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4326A - 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4326A
CN105684326A CN201380080548.5A CN201380080548A CN105684326A CN 105684326 A CN105684326 A CN 105684326A CN 201380080548 A CN201380080548 A CN 201380080548A CN 105684326 A CN105684326 A CN 105684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station device
master station
optical signals
station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5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井宏明
西谷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84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4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9Monitoring line transmitter or line receiv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2WDM tree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07Construction
    • H04Q2011/0016Construction using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37Operation
    • H04Q2011/0043Fault tole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1Fault tolerance; Redundancy; Recovery; Reconfigura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例如是ONU(1001~100n),所述ONU(1001~100n)与OLT(1)进行通信,所述OLT(1)能够同时发送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并且能够同时接收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其中,ONU(1001~100n)具备:光收发部(104),其接收OLT(1)能够发送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发送OLT(1)能够接收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通信故障检测部(101),其检测与OLT(1)之间的通信故障;以及波长选择部(102),其在通信故障检测部(101)检测出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变更光收发部(104)接收的下行波长和发送的上行波长的设定。

Description

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波分复用通信的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光通信系统的一例,存在PON(PassiveOpticalNetwork:无源光网络)系统。在增加PON系统的传输容量的情况下,至今已实现了信号传输速度的高速化,但是,与利用串行进行的高速传输相比,正在讨论不提高信号自身的速度而使用不同的波长信道来增加用1根光纤传输的数据的总量的结构、即应用了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的PON系统(以下称为波分复用PON系统)。在波分复用PON系统中,对从OLT(Optical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朝向ONU(OpticalNetworkUnit:光网络单元)的下行方向通信(下行通信)、以及反方向的上行通信的各通信分配多个可使用的波长,各ONU使用可使用的多个波长中的1个波长与OLT进行通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在收纳32台ONU(=32个用户)的情况下,在不进行波分复用的PON系统中,由32个用户来共享1个波长的传输带宽。与此相对,在构成为由上行波长和下行波长分别使用4个波的波分复用PON系统中,可以将每1个波长的收纳用户数量减少为8个用户(对各波长均等地分配用户的情况)。即,可以使得对1个用户分配的带宽成为4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4665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波分复用PON系统中,在OLT侧的光收发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再维持对经由该光收发器进行通信的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问题。