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3631A -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3631A
CN105733631A CN201410740964.XA CN201410740964A CN105733631A CN 105733631 A CN105733631 A CN 105733631A CN 201410740964 A CN201410740964 A CN 201410740964A CN 105733631 A CN105733631 A CN 105733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king
reactor
needle coke
sur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09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3631B (zh
Inventor
郭丹
初人庆
勾连忠
矫德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7409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36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3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3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3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3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原料油混合部分焦化蜡油经预热后送至带搅拌的预处理反应釜,反应釜上方带有排气孔,其后连接有一缓冲罐,反应釜馏出物经缓冲罐后进焦化加热炉,加热后物料送至延迟焦化装置制得针状焦。本发明方法在焦化装置之前建立一个较为缓和的反应区,搅拌过程不仅使体系始终保持均匀状态,而且有效地控制了高活性组分的聚合速率。并且通过对原料预处理的条件控制,使得本发明的反应体系中会生成大量中间相前驱体,这种中间相前驱体的数量多、体积小、分散均匀,进而制得优质针状焦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及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低热膨胀系数(CTE)的针状焦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有两种主要原料,针状焦(骨料)和黏结剂沥青。针状焦具有热膨胀系数(CTE)低、易石墨化等特点,是制备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优选材料。理想的电极用针状焦要求低硫、低氮含量,因为这些杂质元素会导致电极强度低。低的热膨胀系数(CTE)很重要,因为电极的高抗热冲击性直接与骨料焦的低CTE值有关,还希望有较高的真密度等。在针状焦的形成过程中,原料油需要经历中间相小球体的生成、长大、融并等历程,中间相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针状焦的产品性能。在焦化初期,中间相小球体发育过快,反应体系过早的进入高粘度环境,不利于小球体之间发生碰撞和融并,导致形成的针状焦表面会有大量析出的中间相;相反,中间相小球体生成的数量过少,体系不易发展成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广域中间相,即无法形成优质的针状焦。
CN1418931公开了一种釜式焦化制备针状焦的方法,预先向反应炉内充入惰性气体加压,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力增大,释放气体以维持反应炉内压力稳定,以释放气体来达到气体拉焦的效果。CN103045301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组合工艺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即以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在延迟焦化焦化后期,将焦化油气除去气体、汽油馏分后的全部馏分返回延迟焦化装置,以此加大拉焦力度。CN101302434B公开了一种针状焦的生产方法,在焦化后期采用程式变温炭化工艺,使得焦炭的生成速率控制在较慢的水平,并且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增大焦化体系的气体产率,对尚未固化的中间相区域的拉伸变形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得到流线结构发达的针状焦。以上方法都着重关注焦化后期的气体拉焦过程,然而,拉焦能否起到显著效果,关键在于中间相的发育程度。如果原料油不能发展成均质中间相,那么拉焦也无法形成结构良好的优质针状焦。
CN1245197A公开了一种利用乙烯焦油制备针状焦的工艺,乙烯焦油分别经过热处理、闪蒸过程后去除原料中易聚合、易结焦的链烯基芳烃组分,剩余的轻馏分进入延迟焦化装置制得针状焦产品。在常压、320~360℃、20~60分钟的温和热处理条件下,主要生成针状焦的烷基芳烃组分反应活性很弱,即该热处理过程对烷基芳烃向针状焦转化的影响较小。
CN1132895C公开了一种两段焦化制取煤系针状焦的方法,原料油经过闪蒸后,所得的轻闪蒸油再经缩聚得到缩聚沥青,部分缩聚沥青与重闪蒸油混合进入延迟焦化装置制得煤系针状焦,而大部分缩聚沥青与新的轻闪蒸油一起进行沥青循环供热操作。但是,高温缩聚沥青在管道里长期循环必然容易造成管道堵塞。该方法提到在缩聚釜出口处设置急冷装置,减缓反应速率以避免结焦,而这样就会造成热量损失,从而失去了沥青循环供热操作的意义。
