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5840A - 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5840A
CN105555840A CN201480048093.3A CN201480048093A CN105555840A CN 105555840 A CN105555840 A CN 105555840A CN 201480048093 A CN201480048093 A CN 201480048093A CN 105555840 A CN105555840 A CN 105555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article
resin
particle group
mentioned
clas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80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5840B (zh
Inventor
原田良祐
山口阳平
高桥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Ka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258606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555584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55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5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5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5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8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 B07B7/086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by the winding course of the gas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8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2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14Treatment of polymer emul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14Treatment of polymer emulsions
    • C08F6/16Pu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34Monomer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 C08F212/36Divinylbenz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树脂颗粒群是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树脂颗粒群,其中,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万个中为5个以下,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1%以下。包含交联乙烯基系树脂且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树脂颗粒群的制造方法为: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不经破碎工序地实施分级工序,在前述分级工序中,通过来自多个导向叶片的空气在分级用空洞部产生涡流,用分别从第1和第2喷射喷嘴将空气喷射到分级用空洞部的上部和下部的气流分级机进行分级。

Description

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0μm的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这种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粗大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且破裂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的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树脂组合物和防眩薄膜)。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中,有如下问题:若其周围明亮,则在其显示面上像镜子一样倒映外光,从而难以看到显示面上所显示的静止图像、影像等图像。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采用了如下的技术:通过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表面上设置防眩薄膜,使射入到显示面的光发生扩散,从而对显示面的表面赋予防眩性,减少由显示面的反射导致的外光的倒映。
通常的防眩薄膜是在其表面形成了微细的凹凸形状的构成,通过该微细的凹凸形状对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赋予防眩性。
作为在防眩薄膜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的方法,从凹凸形状的调整容易度和生产效率的观点出发,以下方法渐渐成为主流:在基材薄膜上涂布含有树脂颗粒群和粘结剂的树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由此形成在表面形成了来自树脂颗粒群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树脂组合物层(涂膜)。
防眩薄膜中使用的树脂颗粒群要求粒径均匀,聚集颗粒(由多个树脂颗粒聚集而形成的粗大树脂颗粒)和粗大树脂颗粒会成为在防眩薄膜表面产生伤痕或在防眩薄膜中产生亮点缺陷从而使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下降的原因。
此外,近年来,出于高清晰化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正在推进防眩薄膜的薄层化,所要求的粒径也逐渐变得更小。
粒径更小的树脂颗粒群的树脂颗粒间的聚集力变得更强,容易形成难以解聚的聚集颗粒。因此,在以往的方法中,仅进行分级难以使聚集颗粒解聚。因此,在以往的方法中,为了使聚集颗粒解聚并从该树脂颗粒群除去粗大颗粒,在分级工序之前需要使聚集颗粒破碎的破碎(粉碎)工序。例如,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在对粉体微粒进行干式分级的工序之前需要将粉体微粒粉碎的工序。此外,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在对微粉末聚合物进行分级的工序之前需要用喷射式粉碎机进行破碎的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2364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4-71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402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破碎工序中,不仅树脂颗粒群的聚集被破碎,有时还会发生树脂颗粒的破裂(破碎)、变形。破裂的(破碎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与球状的树脂颗粒的光扩散性等特性不同。因此,若在树脂颗粒群中大量含有破裂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则例如在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的防眩薄膜中使用树脂颗粒群时,有在防眩薄膜中产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局部扩散率低的部分产生的缺陷),使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下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防眩性防反射薄膜中含有的树脂颗粒,提出了使成为粒状表面缺陷的核心的粗大颗粒的比率减小到小于规定比率的树脂颗粒(参照专利文献3)。然而,专利文献3中关于减小粗大颗粒的比率的方法没有任何具体的记载,仅在实施例中记载了使用风力分级品的交联聚苯乙烯颗粒。推测上述风力分级品也是经过破碎工序制造的,因此,在破碎工序中有时发生树脂颗粒的破裂、变形。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粗大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且破裂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的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树脂颗粒群的树脂组合物及防眩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的特征在于,其是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树脂颗粒群,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万个中为5个以下,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1%以下。
根据上述构成,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万个中为5个以下,粗大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因此,在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中使用树脂颗粒群时,能够抑制在光学部件表面产生伤痕或在光学部件中产生亮点缺陷。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1%以下,因此破裂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由大体上为大致正球的树脂颗粒构成。因此,在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中使用树脂颗粒群时,能够抑制在光学部件中产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
由此,在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中使用树脂颗粒群并将上述光学部件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能够实现显示品质良好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颗粒群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且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该制造方法包括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通过使用了气流分级机的分级而从前述树脂颗粒群去除粗大树脂颗粒群的分级工序,前述树脂颗粒群的分级工序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不经破碎工序地实施,前述气流分级机具备:分级用空洞部,树脂颗粒群被供给到该分级用空洞部;多个导向叶片,其配置在前述分级用空洞部的外周部、且从彼此的间隔将空气送入到前述分级用空洞部以使前述分级用空洞部中产生涡流;第1和第2喷射喷嘴,其分别将空气喷射到前述分级用空洞部的上部和下部;分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其从前述分级用空洞部将含有经分级的树脂颗粒群的气流向上方排出;以及,粗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其从前述分级用空洞部将粗大树脂颗粒群向下方排出。
根据上述方法,通过使用上述构成的气流分级机,从第1喷射喷嘴喷射到上述分级用空洞部的上部的空气能够使发生了聚集的树脂颗粒群散开,使树脂颗粒群跟随涡流以大致单一的树脂颗粒的状态进行分级。其结果,可以不进行破碎工序就得到粗大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的树脂颗粒群。此外,由于不进行破碎工序,因此能够避免在破碎工序中发生树脂颗粒的破裂、变形,能够得到破裂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的树脂颗粒群。因此,在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中使用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树脂颗粒群时,能够抑制在光学部件表面产生伤痕或在光学部件中产生亮点缺陷,并且能够抑制在光学部件产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上述光学部件时,能够实现显示品质良好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和粘结剂。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在基材薄膜上涂布上述树脂组合物或使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形来制作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时,能够抑制在光学部件表面产生伤痕或在光学部件中产生亮点缺陷,并且能够抑制在光学部件中产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上述光学部件时,能够实现显示品质良好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薄膜上涂布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而成的。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在防眩薄膜表面产生伤痕或在光学部件中产生亮点缺陷,并且能够抑制在防眩薄膜中产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上述防眩薄膜时,能够实现显示品质良好的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能够提供粗大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并且破裂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的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树脂颗粒群的树脂组合物和防眩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树脂颗粒群〕
