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5621B - 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 - Google Patents

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5621B
CN105555621B CN201480052072.9A CN201480052072A CN105555621B CN 105555621 B CN105555621 B CN 105555621B CN 201480052072 A CN201480052072 A CN 201480052072A CN 105555621 B CN105555621 B CN 105555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ch lock
housing portion
latch component
buckled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20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5621A (zh
Inventor
雷纳·曼戈尔德
格哈德·弗雷
托马斯·格拉塞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sheng Safety Systems German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Petri AG filed Critical Takata Petri AG
Publication of CN10555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5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5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5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61Tongu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06Anchoring devices for buck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其包括用于保持已插入的插舌的保持机构和安全带扣壳体,安全带扣壳体具有第一外壳部分(30)和与第一外壳部分闩锁在一起的第二外壳部分(40)。杆形闩锁元件(70)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上,闩锁元件沿着其纵向方向在与箭头方向(P)相反的方向上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收容部(80)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卡扣鳍部被保持在此处,在闩锁元件的相对侧上的一对卡扣鳍部的两个卡扣鳍部(90、91、92、93)总是与闩锁元件的相反侧成一定角度地靠在形成在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71、72、73、74)上,并防止闩锁元件沿着箭头方向(P)从闩锁收容部拉出。

Description

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所述安全带扣带有用于保持已插入的插舌的保持机构且带有安全带扣壳体,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包括第一外壳部分和锁定到第一外壳部分上的第二外壳部分。
背景技术
此类型的安全带扣从国际专利公开WO 2013/104388 A1中已知。在先前已知的安全带扣壳体中,外壳部分之间的连接借助于杆形闩锁元件实现,所述闩锁元件被压入到成形为盲孔的具有平滑的壁的凹陷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实现带有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其中通过使用最少的材料实现在外壳部分之间的可靠连接,且在外壳部分之间产生的连接仅能够施加特别强的力和/或仅能够以破坏性方式来释放。
根据本发明,此任务通过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安全带扣实现。
因此,根据本发明,杆形闩锁元件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被沿着其纵向方向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内,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保持在此处,其中,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形成在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并防止闩锁元件逆着插入方向从闩锁接纳部退出。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的重要优势是,一对闩锁鳍部的成角度的闩锁鳍部允许两个外壳部分的不仅在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上的可靠形状配合连接而且还关于该纵向方向垂直地允许可靠形状配合连接。例如,通过一对闩锁鳍部的合适定向,能够保证杆形闩锁元件特别地以弹性的方式还沿着插舌插入到安全带扣壳体中的方向保持该两个外壳部分。
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所述至少一对闩锁鳍部中的闩锁鳍部的布置能够偏移(即,在闩锁接纳部中的不同高度处)或不偏移(即,在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然而,考虑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闩锁鳍部的最优保持力,被认为有利的是两个闩锁边沿直接彼此相反,且两个闩锁鳍部布置在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且在闩锁元件的彼此相反的侧上,两个闩锁鳍部每个成以一定角度地支承或接合在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的闩锁元件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上。
优选地,闩锁元件一体地形成在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上且支撑在其上。
为保证借助于闩锁元件的闩锁连接部具有特别小的游隙或甚至完全无晃动,考虑为有利的是使得第一外壳部分,特别是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能够弹性地变形,且在外壳部分在外壳边沿处附接到彼此的情况下,闩锁元件的长度过小而不能将闩锁元件锁定到所述两个闩锁鳍部,且锁定要求第一外壳部分的弹性变形,所述变形因此在闩锁元件上产生从闩锁接纳部离开的拉伸力,且因此生成了将两个外壳部分保持而无晃动或至少带有很小的游隙的拉伸力。
为了如前所述保证通过闩锁元件的闩锁连接部沿着插舌插入到安全带扣壳体中的方向也无晃动,被认为有利的是使得两个闩锁边沿以及相关联的两个闩锁鳍部在沿着插舌的插入方向观察时彼此前后布置。
