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1736B -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1736B
CN105581736B CN201410572043.7A CN201410572043A CN105581736B CN 105581736 B CN105581736 B CN 105581736B CN 201410572043 A CN201410572043 A CN 201410572043A CN 105581736 B CN105581736 B CN 105581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dle
robot body
ground
receiving portion
charg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720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1736A (zh
Inventor
沈强
朴永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720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81736B/zh
Priority to EP15851697.1A priority patent/EP3210516B1/en
Priority to ES15851697T priority patent/ES2885855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5/085473 priority patent/WO20160621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581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1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1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1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02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equipment
    • A47L11/4005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cells; Electric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91Storing or park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therefor; Means allowing transport of the machine when it is not being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2Docking stations; Docking operations
    • A47L2201/022Recharging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2Microcars, e.g. golf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20Drive modes; Transition between modes
    • B60L2260/32Auto pilot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该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充电座,充电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充电端子适配的第二充电端子,充电座固定在地面上方且充电座的底面与地面间隔开以使得机器人本体能够对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充电座上构造有收容部,收容部用于收容机器人本体且在机器人本体搁置在收容部内后第一充电端子与第二充电端子接触以形成电连接。本发明的扫地机器人,其机器人本体能够有效对充电座下面的地面进行清洁,从而提高清扫效果。

Description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背景技术
目前,扫地机器人都会匹配对应的充电座,在扫地机器人的机器人本体的电量较低时,机器人本体会自动回航进行充电。一般地,充电座搁置在地面上,其会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机器人本体在执行清扫任务期间,若机器人本体途经充电座则会主动避开充电座,由此导致机器人本体无法对充电座附近的地面特别是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扫地机器人,该扫地机器人至少能够对充电座下面的地面进行有效清扫。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该充电座能够改善与其匹配的机器人本体对充电座下方地面的清洁效果。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该充电座能够改善与其匹配的机器人本体对充电座下方地面的清洁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以及充电座,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适配的第二充电端子,所述充电座固定在地面上方且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间隔开以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能够对所述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所述充电座上构造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机器人本体且在所述机器人本体搁置在所述收容部内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充电端子接触以形成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其机器人本体能够有效对充电座下面的地面进行清洁,从而提高清扫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充电座贴附在与所述地面正交的墙壁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充电座设在所述墙壁上的插座上并与所述插座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插脚,所述充电座通过所述插脚与所述插座的插接配合而定位在所述墙壁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的充电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回航发射装置,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回航发射装置匹配的回航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第二充电端子构造为充电片,所述充电片的第一端从所述充电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且所述充电片的第二端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充电座包括底板部、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