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4696A -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4696A
CN105644696A CN201410680070.6A CN201410680070A CN105644696A CN 105644696 A CN105644696 A CN 105644696A CN 201410680070 A CN201410680070 A CN 201410680070A CN 105644696 A CN105644696 A CN 105644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operated motor
motor cycle
wireless charging
induct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00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建钧
许孟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800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4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4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4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所述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所述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所述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所述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所述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所述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所述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后轮的马达,所述脚踏板设置有可以使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由此可以方便所述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所述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增进所述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Description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以提升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的便利性、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而诞生了电动车辆,通过电动车辆的无废气排放的特点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然而,尽管电动车辆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但是充电却成为电动车辆最大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为解决电动车辆的充电问题,公开了题为“具有电池类型侦测功能的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序列号为TW98105373的专利申请,其通过无线充电方式来为电动车辆的充电提供便利性。
题为“具有电池类型侦测功能的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序列号为TW98105373的专利申请具有充电站1a的充电端和电动车辆1b的被充电端;充电站1a处至少设置有初级线圈1a1,电动车辆1b上至少设置有次级线圈1b1,通过初级线圈1a1与次级线圈1b1的相互感应和作用,将充电站1a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1a1传输到电动车辆1b的次级线圈1b1,次级线圈1b1可以接收充电站1a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1b2进行存储,进而使电动车辆1b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
就电动摩托车而言,同样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方式来获得充足的电源,因此将次级线圈1b1设置在电动摩托车的何处才能确保次级线圈1b1能够稳定地接收初级线圈1a1所输出的电源已经成为电动摩托车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由此来提升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的便利性,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上方设置有乘坐部,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后轮的马达,脚踏板设置有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功效为:通过在脚踏板的底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脚踏板的底盖的上端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侧车体盖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前车体盖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电池上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序列号为TW98105373的专利申请。
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的方块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图4、5是本发明的次级感应线圈的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三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四实施例。
图9、10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五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够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所能实现的功效,现在结合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2所示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无线充电方式为:该无线充电结构具有充电站2的充电端和电动车辆3的被充电端;充电站2处至少设置有初级线圈21,电动车辆3上至少设置有次级线圈4,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1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以进行存储,进而使电动车辆3获得充足的电源。充电站2的初级线圈21与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的旁边另外设置有感应芯片5,由此感应并辨别是否为预设的电动摩托车3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电动摩托车3的车架单元31的前方设置有转向机构32,转向机构32的下方连接前叉(前避震器)33,前叉33的下方枢设有前轮34,车架单元31朝车体后方设有电动后轮35,电动后轮35内设置有轮毂马达(图中未绘出)以向电动摩托车3提供动力,转向机构32的后方并且在电动后轮35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36,乘坐部36与转向机构32保持一定间距;电动摩托车3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37,车体盖37具有包覆转向机构32的车头盖371、设置于车头盖371下方并且包覆车体前端的前车体盖372、以及设置于前车体盖372后方的遮膝罩373、设置于转向机构32与乘坐部36之间的下方的脚踏板374、设置于脚踏板374下方的脚踏板底盖375、设置于乘坐部36下方并且位于车体后方两侧的侧车体盖376。本发明的附图以利用轮毂马达来驱动后轮35为例来说明电动摩托车3的动力来源,实际上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3也可以具有前置马达,其通过驱动链条或皮带来驱动后轮35,或者利用马达和传动箱所构成的驱动机构来驱动后轮35,因此本发明的后轮35的驱动方式并不限于轮毂马达,特此予以说明。
如图3所示,脚踏板374可以形成搁脚部38,骑乘者可以将脚搁置在搁脚部38;脚踏板374与脚踏板底盖375可以限定容置空间A,容置空间A内容纳电池39,电池39电气连接到电动后轮35,由此可以提供电源,用于使电动后轮35运行;由此可以通过设置于转向机构32上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绘出)来使电动后轮35转动,进而使电动摩托车3行驶。
如图2、3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一实施例,脚踏板374的底面设置有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脚踏板374的底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脚踏板374内。通过在脚踏板374的底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如图3、4、5所示,其中,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是矩形卷绕式感应线圈41或者是圆环状卷绕式感应线圈42,由此来增强次级感应线圈4的感应效果。此外,可以在次级感应线圈4的旁边设置可以识别车辆的感应芯片5,由此可以识别电动摩托车3,以在电动摩托车进行充电时判断其身份或者判断是否需要付费。
如图2、6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二实施例,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脚踏板底盖375上,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脚踏板底盖375的上端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脚踏板底盖375内。通过在脚踏板底盖375的上端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如图2、7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三实施例,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侧车体盖376上,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侧车体盖376的内侧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侧车体盖376内。通过在侧车体盖376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如图2、8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四实施例,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前车体盖372上,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前车体盖372的内侧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前车体盖372内。通过在前车体盖372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面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如图2、9、10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五实施例,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电池39的外侧面上,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电池39上。通过在电池39的外侧面上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在脚踏板374的底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3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通过在脚踏板底盖375的上端面设置可以供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3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通过在侧车体盖376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供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3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通过在前车体盖372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供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3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通过在电池39上设置可以供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3的使用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改进公知的缺点,并且达到所要求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确实已经具有改进的功效,并且已经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因此依法提出本发明的申请,请审查员详鉴,做出批准授予专利的审查决定。
符号说明
1a充电站
1a1初级线圈
1b电动车辆
1b1次级线圈
1b2电池
2充电站
21初级线圈
3电动摩托车
31车架单元
32转向机构
33前叉
34前轮
35电动后轮
36乘坐部
37车体盖
371车头盖
372前车体盖
373遮膝罩
374脚踏板
375脚踏板底盖
376侧车体盖
38搁脚部
39电池
4次级感应线圈
41矩形卷绕式感应线圈
42圆环状卷绕式感应线圈
5感应芯片
A容置空间

Claims (12)

