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0008A -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0008A
CN105680008A CN201610029266.8A CN201610029266A CN105680008A CN 105680008 A CN105680008 A CN 105680008A CN 201610029266 A CN201610029266 A CN 201610029266A CN 105680008 A CN105680008 A CN 105680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silicon
silicon powder
metal
silica flour
adop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92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之浩
周浪
汤昊
黄海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292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00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0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0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6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5-40wt.%的HF溶液对硅粉原料进行清洗;(2)采用一步或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硅粉原料进行刻蚀以获得多孔硅结构,辅助金属颗粒不需去除,作为修饰金属保留;(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本发明简化了多孔硅粉制备工艺,省去了去除多孔硅中金属颗粒步骤;避免了废液中金属离子的处理问题;采用一步或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粉且保留腐蚀后剩余的辅助金属颗粒,保留的金属颗粒可以增加硅的导电性,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多孔功能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可达4200mAh/g左右,同时具有低的放电电位(<0.5V,Li/Li+),因此成为研究热点,但严重的体积效应导致其循环稳定性能并不理想。多孔硅结构是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孔中空隙可以作为体积变化的缓冲空间从而减缓嵌/脱锂过程中硅的结构破坏。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例如水热法(专利号:CN1212989A)、镁热还原法(专利号:CN102237519A)、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申请公布号:CN104466117A),其中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以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孔洞尺寸可控等优势成为最有可能产业化的方法。但是,在现有的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粉的过程中,均需将腐蚀结束后留下的金属颗粒去除,这既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又提高了废液中金属离子的处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工艺简单且可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5-40wt.%的HF溶液对硅粉原料进行清洗。
(2)采用一步或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硅粉原料进行刻蚀以获得多孔硅结构,辅助金属颗粒不需去除,作为修饰金属保留。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是指硅粉上沉积金属颗粒和硅粉的刻蚀是在同一个容器中同时进行的,所用溶液为HF、氧化剂和金属盐的混合溶液,其中金属盐为AgNO3或Cu(NO3)2,其浓度为0.01-10M,HF浓度为0.1-10M,氧化剂为H2O2或HNO3,其浓度为0.1-10M,反应温度为0-90℃,反应时间为1-120min。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是指在硅粉上沉积辅助金属颗粒和硅粉的刻蚀步骤是分别进行的,首先在HF和金属盐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金属纳米颗粒,其中金属盐为AgNO3或Cu(NO3)2,其浓度为0.01-10M,HF浓度为0.1-10M,反应时间为1-60min,然后将沉积有金属颗粒的硅粉置于HF和氧化剂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其中氧化剂为H2O2或HNO3,其浓度为0.1-10M,HF浓度为0.1-40M,反应温度为0-90℃,反应时间为1-120min。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硅粉原料为微米硅粉。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修饰多孔硅粉在制备负极片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粉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简化了多孔硅粉制备工艺,省去了去除多孔硅中金属颗粒步骤;(2)避免了废液中金属离子的处理问题;(3)采用一步或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粉且保留腐蚀后剩余的辅助金属颗粒,保留的金属颗粒可以增加硅的导电性,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MHF、5MH2O2和2MAgNO3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25℃。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3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20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MHF、5MH2O2和2MAgNO3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25℃。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Ag。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0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50mAh/g。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40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0.1MHF、0.1MH2O2和0.01MAgNO3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min,反应温度为9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0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80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40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0.1MHF、0.1MH2O2和0.01MAgNO3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min,反应温度为9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Ag。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7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30mAh/g。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0MHF、10MH2O2和10MAgNO3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2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05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0MHF、10MH2O2和10MAgNO3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Ag。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9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62mAh/g。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MHF、1MHNO3和2MCu(NO3)2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25℃。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2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10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Cu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MHF、5MH2O2和2MCu(NO3)2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25℃。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Cu。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9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50mAh/g。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40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0.1MHF、0.1MH2O2和0.01MCu(NO3)2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min,反应温度为9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9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70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Cu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40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1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0.1MHF、0.1MH2O2和0.01MCu(NO3)2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min,反应温度为9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Cu。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
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7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30mAh/g。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0MHF、10MH2O2和10MCu(NO3)2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1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00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Cu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刻蚀,所用溶液为10MHF、10MH2O2和10MCu(NO3)2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Cu。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8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52mAh/g。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MHF和2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纳米Ag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5MHF和2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25℃。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3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20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MHF和2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纳米Ag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5MHF和2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25℃。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Ag。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1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80mAh/g。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0.1MHF和0.01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Ag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1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2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9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20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10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0.1MHF和0.01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Ag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2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9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Ag。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96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65mAh/g。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0MHF和10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Ag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1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0.1MHF和0.1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25℃。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8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66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0MHF和10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Ag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0.1MHF和0.1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5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Ag。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68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34mAh/g。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
先在10MHF和10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Ag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1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32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18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0MHF和10MAgNO3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Ag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Ag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Ag。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0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78mAh/g。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MHF和2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纳米Cu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5MHF和2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25℃。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39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25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Cu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
先在1MHF和2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纳米Cu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5MHF和2MHNO3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25℃。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Cu。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
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17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89mAh/g。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0.1MHF和0.01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Cu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1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2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9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26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13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Cu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0.1MHF和0.01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Cu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2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9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Cu。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04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73mAh/g。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0MHF和10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Cu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1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0.1MHF和0.1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25℃。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92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71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Cu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0MHF和10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Cu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0.1MHF和0.1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30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5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Cu。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47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42mAh/g。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所述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0MHF和10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Cu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1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0℃。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4)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38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525mAh/g。
参照实施例。
为了对比金属颗粒的修饰作用,采用去除Ag颗粒的多孔硅粉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扣式电池,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5wt.%的HF溶液对硅粉进行搅拌清洗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并烘干备用。
(2)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清洗后的硅粉进行处理,首先在10MHF和10MCu(NO3)2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Cu纳米颗粒,反应时间为5min,然后将沉积有Cu颗粒的硅粉置于10MHF和10MH2O2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时间为1min,两步反应温度均为0℃。
(3)采用5wt.%的硝酸溶液对上述硅粉进行处理60min,去除辅助金属Cu。
(4)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即可。
(5)将上述制备的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并制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结果: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得到的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512mAh/g,50次循环后保持在483mAh/g。

