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725B - 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9725B
CN105579725B CN201480053731.0A CN201480053731A CN105579725B CN 105579725 B CN105579725 B CN 105579725B CN 201480053731 A CN201480053731 A CN 201480053731A CN 105579725 B CN105579725 B CN 105579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heat exchanger
collector
channel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7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9725A (zh
Inventor
M·巴德勒本
S·巴蒂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a Cana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na Cana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a Canada Corp filed Critical Dana Cana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79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9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28F13/1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creating turbulence, e.g. by stirring, by increasing the force of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48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connectors to header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1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 F28F9/0253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with multiple channels, e.g. with combined inflow and outflow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connectors with flow 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connector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8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connectors with flow lines of quick acting type, e.g. with snap 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4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 F28F9/06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dismountable joints
    • F28F9/12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dismountable joints by flange-type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2009/0285Other particular headers or end plates
    • F28F2009/0287Other particular headers or end plates having passages for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通路的热交换器,其中,热交换器由多个堆叠的热交换器板组成,它们限定将相应成对的集管互连的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成对集管中的至少一个集管呈环形集管结构的形式,该结构将热交换器分为至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此形成至少双通路的流动路径。该环形集管结构是由大致管形的集管插入件提供,该集管插入件具有嵌入在集管内的一端。第一环形集管流动通道与热交换器第一部分内的成组流体流道中的一个流道连通,而第二居中的集管流动通道与热交换器第二部分内的对应成组流体流道连通。

Description

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
相关申请的交互参照
本申请要求对2013年9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84,520的优先权益,本文以参见方式引入其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具体来说,涉及一体地安装在热交换器内的具有同轴入口/出口管的双通路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双通路或多通路热交换器是大家熟知的,其中,各种组合的不同热交换器板堆叠在一起,以形成理想的通过热交换器的流动型式。在双通路热交换器中,通过热交换器的流动型式中的至少一种流路被分为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通路具有用来将流体引入到热交换器内的入口集管以及将流体从第一通路传输到第二通路的中间出口集管,第二通路与另一集管流体地连通,在完成第二通路之后该另一集管引导流体流出热交换器外。因此,为了形成双通流动路径,需要三种不同的集管结构,其中一个集管,即,用于热交换器内的一种流体的入口集管,只延伸通过热交换器内芯的一部分。因此,为了形成具有理想的双通流动型式的热交换器,需要不同的热交换器板以形成热交换器内芯。具有形成热交换器所需的多个不同的板,这增加了与热交换器相关的成本,并还添加与热交换器制造相关的复杂性。因此,希望将传统的单通路热交换器修改为双通路(或多通路热交换器),而无需使用各种不同的热交换器板,也不需要附加的集管结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示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多个堆叠的热交换器板,这些板在其间形成多个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而形成热交换器内芯;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它们由多个第一流体流道互连,以使第一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和从热交换器内排出;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它们由多个第二流体流道互连,以使第二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和从热交换器内排出;其中,所述成对的第一或第二流体集管中的所述集管之一是环形的集管结构,其具有:延伸通过所述集管之一的一部分的环形第一集管流体通道,其与第一组的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流体地连通;以及第二集管流体通道,其居中地延伸通过所述环形第一集管流体通道并与其流体地隔绝,第二集管流体通道与第二组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流体通道流体地连通;因此,环形的集管结构以同轴的方式让同样的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芯和从内芯中排出。
