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387B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5387B
CN105745387B CN201480045489.2A CN201480045489A CN105745387B CN 105745387 B CN105745387 B CN 105745387B CN 201480045489 A CN201480045489 A CN 201480045489A CN 105745387 B CN105745387 B CN 105745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ar
lock pin
doo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54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5387A (zh
Inventor
野泽秀晶
长冈智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4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6Noise prevention; Anti-rattling means
    • E05B77/38Cushion elements, elastic guiding elements or holding elements, e.g. for cushioning or damping the impact of the bolt against the striker during closing of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05C19/10Hook fastenings; Fastenings in which a link engages a fixed hook-like member
    • E05C19/12Hook fastenings; Fastenings in which a link engages a fixed hook-like member pivotally mounted around an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3/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05C3/00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n which the fastener is moun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3/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05C3/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3/12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latch under compression force between its pivot and the strik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组装效率提高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包括:主体,一面上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锁止销伴随车门的关闭移动而进入所述锁止销进入槽;卡锁,与锁止销啮合并能从打开位置旋转到锁止位置;杆,被施加从与卡锁的卡合被解除的释放位置、向能与处于锁止位置的卡锁卡合的卡合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作用力,与卡锁的旋转联动从卡合位置向释放位置旋转,并且通过作用力从释放位置旋转到卡合位置并与卡锁卡合,由此将车门限制在关闭位置;以及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缓冲件,主体具有设置在和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的面相反一侧的开口部,并且具有用于收容从开口部插入的缓冲件的缓冲件安装孔,缓冲件配置在锁止销进入槽的最里部,与进入的锁止销抵接,并且与从释放位置旋转到卡合位置的杆抵接。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一体化有啮合部组件与操作部组件,所述啮合部组件具备固定在车门上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以及收容在主体内的能与车身侧的锁止销卡合的卡锁和能与卡锁卡合的杆等啮合机构,所述操作部组件具备固定在上述主体里侧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壳和组装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通过对啮合机构进行操作,能将车门切换为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65123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233318号
近年,为提高门锁装置的组装效率而进行自动组装,但是要求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可是,以往将啮合部组件的各构件组装到啮合部组件的主体上时,不能从一个方向组装各构件。其结果,需要将主体翻转的工序,因此存在组装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车门或车身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在一面上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设置在所述车门或所述车身的任意另一方上的锁止销伴随所述车门的关闭移动而进入所述锁止销进入槽;卡锁,与进入的所述锁止销啮合并能从打开位置旋转到锁止位置;杆,被施加从与所述卡锁的卡合被解除的释放位置、向能与处于所述锁止位置的所述卡锁卡合的卡合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作用力,与所述卡锁的旋转联动从所述卡合位置旋转到所述释放位置,并且通过作用力从所述释放位置旋转到所述卡合位置并与所述卡锁卡合,由此将所述车门限制在关闭位置;以及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缓冲件,所述主体具有设置在与形成有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面相反一侧的开口部,所述主体具有用于收容从该开口部插入的所述缓冲件的缓冲件安装孔,所述缓冲件配置在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最里部,与进入的所述锁止销抵接,并且与从所述释放位置旋转到所述卡合位置的杆抵接。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所述主体具有设置在与形成有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面相反一侧的开口部,所述主体具有用于收容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杆的杆安装孔。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所述杆具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根据设置在所述车门上的手柄的打开操作使所述杆从所述卡合位置旋转到所述释放位置,由此解除与所述卡锁的卡合。
