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777A - 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9777A
CN105579777A CN201480052370.8A CN201480052370A CN105579777A CN 105579777 A CN105579777 A CN 105579777A CN 201480052370 A CN201480052370 A CN 201480052370A CN 105579777 A CN105579777 A CN 105579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urceolus
pulverizing jet
gas nozzle
posse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23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9777B (zh
Inventor
横滨克彦
滨田务
新屋谦治
冈元章泰
内村博辉
武野计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79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9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7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20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22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with separate air and gas feed ducts, e.g. with ducts running parallel or cross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70Baffles or like flow-disturb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7/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conjointly or alternatively of gaseous or liquid or pulverulent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201/00Staged combustion
    • F23C2201/30Staged fuel supply
    • F23C2201/301Staged fuel supply with different fuels in s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using fluid fuels or solid fuels suspended in air; Combustion processes therefor
    • F23C2900/06043Burner staging, i.e. radially stratified flame core bur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7/00Ignition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bur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burners using fluid fuels or solid fuels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 F23D2900/14Special features of gas burners
    • F23D2900/14481Burner nozzles incorporating flow adjus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一种喷烧器,其具备:筒状的第一外筒(20);扩散室(21),其配置于第一外筒(20)的内侧,且具有朝向第一方向逐渐扩径的内周面;第一气体喷嘴(22),其向扩散室(21)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第一方向供给第一气体;第二气体喷嘴(23),其在第一外筒(20)的周向上与第一气体喷嘴(22)相邻地配置,且向扩散室(21)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第一方向供给第二气体;以及点火炬(24),其向第二气体与第一气体的至少一方中点火。

Description

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以及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本申请以2013年9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99699号为基础要求优先权,且在本申请中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使低品质煤高品质化的煤改质设备中,为了除去低品质煤中含有的水银等杂质,有时进行热分解处理。在进行该热分解处理时,从低品质煤中分离可燃性的气体。该可燃性的气体有时在燃烧炉中燃烧作为高温的气体而被再利用。该高温的气体例如作为用于对低品质煤进行热分解的热源向回转窑等的套管运送,之后经由排气净化装置等向外部排出。
由低品质煤得到的可燃性的气体一般是低热量气体。因此,在燃烧炉中使其燃烧时,存在因热量不足而无法稳定地燃烧的情况,以及使一部分天然气等高热量气体进入燃烧炉而使低热量气体与高热量气体同时燃烧的情况。在上述煤改质设备中,为了良好地进行火从高热量气体向低热量气体地移动,而在低热量气体用喷烧器的附近配置有作为助燃喷烧器的高热量气体用喷烧器。另外,在高热量气体用喷烧器的附近配置有点火炬。
