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4885A -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4885A
CN105534885A CN201511020666.4A CN201511020666A CN105534885A CN 105534885 A CN105534885 A CN 105534885A CN 201511020666 A CN201511020666 A CN 201511020666A CN 105534885 A CN105534885 A CN 105534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ecular structure
amount
compound
surfactan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06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术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10206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48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4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4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26Carbohydrates, e.g. sugar alcohols, amino sugars, nucleic acids, mono-, di- or oligo-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sorbates, sorbitan fatty acid esters or glycyrrhiz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8Solu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9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lyophilised, i.e. freeze-dried, solutions or disper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0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65/26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 C08G65/260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containing aliphatic hydroxyl grou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供改善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该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成分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醛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不超过20meq/kg,或/和环氧化合物的总的环氧基量不超10meq/kg,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10meq/kg,且,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的总的量不超过20meq/kg。该辅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用于改善注射或口服用的制剂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此外,还涉及该辅料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用于改善其稳定性和/或用药安全性的辅料。
【技术背景】
供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尤其是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常出现这些情况:活性成分难溶,或者虽溶于亲水性溶剂但杂有难溶的其他成分,或者虽溶于亲水性溶剂但其或其杂有的其他成分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产生了难溶的产物。因此,需要加入增溶性辅料,如聚山梨醇酯(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酯或吐温80),以解决了有效成分水难溶和/或制剂稳定性差等问题,却又给注射剂的安全性带来隐患,而且,这些制剂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出现一定的稳定性问题。
在临床中,已发现的使用含吐温-80的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类过敏反应,(血管、肌肉等局部或全身)刺激作用,溶血作用,外周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可引起中毒性肾、肝损害等。(参见:常用注射剂增溶性辅料的安全现状,张海燕等,陕西中医,2011年第32卷第4期,第503-505页;几种注射用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标准及安全性概述,易红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第l6卷第1期(2010年1月),第115-119页)。虽然已有人对上述安全性问题作了一些或较大的改善,如CN200910014797.X(一种高安全性注射用聚山梨酯80及其制备方法),但基本上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聚山梨醇酯(8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分子结构式如下:
聚山梨醇酯(8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油酸(/酰)基,而且还可能含有其他不饱和脂肪酸(/酰)基及不饱和脂肪酸。本发明人试验证明,聚山梨醇酯(80)在生产及贮藏过程中,尤其是较长时间贮藏过程中,在光、热和可变价金属(Fe、Cu、Cr、Mn)等作用下,与氧作用可发生(自动或光)氧化反应,即在不饱和油酸(/酰)基(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酰)基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相邻碳原子上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脂质氢过氧化物(POV)等初级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可以继续氧化生成二级脂质氧化产物如环氧化物(环氧化物还可以开环生成醇),可能聚合形成含羰基的脂质多聚物,可以脱水形成脂质羰基化合物:如酮、酸、醛等,二级脂质氧化产物也可进一步或最终分解生成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如短链的醛、酮、酸、醇、烷烃、烯烃等,如共轭二烯(寿命很短的中间产物)、壬醛、壬酸、壬醇、壬烷、丙二醛等)。
而且,制备(合成)聚山梨醇酯(80)的原料(油酸山梨坦(Ⅰ)和/或油酸(Ⅱ)也可能把上述有害杂质带入聚山梨醇酯(80)中,因其也会发生上述氧化反应产生上述氧化产物。
此外,本发明人已试验证实聚山梨醇酯(80)分子中的PEG链在光、热、氧及微生物等作用会降解。
本发明人已发现(或已检测到)的PEG链(在光、热、氧、可变价金属(Fe、Cu、Cr、Mn)等作用)降解的主要产物有:过氧化物(R-PEG-O-CH(OOH)-CH2-O-PEG、R-PEG-OCH2CH2O-CH2OOH)、酯类((分子结构中含醛基的)甲酸酯(R-PEG-OCH2CH2O-CHO)、碳酸酯、其他酯)、甲氧基化合物(R-PEG-CH2OCH3)、亚甲二氧基化合物(R-PEG-O-CH2-O-PEG-R)、端羟基化合物(R-PEG-CH2OCH2OH)、更低分子量的PEG链,PEG链碳原子个数逐渐减少,最终可降解为CO2和H2O。
本发明人已发现(或已检测到)的PEG链(在微生物等作用)降解的主要产物:不饱和端基化合物(CH2=CH-O-PEG-R)、醛基化合物(R-PEG-CH2CHO)、羧酸基化合物(R-PEG-CH2COOH)、醛基羧酸基化合物(R-PEG-CH(CHO)COOH)、端羟基化合物(R-PEG-CH2OCH2OH)、更低分子量的PEG链,PEG链碳原子个数逐渐减少,最终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CH2=CH-OH、CH3-CHO、丙酸酯、乙酸酯、乙醇、CO2和H2O等)。
这些物质的产生可能给注射剂带来了安全性隐患。上述氧化产物还可能影响注射剂(或口服(液体)制剂)的物理和/或化学稳定性,进而再影响注射剂(或口服(液体)制剂)的安全性,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或口服(液体)制剂),因其成分太复杂。
然而,现有的公开执行的各国药典标准除了对上述氧化产物中的毒性较低的有机酸作了限制(采用“酸值”),及英国药典(BP)和欧洲药典(EP)对“(氢)过氧化物(POV)”通过“过氧化值”进行了控制(规定过氧化值不得过10.0)外,没有对其中可能具有较大的毒性的其他氧化次级产物作进一步的限制。
重要的是,研究证实(氢)过氧化物(POV)是脂质氧化反应中的一种非常活泼的中间产物,它在产生的同时,还一定量的(氢)过氧化物(POV)在通过降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消失,其累积量达到一定程度不再增加,反而减少,而它的可能具有毒性的次级氧化产物的总量却是在不断地增加。故注射剂的不安全性及不稳定性的隐患也随之在增加。因此,仅对其中的(氢)过氧化物(POV)进行限制是不够的,欠科学的。
上述氧化产物中的有机酸的产生只是(氢)过氧化物(POV)消失的其中一条途径,除此外还有其他途径使(氢)过氧化物(POV)消失,如降解产生酮、醛,自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或形成聚合物或环氧化合物等,而这些产物可能具有毒性。因此,还需考滤其他因素。
显然,上述标准中的限制范围是不够的。
现有的公开执行的一些标准虽然把生产过程可能残留的毒性较大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等环氧化物进行了限制,但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的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的自氧化过程不只是这两种(C2链的)环氧化物,而且这两种占其中的比例极低,其环氧产物中基本上为更高碳链的环氧化物(因为,首先要在C18链上进行氧化反应,然后才能在其逐级降解后的短链上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反应,通常,C3链的产物为其最终产物),这些环氧产物可能具有较大的毒性,是不可忽略的,仅对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等环氧化物进行限制不够的。
现有的公开执行的一些标准虽然把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等醇类化物进行了限制,但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的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的自氧化过程不只是这些C2链的醇类化合物。这些醇类化合物可能具有毒性,是不可完全忽略的,仅对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等醇类化物进行限制不够的。
因此,对需要较高安全性和/或较高稳定性的注射剂而言,特别是对中药注射剂,还需要对其(他)次级氧化产物作更广泛、更全面及更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强化对那些具有较大毒性的化合(产)物的限制,才能降低或消除临床用药安全隐患。
换言之,现实中还需一种高质量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山梨醇酯(80)或吐温80),用来提高供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从而满足对更高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供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质量的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单)肪酸(/酰)基酯。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质量的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肪酸(/酰)基酯的用途。
经发明人的广泛深入的研究,终于达成了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详见下列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安全性改善(尤其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改善)的)供注射或口服用的(或者说,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安全性(特别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成分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较佳地为,单油酸酯)(以下简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聚氧乙烯(单)油酸山梨坦”,(单)表示“较佳地为,单(油酸酯)”)(该表面活性剂较佳地由植物来源油酸山梨坦和环氧乙烷聚合而成),其中,
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6meq/kg或6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较佳地,其中(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更佳地(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及聚氧乙烯基的化合物)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更佳地,(且)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3链的醛,特别是甲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较佳地不超过0.5meq/kg或0.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2meq/kg或0.2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1meq/kg或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01meq/kg或0.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1peq/kg或1pmol/kg,更佳地,(且)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6链或C9链的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较佳地不超过0.5meq/kg或0.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2meq/kg或0.2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1meq/kg或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01meq/kg或0.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1peq/kg或1pmol/kg),
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更佳地,(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环氧基及聚氧乙烯基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1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且(其中)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μeq/kg或2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neq/kg或2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peq/kg或2p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0μeq/kg或5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μeq/kg或1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peq/kg或1pmol/kg),
(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较佳地,且(毒性更大的)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4meq/kg或4mmol/kg,更佳地2meq/kg或2mmol/kg,更佳地,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其中的戊烷、己烷、戊烯及己烯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
且其中,(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过氧化值不超过2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6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1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1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10pmol/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表面活性剂中的量(mol)或当量(eq))。(说明,为了简洁,此处的“被限定的物质”是指上述的“(氢)过氧化物”,或/及“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及环氧乙烷、二氧六环”,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此外,在本发明,被限定的物质的计量方式可以任意转换,如(mol/kg)或(eq/kg)转换为mol/g、eq/g、mmol/g、meq/g、mol/1000ml、eq/1000ml、mol/ml、eq/ml、g/kg、mg/g、g/1000ml、mg/ml,等等,只要换算后数量(关系)对等即可,下同。)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量、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环氧化合物中含有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量的总和不超过40meq/kg或4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30meq/kg或3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且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不超过2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羧酸基的)总的量不超过36meq/kg或36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8meq/kg或18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表面活性剂中的量(mol)或当量(eq)。
(说明,为了简洁,本文的(上方的及下方的)“被限定的物质”是指上述的“(氢)过氧化物”,或/及“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及环氧乙烷、二氧六环”,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或/及“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及“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较佳地,及其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除“环氧乙烷、二氧六环”及“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等基本(主要)源自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初始)合成原料(环氧乙烷)及其反应产物,其他基本上源自(或/和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链(基)和/或油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或/和其中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其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的氧化(降解)的产物(此处及其他各处“产物”的含义还包括氧化(降解)的产物进一步(逐级)氧化(降解)的产物的意思,该产物包含该辅料(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和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的分子结构中的残留基团)。
此外,下方用“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表示“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不超过上述其数量方面的限制。)
更佳地,上述表面活性剂中可以皂化的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油酸(/酰)基(以游离油酸形式计重)及上述表面活性剂中可以中和的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油酸的总重量占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所有脂肪酸(/酰)基(以其相应的游离脂肪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所有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的85%(重量/重量)(含)(较佳地,90%(重量/重量)(含),更佳地,95%(重量/重量)(含),最佳地,98%(重量/重量)(含))以上(较佳地,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任一除油酸(/酰)基以外的其他脂肪酸(/酰)基(以其相应的游离脂肪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含有上述脂肪酸(/酰)基的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不超过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所有脂肪酸(/酰)基(以其相应的游离脂肪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所有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的2%(重量/重量))(较佳地,1%(重量/重量,更佳地,0.5%(重量/重量);更佳地,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肉豆蔻酸(/酰)基(以游离肉豆蔻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肉豆蔻酸的总重量、含有的棕榈酸(/酰)基(以游离棕榈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棕榈酸的总重量、含有的棕榈油酸(/酰)基(以游离棕榈油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棕榈油酸的总重量、含有的硬脂酸(/酰)基(以游离硬脂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硬脂酸的总重量、含有的亚油酸(/酰)基(以游离亚油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亚油酸的总重量、含有的亚麻酸(/酰)基(以游离亚麻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亚麻酸的总重量均不超过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所有脂肪酸(/酰)基(以其相应的游离脂肪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所有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的2%(重量/重量))(较佳地,1%(重量/重量,更佳地,0.5%(重量/重量))。
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中的基本成分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优选1∶15~25,更优选为1∶17~23,更优选1∶18~22,更优选1∶19~22,最佳地为1∶20。
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为无色至微黄色黏稠液体(较佳地其颜色不深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XA中规定的同体积的黄色2号标准液,最佳地为无色的),其相对密度(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A韦氏比重秤法测定)在20℃时为1.06~1.09(更佳地1.075~1.085,最佳地为1.08),其运动黏度(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G第一法测定)在25℃时(毛细管内径为2.0~2.5mm)为350~445mm2/s。
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0.40至0.6g溶或分散于10ml水后其pH值为5.0~7.5(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H测定),较佳地为6.5~7.5,最佳地为6.8~7.2。
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的皂化值(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ⅦH中规定的方法测定)为45~55,羟值(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ⅦH中规定的方法测定)为65~80,碘值(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ⅦH中规定的方法测定)为18~24(较佳地19~24)。
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其中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肪酸(/酰)基酯的含量不低于93%(重量/重量)以上(较佳地95%(重量/重量),更佳地98%(重量/重量),更佳地99%(重量/重量),更佳地99.5%(重量/重量),最佳地99.9%(重量/重量)),上述含量以上述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扣除其(杂质)水分及(可能)含有的药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二醇、丙三醇、PEG200-800、1,3-丁二醇、1,4-丁二醇)的重量后的重量)为基础。
较佳地,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其中氧气的含量不超过1mmol/kg(较佳地100μmol/kg,更佳地100nmol/kg,更佳地100pmol/kg,最佳地10pmol/kg)。更佳地,与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内的空气已被(氮气、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惰性气体置换。最佳地,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贮藏温度不超过10℃,较佳地不超过5℃,最佳地不超过1℃。较佳地,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中添加有抗氧剂(如维生素C棕榈酸酸酯、硫代甘油、2-巯基乙醇、3-巯基丙醇、二巯基丙醇、生育酚、维生素-TGPS,没食子酸(丙)酯、焦性没食子酸(联苯三酚)及其酯、正双氢愈疮木酚、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甲苯酚,及它们的组合物)、抗氧增效剂或鳌合剂及其组合物。上述抗氧剂较佳地为油溶性抗氧剂,最佳地为生育酚。
较佳地,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依(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ⅧN)法检查炽灼残渣,其遗留残渣不得过0.25%(重量/重量),较佳地0.15%(重量/重量),更佳地0.1%(重量/重量),更佳地0.01%(重量/重量)。
较佳地,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每1mg含内细菌毒素的量(依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IE)法检测)应小于0.05EU(较佳地0.02EU,更佳地0.012EU,最佳地0.006EU)。
