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7577A - 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7577A
CN105697577A CN201510919047.2A CN201510919047A CN105697577A CN 105697577 A CN105697577 A CN 105697577A CN 201510919047 A CN201510919047 A CN 201510919047A CN 105697577 A CN105697577 A CN 105697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head
spline
lock ring
projecting part
internal sp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190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7577B (zh
Inventor
村田信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9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7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02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 F16D23/04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with an additional friction clutch
    • F16D23/06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with an additional friction clutch and a blocking mechanism preventing the engagement of the main clutch prior to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该同步装置具备:具有花键的轮毂;具有内齿花键的套筒;具有外齿花键的变速齿轮;以及具有牙嵌齿、切口部和先头突出部件的锁环,在通过所述套筒的移动使得所述轮毂的旋转与所述变速齿轮的旋转同步后,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被所述内齿花键按压,比所述内齿花键先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

Description

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装置及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齿轮式变速器等的同步装置中,当使与旋转轴一体地旋转且能够轴向移动的套筒与变速齿轮的外齿花键啮合时,通过锁环使两者同步旋转。此时,如果锁环的牙嵌齿与变速齿轮的外齿花键的周向相对位置偏移,则存在套筒卡在变速齿轮的外齿花键上、发生所谓的两级进入(二段入り)的情况。
这样的两级进入给驾驶员带来来自套筒的振动、齿轮进入不良等对换档操作的不适感。日本特许第3272131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技术:通过将套筒或外齿花键的末端倒角部设为非对称形状,使套筒与外齿花键顺畅地卡合。
但是,在日本特许第3272131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根据牙嵌齿与外齿花键的周向相对位置,套筒与外齿花键直接碰撞,因此不能充分防止两级进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由牙嵌齿与外齿花键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导致的两级进入。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装置,该同步装置具备:轮毂,其与旋转轴一体地旋转,在外周面具有花键;套筒,其在内周面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花键卡合的内齿花键,通过换档操作在中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沿轴向移动;变速齿轮,其与所述轮毂相邻,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在所述轮毂侧具有摩擦面,在外周面具有外齿花键;锁环,其配置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变速齿轮之间,在外周面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内齿花键卡合的牙嵌齿,并能够以能够与所述摩擦面摩擦接合的方式沿轴向移动;以及同步弹簧,其安装于所述锁环的外周面上,通过使所述套筒沿轴向从所述中立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动,所述锁环沿轴向移动,并与所述变速齿轮摩擦接合,所述套筒的所述内齿花键与所述锁环的所述牙嵌齿卡合,使得所述轮毂的旋转与所述变速齿轮的旋转同步,并且,所述内齿花键向所述变速齿轮移动,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由此经由所述套筒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变速齿轮之间传递旋转力,所述同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锁环具备:切口部,其形成于外周面;以及先头突出部件,其收纳于该切口部,能够朝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被所述同步弹簧支承,在通过所述套筒的移动使得所述轮毂的旋转与所述变速齿轮的旋转同步后,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被所述内齿花键按压,比所述内齿花键先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
