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340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1340B
CN105711340B CN201510621838.7A CN201510621838A CN105711340B CN 105711340 B CN105711340 B CN 105711340B CN 201510621838 A CN201510621838 A CN 201510621838A CN 105711340 B CN105711340 B CN 105711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external shoulder
outside
major trough
sipes 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18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1340A (zh
Inventor
大场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11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1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无论在右转弯或左转弯时,均能够提高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2),该胎面部具有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胎面部包含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eo)、向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槽(4A)、外侧胎肩主槽与外侧胎面端之间的外侧胎肩着地部(7A)。在外侧胎肩着地部设置有从外侧胎肩主槽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相互分开的外侧胎肩倾斜槽(31)与从外侧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外侧胎肩胎纹沟(32)。外侧胎肩倾斜槽(31)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α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递减。外侧胎肩胎纹沟(32)向与外侧胎肩倾斜槽(31)反方向倾斜而与外侧胎肩倾斜槽(31)连通。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以往,已知一种充气轮胎,其通过在胎面部设置在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地延伸的胎肩主槽,从而具备在胎肩主槽与胎面端之间划分的胎肩着地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在胎肩着地部具有从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胎肩凸槽,以及从胎肩主槽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胎肩胎纹沟。胎肩凸槽与胎肩胎纹沟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互相向相同方向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919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充气轮胎中,由于胎肩凸槽与胎肩胎纹沟向相同方向倾斜,因此在右转弯或左转弯的任一时,胎肩凸槽及胎肩胎纹沟的延伸方向有与垂直于轮胎行进方向的方向相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无法通过胎肩凸槽及胎肩胎纹沟充分获得在与轮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边缘效应,因此有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降低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在右转弯或左转弯时均能够提高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
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该胎面部具备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其中,所述胎面部包含:外侧胎面端,轮胎安装到车辆时,该外侧胎面端位于车辆外侧;外侧胎肩主槽,该外侧胎肩主槽在最靠近所述外侧胎面端的一侧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地延伸;以及外侧胎肩着地部,该外侧胎肩着地部被划分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外侧胎面端之间,在所述外侧胎肩着地部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倾斜槽,多个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相互分开;以及外侧胎肩胎纹沟,该外侧胎肩胎纹沟从所述外侧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以朝向轮胎轴向外侧而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α递减的状态弯曲,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向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的反方向倾斜而与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连通。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的轮胎轴向的各外端设置为在从轮胎轴向观察时,与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其他的外侧胎肩倾斜槽重合,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包含多个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相邻的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中的一个与所述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连通,相邻的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中的另一个不与该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连通。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包含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该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设置于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之间。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的宽度为2.0~3.0mm,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的宽度小于2.0mm。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面部包含:外侧中央主槽,该外侧中央主槽在轮胎赤道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之间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以及外侧中间着地部,该外侧中间着地部被划分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中央主槽之间,在所述外侧中间着地部设置有:多个外侧中间胎纹沟,多个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将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予以连接,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向与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相同的方向倾斜,且以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β朝向所述外侧中央主槽递减的状态弯曲。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深度比在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及所述外侧中央主槽连通的两端部的深度大。
