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2532B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2532B
CN105682532B CN201580002326.0A CN201580002326A CN105682532B CN 105682532 B CN105682532 B CN 105682532B CN 201580002326 A CN201580002326 A CN 201580002326A CN 105682532 B CN105682532 B CN 105682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mifixed
state
operation componen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3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2532A (zh
Inventor
安永浩二
关口雄太
佐藤优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82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2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16Elements for restraining, or preventing the movement of, parts, e.g. for zeroi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8Deflecting means for inserted too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26Pigs or moles, i.e. devices movable in a pipe or conduit with or without self-contained propulsion means
    • F16L55/28Constructional aspects
    • F16L55/4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bod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将弯曲部切换成半固定状态以及半固定解除状态并且在减轻使弯曲部弯曲时的弯曲操作力量的同时使操作性优良的内窥镜。内窥镜(1)具有:插入部(2),其插入于被观察部,设置有能够至少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弯曲部(2b);操作部(3),其连接设置于插入部(2);弯曲线(11),其前端与弯曲部(2b)连结,通过牵引而使弯曲部(2b)弯曲;弯曲操作部件(5),其连结弯曲线(11)的基端,设置为能够以设置于操作部(3)的球体(13)为中心摆动,通过摆动而向弯曲线(11)施加牵引力;操作力量降低部(20),其具有第1连结球部(23)和弹簧(29),其中,该第1连结球部(23)在比球体(13)靠插入部(2)侧的位置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弯曲操作部件(5)连结,该弹簧(29)能够经由第1连结球部(23)的端部按压弯曲操作部件(5);以及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其切换成按压状态和非按压状态,该按压状态是弹簧(29)按压弯曲操作部件(5)的状态。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该内窥镜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具有弯曲部,通过设置于近前侧的操作部的弯曲操作部件进行弯曲部的弯曲操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内窥镜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被使用。在内窥镜中有时在细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设置有弯曲部。一般来说,弯曲部构成为通过对设置于插入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的弯曲操作部件进行近前操作而向期望的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在操作部中,作为弯曲操作部件,设置有绕轴进行转动操作的弯曲旋钮或者弯曲杆、进行倾倒操作的摇杆型杆等。
设置于插入部的弯曲部被具有弹力的弯曲橡胶覆盖。另外,在插入部内贯穿插入地配置有例如处置器具通道管、送气管、送水管、汇总了多根信号线的信号线缆、照明用光导等多个内窥镜内置物。这些内窥镜内置物成为使弯曲部弯曲时的弹性阻力。因此,当使弯曲部弯曲时,在弯曲的该弯曲部中,通过弯曲橡胶和内窥镜内置物产生了使该弯曲部要返回到直线状态的弹性恢复力(参照图1的实线L)。
另外,当内窥镜进行弯曲时,产生了内置物彼此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
而且,合成了这些弹性恢复力和摩擦力而得的弯曲部阻力随着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增大而增加。
因此,当使弯曲部弯曲时,使用者通过作为抵挡弯曲部阻力的力量的图1的第1虚线L1所示的弯曲操作力量对弯曲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此时,随着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增大,弯曲部阻力增加,操作弯曲操作部件的弯曲操作力量也增大。
其结果,施加于使用者的手指的负担变大。而且,在该操作过程中,在使用者暂时地使手指远离弯曲操作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弯曲橡胶和内窥镜内置物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等,弯曲角度减小,有可能漏看观察部位。
包含消除该不良情况的目的在内,在以往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上设置有由例如杆、凸轮机构以及摩擦板构成的半固定机构。半固定机构是切换半固定状态和半固定解除状态的机构,其中,该半固定状态是随着杆操作而使摩擦板与固定有弯曲线的一端的例如滚筒接触,该半固定解除状态是使摩擦板远离滚筒。
在半固定状态下,弯曲部随着弯曲操作部件的操作而能够进行弯曲动作,另一方面,当使用者使手指远离弯曲操作部件时,保持分离以前的弯曲状态。因此,使用者在捕捉目的观察部位时,选择半固定状态,防止漏看观察部位并且进行观察等。
此外,操作弯曲操作部件的弯曲操作力量在增大弯曲部的弯曲角度的第1虚线L1所示的第1弯曲操作力量和在该状态下保持弯曲角度的第2虚线L2所示的弯曲保持力量中不同,弯曲保持力量比弹性恢复力小。
这是因为弯曲橡胶和内窥镜内置物在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增大的情况下作为恢复力而产生作用,在保持弯曲角度的情况下摩擦力向恢复力的相反方向作用。换言之,当在操作弯曲操作部件的过程中,使手指远离该弯曲操作部件的情况下,要使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不变,只要从半固定机构向滚筒施加抵消掉弯曲保持力量的半固定力(图的箭头所示的大小的力F)即可。
然而,在半固定状态下,因为优选通过弯曲操作部件的操作使弯曲部进行动作,因此半固定状态下的弯曲操作力量成为在第1弯曲操作力量上加上了半固定力(力F)而得到的双点划线L3所示的第2弯曲操作力量。即,在设置有半固定机构的内窥镜中,消除了使用者使手指远离弯曲操作部件时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半固定状态下的弯曲操作时,向手指施加的负担进一步增大。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弯曲部切换成半固定状态和半固定解除状态并且在减轻使弯曲部进行弯曲时的弯曲操作力量的同时使操作性优良的内窥镜。