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5719B - 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5719B
CN105785719B CN201610018206.6A CN201610018206A CN105785719B CN 105785719 B CN105785719 B CN 105785719B CN 201610018206 A CN201610018206 A CN 201610018206A CN 105785719 B CN105785719 B CN 105785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hemical formula
self
photosensitiv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82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5719A (zh
Inventor
朴廷烋
吴龙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382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0453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85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5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03F7/033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the binders being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含有荧光染料、光聚合性化合物、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粘结剂树脂、及溶剂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含有所述组成的色转换层解决了现有的滤色片引起的光效率的降低和光引发剂引起的光效率的降低及黄变引起的问题,将其导入显示装置时,维持高的亮度,确保优异的色转换特性和高的光效率,由此可实现高品位的鲜明的画质。

Description

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通过确保优异的色转换特性和高的荧光效率来实现高品位的画质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的显示器产业正实现从CRT(阴极射线管)到PDP(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LCD(液晶显示器)等所代表的平板显示器的急剧变化。其中,LCD被广泛用于几乎所有产业中所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其应用范围持续扩大。
LCD在由背光单元产生的白色光透过液晶单元的同时调节透射率,将透过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的滤色片出来的三原色混合而实现全色。
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使用CCFL(冷阴极荧光灯),但在该情况下,背光单元必须总是对CCFL施加电源,因此引起电力消耗的问题。另外,与现有的CRT相比,约70%水平的色再现率、添加水银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作为缺点被指出。
作为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代替品,现在正在积极地对使用了LED(发光二极管)的背光单元进行研究。在使用LED作为背光单元的情况下,高于NTSC(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色再现范围规范的100%,可向消费者提供更鲜明的画质。
因此,在同种产业界中,为了提高背光光源的效率,提出了采用变更滤色片及LCD面板的材料及结构等的方式。
滤色片在涂布含有颜料或染料的分散组合物后,通过构图工序形成各种颜色的像素,但这样的颜料及染料引起使背光光源的透过效率降低的问题。所述透过效率的降低结果使显示装置的色再现性降低,结果难以实现高品质的画面。
色再现性低的问题可通过增加滤色片的光效率来解决,因此,提出了增加滤色片的厚度或在其上层叠或接近地导入色转换层(或光转换层)的方式。
图1为表示显示装置内的色转换层的作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背光1产生的光源可通过色转换层3及滤色片5而直接使光效率增加。
色转换层的组成中使用了现有的染料、颜料,但仅利用这样的染料及颜料难以期待光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产生亮度变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使用荧光物质作为色转换层3的物质。
荧光物质被由背光1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发,使所述蓝色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并向正面方向射出光,射出呈现红色的白色光或呈现绿色的白色光等白色光,结果使光效率提高。
申请了大量针对具有荧光物质的色转换层的专利,其中,韩国专利公开第2012-0048218号提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光转换部,所述光转换部配置在背光单元和基板之间或配置在快门部的上部配置,具有将蓝色或紫外线波长带的入射光转换为规定波长带的光的至少1个荧光物质。
韩国专利公开第2013-0083807号提出使光效率提高的具备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此时,为了提高光效率,示出导入荧光体、量子点(Qu antum Dot)、白色散射体、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物质及光致发光(Photoluminesence)物质这样的色转换物质。
日本特开第2013-077825号中,为了提高白色发光二极管(LED)的亮度,示出导入由绿色发光荧光体构成的色转换层的方式。
这些专利谋求通过导入含有荧光体等的色转换层来提高显示装置的品质,但此时,并未直接提及色转换层的形成方法,即使提及,也仅示出在单纯分散于溶剂中后进行湿式涂敷的方式。
如图1中所示,色转换层可分别对应于滤色片的红色R及绿色G像素部而形成为图案,但此时,用于色转换层的数百微米大小的荧光体未溶解于溶剂而为分散的状态,因此难以实现微细图案,不易调节厚度等物性。
这样的困难性可通过使用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光刻方式实现微细图案来解决。
在通常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为了聚合,需要使用光引发剂,但不仅因由所述光引发剂生成的自由基使荧光体的荧光效率降低,而且带来在光刻工序中进行的后烘焙工序中因光引发剂而使色转换层黄变等新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开第2012-0048218号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公开第2013-0083807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13-07782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提供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以特定含量使用特定的光聚合引发剂,从而显示优异的色转换特性和高的荧光效率,通过含有特定的粘结剂树脂,从而可提高显影速度及密合性。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通过具有含有所述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色转换层,可实现高品位的鲜明的画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色转换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荧光染料、抗氧化剂、粘结剂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及溶剂。
另外,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利用所述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色转换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以解决滤色片引起的光效率的降低和光引发剂引起的光效率的降低及黄变引起的问题。
导入了利用所述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维持高的亮度,确保优异的色转换特性和高的光效率,由此可实现高品位的鲜明的画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显示装置内的色转换层的作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示出可用于显示装置的色转换层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色转换层为了提高因使用滤色片而造成的降低了的光效率而邻接地位于上述滤色片(参照图1),以对应于滤色片的红色R、绿色G图案的方式由微细图案构成。