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形成双通路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热交换器内芯,热交换器内芯包括:多个间距开的热交换器板,它们在其间限定多个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它们与所述多个第一流体流道连通,用来引导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热交换器;以及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它们与所述第二流体流道连通,用来引导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集管插入件,该集管插入件具有在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细长的大致圆柱形的本体,集管插入件具有比所述成对集管之一的至少一个所述集管的直径小的直径;将所述集管插入件布置在至少一个所述集管内,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嵌入在所述热交换器内,并啮合所述热交换器板中的一个板,由此,将热交换器内芯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集管插入件的第二端从热交换器内芯向外延伸;其中,集管插入件限定所述集管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集管插入件的外表面之间的环形第一集管流体通道,以及由圆柱形本体形成的敞开内部通道内的第二集管流体通道,环形的第一集管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中的一个流道流体地连通,其中,第二集管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中的一个流道流体地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实施例,提供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插入件,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对应成对的内部集管,对应成对的集管通过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联接在一起,该集管插入件包括:形成敞开内部通道的细长的大致圆柱形的本体;第一端,其用来密封地啮合所述集管之一的一部分的内部,并限定介于所述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和所述集管的内表面之间的环形第一集管流动通道;第一集管流动通道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的一部分;第二端,其从所述集管延伸出来,用以接纳流体配件;以及由所述敞开的内部通道限定的第二集管流动通道,该第二集管通道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的其余部分;其中,所述集管插入件将所述热交换器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形成双通路的流动路径。
附图说明
现将参照附图,借助于实例来描述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沿着剖面线2-2截取的图1中所示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热交换器的示意的剖视图,示出流过热交换器的流体之一的流动路径;
图4是形成图1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之一的俯视立体图;
图5是用于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连接插入件/管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连接插入件/管子的俯视端视图;
图7是沿着剖面线7-7截取的图5中的连接插入件/管子的剖视图;
图8是图2和3中所示剖视图的一部分的详图,示出热交换器内连接插入件/管子的布置结构;
图9是如图8中所示的详图,示出连接插入件/管子的替代的实施例;
图10是如图8中所示的详图,示出连接插入件/管子的另一替代的实施例;
图11是如图8中所示的详图,示出连接插入件/管子的还有另一替代的实施例;
图1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所知原理的双通路热交换器的示意的剖视图,示出流过热交换器的流体之一的流动路径;
图13是沿着剖面线13-13截取的图1中所示热交换器的示意的剖视图,示出用于单通路热交换器设计的传统的流动路径;
图14是图1中所示热交换器的底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底板的仰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示范的技术实施。提供示例的实施例仅是为了解释技术,而不是限制技术。本技术领域内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到,本发明的技术可作出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本发明技术意欲涵盖落入本发明技术范围之内的如此的修改和改变。
现参照图1,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的示范实施例。热交换器10通常呈嵌套的、盘形板的热交换器形式。在所示的特殊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0由多个冲压成形的热交换器板12、14组成,它们彼此以交替堆叠的、钎焊的关系设置,从而在板之间形成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道或流动通道13、15。热交换器板12、14通常彼此相同,每个板12、14包括大致为平面的底部16,如图4所示,底部16在所有侧面上被斜的周界壁18包围。流体开口17、19设置在各个热交换器板12、14内,以允许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的入口和出口通向热交换器10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13、15。一般地,每个热交换器板12、14设置有四个流体开口,它们策略地定位在板12、14底部16的边界之内,通常各个开口分别位于板12、14的四个角内。四个流体开口17中的两个形成在凸台内,通常被称作凸台或凸台部分20,它们从板12、14的大致平面的居中底部16的平面中突起(或下陷),而板12、14内的另两个流体开口19形成在板12、14的大致平面的居中底部16内并与底部16共面。
为了形成热交换器内芯,热交换器板12、14互相堆叠,一个堆叠在另一个的顶上,在嵌套的结构布置中一个板相对于另一个板转过180度,这样,其中一个板12、14的周界壁18接触和密封住邻近板12、14的周界壁18,从而形成在一个板12、14中的凸台20内的流体开口17与邻近板12、14的平的或共面的开口19对齐,并密封住邻近板12、14的平的或共面的开口19,由此,使邻近板12、14的居中底部16间距开,并在板之间形成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13、15。当板12、14堆叠成使周界壁18相对于居中底部16向下悬垂时,与其中两个流体开口17相关的凸台部分20显得相对于大致平面的居中底部16凹陷或下陷,如图4所示。