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是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树脂颗粒群,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万个中为5个以下,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1%以下。
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优选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万个中为4个以下。由此,能够实现粗大树脂颗粒的含有率更少的树脂颗粒群,因此在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中使用树脂颗粒群时,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光学部件表面产生伤痕或在光学部件中产生亮点缺陷。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上述光学部件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优选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0.7%以下,更优选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0.5%以下,进一步优选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0.3%以下。由此,能够实现破裂的树脂颗粒、变形的树脂颗粒的含有率少的树脂颗粒群,因此在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中使用树脂颗粒群时,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光学部件中产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上述光学部件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5~3.5μm。由此,在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中使用树脂颗粒群时,能够提高光学部件的防眩性、光扩散性等特性。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上述光学部件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上述乙烯基系树脂为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聚合物。上述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为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广义的乙烯基)的单体。上述交联乙烯基系树脂为单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和多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共聚物,其包含来自单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和来自多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交联结构)。上述单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基团,上述多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基团。
作为上述单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叔碳酸乙烯酯等饱和脂肪酸乙烯酯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柠康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马来酸酐等烯属不饱和羧酸酐;马来酸单丁酯等烯属不饱和二羧酸单烷基酯;上述烯属不饱和羧酸、烯属不饱和二羧酸单烷基酯的铵盐或碱金属盐等烯属不饱和羧酸盐类;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等烯属不饱和羧酸酰胺类;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羟甲基化双丙酮丙烯酰胺、以及这些单体与碳数1~8的醇类的醚化物(例如N-异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烯属不饱和羧酸酰胺类的羟甲基化物及其衍生物等。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壬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硬脂基酯等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环氧基(缩水甘油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等具有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优选包含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文件中,“(甲基)丙烯酸酯”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意思,“(甲基)丙烯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意思。
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单体,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基乙烯基苯等。
作为上述多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二乙烯基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交联乙烯基系树脂优选为交联(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交联苯乙烯系树脂、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中的任一种。由此,能够实现光透过性高的树脂颗粒。上述交联(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为含有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单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与多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共聚物。上述交联苯乙烯系树脂为含有单官能苯乙烯系单体的单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与多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共聚物。上述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为含有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及单官能苯乙烯系单体的单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与多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共聚物。其中,从能够容易地调整在基材薄膜上涂覆与粘结剂混合而成的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其中从耐光性的观点出发,最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来自上述多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量优选相对于上述交联乙烯基系树脂100重量%在5~50重量%的范围内。在来自上述多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量少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上述交联乙烯基系树脂的交联度变低。其结果,在将树脂颗粒与粘结剂混合作为树脂组合物进行涂覆的情况下,树脂颗粒膨胀,引起树脂组合物的粘度上升,有涂覆的操作性下降的担心。进而,上述交联乙烯基系树脂的交联度变低的结果,在将树脂颗粒和粘结剂混合并成形的用途(所谓的混炼用途)中,在混合时、成形时对树脂颗粒加热时,树脂颗粒变得容易溶解或变形。在来自上述多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量多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有时无法观察到与上述多官能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使用量相称的效果的提高,生产成本上升。
〔树脂颗粒群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可以通过任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但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树脂颗粒群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通过使用了气流分级机的分级从上述树脂颗粒群去除粗大树脂颗粒群的分级工序。而且,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的制造方法中,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不经破碎工序地实施上述树脂颗粒群的分级工序,上述气流分级机为后述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
〔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工序〕
生成上述树脂颗粒群的工序可以通过使前述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聚合来进行。
作为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聚合法,只要是公知的聚合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种子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方法。这些聚合法之中,从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粒径偏差最少的方面出发,最优选种子聚合。
在上述本体聚合的情况下,通过在聚合后进行粉碎并分级,能够生成期望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群。上述乳液聚合是指将水等介质、难溶于介质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以及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向其中加入可溶于介质的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的聚合法。上述乳液聚合具有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粒径偏差少的特征。上述无皂乳液聚合是指在上述乳液聚合中以不使用乳化剂的方式进行的聚合法,具有可以得到比较均匀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群的特征。上述悬浮聚合是指对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和水等水性介质进行机械搅拌,使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悬浮在水性介质中,使其聚合的聚合法。上述悬浮聚合具有能够得到粒径小、且粒径比较一致的树脂颗粒群。
上述种子聚合是指在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聚合开始时,加入由另行制作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聚合物形成的种(种子)颗粒群,进行聚合的方法。更详细而言,上述种子聚合法为,将由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聚合物形成树脂颗粒群用作种颗粒群,在水性介质中使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吸收到上述种颗粒群中,在种颗粒群内使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聚合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使种颗粒群生长,能够得到粒径比原来的种颗粒群大的树脂颗粒群。
