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9174A - 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9174A
CN105659174A CN201480046940.2A CN201480046940A CN105659174A CN 105659174 A CN105659174 A CN 105659174A CN 201480046940 A CN201480046940 A CN 201480046940A CN 105659174 A CN105659174 A CN 105659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lementary cell
cell
setting
sto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9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9174B (zh
Inventor
安部浩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59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9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1/00Automatic controllers
    • G05B11/01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远程单元(20)包含基本单元(100)和增设单元(200),该基本单元具有通过现场网络(30)而进行通信的功能,该增设单元经由基本单元(100)而与现场网络(30)连接,基本单元(100)具有CPU(103)和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该CPU(103)通过现场网络(30)而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收决定增设单元(200)的动作的增设单元参数,该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存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增设单元(200)具有CPU(202),该CPU(202)从基本单元(100)获取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的增设单元参数(121)而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动作中。

Description

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构成工业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设备称为远程单元。通常使用多台远程单元,在各远程单元中设定有用于决定动作的参数。因此,在远程单元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在更换单元时需要从远程单元读取参数,或者预先读取参数而进行备份,在更换为新的单元时需要进行参数设定。
作为参数的一个例子,举出远程单元进行动作所用的设定信息或用于吸收单元的个体差异的调整信息。如果举出调整信息的一个例子,则举出模拟单元中的偏移及增益。
关于远程单元,具有由两个单元构成的远程单元。在构成远程单元的单元中,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单元称为“基本单元”。另外,在构成远程单元的单元中,不具有网络通信功能、与基本单元连接而进行使用的单元称为“增设单元”。在由基本单元及增设单元构成的远程单元的情况下,需要将参数写入至基本单元及增设单元这两者。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经由网络而将参数写入至远程单元的方法。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远程终端装置,其由通信单元和安装于通信单元而进行使用的I/O单元构成,将用于使远程终端装置进行动作的设定值信息备份至通信单元内部的非易失性IC。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4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27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将参数向远程单元进行设定,需要将计算机和管理网络的CPU单元连接,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专用工具进行操作。
另外,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远程单元和进行系统的控制的周边装置大多彼此远离地设置,在由于单元的故障等而更换了单元的情况下,需要对新的远程单元重新进行设置,然后向进行控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处移动,发出参数写入信号。因此,单元的更换比较费事。
另外,由基本单元及增设单元构成的远程单元由于具有两个单元,因此单元的更换频度也变高。因此,由基本单元及增设单元构成的远程单元存在下述趋势,即,必须向更换后的单元进行参数的写入的次数也增多。
在上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发明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即,在更换单元时,能够将更换前的单元所使用的参数可靠且自动地继承至更换后的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其通过现场网络而与作为主站点的控制装置连接,作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远程站点,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的特征在于,包含基本单元和增设单元,基本单元具有通过现场网络而进行通信的功能,增设单元经由基本单元而与现场网络连接,基本单元具有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和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通过现场网络而从控制装置接收决定增设单元的动作的增设单元参数,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存储从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增设单元具有增设单元中央控制装置,增设单元中央控制装置在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启动时,从基本单元获取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中的增设单元参数而反映在增设单元的动作中。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具有下述效果,即,在更换单元时,能够将更换前的单元所使用的参数可靠且自动地继承至更换后的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外观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更换增设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更换基本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更换增设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分布式控制系统50由成为主站点的控制装置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和成为远程站点的远程单元20、21通过现场网络30连接而构成。在分布式控制系统50中,远程单元20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远程单元21是通常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此外,也能够使用多个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而构建分布式控制系统50。
远程单元20由基本单元100和增设单元200构成。基本单元100与现场网络30连接,具有通过现场网络30而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或远程单元21进行通信的功能。另一方面,增设单元200不具有通过现场网络30而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或远程单元21进行通信的功能,经由基本单元100而与现场网络30连接。现场网络30是以在主站点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和远程站点即远程单元20、21之间进行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为主要目的的网络。
控制对象设备40与基本单元100及增设单元200连接。基本单元100及增设单元200进行下述处理,即,将控制对象设备40所输出的信号导入,以及将控制信号向控制对象设备40输出。
在进行分布式控制系统50的设定作业时,工程设计工具60通过控制网络70而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连接。此外,工程设计工具60是安装了用于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进行设定的软件的计算机。控制网络70是以主站点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与除远程站点以外的其他装置之间进行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为主要目的的网络。分布式控制系统50的用户对工程设计工具60进行输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及远程单元20、21的设定内容的操作,通过控制网络70而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发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将远程单元20、21的设定的数据通过现场网络30而向远程单元20、21发送。