然而,需要向低热量气体用喷烧器、高热量气体用喷烧器等各喷烧器单独地供给空气,因此会导致配管复杂化。另外,各喷烧器借助专用的管座而单独地安装于燃烧炉壁面等,因此管座数增加而难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低热量气体用喷嘴、高热量气体用喷嘴的燃烧器。低燃料气体用喷嘴供给低热量气体。高热量气体用喷嘴向低热量气体用喷嘴的内侧中央供给高热量气体。该燃烧器使低热量气体与高热量气体同时燃烧。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辅助喷烧器使天然气等高热量的燃料燃烧,且利用其火焰来辅助排出气体的燃烧的混合燃烧式的喷烧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22027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415456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煤改质设备中,在设备起动时,为了升温而将高热量气体点火。然而,在设备起动时,利用非活性气体(例如,氮气)对将低品质煤热分解的炉窑进行清洗。这样一来,有时经由低热量气体用的喷嘴向高热量气体用喷嘴的附近供给非活性气体。其结果是,有时会使配置于低热量气体用喷嘴的附近的高热量气体用喷嘴的火焰失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低热量气体用喷嘴的附近配置有高热量气体用喷嘴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因从低热量气体用喷嘴喷出的非活性气体而使高热量气体的火焰失火的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一种喷烧器,其使第一气体、热量比所述第一气体高的第二气体同时燃烧,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烧器具备:筒状的第一外筒,其具有沿第一方向供给一次空气的开口部;扩散室,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侧,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逐渐扩径的内周面;第一气体喷嘴,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侧,且向所述扩散室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供给所述第一气体;第二气体喷嘴,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外筒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相邻,且向所述扩散室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供给所述第二气体;以及点火炬,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侧,且对所述第二气体与所述第一气体的至少一方进行点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喷烧器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的开口端部具备沿着所述扩散室的最外周部与所述扩散室相接的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喷烧器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喷烧器具备多个所述第一气体喷嘴,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的各接触部与所述扩散室抵接的周向的角度范围的合计设为90度至200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喷烧器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第二气体喷嘴在其第一方向的开口端部具备使所述第二气体产生涡流的稳焰凸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喷烧器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喷烧器具备第二外筒,所述第二外筒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外侧,且在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一外筒之间形成供二次空气流通的流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第五方式的基础上,喷烧器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喷烧器具备旋流器,所述旋流器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与所述第二外筒之间,且使所述二次空气沿周向回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喷烧器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喷烧器具备降温减少部,所述降温减少部覆盖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并防止所述第一气体的降温。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煤改质设备具备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具有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喷烧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在低热量气体用喷嘴的附近配置有高热量气体用喷嘴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因从低热量气体用喷嘴喷出的非活性气体而使高热量气体的火焰失火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煤改质设备1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燃烧炉的喷烧器周围的简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从图2的III方向观察时的喷烧器10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上述喷烧器的第一气体喷嘴上装配有降温减少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相对于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的能够稳定燃烧的一次空气比的映射表。
