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9159B -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9159B
CN105659159B CN201480057895.0A CN201480057895A CN105659159B CN 105659159 B CN105659159 B CN 105659159B CN 201480057895 A CN201480057895 A CN 201480057895A CN 105659159 B CN105659159 B CN 1056591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quest signal
camera
sign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78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9159A (zh
Inventor
今村贤司
林健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59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9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1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04N5/783Adaptations for reproducing at a rate different from the recording rat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可更换镜头良好地获取对动态图像的帧进行图像处理等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进行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成像元件的同步信号VSYNC同步将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且从可更换镜头接收该响应信号的三线串行通信。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时的通信模式下,限制与获取聚焦位置、光圈值、变焦位置等镜头信息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由此,能够在1个帧的期间内进行与获取镜头信息有关的通信以外的通信。

Description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相机机身与可更换镜头之间的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成像元件的高速化,有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能够进行全高清动态图像(Full-High Definition Video)等高品质的动态图像拍摄。同样,即便是镜头更换式相机也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动态图像拍摄,但是为了配合镜头特性来对动态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相机机身在动态图像拍摄中也需要按每个帧获取镜头信息(聚焦位置信息、光圈信息、变焦信息等)。
此外,现有通信方法为,相机机身不论动态图像的帧速而定期将确认有无镜头状态的变化的请求发送到镜头单元(可更换镜头),可更换镜头就发生变化的项目的镜头状态将反应(响应)发送到相机机身。由此,获取动态图像拍摄过程中的镜头信息,并反映到信号处理等上。
但是,通常即便在动态图像记录过程中也要求驱动镜头,且很难始终以一定间隔获取镜头信息。
相比之下,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中,在相机机身与可更换镜头之间设置有2个系统的传输路径(第1传输路径及第2传输路径),并利用第1传输路径来进行热线通信,利用第2传输路径来进行指令数据通信。
在此,所谓热线通信是利用第1传输路径按周期(例如1微秒)从可更换镜头向相机机身发送镜头信息的单向通信,所谓指令数据通信是利用第2传输路径传输从相机机身发送的数据和从可更换镜头发送的数据的双向通信。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技术:一种由相机机身和可更换镜头构成的相机系统,要求可更换镜头提供使用于对由相机机身拍摄的图像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的OTF数据(点扩散函数(PSF:Point Spread Function)的二维傅里叶转换即光学传递函数(OTF: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数据),根据该要求由可更换镜头获取变焦位置、光圈值(F值)、被摄物距离等镜头设定信息,且从存储于可更换镜头侧的OTF数据读取与镜头设定信息对应的OTF数据,以将所读取的OTF数据发送到相机机身。
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相机系统:由相机机身侧对将在相机机身侧生成的同步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且与该同步信号同步控制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的同步模式和不与在相机机身侧生成的同步信号同步而控制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的非同步模式进行切换。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相机机身在拍摄动态图像(包括即时预览图像)时切换为同步模式,与同步信号同步进行自动对焦(AF:Automatic Focus)控制或自动曝光(AE:Automatic Exposure)控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收发,另一方面,在执行静态图像拍摄时切换为非同步模式,而能够专注于图像处理等。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8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055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9/13911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中除进行通常的指令数据通信的第2传输路径之外设置了另一个第1传输路径(热线),使用该第1传输路径来从可更换镜头向相机机身单向进行镜头信息的通信,因此相机机身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获取所需的镜头信息,但是需要专用传输路径,因此存在成本变高或相机机身与可更换镜头之间产生通信不良的概率增加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从可更换镜头侧将根据点像複点处理所需的OTF数据或OTF数据计算的复原滤波器的系数发送到相机机身的技术,但从可更换镜头发送到相机机身的数据量会变得庞大,且无法按动态图像的每个帧发送这些数据。即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无法应用于在进行动态图像记录时使用的图像处理的通信。另外,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与对动态图像记录的图像进行点像复原处理有关的内容。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发明中,在进行动态图像拍摄时切换为同步模式,且与同步信号同步获取AF控制或AE控制所需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及光圈值,但即便在动态图像拍摄过程中也要求驱动镜头,而难以始终与同步信号同步获取镜头信息。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发明中,在执行静态图像拍摄时切换为非同步模式,而能够专注于图像处理等,但没有考虑动态图像记录时的图像处理。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在进行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的通信时,能够从可更换镜头获取对动态图像的帧进行图像处理等时所需的镜头信息,并且能够进行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通信以外的通信的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明,其由相机机身和相对于相机机身装卸自如的可更换镜头构成,其中,可更换镜头具备:镜头侧通信部,与相机机身进行通信;及镜头侧控制部,从相机机身经由镜头侧通信部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将与所接收的请求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从镜头侧通信部发送到相机机身,相机机身具备:机身侧通信部,与可更换镜头进行通信;及机身侧控制部,至少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将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经由机身侧通信部发送到可更换镜头,其中,对在动态图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到可更换镜头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进行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从相机机身将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且由可更换镜头接收该响应信号的通信,但是根据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限制其发送数量。由此,能够在1个帧的期间内进行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通信以外的通信。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数量多于被限制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将它们分散在多个帧期间,以发送不同种类的第1请求信号。由此,即便在无法在1个帧的期间内获取图像处理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多个帧期间获取图像处理所需的镜头信息。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中,机身侧控制部在限制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与镜头驱动有关的第2请求信号。由此,即便在动态图像记录过程中,按帧单位要求可更换镜头驱动镜头。另外,在不需要镜头驱动的情况下显然不会发送第2请求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按每个帧确定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发送的第1请求信号的种类。因为,相机机身所需的镜头信息因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图像处理的内容而不同,且镜头信息的优先级也不同。此外,还包括不按每个帧发送第1请求信号的情况。例如,在帧速率为30fps(帧/秒)及60fps的情况下,按每个帧发送第1请求信号,但为了实现动态图像的高画质化,设定为如120fps及240fps的高帧速率,因镜头侧控制部的性能的局限性等,而无法应对高帧速率的情况下,优选如每2帧发送1次或每3帧发送1次,这样降低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频率。此外,作为不按每个帧发送第1请求信号的情况,认为是需要发送比第1请求信号优先的另一请求信号的情况。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在按每个帧确定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发送的第1请求信号的种类时,按镜头信息的种类确定优先级,并根据所确定的优先级来确定每种镜头信息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频率或发送顺序。对于优先级较高的镜头信息,优选将要求获取该镜头信息的第1请求信号的频率设高(例如,对每一帧要求),或比其他镜头信息优先发送第1请求信号。此外,每个种类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并不限于按每个镜头信息的种类而被固定,优选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适当变更。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来按镜头信息的种类确定优先级。例如,优选在可更换镜头为单聚焦镜头时调低变焦信息的优先级;可更换镜头为可変焦距镜头时为了调节焦点而提高聚焦位置信息的优先级。此外,优选调低针对可更换镜头的各光学部件中不在工作的光学部件(包括光圈的)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而且通过点像复原处理的有无、对焦、曝光控制等情况来确定每种镜头信息的优先级。