在针状焦制备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原料油历经中间相小球体发展成广域中间相,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广域中间相再在气流的作用下拉伸成纤维状,最终固化得到优质针状焦。但由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广域中间相往往发育不完全或者不均匀,导致针状焦产品存在很多缺陷,影响针状焦的品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化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制备的针状焦具有CTE低的优点,特别适合用来生产石墨电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原料油混合部分焦化蜡油经预热后送至预处理反应釜,预处理反应釜后连接有一缓冲罐,预处理反应釜馏出物经缓冲罐后进焦化加热炉加热,加热后物料送至延迟焦化装置制得针状焦,延迟焦化装置上方的油气经分馏塔分馏,分馏后的重质馏分油循环至缓冲罐与焦化加热炉之间,与缓冲罐流出的物料一同进入焦化加热炉。其中,预处理反应釜为带搅拌的反应釜,上方带有排气孔。预处理反应釜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330℃~400℃,优选330℃~380℃;压力0.1MPa~3MPa,优选0.5MPa~2MPa;停留时间1h~8h;搅拌速率100r/min~500r/min,优选200r/min~350r/min。缓冲罐上方带有排气管,温度保持在200℃~350℃,优选200℃~280℃;压力0~0.5MPa。
上述原料油为经预处理的原料油,如果是煤系原料油,则要求以质量含量计喹啉不溶物QI≯0.1%,如果是石油系原料油则特别要求以质量含量计S≯0.5%、灰分≯0.1%。最好5%馏出温度≮350℃、95%馏出温度≯500℃。
更优选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油混合部分焦化蜡油,经预处理加热炉预热后,一起送至预处理反应釜,其中预处理反应釜为带搅拌的反应釜,上方带有排气孔;
(2)步骤(1)反应釜流出物经过缓冲罐由下部排出,与来自分馏系统的重质馏分油混合,经焦化加热炉加热至420℃~520℃后进入延迟焦化装置,制得的针状焦沉积在塔底,生成的焦化油气从塔顶排出;
(3)步骤(2)生成的焦化油气进入分馏系统,分离出气体、汽油馏分、柴油馏分、中间馏分油及重质馏分油。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原料油是经过预处理的针状焦原料油,可以是除去喹啉不溶物的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特别要求以质量含量计QI≯0.1%,也可以是经过脱硫、脱灰分处理的乙烯焦油、催化裂化澄清油、热烈化渣油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物,特别要求以质量含量计S≯0.5%、灰分≯0.1%。最好,5%馏出温度≮350℃、95%馏出温度≯500℃。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焦化蜡油可以是经过脱硫、脱灰分、脱焦粉处理的焦化蜡油,也可以是本工艺流程分馏系统分离出的中间馏分油或者重质馏分油,要求以质量含量计S≯0.5%、灰分+焦粉≯0.1%。
本发明方法中,混合的焦化蜡油占新鲜原料油的质量含量为0.1%~20%,优选0.1%~10%。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预处理加热炉出口温度为350℃~420℃,优选365℃~390℃。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预处理反应釜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330℃~400℃,优选330℃~380℃;压力0.1MPa~3MPa,优选0.5MPa~2MPa;停留时间1h~8h;搅拌速率100r/min~500r/min,优选200r/min~350r/min。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缓冲罐上方带有排气管,温度保持在200℃~350℃,优选200℃~280℃;压力0~0.5MPa。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中间馏分油终馏点为350℃~400℃,通过调节中间馏分油的终馏点来灵活控制焦化循环比。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焦化加热炉出口温度为420℃~520℃,采用变温操作,起始温度为420℃~440℃,恒温1h~5h,然后以2℃/h~5℃/h的速率升至465℃~480℃并保持1h~5h,最后快速升温至500℃~520℃保持2h~4h。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延迟焦化塔压力0.1MPa~3MPa,优选0.5MPa~2MPa;循环比0.1~2.0,优选0.5~1.5;充焦时间12h~36h,优选16h~24h。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焦化循环比为返回焦化塔的重质馏分油与新鲜原料的质量比,其中,返回焦化塔的重质馏分油还包括预处理反应釜中添加的焦化蜡油。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带搅拌反应釜和缓冲罐预先用惰性气体排净空气,其中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C1~C5轻烃等,也可以是本流程分馏系统分离出的气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制备针状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通过管线依次相连的预加热炉、反应釜、缓冲罐、焦化加热炉、延迟焦化塔和分馏塔。其中反应釜为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上方带有排气孔;缓冲罐上方带有排气管;分馏塔底部设有管线与缓冲罐及焦化加热炉间的管线相连。