图7是表示相对于一次空气比的能够稳定燃烧的一次混合氧浓度(vol%)的映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煤改质设备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煤改质设备1的简略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煤改质设备1是通过将低品质煤中含有的水分、杂质等除去而成形从而实现低品质煤的高品质化的设备。
如图1所示,煤改质设备1主要包括:粉碎机2、干燥机3、裂解炉4、燃烧炉5、冷却器6、修整器7、混合机8、以及成型(briquette)装置9。
粉碎机2通过将原煤L粉碎从而将原煤L的大小调整成后工序中容易处理的大小。将由粉碎机2调整了大小后的原煤L向干燥机3运送。
干燥机3使由粉碎机2调整了大小后的原煤L干燥。作为该干燥机3,可以使用例如利用蒸气而对原煤L进行间接加热的蒸汽管干燥机等。将由该干燥机3干燥后的煤向裂解炉4运送。
裂解炉4是对由干燥机3干燥后的煤稍微进行热分解的装置。更具体而言,裂解炉4将煤中含有的挥发成分、水银等各种杂质气化并提取。通过裂解炉4而分离出的气体作为低热量气体(第一气体)向燃烧炉5运送。通过裂解炉4进行热分解后的改质煤向冷却器6运送。
在燃烧炉5中,使通过裂解炉4分离出的低热量气体与一次空气等一起燃烧而生成高温气体。该高温气体向裂解炉4的套管4a供给,作为裂解炉4的热源而使用。在通过该裂解炉4而用于原煤L的加热的高温气体在由例如排气净化系统(AQCS)Cs净化后,向大气中排出。图1中,附图标记“F”是风量调节风扇,附图标记“B”是鼓风机。设置于套管4a与排气净化系统Cs之间的配管上的风量调节风扇F与鼓风机B均将使用后的高温气体送入排气净化系统Cs。
冷却器6将通过裂解炉4进行热分解处理后的改质煤冷却。通过该冷却器6将400℃左右的改质煤的温度冷却至70℃左右。将由冷却器6冷却后的改质煤向修整器7运送。
修整器7进一步通过大气等对由冷却器6一定程度地进行了冷却后的改质煤缓慢地进行温度调节。修整器7例如将改质煤温度调节至50℃以下。将由该修整器7温度调节后的改质煤向混合机8运送。
混合机8将由修整器7温度调节后的改质煤粉碎而使其成为更细的粒子状。混合机8在为了成形改质煤而需要粘合剂等添加物的情况下,在粉碎的同时将粘合剂投入改质煤中搅拌。将由混合机8粉碎以及搅拌后的改质煤向成型装置9运送。
成型装置9将改质煤成形成规定的块状。成型装置9通过例如压缩成形等将改质煤成形成块状。通过车辆、船舶等搬运机构将由该成型装置9成形后的改质煤的煤块Br向目的地搬运。
接下来,根据附图对上述的燃烧炉5的喷烧器10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燃烧炉5的喷烧器10周围的简略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燃烧炉5具备形成燃烧用的空间K的容器11。在该容器11上经由一个管座11a而安装有喷烧器10。喷烧器10使热量不同的两种气体混合燃烧。在喷烧器10的轴线O方向上,喷烧器10的空间K侧的端部10a的位置与容器11的内侧面11b位于同一位置。喷烧器10上连接有用于供给低热量燃料、高热量燃料、点火炬燃料、以及空气的配管12a~12d。在这些配管12a~12d上分别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3a~13d。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向喷烧器10供给由裂解炉4产生的低热量气体作为低热量燃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向喷烧器10供给比低热量气体热量高的天然气等高热量气体(第二气体)作为高热量燃料。向喷烧器10供给的空气作为后述的一次空气以及二次空气而使用。
图3是从图2的III方向观察时的喷烧器10的主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如图3、图4所示,喷烧器10具备:第一外筒20、扩散室21、第一气体喷嘴22、第二气体喷嘴23、点火炬24、以及第二外筒25。
第一外筒20形成向内部空间K供给一次空气的流路。第一外筒20形成为筒状,更具体而言形成为圆筒状。第一外筒20在该轴线O方向上的内部空间K侧(以下,简称为第一方向)具有开口部27。
扩散室21配置于第一外筒20的内侧,且具有朝向第一方向逐渐扩径的内周面28。在该扩散室21的径向的内侧形成有圆锥状的空间。扩散室21在从内部空间K侧观察时,形成与第一外筒20同心的圆形。扩散室21的作为第一方向的端部的最外周部29的位置配置在与第一外筒20的第一方向的端部30的位置在轴线O方向上相同的位置。这里,优选将扩散室21的内周面28与轴线O的角度θ0设为50~70度。
第一气体喷嘴22配置于第一外筒20的径向内侧。该第一气体喷嘴22向扩散室21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第一方向供给低热量气体。在本实施方式的喷烧器10中设有多个更具体而言设有两个第一气体喷嘴22。这些第一气体喷嘴22的开口部31分别配置在隔着轴线O对称的位置。
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气体喷嘴22的开口端部32具有与扩散室21接触的接触部33。该接触部33的沿着最外周部29的剖面形成为圆弧状。接触部33遍以及其周向的整个区域而与扩散室21的最外周部29相接。由此,在第一外筒20的内侧流动的一次空气不会朝向第一方向在第一气体喷嘴22的接触部33与扩散室21的最外周部29之间流动。若设置两个接触部33与扩散室21的最外周部29抵接的周向的角度范围θ1、θ2,则将这些角度范围θ1、θ2的合计设于90度至200度的范围。
第一气体喷嘴22的开口端部32具备从接触部33的周向两侧朝向第一外筒20平行地延伸的两个侧壁部34。开口端部32具备将平行的侧壁部34的第一外筒20侧的端部彼此连接的外侧壁部34a。外侧壁部34a以沿着第一外筒20的内侧面的方式形成朝向第一外筒20侧凸起的剖面圆弧状。
第二气体喷嘴23向扩散室21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第一方向供给高热量气体。在本实施方式的喷烧器10中设有多个更具体而言设有两个第二气体喷嘴23。这些第二气体喷嘴23配置为在第一外筒20的周向上与第一气体喷嘴22相邻。另外,两个第二气体喷嘴23配置在隔着轴线O对称的位置。
第二气体喷嘴23的第一方向的开口端部35配置于比扩散室21的最外周部29靠第一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二气体喷嘴23的开口端部35在从内部空间K侧观察时配置于比扩散室21靠后侧的位置。也可以将扩散室21的最外周部29与第二气体喷嘴23的开口端部35的轴线O方向上的距离d设为0~30mm。另外,更优选将距离d设为0mm。
