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7671A -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7671A
CN105717671A CN201510920414.0A CN201510920414A CN105717671A CN 105717671 A CN105717671 A CN 105717671A CN 201510920414 A CN201510920414 A CN 201510920414A CN 105717671 A CN105717671 A CN 105717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ensor
optical
unit
photographing unit
sensor photograp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0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7671B (zh
Inventor
金镇国
李民友
金起台
崔贸结
金万洙
金学仙
北田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17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7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7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7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通过较少的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面板两个面的4个角部,且可使检查区域节省空间,并能进行高精度检查来实现连续生产优质的光学显示面板的目的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第1贴合工序,在输送光学单元的同时将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光学单元的第1面;第1拍摄工序,输送光学单元的同时,通过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光学单元的第1面的第1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第1图像检查工序,根据由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光学单元的端部与第1光学膜片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第1判定工序,基于计算出的距离,判定贴合偏差。

Description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中检查贴合于光学显示面板的主面的光学膜片的贴合是否良好(贴合偏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贴合是否良好的检查方法,例如具有如下方法:在使将光学膜片分别贴合于两个主面的光学显示面板停止的状态下,通过照相机来拍摄面板的4个角部,检查贴合偏差。在该情况下,在面板的第1面的一对对角处,将照相机以及照明分别配置在2个角部,而在另一面的一对对角处,将照相机以及照明分别配置在2个角部。为了在停止的状态下同时拍摄4个角部,在检查时需要面板的两份检查区域。
专利文献1记载了拍摄贴合于液晶面板的偏振板(长方形)的所有四个角的方法。在第0040段中,记载了使用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时需要使偏振板(以及液晶面板)停止。
专利文献2记载了从贴付了偏振板(长方形)的液晶面板的侧面通过CCD照相机进行拍摄,从而检查偏振板的贴付精度的方法,记载了通过使液晶面板水平旋转90°,从而能够利用2个CCD照相机来检查四个角。在检查中,将液晶面板从吸附工作台转移到液晶单元检查工作台,固定于工作台来进行CCD照相机的拍摄。
专利文献3记载了在输送到检查位置后使其停止的状态下,通过区域检查单元来拍摄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72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33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7003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检查方法以及专利文献1、3那样的检查中,由于停止液晶显示面板并通过区域传感器照相机进行拍摄,因此存在生产速度降低的问题。此外,为了拍摄面板的四个角部,需要4个照相机。
专利文献1、3记载了通过线传感器照相机在输送的同时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拍摄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虽然能够检查输送方向的贴合位置(贴合偏差),但难以高精度地检测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贴合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较少的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面板两个面的四个角部,且能够使检查区域节节省空间,并能够进行高精度检查来连续生产出优质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完成了以下的本发明。
本发明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1贴合工序,其从第1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输送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1光学膜而得到的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其中所述第1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1光学膜、和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该第1光学膜的带状的第1载体膜;
第1拍摄工序,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利用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的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的第1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
第1图像检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1拍摄工序中通过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所述光学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端部的距离(Dx1~Dx4、Dy1~Dy4);和
第1判定工序,基于在所述第1图像检查工序中计算出的距离(Dx1~Dx4、Dy1~Dy4),判定贴合偏差。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较少的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面板两个面的4个角部,能够使检查区域节省空间(可兼用为光学显示面板的输送区域),能够进行高精度检查,从而实现连续生产优质的光学显示面板的目的。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包括:第1收纳工序,在所述第1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收纳次品光学单元;和第1合格品输送工序,在所述第1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是合格品的情况下,将合格品光学单元输送到后级。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1拍摄工序中,通过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1、第2角部,通过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方(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3、第4角部。也就是说,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第1、第3角部,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第2、第4角部。第1角部和第3角部被配置成与输送方向平行,第2角部和第4角部被配置成与输送方向平行。第1角部和第2角部被配置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
第2贴合工序,其从第2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2光学膜而得到的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其中所述第2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2光学膜、和该第2光学膜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的带状的第2载体膜;