按照本发明,能够实现提高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啮合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主体的前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8是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橡胶缓冲器的后方侧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橡胶缓冲器的位置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操作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操作部组件的锁定状态的动作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操作部组件的解锁状态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此外,在图面的记述中,对相同或对应的要素适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门锁装置100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将图1中的左方作为“车内侧(I)”、右方作为“车外侧(O)”、上方作为“上方(U)”、下方作为“下方(D)”、附图里侧作为“前方(F)”、附图跟前侧作为“后方(R)”说明。这些方向的定义是为了便于说明,门锁装置100的朝向当然会因安装车种和安装位置等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0安装在汽车右侧的前侧门(以下简称车门)内的后端部,所述门锁装置100由啮合部组件200和操作部组件300一体化构成,将通过与车身侧的锁止销卡合把车门保持在车门关闭状态的啮合部组件200组装到用于操作啮合部组件200的操作部组件300上。
首先,说明啮合部组件200的结构。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啮合部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所示,啮合部组件200具备:主体201;固定在主体201的后方侧的盖板202;固定在主体201的前方侧的背板203;从后方侧插通的卡锁轴204;能旋转地支承在卡锁轴204上的卡锁205;通过与卡锁205卡合将车门限制在关闭位置的杆206;解除卡锁205与杆206的卡合的外侧操作杆207;以及作为与进入的锁止销和杆206抵接的缓冲件的橡胶缓冲器208。
接着,具体说明啮合部组件200的各构件。
主体201例如由合成树脂构成,一面(后方侧)上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201a,设置在车身上的锁止销伴随车门的关闭移动而进入所述锁止销进入槽201a。图4是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主体的前面侧的立体图。如图4阴影所示,主体201的与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201a的面相反一侧(作为纸面跟前侧的前方侧)具有开口部,并具有用于收容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杆206的杆安装孔201b。此外,同样如图4阴影所示,主体201的与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201a的面相反一侧(作为纸面跟前侧的前方侧)具有开口部,并具有作为用于收容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橡胶缓冲器208的缓冲件安装孔的橡胶缓冲器安装孔201c。橡胶缓冲器安装孔201c具有形成在主体201的后方侧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舌片部201ca、以及向主体201的前方侧突出的下端部201cb。
盖板202例如由各种金属构成,并具有锁止销能进入的切口部202a,所述盖板202组装在主体201的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201a的后方侧的面上。
背板203例如由各种金属构成,背板203和盖板202之间隔着主体201、并且被卡锁轴204和螺栓V1固定。其结果,啮合部组件200被一体化。此外,背板203具有十字孔203a,形成在主体201的枢轴201d前端的十字突起插入所述十字孔203a中。
卡锁轴204从后方侧依次贯穿盖板202的轴孔202b、卡锁205的轴孔205a和主体201的轴孔201e,所述卡锁轴204的前端部的小径轴部204a以实质上不能旋转的方式压入背板203的轴孔203b。
卡锁205被卡锁轴204枢轴支撑并收容在主体201的后方侧的内部,与进入的锁止销啮合后围绕卡锁轴204的轴、从打开位置经过半车门位置旋转到锁止位置。此外,卡锁205具有向前方侧突出的卡合部205b。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5表示了处于锁止位置的卡锁205。如图5所示,通过使卡合部205b与弹簧209卡合,对卡锁205施加从锁止位置向打开位置(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作用力。
返回图3,杆206组装于主体201上形成的杆安装孔201b中。而且,杆206的前部的轴部206a插通背板203的轴孔203c,后部的轴部206b插通盖板202的轴孔202c,并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撑。
接着,图5表示了处于卡合位置的杆206。杆206被弹簧210施加从与卡锁205的卡合被解除的释放位置、向能与处于锁止位置的卡锁205卡合的卡合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作用力。即,在图5中,杆206被施加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