紊流增强器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传热增强装置27(示意地显示在图8-11中)可布置在热交换器10的第一和/或第二流道13、15内,以增强热交换器10的传热特性。替代地,热交换器板12、14的大致平面的居中的底部16可设置有浅窝、肋和/或突起,以便根据现有技术所公知的原理增强横贯热交换器的传热特性。
堆叠的板12、14内对齐的流体开口17、19形成一对第一流体集管22、24(即,第一入口集管和第一出口集管),它们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3联接在一起,以让第一热交换流体流过热交换器10,还形成一对第二流体集管26、28(即,第二入口集管和第二出口集管),它们通过第二流体通道15联接在一起,以让第二热交换流体流过热交换器10。例如,根据特殊的应用,第一或第二热交换流体中的一种可以是油(即,发动机油或传动润滑油),而另一热交换流体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冷却剂,例如,水。尽管热交换器10的特征可参照第一流体和/或第一流体流道13来描述,但也将会理解到,这些特征同样适用于第二流体和/或第二流体流道15,和/或反之亦然。
顶部和底部端板30、32包围形成热交换器内芯的堆叠的热交换器板12、14。根据特殊的应用,以及进入/流出热交换器10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的入口和出口配件63、65、67、69所要求的定位,端板30、32形成有流体开口或没有流体开口,以允许合适的入口和出口配件布置在热交换器10上。在所示的示范实施例中,底部端板32没有形成在其中的流体开口,其是实心板结构,用来封闭或密封热交换器10的端部,因为所有的入口和出口配件63、65、67、69都布置在热交换器10的顶部端上。因此,顶部端板30设置有合适的流体开口,用来提供入口和出口配件以及对应的与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中的一种流体相关的入口和出口集管26、28之间的连通,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传统的、单通路热交换器中,第一热交换流体将通过入口配件63进入热交换器10。流体会流过对应的入口集管和流过多个第一流体流道13。流体然后会流过对应的出口集管并通过出口配件65流出热交换器10外。第二热交换流体会通过第二入口配件67进入热交换器,并流过对应的入口集管26和流过多个第二流体流道15。第二热交换流体然后会流过对应的出口集管28并通过出口配件69流出热交换器10外。流过热交换器10的第二热交换流体的流体路径示意地显示在图13中。然而,有时希望通过修改流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流体的流过热交换器的流动型式以形成双通路或多通路热交换器来增强热交换器的性能。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设置连接管或集管插入件40,以修改流过热交换器10的流动型式,针对流过热交换器10的至少一种流体,把传统的单通路热交换器变为双通路的热交换器。现参照图2和3,集管插入件40布置在热交换器10的成对入口/出口集管中的一个集管内,并有效地将热交换器内芯分为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该第一部分10(1)对流过热交换器内芯的一种流体形成第一通路(即,流体流道13(1)),第二部分10(2)对流过热交换器内芯的同一种流体形成第二通路(即,流体流道13(2))。为便于参照,将流过热交换器10的双通流体路径与流过热交换器10的“第一”热交换流体相关地进行描述。然而,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到,与双通路相关的特征同样适用于“第二”热交换流体,且根据这里所描述的原理,对于流过热交换器10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流体,可形成各种流动型式。
集管插入件40呈机加工过的管子形式,其具有在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44、46之间延伸的细长的大致圆柱形本体42。大致圆柱形本体42具有外直径D1,该外直径D1小于流体开口17、19的直径,流体开口17、19形成其中布置插入件40的集管22。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嵌入在相关的流体集管22内,例如,如图2和3中所示,并用来密封集管22的一部分,阻止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流入热交换器10内。集管插入件40的第二端46延伸出热交换器10外,该第二端46适于接纳或联接合适的流体配件63,并用来允许通过同一集管开口进入和退出热交换器10。因此,通过提供环形的第一集管流动通道48和第二集管流动通道50,第一集管通道48由形成插入件40的圆柱形本体42的外表面(或外直径D1)和形成集管22的流体开口17、19的对齐边缘之间的间隙形成,而第二集管流动通道50由插入件40的圆柱形本体42限定的居中的内部通道所形成,这样,集管插入件40在热交换器内芯的第一部分10(1)内形成流体集管22内的环形联管。由集管插入件40形成的环形的第一集管流动通道48与第一流体流道13流体地连通,第一流体流道13由热交换器内芯的第一部分10(1)内的板12、14形成,即,如图3中的流动箭头示意地示出的第一流体流道13(1),而由集管插入件40形成的第二集管流动通道50流体地联接到多个第一流体流道13,第一流体流道13由热交换器内芯的第二部分10(2)内的板12、14形成,即,如图3中的流动箭头示意地示出的第一流体流道13(2)。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流过热交换器10的第一和第二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流体通过同一集管结构进入和退出热交换器,因此,热交换器1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同轴的入口/出口集管。
在主要在图1-8中示出的示例实施例中,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呈凸缘端的形式,其中,凸缘54的材料从圆柱形本体42的敞开端56径向向外地延伸,并围绕圆柱形本体42的该敞开端56。凸缘54从圆柱形本体的敞开端56径向向外地延伸,使得凸缘的第一端44的外直径D2大于形成集管22的对齐的流体开口17、19的直径。因此,凸缘54提供邻接和/或搁靠在材料58的唇部上的底部表面57,该唇部包围由突起的凸台部分20形成的流体开口17,如图8所示。因此,凸缘54有效地密封由集管插入件40形成的环形第一集管流动通道48的端部。通过密封第一集管流动通道48的端部,进入第一集管流动通道48的流体只流过集管22,于是密封住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然后,流过由堆叠的板12、14形成的第一流体流道13(1),第一流体流道13(1)与环形流体通道48流体地连通。因此,流体流过环形的入口通道48、流过热交换器内芯的第一部分10(1)内的第一流体流道13(1),流到热交换器10相对端处的对应的流体集管24。流体然后借助于集管24从热交换器10的第一部分10(1)流到热交换器10的第二部分10(2)内,并沿着与第一部分10(1)内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过热交换器10的第二部分10(2)内对应的第一流体流道13(2),由此,形成流过热交换器10的流体第二通路。一旦流体完成流过热交换器10第二部分10(2)内的流体流道13(2)的第二通路,则流体通过热交换器的第二部分10(2)内的集管部分22退出热交换器,并流过由通过集管插入件40的中心通道形成的第二集管流动通道50,并在总的系统中通过合适的流体出口配件65将流体引导到任何地方。集管插入件40的第二端46适于与合适的流体出口配件65密封地啮合,以引导流体远离热交换器10,集管插入件40和出口配件形成两者之间流体液密的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集管插入件40的第二端46形成有位于其外表面内的至少一个槽47,用以接纳任何合适的密封装置,诸如是O形环49,用来密封住配件65的内表面,例如,如图2所示。