此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和工程设计工具60还能够由专用线路进行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和工程设计工具60不需要始终连接,除设定作业时以外也可以断开。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结构的框图。基本单元100具有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通信接口102、CPU(centralprocessingunit)103、设备控制部104及连接器105。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是存储信息的存储器,能够应用非易失性存储器。但是,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不限定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存储基本单元参数111、增设单元参数121及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通信接口102是用于通过现场网络30而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或远程单元21进行通信的接口。CPU103是对基本单元100整体进行集中控制的功能部,是通过现场网络30而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增设单元参数、并存储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该增设单元参数决定增设单元200的动作。设备控制部104进行下述处理,即,从控制对象设备40导入信息,以及将控制信号向控制对象设备40输出。连接器105是用于对增设单元200进行连接的连接器。
增设单元200具有连接器201、CPU202、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及设备控制部204。连接器201是用于对基本单元100进行连接的连接器。CPU202是对增设单元200整体进行集中控制的功能部,是在远程单元20启动时从基本单元100获取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的增设单元参数121而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动作中的增设单元中央运算装置。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是存储信息的存储器,能够应用非易失性存储器。但是,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不限定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存储增设单元参数213及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设备控制部204进行下述处理,即,从控制对象设备40导入信息,以及将控制信号向控制对象设备40输出。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外观图。远程单元20通过基本单元100的通信接口102而与现场网络30连接。
通常来说,能够从与同基本单元之间的连接相对应的类别中选择与基本单元连接的增设单元。因此,为了能够对增设单元200的类别进行识别,单元固有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被存储于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通常不可改写。
分布式控制系统50的用户操作工程设计工具60,输入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
输入至工程设计工具60的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通过控制网络70而被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发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将从工程设计工具6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通过现场网络30而向远程单元20发送。
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的远程单元20执行参数设定处理,将所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反映在设定中。
图4及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这里,假定对已设定在基本单元100及增设单元200中的参数进行更新的情况而对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在步骤S11中,CPU103经由现场网络30而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基本单元参数、增设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CPU103所接收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表示与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一起接收的增设单元参数是哪种类别的增设单元的参数。通常,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包含于增设单元参数的一部分。
在步骤S12中,CPU103使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反映在基本单元100的设定中。即,CPU103在对基本单元100进行集中控制时,使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由此,基本单元100成为按照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13中,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由CPU103写入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基本单元参数成为基本单元参数111。
在步骤S14中,CPU103判断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4:No),返回步骤S13,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4:Yes),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CPU103确认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如果基本单元100并未连接增设单元200(步骤S15:No),则结束参数设定处理。如果基本单元100连接有增设单元200(步骤S15:Yes),则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CPU103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具体地说,CPU103向CPU202请求读取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存储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CPU202响应于CPU103的请求,从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读取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并发送至CPU103。
在步骤S17中,CPU103确认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是否一致。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CPU202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7:Yes),进入步骤S18。此外,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一致的情况下,成为如下状况,即,CPU103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与当前所连接的增设单元200相适应。
在步骤S18中,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发送至增设单元200。CPU202使从CPU103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设定中。即,在CPU202对增设单元200进行集中控制时,使用基本单元100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由此,增设单元200成为按照基本单元100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19中,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由CPU202写入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增设单元参数成为增设单元参数213。