考虑到特别强的保持力,被认为有利的是将两对闩锁鳍部安装在第二外壳部分上,所述两对闩锁鳍部中的每对闩锁鳍部带有两个彼此相对的闩锁鳍部,该两个彼此相对的闩锁鳍部在闩锁接纳部的相同高度处以一定角度布置,其中该两对闩锁鳍部在沿着闩锁元件的插入方向观察时彼此间隔开,且因此处在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的不同高度处。
关于闩锁鳍部的构造,特别有利的是使得闩锁鳍部通过闩锁板形成,所述闩锁板在横截面中观看时为梯形的,所述闩锁板中的每个带有两个平行的板表面和两个成角度的板表面,其中闩锁鳍部利用第一成角度的板表面一体地形成在第二外壳部分上,且经由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支承在闩锁元件上。
优选地,闩锁鳍部与闩锁元件成一定角度地定向,使得在每个情况中,闩锁鳍部的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和闩锁元件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平行于第二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
考虑到外壳部分的简单组装,被认为有利的是使得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此外通过插塞连接部而彼此连接,所述插塞连接部布置在沿着插舌的插入方向距闩锁元件一定距离处,且允许通过绕插塞连接部的枢转而使第一外壳部分绕第二外壳部分枢转运动和将闩锁元件插入到闩锁接纳部中。
优选地,插塞连接部通过一体地形成在两个外壳部分中的一个外壳部分上的插塞元件和在两个外壳部分中的另一个外壳部分中的插塞元件接纳部来形成。
关于以上所述的部件的定向,被认为有利的是,插舌的插入方向和/或插塞元件的纵向方向关于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垂直地且关于闩锁元件的闩锁边沿垂直地延伸。
在闩锁鳍部和闩锁元件之间的角度优选地在20°至70°的范围内,且优选地为45°。
本发明此外涉及用于安全带扣的安全带扣壳体,该安全带扣壳体带有第一外壳部分和锁定到第一外壳部分上的第二外壳部分。
对于此安全带扣壳体,根据本发明设置为:杆形闩锁元件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被沿着该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被保持在此处,其中,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形成在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且特别地借助于形状配合连接防止闩锁元件逆着插入方向从闩锁接纳部退出。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壳体的优势,参考以上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的陈述,因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的优势大体上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壳体的优势。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将用于车辆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的安全带扣壳体的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连接的方法。
关于此方法,根据本发明建议设置为:将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上的杆形闩锁元件沿着该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并通过至少一对闩锁鳍部锁定在此处,其中,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锁定在形成在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且防止闩锁元件逆着插入方向从闩锁接纳部退出。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势,参考以上所述的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的解释。
关于该方法,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以其外壳边沿放置在彼此之上,且第一外壳部分,特别是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在第二外壳部分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将闩锁元件锁定到闩锁鳍部上,所述闩锁元件被支撑在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上,并且所述闩锁元件的长度过短而不能将闩锁元件在没有变形的情况下锁定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鳍部上,且因此,在闩锁元件上生成了到闩锁接纳部外的拉伸力,且因此生成了无晃动地将两个外壳部分保持的拉伸力。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所述安全带扣带有用于保持已插入的插舌的保持机构且带有安全带扣壳体,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包括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所述第二外壳部分被锁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其特征在于,
杆形闩锁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沿着其纵向方向在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被保持在所述闩锁接纳部中,
其中,在所述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所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形成在所述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并防止所述闩锁元件沿着所述箭头方向从所述闩锁接纳部退出。
优选地,两个所述闩锁边沿直接彼此相反,并且
所述两个闩锁鳍部布置在所述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且在所述闩锁元件的彼此相反的侧上,所述两个闩锁鳍部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所述闩锁接纳部中相同高度处的所述闩锁元件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上。
优选地,所述闩锁元件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上,且被支撑在所述外壳基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能够弹性地变形,且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在外壳边沿处接附到彼此的情况下,所述闩锁元件的长度过短而不能将所述闩锁元件锁定到所述两个闩锁鳍部上,并且