第2拍摄工序,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利用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的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的第2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
第2图像检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2拍摄工序中通过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所述光学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5~Dx8、Dy5~Dy8);和
第2判定工序,基于在所述第2图像检查工序中计算出的距离(Dx5~Dx8、Dy5~Dy8),判定贴合偏差。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光学膜贴合于光学显示面板的两面,并能够在一个面贴合之后,对该面进行贴合位置检查(贴合偏差检查)。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包括:第2收纳工序,在所述第2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收纳次品光学单元;和第2合格品输送工序,在所述第2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是合格品的情况下,将合格品光学单元输送到后级。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2拍摄工序中,通过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通过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方的第3、第4角部。也就是说,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第1、第3角部,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第2、第4角部。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1拍摄工序、所述第1图像检查工序以及所述第1判定工序是在所述第1贴合工序之后且在所述第2贴合工序之前进行的。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第2贴合工序之前,排除贴合偏差次品的光学单元(仅在一个面贴合了光学膜片的光学单元)。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1贴合工序中,由一对第1、第2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在所述第1拍摄工序中,在由所述第1、第2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由第1、第2辊夹持着面板后方部(例如后端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因此能够进一步使检查区域的空间节省空间。此外,在例如使用输送辊作为输送光学单元的输送部的情况下,有时光学单元会在输送时发生振动。通过利用第1、第2辊来夹持光学单元,可在抑制了该振动的状态下拍摄第1、第2角部。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2贴合工序中,由一对第3、第4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在所述第2拍摄工序中,在由所述第3、第4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利用第3、第4辊来夹持着面板后方部(例如后端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因此能够使检查区域的空间进一步节省空间。此外,在例如使用输送辊作为输送光学单元的输送部的情况下,有时光学单元会在输送时发生振动。通过利用第3、第4辊来夹持光学单元,可在抑制了该振动的状态下拍摄第1、第2角部。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1图像检查工序中,在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在与带状长边方向交叉(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根据该结构,能够读取始终维持稳定的厚度的线,能够提高位置检查的精度。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2图像检查工序中,在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在与带状长边方向交叉(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根据该结构,能够读取始终维持稳定的厚度的线,能够提高位置检查的精度。
本发明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具备:
第1贴合部,从第1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在输送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1光学膜而得到的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其中,所述第1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1光学膜、和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该第1光学膜的带状的第1载体膜;
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该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该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的第1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即该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
第1图像检查部,根据通过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所述光学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1~Dx4、Dy1~Dy4);和
第1判定部,基于通过所述第1图像检查部计算出的距离(Dx1~Dx4、Dy1~Dy4),判定贴合偏差。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具备:第1收纳部,在由所述第1判定部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收纳次品光学单元;和第1合格品输送部,在由所述第1判定部判定为是合格品的情况下,将合格品光学单元输送到后级。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比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更靠光学单元的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处具有第1检测部,
在从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输送的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之后,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
在从所述第1检测部不能检测到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后,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端的第3、第4角部。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具备:
第2贴合部,其从第2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2光学膜而得到的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其中,所述第2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2光学膜、和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该第2光学膜的带状的第2载体膜;
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该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该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的第2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即该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
第2图像检查部,根据通过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光学单元端部与偏振膜端部之间的距离(Dx5~x8、Dy5~y8);和
第2判定部,基于由所述第2图像检查部计算出的距离(Dx5~Dx8、Dy5~Dy8),判定贴合偏差。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具备:第2收纳部,在由所述第2判定部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收纳次品光学单元;和第2合格品输送部,在由所述第2判定部判定为是合格品的情况下,将合格品光学单元输送到后级。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比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更靠光学单元的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处具有第2检测部,