在步骤S20中,CPU202判断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0:No),返回步骤S19,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0:Yes),进入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由CPU103写入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增设单元参数成为增设单元参数121。另外,由CPU103写入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成为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
在步骤S22中,CPU103判断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2:No),返回步骤S21,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2:Yes),结束参数设定处理。
另外,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7:No),由于CPU103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与当前所连接的增设单元200不相适应,因此在步骤S23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在错误处理中,进行针对基本单元100的每个类别而预定的动作。关于错误处理的具体的内容,由于不是本发明的要点,因此省略说明。
关于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不一致的原因,可以想到,分布式控制系统50的用户在操作工程设计工具60而输入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时的输入错误。
在上述说明中,在步骤S23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但也可以是CPU103不进行错误处理,CPU202使用前次设定的增设单元参数、换言之存储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增设单元参数213而继续进行动作。另外,也可以应用预先存储在增设单元200中的默认值而进行动作。
下面,说明更换增设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更换增设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41中,CPU103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基本单元参数111、增设单元参数121及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
在步骤S42中,CPU103使基本单元参数111反映在基本单元100的设定中。由此,基本单元100成为按照基本单元参数111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43中,CPU103确认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如果基本单元100并未连接增设单元200(步骤S43:No),则进入步骤S50。如果基本单元100连接有增设单元200(步骤S43:Yes),则进入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CPU103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具体地说,CPU103向CPU202请求读取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存储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CPU202响应于CPU103的请求,从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读取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并发送至CPU103。
在步骤S45中,CPU103确认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出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是否一致。在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和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5:Yes),进入步骤S46。此外,在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和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一致的情况下,成为如下状况,即,增设单元参数121与当前所连接的增设单元200相适应。
在步骤S46中,CPU103将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出的增设单元参数121发送至CPU202。CPU202使从CPU103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121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设定中。由此,增设单元200成为按照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121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47中,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由CPU202写入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增设单元参数成为增设单元参数213。
在步骤S48中,CPU202判断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48:No),返回步骤S47,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48:Yes),进入步骤S50。
另外,在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和从CPU202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5:No),由于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的增设单元参数121与当前所连接的增设单元200不相适应,因此在步骤S49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后,进入步骤S50。
关于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出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和从CPU202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3不一致的原因,可以想到,分布式控制系统50的用户在更换增设单元时,更换成了不同类别的增设单元。
在上述说明中,在步骤S49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但也可以是CPU103不进行错误处理,CPU202使用前次设定的增设单元参数、换言之存储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增设单元参数213而进行动作。另外,也可以应用预先存储在增设单元200中的默认值而进行动作。在应用预先存储在增设单元200中的默认值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还能够省略增设单元参数213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备份。
在步骤S50中,CPU103进行除参数设定以外的启动处理。在基本单元100或增设单元200为模拟输入单元的情况下,作为除参数设定以外的启动处理的具体例,能够举出硬件的初始设定处理。另外,在基本单元100或增设单元200为模拟输出单元的情况下,作为除参数设定以外的启动处理的具体例,能够举出电容器的充电时间的设定。
如上所述,远程单元使备份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的增设单元参数121自动地反映在增设单元200中。因此,能够将应用于更换前的增设单元的参数自动地继承至更换后的增设单元。
如上所述,对参数设定处理和启动处理进行组合,从而不需要由用户手动地对增设单元的参数进行备份。由此,仅通过更换增设单元,就能够自动地继承参数。
此外,由CPU103自动地备份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在远程单元启动时自动地反映在增设单元200中的数据的对象也可以不是参数,而是调整信息。如果举出调整信息的一个例子,则可举出模拟单元中的偏移及增益值。另外,也可以增加备份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的增设单元参数121及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1的种类,将多个类别的增设单元设为对象。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基本单元100具有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该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存储通过现场网络30而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决定增设单元20的动作的增设单元参数,增设单元200具有CPU202,该CPU202从基本单元100获取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的增设单元参数121而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动作中。因此,无需由用户手动地对增设单元参数213进行备份,仅通过更换增设单元200,就能够自动地继承参数。