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具有:插入部,其插入于被观察部,设置有相对于插入轴方向至少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弯曲部;操作部,其连接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牵引部件,其前端连结于所述弯曲部,通过牵引使该弯曲部弯曲;弯曲操作部件,其连结所述牵引部件的基端,设置为能够以设置于所述操作部的支点为中心摆动,通过摆动而向所述牵引部件施加牵引力;操作力量降低部,其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以及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1端部在比所述支点靠所述插入部侧的位置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弯曲操作部件连结,该弹性部件能够经由该第1端部按压所述弯曲操作部件;以及切换操作部件,其切换成按压状态和非按压状态,其中,所述按压状态是所述弹性部件按压所述弯曲操作部件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以往的内窥镜中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与操作弯曲操作部件的弯曲操作力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是在操作部上具有弯曲操作部件和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的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3A是说明具有操作力量降低部、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以及弯曲操作部件的操作部内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3B是说明使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成为半固定状态的操作部内的结构的图。
图4A是说明半固定解除状态下的内窥镜的作用的图。
图4B是说明半固定状态下的内窥镜的作用的图。
图5是说明本申请内窥镜中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与操作弯曲操作部件的弯曲操作力量以及反向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A和图6B是说明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的其它的结构例的图,图6A是说明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的半固定状态的图。
图6B是说明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的半固定解除状态的图。
图7是说明对包含于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力量降低部的辅助力进行调整的机构的图。
图8是说明在操作部的一面侧具有弯曲操作部件,在一面的相反面即另一面侧具有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构成操作部的操作部主体内的主视图,是说明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的半固定状态的图。
图10是构成操作部的操作部主体内的后视图,是说明半固定状态的图。
图11是从正面侧观察操作部的立体图,是说明半固定状态下的操作部主体内的结构的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操作部的立体图,是说明半固定状态下的操作部主体内的结构的图。
图13A是从半固定状态切换操作成半固定解除状态时说明作用的图。
图13B是从半固定状态切换操作成半固定解除状态时说明作用的图。
图14A是说明从半固定状态切换成半固定解除状态的状态的图。
图14B是说明从半固定状态切换成半固定解除状态的状态的图。
图15A是从半固定解除状态切换操作成半固定状态时说明作用的图。
图15B是从半固定解除状态切换操作成半固定状态时说明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是示意性的,为了在附图上将各结构要素以能够识别的程度示出,有时以各部件的尺寸关系或比例尺等根据每个结构要素而不同的方式进行示出。因此,在本发明中,这些附图中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以及各结构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等不仅限于图示的方式。
如图2所示,内窥镜1构成为设置有长条的插入部2、连接设置于该插入部2的基端的操作部3以及从操作部3延伸的通用线缆4。在通用线缆4的端部设置有与作为外部装置的未图示的光源装置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未图示)。
插入部2是插入于体内等被观察部的部分,从前端侧按顺序设置有前端部2a、弯曲部2b以及硬性管部2c。前端部2a是硬质部件,例如是不锈钢制。弯曲部2b构成为相对于插入轴方向例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弯曲。硬性管部2c由不锈钢等金属性管部件形成。
此外,弯曲部2b只要相对于插入轴方向至少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即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弯曲部2b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弯曲的结构中,向上下方向弯曲的结构与向左右方向弯曲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主要对向上下方向弯曲的结构进行说明。
弯曲部2b构成为主要设置有弯曲块组(未图示)和弯曲橡胶2g。弯曲块组构成为将未图示的多个弯曲块转动自如地连结而向上下左右弯曲。弯曲橡胶2g是具有预先规定的弹力的外皮,覆盖弯曲块组的外周。
弯曲橡胶2g的弹力作为使弯曲部2b弯曲时的阻力而发挥作用,在弯曲部2b弯曲的状态下,作为使该弯曲部2b要恢复成直线状态的恢复力而发挥作用。
在插入部2的内部贯穿插入有后述的信号线缆和照明用光导、送气管、送水管等。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插入部2作为将前端部2a、弯曲部2b以及硬性管部2c连接设置的所谓的硬性插入部。但是,插入部2不限于硬性插入部,也可以是将前端部2a、弯曲部2b以及具有柔软性的挠性管部2d连接设置的软性插入部。另外,也可以在插入部2内贯穿插入有处置器具通道管等。
在操作部3的基端侧设置有作为外装部件的橡胶套7。橡胶套7是具有预先规定的弹性的弹性部件,具有弹性保持部7a和弹性固定部7b。弹性保持部7a具有对角杆12进行弹性保持的功能,弹性固定部7b具有封闭框架8的开口8m的功能。
在操作部3上设置有弯曲操作部件5和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
弯曲操作部件5具有例如摇杆类的角杆12作为对弯曲部2b进行远程操作的弯曲操作部。角杆12设置为从构成操作部3的橡胶套7的弹性保持部7a突出。角杆12随着倾倒方向的变更和倾倒角度的变更而使弯曲部2b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变更弯曲角度并且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具有例如切换杆31作为切换操作成半固定状态或者半固定解除状态的半固定操作部。切换杆31自如地切换到例如实线所示的位置和虚线所示的位置,当切换到实线的位置时将半固定机构设定成半固定解除状态,当切换到虚线的位置时设定成半固定状态。
半固定机构在半固定状态下能够随着角杆12的倾倒操作而使弯曲部2b进行弯曲动作,并且当在进行弯曲操作的过程中使手指远离角杆12时,能够保持角杆12的倾倒操作位置。即,弯曲部2b在手指远离角杆12时被维持为抵抗弯曲橡胶2g的恢复力等的主动弯曲状态,即手指远离时刻的弯曲状态。
另一方面,半固定机构在半固定解除状态下当然能够随着角杆12的倾倒操作而使弯曲部2b进行弯曲动作,但当在进行弯曲操作的过程中使手指远离角杆12时不能保持角杆12的倾倒操作位置。即,弯曲部2b在手指远离角杆12时变化成被动弯曲状态,能够通过来自弯曲橡胶2g的恢复力以及来自外部的外力等进行弯曲动作。
此外,角杆12的配置位置和切换杆31的配置位置是一例。另外,设弯曲部2b的弯曲方向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但弯曲部2b的弯曲方向不限于四个方向,也可以是向上下两个方向弯曲的结构。
参照图3A和图3B说明具有弯曲操作部件5和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的操作部3的结构。
在设置于插入部2的基端侧的操作部3的作为外装部件的壳体(未图示)的内表面配设有框架8,在框架8中设置有弯曲操作单元10。
弯曲操作单元10构成为设置有弯曲操作部件5、操作力量降低部20以及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
框架8例如是圆筒形状,具有设置于底面8b侧的插入部配设部8a和设置于开口8m侧的弯曲机构安装部8c。框架8是插入部配设部8a和弯曲机构安装部8c一体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在管形状的框架主体(未图示)上通过螺合、接合、粘接剂等将插入部配设部8a以及弯曲机构安装部8c构成为一体的结构。