在从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所输送的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之后,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
在从所述第2检测部不能检测到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之后,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端的第3、第4角部。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的拍摄处理、第1图像检查部的图像处理和第1判定部的判定处理是在第1贴合部的贴合处理之后且在第2贴合部的贴合处理之前进行的。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1贴合部具有一对第1、第2辊,由该第1、第2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所述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由所述第1、第2辊夹持了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2贴合部具有一对第3、第4辊,由该第3、第4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所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由所述第3、第4辊夹持了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1图像检查部在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在与带状长边方向交叉(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2图像检查部在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在与带状长边方向交叉(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上述发明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具有与上述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图像检查部的检查方法的图。
图3是说明图像检查部的检查方法的图。
图4是说明图像检查部的检查方法的图。
图5是说明图像检查部的检查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检查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测量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测量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说明图像检查部的检查方法的图。
图10是说明拍摄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1第1光学膜片
21第2光学膜片
34第1贴合部
41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
43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
51第1图像检查部
52第1判定部
53第2图像检查部
54第2判定部
141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
14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
P液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图2~5是表示检查部进行的检查方法的图。图6是检查图像的一个例子。以下,参照图1~6,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单元,举例说明液晶单元,作为光学显示面板,举例说明液晶显示面板。此外,使用图1所示的部件作为光学膜层叠体的辊。也就是说,作为第1光学膜层叠体辊1,卷绕了在第1载体膜12上层叠了长边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第1光学膜(切断后形成第1光学膜片11(膜主体11a、粘接剂11b))的带状第1光学膜层叠体10。在此,第1光学膜层叠体10具有与液晶单元P的短边对应的宽度(实质上比液晶单元P的短边短的宽度)。作为第2光学膜层叠体辊2,卷绕了第2载体膜22上层叠了长边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第2光学膜(切断后形成第2光学膜片21(膜主体21a、粘接剂21b))的带状第2光学膜层叠体20。在此,第2光学膜层叠体20具有与液晶单元P的长边对应的宽度(实质上比液晶单元P的长边短的宽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具有:第1输送部71,将液晶单元P输送到第1贴合部34;第2输送部72,输送在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贴合了第1光学膜片11后的液晶单元P;配置替换部73,使上下面(P1、P2)反转并在输送方向上替换液晶单元P的短边与长边;第3输送部74,将通过配置替换部73替换的液晶单元P输送到第2贴合部134(相当于第1合格品输送部);和第4输送部75(相当于第2合格品输送部),输送在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贴合了第2光学膜片21后的液晶单元P(将在两面贴合了光学膜的状态的液晶单元称为“液晶显示面板”)。各输送部构成为具有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来输送液晶单元P的多个输送用辊R,其中旋转轴平行于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除了输送辊外还具有吸附板。
(液晶单元输送工序)
从收纳液晶单元P的收纳部81将液晶单元P朝向第1输送部71配置成其第1面P1成为顶面,通过输送辊的旋转,朝向第1贴合部34输送液晶单元P。
(第1光学膜层叠体放出工序、光学膜切断工序)
另一方面,从第1光学膜层叠体辊1放出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10吸附并固定在第1载体膜12侧,同时通过切断部31在不切断第1载体膜12而使其残留的情况下将第1光学膜切断成规定尺寸(与液晶单元P的长边相应的长度(实质上比长边短的长度)),在第1载体膜12上形成多个第1光学膜片11。切断部31例如可列举使用了刀具的切断(基于拉断刀具的切断)、基于激光的切断。
图1的箭头表示切断后的切入部10a的一个例子,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夸张描绘的切入间隔。在刀具是双刃的情况下,越是靠向切断深度方向的里侧,如图8所示那样,切断面越倾斜。在单刃的情况下,倾斜的刃面处的切断面如图8所述那样倾斜。将在后面叙述这样倾斜的切断面时的测量方法。
也可以是在切断部31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夹持辊(niproller),由此输送第1光学膜层叠体10。另外,夹持辊也可以被配置在切断部31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张力调节工序)
为了在第1光学膜层叠体10的切断处理和后续的贴合处理中,能够进行处理长时间不中断的连续的处理并且调整膜的松弛,设置有张力调整部32。张力调整部32构成为具有例如使用了重物的张力调节机构。也可以是在张力调整部32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夹持辊,从而输送第1光学膜层叠体10。另外,夹持辊也可以被配置在张力调整部3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剥离工序)
第1光学膜层叠体10在第1剥离部33被柔性反转,从第1载体膜12剥离第1光学膜片11。第1载体膜12通过卷取部35被卷绕在辊上。卷取部35具有辊和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使辊旋转,从而将第1载体膜12卷绕于辊。此外,也可以是在剥离部33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夹持辊,输送第1光学膜层叠体10或者第1载体膜12。另外,夹持辊也可以被配置在剥离部33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第1贴合工序)
第1贴合部34输送液晶单元P的同时,使从第1载体膜12剥离的第1光学膜片11经由粘接剂11b而贴合在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第1贴合部34由一对第1辊34a和第2辊34b构成。可以是其中一个为驱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的结构,也可以是两个辊均为驱动辊。通过利用一对第1辊34a和第2辊34b来夹持第1光学膜片11和液晶单元P的同时向下游输送,从而使第1光学膜片11贴合于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
(第1拍摄工序)