在上述说明中,将远程单元包含一个增设单元的结构作为例子,但远程单元所包含的增设单元也可以大于或等于2个。在包含多个增设单元的远程单元中,通过使用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而对增设单元进行识别,从而能够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反映在相适应的增设单元中,将应用于更换前的增设单元的参数自动地继承至更换后的增设单元。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分布式控制系统50相同。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结构的框图。与实施方式1的远程单元20相比,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及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信息不同。在实施方式2中,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存储基本单元参数111及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4。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在增设单元参数213及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的基础上,还存储基本单元参数233。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通常不可改写。
在实施方式2中,CPU103是进行下述处理的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即,将通过现场网络30而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200输出而存储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以及在远程单元20启动时,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存储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基本单元参数233而反映在基本单元100的动作中。
图8及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这里,假定对已设定在基本单元100及增设单元200中的参数进行更新的情况而对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在步骤S61中,CPU103经由现场网络30而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基本单元参数、增设单元参数及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CPU103所接收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表示与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一起接收的基本单元参数是哪种类别的基本单元的参数。通常,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包含于基本单元参数的一部分。
在步骤S62中,CPU103确认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如果基本单元100并未连接增设单元200(步骤S62:No),则结束参数设定处理。如果基本单元100连接有增设单元200(步骤S62:Yes),则进入步骤S63。
在步骤S63中,CPU103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具体地说,CPU103向CPU202请求读取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存储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CPU202响应于CPU103的请求,从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读取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并发送至CPU103。
在步骤S64中,CPU103确认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是否一致。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CPU202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64:Yes),进入步骤S65。此外,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一致的情况下,成为如下状况,即,CPU103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与基本单元100相适应。
在步骤S65中,CPU103使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反映在基本单元100的设定中。即,CPU103在对基本单元100进行集中控制时,使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由此,基本单元100成为按照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66中,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由CPU103写入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基本单元参数成为基本单元参数111。
在步骤S67中,CPU103判断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67:No),返回步骤S66,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67:Yes),进入步骤S68。
在步骤S68中,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发送至增设单元200。CPU202使从CPU103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设定中。即,CPU202在对增设单元200进行集中控制时,使用基本单元100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由此,增设单元200成为按照基本单元100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69中,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由CPU202写入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增设单元参数成为增设单元参数213。由CPU202写入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基本单元参数成为基本单元参数233。
在步骤S70中,CPU202判断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70:No),返回步骤S69,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70:Yes),结束处理。
另外,在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64:No),由于CPU103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与基本单元100不相适应,因此在步骤S71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
关于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不一致的原因,可以想到,分布式控制系统50的用户在操作工程设计工具60而输入基本单元参数及增设单元参数时的输入错误。
在上述说明中,在步骤S71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但也可以是CPU103不进行错误处理,CPU103使用前次设定的基本单元参数、换言之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的基本单元参数111而继续进行动作。另外,也可以应用预先存储在基本单元100中的默认值而进行动作。
下面,说明更换基本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更换基本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81中,CPU103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4。
在步骤S82中,CPU103确认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如果基本单元100并未连接增设单元200(步骤S82:No),则进入步骤S91。如果基本单元100连接有增设单元200(步骤S82:Yes),则进入步骤S83。
在步骤S83中,CPU103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具体地说,CPU103向CPU202请求读取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存储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CPU202响应于CPU103的请求,从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读取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并发送至CPU103。