根据该结构,配置在锁环上的先头突出部件比套筒的内齿花键先与外齿花键卡合,由此锁环的牙嵌齿与外齿花键的周向位置被对齐,从而能够防止两级进入。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先头突出部件具备弹性部,所述内齿花键按压所述弹性部,由此所述先头突出部件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
根据该结构,当先头突出部件与外齿花键碰撞时,弹性部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因此能够减少冲击引起的振动向内齿花键和套筒传递。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内齿花键在其末端具有向径向内侧突起的末端突部,所述先头突出部件具备与所述弹性部连接并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的先头倒角部,所述弹性部为向径向外侧突起并具有一对倾斜面的峰形,当所述套筒通过所述锁环时,所述内齿花键的所述末端突部向轴向及径向内侧按压所述先头突出部件的所述弹性部,由此所述先头倒角部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
根据该结构,当内齿花键的末端突部与弹性部的倾斜面抵接而向轴向及径向内侧按压弹性部时,末端突部和倾斜面因摩擦力而移动。因此,先头倒角部与外侧花键碰撞时的冲击如果大于该摩擦力,则末端突部与倾斜面相对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冲击或振动向套筒传递。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还具备保持勾挂部,该保持勾挂部从所述先头突出部件的下方折返而勾挂在所述同步弹簧上,被保持于所述锁环,所述弹性部配置在所述保持勾挂部与所述先头倒角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同步弹簧将先头突出部保持在锁环上。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锁环沿轴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当先头倒角部与外齿花键强烈地碰撞时,先头突出部件整体后退,由此能够减少碰撞时的冲击在套筒上传递。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所述末端突部具备:第一倾斜面,其在末端侧向径向内侧倾斜;水平面,其与该第一倾斜面连接;以及第二倾斜面,其与该水平面连接,并向径向外侧倾斜。
根据该结构,弹性部在与末端突部的第一倾斜面及水平面滑动接触时被向轴向及径向内侧按压,在与第二倾斜面滑动接触时能够解除该按压。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所述先头倒角部至少在所述末端突部的所述水平面按压所述弹性部的期间内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当所述内齿花键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之后,所述末端突部的所述水平面解除所述弹性部的按压,所述先头倒角部返回所述锁环侧。
根据该结构,弹性部与末端突部的第二倾斜面滑动接触时,末端突部引起的按压被解除,由此利用弹性部的恢复力,已与外齿花键卡合的先头倒角部能够返回锁环侧。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是所述切口部在所述锁环的周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所述内齿花键中,与所述切口部对应的位置的花键为高度比其他花键低的花键。
根据该结构,被其他高度高的花键按压的同步弹簧在周向上变成凹凸形状时,能够利用高度低的花键形成供变形后的同步弹簧的凸部退避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是具备上述同步装置的变速器。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防止由牙嵌齿与外齿花键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导致的两级进入的变速器。
根据后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参考附图),可以明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同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A是套筒的俯视图,图2B是锁环的俯视图。
图3是先头突出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同步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同步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同步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同步装置1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同步装置1例如应用于装配在车辆上的齿轮式变速器中的例子。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附图的上下左右方向作为同步装置1的上下左右方向用于说明。