在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的宽度小于2.0mm。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外侧胎肩着地部设置有多个从外侧胎肩主槽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相互分开的外侧胎肩倾斜槽,以及从外侧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外侧胎肩胎纹沟。外侧胎肩倾斜槽以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α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递减的状态弯曲,因此根据转弯时的偏滑角(日语:スリップ角),通过外侧胎肩倾斜槽而得到与轮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边缘效应。由此,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提高。
另一方面,外侧胎肩胎纹沟向与外侧胎肩倾斜槽反方向倾斜,因此无论在右转弯或左转弯时,通过外侧胎肩倾斜槽或外侧胎肩胎纹沟的任一,得到与轮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边缘效应。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胎面部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胎面部的胎肩着地部的放大展开图。
图4图1的胎面部的中间着地部的放大展开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6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7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8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9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符号说明
2 胎面部
3A 外侧中央主槽
4A 外侧胎肩主槽
6A 外侧中间着地部
7A 外侧胎肩着地部
21 外侧中间胎纹沟
31 外侧胎肩倾斜槽
32 外侧胎肩胎纹沟
33 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
34 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一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不整体图示)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胎面部2的A-A线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例如适用作为乘用车的轮胎,具备非对称的胎面花纹,该非对称的胎面花纹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向车辆安装的朝向例如在侧壁部(未图示)由文字等表示。
胎面部2具有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eo与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Tei。
在此,上述“胎面端”Teo、Tei作为使正规状态的轮胎负载正规负载,而以车轮外倾角0度的状态接地到平面时的最靠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来规定车辆外侧及内侧的两处,正规状态是指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并且,规定该外侧胎面端Teo与内侧胎面端Tei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作为胎面宽度TW。另外在没有特别事先规定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为上述正规状态下的值。
另外,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对每种轮胎所规定的轮辋,例如在JATMA中为“标准轮辋”,在TRA中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在ETRTO中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另外,上述“正规压力”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对每种轮胎所规定的气压,在JATMA中为“最高气压”,在TRA中为表“在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制(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中为“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但轮胎为乘用车用的情况下,正规压力为180kPa。
进一步,上述“正规负载”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对每种轮胎所规定的负载,在JATMA中为“最大负载能力”,在TRA中为表“在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制(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中为“负载能力(LOAD CAPACITY)”,但在轮胎为乘用车用的情况下,正规负载为相当于所述负载的88%的负载。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2设置有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中央主槽3A、3B,以及在中央主槽3A、3B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槽4A、4B。外侧中央主槽3A与轮胎赤道C相比位于车辆外侧,内侧中央主槽3B与轮胎赤道C相比位于车辆内侧。外侧胎肩主槽4A位于最靠外侧胎面端Teo侧,内侧胎肩主槽4B位于最靠内侧胎面端Tei侧。
由此,胎面部2被划分为:被外侧中央主槽3A与内侧中央主槽3B夹持的中央着地部5、被外侧中央主槽3A与外侧胎肩主槽4A夹持的外侧中间着地部6A、被内侧中央主槽3B与内侧胎肩主槽4B夹持的内侧中间着地部6B、被外侧胎肩主槽4A与外侧胎面端Teo夹持的外侧胎肩着地部7A,以及被内侧胎肩主槽4B与内侧胎面端Tei夹持的内侧胎肩着地部7B。
中央主槽3A、3B及胎肩主槽4A、4B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这样的中央主槽3A、3B及胎肩主槽4A、4B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且通过轮胎圆周方向的边缘成分从而发挥在冰雪路上的优异的转弯性能。
外侧中央主槽3A的宽度W1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4~7%。在上述宽度W1小于胎面宽度TW的4%的情况下,有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降低的担忧。另外,有在雪路上的雪柱剪断力降低,影响到转弯性能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宽度W1超过胎面宽度TW的7%的情况下,有胎面部2的刚性降低且操纵稳定性能降低的担忧。
同样的,外侧胎肩主槽4A的宽度W2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4~6%。另外,从湿地性能与操纵稳定性能的观点看,外侧中央主槽3A的宽度W1优选比外侧胎肩主槽4A的宽度W2大。