在插入部配设部8a上配设有插入部2的基端部2r,基端部2r一体地固定设置于插入部配设部8a。橡胶套7的弹性固定部7b以水密的方式固定设置于开口8m。弯曲机构安装部8c由安装部主体8d和盖部8e构成。
安装部主体8d构成为设置有弯曲机构配设部8f和框架固定部8g。框架固定部8g是一端面侧形成为平面、从另一端面侧突出有弯曲机构配设部8f的预先规定的厚度的圆板部。
框架固定部8g的外周面是成为一体的面,通过基于焊锡等的接合或者基于粘接剂的粘接而一体地固定设置于框架8的内周面。
弯曲机构配设部8f是从框架固定部8g的另一端面中央突出预先规定的高度的例如圆柱形状的中央凸部。在弯曲机构配设部8f上设置有第1半球凹部8h1和倾倒用退避孔8k。
第1半球凹部8h1在弯曲机构配设部端面具有圆形的开口。倾倒用退避孔8k是连结第1半球凹部8h1与外部的锥面形状的中心轴方向贯通孔,在框架固定部8g的中央端面具有开口。倾倒用退避孔8k的直径尺寸随着接近开口而连续变大。
此外,也可以在框架固定部8g上设置具有与中心轴平行的轴的多个贯通孔,实现弯曲机构安装部8c的轻量化。
另一方面,盖部8e是与弯曲机构配设部8f相同的圆柱体,设置有第2半球凹部8h2和摆动用退避孔8n。第2半球凹部8h2在一端面具有圆形的开口。摆动用退避孔8n是连结第2半球凹部8h2与外部的锥面形状的中心轴方向贯通孔,在另一端面具有开口。摆动用退避孔8n的直径尺寸随着接近开口而连续变大。
此外,盖部8e例如通过螺钉固定而相对于弯曲机构配设部8f的端面固定设置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在盖部8e上形成有锪孔和螺钉退避孔,在弯曲机构配设部8f上形成有设置了内螺纹的凹部。
当将盖部8e固定于弯曲机构配设部8f时,使后述的球体(参照标号13)预先配置于第1半球凹部8h1,之后,对盖部8e进行螺钉固定。其结果,在组合第1半球凹部8h1和第2半球凹部8h2而构成的球体配设部8q内活动自如地配置有球体13。
弯曲操作部件5包含向作为牵引部件的弯曲线11施加牵引力的角杆12、配设于球体配设部8q内的球体13以及摆动框14。
在球体13中,在穿过球体13的中心的轴的一方侧端部设置有杆连结部,在另一方侧端部设置有摆动轴连结部。杆连结部和摆动轴连结部是凹部,并且是内螺纹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线11是上弯曲线11u和下弯曲线11d。上弯曲线11u的前端固定设置于构成弯曲部2b的弯曲块组的前端弯曲块(未图示)的预先规定的部位。下弯曲线11d的前端固定设置于前端弯曲块的预先规定的部位。另一方面,上弯曲线11u的基端和下弯曲线11d的基端固定设置于后述的线卡定部件15。
角杆12是弯曲操作部,具有例如金属制的杆主体12a以及例如半球形状的金属制的搭指部12b。搭指部12b固定设置于从橡胶套7的弹性保持部7a突出的杆主体12a的一端部。
杆主体12a的另一端部是球体连结部12c,设置有外螺纹(未图示)。球体连结部12c的外螺纹与配设于球体配设部8q内的球体13的杆连结部螺合后,通过例如粘接而固定成一体。
其结果,球体13随着角杆12的操作而能够在球体配设部8q内活动。摆动框14由连结轴14a、十字形状框部(以下记为“十字框”)14b以及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14c构成。
连结轴14a是从十字框14b的一端面中央突出预先规定的高度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中央棒部。与此相对,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14c是从十字框14b的另一端面中央突出预先规定的高度的例如圆柱形状的中央凸部。
在连结轴14a的端部设置有与球体13的摆动轴连结部螺合的外螺纹(未图示)。连结轴14a的外螺纹与配设于球体配设部8q内的球体13的摆动轴连结部螺合后,通过例如粘接而固定成一体。
其结果,当球体13能够在球体配设部8q内活动时,与该球体13一体的连结轴14a也移动,十字框14b摆动。
在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14c上设置有用于以活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后述的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1连结球部23的球部连结部14d和摆动用退避孔14e。
球部连结部14d例如由连结部用孔14f、固定设置于连结部用孔14f的止动部件14g构成。连结部用孔14f从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14c的侧周面以与摆动框14的中心轴垂直的轴为中心轴形成,底部是半球形状。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1连结球部23穿过连结部用孔14f而被引导到半球形状的底面。
止动部件14g是棒状部件,在连结部用孔14f内的预先规定的位置通过例如粘接而固定成一体。止动部件14g的前端面形成为凹球面。
即,球部连结部14d是组合连结部用孔14f的半球形状的底面与止动部件14g的凹球面形状的前端面而构成的。
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14c在端面具有摆动用退避孔14e的开口。摆动用退避孔14e是连结球部连结部14d与外部的锥面形状的中心轴方向贯通孔,直径尺寸随着接近开口而连续变大。
标号14c1是切口槽。当从与操作部长度轴3a垂直的侧方朝向连结部用孔14f的半球形状的底面配置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1连结球部23时,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1连结轴24a通过切口槽14c1。
此外,也可以组合第1半球凹部与第2半球凹部而构成球部连结部14d,该球部连结部14d是与上述的球体配设部8q同样的结构。
十字框14b具有上用臂14bu、下用臂14bd、左用臂(未图示)以及右用臂(未图示)。上用臂14bu、下用臂14bd、左用臂以及右用臂设置为从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14c的侧周面呈放射状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间隔9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用臂14bu的端部设置有线贯穿插入孔14h和卡定用凹部14k。线贯穿插入孔14h是供上弯曲线11u以隔着间隙嵌合的状态配置的贯通孔,在上用臂14bu的一面和另一面具有开口。
卡定用凹部14k是在上用臂14bu的一面侧形成的凹陷。在卡定用凹部14k内配设有与上弯曲线11u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成一体的线卡定部15。卡定用凹部14k的中心轴与线贯穿插入孔14h的中心轴同轴。
在下用臂14bd的端部设置有与上用臂14bu相同的线贯穿插入孔14h和卡定用凹部14k。因此,下用臂14bd的一面和另一面具有线贯穿插入孔14h的开口。另外,在设置于下用臂14bd的一面的卡定用凹部14k的凹陷中配设有固定设置于下弯曲线11d的线卡定部15。
上弯曲线11u和下弯曲线11d采用如下的结构:摆动框14随着角杆12的倾倒操作而绕球体13的中心摆动,通过上用臂14bu和下用臂14bd倾倒而被牵引、松弛。
即,摆动框14随着角杆12的倾倒操作而绕球体13的中心摆动。球体13是弯曲操作部件5的支点。
操作力量降低部20设置于弯曲操作部件5与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之间。操作力量降低部20构成为设置有弯曲操作部形成部(以下记为第1降低部)21、半固定机构部形成部(以下记为第2降低部)22以及作为弹性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以下简记为弹簧)29。
在第1降低部21上设置有作为第1端部的第1连结球部23、第1外向凸缘(以下简记为第1凸缘)24以及滑动轴25。
第1连结球部23是球状部,设置于从第1凸缘24突出的第1连结轴24a的端部。第1连结球部23活动自如地配置于上述的弯曲操作部件5的球部连结部14d内。
在第2降低部22上设置有筒部26、第2外向凸缘(以下简记为第2凸缘)27以及作为第2端部的第2连结球部28。
第2连结球部28是球状部,设置于从第2凸缘27突出的第2连结轴27a的端部。第2连结球部28活动自如地配置于上述的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的后述的第2球部连结部39内。
筒部26从第2凸缘27的一面突出预先规定的高度,设置有沿着第2降低部中心轴的中央孔26h。筒部26的外径形成为比弹簧29的线圈内径小预先规定的尺寸。考虑滑动轴25的外径尺寸而将中央孔26h的内径设定成预先规定的嵌合。
弹簧29配置于筒部26的外周面。弹簧29具有预先设定的弹力,自然长度被设定成预先规定的高度。
操作力量降低部20构成为在弹簧29配置于筒部26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将滑动轴25插入于筒部26的中央孔26h内。在该结构中,第1降低部21和第2降低部22沿着连结第1连结球部23的中心与第2连结球部28的中心的长度轴进退移动自如。