Claims (3)

1.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5-40wt.%的HF溶液对硅粉原料进行清洗;
(2)采用一步或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对清洗后的硅粉原料进行刻蚀以获得多孔硅结构,辅助金属颗粒不需去除,作为修饰金属保留;
(3)采用去离子水对腐蚀后的多孔硅粉进行清洗并烘干处理;
步骤(2)中所述一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是指硅粉上沉积金属颗粒和硅粉的刻蚀是在同一个容器中同时进行的,所用溶液为HF、氧化剂和金属盐的混合溶液,其中金属盐为AgNO3或Cu(NO3)2,其浓度为0.01-10M,HF浓度为0.1-10M,氧化剂为H2O2或HNO3,其浓度为0.1-10M,反应温度为0-90℃,反应时间为1-120min;
步骤(2)中所述两步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是指在硅粉上沉积辅助金属颗粒和硅粉的刻蚀步骤是分别进行的,首先在HF和金属盐的混合溶液采用无电沉积法在硅粉上沉积金属纳米颗粒,其中金属盐为AgNO3或Cu(NO3)2,其浓度为0.01-10M,HF浓度为0.1-10M,反应时间为1-60min,然后将沉积有金属颗粒的硅粉置于HF和氧化剂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刻蚀,其中氧化剂为H2O2或HNO3,其浓度为0.1-10M,HF浓度为0.1-40M,反应温度为0-90℃,反应时间为1-12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硅粉原料为微米硅粉。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修饰多孔硅粉在制备负极片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将上述制备的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石墨、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0.5:8.5:0.5:0.5比例混合,通过球磨混合制成浆料,经过涂覆、烘干、压片、切片、称量制成负极片。
CN201610029266.8A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5680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9266.8A CN105680008A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9266.8A CN105680008A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0008A true CN105680008A (zh) 2016-06-15

Family

ID=5630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9266.8A Pending CN105680008A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000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2531A (zh) * 2017-10-19 2018-01-12 贵州大学 一种多孔硅制备方法
CN108002389A (zh) * 2017-12-05 2018-05-08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锌铋合金包覆硅镁颗粒制备泡沫状硅粉的方法及硅粉
CN108417784A (zh) * 2018-01-11 2018-08-17 南昌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99521A (zh) * 2018-07-09 2018-11-27 西北大学 利用废硅粉与碳复合制备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0143593A (zh) * 2019-04-29 2019-08-20 浙江大学 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多孔硅粉以及其应用
CN111799460A (zh) * 2020-07-20 2020-10-2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切割硅废料制备硼掺杂纳米金属/多孔硅碳复合负极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117A (zh) * 2014-11-05 2015-03-2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三维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117A (zh) * 2014-11-05 2015-03-2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三维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燕华等: "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无机化学学报》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2531A (zh) * 2017-10-19 2018-01-12 贵州大学 一种多孔硅制备方法
CN108002389A (zh) * 2017-12-05 2018-05-08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锌铋合金包覆硅镁颗粒制备泡沫状硅粉的方法及硅粉
CN108002389B (zh) * 2017-12-05 2019-05-07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锌铋合金包覆硅镁颗粒制备泡沫状硅粉的方法及硅粉
CN108417784A (zh) * 2018-01-11 2018-08-17 南昌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99521A (zh) * 2018-07-09 2018-11-27 西北大学 利用废硅粉与碳复合制备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0143593A (zh) * 2019-04-29 2019-08-20 浙江大学 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多孔硅粉以及其应用
CN111799460A (zh) * 2020-07-20 2020-10-2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切割硅废料制备硼掺杂纳米金属/多孔硅碳复合负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0008A (zh) 一种金属修饰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07972B (zh) 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硅碳负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2394288B (zh) 锂离子电池用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25196B (zh) 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45918B (zh) 一种高容量的多孔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46303A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4858447B (zh) 一种用于pcb高导电的纳米银制备方法及设备
CN107572531A (zh) 一种多孔硅制备方法
CN111799460B (zh) 一种基于切割硅废料制备硼掺杂纳米金属/多孔硅碳复合负极的方法
CN105304874A (zh) 夹心中空双层碳/硅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59625A (zh) 片状银粉的制备方法
CN110048114A (zh) 一种双壳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0855A (zh) 一种磷酸铁锂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方法
CN105895871B (zh)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129476A (zh) 一种采用硅片废料制备复合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3078322A (zh) 一种锂电池循环稳定性的石墨烯-硅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848257B (zh) 一种中空结构的碳包覆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91866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19412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49808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绒面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0143593A (zh) 多孔硅粉的制备方法、多孔硅粉以及其应用
CN10934668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15887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泡沫石墨烯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8483448A (zh) 一种多孔硅制备方法
CN104505492A (zh) Peo包覆的中空锡合金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