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5732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5732B
CN105785732B CN201610005328.1A CN201610005328A CN105785732B CN 105785732 B CN105785732 B CN 105785732B CN 201610005328 A CN201610005328 A CN 201610005328A CN 105785732 B CN105785732 B CN 105785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as
toner
additional
brush
transf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53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5732A (zh
Inventor
森本加奈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03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2887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033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433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85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5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7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复合机,其具备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将一次转印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上去除时,并且当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一控制部工作完成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前电刷外加与前电刷上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数字复合机等为代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通过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后,基于读取到的图像对图像形成部所具备的感光体照射光,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影。之后,在向形成好的静电潜影上供给带电的调色剂等显影剂从而做成可视图像后,在纸张上转印并定影,向装置外排出。
这里,在能够形成全彩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将黄、青、品红以及黑色各种颜色叠加,形成全彩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形成全彩图像时,暂时在对应各颜色设置的感光体上形成每种颜色的图像,向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中间转印体上分别进行一次转印。也就是说,在中间转印体上将各种颜色的图像叠加。之后,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全彩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
若为这样将形成的图像暂时在中间转印体上一次转印,之后是在纸张上进行二次转印的系统,则会产生如下状况。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调整形成的图像画质等,具有在规定时刻将未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情况。在这种前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不会转印到纸张上。并且,在画质调整等完成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刮板被去除。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全彩图像后,输送纸张时发生卡纸,从而装置停止工作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这里,以往周知有关于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的技术。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如下装置:一次转印装置,其利用调色剂对在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再将可视化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设置有使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辊,以及夹持中间转印体并配置在与二次转印辊相对的位置上的二次转印相对辊;二次转印偏压外加装置,其对二次转印辊或二次转印相对辊外加用于使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偏压;转印辊清洁装置,其清除二次转印辊上的调色剂;折返辊,其与中间转印体的外侧表面接触;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其设置在二次转印装置与折返辊之间,对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进行清除。而且,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为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向记录介质输送过程中检测到卡纸后,或者连续形成图像的过程中检测到收纳记录纸张的供纸盒中没有记录纸张后的重启时,控制二次转印偏压外加装置,使得外加相同极性的偏压。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清洁二次转印辊上的调色剂的转印辊清洁装置。设置这种转印辊清洁装置的方法,存在提高成本或造成装置结构变得复杂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是暂时使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附着在二次转印辊上的结构,因此不断使二次转印辊受到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清洁二次转印辊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并不优选。
此外,对于为了调整画质等而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而未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若从中间转印体上去除所需的时间变长,则到实际上直到能够进行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也随之变长。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引起所谓的首页复印(ファーストコピー)的延迟,从而对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来说并不优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二)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显影单元、中间转印体、一次转印辊、第一偏压外加部、二次转印辊、第二偏压外加部、前电刷(プレブラシ)、前电刷偏压外加部、清洁刮板、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显影单元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将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其表面上。一次转印辊通过外加偏压,使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第一偏压外加部对一次转印辊外加偏压。二次转印辊通过外加偏压,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偏压。前电刷配置在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的下游侧,并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前电刷外加偏压。清洁刮板配置在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前电刷的下游侧,并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第一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上去除时,并且当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第二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一控制部进行动作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前电刷外加与前电刷上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偏压。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显影单元、中间转印体、一次转印辊、第一偏压外加部、二次转印辊、第二偏压外加部、前电刷、前电刷偏压外加部、清洁刷、回收辊、回收辊偏压外加部、清洁刮板、第三控制部及第四控制部。显影单元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其表面上。一次转印辊通过外加偏压,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第一偏压外加部对一次转印辊外加偏压。二次转印辊通过外加偏压,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偏压。前电刷配置在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的下游侧,并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前电刷外加偏压。清洁刷配置在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前电刷的下游侧,并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回收辊与清洁刷抵接配置,回收附着在清洁刷上的调色剂。回收辊偏压外加部对回收辊外加偏压。清洁刮板与回收辊的表面抵接,去除附着在回收辊上的调色剂。第三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上去除时,并且当使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前电刷外加与前电刷上调色剂极性相同且绝对值小于由第二偏压外加部外加的偏压的绝对值的偏压。第四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三控制部进行动作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
(三)有益效果
根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如下的第一控制:在对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去除时,并且在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在中间转印体上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对于中间转印体的电附着力。因此,能够通过清洁刮板物理地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上有效去除。此外,在进行第一控制后,进行如下的第二控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前电刷外加与前电刷上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在调色剂通过设置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使物理附着在二次转印辊侧的调色剂有效地电附着到中间转印体侧。并且,对于附着在中间转印体侧的调色剂,由于对配置在二次转印辊下游侧的前电刷外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因此能够降低附着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对于中间转印体的电附着力。因此,能够通过清洁刮板将从二次转印辊侧附着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上进行有效地物理去除。其结果是,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有效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