如图3A所示,当插入部2的弯曲部2b是直线状态(中立位置)时,第2连结球部28的中心、第1连结球部23的中心以及球体13的中心在操作部长度轴3a上配置于一条直线,弹簧29是自然长度。此时,弹簧29的一方的座配置于第1凸缘24的另一面侧,弹簧29的另一方的座配置于第2凸缘27的一面侧。
此外,也可以是弹簧29的一方的座和另一方的座未分别与第1凸缘24的另一面侧和第2凸缘27的一面侧抵接的状态。
如图3A和图3B所示,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主要由切换杆31和滑动部件32构成。
切换杆31具有例如金属制的杆主体33和小齿轮部34。小齿轮部34一体地设置于位于操作部内的端部。切换杆31以轴35为中心转动自如,能够绕顺时针旋转和绕逆时针旋转。
此外,也可以在切换杆31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例如半球形状的搭指部。
滑动部件32具有滑动部件主体(以下简记为滑动主体)36和键37。
键37是长方体形状的细长的引导部件,固定设置于与框架8设置成一体的未图示的底板。键37与操作部3的操作部长度轴3a平行地设置。
在滑动主体36上设置有供键37配置的键槽(未图示)、与小齿轮部34啮合的齿条38以及第2球部连结部39。第2连结球部28活动自如地配置于第2球部连结部39。标号39h是第2连结球部用退避孔,是连结第2球部连结部39与外部的锥面形状的中心轴方向贯通孔,直径尺寸随着接近开口而连续变大。
滑动主体36配置成通过将滑动主体的键槽配置于键37而沿操作部长度轴3a方向进退移动自如。小齿轮部34和齿条38构成齿条齿轮机构。
因此,当切换杆31以轴35为中心绕逆时针旋转,从图3B的虚线所示的位置被切换至图3B的实线所示的位置时,小齿轮部34与齿条38的啮合变更,由此,滑动主体36逐渐地向操作部长度轴3a方向即箭头Y3B方向移动。
此外,当切换杆31向相反方向即绕顺时针旋转时,滑动主体36通过齿条齿轮机构而向箭头Y3B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在弯曲部2b是直线状态下,通过将切换杆31从虚线所示的位置向实线所示的位置切换,滑动主体36向箭头Y3B方向移动距离L。随着该滑动主体36的移动,构成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2连结球部28也沿操作部长度轴3a向第1连结球部23接近。
即,通过第2降低部22朝向第1降低部21移动,配设于第1凸缘24与第2凸缘27之间的弹簧29逐渐地被压缩。若弹簧29到达预先规定的压缩状态,则操作力量降低部20向箭头Y3B方向移动。
其结果,第1连结球部23的外表面与球部连结部14d的内表面接触,之后,第1连结球部23以预先规定的按压力按压球部连结部14d而成为半固定状态。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中,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构成为在切换杆31和滑动部件32上包含操作力量降低部20。
此外,当图3A所示的弹簧29是自然长度时,是未通过弹簧29从弹簧29的各个座向第1凸缘24的另一面和第2凸缘27的一面产生作用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1连结球部23相对于球部连结部14d来说是非按压状态,活动自如。相对于上述的半固定状态,将该状态称为半固定解除状态。
另外,第2球部连结部39例如与上述的球部连结部14d同样地组合具有半球形状的底面的连结部用孔和具有凹球面形状的前端面的止动部件、或者与上述的球体配设部8q同样地组合第1半球凹部与第2半球凹部而构成。
这里,说明半固定解除状态下的操作部3的作用和半固定状态下的操作部3的作用。首先,说明半固定解除状态下的操作部3的作用。
在图3A的半固定解除状态下,当使用者如图4A所示那样使角杆12向例如箭头Y4U方向进行倾倒操作,则摆动框14以球体13为支点绕顺时针摆动。其结果,如图所示那样,配设于上用臂14bu的上弯曲线11u被牵引,另一方面,下弯曲线11d松弛,弯曲部2b如图所示那样向上方向弯曲。
此时,使用者通过抵抗弯曲部阻力的图5所示的第1虚线L5所示的弯曲操作力量如上述那样操作角杆12,其中,该弯曲部阻力是合成了弯曲橡胶2g的恢复力与来自内窥镜内置物的阻力而得到的。因此,操作角杆12的弯曲操作力量如上述那样随着弯曲部2b的弯曲角度变大而增加。
即,在半固定解除状态下的操作部3中,获得与以往的内窥镜同样的操作感,并且当使手指远离角杆12时,弯曲部2b成为被动弯曲状态,能够通过来自弯曲橡胶2g的恢复力以及来自外部的外力等进行弯曲动作。
接着,说明半固定状态下的操作部3的作用。
在图3B所示的半固定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通过在操作部3内设置操作力量降低部20和包含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当在弯曲操作过程中使手指远离角杆12时能够保持角杆12的倾倒操作位置,并且能够使角杆12的操作力量降低而使弯曲部2b进行弯曲动作。
具体地说,在图3B的半固定状态下,若使用者如图4B所示那样使角杆12向例如箭头Y4U方向进行倾倒操作,则摆动框14以球体13为支点绕顺时针摆动。其结果,如图所示那样,配设于上用臂14bu的上弯曲线11u被牵引,另一方面,下弯曲线11d松弛,弯曲部2b如图所示那样向上方向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角杆12而使摆动框14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操作力量降低部20开始以第2连结球部28为支点绕逆时针旋转。于是,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长度轴20a相对于操作部长度轴3a倾斜,第1降低部21通过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弹簧29的作用力而向远离第2降低部22的方向、即箭头Y4B方向移动。
这里,从弹簧29向第1降低部21施加的作用力作为使与角杆12联动地旋转的摆动框1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而施加。即,当对角杆12进行倾倒操作而使弯曲部2b进行弯曲动作时,操作力量降低部20向摆动框14施加辅助弯曲操作的反向作用力(也记为辅助力),使角杆12的操作力量降低,其中,该反作用力是与弹簧29的预先规定的作用力对应的转矩。
此外,在图4B中,当使角杆12向箭头Y4U的相反方向倾倒而使摆动框14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操作力量降低部20以第2连结球部28为支点绕顺时针旋转,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长度轴20a相对于操作部长度轴3a向相反方向倾斜。其结果,第1降低部21通过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弹簧29的作用力而被施加远离第2降低部22的方向的作用力。而且,从弹簧29向第1降低部21施加的作用力作为使与角杆12联动地旋转的摆动框1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而施加。
这样,当对角杆12进行倾倒操作而使弯曲部2b向上方向、或者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时,操作力量降低部20对摆动框14的倾斜方向施加反向作用力,能够使角杆12的操作力量降低。
换言之,在半固定状态下,当对角杆12进行倾倒操作而使弯曲部2b弯曲时,从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弹簧29施加辅助力,该辅助力向摆动框14倾斜的方向施力。
角杆12和摆动框14通过球体13连结成一体。而且,球体13可动地保持于球体配设部8q,并且,角杆12和摆动框14以球体13为中心联动地旋转。因此,通过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弹簧29的作用力,绕球体13的中心产生的转矩成为使角杆12的操作力量降低的反向作用力。
而且,倾斜角杆12时的球体13的旋转角度的绝对值越大,则绕球体13的中心产生的旋转成分越大,从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弹簧29施加的绕球体13的中心的转矩越增加。
即,操作力量降低部20所施加的反向作用力如图5的第1实线L6所示那样基于角杆12的操作的球体13的旋转角度的绝对值越大则越增加,进行角杆12操作时所需要的操作扭矩降低了与反向作用力相当的部分。
因此,使用者在操作角杆12而使弯曲部2b的弯曲角度增大时,能够以从第1虚线L5所示的弯曲操作力量中减少了第1实线L6所示的反向作用力的部分而得的双点划线L7所示的弯曲操作力量对弯曲部2b进行弯曲操作。
另外,作为合成了弯曲橡胶2g的恢复力与内窥镜内置物的阻力而得到的力的将要使弯曲的弯曲部2b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作用的第2虚线L8所示的弯曲部保持力量也在弯曲操作过程中通过被施加第1实线L6所示的反向作用力而如第2实线L9所示那样成为0以下。