<同步装置1>
同步装置1具备旋转轴2、轮毂3、套筒4、变速齿轮5、锁环6、同步弹簧7以及先头突出部件8。旋转轴2与未图示的驱动源,利用来自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轮毂3为圆环状部件,在其内周面被贯穿插入有旋转轴2,并与旋转轴2一体地旋转。轮毂3在其外周面具有花键3a。形成于轮毂3的外周面上的花键3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后述的套筒4的内齿花键4a卡合。
套筒4是圆环状部件,未图示的换挡拨叉的一部分F与形成在该套筒4的外周面并沿周向延伸的槽卡合,通过驾驶员的换档操作来驱动套筒4,从而套筒4在中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沿轴向(图1中箭头X方向)移动。套筒4在内周面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轮毂3的花键3a卡合的内齿花键4a。另外,在图1中,套筒4配置在中立位置,通过向图1中箭头X所示的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在中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图2A示出了图1的套筒4的沿A箭头观察的俯视图。
一对变速齿轮5与轮毂3相邻地配置在轮毂3的左右。在以下说明中,以配置在图1中左侧的变速齿轮5为例说明,但配置在右侧的变速齿轮5也可以具备同样的结构。变速齿轮5在内周面经由未图示的轴承,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旋转轴2。另外,变速齿轮5在外周面具备:与未图示的副轴的齿轮啮合的齿5a;以及与套筒4的内齿花键4a卡合的外齿花键5b。
并且,变速齿轮5在外周面具备与后述的锁环6的内周侧摩擦面6c摩擦接合的外周侧摩擦面5c。外齿花键5b配置在齿5a与外周侧摩擦面5c之间,与套筒4的内齿花键4a卡合,经由轮毂3和套筒4向变速齿轮5传递旋转轴2的旋转驱动力。另外,外周侧摩擦面5c配置在锁环6的内周面侧,具备朝向轮毂3侧向内侧倾斜的锥面。
锁环6在动力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轮毂3与变速齿轮5之间,在外周面具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内齿花键4a卡合的牙嵌齿6a,并且形成有收纳后述的先头突出部件8的切口部6b。切口部6b在锁环6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6b为了收纳三个先头突出部件8而形成在锁环6的外周面的三处。另外,在锁环6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周侧摩擦面6c,该内周侧摩擦面6c能够与变速齿轮5的外周侧摩擦面5c摩擦接合,且为朝向轮毂3侧向内侧倾斜的锥面。另外,锁环6能够相对于变速齿轮5沿轴向移动,该锁环6借助套筒4而沿轴向移动。
当锁环6向变速齿轮5侧移动时,变速齿轮5的外周侧摩擦面5c与锁环6的内周侧摩擦面6c彼此的锥面接触。因此,即使在锁环6与变速齿轮5相对旋转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内周侧摩擦面6c与外周侧摩擦面5c摩擦接合,使得锁环6与变速齿轮5同步从而被摩擦联结。此外,图2B示出了图1的锁环6的B-B剖视图。
同步弹簧7安装于锁环6的外周面上,配置在与牙嵌齿6a相邻的套筒4侧,被后述的内齿花键4a的一部分按压,由此促使锁环6与变速齿轮5摩擦接合。同步弹簧7能够例示为圆环状的部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C字形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环状部件等。
此处,参照图2A和图2B,对套筒4和锁环6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A中示出了套筒4的沿图1中A箭头观察的俯视图。三种高度不同的内齿花键4a分别以规定的数量为一组等间隔地配置在套筒4的内周面。在图2A中,将具有最高高度的内齿花键4a1的组表示为区域Ⅰ,在区域Ⅰ中,以两个内齿花键4a1作为一组。另外,将具有最低高度的内齿花键4a3的组表示为区域Ⅲ,在区域Ⅲ中,以五个内齿花键4a3作为一组。
并且,将具有上述两种内齿花键4a1、4a3的中间高度的内齿花键4a2的组表示为区域Ⅱ,在区域Ⅱ中,以三个内齿花键4a2作为一组。此处,区域Ⅰ在套筒4的周向上隔着120°的间隔配置在三处。区域Ⅱ与区域Ⅰ的两侧部相邻地配置,并在套筒4的周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在六处。区域Ⅲ以被两个区域Ⅱ、Ⅱ夹住的方式,在套筒4的周向上隔着120°的间隔配置在三处。
区域Ⅰ的内齿花键4a1的高度被设定为这样的高度:当按压上述同步弹簧7时,能够向径向内侧强烈地按压同步弹簧7。此外,区域Ⅱ的内齿花键4a2的高度被设定为这样的高度:当套筒4在同步弹簧7上移动时,该内齿花键4a2能够与同步弹簧7抵接。并且,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的高度被设定为这样的高度:当套筒4在同步弹簧7上通过时,该内齿花键4a3不会接触同步弹簧7。由此,当被在套筒4的周向上三处配置的区域Ⅰ的内齿花键4a1按压的同步弹簧7在周向上变为凹凸形状(例如平缓的三角形)时,在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与锁环6之间的空间内形成有供变形后的同步弹簧7的凸部(例如平缓的三角形的顶部)退避的位置。
图2B示出了锁环6的图1中的B-B剖视图。多个牙嵌齿6a形成在锁环6的外周面上,在一对牙嵌齿6a之间形成有能够收纳图2A所示的套筒4的内齿花键4a的凹部。并且,这些凹部具有与上述套筒4的区域Ⅰ、Ⅱ、Ⅲ的内齿花键4a的齿的高度对应的深度。因此,在锁环6的外周面上也分别形成有与不同深度的凹部对应的上述区域Ⅰ、Ⅱ、Ⅲ。