此外,根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如下的第三控制:在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上去除时,并且在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降低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对于中间转印体的电附着力。由于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配置在二次转印辊下游侧的前电刷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同且绝对值小于由第二偏压外加部外加的偏压绝对值的偏压,因此能够将在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变为相反极性的调色剂恢复原来的极性。因此,作为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以低带电量附着在中间转印体上的状态,能够通过清洁刷对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此外,在进行第三控制后,进行如下的第四控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对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在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使物理附着在二次转印辊侧的调色剂有效地电附着到中间转印体侧。因此,能够通过清洁刷对从二次转印辊侧附着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体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其结果是,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数字复合机的情况下的数字复合机外观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数字复合机的情况下的数字复合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数字复合机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示意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表示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的示意结构的外观图。
图5是表示用于调整所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偏移的补丁图像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通过调色剂形成图5所示的补丁图像后,去除残留在转印带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情况下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进行图6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的经过时间与对二次转印辊及前电刷外加的偏压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数字复合机的情况下的数字复合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数字复合机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进行图6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的经过时间与对二次转印辊、前电刷及回收辊外加的偏压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在发生卡纸后,去除残留在转印带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情况下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数字复合机的情况下的数字复合机外观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数字复合机的情况下的数字复合机的结构的框图。
参照图1及图2,数字复合机11a具备控制部12a、操作部13、图像读取部14、纸张放置部19及图像形成部15a。控制部12a作为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对数字复合机11a进行整体控制。操作部13包括显示从数字复合机11a侧发出的信息和显示用户的输入内容的显示画面21。操作部13使印刷份数或灰度性等图像形成条件和电源的开或关输入。图像读取部14包括自动向读取部输送放置好的原稿的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输稿器)22。图像读取部14读取原稿的图像。纸张放置部19包括手动放置纸张的手动托盘28和作为供纸盒组29能够收纳多张纸张的供纸盒23a、23b、23c。纸张放置部19放置形成图像的纸张。图像形成部15a基于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或由计算机等发送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此外,图2中的箭头表示控制信号或控制、图像所涉及的数据流。
数字复合机11a利用由图像读取部14读取到的原稿,在图像形成部15a形成图像,由此作为复印机工作。此外,数字复合机11a利用由计算机等发送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15a形成图像并印刷到纸张上,由此作为打印机工作。即,图像形成部15a作为印刷所要求的图像的印刷部工作。关于图像处理,数字复合机11a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等多种功能。
接着,进一步对数字复合机11a具备的图像形成部15a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数字复合机11a具备的图像形成部15a的示意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另外,出于易于理解的观点考虑,图3中省略部件的剖面线。此外,图3是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切割数字复合机11a的情况下的剖面图。
参照图3,图像形成部15a包括显影器33、LSU(Laser Scanner Unit,激光扫描单元)34、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5、包括四个一次转印辊36a、36b、36c、36d的一次转印单元37、分别对四个一次转印辊36a、36b、36c、36d外加偏压的第一偏压外加部44a、二次转印辊38、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的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前电刷39、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的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清洁刮板40a,以及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对于LSU34,用单点划线示意性表示。对于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用两点划线示意性表示。并且,数字复合机11a具备所谓的四连串联式的图像形成部15a。
显影器33具备与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相对应的四个感光体31a、31b、31c、31d,以及四个显影单元32a、32b、32c、32d。在图3中,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单元32a~32d。
LSU34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4读取到的图像,对四个感光体31a~31d分别曝光。基于被曝光的各颜色的成分的光,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静电潜影。由显影单元32a~32d对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的静电潜影分别供给各种颜色的调色剂。调色剂在显影单元32a~32d内被搅拌,例如,以带有正电荷的方式来使其带电。将该带电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31a~31d,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这样将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
转印带35为无端状。转印带35通过驱动辊41a及从动辊41b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用图3中箭头D1表示转印带35的旋转方向。即,关于转印带35的旋转方向,在设置有感光体31a~31d的下方区域中为由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在设置有前电刷39的上方区域中为由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在转印带35的旋转方向上,显影单元32a~32d中黄色的显影单元32a配置于最上游侧,黑色的显影单元32d配置于最下游侧。另外,使转印带35由上游侧向下游侧旋转。
转印带35为所谓的层叠型,并且是薄壁弹性带。具体地说,作为转印带35,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在厚度约为200μm(微米)的橡胶带的表面侧覆盖大约2~3μm厚度的树脂,在背面侧覆盖大约100μm的厚度。
四个一次转印辊36a~36d分别经由转印带35配置在与各颜色感光体31a~31d相对的位置上。通过一次转印单元37将由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的显影单元32a~32d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具体地说,通过第一偏压外加部44a,对一次转印辊36a~36d中的每一个一次转印辊外加偏压,由此将由显影单元32a~32d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此时,各颜色的图像在转印带35上重叠,从而在转印带35上形成全彩的图像。
二次转印辊38经由转印带35设置在与从动辊41b相对的位置上。具体地说,例如可以将具有导电性的发泡橡胶辊用作二次转印辊38。
图像形成部15a具备纸张输送路43a,该纸张输送路43a用于向二次转印辊38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的位置45a输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此外,图像形成部15a具备纸张输送部43b,该纸张输送部43b用于将二次转印的纸张向未图示的定影单元侧输送。从成为供纸盒组29所位于的上游侧的纸张传送路43a向二次转印辊38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的位置45a供给纸张。与纸张输送的时刻对应地,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向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偏压。通过向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将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电吸引到所供给的纸张侧,从而二次转印到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利用纸张传送路43b传送至未图示的定影单元。
前电刷39设置在二次转印辊38的下游侧且经由转印带35与驱动辊41a相对的位置上。前电刷39为所谓的刷子状,刷子的前部分被设置为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本身外加偏压。前电刷39被用于预备清扫转印带35的表面42,以及调整残留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的调色剂的带电性能等。
