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0948A -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0948A
CN105670948A CN201410668492.1A CN201410668492A CN105670948A CN 105670948 A CN105670948 A CN 105670948A CN 201410668492 A CN201410668492 A CN 201410668492A CN 105670948 A CN105670948 A CN 105670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andidiasis
leaf
dried green
green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84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0948B (zh
Inventor
高林瑞
唐蜀昆
刘韬
卢开阳
任万增
童峰
童一峰
黄华伟
田飞
邹小林
卢晓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684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0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0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0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0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0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所述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该菌株可用于普洱茶的加工。所述加工普洱茶的方法包括将分离纯化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接种于大叶种晒青毛茶中,进行发酵培养。本发明不仅能保持普洱茶原有的品质,而且能增加普洱茶的特殊香气和汤色的明亮程度,可以得到汤色深红略浑、甜感明显、具有槐花香高扬持久特点的普洱熟茶,而且缩短了发酵的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酵母菌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民生活当中的很多方面,如酿酒、发酵果汁、发酵面包、制作乳制品、制造美味等。酵母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生物态的健康营养源。酵母被营养界誉为最有魅力的营养品。据报道,酵母中含有50多种营养成分,人体健康所必须的蛋白质、维生素B群、矿物质、核酸等都可以从酵母中获得。
在传统的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湿热作用、氧化及酶促反应等综合作用使普洱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在6-8周的时间内形成普洱茶所独有的品质特征,这其中微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资源丰富、代谢活跃,普洱茶发酵工艺革新的技术突破需要对微生物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利用。目前还没有将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用于普洱茶的发酵加工中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已于2014年1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工普洱茶的方法,包括将分离纯化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接种于大叶种晒青毛茶中,进行发酵培养。
优选地,所述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已潮水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优选地,所述已潮水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含水量为基于潮水之前的晒青毛茶的总重量计为20-40%(m/m)。
优选地,将处于生长指数期的所述假丝酵母菌接种于所述的晒青毛茶中。
优选地,所述假丝酵母菌的接种量为每克所述的晒青毛茶接种5.0×104至1.0×106个。
优选地,在所述接种之前,对所述的晒青毛茶进行灭菌处理。
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在20-50℃的条件下发酵2-6周。
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在25-45℃的条件下发酵2-4周。
优选地,在所述发酵培养时,对培养物进行补水。
优选地,在所述发酵培养时,对培养物进行翻堆。
优选地,所述假丝酵母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的假丝酵母菌菌株。
本发明还提供了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假丝酵母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的假丝酵母菌菌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从渥堆普洱茶发酵样品中分离得到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并且首次将假丝酵母菌应用于普洱茶的发酵加工中。本发明发现,将该假丝酵母菌接种到大叶种晒青毛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可以得到汤色深红略浑、甜感明显、具有槐花香高扬持久特点的普洱熟茶。在20-50℃条件下发酵2-4周,普洱茶中的茶氨酸含量为1.5-2.1%(m/m),茶褐素含量为7.4-12.4%(m/m),可溶性糖含量为1.2-2.9%(m/m),水浸出物含量为26.3-38.8%(m/m)。将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用于普洱茶的加工不仅能保持普洱茶原有的品质,而且能增加普洱茶的特殊香气和汤色的明亮程度,而且缩短了发酵的周期。此外,本发明通过进一步摸索和优化该假丝酵母菌应用于普洱茶加工时的发酵条件,进一步改善了上述有益效果。这为普洱茶滋味的丰富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基础,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该菌株在普洱茶的发酵加工中尤其能够提供上述有益效果。
生物材料保藏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TMCC70011菌株已于2014年1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菌株(即,TMCC70011菌株)。该菌株已于2014年1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