适配器或基板60布置在热交换器10的一端处,根据流体入口/出口配件63、65、67、69的位置,保持与顶部或底部端板30、32的邻接关系。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板60布置在热交换器10的顶端处,因此定位在端板30的顶部上。中间垫板61可定位在端板30和基板60之间,以在全部组件钎焊在一起而形成热交换器10时,将两个部件附连在一起。基板60通常比形成热交换器内芯的多个热交换器板12、14厚,且一般延伸超过热交换器10所限定的占地面积,以围绕热交换器10的周界提供足够的面积,如果必要的话,允许将安装孔设置在要求的部位处。基板60还具有合适的形成在其中的流体开口,从而提供所设置的各种流体入口/出口配件63、65、67、69和用于各个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的对应入口和出口集管22、24、26、28之间的流体连通。具体来说,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流体开口62、64形成在基板60内,从而提供对应的流体入口/出口配件63、65和对应的用于第一流体的热交换器集管22、24之间的流体连通,两个流体开口71、72形成在基板60内,以提供对应的流体入口/出口配件67、69和对应的用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器集管26、28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一个集管(即,集管22)因为集管插入件40的缘故对流过热交换器的一种流体既用作入口集管又用作出口集管,因此有流体传输流道66设置在基板60内,其将通过入口配件63和开口62进入热交换器10的流体引导到由集管插入件40形成的环形流体入口通道48的敞开端(见图3)。基板60内的开口64适于接纳集管插入件40的第二端46,以建立起集管插入件40的敞开的第二端44和对应的出口配件65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二流体传输流道75形成在基板60内,用以引导第二热交换流体从出口集管28到对应的出口配件69,如图15中所示。然而,应该理解到,基板60的结构和流体开口的数量/部位以及所设置的流体传输流道,可根据入口/出口配件理想的位置而变化。
尽管已经显示了各个入口和出口配件63、65,但将会理解到,可使用任何合适的配件来将流体引导到热交换器10内和导出热交换器10外。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使用组合的入口/出口配件,其中,配件自身结合了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通道,这些通道连通热交换器10内对应的流体集管。
现参照图8-11,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集管插入件40的各种替代的实施例。图8示出以上结合图1-7描述的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的详图。如图所示,凸缘54围绕集管插入件40的敞开的第一端44,凸缘54的底部表面57坐落在或搁置在包围板12、14的成形凸台20内的流体开口17的材料唇部58上。凸缘54的底部表面57之间的表面接触提供了足够的接触,以确保集管插入件40和热交换器板12、14能通过钎焊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固定或密封在一起。
图9示出集管插入件40的替代的实施例,其中,集管插入件40布置成让凸缘54的上部表面59接触板12、14的大致平面的居中底部16的部分,并与其保持邻接的关系,该部分包围平的流体开口19。机加工的帽件或套环70在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处定位于其上上,套环70的尺寸确定为在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周围有过盈配合或流体液密配合。套环70形成有凸缘底部72,其搁置在包围凸台20内流体开口17的材料唇部58上并附连于唇部58。因此,当组装热交换器10时,成对板12、14中一块板的对齐的流体开口17、19被有效地夹持在套环70的凸缘底部72和集管插入件40的凸缘第一端44之间。
图10示出集管插入件40的还有另一个实施例,其中,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形成有周向突边74,其从圆柱形本体42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突边74与集管插入件40的敞开的第一端44略微间距开。当集管插入件40布置在一部分集管22内时,周向突边啮合并搁置在包围凸台部分20内流体开口17的材料唇部58上,集管插入件40的端部延伸到流体开口17内,使得它向外张开,由此形成凸缘端部54。其结果是,将热交换器内芯分为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的板对12、14的对齐的流体开口17、19的匹配边缘被夹持在凸缘端部54的上部表面59和周向突边74之间。通过让对齐的流体开口17、19的匹配边缘被夹持在凸缘54和周向突边74之间,便可设置两个接触表面,用来将部件固定和/或密封在一起,例如,用钎焊方式来实施。
图11示出热交换器10另一实施例,其中,集管插入件40呈细长圆柱形管或本体42的形式。不是让凸缘54形成在圆柱形本体42的第一端处,而是将分隔板76布置在堆叠的热交换器板12、14内,并与集管插入件40的第一端44合作,以将热交换器10分为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部分10(1)、10(2)。分隔板76通常具有与热交换器板12、14相同的形式,并具有被向下倾斜的周界壁18包围的大致平面的居中底部部分16。四个流体开口形成在板76的相应角内,其中两个形成在凸台(未示出)内,这些凸台如热交换器板12、14的情形一样,从板76的底部部分16的平面中突出出来。另两个流体开口19形成在板76的底部部分16的平面内,其中一个流体开口19’形成为具有比板76内其他流体开口17、19小的直径。流体开口19’的直径通常对应于形成集管插入件40的圆柱形管或本体42的内直径。流体开口19’还包括远离开口19’延伸的突起的周向边缘78,周向边缘78被接纳在集管插入件40的敞开第一端44内。集管插入件40和流体开口19’的尺寸确定为:当它们固定在一起时,形成两个部件之间的流体液密密封。
图1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所熟知的原理的两通路热交换器100。为了实现通过热交换器100的多通路流动型式,热交换器100由第一部分100(1)和第二部分100(2)组成,各个部分由多个堆叠的热交换器板112(1)、114(1)和112(2)、114(2)组成。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或第二部分100(2)由板112(1)、114(1)组成,它们在结构上类似于以上结合热交换器10所描述的热交换器板12、14。热交换器的上部的或第一部分100(1)由一组不同的热交换器板112(1)、114(1)组成,它们类似于上述的热交换器板12、14、112(2)、114(2),只是有附加的流体开口117形成在附加的凸台部分120’内,该凸台靠近其他凸台部分20中一个的近端布置。因此,当热交换器板112(1)、114(1)以互相交替关系堆叠而形成其间的流体流道113(1)、115(1)时,邻近于集管结构22形成附加的集管结构222。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加的集管结构222起入口集管的作用,用来将流体递送到热交换器100的第一部分100(1)内的第一流体流道113(1)。流体然后流过第一流体流道113(1)而流到流体流道113(1)的相对端处的对应集管结构24,并进入热交换器100的第二部分100(2)。从集管结构24起,流体流过热交换器100的第二部分100(2)内的流体流道113(2)到出口集管22,并在完成通过的流体流道113(1)、113(2)的双通路之后,退出热交换器100。因此,为了实现通过热交换器100的理想的双通路流动型式,需要附加的集管结构222,当形成热交换器100时,该集管结构222需要一组不同的热交换器板112(1)、114(1)。还有,由于热交换器第一部分100(1)内的第一流体流道113(1)的长度不同于热交换器第二部分100(2)内的第一流体流道113(2)的长度,所以,在第一通路上的传热特性可不同于第二通路上的传热特性。还有,任何传热增强器装置或表面,诸如布置在流体流道113(1)内的紊流增强器,将需要不同于热交换器第二部分100(2)内使用的形状/长度。需要不同的板结构和紊流增强器结构以便达到通过热交换器的理想的流动型式的热交换器,既增加了与组装热交换器相关的材料成本又增加了制造成本。
