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4620A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24620A CN105724620A CN201610103384.9A CN201610103384A CN105724620A CN 105724620 A CN105724620 A CN 105724620A CN 201610103384 A CN201610103384 A CN 201610103384A CN 105724620 A CN105724620 A CN 1057246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mentation
- black tea
- processing method
- tea
- relative humid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包括:将采摘的茶鲜叶经过无氧萎凋、揉捻处理而获得红茶原料;将需要发酵的茶叶原料装入竹盘内,整齐放置在移动支架上,然后推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35~40℃,相对湿度为70~80%;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室内注入浓度为40 %的纯氧,使发酵室内的压力达到0.3~0.4Mpa,通过2~3小时发酵,即得发酵好的红茶原料。与传统的发酵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缩短了发酵时间,使茶叶在纯氧环境下快速发酵,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使茶叶内的营养物质保留更完好,而且所制得的红茶成品,在冲泡后汤色诱人,口感醇厚回甘,可谓红茶中的上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制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方法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发酵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发酵的目的为了生成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发酵不同的程度,产生的中间产物会有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发酵程度,会因不同的代谢产物而出现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香味。红茶初制通过萎凋增强酶活性,使揉捻,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氧化,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最后高温干燥,破坏酶活性,使形成的品质固定。红茶正常情况下是发酵4至6小时,但具体的发酵时间长短,要看茶叶老、嫩,天气冷、热,萎调干、湿以及揉捻程度。一般幼嫩叶、揉捻充分的原料、发酵温度高的叶子发酵快,时间相对短一些,反之则时间要长一些。由于传统的发酵时间较长,导致茶叶内的营养物质流失,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茶叶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红茶的加工方法。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采用无氧萎凋法,精选嫩度高,匀度好的茶青,根据鲜叶水分含量进行30~60分钟的萎凋处理,萎凋过程需要恒温在35度,相对湿度为70~80%,注入氮气防止提前氧化变异,当鲜叶明显变软,含水量在70~80%之间即可;
(2)、将萎凋好的茶青进行揉捻,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度,相对湿度为70~8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将经过揉念后需要发酵的茶叶原料装入竹盘内,整齐放置在移动支架上,然后推入密闭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35~40℃,相对湿度为70~80%;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室内注入浓度为40%的纯氧,使发酵室内的氧气压力达到0.3~0.4Mpa,通过2~3小时发酵,即得发酵好的红茶原料;最后再将发酵好的红茶原料再进行成型、烘干,即得红茶成品。
进一步,所述茶叶优选发酵时间为2小时。
进一步,在发酵过程中,优选发酵室的温度为38℃,相对湿度为75%。
与传统的发酵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缩短了发酵时间,发酵更加均匀,更加彻底,使茶叶在纯氧环境下快速发酵,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红茶产品的内含营养物质,而且所制得的红茶成品,在冲泡后汤色诱人,口感醇厚回甘,可谓红茶中的上品。本发明比传统发酵方法更加稳定,从而总体提高了红茶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但是传统的红茶发酵通常是在正常的空气环境下进行,仅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来达到目的,通常发酵时间需要4~6小时。
本发明是技术人员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的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采用无氧萎凋法,精选嫩度高,匀度好的茶青,根据鲜叶水分含量进行30~60分钟的萎凋处理,萎凋过程需要恒温在35度,相对湿度为70~80%,注入氮气防止提前氧化变异,当鲜叶明显变软,含水量在70~80%之间即可;
(2)、将萎凋好的茶青进行揉捻,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度,相对湿度为70~8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将经过揉念后需要发酵的茶叶原料装入竹盘内,整齐放置在移动支架上,然后推入密闭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35~40℃,相对湿度为70~80%;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室内注入浓度为40%的纯氧,使发酵室内的氧气压力达到0.3~0.4Mpa,通过2~3小时发酵,即得发酵好的红茶原料。再将发酵好的红茶原料再进行成型、烘干,即得红茶成品。
技术人员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当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38℃,相对湿度为75%,发酵时间为2小时时,所得发酵红茶的口感和色泽较优。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通常发酵时间越长,茶氨基酸随时间变长而逐渐减少,通过无氧萎凋,茶叶中的蛋白质会转换为游离氨基酸,在纯氧发酵中加入氧气压力能使茶叶加速发酵。缩短发酵时间,同时能让茶叶内的营养物质更加稳定。
采用本发明所制得的红茶成品为卷曲的纤细条状,呈红棕色,冲泡后能均匀舒展,形态优美,茶汤清澈红亮,口感醇厚并且带有回甘味。且经过4次冲泡后,茶汤仍能保持红亮色泽及清香醇厚之口感。
在生活中,红茶与绿茶相比,具有养胃的作用。因为红茶本身是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常喝红茶对身体具有以下好处:
1.利尿:在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共同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
2.消炎杀菌: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借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
3.提神消疲: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达到提神的效果,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加敏锐。
4.生津清热: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这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糖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能刺激唾液分泌,滋润口腔。
5.解毒功效: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硷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硷,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项福音。
Claims (3)
1.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采用无氧萎凋法,精选嫩度高,匀度好的茶青,根据鲜叶水分含量进行30~60分钟的萎凋处理,萎凋过程需要恒温在35度,相对湿度为70~80%,注入氮气防止提前氧化变异,当鲜叶明显变软,含水量在70~80%之间即可;