针状焦原料中的大分子稠环芳烃热稳定性差,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导致在焦化初期中间相小球体的数量和质量发展不平衡。本发明方法在焦化装置之前建立一个较为缓和的反应区(预处理反应釜及缓冲罐),搅拌过程不仅使体系始终保持均匀状态,而且有效地控制了高活性组分的聚合速率。并且通过对原料预处理的条件控制,使得本发明的反应体系中会生成大量中间相前驱体,这种中间相前驱体的数量多、体积小、分散均匀,相当于生成中间相小球体的“核”。为了避免体系粘度随中间相前驱体数量的增多而增大,向原料中混合部分焦化蜡油,以保持体系的低粘度状态;同时,焦化蜡油中饱和烃部分裂解,小分子烃类分散在体系中,对改善后期焦化塔内体系粘度也起到促进作用。反应釜流出物在焦化塔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容易以这些“核”为基础继续发育,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广域中间相,生成的针状焦具有CTE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针状焦制备方法中某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工艺过程予以进一步说明。
原料油混合部分焦化蜡油馏分后,经过管道1进入预处理加热炉2加热到350℃~420℃,然后经管道3送至带搅拌的反应釜4进行预处理,原料油在反应釜中的反应温度为330℃~400℃、压力0.1MPa~3MPa、停留时间1h~8h、搅拌速率100r/min~500r/min;经过预处理的原料油分别经过管道6、缓冲罐7、管道9后,与来自分馏塔10的重质馏分油15接触,一起经过焦化加热炉16加热至420℃~520℃后,通过管道17进入延迟焦化塔18A/B,生成的针状焦20从塔底排出,生成的油气19进入分馏塔10,分离出气体11、汽油馏分12、柴油馏分13、中间馏分油14和重质馏分油15。搅拌反应釜4和缓冲罐7中产生的气体分别由管道5和8排出,如果气体组成是C1~C5轻烃,也可以送至分馏塔10回收利用。
实施例1
以某炼厂处理过的催化裂化澄清油为原料,其性质见表1,添加的焦化蜡油为分馏系统分离出的中间馏分油,添加量为10%,经过预处理加热炉加热至385℃后进入带搅拌的反应釜,在温度375℃、压力1MPa、搅拌速率250r/min条件下停留4h。之后经管线6进入缓冲罐7,缓冲罐温度250℃,压力0.3MPa。经缓冲罐流出的原料油与焦化分馏塔分离出的重质馏分油混合。经焦化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延迟焦化塔进行焦化反应,焦化加热炉采用变温控制,起始温度435℃保持2h,然后在10h内匀速升温至480℃,期间控制焦化循环比为0.8、压力1.5MPa;在480℃恒温进料4h,同时将焦化循环比上调至1.2;恒温结束后,再在0.5h内快速升温至505℃并保持2h,在升温过程中将体系压力下调至0.7MPa。整个焦化过程总计充焦时间18.5h,获得的针状焦产品性质见表2。
对比例1
所用原料油同实施例1,取消预处理反应釜及缓冲罐。焦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焦化加热炉起始温度435℃保持4h,整个焦化过程总计充焦时间20.5h,获得的针状焦产品性质见表2。
实施例2
以渣油经过热裂化处理后所得的蜡油馏分为原料,其性质见表1,添加的焦化蜡油为分馏系统分离出的重质馏分油,添加量为5%,经过预处理加热炉加热至375℃后进入带搅拌的反应釜,在温度365℃、压力0.8MPa、搅拌速率250r/min条件下停留6h。处理过的原料油进入缓冲罐,缓冲罐温度280℃,压力0.2MPa。经缓冲罐流出的原料油与焦化分馏塔分离出的重质馏分油混合,经焦化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延迟焦化塔进行焦化反应,焦化加热炉采用变温控制,起始温度435℃保持3h,然后在10h内匀速升温至480℃,期间控制焦化循环比为0.8、压力1.5MPa;在480℃恒温进料4h,同时将焦化循环比上调至1.2;恒温结束后,再在0.5h内快速升温至500℃并保持2h,在升温过程中将体系压力下调至0.8MPa。整个焦化过程总计充焦时间19.5h,获得的针状焦产品性质见表2。
对比例2
所用原料油同实施例2,取消预处理反应釜及缓冲罐。焦化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焦化加热炉起始温度430℃保持5h,整个焦化过程总计充焦时间21.5h,获得的针状焦产品性质见表2。
实施例3
原料同实施例1,添加的焦化蜡油为分馏系统分离出的中间馏分油,添加量为8%,经过预处理加热炉加热至375℃后进入带搅拌的反应釜,在温度365℃、压力2MPa、搅拌速率350r/min条件下停留6h。处理过的原料油经管线6进入缓冲罐7,缓冲罐温度300℃,压力0.2MPa。经缓冲罐流出的原料油与焦化分馏塔分离出的重质馏分油混合,经焦化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延迟焦化塔进行焦化反应,焦化加热炉采用变温控制,起始温度430℃保持3h,然后在15h内匀速升温至470℃,期间控制焦化循环比为0.8、压力2MPa;在470℃恒温进料2h,同时将焦化循环比上调至1.5;恒温结束后,再在0.5h内快速升温至515℃并保持2h,在升温过程中将体系压力下调至0.7MPa。整个焦化过程总计充焦时间22.5h,获得的针状焦产品性质见表2。
实施例4
原料同实施例1,添加的焦化蜡油为分馏系统分离出的中间馏分油,添加量为5%,经过预处理加热炉加热至360℃后进入带搅拌的反应釜,在温度350℃、压力1.7MPa、搅拌速率180r/min条件下停留3h。处理过的原料油经管线6进入缓冲罐7,缓冲罐温度200℃,压力0.4MPa。经缓冲罐流出的原料油与焦化分馏塔分离出的重质馏分油混合,经焦化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延迟焦化塔进行焦化反应,焦化加热炉采用变温控制,起始温度420℃保持4h,然后在13h内匀速升温至465℃,期间控制焦化循环比为0.5、压力1.8MPa;在465℃恒温进料3h,同时将焦化循环比上调至1.2;恒温结束后,再在0.5h内快速升温至505℃并保持3h,在升温过程中将体系压力下调至0.7MPa。整个焦化过程总计充焦时间22.5h,获得的针状焦产品性质见表2。
表1FCC澄清油和热裂化渣油性质
名称 FCC澄清油 热裂化渣油
密度(20℃)/kg·m-3 1.0435 0.9357
残炭/wt% 4.35 1.79
灰分/wt% 0.05 0.02
硫/wt% 0.25 0.17
氮/μg·g-1 2074 4393
金属元素/μg·g-1
Ca 3.61 73.61
Ni 5.12 12.52
V 3.07 20.26
四组分
饱和烃 28.81 39.92
芳香烃 58.54 50.15
胶质 12.51 9.92
沥青质 0.11 0.01
馏程/℃
IBP/5% 238 /356
10%/30% 374 / 400
50%/70% 423 / 439