清洁刮板40a设置在前电刷39的下游侧且经由转印带35与驱动辊41a相对的位置上。清洁刮板40a设置在黄色的显影单元32a的上游侧。清洁刮板40a由具有弹性的橡胶状细长板状部件构成。清洁刮板40a以使数字复合机11a主扫描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方式来安装。清洁刮板40a以其前端部在所谓的计数器方向上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的方式来配置。清洁刮板40a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物理去除附着在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的调色剂。作为清洁刮板40a的材质,可以使用例如聚氨酯橡胶。
在数字复合机11a中,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时,将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输送过来的纸张上,通过未图示的定影单元定影到纸张上。定影后,将纸张向数字复合机11a外排出,具体就是排出到排出托盘30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后,通过清洁刮板40a,物理去除残留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然后,进行下一个图像形成。
另外,数字复合机11a可以进行仅使用黑色的显影单元32d的单色印刷。此外,数字复合机11a也可以进行使用黄色的显影单元32a、品红色的显影单元32b以及青色的显影单元32c中至少任意一个的彩色印刷。
此外,数字复合机11a具备绝对水分量测量部20,该绝对水分量测量部20测量数字复合机11a的配置环境中的绝对水分量。具体地,数字复合机11a包括未图示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用于测量数字复合机11a的配置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绝对水分量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量配置有数字复合机11a的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接下来,对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图4是表示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1~图4,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在转印带35旋转方向上被配置在黑色的显影单元32d的下游侧。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具备发光元件47a、受光元件47b及未图示的调色剂量计算部,其中,所述发光元件47a向转印带35的表面42侧照射光;所述受光元件47b对从转印带35的表面42侧反射的反射光进行接受;所述未图示的调色剂量计算部根据由受光元件47b所接受的反射光的光量来计算调色剂量。在该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沿垂直于转印带35的表面42的方向延伸的平面48,将发光元件47a和受光元件47b设置在对称的位置。即,受光元件47b设置在对于由发光元件47a所发出的光对正反射光进行接受的位置上。作为发光元件47a的一例,具体来说,采用照射红外光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此外,作为受光元件47b的一例,具体来说,采用红外受光元件。
发光元件47a朝向转印带35的表面42或调色剂图像50,沿图4中箭头E1所示的左斜上方向照射红外光的光49a。在未形成调色剂图像50的情况下,发光元件47a朝向转印带35的表面42照射光49a。
受光元件47b对朝向图4中的箭头E2所示的左斜下方向的来自调色剂图像50的反射光49b和来自转印带35的表面42的反射光49b中任意一个进行接受,或者对来自调色剂图像50和来自转印带35的表面42双方的反射光49b进行接受。若调色剂图像50完全覆盖转印带35的表面42,则只对来自调色剂图像50的反射光49b进行接受。若调色剂图像50未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形成,则只对来自转印带35的表面42的反射光49b进行接受。若调色剂图像50未完全覆盖转印带35的表面42,且调色剂图像50的调色剂量少,则对来自调色剂图像50和转印带35的表面42双方的反射光49b进行接受。
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对在其表面42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50的转印带35照射由图4中箭头E1所示方向的光49a。光49a照射到调色剂图像50及转印带35的表面42中任意一个后反射,或者照射到调色剂图像50和转印带35的表面42双方后反射。被反射的反射光49b由受光元件47b所接受。受光元件47b分别输出与接受到的光量相对应的电流。调色浓度计算部将由受光元件47b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然后,基于该电压值来计算调色剂量。这样,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检测调色剂量。控制部12a利用这种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调整调色剂浓度或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等。
接着,对为了调整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而形成的补丁图像进行简单说明。图5是表示用于调整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的补丁图像一例的图。参照图5,为了调整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形成有各颜色矩形的补丁图像组51及各颜色的平行四边形的补丁图像组52。补丁图像组51由黄色的矩形补丁图像53a、品红的矩形补丁图像53b、青色的矩形补丁图像53c、黑色的矩形补丁图像53d构成。形成的顺序由上游侧开始依次为黄色的矩形补丁图像53a、品红的矩形补丁图像53b、青色的矩形补丁图像53c、黑色的矩形补丁图像53d。此外,平行四边形的补丁图像组52由黄色的平行四边形补丁图像54a、品红的平行四边形补丁图像54b、青色的平行四边形补丁图像54c、黑色的平行四边形补丁图像54d构成。形成的顺序与矩形的补丁图像组相同,由上游侧开始依次为黄色的补丁图像54a、品红的补丁图像54b、青色的补丁图像54c、黑色的补丁图像54d。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在作为数字复合机11a的转印带35的旋转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上分别隔开规定间隔配置。
数字复合机11a在规定的时刻,例如图像形成的张数每达到10000张的时刻,或者更换显影单元32a~32d的时刻,形成这些补丁图像53a~53d、54a~54d。控制部12a通过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检测形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位置,具体来说,检测从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形成开始位置到形成完成位置、主扫描方向上形成的位置等。控制部12a基于检测结果调整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即,例如当所形成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位置超过规定阈值,并形成在不同位置时,通过调整曝光时刻进行校正等,使得形成适当的位置。
另外,关于为了调整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而形成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不会被转印到纸张上。即,构成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残留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被去除。另外,对于由该调色剂形成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通过带电的调色剂电附着且物理附着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
接着,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11a,对去除残留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的调色剂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通过调色剂形成图5所示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后,去除残留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的调色剂时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进行图6所示的处理时的经过时间与对二次转印辊38及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之间关系的图表。图7中横轴表示经过时间。在图7中,将从左侧朝向右侧表示为经过时间。图7中纵轴表示外加偏压的极性,即,外加偏压为正(+)或负(-),或者不外加偏压。不外加偏压的情况下,用数值0来表示。用图7中的线56a来表示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用线56b来表示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另外,这里,显影单元32a~32d中摩擦带电的调色剂带有正电荷,即,作为极性带有正电。
参照图6及图7,在转印带35上形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图6中为步骤S11,下面省略“步骤”)。具体来说,首先,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相当于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静电潜影。之后,通过显影单元32a~32d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带电为正极性的调色剂图像。接着,通过第一偏压外加部44a对一次转印辊36a~36d分别外加规定偏压,并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
其次,利用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使用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校正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S1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被一次转印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依次到达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可以检测的位置。并且,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检测形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位置等。基于由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检测到的位置等,控制部12a对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进行校正。
然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二次转印辊38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的位置45a。这里,在直至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位置45a的时间T2之前的时间T1,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偏压(S1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色剂带有正电,因此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为负值。具体来说,作为电流值外加-40μA的偏压电流值。另外,在这个阶段,即在到达时间T1的时间点,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也外加与带电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偏压(S14)。具体来说,作为电流值,外加-5μA的偏压电流值。另外,关于S13与S14,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错开若干时间进行。