前侧和后侧且彼此相对,以在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限定出所述收容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适于支撑所述充电座的支撑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支撑结构相对所述充电座可上下移动,在所述机器人本体向下搁置在所述收容部内期间所述机器人本体适于抵靠所述支撑结构并驱动所述支撑结构向下运动直至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地面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提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固定在地面上方且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间隔开,以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能够对所述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所述充电座上构造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机器人本体,所述充电座上还设置有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构造为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的充电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座,能够改善与其匹配的机器人本体对充电座下方地面的清洁效果。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固定在地面上方且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间隔开,以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能够对所述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所述充电座上构造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机器人本体,所述充电座上还设置有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构造为充电片,所述充电片的第一端从所述充电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且所述充电片的第二端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座,能够改善与其匹配的机器人本体对充电座下方地面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示意图,其中机器人本体位于充电座内;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提手伸展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充电座的充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图1-图8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100进行详细描述,该扫地机器人100可用于对室内的地面进行清洁,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100可以包括机器人本体1和充电座2,机器人本体1可以包括壳体、行走轮、驱动电机、毛刷等部件。
壳体可以形成为圆形或大体方形,壳体可以是塑料壳体。壳体的前侧可以设置有保险杠,保险杠与壳体之间可以设置弹簧,从而在壳体碰撞到障碍物后该弹簧能够缓冲障碍物施加给机器人本体1的碰撞力,进而保护机器人本体1。
壳体内可以设置有集尘杯,集尘杯可以具有至少一层过滤结构,壳体的底面23上设置有灰尘吸入口,灰尘吸入口可以连通集尘杯,在集尘杯的后侧,可以布置用于产生负压的吸尘电机,在吸尘电机的作用下,灰尘能够从灰尘吸入口被吸入到集尘杯内,用户在使用扫地机器人100一定时间后,可以将集尘杯从机器人本体1内取出并倒掉灰尘,同时用户还可以定期对集尘杯以及过滤结构进行清洗。
集尘杯的两侧可以各设置一个行走轮,每个行走轮可以分别由一个单独的驱动电机驱动,在两个行走轮中间位置的前侧,还可以设置一个具有支撑以及转向功能的万向轮,但不限于此。
毛刷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行走轮的前侧,毛刷可由单独的电机驱动旋转,毛刷能够将壳体底部以及壳体两侧的灰尘汇聚到灰尘吸入口处,从而使得灰尘能够更高效地被吸入到集尘杯内。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关于机器人本体1的构造均已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上述的说明仅是示意性的,不能理解为是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本体1的一种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机器人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未示出),该第一充电端子可与充电座2上设置的第二充电端子21匹配,从而由充电座2向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充电座2固定在地面200上方且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间隔开,换言之,充电座2相比其正下方的地面200而言是悬空设置的,即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其正下方的地面200是彼此间隔开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地面200可以理解为是充电座2下方的地板的上表面、瓷砖的上表面,当然还可以是地毯的上表面,但不限于此。
由此,由于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是间隔开的,因此机器人能够对充电座2下方的地面200进行清洁。例如,充电座2与地面200之间的间距应当至少满足可以使得边刷能够在充电座2与地面200之间的竖向空间内自由旋转,从而将位于充电座2下面的地面200上的灰尘清扫干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机器人本体1的高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机器人本体1的高度可以理解为是在机器人本体1静置在地面200上时,机器人本体1的顶面与地面200之间的竖向距离。更优选地,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之间的距离要大于机器人本体1的高度。
这样,机器人本体1能够整体运动到充电座2的下方,从而充分对充电座2下方的地面200进行有效清洁。而且,由于充电座2相对地面200悬空布置,因此机器人本体1在运动至靠近充电座2的区域时也不用刻意避让充电座2,从而也能对充电座2周围的地面200进行有效清洁。
如图1-图3且结合图4所示,充电座2上构造有收容部24,该收容部24用于收容机器人本体1(如图3所示),并且在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后第一充电端子与第二充电端子21接触以形成电连接,从而充电座2可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这样,在机器人本体1的电量较低时,机器人本体1可向用户发出警示信号,例如以警示灯的形式向用户传递电量低的信息,用户可将机器人本体1放置在收容部24内,从而使得两个充电端子对接以形成电连接,进而由充电座2向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100,通过将充电座2相对地面200悬空设置,使得扫地机器人100的边刷可以对充电座2下面的地面200进行清洁或者机器人本体1可以直接运动到充电座2下面的地面200进行清洁,从而消除了扫地机器人100的部分清扫盲区,强化了扫地机器人100的清扫功能,提高了清扫效果。