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在安装有具有通过与镜头驱动有关的来自所述相机机身的第2请求信号而被驱动的光学部件的可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将调低发送到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相机机身能够预测通过第2请求信号被驱动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在安装有具有由镜头侧独自驱动的光学部件的可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调高发送到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因为,若没有来自可更换镜头的镜头信息的响应,则相机机身无法知晓由镜头侧独自驱动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根据相对于与镜头状态的获取有关的第3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感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根据针对上一次接收的第1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和针对当前接收的第1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感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将针对可更换镜头的各光学部件中不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设为低于针对正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感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且可更换镜头的各光学部件中不进行工作的光学部件在下一个帧期间也不会工作的可能性较高,相反正在工作的光学部件在下一个帧期间也进行工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优选将不进行工作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设为低于正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在安装有单聚焦的可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提高要求获取光圈值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且不发送要求获取变焦信息的第1请求信号或降低其优先级。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改变待限制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例如,在可更换镜头为不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的情况下、可更换镜头的光学部件正在工作的情况下、不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的情况或没有设定点像复原处理的情况(关闭状态)下,认为要降低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此外,与帧速率为60fps的情况相比,帧速率为30fps的情况下,认为要增加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或解除发送数量的限制。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具有通信模式切换部,对不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而进行请求信号和响应信号的收发的第1通信模式和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进行请求信号和响应信号的收发的第2通信模式进行切换。
第1通信模式例如为适于如帧速率根据被摄物的明度变化的情况那样,无论帧速率为多少而获取镜头信息的情况的通信模式。第2通信模式为适于帧速率如动态图像记录模式被固定且获取与动态图像的帧对应的镜头信息的情况的通信模式。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切换第1通信模式和第2通信模式。例如,可更换镜头为不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的情况、可更换镜头的光学部件正在工作的情况、不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的情况或没有设定点像复原处理的情况(关闭状态)下,即便是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也能够切换为第1通信模式。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根据使用基于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点扩散函数的复原滤波器的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信息控制第1请求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中,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信息为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第1设定信息,其表示相机机身根据可更换镜头的光圈信息、变焦信息及聚焦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选择复原滤波器,并通过所选复原滤波器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第2设定信息,其表示对于不同的拍摄条件、同一种类的不同镜头个体、不同的镜头类型中的一个通过抑制过校正的锐化滤波器进行点像复原处理;及第3设定信息,其表示不进行点像复原处理。
此外,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信息为表示在相机机身上设定的点像复原处理的开/关的信息。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明为可自如装卸可更换镜头的相机机身,其中,相机机身具备:机身侧通信部,与所安装的可更换镜头进行通信;机身侧控制部,至少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将与获取镜头信息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经由机身侧通信部发送到可更换镜头,其中,限制在动态图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到可更换镜头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机身优选如下: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数量多于所限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将它们分散在多个帧期间,以发送不同种类的第1请求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机身优选如下:机身侧控制部在限制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与镜头驱动有关的第2请求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明为一种通信方法,其为相机机身与安装于相机机身的可更换镜头之间的通信方法,其中,相机机身至少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将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可更换镜头将针对第1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到相机机身,相机机身至少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限制在动态图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以进行发送。由此,能够在1个帧的期间内进行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通信以外的通信。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法优选如下: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数量多于所限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情况下,相机机身将它们分散在多个帧期间,以发送不同种类的第1请求信号。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法优选如下:相机机身在限制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与镜头驱动有关的第2请求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至少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将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且限制在动态图像的1个帧的期间内所发送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因此能够获取对动态图像的帧进行图像处理等时所需的镜头信息,并且能够在1个帧的期间内进行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通信以外的通信(例如,与镜头驱动有关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相机机身的后视图。
图3为表示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实施方的式框图。
图4为表示机身卡口及镜头卡口与其周边部的图。
图5为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方法在内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同步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方法的第1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图7为表示图3所示的相机机身的数字信号处理部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框图。
图8为表示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同步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方法的第2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图9为表示镜头信息的优先级的确定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图像处理的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稳定通信模式的通信方法与同步通信模式的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12为表示通过稳定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与通过同步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的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相机系统的外观>
图1为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相机机身的后视图。
如图1所示,相机系统(以下称为“摄像装置”)10为由可更换镜头100和相对于可更换镜头100装卸自如的相机机身200构成的无反光镜数字单镜头相机或数字单反相机。
相机机身200的正面设置有安装可更换镜头100的机身卡口260和光学取景器的取景窗20等,相机机身200的上表面主要设置有快门释放按钮22、快门速度转盘23、曝光补偿转盘24及电源杆25。
此外,如图2所示在相机机身200的背面主要设置有显示器216、光学取景器的目镜部26、菜单/确认(MENU/OK)键27、十字键28、播放按钮29等。
显示器216在拍摄模式下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或播放显示播放模式下拍摄到的图像,此外还发挥显示各种菜单画面的显示部的功能。菜单/确认键27为兼具用于进行在显示器216的画面上显示菜单的指令的菜单按钮的功能和发出确定及执行所选内容等指令的确认按钮的功能的操作键。十字键28为输入上下左右这4个方向的命令的操作部,发挥在菜单画面进行选项,或从各菜单指示各种设定选项的按钮的功能。此外,十字键28的上/下键发挥进行拍摄时的变焦开关或播放模式下的播放变焦开关的功能,左/右键发挥播放模式下的逐帧发送(正向/反向发送)按钮的功能。播放按钮29为用于将拍摄记录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切换成显示在显示器216的播放模式的按钮。
<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3为表示摄像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实施方式的框图。
[可更换镜头]
构成摄像装置10的可更换镜头100具备拍摄光学系统102、变焦透镜控制部114、聚焦透镜控制部116、光圈控制部118、镜头侧CPU120(镜头侧控制部)、闪光灯ROM(Read OnlyMemory)126、镜头侧通信部150(镜头侧通信部)及镜头卡口160。
拍摄光学系统102具有包括变焦透镜104、聚焦透镜106及光圈108在内的多个光学部件。变焦透镜控制部114按照来自镜头侧CPU120的指令控制变焦透镜104的变焦位置。聚焦透镜控制部116按照来自镜头侧CPU120的指令控制聚焦透镜106的聚焦位置。光圈控制部118按照来自镜头侧CPU120的指令控制光圈108(开口面积)。
镜头侧CPU120为可更换镜头100的中央处理装置,其内置了ROM124及RAM122。
闪光灯ROM126为存储从相机机身200下载的程序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镜头侧CPU120按照存储于ROM124或闪光灯ROM126中的控制程序,以RAM(RandomAccess Memory)122为工作区域来统一控制可更换镜头100的各部。
镜头侧通信部150在镜头卡口160安装于相机机身200的机身卡口260的状态下,经由设置于镜头卡口160的后述多个信号端子(镜头侧信号端子)与相机机身200进行通信。即镜头侧通信部150按照镜头侧CPU120的指令与经由镜头卡口160及机身卡口260连接的相机机身200的机身侧通信部250进行请求信号及响应信号的收发(双向通信)。
