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7637A -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7637A
CN105647637A CN201410630111.0A CN201410630111A CN105647637A CN 105647637 A CN105647637 A CN 105647637A CN 201410630111 A CN201410630111 A CN 201410630111A CN 105647637 A CN105647637 A CN 105647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ea seed
seed
separation
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01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星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6301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7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7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7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属于油液提取领域。本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包括油茶籽收储、初步预处理、二次预处理、再次烘干、冷榨、油渣分离、脱胶、脱蜡、脱臭和物理脱酸步骤,通过独特的制取工艺对毛油进行脱胶,脱蜡,脱臭以及脱酸,有效保留了角鲨烯、VE、植物甾醇等珍贵护肤成分,使本品具有天然的润肤美肌功效并且在提取过程中,不会破坏毛油中的有益物质。

Description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液提取领域,涉及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俗称山茶油、茶油,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古老的木本食用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籽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少量的分布。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油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历史上,油茶籽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据史料记载,用小米面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和调味品、油茶籽油,是宫廷的御膳食谱,足可显示享用油茶籽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不饱和脂肪酸有“美容酸”之称,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人的皮肤会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反之,就会变得皮肤粗糙,头发脱落。而且,山茶油含有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因此它能保护皮肤,尤其能防止皮肤损伤和衰老,使皮肤具有光泽。
在现有的油茶籽油提取工艺中,通常所提取的油液中会具有大量的杂质,有些杂质导致油液颜色深,沉淀多,并且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需要对初步提取的油液进行再次精加工,而现有的油液精加工中存在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精加工效果差,会使用油液中许多具有价值的油液被加工,导致一些珍贵成份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该油茶籽的提油工艺精加工效果好,珍贵成份保留完全,解决了现有油茶籽的提油工艺精加工方式不合理,容易破坏有益成份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a、油茶籽收储:将经过筛选的油茶籽储存在温度为0℃~30℃的环境中;
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自采和从油茶树基地采购,油茶籽需要经过验收、计量、干燥及冷却后储存,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
b、初步预处理:将油茶籽进行烘干,经烘干后入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以及磁选脱铁;
c、二次预处理:将初步预处理后的油茶籽倒入水池内,油茶籽壳漂浮于水面,进行仁壳分离;
剥壳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油茶壳,通过油茶籽壳与籽仁的密度不同,油菜籽壳漂浮在水面,通过捞取的方式清理油茶籽壳;
d、再次烘干:将籽仁取出再次进行烘干;
e、冷榨:将烘干后的籽仁倒进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
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导致籽仁有效成分损失等;
f、油渣分离:将榨取后的油液油渣混合物放置在一呈碗状的过滤网内,所述过滤网放置在高速离心机上进行油渣分离;
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渣分离,油渣分离的及时与否将直接影响毛油的酸值和色泽,保留时间越长则酸值越高,颜色越深;
g、脱胶:在毛油中加入水,水的份量少于毛油的份量,再加入0.2%-0.25%的柠檬酸和磷酸溶液,搅拌20-30秒,通过分离机进行分离工作;