如图2B所示,在锁环6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在周向上隔着120°的间隔配置在三处的区域Ⅰ、与区域Ⅰ相邻的区域Ⅱ以及与区域Ⅱ相邻的区域Ⅲ。此处,在区域Ⅲ中,在锁环6的周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能够收纳上述先头突出部件8的切口部6b。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6b在周向上隔着120°的间隔配置在三处。因此,套筒4的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被配置在与切口部6b对应的位置,如上述那样为高度低于其他花键的花键,由此,在与锁环6之间形成了供变形后的同步弹簧7退避的空间。
<先头突出部件8>
再次参照图1并首次参照图3,对先头突出部件8进行说明。先头突出部件8收纳于锁环6的切口部6b,能够朝向外齿花键5b突出,并被同步弹簧7支承。在图3中示出了先头突出部件8的立体图。先头突出部件8具备先头倒角部8a、弹性部8b以及保持勾挂部8c。弹性部8b配置在先头倒角部8a与保持勾挂部8c之间。另外,保持勾挂部8c与同步弹簧7卡合。因此,先头突出部件8在锁环6的切口部6b内被配置成使先头倒角部8a朝向外齿花键5b。
由于后述的内齿花键4a的按压,先头倒角部8a的末端部(图3中左侧端部)比内齿花键4a先与外齿花键5b卡合。先头倒角部8a的基端部(图3中右侧端部)与弹性部8b连接。弹性部8b形成为峰形,该峰形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起的一对倾斜侧部8b1、8b3和配置在这些倾斜侧部之间的水平部8b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对具备水平部的侧视呈梯形的弹性部8b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采用不具备水平部的侧视呈三角形的弹性部。
侧视呈梯形的弹性部8b具体为:与先头倒角部8a连接的第一倾斜侧部8b1一边从先头倒角部8a向径向外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的角度,一边延伸。在第一倾斜侧部8b1的与先头倒角部8a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连接有水平延伸的水平部8b2。在水平部8b2的与第一倾斜侧部8b1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倾斜侧部8b3。第二倾斜侧部8b3一边从水平部8b2向径向内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的角度,一边延伸。并且,第二倾斜侧部8b3与后述的保持勾挂部8c连接。如上所述,弹性部8b在一对倾斜侧部8b1、8b3之间具备水平部8b2,后述的内齿花键4a的末端突部4aA按压一对倾斜侧部8b1、8b3,由此全体挠曲,从而弹性变形。保持勾挂部8c从先头突出部件8的下方折返,侧视呈C字形,从而具有勾挂在同步弹簧7上的折返形状。保持勾挂部8c勾挂在同步弹簧7上,由此,先头突出部件8被保持于锁环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例示出具有如下形状的先头突出部件8:例如,准备一对由线材形成的具备先头倒角部8a、弹性部8b以及保持勾挂部8c的部件,并将它们以在先头倒角部8a渐渐变细的方式连接起来。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板状部件代替线材。另外,还可以对弹性部8b配置具有弹性的材质,对先头倒角部8a及保持勾挂部8c配置与弹性部8b不同的材质。
<先头突出部件8的动作>
参照图4、图5、图6,对同步装置1动作时的先头突出部件8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图4的ST1示出套筒4位于中立位置、内齿花键4a未与锁环6抵接的状态。并且,AA是牙嵌齿6a、锁环6的切口部6b和先头突出部件8、同步弹簧7以及图2A中区域Ⅲ的具有最低高度的内齿花键4a3的局部放大图。此外,BB是牙嵌齿6a、锁环6、同步弹簧7以及图2A中区域Ⅰ的具有最高高度的内齿花键4a1的局部放大图。
另外,在BB中,为了容易理解同步装置1的动作,以点划线表示AA所示的先头突出部件8和切口部6b的样子。CC所示的图是沿图1的C箭头观察的俯视图,示出了套筒4相对于锁环6移动的情形,套筒4以点划线表示。另外,在AA、BB、CC中,为了说明而简化了一部分结构。并且,上述各部件在图5及图6中也同样如此。
另外此处,对套筒4的内齿花键4a进行详细地说明。例如,使用图4的ST1所示的区域Ⅲ中的内齿花键4a3进行说明。套筒4的内齿花键4a在其轴向两端部的末端具备向径向内侧突起的末端突部4aA。末端突部4aA具备:第一倾斜面4aa,其在末端侧相对于水平面向径向内侧倾斜规定的角度;水平面4ab,其与第一倾斜面4aa连接;以及第二倾斜面4ac,其与水平面4ab连接,并相对于水平面4ab向径向外侧倾斜规定的角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末端突部4aA设在内齿花键4a的轴向两端部的例子,但在内齿花键4a的轴向一侧未配置锁环6、变速齿轮5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末端突部4aA。上述各部件在图5及图6中也同样如此。
对同步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从图4的ST1所示的状态起,为了使同步装置1开始同步,首先通过换档操作等使套筒4从中立位置沿轴向(图4中左方向)向工作位置移动。于是,如图4的ST2所示的状态那样,套筒4和设在套筒4上的内齿花键4a向工作位置移动(图4中左侧)。在ST2所示的状态下,BB所示的区域Ⅰ的内齿花键4a1的第一倾斜面4aa与同步弹簧7抵接。此时,锁环6向变速齿轮5侧略微移动,上述的锁环6的内周侧摩擦面6c与变速齿轮5的外周侧摩擦面5c接触,开始彼此同步旋转。