而且,杆206具有释放操作杆206c,所述释放操作杆206c根据设置在车门上的手柄的打开操作,与后述操作部组件300的释放构件302抵接后使杆206从卡合位置旋转到释放位置,由此解除与卡锁205的卡合。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图6表示了处于卡合位置的杆206,杆206被施加逆时针方向的作用力。其结果,杆206与卡锁205的旋转联动、从卡合位置旋转到释放位置,并且通过作用力从释放位置旋转到卡合位置并与卡锁205卡合,由此将车门限制在关闭位置。此外,杆206具有卡合部206d,与锁止销S啮合的卡锁205能与所述卡合部206d卡合。
返回图3,外侧操作杆207由两部分构成,其包括:具有轴孔207aa的第一操作杆207a,主体201的枢轴201d插通所述轴孔207aa;以及与所述第一操作杆207a的前方侧重合、并具有轴孔207ba的第二操作杆207b,主体201的枢轴201d插通所述轴孔207ba。而且,通过枢轴201d插入背板203的十字孔203a,第一操作杆207a和第二操作杆207b分别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枢轴201d上,所述枢轴201d在主体201上朝前一体形成并与卡锁轴204平行。
如图5所示,第一操作杆207a被弹簧211施加从解除位置向待机位置(在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作用力。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如图7所示,第二操作杆207b被弹簧211施加从解除位置向待机位置(在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作用力。
通过第二操作杆207b的向车内侧突出的爪状的卡合部207bb与第一操作杆207a的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卡合部207ab的下表面抵接,第一操作杆207a和第二操作杆207b从图7所示的待机位置向释放位置(在图7中顺时针方向)一体联动。
第二操作杆207b的车外侧的端部,借助连杆等操作力传递构件(省略图示)与设置在车门的外面板上的外侧把手(省略图示)连接。对外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借助与第一操作杆207a的车内侧的端部207ac连接的后述操作部组件300的释放构件302,对杆206的释放操作杆206c进行基于打开操作的输入,由此可以打开车门。
即,外侧操作杆207根据设置在车门上的从车身的外部打开车门的外侧把手的打开操作,从解除位置向待机位置旋转,使联动的杆206从释放位置向卡合位置旋转,可以解除卡锁205和杆206的卡合。
橡胶缓冲器208由橡胶等弹性构件构成。图8是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橡胶缓冲器的后方侧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橡胶缓冲器208具有与进入的锁止销抵接的锁止销抵接部208a;与主体201嵌合的突出部208b;以及与杆206抵接的杆抵接部208c。
橡胶缓冲器208从作为图4的纸面跟前方向的前方侧组装到主体201的橡胶缓冲器安装孔201c中。此时,锁止销抵接部208a以其一部分向主体201的锁止销进入槽201a一侧露出的方式、嵌入舌片部201ca的上部的空间。此外,突出部208b嵌入舌片部201ca和下端部201cb之间。并且,杆抵接部208c位于下端部201cb的下部,并被收容在主体201的前方侧形成的空间中。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橡胶缓冲器的位置的后视图。如图9所示,橡胶缓冲器208的锁止销抵接部208a配置在主体201的锁止销进入槽201a的最里部。于是,如图9的箭头A11所示,进入的锁止销S被舌片部201ca引导,并与锁止销抵接部208a抵接。此时,因锁止销S的冲击产生的橡胶缓冲器208的上下方向的变形,被舌片部201ca和突出部208b阻止。此外,锁止销抵接部208a的车外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参照图8),通过所述延伸部与舌片部201ca的前端抵接,防止橡胶缓冲器208的车内外方向的位置偏移。
而且,如图5所示,从释放位置旋转到卡合位置的杆206与形成在橡胶缓冲器208的下端部的杆抵接部208c抵接,橡胶缓冲器208吸收杆206因被施加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冲击。
返回图5,弹簧209的一个端部209a钩挂在主体201的作为纸面跟前侧的前方侧的凸起部201f上,另一个端部209b钩挂在卡锁205的卡合部205b上,对卡锁205施加作用力。
弹簧210的一个端部210a钩挂在主体201的凸起部201g上,另一个端部210b钩挂在杆206的卡合部206e上,对杆206施加作用力。
弹簧211的一个端部211a钩挂在主体201的凸起部201g上,另一个端部211b钩挂在第一操作杆207a的卡合部207ad上,对第一操作杆207a和第二操作杆207b施加作用力。
返回图3,螺栓V1依次贯穿车门的内面板的安装孔(省略图示)、盖板202的贯穿孔202d和主体201的贯穿孔201h,并与背板203的螺纹孔203d螺纹配合。
螺栓V2、螺栓V3贯穿车门的内面板的安装孔(省略图示),并分别与盖板202的螺纹孔202e、螺纹孔202f螺纹配合。利用这些螺栓V1~螺栓V3,将啮合部组件200和操作部组件300一起固定在车门的内面板上。此时,螺栓V1也与背板203的螺纹孔203d螺纹配合,由此背板203被固定在主体201的背面。
接着,说明啮合部组件200的动作。
首先,说明车门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时的啮合部组件200的动作。如图6的箭头A12所示,进行车门的关闭操作使锁止销S进入主体201的锁止销进入槽201a时,卡锁205如箭头A13所示从打开位置经过半车门位置向图6图示的锁止位置旋转。此时,在主体201的锁止销进入槽201a的最里部,锁止销S和橡胶缓冲器208抵接。
进而,杆206的卡合部206d与卡锁205抵接而被按下,因此杆206向箭头A14的方向旋转。随后,杆206向被弹簧210施加作用力的方向(在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卡锁205的卡合部205c与杆206的卡合部206d卡合。所述锁止销S与卡锁205啮合、卡锁205的卡合部205c与杆206的卡合部206d卡合的状态是车门的关闭状态。
接着,说明车门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时的啮合部组件200的动作。在车门的关闭状态下,对杆206的释放操作杆206c进行基于手柄的打开操作的输入时,如图6的箭头A14所示,杆206从卡合位置向释放位置旋转,从而使卡锁205的卡合部205c与杆206的卡合部206d的卡合解除。于是,卡锁205通过作用力从锁止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从而使锁止销S与卡锁205的啮合解除。从所述状态进一步将车门向车外方向进行开门操作时,车门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当基于手柄的打开操作的输入被解除时,杆206因弹簧210的作用力从释放位置向卡合位置旋转而返回,如图5所示与橡胶缓冲器208抵接。