以下对种子聚合的一般方法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聚合法不限定于该方法。
在种子聚合中,首先,在含有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和水性介质的乳化液(悬浮液)中添加种颗粒群。上述乳化液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作。例如可以通过在水性介质中添加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利用均化器、超声波处理机、纳米乳化机等微细乳化机使其分散,得到乳化液。作为上述水性介质,可以使用水、或水与有机溶剂(例如低级醇(碳数5以下的醇))的混合物。
种颗粒群可以直接添加到乳化液中,也可以以分散于水性介质的形态添加到乳化液中。向乳化液中添加种颗粒群之后,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被种颗粒群吸收。该吸收通常可以通过在室温(约20℃)下对乳化液进行1~12小时的搅拌来进行。此外,为了促进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在种颗粒群中的吸收,也可以将乳化液加热到30~50℃左右。
种颗粒群通过吸收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而膨胀。关于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和种颗粒群的混合比率,相对于种颗粒群1重量份,优选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在5~30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0~250重量份的范围内。若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混合比率比上述范围小,则由聚合导致的粒径增加变小,因此制造效率下降。另一方面,若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混合比率比上述范围大,则有时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没有完全被种颗粒群吸收,而是在水性介质中独自进行悬浮聚合,生成粒径异常小的树脂颗粒。需要说明的是,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在种颗粒群中的吸收的结束可以通过用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确认粒径的扩大来判定。
接着,通过使吸收到种颗粒群中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聚合,可得到树脂颗粒群。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多次重复使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被吸收到种颗粒群中并使其聚合的工序,得到树脂颗粒群。
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中添加聚合引发剂。对于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将上述聚合引发剂与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混合后,使所得的混合物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也可以将聚合引发剂和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两者分别分散在水性介质而成的混合物混合。所得的乳化液中存在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液滴的粒径小于种颗粒群粒径时,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被有效地吸收到种颗粒群中,故而优选。
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邻氯过氧化苯甲酰、邻甲氧基过氧化苯甲酰、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有机过氧化物;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3-二甲基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2,3,3-三甲基丁腈)、2,2’-偶氮双(2-异丙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氨基甲酰偶氮)异丁腈、4,4’-偶氮双(4-氰基戊酸)、二甲基-2,2’-偶氮双异丁酸酯等偶氮化合物等。上述聚合引发剂优选相对于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100重量份以0.1~1.0重量份的范围内使用。
上述种子聚合的聚合温度可以根据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种类、根据需要而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种类来适宜选择。上述种子聚合的聚合温度具体而言优选为25~110℃,更优选为50~100℃。此外,上述种子聚合的聚合时间优选为1~12小时。上述种子聚合的聚合反应可以在相对于聚合为非活性的非活性气体(例如氮)的气氛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种子聚合的聚合反应优选在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和根据需要而使用的聚合引发剂被种颗粒群完全吸收后升温来进行。
在上述种子聚合中,为了提高树脂颗粒群的分散稳定性,可以在聚合反应体系中添加高分子分散稳定剂。作为上述高分子分散稳定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聚羧酸、纤维素类(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此外,也可以组合使用上述高分子分散稳定剂和三聚磷酸钠等无机系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这些高分子分散稳定剂之中,优选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上述高分子分散稳定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100重量份在1~10重量份的范围内。
可以在上述乳化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以及两性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种。
作为上述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油酸钠、蓖麻油钾皂等脂肪酸皂;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等烷基硫酸酯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烃磺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等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烯基琥珀酸盐(二钾盐);烷基磷酸酯盐;萘磺酸福尔马林缩合物;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硫酸钠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酯等。
作为上述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亚烷基的碳数为3以上的聚氧亚烷基十三烷基醚等聚氧亚烷基烷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单月桂酸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等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胺、甘油脂肪酸酯、氧乙烯-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等。
作为上述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月桂基胺乙酸酯、硬脂基胺乙酸酯等烷基胺盐、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季铵盐等。
作为上述两性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月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亚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等。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种子聚合中的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优选相对于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100重量份在0.01~5重量份的范围内。在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比上述范围少的情况下,有聚合稳定性变低的担心。此外,在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下,在成本方面不经济。
此外,为了抑制在上述聚合反应的水性介质中产生乳化颗粒(粒径过小的树脂颗粒),可以在水性介质中添加亚硝酸钠等亚硝酸盐类、亚硫酸盐类、氢醌类、抗坏血酸类、水溶性维生素B类、柠檬酸、多元酚类等水溶性的阻聚剂。上述阻聚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100重量份在0.02~0.2重量份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用于使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聚合得到种颗粒群的聚合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无皂乳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为了通过种子聚合得到大致均匀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群,需要在最初使用大致均匀的粒径的种颗粒群,使这些种颗粒群生长为大致相同。作为原料的大致均匀的粒径的种颗粒群可以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等聚合法使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聚合来制作。因此,作为用于使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聚合得到种颗粒群的聚合法,优选无皂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
对于用于得到种颗粒群的聚合,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聚合引发剂。作为前述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等过硫酸盐类;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邻氯过氧化苯甲酰、邻甲氧基过氧化苯甲酰、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有机过氧化物;2,2’-偶氮二异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甲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等偶氮系化合物等。关于上述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为了得到种颗粒群而使用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100重量份,优选为0.1~3重量份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述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能够调整得到的种颗粒群的重均分子量。
在用于得到种颗粒群的聚合中,为了调整得到的种颗粒群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使用分子量调整剂。作为前述分子量调节剂,可以使用正辛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等硫醇类;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γ-萜品烯、双戊烯等萜烯类;氯仿、四氯化碳等卤化烃类等。通过调整上述分子量调整剂的使用量,能够调整得到的种颗粒群的重均分子量。
在上述种子聚合中,在聚合后从水系介质中取出树脂颗粒群,制成干燥树脂颗粒群后,对干燥树脂颗粒群实施分级工序,除去粗大树脂颗粒群。此时,干燥树脂颗粒群是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或接近它的微小树脂颗粒群,树脂颗粒间的聚集力强,容易成为难以解聚的聚集颗粒。因此,如果在上述种子聚合之后实施以往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分级工序,则在分级工序之前,为了对树脂颗粒群的聚集进行解聚,需要实施破碎工序。