因此,在进行弯曲操作过程中,当使用者使手指远离角杆12时,弯曲部保持力量为0以下,由此,角杆12的倾倒操作位置被保持,弯曲部2b的弯曲状态被保持成使手指远离角杆12时的状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通过对切换杆31进行切换操作,能够容易地获得半固定状态和半固定解除状态。
因此,在半固定解除状态下,能够与通常的内窥镜同样地使弯曲部2b进行弯曲,通过操作切换杆31而切换成半固定状态,当使手指远离角杆12时,能够保持弯曲部2b的弯曲状态。
另外,通过从操作力量降低部20施加的反向作用力,与半固定解除状态相比,半固定状态下的弯曲操作力量降低。因此,弯曲操作性提高,能够容易地进行半固定状态下的微妙的弯曲操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主要由切换杆31以及滑动部件32构成。但是,也可以如图6A、6B所示那样构成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将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A切换操作成半固定状态和半固定解除状态。
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如图6A、6B所示,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A主要由切换杆41和杠杆部件42构成。
切换杆41具有例如金属制的杆主体43和抵接臂部44而形成为L字形状。即,抵接臂部44的轴设置成与杆主体43的轴大致垂直。切换杆41以设置于弯曲部分的第1轴45为中心转动自如。切换杆41配置为在杆主体43的轴与操作部长度轴3a垂直的状态下,成为不以第1轴45为中心旋转的中立状态。此外,切换杆41也可以是没有弯曲部分的形状例如直线形状。
杠杆部件42是例如金属制,具有第2球部连结部46。第2连结球部28活动自如地配置于第2球部连结部46。标号46h是第2连结球部用退避孔,该第2连结球部用退避孔是连结第2球部连结部46与外部的锥面形状的贯通孔,直径尺寸随着接近开口而连续变大。杠杆部件42以第2轴47为中心转动自如。
在杠杆部件42中,远离第2球部连结部46的端部被第2轴47保持为转动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杆41的抵接臂部44上设置有作为杠杆部件抵接部的曲面部44a。曲面部44a构成为能够与杠杆部件42的另一面侧抵接配置。
切换杆41的曲面部44a在切换杆41以第1轴45为中心向插入部侧旋转操作的期间与杠杆部件42的另一面侧抵接。
因此,当杠杆部件42以第2轴47为中心开始向角杆12侧旋转时,配置于第2球部连结部46的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2连结球部28接近第1连结球部23。
其结果,如上所述,第2降低部22朝向第1降低部21移动,配设于第1凸缘24与第2凸缘27之间的弹簧29变化成压缩状态,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A成为半固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杆41绕逆时针旋转而成为中立状态。这里,若进一步绕逆时针进行旋转操作而超过拐点,则切换杆41通过弹簧29的作用力而保持成与开口的一端抵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通过从图6A所示的半固定状态如图6B所示那样使切换杆41以第1轴45为中心向角杆12侧进行旋转操作,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A从半固定状态切换成半固定解除状态。
此时,随着切换杆41的旋转,曲面部44a向远离杠杆部件42的另一面侧的方向移动。于是,杠杆部件42的按压力逐渐地减少,在第1凸缘24与第2凸缘27之间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逐渐变化成伸长状态。即,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2降低部22以远离第1降低部21的方式移动。
其结果,具有第2球部连结部46的杠杆部件42通过弹簧29的作用力而以第2轴47为中心向插入部2侧旋转,弹簧29返回到大致自然长度,其中,该第2球部连结部46配置有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2连结球部28。
此外,此时,切换杆41绕顺时针旋转而成为中立状态。这里,若进一步绕顺时针进行旋转操作而超过拐点,则切换杆41通过弹簧29的作用力而保持成与开口的另一端抵接的状态。
参照图7说明辅助力调整机构。
如上述那样,通过向摆动框14施加来自弹簧29的转矩(也记为反向作用力),能够使角杆12的操作力量降低。
在该构造中,若反向作用力(记为辅助力)比操作角杆12的弯曲操作力量大,则在操作角杆12以前,该杆12倾倒。
另一方面,即使是操作角杆12的弯曲操作力量比辅助力大的关系,但只要不施加充分大的辅助力,则有可能不能充分地实现操作力量的降低。
辅助力能够通过变更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弹簧的装备长度来实现。但是,在进行装备长度的长度调整的情况下,相对于调整量来说辅助力的变化量较小。因此,为了调整装备长度而获得期望的辅助力,使辅助力的变化量变大,需要获取较大的调整量。但是,为了调整弹簧的装备长度而获得期望的辅助力,需要使操作部大型化。因此,期望小型的辅助力调整机构。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8A中设置有球部配设部8r。球部配设部8r的内表面是球状的凹部。
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操作部件5构成为具有:兼用角杆50,其向弯曲线11施加牵引力并且兼用作辅助力调整部;摆动框60,其设置有配设于球部配设部8r内的球状部61;以及防止松动螺母59。辅助力调整机构由兼用角杆50和摆动框60构成。
兼用角杆50是弯曲操作部,具有例如金属制的杆主体51、例如半球形状的在外周侧面具有平面部的金属制的搭指部52以及在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的杆调整部53。搭指部52固定设置于从橡胶套7突出的杆主体51的一端部。
设置有外螺纹的杆调整部53设置于杆主体51的另一端部侧,设定为比杆主体51的直径粗。在杆调整部53的端面侧设置有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54,该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54供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1连结球部23活动自如地配置。
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54例如与上述的球部连结部14d同样地组合具有半球形状的底面的连结部用孔和具有凹球面形状的前端面的止动部件、或者与上述的球体配设部8q同样地组合第1半球凹部与第2半球凹部而构成。
标号54h是球部用退避孔,该球部用退避孔是连结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54与外部的锥面形状的贯通孔,直径尺寸随着接近开口而连续变大。
在摆动框60中设置有球状部61、连结轴62、十字框63以及调整孔64。
十字框63具有上用臂14bu、下用臂14bd、左用臂(未图示)以及右用臂(未图示)。上用臂14bu、下用臂14bd、左用臂以及右用臂设置为从连结轴62的侧周面呈放射状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间隔90度。
球状部61设置于连结轴62的端部。球状部61具有球面,该球状部61配置为在球部配设部8r内活动自如。在球状部61的前端侧形成有防止松动螺母配设面。
连结轴62是从十字框63的一端面侧的中央突出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中央凸部。
调整孔64是在连结轴62的轴方向上细长的贯通孔,该贯通孔在十字框63的另一端面和防止松动螺母配设面上分别具有开口。在调整孔64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在调整孔64的内螺纹上螺合配置有杆调整部53的外螺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搭指部52向箭头Y7a方向或者箭头Y7b方向旋转,杆调整部53在角杆轴方向上进行进退移动,杆调整部53的前端面从十字框63的另一端面的突出量发生变化。
在对杆调整部53的前端面从十字框63的另一端面的突出量进行调整后,防止松动螺母59与设置于杆调整部53的外螺纹紧固,保持从十字框63的另一端面突出的杆调整部53的前端面的突出量。
其它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使反向作用力增加的情况下,延长作为点C-点D之间的距离的半径R。
此时,作业人员使防止松动螺母59成为松动的状态。之后,作业人员使搭指部52向箭头Y7a方向旋转。由此,杆调整部53的前端面从十字框63的另一端面的突出量随着旋转而增加,半径R增大。
