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3788A - 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3788A
CN105683788A CN201480059172.4A CN201480059172A CN105683788A CN 105683788 A CN105683788 A CN 105683788A CN 201480059172 A CN201480059172 A CN 201480059172A CN 105683788 A CN105683788 A CN 105683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diaphragm
layer
film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91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3788B (zh
Inventor
松野健次
猪口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518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03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3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3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3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3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6Coloured within the layer by addition of a colorant, e.g. pigments, dy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6Organic displays, e.g.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以及包含其的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所述偏光板具有:偏光片层,所述偏光片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第1保护膜,所述第1保护膜介由第1粘接剂层而被层叠在偏光片层的一面上,所述第1粘接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和第2保护膜,所述第2保护膜介由第2粘接剂层而被层叠在偏光片层的另一面上,所述第2粘接剂层由水基粘接剂形成。优选地,第1保护膜及第2保护膜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透湿度为1000g/m2·24hr以下。

Description

偏光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偏光片层的两面上贴合保护膜而成的偏光板。
背景技术
偏光板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供给元件、以及作为偏振光的检测元件而被广泛使用。作为偏光板,通常为使用粘接剂在偏光片的单面或两面上贴合保护膜而成的结构。
作为用于将偏光片与保护膜贴合的粘接剂,使用水基粘接剂是以往已知的。另外,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也是以往已知的。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20825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偏光片上介由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粘接剂层贴合保护膜后、使粘接剂层固化而形成的偏光板。使用水基粘接剂的情况下,要求保护膜具有高透湿度(moisturepermeability),而与之相对,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对于保护膜的透湿度并没有限制,从这方面考虑,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有利的。另外,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粘接剂层干燥,可省略需要较长时间的干燥工序,从这方面考虑,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也是有利的。实际上,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偏光片两面的保护膜均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进行了贴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8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状是构成偏光板的偏光片的厚度大致为30μm左右,但为了应对市场对偏光板薄膜化的要求,要求偏光片的进一步的薄膜化。然而,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对于将偏光片的厚度减薄至20μm左右以下、且在其两面上介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有保护膜、并使粘接剂层固化而得到的偏光板而言,可能会发生在其整个表面上产生微细的凹凸这样的外观不良问题,该外观不良问题是使用厚度为30μm左右的偏光片时没有发生过的。
这种微细的凹凸是在将偏光板贴合于基板(例如构成液晶盒(liquidcrystalcell)的玻璃基板)这样的平坦面时即使肉眼观察也能识别出的,其导致偏光板的外观变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文所述的微细凹凸的产生被抑制的外观良好的偏光板,所述偏光板是在厚度为20μm以下的薄膜偏光片的两面上介由粘接剂层层叠保护膜而成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偏光板、带有压敏粘合剂(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日语:粘着剤)层的偏光板、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1]一种偏光板,其具有:
偏光片层,所述偏光片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
第1保护膜,所述第1保护膜介由第1粘接剂层而被层叠在所述偏光片层的一面上,所述第1粘接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和
第2保护膜,所述第2保护膜介由第2粘接剂层而被层叠在所述偏光片层的另一面上,所述第2粘接剂层由水基粘接剂形成。
[2]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膜及所述第2保护膜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透湿度为1000g/m2·24hr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2保护膜的透湿度为10~1000g/m2·24hr。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偏光片层为含有二色性色素的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偏光片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具有对角线长度为3~32cm的方形(日语:方形)形状。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还具有表面处理层,所述表面处理层被层叠于所述第1保护膜或所述第2保护膜的与偏光片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
[8]如[7]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层为硬涂层、防反射层或导电层。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膜或所述第2保护膜的厚度为50μm以下。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膜或所述第2保护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500MPa以上。
[11]一种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其具有:
[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透明压敏粘合剂层,所述透明压敏粘合剂层被设置于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
[12]一种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其具有:
[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基板,
所述偏光板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而以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贴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
[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液晶盒,所述液晶盒包含基板,
所述偏光板以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贴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
显示画面的分辨率为300dpi以上。
[14]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盒为常黑方式(normallyblack-type)的液晶盒。
[1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有:
[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包含基板,
所述偏光板以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贴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
所述第1保护膜具有100~180nm的面内相位差值,并且所述第1保护膜的慢轴相对于所述偏光片层的吸收轴的角度为45°左右或135°左右。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前文所述的微细凹凸的产生被抑制的外观良好的偏光板,所述偏光板是在厚度为20μm以下的薄膜偏光片的两面上介由粘接剂层层叠保护膜而成的。
附图说明
[图1]图1(a)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b)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及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为表示偏光板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为表示树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层叠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为表示拉伸工序中得到的拉伸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为表示染色工序中得到的偏振性层叠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为表示第1贴合工序中得到的贴合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为表示剥离工序中得到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为用于说明偏光板表面的外观评价方法的模式图。
[图9]为用于说明偏光板的反射清晰度(reflectionsharpness)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偏光板的表面形状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进行详细说明。
<偏光板>
图1(a)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a)所示那样,本发明的偏光板1具有在偏光片层5的两面上介由粘接剂层层叠保护膜而成的结构,具体而言,具有:偏光片层5,所述偏光片层5是厚度为20μm以下的薄膜;第1保护膜10,所述第1保护膜10介由第1粘接剂层15而被层叠在偏光片层5的一面上,所述第1粘接剂层15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第2保护膜20,所述第2保护膜20介由第2粘接剂层25而被层叠在偏光片层5的另一面上,所述第2粘接剂层25由水基粘接剂形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偏光片层厚度为20μm以下、且在偏光片层两面上介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有保护膜、并使粘接剂层固化而得到的偏光板中,可有效地抑制、防止因在其保护膜表面上产生的微细凹凸而导致的外观不良,尤其是可更有效地抑制、防止在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
本发明的偏光板中,尽管偏光片层5的厚度为20μm以下,但仍可抑制、防止保护膜表面的微细凹凸的原因虽尚未确定,但可认为是如下原因: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在固化时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收缩,而通过利用水基粘接剂层叠第2保护膜20,可缓和因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收缩而造成的影响,表面的微细凹凸得以被抑制。
图1(b)为表示将图1(a)所示的偏光板1贴合于基板4而成的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该例子中,对于偏光板1而言,在其第1保护膜10侧设置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构成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作为基板4,使用了玻璃制的玻璃基板。而且,偏光板1以第1保护膜10侧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被贴合于基板4。基板4可以为玻璃制的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树脂制的树脂基板,与偏光板1贴合侧的表面优选由平坦面构成。
以下,对构成偏光板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1)偏光片层
偏光片层5可以是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吸附取向二色性色素而得到的产物。本发明中,偏光片层5的厚度为2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1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7μm以下。从容易处理方面,容易实现对于用于显示装置用途而言合适的95%以上的偏光度(degreeofpolarization)、尤其是对于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用途而言合适的99.9%以上的偏光度方面考虑,偏光片层5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通过使偏光片层5的厚度为20μm以下,可实现偏光板1的薄膜化,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即使在使用这样的薄膜的偏光片层5的情况下,也可在不产生外观不良(偏光板1表面的凹凸)的情况下在其两面贴合保护膜。
作为构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到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可例举乙酸乙烯酯与能和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和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举出例如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可以为80.0~100.0摩尔%的范围,优选为90.0~99.5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94.0~99.0摩尔%的范围。皂化度小于80.0摩尔%时,得到的偏光板1的耐水性及耐湿热性降低。使用皂化度超过99.5摩尔%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时,有染色速度变慢、生产率降低,并且得不到具有充分的偏振性能的偏光片层5的情况。
皂化度为以单元比(摩尔%)表示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原料的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中包含的乙酸基(乙酰氧基:-OCOCH3)经皂化工序而转化为羟基的比例的数值,被定义为下式:
皂化度(摩尔%)=100×(羟基的数目)/(羟基的数目+乙酸基的数目)
皂化度可按照JISK6726(1994)求出。皂化度越高,表示羟基的比例越高,从而表示阻碍结晶化的乙酸基的比例越低。