接着,说明操作部组件300的结构。操作部组件300具有下述的功能:当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对车门的车外侧的外侧把手或车门的车内侧的内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能够解除啮合部组件200的卡锁205与锁止销的卡合,从而使车门能被打开,此外,当处于锁定状态时,即使对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也不能打开车门。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操作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0所示,操作部组件300和啮合部组件200一起组装到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俯视时大体L状的外壳301中。
操作部组件300具备:与上述的外侧操作杆207中的第一操作杆207a卡合的释放构件302;锁定操作杆304,与释放构件302卡合并嵌装有凸轮消声器303,能切换为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滑动操作杆307,与嵌插有环305的钥匙插件306联动,能将锁定操作杆304切换为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锁定和解锁操作用的电机308;蜗轮309,能将电机308的旋转轴上固定的蜗杆308a和与凸轮消声器303啮合的锁定操作杆304切换为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开关板314,连接联接器310、进行卡锁205的位置检测的半车门检测开关311、进行锁定操作杆304的位置检测的锁定/解锁检测开关312、进行滑动操作杆307的位置检测的钥匙开关313,将这些作为一体组装在外壳301上;利用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能打开车门的内侧操作杆315;以及与释放构件302卡合的取消操作杆316。
而且,啮合部组件200和操作部组件300收容在箱体内,所述箱体包括:外壳301;合成树脂制的盖构件318,覆盖外壳301的车内侧的开口部,并用螺钉317将其固定在外壳301上;联接器缓冲垫319,从车外方向嵌装在盖构件318上,以保护联接器310的外周;合成树脂制的防水盖320,从上方嵌装,用于防止雨水等浸入箱体内;以及防水封条321,粘贴在盖构件318的车内侧侧面,防止雨水等浸入车内侧。
接着,具体说明操作部组件300的各构件。
外壳301例如由合成树脂构成,嵌装有啮合部组件200,并组装有操作部组件300的操作机构。外壳301包括:车内侧开口的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以及啮合部组件收容部301b,从所述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的后端向车外方向大体呈直角伸出、并与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连续。
释放构件302的连接部302a与外侧操作杆207的第一操作杆207a的车内侧的端部207ac连接,因此释放构件302与外侧操作杆207联动。此外,释放构件302与解锁状态中的由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而旋转的内侧操作杆315抵接并联动。
凸轮消声器303的上方侧中央上形成的槽,与形成在蜗轮309的车外侧的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
将锁定操作杆304的向车内外方向的轴筒304a,从车内侧嵌合到在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的侧面上向车内侧突出设置的支承轴301aa上,由此将所述锁定操作杆304组装到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内。锁定操作杆304被翻转弹簧322施加在处于锁定位置时向锁定位置的方向、在处于解锁位置时向解锁位置的方向的作用力。
而且,锁定操作杆304的轴筒304a插通至弹簧323,在此基础上组装释放构件302。其结果,释放构件302被弹簧323施加解除与杆206的卡合的方向(在图10中下方侧)的作用力。
此外,利用滑动操作杆307和电机308的运行,锁定操作杆304被切换到释放构件302不与杆206卡合的锁定位置、以及释放构件302与杆206卡合的解锁位置。
钥匙插件306通过设置在车门的外面板上的锁芯(省略图示)的锁定和解锁操作旋转。
滑动操作杆307从车内侧组装至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内。于是,滑动操作杆307与钥匙插件306的旋转联动而在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将锁定操作杆304切换为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
电机308以其底部嵌合在形成于开关板314的大致中央部的开口部314a中的方式、装载在开关板314上。于是,电机308使固定在旋转轴上的蜗杆308a与蜗轮309啮合并正反旋转,从而将锁定操作杆304切换为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
通过将蜗轮309的中心的轴孔309a嵌合到在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的中央部向车内侧突出设置的支承轴301ab,将蜗轮309从车内侧组装到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内。于是,蜗轮309的外周上形成的齿与电机308的蜗杆308a啮合,车外侧上形成的卡合部与凸轮消声器303啮合。其结果,蜗轮309利用电机308的旋转,将锁定操作杆304切换为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
将内侧操作杆315的上端部的轴孔315a嵌合到在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的后方侧的端部的侧面上向车内侧突出设置的插通有弹簧324的支承轴301ac,由此内侧操作杆315从车内侧组装到操作部组件收容部301a内。于是,弹簧324对内侧操作杆315施加使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向返回待机状态的方向(在图10中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的作用力。内侧操作杆315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能打开车门。
取消操作杆316与释放构件302卡合。由于取消操作杆316的存在,在车门打开的状态下对锁定捏手进行锁定操作而成为锁定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关闭车门时,在车门关闭的时刻锁定状态被取消而切换为解锁状态,而在车门打开的状态下对锁定捏手进行锁定操作而成为锁定状态,并对外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的同时关闭车门时,锁定状态不被取消。