该步骤操作主要是脱除毛油中的磷脂等胶体物质。磷脂性质活泼,易吸水膨胀,形成如胶体,此时能被二价金属盐类所沉淀。磷脂不耐高温,易分解和氧化,在高温下易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及糖类等结合成黑素类化合物,使毛油色泽加深、质量下降;在脱臭工序容易在管壁上结垢焦化;在成品油储藏过程中容易导致返色。毛油中的磷脂主要包括能够水合的水化磷脂与非亲水性的非水化磷脂。水化磷脂能够吸水沉降容易脱除;非水化磷脂一般是通过加入柠檬酸、磷酸等电解质使其转化为水化磷脂,经加水后吸水膨胀通过分离机除去;
h、脱蜡:将经过脱胶后的毛油经过油脂冬化处理,处理时间至少为24小时,再经过过滤分离将毛油分离;
蜡是一种高级脂肪酸与一元醇结合的类脂,在油脂中的溶解度较低,而且熔点较高,不能被人体吸收也不能被皂化。脱蜡主要是脱除存在于油脂中的少量蜡脂或饱和脂的一种“干法分提”过程。脱蜡的目的在于保证精制油的冷藏稳定性和透明度,同时也在于脱除某些油脂所含较少的饱和脂,从而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率与营养效价。“冬化”脱蜡原理即在低温条件下分离蜡脂的过程。随着温度的降低,在油脂中的蜡分子会形成结晶析出,成为较稳定的胶体系统。在此低温下持续一段时间后,蜡晶体凝聚成较大结实晶粒、比重增加而形成悬浊液,然后通过过滤或者离心进行油、蜡分离;
i、脱臭:将经过脱蜡处理后的毛油在减压蒸馏装置中进行减压蒸馏处理;
纯净的甘油三脂是没有气味的。但加工所得到的各种毛油,因油料种类不同都带有各自的气味。有些为人们所喜爱,如芝麻油、花生油、茶籽油;然而大多数则不受欢迎,尤其是油料在加工和粗藏过程中的酸败、变质所产生的异味,这些异味物质成分复杂,主要是一些低分子醛、铜、醇、游离脂肪酸及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等。此外,个别油脂还具有特殊的气味物质,如菜籽油中的异硫氰酸酯等硫化物。这些气味物质均需要加以脱除。一般采用减压蒸馏汽提的物理方法进行脱臭。该过程利用甘油三脂与影响油脂风味、气味、色泽以及稳定性的“臭味物质”之间挥发度(气化分压)存在很大差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汽蒸馏原理将臭味物质加以脱除。减压蒸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j:物理脱酸:将经过脱臭的毛油放入物理脱酸塔利用蒸馏脱酸法进行脱酸;
毛油中的脂肪酸一是来源于油籽内部;二是甘油三脂在解脂酶、遇水受热等条件下分离游离出来。脂肪酸呈游离状态存在于毛油中,这种脂肪酸称为游离脂肪酸。油脂中的脂肪酸含量过高,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影响油脂风味;进一步加速中性油的水解酸败。游离不饱和脂肪酸对热和氧的稳定性差,促进油脂氧化变质;游离脂肪酸的存在会降低油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必须尽力除去。综上,本工艺在保证产品天然性的同时,通过特有的制作方法对毛油进行脱胶,脱蜡,脱臭以及脱酸,有效保留了角鲨烯、VE、植物甾醇等珍贵护肤成分,使本品具有天然的润肤美肌功效。
在上述的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中,所述分离机为碟片式分离机。
在上述的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中,所述物理脱酸塔由不锈钢波形板构成。
本物理脱酸塔的内部结构与普通的脱酸塔内部结构存在一些差异。物理脱酸塔又称填料塔,采用不锈钢波形板“结构填料”增大了油与蒸汽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气液在填料表面的传质作用,有效地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随蒸汽抽提分离,从而降低油脂中的酸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本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在保证产品天然性的同时,通过特有的制作方法对毛油进行脱胶,脱蜡,脱臭以及脱酸,有效保留了角鲨烯、VE、植物甾醇等珍贵护肤成分,使本品具有天然的润肤美肌功效。
2、本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在脱胶步骤中,通过加入水和电解质实现对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的脱离工作,方法新颖,使成油成色好,质量高。
3、本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在物理脱酸步骤中,通过由不锈钢波形板构成的物理驼色塔进行物理脱酸,增大了油与蒸汽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气液在填料表面的传质作用,有效地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随蒸汽抽提分离,从而降低油脂中的酸值。
4、本油茶籽的提油工艺采用油脂冬化的方式进行脱蜡,脱蜡效果好,不会破坏原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油茶籽收储:将经过筛选的油茶籽储存在温度为0℃~30℃的环境中;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自采和从油茶树基地采购,油茶籽需要经过验收、计量、干燥及冷却后储存,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
b、初步预处理:将油茶籽进行烘干,经烘干后入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磁选脱铁;
c、二次预处理:将初步预处理后的油茶籽倒入水池内,油茶籽壳漂浮于水面,进行仁壳分离;剥壳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油茶壳。通过油茶籽壳与籽仁的密度不同,油菜籽壳漂浮在水面,通过捞取的方式清理油茶籽壳;
d、再次烘干:将籽仁取出再次进行烘干;
e、冷榨:将烘干后的籽仁倒进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导致籽仁有效成分损失等;