ST3示出了使套筒4从ST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后的状态。在ST3所示的状态下,内齿花键4a开始与锁环6的牙嵌齿6a卡合。并且,在ST3所示的状态下,参照BB,区域Ⅰ的内齿花键4a1利用水平面4ab向径向内侧强烈地按压同步弹簧7。同步弹簧7被向径向内侧强烈地按压,由此锁环6与变速齿轮5进一步同步旋转。此时,在AA所示的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的水平面4ab上示出了以下情形:因上述区域Ⅰ的内齿花键4a1的按压而变形的同步弹簧7从锁环6的外周面浮上来,与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的水平面4ab抵接。由此,内齿花键4a3的水平面4ab在与锁环6之间形成了供变形后的同步弹簧7退避的空间。
图5中ST4示出了使套筒4从ST3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后的状态。在图5的ST4所示的状态下,参照AA,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与先头突出部件8的弹性部8b开始抵接。此时,参照BB,区域Ⅰ的内齿花键4a1结束利用其水平面4ab按压同步弹簧7,第二倾斜面4ac与同步弹簧7抵接。
ST5示出了使套筒4从ST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图5中左侧移动后的状态。在ST5所示的状态下,参照AA,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的第一倾斜面4aa向图中左侧按压先头突出部件8的弹性部8b的第二倾斜侧部8b3,由此先头突出部件8整体向图中左侧移动。此时,同步弹簧7与先头突出部件8的保持勾挂部8c抵接,由此先头突出部件8整体移动规定量后,其移动被限制。并且,先头突出部件8的弹性部8b的水平部8b2被内齿花键4a3的第一倾斜面4aa向径向内侧按压,由此弹性部8b整体向径向内侧弯曲。此时,如CC所示,与弹性部8b连接的先头倒角部8a向外齿花键5b侧开始突出。
ST6示出了使套筒4从ST5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后的状态。在ST6所示的状态下,参照AA,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的水平面4ab与弹性部8b的水平部8b2在彼此的水平面上滑动接触。此时,弹性部8b成为被内齿花键4a3向最径向内侧按压的状态。因此,参照CC,先头突出部件8的先头倒角部8a成为与外侧花键卡合的状态。
此时,例如,如ST5的CC所示的状态那样,当外齿花键5b与牙嵌齿6a的周向位置未在轴向上对齐时,突出的先头倒角部8a以将多个外齿花键5b的间隙分开的方式侵入。于是,在ST6的CC中,如图中箭头D方向所示,变速齿轮5的外齿花键5b向图中下方移动。这样一来,由于先头突出部件8的突出,变速齿轮5的外齿花键5b与锁环6的牙嵌齿6a沿轴向对齐。而且,此时,套筒4的内齿花键4a与牙嵌齿6a卡合,但还未与外侧花键卡合。
图6中ST7示出了使套筒4从ST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后的状态。在图6的ST7所示的状态下,参照AA,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解除对先头突出部件8的弹性部8b的按压,开始与外齿花键5b卡合。解除了内齿花键4a3的按压的弹性部8b恢复被内齿花键4a3的水平面4ab压扁前的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原始状态(在图5的ST4之前的状态)。并且,先头倒角部8a利用弹性部8b的恢复力返回锁环侧。
ST8示出了使套筒4从ST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后的状态。在ST8所示的状态下,参照AA和BB,区域Ⅲ的内齿花键4a3和区域Ⅰ的内齿花键4a1均与外齿花键5b卡合。因此由于同步装置1的动作,内齿花键4a向变速齿轮5移动,并与外齿花键5b卡合,由此经由套筒4在轮毂3与变速齿轮5之间传递旋转力的动作完成。
另外,先头突出部件8整体保持向图6中左侧移动后的状态,但当再次使套筒4返回中立位置(使套筒4向图6中右方向移动)时,因弹性部8b的第一倾斜侧部8b1被内齿花键4a的第二倾斜面4ac按压而移动。而且,例如能够移动至图4的ST1所示的位置或图中更靠右侧的位置。由此,例如,当内齿花键4a按压先头突出部件8的弹性部8b时,即使先头倒角部8a的末端与外齿花键5b的末端部碰撞,由于先头突出部件8整体能够相对于锁环6移动,因此先头突出部件8整体向轴向移动,由此减少了此时的碰撞引起的振动传递至套筒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同步装置1,配置在锁环6上的先头突出部件8比套筒4的内齿花键4a先与外齿花键5b卡合,由此锁环6的牙嵌齿6a与外齿花键5b的周向位置被对齐,从而能够防止两级进入。当先头突出部件8与外齿花键5b碰撞时,弹性部8b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因此能够减少冲击引起的振动向内齿花键4a和套筒4传递。
此外,当内齿花键4a的末端突部4aA与弹性部8b的倾斜面抵接而向轴向及径向内侧按压弹性部8b时,末端突部4aA和倾斜面因摩擦力而移动。因此,先头倒角部8a与外侧花键5b碰撞时的冲击如果大于该摩擦力,则末端突部4aA与倾斜面相对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冲击或振动向套筒传递。能够利用同步弹簧7将先头突出部保持在锁环6上。