使第1光学膜片11贴合于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之后的液晶单元P通过第2输送部72而被输送到下游。通过第2输送部72来输送液晶单元P的同时,利用在与输送方向(y)正交的方向(x)上对准液晶单元P的宽度方向端部(A1~A4)而配置的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和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拍摄贴合于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的第1光学膜片11的贴合位置。通过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来拍摄液晶单元P的前方的第1角部A1及其后方的第3角部A3。另一方面,通过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来拍摄液晶单元P的前方的第2角部A2及其后方的第4角部A4。
在第2输送部72的上方配置第1检测部45,在其下游侧配置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首先,如图2所示,第1检测部45检测液晶单元P的前方部。如图3所示,从该检测起经过规定期间之后驱动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来进行拍摄。在此,“从检测起经过的规定期间”是根据第1检测部45与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43间的距离、液晶单元的输送方向的尺寸、液晶单元的输送速度而设定的。第1检测部45能够由反射型光传感器等构成。从检测信号的定时(timing)起经过规定期间之后,接收到来自第1检测部45的检测信号(ON信号)的控制部50向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发送驱动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的命令信号,根据该命令信号,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被驱动,拍摄第1、第2角部A1、A2。
接下来,如图4所示,在向前方输送液晶单元P并且第1检测部45不能检测到液晶单元P时,向控制部50发送非检测信号(OFF信号)。如图5所示,控制部50从该非检测(OFF信号)的定时(timing)起经过规定期间之后,将驱动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的命令信号发送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根据该命令信号,驱动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拍摄第3、第4角部A3、A4。在此,“从非检测信号的定时(timing)起规定期间”是根据第1检测部45与第1、第2区域传感器41、43间的距离、液晶单元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液晶单元的输送速度而设定的。
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43例如可列举CCD区域照相机、CMOS区域照相机。在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43的摄像部的前方位置处具备环形状的环状照明部,在照相机的摄像区域的对置位置、即输送辊R的下方,在相邻的输送辊R彼此之间配置有第1、第2反射照明部42、44。来自环状照明部的照射光被第1、第2反射照明部42、44反射,从背面照射液晶单元P的端部以及第1光学膜片11的端部,从而使得端部线(边缘线)显著。由此,将端部线(边缘线)拍摄得鲜明。第1、第2反射照明部42、44可由反射镜、反射部件构成。
图6表示通过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拍摄出的第2角部A2的图像的一个例子。BM是液晶单元内部的黑底(blackmatrix)。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仅使用从照相机侧对液晶单元进行照明的照明部而省略反射照明部的结构。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输送辊R的下方在相邻的输送辊R彼此之间配置透过光源,通过配置在其上方的区域照相机拍摄透过光像的结构。
(第1图像检查工序)
第1图像检查部51根据通过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43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液晶单元P的端部与第1光学膜片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1~Dx4、Dy1~Dy4)。
具体来讲,参照图6、图7来进行说明。第1图像检查部51对通过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3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如图6所示。此时,通过分析像素(pixel)数并相加像素数来求出输送方向(y)上的液晶单元P的端部P0y与第1光学膜片11的端部L0y之间的距离(Dy2)。同样地,通过分析像素(pixel)数并相加像素数来求出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液晶单元P的端部与第1光学膜片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2)。求出Dy2时的x方向测量位置是从液晶单元P的x方向端部起距离Mx2的位置。另一方面,求出Dx2时的y方向测量位置是从液晶单元P的y方向端部起距离My2的位置。预先设定距离Mx2、My2。也可同样地计算出其他的距离Dx1、Dx3、Dx4、Dy1、Dy3、Dy4。也同样地预先设定该情况下的各距离Mx1、Mx3、Mx4、My1、My3、My4。
此外,如图8所示,第1图像检查部51在第1光学膜片11的端部朝向其内侧倾斜的情况下,计算出液晶单元P的端部P0y与第1光学膜片11的端部L1y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以维持了第1光学膜片11的厚度的边缘线为基准,计算距离。由此,能够读取始终维持了稳定的厚度的线,能够提高位置检查的精度。图8是第1光学膜片11的贴合面的边缘突出、不是贴合面的面被引入膜面内侧的例子。例如,在第1切断部31使用了双刃时,成为图8所示的第1光学膜片11的切断面。
(第1判定工序)
第1判定部52基于通过第1图像检查部51计算出的距离(Dx1~Dx4、Dy1~Dy4),判定贴合偏差。第1判定部52计算预先保存的(设定的)基准贴合距离(在4个角部分别设定)与计算出的Dx1~Dx4、Dy1~Dy4之差,若该差为规定值(例如,±100~±500μm)以内,则判定为是合格品,而该差未进入规定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是次品。
(第1校准修正工序)
在由第1判定部52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控制部50对第1贴合部34进行贴合部的校准修正的指令。作为修正方法,例如可列举对剥离部33的角度进行微调的方法、将液晶单元P相对于输送方向旋转来进行调整的方法。
(次品的第1收纳工序)
在由第1判定部52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使次品液晶单元P从第2输送部72分支,朝向次品收纳部82输送该次品液晶单元P,并在次品收纳部81中将其收纳。另一方面,在由第1判定部52判定为是合格品的情况下,向后段输送合格品液晶单元P(第1合格品输送工序)。
另外,对于不良的液晶单元P,也可以从液晶单元P剥离第1光学膜片11之后将其输送到收纳部81。
另外,作为上述第1图像检查部51和第1判定部52的其他实施方式,第1图像检查部51也可以计算BM的x、y方向端部与第1光学膜片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然后,第1判定部52能够基于该距离来判定贴合偏差。
(配置替换工序)
配置替换部73使第2输送部72输送的作为合格品的液晶单元P上下面(P1、P2)反转,在输送方向(y)上替换液晶单元P的短边与长边。配置替换部73可适当地采用公知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1中,配置替换部73具有:吸附液晶单元P并使其水平旋转90°的旋转部;和吸附液晶单元P并使正反面反转的反转部。
(液晶单元输送工序)
在配置替换部73的处理之后,通过第3输送部74,向第2贴合部134输送液晶单元P。
(第2光学膜层叠体放出工序,光学膜切断工序)
从第2光学膜层叠体辊2放出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20吸附固定第2载体膜22侧的同时,通过切断部131在不切断第2载体膜22的情况下将第2光学膜切断为规定尺寸(与液晶单元P的短边相应的长度(实质上比短边短的长度)),在第2载体膜上形成多个第2光学膜片21。切断部131例如可列举使用了刀具的切断(基于拉断的刀具的切断)、基于激光的切断。
用图1的箭头表示了切断后的切入部20a的一个例子,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夸张地描绘了切入间隔。
也可以是在切断部131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夹持辊,从而输送第2光学膜层叠体20。另外,夹持辊也可以被配置在切断部131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张力调节工序)
为了在第2光学膜层叠体20的切断处理和后续的贴合处理中能够进行长时间处理不中断的连续的处理、且可调整膜的松弛,设置有张力调整部132。张力调整部132构成为具有例如使用了重物的张力调节机构。也可以是在张力调整部132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夹持辊,从而输送第2光学膜层叠体20。另外,夹持辊也可以被配置在张力调整部13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剥离工序)