接着,说明操作部组件300的动作。
首先,说明车门为锁定状态即锁定操作杆304处于锁定位置的情况。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操作部组件的锁定状态的动作的图。图11是从作为纸面跟前侧的车内侧观察门锁装置100的图。
首先,如图11所示,对内侧把手进行车门的打开操作时,内侧操作杆315的卡合部315b被牵拉向箭头A21的方向。即,内侧操作杆315被施加使其以轴孔315a作为轴心绕轴旋转的方向的力。此时,内侧操作杆315的卡合部315c与锁定操作杆304的卡合部304b抵接,内侧操作杆315不旋转。因此,车门维持关闭状态。
接着,在对外侧把手进行车门的打开操作时,外侧操作杆207的第一操作杆207a与外侧操作杆207的第二操作杆207b联动向箭头A22的方向旋转。此时,由于第一操作杆207a的端部207ac与释放构件302的连接部302a连接,所以释放构件302配合第一操作杆207a的旋转与其联动。这里,在锁定状态下,即使释放构件302如箭头A23所示向上方侧移动,释放构件302的卡合部302b也不与杆206的释放操作杆206c抵接,而只是空转,所以车门仍维持关闭状态。
因此,在锁定状态下,即使对内侧把手或外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操作部组件300也是以车门维持关闭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
接着,说明车门解锁状态即锁定操作杆304处于解锁位置的情况。图12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操作部组件的解锁状态的动作的图。图12是从后方侧观察门锁装置100的车内侧的立体图。
首先,在车门的解锁状态下,锁定操作杆304位于如箭头A24所示从锁定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解锁位置。与此联动,释放构件302如箭头A25所示位于锁定状态的后方侧。
这里,如图12所示,对内侧把手进行车门的打开操作时,内侧操作杆315的卡合部315b被牵拉向箭头A26的方向。这时,内侧操作杆315如箭头A27所示以轴孔315a作为轴心绕轴旋转。此时,内侧操作杆315的卡合部315d与释放构件302的下方侧的端部抵接,释放构件302如箭头A28所示向上方侧移动。而且,在解锁状态下,由于释放构件302的卡合部302b与杆206的释放操作杆206c抵接,所以杆206如箭头A29所示旋转。其结果,杆206与卡锁205的卡合被解除,卡锁205如箭头A30所示旋转,卡锁205与锁止销的啮合被解除。于是,在这种状态下,对车门进行向车外方向的开门操作时,车门成为打开状态。
接着,在对外侧把手进行车门的打开操作时,外侧操作杆207的第二操作杆207b被牵拉向箭头A31的方向。这时外侧操作杆207的第一操作杆207a与第二操作杆207b联动向箭头A32的方向旋转。此时,由于第一操作杆207a的端部207ac和释放构件302的连接部302a连接,所以释放构件302配合第一操作杆207a的旋转、如箭头A28所示向上方侧联动。于是,由于释放构件302的卡合部302b与杆206的释放操作杆206c抵接,所以杆206如箭头A29所示旋转。其结果,杆206与卡锁205的卡合被解除,卡锁205如箭头A30所示旋转,由此卡锁205与锁止销的啮合被解除。于是,在这种状态下,对车门进行向车外方向的开门操作时,车门成为打开状态。
因此,操作部组件300在解锁状态时,对内侧把手或外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操作部组件300以使车门成为打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
接着,说明组装啮合部组件200的工序。首先,将卡锁轴204插通盖板202的轴孔202b,在这种状态下使盖板202的前方侧朝向上方设置在自动组装线等上。从其上方,将卡锁205以轴孔205a插通卡锁轴204的方式重合。进而从其上方,将主体201以轴孔201e插通卡锁轴204的方式重合。
接着,将橡胶缓冲器208插入主体201的前方侧的橡胶缓冲器安装孔201c。此时,橡胶缓冲器208的锁止销抵接部208a、突出部208b和杆抵接部208c,以主体201的舌片部201ca和突出部208b彼此嵌合的方式组装。而且,将弹簧209以一个端部209a钩挂在主体201的前方侧的凸起部201f上、另一个端部209b钩挂在卡锁205的卡合部205b上的方式组装。
接着,将杆206插入主体201的前方侧的杆安装孔201b。而且,将弹簧210以一个端部210a钩挂在主体201的凸起部201g上、另一个端部210b钩挂在杆206的卡合部206e上的方式组装。
随后,以使端部211a钩挂在主体201的凸起部201g上的方式设置弹簧211,随后以使弹簧211的端部211b钩挂在第一操作杆207a的卡合部207ad上且轴孔207aa中插通枢轴201d的方式重叠组装第一操作杆207a。而且,以轴孔207ba中插通枢轴201d的方式重合第二操作杆207b。
随后,使背板203以如下方式重合:把卡锁轴204的小径轴部204a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压入轴孔203b、且使螺纹孔203d与盖板202的贯穿孔202d和主体201的贯穿孔201h重叠。随后,将螺栓V1与背板203螺纹配合,由此组装成啮合部组件200。
这里,吸收锁止销的冲击的冲击吸收构件,需要配置在锁止销进入槽的最里部。因此,以往从主体的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的后方侧组装冲击吸收构件。其结果,从主体的后方侧组装冲击吸收构件,随后需要翻转主体的工序。
可是,门锁装置100的主体201具有在前方侧带有开口部的橡胶缓冲器安装孔201c。此时,将橡胶缓冲器208插入橡胶缓冲器安装孔201c时,如图9所示,橡胶缓冲器208的一部分位于锁止销进入槽201a的最深部,所以橡胶缓冲器208的锁止销抵接部208a与锁止销S抵接。其结果,门锁装置100可以从作为纸面跟前侧的前方侧组装橡胶缓冲器208。即,不需要翻转主体的工序,可以从一个方向(前方侧)组装各构件。因此,门锁装置100是提高了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而且,以往与锁止销抵接并吸收进入的锁止销带来的冲击的构件和与从释放位置旋转到卡合位置的杆抵接并吸收由杆的作用力带来的冲击的构件分别单独构成。因此,需要分别单独组装这些构件的工序。
可是,在门锁装置100中,与锁止销S抵接的锁止销抵接部208a和与杆206抵接的杆抵接部208c作为一体构成橡胶缓冲器208。其结果,在门锁装置100中可以将用以吸收锁止销S的冲击的构件和用以吸收杆206的冲击的构件一次性地进行组装。因此,门锁装置100是提高了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此外,以往与卡锁卡合并将卡锁限制在关闭状态的限制构件,由于需要与和锁止销S啮合的卡锁卡合,所以组装在主体的形成锁止销进入槽的后方侧。其结果,从主体的后方侧组装限制构件,随后需要翻转主体的工序。