可考虑这样的情况:波分复用PON系统的OLT具备多个用于分别发送所使用的多个波长的各波长的光收发器,即使在某一波长的发送中所使用的光收发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其他收发器也在正常地动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对由于光收发器的故障而不能通信的用户分配其他波长,以便能够继续通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实现可靠性高的通信的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从站装置,所述从站装置与主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同时发送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并且能够同时接收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站装置具备:光收发部,其接收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发送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发送所述主站装置能够接收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通信故障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主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故障;以及波长选择部,其在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变更所述光收发部接收的下行波长和发送的上行波长的设定。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从站装置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在由于主站装置侧的故障而成为无法进行使用了主站装置能够收发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一部分的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切换所使用的波长来继续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ONU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OLT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PON终端部中的ONU收纳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PON终端部中的ONU收纳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PON终端部中的ONU收纳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ONU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波分复用PON(PassiveOpticalNetwork)系统为例,对通信系统进行说明,但发明不限于PON系统。
(通信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波分复用PON系统具备OLT(OpticalLineTerminal)1和n台ONU(OpticalNetworkUnit)100(ONU1001,…,100n),其中,OLT1作为主站装置动作,n台ONU100(ONU1001,…,100n)作为从站装置动作,经由光纤以及分路器200与OLT1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波分复用PON系统对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分别分配4个波长,各ONU100使用4个波长中的特定的1个波长与OLT1进行通信。将可使用的波长形设为4个波长的结构只是一例,只要是2个波长以上,可以是任意个波长。另外,各ONU100的内部结构相同。在图1中,仅记载ONU1001的内部结构,对ONU100n的内部结构省略记载。
(OLT的结构)
如图1所示,OLT1具备:ONU管理部2、帧分配部3、多个PON终端部4(PON终端部41至44)、与PON终端部4相同数量的光发送器(Tx)11至14、光接收器(Rx)21至24、以及合波部31至33。
作为信息管理部的ONU管理部2对收纳于OLT1的各ONU100的个体信息(序列编号、MAC地址等)、各ONU100使用的波长、以及在发现处理(discoveryprocess)中分配给各ONU100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
帧分配部3在与省略了图示的上位网络之间收发帧。在从上位网络接收到发给ONU100的帧的情况下,将帧输出至收纳有目标地址的ONU100的PON终端部4。
作为光终端部的PON终端部4与光发送器11至14的任意一个以及光接收器21至24的任意一个进行物理连接,经由所连接的光发送器以及光接收器与ONU100进行通信。即,在与各ONU100之间收发用于进行PON控制的帧。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发送器11以及光接收器21与PON终端部41连接,光发送器12以及光接收器22与PON终端部42连接,光发送器13以及光接收器23与PON终端部43连接,光发送器14以及光接收器24与PON终端部44连接。
光发送器11至14将从所连接的PON终端部4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经由合波部31发送至ONU100。光发送器11至14分别发送波长λ11至λ14的光信号。并且,将λ11作为短波长侧。
光接收器21至24将经由合波部32从ONU100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至所连接的PON终端部4。光接收器21至24分别接收波长λ21至λ24的光信号。将λ21作为短波长侧。
合波部31将从光发送器11至14各自输出的光信号合波后输出至合波部33。
合波部32从合波部33接收复用了多个波长后的状态的光信号,对复用的各波长进行分波,输出至光接收器21至24。
合波部33对从合波部31接收到的光发送信号与从各ONU100接收到的光接收信号进行合波。
(ONU的结构)