〔分级工序〕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分级工序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不经破碎工序,而是使用以下说明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具备:分级用空洞部,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工序中得到的树脂颗粒群(以下称为“原料树脂颗粒群”)被供给到该分级用空洞部;多个导向叶片,其配置在上述分级用空洞部的外周部、且从彼此的间隔将空气送入到上述分级用空洞部以使上述分级用空洞部中产生涡流;第1喷射喷嘴和第2喷射喷嘴,其分别将空气喷射到上述分级用空洞部的上部和下部;分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其从上述分级用空洞部将含有经分级的树脂颗粒群(以下称为“分级树脂颗粒群”)的气流向上方排出;以及,粗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其将粗大树脂颗粒群从上述分级用空洞部向下方排出。
以下,基于图1,对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1中示出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具有使上部圆盘状构件12和下部圆盘状构件14保持规定的间隔地相向配置而形成的圆盘状的、兼作原料分散区域的离心分离室16,在该离心分离室16的上方,在不与后述导向叶片40交叉的位置配置有用于向离心分离室16内供给原料树脂颗粒群的原料投入口18。
此外,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下方,沿上述下部圆盘状构件14的外周壁,形成圆环状的原料再分级区域28及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0,此外,配置有多个沿上述原料再分级区域28的外周壁的切线方向配置的喷出喷嘴22。该喷出喷嘴(第1喷出喷嘴)22将用于在离心分离室16内使原料树脂颗粒群分散并且对离心分离室16内的离心分离作用进行加速(对涡流进行加速)的高压空气(压缩空气)喷出到离心分离室16内。
这里,作为一例,上述喷出喷嘴22在圆周上均等地配置有6个,但这是一个例子,对于喷出喷嘴22的配置而言是有自由度的。
在离心分离室16内,分别形成有借助袋式过滤器等适宜的过滤器连接于未图示的吸引式鼓风机的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2、以及从上述原料再分级区域28朝向下方的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0。
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中央部中,在其上表面下侧和下表面上侧这两个表面配置有以从这些面向下凸起(及向上凸起)的形状形成的环状边缘12a和14a。
该环状边缘12a和14a决定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的分级性能,对它们的安装位置及高度的确定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
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外周部配置有多个(此处作为一例是16片)导向叶片40,所述导向叶片40具有对边在该离心分离室16内部旋转边向下方移动时被离心分离的树脂颗粒群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的功能。该导向叶片40通过转动轴40a在上部圆盘状构件12和下部圆盘状构件14之间可转动地被轴支撑,并且借助销40b卡定于未图示的转动板,且以通过使该转动板(转动单元)转动能够使全部的导向叶片40同时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通过使转动板转动而使导向叶片40转动规定角度,由此调整各导向叶片40的间隔,从而能够改变通过间隔的空气的流速。然后,由此,能够更改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的分级性能(具体而言为分级点)。此外,也可以预先准备以规定的角度固定的多种导向叶片,根据期望的分级性能从这些导向叶片之中选择1种导向叶片,使用该导向叶片代替可转动的导向叶片40。通过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所具备的鼓风机,离心分离室16内的空气被抽吸,离心分离室16内变成负压,因此,周围的空气从导向叶片40之间被吸入(送入)到离心分离室16内(参照空心箭头),其结果,在离心分离室16内,沿导向叶片40的方向产生离心分离中所使用的涡流。
在配置于离心分离室16的外周部的导向叶片40的更靠近外周部,不存在侧壁等结构体。在此设置用于防止尘土侵入及用于减少噪音的空气过滤器即可。
由于被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所具备的鼓风机抽吸,离心分离室16内变成负压,因此周围的空气从该空气过滤器被吸入到离心分离室16内(参照空心箭头),结果实现补充离心分离室16内的离心分离中所使用的空气量的功能。
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上方,沿原料投入口18及上述上部圆盘状构件12的外周壁形成有圆环状空洞部的原料分散区域24,此外,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下方,沿上述下部圆盘状构件14的外周壁形成有圆环状空洞部的原料再分级区域28。上述离心分离室16、原料分散区域24、以及原料再分级区域28构成上述分级用空洞部。
然后,在上述原料分散区域24内,在其外周壁配置有沿其切线方向配置的原料树脂颗粒群分散用高压空气的喷出喷嘴(第2喷出喷嘴)20。此外,在上述原料再分级区域28内,在其外周壁配置有沿其切线方向配置且用于对离心分离作用进行加速的高压空气的喷出喷嘴22。喷出喷嘴20配置在导向叶片40的上方,并将压缩空气喷射到原料分散区域24(分级用空洞部的上部)。喷出喷嘴22配置在导向叶片40的下方,并将压缩空气喷射到原料再分级区域28(分级用空洞部的下部)。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中,对上述2个喷出喷嘴20和喷出喷嘴22的配置方法,有如下的考虑。即,喷出喷嘴20在原料分散区域24的外周壁沿其切线方向配置,喷出喷嘴22在原料再分级区域28的外周壁沿其切线方向配置,但对于此时的喷出喷嘴20和喷出喷嘴22从切线方向朝向中心的倾斜角,使喷出喷嘴22的倾斜角稍微大于喷出喷嘴20的倾斜角会带来良好的结果。
即,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上方的、与上述喷出喷嘴20的空气喷出孔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圆环状的原料分散区域24,此外,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下方的、与上述喷出喷嘴22的空气喷出孔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同样为圆环状的原料再分级区域28。
进而,在上述原料再分级区域28的下方形成有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粗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30,其介于通往未图示的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的圆环状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流路,另一方面,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上方形成有通往未图示的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的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分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32。需要说明的是,在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2,通常借助袋式过滤器等适宜的过滤器与吸气鼓风机连接。
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中央部中,在其上表面下侧和下表面上侧这两个表面配置有以从这些表面向下凸起(及向上凸起)的形式形成的环状边缘12a和14a。该环状边缘12a和14a决定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的分级性能,对于它们的安装位置及高度的决定,需要充分的研究。
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外周部配置有如前所述的导向叶片40。该导向叶片40通过转动轴40a在上部圆盘状构件12和下部圆盘状构件14之间可转动地被轴支撑,并且通过销40b卡定于未图示的转动板(转动单元),且以通过使该转动板转动能够使全部的导向叶片40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构成。
此处,前述的、在与喷出喷嘴20的空气喷出孔相向的位置形成的圆环状的原料分散区域24的壁面之中,与上述喷出喷嘴20的空气喷出孔相向的面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优选在45~90度的范围。
通过如此地构成,在防止本来应该在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方向分离的分级树脂颗粒群混入分级树脂颗粒群并在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方向被分离的方面,可获得大的效果。
以下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的运转进行说明。
确认在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的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2和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0分别连接有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和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后,将导向叶片40的设定角度设定为预定的角度,并且也在预定的条件下从连接在压缩空气源的喷出喷嘴20和喷出喷嘴22喷出压缩空气。
在该状态下,以规定的投入流量从原料投入口18投入作为分级对象的原料树脂颗粒群。投入的原料树脂颗粒群通过从前述喷出喷嘴20喷出的压缩空气的作用,随着在圆环状的原料分散区域24内高速旋转的涡流,在此进行预分散,并逐渐向离心分离室16内落下。
在该过程中,从配置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外周部的多个导向叶片40各自的间隙吸入外部的空气(参照空心箭头),由此促进离心分离室16内的离心分离作用。
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离心分离作用的结果,基本上,具有分级点以下的尺寸的分级树脂颗粒群通过离心分离室16中央部的环状边缘12a及14a,使混杂存在的树脂颗粒群中的粗大树脂颗粒群残留,并从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2被回收到体系外的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在该分级树脂颗粒群中,极少含有超过分级点的粗大树脂颗粒。
与此相对,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离心分离作用的结果,对于超过分级点的粗大树脂颗粒群,实际上有时以相当的概率含有微小树脂颗粒。这应该是离心分离法的必然结果,为了改善这点,在上述旋转气流式分级机中,在上述离心分离室16的下方的原料再分级区域28的入口部设置喷出喷嘴22,通过从其喷出的空气流,使流入到原料再分级区域28的微小树脂颗粒返回到离心分离室16内。
设置如上所述的利用喷出喷嘴22的再分级操作而有效地除去了微小树脂颗粒的粗大树脂颗粒群通过原料再分级区域28并被回收到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部。
以上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的运转的概要。
根据上述旋转气流式分级机,从配置在离心分离室16外周部的多个导向叶片40各自的间隙吸入外部的空气(参照空心箭头),由此,不仅促进离心分离室16内的离心分离的作用,而且通过由与上述原料再分级区域28的喷出喷嘴22下方的倾斜部分形成的辅助分级功能部50,能够有效防止微小树脂颗粒向粗大树脂颗粒群侧的混入,能够实现对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树脂颗粒群的制造有利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
〔树脂颗粒群的用途〕
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群作为防眩薄膜、光扩散薄膜等光学部件用途是合适的,此外,适合与粘结剂混合作为树脂组合物使用。
〔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树脂颗粒群和粘结剂。
作为上述粘结剂,只要是配合透明性、树脂颗粒分散性、耐光性、耐湿性、以及耐热性等所要求的特性而在该领域中使用的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粘结剂,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醇酸系树脂;酚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烷基聚硅氧烷系树脂等有机硅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系树脂、有机硅-醇酸系树脂、有机硅-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有机硅-聚酯树脂等改性有机硅树脂;聚偏二氟乙烯、氟代烯烃乙烯基醚聚合物等氟系树脂等粘结剂树脂。