本发明所述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是一种布朗克假丝酵母菌。下文将该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统称为“布朗克假丝酵母菌”。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应用罗氏高通量454测序技术和Miseq测序技术对普洱茶不同时期的渥堆发酵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布朗克假丝酵母菌的存在,之后通过纯培养技术得到了所述TMCC70011菌株。
所述TMCC70011菌株在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利用传统渥堆普洱茶发酵样品,经平板稀释涂布、初筛、复筛、纯化培养等工序而获得。TMCC70011菌株可使用常规的PDA培养基(葡萄糖20g,土豆200g,琼脂糖2g,蒸馏水1000mL,pH自然(6.8-7.3))、ISP2号培养基(蛋白胨4g,葡萄糖4g,酵母浸膏5g,琼脂糖2g,蒸馏水1000mL,pH自然(6.8-7.3))等多种培养基进行复苏活化。
所述TMCC7001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为:在ISP2号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后观察,菌落整齐呈奶油色,表面湿润有光泽,边缘无褶皱,直径约0.5mm左右。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长椭圆形,有假丝菌。在无氧条件下也能缓慢生长,为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在20-50℃之间。
所述TMCC70011菌株的理化特征为:
(1)对TMCC70011菌株进行唯一碳源或唯一氮源利用实验呈阳性的物质如下:
(2)TMCC70011菌株的酶活性实验阳性结果如下:
序号 测定的酶 酶活性
1 碱性磷酸盐酶 +
2 酯酶(C4) +
3 类酯脂酶(C8) +
4 类酯酶(C14) +
5 白氨酸芳胺酶 +
6 缬氨酸芳胺酶 +
7 胱氨酸芳胺酶 +
8 胰蛋白酶 +
9 α-胰凝乳蛋白酶 +
10 酸性磷酸酶 +
11 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 +
12 α-半乳糖甙酶 +
13 β-半乳糖甙酶 +
15 α-葡萄糖甙酶 +
16 β-葡萄糖甙酶 +
17 N-乙酰-葡萄糖胺酶 +
18 α-甘露糖甙酶 +
通过测序,所述TMCC70011菌株的18SrRNA基因序列如序列表中的序列1所示,ITS序列如序列表中的序列2所示。
本发明的TMCC70011菌株在普洱茶的发酵加工中具有特别良好的效果,其不仅能保持普洱茶原有的品质,而且能增加普洱茶的特殊香气和汤色的明亮程度,得到汤色深红略浑、甜感明显、具有槐花香高扬持久特点的普洱熟茶。此外还能缩短发酵的周期。这为普洱茶滋味的丰富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基础,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普洱茶发酵需要大概6-8周的时间,且刚出堆的熟茶堆味较重,汤色红褐略混,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纯化才能达到较好的品质。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工普洱茶的方法,包括将分离纯化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接种于大叶种晒青毛茶中,进行发酵培养。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将布朗克假丝酵母菌接种到已潮水的普洱晒青毛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可以得到汤色深红略浑、甜感明显、具有槐花香高扬持久特点的普洱熟茶。将布朗克假丝酵母菌用于普洱茶的加工不仅能保持普洱茶原有的品质,而且能增加普洱茶的特殊香气和汤色的明亮程度,而且缩短了发酵的周期。因此,本发明首次将纯化的布朗克假丝酵母菌应用到了普洱茶的发酵加工中。
本发明的布朗克假丝酵母菌是普洱茶发酵中的优势菌群之一,其发达的酶系对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酵母还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这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已潮水的大叶种晒青毛茶。所述已潮水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含水量优选为基于潮水之前的晒青毛茶的总重量计为20-40%(m/m)。
本文所用的术语“潮水”是指在渥堆前对晒青普洱毛茶人为加水至一定含水量。如本领域已知的,大叶种晒青毛茶是由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摊晾、杀青、揉捻、渥黄、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
在提及已潮水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含水量时,其含水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含水量=所加水的质量/加水之前晒青毛茶的总质量
优选地,将处于生长指数期的所述布朗克假丝酵母菌接种于所述的晒青毛茶中。生长指数期可通过用常规的方法描绘所述布朗克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曲线来确定。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试验摸索发现,当接种的菌种浓度过低时,菌种繁殖慢,发酵的时间会延长,时间成本增加;当接种的菌种浓度过高时,菌种生长较快,茶叶内含物质被过度利用,这会造成发酵熟茶的口感淡,对品质影响较大。因此,优选地,所述布朗克假丝酵母菌的接种量为每克晒青毛茶接种5.0×104至1.0×106个,优选7.0×104至9.0×105个,更优选9.8×104个至1.2×105个,最优选1.0×105个。
优选地,在所述接种之前,对所述的晒青毛茶进行灭菌处理,以进一步保证单菌发酵。
发明人还发现,当发酵短于2周时,不能形成熟茶的品质,汤色、口感均接近生茶的特点;当发酵大于6周时,茶叶内含物质被过度利用,内含物质减少较多,这会造成发酵熟茶的口感淡。因此,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在20-50℃的条件下发酵2-6周,更优选在25-45℃的条件下发酵2-4周。还优选地,在所述发酵培养时,对培养物进行补水,优选每周补水一次,每次补水的量可以为:以每次补水之前的培养物的总重量计为6-10%(v/m)。优选地,在所述发酵培养时,对培养物进行翻堆。
在所述发酵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可以使用常规的PDA培养基、ISP2号培养基等多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优选使用ISP2号培养基。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布朗克假丝酵母菌为上文所述的假丝酵母菌TMCC70011菌株。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所述假丝酵母菌优选为上文所述的假丝酵母菌TMCC70011菌株。