若半径R到达期望的值,则作业人员使防止松动螺母59成为紧固状态。由此,半径R保持成期望的值。
其结果,通过半径R增大,绕点C的旋转力矩(反向作用力)增加。另外,随着杆调整部53的前端面从十字框63的另一端面的突出量的增加,弹簧的装备长度L0缩短,弹簧29的力量增加。
这样,通过使杆调整部53旋转而调整该杆调整部53的前端面从十字框63的另一端面的突出量,获得使半径R和弹簧的装备长度L0变化的复合作用,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反向作用力变大的力量调整。
因此,能够按照使用者的爱好而容易地进行操作力量的调整。
参照图8-图15说明考虑操作性而将弯曲操作部件和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设置于操作部的内窥镜的结构例。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内窥镜1的操作部3构成为具有前盖部3A以及操作部主体3B。在前盖部3A内设置有弯曲操作部件5和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弯曲操作部件5的角杆12从前盖部3A的作为图中上表面的一面侧突出设置。在前盖部3A的图中下表面即作为一面的相反面的另一面设置有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的切换杆100。
角杆12如上所述那样是摇杆类,进行倾倒操作。切换杆100具有杆主体101和手指接触部102,杆主体101构成为能够手动操作而使其以杆用轴103为中心绕逆时针旋转。
如图9所示,弯曲操作部件5具有角杆12和摆动框14,摆动框14随着角杆12的倾倒操作而摆动。在摆动框14中,上弯曲线11u、下弯曲线11d各自的基端借助线卡定部件15而固定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角杆12的端面侧设置有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54。操作力量降低部20的第1连结球部23活动自如地配置于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54。
标号20是上述的操作力量降低部,该操作力量降低部构成为设置有第1降低部21、第2降低部22以及弹簧29。在第1降低部21上设置有第1连结球部23、第1凸缘24以及滑动轴25,在第2降低部22上设置有筒部26、第2凸缘27以及倾斜支承部件81。配置于第1凸缘24与第2凸缘27之间的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29是预先规定的压缩状态,摩擦阻力部件110的支承部件抵接部111以预先规定的力量配置为按压倾斜支承部件81,使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成为半固定状态。
倾斜支承部件81是构成第2降低部22的端部的球部。倾斜支承部件81被安装成不从摩擦阻力部件110的支承部件抵接部111脱落而转动自如。
此外,标号113是第1扭转线圈弹簧,标号114是臂部件,标号115是弹簧终端支承销。第1扭转线圈弹簧113始终朝向使摩擦阻力部件110的支承部件抵接部111远离第2降低部22的方向施力。
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构成为设置有图8-图12所示的切换杆100、摩擦阻力部件110、杆位置切换臂120、形成为预先规定的形状的凸轮130、形成为预先规定的形状的棘轮140、具有预先规定的弹性并形成为预先规定的形状的第1板簧150以及第2板簧160。
在切换杆100上除了上述的杆主体101、手指接触部102以及杆用轴103之外,还设置有操作板104以及阻力部件支承销105。操作板104一体地固定于杆用轴103,随着切换杆100的操作而以杆用轴103为中心转动。阻力部件支承销105从操作板104的背面侧突出设置,突出的销部与摩擦阻力部件110的底面116抵接而进行支承。
此外,阻力部件支承销105兼用作用于将第1板簧150固定设置于操作板104的止动螺栓。
杆位置切换臂120是摩擦阻力部件配置位置切换单元,供切换臂主体121以臂轴122为中心转动自如地配置。在切换臂主体121上,弹簧终端支承销123和凸轮销125从正面侧突出设置。标号124是缺口部,该缺口部能够配置杆用轴103。标号126是第2扭转线圈弹簧,该第2扭转线圈弹簧始终朝向将设置于切换臂主体121的凸轮销125向凸轮130的凹部内凸轮面131按压的方向施力。
凸轮130和棘轮140彼此连接成一体,配置为以兼用轴141为中心转动自如。第1板簧150使棘轮140绕着从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旋转。第2板簧160阻止棘轮140绕着从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旋转。
这里,说明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的作用。
首先,对使用者解除图9-图12等所示的半固定状态的操作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将半固定状态切换操作成半固定解除状态时,使任意手指与手指接触部102接触,使切换杆100朝向前盖部3A的外表面移动。
于是,随着杆主体101的转动,杆用轴103和操作板104开始一体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如图13A所示,固定于操作板104的第1板簧150使棘轮140绕顺时针旋转。
另外,随着棘轮140的旋转,凸轮130也绕顺时针旋转,随着该凸轮130的旋转,凸轮销125抵抗第2扭转线圈弹簧126的作用力而沿凸轮130的凹部内凸轮面131朝向凸部外凸轮面132移动,并且杆位置切换臂120以臂轴122为中心绕顺时针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13B所示,通过操作板104绕顺时针旋转,向操作板104的背面侧突出的阻力部件支承销105将摩擦阻力部件110上推,该摩擦阻力部件110以阻力部件用轴112为中心绕逆时针旋转。
另外,通过操作板104绕顺时针旋转并且杆位置切换臂120绕逆时针旋转,配置于缺口部124内的杆用轴103从该缺口部124脱离。
而且,通过将切换杆100移动到作为前盖部3A的外表面附近的预先规定的操作位置,该摩擦阻力部件110和杆位置切换臂120旋转预先规定的量,成为杆用轴103从该缺口部124完全脱离的状态。此时,凸轮销125成为配置于凸轮130的凸部外凸轮面132上的状态。
此外,在杆位置切换臂120的旋转过程中,利用第2板簧160阻止该臂120向相反方向旋转。
作业人员若确认切换杆100被移动到作为前盖部3A的外表面附近的预先规定的操作位置,则使手指从手指接触部102脱离。于是,通过成为杆用轴103从该缺口部124完全脱离的状态,该杆用轴103不会通过第1扭转线圈弹簧113的作用力而与杆位置切换臂120接触,而是如图14A所示那样,摩擦阻力部件110以阻力部件用轴1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如图14A、图14B所示那样,倾斜支承部件81和支承部件抵接部111借助弹簧29的弹力而移动。而且,成为弹簧29的弹力未经由倾斜支承部件81施加于支承部件抵接部111的半固定解除状态。
另外,通过摩擦阻力部件11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设置于摩擦阻力部件110的臂部件114与操作板104抵接,该操作板104如图14A所示那样与杆用轴103一体地以该杆用轴103为中心绕顺时针旋转。
其结果,如图14A、图14B所示,与杆用轴103一体的杆主体101逐渐地远离前盖部3A的外表面,切换杆100到达不同于半固定状态位置的半固定解除状态位置。
接着,说明从半固定解除状态切换成半固定状态的操作。
当使用者切换操作成半固定状态时,与上述的切换成半固定解除状态的操作同样地,将任意手指与手指接触部102接触,使切换杆100朝向前盖部3A的外表面移动。
于是,随着杆主体101的转动,杆用轴103和操作板104开始一体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如图15A所示,固定于操作板104的第1板簧150使棘轮140绕顺时针旋转。
另外,随着棘轮140的旋转,凸轮130也绕顺时针旋转,随着该凸轮130的旋转,凸轮销125抵抗第2扭转线圈弹簧126的作用力而沿凸轮130的凸部外凸轮面132朝向凹部内凸轮面131移动,并且杆位置切换臂120以臂轴122为中心绕顺时针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通过操作板104绕顺时针旋转,向操作板104的背面侧突出的阻力部件支承销105将摩擦阻力部件110上推,该摩擦阻力部件110以阻力部件用轴112为中心绕逆时针旋转。
另外,通过操作板104绕顺时针旋转并且杆位置切换臂120绕逆时针旋转,杆用轴103与缺口部124接近,杆用轴103配置于缺口部124内。
而且,通过将切换杆100移动到作为前盖部3A的外表面附近的预先规定的操作位置,该摩擦阻力部件110和杆位置切换臂120旋转预先规定的量,成为杆用轴103配置于该缺口部124内的状态。此时,凸轮销125成为配置于凸轮130的凹部内凸轮面131的状态。