同时,在给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时,机器人本体1可以位于收容部24内,即机器人本体1将位于地面200上方,从而对于其它扫地机器人或者其它形式的吸尘器而言,仍然可以对充电座2下方的地面200进行有效清洁,而不会由于扫地机器人100搁置在地面200上而导致无法对其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扫。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2可以直接贴附在与地面200正交的墙壁300上。例如,一般地,墙壁300上设置有插座310,充电座2适于设在该插座310上并与插座310电连接。具体地,充电座2上可以设置有插脚,插脚可以插入到插座310的插孔内,充电座2能够通过插脚与插座310的插接配合而定位在墙壁300上,由此通过插脚即可实现对充电座2的定位,同时也实现了与插座310的电连接,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充电座2与墙壁300的配合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插接配合方式,例如,充电座2也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而直接紧固在墙壁300上,或者直接紧固在插座310上。当然,墙壁300上或者插座310上也可以设置单独的支架,充电座2也可以固定在支架上,只要保证充电座2与正下方的地面200间隔开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2上设置有回航发射装置22,机器人本体1上设置有与回航发射装置22匹配的回航接收装置。应当理解的是,回航发射装置22和回航接收装置的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均已为现有技术,且已广泛应用到现有的扫地机器人与充电座上,因此这里对回航发射装置22以及回航接收装置不作特殊说明或限定。
通过设置回航发射装置22和回航接收装置,使得机器人本体1在电量较低时能够自动寻找充电座2并返回充电座2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充电端子2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子充电片211)构造为向内伸入到收容部24内的充电片,机器人本体1在搁置在收容部24内后,机器人本体1上的第一充电端子可以与该部分接触并形成电连接,从而充电座2能够向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该充电片可以是金属弹片,由此对接方便,且能够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可靠接触。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且结合图6所示,第二充电端子21构造为充电片,充电片的第一端(例如,下端)从充电座2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以构成第二子充电片212且充电片的第二端(例如,上端)向内伸入到收容部24内以构成第一子充电片211。换言之,相比于上述实施例而言,该实施例中的第二充电端子21的其中一部分向内伸入收容部24内以形成第一子充电片211,另一部分可以从充电座2的底面向下延伸超出底面23以形成第二子充电片212。
由此,用户一方面可以直接将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使得机器人本体1上的第一充电端子与第二充电端子21的伸入到收容部24内的部分211接触以形成电连接,从而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同时,机器人本体1也可以在回航发射装置22的引导下,自行运动到充电座2下方,使得机器人本体1上的第一充电端子能够与第二充电端子21的向下伸出其底面23的部分212接触并形成电连接,从而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简言之,该实施例中的机器人本体1既可以通过用户手动取放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当然机器人本体1也可以通过自动回航而实现自动充电过程,丰富了充电方式,提高了扫地机器人100的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充电座2可以包括底板部26、第一侧板部25和第二侧板部27,第一侧板部25和第二侧板部27分别设置在底板部26的前侧和后侧,第一侧板部25和第二侧板部27彼此相对且可平行设置,第一侧板部25、第二侧板部27和底板部26共同限定出上述的收容部24,收容部24可以是一个向上、向左、向右敞开的空间,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一种充电方式是搁置在收容部24内(如图3所示),此时机器人本体1和充电座2的重量可能全部由充电座2进行承载,为了提高充电座2的承载能力,防止充电座2掉落甚至损坏,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充电座2上可以设置有适于支撑充电座2的支撑结构3,该支撑结构3可以在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后支撑在地面200上,从而提高充电座2的稳定性。
例如,支撑结构3相对充电座2可上下移动,在机器人本体1向下搁置在收容部24内期间,机器人本体1适于抵靠支撑结构3并驱动支撑结构3向下运动直至支撑结构3的底面支撑在地面200上。
具体而言,支撑结构3可以为多组,每组支撑结构3可以包括支撑杆31和弹簧32,弹簧32套在支撑杆31上,支撑杆31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环形凸缘311,弹簧32的上端弹性地抵压在环形凸缘311上且弹簧32的下端可以弹性地抵压充电座2内的止抵面33上,弹簧32处于常压缩状态,从而弹簧32能够提供给支撑杆31一个向上的弹力,使得支撑杆31在未受到其它外力的情况下,通过弹簧的推抵作用,支撑杆31的上端可伸入到收容部24内,在用户将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期间,如图7和图8所示,机器人本体1将抵靠在支撑杆31的上端并推抵支撑杆31向下运动直至支撑杆31的底面支撑在地面上,从而支撑杆31能够至少部分分担机器人本体1的重力,提高充电座2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用户提拉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提手11,该提手11可以设置在机器人本体1的壳体上,例如壳体上可以设置有容纳槽,提手11可以收纳在容纳槽内,该提手11相对机器人本体1可先抽拉然后进行翻转,从而方便用户通过该提手11提拉机器人本体1。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扫地机器人100的充电座2进行详细描述,该充电座2用于向扫地机器人100的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充电座2固定在地面200上方且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间隔开,换言之,充电座2相比其正下方的地面200而言是悬空设置的,即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其正下方的地面200是彼此间隔开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地面200可以理解为是充电座2下方的地板的上表面、瓷砖的上表面,当然还可以是地毯的上表面,但不限于此。