以上结合图1-11描述的集管插入件40允许将传统的单通路热交换器结构的部件很容易地修改为双通路或多通路热交换器(根据所用集管插入件40的部位/布置以及数量),无需不同的热交换器板和/或紊流增强器结构。该集管插入件40还允许各个流体通路(例如,流体通路10(1)、10(2))的流动通道保持大致相同,以允许流过热交换器有更加一致的流体流动型式以及在热交换器内芯上更加一致的特性。
尽管已经描述了和在附图中显示了各种示范的实施例,但将会理解到,可以对所述示范的实施例作出某种改适和修改,仍被认为在本发明披露的范围之内。因此,以上讨论的实施例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16)

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
多个堆叠的热交换器板,这些热交换器板在其间形成多个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而形成热交换器内芯,其中,各个所述热交换器板包括:
底部部分;
周界壁,其从所述底部部分延伸并包围所述底部部分,当热交换器板以嵌套关系堆叠在一起时,一个热交换器板的周界壁密封住邻近热交换器板的周界壁;
一对凸台部分,它们从底部部分的平面突出出来,各个凸台部分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流体开口;以及
一对流体开口,它们形成在所述底部部分的平面内;
其中,一个热交换器板的各个凸台部分内的流体开口与邻近热交换器板的底部部分的平面内形成的流体开口对齐和匹配,各凸台部分间隔开相邻的热交换器板;
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它们由形成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板中的对齐的流体开口中的对应流体开口对来限定,并由多个第一流体流道互连,以使第一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和从热交换器内排出;
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它们由形成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板中的对齐的流体开口中的对应流体开口对来限定,并由多个第二流体流道互连,以使第二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和从热交换器内排出;
设置在集管之一内的集管插入件,所述集管插入件具有细长的圆柱形本体,其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并限定敞开的内部通道,且协作地构造在所述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第二流体集管内,从而限定:
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其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流道中的第一组流体地连通;以及
第二集管流体通道,其居中地延伸通过所述集管插入件的所述敞开的内部通道并与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流体地隔绝,所述第二集管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的第二组流体地连通;
因此,环形的集管结构以同轴的方式让同样的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芯和从热交换器内芯中排出;
其中,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板的与对应的流体流道相关的所述凸台部分之一内,所述第一端具有密封表面,用于密封形成在所述凸台部分中的流体开口,由此封闭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并且阻止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和邻近的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密封端在所述凸台部分内下陷,留下对应的流体流道不被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阻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一组,使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内的另一集管与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流体地连通,借助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使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内的另一集管还与所述第二集管流体通道流体地连通,该集管将流体从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一组传送到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二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集管和所述第二流体集管中的每个限定集管壁,集管壁形成集管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具有第一直径并延伸到所述热交换器内芯内,该集管流动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流道或所述第二流体流道流体地连通,其中所述环形的集管流动通道限定在所述集管壁和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细长的圆柱形本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附连到热交换器一端的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端部接触和密封;
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侧内的至少一个流体传输流道,该至少一个流体传输流道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二侧中的流体端口流体连通,用来接纳所述第一或第二热交换流体中的一种流体,而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环形集管结构的环形的集管流动通道流体地连通;