较佳地,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依(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IH)法检查,无菌检查应符合规定。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对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进行精制和/或由(公知的)化学反应法制备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在化学反应制备上述物质(上述表面活性剂)前对反应物:(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山梨坦(或称“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司盘-80”,下同)(Ⅰ)和/或(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Ⅱ)进行精制,精制后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山梨坦(Ⅰ)和/或油酸(Ⅱ)中的(上述的)被限定的物质不超过上述被限定的物质(所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具体说来,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之一:包括对(较佳地植物来源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该表面活性剂较佳地由植物来源油酸山梨坦和环氧乙烷聚合而成)进行精制,精制后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中的(上述的)被限定的物质不超过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所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之二(化学反应法):包括由(起始)反应物:(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油酸酯)(Ⅰ)和环氧乙烷进行聚合反应制备该表面活性剂(即该表面活性剂由(起始)反应物:(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环氧乙烷聚合而成),该反应环境中的氧气被抽去和/或被(氮气、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惰性气体置换掉;和/或
在进行上述聚合反应之前,由(起始)反应物:(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Ⅱ)及失水山梨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油酸山梨坦),较佳地,该反应环境中的氧气被抽去和/或被(氮气、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惰性气体置换掉,
其中,上述制备方法(化学反应法)中涉及的反应物之一为(精制过的)(较佳地植物来源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油酸山梨坦)(Ⅰ)和/或(精制过的)(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Ⅱ),其中,
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羰基价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6meq/kg或6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较佳地,其中(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更佳地,(且)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3链的醛,特别是甲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较佳地不超过0.5meq/kg或0.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2meq/kg或0.2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1meq/kg或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01meq/kg或0.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1peq/kg或1pmol/kg,更佳地,(且)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6链或C9链的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较佳地不超过0.5meq/kg或0.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2meq/kg或0.2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1meq/kg或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01meq/kg或0.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1peq/kg或1pmol/kg,)
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环氧值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1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且(其中)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μeq/kg或2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neq/kg或2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peq/kg或2p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0μeq/kg或5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μeq/kg或1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peq/kg或1pmol/kg),
(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较佳地,且(毒性更大的)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4meq/kg或4mmol/kg,更佳地2meq/kg或2mmol/kg,更佳地,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
且其中(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过氧化值不超过2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6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1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1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10pmol/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量(mol)或当量(eq)。(说明,为了简洁,此处的“被限定的物质”是指上述的“(氢)过氧化物”,或/及“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及环氧乙烷、二氧六环”,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量、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羰基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羰基价、环氧化合物中含有的环氧基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环氧值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量的总和不超过40meq/kg或4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30meq/kg或3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且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不超过2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羧酸基的)总的量不超过36meq/kg或36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8meq/kg或18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量(mol)或当量(eq)。(在本发明,被限定的物质的计量方式可以任意转换,如(mol/kg)或(eq/kg)转换为mol/g、eq/g、mmol/g、meq/g、mol/1000ml、eq/1000ml、mol/ml、eq/ml、g/kg、mg/g、g/1000ml、mg/ml,等等,只要换算后数量(关系)对等即可,下同。)
(说明,为了简洁,此处的及下方中的“被限定的物质”是指上述的“(氢)过氧化物”,或/及“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及环氧乙烷、二氧六环”,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或/及“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及“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较佳地,及其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此外,下方用“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表示“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不超过上述其数量方面的限制。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除“环氧乙烷、二氧六环”及“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等基本(主要)源自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初始)合成原料(环氧乙烷)及其反应产物,其他基本上源自(或/和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链(基)和/或油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或/和其中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的)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其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的氧化(降解)的产物(此处及其他各处“产物”的含义还包括氧化(降解)的产物进一步(逐级)氧化(降解)的产物的意思,该产物包含该辅料(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和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的分子结构中的残留基团)。)
进一步地,在进行上述反应之前,对涉及的(起始)反应物:(较佳地植物来源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油酸山梨坦)和/或(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进行精制,精制后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油酸山梨坦,司盘-80)和/或油酸中的(上述的)被限定的物质不超过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所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上述聚合反应中,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一般为1∶10~30,优选1∶15~25,更优选为1∶17~23,更优选1∶18~22,更优选1∶19~22。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对(上述的)(本发明涉及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油酸进行精制的过程中(方法中包括)使用吸附剂吸附其中(或其溶液中)的(上述的)被限定的物质,使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上述精制的方法中使用的吸附剂的次数较佳地为二次或更多次,更佳地四次或更多次。
本发明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中的(上述)精制方法(的优选方案之一),该精制方法包括在(上述)精制的过程中(方法中)把(上述的)吸附剂加入(上述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上述的)油酸(的液态物或其溶液)中,吸附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后滤去吸附剂,或如此反复二次或更多次,直至其中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上述吸附时间通常为1分钟至3天或更长,较佳地10分钟至1天或更长,更佳地20分钟至6小时或更长,最佳地30分钟至2小时或更长。上述吸附的次数较佳地为二次或更多次,更佳地四次或更多次,最佳地五或六次或更多次。
较佳地,为了更高的吸附效率及更完全或更彻底地吸附有害杂质,本发明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中的(上述)精制的方法包括,把(上述的)吸附剂固定在一个或数个容器中和/或在容器中被隔开的一个或数个小容室中,使(上述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上述的)油酸(的液态物或其溶液)流经上述的容器,使其中上述被限定的物质被上述吸附剂吸附,直至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或者,(快速检测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收集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其中(上述的)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上述收集到的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可合并使用。
(在上述精制方法之前,可以对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上述的)油酸(的液态物或其溶液)使用溶剂萃取法(包括(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柱或板)层析法)来除去上述的部分被限定的物质,使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减少,以降低上述吸附精制过程中的负担。萃取法因可用的溶剂种类较少,无法较宽范围内除去上述的被限定的物质,可除去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种类较少,且费时、费溶剂量太多,难以满足要求。)
上述吸附剂的用量为上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重量的0.1~200%(较佳地0.2~100%,更佳地0.5~50%,最佳地1~30%,最佳地3~20%)。
上述的溶液中的溶剂为乙醇、或正丙醇、或异丙醇、或氯仿、或乙醚、或二硫化碳、或醋酸乙酯、或丙酮、或甲乙酮、或四氯化碳、或三氯乙烯、或水,或它们的混合液。上述的溶剂的用量为上述的溶液的重量的5至95%且溶质的浓度低于操作时温度下的饱和浓度。
上述精制过程中若使用了溶剂,最后除去溶剂(ICH分类3或4类溶剂的残留量小于0.5%(较佳地0.1%,更佳地0.01%),ICH分类2类溶剂的残留量小于0.01%(较佳地0.001%,更佳地0.0001%),ICH分类1类溶剂的残留量小于0.001%(较佳地0.0001%,更佳地0.00001%))。
较佳地,在本发明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中的上述精制方法中,使用极性吸附剂时的(操作或工作或作业)温度在温度40℃以下,较佳地温度30℃以下,更佳地温度20℃以下,更佳地温度10℃以下,更佳地温度5℃以下,最佳地温度2℃以下,且在上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凝固点温度以上,这样有利于吸附其中的极性成分,特别是中长链(C6及以上)的极性成分。
在本发明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中的上述精制方法中,使用非极性吸附剂时的(操作或工作或作业)温度在温度40℃以上,较佳地温度50℃以上,更佳地温度60℃以上,更佳地温度70℃以上,最佳地温度80℃以上,且在上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沸点温度以下,这样有利于吸附其中的非极性成分,特别是常温常压(温度25℃及1标准大气压)下为气态的成分。
在本发明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中的上述精制过程中,较佳地在加压下(操作或工作或作业),较佳地压力不低于2个标准大气压,更佳地不低于4个标准大气压,更佳地不低于6个标准大气压,最佳地不低10于个标准大气压,压力通过加压(氮气、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惰性气体或自身液体传递推动,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已事先被氮气置换,特别是上述吸附剂被固定在一个或数个容器中或这些容器中被隔开的小容室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有害成分的吸附量及提高吸附效率,缩短操(工)作时间。
本发明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中的上述精制的方法中使用的吸附剂包括非极性吸附剂或/及极性吸附剂,优选极性吸附剂与非极性吸附剂的组合。上述吸附剂包括天然吸附剂、合成吸附剂,还原性吸附剂、非还原性及非氧化性吸附剂,中性吸附剂、酸性吸附剂、碱性吸附剂。上述非极性吸附剂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活性碳、活性碳纤维、碳分子筛)、非极性吸附树脂、高硅沸石、硅分子筛及它们的组合物;上述极性吸附剂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活性氧化铝、腐殖酸类、活性白土、硅藻土,天然沸石、中等硅铝比的(合成)沸石(合成沸石,又称分子筛)、极性合成树脂(中等极性合成树脂、极性合成树脂、强极性合成树脂)、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及它们的组合物。天然(无机)吸附剂是由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常用的天然无机材料有黏土、珍珠岩、蛭石、膨胀页岩和天然沸石,根据制作材料分为矿物吸附剂和黏土类吸附剂。矿物吸附剂可用来吸附各种类型的烃、酸及其衍生物、醇、醛、酮、酯和硝基化合物;黏土类吸附剂能吸附分子或离子,并且能有选择地吸附不同大小的分子或不同极性的离子。上述合成吸附剂的实例有聚氨酯、聚丙烯和有大量网眼的树脂及它们的组合物,产品实例有美国AmberliteXAD系列,日本HP系列,法国DuoliteA系列等。
上述极性吸附剂优选实例包括还原性吸附剂,实例如,但不限于此:
1)、亚硫酸药用盐,实例如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钾)、甲醛合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丙酮合亚硫酸氢钠、羟基甲烷磺酸钠,及它们的组合物;
2)、烯二醇类药用添加剂,如L-维生素C,D-维生素C、维生素C棕榈酸酸酯,及它们的组合物;
3)、常温(温度25℃下)固态的含硫(硫代)化合物类药用添加剂,如二硫代赤藓醇、二硫代苏糖醇、硫脲、1-硫代山梨醇、5-硫代-D-葡萄糖、硫代苹果酸、二硫代草酰胺、α-巯基丙酰甘氨酸、6-甲基-2-硫脲嘧啶,及它们的组合物;
上述还原性吸附剂用于“定向清除”或吸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过氧过物及氧气。
上述还原性吸附剂最优选亚硫酸盐,它还可以“定向清除”或吸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
上述极性吸附剂优选实例还包括碱性吸附剂,通常为药学上可接受的碱性固体(室温25℃下)药用添加剂,实例如,但不限于此:
a)、固体(室温25℃下)碱性聚合物药用添加剂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如固体(室温25℃下)聚胺或聚亚胺(优选分子结构中烷烃链最高碳原子数不高于C7(优选C6,更优选直链占优的)的聚胺或聚亚胺)如通过1,3-丙烯和/或乙烯基团连接的直链占优的二~九胺和多(十及以上)胺;通过1,3-丙烯和/或乙烯基团连接的支链占优的二~九胺和多(十及以上)胺;通过1,3-丙烯和/或乙烯基团连接的环多胺;通过一个或多个1,3-丙烯和/或乙烯基团连接的直链,支链和环形多胺的组合;以直链或支链连接后衍生形成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分子的多胺,用直链或支链连接2,2-二氨基联苯的多胺衍生物。其中优选实例如聚胺或聚亚胺(优选分子结构中烷烃链最高碳原子数不高于C7(优选C6,更优选直链占优的)的聚胺或聚亚胺)(如CN1688298A(多胺的组成、合成及其治疗用途)公布的各种聚胺或多胺)的碱式盐或碱性盐,分子结构中烷烃链最高碳原子数不高于C7(优选C6,更优选直链占优的)的聚酰胺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分子结构中烷烃链最高碳原子数不高于C7(优选C6,更优选直链占优的)的聚季铵盐,聚胺基糖(如壳多糖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脱乙酰壳多糖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聚碱性氨基酸(如聚天冬酰胺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聚谷氨酰胺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聚赖氨酸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聚精氨酸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聚天冬氨酸),碱性蛋白(如谷蛋白(溶于酸或碱)、组蛋白、精蛋白、碱性甜蛋白(如奇甜蛋白(thaumatin)(等电点PI=11.7)、马槟榔甜蛋白(mabinlin)(PI=12)、应乐果甜蛋白(monellin)(PI=9.3)、麦若可林(miraculin)(PI=8.3~9));
b)、有机碱性固体(室温25℃下)药用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
1)、(分子结构中烷烃链最高碳原子数不高于C7的)有机碱性盐,例如有机酸(如下文中的酸性固体(室温25℃下)药用添加剂中所列的有机一无及多元酸)的正盐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又如下述的有机酸的正盐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糖精盐、甘草酸正盐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二氢查尔酮正盐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肌酸盐,
2)、胺基糖及其洐生而成的聚胺基糖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如脱氧链霉胺、脱氧糖胺(如2-脱氧糖胺)、脱氧葡糖胺(如6-脱氧-D-葡糖胺)、岩藻糖胺(Fucosamine)及N-乙(或甲)酰-岩藻糖胺)、半乳糖胺(如D-半乳糖胺)、还原葡糖胺(Glucamine)、氨基葡萄糖或N-乙(或甲)酰氨基葡萄糖、N-甲(或乙)基-D-葡糖胺(葡甲(或乙)胺)、新霉胺(N-乙酰)(双聚糖胺)、海藻糖胺(双糖胺)、N-甲(或乙)基--L-葡糖胺(或N-乙(或甲)酰-L-葡糖胺)、链霉二糖胺、壳二糖(β-1,4-二糖-葡萄糖胺)、壳寡糖(β-1,4-寡糖-葡萄糖胺)(2~9聚胺基糖),其中最优选用于本发明为氨基酸金属或铵正盐(如其钠、钾、钙、镁、铝盐)及铵盐、碱性氨基酸;
c)、无机碱性固体(室温25℃下)药用添加剂,如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铝;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铝;无机碱性盐,例如碳酸(正)盐,碱性碳酸(正)盐,碳酸氢盐,甘氨酸碳酸盐,L-赖氨酸的碳酸盐,精氨酸的碳酸盐,氨基酸的碳酸盐,含糖基的碳酸盐,过碳酸盐,亚硫酸(正)盐,硫代硫酸(正)盐,磷酸(正)盐,磷酸氢盐,焦磷酸(正)盐及其碱式盐或碱性盐,硅酸(正)盐,偏硅酸(正)盐,硼酸(正)盐,四硼酸(正)盐,偏硼酸(正)盐,如钠盐、钾盐、钙盐、镁盐、锌盐、铵盐,其中,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及有机碱为优选;
d)、分子结构中烷烃链最高碳原子数不高于C7(优选C6,更优选直链占优的)的溶于酸及碱的固体(室温25℃下)(两性)物质或药用添加剂:酒石酸氢钾、肌苷、次黄嘌呤、肌酸、门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等氨基酸;
e)、以及上述碱的混合物。
上述碱性吸附剂用于“定向清除”或吸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上述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酸性化合物或游离有机酸。
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吸附剂实例如下:
1)、硅胶;2)、中性氧化铝(pH7-7.5);3)、酸性氧化铝(pH3.5-4.5);4)、碱性氧化铝(pH9-10);
5)、活性炭;6)、低、中等硅铝比的沸石(分子筛);7)、高硅沸石;8)、硅分子筛;9)、壳多糖、胺基糖、碱性氨基酸、聚碱性氨基酸;10)、亚硫酸盐;11)、聚酰胺;12)、上述吸附剂的组合应用。
本发明最优选吸附剂为硅胶、氧化铝、沸石(或分子筛)、活性炭(活性碳、活性碳纤维、碳分子筛)及其组合,特别是活性炭(活性碳、活性碳纤维、碳分子筛)与硅胶和/或(中性或酸性)氧化铝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之二、三)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如下:
将油酸与失水山梨醇酯化,得斯盘80。然后,将斯盘80与环氧乙烷在碱催化下缩聚,得到吐温80。其中后一步的聚合反应式如下:
其中后一步的聚合反应式具体参数及条件如下:
1.将1mol预热的斯盘80投入反应釜中,在搅拌下加入催化剂量的氢氧化钠,升温,并抽真空用氮气置换釜中空气,温度控制在110~150(较佳130~140)℃开始通入5mol环氧乙烷,反应温度维持在140~190(较佳地150~160)℃。通完环氧乙烷后冷却将料液打入中和釜用冰醋酸调酸值至2~7再用双氧水脱色,最后脱水5h,得成品。或
2.将360kg司盘60加入不锈钢搅拌反应釜中,加热熔化后搅拌,再加入50%的氢氧化钾溶液8kg,密封反应釜,抽真空进行脱水和脱空气。当物料温度升高至110~120℃,釜上视镜的内表面上无水滴或水雾时,即完成脱水。再经数次充入干燥氮气置换空气后,停止抽真空,升温至140℃,开始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为160~180℃,压力不超过0.2MPa。当通入的环氧乙烷接近800kg时,取样测反应物的浊点,当1%的活性物在10%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浊点达到58~62℃时,反应即达到终点。将产物冷却至80~90℃,搅拌下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为5~7。然后在搅拌下,滴加双氧水12~15kg进行漂白,搅拌1h后,冷却,放料,可得成品1100kg。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安全性(特别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用途,(较佳地,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包含:
1)、至少一种药用亲水溶剂(溶媒);
2)、至少一种在上述亲水溶剂(溶媒)中难溶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杂有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其他成分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其或其杂有的其他成分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可产生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产物的活性成分,或者含至少一种上述活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
3)、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
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为一种澄明的溶液;
或者,较佳地,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包含:
1)、至少一种可溶于药用亲水溶剂(溶媒)的药用固体(温度25℃下)辅料;
2)、至少一种在上述亲水溶剂(溶媒)中难溶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杂有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其他成分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其或其杂有的其他成分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可产生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产物的活性成分,或者含至少一种上述活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
3)、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