f、油渣分离:将榨取后的油液油渣混合物放置在一呈碗状的过滤网内,所述过滤网放置在高速离心机上进行油渣分离;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渣分离,油渣分离的及时与否将直接影响毛油的酸值和色泽,保留时间越长则酸值越高,颜色越深;
g、脱胶:在毛油中加入水,水的份量少于毛油的份量,再加入0.2%-0.25%的柠檬酸和磷酸溶液,搅拌20-30秒,通过分离机进行分离工作;该步骤操作主要是脱除毛油中的磷脂等胶体物质。磷脂性质活泼,易吸水膨胀,形成如胶体,此时能被二价金属盐类所沉淀。磷脂不耐高温,易分解和氧化,在高温下易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及糖类等结合成黑素类化合物,使毛油色泽加深、质量下降;在脱臭工序容易在管壁上结垢焦化;在成品油储藏过程中容易导致返色。毛油中的磷脂主要包括能够水合的水化磷脂与非亲水性的非水化磷脂。水化磷脂能够吸水沉降容易脱除;非水化磷脂一般是通过加入柠檬酸、磷酸等电解质使其转化为水化磷脂,经加水后吸水膨胀通过分离机除去;
h、脱蜡:将经过脱胶后的毛油经过油脂冬化处理,处理时间至少为24小时,再经过过滤分离将毛油分离;蜡是一种高级脂肪酸与一元醇结合的类脂,在油脂中的溶解度较低,而且熔点较高,不能被人体吸收也不能被皂化。脱蜡主要是脱除存在于油脂中的少量蜡脂或饱和脂的一种“干法分提”过程。脱蜡的目的在于保证精制油的冷藏稳定性和透明度,同时也在于脱除某些油脂所含较少的饱和脂,从而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率与营养效价。“冬化”脱蜡原理即在低温条件下分离蜡脂的过程。随着温度的降低,在油脂中的蜡分子会形成结晶析出,成为较稳定的胶体系统。在此低温下持续一段时间后,蜡晶体凝聚成较大结实晶粒、比重增加而形成悬浊液,然后通过过滤或者离心进行油、蜡分离;
i、脱臭:将经过脱蜡处理后的毛油在减压蒸馏装置中进行减压蒸馏处理;纯净的甘油三脂是没有气味的。但加工所得到的各种毛油,因油料种类不同都带有各自的气味。有些为人们所喜爱,如芝麻油、花生油、茶籽油;然而大多数则不受欢迎,尤其是油料在加工和粗藏过程中的酸败、变质所产生的异味,这些异味物质成分复杂,主要是一些低分子醛、铜、醇、游离脂肪酸及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等。此外,个别油脂还具有特殊的气味物质,如菜籽油中的异硫氰酸酯等硫化物。这些气味物质均需要加以脱除。一般采用减压蒸馏汽提的物理方法进行脱臭。该过程利用甘油三脂与影响油脂风味、气味、色泽以及稳定性的“臭味物质”之间挥发度(气化分压)存在很大差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汽蒸馏原理将臭味物质加以脱除。减压蒸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j:物理脱酸:将经过脱臭的毛油放入物理脱酸塔利用蒸馏脱酸法进行脱酸;毛油中的脂肪酸一是来源于油籽内部。二是甘油三脂在解脂酶、遇水受热等条件下分离游离出来。脂肪酸呈游离状态存在于毛油中,这种脂肪酸称为游离脂肪酸。油脂中的脂肪酸含量过高,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影响油脂风味;进一步加速中性油的水解酸败。游离不饱和脂肪酸对热和氧的稳定性差,促进油脂氧化变质;游离脂肪酸的存在会降低油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必须尽力除去。综上,本工艺在保证产品天然性的同时,通过特有的制作方法对毛油进行脱胶,脱蜡,脱臭以及脱酸,有效保留了角鲨烯、VE、植物甾醇等珍贵护肤成分,使本品具有天然的润肤美肌功效。
分离机为碟片式分离机。物理脱酸塔由不锈钢波形板构成。本物理脱酸塔的内部结构与普通的脱酸塔内部结构存在一些差异。物理脱酸塔又称填料塔,采用不锈钢波形板“结构填料”增大了油与蒸汽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气液在填料表面的传质作用,有效地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随蒸汽抽提分离,从而降低油脂中的酸值。
本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在保证产品天然性的同时,通过特有的制作方法对毛油进行脱胶,脱蜡,脱臭以及脱酸,有效保留了角鲨烯、VE、植物甾醇等珍贵护肤成分,使本品具有天然的润肤美肌功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a、油茶籽收储:将经过筛选的油茶籽储存在温度为0℃~30℃的环境中;
b、初步预处理:将油茶籽进行烘干,经烘干后入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以及磁选脱铁;
c、二次预处理:将初步预处理后的油茶籽倒入水池内,油茶籽壳漂浮于水面,进行仁壳分离;
d、再次烘干:将籽仁取出再次进行烘干;
e、冷榨:将烘干后的籽仁倒进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
f、油渣分离:将榨取后的油液油渣混合物放置在一呈碗状的过滤网内,所述过滤网放置在高速离心机上进行油渣分离;
g、脱胶:在毛油中加入水,水的份量少于毛油的份量,再加入0.2%-0.25%的柠檬酸和磷酸溶液,搅拌20-30秒,通过分离机进行分离工作;
h、脱蜡:将经过脱胶后的毛油经过油脂冬化处理,处理时间至少为24小时,再经过过滤分离将毛油分离;
i、脱臭:将经过脱蜡处理后的毛油在减压蒸馏装置中进行减压蒸馏处理;
j:物理脱酸:将经过脱臭的毛油放入物理脱酸塔利用蒸馏脱酸法进行脱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所述分离机为碟片式分离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脱酸塔由不锈钢波形板构成。