所述锁定要求所述第一外壳部分的弹性变形,所述变形随后产生从所述闩锁接纳部离开的、在所述闩锁元件上的拉伸应力,且因此产生了以无晃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的力。
优选地,当沿着所述插舌的插入方向观察时,两个所述闩锁边沿以及相关联的两个闩锁鳍部前后布置。
优选地,两对闩锁鳍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上,所述两对闩锁鳍部中的每对闩锁鳍部带有以一定角度布置在所述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的两个彼此相对的闩锁鳍部,
其中,所述两对闩锁鳍部在沿着所述闩锁元件的插入方向观察时彼此间隔开,由此处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的不同高度处。
优选地,所述闩锁鳍部由闩锁板形成,所述闩锁板在横截面中观看时为梯形,所述闩锁板中的每个闩锁板带有两个平行的板表面和两个成角度的板表面,
其中,所述闩锁鳍部利用第一成角度的板表面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上,且经由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支承在所述闩锁元件上。
优选地,所述闩锁鳍部与所述闩锁元件成一定角度地定向,使得所述闩锁鳍部的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和所述闩锁元件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进一步通过插塞连接部彼此连接,所述插塞连接部布置在沿着所述插舌的插入方向距所述闩锁元件一定距离处,且允许通过绕所述插塞连接部枢转而使所述第一外壳部分绕所述第二外壳部分枢转运动以及将所述闩锁元件插入到所述闩锁接纳部中。
优选地,所述插塞连接部通过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中的一个外壳部分上的插塞元件和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中的另一个外壳部分中的插塞元件接纳部来形成。
优选地,所述插舌的插入方向和/或插塞元件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垂直地延伸且相对于所述闩锁元件的闩锁边沿垂直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能够弹性地变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如上所述的安全带扣的安全带扣壳体,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带有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所述第二外壳部分被锁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其特征在于,
杆形闩锁元件被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沿着所述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在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保持在所述闩锁接纳部中,
其中,在所述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所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形成在所述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并防止所述闩锁元件沿着所述箭头方向从所述闩锁接纳部退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用于车辆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的安全带扣壳体的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的杆形闩锁元件沿着所述杆形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在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并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被保持在所述闩锁接纳部中,
其中,在所述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所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锁定在形成在所述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并防止所述闩锁元件沿着所述箭头方向从所述闩锁接纳部退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利用它们的外壳边沿被放置在彼此之上,并且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因此,将所述闩锁元件锁定到所述闩锁鳍部上,所述闩锁元件被支撑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上,并且所述闩锁元件的长度过短而不能够在没有变形的情况下将所述闩锁元件锁定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鳍部上,并且
因此,在所述闩锁元件上生成了从所述闩锁接纳部往外的拉伸应力,并因此生成了以无晃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的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基于附图中的示意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壳体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可在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中使用,所述附图描绘了在组装前、组装期间和组装后的安全带扣壳体的不同视图,并且
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扣壳体的第二示意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相同的附图标记总是用于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
图1示出了用于安全带扣20的安全带扣壳体10,所述安全带扣20配有(除了别的以外)用于保持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保持机构(未示出)。保持机构布置在安全带扣壳体10的内部中。
图1示出了在其组装前的安全带扣壳体10。将可见的是,安全带扣壳体10的第一外壳部分30仍与安全带扣壳体10的第二外壳部分40分开。
在根据图1的示意性实施例中,第一外壳部分30与第二外壳部分40的连接借助于插塞连接部50和闩锁连接部60来实现。