其中,所述流体传输流道将流体引导到所述环形集管结构的所述环形的集管流动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另一集管插入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第二流体集管中的另一个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插入件的所述第一端包括凸缘端,所述凸缘端限定密封表面,用来啮合和密封住所述热交换器板的所述凸台部分,从而包围所述流体开口并封闭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的端部,其中,所述凸缘端设置在所述凸台部分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插入件的所述第一端包括凸缘端和周向突边,该周向突边从与所述凸缘端间距开的所述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径向地延伸出去;其中,相互匹配的所述凸台部分和相互匹配的第一和第二板的流体开口被夹持在所述周向突边和所述凸缘端之间,由此,封闭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的端部;所述周向突边在所述凸台部分内下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一端处的所述集管插入件周围的套环,该套环与所述凸缘端间距开,并限定两者之间的间隙;其中,一对热交换器板被夹持在所述套环和所述凸缘端之间,所述套环封闭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的端部,其中,所述套环设置在所述凸台部分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在堆叠的热交换器板内的分隔板,用来将所述热交换器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它们对应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分隔板具有流体开口,用来与形成其中一个集管的流体开口相对齐和匹配,该流体开口具有比形成其中一个集管并限定用来与所述集管插入件的所述第一端密封地啮合的自由边缘的流体开口小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在第一和/或第二流体流道内的传热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插入件限定用于所述对应的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的双通路流动路径。
12.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插入件,其包括:
形成敞开内部通道的细长的圆柱形本体;
第一端,其用来密封地啮合所述热交换器的集管的内部,并限定在所述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和所述集管的内表面之间的环形的集管流动通道,所述第一集管流动通道流体地联接到第一组热交换器流体流道;
第二端,其延伸出所述集管外,用来接纳流体配件;以及
由所述敞开的内部通道限定的第二集管流动通道,该第二集管通道流体地联接到第二组热交换器流体流道;
其中,所述集管插入件将所述热交换器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一组热交换器流体流道,而所述第二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组热交换器流体流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双通路的流动路径;
其中,所述集管插入件具有设置在热交换器板的凸台部分的下陷区域内的第一端,所述热交换器板形成所述热交换器并限定所述热交换器流体流道中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端限定用于封闭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的一端的密封表面,从而阻止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和热交换器流体流道中的邻近的一个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密封端在所述凸台部分内下陷,留下热交换器流体流道中对应的一个不被阻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管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包括凸缘,其包围所述圆柱形本体的敞开端并从圆柱形本体的敞开端径向向外地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管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包括周向突边,其从所述圆柱形本体的外表面径向地延伸,该周向突边与所述凸缘端间距开,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用来密封所述热交换器集管的一部分。
15.一种形成双通路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热交换器内芯,热交换器内芯包括:
多个间距开的热交换器板,它们在其间限定多个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其中,各个所述热交换器板包括:底部部分;周界壁,其从所述底部部分延伸并包围所述底部部分,当热交换器板以嵌套关系堆叠在一起时,
一个热交换器板的周界壁密封住邻近热交换器板的周界壁;一对凸台部分,
它们从底部部分的平面突出出来,各个凸台部分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流体开口;
以及一对流体开口,它们形成在所述底部部分的平面内;其中,一个热交换器板的各个凸台部分内的流体开口与邻近热交换器板的底部部分的平面内形成的流体开口对齐和匹配,各凸台部分间隔开相邻的热交换器板;
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它们与所述多个第一流体流道连通,用来引导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热交换器;
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它们与所述第二流体流道连通,用来引导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热交换器;
提供集管插入件,该集管插入件具有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细长的圆柱形本体,该集管插入件具有比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内的至少一个集管的直径小的直径;
将所述集管插入件布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内的至少一个集管内,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在热交换器板的凸台部分内下陷,所述热交换器板限定对应的流体流道,所述凸台部分形成所述热交换器的集管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端限定密封表面,由此,将热交换器内芯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集管插入件的第二端从热交换器内芯向外延伸;
其中,该集管插入件限定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集管插入件的外表面之间的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以及由圆柱形本体形成的敞开内部通道内的第二集管流体通道,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中的一个流道流体地连通,其中,所述第二集管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中的一个流道流体地连通