如图1所示,ONU100具备:通信故障检测部101、波长选择部102、PON-MAC部103、具备光接收器104A和光发送器104B的光收发部104、以及合波部105。
通信故障检测部101通过监视从OLT1发送来的帧,检测通信故障。
波长选择部102选择在与OLT1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波长,对光收发部104进行用于使用所选择的波长的设定。
PON-MAC部103(控制装置)在与OLT1的PON终端部4之间收发用于PON控制的帧。
光收发部104能够调整所收发的光信号的波长,收发被波长选择部102指定的波长的光信号。当由波长选择部102通知了波长选择部102所选择的波长(上行波长和下行波长)时,根据通知内容,对光接收器104A接收的波长以及光发送器104B发送的波长进行调整。并且,将接收波长(λ11至λ14)和发送波长(λ21至λ24)的组合设为固定。即,光收发部104在将光接收器104A接收的波长设定为λ1x的情况下,将光发送器104B发送的波长设定为λ2x(x=1,2,3,4)。并且,为了方便,作为具备光接收器104A和光发送器104B的一体型的光收发部104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形成为光接收器104A和光发送器104B独立的结构。
合波部105对从光发送器104B接收到的光发送信号和从OLT1接收到的光接收信号进行合波。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动作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发生了通信故障的情况下的恢复动作进行说明。作为一例,对OLT1所具备的光发送器11至14中的、发送波长λ11的光发送器11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假设ONU1001接收波长λ11的光信号。并且,光发送器12至14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的动作也相同。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ONU1001检测出OLT1侧的光发送器11的故障而切换波长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ONU100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在ONU1001中,通信故障检测部101监视是否在一定期间内接收到帧(步骤S11)。例如在T1期间内接收到控制帧的情况下,通信故障检测部101继续监视动作(步骤S11:是)。通信故障检测部101将接收到的帧输出至PON-MAC部103。另一方面,在T1期间内未接收到控制帧的情况下,判断为发送选择中的波长λ11的光信号的光发送器(光发送器11)发生了故障,将该情况通知给波长选择部102,开始所使用的波长的变更动作(步骤S11:否)。
在此,在是IEEE标准的EPON的情况下,控制帧是指,像GATE消息那样至少需要在50ms以内由ONU接收一次的控制帧等,在是ITU-T标准的G-PON的情况下,控制帧是指每125μs的帧头。上述T1的值根据所应用的标准来确定。即,在是EPON的情况下,将T1设为比50ms大的值,在是G-PON的情况下,将T1设为比125μs大的值。
通信故障检测部101例如具有对T1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当从OLT1接收到控制帧时,将计数器复位。当OLT1侧的光发送器11发生故障而成为无法接收控制帧(光发送器11无法发送控制帧)的状况时,计数器超时,通信故障检测部101向波长选择部102通知检测出OLT1侧的光发送器的故障。
波长选择部102在从通信故障检测部101接到检测出故障的通知的情况下,调整光收发部104,设定成收发与此前收发的波长不同的波长。即,调整光接收器104A,以使其接收与此前接收的波长λ11不同的波长的光信号的方式,对接收光波长进行调谐,并且,调整光发送器104B,以使其发送与此前发送的波长λ21不同的波长的光信号的方式,对发送光波长进行调谐。例如,调谐成在接收波长λ12的同时发送波长λ22(步骤S12)。
另外,此时,由于通信故障检测部101检测出OLT1侧的光发送器(光发送器11)的故障,PON-MAC部103从运用状态返回到初始状态,转变为等待接收下行帧状态。然后,PON-MAC部103等待从OLT1接收用于分配发现用的授权的帧,在接收到所述帧的情况下进行响应,经过发现处理转变成运用状态(步骤S13,S14,S15,S16)。
即,通信故障检测部101监视是否在一定期间(T1期间)内接收到帧(步骤S13),在无法接收到帧的情况下(步骤S13:否),判断为发送在上述的步骤S12中变更后的波长λ12的光信号的OLT1侧的光发送器(光发送器12)发生了故障,再次变更收发的波长(步骤S12)。例如,将接收波长变更为λ13,将发送波长变更为λ23。在通信故障检测部101接收到帧的情况下(步骤S13:是),将该帧交给PON-MAC部103,PON-MAC部103确认接收帧是否是分配发现用的授权的帧(步骤S14)。如果接收帧是分配发现用的授权的帧(步骤S14:是),则PON-MAC部103执行发现处理(步骤S15),处理结束后,开始运用(步骤S16)。在接收帧不是分配发现用的授权的帧的情况下(步骤S14:否),执行与接收帧对应的处理(步骤S17),返回步骤S13,等待接收下一个帧。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S12和S13,直至ONU1001成为运用状态为止。
在上述说明中,通信故障检测部101根据是否在T1期间内接收到控制帧(从最后接收到控制帧起的经过时间是否达到T1)来检测故障,但也可以根据是否在T1期间内接收到控制帧或数据帧来检测故障。即,在具有对T1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接收到控制帧或数据帧时将计数器复位。