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为一部分被改性的改性聚乙烯醇。例如,可举出用下述化合物将聚乙烯醇系树脂改性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所述化合物为: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丙烯酰胺等。改性的比例优选小于30摩尔%,更优选小于10%。在进行了超过30摩尔%的改性时,对二色性色素的吸附变难,得不到具有充分的偏振性能的偏光片层5。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10000,更优选为1500~8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5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也可按照JISK6726(1994)求出。平均聚合度小于100时,难以得到理想的偏振性能,超过10000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变差,导致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形成变得困难。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包括:KurarayCo.,Ltd.制的“PVA124”(皂化度:98.0~99.0摩尔%)、“PVA117”(皂化度:98.0~99.0摩尔%)、“PVA624”(皂化度:95.0~96.0摩尔%)、“PVA617”(皂化度:94.5~95.5摩尔%);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AH-26”(皂化度:97.0~98.8摩尔%)、“AH-22”(皂化度:97.5~98.5摩尔%)、“NH-18”(皂化度:98.0~99.0摩尔%)、“N-300”(皂化度:98.0~99.0摩尔%);JAPANVAM&POVALCO.,LTD.的“JC-33”(皂化度:99.0摩尔%以上)、“JM-33”(皂化度:93.5~95.5摩尔%)、“JM-26”(皂化度:95.5~97.5摩尔%)、“JP-45”(皂化度:86.5~89.5摩尔%)、“JF-17”(皂化度:98.0~99.0摩尔%)、“JF-17L”(皂化度:98.0~99.0摩尔%)、“JF-20”(皂化度:98.0~99.0摩尔%)(均为商品名)。
在偏光片层5中含有(吸附取向)的二色性色素可以为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具体例包括红(red)BR、红LR、红R、粉红(pink)LB、玉红(rubine)BL、枣红(bordeaux)GS、天蓝(skyblue)LG、柠檬黄(lemonyellow)、蓝(blue)BR、蓝2R、藏青(navy)RY、绿(green)LG、紫(violet)LB、紫B、黑(black)H、黑B、黑GSP、黄(yellow)3G、黄R、橙(orange)LR、橙3R、猩红(scarlet)GL、猩红KGL、刚果红(CongoRed)、亮紫(brilliantviolet)BK、Supra蓝G、Supra蓝GL、Supra橙GL、直接天蓝、直接坚牢橙S、坚牢黑。二色性色素可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2)第1及第2保护膜
第1保护膜10及第2保护膜20分别可以为由热塑性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这样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这样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形成的透明树脂膜。另外,可以是第1保护膜10和第2保护膜20为玻璃膜;也可以是仅第1保护膜10为玻璃膜,第2保护膜20为透明树脂膜;也可以是仅第2保护膜20为玻璃膜,第1保护膜10为透明树脂膜;也可以是第1保护膜10和第2保护膜20为玻璃膜。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为聚合单元而聚合得到的树脂的总称,可举出例如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48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可举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这样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地,为无规共聚物)、及将它们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作为具体例。其中,作为环状烯烃,优选使用利用了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有多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包括“Topas”(TopasAdvancedPolymersGmbH公司制,可从PolyplasticsCo.,Ltd.获得)、“ARTON”(JSR株式会社制)、“ZEONOR”(日本ZEONCorporation制)、“ZEONEX”(日本ZEONCorporation制)、“APEL”(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均为商品名)。
另外,也可使用“ESCENA”(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CA40”(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ZEONORFilm”(日本ZEONCorporation制)(均为商品名)这样的制膜得到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市售品作为保护膜。
纤维素酯系树脂为纤维素与脂肪酸形成的酯。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纤维素二丙酸酯。另外,也可使用它们的共聚物、羟基的一部分被其他取代基修饰而得到的物质。这些中,特别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三乙酰纤维素:TAC)。关于纤维素三乙酸酯,有很多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在获得容易性、成本方面也有利。纤维素三乙酸酯的市售品的例子包括“FujitacTD80”(FujifilmCorporation制)、“FujitacTD80UF”(FujifilmCorporation制)、“FujitacTD80UZ”(FujifilmCorporation制)、“FujitacTD40UZ”(FujifilmCorporation制)、“KC8UX2M”(KonicaMinoltaOptics,Inc.制)、“KC4UY”(KonicaMinoltaOptics,Inc.制)(均为商品名)。
第1保护膜10或第2保护膜20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这样的兼具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例如,通过对由上述材料形成的透明树脂膜进行拉伸(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等),或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可形成赋予了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可以是仅第1保护膜10兼具光学功能,也可以是仅第2保护膜20兼具光学功能,也可以是第1保护膜10及第2保护膜20兼具光学功能。
在第1保护膜10或第2保护膜20的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还可以形成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抗静电层、防污层、导电层等表面处理层(涂覆层)。在保护膜表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利用已知的方法。这些表面处理层可在第1保护膜10和第2保护膜20上形成,也可仅在第1保护膜10上形成,优选可在第2保护膜20上形成,此时,第1保护膜10的表面也可以是未形成表面处理层的无处理面。
在第1保护膜10或第2保护膜20的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硬涂层或防反射层时,从硬涂层、防反射层侧观察偏光板时,因存在于保护膜表面的微细凹凸而导致的外观不良容易变得明显,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
另外,当在第1保护膜10及/或第2保护膜20的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导电层、并且导电层表面介由光学透明的树脂层而与保护玻璃(coverglass)、触摸面板贴合时,因为很多导电层因其折射率而对光的反射率较高,因此,存在从保护玻璃、触摸面板侧观察偏光板时,因存在于保护膜表面的微细凹凸而导致的外观不良容易变得明显的倾向,因此,特别优选应用本发明。作为导电层,可举出例如由ATO(氧化锑锡)、ITO(氧化铟锡)等形成的层等。
第1保护膜10与第2保护膜20可以是互为相同种类的保护膜,也可以是不同种类保护膜。为不同种类的保护膜时的例子例如包括:至少构成保护膜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不同的组合;至少保护膜的光学功能的有无或其种类不同的组合;至少形成于表面的表面处理层的有无或其种类不同的组合。
从偏光板1的薄膜化的观点考虑,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厚度薄是优选的,但过薄时,强度降低,加工性差。因此,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厚度优选5~90μm,更优选为5~60μm,进一步优选为5~50μm。
第1保护膜10或第2保护膜20的厚度为50μm以下时,存在变得容易在其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的倾向,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偏光板1中使用的偏光片层5为薄膜,因此存在以下倾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二色性色素的脱色。因此,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透湿度越小越好。具体而言,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透湿度优选为1000g/m2·24hr以下,更优选为150g/m2·24hr以下。
另一方面,对于介由由水基粘接剂形成的第2粘接剂层25而贴合的第2保护膜20而言,由于使用了水基粘接剂,所以透湿度过低时,粘接剂层的干燥需要时间,生产率可能降低。因此,从偏光板1的生产率的观点考虑,第2保护膜20的透湿度优选为10~1000g/m2·24hr,更优选为10~150g/m2·24hr。
本发明中使用的第1保护膜10及/或第2保护膜20的拉伸弹性模量越高越好,优选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500MPa以上,优选为2000MPa以上,通常为10000MPa以下。通过应用拉伸弹性模量高的保护膜,可有效地抑制、防止外观不良。
(3)第1粘接剂层
形成第1粘接剂层15的粘接剂为可通过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第1粘接剂层15为该粘接剂的固化物层。其中,作为形成第1粘接剂层15的粘接剂,可更优选使用以通过阳离子聚合而固化的环氧系化合物为固化性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进一步优选为以所述环氧系化合物为固化性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此处所谓环氧系化合物,是指在分子内具有平均1个以上、优选为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环氧系化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可同时使用2种以上。
可合适地使用的环氧系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通过使表氯醇与脂环式多元醇(在芳香族多元醇的芳香环上进行氢化反应而得到)反应而得到的氢化环氧系化合物(具有脂环式环的多元醇的缩水甘油基醚);脂肪族多元醇或其氧化烯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基醚这样的脂肪族环氧系化合物;作为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键合于脂环式环的环氧基的环氧系化合物的脂环式环氧系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也可进一步含有为自由基聚合性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可举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使2种以上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等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包含通过阳离子聚合而固化的环氧系化合物作为固化性成分时,优选含有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作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鎓盐、芳香族锍盐等鎓盐;铁-丙二烯络合物等。另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这样的自由基聚合性固化性成分时,优选含有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苯乙酮系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引发剂、苯偶姻醚系引发剂、噻吨酮系引发剂、氧杂蒽酮、芴酮、樟脑醌、苯甲醛、蒽醌等。
根据需要,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含有氧杂环丁烷类、多元醇类等阳离子聚合促进剂、光敏化剂、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tackinessimpartingagent)、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节剂、增塑剂、消泡剂、抗静电剂、均化剂(levelingagent)、溶剂等添加剂。
第1粘接剂层15的厚度例如为0.01~10μm左右,优选为0.01~5μm左右,更优选为2μm以下(例如1μm以下),另外,优选为0.4μm以上。具有0.4μm以上的厚度的第1粘接剂层15在较容易以不混入气泡的方式形成的方面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厚度越增加,就越容易在保护膜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因此,在使第1粘接剂层15的厚度为0.4μm以上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应用本发明。
另外,第1粘接剂层15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粘接剂在固化时伴有收缩,因此以偏光板1的第1保护膜10朝上的方式放置于平坦面时,容易形成凹形状。因此,为了抑制这样的卷曲,优选使第1粘接剂层15的厚度为2μm以下(例如1μm以下)。
(4)第2粘接剂层
形成第2粘接剂层25的水基粘接剂是将粘接剂成分溶解或分散到水中而得到的产物。可优选使用的水基粘接剂例如为使用了聚乙烯醇系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组合物。由水基粘接剂形成的第2粘接剂层25的厚度通常为1μm以下,另外,通常为0.01μm以上。
在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粘接剂的主成分的情况下,该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是部分皂化聚乙烯醇、完全皂化聚乙烯醇,此外,还可以是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羟甲基改性聚乙烯醇、氨基改性聚乙烯醇这样的经改性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是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基醇均聚物,还可以是对乙酸乙烯酯与能和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
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为粘接剂成分的水基粘接剂通常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对于粘接剂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浓度而言,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通常为1~10重量份,优选为1~5重量份。
为了提高粘接性,优选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剂中添加多元醛(polyaldehyde)、三聚氰胺系化合物、锆化合物、锌化合物、乙二醛、水溶性环氧树脂这样的固化性成分、交联剂。作为水溶性环氧树脂,例如,可优选使用使表氯醇与聚酰胺胺(通过二乙撑三胺、三乙撑四胺等多亚烷基多胺与己二酸等二羧酸的反应而得到)反应而得到的聚酰胺多胺环氧树脂。作为所述聚酰胺多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可举出“SumirezResin650”(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umirezResin675”(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WS-525”(日本PMC株式会社制)等。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这些固化性成分、交联剂的添加量(作为固化性成分及交联剂而共同添加时为其合计量)通常为1~100重量份,优选为1~50重量份。上述固化性成分、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小于1重量份时,存在粘接性提高效果变小的倾向,另外,上述固化性成分、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超过100重量份时,存在粘接剂层变脆的倾向。
另外,使用聚氨酯树脂作为粘接剂的主成分时,作为适当的粘接剂组合物的例子,可举出聚酯系离子交联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与具有缩水甘油基氧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聚酯系离子交联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是具有聚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且在其中导入了少量的离子性成分(亲水成分)。对于所述离子交联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而言,不使用乳化剂,而直接在水中进行乳化而形成乳液,因此作为水基的粘接剂是合适的。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图1(a)所示的本发明的偏光板1例如可利用如下方法制造。