由此,由于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是间隔开的,因此机器人能够对充电座2下方的地面200进行清洁。例如,充电座2与地面200之间的间距应当至少满足可以使得边刷能够在充电座2与地面200之间的竖向空间内自由旋转,从而将位于充电座2下面的地面200上的灰尘清扫干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机器人本体1的高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机器人本体1的高度可以理解为是在机器人本体1静置在地面200上时,机器人本体1的顶面与地面200之间的竖向距离。更优选地,充电座2的底面23与地面200之间的距离要大于机器人本体1的高度。
这样,机器人本体1能够整体运动到充电座2的下方,从而充分对充电座2下方的地面200进行有效清洁。而且,由于充电座2相对地面200悬空布置,因此机器人本体1在运动至靠近充电座2的区域时也不用刻意避让充电座2,从而也能对充电座2周围的地面200进行有效清洁。
如图1-图3且结合图4所示,充电座2上构造有收容部24,该收容部24用于收容机器人本体1(如图3所示),充电座2上可以设置有充电端子(即,第二充电端子21),充电座2上的充电端子适于与机器人本体1上的充电端子(即第一充电端子)匹配。优选地,在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后,充电座2上的充电端子可与机器人本体1上的充电端子接触并形成电连接,从而充电座2可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2上的充电端子(即,第二充电端子2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子充电片211)构造为向内伸入到收容部24内的充电片。优选地,机器人本体1在搁置在收容部24内后,机器人本体1上的充电端子可以与该部分接触并形成电连接,从而充电座2能够向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该充电片可以是金属弹片,由此对接方便,且能够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可靠接触。
或者,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2上的充电端子(即,第二充电端子21)构造为充电片,充电片的第一端(例如,下端)从充电座2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以构成第二子充电片212且充电片的第二端(例如,上端)向内伸入到收容部24内以构成第一子充电片211。换言之,相比于上述实施例而言,该实施例中的充电座2上的充电端子的其中一部分向内伸入收容部24内以形成第一子充电片211,另一部分可以从充电座2的底面向下延伸超出底面23以形成第二子充电片212。
由此,用户一方面可以直接将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使得机器人本体1上的充电端子与充电座2上的充电端子的伸入到收容部24内的部分211接触以形成电连接,从而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同时,机器人本体1也可以在回航发射装置22的引导下,自行运动到充电座2下方,使得机器人本体1上的充电端子能够与充电座2上的充电端子的向下伸出其底面23的部分212接触并形成电连接,从而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2可以直接贴附在与地面200正交的墙壁300上。例如,一般地,墙壁300上设置有插座310,充电座2适于设在该插座310上并与插座310电连接。具体地,充电座2上可以设置有插脚,插脚可以插入到插座310的插孔内,充电座2能够通过插脚与插座310的插接配合而定位在墙壁300上,由此通过插脚即可实现对充电座2的定位,同时也实现了与插座310的电连接,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充电座2与墙壁300的配合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插接配合方式,例如,充电座2也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而直接紧固在墙壁300上,或者直接紧固在插座310上。当然,墙壁300上或者插座310上也可以设置单独的支架,充电座2也可以固定在支架上,只要保证充电座2与正下方的地面200间隔开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座2上设置有回航发射装置22,机器人本体1上设置有与回航发射装置22匹配的回航接收装置。应当理解的是,回航发射装置22和回航接收装置的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均已为现有技术,且已广泛应用到现有的扫地机器人与充电座上,因此这里对回航发射装置22以及回航接收装置不作特殊说明或限定。
通过设置回航发射装置22和回航接收装置,使得机器人本体1在电量较低时能够自动寻找充电座2并返回充电座2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充电座2可以包括底板部26、第一侧板部25和第二侧板部27,第一侧板部25和第二侧板部27分别设置在底板部26的前侧和后侧,第一侧板部25和第二侧板部27彼此相对且可平行设置,第一侧板部25、第二侧板部27和底板部26共同限定出上述的收容部24,收容部24可以是一个向上、向左、向右敞开的空间,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一种充电方式是搁置在收容部24内(如图3所示),此时机器人本体1和充电座2的重量可能全部由充电座2进行承载,为了提高充电座2的承载能力,防止充电座2掉落甚至损坏,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充电座2上可以设置有适于支撑充电座2的支撑结构3,该支撑结构3可以在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后支撑在地面200上,从而提高充电座2的稳定性。
例如,支撑结构3相对充电座2可上下移动,在机器人本体1向下搁置在收容部24内期间,机器人本体1适于抵靠支撑结构3并驱动支撑结构3向下运动直至支撑结构3的底面支撑在地面200上。
具体而言,支撑结构3可以为多组,每组支撑结构3可以包括支撑杆31和弹簧32,弹簧32套在支撑杆31上,支撑杆31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环形凸缘311,弹簧32的上端弹性地抵压在环形凸缘311上且弹簧32的下端可以弹性地抵压充电座2内的止抵面33上,弹簧32处于常压缩状态,从而弹簧32能够提供给支撑杆31一个向上的弹力,使得支撑杆31在未受到其它外力的情况下,通过弹簧的推抵作用,支撑杆31的上端可伸入到收容部24内,在用户将机器人本体1搁置在收容部24内期间,如图7和图8所示,机器人本体1将抵靠在支撑杆31的上端并推抵支撑杆31向下运动直至支撑杆31的底面支撑在地面上,从而支撑杆31能够至少部分分担机器人本体1的重力,提高充电座2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用户提拉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提手11,该提手11可以设置在机器人本体1的壳体上,例如壳体上可以设置有容纳槽,提手11可以收纳在容纳槽内,该提手11相对机器人本体1可先抽拉然后进行翻转,从而方便用户通过该提手11提拉机器人本体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以及
充电座,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适配的第二充电端子,所述充电座固定在地面上方且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间隔开以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能够对所述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所述充电座上构造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机器人本体且在所述机器人本体搁置在所述收容部内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充电端子接触以形成电连接;