第2光学膜层叠体20在第2剥离部133被柔性反转,从第2载体膜22剥离第2光学膜片21。通过卷取部135,将第2载体膜22卷绕在辊上。卷取部135具有辊和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使辊旋转,从而将第2载体膜22卷绕于辊。此外,也可以是在剥离部133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夹持辊,从而输送第2光学膜层叠体20或者第2载体膜22。另外,夹持辊也可以被配置在剥离部133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第2贴合工序)
第2贴合部134输送液晶单元P的同时,使从第2载体膜22剥离的第2光学膜片21经由粘接剂21b而贴合到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第2贴合部134由一对第3辊134a和第4辊134b构成。其中,可以是一个为驱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也可以是两个辊均为驱动辊。通过利用一对第3辊134a、第4辊134b来夹持第2光学膜片21和液晶单元P的同时将它们送到下游,从而使第2光学膜片21贴合于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
(第2拍摄工序)
通过第4输送部75,向下游输送使第2光学膜片21贴合于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之后的液晶单元P(液晶显示面板)。通过第4输送部75输送液晶单元P的同时,利用在与输送方向(y)正交的方向(x)上对准液晶单元P的宽度方向端部(B1~B4)而配置的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拍摄贴合于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的第2光学膜片21的贴合位置(参照图9)。通过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来拍摄液晶单元P的前方的第1角部B1及其后方的第3角部B3。另一方面,通过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来拍摄液晶单元P的前方的第2角部B2及其后方的第4角部B4。
如图9所示,使第2检测部145配置在第4输送部75的上方,在其下游侧配置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第2检测部145检测液晶单元P的前方部。从该检测起经过规定期间之后,驱动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来进行拍摄。在此,“从检测起规定期间”是根据第2检测部145与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143之间的距离、液晶单元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液晶单元的输送速度而设定的。第2检测部145可由反射型光传感器等构成。接收到来自第2检测部145的检测信号(ON信号)的控制部50在从检测信号的定时(timing)起经过规定期间之后,向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发送驱动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的命令信号,根据该命令信号,驱动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来拍摄第1、第2角部B1、B2。
接下来,在向前方输送液晶单元P而第2检测部145无法检测到液晶单元P时,向控制部50发送非检测信号(OFF信号)。控制部50在从该非检测(OFF信号)的定时(timing)起经过规定期间之后,向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发送驱动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的命令信号,根据该命令信号,驱动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3来拍摄第3、第4角部B3、B4。在此,“从非检测信号的定时(timing)起规定期间”是根据第2检测部145与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143之间的距离、液晶单元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液晶单元的输送速度而设定的。
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143例如可列举CCD区域照相机、CMOS区域照相机。在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143的摄像部的前方位置处具备环形状的环状照明部,在照相机的摄像区域的对置位置、即输送辊R的下方,在相邻的输送辊R彼此之间配置有第3、第4反射照明部142、144。来自环状照明部的照射光被第3、第4反射照明部142、144反射,从背面照射液晶单元P的端部以及第2光学膜片21的端部,使得端部线(边缘线)显著。由此,可将端部线(边缘线)拍摄得鲜明。第3、第4反射照明部142、144可由反射镜、反射部件构成。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仅使用从照相机侧对液晶单元进行照明的照明部而省略反射照明部的结构。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输送辊R的下方在相邻的输送辊R彼此之间配置透过光源,通过配置在其上方的区域照相机来拍摄透过光像。
(第2图像检查工序)
第2图像检查部53根据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143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液晶单元P的端部与第2光学膜片2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5~Dx8、Dy5~Dy8)。具体的计算方法与第1图像检查部5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2判定工序)
第2判定部54基于通过第2图像检查部53计算出的距离(Dx5~Dx8、Dy5~Dy8),判定贴合偏差。第2判定部54计算预先保存的(设定的)基准贴合距离(4个角部被分别设定)与计算出的Dx5~Dx8、Dy5~Dy8之差,若该差为规定值(例如,±100~±500μm)以内,则判定为是合格品,而该差未进入规定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是次品。
(第2校准修正工序)
在由第2判定部54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控制部50对第2贴合部134进行贴合部的校准修正的指令。作为修正方法,例如,可列举对剥离部133的角度进行微调的方法、将液晶单元P相对于输送方向旋转来进行调整的方法。
(次品的第2收纳工序)
在由第2判定部54判定为是合格品的情况下,向合格品的收纳部83输送合格品液晶单元P,并在合格品的收纳部83将其收纳(第2合格品输送工序)。另一方面,在由第2判定部54判定为是次品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使次品液晶单元P从第4输送部75分支,并向次品收纳部84输送次品液晶单元P,并在次品收纳部84内将其收纳。
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控制部50控制制造系统的各部分。控制部50例如由信息处理装置、专用电路构成。第1、第2图像检查部、第1、第2判定部也同样由信息处理装置、专用电路构成。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在收纳部83收纳合格品的液晶单元P,而是将其输送到其它的检查工序。此外,对于次品的液晶单元P而言,也可以从液晶单元P仅剥离第2光学膜片21,在第2面P2贴合新的第2光学膜片。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拍摄图像的方法与实施方式1不同。如图10所示,第1、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41、43在通过第1、第2辊34a、34b夹持了液晶单元P以及第1光学膜片11的后方部的状态下,拍摄所输送的液晶单元P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A1、A2。此外,同样地,第3、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141、143在通过第3、第4辊134a、134b夹持了液晶单元P以及第2光学膜片21的后方部的状态下,拍摄所输送的液晶单元P的前方的第1、第2角部B1、B2。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通过一对辊夹持了面板后方部(例如后端部)的状态下,利用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液晶单元的前方的2个角部,因此能够使检查区域的空间进一步实现省空间化。此外,作为输送液晶单元的输送部,能够在抑制了例如使用输送辊时的液晶单元的振动的状态下适当地拍摄2个角部。
另外,第2、第4输送部72、75也可以在将与输送辊R对置地配置的辊配置在区域传感器照相机的前方并夹持了液晶单元P以及第1光学膜片11的前方部的状态下,通过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液晶单元的后方的2个角部。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切断部在宽度方向上切断带状的光学膜以及粘接剂,在载体膜(12、22)上形成了与液晶单元P对应的大小的光学膜片(11、21),但也可以为了避免带状的光学膜的缺点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带状的光学膜以及粘接剂。