另外,虽然将通信故障检测部101和波长选择部102形成为分体结构,但也可以将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101和波长选择部102形成为集中成1个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形成为,PON-MAC部103具备通信故障检测部101和波长选择部102分别实现的功能的一方或双方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3对OLT1的特征性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OLT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具体而言,示出了由期望开始运用的ONU100请求了开始发现处理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OLT1中,各PON终端部4接收到来自ONU100的帧后,对接收帧是否是请求开始发现处理的帧(登记请求帧)进行判别(步骤S21)。在是登记请求帧的情况下(步骤S21:是),PON终端部4将接收帧输出至ONU管理部2,ONU管理部2对是否是初始登记进行判别(步骤S22)。ONU管理部2在从PON终端部4接收到的登记请求帧的发送源是初次与本装置(OLT1)连接的ONU100的情况下,判断为初始登记。另外,在登记请求帧的发送源是初始登记结束而成为运用状态的ONU100的情况下,判断为初始登记以外的登记(以下,称作再次登记)。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由于ONU管理部2对收纳于OLT1的ONU100的个体编号(识别信息)等进行管理,因此,能够判别是否是初始登记。
在是初始登记的情况下(步骤S22:是),ONU管理部2执行通常的登记动作。例如,向省略了图示的认证服务器等通知登记请求源的ONU100的信息,询问ONU100是否是合法的用户(是否是能够接受通信服务的提供的用户)(用户认证处理),如果是合法的用户,则确定对ONU100分配的ONUID(或LLID(LogicalLinkID))等(步骤S23)。在用户认证处理中,取得与签约的服务相关的信息(例如,最大带宽、最低保障带宽等设定带宽的信息)等。ONU管理部2将执行用户认证处理而获得的信息(认证信息、设定带宽的信息等)以及所确定的ONUID(或LLID)等信息(以下,将这些信息一并称作ONU管理信息)通知给收纳有登记请求源的ONU100的PON终端部4。另外,还执行将接收到发给该ONU100的帧的情况下的输出目的地(将帧输出至哪个PON终端部4)设定为帧分配部3的处理。并且,ONU管理部2一旦取得ONU管理信息后,在通知给PON终端部4之后也继续保持该ONU管理信息。另外,假设ONU管理部2掌握了收纳于各PON终端部4的ONU100。
接收到ONU管理信息的通知的PON终端部4根据被通知的ONU管理信息来变更内部设定,对登记请求源的ONU100开始提供通信服务。其结果是,登记请求源的ONU100成为运用状态。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22中判断为不是初始登记的情况下(步骤S22:否),ONU管理部2将在请求再次登记的ONU100进行初始登记时取得的ONU管理信息通知给收纳有再次登记请求源的ONU100的PON终端部4。即,在此前处于运用状态的ONU100检测出通信故障而变更了波长的情况下,将在波长变更前收纳该ONU100的PON终端部4所使用的ONU管理信息交给收发变更后的波长的PON终端部4(步骤S24)。另外,ONU管理部2将接收到发给该ONU100的帧的情况下的输出目的地(将帧输出至哪个PON终端部4)设定为帧分配部3。
接收到ONU管理信息的通知的PON终端部4根据被通知的ONU管理信息来变更内部设定,对登记请求源的ONU100开始提供通信服务。
在通常的PON系统中,在发现处理中,OLT检测出与ONU之间的连接后,进行认证,并进行带宽设定、连接(connection)设定等。因此,在开始针对用户的服务之前需要时间。在本实施方式的OLT1中,由ONU管理部2来统一管理与临时连接的ONU相关的信息(包括认证信息、设定带宽的信息、LLID等的ONU管理信息),因此,例如在波长λ11中运用的ONU在另外的波长中被发现的情况下,能够交接在波长λ11中运用时使用的ONU管理信息,从而能够减少服务恢复前的时间。
在上述说明中,为了简化,对1台ONU100检测出OLT1侧的光发送器的故障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在OLT1侧的光发送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被设定成接收该光发送器发送的波长的多个ONU100大致同时地检测故障。其结果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检测出故障的ONU100大致同时地发送登记请求帧,帧在波长信道上发生冲突。因此,ONU100例如通过在应用了随机延时的时机发送登记请求帧,从而将与其它ONU100发送的登记请求帧发生冲突的概率抑制得较低。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ONU100监视来自OLT1的帧接收间隔,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接收帧的情况下,对光信号的收发波长进行切换,利用切换后的波长进行再次登记。由此,即使OLT1所具备的多个光发送器中的一部分发生了故障,受到故障影响的ONU100自动利用可使用的其它波长信道来再次建立链路,从而能够继续通信。另外,OLT1利用ONU管理部2来预先统一管理初始登记已结束的ONU100的ONU管理信息,在从ONU100接收到的登记请求为再次登记的情况下,使用统一管理的OUN管理信息进行再次登记处理。由此,能够将再次登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抑制在最小的限度,能够缩短发生了通信故障的情况下的通信中断时间。
并且,上述的ONU管理部2进行的各ONU100的信息管理、帧分配部3进行的帧收发处理、通信故障检测部101进行的OLT1侧的光发送器的故障检测处理、波长选择部102进行的用于收发的波长调整处理、PON-MAC部103进行的帧接收处理等、通过OLT1和ONU100的各结构部实现的处理及控制方法也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来实现,也可以利用使微型计算机等执行的软件处理来实现。
实施方式2.