以下,对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含有荧光染料、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粘结剂树脂及溶剂。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示出在色转换层的组成中含有荧光染料和特定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必需成分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上述荧光染料的自发放出所带来的荧光效率带来整体光效率的提高,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形成微细图案,高感度的光聚合引发剂确保防止荧光效率的降低的效果。
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的二苯基硫醚结构的肟酯系引发剂或咔唑结构的肟酯系引发剂为高感度,少量即可达到充分的固化率,因此可抑制荧光效率降低。
与上述荧光染料一起,本发明涉及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粘结剂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溶剂。
以下,说明各组成。
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荧光染料可以举出:在色指数(Colour Index)[The Society of Dyers[0119]and Colourists出版]中被分类为溶剂(Solvent)、酸性(Acid)、碱性(Basic)、活性(reactive)、直接(Direct)、分散(Disperse)、或还原(Vat)的染料等。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如下所述的色指数(C.I.)序号的染料,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C.I.溶剂黄25、79、81、82、83、89;
C.I.酸性黄7、23、25、42、65、76;
C.I.活性黄2、76、116;
C.I.直接黄4、28、44、86、132;
C.I.分散黄54、76;
C.I.溶剂橙41、54、56、99;
C.I.酸性橙56、74、95、108、149、162;
C.I.活性橙16;
C.I.直接橙26;
C.I.溶剂红24、49、90、91、118、119、122、124、125、127、130、132、160、218;
C.I.酸性红73、91、92、97、138、151、211、274、289;
C.I.酸性紫102;
C.I.溶剂绿1、5;
C.I.酸性绿3、5、9、25、28;
C.I.碱性绿1;
C.I.还原绿1等。
作为一般的荧光染料,包含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香豆素6)、3-(2-苯并咪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香豆素7)、香豆素135等香豆素系染料。另外,也可以使用溶剂黄43、溶剂黄44这样的萘二甲酰亚胺系染料。另外,也可应用各种低分子发光材料、各种高分子发光材料。
包含二乙基喹吖啶酮(DEQ)等喹吖啶酮衍生物;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1、(I))、DCM-2(II)、及DCJTB(III)等花青色素;4,4-二氟-1,3,5,7-四苯基-4-硼杂-3a,4a-二氮杂-s-引达省(IV)、路玛近F红、尼罗红(V)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若丹明B、若丹明6G等呫吨系色素、或吡啶1等吡啶系色素,包含3-(2-苯并噻唑基(benzothiazolyl))-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diethylamino coumarin)(香豆素6)、3-(2-苯并咪唑基(benzimidazolyl))-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香豆素7)、香豆素135等香豆素系色素;溶剂黄(Solvent Yellow)43、溶剂黄44等萘二甲酰亚胺系色素这样的低分子系有机荧光色素。或者,也可以使用聚亚苯基(polyphenylene)、聚亚芳基(polyarylene)、聚芴(polyfluorene)所代表的高分子荧光材料作为色转换色素。
根据情况,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色素的混合物作为色转换色素。色素混合物的使用在如从蓝色光向红色光的转换时等那样波长移位宽度宽的情况下为有效的手段。色素混合物可以为上述色素之间的混合物。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的色素和下述的色素的混合物。优选二乙基喹吖啶酮(diethylquinacridone、DEQ)等喹吖啶酮衍生物;4-二氰基亚甲基(Dicyanomethylene)-2-甲基、(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Dimethylaminostyryl))-4H-吡喃(DCM-1、(I))、DCM-2(II)、及DCJTB(III)等花青色素;4,4-二氟(difluoro)-1,3,5,7-四苯基(tetraphenyl)-4-硼杂(bora)-3a,4a-二氮杂(diaza)-s-引达省(indacene)(IV);路玛近(Lumogen)F红、路玛近(Lumogen)F橙、路玛近(Lumogen)F黄、尼罗红(Nile Red)(V))、若丹明(rhodamine)B、若丹明6G等呫吨(xanthene)系色素;及吡啶(pyridine)1等吡啶系色素等。
上述荧光染料可以相对于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含有0.1~30重量%,优选含有0.1~20重量%。
在上述范围含有荧光染料时,在色转换层的图案形成中不会引起问题,也可期待充分的光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为可通过光及后述的光聚合引发剂的作用聚合的化合物,可以举出:单官能单体、2官能单体、其它的多官能单体等。作为单官能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壬基苯基卡必醇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2-乙基己基卡必醇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作为2官能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双(丙烯酰氧基乙基)醚、3-甲基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其它的多官能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中,优选使用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单体。
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相对于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总重量,在5~60重量%、优选地7~50重量%的范围使用。若在上述范围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则像素部的强度、平滑性变得良好。
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光聚合引发剂含有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必需成分。上述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为选自由下述化学式1~化学式9所示的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071
(所述化学式1中,
R1为-R4-R5,此时,R4为碳数1~4的亚烷基,R5为碳数3~8的烷基或环烷基,
R2为碳数1~8的烷基或苯基,
R3为羟基、或者被碳数1~8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8的烷基、苯基、苄基、或二苯基硫醚基。)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072
(所述化学式2中,
R6为碳数1~8的烷基或苯基,
R7为-R8-R9,此时,R8为碳数1~4的亚烷基;R9为碳数3~8的烷基或环烷基。)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081
(所述化学式3中,
X表示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烷基,
R10~R12各自独立地表示-R、-OR、-COR、-SR、-CONRR’、或-CN,此时,所述R及R’表示碳数1~8的烷基、碳数6~12的芳基、碳数7~13的芳烷基、或5~7元杂环基,这些可以被选自由卤素原子及5~7元杂环基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这些中,烷基及芳烷基的亚烷基部分可以被不饱和键、醚键、硫醚键、酯键中断,另外,R及R’可以一起形成环,
R13~R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烷基,
X为卤素原子、或碳原子数1~8的烷基,
Y1~Y3各自独立地为S、O、或Se,
m表示0~4的整数,
p表示0~5的整数,
q表示0或1。)
优选地,在上述化学式1中,作为R及R’所示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2-乙基己基、叔辛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异癸基、乙烯基、芳基、丁烯基、乙炔基、丙炔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丙氧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乙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氧基乙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单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三氟乙基、全氟乙基、2-(苯并噁唑-2’-基)乙烯基等,其中,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
