给出以上描述:通过量化处理将16位数据量化为若干级,然后通过指数展开处理将对应于级的点图案相关联;然而,表现多值级的方式不限于指数展开。在具有多个尺寸的点是可打印的情况下,或者在具有多个不同级的浓度的墨是可喷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与各级相关的点尺寸或墨浓度进行打印。即使在以任何方式表现量化级值的情况下,使点阵列状态依存于原始抖动图案的阈值阵列状态。即,即使在以任何方式表现量化级值的情况下,通过对针对具有最低阈值范围的第一有色墨的通道,设置在先施加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墨,可以有效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在步骤S203中进行的量化处理不一定需要是转换为若干位多值数据的多值量化处理。即,步骤S203中的量化处理可以通过抖动处理将16位灰阶数据直接转换为1位的二值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省略在步骤S204中描述的指数展开处理,并且在步骤S203中获得的二值数据被直接输出到打印装置1。
此外,基于下面的结构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在图像处理装置2中进行图2中例示的所有步骤;然而,只要在图1例示的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系统中进行上述各个处理即可,可以在任意设备中进行上述步骤。例如,以下结构也是可行的:由图像处理装置2进行直到步骤S203中的量化的步骤,而在打印装置1中进行步骤S204中的指数处理。另外,还可以被构造为:打印装置1包括上述图像处理装置2的功能,并且在打印装置1中进行步骤S201之后的所有步骤。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用作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
另外,上述各步骤中的输入/输出数据的位数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位数。为了保持精度,可以使输出位数比输入位数大,并且可以根据应用或情形来不同地调节位数。
其他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还可以全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和/或包括用于进行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通过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来进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独立的计算机或独立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用于处理用于使用多种墨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第一多值数据和第二多值数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先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第一有色墨相对应,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所述第一有色墨之后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二有色墨相对应;以及
量化单元,其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一量化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二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二量化数据,
其中,在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和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彼此至少部分交叠的情况下,以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使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高于基于所述第二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的方式,所述量化单元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并且
其中,所述量化单元包括:
阈值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从所述阈值矩阵获取与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
改变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来改变所述阈值与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的量;以及
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阈值,生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并基于由所述改变单元的改变而得到的、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与所述阈值之间的相对差的量,生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改变单元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补偿所述阈值,来改变所述阈值与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改变单元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补偿所述第二多值数据,来改变所述阈值与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的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以在要打印的点图案中使低频率范围的功率低于高频率范围的功率的方式,来形成所述阈值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阈值矩阵具有蓝噪声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有色墨在多种墨之中被首先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量化单元分别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为具有3级或者更多级的第一量化数据和第二量化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通过交替地进行打印扫描和运送动作,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所述打印扫描使具有适用于喷射所述第一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以及适用于喷射所述第二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的打印头针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扫描,所述运送动作沿与所述打印扫描的方向相交的方向运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所述第一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在所述打印扫描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的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通过交替地进行打印扫描和运送动作,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所述打印扫描使具有适用于喷射所述第一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以及适用于喷射所述第二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的打印头针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扫描,所述运送动作沿与所述打印扫描的方向相交的方向运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所述第一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在所述运送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针对具有通过以与所述打印介质的宽度相对应的距离布置适用于喷射所述第一有色墨的喷射口而构成的喷射口阵列、以及通过以与所述打印介质的宽度相对应的距离布置适用于喷射所述第二有色墨的喷射口而构成的喷射口阵列的打印头,沿与所述布置的方向相交的方向运送所述打印介质,使得能够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并且所述第一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在所述运送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有色墨的喷射口阵列的上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墨是从如下墨中选择的任意多个墨:黑色墨、青色墨、品红色墨、黄色墨、灰色墨、红色墨、绿色墨、蓝色墨、以及包含色材浓度与这些墨的色材浓度不同的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多值数据代表中间灰阶以及所述同一区域的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代表中间灰阶的情况下,以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使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高于基于所述第二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所述量化单元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
1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处理用于使用多种墨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数据,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获取第一多值数据和第二多值数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先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第一有色墨相对应,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与所述多种墨之中的、要在所述第一有色墨之后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二有色墨相对应;以及
量化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一量化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与通过布置多个阈值而构成的阈值矩阵中的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将所述第二多值数据转换为指定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的打印或非打印的第二量化数据,
其中,在所述第一有色墨的点和所述第二有色墨的点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彼此至少部分交叠的情况下,以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使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高于基于所述第二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的方式,在所述量化步骤中,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
其中,所述量化步骤包括:
阈值获取步骤,从所述阈值矩阵获取与对象像素相对应的阈值;
改变步骤,基于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来改变所述阈值与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的量;以及