此外,可更换镜头100具备检测拍摄光学系统102的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变焦透镜104的变焦信息、聚焦透镜106的聚焦位置信息及光圈信息)的检测部(未图示)。在此,所谓变焦信息是表示变焦位置、变焦倍率、焦距等的信息,所谓光圈信息是表示光圈值(F值)、光圈108的开口直径等的信息。
镜头侧CPU120优选将所检测到的各种镜头信息保持于RAM122,以便响应来自相机机身200的镜头信息的请求。此外,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在由相机机身200发出提供镜头信息的要求时被检测,或在光学部件被驱动时被检测,或以一定周期(比动态图像的帧周期足够短的周期)被检测,从而能够保持检测结果。
另外,ROM124中作为安装可更换镜头100时通知到相机机身200的信息存储了镜头产品信息、表示对点像复原具有影响的范围的容许值等。此外,也可以存储应用于可更换镜头100本身的复原滤波器或点扩散函数(PSF)。
[相机机身]
构成摄像装置10的相机机身200具备成像元件201、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模拟信号处理部203、A/D转换器204、图像输入控制器205、数字信号处理部206、RAM207、压缩扩展处理部208、媒体控制部210、存储卡212、显示控制部214、显示器216、机身侧CPU220(机身侧控制部)、操作部222、计时部224、闪光灯ROM226、ROM228、AF检测部230、AE/AWB检测部232、电源控制部240、电池242、机身侧通信部250(机身侧通信部)及机身卡口260。
成像元件201由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型彩色图像传感器构成。另外,成像元件201并不限于CMOS型,也可以是XY地址型或CCD(ChargeCoupled Device)型图像传感器。
成像元件201由以规定的图案排列(拜耳排列、G条纹R/G完整方格、X-Trans(注册商标)排列、蜂窝排列等)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构成,各像素包含微透镜、红(R)、绿(G)或蓝(B)这些颜色的滤色器及光电转换部(发光二极管等)构成。
通过可更换镜头100的拍摄光学系统102而成像于成像元件201的受光面上的被摄物的光学图像通过成像元件201被转换成电信号。
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按照机身侧CPU220的指令控制成像元件201的摄像时机、曝光时间等。模拟信号处理部203对通过成像元件201拍摄被摄物而获得的模拟图像信号实施各种模拟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部203由采样保持电路、色分离电路、增益调整电路等构成。A/D转换器204将从模拟信号处理部203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拍摄动态图像或静态图像时经由成像元件201、模拟信号处理部203及A/D转换器204输出的每一个RGB的像素的图像数据(马赛克图像数据)从图像输入控制器205输入到RAM207,且被暂存于其中。另外,在成像元件201为CMOS型成像元件的情况下,模拟信号处理部203及A/D转换器204大多内置于成像元件201内。
数字信号处理部206对存储于RAM207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本例中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06适当读取存储于RAM207的图像数据并对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包括偏差处理、白平衡校正、灵敏度校正在内的增益/控制处理、伽马校正处理、去马赛克处理(demosaicking处理)、RGB/YC转换处理、点像复原处理等数字信号处理,并将经过数字信号处理的图像数据再次存储到RAM207。另外,对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06进行的去马赛克处理、RGB/YC转换处理及点像复原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压缩扩展处理部208对存储于RAM207的非压缩的图像数据(Y、Cr,Cb)实施压缩处理。此外,压缩扩展处理部208对经过压缩的图像数据实施扩展处理。
媒体控制部210进行将通过压缩扩展处理部208压缩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存储卡212的控制。此外,媒体控制部210进行从存储卡212读取经过压缩的图像数据的控制。
显示控制部214进行将存储于RAM207的非压缩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器216的控制。
显示器216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器构成。
在显示器216上显示即时预览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06连续生成的数字图像信号暂存于RAM207。显示控制部214将暂存于该RAM207的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显示用信号形式,从而依次输出到显示器216。由此,在显示器216实时显示摄像图像,且能够一边将显示器216用作电子取景器一边进行摄影。
快门释放按钮22为用于输入摄像开始命令的操作机构,由所谓包括“半按”和“全按”的二级行程开关构成。
在静态图像拍摄模式下,通过半按快门释放按钮22而输出S1开启信号,并通过从半按进一步按压的全按而输出S2开启信号。若输出S1开启信号,则相机机身200执行自动调焦(AF处理)或自动曝光控制(AE处理)等摄影准备处理,若输出S2开启信号,则执行静态图像的摄影处理及记录处理。
此外,在动态图像拍摄模式下,通过全按快门释放按钮22而输出S2开启信号,则相机机身200成为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并执行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及记录处理,之后,再次全按快门释放按钮22而输出S2开启信号,则相机机身200成为待机状态,且暂停动态图像的记录处理。
另外,快门释放按钮22并不限于由半按和全按构成的二级行程开关方式,也可以通过1次操作输出S1开启信号或S2开启信号,也可以通过分别设置独立开关来输出S1开启信号或S2开启信号。
此外,在以触摸屏等进行操作命令的方式中,这些操作机构也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在触摸屏的画面上的与操作命令对应的区域来输出操作命令,只要可指示摄影准备处理或摄影处理,则操作结构的形式并不限于此。
通过摄像获取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在压缩扩展处理部208中被压缩为规定的压缩格式(例如,静态图像为JPEG形式,动态图像为H264等)。被压缩的图像数据被作成附加摄影日期和时间、拍摄条件等所需附属信息的图像文件之后,经由媒体控制部210存储到存储卡212。
机身侧CPU220统一控制相机机身200整体的工作及可更换镜头100的光学部件的驱动等,根据来自包括快门释放按钮22在内的操作部222等的输入,控制相机机身200的各部及可更换镜头100。
计时部224作为计时器根据来自机身侧CPU220的指令计时。此外,计时部224作为日历测定当前的日期及时间。
闪光灯ROM226为可读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设定信息。
ROM228中存储有机身侧CPU220所执行的相机控制程序、成像元件201的缺陷信息、用于图像处理等的各种参数和表。机身侧CPU220按照存储于ROM228的相机控制程序,在将RAM207作为工作区域的同时控制相机机身200的各部及可更换镜头100。
此外,闪光灯ROM226或ROM228中存储有对应可更换镜头100的点扩散函数(PSF)而生成的复原滤波器。复原滤波器可以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预先存储,也可以通过通信从所安装的可更换镜头获取该可更换镜头的复原滤波器或也可以从因特网上下载。
AF检测部230根据数字图像信号计算AF(自动变焦)控制时所需的数值。是所谓的对比度AF时,例如计算出规定AF区域内的G信号的高频成分的累计值(焦点评价值)。机身侧CPU220将聚焦透镜106移动到该聚焦评价值成为最大的位置(即,对比度成为最大的位置)。另外,AF并不限于对比度AF,例如可以进行根据设置于成像元件的相位差检测用像素的像素数据检测散焦量,以使该散焦量成为零的方式移动聚焦透镜106的相位差AF。
AE/AWB检测部232根据数字图像信号计算AE(自动曝光)控制及AWB(自动白平衡:Automatic White Brance)所需的数值。机身侧CPU220根据从AE/AWB检测部232获得的数值计算被摄物的明度(被摄物亮度),并根据规定的程序线图确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
电源控制部240按照机身侧CPU220的指令,将从电池242供给的电源电压提供给相机机身200的各部。此外,电源控制部240按照机身侧CPU220的指令,经由机身卡口260及镜头卡口160将从电池242供给的电源电压提供给可更换镜头100的各部。
镜头电源开关244按照机身侧CPU220的指令进行经由机身卡口260及镜头卡口160提供给可更换镜头100的电源电压的开关的切换和电平的切换。
机身侧通信部250按照机身侧CPU220的指令与经由机身卡口260及镜头卡口160连接的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侧通信部150进行请求信号及响应信号的收发(双向通信)。
[通信部的实施方式]
图4为表示机身卡口260及镜头卡口160与其周边部的图。在镜头卡口160安装于机身卡口260的状态下,机身卡口260的多个端子(在本例中为图4中的“01”号~“10”号这10个端子)分别与镜头卡口160的多个端子抵接。
机身卡口260的第1端子(+5V端子)为用于从相机机身200向可更换镜头100提供电池242的+5V电压的第1机身侧电源端子。机身卡口260的第1端子(+5V端子)经由镜头电源开关244与电源控制部240及电池242连接。
机身卡口260的第2端子(GND端子)及第3端子(DGND端子)为用于从相机机身200向可更换镜头100提供0V(接地电压)的机身侧接地端子。第2端子及第3端子与相机机身200的接地连接。
机身卡口260的第4端子至第8端子为用于与可更换镜头100收发信号的多个机身侧信号端子。
机身卡口260的第4端子(INTR_BUSY信号端子)为用于通知可更换镜头100或相机机身200是否处于特定工作期间的INTR_BUSY信号的机身侧占线信号端子。
机身卡口260的第5端子(VSYNC信号端子)为用于使相机机身200与可更换镜头100同步的机身侧信号端子,且将成像元件201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发送到可更换镜头100。
机身卡口260的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第7端子(MT_SCK信号端子)及第8端子(MT_SIMO信号端子)为用于使相机机身200与可更换镜头100进行三线串行通信的机身侧通信信号端子。
MT_MOSI信号为发自主相机机身200,且由从可更换镜头100接收的信号。MT_SCK信号为从主相机机身200提供到从可更换镜头100的时钟信号。MT_MISO信号为发自从可更换镜头100,且由主相机机身200接收的信号。
机身卡口260的第9端子(LENS_DET端子)为专门检测可更换镜头100的机身侧端子。机身卡口260的第10端子(+3.3V端子)为用于从相机机身200向可更换镜头100提供电池242的+3.3V电压的电源端子。
机身卡口260的第9端子(LENS_DET端子)经由上拉电阻R1与电源控制部240及电池242连接。此外,机身卡口260的收发信号(通信)用多个信号端子(第4端子至第8端子)中的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经由上拉电阻R2及镜头电源开关244与电池242连接。
上拉电阻R2与镜头电源开关244连接,在镜头电源开关244关闭的状态(未接通可更换镜头100的电源的状态)下,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没有被上拉。在镜头电源开关244通过机身侧CPU220而被开启的状态(接通可更换镜头100的电源的状态)下,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被上拉。即,仅通过开启相机机身200的电源杆25,可更换镜头100的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的电压不会成为高电平,只有通过机身侧CPU220开启镜头电源开关244,才会使可更换镜头100的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的电压成为高电平。由此,可防止可更换镜头100侧的LensMC152(集成电路)出错。
相机机身200的机身侧CPU220在经由机身卡口260的机身侧电源端子将可更换镜头100预加电之前,仅将第9端子(LENS_DET端子)作为判定对象来判定第9端子(LENS_DET端子)是否为低电平,当通过该判定认定LENS_DET端子为低电平时,在经由机身卡口260的机身侧电源端子将镜头单元预加电之后,判定LENS_DET端子及处于非通信状态的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这两个端子是否为低电平。
镜头卡口160的第9端子(LENS_DET端子)与接地(GND端子及DGND端子)连接。此外,镜头卡口160的多个信号端子(第4端子至第8端子)中的第6端子(MT_MOSI信号端子)经由比上拉电阻R2极小的电阻值即下拉电阻R3接地连接。
机身侧CPU220作为安装判定部,根据机身卡口260的第9端子(LENS_DET端子)的电压(高/低电平)和处于非通信状态时的特定机身侧信号端子(本例中为MT_MOSI信号端子)的电压(高/低电平),判定镜头卡口160有无安装于机身卡口260(即判定可更换镜头100有无安装于相机机身200)。具体而言,机身侧CPU220在相机机身200的LENS_DET端子的电压及处于非通常状态的MT_MOSI信号端子的电压均成为低电平时,判定在机身卡口260上安装有可更换镜头100。
构成机身侧通信部250的ASIC252(集成电路)具有用于检测机身卡口260的第4端子(INTR_BUSY信号端子)的电位的变化(高/低电平)的端子254、用于向机身卡口260的第5端子(VSYNC信号端子)提供同步信号的端子255、用于利用机身卡口260的第6至第8端子(通信信号端子)进行三线串行通信的接口SPI、用于检测机身卡口260的第9端子(LENS_DET端子)的电位的变化(高/低电平)的端子257以及用于更新可更换镜头100的固件的端子258和259。