90%/95% 469 / 493
表2实施例及对比例生产的针状焦性质
实施例1 对比例1 实施例2 对比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挥发分wt% 0.46 0.44 0.52 0.76 0.41 0.55
灰分wt% 0.10 0.07 0.05 0.08 0.05 0.08
硫含量wt% 0.18 0.25 0.11 0.10 0.20 0.22
真密度/kg·m-3 2.13 2.13 2.11 2.12 2.12 2.13
CTE */×10-6/℃(100℃~600℃) 1.20 1.48 1.24 1.36 1.25 1.18
由上表可见,依据本发明方法生产的针状焦低热膨胀系数(CTE)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生产的针状焦,可用于生产优质的石墨电极。

Claims (10)

1.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油混合部分焦化蜡油经预热后送至预处理反应釜,其中预处理反应釜为带搅拌的反应釜,上方带有排气孔,预处理反应釜后连接有一缓冲罐,预处理反应釜馏出物经缓冲罐后进焦化加热炉加热,加热后物料送至延迟焦化装置制得针状焦,延迟焦化装置上方的油气经分馏塔分馏,分馏后的重质馏分油循环至缓冲罐与焦化加热炉之间,与缓冲罐流出的物料一同进入焦化加热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反应釜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330℃~400℃,优选330℃~380℃;压力0.1MPa~3MPa,优选0.5MPa~2MPa;停留时间1h~8h;搅拌速率100r/min~500r/min,优选200r/min~35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上方带有排气管,温度保持在200℃~350℃,优选200℃~280℃;压力0~0.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油为经预处理的原料油,如果是煤系原料油,则要求以质量含量计QI≯0.1%,如果是石油系原料油则要求以质量含量计S≯0.5%、灰分≯0.1%。
5.一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油混合部分焦化蜡油,经预处理加热炉预热后,一起送至预处理反应釜,其中预处理反应釜为带搅拌的反应釜,上方带有排气孔;
(2)步骤(1)反应釜流出物经过缓冲罐由下部排出,与来自分馏系统的重质馏分油混合,经焦化加热炉加热至420℃~520℃后进入延迟焦化装置,制得的针状焦沉积在塔底,生成的焦化油气从塔顶排出;
(3)步骤(2)生成的焦化油气进入分馏系统,分离出气体、汽油馏分、柴油馏分、中间馏分油及重质馏分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油是经过预处理的针状焦原料油,可以是除去喹啉不溶物的煤焦油、煤焦油沥青,以质量含量计要求QI≯0.1%,也可以是经过脱硫、脱灰分处理的乙烯焦油、催化裂化澄清油、热烈化渣油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物,要求以质量含量计S≯0.5%、灰分≯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焦化蜡油可以是经过脱硫、脱灰分、脱焦粉处理的焦化蜡油,也可以是本工艺流程分馏系统分离出的中间馏分油或者重质馏分油,要求以质量含量计S≯0.5%、灰分+焦粉≯0.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预处理反应釜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330℃~400℃,优选330℃~380℃;压力0.1MPa~3MPa,优选0.5MPa~2MPa;停留时间1h~8h;搅拌速率100r/min~500r/min,优选200r/min~350r/min;步骤(2)所述的缓冲罐上方带有排气管,温度保持在200℃~350℃,优选200℃~280℃;压力0~0.5MPa。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焦化加热炉出口温度为420℃~520℃,采用变温操作,起始温度为420℃~440℃,恒温1h~5h,然后以2℃/h~5℃/h的速率升至465℃~480℃并保持1h~5h,最后快速升温至500℃~520℃保持2h~4h。
10.一种制备针状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通过管线依次相连的预处理加热炉、反应釜、缓冲罐、焦化加热炉、延迟焦化塔和分馏塔,其中反应釜为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上方带有排气孔;缓冲罐上方带有排气管;分馏塔底部设有管线与缓冲罐及焦化加热炉间的管线相连。
CN201410740964.XA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5733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0964.XA CN105733631B (zh)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0964.XA CN105733631B (zh)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3631A true CN105733631A (zh) 2016-07-06
CN105733631B CN105733631B (zh) 2020-01-10

Family

ID=56237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0964.XA Active CN105733631B (zh)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363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9166A (zh) * 2019-01-21 2019-04-12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富氮细镶嵌结构沥青焦的制备方法