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为经由溶液冷冻干燥而成的固体物(温度25℃下),在使用时用亲水溶剂(溶媒)复溶成澄明的溶液)。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乳、注射用混悬剂或注射用缓释剂等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安全性(特别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的)(特别是,安全性改善(尤其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改善)的)供注射或口服用的(或者说,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安全性(特别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的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标准,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成分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较佳地为,单油酸酯)(以下简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聚氧乙烯(单)油酸山梨坦”,(单)表示“较佳地为,单(油酸酯)”)(该表面活性剂较佳地由植物来源油酸山梨坦和环氧乙烷聚合而成),
该标准包括对该表面活性剂中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较佳地,该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或/及该表面活性剂中的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及(该表面活性剂中)环氧乙烷与二氧六环的量,(或/及该表面活性剂中的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及对该表面活性剂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过氧化值(较佳地,对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量、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环氧化合物中含有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量的总和,较佳地,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较佳地,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羧酸基的)总的量),进行限定或规定,且该表面活性剂中,
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6meq/kg或6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较佳地,该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更佳地,(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及聚氧乙烯基的化合物)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更佳地,(且)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3链的醛,特别是甲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较佳地不超过0.5meq/kg或0.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2meq/kg或0.2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1meq/kg或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01meq/kg或0.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1peq/kg或1pmol/kg,更佳地,(且)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6链或C9链的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较佳地不超过0.5meq/kg或0.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2meq/kg或0.2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1meq/kg或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0.01meq/kg或0.0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1peq/kg或1pmol/kg),
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更佳地,(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环氧基及聚氧乙烯基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1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且(该表面活性剂中)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μeq/kg或2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neq/kg或2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peq/kg或2p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0μeq/kg或5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μeq/kg或1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neq/kg或1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1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peq/kg或1pmol/kg),
(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较佳地,且(毒性更大的)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4meq/kg或4mmol/kg,更佳地2meq/kg或2mmol/kg,更佳地,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
且该表面活性剂中,(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过氧化值不超过2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6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1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1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10p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量、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环氧化合物中含有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量的总和不超过40meq/kg或4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30meq/kg或3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且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不超过2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或200pmol/kg,最佳地不超过20peq/kg或20p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羧酸基的)总的量不超过36meq/kg或36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8meq/kg或18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不超过5meq/kg或5mmol/kg,更佳地不超过3meq/kg或3mmol/kg,更佳地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neq/kg或200nmol/kg,更佳地不超过200peq/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表面活性剂中的量(mol)或当量(eq)。(说明,为了简洁,上方的及下方的“被限定的物质”是指上述的“(氢)过氧化物”,或/及“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及环氧乙烷、二氧六环”,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或/及“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及“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较佳地,及其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此外,在本发明,被限定的物质的计量方式可以任意转换,如(mol/kg)或(eq/kg)转换为mol/g、eq/g、mmol/g、meq/g、mol/1000ml、eq/1000ml、mol/ml、eq/ml、g/kg、mg/g、g/1000ml、mg/ml,等等,只要换算后数量(关系)对等即可,下同。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除“环氧乙烷、二氧六环”及“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等基本(主要)源自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初始)合成原料(环氧乙烷)及其反应产物,其他基本上源自(或/和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链(基)和/或油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或/和其中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其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的氧化(降解)的产物(此处及其他各处“产物”的含义还包括氧化(降解)的产物进一步(逐级)氧化(降解)的产物的意思,该产物包含该辅料(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和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的分子结构中的残留基团)。
此外,下方用“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表示“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量)不超过上述其数量方面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中的基本成分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优选1∶15~25,更优选为1∶17~23,更优选1∶18~22,更优选1∶19~22最佳地为1∶2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符合上述质量标准规定的(特别是,安全性改善(尤其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改善)的)供注射或口服用的(或者说,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安全性(特别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特别是,安全性(尤其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提高或改善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包含:
1)、至少一种药用亲水溶剂(溶媒);
2)、至少一种在上述亲水溶剂(溶媒)中难溶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杂有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其他成分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其或其杂有的其他成分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可产生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产物的活性成分,或者含至少一种上述活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
3)、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
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为一种澄明的溶液。
或者,一种(特别是,安全性(尤其是,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提高或改善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包含:
1)、至少一种可溶于药用亲水溶剂(溶媒)的药用固体(温度25℃下)辅料;
2)、至少一种在上述亲水溶剂(溶媒)中难溶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杂有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其他成分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其或其杂有的其他成分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可产生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产物的活性成分,或者含至少一种上述活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
3)、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
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为经由溶液冷冻干燥而成的固体物(温度25℃下),在使用时用亲水溶剂(溶媒)复溶成澄明的溶液。
说明:由于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具有相同的来源(来源于同一种物质),共同作用,产生共同的不利反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及引起制剂不稳定,其产物可进一步造成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故统一构思并列上述被限定的物质于一个发明上处理。
【实施例】
实施例Tp(p=1~11)
实施例T为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说明:(20)表示聚氧乙烯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20外,还可为10~30,或15~25,或17~23,或18~22,或19~22等,以下均有此含义,不另说明),
其中,过氧化物(物质1,实施(分)例(p=)1)、或环氧化合物(物质2,实施(分)例(p=)2)、或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物质3,实施(分)例(p=)3)、或碳酸酯(物质4,实施(分)例(p=)4)、或氧化产物中上述碳酸酯、甲酸酯以外的酯类化合物(物质5,实施(分)例(p=)5)、或甲氧基化合物(物质6,实施(分)例(p=)6)、或亚甲二氧基化合物(物质7,实施(分)例(p=)7)、或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或/和端羟基化合物(物质8,实施(分)例(p=)8)、或“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物质9,实施(分)例(p=)9)、或分子结构中含羧酸基化合物(物质10,实施(分)例(p=)10)、或酮类化合物(物质11,实施(分)例(p=)11)(在上述各实施分例(p)中)的含量(均基本只含所标示的1种氧化产物,其他产物的量均未被检出:浓度低于最低检测限(pmol级),予以忽略)分别为35mmol/kg(100±2%内)(分别以其分子结构中所含的过氧基、环氧基、醛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酮基、(羧)酸基、醇(羟)基等官能基团为基准计量),
且,实施分例T(p=)2中的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neq/kg或2n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neq/kg或1nmol/kg,
且,实施分例T(p=)3中的任意一种碳链结构(本文中“碳链结构”是指分子结构中碳链结构,为了简洁,其他各处(包括说明书主体)“碳链结构”含义均同此)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不超过2neq/kg或2nmol/kg,
且,实施分例T(p=)8中的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不超过2neq/kg或2nmol/kg。
(在上述各实施分例(Tp(p=1~11))中均基本只含所标示的那一种(自身的)氧化产物,其他(自身的)氧化产物(的量)均未被检出:浓度低于最低检测限(pmol级),予以忽略)。
实施例Vp(p=1~2)-q(q=1~4)
实施例V为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及聚氧乙烯基的化合物(实施分例(p=)1)或分子结构中含醛基但不含聚氧乙烯基的化合物(实施分例(p=)2)(实施例自身的)氧化产物)在各实施分例(Vp(p=1~2)-q(q=1~4))中的含量(分别以其中所含的醛基为基准计量)分别为0.3mmol/kg(Vp(p=1~2)-(q=)1)、3mmol/kg(Vp(p=1~2)-(q=)2)、10mmol/kg(Vp(p=1~2)-(q=)3)、30mmol/kg(Vp(p=1~2)-(q=)4)(100±2%内波动)。
实施例Up(p=1~3)-q(q=1~5)
实施例U为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其中,环氧化物((自身的)氧化产物1)在各实施分例(Up1-q(q=1~5))中的含量(分别以其中所含的环氧基为基准计量)分别为0.03mmol/kg(Up1-q1)、0.3mmol/kg(Up1-q2)、3mmol/kg(Up1-q3)、10mmol/kg(Up1-q4)、30mmol/kg(Up1-q5)(100±2%内波动)(为了便于分辨,本实施例中p1表示p=1,q1表示q=1,其他依此类推,不再说明);
或(含)醛基化合物((自身的)氧化产物2)在各实施分例(Up2-q(q=1~5))中的含量(分别以其中所含的醛基为基准计量)分别为0.03mmol/kg(Up2-q1)、0.3mmol/kg(Up2-q2)、3mmol/kg(Up2-q3)、10mmol/kg(Up2-q4)、30mmol/kg(Up2-q5)(100±2%内波动);
或环氧化物和(含)醛基化合物((自身的)氧化产物1和2)在各实施分例(Up3-q(q=1~5))中的含量(分别以其中所含的环氧基或醛基为基准计量)均分别(二者含量均为)为0.03mmol/kg(Up3-q1)、0.3mmol/kg(Up3-q2)、3mmol/kg(Up3-q3)、10mmol/kg(Up3-q4)、30mmol/kg(Up3-q5)(100±2%内波动);
且,实施分例Up1-q(q=1~5)中的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neq/kg或2n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neq/kg或1nmol/kg,
且,实施分例Up2-q(q=1~5)中的任意一种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不超过2neq/kg或2nmol/kg,
且,实施分例Up3-q(q=1~5)中的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neq/kg或2n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neq/kg或1nmol/kg,及其中的任意一种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不超过2neq/kg或2nmol/kg。
实施例Y-1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0.5μ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6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3μ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7.2%),碳链结构为C1的醛的量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中和并皂化该表面活性剂1kg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类和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为51.9g(即其皂化值为51.9,以下均简称为“皂化值”),上述酯类中含有的油酸(/酰)基(以游离油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中的游离油酸的总重量占上述酯类中含有的所有脂肪酸(/酰)基(以相应的游离(脂肪)酸类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中的所有(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的99.3%(重量/重量)(此比值特定义为“油酸比值”,以下均简称为“油酸比值”,从上述定义看,油酸比值及其他脂肪酸比值在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制备过程起始物:油酸,中间体:SPAN80,终产物:TWWEN80中数值基本不变)。
实施例Y-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2.5μ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5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07μ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2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1μmol/kg。
实施例Y-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9.8μ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6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5μmol/kg。
实施例Y-5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9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9.3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7μ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65.4%),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08μ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5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7μmol/kg。
实施例Y-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11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4.2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0.1μ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2.8%),碳链结构为C1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2μ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2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4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12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8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
实施例Y-7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1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0.8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2.5μ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79.7%),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85μ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1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3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36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3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皂化值为52.1,油酸比值为91.6%。
实施例Y-8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6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0.3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3.5μ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85.7%),碳链结构为C1的醛的量不超过10neq/kg或10nmol/kg。
实施例Y-9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7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4.6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1μ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3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24μmol/kg,皂化值为52.6,油酸比值为96.6%。
实施例Y-1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81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31.4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10.5μmol/kg。
实施例Y-1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7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86.3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0.21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53.6%),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20.1μ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8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7μmol/kg,皂化值为53.1,油酸比值为93.5%。
实施例Y-1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84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92.6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0.98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97.5%),碳链结构为C1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012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6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7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21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31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2μmol/kg。