构成镜头侧通信部150的LensMC152(集成电路)具有用于检测镜头卡口160的第4端子(INTR_BUSY信号端子)的电位的变化的端子154、用于利用镜头卡口160的镜头侧第6至第8端子(通信信号端子)进行三线串行通信的接口SPI以及用于更新可更换镜头100的固件的端子158。
[通信方法]
接着,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图5为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方法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一旦安装可更换镜头100,则机身侧CPU220通过三线串行通信获取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产品信息(步骤S10)。即,机身侧CPU220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50将要求镜头产品信息的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100,接收到该请求信号的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侧CPU120经由镜头侧通信部150将表示镜头产品信息的响应信号发送到相机机身200。另外,镜头产品信息存储于ROM124。
由此,机身侧CPU220能够识别所安装的可更换镜头的类型。机身侧CPU220通过识别可更换镜头的类型,能够识别出该可更换镜头是单焦点透镜还是变焦透镜。此外,为变焦透镜时,能够识别出是对焦位置通过变焦操作而变化的类型(可变焦镜头(varifocallens)),还是对焦位置不发生改变的类型。此外,还能够识别出可更换镜头能否对变焦透镜、聚焦透镜或光圈进行手动操作,尤其为能够进行手动操作的可更换镜头时,能够识别出是否为根据来自相机机身200的镜头驱动命令而进行驱动的镜头。而且,能够识别出可更换镜头是否为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不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
接着,机身侧CPU220获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步骤S12)。例如,在使用菜单/确认键27、十字键28及显示器216等来在菜单画面上进行各种设定的情况下,作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从闪光灯ROM226等中获取是否使用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复原滤波器来点进行像复原处理的信息(点像复原处理开启/关闭)、是否可取代复原滤波器而使用复原强度较弱且能够减少过校正的锐化滤波器的信息。此外,获取每种可更换镜头的镜头类型的表示对点像复原具有影响的范围的容许值。
接着,机身侧CPU220判别动态图像记录模式有无开始(步骤S14)。即,摄像装置10被设定为动态图像拍摄模式,而处于待机状态时,从操作部222输入表示全按快门释放按钮22的S2开启信号,则机身侧CPU220进行动态图像记录模式的设定。若被设定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则机身侧CPU220以预先设定的帧速率(30fps,60fps)进行动态图像的各帧的拍摄,并向各部发出用于对所拍摄的每一帧进行信号处理及记录处理的命令。此外,本例中,按每一帧进行以下步骤S16~步骤S22的处理。
首先,若被设定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则机身侧CPU220过渡为与成像元件201的同步信号VSYNC同步的同步信号同步式的通信模式(以下称为“同步通信模式”(第2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
图6为表示以本发明所涉及的同步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方法的第1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该同步通信模式为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采用的新型通信模式,为与同步信号VSYNC(图6(a))同步对来自相机机身200的请求进行响应的通信形式。该同步通信模式为限制每单位帧上的与各种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通信模式。
在此,所谓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第1请求信号)是表示对可更换镜头100要求变焦位置、聚焦位置或光圈值的请求信号(狭义的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情况和表示包括该狭义的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及要求用于确认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状态(状态变化的有无)的镜头状态的请求信号(第3请求信号)在内的广义的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两种均可。
图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广义的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且将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限制在3次以下。
限制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理由在于,在所谓每单位帧这种有限的时间内,可能很难进行在获取对每一帧进行图像处理(点像复原处理)时所需的所有镜头信息的同时还用于驱动镜头的通信。
如此,通过限制在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的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从而确保发送除了镜头信息的获取之外的镜头驱动要求等与镜头驱动有关的请求信号(第2请求信号)及接收响应信号的时间。
此外,限制在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的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则有时会产生无法按每一帧获取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等时所需的所有镜头信息。在该情况下,通过分散成多个帧期间而发送不同种类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由此能够获取所有镜头信息。而且,优选按镜头信息的种类确定优先级,并按照所确定的优先级确定每种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的发送频率或发送顺序。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关于变焦位置、聚焦位置及光圈值这三个镜头信息,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包含与镜头状态(变化的有无)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第3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为3次以下,因此在1帧期间内所能要求的镜头信息的种类为2种以下。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将聚焦位置、聚焦位置及光圈值中变焦位置的优先级设定得最高,且按每一帧发送要求变焦位置的请求信号,聚焦位置、光圈值的请求信号并不限于在有特殊要求时(例如在发生变化时)才发送。
即,如图6(b)及(c)所示,针对在帧期间T1内的镜头状态要求的请求信号A11的镜头状态的响应信号B11表示“变焦位置变更、光圈值变更”的情况下,继续依次发送要求变焦位置及光圈值的请求信号A12、A13,并接收变焦位置及光圈值的响应信号B12、B13
此外,针对在帧期间T2内的镜头状态要求的请求信号A21的镜头状态的响应信号B21表示“聚焦位置变更”的情况下,继续依次发送要求变焦位置及聚焦位置的请求信号A22、A23,并接收变焦位置及聚焦位置的响应信号B22、B23
另一方面,针对在帧期间Tn内的要求镜头状态的请求信号An1的镜头状态的响应信号Bn1表示“无变更”的情况下,继续发送要求变焦位置的请求信号An2,并接收变焦位置的响应信号Bn2
在上述例子中,无论镜头状态的变化如何,均按每一帧发送变焦位置的请求信号,能够在1帧期间内发送的剩余1个请求信号,优先发送针对发生变化的光学部件的请求信号。
优先发送针对发生变化的光学部件的请求信号的理由在于,关于没有发生变化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能够使用已通过相机机身200获取的镜头信息。
此外,镜头状态的响应表示变焦位置未发生变化而聚焦位置及光圈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不发送要求变焦位置的请求信号,而发送要求聚焦位置及光圈值的请求信号。
而且,镜头状态的响应表示变焦位置、聚焦位置及光圈值均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优选对每一帧发送要求变焦位置的请求信号,且每隔1帧交替发送要求聚焦位置和要求光圈值的请求信号。
在回到图5进行说明,在步骤S16中,机身侧CPU220在发送同步信号VSYNC之后发送要求镜头状态(变化的有无)的请求信号(参考图6(b))。
接着,机身侧CPU220确定每一帧所要求的镜头信息(步骤S18)。在该情况下,由于在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的镜头信息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被限制,因此在发送数量有限的范围内确定所要求的镜头信息。
如在图6中所说明的,在确定镜头信息时,优选根据针对在步骤S16中发送的要求镜头状态的请求信号的镜头状态的响应信号的结果确定镜头信息。而且,优先将在步骤S10中获取的镜头产品信息及在步骤S12中获取的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等加进去,从而确定每一帧所要求的镜头信息。另外,对于根据镜头产品信息等确定每一帧所要求的镜头信息(镜头信息的优先级)的确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机身侧CPU220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50将在步骤S18中确定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100(步骤S20)。另外,从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侧CPU120经由镜头侧通信部150将针对所发送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到相机机身200,因此机身侧CPU220能够获取所要求的镜头信息。
接着,机身侧CPU220判别动态图像记录模式有无结束(步骤S22)。能够通过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有无输入表示全按快门释放按钮22的S2开启信号来进行该判別。
机身侧CPU220若判别动态图像记录模式还未结束(为“否”的情况),则返回到步骤S16,再次重复步骤S16至步骤S22的处理。另外,步骤S16至步骤S22的处理当然要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且在1个帧的期间内进行。
另一方面,机身侧CPU220判别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已结束(为“是”的情况),则结束动态图像的拍摄记录,并过渡到待机状态。
[数字信号处理]
接着,对包括对动态图像的每一帧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图3所示的相机机身200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06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框图。
如图7所示,数字信号处理部206主要具有去马赛克处理部206A、RGB/YC转换部206B及复原处理部206C。另外,数字信号处理部206还具有进行白平衡校正处理、伽马校正处理、轮廓强调处理等的处理部,但对于这些处理部省略了图示与说明。
去马赛克处理部206A为进行去马赛克处理的部分。在此,所谓去马赛克处理是从对应处理单板式彩色成像元件的滤色器排列的马赛克图像中计算每个像素的所有颜色信息的处理,也称为同步处理。例如,由RGB这三种颜色的滤色器构成的成像元件的情况下,为从由RGB构成的马赛克图像中计算每一像素的所有RGB颜色信息的处理。
去马赛克处理部206A中输入有通过成像元件201的拍摄而获得的RGB各颜色的图像数据R1、G1、B1,去马赛克处理部206A对所输入的图像数据R1、G1、B1进行去马赛克处理,并生成由RGB这三个面的颜色数据构成的RGB图像数据R2、G2、B2。
RGB/YC转换部206B对从去马赛克处理部206A输入的RGB图像数据R2、G2、B2实施RGB/YC转换处理,以生成亮度数据Y和色差数据Cb、Cr。亮度数据Y例如按照式[Y=0.3R+0.6G+0.1B]而生成。在此,作为亮度数据Y以由“Y、Cb、Cr”表示的颜色空间的亮度信号的值为例进行说明,但只要是有助于图像的亮度的数据,则没有特别限定,其表示具有与所拍摄的图像的亮度有关的信息的各种数据。例如可举出表示CIELAB颜色空间内的明度的数据、用于获得亮度信号的贡献率最高的数据、与最有助于亮度的颜色的滤色器对应的数据等。
复原处理部206C读取存储于ROM228中的复原滤波器228A及锐化滤波器228B,并使用复原滤波器228A及锐化滤波器228B来对亮度数据Y进行复原处理。该复原处理为了减少运算处理的负荷而仅对视觉效果变大的亮度数据Y进行。通过进行复原处理来校正图像的模糊现象。
复原滤波器228A为从因摄影光学系统的像差等而劣化的劣化图像复原高分辨率的图像时,在经过复原之后生成理想的1个点的滤波器,且能够通过摄影光学系统的PSF来求出。
另外,PSF因光圈值(F值)、视角(像高)、变焦倍率、被摄物距离、镜头的种类等而变化,因此准备多个复原滤波器228A。
另一方面,锐化滤波器228B为稳定的滤波器,从点像复原这一观点来看是效果较低的(不易产生伪影)滤波器,可使用以下滤波器。
(1)进行稳定的轮廓强调的轮廓强调滤波器