方法〔a〕,以单层膜形式,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制作作为偏光片层5的具有偏振性能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以下也称为“偏光膜”。),在其上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10、20。
方法〔b〕,将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的至少一面,由此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然后对得到的层叠膜实施规定的处理,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作为偏光片层5,在得到的偏振性层叠膜上,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10、20中的一种保护膜,然后剥离基材膜,接下来,贴合另一种保护膜。
〔制造方法〔a〕〕
作为制造方法〔a〕中使用的偏光片层5的偏光膜可以以将上述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制成膜而形成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为起始原料而制作。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成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采用熔融挤出法、溶剂流延法这样的已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厚度例如为10~150μm左右。
偏光膜可经由以下工序制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用二色性色素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染色,从而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用硼酸水溶液处理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工序;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在进行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在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时,该单轴拉伸可在硼酸处理之前或硼酸处理期间进行。另外,也可在上述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在进行单轴拉伸时,可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单轴进行拉伸,可使用热辊沿单轴进行拉伸。另外,对于单轴拉伸而言,可以是在空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17倍左右,优选为4倍以上,另外,优选为8倍以下。
作为用二色性色素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染色的方法,例如,可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到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染色溶液)中的方法。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之前预先实施在水中的浸渍处理(溶胀处理)。
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可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到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而进行染色的方法。相对于水100重量份,该染色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通常为0.01~1重量份左右。另外,相对于水100重量份,碘化钾的含量通常为0.5~20重量份左右。染色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40℃左右。另外,在染色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20~1800秒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二色性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可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到包含水溶性的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染色水溶液中而进行染色的方法。相对于水100重量份,染色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含量通常为1×10-4~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1×10-3~1重量份左右。该染色水溶液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作为染色助剂。染色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80℃左右。另外,在染色水溶液中浸渍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10~1800秒左右。
基于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之后的硼酸处理,可通过将经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到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而进行。
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硼酸的量通常为2~15重量份左右,优选为5~12重量份。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时,该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碘化钾的量通常为0.1~15重量份左右,优选为5~12重量份左右。在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浸渍的浸渍时间通常为60~1200秒左右,优选为150~600秒左右,更优选为200~400秒左右。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50℃以上,优选为50~85℃,更优选为60~80℃。
对于经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通过将经硼酸处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到水中而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5~40℃左右。另外,浸渍时间通常为1~120秒左右。
在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可得到作为偏光片层5的偏光膜。干燥处理可利用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进行。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100℃左右,优选为50~80℃。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为60~600秒左右,优选为120~600秒。
通过干燥处理,可将偏光膜的水分率降低至实用程度。其水分率通常为5~20重量%,优选为8~15重量%。水分率低于5重量%时,偏光膜的挠性丧失,有时偏光膜在其干燥后受损伤,或发生断裂。另外,水分率高于20重量%时,有时偏光膜的热稳定性差。
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在上述偏光膜(偏光片层5)的一面上贴合第1保护膜10,并且使用水基粘接剂,在另一面上贴合第2保护膜20,然后,向得到的膜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固化,由此,可得到偏光板1。
作为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水基粘接剂在偏光膜(偏光片层5)上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方法,可举出在贴合的2片膜中的1片膜或2片膜的贴合面上涂布粘接剂,介由该粘接剂层将2片膜叠合的方法。在粘接剂的涂布中,例如可采用流延法、迈耶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逗号涂布法(commacoatingmethod)、刮刀涂布法、模涂法、浸渍涂布法、喷雾法等。流延法是指,一边使作为贴合对象的膜沿着大致垂直方向、大致水平方向、或两者之间的倾斜方向移动,一边向其表面流下粘接剂并使其铺展的方法。对于介由粘接剂层而叠合形成的膜层叠体,通常使其通过夹持辊(niproll)(贴合辊)等而从上下挤压。
在将保护膜贴合于偏光膜时,为了提高粘接性,可针对保护膜或偏光膜的贴合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flame)处理、皂化处理这样的粘接易化处理,其中,优选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或皂化处理。例如,在保护膜由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情况下,通常,可对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另外,在保护膜由纤维素酯系树脂形成的情况下,通常,可对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皂化处理。作为皂化处理,可举出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这样的碱性水溶液中浸渍的方法。
在实施上述的膜贴合之后,为了除去由水基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中所含有的水,优选实施使膜层叠体干燥的干燥工序。干燥例如可通过将膜层叠体导入干燥炉中而进行。干燥温度(干燥炉的温度)优选为30~90℃。低于30℃时,存在保护膜容易从偏光膜剥离的倾向。另外,干燥温度超过90℃时,在热的作用下偏光膜的偏振性能可能会劣化。干燥时间可以为10~1000秒左右,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60~750秒,更优选为150~600秒。
在干燥工序之后,可设置养护工序,所述养护工序是于室温或稍高于室温的温度、例如20~45℃左右的温度,养护12~600小时左右。通常将养护温度设定为低于干燥温度的温度。
另外,在实施上述的膜贴合之后,实施使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固化的固化工序。该粘接剂层的固化可通过向膜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进行。活性能量射线通常从第1保护膜10侧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优选为紫外线。
活性能量射线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活性能量射线,具体而言,可优选使用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向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强度,可根据粘接剂的组成适当确定,优选以对于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成为0.1~6000mW/cm2的方式进行设定。照射强度为0.1mW/cm2以上时,反应时间不会过长,为6000mW/cm2以下时,产生因从光源辐射的热及粘接剂固化时的发热而导致的粘接剂层的黄变、偏光膜的劣化的可能性小。
对于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时间而言,也可根据粘接剂的组成适当确定,优选按照由上述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之积表示的累积光量成为10~10000mJ/cm2的方式设定。累积光量为10mJ/cm2以上时,产生足量的来源于聚合引发剂的活性种,能使得固化反应更可靠地进行,为10000mJ/cm2以下时,照射时间不会过长,可维持良好的生产率。
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优选在偏光膜的偏光度、透过率及色调、以及保护膜的透明性这样的偏光板的各功能不降低的条件下进行。
当在偏光膜上层叠第1保护膜10及第2保护膜20时,可在将其中任一种保护膜层叠于偏光膜后,层叠另一种保护膜,也可实质上同时地将两种保护膜层叠于偏光膜,优选的是,在使用水基粘接剂层叠第2保护膜20后,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层叠第1保护膜10。通过先层叠第2保护膜20,预先形成比单独的偏光膜更厚的膜层叠体,从而可更有效地抑制在贴合第1保护膜10并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时、在偏光膜、保护膜中产生的上述应变。由此,可更有效地抑制在偏光板表面上产生的微细凹凸。
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贴合、上述干燥工序、以及上述固化工序的顺序可以是多种方式。可举出例如以下方式:
1)在同时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10、20后,依序进行干燥工序、固化工序的方式,
2)在同时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10、20后,依序进行固化工序、干燥工序的方式,
3)依序进行第2保护膜20的贴合、干燥工序、第1保护膜10的贴合、固化工序的方式,
4)依序进行第2保护膜20的贴合、第1保护膜10的贴合、干燥工序、固化工序的方式,
5)依序进行第2保护膜20的贴合、第1保护膜10的贴合、固化工序、干燥工序的方式,
6)依序进行第1保护膜10的贴合、固化工序、第2保护膜20的贴合、干燥工序的方式,
7)依序进行第1保护膜10的贴合、第2保护膜20的贴合、干燥工序、固化工序的方式,
8)依序进行第1保护膜10的贴合、第2保护膜20的贴合、固化工序、干燥工序的方式。
依次进行第1及第2保护膜10、20的贴合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的原因,优选3)、4)或5)的方式。
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偏光板1中的偏光片层5的加热收缩力可按照以下方式测定:溶解第1保护膜10及第2保护膜20,仅取出偏光片层5,将其吸收轴方向(拉伸方向)作为长边,切出宽2mm、长8mm的膜作为测定用样品,在将该样品的尺寸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测定于80℃加热240分钟时产生的长度8mm方向上的收缩力,以该收缩力作为偏光板1中的偏光片层5的加热收缩力,其值例如为0.5N~3.0N,优选为1.0N~2.0N。
〔制造方法〔b〕〕
图2为表示基于制造方法〔b〕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制造方法依序包括下述工序:
(1)树脂层形成工序S10,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涂布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然后使其干燥,由此,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得到层叠膜,
(2)拉伸工序S20,对层叠膜进行拉伸,得到拉伸膜,
(3)染色工序S30,用二色性色素将拉伸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染色,形成偏光片层,由此,得到偏振性层叠膜,
(4)第1贴合工序S40,在偏振性层叠膜的偏光片层上,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中的任一种,得到贴合膜,
(5)剥离工序S50,从贴合膜剥离除去基材膜,得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
(6)第2贴合工序S60,在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的偏光片层面上,贴合另一种保护膜。
以下,参照图3~图7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1)树脂层形成工序S10
参照图3,本工序为在基材膜30的至少一面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得到层叠膜100的工序。该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是经拉伸工序S20及染色工序S30而形成偏光片层5的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可通过将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单面或两面并使涂布层干燥而形成。这样的通过涂布而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方法容易得到薄膜的偏光片层5,从这方面考虑是有利的。
(基材膜)
基材膜30可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其中,优选由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构成。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括:链状聚烯烃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这样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及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