此外,在杆位置切换臂120的旋转过程中,利用第2板簧160阻止该臂120向相反方向旋转。
作业人员若确认切换杆100被移动到作为前盖部3A的外表面附近的预先规定的操作位置,则使手指从手指接触部102脱离。于是,通过成为杆用轴103配置于该缺口部124内的状态,摩擦阻力部件110通过第1扭转线圈弹簧113的作用力而以阻力部件用轴1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如图9、图10所示,支承部件抵接部111按压倾斜支承部件81,成为配设于第1凸缘24与第2凸缘27之间的弹簧29处于压缩状态的半固定状态。
另外,通过摩擦阻力部件11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设置于摩擦阻力部件110的臂部件114与操作板104抵接,该操作板104如图15A所示那样与杆用轴103一体地以该杆用轴103为中心绕顺时针旋转。
其结果,如图9、图10所示,与杆用轴103一体的杆主体101逐渐地远离前盖部3A的外表面,切换杆100到达不同于半固定解除状态位置的半固定状态位置。
这样,设置切换杆100、摩擦阻力部件110、杆位置切换臂120、形成为预先规定的形状的凸轮130、形成为预先规定的形状的棘轮140、形成为预先规定的形状的第1板弹簧150以及形成为预先规定的形状的第2板弹簧160而构成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
其结果,能够实现交替式的切换开关,该交替式的切换开关无论是操作切换杆100来使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从半固定状态切换到半固定解除状态的切换操作或者是从半固定解除状态切换到半固定状态的切换操作,都能够通过进行使切换杆100朝向前盖部3A的外表面移动的旋转操作来交替地获得半固定解除状态和半固定状态。
通过以旋转操作式而成为交替式的切换开关,与以按钮式而成为交替式的切换开关相比,清洗作业性大幅提高。
另外,通过在半固定状态下将杆用轴103配置于缺口部124内,在半固定解除状态下将杆用轴103配置于从缺口部124内脱离的位置,并且使半固定状态下的切换杆的配置位置与半固定解除状态下的切换杆的配置位置成为不同的位置,能够通过目视切换杆的配置位置来容易地判断是否是半固定状态。
另外,通过在内窥镜1的构成操作部3的例如前盖部3A的一面设置弯曲操作部件5的角杆12,在前盖部3A的另一面设置半固定机构切换操作部件6的切换杆100,把持操作部3的操作者例如能够通过进行把持的单手的拇指对角杆12进行倾倒操作以及通过拇指以外的手指操作切换杆100。
此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能够将弯曲部切换成半固定状态以及半固定解除状态并且在减轻使弯曲部弯曲时的弯曲操作力量的同时使操作性优良的内窥镜。
本申请以2014年4月1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82269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的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9)

1.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
插入部,其插入于被观察部,设置有相对于插入轴方向至少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操作部,其连接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
牵引部件,其前端连结于所述弯曲部,通过牵引使该弯曲部弯曲;以及
弯曲操作部件,其连结所述牵引部件的基端,设置为能够以设置于所述操作部的支点为中心摆动,通过摆动而向所述牵引部件施加牵引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具有:
操作力量降低部,其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以及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1端部在比所述支点靠所述插入部侧的位置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弯曲操作部件连结,该弹性部件能够经由该第1端部按压所述弯曲操作部件;以及
切换操作部件,其切换成按压状态和非按压状态,其中,所述按压状态是所述弹性部件按压所述弯曲操作部件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操作部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第2端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操作部件能够沿操作部长度轴方向进退,通过该进退移动而切换所述按压状态和所述非按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操作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操作部的切换杆和滑动部件,
所述滑动部件能够进退移动地配置于所述操作部长度轴方向,该滑动部件通过所述切换杆的操作而进退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线圈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操作部件具有连结所述牵引部件的基端的摆动框以及使该摆动框摆动的角杆,所述角杆配置成能够相对于该摆动框在杆轴方向上进退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摆动框中设置有构成该弯曲操作部件的支点的球状部以及配置成能够供所述角杆进退移动的调整孔,
在所述角杆上设置有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该操作力量降低部连结部供所述操作力量降低部的所述第1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换操作部件上设置有摩擦阻力部件,在进行弯曲操作过程中,当使手指从所述弯曲操作部件脱离时,该摩擦阻力部件保持该弯曲操作部件的摆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操作部件具有杠杆部件和切换杆,其中,该杠杆部件具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第2端部连结的连结部,该切换杆由杆主体和与所述杠杆部件抵接配置的抵接臂部构成,
在相对于第1轴转动自如地连结所述切换杆并且相对于第2轴转动自如地连结所述杠杆部件的远离与所述第2端部连结的连结部的端部的结构中,
所述切换杆在进行转动而到达中立状态后,通过越过拐点而借助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切换成按压状态或者非按压状态。
CN201580002326.0A 2014-04-11 2015-02-25 内窥镜 Active CN105682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2269 2014-04-11
JP2014-082269 2014-04-11
PCT/JP2015/055421 WO2015156046A1 (ja) 2014-04-11 2015-02-25 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532A CN105682532A (zh) 2016-06-15
CN105682532B true CN105682532B (zh) 2018-06-29

Family

ID=5428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326.0A Active CN105682532B (zh) 2014-04-11 2015-02-25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00851B2 (zh)
EP (1) EP3047788A4 (zh)
JP (1) JP5877285B1 (zh)
CN (1) CN105682532B (zh)
WO (1) WO20151560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7279B2 (ja) 2013-11-07 2016-03-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8601508B (zh) * 2016-07-12 2020-09-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弯曲操作机构
WO2018020718A1 (ja) * 2016-07-25 2018-02-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機構