第二气体喷嘴23在其开口端部35具备稳焰凸缘36。稳焰凸缘36具有在将从第二气体喷嘴23供给的高热量气体点火时保持其火焰的功能。具体而言,稳焰凸缘36具有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37以封闭第一方向的开口端部35。稳焰凸缘36具有剖面积比开口端部35处的第二气体喷嘴23的流路小的多个贯通孔38。这些贯通孔38将第二气体喷嘴23的内部空间与扩散室21的最外周部29的径向外侧的区域之间连通。流通于第二气体喷嘴23中的高热量通过气体贯通孔38向第二气体喷嘴23的外部流出时,在贯通孔38的周围形成小涡流(未图示)。通过该小涡流减少了高热量气体的火焰的失火。
这里,就本实施方式中的稳焰凸缘36而言,为了保持第二气体喷嘴23的火焰,将从第二气体喷嘴23朝向扩散室21的方向的宽度w设为5~20mm能够高效地稳焰。并且,更优选将宽度w设为10mm。换句话说,存在一次空气流通于稳焰凸缘36与扩散室21之间的情况。
点火炬24形成对上述的高热量气体与低热量气体的至少一方点火的火种。向点火炬24中供给上述的点火炬燃料。点火炬24配置于第一外筒20的内侧的第一气体喷嘴22与第二气体喷嘴23之间。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有两个点火炬24的情况,然而也可以是一个。
在第二外筒25与第一外筒20之间形成有供二次空气流通的流路。第二外筒25配置为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覆盖第一外筒20的外侧。第二外筒25与第一外筒20的轴线O重叠,且形成为直径比第一外筒20大的圆筒状。即,供二次空气流通的流路形成为径向的尺寸在第一外筒20的整周相等。
在第一外筒20与第二外筒25之间配置有多个旋流器39。这些旋流器39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等间隔地配置。旋流器39作为使二次空气绕轴线O回旋的偏转板而发挥功能。换句话说,从第一外筒20与第二外筒25之间的流路向内部空间K流出的二次空气的气流形成圆筒状且螺旋状的回旋流。通过该二次空气的回旋流,使得其径向内侧的开口部27的附近的区域成为负压。因此,该负压使得二次空气随着从开口部27沿轴线O方向分离而逐渐缩径。由此,向二次空气的内侧流出的一次空气、低热量气体、高热量气体向轴线O侧集中,因此更能减少火焰的失火。这里,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旋流器39的用于使二次空气回旋的叶片角度设为0~45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失火。并且,更优选将叶片角度设为30度。
图5是表示将降温减少部40装配于第一气体喷嘴22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喷烧器10具备减少第一气体喷嘴22降温的降温减少部40。该降温减少部40覆盖第一气体喷嘴22的外周面41的至少一部分。降温减少部40具备能够加热第一气体喷嘴22的加热器与能够隔热的隔热件中的至少一方。通过像这样设置,能够减少从裂解炉4运送来的高温的低热量气体中含有的焦油等达到冷凝温度以下而凝结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喷烧器10具备上述的结构。
图6是表示相对于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能够稳定燃烧、即能够稳定地着火以及稳定地稳焰的一次空气比的映射表。这里,一次空气比通过一次空气的全部流量与高热量气体的全部流量的理论上的空气量之比来定义。另外,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是表示低热量气体与高热量气体的全部流量中包含多少高热量气体的值,由高热量气体的热量输入/(低热量气体的热量输入+高热量气体的热量输入)×100(%)来定义。
上述喷烧器10根据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而调节成比图6中的实线所示的下限值大的一次空气比。图6中,“○”表示通过实验而确认了稳定燃烧(包括稳定着火以及稳定稳焰)的相对于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的一次空气比。另外图4中,“×”表示通过实验而确认了不稳定燃烧的相对于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的一次空气比。
该图6所示,一次空气比的下限值随着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减少,其上升率急剧增加从而仅通过一次空气的流量调节难以稳定燃烧。因此,优选调节高热量气体的流量以使热量输入比大于10%。然而,从节省能源的角度出发,将高热量气体的流量调整为尽可能少。
图7是表示相对于一次空气比能够稳定燃烧、即稳定地着火以及稳定地稳焰的一次混合氧浓度(vo1%)的映射表。这里,一次空气混合氧浓度是表示一次空气与非活性气体(例如,氮气)的全部流量中包含多少一次空气的氧的值,由一次空气中氧沉积流量/(一次空气流量+非活性气体流量)×100(%)来定义。
在裂解炉4中将非活性气体清除的情况下,该非活性气体从第一气体喷嘴22流出。在该情况下,上述喷烧器10根据一次空气比而设置成比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下限值大的一次混合氧浓度,从而能够稳定燃烧、即稳定地着火以及稳定地稳焰。图7中,“○”表示通过实验而确认了稳定燃烧(包括稳定着火以及稳定稳焰)的相对于一次空气比的一次混合氧浓度。另外,图4中,“×”表示通过实验而确认了不稳定燃烧的相对于一次空气比的一次混合氧浓度。
如图7所示,一次混合氧浓度的下限值在一次空气比达到“2”左右的情况下变得最低。而且,从一次混合氧浓度变得最低的值起,随着一次空气比增加,一次混合氧浓度的下限值缓慢地增加。另一方面,从一次混合氧浓度变得最低的值起,随着一次空气比减少,一次混合氧浓度的下限值急剧增加。因此,优选将一次空气的流量调节为一次空气比大于“1”。
上述的一次空气比的调节以及一次混合氧浓度的调节也可以通过使计算机执行预先存储的程序而自动地进行。
在自动调节一次空气比以及一次混合氧浓度的情况下,例如,设置单独地驱动流量调节阀13a~13c的促动器(未图示)、分别计测高热量气体的流量、低热量气体的流量、以及一次空气的流量的流量计(未图示)。计算机根据各流量计的测量结果计算第二气体喷嘴23的热量输入比,并且参照上述映射表而求出能够稳定燃烧的一次空气比以及一次混合氧浓度。并且,计算机控制一次空气的流量以达到所求出的一次空气比。这里,一次空气比的调节不局限于自动控制的方式。也可以取代上述计算机的控制处理,例如,也可以将流量计的测量结果、上述图6、图7所示的映射表显示在显示器上,而由作业者适当进行上述流量的控制。