以下,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并且,系统结构、OLT和ONU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1)。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检测出OLT1侧的光发送器的故障的ONU100将接收波长和发送波长分别从λ11、λ21阶段性地切换到长波长侧的示例。但是,在检测出故障的ONU100存在多个、它们相同地进行波长切换的情况下,检测出故障的ONU100的新收纳目的地会集中在特定的PON终端部4。作为一例,考虑这样的情况:OLT1中收纳32台ONU100,故障检测前的通常状态下的ONU100的收纳状态为图4。图4中,将32台ONU100设为ONU#1至#32,ONU#1至#8被收纳于PON终端部41,ONU#9至#16被收纳于PON终端部42,ONU#17至#24被收纳于PON终端部43,ONU#25至#32被收纳于PON终端部44。该状态下,例如,当与PON终端部41连接的光发送器11发生故障、ONU#1至#8使用相同的方法选择了新波长时,例如,如图5所示,会成为集中于PON终端部42的收纳状态,从而在分配带宽中产生不公平。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各ONU100的波长选择部102以阶段性地较长地选择波长、阶段性地较短地选择波长、任意地选择、选择特定波长(预先确定在检测出故障时再次选择的波长)等的方式,单独地保持检测出故障时的波长再次选择方法的信息。在此,“阶段性地较长地选择波长”表示,选择在检测出故障时使用的波长的长波长侧的相邻波长(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将所使用的波长切换到长波长侧的情况)。“阶段性地较短地选择波长”表示,选择在检测出故障时使用的波长的短波长侧的相邻波长。由此,能够避免检测出故障的所有ONU100使用相同的方法来再次选择波长而导致新的收纳目的地集中。关于波长再次选择方法,例如,在出厂时保持于ONU100的ROM等中,或者,在与OLT1之间进行初始连接时(发现处理时),由OLT1指定为配置信息,并由ONU100的PON-MAC部103配置在波长选择部102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ONU100在伴随着检测出故障而再次选择波长的情况下,使用多个波长再次选择方法中的一个。由此,能够避免在一个光发送器发生故障后再次连接ONU集中于其它特定的波长信道,如图6所示,能够使PON终端部4中的ONU100的收纳状态均匀化,从而使负载分散。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并且,系统结构、OLT以及ONU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以及2相同(参照图1)。
在实施方式1中,对伴随着OLT1所具备的光发送器的故障而发生了通信故障的情况下的恢复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OLT1所具备的光接收器发生故障而导致发生通信故障的情况下的恢复动作进行说明。
在OLT1中,各个PON终端部4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来自所收纳的ONU100的上行帧的情况下,对于未发送上行帧的ONU100发送指示返回至初始状态的帧。
在此,在OLT1所具备的光接收器21至24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尽管ONU100正常工作,但由于OLT1的PON终端部4无法接收上行帧,因此,对ONU100指示初始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例如在光接收器21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PON终端部41变得完全无法接收上行帧,其结果是,对属下的各ONU100发送控制帧,指示返回到初始状态。接到该指示(初始化指示)的各ONU100执行基于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动作,切换在与OLT1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波长。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ONU100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以下,参照图1和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ONU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ONU100中,PON-MAC部103在从OLT1接收到初始化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1:是),执行初始化(步骤S32)。具体而言,变更内部设定,返回到在与OLT1之间执行发现处理之前的状态(未结束对OLT1的登记的状态)。
为了进行对OLT1的登记,进行初始化后的PON-MAC部103等待分配发现用的授权的帧被发送(步骤S33)。在接收到该帧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发送请求发现(登记)的帧(步骤S34),等待与其相对的响应被发送(步骤S35)。在接收到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35:是),继续动作,执行发现处理(步骤S38)。发现处理结束时,成为运用状态。发现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与通信故障检测部101判断为OLT1侧的光发送器故障、波长选择部102变更光收发部104的设定并变更在与OLT1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波长后进行的发现处理相同。
另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接收与请求发现的帧相对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35:否),PON-MAC部103确认与请求发现的帧相对的响应的接收失败的次数的累积值是否已达到规定次数(步骤S36)。在未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6:否),返回步骤S33,等待分配发现用的授权的帧被发送。在返回到步骤S33时,使与请求发现的帧相对的响应的接收失败次数的累积值加1。使累积值加1也可以在步骤S36中进行确认(累积值与规定次数的比较)之前进行。
与此相对,在上述的累积值已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6:是),PON-MAC部103判断为OLT1侧的光接收器发生了故障,将该情况通知给波长选择部102。接到该通知的波长选择部102调整光收发部104,设定成收发与此前收发的波长不同的波长(步骤S37)。并且,当判断为OLT1侧的光接收器发生了故障时,PON-MAC部103对上述的累积值(与请求发现的帧相对的响应的接收失败次数的累积值)进行初始化。以下,PON-MAC部103以设定变更后的光收发部104收发的波长为对象来执行上述步骤S33至S38的处理。持续执行步骤S33至S37的处理,直至结束对OLT1的登记而成为运用状态为止。
上述的步骤S35和S36的处理、即监视是否接收到与PON-MAC部103发送的发现请求帧相对的响应并对响应的接收失败次数进行计数来检测OLT1侧的光接收器的故障的处理也可以由通信故障检测部101来进行。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在上述的步骤S37中变更波长的情况下,从OLT1接收到返回至初始状态的指示的各ONU10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使用多个波长再次选择方法中的预先确定的一个来使负载分散。