之后,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依次到达位置45a。这里,由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负侧偏压,因此附着在转印带35表面42上且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带电量降低。即,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在电气上接近0侧。这样一来,调色剂对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变小。
然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前电刷39的位置45b。这里,由于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外加负偏压,因此调色剂的带电量进一步降低。即,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在电气上接近0侧。这样一来,调色剂对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进一步变小。
之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清洁刮板40a的位置45c。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已经很接近0侧,调色剂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大大降低。即,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处于通过弱的电附着力和弱的物理附着力来附着的状态。因此,通过利用清洁刮板40a的物理去除,能够从转印带35上容易地去除调色剂。即,能够通过清洁刮板40a将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
这里,在补丁图像53a~53d、54a~54d通过位置45a时,由于转印带35与二次转印辊38抵接,因此一部分调色剂附着到二次转印辊38侧。接着,对补丁图像53a~53d、54a~54d通过位置45a后,去除附着在二次转印辊38侧的调色剂的流程进行说明。另外,到此为止的控制为第一控制,这之后的控制为第二控制。
在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通过位置45a的时间T3之后即时间T4,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极性相同的偏压(S15)。在这种情况下,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为正值。具体来说,作为电流值,外加+20μA的偏压电流值。这样一来,由于调色剂的极性与二次转印辊38的极性相互排斥,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辊38上转印至转印带35侧。将该转印称作再转印。
之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再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前电刷39的位置45b。这里,由于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从时间T1开始对前电刷39外加负偏压,因此再转印的调色剂的带电量降低。即,带有正电的再转印的调色剂的极性在电气上接近0侧。这样一来,调色剂对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变小。
然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清洁刮板40a的位置45c。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已经接近0侧,因此调色剂和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大大降低。即,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处于通过弱的电附着力和弱的物理附着力而附着的状态。因此,通过利用清洁刮板40a的物理去除,能够从转印带35上将再转印的调色剂容易地去除。即,能够通过清洁刮板40a对从二次转印辊38侧附着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
之后,在时间T6停止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S16),在经过时间T6之后的时间T7,停止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S17)。
根据这种数字复合机11a,进行如下的第一控制:在将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上去除时,当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降低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对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因此,能够通过清洁刮板40a对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此外,在进行第一控制后,进行如下的第二控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极性相同的偏压,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外加与前电刷39上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在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时,使物理附着在二次转印辊38侧的调色剂有效地电附着到转印带35侧。并且,由于相对于附着在转印带35侧的调色剂,对配置在二次转印辊下游侧的前电刷39外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因此能够降低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对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因此,能够通过清洁刮板40a对从二次转印辊38侧附着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其结果,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去除残留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并不是在使调色剂强制地附着到二次转印辊38后再转印到转印带35侧并去除调色剂的结构,因此能够大大降低二次转印辊38污染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例如在使用发泡橡胶辊作为二次转印辊38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在发泡橡胶辊的表面发生调色剂堵塞这样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时,也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在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时,不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而在通过位置45b时外加偏压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再次参照图7,用线57a表示对该情况下的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用线57b表示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
如上所述,在到达时间T1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负偏压。这里,不进行由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即,在该时刻不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
接着,到达时间T4,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后,在时间T5,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的外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偏压,该时间T5相当于在使转印带35从位置45a至位置45b的距离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关于停止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的时间T6、停止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的时间T7,与上述S16、S17相同。
由此,考虑到二次转印辊38多次旋转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降低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对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
另外,基于上述结构,使用具备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5a的数字复合机11a,确认了调色剂的去除效果。
作为数字复合机11a的配置环境,温度设为10℃,湿度设为15%。基于该温度及湿度,通过绝对水分量测量部20测量出的绝对水分量为1.4g/m3。调色剂使用带正电的调色剂。具体来说,使用带电量为+30~+40μC/g的调色剂。转印带35的线速度设为250mm/秒。作为前电刷39的材质,使用导电尼龙(330D/kF,120kF/inch2)。作为清洁刮板40a的材质,使用聚氨酯橡胶。作为二次转印辊38,使用导电发泡橡胶辊。
设定如下实验条件。作为数字复合机11a,使用一定程度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数字复合机11a。另外,将在纸张上二次转印图像时的二次转印辊38的偏压电流值设为-40μA。并且,将黄、品红、青、黑的单色补丁图像53a~53d、54a~54d转印到转印带35上。然后,如图7所示,在时间T1~时间T7为无供纸的状态,即不进行纸张的输送,而使之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对二次转印辊38及前电刷39外加偏压。之后,供给纸张,确认纸张是否被调色剂污染。将确认结果示于表1。
(表1)
参照表1,关于实施例1,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60μA(微安)。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另外,关于实施例1,控制外加如图7所示的线56a、线56b那样的偏压。
关于比较例1,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40μA。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10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
关于比较例2,与比较例1相同地,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40μA。并且,不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根据这样的控制,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另外,对于比较例2及后述的比较例4,控制外加如图7所示的线58a、线58b这样的偏压。
关于比较例3,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20μA。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也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
接着,对于向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进行说明。这里,对去除再转印的调色剂的情况进行说明。设定如下实验条件。使用一定程度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数字复合机11a。另外,对纸张二次转印图像时的二次转印辊38的偏压电流值为-40μA。并且,将黄、品红、青、黑的单色补丁图像53a~53d、54a~54d转印到转印带35上。然后,如图7所示,时间T1~时间T7为无供纸的状态,即不进行纸张的输送,而使其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对二次转印辊38及前电刷39外加偏压。该情况下,在时间T4,将通过二次转印辊38对转印带35侧再转印时外加的偏压电流值全部设定为+20μA。然后,供给纸张,确认纸张是否被调色剂污染。将确认结果示于表2。