生成步骤,基于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阈值,生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并基于在所述改变步骤中的改变而得到的、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与所述阈值之间的相对差的量,生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改变步骤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补偿所述阈值,来改变所述阈值与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的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改变步骤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多值数据补偿所述第二多值数据,来改变所述阈值与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的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以在要打印的点图案中使低频率范围的功率低于高频率范围的功率的方式,来形成所述阈值矩阵。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阈值矩阵具有蓝噪声特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有色墨在多种墨之中被首先施加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量化步骤分别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为具有3级或者更多级的第一量化数据和第二量化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多值数据代表中间灰阶以及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所述第二多值数据代表中间灰阶的情况下,以在所述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使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高于基于所述第二量化数据而要打印的点的分散性,在所述量化步骤中,使所述第一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数据量化。
CN201610041577.6A 2015-01-21 2016-01-21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799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9697 2015-01-21
JP2015009697 2015-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9327A CN105799327A (zh) 2016-07-27
CN105799327B true CN105799327B (zh) 2018-06-22

Family

ID=56408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577.6A Active CN105799327B (zh) 2015-01-21 2016-01-21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04074B2 (zh)
JP (1) JP6579968B2 (zh)
CN (1) CN1057993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7552B2 (ja) 2015-02-20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938978B2 (ja) * 2017-03-14 2021-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インク吐出方法、液体吐出装置
JP6628764B2 (ja) 2017-05-12 2020-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47006B2 (ja) 2019-04-15 2023-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08087B2 (ja) 2019-04-15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77231B2 (ja) * 2019-04-15 2023-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47005B2 (ja) * 2019-04-15 2023-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025489A (ja) * 2020-07-29 2022-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22028320A (ja) 2020-08-03 2022-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851A (zh) * 2004-07-06 2007-05-16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掩模制造方法和掩模图案
CN101462411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594997A (zh) * 2007-12-20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069646A (zh) * 2009-10-19 2011-05-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458859A (zh) * 2009-06-18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1778B2 (ja) * 1996-11-19 2003-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閾値マトリックス誤差拡散法による2値化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3667118B2 (ja) 1998-10-27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0218772A (ja) * 1999-01-28 2000-08-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688938B2 (ja) * 1999-03-18 2005-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2069349A (ja) * 2000-06-12 2002-03-08 Canon Inc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ユニ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867884B1 (en) * 2000-07-07 2005-03-15 Kodak Polychrome Graphics, Llc Halftone dot placement for multi-color images
US7099046B2 (en) 2000-11-30 2006-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3762319B2 (ja) 2002-03-15 2006-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CN100417177C (zh) 2002-03-15 2008-09-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JP4095423B2 (ja) 2002-12-06 2008-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WO2006004164A1 (ja) * 2004-07-06 2006-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ディザパターン製造方法
JP5369851B2 (ja) * 2008-09-16 2013-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533452B2 (ja) * 2008-12-10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地紋画像生成装置、地紋画像生成方法、地紋画像生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8998367B2 (en) * 2010-09-15 2015-04-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5758675B2 (ja) * 2011-03-31 2015-08-0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560253B2 (ja) * 2011-09-30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異常ノズル検知方法
JP6296726B2 (ja) * 2012-11-16 2018-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ィザパタン作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851A (zh) * 2004-07-06 2007-05-16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掩模制造方法和掩模图案
CN101462411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594997A (zh) * 2007-12-20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458859A (zh) * 2009-06-18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069646A (zh) * 2009-10-19 2011-05-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9968B2 (ja) 2019-09-25
CN105799327A (zh) 2016-07-27
JP2016140067A (ja) 2016-08-04
US20160210539A1 (en) 2016-07-21
US9704074B2 (en)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9327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645400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484265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打印装置
CN102514383B (zh) 图像数据生成设备、图像打印设备和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EP082018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color space
JP639155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6250733B1 (en) Color printer halftoning method
JP658169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EP3135025B1 (en) Color halftone processing
US20110286020A1 (en) Image processor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9087290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38200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832349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09006510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465628B1 (en) Method for rendering color images
CN101395899B (zh) 多着色剂分离系统及方法
US2020031149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CN10195900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E602005005861T2 (de) Farbdruckverfahren das schwarze chromatische Druckpunkte durch monochromatische schwarze Druckpunkte ersetzt
CN106528009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US20190320093A1 (en) Gray component replacement in a digital image to generate a color transformed image
JP743450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1418681B1 (en) Halftone matrix generation using kernels
WO2024035433A1 (en) Patterning printed material
US20220109781A1 (en) Color matc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