另外,当先头倒角部8a与外齿花键5b强烈地碰撞时,先头突出部件8整体后退,由此能够减少碰撞时的冲击在套筒4上传递。弹性部8b在与末端突部4aA的第一倾斜面4aa及水平面4ab滑动接触时被向径向内侧按压,在与第二倾斜面4ac滑动接触时能够解除该按压。弹性部8b与末端突部4aA的第二倾斜面4ac滑动接触时,末端突部4aA引起的按压被解除,由此利用弹性部8b的恢复力,已与外齿花键5b卡合的先头倒角部8a能够返回锁环6侧。被高度高的内齿花键4a1按压的同步弹簧7在周向上变成凹凸形状时,能够利用高度低的内齿花键4a3形成供凸部退避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同步装置1例如应用于装配于车辆上的齿轮式变速器中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动力传递装置,例如船舶的螺杆等动力传递装置或机床、运输机械等中的动力传递装置。
虽然参考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与功能。

Claims (12)

1.一种同步装置,该同步装置具备:
轮毂,其与旋转轴一体地旋转,在外周面具有花键;
套筒,其在内周面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花键卡合的内齿花键,通过换档操作在中立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沿轴向移动;
变速齿轮,其与所述轮毂相邻,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在所述轮毂侧具有摩擦面,在外周面具有外齿花键;
锁环,其配置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变速齿轮之间,在外周面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内齿花键卡合的牙嵌齿,并能够以能够与所述摩擦面摩擦接合的方式沿轴向移动;以及
同步弹簧,其安装于所述锁环的外周面上,
通过使所述套筒沿轴向从所述中立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动,所述锁环沿轴向移动,并与所述变速齿轮摩擦接合,所述套筒的所述内齿花键与所述锁环的所述牙嵌齿卡合,使得所述轮毂的旋转与所述变速齿轮的旋转同步,
并且,所述内齿花键向所述变速齿轮移动,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由此经由所述套筒在所述轮毂与所述变速齿轮之间传递旋转力,
所述同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锁环具备:
切口部,其形成于外周面;以及
先头突出部件,其收纳于该切口部,能够朝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被所述同步弹簧支承,
在通过所述套筒的移动使得所述轮毂的旋转与所述变速齿轮的旋转同步后,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被所述内齿花键按压,比所述内齿花键先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头突出部件具备弹性部,
所述内齿花键按压所述弹性部,由此所述先头突出部件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花键在其末端具备向径向内侧突起的末端突部,
所述先头突出部件具备与所述弹性部连接并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的先头倒角部,
所述弹性部为向径向外侧突起并具有一对倾斜面的峰形,
当所述套筒通过所述锁环时,所述内齿花键的所述末端突部向轴向及径向内侧按压所述先头突出部件的所述弹性部,由此所述先头倒角部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还具备保持勾挂部,该保持勾挂部从所述先头突出部件的下方折返而勾挂在所述同步弹簧上,被保持于所述锁环,
所述弹性部配置在所述保持勾挂部与所述先头倒角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锁环沿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锁环沿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锁环沿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头突出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锁环沿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突部具备:第一倾斜面,其在末端侧向径向内侧倾斜;水平面,其与该第一倾斜面连接;以及第二倾斜面,其与该水平面连接,并向径向外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头倒角部至少在所述末端突部的所述水平面按压所述弹性部的期间向所述外齿花键突出,
当所述内齿花键与所述外齿花键卡合之后,所述末端突部的所述水平面解除所述弹性部的按压,所述先头倒角部返回所述锁环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在所述锁环的周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所述内齿花键中,与所述切口部对应的位置的花键为高度比其他花键低的花键。
12.一种变速器,其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装置。
CN201510919047.2A 2014-12-11 2015-12-11 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 Active CN105697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1044A JP6265491B2 (ja) 2014-12-11 2014-12-11 同期装置及び変速機