(表2)
参照表2,关于实施例2,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10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对于实施例3,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
另一方面,在如比较例4那样不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的情况下,如比较例5那样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5μA的情况下,以及如比较例6那样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10μA的情况下,均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另外,关于比较例5及比较例6,控制外加如图7所示的线59a、线59b那样的偏压。
接着,对向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置的电流值进行说明。设定如下实验条件。使用一定程度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数字复合机11a。并且,将黄、品红、青、黑的单色补丁图像53a~53d、54a~54d转印到转印带35上。然后,如图7所示,在时间T1~时间T7对二次转印辊38及前电刷39外加偏压。在该情况下,在时间T4,将在二次转印辊38处对转印带35侧再转印时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20μA。然后,无供纸状态,即不进行纸张的输送,而使其通过二次转印辊38设置的位置45a。此时确认纸张是否被调色剂污染。将确认结果示于表3。
(表3)
参照表3,关于实施例4,将在时间T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20μA,关于实施例5,将在时间T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30μA,关于实施例6,将在时间T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40μA,关于实施例7,将在时间T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50μA,关于实施例8,将在时间T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60μA。另外,表3中的旋转圈数为二次转印辊38的旋转圈数。
在实施例4中,旋转圈数为5圈,但是关于实施例5~实施例8,旋转圈数为3圈。该旋转圈数尽量少较好。即,就是在初期消除调色剂污染。因此,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40μA以下较好,使旋转圈数更加切实地设定为较少值的3圈。该-40μA的电流值为转印纸张时的偏压电流值。即,作为第一控制部进行控制,使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外加的偏压值的绝对值,设定为对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进行二次转印时所外加的偏压值的绝对值以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绝对水分量为1.4g/m3以下时使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工作的结构。在这种环境下,调色剂的带电量变高,并且对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变得较强。因此,在这样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工作。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数字复合机的情况下的数字复合机11b的结构框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1b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15b的结构图。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11b的结构,主要对与图1~图3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1a结构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这些说明。
参照图1~图3、图8及图9,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11b还具备作为第三控制部及第四控制部的控制部12b和图像形成部15b。图像形成部15b具备:显影器33、LSU(Laser Scanner Unit,激光扫描单元)34、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5、包括四个一次转印辊36a、36b、36c、36d的一次转印单元37、分别对四个一次转印辊36a、36b、36c、36d外加偏压的第一偏压外加部44a、二次转印辊38、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的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前电刷39、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的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清洁刷61、回收辊62、回收辊偏压外加部44d、清洁刮板40b、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与图3所示的情况相同地用单点划线示意性表示LSU34。,与图3所示的情况相同地用两点划线示意性表示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另外,数字复合机11b具备所谓的四连串列式的图像形成部15b。
清洁刷61设置在前电刷39的下游侧,且经由转印带35设置在与驱动辊41a相对的位置上。清洁刮板40b设置在黄色显影单元32a的上游侧。清洁刷61与前电刷39同样为刷子状,设置为刷子的前端部分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
回收辊62被设置为与清洁刷61抵接。回收辊62与清洁刷61抵接的位置45d不同于清洁刷61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的位置45c。具体来说,回收辊62与清洁刷61抵接的位置大致以清洁刷61的中心为中央,在相对于清洁刷61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的抵接位置的位置上。
通过回收辊偏压外加部44d,对回收辊62外加偏压。通过由该外加偏压引起的电位差,使带电的调色剂从清洁刷61侧向回收辊62侧移动。
清洁刮板40b设置为与回收辊62抵接。清洁刮板40b由具有弹性的橡胶状的细长板状部件构成。清洁刮板40b以使数字复合机11b主扫描方向成为纵向方向的方式来安装。清洁刮板40b被配置为使其前端在所谓的计数器方向与回收辊62的表面抵接。清洁刮板40b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对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回收辊62的表面上附着的调色剂进行物理去除。作为清洁刮板40b的材质,可以使用例如聚氨酯橡胶。
数字复合机11b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时,将二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过来的纸张上,通过未图示的定影单元定影到纸张上。在定影后,将纸张排出到数字复合机11b外,具体来说排出到排出至托盘30。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后,残留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以被清洁刷61的刷子状部分清扫的方式来去除。附着在清洁刷61上的调色剂与清洁刷61抵接,电附着到外加有偏压的回收辊62的表面上,由此被回收。然后,通过清洁刮板40b对附着在回收辊62表面上的调色剂进行物理去除。然后,进行下一个图像的形成。由于这种使用清洁刷61和回收辊62清洁转印带35的表面42的机构能够降低对转印带35的表面42的损伤,因此能够减轻对转印带35的表面42的物理负担。
接着,使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11b,对去除残留在转印带35表面42上的调色剂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图6是表示在通过调色剂形成图5所示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后,去除残留在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的调色剂时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在进行图6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经过时间与向二次转印辊38、前电刷39以及回收辊62上外加的偏压间关系的图表。图10中横轴表示经过时间。在图10中,将从左侧向右侧表示为经过时间。图10中的纵轴表示外加偏压的极性,即外加偏压为正(+)或负(-),或未外加偏压。在未外加偏压的情况下,用数值0表示。用图10中的线56c来表示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用线56d来表示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用线56e来表示对回收辊62外加的偏压。另外,这里,显影单元32a~32d中摩擦带电的调色剂带有正电荷,即,作为极性其带有正电。
参照图6及图10,在转印带35上形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S11)。具体来说,首先,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相当于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静电潜影。然后,通过显影单元32a~32d在感光体31a~31d上形成带电为正极性的调色剂图像。并且,通过第一偏压外加部44a分别对一次转印辊36a~36d外加规定偏压,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
接着,利用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利用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校正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S1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被一次转印的补丁图像53a~53d、54a~54d依次到达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能够检测的位置。并且,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检测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形成位置等。基于由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46检测到的位置等,控制部12b对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进行校正。
之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二次转印辊38与转印带35的表面42抵接的位置45a。这里,在直至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位置45a的时间T12之前的时间T11,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S1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色剂带有正电,因此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为负值。具体来说,作为电流值,例如外加-40μA的偏压电流值。另外,在该阶段,即,在到达时间T11的时间点,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外加与带电调色剂极性相同且绝对值小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外加的偏压绝对值的偏压(S14)。具体来说,作为电流值,外加例如+5μA的偏压电流值。另外,对于S13与S14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错开若干时间进行。此外,在该阶段,通过回收辊偏压外加部44d对回收辊62外加偏压。具体来说,作为电流值外加例如-10μA的偏压电流值。