(2)复原后的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不超过1.0的复原滤波器(为针对亮度数据Y的复原滤波器228A的情况下,根据RGB颜色,存在复原后的MTF超过1.0的滤波器)
(3)零相位滤波器(包括不包含依赖频率的像的移动的滤波器、包括不进行相位复原的复原滤波器)
(4)对应光学系统的像差最少的区域的PSF而生成的复原滤波器
(5)具有平滑的频率特性,大的滤波器系数集中在核的中心附近,不易引起振铃的滤波器
另外,锐化滤波器228B并不限于在上面所例举的,关键在于只要是与复原滤波器228A相比复原强度更低的滤波器,则任何滤波器均可。
使用锐化滤波器228B时,会减少过校正,因此即便滤波器所设想的拍摄条件与实际拍摄条件稍微有出入也可减少由过校正带来的画质的劣化,因此能够降低镜头信息的获取频率,且能够降低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的发送频率(能够优先驱动镜头)。
此外,锐化滤波器228B能够减少对于复原强度弱且模糊现象严重的图像的过校正,因此可以对不同的摄影条件(光圈值、变焦倍率、被摄物距离)使用同一个滤波器。此外,也可以对不同的视角(像高)使用同一个滤波器。而且,也可以对不同镜头类型使用同一个滤波器,甚至即便对同种的不同镜头个体也可以使用同一个滤波器。
此外,通过复原滤波器228A进行的点像复原处理与通过抑制过校正的锐化滤波器228B进行的点像复原处理(处理锐化处理),可由用户通过相机机身的菜单设定来进行切换。
[复原处理]
复原处理部206C为由RGB/YC转换部206B实施的对亮度数据Y进行复原处理的部分,从ROM228读取的复原滤波器228A或锐化滤波器228B进行其他输入。在此,复原处理部206C在进行通常的点像复原处理的情况下,从ROM228读取复原滤波器228A,减弱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的情况下,则从ROM228读取锐化滤波器228B。
复原滤波器228A例如由具有7×7的核尺寸的反卷积核(与M=7、N=7的螺纹数对应)和与该反卷积核对应的运算系数(与复原增益数据、滤波器系数对应)构成,为根据与可更换镜头的各摄影条件(光圈值(F值)、视角(像高)、变焦倍率、被摄物距离等)对应的点扩散像分布函数(PSF)生成的复原滤波器。具体而言,使用适当的加权系数来混合可更换镜头的各RGB的PSFR(x,y),PSFG(x,y),PSFB(x,y),并制作针对亮度数据Y的PSFY(x,y),且生成用于使用该PSFY(x,y)来对亮度数据Y进行复原处理的复原滤波器。在此,(x,y)表示成像元件201在画面内的位置。另外,反卷积核的核尺寸并不限定于7×7,也可以应用各种尺寸。
一般来讲,在通过PSF对模糊现象进行复原时,可利用卷积型的Wiener滤波器。可参考将PSFY(x,y)傅里叶转换的OTF(光学传递函数)与SN比(signal-to-noise ratio)的信息,并通过下式计算复原滤波器的频率特性d(ωx,ωy)。
[数式1]
在此,H(ωx,ωy)表示OTF,H*x,ωy)表示其复共轭。此外,SNR(ωx,ωy)表示SN比。
设计复原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的问题是选择使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最接近所期望的Wiener频率特性的系数值的优化问题,通过任意的众所周知的方法来适当地计算滤波器系数。
在本例中,将如上制作的复原滤波器228A存储到ROM47。
另外,PSF因光圈值(F值)、视角(像高)、变焦倍率、被摄物距离、镜头的种类等而变化,因此准备多个复原滤波器228A。
复原处理部206C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对动态图像的各帧进行点像复原处理时,如上所述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种类、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从可更换镜头100获取的光圈信息(光圈值)、变焦信息(变焦倍率)、聚焦位置(被摄物距离)及欲进行复原处理的亮度数据Y的画面内位置(像高),从ROM228读取与这些信息对应的复原滤波器228A。
并且,复原处理部206C进行包括复原处理对象的亮度数据Y在内的7×7的核尺寸的亮度数据与从ROM228读取的复原滤波器228A的卷积运算,并输出该运算结果即经过复原处理的亮度数据Y。
此外,复原处理部206C在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情况下,从ROM228读取复原强度较弱且能够减少过校正的锐化滤波器228B,并利用此进行复原处理。由此,即便对不处于处理对焦状态的动态图像的帧进行复原处理,也能够抑制由过校正等引起的画质失真。
另外,在该情况下,还可以不依赖于可更换镜头的各摄影条件(光圈值、变焦倍率、被摄物距离等),而用通用于多个拍摄条件的锐化滤波器228B来进行复原处理。
另外,复原处理部206C在可更换镜头不支持对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的情况下,或点像复原处理被设定为关闭的情况下,不使用复原滤波器228A及锐化滤波器228B来进行复原处理,而是直接输出由RGB/YC转换部206B赋予的亮度数据Y。
图8为表示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同步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方法的第2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第2实施方式的同步通信模式为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同步信号VSYNC(图8(a))同步而对来自相机机身200的请求进行响应的通信形式。并且,在是每单位帧上的与各种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受到限制的通信模式这一点上与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通。但是,在不发送要求用于确认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状态的镜头状态的请求信号且将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限制在2次以下这一点上不同。
假设,当前需要从可更换镜头100获取作为镜头信息的变焦位置、聚焦位置及光圈值且变焦位置是最为重要的镜头信息,则机身侧CPU220与动态图像的各帧同步发送变焦位置的请求信号A11、A21、……、An1,并从可更换镜头100接受响应信号B11、B21、……、Bn1
机身侧CPU220判别每一帧所接收的变焦位置的响应信号B11、B21、……、Bn1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则判断变焦透镜104已进行工作(变焦位置发生变化)。尤其,被设定为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驱动通过手动操作而被驱动的手动操作模式,且不依赖于来自相机机身200的驱动指令而通过变焦操作环等而驱动变焦透镜104的情况下,优选最优先获取变焦位置,并按每一动态图像获取变焦位置。
另一方面,由于每一帧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被限制在2次以下,因此作为变焦位置以外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发送聚焦位置及光圈值中的任一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在该情况下,能够交替发送光圈值与聚焦位置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由此,能够按每一帧获取变焦位置,且能够每隔1帧获取聚焦位置和光圈值。
此外,若检测到变焦透镜104根据按每帧获取的变焦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机身侧CPU220优选比光圈值优先获取聚焦位置。即,在变焦透镜104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按每一帧获取聚焦位置。变焦镜头为可变焦镜头的情况下,焦距位置根据变焦位置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驱动用于对准对焦位置的聚焦透镜,但是在变焦镜头为可变焦镜头且变焦透镜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机身侧CPU220为了进行对准对焦位置的聚焦透镜的控制而获取聚焦位置。
此外,判断为变焦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机身侧CPU220作为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能够仅发送变焦位置的请求信号An1
另外,机身侧CPU220能够根据每隔1帧获取的聚焦位置及光圈值来判断聚焦透镜106及光圈108上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优选优先发送要求获取产生变化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
如此,通过限制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从而确保进行镜头信息的获取以外的通信(镜头驱动要求等的通信)的时间。
<优先级的确定方法>
接着,对镜头信息的优先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为表示镜头信息的优先级的确定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9中,一旦连接可更换镜头,则机身侧CPU220通过三线串行通信来获取可更换镜头的镜头产品信息(步骤S30)。
机身侧CPU220根据所获取的镜头产品信息判别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是不是单聚焦镜头(步骤S32),若判别为是单聚焦镜头(为“是”的情况),则按光圈值、聚焦位置的顺序确定镜头信息的优先级。
如上连接的可更换镜头为单聚焦镜头的情况下,作为镜头信息需要焦距(变焦位置),因此不包含在镜头信息的优先级中。这是因为为单聚焦镜头时,焦距被固定(变焦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无需要求变焦位置,也不用准备单聚焦镜头用复原滤波器及各种焦距的复原滤波器,也无需根据焦距来选择复原滤波器。
此外,使光圈值优先于聚焦位置的理由在于,与聚焦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在光圈值发生变更情形下所选复原滤波器的变化更大。
另外,能够按每一帧要求2个镜头信息且还能够要求镜头驱动等的情况下,可以不在光圈值与聚焦位置之间设置优先级,而按每一帧要求光圈值和聚焦位置。
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若判别为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不是单聚焦镜头(为“否”的情况),则机身侧CPU220判别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的光圈控制是电子式控制(通过来自相机机身200的指令来进行的光圈控制)还是环机械式控制(通过手动操作光圈环来进行的控制)(步骤S36)。另外,是无法根据可更换镜头的镜头产品信息来进行环机械式控制的可更换镜头时,判别为是電子式控制。此外,即便是能够进行环机械式控制的可更换镜头,若光圈控制处于自动控制状态或通过相机机身200侧的操作部222来进行手动操作以进行指令而控制光圈时,也判别为是电子式控制。
在步骤S36中,若判别为可更换镜头的光圈控制为电子式控制,则机身侧CPU220过渡到步骤S38,并依次确定变焦位置、光圈值、聚焦位置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在此,将变焦位置、光圈值的优先级设定得比聚焦位置高的理由在于,与聚焦位置的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在变焦位置、光圈值的发生时变化情况下,所选复原滤波器的变化更大。此外,将变焦位置的优先级设定得比光圈值高的理由在于,光圈控制为电子式控制,因此光圈是否变化其能够由机身侧CPU220掌握。
此外,在步骤S36中,若判别为可更换镜头的光圈控制是环机械式,则机身侧CPU220过渡到步骤S40,并依次确定光圈值、变焦位置、聚焦位置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在此,将光圈值的优先级设定得高于变焦位置的理由在于光圈控制为环机械式控制,因此光圈有无变化其无法由机身侧CPU220自动识别,而需要从可更换镜头侧获取光圈值以始终监视光圈的变化。
若通过上述步骤S34、S38或S40确定镜头信息的优先级,则机身侧CPU220根据所确定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来确定要求各镜头信息的频率或顺序,且在发送数量受限的条件下确定按每一帧要求的与镜头信息有关的请求信号,并与帧同步发送与镜头信息有关的请求信号。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光圈控制方式是环机械连动式还是电子式来变更光圈值的优先级,但在通过能够对变焦透镜104、聚焦透镜106进行手动操作的可更换镜头中,可以根据手动操作时的控制方式是环机械连动式还是电子式来变更(确定)变焦位置、聚焦位置的优先级。
此外,不论手动控制是否为自动控制,在通过来自相机机身200的指令来驱动可更换镜头的各光学部件的情况下,优选将正在驱动的光学部件的优先级设定得高于静止的光学部件的优先级。因为静止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通常不发生变化,因此相机机身200无需按每一帧掌握る。另一方面,正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会发生变化,因此相机机身200需要提早获取镜头信息,而优选将其优先级设高。此外,正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不仅以用于点像复原处理的目的使用,也有必要作为用于控制光学部件的信息,因此优选使其优先于静止的光学部件。
<图像处理的内容的确定方法>
接着,处理对图像处理的内容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为表示图像处理的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特别示出了对执行点像复原处理的点像复原处理开启设定、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的设定或不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点像复原处理关闭设定中的任一设定进行确定的情况。