基材膜30可以是由1种或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包含1层树脂层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由1种或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叠多层树脂层而成的多层结构。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了可举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这样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之外,还可举出由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形成的共聚物。由链状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基材膜30容易稳定地以高倍率进行拉伸,从这方面考虑是优选的。其中,基材膜30更优选由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树脂、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聚乙烯系树脂(作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树脂、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形成。
作为可合适地作为构成基材膜30的热塑性树脂使用的一个例子的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为丙烯与能和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能和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举出例如乙烯、α-烯烃。作为α-烯烃,优选使用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的具体例例如包括: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这样的直链状单烯烃类;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这样的支链状单烯烃类;乙烯基环己烷。丙烯与能和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在共聚物中,上述其他单体的含量例如为0.1~20重量%,优选为0.5~10重量%。共聚物中的其他单体的含量可通过按照“高分子分析手册(高分子分析ハンドブック)”(1995年,纪伊国屋书店发行)的第616页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红外线(IR)光谱测定而求出。
上述中,作为聚丙烯系树脂,可优选使用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聚丙烯系树脂的立构规整性优选实质上为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对于由实质上具有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的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基材膜30而言,其操作性比较良好,并且高温环境下的机械强度优异。
聚酯系树脂为具有酯键的树脂,通常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形成。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使用二元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举出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等。作为多元醇,可使用二元的二醇,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
作为聚酯系树脂的代表例,可举出作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结晶性的树脂,进行结晶化处理之前的状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容易实施拉伸等处理。根据需要,可利用拉伸时或拉伸后的热处理等进行结晶化处理。另外,也可合适地使用通过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骨架中进一步共聚其他种类的单体而降低了结晶性(或成为非晶性)的共聚聚酯。作为这样的树脂的例子,可举出例如将环己烷二甲醇、间苯二甲酸共聚而得到的树脂等。这些树脂的拉伸性也优异,因此可合适地使用。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外的聚酯系树脂,可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olycyclohexanedimethyl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olycyclohexanedimethylnaphthalate)、及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作为具体例。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以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为主要构成单体的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样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基酯共聚物等)。优选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样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聚碳酸酯系树脂为由通过碳酸酯基将单体单元键合而成的聚合物形成的工程塑料,为具有高耐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透明性的树脂。构成基材膜30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是为了降低光弹性系数而对聚合物骨架进行了修饰的被称为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改良了波长依赖性的共聚聚碳酸酯等。
聚碳酸酯系树脂有多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举出“Panlite”(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Iupilon”(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SDPOLYCA”(SumitomoDowLimited制)、“CALIBRE”(DowChemicalCompany制)等(均为商品名)。
上述中,从拉伸性、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
对于可用于基材膜30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及纤维素酯系树脂,可引用针对保护膜而记载的内容。另外,关于基材膜30而在上文中记载的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也可作为保护膜的构成材料使用。
基材膜30中,除了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之外,还可添加任意的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举出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抗静电剂、颜料、及着色剂等。基材膜30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50~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97重量%。基材膜30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小于50重量%时,可能无法充分呈现热塑性树脂本来具有的高透明性等。
基材膜30的厚度可适当地确定,通常,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方面考虑,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1~300μm,进一步优选为5~200μm,最优选为5~150μm。
对于基材膜30的拉伸弹性模量而言,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100MPa~1500MPa,更优选为140MPa~1000MPa,更进一步优选为150MPa~500MPa。该拉伸弹性模量过小时,在拉伸加工时,基材膜30的硬度不足,容易引起褶皱等缺陷的产生,过高时,拉伸时的加工性变差。
拉伸弹性模量可通过以下方法求出:将基材膜30切成规定的大小的试验片,进行拉伸试验,由此求出。为了求出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使用具有恒温槽的拉伸试验机。
(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
涂布液优选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粉末溶解于良溶剂(例如水)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
根据需要,涂布液可以含有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作为增塑剂,可使用多元醇或其缩合物等,可例举例如甘油、二甘油、三甘油、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优选使添加剂的配合量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20重量%以下。
(涂布液的涂布及涂布层的干燥)
将上述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方法可从迈耶棒涂覆法;逆式涂覆、凹版涂覆这样的辊涂覆法;模涂法;逗号涂布法;唇式涂布法;旋涂法;丝网涂覆法;喷注涂覆法;浸渍法;喷雾法等方法中适当选择。
在基材膜30的两面涂布涂布液时,可利用上述的方法,逐个单面地依次进行,也可利用浸渍法、喷涂法、其他特殊的装置,在基材膜30的两面同时涂布。
涂布层(干燥前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可根据涂布液中含有的溶剂的种类进行设定。干燥温度例如为50~200℃,优选为60~150℃。溶剂含有水时,干燥温度优选为80℃以上。干燥时间例如为2~20分钟。
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可仅在基材膜30的一面上形成,也可在两面上形成。在两面上形成时,可抑制在制造偏振性层叠膜时可能发生的膜的卷曲,并且由1片偏振性层叠膜可得到2片偏光板,因此,在偏光板的生产效率方面也是有利的。
层叠膜100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厚度优选为3~60μm,更优选为3~30μm,进一步优选为5~20μm。如果是具有上述范围内的厚度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则经过后述的拉伸工序S20及染色工序S30,可得到二色性色素的染色性良好、偏振性能优异、并且厚度足够薄的偏光片层5。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厚度超过60μm时,有时偏光片层5的厚度超过20μm。另外,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厚度小于3μm时,存在拉伸后变得过薄,染色性变差的倾向。
在涂布涂布液之前,为了提高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密合性,可至少对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这一侧的基材膜30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火焰)处理等。
另外,在涂布涂布液之前,为了提高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密合性,可介由底漆层、粘接剂层,在基材膜30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
(底漆层)
底漆层可通过在将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表面后进行干燥而形成。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针对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两者发挥一定程度的强大的密合力的成分。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通常含有赋予这样的密合力的树脂成分和溶剂。作为树脂成分,优选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提供良好的密合力的聚乙烯醇系树脂。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举出例如聚乙烯醇树脂及其衍生物。作为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除了可举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之外,还可举出用乙烯、丙烯这样的烯烃类将聚乙烯醇树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这样的不饱和羧酸类将聚乙烯醇树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用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将聚乙烯醇树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用丙烯酰胺将聚乙烯醇树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等。上述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中,优选使用聚乙烯醇树脂。
作为溶剂,通常可使用能将上述树脂成分溶解的常规的有机溶剂、水性溶剂。作为溶剂的例子,可举出例如苯、甲苯、二甲苯这样的芳香族烃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这样的酮类;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这样的酯类;二氯甲烷、三氯乙烯、氯仿这样的氯化烃类;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这样的醇类。其中,使用包含有机溶剂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底漆层时,有时导致将基材膜30溶解,因此,优选还考虑基材膜30的溶解性来选择溶剂。还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优选由以水为溶剂的涂布液形成底漆层。
为了增强底漆层的强度,还可在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中添加交联剂。对于交联剂而言,根据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从有机系、无机系等已知的交联剂中适当选择合适的交联剂。作为交联剂的例子,可举出例如环氧系、异氰酸酯系、二醛系、金属系的交联剂。
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一液固化型、二液固化型均可使用,可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二-或三-缩水甘油基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基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基胺等。
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合物、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酮肟封端物或酚封端物等。
作为二醛系交联剂,可举出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顺丁烯二醛(maleicdialdehyde)、邻苯二甲醛等。
作为金属系交联剂,可举出例如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可举出例如镁、钙、铝、铁、镍、锆、钛、硅、硼、锌、铜、钒、铬、锡这样的具有二价以上的原子价的金属的盐、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所谓有机金属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下述结构的化合物:有机基团直接键合于金属原子的结构;或有机基团介由氧原子、氮原子等键合于金属原子的结构。有机基团是指,至少包含碳元素的一价或多价的基团,例如可以是烷基、烷氧基、酰基等。另外,化学键并非仅表示共价键,也可以是基于螯合状化合物这样的配位的配位键。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优选例包括有机钛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作为有机钛化合物,可举出例如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丁酯二聚物、钛酸四(2-乙基己基)酯、钛酸四甲酯这样的钛的原酸酯类;乙酰丙酮钛、四乙酰丙酮钛、聚乙酰丙酮钛、辛二醇钛(titaniumoctyleneglycolate)、乳酸钛、三乙醇胺钛、乙酰乙酸乙酯钛(titaniumethylacetoacetate)这样的钛螯合物类;聚羟基硬脂酸钛(polyhydroxytitaniumstearate)这样的钛酰化物(titaniumacylate)类等。
作为有机锆化合物,可举出例如正丙酸锆、正丁酸锆、四乙酰丙酮锆、单乙酰丙酮锆、双乙酰丙酮锆、乙酰丙酮双乙酰乙酸乙酯锆等。
作为有机铝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乙酰丙酮铝、有机酸铝螯合物等。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在上文中关于有机钛化合物及有机锆化合物而例举的配体与硅键合而得到的化合物。