实施例Y-14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92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03.7μ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0.88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74.3%),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019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4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8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6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12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
实施例Y-15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2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8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55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67.2%),皂化值为54.8,油酸比值为90.3%,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90μeq/kg或90μmol/kg。
实施例Y-1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2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02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10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4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5μmol/kg。
实施例Y-17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5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78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16mmol/kg。
实施例Y-19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2.7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26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02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5.7%),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90μeq/kg或9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06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2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3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6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2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皂化值为47.7,油酸比值为98.7%。
实施例Y-2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87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12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62.5%),碳链结构为C1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04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3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2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1.2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5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
实施例Y-21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93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05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3.6%),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11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05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03μmol/kg。
实施例Y-2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7.2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9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0.3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22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42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61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11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1.2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
实施例Y-2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5.1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6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5.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3.3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18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31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23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5.3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82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皂化值为53.3,油酸比值为99.5%。
实施例Y-24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4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0.2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195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1.0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1.1μmol/kg。
实施例Y-25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5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3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83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7.4%),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50μeq/kg或50μmol/kg。
实施例Y-2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56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37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15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
实施例Y-27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4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7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2mmol/kg。
实施例Y-29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5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7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2.5%),碳链结构为C1的醛的量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97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2.1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8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1μmol/kg。
实施例Y-3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1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16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4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46.5%),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0.22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02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13.5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9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7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1μmol/kg。
实施例Y-31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5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3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81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7.7%),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50μeq/kg或5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14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
实施例Y-3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36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88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78.5%),碳链结构为C1至C9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500μeq/kg或500μmol/kg,皂化值为52.7,油酸比值为98.8%。
实施例Y-3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8.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5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92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3.1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2.3μmol/kg。
实施例Y-34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2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3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4.6mmol/kg。
实施例Y-3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5.4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3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83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83.4%),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85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2.52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3.44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32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9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4.7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1μmol/kg。
实施例Y-37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2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6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9.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2.36mmol/kg,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86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1.3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1.8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42.4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0.64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2μmol/kg。
实施例Y-38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6.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9.8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87.4%),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89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23.4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40.2μmol/kg。
实施例Y-39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65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2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8.2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57.5%),皂化值为54.4,油酸比值为99.7%。
实施例Y-4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9.1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3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4.89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65.6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37.8μmol/kg。
实施例Y-41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62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26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4.98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68.9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78.9μmol/kg,皂化值为54.4,油酸比值为99.7%。
实施例Y-4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8.9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2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9.88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75.6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77.3μmol/kg。
实施例Y-4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3.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3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4.9mmol/kg。
实施例Y-44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5.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6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9.7mmol/kg。
实施例Y-4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3.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8.5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77.6%),碳链结构为C1的醛的量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2.7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3.3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73.4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80.2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82m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2mmol/kg。
实施例Y-48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61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2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8.4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57.7%),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4.96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66.4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75.2μmol/kg,皂化值为54.4,油酸比值为99.7%。
实施例Y-49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0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0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59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005mmol/kg,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皂化值为54.8,油酸比值为98.3%。
实施例Y-5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62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7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5.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0.09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185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0.33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0.25μ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5.6μ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84μmol/kg,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的量均小于0.02μmol/kg,皂化值为53.8,油酸比值为99.8%。
实施例Y-51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5.6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9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89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0.95mmol/kg,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90μeq/kg或90μmol/kg。
实施例Y-5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5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8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9.7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1.88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0.265mmol/kg,环氧乙烷的量为1.3μmol/kg,二氧六环的量为1.6μmol/kg,皂化值为50.8,油酸比值为92.3%。
实施例Y-5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83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8.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0.27mmol/kg,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μeq/kg或1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μeq/kg或10μmol/kg。
实施例Y-54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5.5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73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8mmol/kg,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2mmol/kg。
实施例Y-55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6.4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4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4.8mmol/kg,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2mmol/kg。
实施例Y-5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15.9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4.66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9.9mmol/kg,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2.7mmol/kg。
实施例Y-57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11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83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8.1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85.4%),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0μeq/kg或10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皂化值为53.5,油酸比值为99.3%。
对照例Y-1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46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26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36.3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98.2%),甲醛的量不超过不超过10pmol/kg,皂化值为54.5,油酸比值为98.6%。
对照例Y-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44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25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30.8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皂化值为54.4,油酸比值为98.5%
对照例Y-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6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73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54.5mmol/kg,皂化值为51.3,油酸比值为98.8%。
对照例Y-5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4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89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5.2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99.6%),甲醛的量不超过不超过10p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8.2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碳链结构为C4-C9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5mmol/kg,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的量均小于0.01mmol/kg。
对照例Y-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36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0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8.9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98.2%),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8.2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7mmol/kg。