图10中,一旦连接可更换镜头,则机身侧CPU220通过三线串行通信获取可更换镜头的镜头产品信息(步骤S50)。此外,机身侧CPU220仅在变更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且成为在点像复原处理范围内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处理(步骤S52)。因此,在未进入动态图像记录模式的情况和可更换镜头为不可应对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的情况下不进行以下处理。
在步骤S54中,机身侧CPU220判定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中的镜头状态。判定镜头状态的方法有,如上述将要求镜头状态的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并且根据该响应信号进行判定的方法和通过按每一帧获取的镜头信息有无变化来进行判定的方法。
接着,机身侧CPU220根据在步骤S54中获取的可更换镜头的镜头状态来判别聚焦透镜106是否在进行聚焦工作(步骤S56)。若判别为聚焦透镜106正在进行聚焦工作(为“是”的情况),则机身侧CPU220实施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的设定或将点像复原处理设定为关闭(步骤S58)。
在进行聚焦工作的过程中获取的动态图像的帧为没有变焦的图像(模糊图像),若通过复原滤波器对模糊图像进行点像复原处理,则成为过校正,反倒降低画质。因此,在进行聚焦工作的过程中,实施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的设定或将点像复原处理设定为关闭。
在此,所谓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的设定是使用锐化滤波器228B来进行复原处理的设定。因为锐化滤波器228B作为稳定的滤波器,从点像复原这一观点来看效果较低的(不易产生伪影)滤波器。另外,可以设为,能够由用户在动态图像拍摄菜单画面上进行操作来适当地选择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的设定与将点像复原处理设定为关闭的设定中的任一种设定。
另一方面,在步骤S56中,机身侧CPU220判别为聚焦透镜106处于对焦状态,不处于进行聚焦工作过程中(为“否”的情况),则接着根据在步骤S50中获取的镜头产品信息判别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是否为变焦镜头(步骤S60)。判别为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不是变焦镜头(为单聚焦镜头)(为“否”的情况),则机身侧CPU220过渡到步骤S68,并将点像复原处理设定为开启。因为在该情况下,动态图像的帧处于对焦状态,并且变焦倍率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点像复原处理。
此外,在步骤S60中,判别为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为变焦镜头,则机身侧CPU220接着判别变焦透镜104的变焦位置是否在变更(步骤S62)。判别为变焦位置不在变更,则机身侧CPU220与连接单聚焦镜头的情况同样过渡到步骤S68,在此,将点像复原处理设定为开启。
另一方面,在步骤S62中,判别为变焦位置正在变更(变焦工作中)(为“是”的情况),机身侧CPU220根据在步骤S50中获取的镜头产品信息来判别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的变焦透镜类型是具有与变焦透镜连动而校正未对准焦距的补偿透镜的变焦透镜,还是手动变焦透镜(步骤S60)。为变焦透镜,则变焦工作中不产生散焦,因此机身侧CPU220若判别为是变焦透镜时,则过渡到步骤S68,并将点像复原处理设定为开启。
变焦透镜类型为手动变焦透镜时,则随着变焦工作而使得散焦,因此动态图像的帧将成为模糊图像。另外,为手动变焦透镜时,随着变焦工作而使得散焦,因此还要另外通过聚焦透镜106进行变焦的控制,但直至变焦为止具有时滞。因此,机身侧CPU220在手动变焦透镜进行变焦工作时,过渡到步骤S66,并实施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的设定或将点像复原处理设定为关闭。
通过上述图像处理的内容的确定方法,能够获得表示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的信息(点像复原处理应对情况信息)即点像复原处理开启的设定信息(第1设定信息)、使用锐化滤波器的设定信息(第2设定信息)或点像复原处理关闭的设定信息(第3设定信息)。
并且,在机身侧CPU220与帧同步获取镜头信息的情况下,优选根据这些点像复原处理应对情况信息来确定(控制)要求可更换镜头的镜头信息。例如,点像复原处理被设定为关闭的情况或为了弱化点像复原处理的强度而设定为使用锐化滤波器的情况下,无需用于选择复原滤波器的镜头信息。因此,机身侧CPU220能够根据点像复原处理应对情况信息来确定对可更换镜头要求的镜头信息的优先级。
<通信模式的切换控制>
接着,对稳定通信模式(第1通信模式)与上述同步通信模式(第2通信模式)之间的切换控制进行说明。
图11为表示稳定通信模式的通信方法与同步通信模式的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如图11所示,稳定通信模式为在即时预览模式下使用的通信模式。在稳定通信模式下,相机机身200在获取镜头信息等时,不依赖成像元件201的同步信号VSYNC(图11(a)),而如图11(b)所示以一定的周期T从相机机身200将要求镜头状态的请求信号A1、A2、A3发送到可更换镜头100,且如图11(c)所示从可更换镜头100将与请求信号A1、A2、A3对应的响应信号B1、B2、B3发送到相机机身200。
并且,相机机身200若感测到可更换镜头100内的光学部正在工作,则将用于获取正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镜头信息的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100,并接收该响应信号。例如,根据镜头状态的响应信号B2识别为聚焦透镜106正在工作,则相机机身200将用于获取聚焦透镜106的聚焦位置的聚焦位置的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100,并接收该响应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即时预览模式下,为了使曝光根据被摄物的亮度条件进行追踪,通过改变帧速率来进行应对。因此,在较暗的场景下,帧速率会下降(1个帧的期间变长)。在稳定通信模式下,即便1个帧的期间变长,也能够以一定周期T获取镜头信息,并反映到镜头驱动上,因此具有没有显示延迟而能够进行适当的即时预览的显示的优点。
另一方面,同步通信模式为至少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采用的通信模式。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动态图像的帧速率通常被固定为(30fps、60fps等),将与镜头光学特性相应的校正(例如点像复原处理)等应用到动态图像的各帧的情况下,需要将各帧上的镜头状态准确地通知给相机机身200。
但是,相机机身200与可更换镜头100之间的通信除镜头信息等的通知以外还存在镜头的驱动要求等各种方式,因此采用对来自相机机身200的请求进行响应的通信形式,但在以帧为单位的有限的时间内,有可能很难在同时进行镜头驱动的同时获取各种镜头信息。
因此,在指示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的情况下,优选从稳定通信模式切换为同步通信模式。
本例的同步通信模式如利用图6所说明的那样为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所采用的通信模式,为与同步信号VSYNC同步对来自相机机身200的请求进行响应的通信形式,但也是每一帧上的与各种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被限制的通信模式。
在即时预览模式(待机状态)下,通过全按快门释放按钮22而输出S2开启信号,则相机机身200变成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模式。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从即时预览模式切换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则将通信模式从稳定通信模式切换成同步通信模式,但也可以根据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是否为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或是否处于执行点像复原处理的开启设定等来维持稳定通信模式。
图12为主要表示通过稳定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和通过同步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之间的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一旦安装可更换镜头100,则机身侧CPU220通过三线串行通信获取可更换镜头100的镜头产品信息(步骤S100)。
之后,通过电源杆25的操作而开启电源,则机身侧CPU220设为即时预览模式,并进行即时预览模式的图像的拍摄及将所拍摄的即时预览显示在显示器216的控制(步骤S102)。
机身侧CPU220在即时预览模式下将通信模式设为稳定通信模式,如图11所示,以一定的周期T(与成像元件201的同步信号无关的周期)将请求信号发送到可更换镜头,并从可更换镜头获取镜头状态等信息(步骤S104)。
接着,机身侧CPU220通过在动态图像模式下有无输入表示全按快门释放按钮22的S2开启信号来判别有无动态图像记录的要求(步骤S106)。若判别为存在动态图像记录的要求,则机身侧CPU220从即时预览模式变更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并开始动态图像的拍摄及记录(步骤S108)。
在此,作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通信模式,通过以下判断来决定是维持稳定通信模式还是切换为同步通信模式。
即,机身侧CPU220根据在步骤S100中获取的镜头产品信息来判别连接于相机机身200的可更换镜头是不是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不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步骤S110)。
机身侧CPU220在步骤S110处理中判别为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不是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为“否”的情况),则过渡到步骤S118,并维持稳定通信模式(与即时预览模式相同的通信模式)。因为当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不是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时,不对动态图像的各帧进行点像复原处理,因此机身侧CPU220无需与成像元件201的帧同步获取镜头信息。
此外,机身侧CPU220在步骤S110处理中判别为所连接的可更换镜头为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为“是”的情况),则过渡到步骤S112,在此判别在相机机身设定的点像复原处理的开/关的状况(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并且,若判别为点像复原处理没有被设定为开启(为“否”的情况),则对于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各帧不进行点像复原处理,因此机身侧CPU220与不支持点像复原处理的镜头的情况同样过渡到步骤S118,并维持稳定通信模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2中,若判别为点像复原处理被设定为开启(为“是”的情况),则机身侧CPU220将获取镜头信息等的通信模式,从稳定通信模式切换为同步通信模式(步骤S114)。若切换为同步通信模式,则机身侧CPU220进行在限制1个帧的期间内的各种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同时配合动态图像的帧(与成像元件201的同步通信VSINC同步)发送镜头信息的请求信号并从可更换镜头接收响应信号的通信(步骤S116)。
在本例中,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根据是否进行点像复原处理来切换稳定通信模式与同步通信模式。
[其他]
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动态图像的帧速率通常被固定(30fps、60fps等),且能够由用户在动态图像拍摄菜单画面上进行操作来设定帧速率。因此,在按每一帧限制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时,可以根据当前设定的帧速率切换进行限制的发送数量。例如,被设定为是能够获取所需的镜头信息的低帧速率时,可以不限制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此外,为了动态图像的高清化,例如被设定为如120fps、240fps的高帧速率或相对于帧速率,镜头侧CPU、各光学部件的控制部的性能较低,因此无法按每一帧获取镜头信息时,可以以每2帧发送1次、每3帧发送1次等方式减少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并使得获取镜头信息的帧期间与不获取镜头信息的帧期间混在一起。
此外,作为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从可更换镜头向相机机身通知镜头信息的镜头信息通知方法优选如下:镜头可更换镜头为变焦镜头,且光圈控制为电子控制方式时,因变焦位置的变更而无法获取光圈值时,根据可更换镜头所具有的镜头产品信息(表示变焦位置与焦距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和聚焦位置变更之前的光圈值计算变焦位置变更之后的光圈值以发送到相机机身。