除了以上的低分子系交联剂之外,还可使用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聚酰胺环氧树脂这样的高分子系交联剂。作为聚酰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举出由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销售的“SumirezResin650(30)”、“SumirezResin675”(均为商品名)等。
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形成底漆层的树脂成分时,可合适地使用聚酰胺环氧树脂、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二醛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等作为交联剂。
对于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树脂成分与交联剂的比例而言,根据树脂成分的种类、交联剂的种类等,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交联剂在0.1~100重量份左右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即可,特别优选从0.1~50重量份左右的范围内选择。另外,优选使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固态成分浓度成为1~25重量%左右。
底漆层的厚度优选为0.05~1μm左右,更优选为0.1~0.4μm。比0.05μm更薄时,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密合力的提高效果小,比1μm更厚时,对于偏光板的薄膜化不利。
将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方法可以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的涂布液同样。底漆层可涂布于涂布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的面(基材膜30的单面或两面)。由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的涂布层的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可根据涂布液中含有的溶剂的种类进行设定。干燥温度例如为50~200℃,优选为60~150℃。溶剂含有水时,干燥温度优选为80℃以上。干燥时间例如为30秒~20分钟。
在设置底漆层的情况下,涂布至基材膜30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当在基材膜30的两面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时,可以在基材膜30的两面上形成底漆层后,在两面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也可以在基材膜30的一面上依序形成底漆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后,在基材膜30的另一面上依序形成底漆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
(2)拉伸工序S20
参照图4,本工序为对包含基材膜30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层叠膜100进行拉伸,得到经拉伸的包含基材膜30’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拉伸膜200的工序。
层叠膜100的拉伸倍率可根据所期望的偏光特性适当选择,优选相对于层叠膜100的原长为大于5倍且为17倍以下,更优选为大于5倍且为8倍以下。拉伸倍率为5倍以下时,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取向不充分,因此,有时偏光片层5的偏光度提高不充分。另一方面,拉伸倍率大于17倍时,在拉伸时容易发生膜的断裂,并且拉伸膜200的厚度超出必要地变薄,后续工序中的加工性及操作性可能降低。拉伸处理通常为单轴拉伸。
拉伸处理不限于一阶段的拉伸,也可利用多阶段进行。这种情况下,可在染色工序S30之前连续地进行全部的多阶段的拉伸处理,也可与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处理及/或交联处理同时地进行第二阶段以后的拉伸处理。如上所述地进行多阶段的拉伸处理时,优选以全部阶段的拉伸处理合计大于5倍的拉伸倍率进行拉伸处理。
拉伸处理可以是沿膜长度方向(膜输送方向)进行拉伸的纵向拉伸,还可以是沿膜宽度方向进行拉伸的横向拉伸或斜向拉伸等。作为纵向拉伸方式,可举出使用辊进行拉伸的辊间拉伸、压缩拉伸、使用了夹头(chuck)(夹具(clip))的拉伸等,作为横向拉伸方式,可举出拉幅法等。对于拉伸处理而言,湿润式拉伸方法、干式拉伸方法均可采用,使用干式拉伸方法时,可从较宽的范围内选择拉伸温度,从这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拉伸温度被设定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及基材膜30整体显示出可拉伸的程度的流动性的温度以上,优选为基材膜30的相转移温度(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30℃~+30℃的范围,更优选为-30℃~+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5℃~+0℃的范围。基材膜30包含多层树脂层时,上述相转移温度是指,该多层树脂层所显示的相转移温度中的最高的相转移温度。
使拉伸温度低于相转移温度-30℃时,存在以下倾向:难以达成超过5倍的高倍率拉伸,或者,基材膜30的流动性过低,拉伸处理变得困难。拉伸温度超过相转移温度+30℃时,存在基材膜30的流动性过大,拉伸变得困难的倾向。从更容易达成超过5倍的高拉伸倍率方面考虑,拉伸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这是因为,拉伸温度为120℃以上时,即使是超过5倍的高拉伸倍率,拉伸处理也不存在困难性。
作为拉伸处理中的层叠膜100的加热方法,包括区域(zone)加热法(例如,在吹入热风而调整至规定的温度的加热炉这样的拉伸区域内进行加热的方法。);在使用辊进行拉伸的情况下,将辊自身加热的方法;加热器加热法(将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面板加热器等设置于层叠膜100的上下,利用辐射热进行加热的方法)等。辊间拉伸方式中,从拉伸温度的均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区域加热法。这种情况下,可将2个夹持辊对设置于已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拉伸区域内,也可设置在拉伸区域外,但为了防止层叠膜100与夹持辊的粘合,优选设置于拉伸区域外。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拉伸温度,在区域加热法的情况下,是指区域内(例如加热炉内)的气氛温度,在加热器加热法中,在炉内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也是指炉内的气氛温度。另外,在将辊自身加热的方法的情况下,是指辊的表面温度。
在拉伸工序S20之前,可以设置将层叠膜100预热的预热处理工序。作为预热方法,可利用与拉伸处理中的加热方法同样的方法。拉伸处理方式为辊间拉伸的情况下,预热可在通过上游侧的夹持辊的通过前、通过中、通过后的任意时机进行。拉伸处理方式为热辊拉伸的情况下,预热优选在通过热辊之前的时机进行。拉伸处理方式为使用了夹头的拉伸的情况下,预热优选在使夹头间距离扩宽之前的时机进行。预热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的-50℃~±0℃的范围,更优选为拉伸温度的-40℃~-10℃的范围。
另外,在拉伸工序S20中的拉伸处理后,可设置热固定处理工序。热固定处理是下述处理:在用夹具把持拉伸膜200的端部的状态下维持紧绷状态,同时于结晶化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热处理。通过该热固定处理,可促进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结晶化。热固定处理的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的-0℃~-80℃的范围,更优选为拉伸温度的-0℃~-50℃的范围。
(3)染色工序S30
参照图5,本工序为用二色性色素将拉伸膜200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染色,并使其吸附取向,形成偏光片层5的工序。经过本工序,可得到在基材膜30’的单面或两面上层叠有偏光片层5的偏振性层叠膜300。
染色工序可通过在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溶液(染色溶液)中浸渍拉伸膜200整体而进行。作为染色溶液,可使用将上述二色性色素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作为染色溶液的溶剂,通常可使用水,也可以进一步添加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剂。染色溶液中的二色性色素的浓度优选为0.01~10重量%,更优选为0.02~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25~5重量%。
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从可更进一步地提高染色效率方面考虑,优选在含有碘的染色溶液中进一步添加碘化物。作为碘化物,可举出例如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染色溶液中的碘化物的浓度优选为0.01~20重量%。碘化物中,优选添加碘化钾。在添加碘化钾的情况下,对于碘与碘化钾的比例而言,以重量比计,优选在1:5~1:1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6~1:8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7~1:70的范围内。
在染色溶液中浸渍拉伸膜200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5秒~15分钟的范围,优选为30秒~3分钟。另外,染色溶液的温度优选在10~6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0~40℃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染色工序S30中进一步针对拉伸膜200实施追加的拉伸处理。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可举出1)在上述拉伸工序S20中,以低于目标的倍率进行拉伸处理,然后在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处理中,按照总拉伸倍率成为目标倍率的方式进行拉伸处理的方案;如后文所述那样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交联处理的情况下,可举出2)在上述拉伸工序S20中,以低于目标的倍率进行拉伸处理,然后在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至总拉伸倍率未达到目标倍率的程度,接下来,按照最终的总拉伸倍率成为目标倍率的方式,在交联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的方案;等等。
染色工序S30可包括接着染色处理实施的交联处理工序。交联处理可通过在包含交联剂的溶液(交联溶液)中浸渍经染色的膜而进行。作为交联剂,可使用现有已知的物质,可举出例如硼酸、硼砂这样的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交联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具体而言,交联溶液可以是将交联剂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作为溶剂,例如可使用水,也可以进一步包含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剂。交联溶液中的交联剂的浓度优选为1~2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6~15重量%的范围。
交联溶液可包含碘化物。通过添加碘化物,可使得偏光片层5的面内的偏振性能进一步均匀化。作为碘化物,可举出例如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交联溶液中的碘化物的浓度优选为0.05~15重量%,更优选为0.5~8重量%。
在交联溶液中浸渍经染色的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5秒~20分钟,优选为30秒~15分钟。另外,交联溶液的温度优选在10~90℃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交联处理而言,也可通过在染色溶液中配合交联剂而与染色处理同时进行。另外,也可在交联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交联处理中实施拉伸处理的具体方式如上文所述。
在染色工序S30之后,在后述的第1贴合工序S40之前,优选进行洗涤工序及干燥工序。洗涤工序通常包括水洗涤工序。水洗涤处理可通过在离子交换水、蒸馏水这样的纯水中浸渍染色处理后的或交联处理后的膜而进行。水洗涤温度通常为3~50℃的范围,优选为4~20℃的范围。在水中浸渍的浸渍时间通常为2~300秒,优选为3~240秒。
洗涤工序可以是水洗涤工序与利用碘化物溶液进行的洗涤工序的组合。另外,水洗涤工序中使用的洗涤液、利用碘化物溶液的洗涤处理中使用的洗涤液中,除了水之外,还可适当含有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这样的液体醇。
作为在洗涤工序之后进行的干燥工序,可采用自然干燥、送风干燥、加热干燥等任意的适当的方法。例如在加热干燥的情况下,干燥温度通常为20~95℃,干燥时间通常为1~15分钟左右。
(4)第1贴合工序S40
参照图6,本工序为在偏振性层叠膜300的偏光片层5上、即偏光片层5的与基材膜30’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10、20中的任一方,得到贴合膜400的工序。偏振性层叠膜300在基材膜30’的两面上具有偏光片层5的情况下,通常,在两面的偏光片层5上分别贴合保护膜。这种情况下,这些保护膜可以是相同种类的保护膜,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保护膜。
本工序中贴合的保护膜可以是第1保护膜10及第2保护膜20中的任何,但优选如图6那样使用水基粘接剂贴合第2保护膜20。这是因为,在制造方法〔b〕中,基材膜30’被包含在偏振性层叠膜300中包含,基材膜30’因拉伸中的加工性而拉伸弹性模量小,若在第1贴合工序S40中贴合第1保护膜10,则对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时在偏光片层5、保护膜中产生的应变、以及进而在偏光板1的表面上产生的微细凹凸加以抑制的效果弱。通过使用水基粘接剂贴合第2保护膜20,基于与上述同样的原因,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后述的第2贴合工序S60中贴合第1保护膜10、并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时在偏光片层5、保护膜中产生的应变、以及进而在偏光板表面上产生的微细凹凸。
关于使用水基粘接剂贴合第2保护膜20的方法及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第1保护膜10的方法,可引用针对上述制造方法〔a〕而记载的内容。
(5)剥离工序S50
参照图7,本工序为从贴合第1及第2保护膜10、20中的任一方而得到的贴合膜400上剥离除去基材膜30’的工序。经过该工序,可得到在偏光片层5的单面上层叠有保护膜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500。偏振性层叠膜300在基材膜30’的两面上具有偏光片层5,并在这两层偏光片层5上贴合了保护膜的情况下,通过该剥离工序S50,可从1片偏振性层叠膜300得到2片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500。
将基材膜30’剥离除去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利用与在通常的带有压敏粘合剂的偏光板中进行的隔膜(剥离膜)的剥离工序同样的方法。对于基材膜30’而言,可在第1贴合工序S40之后,立即直接剥离,也可在第1贴合工序S40之后,暂且卷绕成卷状,在后续的工序中一边开卷一边剥离。
(6)第2贴合工序S60
本工序为使用粘接剂,在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的偏光片层5上、即与第1贴合工序S40中贴合的保护膜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贴合另一种保护膜,得到图1(a)所示那样的偏光板1的工序。在第1贴合工序S40中贴合第2保护膜20的情况下,在本工序中,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第1保护膜10。在第1贴合工序S40中贴合第1保护膜10的情况下,在本工序中,使用水基粘接剂贴合第2保护膜20。
关于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第1保护膜10的方法及使用水基粘接剂贴合第2保护膜20的方法,可引用针对上述制造方法〔a〕而记载的内容。
<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
对于本发明的偏光板1而言,可在其第1保护膜10或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形成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该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可用于在玻璃基板这样的基板4上贴合偏光板1。在本说明书中,将偏光板1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被贴合在基板4上而得到的层叠体也称为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中,可在第1保护膜10侧或第2保护膜20侧中的任意侧上设置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可更有效地抑制、防止尤其是在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因此,优选在第1保护膜10的外表面上设置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形成下述构成:使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中微细凹凸的产生得到更有效的抑制、防止的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朝向外侧。