从提高树脂组合物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粘结剂树脂优选为能够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固化性树脂。上述固化性树脂可以在各种固化条件下固化。上述固化性树脂根据固化的类型而分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线固化性树脂等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风固化性树脂等。
作为上述热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由丙烯酸多元醇和异氰酸酯预聚物形成的热固化型氨基甲酸酯树脂、酚醛树脂、尿素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多元醇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这种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由二异氰酸酯、多元醇、以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合成的这种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等。作为上述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优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更优选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元醇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作为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元醇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2,4-环己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五聚甘油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使用具有丙烯酸酯系的官能团的聚醚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聚烯树脂等。
在使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之中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中加入光聚合引发剂制成粘结剂。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任意的光聚合引发剂,但优选使用与所用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相匹配的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苯乙酮类、苯偶姻类、二苯甲酮类、氧化膦类、缩酮类、α-羟基烷基苯酮类、α-氨基烷基苯酮、蒽醌类、噻吨酮类、偶氮化合物、过氧化物类(记载于日本特开2001-139663号公报等)、2,3-二烷基二酮化合物类、二硫化合物类、氟胺化合物类、芳香族锍类、鎓盐类、硼酸盐、活性卤素化合物、α-酰基肟酯等。
作为上述苯乙酮类,例如可以举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乙酮、1-羟基二甲基苯基酮(别名:2-羟基-2-甲基苯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4’-甲基硫代-2-吗啉基苯丙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1-丁酮等。作为上述苯偶姻类,例如可以举出苯偶姻、苯偶姻苯甲酸酯、苯偶姻苯磺酸酯、苯偶姻甲苯磺酸酯、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等。作为上述二苯甲酮类,例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2,4-二氯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对氯二苯甲酮等。作为上述氧化膦类,例如可以举出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等。作为上述缩酮类,例如可以举出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等苄基甲基缩酮类。作为上述α-羟基烷基苯酮类,例如可以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作为上述α-氨基烷基苯酮类,例如可以举出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4-吗啉基)-1-丙酮。
作为市售的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IRGACURE(注册商标)651”(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IRGACURE(注册商标)184”、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IRGACURE(注册商标)907”(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4-吗啉基)-1-丙酮)等作为优选的例子。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粘结剂100重量%通常在0.5~2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在1~5重量%的范围内。
作为上述粘结剂树脂,除了上述固化性树脂以外,还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乙酸纤维素、硝基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氯乙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偏二氯乙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等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缩醛树脂;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线状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
此外,作为上述粘结剂,除了上述的粘结剂树脂以外,也可以使用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橡胶系粘结剂、无机系粘结剂等。作为上述橡胶系粘结剂,可以举出乙烯-丙烯共聚橡胶、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等。这些橡胶系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无机系粘结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溶胶、碱式硅酸盐、硅醇盐、磷酸盐等。作为上述无机系粘结剂,也可以使用将金属醇盐或硅醇盐水解和脱水缩合而得到的无机系或有机无机复合系基体。作为上述无机系或有机无机复合系基体,可以使用将硅醇盐、例如四乙氧基硅烷等水解和脱水缩合而得到的氧化硅系基体。这些无机系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树脂组合物可以还含有有机溶剂。在后述的基材薄膜等基材上涂覆上述树脂组合物时,上述有机溶剂只要是通过树脂组合物中含有它来使树脂组合物向基材的涂覆变容易的有机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丙二醇单甲基醚等醇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环己酮等酮系溶剂;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甲基醚等二醇醚类;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乙酸-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溶纤剂乙酸酯)、2-丁氧基乙基乙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等二醇醚酯类;氯仿、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等氯系溶剂;四氢呋喃、二乙基醚、1,4-二噁烷、1,3-二氧戊环等醚系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系溶剂等。这些有机溶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
上述树脂组合物不仅能够用于后述的防眩薄膜的制造,还能够通过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形为规定形状(例如薄膜形状)而用于光扩散薄膜等制品的制造。
〔防眩薄膜〕
本发明的防眩薄膜是在基材薄膜上涂布上述树脂组合物而成的。
上述基材薄膜优选为透明的。作为透明的基材薄膜,例如可以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聚合物形成的薄膜。此外,作为透明的基材薄膜,也可以举出由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等聚合物形成的薄膜。进而,作为透明的基材薄膜,也可以举出由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基化物系聚合物、聚氧亚甲基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上述聚合物的共混物等聚合物形成的薄膜等。作为上述基材薄膜,特别适合使用双折射率小的薄膜。此外,在这些薄膜上进一步设置了丙烯酸酯系树脂、共聚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接枝聚酯树脂、丙烯酸接枝聚酯树脂等的易粘接层的薄膜也可以用作上述基材薄膜。
上述基材薄膜的厚度可以适宜决定,通常从强度、处理等操作性、薄层性等方面出发,是在10~5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20~3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0~200μm的范围内。
此外,也可以在基材薄膜中加入添加剂。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折射率调节剂、增强剂等。
作为在基材薄膜上涂布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可以举出棒涂、刮刀涂布、旋转涂布、逆转涂布、模涂布、喷涂、辊涂、凹版涂布、微凹版涂布、唇口涂布、气刀涂布、浸渍法等公知的涂覆方法。
上述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粘结剂为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在涂布上述树脂组合物后根据需要使溶剂干燥,进而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电离辐射固化性树脂固化即可。
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以使用自氙灯、低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碳弧灯、钨灯等光源发出的紫外线;通常从20~2000KeV的科克罗夫特·瓦尔顿型、范德格拉夫型、共振变压型、绝缘芯变压器型、直线型、高频高压加速器型、高频率型等电子线加速器发出的电子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对通过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及固化)形成的、在粘结剂中分散有树脂颗粒群的层(防眩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树脂颗粒群的粒径适宜决定,优选在1~1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7μm的范围内。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首先,对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及粒径的变异系数的测定方法、种颗粒群的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及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
树脂颗粒群(种颗粒群的制造例1、制造例2中得到的种颗粒群、及实施例1~3和比较例1、比较例2中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贝克曼库尔特株式会社制造的“LS13320”)及通用液体采样组件(universalliquidsamplemodule)进行。
在测定中,使用利用TouchMixer(大和科学株式会社制,“TOUCHMIXERMT-31”)和超声波清洗器(VELVO-CLEARCorporation制,“ULTRASONICCLEANERVS-150”)使树脂颗粒群0.1g分散于0.1重量%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10ml中而制成的分散液。
此外,在上述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的软件中,设定为了基于Mie散射理论进行评价所必需的以下示出的光学参数。
<参数>
液体(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折射率B.I.的实部=1.333(水的折射率)
固体(测定对象的树脂颗粒群)的折射率的实部=树脂颗粒群的折射率
固体的折射率的虚部=0
固体的形状因子=1
此外,测定条件和测定步骤如下。
<测定条件>
测定时间:60秒
测定次数:1
泵速度:50~60%
PIDS相对浓度:40~55%左右
超声波输出:8
<测定过程>