而且,在点像复原处理中,优选只在超出对点像复原处理没有影响的范围(根据容许值设定的阈值)而使镜头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从可更换镜头向相机机身通知镜头信息。这是因为镜头信息在容许值以内的情况下,不对点像复原处理造成影响,因此无需按每一帧发送镜头信息。另外,相机机身200可以具有容许值,且从相机机身向可更换镜头通知容许值,且可更换镜头也可以具有容许值。
此外,当可更换镜头具有容许值时,也可以从可更换镜头向相机机身通知容许值。而且,相机机身按照镜头类型使用锐化滤波器来进行点像复原处理时,优选按每种镜头类型设定容许值。
本实施方式中的相机机身与可更换镜头之间的通信为三线串行通信,但通信方式并不限于三线串行通信,也可以是两线、四线串行通信,而且还可以是无线通信。
此外,作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关于对亮度信号进行复原处理的点像复原处理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对RGB的每个颜色的图像数据进行复原处理的点像复原处理的图像处理,此外,并不限于点像复原处理,也可以根据按每一帧从可更换镜头获取的镜头信息为基础,对每一帧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明暗校正、失真校正或色像差校正等。
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对根据镜头信息获取的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即可,且只要是根据光圈信息、变焦信息或聚焦位置等调整或变更图像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处理即可。
例如为滤波器处理时,可以是根据镜头信息改变滤波器的强度和增益、滤波器的种类的处理。此外,可以是根据镜头信息改变图像处理的参数的处理,例如可以是使用从光圈信息中获得的进行拍摄时的被摄物的明度信息来提高处理精度的白平衡处理。
此外,镜头信息优选为使用于图像处理的高频率的光圈信息与聚焦位置的组合或光圈信息与变焦信息的组合,但并不限于此。
而且,作为镜头信息可以包含光学手抖校正机构中的校正镜头的位置信息。由于通过光学手抖校正机构中的校正镜头的位置来使失真等光学特性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进行与校正镜头的位置信息相应的图像处理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图像校正处理。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的事实是毋庸赘述的。
符号说明
10-摄像装置(相机系统),22-快门释放按钮,100-可更换镜头,102-拍摄光学系统,104-变焦透镜,106-聚焦透镜,108-光圈,120-镜头侧CPU,122、207-RAM,124、228-ROM,126、226-闪光灯ROM,150-镜头侧通信部,200-相机机身,201-成像元件,206-数字信号处理部,206A-去马赛克处理部,206C-复原处理部,212-存储卡,216-显示器,220-机身侧CPU,222-操作部,228A-复原滤波器,228B-锐化滤波器,250-机身侧通信部。

Claims (22)

1.一种相机系统,其由相机机身和相对于所述相机机身装卸自如的可更换镜头构成,其中,
所述可更换镜头具备:
镜头侧通信部,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及
镜头侧控制部,从所述相机机身经由所述镜头侧通信部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将与所述所接收的请求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从所述镜头侧通信部发送到所述相机机身,
所述相机机身具备:
机身侧通信部,与所述可更换镜头进行通信;
机身侧控制部,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将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经由所述机身侧通信部按照每帧发送到所述可更换镜头,其中,对在动态图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到所述可更换镜头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进行限制,以能够确保在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除了镜头信息的获取之外的第2请求信号以及接收响应信号的时间;及
数字信号处理部,使用针对所发送的所述第1请求信号的所述响应信号,对所述动态图像的各帧进行图像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数量多于被限制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情况下,所述机身侧控制部将所述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分散在多个帧期间,以发送不同种类的第1请求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在限制所述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与镜头驱动有关的第2请求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按每个帧确定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发送的第1请求信号的种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在按每个帧确定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发送的第1请求信号的种类时,按镜头信息的种类确定优先级,并根据所确定的优先级来确定每种镜头信息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频率或发送顺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来确定每种镜头信息的优先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在安装有具有通过与镜头驱动有关的来自所述相机机身的第2请求信号而被驱动的光学部件的可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所述机身侧控制部将调低发送到所述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在安装有具有由镜头侧独自驱动的光学部件的可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所述机身侧控制部调高发送到所述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根据针对与镜头状态的获取有关的第3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感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根据针对上一次接收的第1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和针对当前接收的第1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感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将针对可更换镜头的各光学部件中不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设为低于针对正在工作的光学部件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在安装有单聚焦的可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所述机身侧控制部提高要求获取光圈值的第1请求信号的优先级,且不发送要求获取变焦信息的第1请求信号或降低其优先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改变待限制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具有通信模式切换部,切换不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而进行请求信号和响应信号的收发的第1通信模式和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进行请求信号和响应信号的收发的第2通信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根据可更换镜头的类型、可更换镜头的工作状态或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图像处理的内容切换所述第1通信模式和所述第2通信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根据使用基于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的点扩散函数的复原滤波器的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信息控制所述第1请求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信息为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第1设定信息,其表示所述相机机身根据可更换镜头的光圈信息、变焦信息及聚焦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选择复原滤波器,并通过所选复原滤波器进行点像复原处理;第2设定信息,其表示对于不同的拍摄条件、同一种类的不同镜头个体、不同的镜头类型中的一个通过抑制过校正的锐化滤波器来进行点像复原处理;及第3设定信息,其表示不进行点像复原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点像复原处理的应对情况信息为表示在所述相机机身上设定的点像复原处理的开/关的信息。
17.一种相机机身,可自如装卸可更换镜头,所述相机机身具备:
机身侧通信部,与所安装的可更换镜头进行通信;
机身侧控制部,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将与获取镜头信息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经由所述机身侧通信部按照每帧发送到所述可更换镜头,其中,限制在动态图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到所述可更换镜头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以能够确保在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除了镜头信息的获取之外的第2请求信号以及接收响应信号的时间;及
数字信号处理部,使用针对所发送的所述第1请求信号的所述响应信号,对所述动态图像的各帧进行图像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数量多于被限制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情况下,所述机身侧控制部将所述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分散在多个帧期间,以发送不同种类的第1请求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所述机身侧控制部在限制所述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与镜头驱动有关的第2请求信号。
20.一种通信方法,其为相机机身与安装于所述相机机身的可更换镜头之间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相机机身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与动态图像的帧同步将与镜头信息的获取有关的第1请求信号按照每帧发送到所述可更换镜头,
所述可更换镜头将针对所述第1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到相机机身,
所述相机机身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限制在动态图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来进行发送,以能够确保在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除了镜头信息的获取之外的第2请求信号以及接收响应信号的时间,
使用针对所发送的所述第1请求信号的所述响应信号,对所述动态图像的各帧进行图像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的数量多于被限制的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相机机身将所述在动态图像记录模式下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的镜头信息分散在多个帧期间,以发送不同种类的第1请求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相机机身在限制所述第1请求信号的发送数量的1个帧的期间内发送与镜头驱动有关的第2请求信号。
CN201480057895.0A 2013-11-08 2014-09-25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659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2424 2013-11-08
JP2013-232424 2013-11-08
PCT/JP2014/075364 WO2015068485A1 (ja) 2013-11-08 2014-09-25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本体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159A CN105659159A (zh) 2016-06-08
CN105659159B true CN105659159B (zh) 2019-04-16

Family