在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中的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的外表面上,通常贴合所谓的剥离膜,所述剥离膜用于保护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使其与灰尘这样的异物隔离。剥离膜在将偏光板1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贴合于玻璃基板等基板4之前被剥离。
贴合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的玻璃基板通常由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形成,是具有由平坦面构成的表面的基板。玻璃基板以外的基板也通常为具有由平坦面构成的表面的基板。可在该平坦面上层叠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在基板的平坦面上层叠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时,从偏光板侧观察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时,因存在于保护膜表面的微细凹凸而导致的外观不良容易变得明显,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所谓平坦面是指,JISB0601-2001中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0nm以下、优选为10nm以下、理想地为0mm的面。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可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测定。贴合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的玻璃基板例如可以是构成液晶盒、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元件这样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基板。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偏光板1和图像显示元件。如上所述,偏光板1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被贴合于图像显示元件的单面或两面,优选以其第1保护膜10侧贴合于图像显示元件的表面。图11及图12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例子。图11为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2为表示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盒8;于液晶盒8的前面(观看侧)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层叠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1;于液晶盒8的背面(背光源侧)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层叠的背面侧偏光板40;在背面侧偏光板40的背面侧配置的背光源50。液晶盒8可以是在2片玻璃基板之间存在液晶层的现有已知的结构。偏光板1及背面侧偏光板40可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贴合于该玻璃基板的表面。背面侧偏光板40及背光源50也可以是现有已知的结构,不仅可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1作为前面侧偏光板,而且也可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1作为背面侧偏光板40。
通过本发明,从尤其是可更有效地抑制、防止在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方面考虑,优选以下述方式构成液晶显示装置:将偏光板1以其第1保护膜10侧贴合于液晶盒8的观看侧,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朝向与液晶盒8相反的一侧(即观看侧)。
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层叠有偏光板1的液晶盒8的玻璃基板面平坦时,从偏光板1侧观察液晶显示装置时,因存在于保护膜表面的微细凹凸而导致的外观不良容易变得明显,但通过本发明,即使玻璃基板面平坦,也可提供外观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构成偏光板1的第2保护膜20的表面上形成有表面处理层、尤其是硬涂层、防反射层、导电层等的情况下,若在第2保护膜20的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则其容易变得更加明显,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的结构。
图12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包括:有机EL显示元件9;于有机EL显示元件9的前面(观看侧)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层叠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1。有机EL显示元件9可以是用一对电极夹持由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发光层、根据需要设置的其他有机层而得到的现有已知的结构。通常,在至少一方的电极上层叠玻璃基板这样的基板。偏光板1可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贴合于该玻璃基板的表面。
有机EL显示装置中,偏光板1所具有的保护膜中,使有机EL显示元件9侧的保护膜为具有面内相位差的保护膜(相位差膜)。该保护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0通常为100~180nm的范围。另外,对于有机EL显示元件9侧的保护膜(相位差膜)而言,以该保护膜的慢轴相对于偏光片层5的吸收轴的角度成为45°左右或135°左右的方式,被层叠在偏光片层5上。所谓45°左右或135°左右,是指45°±10°或135°±10°(优选为45°±5°或135°±5°)。即,这种情况下的偏光板1为椭圆(圆)偏光板。通过在有机EL显示元件9的观看侧层叠所述偏光板1,可向有机EL显示装置赋予防反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面内相位差值R0用下式定义:
R0=(nx-ny)×d
上述式中,nx为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面内快轴方向(与面内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d为保护膜的厚度。
通过本发明,从尤其是可更有效地抑制、防止在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与偏光片层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方面考虑,优选以下述方式构成有机EL显示装置:将偏光板1以其第1保护膜10侧贴合于有机EL显示元件9的观看侧,第2保护膜20的外表面朝向与有机EL显示元件9相反的一侧(即观看侧)。
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而层叠有偏光板1的有机EL显示元件9的玻璃基板面平坦时,从偏光板1侧观察有机EL显示装置时,因存在于保护膜表面的微细凹凸而导致的外观不良容易变得明显,但通过本发明,即使玻璃基板面平坦,也可提供外观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构成偏光板1的第2保护膜20的表面上形成有表面处理层、尤其是硬涂层、防反射层、导电层等的情况下,若在第2保护膜20的表面上产生微细凹凸,则其容易变得更加明显,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的结构。
图像显示装置例如为下述那样的结构时,因存在于观看侧的保护膜表面的微细凹凸而导致的外观不良容易变得明显,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
〔A〕图像显示装置为便携型(移动型)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从较近的距离注视画面,所以即使是略微的微细凹凸,也容易作为外观不良而被识别。可在便携型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应用的偏光板的形状·尺寸例如为对角线长度为3~32cm的方形形状,优选为对角线长度为7~15cm的方形形状。
〔B〕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分辨率高的情况、或可进行彩色显示的情况。这些情况下,显示图像漂亮,因此,微细凹凸容易明显。分辨率高的情况例如是指分辨率为300dpi以上的情况。
〔C〕图像显示装置为使用了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图像显示为黑色显示的常黑方式的液晶盒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关闭图像的状态下成为完全的黑色显示,所以微细凹凸容易明显。
〔D〕在被配置在图像显示元件的前面(观看)侧的偏光板的观看侧的保护膜的外表面(与偏光片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硬涂层或防反射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微细凹凸也容易明显。
〔E〕被配置在图像显示元件的前面(观看)侧的偏光板的观看侧成为空气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微细凹凸也容易明显。作为这样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举出上述偏光板的观看侧在空气中露出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隔着空气层而在上述偏光板的观看侧配置有覆盖玻璃、触摸面板等透明板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
〔F〕在被配置在图像显示元件的前面(观看)侧的偏光板的观看侧的保护膜的外表面(与偏光片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导电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也会因多层导电层由于其折射率而对光的反射率较高从而使得微细凹凸容易明显。作为导电层,例如可举出由ATO(氧化锑锡)、ITO(氧化铟锡)等形成的层等。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制。
<参考例>
(1)偏光片层(偏光膜)的制作
针对平均聚合度约为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以上且厚度为75μm的聚乙烯醇膜,利用干式法单轴拉伸至约5倍,进而在保持紧绷状态的情况下,在60℃的纯水中浸渍1分钟,然后于28℃,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5/5/100的水溶液中浸渍60秒。然后,于72℃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8.5/8.5/100的水溶液中浸渍300秒。接下来,用26℃的纯水洗涤20秒,然后于65℃进行干燥,制作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膜中吸附取向有碘的偏光膜。偏光膜的厚度为28μm。
(2)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制备
将以下的各成分混合、脱泡,以液体状态制备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粘接剂。
3,4-环氧环己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75份
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20份
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基醚5份
三芳基锍六氟磷酸盐系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2.25份。
需要说明的是,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使用以50%碳酸1,2-亚丙酯溶液的形式获得的物质。上文所示的配合量(2.25份)为固态成分量。
(3)保护膜的贴合
准备厚度为40μm的第2保护膜〔为KonicaMinoltaOptics,Inc.制的TAC膜,商品名为“KC4UY”〕,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其一面上涂布上述制备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于上述偏光膜的一面。然后,使用安装有FusionUVSystemsInc.制的紫外线灯“D灯泡”的带有皮带输送机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以累积光量成为25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接下来,准备厚度为23μm的第1保护膜〔对作为日本ZEONCorporation制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商品名“ZEONORFilmZF14-023”的贴合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而得到的膜〕,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上涂布相同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将其贴合于偏光膜的另一面,然后同样地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如上所述地操作,得到由第2保护膜(40μm)/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层/偏光膜(28μm)/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层/第1保护膜(23μm)的层结构构成的偏光板。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均为1.0μm。
<比较例1>
(1)底漆层形成工序
将聚乙烯醇粉末〔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Z-200”,平均聚合度为1100,皂化度为99.5摩尔%〕溶解到95℃的热水中,制备浓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在得到的水溶液中,以相对于聚乙烯醇粉末6重量份为5重量份的比例混合交联剂〔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SumirezResin650”〕,得到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
准备基材膜〔厚度为110μm的未拉伸的聚丙烯膜,熔点:163℃〕,对其单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接下来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其电晕放电处理面上涂布上述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于80℃干燥1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0.2μm的底漆层。使用具有恒温槽的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万能试验机“AutographAG-I”,测定基材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结果为200MPa。
(2)树脂层形成工序
将聚乙烯醇粉末〔KurarayCo.,Ltd.制的商品名“PVA124”,平均聚合度为2400,皂化度为98.0~99.0摩尔%〕溶解于95℃的热水中,制备浓度8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其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
使用唇式涂布机,在具有上述(1)中制作的底漆层的基材膜的底漆层表面上,涂布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于80℃干燥2分钟,由此,制作由基材膜/底漆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构成的3层的层叠膜。
(3)拉伸工序
使用拉幅装置,针对上述(2)中制作的层叠膜,于160℃实施5.8倍的自由端单轴拉伸,得到拉伸膜。拉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为6.1μm。
(4)染色工序
将上述(3)中制作的拉伸膜浸渍到包含碘和碘化钾的30℃的染色水溶液(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0.35重量份碘、10重量份碘化钾)中,进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染色处理。接下来,用10℃的纯水冲洗多余的染色溶液。接下来,在包含硼酸和碘化钾的76℃的交联水溶液(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9.5重量份硼酸、5重量份碘化钾)中浸渍300秒,进行交联处理。然后,用10℃的纯水洗涤10秒,于80℃干燥200秒,由此,得到在基材膜的单面上具有偏光片层的偏振性层叠膜。
(5)第1贴合工序
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第2保护膜的一面上,涂布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于上述(4)中制作的偏振性层叠膜的偏光片层的与基材膜相反的一侧的面上。接下来,在与参考例相同的条件下,从基材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由基材膜/底漆层/偏光片层/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层/第2保护膜构成的5层的膜。偏光片层的厚度为6.1μm。