另外,作为R及R’所示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乙基苯基、氯苯基、萘基、蒽基(anthryl)、菲基(phenanthrenyl)等,其中,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另外,作为R及R’所示的芳烷基,例如可以优选地举出:苄基、氯苄基、α-甲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乙烯基等碳原子数7~13的芳烷基。作为R及R’所示的杂环基,例如可以优选地举出:吡啶基、嘧啶基、呋喃基(furyl)、噻吩基等碳原子数5~7的杂环基。另外,作为R及R’可一起形成的环,例如可以优选地举出:哌啶环、吗啉环等碳原子数5~7的环。另外,R及R’也可以被氟、氯、溴、碘等卤素元素取代,或被吡啶基、嘧啶基、呋喃基、苯并噁唑-2-基、四氢吡喃基、吡咯烷基(pyrrolidyl)、咪唑基、吡唑烷基(pyrazolidyl)、噻唑烷基(thiazolidyl)、异噻唑烷基(isothiazolidyl)、噁唑烷基(oxazolidyl)、异噁唑烷基(isooxazolidyl)、哌啶基(piperidyl)、哌嗪基(piperadyl)、吗啉基等碳原子数5~7的杂环基取代。
作为X所示的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碘。另外,X所示的烷基可以举出被卤素原子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2-乙基己基、叔辛基。
上述化学式3中,作为R16、R17、R18、R19所示的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碘。
另外,上述化学式3中,R16、R17、R18、R19所示的烷基可以举出被卤素原子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2-乙基己基、叔辛基。
上述化学式3所示的本发明的肟酯化合物优选可以为下述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01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11
作为具有化学式3的结构的市售品,可以举出N-1919(株式会社ADEKA)等。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12
(上述化学式4中,R17~R2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碳数1~20的烷基、碳数6~20的芳基、碳数1~20的烷氧基、碳数7~40的芳基烷基、碳数1~20的羟基烷基、碳数2~40的羟基烷氧基烷基、或碳数3~20的环烷基。)
上述R17~R26具体而言可以为氢、溴、氯、碘、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蒽基、茚基、菲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羟基甲基、羟基乙基、羟基正丙基、羟基正丁基、羟基异丁基、羟基正戊基、羟基异戊基、羟基正己基、羟基异己基、羟基甲氧基甲基、羟基甲氧基乙基、羟基甲氧基丙基、羟基甲氧基丁基、羟基乙氧基甲基、羟基乙氧基乙基、羟基乙氧基丙基、羟基乙氧基丁基、羟基乙氧基戊基、或羟基乙氧基己基。
优选地,上述R17为氢、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R18为甲基、乙基、或丙基;R19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R20~R26可以为氢。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芴系引发剂,代表性地可以举出下述的化合物,但并不限定于下述的例子,可以使用所有作为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的该领域中公知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21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22
(所述化学式5中,
R27为(II),n为1~4的整数,m为1~6的整数,
R28为碳数1~8的烷基或苯基,
R29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31
。)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32
(所述化学式6中,
X表示卤素原子或烷基,
R30、R31及R32各自独立地表示R、OR、COR、SR、CONRR’、或CN,R及R’表示烷基、芳基、芳烷基、或杂环基,这些可以被选自由卤原子及杂环基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这些中,烷基及芳烷基的亚烷基部分可以被不饱和键、醚键、硫醚键、酯键中断,另外,R及R’可以一起形成环。Y1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硒原子,A表示杂环基,m表示0~4的整数,p表示0~5的整数,q表示0或1。)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33
(所述化学式7中,
R33、R34、R35、X、Y1、m、p及q与上述化学式6相同,
R36、R37、R38及R3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烷基,
Y2及Y3各自独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硒原子。)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41
(所述化学式8中,
R40、R41、R42、X、Y1、m、p及q与上述化学式6相同,
X’表示卤素原子或烷基,r表示0~4的整数。)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42
(所述化学式9中,
R43、R44、R45、X、Y1、m、p及q与上述化学式6相同,
X”表示卤素原子或烷基,s表示0~4的整数。)
另外,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追加地并用上述以外的光聚合引发剂。代表性地,优选使用选自由苯乙酮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联咪唑系化合物及噻吨酮系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苯乙酮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2-羟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1-酮、2-(4-甲基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等。
作为上述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有例如二苯甲酮、0-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羰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上述三嗪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胡椒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等。
作为上述联咪唑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2,2’-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3-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烷氧基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三烷氧基苯基)联咪唑、2,2-双(2,6-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联咪唑、或4,4’,5,5’位的苯基被烷氧羰基取代的咪唑化合物等。这些中,优选使用2,2’-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3-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6-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联咪唑。
作为上述噻吨酮系化合物,例如有2-异丙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等。
本发明涉及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辅助剂。本发明涉及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追加地含有光聚合引发辅助剂,感度进一步变高,可提高生产率。
上述光聚合引发辅助剂例如可优选使用选自由胺化合物、羧酸化合物、具有硫醇基的有机硫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胺化合物,优选使用芳香族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脂肪族胺化合物、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苯甲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N,N-二甲基对甲苯胺、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通称:米蚩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等。