(2)、将萎凋好的茶青进行揉捻,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度,相对湿度为70~8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将经过揉念后需要发酵的茶叶原料装入竹盘内,整齐放置在移动支架上,然后推入密闭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35~40℃,相对湿度为70~80%;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室内注入浓度为40%的纯氧,使发酵室内的氧气压力达到0.3~0.4Mpa,通过2~3小时发酵,即得发酵好的红茶原料;最后再将发酵好的红茶原料再进行成型、烘干,即得红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时间为2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过程中,发酵室的温度为38℃,相对湿度为7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03384.9A CN105724620A (zh) | 2016-02-25 | 2016-02-25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03384.9A CN105724620A (zh) | 2016-02-25 | 2016-02-25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24620A true CN105724620A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6248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03384.9A Pending CN105724620A (zh) | 2016-02-25 | 2016-02-25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2462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7723A (zh) * | 2016-11-10 | 2017-02-22 | 贵州黔茗茶业销售有限公司 | 一种充氮的红茶发酵方法 |
CN107094958A (zh) * | 2017-06-29 | 2017-08-29 | 黔西南州天麒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 |
CN107242311A (zh) * | 2017-06-23 | 2017-10-13 | 贵州安顺春来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安顺高原红茶的制备方法 |
CN108740105A (zh) * | 2018-06-22 | 2018-11-06 |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杨梅味红茶的加工工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4599A (zh) * | 2011-05-10 | 2011-10-05 | 贵州湄潭百道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自控通氧发酵的方法 |
CN103749755A (zh) * | 2014-01-24 | 2014-04-30 | 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 | 安吉白茶工夫红茶加工方法 |
CN104489139A (zh) * | 2013-12-14 | 2015-04-08 | 融水县水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4824187A (zh) * | 2015-03-30 | 2015-08-12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及装置 |
CN105166148A (zh) * | 2015-09-17 | 2015-12-23 | 贵州省凤冈县茗都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
-
2016
- 2016-02-25 CN CN201610103384.9A patent/CN1057246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4599A (zh) * | 2011-05-10 | 2011-10-05 | 贵州湄潭百道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自控通氧发酵的方法 |
CN104489139A (zh) * | 2013-12-14 | 2015-04-08 | 融水县水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3749755A (zh) * | 2014-01-24 | 2014-04-30 | 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 | 安吉白茶工夫红茶加工方法 |
CN104824187A (zh) * | 2015-03-30 | 2015-08-12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 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及装置 |
CN105166148A (zh) * | 2015-09-17 | 2015-12-23 | 贵州省凤冈县茗都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于观亭主编: "《中国茶经(上)》", 31 December 2009, 外文出版社 * |
罗淑华: "外文摘译", 《茶叶通讯》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7723A (zh) * | 2016-11-10 | 2017-02-22 | 贵州黔茗茶业销售有限公司 | 一种充氮的红茶发酵方法 |
CN107242311A (zh) * | 2017-06-23 | 2017-10-13 | 贵州安顺春来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安顺高原红茶的制备方法 |
CN107094958A (zh) * | 2017-06-29 | 2017-08-29 | 黔西南州天麒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 |
CN108740105A (zh) * | 2018-06-22 | 2018-11-06 |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杨梅味红茶的加工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76051B (zh)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286247B (zh) | 一种脱毒银杏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2524865B (zh) | 一种荔枝果醋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7455501B (zh) | 茶叶发酵工艺 | |
KR100880268B1 (ko) | 효소를 이용한 발효 숙성 흑마늘의 제조방법 | |
CN103783180A (zh) |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3749793A (zh) | 一种酒香型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4886290A (zh) | 一种黄观音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211057A (zh) | 一种快速醇化的黑茶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5360367A (zh) | 一种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5724620A (zh)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12042775B (zh) | 一种风味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0508770C (zh) | 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 | |
CN102028055A (zh) | 一种降低红茶苦涩味的加工方法 | |
CN105558115A (zh) |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1258886A (zh) | 一种茶叶超高压加工方法 | |
CN101213995A (zh) | 玉兰绿茶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897455B (zh) | 一种发酵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41606B (zh) | 一种益生元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9393072A (zh) | 一种小青柑六堡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430957A (zh) | 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341231B (zh) | 一种红绿花香茶加工工艺 | |
CN105211345A (zh) |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 |
JP2003153651A (ja) | 茶類の製造方法、緑茶、抹茶、烏龍茶、紅茶の製造方法 | |
KR20210153778A (ko) | 복발효에 의한 발효커피생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발효커피생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