可是,门锁装置100的主体201具有在前方侧带有开口部的杆安装孔201b。其结果,门锁装置100可以从作为纸面跟前侧的前方侧组装杆206。即,不需要翻转主体的工序,可以从一个方向(前方侧)组装各构件。因此,门锁装置100是提高了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此外,以往限制构件如上所述组装在主体的后方侧,但根据设置在车门上的手柄的打开操作对锁止销与卡锁的卡合进行解除的解除操作杆,为了和操作部组件的释放构件卡合而组装在主体的前方侧。即,以往限制构件和解除操作杆单独构成。而且,以往限制构件和解除操作杆,通过将限制构件的轴插通解除操作杆的轴孔并铆接连接。
可是,门锁装置100的主体201具有杆安装孔201b。其结果,门锁装置100可以将限制构件和解除操作杆一次性地进行组装。而且,由于限制构件和解除操作杆一体构成,所以不需要将其铆接连接的工序。因此,门锁装置100是提高了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另外,以往作为铆接连接的工序,需要例如旋转铆接,所述工序最短也需要略少于1秒,相比其他的工序耗费时间。因此,在整个数秒左右的门锁装置的组装工序中,这种铆接的工序的次数多时,组装效率会降低。因此,削减铆接的工序对实现提高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具有显著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0不需要翻转主体的工序,因此能够从一个方向进行组装,而且构件的数量减少,因此去除了铆接的工序,所以门锁装置100是提高了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门锁装置设置在车门侧、锁止销设置在车身侧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车辆用门锁装置设置在车身侧、锁止销设置在车门侧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门锁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前车门上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当然也可以安装在后车门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门锁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右侧车门上的情况,但是将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安装在汽车左侧车门上时,只要针对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平面构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即可。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适当组合上述各结构要素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推导出进一步的效果和变形例。因此,本发明更广泛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实施各种变更。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能够用于提高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组装效率。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 门锁装置
200 啮合部组件
201 主体
201a 锁止销进入槽
201b 杆安装孔
201c 橡胶缓冲器安装孔
201ca 舌片部
201cb 下端部
201d 枢轴
201e、202b、202c、203b、203c、205a、207aa、207ba、309a、315a 轴孔
201f、201g 凸起部
201h、202d 贯穿孔
202 盖板
202a 切口部
202e、202f、203d 螺纹孔
203 背板
203a 十字孔
204 卡锁轴
204a 小径轴部
205 卡锁
205b、205c、206d、206e、207ab、207ad、207bb、302b、304b、315b、315c、315d 卡合部
206 杆
206a、206b 轴部
206c 释放操作杆
207 外侧操作杆
207a 第一操作杆
207b 第二操作杆
207ac、209a、209b、210a、210b、211a、211b 端部
208 橡胶缓冲器
208a 锁止销抵接部
208b 突出部
208c 杆抵接部
209、210、211、323、324 弹簧
300 操作部组件
301 外壳
301a 操作部组件收容部
301aa、301ab、301ac 支承轴
301b 啮合部组件收容部
302 释放构件
302a 连接部
303 凸轮消声器
304 锁定操作杆
304a 轴筒
305 环
306 钥匙插件
307 滑动操作杆
308 电机
308a 蜗杆
309 蜗轮
310 联接器
311 半车门检测开关
312 锁定/解锁检测开关
313 钥匙开关
314 开关板
314a 开口部
315 内侧操作杆
316 取消操作杆
317 螺钉
318 盖构件
319 联接器缓冲垫
320 防水盖
321 防水封条
322 翻转弹簧
V1、V2、V3 螺栓
A11、A12、A13、A14、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A30、A31、A32 箭头
S 锁止销

Claims (1)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设置在车门或车身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在一面上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设置在所述车门或所述车身的任意另一方上的锁止销伴随所述车门的关闭移动而进入所述锁止销进入槽;
卡锁,与进入的所述锁止销啮合并能从打开位置旋转到锁止位置;
杆,被施加从与所述卡锁的卡合被解除的释放位置、向能与处于所述锁止位置的所述卡锁卡合的卡合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作用力,与所述卡锁的旋转联动从所述卡合位置旋转到所述释放位置,并且通过作用力从所述释放位置旋转到所述卡合位置并与所述卡锁卡合,由此将所述车门限制在关闭位置;以及
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缓冲件,
所述主体具有设置在与形成有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面相反一侧的开口部,并且具有用于收容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缓冲件的缓冲件安装孔、以及用于收容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杆的杆安装孔,
所述缓冲件配置在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最里部,与进入的所述锁止销抵接,并且与从所述释放位置旋转到所述卡合位置的杆抵接。