之后,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依次到达位置45a。这里,由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负偏压,因此调色剂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带电量降低。即,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在电气上接近0侧。这样一来,调色剂对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变小。
之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前电刷39的位置45b。这里,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外加正偏压。这样一来,在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时,带有正电的调色剂变为带有负电在此能够使其再次带有正电。这样情况下,由于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所外加的偏压的绝对值小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外加的偏压的绝对值,因此几乎所有调色剂的极性变为在正电侧带有低带电量。即,在经过位置45b时,调色剂带电性能均匀化,以正电侧的低带电量电附着在转印带35上。
然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清洁刷61的位置45c。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已经接近0侧,因此调色剂与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大大降低。即,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处于通过弱的带正电的电附着力和弱的物理附着力来附着的状态。因此,通过清洁刷61,能够容易地将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表面42侧去除。
另外,由清洁刷61去除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刷61的旋转,在保持带有正电的状态下到达与回收辊62抵接的位置45d。回收辊62通过回收辊偏压外加部44d被外加负偏压。这样一来,回收辊62一边向与清洁刷61相反的方向旋转,一边将到达位置45d的调色剂电气吸引到回收辊62侧。即,使调色剂从清洁刷61上电气移动到回收辊62侧。
然后,电气移动至回收辊62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与回收辊62抵接的清洁刮板40b来进行物理去除。这样,附着在转印带35表面42上的调色剂经由清洁刷61、回收辊62由清洁刮板40b去除。
这里,在补丁图像53a~53d、54a~54d通过位置45a时,由于转印带35与二次转印辊38抵接,一定程度的调色剂附着到二次转印辊38侧。接着,对在补丁图像53a~53d、54a~54d通过位置45a后,去除附着到二次转印辊38侧的调色剂的流程进行说明。另外,至此的控制为第三控制,在这之后的控制为第四控制。
在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通过位置45a的时间T13之后的时间T14,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S15)。在这种情况下,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为正值。具体来说,作为电流值,外加+20μA的偏压电流值。这样一来,由于调色剂的极性与二次转印辊38的极性相互排斥,因此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辊38转印到转印带35侧。将该转印称作再转印。
之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被再转印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前电刷39的位置45b。这里,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从时间T11开始对前电刷39外加正偏压,带电调色剂的极性保持为正。即带电调色剂的极性不会变为负。
之后,通过转印带35的旋转,构成补丁图像53a~53d、54a~54d的调色剂到达设置有清洁刷61的位置45c。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有较弱正电的调色剂处于电附着的状态,因此,通过利用清洁刷61的物理去除,能够容易地从转印带35上去除调色剂。即能够通过清洁刷61对从二次转印辊38侧附着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从转印带35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
由清洁刷61去除的带有正电的调色剂,由外加负侧极性的偏压的回收辊62回收。并且,通过清洁刮板40b,从回收辊62表面上去除。
之后,在时间T16停止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S16),在经过时间T16之后的时间T17,停止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S17)。此外,从停止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开始经过规定的时间到达时间T18后,停止对回收辊62外加偏压。
根据这样的数字复合机11b,进行如下的第三控制:在从转印带35上去除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时,当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降低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对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由于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配置于二次转印辊38下游侧的前电刷39外加与带电调色剂极性相同的偏压且该外加的偏压的绝对值小于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外加的偏压的绝对值,因此能够将在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时变为相反极性的调色剂恢复原来的极性。因此,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调色剂处于以低带电量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状态,能够通过清洁刷61对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调色剂从转印带35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此外,在第三控制后,进行如下的第四控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这样一来,能够在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时,使物理附着在二次转印辊38侧的调色剂有效地电附着到转印带35侧。因此,能够通过清洁刷61从转印带35上对从二次转印辊38侧附着到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有效地进行物理去除。其结果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去除残留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并不是在使调色剂强制附着到二次转印辊38上后再转印到所谓的转印带35侧并去除调色剂的结构,因此能够大大降低二次转印辊38的污染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例如在将发泡橡胶辊用作二次转印辊38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在发泡橡胶辊的表面发生调色剂堵塞这样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时,也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使调色剂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在经过了调色剂从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到设置有前电刷39的位置45b间移动的时间时,停止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外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
再次参照图10,线57c表示在该情况下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线57d表示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线57e表示对回收辊62外加的偏压。
在到达时间T11时,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负偏压。此时,进行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的外加偏压。
并且,到达时间T14时,在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后,在到达时间T15时,即经过了相当于从位置45a到达位置45b的距离的时间,停止通过前电刷偏压外加部44c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另外,关于停止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压的时间T16以及停止对回收辊62外加偏压的时间T18,与上述相同。
由此,考虑到二次转印辊38多次旋转的情况,能够降低附着在转印带35上的调色剂对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
另外,基于上述结构,使用具备图10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5b的数字复合机11b,确认调色剂的去除效果。
作为数字复合机11b的配置环境,温度设为10℃,湿度设为15%。该温度及湿度下的绝对水分量为1.4g/m3。调色剂使用带正电的调色剂。具体来说,使用带电量为+30~+40μC/g的调色剂。转印带35的线速度设为250mm/秒。作为前电刷39的材质,使用导电性尼龙(330D/kF,120kF/inch2)。作为回收辊62的材质,使用导电性聚丙烯(330T/kF,100kF/inch2)。作为清洁刮板40的材质,使用聚氨酯橡胶。作为二次转印辊38,使用导电发泡橡胶辊。
设定如下实验条件。使用一定程度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数字复合机11b。另外,将在纸张上二次转印图像时二次转印辊38的偏压电流值为-40μA。并且,将黄、品红、青、黑的单色补丁图像53a~53d、54a~54d转印到转印带35上。然后,如图10所示,在时间T11~时间T18为无供纸的状态,即不进行纸张的输送,而使其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对二次转印辊38、前电刷39以及回收辊62外加偏压。之后,供给纸张,确认纸张是否被调色剂污染。将确认结果示于表4。
(表4)
参照表4,关于实施例9,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20μA。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表示良好的“良”。
关于实施例10,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40μA。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表示非常良好的“优”。
关于实施例11,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60μA。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表示非常良好的“优”。
关于实施例12,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40μA。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10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表示非常良好的“优”。另外,在实施例9~实施例12中,控制外加如图10所示的线56c、56d、56e那样的偏压。