其中,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设置在热交换器板的所述凸台部分的下陷区域内的,所述热交换器板形成所述热交换器并限定所述热交换器流体流道中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端限定用于封闭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的一端的密封表面,从而阻止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和热交换器流体流道中的邻近的一个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密封端在所述凸台部分内下陷,留下热交换器流体流道中对应的一个不被阻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内芯内的分隔板,用来将所述热交换器内芯分为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该分隔板具有:
形成在其中的流体开口,其直径小于集管的直径;以及
周界边缘,其从所述流体开口延伸,用来啮合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
其中,该分隔板和所述集管插入件一起形成环形的集管结构。
CN201480053731.0A 2013-09-30 2014-09-29 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 Active CN105579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84520P 2013-09-30 2013-09-30
US61/884,520 2013-09-30
PCT/CA2014/050931 WO2015042721A1 (en) 2013-09-30 2014-09-29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grated co-axial inlet/outlet tub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9725A CN105579725A (zh) 2016-05-11
CN105579725B true CN105579725B (zh) 2019-05-17

Family

ID=52741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731.0A Active CN105579725B (zh) 2013-09-30 2014-09-29 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51998B2 (zh)
CN (1) CN105579725B (zh)
CA (1) CA2925508A1 (zh)
DE (1) DE112014004486B4 (zh)
WO (1) WO20150427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6115B2 (ja) * 2015-07-30 2019-12-04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KR20180064465A (ko) * 2015-10-02 2018-06-14 다나 캐나다 코포레이션 집적된 코어 구조를 갖는 냉동 시스템
JP6671170B2 (ja) 2015-12-28 2020-03-25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WO2017201252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DE102016007089A1 (de) * 2016-06-10 2017-06-29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anschplatte mit Unterkühlfunktion
JP2018044710A (ja) * 2016-09-14 2018-03-22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795445B2 (ja) * 2017-04-18 2020-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器
CN106989543A (zh) * 2017-05-02 2017-07-28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N109387111A (zh) * 2017-08-10 2019-02-26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通道的通道件和板式换热器
JP7047577B2 (ja) 2018-04-27 2022-04-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IT201800007453A1 (it) * 2018-07-24 2020-01-24 Scambiatore di calore a piastre con teste rinforzate e metodo per la produzione di dette teste rinforzate e loro assemblaggio
RS61922B1 (sr) 2018-10-12 2021-06-30 Vahterus Oy Postavka pločastog izmenjivača topline
KR102567473B1 (ko) * 2018-11-27 2023-08-16 모다인 매뉴팩츄어링 컴파니 다수의 유체를 냉각시키기 위한 열교환기
DE102020203892A1 (de) * 2019-03-29 2020-10-01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Tauschermodul mit einem adaptermodul zum direkten anbau an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CN111981876A (zh) * 2019-05-24 2020-11-24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
KR20210013827A (ko) * 2019-07-29 2021-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판형 열교환기
WO2021093993A1 (de) * 2019-11-15 2021-05-20 Linde Gmbh Übergangsbauteil mit isolierung
FI130245B (en) * 2019-12-12 2023-05-05 Vahterus Oy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its use as vaporizer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US11889613B1 (en) * 2020-02-26 2024-01-30 Fluix Incorporated Heatsink device with multiple inlets and related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14464837B (zh) * 2021-10-08 2024-01-1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装配工艺