在步骤S84中,CPU103确认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出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4、和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是否一致。在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4和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84:Yes),进入步骤S85。
在步骤S85中,CPU202从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读取增设单元参数213,并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设定中。由此,增设单元200成为按照增设单元参数213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86中,CPU103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基本单元参数233。具体地说,CPU103向CPU202请求读取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存储的基本单元参数233。CPU202响应于CPU103的请求,从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读取基本单元参数233,并发送至CPU103。
在步骤S87中,CPU103使基本单元参数233反映在基本单元100的设定中。由此,基本单元100成为按照基本单元参数233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88中,CPU103将从增设单元20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由CPU103写入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基本单元参数成为基本单元参数111。
在步骤S89中,CPU103判断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89:No),返回步骤S88,CPU103将从增设单元200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233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89:Yes),进入步骤S91。
另外,在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出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4、和从CPU202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84:No),在步骤S90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后,进入步骤S91。
关于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出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4、和从CPU202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24不一致的原因,可以想到,分布式控制系统50的用户在更换增设单元时,更换成了不同类别的增设单元。
在上述说明中,在步骤S90中,CPU103进行错误处理,但也可以是CPU103不报错,而是应用预先存储在基本单元100中的默认值而进行动作。
在步骤S91中,CPU103进行除参数设定以外的启动处理。在基本单元100或增设单元200为模拟输入单元的情况下,作为除参数设定以外的启动处理的具体例,能够举出硬件的初始设定处理。另外,在基本单元100或增设单元200为模拟输出单元的情况下,能够举出电容器的充电时间的设定。
如上所述,远程单元将备份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基本单元参数233自动地反映在基本单元100中。因此,能够将应用于更换前的基本单元的参数自动地继承至更换后的基本单元。
如上所述,对参数设定处理和启动处理进行组合,从而无需由用户手动地对基本单元100的参数进行备份。由此,仅通过更换基本单元100,就能够自动地继承参数。
此外,CPU202自动地备份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在远程单元启动时自动地反映在基本单元100中的数据的对象除参数以外,也可以是调整信息。如果举出调整信息的一个例子,则可举出模拟单元中的偏移及增益值。另外,也可以增加备份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基本单元参数233的种类,将多个类别的基本单元设为对象。
在上述说明中,将远程单元包含一个增设单元的结构作为例子,但远程单元所包含的增设单元也可以大于或等于2个。在包含多个增设单元的远程单元中,如果将基本单元参数预先写入至多个增设单元中的任意增设单元的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中,则能够针对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收到的基本单元参数,将应用于更换前的基本单元的参数自动地继承至更换后的基本单元。
在实施方式2中,增设单元200具有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该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存储决定基本单元100的动作的基本单元参数233,基本单元100具有CPU103,该CPU103从增设单元200获取存储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基本单元参数233而反映在基本单元100的动作中。因此,用户无需手动地对基本单元参数111进行备份,仅通过更换基本单元100,就能够自动地继承参数。
此外,还能够对实施方式1、2进行组合,将基本单元参数备份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并且将增设单元参数备份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通过将基本单元参数备份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并且将增设单元参数备份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从而无论在更换了基本单元及增设单元中的哪一个的情况下,都能够自动地继承参数。
实施方式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远程单元的结构的框图。与实施方式1的远程单元20相比,存储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及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的信息不同。在实施方式3中,在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中存储基本单元参数111及增设单元参数121。在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中存储增设单元参数213。
在实施方式3中,仅唯一类别的增设单元200能够与基本单元100连接。此外。此处所谓的连接,是指能够与基本单元100进行通信的状态,不包含仅单纯地物理连结的状态。
基本单元100的CPU103及能够与基本单元100连接的唯一类别的增设单元200的CPU202,具有使用独特的通信协议而进行通信的功能。因此,即使将与可连接的唯一类别不同类别的增设单元连结至基本单元100,也不使用上述独特的通信协议而进行通信。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这里,假定对已设定在基本单元100及增设单元200中的参数进行更新的情况而对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由于步骤S215以前的动作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步骤S11~S14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及说明。
在步骤S215中,CPU103确认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在确认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时,CPU103基于是否处于能够使用上述独特的通信协议与CPU202进行通信的状态,判断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具体地说,按照上述独特的通信协议以CPU202为目标发送报文,在从CPU202发出响应的情况下,判断为基本单元100连接有增设单元200。
如果基本单元100并未连接增设单元200(步骤S215:No),则结束参数设定处理。如果基本单元100连接有增设单元200(步骤S215:Yes),则进入步骤S216。
在步骤S216中,CPU103将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发送至增设单元200。CPU202使从CPU103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设定中。即,CPU202在对增设单元200进行集中控制时,使用基本单元100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由此,增设单元200成为按照基本单元100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由于步骤S217及其以后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的步骤S19及其以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下面,说明更换增设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更换增设单元后的远程单元的启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241中,CPU103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基本单元参数111及增设单元参数121。