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适于支撑所述充电座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相对所述充电座可上下移动,在所述机器人本体向下搁置在所述收容部内期间所述机器人本体适于抵靠所述支撑结构并驱动所述支撑结构向下运动直至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贴附在与所述地面正交的墙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设在所述墙壁上的插座上并与所述插座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插脚,所述充电座通过所述插脚与所述插座的插接配合而定位在所述墙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的充电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回航发射装置,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回航发射装置匹配的回航接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端子构造为充电片,所述充电片的第一端从所述充电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且所述充电片的第二端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底板部、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前侧和后侧且彼此相对,以在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限定出所述收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提手。
11.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固定在地面上方且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间隔开以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能够对所述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所述充电座上构造有收容部,所述充电座上还设置有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构造为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的充电片,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适于支撑所述充电座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相对所述充电座可上下移动,在所述机器人本体向下搁置在所述收容部内期间所述机器人本体适于抵靠所述支撑结构并驱动所述支撑结构向下运动直至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地面上。
12.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固定在地面上方且所述充电座的底面与所述地面间隔开以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能够对所述充电座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洁,所述充电座上构造有收容部,所述充电座上还设置有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构造为充电片,所述充电片的第一端从所述充电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且所述充电片的第二端向内伸入到所述收容部内,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适于支撑所述充电座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相对所述充电座可上下移动,在所述机器人本体向下搁置在所述收容部内期间所述机器人本体适于抵靠所述支撑结构并驱动所述支撑结构向下运动直至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地面上。
CN201410572043.7A 2014-10-23 2014-10-23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Active CN105581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2043.7A CN105581736B (zh) 2014-10-23 2014-10-23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EP15851697.1A EP3210516B1 (en) 2014-10-23 2015-07-29 Cleaning robot and charging base thereof
ES15851697T ES2885855T3 (es) 2014-10-23 2015-07-29 Robot de limpieza y base de carga del mismo
PCT/CN2015/085473 WO2016062145A1 (zh) 2014-10-23 2015-07-29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2043.7A CN105581736B (zh) 2014-10-23 2014-10-23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1736A CN105581736A (zh) 2016-05-18
CN105581736B true CN105581736B (zh) 2018-06-08

Family

ID=5576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72043.7A Active CN105581736B (zh) 2014-10-23 2014-10-23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10516B1 (zh)
CN (1) CN105581736B (zh)
ES (1) ES2885855T3 (zh)
WO (1) WO2016062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4056A (zh) * 2016-09-29 2016-12-14 深圳市宇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擦拭机器人
CN106214055A (zh) * 2016-09-29 2016-12-14 深圳市宇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面清洁机器人
CN111050617B (zh) * 2017-09-13 2021-05-07 千叶工业大学 自走式扫除机
WO2019093096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移動ロボット、及び、移動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CN110200555B (zh) * 2018-02-28 2021-10-2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充电方法和充电底座