外侧中央主槽3A及外侧胎肩主槽4A的深度D1例如优选6~10mm。在上述深度D1小于6mm的情况下,有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降低的担忧。另外,有在雪路上的雪柱剪断力降低而影响到转弯性能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深度D1超过10mm的情况下,有胎面部2的刚性降低且操纵稳定性能降低的担忧。内侧中央主槽3B及内侧胎肩主槽4B的深度与上述相同。
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宽度W5与中央着地部5的宽度W3的比W5/W3例如优选为2.57以上,更优选为2.68以上,优选为2.89以下,更优选为2.84以下。在上述比W5/W3小于2.57的情况下,有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不足,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性能降低的担忧。另一方面,在比W5/W3超过2.89的情况下,有中央着地部5的刚性不足,对在干燥路面上的方向盘的输入的响应性能降低的担忧。根据同样的观点,内侧胎肩着地部7B的宽度与中央着地部5的宽度W3的比例如优选为2.57以上,更优选为2.64以上,优选为2.89以下,更优选为2.80以下。
外侧中间着地部6A的宽度W4与中央着地部5的宽度W3的比W4/W3例如优选为1.40~1.72。在上述比W4/W3小于1.40的情况下,有外侧中间着地部6A的刚性不足,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性能降低的担忧。另一方面,在比W4/W3超过1.72的情况下,有中央着地部5的刚性不足,对在干燥路面上的方向盘的输入的响应性能降低的担忧。内侧中间着地部6B的宽度与中央着地部5的宽度W3的关系也与上述相同。
图3是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放大图。在外侧胎肩着地部7A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倾斜槽31与多个外侧胎肩胎纹沟32。
外侧胎肩倾斜槽31从外侧胎肩主槽4A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通过外侧胎肩倾斜槽31获得在雪路上的雪柱剪断力,使转弯性能提高。各外侧胎肩倾斜槽31不相互连通而分开设置。通过这样的外侧胎肩倾斜槽31,确保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且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性能提高。
外侧胎肩倾斜槽31不与外侧胎面端Teo连通,且在外侧胎肩着地部7A内具有轮胎轴向的外端31e。各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各外端31e设置为接近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外侧胎肩倾斜槽31。
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α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递减。由此,外侧胎肩倾斜槽31弯曲地形成,在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外端31e附近,角度α趋近于零。通过这样的外侧胎肩倾斜槽31,根据转弯时的偏滑角,在与轮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得到边缘效应。由此,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提高。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端31e附近的外侧胎肩倾斜槽31大致沿轮胎圆周方向形成,因此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较大。因此,在轮胎轴向上得到较大的边缘效应,能够得到在冰雪路上的高转弯性能。
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宽度W31例如优选为2.0~3.0mm。在上述宽度W31小于2.0mm的情况下,有在雪路上的雪柱剪断力降低,影响到转弯性能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宽度W31超过3.0mm的情况下,有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降低,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性能降低的担忧。
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深度D31(参照图2)优选为外侧胎肩主槽4A的深度D1的64~72%。在上述深度D31小于上述深度D1的64%的情况下,有在雪路上的雪柱剪断力降低,影响到转弯性能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深度D31超过上述深度D1的72%的情况下,有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降低,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性能降低的担忧。
外侧胎肩胎纹沟32从外侧胎面端Teo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这样的外侧胎肩胎纹沟32抑制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轮胎轴向刚性的减少,抑制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性能的降低。
外侧胎肩胎纹沟32向与外侧胎肩倾斜槽31反方向倾斜,且与外侧胎肩倾斜槽31连通。外侧胎肩胎纹沟32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缓缓递减。由此,外侧胎肩胎纹沟32弯曲地形成。这样的外侧胎肩胎纹沟32与直线状的胎纹沟相比发挥更大的边缘效应。
外侧胎肩胎纹沟32向与外侧胎肩倾斜槽31反方向倾斜,因此无论在右转弯或左转弯时,通过外侧胎肩倾斜槽31或外侧胎肩胎纹沟32均得到与轮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边缘效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这样的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优异的充气轮胎适用于未安装有轮胎防滑链的非驱动轮,例如适用于前轮驱动车的后轮。
外侧胎肩胎纹沟32的宽度W32优选小于2.0mm。这样的外侧胎肩胎纹沟32在急减速或急加速时在外侧胎肩着地部7A被施加较大的前后力时闭塞,提高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有助于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提高。
外侧胎肩胎纹沟32包含多个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33。各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33通过相邻的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外端31e附近而与另一外侧胎肩倾斜槽31连通。通过这样的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33,相邻的外侧胎肩倾斜槽31不经由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33而连通,因此能够抑制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降低。由此,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外侧胎肩胎纹沟32包含多个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34。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34设置于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33之间。这样的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34优化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分布,抑制不均匀磨损等。