在根据图1的示意性实施例中,插塞连接部50通过插塞元件51形成,所述插塞元件51平行于插入方向S延伸,座椅安全带的插舌沿着插入方向S被插入到安全带扣壳体10中,以将插舌锁定到保持机构(未示出)。插塞元件51一体地形成在第二外壳部分40上,且为产生插塞连接部50,所述插塞元件51被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外壳部分30上的插塞元件接纳部52中。插塞连接部50允许第一外壳部分30沿着箭头方向SB朝向第二外壳部分40的枢转运动,以产生闩锁连接部60。
闩锁连接部60包括杆形闩锁元件70,所述闩锁元件70一体地形成在第一外壳部分30的外壳基部31上且在朝向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上从外壳基部31成角度地特别地垂直地延伸。闩锁元件70因此平行于或至少大体上平行于侧壁32延伸,所述侧壁32从第一外壳基部31在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上延伸。
杆形闩锁元件70配有两个下闩锁边沿71和72以及两个上闩锁边沿73和74,所述闩锁边沿通过垂直于闩锁元件70的纵向方向进行的切割形成且用于将闩锁元件70锁定在闩锁接纳部80中。闩锁接纳部80形成在第二外壳部分40中且在第一外壳部分30的方向上或在闩锁元件70的方向上从第二外壳部分40的外壳基部41垂直或至少大体上垂直延伸。
如在图1中通过示例所示,闩锁接纳部80可通过第二外壳部分40的侧壁42界定;侧壁42在第一外壳部分30的方向上从第二外壳部分40的外壳基部41垂直地或至少大体上垂直地延伸。
闩锁接纳部80配有通过两个闩锁鳍部90和91形成的上闩锁鳍部对和通过两个下闩锁鳍部92和93形成的下闩锁鳍部对。上闩锁鳍部对中的两个闩锁鳍部90和91在闩锁接纳部80中在相同的高度处彼此对置且在沿着插入方向S观察时彼此前后布置。两个下闩锁鳍部92和93也是同样的,两个下闩锁鳍部92和93也在闩锁接纳部80内侧在相同的高度上彼此对置且在沿着插舌的插入方向S观察时彼此前后布置。闩锁鳍部在插入方向S上的彼此前后布置具有如下效果,即第一外壳部分30不能够逆着插入方向S相对于第二外壳部分40移动,且第一外壳部分30与第二外壳部分40之间的插塞连接部50不能够被释放。考虑到闩锁鳍部的弹簧作用,另外在此保证插塞连接部50正如闩锁连接部60的情况也无晃动。
四个闩锁鳍部90、91、92和93每个由闩锁板形成,所述闩锁板具有两个平行的板表面100和101和两个成角度的板表面,即第一成角度的板表面102和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103(参考图1和图3)。在横截面上观察时,闩锁板和闩锁鳍部是梯形的。利用第一成角度的板表面102,闩锁鳍部每个一体地形成在第二外壳部分40上。只要所述闩锁元件70已插入到闩锁接纳部80中,成角度的板表面103在每个情况中就与闩锁元件70协作。在产生闩锁连接部60的情况下,每个闩锁鳍部90、91、92和93的每个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103支承在闩锁元件70的相应配属的闩锁边沿71、72、73和74上。
图2在另一个三维分解视图中示出了在将安全带扣壳体10的第一外壳部分30与第二外壳部分40组装之前的根据图1的安全带扣壳体10。将可见的是,通过将第一外壳部分30与第二外壳部分40相对彼此沿着插入方向S移动,能够在插塞元件51和插塞元件接纳部52的区域中形成插塞连接部50。
图3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在插塞连接部50已产生之后的安全带扣壳体10,且可进行第一外壳部分30沿着箭头方向SB在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上的枢转。在根据图3的视图中,杆形闩锁元件70尚未被插入到其闩锁接纳部80中。
图4示出了在通过第一外壳部分30沿着箭头方向SB的枢转运动,闩锁元件70已经被部分地插入到闩锁接纳部80中之后的根据图1和图3的安全带扣壳体10。将可见的是,闩锁元件70的末端已经与上闩锁鳍部对的闩锁鳍部90形成接触且将所述闩锁鳍部90至少略微地弯曲开。
图5示出了在闩锁元件70已经完全插入到闩锁接纳部80中且通过外壳基部31的弹性变形(参考图1)而已经被以与闩锁元件70的长度L(参考图1和图3)实际所允许的相比更深地推入到闩锁接纳部80中之后的安全带扣壳体10。外壳基部31的弹性变形意味着,在作用在外壳基部31上的外部压力已经停止之后,闩锁元件70设计为通过外壳基部31沿着箭头方向P从闩锁接纳部80退出,但是这被闩锁鳍部90、91、92和93防止。通过在闩锁元件70上的此拉伸力,闩锁元件70被保持而不在闩锁接纳部80内晃动。
闩锁鳍部和闩锁元件之间的角度α优选地在20°至70°的角度范围内,且优选地为45°。
图6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5的安全带扣壳体10的最终组装状态。将可见的是,侧壁32的外壳边沿33靠在侧壁42的外壳边沿43上,使得该两个侧壁32和42相互支承。外壳基部31生成了拉伸力Z,所述拉伸力Z旨在将闩锁元件70从闩锁接纳部80退出。然而,通过四个闩锁鳍部90、91、92、93防止了从闩锁接纳部80的这种退出,所述四个闩锁鳍部90、91、92、93将闩锁元件70固定在闩锁接纳部80中。
图6另外更详细地示出了四个闩锁鳍部90、91、92和93的布置。将可见的是,闩锁鳍部的两个成角度的板表面103(参考图1)大体上平行于第二外壳部分40的外壳基部41定向,且每个支承在闩锁元件70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上。下闩锁边沿71和72以及上闩锁边沿73和74同样大致平行于外壳基部41延伸,使得实现了闩锁鳍部在闩锁边沿上的支承。
图6另外示出了增强元件200,所述增强元件200远离杆形闩锁元件70的纵向方向LR成角度地优选地垂直地延伸,且成单件地连接到第一外壳部分30的侧壁32。增强元件200的功能是机械地减轻闩锁元件70和外壳基部31之间的连接点上的载荷,并避免其中闩锁元件70从外壳基部31断开的情况。
图7示出了安全带扣壳体10的第二图示实施例,所述安全带扣壳体10包括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与根据图1至图6的示意性实施例相对比,根据图7的示意性实施例具有仅单个闩锁鳍部对300,该单个闩锁鳍部对300由两个闩锁鳍部301和302构成。所述两个闩锁鳍部301和302用于将闩锁元件70锁定且因此在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之间产生闩锁连接部60,如参考图1至图6已解释。
此外,在根据图7的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闩锁鳍部301和302的布置被选择为使得该两个闩锁鳍部301和302相对于插舌到安全带扣壳体10中的插入方向S彼此前后布置。闩锁鳍部的此布置有利地保证了第一外壳部分30不能够相对于第二外壳部分40逆着插入方向S移动,且第一外壳部分30与第二外壳部分40之间的插塞连接部50不能够被释放。考虑到闩锁鳍部301和302的弹簧作用,在此还保证插塞连接部50正如闩锁连接部60的情况无晃动。
附图标记列表
10 安全带扣壳体
20 安全带扣
30 第一外壳部分
31 外壳基部
32 侧壁
33 外壳边沿
40 第二外壳部分
41 外壳基部
42 侧壁
43 外壳边沿
50 插塞连接部
51 插塞元件
52 插塞元件接纳部
60 闩锁连接部
70 闩锁元件
71 闩锁边沿
72 闩锁边沿
73 闩锁边沿
74 闩锁边沿
80 闩锁接纳部
90 闩锁鳍部
91 闩锁鳍部
92 闩锁鳍部
93 闩锁鳍部
100 板表面
101 板表面
102 板表面
103 板表面
200 增强元件
300 闩锁鳍部对
301 闩锁鳍部
302 闩锁鳍部
L 长度
LR 纵向方向
P 箭头方向
S 插入方向
SB 箭头方向
Z 拉伸力