在步骤S242中,CPU103使基本单元参数111反映在基本单元100的设定中。由此,基本单元100成为按照基本单元参数111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243中,CPU103确认基本单元100是否连接有增设单元200。如果基本单元100并未连接增设单元200(步骤S243:No),则进入步骤S247。如果基本单元100连接有增设单元200(步骤S243:Yes),则进入步骤S244。
在步骤S244中,CPU103将从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1读取出的增设单元参数121发送至CPU202。CPU202使从CPU103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121反映在增设单元200的设定中。由此,增设单元200成为按照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121而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步骤S245中,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由CPU202写入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增设单元参数成为增设单元参数213。
在步骤S246中,CPU202判断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是否已正常结束。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46:No),返回步骤S245,CPU202将从基本单元10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写入。另一方面,在向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203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46:Yes),进入步骤S247。
在步骤S247中,CPU103进行除参数设定以外的启动处理。在基本单元100或增设单元200为模拟输入单元的情况下,作为除参数设定以外的启动处理的具体例,能够举出硬件的初始设定处理。另外,在基本单元100或增设单元200为模拟输出单元的情况下,能够举出电容器的充电时间的设定。
在实施方式3中,在基本单元100,能够连接可与基本单元进行通信的唯一类别的增设单元200,增设单元200在与基本单元100连接的情况下,从基本单元100获取基本单元100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并且,在能够与基本单元100进行通信的唯一类别的增设单元200连接于基本单元100的情况下,增设单元200的型号唯一地确定。因此,与实施方式1不同,不需要通过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而对增设单元200的型号进行对照的处理。即,仅通过将增设单元200与基本单元100连接,就能够对增设单元200的增设单元参数213进行更新,而不另外需要认证手段。
在上述例子中,通过能否利用独特的通信协议而进行通信来判断增设单元是否是特定型号的增设单元,但也可以将基本单元与增设单元的抵接面设为独特的形状,除特定型号的增设单元以外,会与基本单元产生物理干涉而不能对连接器进行连接。
此外,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还能够将基本单元参数备份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另外,还能够将基本单元参数备份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并且将增设单元参数备份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通过将基本单元参数备份至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并且将增设单元参数备份至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从而无论在更换了基本单元及增设单元中的哪一个的情况下,都能够自动地继承参数。
标号的说明
1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0、21远程单元,30现场网络,40控制对象设备,50分布式控制系统,60工程设计工具,70控制网络,100基本单元,101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102通信接口,103、202CPU,104、204设备控制部,105、201连接器,111、233基本单元参数,121、213增设单元参数,131、223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134、224基本单元参数型号信息,200增设单元,203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

Claims (5)

1.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其通过现场网络而与作为主站点的控制装置连接,作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远程站点,
该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的特征在于,
包含基本单元和增设单元,该基本单元具有通过所述现场网络而进行通信的功能,该增设单元经由该基本单元而与所述现场网络连接,
所述基本单元具有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和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该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现场网络而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决定所述增设单元的动作的增设单元参数,该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存储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增设单元参数,
所述增设单元具有增设单元中央控制装置,该增设单元中央控制装置在所述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启动时,从所述基本单元获取存储在所述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中的所述增设单元参数而反映在所述增设单元的动作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单元将表示所述增设单元的类别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存储至所述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
所述增设单元在所述基本单元从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增设单元参数一起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与存储在所述基本单元内置存储器中的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一致的情况下,从所述基本单元获取所述基本单元从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增设单元参数型号信息一起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唯一类别的所述增设单元能够与所述基本单元连接,
所述增设单元在与所述基本单元连接的情况下,从所述基本单元获取所述基本单元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增设单元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设单元具有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该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存储决定所述基本单元的动作的基本单元参数,
所述基本单元具有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该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从所述增设单元获取存储在所述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中的所述基本单元参数而反映在所述基本单元的动作中。
5.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其通过现场网络而与作为主站点的控制装置连接,作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远程站点,
该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的特征在于,
包含基本单元和增设单元,该基本单元具有通过所述现场网络而进行通信的功能,该增设单元经由该基本单元而与所述现场网络连接,
所述增设单元具有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该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存储决定所述基本单元的动作的基本单元参数,