上述羧酸化合物优选为芳香族杂醋酸类,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苯基硫代醋酸、甲基苯基硫代醋酸、乙基苯基硫代醋酸、甲基乙基苯基硫代醋酸、二甲基苯基硫代醋酸、甲氧基苯基硫代醋酸、二甲氧基苯基硫代醋酸、氯苯基硫代醋酸、二氯苯基硫代醋酸、N-苯基甘氨酸、苯氧基醋酸、萘基硫代醋酸、N-萘基甘氨酸、萘氧基醋酸等。
作为上述具有硫醇基的有机硫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2-巯基苯并噻唑、1,4-双(3-巯基丁酰氧基)丁烷、1,3,5-三(3-巯基丁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四甘醇双(3-巯基丙酸酯)等。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以固体成分为基准,相对于光聚合性化合物和粘结剂树脂的含量的合计100重量份,可以含有0.1~40重量份,优选含有1~30重量份。
在上述范围内含有上述光聚合引发剂时,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高感度化,曝光时间缩短,因此,生产率提高,可维持高分辨率,故优选。另外,使用上述条件的组合物形成的像素部的强度和上述像素部的表面中的平滑性变得良好。
另外,在进一步含有上述光聚合引发辅助剂的情况下,上述光聚合引发辅助剂以固体成分为基准,相对于光聚合性化合物和粘结剂树脂的含量的合计100重量份,可以含有0.1~40重量份,优选含有1~30重量份。另外,若上述光聚合引发辅助剂的使用量在上述0.1~40重量份的范围内,则提供如下效果: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感度进一步变高,使用上述组合物形成的滤色片的生产率提高。
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通常具有通过光、热的作用产生的反应性及碱溶解性,作为着色材料的分散介质发挥作用。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作为相对于荧光染料的粘结剂树脂发挥作用,只要为可溶解于在用于制造滤色片的显影阶段中所使用的碱性显影液的粘结剂树脂,则均可使用。
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也可以为含有1个以上下述化学式10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优选可以追加地举出:含羧基单体及可与该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等。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71
(所述化学式10中,
R46、R47、R48、R49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团、C1~C10的烷基;C5~C10的环烷基、或C6~C20的芳基,此时,所述芳基可以用N、O、或S取代,
n为0或1。)
本发明中提及的卤素为氟(F)、氯(Cl)、溴(Br)、或碘(I)。
本发明中提及的烷基包含直链状或分支状,作为一例,包含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辛基、正癸基等。
本发明中提及的环烷基包含环丙基、环丙基甲基、环戊基、环己基、金刚烷基、以及取代和未取代冰片基、降冰片基、及降冰片烯基等。
本发明中提及的芳基包含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均二苯乙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等。
此时,粘结剂树脂可含有所有n为1的重复单元和n为0的重复单元,n为1的重复单元将下述化学式11的单体聚合而成,n为0的重复单元将下述化学式12的单体聚合而成,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通过含有如上所述的吡喃或呋喃结构的化学式10的粘结剂树脂,显影速度变快,因此在工序方面有利。
在上述粘结剂树脂中,化学式10的重复单元的含量比率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总重量,为5~50重量%,优选为10~40重量%,更优选为25~40重量%。若在上述范围内,则具有密合性和透过性的优点。
此时,化学式10可以将1个以上化学式11及化学式12的单体聚合来表示。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81
(所述化学式11中,
R50、R51、R52、R53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团、C1~C10的烷基;C5~C10的环烷基、或C6~C20的芳基,此时,所述芳基可以用N、O、或S取代。)
作为一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直接制造满足化学式11的结构的物质或购入市售的产品来使用,可通过甲基-2-(溴甲基)-丙烯酸酯(Aldrich公司产品)和三乙胺(Aldrich公司产品)、甲基-2-(羟基甲基)-丙烯酸酯(Aldrich公司产品)的聚合而得到。作为上述聚合中所使用的溶剂,可使用丙二醇甲基醚(TCI公司产品)及2,2’-偶氮双异丁腈(Wako公司产品)等。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182
(所述化学式12中,
R54、R55、R56、R5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团、C1~C10的烷基;C5~C10的环烷基、或C6~C20的芳基,此时,所述芳基可以用N、O、或S取代。)
含有上述化学式12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可使用取代或者未取代的二氢呋喃等或通过上述化学式11这样的方法聚合,这样的物质可直接制造或购入市售的产品来使用。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单羧酸、不饱和二羧酸、不饱和三羧酸等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羧基的不饱和多元羧酸等不饱和羧酸等。
在此,作为不饱和单羧酸,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α-氯丙烯酸、肉桂酸等。作为不饱和二羧酸,例如可以举出: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中康酸等。不饱和多元羧酸也可以为酸酐,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等。另外,不饱和多元羧酸也可以为其的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酯,例如可以举出:琥珀酸单(2-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琥珀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丙烯酰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等。不饱和多元羧酸也可以为其两末端的二羧基聚合物的单(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ω-羧基聚己内酯单丙烯酸酯、ω-羧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些含羧基单体可以各自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可与上述含羧基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乙烯基甲苯、间乙烯基甲苯、对乙烯基甲苯、对氯苯乙烯、邻甲氧基苯乙烯、间甲氧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邻乙烯基苄基甲基醚、间乙烯基苄基甲基醚、对乙烯基苄基甲基醚、邻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间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对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茚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甲氧基二甘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二甘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三甘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三甘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二环戊二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二烯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甘油单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等不饱和羧酸酯类;丙烯酸2-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酯、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酸2-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氨基丙酯、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丙酯、丙烯酸3-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氨基丙酯、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丙酯等不饱和羧酸氨基烷基酯类;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不饱和羧酸缩水甘油酯类;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类;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等不饱和醚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偏二氰乙烯等氰化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α-氯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不饱和酰胺类;马来酰亚胺、苄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等不饱和酰亚胺类;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脂肪族共轭二烯类;及聚苯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硅氧烷的在聚合物分支链的末端具有单丙烯酰基或单甲基丙烯酰基的巨大单体类等。