此外,虽然作为光学膜层叠体辊(1)使用了在载体膜(12)上隔着粘接剂而层叠了带状光学膜的带状光学膜层叠体(10)被卷绕的结构,但也可以使用预先在带状的光学膜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割线(10a),且在载体膜(12)上排列有与液晶单元P对应的大小的光学膜片的带切痕的光学膜层叠体辊。在使用带切痕的光学膜层叠体辊的情况下,不需要切断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2中,从液晶单元的上侧贴合了全部的第1、第2光学膜片,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从液晶单元的上侧贴合任意1片,从液晶单元的下侧贴合剩余的1片,或者也可以都从液晶单元的下侧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光学膜,例示了偏振膜。偏振膜例如由偏振器(厚度为1.5~80μm左右)与偏振器保护膜(厚度一般为1~500μm左右)形成,在偏振器的单面或者双面通过粘合剂或者不通过粘合剂而配置偏振器保护膜。作为构成光学膜层叠体10的其他膜,例如可列举λ/4板、λ/2板等相位差膜(厚度一般为10~200μm)、视觉补偿膜、亮度提高膜、表面保护膜等。光学膜层叠体的厚度例如可列举10μm~500μm的范围。夹在偏振膜与载体膜之间的粘接剂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丙烯系粘接剂、硅酮系粘接剂、聚氨酯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层厚度例如优选为10μm~50μm的范围。作为粘接剂与载体膜的剥离力,例如例示了0.15(N/50mm宽度样本),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剥离力是以JISZ0237为基准来测量的。
载体膜可使用例如塑料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膜、聚烯烃系膜等)等现有公知的膜。此外,可根据需要使用通过硅酮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硫化钼等适当的剥离剂进行了涂层处理的膜等现有的适当的膜。
光学显示面板是至少在光学单元的单面或者双面经由粘接剂而贴合了光学膜片的面板,根据需要还组装驱动电路。光学单元例如可列举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液晶单元可使用例如垂直取向(VA)型、平面转换(IPS)型等任意形式的单元。有机EL单元可使用例如顶部发射方式、底部发射方式、双向发射方式等任意形式的单元。图1所示的液晶单元P是在对置配置的一对基板(第1面(视觉辨认的侧面)P1、第2面(背面)P2)之间密封有液晶层的结构。

Claims (18)

1.一种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1贴合工序,从第1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在输送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1光学膜而得到的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其中所述第1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1光学膜和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该第1光学膜的带状的第1载体膜;
第1拍摄工序,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利用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的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的第1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
第1图像检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1拍摄工序中通过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所述光学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1~Dx4、Dy1~Dy4);和
第1判定工序,基于在所述第1图像检查工序中计算出的距离(Dx1~Dx4、Dy1~Dy4),判定贴合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拍摄工序通过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通过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端的第3角部和第4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第2贴合工序,从第2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2光学膜而得到的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其中所述第2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2光学膜和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该第2光学膜的带状的第2载体膜;
第2拍摄工序,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利用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的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的第2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
第2图像检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2拍摄工序中通过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所述光学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5~Dx8、Dy5~Dy8);和
第2判定工序,基于在所述第2图像检查工序中计算出的距离(Dx5~Dx8、Dy5~Dy8),判定贴合偏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2拍摄工序通过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通过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端的第3角部和第4角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拍摄工序、所述第1图像检查工序以及所述第1判定工序是在所述第1贴合工序之后且在所述第2贴合工序之前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贴合工序中,由一对第1辊和第2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在所述第1拍摄工序中,在由所述第1辊和所述第2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贴合工序中,由一对第3辊和第4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在所述第2拍摄工序中,在由所述第3辊和所述第4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来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图像检查工序中,在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图像检查工序中,在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10.一种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具备:
第1贴合部,从第1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在输送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1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1光学膜而得到的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其中,所述第1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1光学膜和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该第1光学膜的带状的第1载体膜;
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该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该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该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该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1面的第1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即该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