另外,OLT1还可以通过如以下那样进行动作来使负载分散。即,由于OLT1的ONU管理部2掌握了被收纳于PON终端部4各自中的ONU100的台数,因此,在从PON终端部4接收到请求开始发现处理的登记请求帧的情况下,对该PON终端部4(以下称为第1PON终端部)的ONU收纳台数与其他PON终端部4(以下称为第2PON终端部)的ONU收纳台数进行比较,在第1PON终端部的ONU收纳台数比第2PON终端部的ONU收纳台数多的情况下(在存在ONU收纳台数较少的第2PON终端部的情况下),不返回与登记请求帧相对的响应。其结果是,ONU100再次选择其它波长,登记请求帧利用再次选择的波长而被发送,最终,被收纳于ONU收纳台数最少的PON终端部4中。该方法中,虽然变更波长的处理整体所需要的时间变长,但能够可靠地使各PON终端部4的ONU收纳台数均匀化。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OLT1的PON终端部4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来自所收纳的ONU100的上行帧的情况下,指示ONU100返回到初始状态,ONU100的PON-MAC部103在被指示返回到初始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发现处理,当发现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判断为OLT1侧的光接收器发生了故障,并判断为需要变更在与OLT1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波长。由此,即使OLT1所具备的多个光接收器中的一部分发生了故障,受到故障影响的ONU100自动利用可使用的其它波长信道来再次建立链路,从而能够继续通信。另外,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OLT1利用ONU管理部2来预先统一管理已结束初始登记的ONU100的ONU管理信息,在从ONU100接收到的登记请求为再次登记的情况下,使用统一管理的OUN管理信息进行再次登记处理,因此,能够将再次登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抑制在最小的限度,能够缩短发生了通信故障的情况下的通信中断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与从OLT1接收到初始化指示之后的发现处理的开始请求(登记请求帧)相对的响应接收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通信故障,但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判断发生了通信故障。例如,在与上行带宽的分配请求相对的响应接收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通信故障。
通过应用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3的至少一方,能够提高故障耐性,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通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对于从站装置和主站装置使用从多个波长中选择的波长信道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OLT;2ONU管理部;3帧分配部;41、42、43、44PON终端部;11至14、104B光发送器;21至24、104A光接收器;31、32、33、105合波部;1001、100nONU;102波长选择部;103PON-MAC部;104光收发部;200分路器。

Claims (11)

1.一种从站装置,其与主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同时发送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并且能够同时接收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站装置具备:
光收发部,其接收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发送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发送所述主站装置能够接收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
通信故障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主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故障;以及
波长选择部,其在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变更所述光收发部接收的下行波长和发送的上行波长的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在一定期间内无法从所述主站装置接收帧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通信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接收所述主站装置定期发送的控制帧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通信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从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在向所述主站装置发送的与控制帧相对的响应帧的接收失败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通信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从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在与所述主站装置之间的初始连接步骤失败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通信故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从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选择部在变更所述光收发部接收的下行波长和发送的上行波长的设定时,使用在与所述主站装置之间的初始连接步骤中指定的多个选择方法中的一个来选择变更后的波长。
7.一种主站装置,其收纳1台以上的从站装置,通过对各从站装置分配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一个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站装置具备:
多个光终端部,它们使用分别不同的波长的光信号与从站装置进行通信;和
信息管理部,其将各光终端部所收纳的从站装置的识别信息与设定信息对应起来进行管理,该设定信息是表示在各从站装置的初始连接处理中由各光终端部设定的内容的信息,
所述信息管理部在经由光终端部接收到来自从站装置的初始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确认以前是否已执行该从站装置的初始连接处理,在以前已执行的情况下,将与该从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定信息输出至对所述初始连接请求进行了中继的光终端部。
8.一种控制装置,其是从站装置中的控制装置,所述从站装置与主站装置连接,使用光收发部进行通信,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同时发送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并且能够同时接收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所述光收发部接收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发送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发送所述主站装置能够接收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通信故障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主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故障;和
波长选择部,其在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变更所述光收发部接收的下行波长和发送的上行波长的设定。
9.一种通信系统,其具备主站装置和从站装置,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同时发送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并且能够同时接收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所述从站装置与所述主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站装置具备:
光收发部,其接收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发送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发送所述主站装置能够接收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