以下通过例子的方式进一步解释或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这些例子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实施例1:假丝酵母菌TMCC70011菌株的分离纯化
从正在发酵的普洱茶渥堆(采集自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中采集新鲜的发酵茶样,通过下文所述的纯化培养基分离得到150株布朗克假丝酵母菌。经过形态观察和基因测序(委托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分析,选取TMCC70011菌株。
分离纯化方法如下:
(1)纯化培养基准备:
培养基配方:蛋白胨4g,葡萄糖4g,酵母浸膏5g,琼脂糖2g,蒸馏水1000ml,pH为自然状态(6.8-7.3)。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121℃灭菌40分钟,冷却至45℃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约20ml,冷却凝固后备用;
(2)样品处理:取待分离的普洱茶发酵渥堆茶样,研磨粉碎,取1g,在超净台中加入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振荡制成菌悬液,浓度记为100
(3)稀释:按十倍稀释法逐步稀释,稀释7次为止,分别将浓度记为10-1、10-2、10-3、10-4、10-5、10-6、10-7。十倍稀释法是指下一管的菌悬液浓度是上一管的十分之一;
(4)接种:将标记为10-2、10-3、10-4、10-5、10-6、10-7浓度的菌悬液分别取500μl注入到步骤(1)中已准制好的培养皿中,并用涂布棒均匀涂布,每个浓度三个重复。完成后,放置于35℃下培养,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
(5)纯化:培养4天后,挑取单菌落转接到新鲜固体PDA培养基中培养,多次划线纯化直至得到纯化菌株;
(6)选取TMCC70011菌株:经过形态观察和基因测序分析,选取TMCC70011菌株。
实施例2:假丝酵母菌TMCC70011菌株的生产应用
将纯化得到的TMCC70011菌株通过平板挑取单菌落接种于ISP2号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中以150rpm、30℃培养7小时至生长指数期。将大叶种晒青毛茶(采集自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加水至含水量达到基于潮水之前的晒青毛茶的总重量计为35%(m/m),121℃灭菌30分钟,按每克晒青毛茶1.0×105个的接种量接种所述培养至生长指数期的TMCC70011菌株,然后放置于35℃培养3周。以周为单位进行补水并翻堆,每次按照10%(v/m)(以每次补水之前的培养物的总重量计)的量补水。随着TMCC70011菌株的大量繁殖,其分泌的酶量也增加,在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糖化酶等酶的作用下,普洱茶中还原性糖、氨基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水化果胶的含量不断增加,由此丰富了普洱茶的滋味。
经过接种TMCC70011菌株进行发酵的普洱茶,具有汤色深红略浑、甜感明显、槐花香高扬持久的特点。普洱茶中茶氨酸含量为1.8%(m/m),茶褐素含量为12.4%(m/m),可溶性糖含量为2.9%(m/m),水浸出物含量为36%(m/m)。其中,茶氨酸、茶褐素、可溶性糖、水浸出物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均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
按照上述相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将TMCC70011菌株应用于普洱茶的发酵,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数据请参见表1和表2。
表1:相同温度、时间,不同接种量下,TMCC70011菌株发酵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检测结果:(发酵条件:35℃发酵3周;接种量单位:个菌体/克晒青毛茶)
接种量5.0×104 接种量4.2×105 接种量1.0×105
水浸出物 34.7% 23.4% 36%
茶氨酸 1.5% 1.6% 1.8%
可溶性糖 2.5% 2.4% 2.9%
茶褐素 8.6% 11.3% 12.4%
表2:不同温度、时间下,TMCC70011菌株发酵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检测结果:(接种量:每克晒青毛茶1.0×105个)
表3:传统的渥堆发酵普洱熟茶(渥堆发酵6周)(大益2013年7572普洱熟茶)的品质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水浸出物 茶氨酸 可溶性糖 茶褐素
含量(m/m) 34.5% 2.3% 3.2% 10.2%
本实施例发酵的普洱熟茶与传统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相比,汤色、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提高(见表4)。
由本发明可知,将布朗克假丝酵母菌应用于普洱茶的生产,不仅能保持普洱茶原有的品质,而且能增加普洱茶的特殊香气和汤色的明亮程度,且缩短了发酵的周期。这为普洱茶滋味的丰富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基础,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表4:实施例2发酵的普洱熟茶与传统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6周,大益2013年7572普洱熟茶)的感官评价比较:(+代表程度)

Claims (14)

1.一种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
2.一种加工普洱茶的方法,包括将分离纯化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接种于大叶种晒青毛茶中,进行发酵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已潮水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潮水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含水量为基于潮水之前的晒青毛茶的总重量计为20-4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处于生长指数期的所述假丝酵母菌接种于所述的晒青毛茶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假丝酵母菌的接种量为每克所述的晒青毛茶接种5.0×104至1.0×106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接种之前,对所述的晒青毛茶进行灭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在20-50℃的条件下发酵2-6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在25-45℃的条件下发酵2-4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发酵培养时,对培养物进行补水。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发酵培养时,对培养物进行翻堆。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假丝酵母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的假丝酵母菌菌株。