这些单体可以各自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特别是作为可与上述含羧基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具有降冰片基骨架的单体、具有金刚烷骨架的单体、具有松香骨架的单体等膨松性单体存在使相对介电常数值降低的倾向,因此优选。
这些单体可以各自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在上述粘结剂树脂为含羧基单体及可与该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的情况下,由上述含羧基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的含量比率,相对于构成上述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以重量比计,为10~50重量%,优选为15~40重量%,更优选为25~40重量%。若由上述含羧基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的含量比率以上述基准计为10~50重量%,则相对于显影液的溶解性良好,在显影时准确地形成图案,故优选。另外,可与含羧基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含量,相对于构成上述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以重量比计为10~50重量%,优选为15~40重量%,更优选为25~40重量%。
上述粘结剂树脂相对于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的总重量,在1~60重量%、优选地5~50重量%的范围使用。若以上述基准计在1~60重量%的范围内含有粘结剂树脂,则溶解性良好且图案的形成优异,故优选。
作为本发明的粘结剂树脂,酸值优选20~200(KOHmg/g)的范围。若酸值在上述范围,则显影液中的溶解性提高,非露出部容易溶解,感度增加,结果露出部的图案在显影时残留而改善残膜率(film remaining ratio),从而优选。在此,酸值为作为将丙烯酸系聚合物1g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的量(mg)测得的值,通常可通过使用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滴定而求出。另外,优选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以四氢呋喃作为洗脱溶剂)测得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以下简称为“重均分子量”)为3,000~200,000、优选为5,000~100,000的粘结剂树脂。若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则存在涂膜的硬度提高、残膜率高、显影液中的非露出部的溶解性优异且分辨率提高的倾向,从而优选。
粘结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5~6.0,更优选为1.8~4.0。若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1.5~6.0,则显影性优异,故优选。
对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领域中所使用的各种有机溶剂。其具体例可以举出: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等乙二醇单烷基醚类、二甘醇二甲基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二甘醇二丙基醚、二甘醇二丁基醚等二甘醇二烷基醚类、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等乙二醇烷基醚乙酸酯类、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甲氧基丁基乙酸酯、及甲氧基戊基乙酸酯等亚烷基二醇烷基醚乙酸酯类、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芳香族烃类、甲基乙基酮、丙酮、甲基戊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环己醇、乙二醇、甘油等醇类、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等酯类、γ-丁内酯等环状酯类等。上述溶剂中,从涂布性、干燥性的方面考虑,可以优选举出沸点为100℃~200℃的有机溶剂,可以更优选举出:亚烷基二醇烷基醚乙酸酯类、酮类、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等酯类,可以进一步优选举出: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环己酮、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等。这些溶剂可以各自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溶剂的含量,相对于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全体重量,通常为60~90重量%,优选为70~85重量%。
若上述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以内含有,则在用辊涂机、旋涂机、狭缝旋转涂布机、狭缝涂布机(也称为模压涂布机)、喷墨等涂布装置涂布时,涂布性变得良好。
在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并用填充剂、其它的高分子化合物、颜料分散剂、密合促进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凝聚剂等添加剂。填充剂的具体例可例示玻璃、二氧化硅、氧化铝等。作为其它的高分子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环氧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固化性树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烷基醚、聚氟烷基丙烯酸酯、聚酯、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等。作为颜料分散剂,可使用市售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硅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酯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等。这些可各自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上述表面活性剂,例如有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类、聚乙二醇二酯类、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脂肪酸改性聚酯类、叔胺改性聚氨酯类、聚乙烯亚胺类等,此外,作为商品名,可以举出:KP(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造)、ポリフロー(POLYFLOW)(共荣社化学(株)制造)、エフトップ(EFTOP)(Tohkem Products公司制造)、メガファック(MEGAFAC)(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造)、フローラッド(Flourad)(住友3M(株)制造)、アサヒガード(Asahi guard)、サーフロン(Surflon)(以上为旭硝子(株)制造)、ソルスパース(SOLSPERSE)(Zeneca(株)制造)、EFKA(EFKA化学公司制造)、PB821(味之素(株)制造)等。作为密合促进剂,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作为抗氧化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2,2’-硫代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等。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2-(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烷氧基二苯甲酮等。作为防凝聚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丙烯酸钠等。