通信故障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主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故障;以及
波长选择部,其在所述通信故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变更所述光收发部接收的下行波长和发送的上行波长的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站装置具备:
多个光终端部,它们使用分别不同的波长的光信号与从站装置进行通信;和
信息管理部,其将各光终端部所收纳的从站装置的识别信息与设定信息对应起来进行管理,该设定信息是表示在各从站装置的初始连接处理中由各光终端部设定的内容的信息,
所述信息管理部在经由光终端部接收到来自从站装置的初始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确认以前是否已执行该从站装置的初始连接处理,在以前已执行的情况下,将与该从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定信息输出至对所述初始连接请求进行了中继的光终端部。
11.一种波长切换方法,该方法是从站装置中的波长切换方法,所述从站装置与主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同时发送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并且能够同时接收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其特征在于,该波长切换方法包括:
通信故障检测步骤,检测与所述主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故障;和
波长切换步骤,在通过所述通信故障检测步骤检测出所述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对接收所述主站装置能够发送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的光接收器的接收波长与发送所述主站装置能够接收的多个光信号中的任意一个的光发送器的发送波长进行切换。
CN201380080548.5A 2013-11-01 2013-11-01 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Pending CN1056843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9796 WO2015063956A1 (ja) 2013-11-01 2013-11-01 子局装置、親局装置、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波長切り替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4326A true CN105684326A (zh) 2016-06-15

Family

ID=5300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548.5A Pending CN105684326A (zh) 2013-11-01 2013-11-01 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68862B2 (zh)
JP (1) JP6072285B2 (zh)
CN (1) CN105684326A (zh)
WO (1) WO20150639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578A (zh) * 2016-06-20 2019-02-05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收发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9474656A (zh) * 2017-09-08 2019-03-15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产业用通信系统、产业设备以及产业用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9362B (zh) * 2014-06-09 2022-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节点、验证方法和服务器
CN106537852B (zh) * 2014-07-24 2019-10-01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通信系统、站侧装置、用户装置以及光通信方法
US9755746B1 (en) * 2014-10-03 2017-09-05 Adtra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gitally splitting an optical line terminal across multiple fibers
JP6691069B2 (ja) * 2017-03-21 2020-04-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加入者線端局装置及び帯域割当方法
JPWO2018173147A1 (ja) * 2017-03-22 2020-01-2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上位装置、対向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6756688B2 (ja) * 2017-09-25 2020-09-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波長リソース管理方法及び収容局側装置
CN112272955B (zh) * 2018-06-15 2021-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信号控制方法
JP7317552B2 (ja) * 2019-04-05 2023-07-31 日本ルメンタム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JP7180779B2 (ja) * 2019-06-25 2022-11-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下りフレームの転送装置、転送方法および転送プログラム
CN110446125A (zh) * 2019-08-27 2019-11-12 成都华跃科技有限公司 光网络系统、光路切换方法、光切换指令下发方法及光分路设备
JP7404921B2 (ja) * 2020-02-19 2023-12-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
WO2022087310A1 (en) * 2020-10-23 2022-04-28 Vubiq Networks, Inc. Api driven remote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21237229A2 (en) * 2020-12-09 2021-11-2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wdm-p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279A (zh) * 2007-01-09 2008-07-16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波长分配方法
JP2010034877A (ja) * 2008-07-29 2010-02-1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ポイント−マルチポイント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冗長化伝送システム
US20130089319A1 (en) * 2011-05-20 2013-04-11 Adva Ag Optical Networking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7200B2 (ja) * 2006-09-13 2011-11-02 Kddi株式会社 光終端システム、光終端ユニット及び切替え方法
US20090272151A1 (en) 2008-04-30 2009-11-05 Maurice Lacasse Pulling roll material for manufacture of sheet glass