JP6234650B1 (ja) * 2016-07-25 2017-11-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機構
US10588495B2 (en) * 2016-07-28 2020-03-17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 Brake mechanism of a steerable catheter
JP6360639B1 (ja) * 2016-12-26 2018-07-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8123206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JP6395174B1 (ja) * 2017-01-05 2018-09-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機構
CN106885841A (zh) * 2017-02-13 2017-06-23 深圳市古安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涡流探伤内窥镜
CN110831482B (zh) * 2017-06-30 2022-01-1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WO2019017112A1 (ja) * 2017-07-18 2019-0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7489944A (zh) * 2017-07-27 2017-12-19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具有智能攀爬结构的路灯
JP6950073B2 (ja) * 2018-03-07 2021-10-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処置具、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9008904B (zh) * 2018-08-03 2020-12-18 苏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操作部和内窥镜
CN109799604A (zh) * 2019-03-05 2019-05-24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玉环电厂 一种内窥镜导向辅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6321Y2 (zh) * 1986-04-04 1991-08-01
US5618307A (en) * 1995-04-03 1997-04-08 Heartport, Inc. Clam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JP4142391B2 (ja) * 2002-10-09 2008-09-03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湾曲操作装置のブレーキ力調整機構
JP4454956B2 (ja) * 2003-04-24 2010-04-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981379B2 (ja) * 2006-08-01 2012-07-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8808166B2 (en) 2006-06-06 2014-08-19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JP2008212239A (ja) * 2007-02-28 2008-09-18 Olympus Corp 内視鏡
JP5324953B2 (ja) * 2009-02-10 2013-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2469921B (zh) * 2010-06-10 2015-03-0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保持装置
JP2012029822A (ja) * 2010-07-30 2012-02-16 Hoya Corp 体腔内挿入管類の湾曲操作装置
EP2484271B1 (en) * 2010-12-24 2014-03-12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apparatus
JP5189228B2 (ja) * 2011-04-28 2013-04-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851118B2 (ja) * 2011-05-25 2016-02-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CN103547209B (zh) * 2012-01-16 2016-06-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JP5604561B2 (ja) * 2013-05-21 2014-10-08 哲丸 宮脇 内視鏡
JP5877279B2 (ja) * 2013-11-07 2016-03-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861017B1 (ja) * 2014-08-11 2016-0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15178045A (ja) * 2015-07-09 2015-10-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内視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7788A1 (en) 2016-07-27
JP5877285B1 (ja) 2016-03-02
EP3047788A4 (en) 2017-07-12
US20160231556A1 (en) 2016-08-11
US9500851B2 (en) 2016-11-22
JPWO2015156046A1 (ja) 2017-04-13
CN105682532A (zh) 2016-06-15
WO2015156046A1 (ja)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2532B (zh) 内窥镜
EP1971297B1 (de) Handprothese mit gelenkig ausrichtbaren fingern
US10561822B2 (en) Tracheoscope
JP2019520183A5 (zh)
EP2789300A3 (en) Apparatus for endoscopic procedures
JP2009544421A5 (zh)
CN103690222A (zh) 腹腔镜手术钳
CN101808698A (zh) 握力器
CN104546031B (zh)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多自由度手术器械
CN207412197U (zh) 一种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双关节压舌钳
US20210038865A1 (en) Handle Assembly Providing Unlimited Roll
US7517354B2 (en) Medical instrument
JP2009078341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CN104306087A (zh)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纯机械式可穿戴手指假肢
DE102018100173A1 (de) Greifeinrichtung
CN105361924A (zh) 手动控制万向手术钳
CN110010006B (zh) 一种手腕柔性显示屏
US10010367B2 (en) Steerable electrosurgical electrode
US10625053B2 (en) Tracheoscope pull wire control mechanism
CN108187311B (zh) 一种上肢功能锻炼导向及保持装置
WO2016119972A8 (de) Schaftinstrument für chirurgische zwecke
CN204500799U (zh)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多自由度手术器械
CN103746309A (zh) 一种棘轮式断路器手车摇柄
CN103322279B (zh) 操纵设备
CN106806078B (zh) 一种吊环式身体部位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