ID=53041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7895.0A Active CN105659159B (zh) 2013-11-08 2014-09-25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94458B2 (zh)
JP (1) JP5969139B2 (zh)
CN (1) CN105659159B (zh)
WO (1) WO20150684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8457B2 (ja) * 2014-01-23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6422332B2 (ja) * 2014-12-24 2018-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アクセサリー機器、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06819B2 (ja) * 2016-02-15 2020-06-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ズーム機構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交換レンズ
JP6272382B2 (ja) * 2016-03-31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877907B2 (ja) * 2016-07-25 2021-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AT519192B1 (de) * 2016-09-19 2019-03-15 B & R Ind Automation Gmbh Kamera für die industrielle Bildverarbeitung
JP6667417B2 (ja) * 2016-10-27 2020-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65940B2 (ja) * 2016-11-16 2020-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EP3579543B1 (en) * 2017-01-31 2021-07-07 Kowa Company, Ltd. Camera manipulation device
EP3410696A1 (en) * 2017-05-31 2018-1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device
CN113905157A (zh) * 2017-05-31 2022-01-07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装置、照相机、通信控制方法、介质和照相机系统
JP7024322B2 (ja) * 2017-10-26 2022-02-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972918B2 (ja) * 2017-10-26 2021-11-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JP2019078933A (ja) 2017-10-26 2019-05-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MY184418A (en) 2017-10-26 2021-04-01 Nikon Corp Accessory
JP6455578B1 (ja) 2017-10-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US10895710B2 (en) 2017-10-26 2021-01-19 Nikon Corporation Accessory
CN109709749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JP7005282B2 (ja) * 2017-11-01 2022-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USD896872S1 (en) * 2018-01-22 2020-09-22 Samyang Optics Co., Ltd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camera
JP6455622B1 (ja) 2018-07-18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4B1 (ja) 2018-08-1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508402B1 (ja) 2018-08-21 2019-05-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
JP7196245B2 (ja) * 2020-02-21 202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
JP2021136552A (ja) * 2020-02-26 2021-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205528B (zh) * 2021-12-16 2024-04-23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01962A (ja) * 2005-10-05 2007-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コントローラ
JP2007300550A (ja) * 2006-05-02 2007-11-15 Fujifilm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1540867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JP2011049641A (ja) * 2009-08-25 2011-03-10 Canon Inc 撮影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16679A (zh) * 2008-03-28 2011-04-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系统
JP2013033184A (ja) * 2011-07-01 2013-02-14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5272A (ja) * 2001-10-12 2003-04-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通信方法
US7365772B2 (en) * 2001-10-11 2008-04-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US20070019957A1 (en) * 2005-07-19 2007-01-25 Chan Kim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nd EPON master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773872B2 (en) * 2007-02-19 2010-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 function of predicting a future image plane position from a change in a plurality of past image plane positions and of time detection, a photographic lens to be mounted on the same, and a camera system
US8717451B2 (en) 2008-05-16 2014-05-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system, camera body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US8243188B2 (en) * 2008-10-30 2012-08-14 Olympus Imaging Corp. Imaging apparatus
CN103327237B (zh) 2008-12-10 2016-08-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4820460B2 (ja) * 2009-10-22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交換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251942B2 (ja) 2010-09-09 2013-07-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
JP5605030B2 (ja) * 2010-07-06 2014-10-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5573770B2 (ja) * 2011-05-13 2014-08-20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CN102955330B (zh) * 2011-08-18 2017-04-12 株式会社尼康 交换镜头及相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01962A (ja) * 2005-10-05 2007-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コントローラ
JP2007300550A (ja) * 2006-05-02 2007-11-15 Fujifilm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1540867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016679A (zh) * 2008-03-28 2011-04-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系统
JP2011049641A (ja) * 2009-08-25 2011-03-10 Canon Inc 撮影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33184A (ja) * 2011-07-01 2013-02-14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68485A1 (ja) 2017-03-09
US20160227083A1 (en) 2016-08-04
JP5969139B2 (ja) 2016-08-17
US9794458B2 (en) 2017-10-17
CN105659159A (zh) 2016-06-08
WO2015068485A1 (ja) 2015-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9159B (zh)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
CN105705995B (zh)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更换镜头及通信方法
JP430130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4168416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7505679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US9148638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JP2013013050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この撮像装置を用いた表示方法
JP5607260B2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511742B2 (en) Digital camera and image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JP2008028960A (ja) 撮影装置及び露出制御方法
JP201108296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処理方法
US20140192167A1 (en) Stereoscopic imaging device
JP202008844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724297B2 (en) Imaging device having a display to display images captured by a plurality of image sensors with different display regions
JP2008053931A (ja) 撮像装置
JP652938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3018445A (ja) 画像撮像装置
JP4160664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カメラ、および合焦位置決定方法
JP2008017198A (ja) 光源色算出装置、光源色算出方法及び撮影装置
JP2013192121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8353123B (zh)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029778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2009033386A (ja)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GB2548460A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771373B (zh) 摄像装置、曝光期间变焦摄影方法及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