CN201410630111.0A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Pending CN105647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0111.0A CN105647637A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0111.0A CN105647637A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7637A true CN105647637A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8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0111.0A Pending CN105647637A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76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054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冷榨山茶油的压榨工艺
CN108865420A (zh) * 2018-06-28 2018-11-23 广西浙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油茶籽油低温冷榨的加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8210A (zh) * 2009-09-08 2010-03-03 李晓艳 一种苏麻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754978U (zh) * 2012-06-18 2013-02-27 蚌埠市琼淮粮油有限公司 一种脱酸塔
CN103113979A (zh) * 2013-02-04 2013-05-2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食用油茶籽油的生产方法
CN103289818A (zh) * 2013-06-18 2013-09-11 张平灿 37道冷榨工艺
CN203200237U (zh) * 2013-03-12 2013-09-18 郑州良远科技有限公司 高酸价植物油物理脱酸塔
CN103834463A (zh) * 2014-02-12 2014-06-04 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 一种茶油的低温冷榨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8210A (zh) * 2009-09-08 2010-03-03 李晓艳 一种苏麻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754978U (zh) * 2012-06-18 2013-02-27 蚌埠市琼淮粮油有限公司 一种脱酸塔
CN103113979A (zh) * 2013-02-04 2013-05-2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食用油茶籽油的生产方法
CN203200237U (zh) * 2013-03-12 2013-09-18 郑州良远科技有限公司 高酸价植物油物理脱酸塔
CN103289818A (zh) * 2013-06-18 2013-09-11 张平灿 37道冷榨工艺
CN103834463A (zh) * 2014-02-12 2014-06-04 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 一种茶油的低温冷榨生产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054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冷榨山茶油的压榨工艺
CN108865420A (zh) * 2018-06-28 2018-11-23 广西浙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油茶籽油低温冷榨的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0462B (zh) 一种油脂精制方法
CN104277906A (zh) 低温冷榨山茶油精制工艺
CN101880596A (zh) 一种油脂低温制取的方法
Paisan et al. Assessment of water degumming and acid degumming of mixed algal oil
CN102936533B (zh) 一种酶法脱胶精制水飞蓟籽油的方法
CN104388182A (zh) 一种物理压榨茶籽油及其提取制备方法
JPH0216960B2 (zh)
CN103805337A (zh) 一种米糠油精制方法
CN103756784A (zh) 浓香菜籽油冷炼工艺方法
CN106106851A (zh) 一种调和油及其制备工艺
CN108676613A (zh) 一种谷糠油、藜麦麸皮油、牡丹籽油等油脂萃取精炼工艺
CN102690723A (zh) 一级食用米糠油的生产方法
CN102899159A (zh) 葵花仁油纯物理压榨工艺
CN105647637A (zh) 一种油茶籽的提油工艺
CN102326633B (zh) 一种以耐盐蔬菜菜籽为原料制备高亚油酸比例食用油的方法
Mantell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CN104877757B (zh) 高酸值米糠油同步脱酸脱蜡工艺
CN106753912A (zh) 一种文冠果油手工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7464A (zh) 一种核桃油的制备方法
CN105767225A (zh) 保健橄榄油及其制备方法
Hami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aw and ripen of banana peel wastes and it’s oils extraction using soxhlet method
CN105154223A (zh) 一种米糠油
Bhuiya et al. Comparison of oil refining and biodiesel production process between screw press and n-hexane techniques from beauty leaf feedstock
CN103484232A (zh) 茶油生产方法
Darmawan et al. Coconut O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