进行偏移测定、光轴调整、背景测定后,用滴管将上述分散液注入到上述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的通用液体采样组件内。在上述通用液体采样组件内的浓度达到上述PIDS相对浓度、上述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的软件表示“OK”后,开始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是在通过在通用液体采样组件中进行泵循环而使上述树脂颗粒群分散的状态且超声波单元(ULMULTRASONICMODULE)启动的状态下进行的。
此外,测定在室温下进行,通过上述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的软件,使用上述预先设定的光学参数,由得到的数据算出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算术平均粒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树脂颗粒群的折射率,输入构成树脂颗粒群的聚合物的折射率实施测定。例如,在构成树脂颗粒群的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情况下,输入已知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折射率1.495,在构成树脂颗粒群的聚合物为聚苯乙烯的情况下,输入已知的聚苯乙烯的折射率1.595。
〔树脂颗粒群的粒径的变异系数的测定方法〕
树脂颗粒群的粒径的变异系数(CV值)由通过前述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测定出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σ)及体积平均粒径(D),通过下式算出。
树脂颗粒群的粒径的变异系数(%)=(σ/D)×100
〔种颗粒群的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种颗粒群的制造例1、制造例2中得到的种颗粒群的重均分子量(Mw)的测定如下地进行。
种颗粒群的重均分子量(Mw)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聚苯乙烯(PS)换算重均分子量。
在23℃下将试样(种颗粒群)0.003g在四氢呋喃(THF)10ml中静置24小时,从而使其完全溶解。此时尚未完全溶解的情况下,进一步每静置24小时(合计72小时为止)时确认是否完全溶解。在72小时后不能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试样中含有交联成分。将所得的溶液用0.45μm的非水系色谱盘过滤。用GPC分析所得的滤液,测定PS换算重均分子量(在没有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将溶解了的成分过滤,用滤液测定PS换算重均分子量)。由通过以下示出的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而预先制成的标准曲线,求出上述试样的PS换算重均分子量。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条件如下。
<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高速GPC装置(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HLC-8320GPCEcoSEC-WorkStation”,内置RI检测器(差示折光检测器))
色谱柱: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TSKgelSuperHZM-H”(内径4.6mm×长15cm)×2根
保护柱: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TSKguardcolumnSuperHZ-H”(内径4.6mm×长2cm)×1根
流量:试样侧0.175ml/min、参比侧0.175ml/min
检测器:在上述高速GPC装置中内置的RI检测器
浓度:0.3g/l
进样量:50μl
柱温度:40℃
系统温度:40℃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
作为标准曲线用标准聚苯乙烯试样,使用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为“TSKstandardPOLYSTYRENE”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630、9100、37900、102000、355000、3840000、以及5480000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和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为“Shodex(注册商标)STANDARD”的重均分子量为1030000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
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将上述标准曲线用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分为A组(重均分子量为1030000的聚苯乙烯)、B组(重均分子量为500、9100、102000、以及3480000的聚苯乙烯)、以及C组(重均分子量为2630、37900、355000、以及5480000的聚苯乙烯)。称量属于A组的重均分子量为1030000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5mg后,溶解于THF20ml,将所得的溶液50μl注入到试样侧柱。将属于B组的重均分子量为500、9100、102000及3480000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分别称量10mg、5mg、5mg、及5mg后,溶解于THF50ml,将所得的溶液50μl注入到试样侧柱。将属于C组的重均分子量为2630、37900、355000及5480000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分别称量5mg、5mg、5mg、及1mg后,溶解于THF40ml,将所得的溶液50μl注入到试样侧柱。通过上述高速GPC装置专用的数据分析程序GPC工作站(EcoSEC-WS),由这些标准聚苯乙烯试样的保留时间制作校正曲线(三次式),将其作为PS换算重均分子量测定的标准曲线使用。
〔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及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的测定方法〕
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树脂颗粒群中的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及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用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商品名“FPIA(注册商标)-3000S”、SYSMEXCORPORATION制)进行测定。
作为具体的测定方法,在离子交换水20ml中加入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盐0.05g,得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然后,在上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加入测定对象树脂颗粒群0.02g,使用超声波清洗器(例如VELVO-CLEAR株式会社制造的“VS-150”等)作为分散机,用2分钟进行使树脂颗粒群分散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分散处理,得到测定用的分散液。
在测定中,使用安装了标准物镜(10倍)的上述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作为上述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中使用的鞘液,使用颗粒鞘(Particlesheath)(商品名“PSE-900A”、SYSMEXCORPORATION制)。将根据上述步骤制备的测定用分散液导入上述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中,在下述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测定模式:HPF测定模式
粒径的测定范围:0.5~200μm
颗粒的圆形度的测定范围:0.2~1.0
颗粒的测定个数:100000个
在测定时,在测定开始前使用标准聚合物颗粒群的悬浮液(例如ThermoFisherScientific株式会社制造的“5200A”(用离子交换水将标准聚苯乙烯颗粒群稀释而成的悬浮液)),进行上述流式颗粒图像分析仪的自动调焦。需要说明的是,圆形度为由具有与拍摄的树脂颗粒的图像相同的投影面积的正圆的直径算出的周长除以拍摄的树脂颗粒的图像的周长而得到的值。
由通过上述方法测定的树脂颗粒群的粒径计数具有2体积平均粒径的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此外,由通过上述方法测定的树脂颗粒群的圆形度计数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个数,用该个数除以测定个数,由此算出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
〔种颗粒群的制造例1〕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可拆式烧瓶中,投入作为水性介质的水3000g、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500g、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正辛基硫醇5g,边搅拌可拆式烧瓶的内容物边对可拆式烧瓶的内部进行氮置换,将可拆式烧瓶的内部温度升温至70℃。进而保持可拆式烧瓶的内部温度为70℃,向可拆式烧瓶的内容物中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2.5g后,使其进行12小时聚合反应,得到乳液。得到的乳液含有14重量%的固体成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群),该固体成分是体积平均粒径为0.45μm、重均分子量为15000的正球状颗粒群。将含有该正球状颗粒群的乳液作为种颗粒群分散液,在后述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1和制造例2中使用。
〔种颗粒群的制造例2〕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可拆式烧瓶中,投入作为水性介质的水3150g、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350g、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正辛基硫醇3g,边搅拌可拆式烧瓶的内容物边对可拆式烧瓶的内部进行氮置换,将可拆式烧瓶的内部温度升温至80℃。进而保持可拆式烧瓶的内部温度为80℃,向可拆式烧瓶的内容物中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1.8g后,使其进行12小时聚合反应,得到乳液。得到的乳液含有10重量%的固体成分,该固体成分是体积平均粒径为0.35μm、重均分子量为15000的正球状颗粒群。将该含有正球状颗粒群的乳液作为种颗粒群分散液,在后述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3中使用。
〔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1〕
使作为苯乙烯系单体的苯乙烯300g、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400g、作为多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00g、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8g彼此溶解,得到单体混合物。使得到的单体混合物与通过预先使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10g溶解于离子交换水990g而得到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1000g混合,放入到高速乳化·分散机(商品名“HOMOMIXERMARKII2.5型”,PRIMIXCorporation制)中,以10000rpm处理10分钟,得到乳化液。
在该乳化液中加入上述种颗粒群制造例1中得到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45μm的种颗粒群分散液23g(固体成分3g),在30℃下搅拌3小时,得到分散液。在该分散液中加入作为高分子分散稳定剂的聚乙烯醇(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hsenol(注册商标)GH-17”)的4重量%水溶液2000g和作为阻聚剂的亚硝酸钠0.6g,然后,在70℃下搅拌5小时,接着在105℃下搅拌2.5小时,由此进行聚合反应。
用加压过滤机将聚合后的分散液脱水,用温水清洗后,在70℃下进行24小时真空干燥,由此得到作为由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形成的树脂颗粒群的聚合物颗粒群A(干燥树脂颗粒群)。
〔单分散颗粒的制造例2〕
使作为苯乙烯系单体的苯乙烯510g、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70g、作为多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二乙烯基苯120g、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酰8g彼此溶解,得到单体混合物。使用该单体混合物代替实施例1的单体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乳化液。