本发明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例如可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来制造。将染料预先进行溶剂混合而使其溶解。此时,根据需要使用颜料分散剂,另外,也有时配合粘结剂树脂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得到的分散液(以下也称为研磨基料)中进一步添加剩余的粘结剂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所使用的其它的成分、根据需要追加的溶剂以使其成为规定的浓度,得到目标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如以下那样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仅为例示,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示于专利权利要求书,并且包含与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记录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另外,以下表示含量的“%”及“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质量基准。
合成例1.粘结剂树脂B1
准备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及氮导入管的烧瓶,另一方面,作为单体滴液漏斗,投入苄基马来酰亚胺74.8g(0.20摩尔)、丙烯酸43.2g(0.30摩尔)、乙烯基甲苯118.0g(0.50摩尔)、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4g、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PGMEA)40g后搅拌混合而准备,作为链转移剂滴加槽,放入正十二烷硫醇6g、PGMEA24g并搅拌混合而准备。
然后,在烧瓶中导入PGMEA395g,将烧瓶内的气氛从空气变为氮气后,一边搅拌一边将烧瓶的温度升温至90℃。接着,由滴液漏斗开始滴加单体及链转移剂。滴加一边维持90℃一边分别在2小时期间进行,在1小时之后升温至110℃并维持3小时后,导入氮导入管,开始氧/氮=5/95(v/v)混合气体的鼓泡。接着,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8.4g[(0.10摩尔)、(相对于用于本反应的丙烯酸的羧基为33摩尔%)]、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0.4g、三乙胺0.8g投入烧瓶内,在110℃下继续8小时反应,得到固体成分的酸值为70mgKOH/g的粘结剂树脂B1。利用GPC测得的粘结剂树脂B1的重均分子量为16,000。
合成例2.粘结剂树脂B2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及氮导入管的烧瓶中导入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82g,将烧瓶内的气氛从空气变为氮气后,升温至100℃后,由滴液漏斗经2小时向烧瓶中滴加在含有甲基丙烯酸苄酯70.5g(0.40摩尔)、甲基丙烯酸45.0g(0.50摩尔)、碳环(isocyclic)骨架的单甲基丙烯酸酯44.5g(0.10摩尔)、及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36g的混合物中添加了偶氮二异丁腈3.6g而成的溶液,在100℃下进一步继续搅拌5小时。
接着,将烧瓶内的气氛从氮气变为空气,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0g[0.2摩尔、(相对于用于本反应的甲基丙烯酸的羧基为40摩尔%)]、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0.9g及氢醌0.145g投入烧瓶内,在110℃下继续6小时反应,得到固体成分的酸值为99mgKOH/g的粘结剂树脂B2。利用GPC测得的粘结剂树脂B2的重均分子量为28,000。
合成例3.粘结剂树脂B3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及氮导入管的烧瓶中导入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82g,将烧瓶内的气氛从空气变为氮气后,升温至100℃,由滴液漏斗经2小时向烧瓶中滴加在含有甲基丙烯酸苄酯70.5g(0.40摩尔)、甲基丙烯酸45.0g(0.50摩尔)、2-(2-甲基)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22.0g(0.10摩尔)、及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36g的混合物中溶解偶氮二异丁腈3.6g而成的溶液,在100℃下进一步继续搅拌5小时。
接着,将烧瓶内的气氛从氮气变为空气,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0g[0.2摩尔、(相对于用于本反应的甲基丙烯酸的羧基为40摩尔%)]、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0.9g及氢醌0.145g投入烧瓶内,在110℃下继续6小时反应,得到固体成分的酸值为99mgKOH/g的粘结剂树脂B3。利用GPC测得的粘结剂树脂B3的重均分子量为23,000。
合成例4:含有化学式11所示的单体的粘结剂树脂B4
在装备有滴液漏斗、温度计、冷凝管、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放入甲基-2-(溴甲基)-丙烯酸酯(Aldrich公司产品)23.3g、三乙胺(Aldrich公司产品)15.8g、及丙二醇甲基醚(TCI公司产品)115.0g,将四口烧瓶的内部置换为氮气。接着,将烧瓶加热至90℃后,经1小时滴加甲基-2-(羟基甲基)-丙烯酸酯(Aldrich公司产品)15.1g、2,2’-偶氮二异丁腈(Wako公司产品)3.2g、及丙二醇甲基醚(TCI公司产品)110.0g的混合溶液,进行0.5小时聚合反应,生成含有吡喃的聚合物。
接着,经1小时缓慢滴加甲基丙烯酸37.5g、甲基丙烯酸甲酯19.0g、丙二醇甲基醚225.0g、及2,2’-偶氮二异丁腈(Wako公司产品)3.2g的混合溶液,实施8小时聚合后,在室温下放冷。将四口烧瓶的内部置换为氮气后,在烧瓶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菱人造丝公司产品)61.5重量份、四正丁基溴化铵(TCI公司产品)3.6g、及对甲氧基苯酚(纯正公司产品)0.15g,在80℃下实施12小时反应,对共聚物的羧基加成GMA,得到粘结剂树脂B4。利用GPC测得的粘结剂树脂B4的重均分子量为23,000。
合成例5:含有化学式12所示的单体的粘结剂树脂B5
在装备有滴液漏斗、温度计、冷凝管、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放入甲基丙烯酸(共荣公司产品)37.5g、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荣公司产品)19.0g、2,5-二氢呋喃(TCI公司产品)9.1g及丙二醇甲基醚(TCI公司产品)225.0g,将四口烧瓶的内部置换为氮气。接着,将烧瓶加热至70℃后,经1小时缓慢滴加甲基丙烯酸37.5g、甲基丙烯酸甲酯19.0g、2,5-二氢呋喃9.1g、丙二醇甲基醚225.0g、及2,2’-偶氮二异丁腈(Wako公司产品)3.2g的混合溶液。
聚合8小时后,将结果物在室温下放冷后,将四口烧瓶的内部置换为氮气后,在烧瓶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菱人造丝公司产品)61.5重量份、四正丁基溴化铵(TCI公司产品)3.6g、及对甲氧基苯酚(纯正公司产品)0.15g,在80℃下实施12小时反应,对共聚物的羧基加成GMA,得到粘结剂树脂B5。利用GPC测得的粘结剂树脂B5的重均分子量为17,000。
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色转换层的制造
在混合器中添加溶剂后,在其中添加染料、粘结剂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通过搅拌均匀混合,制造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此时,组合物采用下述表1及表2的组成。
将上述得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旋涂法涂布在玻璃基板上后,置于加热板上并在100℃的温度下维持3分钟,形成薄膜。
接着,在上述薄膜上照射紫外线。此时,紫外线光源使用Ushio电机(株)制造的超高压水银灯(商品名USH-250D),在大气气氛下以40mJ/cm2的曝光量(365nm)进行光照射,未使用特别的光学滤波器。
将上述紫外线所照射的薄膜在pH12.5的KOH水溶液显影溶液中使用喷雾显影器显影60秒钟后,用220℃的加热烘箱加热20分钟来制造图案。上述制造的自发光颜色色转换层图案的膜厚度为3.0μm。
[表1]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261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271
[表2]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272
Figure BDA0000905108060000281
实验例:发光强度的测定
为了确认上述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中得到的色转换层的荧光效率是否增加,使用量子效率测定器(QE-1000、大塚公司制造)测定相对于各个涂敷基板的发光PL。此时,将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表3,此时,所测定的发光强度越高,意味着荧光效率越高。
[表3]
发光强度(λmax:500)
实施例1 13632
实施例2 12272
实施例3 13555
实施例4 14000
实施例5 13700
比较例1 9448
比较例2 9200
比较例3 8100
若参照上述表3,则可知实施例1~5与比较例1~3相比,发光强度值高,因此,实施例1~5的荧光效率优异。
实验例:耐热性评价