对照例Y-7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2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17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6.2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97.8%),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5.2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
对照例Y-8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1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7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5.2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95.2%),甲醛的量不超过不超过10p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6.4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5mmol/kg,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的量均小于0.005mmol/kg。
对照例Y-9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24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0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4.0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1.4%),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21.5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6mmol/kg,皂化值为53.3,油酸比值为99.2%。
对照例Y-10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91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33.8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67.8%),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8.7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皂化值为51.6,油酸比值为99.6%。
对照例Y-11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2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6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12.3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37.4%),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25.8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8m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0.03mmol/kg,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的量均小于0.005mmol/kg。
对照例Y-12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3.22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2.91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8.1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55.8%),碳链结构为C1至C3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100μeq/kg或100μmol/kg,碳链结构为C4至C6的醛的量均分别不超过500μeq/kg或500μ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18.3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4.5mmol/kg,碳链结构为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1.7mmol/kg,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的量均小于0.05mmol/kg,(皂化值为50.2,油酸比值为87.7%)。
对照例Y-13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8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95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1.2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20.2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20.4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
对照例Y-14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4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23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36.1mmol/kg(上述含醛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占其中比例98.4%),甲醛的量不超过不超过10p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30.5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皂化值为54.4,油酸比值为98.5%。
对照例Y-15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3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24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0.1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中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38.7mmol/kg,甲醛的量不超过不超过10pmol/kg,皂化值为52.5,油酸比值为98.3%。
对照例Y-16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25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1.67mmol/kg,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57.7mmol/kg,烯烃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为49.5mmol/kg,皂化值为52.1,油酸比值为98.9%。
对照例Y-17
把对照例Y-1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样品进一步地精制得对照例Y-17样品,该精制方法如下:(事先不用氮气置换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取对照例Y-12样品加注射用水配制成质量浓度20%左右(10~30%)的溶液,煮沸后保持微沸5~10分钟后,冷却至70~80℃加入1~5g/L的活性炭(即每升溶液加入1~5g活性炭),搅拌降温至50~60℃,过滤,得精制后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水溶液。
对照例Y-18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17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25mmol/kg,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环氧值)为32.5mmol/kg,环氧乙烷的含量小于1ppm,二氧六环的含量小于10ppm,皂化值为53.3,油酸比值为99.5%。
对照例Y-19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其中,游离(脂肪)酸类(中含有的羧酸基的)的总的量为0.05mmol/kg,(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为0.23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羰基价)为46.8mmol/kg,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为0.21mmol/kg。
对照例Y-20
把对照例Y-1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样品进一步地精制得对照例Y-20样品,该精制方法如下:(事先不用氮气置换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取上述样品50ml,将其按常规方法装于200g硅胶柱上,先用750ml的乙酸乙酯洗脱,再用3000ml按体积比为11:7:2的比例混合的乙酸乙酯/丙酮/水的洗脱液洗脱;然后用2000ml的无水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溶液,TLC检测:展开剂:乙酸乙酯(m)/丙酮(m)/水(m)(11:7:2),合并展开后Rf值小于0.2的组份,减压浓缩,得到本品。
对照例Y-21
把对照例Y-1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样品进一步地精制得对照例Y-21样品,该精制方法如下:(事先不用氮气置换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取上述样品50ml,溶解于50ml乙醚中,充分振摇混合,静置分层,待两液清晰分层,获得下层液体为15ml不溶于乙醚的吐温-80;量取15ml乙醚溶解上述15ml不溶于乙醚的吐温-80,同上萃取,得到12ml不溶于乙醚的吐温-80,量取12ml乙醚溶解上述12ml不溶于乙醚的吐温-80,仍得到12ml不溶于乙醚的吐温-80即得本品。
实施例样品制备方法:
对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以下简称“被精制物”)进行精制(制备方法1)和/或由公知的化学反应法制备,在化学反应制备上述物质(上述表面活性剂)前对反应物:(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山梨坦(或“司盘-80”,下同)(Ⅰ)(制备方法2-1)和/或(较佳地植物来源的)油酸(Ⅱ)(制备方法2-2)(以下简称“被精制物”)进行精制,精制后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山梨坦(Ⅰ)和/或油酸(Ⅱ)中的(上述的)被限定的物质不超过上述被限定的物质(所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化学反应中条件与参数见公开的相关技术。)其中,所述的精制方法如下:
精制方法1:采用连续多效式操作:(分别)将吸附剂装满并固定在适宜容器(大小适中(器壁与吸附剂间未填充吸附剂的空间不大于总容器总空间的10%,较佳地不大于5%))及强度至少耐受8个标准大气压等)中,使液化的被精制物(依序)流经这些容器。上述吸附剂的用量为被精制物的重量的10~40%,流速控制在每通过一个吸附容器的时间3至8小时,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已事先被氮气置换。上述精制过程中的作业温度在被精制物的凝固点温度以上,沸点温度以下。在上述精制过程中,操作在加压(压力通过加压氮气推动)下进行,工作压力恒定为3至6个标准大气压间。(可依需要如此重复操作1至多次)。
精制方法2:采用连续多效式操作:(分别)将吸附剂装满并固定在适宜容器(大小适中(器壁与吸附剂间未填充吸附剂的空间不大于总容器总空间的10%,较佳地不大于5%))及强度至少耐受8个标准大气压等)中,使被精制物的的溶液(依序)流经这些容器。上述的溶液中的溶剂为乙醇、或正丙醇、或异丙醇、或氯仿、或乙醚、或二硫化碳、或醋酸乙酯、或丙酮、或甲乙酮、或四氯化碳、或三氯乙烯、或水,或它们的混合液。上述的溶剂的用量为上述的溶液的重量的5至95%且溶质的浓度低于操作时温度下的饱和浓度。上述吸附剂的用量为被精制物的重量的30~200%,流速控制在每通过一个吸附容器的时间3至8小时,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已事先被氮气置换。上述极性吸附剂的作业温度在温度30℃至2℃内,上述非极性吸附剂的作业温度在温度40℃至80℃内。在上述精制过程中,操作在加压(压力通过加压氮气推动)下进行,工作压力恒定为3至6个标准大气压间。(可依需要如此重复操作1至多次)。
精制方法3:采用连续多效式操作:(分别)将吸附剂装满并固定在适宜容器(大小适中(器壁与吸附剂间未填充吸附剂的空间不大于总容器总空间的10%,较佳地不大于5%))及强度至少耐受8个标准大气压等)中,使液化的被精制物(依序)流经这些容器。上述吸附剂的用量为被精制物重量的10~40%,流速控制在每通过一个吸附容器的时间4至8小时,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已事先被氮气置换。上述精制过程中的作业温度在被精制物的凝固点温度以上,沸点温度以下。在上述精制过程中,操作在加压(压力通过加压氮气推动)下进行,工作压力恒定为3至5个标准大气压间。快速检测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收集其中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范围)的流出液(依上述需要取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并可合并使用)。(可依需要如此重复操作1至多次)。
精制方法4:采用连续多效式操作:(分别)将吸附剂装满并固定在适宜容器(大小适中(器壁与吸附剂间未填充吸附剂的空间不大于总容器总空间的10%,较佳地不大于5%))及强度至少耐受8个标准大气压等)中,使被精制物的溶液(依序)流经这些容器。上述吸附剂的用量为被精制物重量的30~200%,流速控制在每通过一个吸附容器的时间4至8小时,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已事先被氮气置换。上述的溶液中的溶剂为乙醇、或正丙醇、或异丙醇、或氯仿、或乙醚、或二硫化碳、或醋酸乙酯、或丙酮、或甲乙酮、或四氯化碳、或三氯乙烯、或水、或它们的混合液。上述的溶剂的用量为上述的溶液的重量的5至95%且溶质的浓度低于操作时温度下的饱和浓度。在上述精制过程中,操作在加压(压力通过加压氮气推动)下进行,工作压力恒定为3至5个标准大气压间。快速检测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收集其中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范围)的流出液(依上述需要取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并可合并使用)。(可依需要如此重复操作1至多次)。
精制方法5:事先用氮气置换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把吸附剂加入液化的被精制物中,混匀后吸附1~3小时滤去吸附剂,(可依需要)如此操作多次(通常四次或更多次),直至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范围)。上述吸附剂的用量为被精制物重量的1~5%。
精制方法6:事先用氮气置换流经的管道及容器内的空气(氧气),把吸附剂加入被精制物的溶液中,混匀后吸附1~3小时滤去吸附剂,(可依需要)如此操作多次(通常四次或更多次),直至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范围)。上述吸附剂的用量为被精制物的溶液重量的1~5%。上述的溶液中的溶剂为乙醇、或正丙醇、或异丙醇、或氯仿、或乙醚、或二硫化碳、或醋酸乙酯、或丙酮、或甲乙酮、或四氯化碳、或三氯乙烯、或水,或它们的混合液。上述的溶剂的用量为上述的溶液的重量的5至95%且溶质的浓度低于操作时温度下的饱和浓度。
实施例Y制备方法如下
实施例Tp(p=1~11)、实施例Vp(p=1~2)-q(q=1~4)、实施例Up(p=1~3)-q(q=1~5)、实施例Y-23~31、39~57使用上述制备方法1,实施例Y-22、32~38使用上述制备方法2(Y-32、33:制备方法2-1,Y-34、35:制备方法2-2,Y-22、36~38:制备方法2-1及2-2),实施例Y-1~14使用上述制备方法1及2;
其中,实施例Y-22~24使用上述精制方法1,实施例Y-25~31、Y-39~44使用上述精制方法2,实施例Y-1~14、32~38使用上述精制方法3,实施例Y-15~21、49~57使用上述精制方法4,实施例Y-45~46使用上述精制方法5,实施例Y-47~48使用上述精制方法6,实施例Tp(p=1~11)、实施例Vp(p=1~2)-q(q=1~4)、实施例Up(p=1~3)-q(q=1~5)使用上述精制方法4或3;
其中,使用的吸附剂为如下:
实施例Y-1~7吸附剂为:亚硫酸钠、中性氧化铝、硅胶、聚碱性氨基酸、高硅沸石、活性炭(纤维)、活性炭(颗粒),实施例Y-8~14吸附剂与实施例Y-1~7基本相同,但实施例Y-8未使用吸附剂聚碱性氨基酸,实施例Y-9未使用吸附剂中性氧化铝,实施例Y-10未使用吸附剂聚碱性氨基酸及活性炭(纤维),实施例Y-12未使用吸附剂亚硫酸钠,实施例Y-13、14未使用吸附剂亚硫酸钠及高硅沸石,其他吸附剂均使用;
实施例Y-15吸附剂为:硫代苹果酸、酸性氧化铝、硅胶、壳多糖(或胺基糖)、硅分子筛、活性炭(纤维)、活性炭(颗粒),实施例Y-16~21吸附剂与实施例Y-15基本相同,但实施例Y-16未使用吸附剂酸性氧化铝,实施例Y-17未使用吸附剂硅分子筛及活性炭(纤维),实施例Y-18未使用吸附剂硅胶,实施例Y-19至21未使用吸附剂硅胶及活性炭(纤维),其他吸附剂均使用;
实施例Y-22、24吸附剂为:硫代硫酸钠、硅胶、活性炭(颗粒),实施例Y-23吸附剂为:硅胶、活性炭(颗粒);
实施例Y-25~31吸附剂为:中性氧化铝、活性炭(颗粒);
实施例Y-32~38吸附剂为:低、中等硅铝比的沸石(分子筛)、活性炭(颗粒);
实施例Y-39~44吸附剂为:氧化钙、淀粉、高硅沸石;
实施例Y-45、46、47、48吸附剂分别为:活性炭、非极性吸附树脂、高硅沸石、硅藻土;
实施例Y-49、50、51、52、53、54、55、56、57吸附剂分别为:中等硅铝比的(合成)沸石、活性炭、高硅沸石、吸附树脂(非极性︰极性为8︰2)、硅分子筛、硅胶、硅酸镁、纤维素、蔗糖(1︰1)及还原葡糖胺与高硅沸石(3︰7)的组合;
实施例Tp(p=1~11)、实施例Vp(p=1~2)-q(q=1~4)、实施例Up(p=1~3)-q(q=1~5)吸附剂分别为:硅胶、硅分子筛;
其中,实施例Y-45、50使用的溶剂为水,其他使用的溶剂为乙醇或其他适宜溶剂(溶剂最后低温(温度-5℃以下)真空除去)。
对照例Y1~19样品的制备:
对自制或为市场购得样品,先用还原性吸附剂(依序分别为焦亚硫酸钠(钾)、硫代硫酸钠、甲醛合亚硫酸氢钠、维生素C、二硫代赤藓醇、α-巯基丙酰甘氨酸、6-甲基-2-硫脲嘧啶、二硫代苏糖醇、硫脲、1-硫代山梨醇、5-硫代-D-葡萄糖、硫代苹果酸、二硫代草酰胺,轮回变换使用)及碱性吸附剂(依序分别为聚胺(平均分子量20万、聚精氨酸、还原葡糖胺、甲酰-L-葡糖胺、氢氧化铝、磷酸氢钠、碳酸钠,轮回变换使用)对上述样品(对照例11、12、13除外)进行吸附,对其中的过氧化物、游离(脂肪)酸类实施了“定向”清除,然后按下列方法进行(依需要可重复操作次数为多次):
对照例1-4、15-16、18-19使用上述精制方法3,对照例5-10、14使用上述精制方法5,吸附剂为沸石、活性炭(颗粒);
对照例11、12为原始市场样品,不使用吸附剂等进行处理,
对照例13的样品为市场购得样品按对照例Y-17中的精制方法处理后的样品。
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对照例使用其实施例制备过程中得到的含“被限定的物质”量较高的“分离液”(如某时间段的流出液)(或用含“被限定的物质”量较高的“分离液”与含“被限定的物质”量较低的“分离液”混合而成),或使用操作重复次数较少或吸附剂用量减少的“分离液”;其中溶剂处理方法与实施例相同。(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对照例中“被限定的物质”量均不高于其未进行上述处理的原始物。)
自然,上述实施例中的(含“被限定的物质”量不同的)实施分例可使用制备过程中得到的“被限定的物质”含量不同的“分离液”(如某时间段的流出液)(或用“被限定的物质”含量不同的“分离液”混合而成),或使用操作重复次数较多的“分离液”;其中溶剂处理方法各实施分例相同。
实施例H-1及对照例H-1
环丙沙星注射液,每1000ml的原料配比如下:环丙沙星50g,葡萄糖酸内酯60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0g,其余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
制备方法:取80%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80℃,加入组方(配比)量的葡萄糖酸内酯,搅拌溶解,保持80℃10分钟,使葡萄糖酸内酯水解成葡萄糖酸;加入组方(配比)量的环丙沙星,搅拌直至环丙沙星完全溶解;加入组方(配比)量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搅拌均匀,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注射液的pH值为3.8。
其中,实施例H-1-1、2及对照例H-1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15及对照例Y-1样品。
实施例H-2及对照例H-2
一种新鱼腥草素钠静脉注射液,其原料配比如下:每1000毫升注射液中含有新鱼腥草素钠800mg,葡萄糖50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5g,余量为注射用水。
制备方法:取新鱼腥草素钠,葡萄糖,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用80%量的注射用水溶解,并调节pH5.3~6.2,经过滤后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再经过精滤后灌封,灭菌。
其中,实施例H-2-1、2及对照例H-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2、16及对照例Y-2样品。
实施例H-3及对照例H-3
一种盐酸纳美芬的注射剂,其配比组方(配比)(每1000支)如下:盐酸纳美芬100m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g;EDTA-钙2g;维生素C1.5g,摩尔比为1:4的柠檬酸氢二钠和柠檬酸三钠缓冲液(加至)1000ml。
制备方法:(1)按组方(配比)量称取原辅料;(2)将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EDTA钙、维生素C加入摩尔比为1:4的柠檬酸氢二钠和柠檬酸三钠缓冲液1000ml,搅拌溶解。(3)组方(配比)量的盐酸纳美芬加入到溶液中,搅拌使溶解完全。补加无菌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使混合均匀;(4)测溶液PH值,为7.0;(5)用0.2μm的微孔滤膜精滤,检查溶液澄明度;(6)灌装(每支2ml)于;(7)灭菌。
其中,实施例H-3-1、2及对照例H-3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3、17及对照例Y-3样品。
实施例H-5及对照例H-5
注射用缓释制剂,其按下列方法制备:将化合物Ⅰ溶解在含有1%(w/v)聚山梨醇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70%乙醇水溶液中,使化合物Ⅰ的浓度为2%(w/v),而后将该溶液通过MillipakTM60(型号∶MPGL06GH2,孔径=0.22μm,MILLIPORE)无菌过滤,从而制备5200mL的活性组分溶液
同时,将0.7%(w/v)磷酸氢二钠(无水物)/1%(w/v)聚山梨醇酯80的水溶液通过MillipakTM60(孔径=0.22μm,MILLIPORE)无菌过滤,从而制备5200g的结晶剂。
向1L玻璃容器[型号∶GLS-80DURANTM,SCHOTT;带有特氟隆搅拌棒(φ15mmX70mm)]中无菌注射500g结晶剂。然后,在大约25℃的结晶温度下保持容器的密封状态,向该玻璃容器中以50mL/分钟流速滴加活性组分溶液10分钟,同时将反应用磁力搅拌器(型号∶BS-190N,IWAKI)以7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从而得到活性组分的晶体浆液。浆液中的晶体是立方形状的晶体,其是化合物Ⅰ的游离形式。
将晶体浆液在密闭状态下注射到加压过滤器系统(SUS316;型号SF-145,ADVANTEC)中,通过预先连接到过滤器系统(型号∶13110014,孔径=1μm,ADVANTEC)的承载的PTFE膜式过滤器过滤,然后将活性组分的晶体收集在过滤器上,并除去液体组分。
向在过滤器上收集的活性组分晶体中无菌注射包含无菌-过滤的0.14%(w/v)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0.26%(w/v)磷酸氢二钠(无水物)/0.70%(w/v)氯化钠/0.20%(w/v)聚山梨醇酯80的载体溶液(大约pH值7),而后将混合物再悬浮,过滤。重复这些过程若干次后,再次向其中注射载体溶液,制备所需要的制剂。
其组分配方为:化合物Ⅰ(以游离形式计)400m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3mg,磷酸氢二钠(无水物)1.7mg,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0.9mg,氯化钠4.6mg,注射用水加至1ml。PH值为7,平均粒度5-20μm。
其中,化合物I为1N-[4-[4-(1,2-苯并异噻唑-3-基)-1-哌嗪基]-(2R,3R)-2,3-四亚甲基-丁基]-(1'R,2'S,3'R,4'S)-2,3-二环[2,2,1]庚烷二甲酰亚胺盐酸盐。
其粒度分布:D10:5.6μm,D50:12。3μm,D90:18.5μm(粒度分布是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器(型号∶SALD-3000,Shimadzu公司),通过湿法使用水作为分散介质(折射指数∶2.40-0.20i)以体积法测定的。结果得到的粒径用基于其中间粒径的平均粒径(D50)来表示),其中,实施例H-5-1、2及对照例H-5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5、22及对照例Y-5样品。
实施例H-6及对照例H-6
多西他赛注射剂(1支:20mg),其配方(每1000支)为:多西他赛20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000g,无水乙醇加至1000ml,共制成1000支。
制备方法:称取组方(配比)量多西他赛及组方(配比)量40%的无水乙醇,混合搅拌使溶解。再加入组方(配比)量吐温-80,搅拌使溶解定容至1000ml,将溶液用0.22μm微孔滤膜精滤除菌;取滤液灌装于5ml西林瓶中,压半塞,置冻干燥箱内,40℃减压挥发,除去乙醇,压塞轧盖,即可。
其中,实施例H-6-1、2及对照例H-6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7、23及对照例Y-8样品。
实施例H-7及对照例H-7
多西他赛注射剂,其按下列法制备方:称取100g多西他赛、2.675kg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5.850kg无水乙醇,将无水乙醇加入到配液罐中,搅拌状态下加入多西他赛,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加入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继续搅拌使之完全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多西他赛溶液经0.22μm聚四氟乙烯滤器除菌过滤置无菌室内,分装于西林瓶内,半加塞,装盘,置冻干机内,利用压缩机对后箱冷阱制冷,开启真空泵和中隔阀,对制品中乙醇进行挥发,持续12小时,压塞,出箱,用铝塑组合盖扎口,经质检合格后包装,即得供注射用的多西他赛组合物。
其中,实施例H-7-1、2及对照例H-7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8、25及对照例Y-1样品。
实施例H-8及对照例H-8
替加氟注射用缓释制剂,其按下列方法制备:将7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为20∶8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20mg替加氟和10mg丁基硫堇硫肟,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20%替加氟与10%丁基硫堇硫肟的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悬浮于含1.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5%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生理盐水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注射剂的黏度为480cp-660cp(20℃-30℃时)。
其中,实施例H-8-1、2及对照例H-8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2、29及对照例Y-11样品。
实施例H-9及对照例H-9
维生素K1注射液,其由重量体积比(mg/ml)1.00%的维生素K1、体积比20%的丙二醇、10%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注射用水配制而成。
制备方法:取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维生素K1搅拌混合均匀,加入配制量60%的80℃注射用水中搅拌均匀,加入丙二醇,加注射用水至近全量,用醋酸钠缓冲液调PH值至5.3,加水至全量,搅拌均匀,测半成品pH值、含量合格后,过滤至澄明度合格后供灌封。过滤包括钛棒过滤器粗滤、0.45μm筒式过滤器精滤和0.22μm筒式过滤器过滤三个步骤。灭菌采用100℃热压蒸汽灭菌30分钟。
其中,实施例H-9-1、2及对照例H-9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2、21及对照例Y-10样品。
实施例H-10及对照例H-10