WO2024028676A1 (en) * 2022-08-05 2024-02-08 Ufi Innovation Center S.R.L. Liquid-cooled condens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578A (en) * 1988-06-20 1989-10-10 Itt Standard Of Itt Corporatio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2005528578A (ja) * 2002-06-04 2005-09-22 デーナ、カナダ、コーパレイシャン 積重ねプレート熱交換器
CN101558277A (zh) * 2006-10-13 2009-10-14 开利公司 具有带分配插件的返回歧管的多通路热交换器
WO2012105888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A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03328914A (zh) * 2011-01-14 2013-09-25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7032A (en) * 1971-04-27 1975-09-23 United Aircraft Prod Tube and fin heat exchanger
US4276928A (en) 1979-02-12 1981-07-07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Superheater inlet/outlet header
US4909315A (en) 1988-09-30 1990-03-20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luid heat exchanger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5070936A (en) 1991-02-15 1991-12-10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High intensity heat exchanger system
US5997295A (en) 1998-11-13 1999-12-0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let/exhaust structure for an outdoor furnace
JP4689065B2 (ja) * 2001-03-26 2011-05-25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管体の仮固定構造
SE519051C2 (sv) 2001-05-21 2003-01-07 Rekuperator Svenska Ab Anordning vid röranslutning för värmeväxlare
SE519068C2 (sv) 2001-05-21 2003-01-07 Rekuperator Svenska Ab Anordning vid rörkoppling för värmeväxlare
CA2366332A1 (en) * 2001-12-31 2003-06-30 Long Manufacturing Ltd.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rnal slotted manifold
SE529808C2 (sv) 2006-04-06 2007-11-27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värmeväxlare
FR2988169B1 (fr) 2012-03-19 2014-04-18 Dana Canada Corp Ensemble raccord bras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578A (en) * 1988-06-20 1989-10-10 Itt Standard Of Itt Corporatio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2005528578A (ja) * 2002-06-04 2005-09-22 デーナ、カナダ、コーパレイシャン 積重ねプレート熱交換器
CN101558277A (zh) * 2006-10-13 2009-10-14 开利公司 具有带分配插件的返回歧管的多通路热交换器
CN103328914A (zh) * 2011-01-14 2013-09-25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
WO2012105888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A plate heat exchan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51998B2 (en) 2018-04-24
DE112014004486T5 (de) 2016-07-21
CA2925508A1 (en) 2015-04-02
WO2015042721A1 (en) 2015-04-02
DE112014004486B4 (de) 2022-10-06
CN105579725A (zh) 2016-05-11
US20160282053A1 (en)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9725B (zh) 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
EP1241428B1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oil with water
US10234211B2 (en) Heat exchanger
EP1484567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arallel flowing fluids
GB2444792A (en) U-shaped cooler for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er
CN107735898A (zh) 用于电池热管理应用的逆流热交换器
CN111316057B (zh) 多流体热交换器
CN205980877U (zh) 侧流程板壳式换热板以及多流程可拆卸板壳式换热器
CN102980328B (zh) 板式换热器
US10107556B2 (en) Conical heat exchanger
US11274884B2 (en) Heat exchanger module with an adapter module for direct mounting to a vehicle component
CN105466255B (zh) 板式换热器
CN101261093B (zh) 三通道板式换热器
CN109844440A (zh) 用于热交换器组件的定位机构
CN105008843B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09210971A (zh) 翅片式热传递装置
CN207610577U (zh) 换热系统及其换热器
CN104981678B (zh) 气体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的气体热交换器
CN110186300A (zh) 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
CN211084908U (zh) 换热层、芯子及换热器
CN104677149A (zh) 油料冷却装置
JP2014142137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108955319B (zh) 一种箱式换热器
CN206410364U (zh) 换热器
CN108235723A (zh) 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