因此,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喷烧器10,如图4所示,朝向第一方向流通于扩散室21的外侧的一次空气以向扩散室21的内周面侧卷起旋涡的方式导入。并且,向该旋涡中导入从第二气体喷嘴23供给的高热量气体,从而能够在扩散室21内产生小的火球。因此,能够将一次空气与高热量气体可靠地混合,而减小从第一气体喷嘴22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影响。另外,在从第一气体喷嘴22供给低热量气体的情况下,能够将低热量气体导入扩散室21,而使低热量气体可靠地燃烧。
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将高热量气体用的喷嘴配置于低热量气体用的喷嘴的附近的情况下因从低热量气体用的喷嘴喷出的非活性气体导致高热量气体的火焰失火。
另外,第一气体喷嘴22的开口端部32具有接触部33,从而能够将从第一气体喷嘴22供给的低热量气体经由接触部33顺畅地导入扩散室21。
并且,将接触部33与扩散室21抵接的周向的角度范围的合计设置成90度至200度,从而能够将低热量气体卷入扩散室21的范围设为最适合低热量气体燃烧的范围。
另一方面,在接触部33与扩散室21抵接的周向的角度范围的合计低于90度的情况下,无法向扩散室21内适当地供给低热量气体,存在无法稳定燃烧的可能性。另外,在接触部33与扩散室21抵接的周向的角度范围的合计高于200度的情况下,向扩散室21内导入低热量气体的范围过大,从而可能阻碍高热量气体、一次空气向扩散室21导入。
并且,在将第二气体喷嘴23的第一方向的开口端部35配置在比扩散室21的最外周部29靠轴线O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使从第一气体喷嘴22喷出非活性气体,非活性气体也不会朝向比第一气体喷嘴22的开口端部32靠上游侧配置的第一气体喷嘴22的开口端部32流动。因此,能够减少因非活性气体导致第二气体喷嘴23的火焰失火的情况。
另外,通过具备稳焰凸缘36,从而能够在第二气体喷嘴23的开口端部35的周围形成高热量气体的涡流。因此,通过向涡流点火来稳定在第二气体喷嘴23产生的火焰,能够进一步减少扩散室21内的火焰失火的情况。
并且,通过具备第二外筒25,从而能够通过二次空气从外侧包围第一外筒20的下游侧的空间。因此,能够将更多的一次空气、低热量气体、以及高热量气体更可靠地向扩散室内引导。
另外,通过具备旋流器39,从而二次空气的内侧的空间因二次空气的回旋而成为负压,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向扩散室21内引导一次空气、低热量气体、以及高热量气体。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煤改质设备1,能够减少喷烧器10的火焰失火的情况,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煤改质过程中的热分解处理。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附加了各种变更的情况。即,实施方式中列举的具体的形状以及结构等仅为一例,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气体喷嘴22、第二气体喷嘴23、以及点火炬24各设置两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第一气体喷嘴22、第二气体喷嘴23、以及点火炬24的数量只要分别是一个以上即可。
并且,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扩散室21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圆锥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在扩散室21上设置沿轴线O方向贯通的安装用的贯通孔、用于防止热变形造成的破裂的从空间K侧观察时沿径向延伸的狭缝。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设于煤改质设备1的燃烧炉5上的喷烧器10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将其用于煤改质设备1以外的燃烧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以及在低热量气体用喷嘴的附近配置有高热量气体用喷嘴的喷烧器以及具有燃烧炉的煤改质设备,该燃烧炉具备该喷烧器。根据本发明的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能够减少因从低热量气体用喷嘴喷出的非活性气体导致高热量气体的火焰失火。
附图标记说明
1煤改质设备
2粉碎机
3干燥机
4裂解炉
4a套管
5燃烧炉
6冷却器
7修整器
8混合机
9成型装置
10喷烧器
10a端部
11容器
11a管座
11b内侧面
12a~12d配管
13a~13d流量调节阀
20第一外筒
21扩散室
22第一气体喷嘴
23第二气体喷嘴
24点火炬
25第二外筒
26流路
27开口部
28内周面
29最外周部
30端部
31开口部
32开口端部
33接触部
34壁部
34a外侧壁部
35开口端部
36稳焰凸缘
37平面
38贯通孔
39旋流器
40降温减少部
41外周面
B鼓风机
Br煤块
Cs排气净化系统
F风量调节风扇
K空间
L原煤

Claims (8)

1.一种喷烧器,其使第一气体、热量比所述第一气体高的第二气体同时燃烧,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烧器具备:
筒状的第一外筒,其具有沿第一方向供给一次空气的开口部;
扩散室,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侧,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逐渐扩径的内周面;
第一气体喷嘴,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侧,且向所述扩散室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供给所述第一气体;
第二气体喷嘴,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外筒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相邻,且向所述扩散室的径向外侧的区域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供给所述第二气体;以及