关于比较例7,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40μA。并且,不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根据这样的控制,会发生调色剂污染,其结果为“差”。
关于比较例8,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40μA。并且,与比较例7同样地,不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根据这样的控制,也会发生调色剂污染,其结果为“差”。
对于比较例9,将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40μA。并且,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也会发生调色剂污染,其结果为“差”。
接下来,对于向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进行说明。这里,对去除再转印的调色剂的情况进行说明。设定如下实验条件。使用一定程度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数字复合机11b。另外,将向纸张上二次转印图像时的二次转印辊38的偏压电流值设为-40μA。并且,将黄、品红、青、黑的单色补丁图像53a~53d、54a~54d转印到转印带35上。然后,如图10所示,时间T11~时间T18为无供纸的状态,即不进行纸张的输送,而使其通过设置有二次转印辊38的位置45a,对二次转印辊38、前电刷39以及回收辊62外加偏压。在该情况下,在时间T14,将通过二次转印辊38对转印带35侧再转印时外加的偏压电流值全部设定为+20μA。然后,供给纸张,确认纸张是否被调色剂污染。将确认结果示于表5。
(表5)
参照表5,关于实施例13,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10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表示非常良好的“优”。
关于实施例14,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表示特别良好的“优”。
关于实施例15,将对前电刷39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15μA。根据这样的控制,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表示良好的“良”。
另一方面,如比较例10那样,在不对前电刷39外加偏压的情况下,会发生调色剂的污染,其结果为“差”。
接下来,对于向二次转印辊38外加偏置的电流值进行说明。设定如下实验条件。使用一定程度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数字复合机11b。并且,将黄、品红、青、黑的单色补丁图像53a~53d、54a~54d转印到转印带35上。然后,如图10所示,在时间T11~时间T18对二次转印辊38、前电刷39及回收辊62外加偏压。在该情况下,在时间T14,将在二次转印辊38处向转印带35侧再转印时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20μA。然后,无供纸状态,即不进行纸张的输送,而使其通过二次转印辊38设置的位置45a。此时确认纸张是否被调色剂污染。将确认结果示于表6。
(表6)
参照表6,关于实施例16,将在时间T1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20μA,关于实施例17,将在时间T1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30μA,关于实施例18,将在时间T1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40μA,关于实施例19,将在时间T1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50μA,关于实施例20,将在时间T11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定为-60μA。另外,表6中的旋转圈数为二次转印辊38的旋转圈数。
在实施例16中,旋转圈数为5圈,但是对于实施例17~实施例20,旋转圈数为3圈。该旋转圈数尽量少较好。即,就是在初期消除调色剂污染。因此,对二次转印辊38外加的偏压电流值设为-40μA以下较好,使旋转圈数更切实地设定为较少值的3圈。该-40μA的电流值,也是向纸张上转印时的偏压电流值。即,作为第三控制部进行控制,使通过第二偏压外加部44b外加的偏压值的绝对值,设定为对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进行二次转印时所外加的偏压值的绝对值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发泡橡胶辊用作二次转印辊,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二次转印辊。此外,将导电聚丙烯用作回收辊,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回收辊。另外,将层叠型材质用作转印带,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单层型转印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绝对水分量为1.4g/m3以下时使第三控制部及第四控制部工作的结构。在这样的环境下,调色剂的带电量变高,对转印带35的电附着力相对变强。因此在这样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三控制部以及第四控制部工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数字复合机11a、11b也可以是不包括测量温度及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的结构。即,也可以是不包括绝对水分量测量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25从外部获得绝对水分量的相关数据,并使用该获得的数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发泡橡胶辊用作二次转印辊,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二次转印辊。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外加偏压时,以电流值进行规定,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外加偏压时,以对应的电压值来进行规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带有正电的调色剂,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带有负电的调色剂。在这种情况下,外加的偏压变为与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情况时相反。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适用转印带作为转印体,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转印体。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由调色剂形成的补丁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再从转印带35上去除构成补丁图像的调色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适用于如下情况:在将由调色剂形成的补丁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上之后,由于发生卡纸而装置停止工作,从转印带35上去除构成一次转印图像的调色剂。
图11是表示发生卡纸后,去除残留转印带35表面42上的调色剂时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流程图相当于图6所示流程图。
参照图11,数字复合机11a、11b接收到向纸张上印刷的要求后,通过感光体31a~31d及显影单元32a~32d由调色剂形成图像。形成的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36a~36d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
然后,数字复合机11a、11b检测到应从纸张传送路43a输送来的纸张,由于卡纸而在规定时刻未被输送。即,检测卡纸(S21)。
这样一来,数字复合机11a、11b暂时停止工作,在显示画面21上显示催促用户去除卡纸的画面。然后,数字复合机11a、11b检测由用户去除了卡纸(S22)。
这样一来,数字复合机11a、11b再次开始工作。即,再次进行向所要求的纸张上印刷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调色剂形成的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5的表面42上,因此去除构成该一次转印图像的调色剂。具体来说,在S23~S27进行与S13~S17相同的工序。即,与上述补丁图像同样地将一次转印的图像去除。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
应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所有点为例示,从何方面其不是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通过上述说明来规定,而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规定,且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有效地利用于要求以简单的结构来有效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的情况。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感光体;
显影单元,其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向一个方向旋转,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其表面上;
一次转印辊,其通过外加偏压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第一偏压外加部,其对所述一次转印辊外加偏压;
二次转印辊,其通过外加偏压,将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第二偏压外加部,其对所述二次转印辊外加偏压;
前电刷,其配置在所述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所述二次转印辊的下游侧,并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
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其对所述前电刷外加偏压;
清洁刮板,其配置在所述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前电刷的下游侧,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去除残留在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在将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去除时,并且当所述调色剂通过设置有所述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偏压外加部,对所述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的所述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
第二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部动作完成后,通过所述第二偏压外加部,对所述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的所述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通过所述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所述前电刷外加与所述前电刷上的所述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调色剂通过设置有所述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所述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所述前电刷外加与所述前电刷上的所述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以将通过所述第二偏压外加部外加的偏压值的绝对值,设为二次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时外加偏压值的绝对值以下的方式来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部对所述前电刷偏压外加部的外加偏流以将作为电流值的绝对值设定为40μA以上的方式来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绝对水分量测量部,其测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环境中的绝对水分量;