第1图像检查部,根据通过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所述光学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x1~Dx4、Dy1~Dy4);和
第1判定部,基于通过所述第1图像检查部计算出的距离(Dx1~Dx4、Dy1~Dy4),判定贴合偏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其中,
在比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更靠光学单元的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处具有第1检测部,
从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输送的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之后,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
从所述第1检测部不能检测到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之后,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端的第3角部和第4角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还具备:
第2贴合部,从第2光学膜层叠体的辊放出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带状的第2光学膜层叠体中的至少第2光学膜而得到的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其中,所述第2光学膜层叠体具备具有粘接剂的所述第2光学膜和经由该粘接剂而层叠该第2光学膜的带状的第2载体膜;
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而配置该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该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输送所述光学单元的同时该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该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的第2面的第2光学膜片的贴合位置、即该光学单元的宽度方向端部;
第2图像检查部,根据通过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计算出输送方向(y)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x)上的光学单元端部与第2光学膜片端部之间的距离(Dx5~x8、Dy5~y8);和
第2判定部,基于通过所述第2图像检查部计算出的距离(Dx5~Dx8、Dy5~Dy8),判定贴合偏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其中,
在比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更靠光学单元的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具有第2检测部,
从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所输送的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之后,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
从所述第2检测部不能检测到所述光学单元开始经过规定期间后,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后端的第3角部和第4角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的拍摄处理、所述第1图像检查部的图像处理、所述第1判定部的判定处理是在所述第1贴合部的贴合处理之后且在所述第2贴合部的贴合处理之前进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第1贴合部具有一对第1辊和第2辊,由该第1辊和该第2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1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所述第1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2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由所述第1辊和所述第2辊夹持了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第2贴合部具有一对第3辊和第4辊,由该第3辊和该第4辊夹持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同时将它们陆续送出,从而将所述第2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光学单元,
所述第3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和所述第4区域传感器照相机在由所述第3辊和所述第4辊夹持了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后方部的状态下,拍摄所输送的光学单元的前方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第1图像检查部在所述第1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第2图像检查部在所述第2光学膜片的被切断的端面倾斜的情况下,以维持膜的厚度的线为基准,计算出距离。
CN201510920414.0A 2014-12-18 2015-12-11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Active CN105717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6327 2014-12-18
JP2014256327A JP6529250B2 (ja) 2014-12-18 2014-12-18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7671A true CN105717671A (zh) 2016-06-29
CN105717671B CN105717671B (zh) 2021-07-13

Family

ID=5614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0414.0A Active CN105717671B (zh) 2014-12-18 2015-12-11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29250B2 (zh)
KR (1) KR102522383B1 (zh)
CN (1) CN105717671B (zh)
TW (2) TWI67353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7939A (zh) * 2017-06-29 2017-09-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贴附检测装置以及偏光片贴附设备
CN108962760A (zh) * 2017-05-19 2018-12-07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引线框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09843549A (zh) * 2017-09-28 2019-06-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针对定形面板的树脂膜粘贴系统
CN113579512A (zh) * 2021-08-02 2021-11-02 北京深点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77298A (zh) * 2023-04-28 2023-05-30 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板材贴膜缺陷检测和切膜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16213271A (zh) * 2023-04-28 2023-06-06 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石膏板自动缺陷检测与智能剔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08178B1 (ko) * 2016-08-29 2019-08-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패널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20180082268A (ko) * 2017-01-10 2018-07-18 (주)로보토보 안정화 구간을 포함하는 광학 검사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868433B2 (ja) * 2017-03-27 2021-05-12 株式会社Screenラミナテック 貼合装置および貼合方法
CN112687245A (zh) * 2019-10-18 2021-04-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其形成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2022090281A (ja) * 2020-12-07 2022-06-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縁部検出方法