CN110403527B (zh) * 2018-04-27 2021-11-1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系统、方法及支撑设备和移动机器人
JPWO2020084659A1 (ja) * 2018-10-22 2021-09-02 学校法人千葉工業大学 格納装置
KR101985314B1 (ko) * 2018-10-29 2019-09-03 김정욱 전자동 로봇 청소장치
CN111150329A (zh) * 2018-11-08 2020-05-15 郑州雷动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座
CN210871348U (zh) * 2018-12-28 2020-06-30 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基站
CN110881906A (zh) * 2019-12-10 2020-03-17 东莞芯速科技有限公司大岭山分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CN111600363A (zh) * 2020-06-18 2020-08-28 浙江芯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gv机器人充电装置
CN113475987A (zh) * 2021-08-17 2021-10-08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CN114041730B (zh) * 2021-11-12 2022-12-16 东莞市茵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器
CN114305221A (zh) * 2021-12-17 2022-04-12 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CN114983299A (zh) * 2022-06-06 2022-09-02 深圳银星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清洁机器人的维护方法、清洁机器人、基站及清洁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7459A (ja) * 2003-12-22 2005-07-07 Lg Electronics Inc ロボット掃除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3220955A (zh) * 2010-09-20 2013-07-24 玛纽尔公司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428846B1 (ko) * 2009-06-30 2014-08-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청소기의 충전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6079Y1 (ko) * 2004-08-13 2004-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청소기의 충전대
US20060212191A1 (en) * 2005-03-08 2006-09-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Rechargeable traveling system
CN201469183U (zh) * 2009-06-25 2010-05-19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地面处理系统
US9276419B2 (en) * 2010-12-20 2016-03-01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Robot, a docking system and a docking method
US9178370B2 (en) * 2012-12-28 2015-11-03 Irobot Corporation Coverage robot docking station
CN204427948U (zh) * 2015-01-21 2015-07-01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7459A (ja) * 2003-12-22 2005-07-07 Lg Electronics Inc ロボット掃除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1428846B1 (ko) * 2009-06-30 2014-08-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청소기의 충전장치
CN103220955A (zh) * 2010-09-20 2013-07-24 玛纽尔公司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85855T3 (es) 2021-12-15
EP3210516B1 (en) 2021-07-14
EP3210516A4 (en) 2018-06-06
EP3210516A1 (en) 2017-08-30
WO2016062145A1 (zh) 2016-04-28
CN105581736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1736B (zh)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KR102480693B1 (ko) 진공 청소기 시스템
CN213030588U (zh) 可拆卸结构及自移动机器人
CN204427948U (zh) 扫地机器人
WO2013162094A1 (ko) 로봇 청소기
CN105764396A (zh) 具有可拆卸的集尘组件的真空吸尘器
CN108697289A (zh) 真空吸尘器
CN108697283A (zh) 真空吸尘器
JP2006204758A (ja) ロボット掃除機
CN104586324A (zh) 实现自动导航、擦地、充电和抹布清洗的智能清洁机器人
JP2011189133A (ja) 真空掃除装置
CN204260674U (zh) 扫地机器人
CN208598271U (zh) 充电吸尘器系统
CN208193064U (zh) 立式吸尘器
CN110279353A (zh) 一种商用智能清洁机器人
CN105640441B (zh) 扫地机器人
CN205814258U (zh) 一种具有大垃圾处理装置的扫地机器人
CN206461388U (zh) 自移动式扫地机器人系统
US97001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setting power in a cleaning system
CN105559703A (zh) 充电座及具有其的扫地机器人
CN104203061B (zh) 清洁设备、清洁方法和改装方法
CN106691313A (zh) 一种智能吸尘器
CN105581734A (zh)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CN208833687U (zh) 一种锂电池配件外观检测装置
JP2018134330A (ja) 電気掃除機スタンド及び電気掃除機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4

Address after: No.39 Caohu Avenue, Xia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00

Patentee after: Meizhizong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9 Caohu Avenue, Xia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