使用上述实施例1~5和比较例1~3中制造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滤色片。具体而言,将上述各个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旋涂法涂布在2英寸见方的玻璃基板(Corning公司制造、“EAGLE XG”)上后,置于加热板上并在100℃的温度下维持3分钟,形成薄膜。接着,在上述薄膜上载置以1~100%的范围阶梯状地改变透射率的图案和具有1μm~50μm的线/间隙图案的试验光掩模,使与试验光掩模的间隔为100μm,照射紫外线。此时,紫外线光源使用含有所有g、h、i射线的1KW的高压水银灯以100mJ/cm2的照度进行照射,未使用特别的光学滤波器。将上述紫外线所照射的薄膜在pH10.5的KOH水溶液显影溶液中浸渍2分钟进行显影。将上述薄膜所涂布的玻璃板使用蒸馏水清洗后,喷吹氮气进行干燥,用200℃的加热烘箱加热25分钟,制造滤色片。上述所制造的滤色片的膜厚度为2.0μm。
耐热性
关于耐热性,测定在230℃下加热120分钟后的色变化值(△Eab)进行评价。△Eab为基于CIE1976(L*、a*、b*)空间的表色系的由以下彩度公式要求的值。(日本色彩学会编新编色彩科学手册(昭和60年)第266页)。
△E*ab={(△L)2+(△a)2+(△b)2}1/2
[耐热性评价基准]
○:△E*ab值:3以下
△:△E*ab值:3~10以下
X:△E*ab值:超过10
实验例:耐光性评价
使用上述实施例1~5和比较例1~3中制造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滤色片。具体而言,将上述各个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旋涂法涂布在2英寸见方的玻璃基板(Corning公司制造、“EAGLE XG”)上后,置于加热板上并在100℃的温度下维持3分钟,形成薄膜。接着,在上述薄膜上载置以1~100%的范围阶梯状地改变透射率的图案和具有1μm~50μm的线/间隙图案的试验光掩模,使与试验光掩模的间隔为100μm,照射紫外线。此时,紫外线光源使用含有所有g、h、i射线的1KW的高压水银灯以100mJ/cm2的照度进行照射,未使用特别的光学滤波器。将上述紫外线所照射的薄膜在pH10.5的KOH水溶液显影溶液中浸渍2分钟进行显影。将上述薄膜所涂布的玻璃板使用蒸馏水清洗后,喷吹氮气进行干燥,用200℃的加热烘箱加热25分钟,制造滤色片。上述所制造的滤色片的膜厚度为2.0μm。
耐光性
对耐光性而言,利用色度计(Olympus公司制造、OSP-200)测定上述实验例中制作的基板的色度和透射率,对色坐标的测定结束了的基板在耐光性装备(ATLAS公司CPS+装备)照射200hr后,利用色度计(Olympus公司制造、OSP-200)再次测定色度和透射率。
△Eab为基于CIE1976(L*、a*、b*)空间的表色系的由以下彩度公式要求的值。(日本色彩学会编新编色彩科学手册(昭和60年)第266页)。
△E*ab={(△L)2+(△a)2+(△b)2}1/2
[耐光性评价基准]
○:△E*ab值:3以下
△:△E*ab值:3~10以下
X:△E*ab值:超过10
实验例:显影速度
将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分别通过旋涂法涂布在玻璃基板上后,置于加热板上并在100℃的温度下维持3分钟,形成薄膜后,通过没有光掩模的整面曝光照射50mJ/cm2的紫外线后,使用膜厚测定装置(DEKTAK6M;Veeco公司制造)测定图案的膜厚。将厚度的测定结束的基板再次在pH10.5的KOH水溶液显影溶液中浸渍80秒钟进行显影后,对非曝光部的部分确认有无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残留。
[显影速度评价基准]
显影时,测定并示出非曝光部完全溶解于显影液所花费的时间。将未显影的情况表示为“×”。
[表4]
耐热性 耐光性 显影速度
实施例1 O O 16
实施例2 O O 17
实施例3 O O 16
实施例4 O O 15
实施例5 O O 18
比较例1 X 25
比较例2 X 23
比较例3 X 24
若参照上述表3,则可知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含有吡喃或呋喃结构的粘结剂树脂制造的实施例1~5的耐热性及耐光性优异,显影速度也快。相反,在比较例1~3的情况下,可以确认显影速度也慢,耐热性及耐光性均不优异。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可变形为互相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必要的特征的情况下以其它的具体方式实施。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必须理解并非用于限定。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基板
3:色转换层
5:滤色片

Claims (7)

1.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为用于形成色转换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荧光染料、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粘结剂树脂及溶剂,所述光聚合引发剂为含有二苯基硫醚基或咔唑基的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所述粘结剂树脂含有1个以上下述化学式10的重复单元,
[化学式10]
Figure FDA0003037483860000011
所述化学式10中,
R46、R47、R48、R49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C1~C10的烷基、C5~C10的环烷基、或C6~C20的芳基,此时,所述芳基可以用N、O、或S取代,
n为0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为选自由下述化学式1~3和9所示的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化学式1]
Figure FDA0003037483860000012
所述化学式1中,
R1为——R4——R5,此时,R4为碳数1~4的亚烷基,R5为碳数3~8的烷基或环烷基,
R2为碳数1~8的烷基或苯基,
R3为二苯基硫醚基,
[化学式2]
Figure FDA0003037483860000021
所述化学式2中,
R6为碳数1~8的烷基或苯基,
R7为-R8-R9,此时,R8为碳数1~4的亚烷基;R9为碳数3~8的烷基或环烷基,
[化学式3]
Figure FDA0003037483860000022
所述化学式3中,
X表示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烷基,
R10~R12各自独立地表示-R、-OR、-COR、-SR、-CONRR’、或-CN,此时,所述R及R’表示碳数1~8的烷基、碳数6~12的芳基、碳数7~13的芳烷基、或5~7元杂环基,这些可以被选自由卤素原子及5~7元杂环基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这些中,烷基及芳烷基的亚烷基部分可以被不饱和键、醚键、硫醚键、酯键中断,另外,R及R’可以一起形成环,
R13~R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烷基,
Y1~Y3各自独立地为S、O、或Se,
m表示0~4的整数,
p表示0~5的整数,
q表示0或1,
[化学式9]
Figure FDA0003037483860000031
所述化学式9中,
R43、R44和R45各自独立地表示R、OR、COR、SR、CONRR’、或CN,R及R’表示烷基、芳基、芳烷基、或杂环基,这些可以被选自由卤原子及杂环基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这些中,烷基及芳烷基的亚烷基部分可以被不饱和键、醚键、硫醚键、酯键中断,另外,R及R’可以一起形成环,
X表示卤素原子或烷基,
Y1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硒原子,
m表示0~4的整数,
p表示0~5的整数,
q表示0或1,
X”表示卤素原子或烷基,s表示0~4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含有全部n为1的重复单元和n为0的重复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含有选自由苯乙酮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联咪唑系化合物及噻吨酮系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选自由胺化合物、羧酸化合物、及具有硫醇基的有机硫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辅助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总重量,含有荧光染料0.1~30重量%、光聚合性化合物5~60重量%、及粘结剂树脂1~60重量%,以固体成分为基准,以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和粘结剂树脂的含量的合计100重量份为基准,含有0.1~40重量份的光聚合引发剂。
7.显示装置,其在基板的上部含有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色转换层。
CN201610018206.6A 2015-01-13 2016-01-12 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785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006046 2015-01-13
KR10-2015-0006046 2015-01-13
KR10-2015-0038270 2015-03-19
KR1020150038270A KR102204534B1 (ko) 2015-01-13 2015-03-19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719A CN105785719A (zh) 2016-07-20
CN105785719B true CN105785719B (zh) 2021-06-15

Family

ID=5640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8206.6A Active CN105785719B (zh) 2015-01-13 2016-01-12 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41427B2 (zh)