CN201480045489.2A 2014-10-29 2014-12-12 车辆用门锁装置 Active CN105745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0835A JP6435561B2 (ja) 2014-10-29 2014-10-29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14-220835 2014-10-29
PCT/JP2014/083010 WO2016067479A1 (ja) 2014-10-29 2014-12-12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5387A CN105745387A (zh) 2016-07-06
CN105745387B true CN105745387B (zh) 2017-08-15

Family

ID=55856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489.2A Active CN105745387B (zh) 2014-10-29 2014-12-12 车辆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0660B2 (zh)
EP (1) EP3048229B1 (zh)
JP (1) JP6435561B2 (zh)
CN (1) CN105745387B (zh)
WO (1) WO20160674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3147B2 (ja) * 2014-12-19 2018-10-3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711716B2 (ja) * 2016-07-20 2020-06-17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6223746A (zh) * 2016-07-29 2016-12-14 芜湖新泉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扶手扣手锁钩
CN106988629B (zh) * 2017-04-06 2022-08-26 重庆怡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双锁联动机构和车辆
CN109209068B (zh) * 2017-07-07 2023-09-26 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互装式车门锁
DE102017120340A1 (de) * 2017-09-05 2019-03-07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mit Bremselement
US10961752B2 (en) * 2017-09-20 2021-03-30 Kiekert Ag Motor vehicle latch
CN110485835B (zh) * 2018-05-15 2022-06-21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锁
US11459802B2 (en) * 2018-06-11 2022-10-04 Inteva Products, Llc Bumper component for vehicle latch assembly
US11220847B2 (en) * 2018-08-20 2022-01-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tch mechanism
US11608661B2 (en) 2019-12-04 2023-03-21 Kiekert Ag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DE102022107499A1 (de) 2022-03-30 2023-10-0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chließ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53954A1 (de) * 1972-11-03 1974-05-16 Kiekert Soehne Arn Kraftfahrzeug-tuerverschluss
DE2725345C2 (de) * 1977-06-04 1985-05-23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Aus einem Stahlblechzuschnitt gebogener Schließkloben für einen Kraftfahr-Türverschluß
DE3725074C1 (de) * 1987-07-29 1988-09-22 Kiekert Gmbh Co Kg Kraftfahrzeugtuerverschluss
CA1320238C (en) * 1988-03-14 1993-07-13 Shinjiro Yamada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CA1310031C (en) * 1988-03-31 1992-11-10 Wolfgang Thau Latch housing & striker for being secured in the latch housing
CA2015445C (en) * 1989-04-27 1998-08-18 Yoshikazu Hamada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GB2282843B (en) * 1993-10-13 1996-03-20 Rockwell Body & Chassis Syst Latch assembly
JP2003301647A (ja) * 2002-04-08 2003-10-24 Shiroki Corp ロック装置
JP4109007B2 (ja) * 2002-04-08 2008-06-2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装置
ITTO20020512A1 (it) * 2002-06-14 2003-12-15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Spa Serratura per una porta di un autoveicolo
DE10320457A1 (de) * 2003-05-08 2004-12-16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KR20050032210A (ko) * 2003-10-01 2005-04-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구조
DE102005027734A1 (de) * 2005-06-16 2006-12-28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KR20090102046A (ko) * 2008-03-25 2009-09-3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의 댐핑장치