点火炬,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侧,且对所述第二气体与所述第一气体的至少一方进行点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烧器,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的开口端部具备沿着所述扩散室的最外周部与所述扩散室相接的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烧器,其中,
所述喷烧器具备多个所述第一气体喷嘴,
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的各接触部与所述扩散室抵接的周向的角度范围的合计设为90度至20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烧器,其中,
所述第二气体喷嘴在其第一方向的开口端部具备使所述第二气体产生涡流的稳焰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烧器,其中,
所述喷烧器具备第二外筒,所述第二外筒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外侧,且在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一外筒之间形成供二次空气流通的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烧器,其中,
所述喷烧器具备旋流器,所述旋流器配置于所述第一外筒与所述第二外筒之间,且使所述二次空气沿周向回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烧器,其中,
所述喷烧器具备降温减少部,所述降温减少部覆盖所述第一气体喷嘴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并防止所述第一气体的降温。
8.一种煤改质设备,其具备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具有所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烧器。
CN201480052370.8A 2013-09-26 2014-07-17 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79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699 2013-09-26
JP2013199699A JP5980186B2 (ja) 2013-09-26 2013-09-26 バーナー、および、石炭改質プラント
PCT/JP2014/069112 WO2015045584A1 (ja) 2013-09-26 2014-07-17 バーナー、および、石炭改質プラン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9777A true CN105579777A (zh) 2016-05-11
CN105579777B CN105579777B (zh) 2017-07-04

Family

ID=5274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23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79777B (zh) 2013-09-26 2014-07-17 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23194A1 (zh)
JP (1) JP5980186B2 (zh)
CN (1) CN105579777B (zh)
AU (1) AU2014325697B2 (zh)
DE (1) DE112014004417T5 (zh)
WO (1) WO201504558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99207A (en) * 1945-12-22 1950-02-28 John J Wolfersperger Pressure-type burner and method of burning fuel
US3376098A (en) * 1966-08-29 1968-04-02 Phillips Petroleum Co Two-chamber burner and process
US3578793A (en) * 1968-05-29 1971-05-18 Air Prod & Chem Variable flame oxy-fuel burner
US4298337A (en) * 1979-04-23 1981-11-03 Mechtr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uel burner having flame stabilization by internal recirculation
JPS6030567Y2 (ja) * 1980-06-09 1985-09-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焚燃焼装置
US4431403A (en) * 1981-04-23 1984-02-14 Hauck Manufacturing Company Burner and method
JPS5949419A (ja) * 1982-09-14 1984-03-22 Sanree Reinetsu Kk ガスバ−ナ
US4565137A (en) * 1983-08-08 1986-01-21 Aqua-Chem, Inc. Bio-mass suspension burner
JP2526236B2 (ja) * 1987-02-27 1996-08-21 バブコツク日立株式会社 超低NOx燃焼装置
US4860695A (en) * 1987-05-01 1989-08-29 Donlee Technologies, Inc. Cyclone combustion apparatus
JPH01129511U (zh) * 1988-02-23 1989-09-04
JPH04225701A (ja) * 1990-12-27 1992-08-14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燃焼器
JPH04366306A (ja) * 1991-06-11 1992-1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燃料燃焼装置