α 角度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20),所述安全带扣设有用于保持已插入的插舌的保持机构且设有安全带扣壳体(10),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包括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被锁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其特征在于,
杆形的闩锁元件(70)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70)沿着其纵向方向在与箭头方向(P)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闩锁接纳部(80)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被保持在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
其中,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相反侧上的所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中的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表面上形成的闩锁边沿(71、72、73、74)上,并防止所述闩锁元件(70)沿着所述箭头方向(P)从所述闩锁接纳部(80)退出,其中所述箭头方向(P)是指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闩锁边沿(71、72、73、74)直接彼此相反,并且
所述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布置在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的相同高度处,且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彼此相反的侧上,所述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中的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相同高度处的所述闩锁元件(70)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71、72、73、7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元件(70)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外壳基部(31)上,且被支撑在所述外壳基部(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能够弹性地变形,且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在外壳边沿处接附到彼此的情况下,所述闩锁元件(70)的长度过短而不能将所述闩锁元件(70)锁定到所述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上,并且
所述锁定要求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随后产生从所述闩锁接纳部(80)离开的、在所述闩锁元件(70)上的拉伸应力,且因此产生了以无晃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当沿着所述插舌的插入方向(S)观察时,两个所述闩锁边沿(71、72、73、74)以及相关联的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前后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两对闩锁鳍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上,所述两对闩锁鳍部中的每对闩锁鳍部设有以一定角度布置在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的相同高度处的两个彼此相对的闩锁鳍部(90、91、92、93),
其中,所述两对闩锁鳍部在沿着所述闩锁元件(70)的插入方向观察时彼此间隔开,由此处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闩锁接纳部(80)中的不同高度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鳍部(90、91、92、93)由闩锁板形成,所述闩锁板在横截面中观看时为梯形,所述闩锁板中的每个闩锁板设有两个平行的板表面(100、101)和两个成角度的板表面(102、103),
其中,所述闩锁鳍部(90、91、92、93)利用第一成角度的板表面(102)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上,且经由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103)支承在所述闩锁元件(7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鳍部(90、91、92、93)与所述闩锁元件(70)成一定角度地定向,使得所述闩锁鳍部(90、91、92、93)的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103)和所述闩锁元件(70)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71、72、73、74)平行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外壳基部(4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进一步通过插塞连接部(50)彼此连接,所述插塞连接部(50)布置在沿着所述插舌的插入方向(S)距所述闩锁元件(70)一定距离处,且允许通过绕所述插塞连接部枢转而使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绕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枢转运动以及将所述闩锁元件(70)插入到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塞连接部(50)通过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中的一个外壳部分上的插塞元件(51)和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中的另一个外壳部分中的插塞元件接纳部(52)来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舌的插入方向(S)和/或插塞元件(51)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闩锁元件(70)的纵向方向垂直地延伸且相对于所述闩锁元件(70)的闩锁边沿(71、72、73、74)垂直地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扣(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外壳基部(31)能够弹性地变形。
13.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扣(20)的安全带扣壳体(10),所述安全带扣壳体设有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被锁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上,其特征在于,