所述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在由所述绝对水分量测量部测量出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环境中的绝对水分量为1.4g/m3以下时工作。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感光体;
显影单元,其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向一个方向旋转,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其表面上;
一次转印辊,其通过外加偏压,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第一偏压外加部,其对所述一次转印辊外加偏压;
二次转印辊,其通过外加偏压,将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第二偏压外加部,其对所述二次转印辊外加偏压;
前电刷,其配置在所述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所述二次转印辊的下游侧,并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
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其对所述前电刷外加偏压;
清洁刷,其配置在所述中间转印体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前电刷的下游侧,并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抵接,去除残留在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
回收辊,其与所述清洁刷抵接配置,回收附着在所述清洁刷上的调色剂;
回收辊偏压外加部,其对所述回收辊外加偏压;
清洁刮板,其与所述回收辊的表面抵接,去除附着在所述回收辊上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三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在将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去除时,并且当所述调色剂通过设置有所述二次转印辊的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偏压外加部,对所述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的所述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通过所述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所述前电刷外加与所述前电刷上的所述调色剂极性相同且绝对值小于由第二偏压外加部外加的所述偏压的绝对值的偏压;
第四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第三控制部进行动作后,通过所述第二偏压外加部,对所述二次转印辊外加与带电的所述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偏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所述调色剂通过设置有所述二次转印辊的位置,在经过了所述调色剂从设置有所述二次转印辊的位置移动到设置有所述前电刷的位置的时间时,停止由所述前电刷偏压外加部对所述前电刷外加的与所述调色剂极性相同的偏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部以将通过所述第二偏压外加部外加的偏压值的绝对值,设为二次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时外加的偏压值的绝对值以下的方式来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部对所述前电刷偏压外加部的外加偏流以将作为电流值的绝对值设定在0μA以上15μA以下的方式来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绝对水分量测量部,其测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环境中的绝对水分量,
所述第三控制部及第四控制部在由所述绝对水分量测量部测量出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环境中的绝对水分量为1.4g/m3以下时工作。
CN201610005328.1A 2015-01-09 2016-01-04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85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3299 2015-01-09
JP2015003299A JP2016128873A (ja) 2015-01-09 2015-01-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3300A JP6043372B2 (ja) 2015-01-09 2015-01-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3300 2015-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732A CN105785732A (zh) 2016-07-20
CN105785732B true CN105785732B (zh) 2018-12-04

Family

ID=55070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532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85732B (zh) 2015-01-09 2016-01-0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65330B2 (zh)
EP (1) EP3043214B1 (zh)
CN (1) CN105785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84496B1 (en) 2017-03-22 2018-02-06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contamination on decurler rollers in aqueous ink printers
JP2019169410A (ja) * 2018-03-26 2019-10-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帯電調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12955A (ja) 2018-07-18 2020-01-23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トナーの除去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8452A (ja) * 1999-10-19 2001-07-10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3412A (ja) * 2007-08-27 2009-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8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株式会社理光 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4617B2 (ja) * 2004-10-20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444098B2 (en) * 2005-02-01 2008-10-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leaning unit
JP5137411B2 (ja) * 2007-02-07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67016B2 (ja) 2007-05-24 2012-11-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4688A (ja) * 2008-02-26 2009-09-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281B2 (ja) * 2009-10-29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8452A (ja) * 1999-10-19 2001-07-10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3412A (ja) * 2007-08-27 2009-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8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株式会社理光 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732A (zh) 2016-07-20
EP3043214A3 (en) 2016-11-02
EP3043214A2 (en) 2016-07-13
EP3043214B1 (en) 2020-10-21
US9465330B2 (en) 2016-10-11
US20160202642A1 (en)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808C (zh) 能优化转印部件的清洁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3824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0697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1358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5006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78573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12158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1325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JP20060309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4640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CN101566815B (zh) 成像装置
JP20062353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338A (ja)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85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179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11865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3507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728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433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450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0022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7408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11532A (ja) 記録装置
JP20210860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26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