所述基本单元具有进行下述处理的基本单元中央控制装置,即,将通过所述现场网络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基本单元参数向所述增设单元输出而存储至所述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以及在所述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启动时,从所述增设单元获取存储在所述增设单元内置存储器中的所述基本单元参数而反映在所述基本单元的动作中。
CN201480046940.2A 2014-10-02 2014-10-02 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以及基本单元 Active CN105659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6447 WO2016051573A1 (ja) 2014-10-02 2014-10-02 分散型制御システム用制御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174A true CN105659174A (zh) 2016-06-08
CN105659174B CN105659174B (zh) 2018-03-23

Family

ID=5536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940.2A Active CN105659174B (zh) 2014-10-02 2014-10-02 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以及基本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69487A1 (zh)
JP (1) JP5868563B1 (zh)
KR (1) KR101919670B1 (zh)
CN (1) CN105659174B (zh)
DE (1) DE112014003865A5 (zh)
TW (1) TWI590012B (zh)
WO (1) WO20160515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089B (zh) * 2017-10-31 2022-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Cpu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144736B (zh) * 2019-07-25 2023-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生产辅助装置、生产系统及记录介质
JP7462848B1 (ja) 2023-04-14 2024-04-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Plcシステム、リモートユニット、マスタ局、リモートユニット制御方法、マスタ局制御方法、リモートユニット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マスタ局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9717A (ja) * 1992-04-13 1993-11-05 Sharp Corp 入出力制御装置
JPH1055204A (ja) * 1997-06-11 1998-02-24 Hitachi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00268016A (ja) * 1999-03-15 2000-09-29 Omron Corp 分散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構成要素
CN1881117A (zh) * 2005-06-03 2006-12-20 德国宝马格公司 控制装置的配置方法
JP2007102764A (ja) * 2005-09-09 2007-04-19 Omron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リモートターミナル装置
CN102365594A (zh) * 2009-03-25 2012-0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参数设定装置
JP4888718B2 (ja) * 2007-06-29 2012-02-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分散型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2560A (ja) * 2010-07-15 2012-02-02 Murata Mach Ltd 制御システム
JP6136228B2 (ja) * 2012-12-14 2017-05-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通信カプラ、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9717A (ja) * 1992-04-13 1993-11-05 Sharp Corp 入出力制御装置
JPH1055204A (ja) * 1997-06-11 1998-02-24 Hitachi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00268016A (ja) * 1999-03-15 2000-09-29 Omron Corp 分散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構成要素
CN1881117A (zh) * 2005-06-03 2006-12-20 德国宝马格公司 控制装置的配置方法
JP2007102764A (ja) * 2005-09-09 2007-04-19 Omron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リモートターミナル装置
JP4888718B2 (ja) * 2007-06-29 2012-02-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分散型制御システム
CN102365594A (zh) * 2009-03-25 2012-0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参数设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50021A (ko) 2016-05-10
KR101919670B1 (ko) 2019-02-08
TW201629654A (zh) 2016-08-16
US20160269487A1 (en) 2016-09-15
JP5868563B1 (ja) 2016-02-24
DE112014003865A5 (de) 2016-06-09
CN105659174B (zh) 2018-03-23
WO2016051573A1 (ja) 2016-04-07
TWI590012B (zh) 2017-07-01
JPWO2016051573A1 (ja)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7594B (zh) 用於管理複數個儲存裝置之儲存系統及方法
CN105808290B (zh) 用于多fpga整机系统的远程动态更新系统和方法
CN101853207A (zh) 存储装置
CN105700901A (zh) 一种启动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JP5583305B2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プログラミングツール及びプログラム・パラメータ編集システム
CN112000351B (zh) Bmc固件的更新方法、更新装置、更新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89766B (zh) HBase容器集群部署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357193A1 (en) Comput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CN105659174A (zh) 分布式控制系统用控制设备
CN111813432A (zh) 一种fpga配置升级方法和fpga平台
CN104158709A (zh) 一种光模块识别的方法及端口扩展设备
CN110764799A (zh) 一种优化远程更新fpga加速卡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120877B (zh) 一种交换芯片的配置电路及交换芯片的参数的配置方法
CN103890713A (zh) 用于管理处理系统内的寄存器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JP2004021867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1367840B (zh) 一种实现即插即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64297A (zh) 存储系统、控制设备和控制存储系统的存储系统控制方法
CN113515082A (zh) 轮询通信方法以及装置
CN108319679B (zh) 一种主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948354A (zh) 副本集群的创建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8528531A (ja) Sdカードベースのrtu
CN103455454A (zh) 一种控制存储器启动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14176B (zh) 程序烧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0768597B2 (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flexible process control
CN112765056B (zh) 一种预留存储集群lun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