在该乳化液中加入上述种颗粒群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45μm的种颗粒群分散液70g(固体成分9.8g),在30℃下搅拌3小时,得到分散液。使用该分散液代替实施例1的分散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聚合反应、脱水、清洗、以及真空干燥,由此得到作为由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形成的树脂颗粒群的聚合物颗粒群B(干燥树脂颗粒群)。
〔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3〕
使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900g、作为多官能的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g、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酰8g相互溶解,得到单体混合物。使用该单体混合物代替实施例1的单体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乳化液。
在该乳化液中加入上述种颗粒群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35μm的种颗粒群分散液500g(固体成分50g),在30℃下搅拌3小时,得到分散液。
使用该分散液代替实施例1的分散液,使用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的0.5重量%水溶液2000g代替聚乙烯醇的4重量%水溶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聚合反应。通过喷雾干燥使聚合后的分散液干燥,得到作为由交联(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形成的树脂颗粒群的聚合物颗粒群C(干燥树脂颗粒群)。
〔实施例1〕
用旋转气流式分级机对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A进行分级,所述旋转气流式分级机是未使用粉碎机的图1中示出的旋转气流式分级机10,且是来自NISSHINENGINERINGINC.的市售商品名“AEROFINECLASSIFIERAC-20”。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导向叶片40的角度,将从离心分离室16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朝向中心的倾斜角设为80度。此外,自上下的喷出喷嘴20和22的吐出压力为0.5MPa。此外,用抽吸风量为3.5m3/min的鼓风机,从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32抽吸空气并进行分级。由此,得到由作为交联乙烯基系树脂的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形成的树脂颗粒群。
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15μm,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1.55%。此外,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2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200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0.2%)。
〔实施例2〕
使用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B代替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分级,得到由作为交联乙烯基系树脂的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形成的树脂颗粒群。
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27μm,粒径的变异系数为9.54%。此外,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2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100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0.1%)。
〔实施例3〕
使用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3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C代替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分级,得到由作为交联乙烯基系树脂的交联(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形成的树脂颗粒群。
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1μm,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3.24%。此外,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4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300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0.3%)。
〔比较例1〕
用锤磨机(型号“AIIW-5”,DULTONCO.,LTD.制)对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A进行破碎,用强制涡轮分级机(商品名“Turbo-ClassifierTC-15”,NISSHINENGINERINGINC.制)进行分级,得到树脂颗粒群。
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15μm,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1.18%。此外,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4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个数是在100000个中为1300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1.3%)。
〔比较例2〕
用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B代替单分散颗粒群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聚合物颗粒群A,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分级,得到树脂颗粒群。
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27μm,粒径的变异系数为9.54%。此外,得到的树脂颗粒群的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4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0000个中为2000个(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2.0%)。
〔实施例4〕(防眩薄膜用树脂组合物的制备及防眩薄膜的制作)
将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商品名“ARONIX(注册商标)M-305”,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80重量份、作为有机溶剂的甲苯和环戊酮的混合液(甲苯和环戊酮的体积比=7:3)120重量份、实施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5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注册商标)907”,BASF(注册商标)JapanK.K.制)5重量份混合,制备作为树脂组合物的防眩薄膜用树脂组合物。
作为基材薄膜,准备作为透明塑料薄膜的厚度0.2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用棒涂机在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单面涂布上述防眩薄膜用树脂组合物,由此形成涂膜。接着,通过将上述涂膜在80℃下加热1分钟而使上述涂膜干燥。然后,用高压汞灯以累积光量300mJ/cm2对上述涂膜照射紫外线,由此使上述涂膜固化而形成防眩性硬涂层。由此,制作含有实施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作为防眩薄膜(成形品)。
〔实施例5〕
使用实施例2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代替实施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制备防眩薄膜用树脂组合物,制作含有实施例2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实施例6〕
使用实施例3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代替实施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制备防眩薄膜用树脂组合物,制作含有实施例3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较例3〕
使用比较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代替实施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制备防眩薄膜用树脂组合物,制作含有比较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比较例4〕
使用比较例2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代替实施例1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制备防眩薄膜用树脂组合物,制作含有比较例2中制造的树脂颗粒群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防眩薄膜的防眩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4~6及比较例3、比较例4中制作的防眩薄膜各自的非涂覆面的面粘贴在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板上,从距离该防眩薄膜的2m的地方向涂覆面照射亮度为10000cd/cm2的荧光灯,用目视评价防眩薄膜的防眩性。防眩性的评价基准为:荧光灯的反射图像轮廓不能清晰可见时,将防眩性评价为“○”(良好);荧光灯的反射图像的轮廓清晰可见时,将防眩性评价为“×”(不良)。
〔防眩薄膜的表面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4~6及比较例3、比较例4中制作的防眩薄膜各自配置在荧光灯的正上方,用目视评价防眩薄膜的表面性。表面性的评价基准为:没有任何透射光的不均及光的透过(缺陷)时,将表面性评价为“○”(良好);有透射光的不均及光的透过(缺陷)的至少一者时,将表面性评价为“×”(不良)。
将实施例4~6及比较例3、比较例4中制作的防眩薄膜的防眩性及表面性的评价结果与实施例4~6及比较例3、比较例4中使用的树脂颗粒群的种类及粒径分布一起示于表1。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对于含有本申请发明的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大于1%的树脂颗粒群的比较例3及比较例4的防眩薄膜,发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表面性不良,而对于含有本申请发明的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1%以下的树脂颗粒群的实施例4~6的防眩薄膜,没有发生透射光的不均、光的透过,表面性良好。
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地以其它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仅是例示,不应作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的,在本说明书正文中不受任何限制。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全部都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基于2013年8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80231主张优先权。其全部的内容通过提及而并入本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0旋转气流式分级机(气流分级机)
12上部圆盘状构件
12a和14a环状边缘
14下部圆盘状构件
16离心分离室(分级用空洞部)
18原料投入口
20喷出喷嘴(第1喷出喷嘴)
22喷出喷嘴(第2喷出喷嘴)
24原料分散区域(分级用空洞部、分级用空洞部的上部)
28原料再分级区域(分级用空洞部、分级用空洞部的下部)
30粗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粗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
32分级树脂颗粒群回收口(分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
40导向叶片
40a转动轴
40b销
50辅助分级功能部

Claims (6)

1.一种树脂颗粒群,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树脂颗粒群,