CN110734779A (zh) * 2019-10-15 2020-01-31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原料的各向同性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896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石油沥青组分的方法
RU2809549C1 (ru) * 2019-12-31 2023-12-12 Чайна Петролеум Энд Кемикал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игольчатого кокс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41436A1 (en) * 1990-05-04 1991-11-05 Stephen C. Paspek Coking decanted oil and other heavy oils to produce a superior quality of needle-grade coke
CN1314779C (zh) * 2005-07-19 2007-05-09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
CN101302443B (zh) * 2008-06-20 2011-05-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联产针状焦和轻质油品的组合工艺
CN103045278A (zh) * 2011-10-17 2013-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釜式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CN103102890B (zh) * 2011-11-10 2014-04-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釜式焦化制备针状焦的工艺方法
CN103184057B (zh) * 2011-12-29 2014-12-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均质石油针状焦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9166A (zh) * 2019-01-21 2019-04-12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富氮细镶嵌结构沥青焦的制备方法
CN109609166B (zh) * 2019-01-21 2021-06-15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富氮细镶嵌结构沥青焦的制备方法
CN110734779A (zh) * 2019-10-15 2020-01-31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原料的各向同性焦及其制备方法
RU2809549C1 (ru) * 2019-12-31 2023-12-12 Чайна Петролеум Энд Кемикал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игольчатого кокса
CN114479896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石油沥青组分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3631B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2434B (zh)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
KR101712238B1 (ko) 완전 원유의 지연 코킹을 위한 공정
CN104560104B (zh) 一种生产针状焦的方法
CN102051191B (zh) 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方法及系统
CN104560152B (zh) 一种生产针状焦的焦化工艺
CN101591561B (zh) 一种延迟焦化工艺
CN103184057B (zh) 一种生产均质石油针状焦的方法
CN103814112B (zh) 溶剂辅助的延迟焦化方法
CN107177378A (zh) 重油原料的超临界萃取与悬浮床加氢的组合系统及方法
CN105985796B (zh) 一种延迟焦化方法
CN105733631A (zh)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N104560155B (zh) 一种焦化方法
CN102899076A (zh) 一种延迟焦化的方法
CN101619238B (zh) 一种延迟焦化-减压蒸馏联合加工方法
DE2935039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charomatischen pechaehnlichen kohlenwertstoffs
CN106635143A (zh) 一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CN109777458B (zh) 一种优质针状焦的制备方法
CN109777478B (zh) 一种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
CN113755211B (zh) 一种利用优化含乙烯焦油的原料生产针状焦的方法
CN102533320B (zh) 一种高沥青质含量重油的加工方法
CN105733630B (zh) 一种均质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N111321003B (zh) 一种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
CN109777459B (zh) 一种焦化系统和焦化方法
CN105623693A (zh) 一种制备针状焦原料的方法
CN106635101B (zh) 一种延迟焦化塔及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