(6)剥离工序及第2贴合工序
从上述(5)中制作的5层结构的膜上剥离除去基材膜,得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能够容易地将基材膜剥离。接下来,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第1保护膜的一面上,涂布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将其贴合于上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的底漆层面。接下来,在与参考例相同的条件下,从第1保护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与图1(a)同样的结构的偏光板。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均为1.0μm。
<实施例1>
(1)偏振性层叠膜的制作
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在基材膜的单面上具有偏光片层的偏振性层叠膜。
(2)第1贴合工序
将聚乙烯醇粉末〔KurarayCo.,Ltd.制的商品名“KL-318”,平均聚合度1800〕溶解于95℃的热水中,制备浓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在得到的水溶液中,以相对于聚乙烯醇粉末2重量份为1重量份的比例混合交联剂〔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SumirezResin650”〕,制成水基粘接剂。
使用凹版涂布机,在上述(1)中制作的偏振性层叠膜的偏光片层的与基材膜相反的一侧的面上,涂布上述水基粘接剂。接下来,在其涂布面上贴合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第2保护膜。然后,于80℃进行5分钟的干燥处理,得到由基材膜/底漆层/偏光片层/水基粘接剂层/第2保护膜构成的5层的膜。偏光片层的厚度为6.1μm。
(3)剥离工序及第2贴合工序
从上述(2)中制作的5层结构的膜上剥离除去基材膜,得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能够容易地将基材膜剥离。接下来,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第1保护膜的一面上,涂布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将其贴合于上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的底漆层面。接下来,在与参考例相同的条件下,从第1保护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与图1(a)同样的结构的偏光板。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均为1.0μm。
<实施例2>
(1)偏光片层(偏光膜)的制作
针对平均聚合度约为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以上且厚度为30μm的聚乙烯醇膜,利用干式法单轴拉伸至约4倍,进而在保持紧绷状态的情况下,在40℃的纯水中浸渍1分钟,然后于28℃,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5/10/100的水溶液中浸渍60秒。然后,于68℃,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8.5/7.5/100的水溶液中浸渍300秒。接下来,用10℃的纯水洗涤20秒,然后于65℃进行干燥,制作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膜中吸附取向有碘的偏光膜。偏光膜的厚度为11μm。
(2)第2保护膜的贴合
使用凹版涂布机,在上述偏光膜的单面上涂布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水基粘接剂。接下来,其涂布面上贴合厚度为23μm的第2保护膜〔对作为日本ZEONCorporation制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商品名“ZEONORFilmZF14-023”的贴合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而得到的膜〕。然后,于40℃进行1分钟的干燥处理,得到由偏光膜/水基粘接剂层/第2保护膜构成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
(3)第1保护膜的贴合
准备厚度为25μm的第1保护膜〔对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贴合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而得到的膜〕,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其电晕放电处理面上涂布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将其贴合于上述(2)中制作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的偏光膜面。接下来,在与参考例相同的条件下,从第2保护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与图1(a)同样的结构的偏光板。固化后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为1.0μm。
<比较例2>
(1)偏光片层(偏光膜)的制作
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偏光膜。
(2)第1保护膜及第2保护膜的贴合
准备与实施例2中使用的相同的第1保护膜〔对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贴合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而得到的膜〕及第2保护膜(对日本ZEONCorporation制“ZEONORFilmZF14-023”的贴合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而得到的膜),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在各电晕放电处理面上涂布与参考例中使用的相同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分别地,在上述的偏光膜的单面上贴合第1保护膜,在相反面上贴合第2保护膜。接下来,通过在与参考例相同的条件下,从第2保护膜侧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偏光板。
〔偏光板的评价〕
(1)偏光板表面的外观评价
图8为用于说明偏光板表面的外观评价方法的模式图,图8(a)为其侧视图,图8(b)为其俯视图。参照图8,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偏光板表面的外观评价。首先,将偏光板切成长100mm×宽100mm的尺寸,将其作为评价用样品1a。将该评价用样品1a的第1保护膜侧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贴合至厚度为2mm的平坦的黑色丙烯酸板2。
将在黑色丙烯酸板2上贴合的评价用样品1a放置于点亮有荧光灯60的室内。将荧光灯60的位置设置于距黑色丙烯酸板2为2m的高度。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从荧光灯60发出的光在评价用样品1a的表面反射(61表示入射至评价用样品1a的表面的入射光,62表示其反射光。),目视观察在评价用样品1a的表面呈现的荧光灯的反射图像A的部分。对于评价用样品1a而言,以其偏光片层的吸收轴B的方向与连接荧光灯60和观察者X所成的线平行的朝向而设置。
将偏光板表面的外观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1中,A表示未观察到圆形的凹槽图案,可见评价用样品1a的表面平坦,B表示观察到圆形的凹槽图案。比较例1中,在评价用样品1a的整个表面上,观察到约1mm直径的呈肉茸状的不整齐的圆形凹槽图案。
(2)利用反射清晰度的测定而进行的偏光板表面的凹凸的评价
图9为用于说明偏光板的反射清晰度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图9(a)为其侧视图,图9(b)为其俯视图。参照图9,按照以下方式测定偏光板的反射清晰度。首先,将偏光板切成长100mm×宽100mm的尺寸,将其作为评价用样品1a。将该评价用样品1a的第1保护膜侧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贴合至厚度为2mm的平坦的黑色丙烯酸板2。
针对在上述的黑色丙烯酸板2上贴合的评价用样品1a,按照JISK7374〔塑料-图像清晰度的计算方法〕的“反射法”的项目,使用SugaTestInstrumentsCo.,Ltd.制的图像清晰度测量仪“ICM-1T”,从光源70,向评价用样品1a的表面照射入射角为45°的光(入射光71),通过光梳80,测定其反射光72的光量,由此求出反射清晰度(%)。光梳的宽度被设定为0.125mm。对于评价用样品1a而言,以其偏光片层的吸收轴B的方向与包含入射光71及检测的反射光72的平面平行的朝向而设置。评价用样品1a的表面的平坦性越高,反射清晰度越大。反射清晰度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
表1
外观评价 反射清晰度(%)
参考例 A 32.7
比较例1 B 12.1
实施例1 A 52.7
实施例2 A 27.6
比较例2 B 3.7
(3)利用表面形状的测定而进行的偏光板表面的凹凸的评价
图10为用于说明偏光板的表面形状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图10(a)为其侧视图,图10(b)为其俯视图。参照图10,按照以下方式测定偏光板的表面形状。首先,将偏光板切成长100mm×宽100mm的尺寸,将其作为评价用样品1a。将该评价用样品1a的第1保护膜侧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3贴合至厚度为2mm的平坦的黑色丙烯酸板2。
使用SENSOFAR公司制的“ImagingProfilerPLμ2300”,利用共聚焦模式,在长度为8000μm(图10中的测定位置R)的范围内测定评价用样品1a的表面的高度变化。由得到的结果,求出作为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nm)、截面曲线的最大谷深PV(nm)、及均方根粗糙度Rms(nm)。关于参考例、比较例1、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得到的偏光板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Ra(nm) PV(nm) Rms(nm)
参考例 62 472 80
比较例1 111 628 133
实施例1 69 422 82
实施例2 74 482 86
(4)构成偏光板的偏光片层的收缩力的测定
将实施例2中得到的偏光板的第1及第2保护膜溶解,仅取出偏光片层,测定其吸收轴方向(拉伸方向)的加热收缩力。进行测定时,以拉伸吸收轴方向为长边,切出宽2mm、长度8mm的膜作为测定用样品。将该样品设置于热机械分析装置(Thermo-MechanicalAnalyzer:TMA)〔SIINanoTechnologyInc.制的“EXSTAR-6000”〕,在将尺寸保持恒定的情况下,于80℃加热240分钟,测定此时产生的长度8mm方向上的收缩力,结果为1.7N。
附图标记说明
1偏光板
1a评价用样品
2黑色丙烯酸板
3透明压敏粘合剂层
4基板
5偏光片层
6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6’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8液晶盒
9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
10第1保护膜
15第1粘接剂层
20第2保护膜
25第2粘接剂层
30基材膜
30’经拉伸的基材膜
40背面侧偏光板
50背光源
60荧光灯
61入射光
62反射光
70光源
71入射光
72反射光
80光梳
100层叠膜
200拉伸膜
300偏振性层叠膜
400贴合膜
500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
A荧光灯的反射图像
B偏光片层的吸收轴
R测定位置
X观察者

Claims (15)

1.一种偏光板,其具有:
偏光片层,所述偏光片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
第1保护膜,所述第1保护膜介由第1粘接剂层而被层叠在所述偏光片层的一面上,所述第1粘接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和
第2保护膜,所述第2保护膜介由第2粘接剂层而被层叠在所述偏光片层的另一面上,所述第2粘接剂层由水基粘接剂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膜及所述第2保护膜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透湿度为1000g/m2·24hr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2保护膜的透湿度为10~1000g/m2·24hr。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偏光片层为含有二色性色素的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偏光片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具有对角线长度为3~32cm的方形形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还具有表面处理层,所述表面处理层被层叠于所述第1保护膜或所述第2保护膜的与偏光片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层为硬涂层、防反射层或导电层。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膜或所述第2保护膜的厚度为50μ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1保护膜或所述第2保护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500MPa以上。
11.一种带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光板,其具有: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透明压敏粘合剂层,所述透明压敏粘合剂层被设置于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
12.一种贴合有偏光板的基板,其具有: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基板,
所述偏光板介由透明压敏粘合剂层而以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贴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液晶盒,所述液晶盒包含基板,
所述偏光板以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贴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
显示画面的分辨率为300dpi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盒为常黑方式的液晶盒。
1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和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包含基板,
所述偏光板以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1保护膜侧贴合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
所述第1保护膜具有100~180nm的面内相位差值,并且所述第1保护膜的慢轴相对于所述偏光片层的吸收轴的角度为45°左右或135°左右。
CN201480059172.4A 2013-10-29 2014-10-22 偏光板 Active CN105683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1866.7A CN107703578B (zh) 2013-10-29 2014-10-22 偏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4018 2013-10-29
JP2013224018 2013-10-29
JP2014-146785 2014-07-17
JP2014146785 2014-07-17
PCT/JP2014/078036 WO2015064433A1 (ja) 2013-10-29 2014-10-22 偏光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1866.7A Division CN107703578B (zh) 2013-10-29 2014-10-22 偏光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3788A true CN105683788A (zh) 2016-06-15
CN105683788B CN105683788B (zh) 2017-10-10

Family

ID=5300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172.4A Active CN105683788B (zh) 2013-10-29 2014-10-22 偏光板
CN201710851866.7A Active CN107703578B (zh) 2013-10-29 2014-10-22 偏光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1866.7A Active CN107703578B (zh) 2013-10-29 2014-10-22 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20160252660A1 (zh)
JP (2) JP5952505B2 (zh)
KR (2) KR101949112B1 (zh)
CN (2) CN105683788B (zh)
TW (1) TWI572693B (zh)
WO (1) WO201506443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5885A (zh) * 2017-02-23 2019-10-1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集成有偏光层和触摸传感器的光学堆叠结构以及包括该光学堆叠结构的图像显示设备