杆形的闩锁元件(70)被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上,所述闩锁元件(70)沿着所述闩锁元件(70)的纵向方向在与箭头方向(P)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闩锁接纳部(80)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保持在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
其中,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相反侧上的所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中的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表面上形成的闩锁边沿(71、72、73、74)上,并防止所述闩锁元件(70)沿着所述箭头方向(P)从所述闩锁接纳部(80)退出,其中所述箭头方向(P)是指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方向。
14.一种用于连接车辆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20)的安全带扣壳体(10)的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上的杆形的闩锁元件(70)沿着所述闩锁元件(70)的纵向方向在与箭头方向(P)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闩锁接纳部(80)中,并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被保持在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
其中,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相反侧上的所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中的每个锁定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表面上形成的闩锁边沿(71、72、73、74)上,并防止所述闩锁元件(70)沿着所述箭头方向(P)从所述闩锁接纳部(80)退出,其中所述箭头方向(P)是指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利用它们的外壳边沿(33、43)被放置在彼此之上,并且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因此,将所述闩锁元件(70)锁定到所述闩锁鳍部(90、91、92、93)上,所述闩锁元件(70)被支撑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外壳基部(31)上,并且所述闩锁元件(70)的长度过短而不能够在没有变形的情况下将所述闩锁元件(70)锁定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闩锁鳍部(90、91、92、93)上,并且
因此,在所述闩锁元件(70)上生成了从所述闩锁接纳部(80)往外的拉伸应力(Z),并因此生成了以无晃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的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分(30)的外壳基部(31)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CN201480052072.9A 2013-09-23 2014-09-09 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 Active CN105555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9035.2 2013-09-23
DE102013219035.2A DE102013219035B4 (de) 2013-09-23 2013-09-23 Gurtschloss mit Gurtschlossgehäuse sowie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Gurtschlossgehäuses
PCT/DE2014/200457 WO2015039662A1 (de) 2013-09-23 2014-09-09 Gurtschloss mit gurtschlossgehäu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5621A CN105555621A (zh) 2016-05-04
CN105555621B true CN105555621B (zh) 2018-03-02

Family

ID=4978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2072.9A Active CN105555621B (zh) 2013-09-23 2014-09-09 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33045B2 (zh)
CN (1) CN105555621B (zh)
DE (1) DE102013219035B4 (zh)
WO (1) WO20150396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3978B4 (de) * 2013-03-08 2022-06-09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Gurtschloss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Gurtschlosses
DE102013219035B4 (de) 2013-09-23 2021-04-22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urtschloss mit Gurtschlossgehäuse sowie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Gurtschlossgehäuses
DE102013020619A1 (de) * 2013-12-02 2015-06-03 Trw Automotive Gmbh Gehäuseschale fûr ein Gurtschloss sowie Gehäuse für ein Gurtschloss
DE102017110345A1 (de) * 2017-05-12 2018-11-1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ehäuse für ein Gurtschloss
CN108674359B (zh) * 2018-05-07 2021-06-01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
DE102018122239A1 (de) 2018-09-12 2020-03-12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chlos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urtschlosses