具有体积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粒径的树脂颗粒的个数在每10万个中为5个以下,
具有0.97以下的圆形度的树脂颗粒的比率为1%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颗粒群,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乙烯基系树脂为交联(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交联苯乙烯系树脂、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颗粒群,其特征在于,其为光学部件用。
4.一种树脂颗粒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颗粒群由交联乙烯基系树脂形成且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该制造方法包括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通过使用了气流分级机的分级而从所述树脂颗粒群去除粗大树脂颗粒群的分级工序,
所述树脂颗粒群的分级工序在树脂颗粒群的生成后不经破碎工序地实施,
所述气流分级机具备:
分级用空洞部,树脂颗粒群被供给到该分级用空洞部;
多个导向叶片,其配置在所述分级用空洞部的外周部、且从彼此的间隔将空气送入到所述分级用空洞部以使所述分级用空洞部中产生涡流;
第1喷射喷嘴和第2喷射喷嘴,其分别将空气喷射到所述分级用空洞部的上部和下部;
分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其从所述分级用空洞部将含有经分级的树脂颗粒群的气流向上方排出;以及
粗大树脂颗粒群排出口,其从所述分级用空洞部将粗大树脂颗粒群向下方排出。
5.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颗粒群和粘结剂。
6.一种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薄膜上涂布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而成的。
CN201480048093.3A 2013-08-30 2014-03-28 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555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0231 2013-08-30
JP2013180231 2013-08-30
PCT/JP2014/059310 WO2015029483A1 (ja) 2013-08-30 2014-03-28 樹脂粒子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5840A true CN105555840A (zh) 2016-05-04
CN105555840B CN105555840B (zh) 2020-10-30

Family

ID=5258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8093.3A Active CN105555840B (zh) 2013-08-30 2014-03-28 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363607B2 (zh)
KR (4) KR102224659B1 (zh)
CN (1) CN105555840B (zh)
WO (1) WO2015029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3607B2 (ja) * 2013-08-30 2018-07-25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82184B1 (ko) * 2015-09-30 2022-04-04 세키스이가세이힝코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중합체 입자 및 그 용도
JP6877685B2 (ja) * 2016-02-01 2021-05-26 日本エクスラン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凝集樹脂粒子群、並びに該粒子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粒子群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JP6650857B2 (ja) * 2016-03-29 2020-02-19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重合体粒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US20200399413A1 (en) * 2018-03-23 2020-12-24 Sekisui Kasei Co., Ltd. Vinyl-based resin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7101070B2 (ja) * 2018-07-26 2022-07-1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7244233B2 (ja) * 2018-08-08 2023-03-22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ポリメタクリル酸メチル粒子の製造方法、コロイド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水懸濁液
JP2022007837A (ja) * 2020-06-27 2022-01-13 正文 松永 粒子の製造方法、粒子またはスラリーの塗布方法、2次電池または2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全固体電池または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ledまたはledの製造方法、蛍光体シートまたは蛍光体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2779A (ja) * 2004-03-26 2005-10-06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単分散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1357365A (zh) * 2007-07-31 2009-02-04 日清制粉集团本社股份有限公司 粉体分级装置
CN101490138A (zh) * 2006-08-21 2009-07-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微粒、微粒的制备方法、含有该微粒的树脂组合物及光学薄膜
JP2012193244A (ja) * 2011-03-15 2012-10-11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光拡散剤用樹脂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光拡散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1081A (ja) 1990-07-11 1992-03-05 Yasutomo Oguchi パターン識別機能を持つニューラルネットワークの構成法
JP2002040204A (ja) 2000-07-19 2002-02-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2754692B1 (en) * 2011-08-31 2018-02-21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Resin particle aggreg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application of same
CN103827148B (zh) * 2011-09-29 2015-11-2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乙烯基聚合物微粒、其制备方法、树脂组合物以及光学用材料
JP6363607B2 (ja) * 2013-08-30 2018-07-25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2779A (ja) * 2004-03-26 2005-10-06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単分散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1490138A (zh) * 2006-08-21 2009-07-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微粒、微粒的制备方法、含有该微粒的树脂组合物及光学薄膜
CN101357365A (zh) * 2007-07-31 2009-02-04 日清制粉集团本社股份有限公司 粉体分级装置
JP2012193244A (ja) * 2011-03-15 2012-10-11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光拡散剤用樹脂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光拡散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95142A (ko) 2018-08-24
KR102091410B1 (ko) 2020-03-20
KR20160043036A (ko) 2016-04-20
KR102224659B1 (ko) 2021-03-05
CN105555840B (zh) 2020-10-30
WO2015029483A1 (ja) 2015-03-05
JP2018172691A (ja) 2018-11-08
KR20210025731A (ko) 2021-03-09
JPWO2015029483A1 (ja) 2017-03-02
KR20200031710A (ko) 2020-03-24
KR102293994B1 (ko) 2021-08-25
JP6363607B2 (ja) 201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5840A (zh) 树脂颗粒群及其制造方法
EP2137238B1 (en)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ent resin
Gabaston et al. Living free-radical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KR101382369B1 (ko) 미립자, 미립자의 제조방법, 이 미립자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및 광학 필름
KR100989393B1 (ko) 광확산 제품
US10894867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US1149245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and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CN1938384A (zh) 含中空颗粒的液体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光学物品
TWI577440B (zh) Polymer particl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n optical film using the same
WO2007086483A1 (ja) 異形粒子、異形粒子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拡散成形品
JP2018172691A5 (zh)
KR20120003434A (ko) 이형 입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6241226A (ja) 多孔性単分散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137719A (zh) 聚合物颗粒和其用途
BR112018016487B1 (pt) Processo para produzir um compósito de polímero/fibra termoformável compósito de polímero/fibra termoformável, processo para produzir uma moldagem de polímero/fibra, moldagem de polímero/fibra, e, uso de um compósito de polímero/fibra termoformável e de uma moldagem de polímero/fibra.
KR20200075195A (ko) 고흡수성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US20200398251A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and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N107406547A (zh) 聚合物粒子、聚合物粒子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14981315B (zh) 生产超吸收性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器
CN105778008B (zh) 聚合物粒子、聚合物粒子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TW202132355A (zh) 聚合物粒子及其用途
KR20060075259A (ko) 분산중합에 의한 단분산성 기능성 가교 입자의 제조방법
JP2004224933A (ja)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含有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