图4是外侧中间着地部6A的放大图。在外侧中间着地部6A设置有多个外侧中间胎纹沟21。外侧中间胎纹沟21连接外侧胎肩主槽4A与外侧中央主槽3A。外侧中间胎纹沟21向与外侧胎肩倾斜槽31相同方向倾斜。外侧中间胎纹沟21的外端隔着外侧胎肩主槽4A而相对于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内端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大致错开1/2间距地设置。通过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的配置,使外侧中间着地部6A及外侧胎肩着地部7A的刚性分布均一化,并抑制不均匀磨损。
外侧中间胎纹沟21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β朝向外侧中央主槽3A,即朝向轮胎轴向内侧递减。由此,外侧中间胎纹沟21弯曲地形成。通过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根据转弯时的偏滑角,得到与轮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边缘效应。由此,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提高。
外侧中间胎纹沟21的宽度W21例如优选小于2.0mm。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在急减速或急加速时在外侧中间着地部6A被施加较大的前后力时闭塞,提高外侧中间着地部6A的刚性,有助于操纵稳定性能的提高。
外侧中间胎纹沟21的深度D21优选为外侧胎肩主槽4A的深度D1的67~75%。在上述深度D21小于上述深度D1的67%的情况下,有无法充分获得在雪路上的边缘效应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深度D21超过上述深度D1的75%的情况下,有外侧中间着地部6A的刚性降低,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性能降低的担忧。
外侧中间胎纹沟21具有长度方向的中央部21a、与外侧中央主槽3A连通的端部21b,以及与外侧胎肩主槽4A连通的端部21c。在外侧中间胎纹沟21,在中央部21a的深度比在两端部21b、21c的深度大。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直至磨损末期为止在中央部21a发挥更大的边缘效应。另外,能够抑制两端部21b、21c附近的不均匀磨损。
以上,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
图5至图9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其他实施方式。
相对于图1的充气轮胎,在图5所示的充气轮胎中,外侧中间胎纹沟21隔着外侧胎肩主槽4A而设置于从外侧胎肩倾斜槽31大致连续地连接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及外侧胎肩倾斜槽31提高了排水性能。
相对于图5的充气轮胎,在图6所示的充气轮胎中,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轮胎轴向成分设定为较小。通过这样的外侧胎肩倾斜槽31,提高了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及排水性能。
相对于图5的充气轮胎,在图7所示的充气轮胎中,外侧中间胎纹沟21及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轮胎圆周方向的间距设定为1/2。通过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及外侧胎肩倾斜槽31,提高了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及排水性能。
相对于图7的充气轮胎,在图8所示充气轮胎中,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轮胎轴向成分设定为较小。另外,外侧中间胎纹沟21及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轮胎圆周方向成分设定为较大。通过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及外侧胎肩倾斜槽31,提高了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及排水性能。
相对于图6的充气轮胎,在图9所示充气轮胎中,外侧中间胎纹沟21及外侧胎肩倾斜槽31的轮胎圆周方向的间距设定为1/2。通过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沟21及外侧胎肩倾斜槽31,平衡地提高了在冰雪路上的转弯性能与牵引性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具有图1的胎面花纹的尺寸205/60R16的充气轮胎,并测试冰雪路转弯性能及操纵稳定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冰雪路转弯性能>
安装于轮辋16×6.0J的供试用轮胎以内压240kPa的条件安装于排气量2000cc的乘用车的所有轮,且由一位驾驶员乘车行驶在冰雪雪路面测试道,通过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转弯性能。其结果,设实施例1为评分100,数值越大,表示冰雪路转弯性能越优异。
<操纵稳定性能>
上述车辆被带入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道,以80~120km/h的速度范围,通过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关于方向盘的手感、响应性的特性。其结果,设实施例1为评分100,数值越大,表示操纵稳定性能越优异。
【表1】
如从表1明确可知,能够确认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与比较例相比冰雪路转弯性能显著提高。

Claims (8)

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该胎面部具备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含:
外侧胎面端,轮胎安装到车辆时,该外侧胎面端位于车辆外侧;
外侧胎肩主槽,该外侧胎肩主槽在最靠近所述外侧胎面端的一侧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地延伸;以及
外侧胎肩着地部,该外侧胎肩着地部被划分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外侧胎面端之间,
在所述外侧胎肩着地部设置有:
多个外侧胎肩倾斜槽,多个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相互分开;以及
外侧胎肩胎纹沟,该外侧胎肩胎纹沟从所述外侧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
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以朝向轮胎轴向外侧而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α递减的状态弯曲,
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向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的反方向倾斜而与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的轮胎轴向的各外端设置为在从轮胎轴向观察时,与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其他的外侧胎肩倾斜槽重合,
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包含多个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相邻的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中的一个与所述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连通,相邻的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中的另一个不与该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包含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该第2外侧胎肩胎纹沟设置于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外侧胎肩胎纹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的宽度为2.0~3.0mm,所述外侧胎肩胎纹沟的宽度小于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含:外侧中央主槽,该外侧中央主槽在轮胎赤道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之间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以及外侧中间着地部,该外侧中间着地部被划分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中央主槽之间,