13.假丝酵母菌(Candidablankii)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假丝酵母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No.8682的假丝酵母菌菌株。
CN201410668492.1A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Active CN105670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8492.1A CN105670948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8492.1A CN105670948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0948A true CN105670948A (zh) 2016-06-15
CN105670948B CN105670948B (zh) 2019-05-10

Family

ID=5695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8492.1A Active CN105670948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09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5716A (zh) * 2021-07-30 2021-11-0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将鲜老茶叶中茶多酚生物转化为茶褐素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1239A (zh) * 2012-04-12 2013-10-30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普洱茶中优势微生物进行普洱茶强化发酵的工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1239A (zh) * 2012-04-12 2013-10-30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普洱茶中优势微生物进行普洱茶强化发酵的工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E-CHING JENG等: "Effect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n content of statin, GABA, and polyphenols in Pu-Erh te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何仕华: "《普洱茶研究与实践》", 31 December 2008 *
冯玲然等: "普洱茶中转化茶多酚的优势菌株筛选与鉴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5716A (zh) * 2021-07-30 2021-11-0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将鲜老茶叶中茶多酚生物转化为茶褐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0948B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9444B (zh) 一株低温条件下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05039453A (zh) 一种具有提高的抗氧化性的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571782B (zh) 一株融合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3614325B (zh)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CN108220071A (zh) 一种羊肚菌黄酒的制备方法
CN102102084A (zh) 东方伊萨酵母菌、其组合物和应用
CN109370924B (zh) 一株米曲霉za112及其应用
CN103232963A (zh) 一种胶原蛋白酶产生菌
CN113430147B (zh) 具有低pH耐受性的中村芽孢杆菌QH-20011及其应用
CN109554265A (zh) 一种甜酒酿低醇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6569A (zh) 一种高产糖化酶、α-淀粉酶和酸性蛋白酶的塔宾曲霉及其应用
CN113969242B (zh) 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酿酒酵母菌以及在制备γ-氨基丁酸产品中的应用
CN110004090A (zh) 一种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在发酵酸菜中的应用
CN110408571A (zh) 一株凝结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3151042B (zh) 一种产l-乳酸和乙酸乙酯的米酸发酵工艺及其专用菌
CN105602853A (zh) 一株埃默森罗萨氏菌株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CN109576182A (zh) 一种强抗逆性鼠李糖乳杆菌a-4及其用途
CN105670936B (zh) 一种毛栓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CN108949629A (zh) 一种复合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49268A (zh) 一株降低生物胺的玫瑰糖多孢菌及其应用
CN105002102A (zh) 一种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14617242B (zh) 一种黑腌菜的加工工艺及其产品
CN114231458B (zh) 一种提高瓜果类糖酸比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70948A (zh) 一种假丝酵母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CN111621429B (zh) 一株高产酯毛榛毕赤酵母及其在木枣果酒发酵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