CN110866521A (zh) * 2018-08-27 2020-03-06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光学传感器模块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0945393A (zh) * 2017-07-25 2020-03-3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13614588A (zh) * 2019-03-13 2021-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偏光板以及该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CN113646675A (zh) * 2019-03-29 2021-11-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组和光学层叠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5063B2 (ja) * 2015-02-13 2017-05-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ES2640838T3 (es) * 2015-03-26 2017-11-06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Método para producir unas gafas polarizadas
KR20170007022A (ko) * 2015-07-10 2017-01-18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06855A (ko) * 2015-07-10 2017-01-18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8139527A (zh) * 2015-10-02 2018-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防护膜的偏振板、液晶面板及防护膜的制造方法
TWI763577B (zh) * 2015-11-13 2022-05-01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JP2017102426A (ja) * 2015-11-20 2017-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JP6920047B2 (ja) * 2015-12-10 2021-08-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な画像表示装置
KR101803675B1 (ko) * 2016-01-19 2017-11-30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431750B1 (ko) * 2016-03-04 2022-08-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7173793A (ja) * 2016-03-22 2017-09-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子、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CN107219583B (zh) * 2016-03-22 2021-12-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偏振膜以及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KR20180083171A (ko) * 2017-01-12 2018-07-2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310101B1 (ko) * 2017-03-27 2021-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반사층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US20200209450A1 (en) * 2017-07-25 2020-07-02 Zeon Corporation Laminate
JP2019109329A (ja) * 2017-12-18 2019-07-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
KR101988024B1 (ko) * 2018-02-26 2019-06-11 김수영 이미지 투영 장치
US20200088912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275734B1 (ko) * 2018-09-21 2021-07-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20175208A1 (ja) * 2019-02-28 2020-09-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KR102240879B1 (ko) * 2019-05-27 2021-04-16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품
JP2021128334A (ja) * 2020-02-17 2021-09-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411520B2 (ja) * 2020-09-02 2024-01-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12946949A (zh) * 2021-02-10 2021-06-11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521A (ja) * 2000-05-31 2001-12-14 Sumitomo Chem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98345A (ja) * 2001-09-20 2003-04-03 Konica Corp 偏光板、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33135A (zh) * 2010-12-17 2012-07-04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粘合剂组合物、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光学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3210513A (ja) * 2012-03-30 2013-10-10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5157B2 (ja) 1988-03-22 1998-11-18 ジェイエスアール株式会社 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881751B2 (ja) 1989-03-10 1999-04-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メッキ用組成物およびメッキ物
JP2712643B2 (ja) 1989-10-06 1998-02-16 日本合成ゴ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成形品
US20030071780A1 (en) * 2001-10-16 2003-04-17 Vincent Kent D. High resolution display
US7110177B2 (en) * 2002-01-18 2006-09-19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film and image display
TW582188B (en) * 2003-02-26 2004-04-01 Windell Corp Circular polarized EL device to increase the contrast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06064967A1 (en) 2004-12-15 2006-06-22 Fujifilm Corporation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rocess for producing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102179A (ja) * 2005-09-07 2007-04-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高耐久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08184B1 (ko) * 2006-07-31 2009-07-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26824A (ko) * 2006-09-21 2008-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228345B2 (ja) * 2006-12-07 2013-07-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67083B2 (ja) * 2007-12-06 2013-03-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324316B2 (ja) 2008-05-27 2013-10-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0100917A1 (ja) 2009-03-05 2010-09-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機能偏光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10061722A (ko) 2009-12-02 2011-06-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1248178A (ja) * 2010-05-28 2011-12-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10131512A (ko) * 2010-05-31 2011-12-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2133301A (ja) * 2010-08-11 2012-07-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48181A (ja) * 2010-08-26 2012-03-08 Sanritsutsu:Kk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011444B2 (ja) * 2010-09-03 2012-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553348B (zh) * 2010-11-10 2016-10-1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元件
JP4975186B1 (ja) * 2010-12-16 2012-07-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JP5782722B2 (ja) * 2011-01-27 2015-09-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57386B2 (ja) * 2011-02-23 2014-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77883B2 (ja) 2011-03-29 2015-02-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接着剤、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JP2012212080A (ja) * 2011-03-31 2012-11-0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
JP2013011774A (ja) * 2011-06-30 2013-01-1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並びに偏光板
JP2014232126A (ja) 2013-03-19 2014-12-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521A (ja) * 2000-05-31 2001-12-14 Sumitomo Chem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98345A (ja) * 2001-09-20 2003-04-03 Konica Corp 偏光板、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33135A (zh) * 2010-12-17 2012-07-04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粘合剂组合物、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光学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3210513A (ja) * 2012-03-30 2013-10-10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5885A (zh) * 2017-02-23 2019-10-1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集成有偏光层和触摸传感器的光学堆叠结构以及包括该光学堆叠结构的图像显示设备
CN110945393A (zh) * 2017-07-25 2020-03-3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10945393B (zh) * 2017-07-25 2022-03-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US11573359B2 (en) 2017-07-25 2023-02-07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arizing plate
CN110866521A (zh) * 2018-08-27 2020-03-06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光学传感器模块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3614588A (zh) * 2019-03-13 2021-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偏光板以及该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CN113646675A (zh) * 2019-03-29 2021-11-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组和光学层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82506A1 (en) 2017-10-05
CN107703578B (zh) 2019-03-01
US10549509B2 (en) 2020-02-04
US20160252660A1 (en) 2016-09-01
JP2016167098A (ja) 2016-09-15
JPWO2015064433A1 (ja) 2017-03-09
CN105683788B (zh) 2017-10-10
WO2015064433A1 (ja) 2015-05-07
US20200130332A1 (en) 2020-04-30
JP6042576B2 (ja) 2016-12-14
JP5952505B2 (ja) 2016-07-13
KR20180034709A (ko) 2018-04-04
KR20160078389A (ko) 2016-07-04
KR101846105B1 (ko) 2018-04-05
TWI572693B (zh) 2017-03-01
US11059272B2 (en) 2021-07-13
KR101949112B1 (ko) 2019-02-15
TW201527480A (zh) 2015-07-16
CN107703578A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3788A (zh) 偏光板
KR101967078B1 (ko) 편광성 적층 필름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5992961B (zh) 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7664788A (zh) 光学层叠体
KR101435358B1 (ko) 편광성 적층 필름과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WO2012096079A1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5814465B (zh) 偏振板
CN105793747B (zh) 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6030352A (zh) 偏振性层叠膜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5814466B (zh)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N105729962B (zh) 偏振膜、偏振片和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WO2014088122A1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ならびに偏光板セット
TW201441041A (zh) 偏光性積層膜及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CN107076912A (zh) 偏振性层叠膜或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6104324B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5814463A (zh) 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7003461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