1.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所述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所述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所述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所述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所述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所述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所述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后轮的马达,所述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设置有可以使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
2.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所述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所述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所述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所述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所述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所述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所述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后轮的马达,所述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底盖设置有可以使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
3.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所述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所述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所述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所述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所述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所述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所述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后轮的马达,所述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盖的侧车体盖设置有可以使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
4.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所述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所述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所述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所述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所述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所述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所述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后轮的马达,所述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盖的前车体盖设置有可以使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
5.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所述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所述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所述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所述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所述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所述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所述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后轮的马达,所述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可以使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所述次级感应线圈是矩形卷绕式感应线圈或者圆环状卷绕式感应线圈;所述次级感应线圈的旁边设置有感应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所述电动摩托车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感应充电站的初级线圈,通过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所述充电站的电源经由所述初级线圈传输到所述电动车辆的所述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可以接收所述充电站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所述电池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利用封胶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粘贴在所述脚踏板的底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脚踏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利用封胶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粘贴在所述脚踏板底盖的上端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脚踏板底盖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利用封胶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粘贴在所述侧车体盖的内侧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侧车体盖内。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利用封胶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粘贴在所述前车体盖的内侧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前车体盖内。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利用封胶将所述次级感应线圈粘贴在所述电池上。
CN201410680070.6A 2014-11-24 2014-11-24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Pending CN105644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0070.6A CN105644696A (zh) 2014-11-24 2014-11-24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0070.6A CN105644696A (zh) 2014-11-24 2014-11-24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4696A true CN105644696A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8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0070.6A Pending CN105644696A (zh) 2014-11-24 2014-11-24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469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0502A (en) * 1992-09-02 1998-01-20 Cableco And Poumey System for recharging the storage batteries of an electric motor vehicle
JPH10136573A (ja) * 1996-10-28 1998-05-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
JP2001199379A (ja) * 2000-01-18 2001-07-2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
CN1393365A (zh) * 2001-06-25 2003-01-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TW201014113A (en) * 2008-09-23 2010-04-01 Kwang Yang Motor Co Electric car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0149747A (ja) * 2008-12-25 2010-07-08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30307470A1 (en) * 2012-05-16 2013-11-21 Honda Motor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structure for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 vehicle
JP2014187782A (ja) * 2013-03-22 2014-10-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無線充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0502A (en) * 1992-09-02 1998-01-20 Cableco And Poumey System for recharging the storage batteries of an electric motor vehicle
JPH10136573A (ja) * 1996-10-28 1998-05-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
JP2001199379A (ja) * 2000-01-18 2001-07-2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
CN1393365A (zh) * 2001-06-25 2003-01-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TW201014113A (en) * 2008-09-23 2010-04-01 Kwang Yang Motor Co Electric car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0149747A (ja) * 2008-12-25 2010-07-08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71604B2 (ja) * 2008-12-25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30307470A1 (en) * 2012-05-16 2013-11-21 Honda Motor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structure for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 vehicle
JP2014187782A (ja) * 2013-03-22 2014-10-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無線充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9253B2 (en) Electric bicycle
NZ719111A (en) Single-wheel electric balancing scooter
WO2017222688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integrated cycle drive systems
WO2016147599A1 (ja) 電動二輪車用充電システム
CN205010387U (zh)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CN105644696A (zh)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CN205769861U (zh) 箱式折叠电动车
CN204979120U (zh) 一体化轮毂电机及自平衡车自由轮
WO2014177803A3 (fr) Systeme et procede de charge de la batterie d'un vehicule electrique ou hybride
CN206871293U (zh) 多功能便携自行车助力器
CN106542039A (zh) 中置电机组件和电动车
CN205469624U (zh) 一种带磁踏板
CN203593126U (zh) 一种立叉内置式锂电电动车
WO2012028797A3 (fr) Vehicule automobile electrique equipe d'un chargeur avec ou sans contact
CN206125272U (zh) 人力平衡车
CN113199947B (zh) 电动车辆及驱动单元
CN101913401A (zh) 多功能箱式电动、脚蹬两用折叠三轮行李车
CN205417929U (zh) 一种自平衡双轮电动滑板车
CN203920526U (zh) 一种农用三轮车
CN202439793U (zh) 一种可自动充电自行车
CN2069143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零组件转运车
CN201849601U (zh) 多功能电动、脚蹬两用折叠三轮行李车
CN205737942U (zh) 智能化单车
CN204399349U (zh)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自行车坐垫
CN206041560U (zh) 一种利用车把接收电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