US8811819B2 (en) 2009-06-16 2014-08-19 Hitachi, Ltd. Optical multiplexing terminal device,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and downlink wavelength transmission method
JP5513245B2 (ja) * 2010-04-28 2014-06-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JP2012066038A (ja) 2010-09-22 2012-04-05 Kiyomi Ishii 併用まな板
US8774621B2 (en) * 2010-11-25 2014-07-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line switch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tation-sid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unit
JP2013051656A (ja) 2011-08-31 2013-03-14 Toshiba Corp 信号処理装置、電子機器、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JP5650866B2 (ja) * 2012-04-20 2015-0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親局装置、子局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768908B2 (en) * 2013-10-25 2017-09-1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Prote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19671B2 (ja) * 2013-10-25 2017-10-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加入者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279A (zh) * 2007-01-09 2008-07-16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波长分配方法
JP2010034877A (ja) * 2008-07-29 2010-02-1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ポイント−マルチポイント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冗長化伝送システム
US20130089319A1 (en) * 2011-05-20 2013-04-11 Adva Ag Optical Networking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578A (zh) * 2016-06-20 2019-02-05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收发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9314578B (zh) * 2016-06-20 2021-07-2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收发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9474656A (zh) * 2017-09-08 2019-03-15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产业用通信系统、产业设备以及产业用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63956A1 (ja) 2015-05-07
JPWO2015063956A1 (ja) 2017-03-09
JP6072285B2 (ja) 2017-02-01
US9768862B2 (en) 2017-09-19
US20160261337A1 (en)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4326A (zh) 从站装置、主站装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及波长切换方法
US9136968B2 (en) 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passive optical network (TWDM-P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link method thereof
EP3462650B1 (en) Optical lin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ith data structure
EP2840742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aster station apparatus, slave station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6004509B2 (ja) 多波長パッシブ光ネットワークの波長ネゴシエーション方法及び装置、及び多波長パッシブ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9525507B2 (en) Method of tuning wavelength in 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passive optical network (TWDM-PON)
JP5967744B2 (ja) 多重波長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波長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多重波長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6445706B2 (ja) 多波長パッシブ光ネットワークに適用される通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20140219661A1 (en) Method of selecting wavelength of optical network unit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20100183299A1 (en)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An Optical WDM Network
CN102882801A (zh) 基于twdm-pon的波长自动调谐方法及系统
WO2016030961A1 (ja) 子局装置、親局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異常検出方法
WO2013189321A1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的波长调谐方法、系统及设备
JP2007324885A (ja) 光通信方法、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親局光通信装置、子局光通信装置
CN112738659B (zh) 一种基于无源光网络的通信方法、相关设备以及系统
KR102017882B1 (ko) 시간 및 파장 분할 다중 - 수동형 광 네트워크에서의 파장 튜닝 방법
KR101738722B1 (ko) 시간 및 파장 분할 다중화 - 수동형 광가입자 망 시스템 및 이의 통신 연결 방법
CN111224736B (zh) 工作波长分配方法和系统、光线路终端和光网络单元
CN113228539B (zh) 向光通信网络的用户模块分配点对点信道的方法、存储介质和对应设备
JP6827435B2 (ja) 光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5022807A1 (ja) 親局装置、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4072545A (ja) Wdm/tdm−pon方式用の局側装置及び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