DE102008031206A1 (de) * 2008-07-03 2010-01-14 Kiekert Ag Dämpferelement für ein Kraftfahrzeugschloss
JP5271626B2 (ja) * 2008-07-28 2013-08-2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の静震構造
JP4765123B2 (ja) 2009-02-19 2011-09-07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285541B2 (ja) * 2009-08-25 2013-09-1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JP5140893B2 (ja) * 2010-06-09 2013-02-1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ラッチ装置
JP5627388B2 (ja) 2010-10-20 2014-11-1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293723B2 (ja) * 2010-10-29 2013-09-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のラッチ機構
US8348309B2 (en) * 2010-11-22 2013-01-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ergy absorbing bumper for latch closing sound quality
JP5292653B2 (ja) 2011-01-28 2013-09-1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ラッチ装置
JP5847432B2 (ja) 2011-04-28 2016-01-20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3011061A (ja) * 2011-06-28 2013-01-17 Fuji Kiko Co Ltd ロック装置
JP5966203B2 (ja) * 2012-01-06 2016-08-1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DE202012001961U1 (de) * 2012-02-28 2013-05-29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2003854A1 (de) * 2012-02-29 2013-08-29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und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Betätigung eines Gesperres
JP6148047B2 (ja) * 2013-03-22 2017-06-14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ユニット
JP6024023B2 (ja) * 2013-04-25 2016-11-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10450782B2 (en) * 2014-01-17 2019-10-22 Inteva Product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sound performance of a la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8229B1 (en) 2018-10-03
EP3048229A4 (en) 2017-07-26
US10280660B2 (en) 2019-05-07
JP2016089348A (ja) 2016-05-23
JP6435561B2 (ja) 2018-12-12
EP3048229A1 (en) 2016-07-27
WO2016067479A1 (ja) 2016-05-06
US20160290020A1 (en) 2016-10-06
CN105745387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5387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5736611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システム
US7441816B2 (en) Automotive childproof safety lock control apparatus
JP4972803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070130B2 (ja) 電動車の充電部構造
JP6606787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WO2013047377A1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06401325B (zh) 一种汽车车门锁止装置
CN105569465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和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
ITTO940780A1 (it) Serratura ad azionamento elettrico per una portiera di un autoveicolo.
CN111520007B (zh) 汽车用门锁装置
JP6450991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7075882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2021095832A (ja) トランクラッチ非常時開放構造
JP2005336830A (ja) ドア装置
JP4385426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4050609B2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KR20210073116A (ko) 플러쉬 글라스장치
JP2007120277A (ja) 車両用ヒンジ型ドア小開装置
JP3840023B2 (ja) 車両用ロックのオープン及びクローズ装置
JP4053281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ロック装置
JP3799206B2 (ja) 車両用ロックのオープン及びクローズ装置
CN103318092B (zh) 手套箱锁具
JP3783997B2 (ja) 車両用ロックのオープン及びクローズ装置
JP2020111939A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