CN (1) CN105785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2009B1 (ko) * 2017-02-03 2019-06-2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WO2019021813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東レ株式会社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
WO2019039142A1 (ja) * 2017-08-21 2019-02-28 東レ株式会社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2071112B1 (ko) * 2017-10-11 2020-01-29 타코마테크놀러지 주식회사 바인더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또는 코팅 용액
TWI830714B (zh) * 2018-01-09 2024-02-01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自發光感光性樹脂組合物、顏色轉換層及顯示裝置
KR102381639B1 (ko) * 2018-11-16 2022-04-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감광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의 저온 경화 방법
CN111752099B (zh) * 2019-03-29 2022-03-22 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应用、彩色滤光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5201A (zh) * 2007-12-25 2010-10-06 株式会社艾迪科 肟酯化合物及含有该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
CN102385252A (zh) * 2010-08-26 2012-03-2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及具有该彩色滤光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2173635A (ja) * 2011-02-23 2012-09-10 Fujifilm Corp 着色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撮像素子
CN102902160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N103597381A (zh) * 2011-06-06 2014-02-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彩色滤光片、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有机cmos传感器和固态图像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0732B1 (en) * 1995-12-21 2003-07-09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resist material
WO2009147033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Basf Se Photoinitiator mixtures
US8507726B2 (en) * 2008-11-03 2013-08-13 Basf Se Photoinitiator mixtures
KR101574089B1 (ko) * 2011-12-23 2015-12-03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필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5201A (zh) * 2007-12-25 2010-10-06 株式会社艾迪科 肟酯化合物及含有该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
CN102385252A (zh) * 2010-08-26 2012-03-2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及具有该彩色滤光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2173635A (ja) * 2011-02-23 2012-09-10 Fujifilm Corp 着色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撮像素子
CN103597381A (zh) * 2011-06-06 2014-02-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彩色滤光片、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有机cmos传感器和固态图像传感器
CN102902160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41427B2 (ja) 2020-08-19
CN105785719A (zh) 2016-07-20
JP2016130848A (ja)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5719B (zh) 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其制造的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
KR101992009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6302884B2 (ja) 自発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より製造された色変換層を含む表示装置
TWI719007B (zh) 自發光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含有由其製造的色轉換層的顯示裝置
KR20160036917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10117755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 변환층, 색변환 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2020508497A (ja) 青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425914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변환층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204610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410195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변환층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655819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변환층 및 표시장치
KR20160103278A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컬러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607871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279562B1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컬러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388081B (zh) 自发光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利用其制造的滤色器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80090580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539870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20180109238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변환층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649727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385654B1 (ko) 색변환층 형성용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20210106170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20160064520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195638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10106166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20210121640A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변환층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