JP2014-251044 2014-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7577A true CN105697577A (zh) 2016-06-22
CN105697577B CN105697577B (zh) 2018-03-16

Family

ID=5611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9047.2A Active CN105697577B (zh) 2014-12-11 2015-12-11 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70489B2 (zh)
JP (1) JP6265491B2 (zh)
CN (1) CN1056975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5983A (zh) * 2017-03-29 2019-11-19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啮合式离合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6625B2 (ja) * 2018-03-30 2020-07-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CN114183506B (zh) * 2020-09-15 2023-05-09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变速器、车用动力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835A (en) * 1989-04-27 1990-02-20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synchronizer with shift inhibitor
JPH10169670A (ja) * 1996-12-12 1998-06-23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クラッチハブおよび車両用変速機
GB2391592A (en) * 2002-07-17 2004-02-11 Ford Global Tech Llc A synchromesh with a conical ring biased away from engagement
CN1604997A (zh) * 2001-12-17 2005-04-06 斯堪尼亚有限公司 变速箱同步装置的组成系统
US20080149450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Sulzer Euroflamm Germany Gmbh Synchronising ring
CN103133554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CN103291776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CN103511612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同步卡合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357384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CN103890432A (zh) * 2011-08-05 2014-06-25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传递扭矩的轮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1137U (zh) * 1979-05-04 1980-11-19
JPS60139919A (ja) * 1983-12-27 1985-07-24 Toyota Motor Corp 同期噛合装置
JPS61294246A (ja) * 1985-06-20 1986-12-25 Toyota Motor Corp 同期噛合装置
EP0277115B1 (de) * 1985-07-26 1990-07-04 ZF FRIEDRICHSHAFEN Aktiengesellschaft Klauenschaltkupplung mit sperrsynchronisiereinrichtung
US4776228A (en) * 1986-07-07 1988-10-11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Strutless synchronizer
JP2554915Y2 (ja) * 1989-05-31 1997-11-1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同期噛合装置
JP3272131B2 (ja) 1993-12-27 2002-04-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歯車変速機の噛合装置
JPH11351272A (ja) * 1998-06-09 1999-12-24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用手動変速機の同期装置
JP2005114156A (ja) * 2003-09-19 2005-04-28 Nissan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の同期装置
JP4609796B2 (ja) * 2005-08-05 2011-01-12 協和合金株式会社 変速機用同期装置
JP2007327557A (ja) * 2006-06-07 2007-12-20 Aichi Mach Ind Co Ltd 同期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変速機