DE102020215221A1 (de) 2020-12-02 2022-06-0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Gehäuse,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limatisier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fügen eines Gehäu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3981A (en) * 1989-06-22 1991-06-18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Belt buckle with interlocking dual tongue
DE9113246U1 (de) * 1991-10-24 1991-12-05 TRW Repa GmbH, 7077 Alfdorf Befestigung von zwei Kunststoff-Formteilen aneinander
DE29510590U1 (de) 1995-06-29 1996-11-07 Trw Repa Gmbh, 73553 Alfdorf Verschluß für Sicherheitsgurte in Fahrzeugen
DE202008005748U1 (de) 2008-04-25 2008-07-17 Schonath, Andreas Beleuchtung für das Gurtschloss eines Sicherheitsgurtes
DE102008030048A1 (de) 2008-06-25 2009-12-31 Trw Automotive Gmbh Verbindungselement
DE202010011474U1 (de) * 2009-09-04 2010-10-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kappe für ein Gurtschloss
DE102010021704B4 (de) * 2010-05-27 2014-02-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kappe für ein Gurtschloss
DE102010048597A1 (de) * 2010-10-15 2012-04-19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chloss
JP5501308B2 (ja) * 2011-08-22 2014-05-21 タカタ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装置のタング着脱機構
DE102012200242B4 (de) * 2012-01-10 2014-09-0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kappe für ein Gurtschloss eines Sicherheitsgurtsystems
DE102013003978B4 (de) * 2013-03-08 2022-06-09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Gurtschloss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Gurtschlosses
DE102013219035B4 (de) 2013-09-23 2021-04-22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urtschloss mit Gurtschlossgehäuse sowie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Gurtschlossgehäuses
DE102014101743B4 (de) * 2014-02-12 2024-05-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urtschlossgehä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19035A1 (de) 2014-01-16
WO2015039662A1 (de) 2015-03-26
DE102013219035B4 (de) 2021-04-22
CN105555621A (zh) 2016-05-04
US9833045B2 (en) 2017-12-05
US20160242511A1 (en) 201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5621B (zh) 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
CN108511934B (zh) 连接器
JP5395082B2 (ja) 電気接続保護ユニット
JP2010539641A5 (zh)
US20150375798A1 (en)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015367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3358848A (zh) 稳定杆衬套附接组件
JP2018518272A5 (zh)
US9428046B2 (en)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laterally slideably engageable mating components
US20150014999A1 (en) Striker for use with vehicle
CN106218562A (zh) 保险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15003799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94433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5324278B (zh) 气囊装置
CN106132233A (zh) 安全带锁扣外壳
JP3207690U (ja) バックル雄部材及びバックル
CN104999948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6104935B (zh) 插入式的连接件
KR20110076582A (ko) 스페이서를 구비한 커넥터
JP2015019804A (ja) シートアセンブリ
CN108736248A (zh) 连接器
CN207942950U (zh)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围栏用插接件
KR101403858B1 (ko) 차량용 그로밋
KR101376333B1 (ko) 커넥터
JP6234400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8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Junsheng Safety Systems Germany Ltd.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 Petri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