紫杉醇注射液,其按下列方法制备:取无水乙醇400ml、生理盐水300ml搅拌后,加入(聚乙二醇400)300ml,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40g,搅拌均匀,pH值为3,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灌封,在115℃下灭菌30min,为溶媒;将玻璃输液瓶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清洗后,于260℃干燥25min,丁基胶塞作灭菌;取紫杉醇3g加入溶媒中溶解,除菌过滤,在无菌净化条件下,灌入玻璃输液瓶封口,制得规格为每50ml含紫杉醇150mg紫杉醇注射液。
其中,实施例H-10-1、2及对照例H-10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9、26及对照例Y-13样品。
实施例H-12及对照例H-12
复方维生素注射液,其按下列法制备方:
按重量比称取维生素A2000万单位、维生素D32000万单位、维生素E5g、亚硒酸钠1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50g、司盘-80:50g、苯甲醇10g、2,6-二叔丁基对甲酚2g;将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苯甲醇、BHT混合,置60℃水浴锅中使溶解均匀,加入部分注射用水及司盘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搅拌使溶解,将亚硒酸钠用少量注射用水溶解加入其中,搅匀,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匀,得淡黄色澄明溶液,过滤,分装,灭菌,即得。注射用水至1000ml。
其中,实施例H-12-1、2及对照例H-1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6、31及对照例Y-10样品。
实施例H-13及对照例H-13
扎西他滨混悬型缓释注射剂,其方法下列制备:将7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为20∶8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20mg扎西他滨和10mg4-苄基叶酸,重新摇匀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20%扎西他滨和10%4-苄基叶酸的注射用微球。然后将微球悬浮于含1.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5%山梨醇和0.2%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生理盐水中,制得相应的混悬型缓释注射剂。该缓释注射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0-1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30天左右。注射剂的黏度为420cp-680cp(20℃-30℃时)。
其中,实施例H-13-1、2及对照例H-13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3、36及对照例Y-17样品。
实施例H-14及对照例H-14
一氧化氮供体型谷胱甘肽类化合物注射液,每1000ml的原料配比如下:化合物Ⅱ2.0g,无水乙醇300ml、聚乙二醇400为300ml、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30g,余量为生理盐水;化合物Ⅱ分子结构式如下:
制备方法:按照配方比例,1)取无水乙醇300ml、生理盐水搅拌后,加入(聚乙二醇400)300ml,搅匀得混合溶剂1;2)在混合溶剂1中加入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30g,拌匀,加热35~40℃,粗滤,pH值3~5,过滤,灌封,在100~125℃下灭菌20~35min得混合溶剂2;3)将输液瓶清洗后,于230~260℃干燥25~35min,丁基胶塞灭菌;4)取(化合物Ⅱ)2.0g加入混合溶剂2中溶解,补足水量,除菌过滤,在无菌条件下,灌入输液瓶,封口,即得。
其中,实施例H-14-1、2及对照例H-14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实施例Y-50、53及对照例Y-19样品。
实施例H-15及对照例H-15
复方青蒿素多相脂质体注射液,其各组分的配比(重量份)为:卵磷脂20份、胆固醇7份、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3份、青蒿素2份、三氮脒1份、无水乙醇10份、磷酸缓冲液57份。
制备方法:①将卵磷脂、胆固醇、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青蒿素分别溶于无水乙醇中;②另将三氮脒溶于磷酸缓冲液中保温,在5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将无水乙醇混合液缓慢注入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继续搅拌,除去无水乙醇,保温水合3h,探头超声,加磷酸缓冲液至全量,通过乳匀机,即得。
其中,实施例H-15-1、2及对照例H-15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4、37及对照例Y-14样品。
实施例H-17及对照例H-17
醋柳黄酮复合物注射液,其配方为:醋柳黄酮(以异鼠李素计99.8%)10g,氢氧化钠2g,柠檬酸钠0.1g,柠檬酸适量,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45ml,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法方法: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加组方(配比)量的氢氧化钠、醋酸钠、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使溶解,再将组方(配比)量的醋柳黄酮搅拌使溶,过滤,然后以醋酸调节pH至7.5~11.0,添加注射用水至足量。
其中,实施例H-17-1、2、3及对照例H-17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0、55、56及对照例Y-16样品。
实施例H-18及对照例H-18
去氧氟尿苷注射液,其配方(100瓶)为:去氧氟尿苷500.0g,丙二酸2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5g,氯化钠212g,注射用水加至25000ml。
制备工艺:将氯化钠、丙二酸、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去氧氟尿苷溶解于约80%量注射用水中,用注射用水稀释至配制量,调pH值至4.5±0.5,测中间体(含量、pH值),合格后通过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250ml/瓶),115℃热压灭菌30分钟,即得。
其中,实施例H-18-1、2及对照例H-18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49、52及对照例Y-19样品。
实施例H-19及对照例H-19
尼莫地平注射用粉针,其配方为:尼莫地平2m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0mg,甘露醇250mg,乙醇(最后挥去)或丙二醇350mg,注射用水加至3ml(最后挥去)。
制备方法:称取尼莫地平、乙醇或丙二醇,搅拌使尼莫地平溶解,称取吐温,搅拌,再加水,即得澄清溶液;溶液经过0.8μm滤膜粗滤后,再用0.22μm滤膜除菌;将上述溶液分装至棕色西林瓶中;将上述溶液至冷冻干燥机中冻干。
其中,实施例H-19-1、2及对照例H-19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50、53及对照例Y-15样品。
实施例H-20及对照例H-20
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其配方如下:重组人干扰素α1b1.5×109(IU),4%琥珀酰明胶60ml,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0090mg,氯化钠3.0g,注射用水定容到150ml。
制备方法:(1)配制0.9%氯化钠灭菌水溶液;(2)按前述组方(配比)量称取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加入50%全量体积的0.9%氯化钠灭菌水溶液中;(3)量取组方(配比)量的琥珀酰明胶氯化钠注射液,加入步骤(2)所得溶液中混匀;(4)量取组方(配比)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加入步骤(3)所得溶液中,混匀;(5)用0.1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5.0-7.0;(6)用0.9%氯化钠灭菌水溶液定容至全量。
其中,实施例H-20-1、2及对照例H-20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51、52及对照例Y-15样品。
实施例H-21及对照例H-21
甲基斑蝥胺注射液(1ml:20mg),其配方(每1000ml)为:甲基斑蝥胺20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g,丙二醇2g,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备方法:取丙二醇2g加适量注射用水,搅拌加热至50℃~60℃时,先加入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g,再加入甲基斑蝥胺20g使之溶解,调节pH值至7.0左右,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拌,检测合格后过滤至澄清,灌封,121℃灭菌8分钟即得。
其中,实施例H-21-1、2及对照例H-21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20、46及对照例Y-13样品。
实施例H-22及对照例H-2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其原料组方(配比)如下:(乙二醇干扰素α2b)180m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00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g,磷酸氢二钠12.68g、磷酸二氢钠3.43g、氯化钠4.89g,注射用水适量,上述组分的总体积为1000ml。
制备方法:称取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用适量(80-90%量)注射用水溶解,加入上述溶液中,定容至规定体积,其pH值在6.5-7.5.之间,然后在121℃条件下进行30分钟湿热灭菌,并冷却至2℃-8℃,得到稀释液;配制1%吐温的80溶液:称量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直至溶液混合均匀;取上述组方(配比)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及上述1%吐温的80溶液加入所述稀释液内,然后定容到全量,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用0.22μm微孔滤膜对所述混合溶液过滤;分装于西林瓶即得。
其中,实施例H-22-1、2及对照例H-2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21、42及对照例Y-2样品。
实施例H-23及对照例H-23
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rhG-CSF注射液,每毫升注射液的原料配比如下:mPEG20000-G-CSF的量为4mg,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量为0.04mg,山梨醇50mg,醋酸钠1.36mg,醋酸适量(调节pH值至3.5-4.5),剩余为注射用水。
制备方法:①将组方(配比)量的稳定剂、等渗剂和缓冲液配制成稀释剂;②取组方(配比)量的mPEG20000-rhG-CSF用第①步所配制的稀释剂稀释至所需浓度;③过滤除菌。
其中,实施例H-23-1、2及对照例H-23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2、38及对照例Y-7样品。
实施例H-24及对照例H-24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其组方(配比)(以1000支计)为:醋酸奥曲肽1.2克,甘露醇8克,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001克,柠檬酸0.1克,注射用水加至1000毫升。
制备过程:加入8克甘露醇溶于100毫升注射用水中,后加入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001克,溶解后加入醋酸奥曲肽1.2克,测PH,加入柠檬酸0.1克调PH至4.0~4.5之间,后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药液配制后,经过0.22微米除菌薄膜进行无菌过滤,然后按制剂1毫升/支进行灌装,灌装后压塞,扎盖,灯检后进行包装。
其中,实施例H-24-1、2及对照例H-24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33、40及对照例Y-18样品。
实施例H-25及对照例H-25
辅酶Q10注射液,其组方(配比)(以1000支计)为:辅酶Q10:5g,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50g,丙三醇160g,甘露醇300g,用盐酸调节pH值4.0,用注射用水定容至2L。
制备过程:加入甘露醇、丙三醇溶于70%量的注射用水中,再加入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溶解后加入辅酶Q10,测PH,用盐酸调PH至4.0~4.5之间,后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药液配制后,经过0.22微米除菌薄膜进行无菌过滤,然后按制剂2毫升/支进行灌装,灌装后压塞,扎盖,灯检后进行包装。
其中,实施例H-25-1、2及对照例H-25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33、42及对照例Y-18样品。
实施例H-26及对照例H-26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注射液,其组方(配比)(以每1支计)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及其衍生物:0.1mg,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04mg,醋酸钠:0.15mg,醋酸:0.48×10-3ml,氯化钠:8.0mg,注射用水加至1ml。
制备方法:按以上配方精确称取醋酸钠,加入醋酸和氯化钠,再加入注射用水,成10mmol/L的醋酸缓冲液。然后加入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待其完全溶解以后用过滤系统精密过滤,滤膜为0.22um,除去溶液中杂质。过滤后的溶液呈澄清透明状。按以上比例将溶液加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及其衍生物冻干原液中,待蛋白完全溶解后,用滤膜过滤,滤膜为0.22um。最后,将澄清、透明的溶液用分装机分装到2ml西林瓶、安瓿或1ml预冲式注射器中。
其中,实施例H-26-1、2及对照例H-26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30、37及对照例Y-15样品。
实施例Z-1及对照例Z-1
生脉氯化钠注射液,其组方(配比)如下:红参25g,麦冬78g,五味子39g,氯化钠9.0g,聚山梨醇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0g,注射用水,适量,共制成1000ml。
制备方法:红参粉成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10倍的乙醇,第一、二次为1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250ml,静置,除去油层,水层冷藏,过滤,调节至含生药为1g/ml,即得红参提取液备用。麦冬、五味子分别提取三次,每次加6倍药材量的水,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药材量的1倍体积,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5%,放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药材量的0.5倍体积,再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5%,放置,滤过,加40%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调节pH值为8-10左右,放置,滤过,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溶解,冷藏,过滤,用注射用水调节至含生药为2g/ml,即得麦冬提取液和五味子提取液备用。
取组方(配比)量红参提取液25ml、麦冬提取液39ml、五味子提取液19.5ml,分别加注射用水稀释至100ml、50ml、50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7.0,滤过至澄清,合并三种溶液,滤过至澄清,加注射用氯化钠9.0g、葡甲胺1.0g,加注射用水至250ml,加热煮沸10分钟,加0.25g活性炭,继续煮沸30分钟,滤过脱炭,滤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至1000ml,用葡甲胺溶液调节PH值至9.5~10.5,加入1.0g聚山梨醇酯-80,继用G4垂熔玻璃滤器及0.45μm的滤膜过滤,中间品检测,合格后,用0.20μm微孔滤膜过滤,精滤液送入分装机,按每瓶100ml或250ml分装,盖上丁基橡胶盖子、轧盖封口,115℃(0.07Mpa)灭菌30分钟,质量检查,包装,即得成品。
其中,实施例Z-1-1、2及对照例Z-1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0、34及对照例Y-3样品。
实施例Z-2及对照例Z-2
岩黄连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1149(ZD-1149)-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取岩黄连提取物、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氯化钠,加注射用水使溶解并稀释至800ml,调节pH值至3.0~4.5,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2-1、2及对照例Z-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24、53及对照例Y-15样品。
实施例Z-3及对照例Z-3
清肝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1308(ZD-1308)-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以上三味药材,茵陈加水浸润30分钟,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收集蒸馏液800ml,重蒸馏一次,收集重蒸馏液250ml,备用;取板蓝根、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20(5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加活性炭0.5g,煮沸30分钟,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入上述重蒸馏液、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亚硫酸氢钠,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6.0~6.5,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3-1、2及对照例Z-3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3、17及对照例Y-3样品。
实施例Z-4及对照例Z-4
复方当归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822(ZD-0822)-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以上三味药材,取当归、川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7~1.30(8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稠膏,加3倍量水,充分搅拌,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的清膏,备用;红花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至65%,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8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稠膏,加3倍量水,充分搅拌,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的清膏,与上述清膏合并,加2倍量水,充分搅拌,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聚山梨醇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并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搅匀,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4-1、2及对照例Z-4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7、43及对照例Y-3样品。
实施例Z-6及对照例Z-6
乳腺康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379(ZD-0379)-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以上六味药材,莪术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其它药材合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40分钟,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55~60℃)的清膏,加95%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水溶液加5%明胶水溶液,至不产生沉淀为止;溶液静置48小时,滤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5~60℃)的清膏,加95%乙醇使含醇量达80%~85%,静置36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8.5,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加入0.5%活性炭,搅拌煮沸10分钟,冷至80℃,滤过,滤液115℃热处理30分钟,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8.0,滤过,滤液加入莪术油及0.5%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充分搅拌,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粗滤,精滤,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6-1、2及对照例Z-6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37、46及对照例Y-14样品。
实施例Z-7及对照例Z-7
人参茎叶总皂苷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281(ZD-00281)-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取人参茎叶总皂苷加注射用水,置水浴上加热溶解,放冷,过滤,滤液用0.1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5~6.8,加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溶解后,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微孔滤膜(0.22um)滤至澄明,灌封,100℃灭菌30分钟,即得。
其中,实施例Z-7-1、2及对照例Z-7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8、25及对照例Y-1样品。
实施例Z-8及对照例Z-8
痛可宁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838(ZD-0838)-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以上二味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55~60℃)的清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放置36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放置36小时,滤过,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放置36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冷藏36小时,加入活性炭,在110℃加热40分钟,放冷至室温,滤过,加入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加水至规定量,滤过,滤液再用微孔膜(0.22μm)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8-1、2及对照例Z-8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49、53及对照例Y-19样品。
实施例Z-9及对照例Z-9
消癌平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630(ZD-0630)-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取通关藤浸膏200ml,加注射用水稀释至800ml,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肌注)或加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搅拌,加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5(静注),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滤过,灌封,灭菌(110℃30分钟),即得。
其中,实施例Z-9-1、2及对照例Z-9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实施例Y-15、57及对照例Y-1样品。
实施例Z-10及对照例Z-10
板蓝解毒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11351(ZD-1351)-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取南板蓝根,粉碎成最粗粉,加纯化水浸渍30分钟,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8(8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置4~10℃冷藏8小时,滤过,滤液用氨水调节pH值至8~9,置4~10℃冷藏8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的清膏,加注射用水200ml及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药用炭,搅拌,加热煮沸30分钟,冷至40℃,滤过,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5,置4~10℃冷藏6小时以上,反复滤过至澄明,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0-1、2及对照例Z-10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9、26及对照例Y-13样品。
实施例Z-12及对照例Z-12
补骨脂注射液(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3226-98),其按下列的方法制备:取补骨脂粗粉5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2500ml,滤过,在60℃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20℃)的稠膏,用0.85%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0ml,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加2g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及3g活性炭,搅匀,在100℃加热30分钟,放冷至室温,用稀盐酸调pH值至3.0,在4℃冷藏24小时,滤过,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加0.85%氯化钠溶液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2-1、2及对照例Z-12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6、31及对照例Y-10样品。
实施例Z-13及对照例Z-13
肿节风注射液(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2729-97),其按下列的方法制备:取肿节风100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70℃),加乙醇沉淀二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70%,第二次含醇量为80%,每次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含生药10g,加入适量新配制的卵蛋白溶液,搅拌,使沉淀,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煮沸,使过量的卵蛋白凝固,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乙醇量为75%,放置沉淀,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注射用水适量,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0,加活性炭使为0.05%的浓度,煮沸30分钟,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稀释至1000ml,滤过,加6ml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搅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为抗菌消炎用);或取肿节风5000g或10000g,同上法制成注射液1000ml(为抗肿瘤用)。