US5259184A (en) * 1992-03-30 1993-11-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ry low NOx single stage dual mode combustor construction for a gas turbine
US5636510A (en) * 1994-05-25 1997-06-1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Gas turbine topping combustor
US6238206B1 (en) * 1997-05-13 2001-05-29 Maxon Corporation Low-emissions industrial burner
US6176087B1 (en) * 1997-12-15 2001-01-2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luff body premixing fuel injector and method for premixing fuel and air
JP2001090912A (ja) * 1999-09-17 2001-04-03 Babcock Hitachi Kk ガスバーナ
JP2002162007A (ja) * 2000-11-20 2002-06-07 Tokyo Gas Co Ltd バーナ
US6699031B2 (en) * 2001-01-11 2004-03-02 Praxair Technology, Inc. NOx reduction in combustion with concentrated coal streams and oxygen injection
JP2004091922A (ja) * 2002-08-09 2004-03-25 Jfe Steel Kk 鋼材加熱炉
EP1568942A1 (de) * 2004-02-24 2005-08-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mischbrenner sowie Verfahren zur Verbrennung eines niederkalorischen Brenngases
US20090029302A1 (en) * 2007-07-27 2009-01-29 Steven Bortz System of close coupled rapid mix burner cells
JP5458834B2 (ja) * 2009-11-30 2014-04-02 株式会社Ihi 多燃料用バーナ装置
CN101985557B (zh) * 2010-08-19 2011-09-14 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煤物质单燃烧器分解设备
EP2821699A1 (en) * 2013-07-02 2015-01-07 Haldor Topsøe A/S Mixing of recycle gas with fuel gas to a bur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80186B2 (ja) 2016-08-31
AU2014325697B2 (en) 2017-03-30
WO2015045584A1 (ja) 2015-04-02
US20160223194A1 (en) 2016-08-04
JP2015064186A (ja) 2015-04-09
AU2014325697A1 (en) 2016-04-07
CN105579777B (zh) 2017-07-04
DE112014004417T5 (de) 2016-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53862B2 (ja) 発火装置における燃焼管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発火装置
CN102713436B (zh) 用于炼钢设备的燃烧装置
KR101228420B1 (ko) 직접선회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한 연소설비
KR101879024B1 (ko) 고효율 질소 산화물 저감형 버너 및 이를 갖는 연소 설비
RU170609U1 (ru) Горелка для сжигания газа и мазута
CN104583677B (zh) 用于操作液体燃料催化燃烧的催化加热器和反应器中的燃料喷射系统
CN102032592A (zh) 一种煤粉点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202030442A (zh) 水泥窯用燃燒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CN105579777A (zh) 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
EP3857125B1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CN210399972U (zh) 一种水泥分解炉煤粉高效气化低氮燃烧技术装置
JP6041662B2 (ja) 粉体燃焼装置
JP6797084B2 (ja) 二次燃焼用気体供給方法、二次燃焼用気体供給構造、及び廃棄物焼却炉
CN101432573B (zh) 热风锅炉
CN110160066A (zh) 烟气加热系统
JP6167546B2 (ja) 微粉炭バーナ
US2023009862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ying material and asphalt mixing facility having such an apparatus
WO2024082443A1 (zh) 一种氨煤混合燃烧系统
CN111076214B (zh) 预热燃烧点火系统及方法,预热燃烧锅炉设备
TWI685632B (zh) 燃燒裝置、鍋爐及燃燒方法
RU6139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езвреживания газов окисления
JP6257422B2 (ja) 加熱炉用燃焼装置
OA20084A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17739350A (zh) 一种硫回收尾气焚烧设备及尾气处理方法
CN104769359B (zh) 被燃烧物的气化燃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