在所述外侧中间着地部设置有:
多个外侧中间胎纹沟,多个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将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外侧中央主槽予以连接,
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向与所述外侧胎肩倾斜槽相同的方向倾斜,且以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角度β朝向所述外侧中央主槽递减的状态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深度比在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及所述外侧中央主槽连通的两端部的深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的宽度小于2.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中间胎纹沟的宽度小于2.0mm。
CN201510621838.7A 2014-12-18 2015-09-25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5711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6280 2014-12-18
JP2014256280A JP6019097B2 (ja) 2014-12-18 2014-12-18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340A CN105711340A (zh) 2016-06-29
CN105711340B true CN105711340B (zh) 2019-04-09

Family

ID=5614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1838.7A Active CN105711340B (zh) 2014-12-18 2015-09-25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19097B2 (zh)
CN (1) CN105711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4212B2 (ja) * 2018-06-06 2022-06-14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946926B (zh) * 2018-08-01 2021-11-02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429A (zh) * 2007-08-07 2010-07-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2005187A1 (ja) * 2010-07-07 2012-01-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05599B1 (ja) * 2011-04-27 2012-03-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3046760U (zh) * 2013-01-08 2013-07-10 山东安驰轮胎有限公司 轿车子午线轮胎
JP2014205460A (ja) * 2013-04-15 2014-10-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221626A (ja) * 2013-05-14 2014-11-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3771B2 (ja) * 1999-10-06 2002-04-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77649B2 (ja) * 2003-10-15 2009-12-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45346B1 (ja) * 2007-11-07 2008-09-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67667B1 (ja) * 2008-06-04 2009-11-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208507A (ja) * 2009-03-10 2010-09-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17045B2 (ja) * 2009-05-29 2014-02-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429A (zh) * 2007-08-07 2010-07-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2005187A1 (ja) * 2010-07-07 2012-01-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05599B1 (ja) * 2011-04-27 2012-03-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3046760U (zh) * 2013-01-08 2013-07-10 山东安驰轮胎有限公司 轿车子午线轮胎
JP2014205460A (ja) * 2013-04-15 2014-10-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221626A (ja) * 2013-05-14 2014-11-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340A (zh) 2016-06-29
JP6019097B2 (ja) 2016-11-02
JP2016117304A (ja)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4663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994077B2 (en) Pneumatic tire
JP6555040B2 (ja) タイヤ
JP6790722B2 (ja) タイヤ
US1027272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8688411B (zh) 充气轮胎
CN106042780A (zh) 充气轮胎
JP6819133B2 (ja) タイヤ
JP7081277B2 (ja) タイヤ
JP684864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377584A (zh) 汽车轮胎
US1150500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4972844A (zh) 充气轮胎
CN104972840A (zh) 充气轮胎
JP58300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711340B (zh) 充气轮胎
JP52824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936770B (zh) 轮胎
US20160288581A1 (en) Tire
CN104903122B (zh) 在冬季行驶条件下使用的车辆充气轮胎
JP587012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1079902A (ja) タイヤ
CN111791650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