其中,实施例Z-13-1、2及对照例Z-13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3、36及对照例Y-12样品。
实施例Z-14及对照例Z-14伊痛舒注射液(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3180—98)
【组方(配比)】
细辛 100g 当归 150g 川芎 150g 白芷 150g
羌活 150g 独活 150g 防风 150g
【制法】以上七昧,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约950ml,加10g聚山梨酯80和苯甲醇10ml,搅匀,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4-1、2及对照例Z-14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7、43及对照例Y-3样品。
实施例Z-15及对照例Z-15
健骨注射液(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2768-97),其按下列的方法制备:取战骨(茎)片2500g,洗净,用20%乙醇浸泡72小时以上,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至为投料量的8倍,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7.5,放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后,加适量注射用水及活性炭,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加入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苯甲醇各10ml,用20%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7.0~7.5,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5-1、2及对照例Z-15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4、36及对照例Y-14样品。
实施例Z-16及对照例Z-16
雪莲注射液(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3334—98),其按下列的方法制备:取天山雪莲花1000g,加85%乙醇浸渍14天,滤过,滤液浓缩至每1ml含原药材1g,置容器中于110℃、0.1kP灭菌45分钟,放置1~3个月。取此溶液滤过,滤液加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4ml、氯化钠10g,搅拌均匀,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8.0,用微孔滤膜(0.2μm)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6-1、2及对照例Z-16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3、36及对照例Y-17样品。
实施例Z-17及对照例Z-17
穿心莲注射液(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3635-98),其按下列的方法制备:取穿心莲乙醇提取物10g,加入乙醇,置水浴上加热使溶解,再加入15ml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搅匀,在搅拌下加入半量的注射用水中,加入适量活性炭及苯甲醇3ml,充分搅匀,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冷藏过夜,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用8~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7-1、2及对照例Z-17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2、38及对照例Y-7样品。
实施例Z-18及对照例Z-18
醒脑静注射液(WS3—B—3353—98)
【组方(配比)】
麝香 7.5g 郁金 30g
冰片 1g 栀子 30g
【制法】以上四味,郁金、栀子加水约1500ml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ml;将麝香加入上述蒸馏液中,并加蒸馏水250ml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ml,备用;取冰片,加入8g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研匀,加入蒸馏液中,混匀,加入注谢用氯化钠8g,搅拌使溶解,混匀,放置;冷藏过夜,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8-1、2及对照例Z-18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37、46及对照例Y-14样品。
实施例Z-19及对照例Z-19
肝净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099(ZD-0099)-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以上六味药材,茵陈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板蓝根、黄芩、栀子、大黄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0~1.05(50℃),冷却,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冷藏,滤过,回收乙醇,同法处理2~4次。再加水1倍量,滤过,加入1%活性炭脱色,滤过,用氨水调节pH值至8.0~9.0,冷藏,滤过,加热除去氨,使pH值至5.0~7.0;加入茵陈挥发油、胆汁膏及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搅匀,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滤过,冷藏、静置、滤过,再用0.45μ的微孔滤膜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19-1、2及对照例Z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15、25及对照例Y-15样品。
实施例Z-20及对照例Z-20
复方麝香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0356(ZD-0356)-2002
【组方(配比)及组成】
【制法】以上六味药材,将麝香、广藿香、郁金、石菖蒲加水蒸气蒸馏得初馏液,再进行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将冰片、薄荷脑共研,加入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用上述蒸馏液分次溶解,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7,加0.2g活性炭摇匀,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冷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其中,实施例Z-20-1、2及对照例Z-20中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实施例Y-27、56及对照例Y-16样品。
(说明:上述及下列的实施例及对照例未列出的被限定的物质: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氢)过氧化物、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或碳链结构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及环氧乙烷、二氧六环)、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碳链结构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及异丙醇、丙烯醇、乙烯醇、二丙酮醇、丙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甲醇,表示其未被检出(浓度低于最低检测限(pmol级),予以忽略)(或未检测)。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除“环氧乙烷、二氧六环”及“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等基本(主要)源自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初始)合成原料(环氧乙烷)及其反应产物,其他基本上源自(或/和为)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其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链(基)和/或油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或/和其中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其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的氧化(降解)的产物(此处及其他各处“产物”的含义还包括氧化(降解)的产物进一步(逐级)氧化(降解)的产物的意思,该产物包含该辅料(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和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的分子结构中的残留基团)。
实施例Y-4、11、18、28、35、45、47及对照例Y-4已取消(删除)。实施例H-4、11、16及实施例Z-5、11已取消(删除)。)
测试例1对上述实施例Y对照例Y进行安全性测验:
1.1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急性半数致死量试验)
试验方法: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和《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方法要求“小鼠急性半数致死量试验SOP-ZJGLP-CZ04-1/3、小鼠经静脉注射给予受试物SOP-ZJGLP-DW04-17/3”标准操作规程,分别对上述实施例及对照例Y的样品进行急性LD50对比试验,测定急性LD50值。实验结果,见下表2、3、5。
1.2细胞毒性试验
用上述实施例Y对照例Y的样品对体外培养的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进行毒性反应试验,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RGR),用来判定细胞毒性程度。
PIEC细胞在体外分别给予上述实施例Y、对照例Y的样品的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如用注射用水分别稀释至1∶100、1∶500、1∶2500和1∶12500,但实施例Y与对照例Y的质量浓度相同,由于对照例Y-17精制时进行了一定的稀释,其稀释比=其他样品稀释比÷精制时质量浓度%(如20%),以保证它与其他样品的质量浓度相同),测定平均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实验结果,见下表2、3、5。
1.3溶血性能测试
1.3.1根据红细胞破裂释放出来的血红素在可见光波长段具有最大吸收的原理,采用酶标仪法测定样品溶液的溶血程度。
取兔血(或羊血)数毫升,放入含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10min,或用玻璃棒搅动血液,除去纤维蛋白原,使之成为脱纤血液。加入0.9%NaCl溶液约10倍量,摇匀,1000-1500r·min离心5min,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再用0.9%NaCl溶液按上述方法洗涤2-3次,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将阴性对照管、阳性对照管、样品管及样品对照管,按表1-1所示依次加入2%红细胞悬液、含受试物的溶液或0.9%氯化钠、蒸馏水,混匀后,立即置37±0.5℃的恒温箱中进行温育3h。离心1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在酶标仪上,540nm处测定。
表1-1各组样品试管体外溶血试验方法
样品类别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样品 样品对照
2%红细胞悬液 1.5mL 1.5mL 1.5mL
生理盐水 1.5mL 1.5mL
蒸馏水 1.5mL
受试物 1.5mL 1.5mL
溶血率=(样品管—样品对照管—阴性对照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100%。
评价标准:溶血率>5%表明有溶血发生。
测定受试物溶液(即上述实施例及对照例样品溶液,其中“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含量为5%(wt/v))的溶血率(ROH,5%),结果见表2、3。
1.3.2取家兔心脏血,置有玻璃珠的容器内,振摇数分钟,除去纤维蛋白原,使成脱纤血;加生理盐水摇匀,离心,倾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再用生理盐水洗涤3-4次,至离心后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然后按所得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的混悬液(当天使用,用时摇匀)。取试管36支,分为三组,每组12支,都加入等体积的上述混悬液。编号:每组的1-5号管每个编号2支,为供试品溶液管;第6号管为空白对照管,第7号管为溶血对照管。
取本发明实施例47、对照例21的样品和市售(未测)的聚山梨酯80样品,分别配成含聚山梨酯80的质量浓度为0.5%、1%、2%、4%、8%、16%、32%的水溶液,做为供试品溶液。每组按附表1-2加入等体积的上述供试品溶液,空白对照管和溶血对照管分别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替代。轻轻摇匀后置36.5±0.5℃的恒温箱中保温3小时,观察结果。
表1-2(注:“-”表示不溶血,“+”表示溶血。)
结果显示:本发明实施例(47)的吐温80组分的溶血性能(最高不溶血浓度MIB≤4%)显著优于对照例((最高不溶血浓度MIB≤1%))及常规市售(未测)品吐温80的溶血性能((最高不溶血浓度MIB≤0.25%))。
依上述方法测定其他实(施)例、对(照)例的样品(和市售的聚山梨酯80样品)的溶血性能(最高不溶血浓度MIB),结果见下表5。
1.4神经毒性测试
1.4.1小鼠成神经瘤细胞系N2a细胞培养
N2a细胞在含有l0%(V/V)胎牛血清和双抗的DMEM—F12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实验组分别加人新鲜配制的上述5%(wt/v)实施例样品溶液,对照组加入上述5%(wt/V)对照例样品溶液及不含任何实施例及对照例样品的正常培养液(阴性对照)。
1.4.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2a细胞接种培养于9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上述实验组及对照组溶液培养72h。收集6×106个细胞,按照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以AnnexinV—FITC和PI双重染色细胞,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AnnexinV-F1TC染色阳性且PI染色阴性的细胞判定为凋亡细胞。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溶液中的N2a细胞凋亡率(RCD),扣出阴性对照后结果见表2、3、5。
1.5亚急性毒性实验
取犬6只分成(阴性)对照组(1只)和实验组(5只)。在蒙古犬清醒状态下由后肢静脉连续注射4周,剂量为0.3g/kg。动物处死后分别取肾、心、肝等器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根据细胞浊肿、细胞坏死等程度与分布范围大小分为0级(无浊肿、细胞坏死,范围≤1%)、1级(低度浊肿、细胞坏死,1<范围≤10%)、2级(中度浊肿、细胞坏死,10<范围≤30%)、3级(高度浊肿、细胞坏死,30<范围≤50%)、4级(超严重浊肿、出现细胞坏死,范围>50%)。按上述标准对病理学检查结果评分,求平均值。病理学检查结果,见下列表2、3(中的“病检/亚IV)”)。
在蒙古犬清醒状态下经口给予受试物4周,剂量分别为3g/kg。其他同上。病理学检查结果,见下列表2、3、5(中的“病检/亚PO)”)。
1.6类过敏反应试验(组胺释放特性试验)
本试验测定促使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能力,可由此初步推断本品在临床注射使用中类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取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其中,组1为(阴性)对照组,其他组为实施例(X-1~3)组及对照例(X-1~2)组。
将大鼠用二氧化碳麻醉处死,腹腔注射冷磷酸缓冲液15ml/只,打开腹腔后吸出腹腔液至冰浴离心管中,1500rpm离心10分钟,重复洗涤一次后合并沉淀细胞,用适量磷酸缓冲液制成单细胞悬液,用白细胞稀释液稀释20倍后计数有核细胞数。
其他组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实施例(X-1~3)及对照例(X-1~2),同组1一起在37℃孵育15分钟,煮沸后冰浴终止反应,离心取上清,用化学发光仪于EX340nm,EM460nm测定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计算组胺的释放百分率,并计算每组的EC50,EC50值越大,则组胺释放副作用越低。EC50值测定结果,见下列表2、3。
1.7氧化(降解)产物毒性协同性试验
以实施例U中实施分例(Up(p=1~3)-q(q=1~5))样品为试验品,按照上述急性毒性实验(1.1)、细胞毒性试验(1.2)及类过敏反应试验(1.6)方法进行该试验。其中,含环氧化物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毒性试验结果记为V环,LD50(或RGR,或EC50)(说明:LD50、RGR、EC50分别表示上述急性毒性实验(1.1)、细胞毒性试验(1.2)及类过敏反应试验(1.6)(结果)中的急性LD50值(IV)、平均细胞(相对)增殖率(RGR)、组胺的释放百分率,以下含义同此,不另说明),含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毒性试验结果记为V醛,LD50(或RGR,或EC50),含环氧化物及含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的“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毒性试验结果记为V环+醛,LD50(或RGR,或EC50)
0.03mmol/kg(Uq1)、0.3mmol/kg(Uq2)、3mmol/kg(Uq3)、10mmol/kg(Uq4)、30mmol/kg(Uq5)等浓度水平的V(或V,或V环+醛)值分别以V环,1(Uq1)、V环,2(Uq2)、V环,3(Uq3)、V环,4(Uq4)、V环,5(Uq5)(或V醛,1(Uq1)、V醛,2(Uq2)、V醛,3(Uq3)、V醛,4(Uq4)、V醛,5(Uq5),或V环+醛,1(Uq1)、V环+醛,2(Uq2)、V环+醛,3(Uq3)、V环+醛,4(Uq4)、V环+醛5(Uq5))表示。
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各实施分例(Uq(q=1~5))的协同指数R,0.03mmol/kg(Uq1)、0.3mmol/kg(Uq2)、3mmol/kg(Uq3)、10mmol/kg(Uq4)、30mmol/kg(Uq5)等浓度水平的协同指数R,分别以R1(Uq1)、R2(Uq2)、R3(Uq3)、R4(Uq4)、R5(Uq5)表示,其(绝对值)结果见表4。
协同指数R的计算公式为:
RLD50(或RGR,或EC50),k(Uqk)=﹛Va+b÷﹝(Va+Vb)/2)﹞﹜-1=﹛V环+醛,LD50(或RGR,或EC50),k(Uqk)÷﹝(V环,LD50(或RGR,或EC50),k(Uqk)+V醛,LD50(或RGR,或EC50),k(Uqk))÷2﹞﹜-1,
其中,k为1、2、3、4或5中任意一个,n为1、2、3或4中任意一个。
如实施例Uq2中0.3mmol/kg浓度水平的EC50协同指数REC50,2的计算法为(其他依此类推):
REC50,2(Uq2)=﹛V环+醛,EC50,2(Uq2)÷﹝(V环,EC50,2(Uq2)+V醛,EC50,2(Uq2))÷2﹞﹜-1,或简示为:
REC50,2=﹛V环+醛,EC50,2÷﹝(V环,EC50,2+V醛,EC50,2)÷2﹞﹜-1
R的绝对值≥0.3时,显示二者间有显著协同作用;0.25≤R的绝对值<0.3时,显示有较弱协同作用;
R的绝对值<0.25时,显示二者间没有协同作用。
表2实施(分)例Tp(p=1~11)安全性测试结果
R1,U R2,U R3,U R4,U R5,U
RLD50 0.28 0.32 0.38 0.52 0.70
RRGR 0.27 0.30 0.37 0.51 0.68
REC50 0.26 0.29 0.36 0.49 0.66
表5-1实(施)例Y安全性测试结果
实例Y1 实例Y2 实例Y3 实例Y5 实例Y6 实例Y12 实例Y15
LD50(g/kg) 63.2 58.8 67.5 47.7 44.8 36.5 30.9
RGR(%) 821.8 735.3 853.6 631.8 613.8 522.6 448.5
MIB ≤32% ≤32% ≤32% ≤32% ≤32% ≤16% ≤16%
RCD 2.8% 3.3% 2.3% 4.2% 5.4% 8.8% 10.8%
病检/亚PO 0.1 0.1 0.1 0.1 0.2 0.3 0.4
表5-2实(施)例Y安全性测试结果
实例Y16 实例Y17 实例Y19 实例Y23 实例Y25 实例Y26 实例Y27
LD50(g/kg) 28.6 37.7 28.4 21.3 22.9 24.5 26.5
RGR(%) 348.3 498.8 365.4 228.8 276.9 258.9 289.9
MIB ≤16% ≤16% ≤16% ≤12% ≤12% ≤12% ≤12%
RCD 14.2% 9.2% 13.5% 18.1% 16.6% 17.8% 15.9%
病检/亚PO 0.5 0.4 0.5 0.8 0.7 0.7 0.7
表5-3实(施)例Y安全性测试结果
实例Y31 实例Y32 实例Y39 实例Y41 实例Y43 实例Y48 53 -->
LD50(g/kg) 15.5 18.16 12.60 14.23 18.13 8.32
RGR(%) 178.5 203.1 138.9 153.9 198.1 86.9
MIB ≤8% ≤8% ≤8% ≤8% ≤8% ≤4%
RCD 23.7% 19.8% 28.8% 26.6% 20.3% 41.4%
病检/亚PO 1.0 0.9 1.2 1.1 0.9 1.8
表5-4对(照)例Y安全性测试结果
对例Y1 对例Y2 对例Y3 对例Y5 对例Y6 对例Y7 对例Y12
LD50(g/kg) 5.12 4.82 5.78 4.98 4.74 4.06 3.51
RGR(%) 28.8 24.3 34.4 25.1 25.2 19.9 15.9
MIB ≤2% ≤1% ≤2% ≤1% ≤1% ≤1% ≤0.5%
RCD 68.2% 71.3% 61.1% 70.4% 68.9% 78.2% 80.3%
病检/亚PO 2.8 2.9 2.7 2.9 2.9 3.0 3.1
表5-5对(照)例Y安全性测试结果
对例Y14 对例Y16 对例Y17 对例Y20 对例Y21 市售品
LD50(g/kg) 2.02 4.03 4.95 5.75 5.52 3.53
RGR(%) 9.4 19.4 25.3 34.8 32.2 15.8
MIB ≤0.25% ≤1% ≤1% ≤2% ≤2% ≤0.5%
RCD 89.7% 79.3% 70.5% 64.4% 66.4% 80.7%
病检/亚PO 3.8 3.0 2.9 2.8 2.7 3.1
测试例2(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试验
用清醒Beagle犬进行注射剂(实施例H、Z及对照例H、Z中注射剂样品,固体注射剂用适量注射用生理盐水复溶)的(类)过敏试验研究,下文只提方法中重要细节,其他具体细节见:梁爱华等的“用清醒Beagle犬进行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试验方法研究”(中国中药杂志,第35卷第17期(2010年9月)第2328-2333页),本实验以该文中所述方法为基础。
动物分组:将Beagle犬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仅不含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的(同法制备的)注射剂(固体注射剂用适量注射用生理盐水复溶)),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和对照例组,每组10只。
以人与犬体表面积折算后用量相当于人临床平均用量的2倍剂量的犬剂量静脉缓慢推注,2min推完。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在30min内的类过敏反应症状,测定用药前及用药30min后动物血压、心率,人工计数呼吸次数并计算变化率。
试验按照我国《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进行各种过敏反应症状的观察和结果评价。在上述指导原则的评价症状和标准的基础上,对症状观察和评价标准进行了适当修订,修订后的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的症状观察和类过敏反应评价标准,及分级如下:
0级“-”:无异常。
1级“+”:不安;挠耳或挠头、搔鼻(3min内消失);喷嚏;单处皮肤黏膜(如耳廓或口鼻或眼)潮红;立毛。
2级“++”:烦躁;用力甩头、挠耳、鼻、头(3min后未消失);多处皮肤黏膜潮红(口唇、耳廓、眼、鼻等);咳嗽;30min内排便或排尿1~2次。
3级“+++”:狂躁;步态不稳;2处或以上皮肤或黏膜出现水肿;皮肤黏膜出现紫绀;30min内排便或排尿>2次或腹泻,流涎;流泪;恶心;呕吐。
4级“++++”:走路跌倒;精神萎靡或嗜睡;无力、静卧懒动;痉挛;抽搐;呼吸困难或喘息。
5级“+++++”:大小便失禁;休克、死亡。
反应强度评价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及以上”极强阳性。
试验中Beagle犬的(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变化率见下表6。
表6-1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1% -0.2% -0.4%
实施例H-1-1组 0.2 -0.8% 0.6% 0.8%
实施例H-1-2组 0.7 -5.3% 1.5% 3.8%
对照例H-1组 3.5 -47.9% 28.6% 42.8%
注:同组给药后(30min)与给药前(0min)比较P<0.05,n=10;变化率负值为降低,正值为增高。(以下各表均有此注)
表6-2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1% -0.2%
实施例H-5-1组 0.2 -1.0% 1.3% 1.9%
实施例H-5-2组 0.7 -8.6% 4.7% 7.5%
对照例H-5组 4.1 -57.2% 52.9% 58.6%
表6-3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2 -0.3% 0.2% -0.5%
实施例H-9-1组 0.2 -1.1% 1.2% 1.7%
实施例H-9-2组 0.9 -3.9% 3.1% 4.5%
对照例H-9组 4.0 -55.8% 38.5% 51.3%
表6-4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3% -0.2%
实施例H-12-1组 0.2 -1.0% 1.3% 2.1%
实施例H-12-2组 0.7 -9.7% 6.5% 9.8%
对照例H-12组 4.0 -55.8% 55.3% 59.2%
表6-5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表6-6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2% -0.3%
实施例H-17-1组 0.2 -1.0% 1.3% 1.9%
实施例H-17-2组 0.7 -8.9% 5.2% 8.7%
对照例H-17组 4.0 -51.5% 52.3% 57.7%
表6-7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2 -0.3% -0.2% -0.6%
实施例H-20-1组 0.8 -5.3% 4.3% 6.8%
实施例H-20-2组 1.8 -14.6% 11.3% 15.7%
对照例H-20组 4.1 -53.7% 59.8% 63.5%
表6-8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2% -0.4%
实施例H-21-1组 0.3 -1.5% 1.8% 1.9%
实施例H-21-2组 1.3 -14.2% 12.6% 13.6%
对照例H-21组 4.3 -55.3% 39.7% 53.2%
表6-9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2% -0.5%
实施例H-23-1组 0.7 -4.7% 2.1% 0.5%
实施例H-23-2组 1.6 -15.8% 8.7% 3.8%
正常对照组 0.1 -0.2% -0.2% -0.5%
表6-10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1% -0.2%
实施例H-25-1组 0.5 -1.0% 1.3% 2.2%
实施例H-25-2组 1.1 -12.5% 10.9% 15.8%56 -->
对照例H-25组 4.1 -55.2% 50.9% 59.9%
表6-11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2 -0.2% -0.3% -0.4%
实施例H-26-1组 0.4 -2.3% 3.0% 2.8%
实施例H-26-2组 1.2 -11.2% 10.6% 12.5%
对照例H-26组 4.4 -63.3% 69.8% 73.8%
表6-12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4% -0.5%
实施例Z-2-1组 0.5 -2.3% 3.3% 3.2%
实施例Z-2-2组 1.3 -12.2% 12.5% 13.8%
对照例Z-2组 4.6 -67.6% 62.6% 69.8%
表6-13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1% -0.2% -0.3%
实施例Z-3-1组 0.2 -0.8% 0.3% 0.3%
实施例Z-3-2组 0.5 -3.2% 1.1% 2.5%