JP5390909B2 (ja) * 2009-04-03 2014-01-15 協和合金株式会社 変速機用同期装置
JP5419624B2 (ja) * 2009-10-05 2014-02-19 協和合金株式会社 変速機用同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835A (en) * 1989-04-27 1990-02-20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synchronizer with shift inhibitor
JPH10169670A (ja) * 1996-12-12 1998-06-23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クラッチハブおよび車両用変速機
CN1604997A (zh) * 2001-12-17 2005-04-06 斯堪尼亚有限公司 变速箱同步装置的组成系统
GB2391592A (en) * 2002-07-17 2004-02-11 Ford Global Tech Llc A synchromesh with a conical ring biased away from engagement
US20080149450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Sulzer Euroflamm Germany Gmbh Synchronising ring
CN103890432A (zh) * 2011-08-05 2014-06-25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传递扭矩的轮毂
CN103133554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CN103291776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CN103511612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同步卡合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357384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5983A (zh) * 2017-03-29 2019-11-19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啮合式离合器机构
US10920834B2 (en) 2017-03-29 2021-02-16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Engagement-type clutch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14092A (ja) 2016-06-23
CN105697577B (zh) 2018-03-16
US9970489B2 (en) 2018-05-15
JP6265491B2 (ja) 2018-01-24
US20160169298A1 (en) 2016-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3547B2 (en) Dog clutch and transmission
US9341240B2 (en) Shift device with synchronizer
CN103912601B (zh) 用于变速器的同步器
KR20080085145A (ko) 동기화 링 및 동기 클러치
CN105697577A (zh) 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
CN102767580A (zh) 手动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JP6730810B2 (ja) 自動車用手動変速機のための伝達装置、この伝達装置、変速シャフト及び変速ギアを備えたアッセンブリ及び変速機
US9316269B2 (en) Shift device with synchronizer
JP5632679B2 (ja) 同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変速機
JP4733529B2 (ja) 同期装置
US9347499B2 (en) Shift device with synchronizer
JP2012057786A (ja) 変速機の同期結合機構
CN105317875B (zh) 用于传动机构的同步单元
CN105952812A (zh) 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
US7845250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10071331A (ja) 変速機の同期装置
JP4927001B2 (ja) 変速機のシンクロメッシュ機構
US9719565B2 (en) Shift device with synchronizer
EP2302245B1 (en) Shift device with synchronizer
JP4778224B2 (ja) 副変速機の同期装置
JP2005163833A (ja) 手動変速機の同期装置
JP2013257016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シンクロ装置
KR100568818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동기장치
KR101804052B1 (ko) 차량 변속기용 동기장치
JP2004076812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同期結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