JP2022090247A (ja) 2020-12-07 2022-06-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縁部検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919A (zh) * 2010-03-18 2012-03-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贴合精度检查方法以及贴合精度检查装置
CN202351564U (zh) * 2011-03-18 2012-07-2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和检查装置
JP2013113897A (ja) * 2011-11-25 2013-06-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CN103959146A (zh) * 2012-11-19 2014-07-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8522B2 (ja) 2003-01-30 2007-07-25 株式会社タカトリ 液晶パネルの偏光板貼付け精度検査方法
JP5467531B2 (ja) * 2008-06-26 2014-04-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1054586A (ja) * 2009-08-31 2011-03-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遮蔽材に於ける機能層の多層間欠塗工方法
JP4723045B1 (ja) 2010-06-24 2011-07-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919A (zh) * 2010-03-18 2012-03-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贴合精度检查方法以及贴合精度检查装置
CN202351564U (zh) * 2011-03-18 2012-07-2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和检查装置
CN102681242A (zh) * 2011-03-18 2012-09-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和方法、检查装置和方法
JP2013113897A (ja) * 2011-11-25 2013-06-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CN103959146A (zh) * 2012-11-19 2014-07-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2760A (zh) * 2017-05-19 2018-12-07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引线框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08962760B (zh) * 2017-05-19 2023-09-19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引线框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07167939A (zh) * 2017-06-29 2017-09-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贴附检测装置以及偏光片贴附设备
CN109843549A (zh) * 2017-09-28 2019-06-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针对定形面板的树脂膜粘贴系统
CN109843549B (zh) * 2017-09-28 2022-04-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针对定形面板的树脂膜粘贴系统
CN113579512A (zh) * 2021-08-02 2021-11-02 北京深点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77298A (zh) * 2023-04-28 2023-05-30 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板材贴膜缺陷检测和切膜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16213271A (zh) * 2023-04-28 2023-06-06 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石膏板自动缺陷检测与智能剔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6213271B (zh) * 2023-04-28 2023-08-11 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石膏板自动缺陷检测与智能剔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9584A (zh) 2016-08-16
JP6529250B2 (ja) 2019-06-12
CN105717671B (zh) 2021-07-13
TWI673539B (zh) 2019-10-01
KR20160074401A (ko) 2016-06-28
TWI731359B (zh) 2021-06-21
JP2016118580A (ja) 2016-06-30
KR102522383B1 (ko) 2023-04-18
TW201940934A (zh) 2019-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7671A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TWI592715B (zh) 光學膜黏貼位置測定裝置
TW201508266A (zh) 缺陷檢查裝置、光學部件之製造系統及光學顯示裝置之生產系統
TW201333445A (zh) 檢查裝置及光學部材貼合體之製造裝置
TW201227055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crystal display elements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crystal display elements
JP5804404B2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JP2019109532A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システム
TW201435447A (zh) 光學顯示設備之生產系統及生產方法
JP2012194509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並びに、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TW201800744A (zh) 缺陷檢查用攝影裝置、缺陷檢查系統、膜製造裝置、缺陷檢查用攝影方法、缺陷檢查方法及膜的製造方法
WO2015029998A1 (ja)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TWI596388B (zh) 光學部件貼合體之製造方法
KR101691225B1 (ko) 광학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 제조용 롤 원재료
TW201518811A (zh) 光學組件貼合體之製造方法
JP5618283B2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KR20150121004A (ko)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JP2010127910A (ja) フィルムの検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透過性の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フィルムの検査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透過性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0018582B (zh) 光学显示面板连续检查方法和装置、连续制造方法和系统
TWI576231B (zh) 光學顯示元件之對準裝置及光學顯示元件之對準方法
KR102029695B1 (ko) 광학 필름 라미네이팅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유닛 제조 방법
TW201423209A (zh) 檢測裝置、光學組件貼合體之製造裝置及光學組件貼合體之製造方法
TW202129247A (zh) 檢查方法、光學膜檢查裝置及光學零件的製造方法
JP2010127911A (ja) フィルムの検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透過性の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フィルムの検査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透過性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1516447A (zh) 光學組件貼合體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