对照例Z-3组 3.1 -33.4% 30.3% 36.3%
表6-14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2% -0.3%
实施例Z-7-1组 0.2 -0.8% 0.9% 1.0%
实施例Z-7-2组 0.7 -6.2% 7.1% 8.7%
对照例Z-7组 3.9 -38.4% 42.7% 46.2%
表6-15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表6-16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3% -0.2% -0.4%
实施例Z-13-1组 0.4 -1.8% 2.3% 2.8%57 -->
实施例Z-13-2组 1.2 -11.3% 13.7% 14.5%
对照例Z-13组 3.1 -44.2% 51.9% 55.8%
表6-17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2 -0.3% -0.4% -0.6%
实施例Z-15-1组 0.6 -2.6% 2.1% 3.8%
实施例Z-15-2组 1.3 -8.3% 7.9% 10.2%
对照例Z-15组 4.1 -53.8% 66.7% 72.4%
表6-16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2% -0.3%
实施例Z-16-1组 0.4 -3.3% 2.8% 4.2%
实施例Z-16-2组 1.3 -14.5% 10.7% 17.7%
对照例Z-16组 3.9 -52.2% 60.3% 65.7%
表6-19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3% -0.5%
实施例Z-18-1组 1.1 -7.5% 4.9% 5.2%
实施例Z-18-2组 1.9 -13.9% 11.6% 13.3%
对照例Z-18组 4.3 -59.6% 62.2% 68.5%
表6-20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3% -0.5%
实施例Z-19-1组 0.3 -1.5% 1.2% 2.0%
实施例Z-19-2组 1.8 -13.5% 15.1% 15.3%
对照例Z-19组 4.5 -63.5% 72.8% 75.6%
表6-21类过敏反应平均级数,血压、心率、呼吸次数的平均变化率测度结果
平均级数 血压平均变化率 心率平均变化率 呼吸次数平均变化率
正常对照组 0.1 -0.2% -0.3% -0.4%
实施例Z-20-1组 0.7 -6.5% 7.2% 8.1%
实施例Z-20-2组 1.4 -13.7% 15.6% 15.9%
对照例Z-20组 3.5 -43.6% 47.8% 45.7%
测试例3(注射剂)刺激性试验
3.1血管刺激性试验
受试样品:实施例H、Z及对照例H、Z中注射剂样品(固体注射剂用适量注射用生理盐水复溶)。
受试动物:白色家兔,体重2.0-2.5kg,雌雄各半,饲养室温度24±1℃,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剂量设计:使用临床用药物浓度。与临床剂量相同,根据临床用药方案调整给药容积和速率。(可参见:统一血管刺激性试验实验方法的建议,金毅等,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11期,第1244-1245页)
试验方法:家兔10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左侧耳缘静脉作为受试药物组,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左侧每日耳缘静脉注射实施例样品,另一侧耳缘静脉亦每日注射(同等剂量)对照例样品(实施例-2样品对照实施例-1样品,实施例-2样品对照对照例样品),每日1次,连续3日,末次给药后48h,肉眼观察试验家兔耳缘静脉,并处死一半动物,剪取距注射部位1cm处和5cm处兔耳,置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剩余动物继续观察注射部位静脉14天,于观察末期,处死剩余动物,剪取距注射部位1cm处和5cm处家兔耳缘静脉,放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给药后48小时及末次给药14天后对兔耳血管的刺激性反应。
肉眼观察标准:观察注射部位兔耳静脉有无充血、水肿变性、硬结及坏死现象,记录病变程度及出现血管组织变化的家兔数目,血管充血及水肿程度分为0、I、II、III级,0级为无变化,I级为轻微变化,II级为明显变化,III级为严重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标准:观察注射部位兔耳静脉血管扩张充血、血栓形成、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每项内容按病变程度分正常、轻、中、重,分别以0、I、II、III级表示。
试验结果见表7。
3.2肌肉刺激性试验
(参见:对肌肉刺激性试验在病理学方面的探讨,金毅等,今日药学,2012年5月第22卷第5期,第270-271页)
受试样品:实施例H、Z及对照例H、Z中注射剂样品(固体注射剂用适量注射用生理盐水复溶)。
受试动物:日本大耳白家兔,体重2.0-2.5kg,雌雄均用,饲养室温度24±1℃,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肌注10只日本大耳白家兔,局部肌肉注射浓度为原液,注射量为1ml/块肌肉/次,同一部位(针头位置固定不动)反复注射多次。末次注射药物后48小时处死动物,解剖取出股四头肌,肉眼观察(眼检)注射部位肌肉的变化,测量并记录与同体对侧正常肌肉组织相比颜色变深的范围。然后,在进针处,沿肌肉纤维走行纵向切开,对切面进行观察,记录病变在肌肉内的分布情况。之后,浸入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病理取材:
一侧股四头肌纵向切开、一分为二固定后,在其中一块上沿肌纤维走行取纵断面,在另一块上与之垂直取横断面。如大体观察未见明显病变,以进针处为中心取材;如有肉眼可见的病变,则在病变显著部位取材。
组织病理学诊断(镜检):
将石蜡包埋标本制成3-5μm厚的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以供组织病理学检查。
按照以下4个层次观察,并对各观察项按照半定量的方法分别记录各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按病变程度分正常、轻、中、重,分别以0、I、II、III级表示):
1、肌纤维观察有无肌纤维的变性,坏死、溶解,有无炎细胞浸润,有无出血灶,病变的分布是局限于少数肌纤维,还是多发小灶状,抑或累及较大面积。
2、肌束观察上述肌纤维的病变是局限在一个肌束内,还是发生于多个肌束,并注意观察各肌束的病变程度。
3、肌束间质观察有无间质水肿、间质增宽的改变,以及有无炎细胞浸润,出血灶等病变。
4、血管、神经纤维观察有无充血或出血,血管内皮至外膜各层有无病变,以及有无血栓形成等。还应观察神经纤维有无损伤。
求取平均试验结果(级数)见表7。
表7-1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6-1 实施例H-6-2 实施例H-6-2 对照例H-6
肉眼观察 0.1 0.6 0.7 2.5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0.7 0.6 2.6
注:n=5,P<O.05。(以下各表均有此注)
表7-2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8-1 实施例H-8-2 实施例H-8-2 对照例H-8
肉眼观察 0.3 0.8 0.9 2.5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0.9 0.8 2.6
表7-3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9-1 实施例H-9-2 实施例H-9-2 对照例H-9
肉眼观察 0.1 0.4 0.4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1 0.5 0.5 2.6
表7-4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12-1 实施例H-12-2 实施例H-12-2 对照例H-12
肉眼观察 0.1 0.9 1.0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1.1 1.2 2.8
表7-5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13-1 实施例H-13-2 实施例H-13-2 对照例H-13
肉眼观察 0.2 0.9 0.9 2.0
病理组织学检查 0.3 0.9 0.8 2.0
表7-6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15-1 实施例H-15-2 实施例H-15-2 对照例H-15
肉眼观察 0.1 0.9 0.9 2.760 -->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1.0 1.0 2.8
表7-7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19-1 实施例H-19-2 实施例H-19-2 对照例H-19
肉眼观察 0.3 0.9 0.8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4 0.9 0.9 2.7
表7-8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22-1 实施例H-22-2 实施例H-22-2 对照例H-22
肉眼观察 0.3 0.9 1.0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4 1.0 0.8 2.8
表7-9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7-1 实施例Z-7-2 实施例Z-7-2 对照例Z-7
肉眼观察 0.2 0.7 0.8 2.4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0.8 0.8 2.6
表7-10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12-1 实施例Z-12-2 实施例Z-12-2 对照例Z-12
肉眼观察 0.1 1.0 1.1 2.7
病理组织学检查 0.1 1.0 1.2 2.8
表7-11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13-1 实施例Z-13-2 实施例Z-13-2 对照例Z-13
肉眼观察 0.2 0.9 0.9 2.7
病理组织学检查 0.3 0.9 0.8 2.5
表7-12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14-1 实施例Z-14-2 实施例Z-14-2 对照例Z-14
肉眼观察 0.2 0.8 0.7 2.0
病理组织学检查 0.3 0.7 0.8 1.8
表7-13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16-1 实施例Z-16-2 实施例Z-16-2 对照例Z-16
肉眼观察 0.2 1.0 0.9 2.0
病理组织学检查 0.3 0.9 0.9 2.1
表7-14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表7-15血管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20-1 实施例Z-20-2 实施例Z-20-2 对照例Z-20
肉眼观察 0.6 1.4 1.4 2.5
病理组织学检查 0.8 1.5 1.5 2.7
表7-16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2-1 实施例H-2-2 实施例H-2-2 对照例H-2
肉眼观察 0.1 0.6 0.7 2.5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0.7 0.6 2.6
注:n=5,P<O.05。(以下各表均有此注)
表7-17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3-1 实施例H-3-2 实施例H-3-2 对照例H-3
肉眼观察 0.3 0.8 0.9 2.5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0.9 0.8 2.6
表7-18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7-1 实施例H-7-2 实施例H-7-2 对照例H-7
肉眼观察 0.1 0.4 0.4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1 0.5 0.5 2.6
表7-19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10-1 实施例H-10-2 实施例H-10-2 对照例H-10
肉眼观察 0.1 0.7 0.7 2.7
病理组织学检查 0.2 0.8 0.8 2.6
表7-20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12-1 实施例H-12-2 实施例H-12-2 对照例H-12
肉眼观察 0.2 0.9 0.9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1 0.9 0.8 2.8
表7-21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21-1 实施例H-21-2 实施例H-21-2 对照例H-21
肉眼观察 0.7 1.5 1.5 2.8
病理组织学检查 0.6 1.4 1.5 2.7
表7-22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23-1 实施例H-23-2 实施例H-23-2 对照例H-23
肉眼观察 0.2 1.2 1.2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3 1.3 1.3 2.7
表7-23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H-25-1 实施例H-25-2 实施例Z-25-2 对照例Z-25
肉眼观察 0.8 1.4 1.3 2.7
病理组织学检查 0.7 1.3 1.3 2.6
表7-24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6-1 对照例Z-6 实施例Z-6-2 对照例Z-6
肉眼观察 0.9 2.5 1.4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1.0 2.6 1.5 2.6
表7-25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8-1 对照例Z-8 实施例Z-8-2 对照例Z-8
肉眼观察 0.4 2.6 0.9 2.8
病理组织学检查 0.5 2.7 1.0 2.6
表7-26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9-1 实施例Z-9-2 实施例Z-9-2 对照例Z-9
肉眼观察 0.2 0.9 0.9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0.3 0.9 0.8 2.5
表-27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12-1 实施例Z-12-2 实施例Z-12-2 对照例Z-12
肉眼观察 0.2 0.7 0.7 2.7
病理组织学检查 0.1 0.8 0.8 2.8
表7-28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结果(平均级数)
实施例Z-16-1 实施例Z-16-2 实施例Z-16-2 对照例Z-16
肉眼观察 0.2 1.0 1.0 2.5
病理组织学检查 0.3 1.0 1.0 2.4
测试例4(注射剂)稳定性试验
取500支供试品(实施例H、Z样品:500个直接接触包装容器)在长期试验条件:温度25±2℃,湿度60±10%下放置12个月及24个月后,检测100支注射剂的可见异物(澄明度)(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ⅨH中方法检测)及40支中每支(每个直接接触包装容器,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或每1ml(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注射液)中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ⅨC中方法检测)的数量,并与0月检测的结果比较,求取其平均变化率。检测结果见表8。
表8-1可见异物(澄明度)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率)检测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在“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中的氧化产物中,过氧化物、环氧化物、或分子结构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毒性最大且显著超过其他氧化产物,其次为为烷烃及烯烃类化合物,具相对较大的毒性,分子结构含酮基(类)化合物(包括含羰基(或酮基)的多聚物,但不包括分子结构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检测方便,本发明分子结构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与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分子结构含酮基(类)化合物(包括含羰基(或酮基)的多聚物,但不包括分子结构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绑在一起,一同检测它们中的羰基量。
试验结果显示,在“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中的氧化产物中,环氧化物与分子结构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的毒性有显著的毒性协同作用,能彼此显著地增强对方的毒性;该协同作用与浓度水平呈现一定的关系,浓度高时作用显著增强,浓度较低时(特别是低于3mmol/kg时,尤其是低于0.3mmol/kg时),协同作用显著降低。该结果提示,同时降低环氧化物与分子结构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的浓度水平(特别是低于3mmol/kg时,尤其是低于0.3mmol/kg时),有得于提高“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安全性。
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Y较对照例Y具有明显的安全性。
试验结果综合提示,1)、分辨、控制(或降低或限定)其中内源性的毒性较大的成分(氧化降解产物)可较大程度地提高“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安全性;
2)、分辨、控制(或降低或限定)“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所生产的内源性的毒性较大的成分(氧化降解产物)可便于针对该毒性较大的成分(氧化降解产物)进行处理,有利于减少生产或监控操作(量、工序、设备、材料等),缩短生产或监控操作时间,降低生产或监控(测)成本,提高生产或监控(测)成本效率,提高“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安全性;
3)、同时降低有显著协同作用的毒素浓度水平有得于显著提高“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安全性。

Claims (10)

1.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成分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其中,
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其中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且)其中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3链的醛,特别是甲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
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且(其中)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
(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其中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4meq/kg或4mmol/kg,))
且其中,(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过氧化值不超过20meq/kg或10mmol/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表面活性剂中的量(mol)或当量(eq),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计量方式可以任意转换,只要换算后数量(关系)对等即可(,上述“被限定的物质”除“环氧乙烷、二氧六环”外,基本上源自(或/和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其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链(基)和/或油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或/和其中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其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的氧化(降解)的产物(此处及其他各处“产物”的含义还包括氧化(降解)的产物进一步(逐级)氧化(降解)的产物的意思(,该产物包含该辅料(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或/和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的分子结构中的残留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该表面活性剂中可以皂化的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油酸(/酰)基(以游离油酸形式计重)及该表面活性剂中可以中和的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游离油酸的总重量占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所有脂肪酸(/酰)基(以其相应的游离脂肪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所有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的85%(重量/重量)以上(含85%(重量/重量)),较佳地,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任一除油酸(/酰)基以外的其他脂肪酸(/酰)基(以其相应的游离脂肪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含有上述脂肪酸(/酰)基的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不超过上述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所有脂肪酸(/酰)基(以其相应的游离脂肪酸形式计重)及上述游离(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所有游离脂肪酸的总重量的2%(重量/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成分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每一)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CH2O)n)基的(平均)聚合度(n)为1∶10~30。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对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进行精制和/或由(公知的)化学反应法制备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在化学反应制备该表面活性剂前对反应物:失水山梨醇油酸酯(I)和/或油酸(II)进行精制,精制后的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和/或失水山梨醇油酸酯(I)和/或油酸(II)中的所述的被限定的物质不超过所述被限定的物质所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由(起始)反应物:失水山梨醇油酸酯(I)和环氧乙烷进行聚合反应制备该表面活性剂,该反应环境中的氧气被抽去和/或被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置换掉;和/或
在进行上述聚合反应之前,由(起始)反应物:油酸(II)及失水山梨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较佳地,该反应环境中的氧气被抽去和/或被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置换掉,)
其中,上述制备方法中涉及的反应物之一为失水山梨醇油酸酯(I)和/或油酸(II),其中,
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羰基价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其中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且)其中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3链的醛,特别是甲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
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环氧值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且(其中)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
(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4meq/kg或4mmol/kg),)
且其中,(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的过氧化值不超过20meq/kg或10mmol/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或油酸中的量(mol)或当量(eq),被限定的物质的计量方式可以任意转换,只要换算后数量(关系)对等即可(,上述“被限定的物质”除“环氧乙烷、二氧六环”外,基本上源自(或/和为)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其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的氧化(降解)的产物(此处及其他各处“产物”的含义还包括氧化(降解)的产物进一步(逐级)氧化(降解)的产物的意思(,该产物包含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的分子结构中的残留基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意一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在对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和/或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和/或油酸进行精制的过程中使用吸附剂吸附其中(或其溶液中)的所述的被限定的物质,使所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所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把吸附剂固定在一个或数个容器中和/或在容器中被隔开的一个或数个小容室中,使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油酸(的液态物或其溶液)流经上述的容器,使其中所述被限定的物质被上述吸附剂吸附,直至所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或者,收集不同时间段的流出液,其中所述的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所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或者
该制备方法包括在精制的过程中把吸附剂加入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的液态物或其溶液)和/或油酸(的液态物或其溶液)中,吸附所述被限定的物质后滤去吸附剂,或如此反复二次或更多次,直至其中所述被限定的物质各自的量不超过上述的各自限定的数量(值)(范围)。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用途为)该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用途)(较佳地,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包含:
1)、至少一种药用亲水溶剂(溶媒);
2)、至少一种在上述亲水溶剂(溶媒)中难溶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杂有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其他成分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其或其杂有的其他成分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可产生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产物的活性成分,或者含至少一种上述活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
3)、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
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为一种澄明的溶液;
或者,(较佳地,)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包含:
1)、至少一种可溶于药用亲水溶剂(溶媒)的药用固体(温度25℃下)辅料;
2)、至少一种在上述亲水溶剂(溶媒)中难溶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杂有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其他成分的活性成分,或者至少一种可溶于上述亲水溶剂(溶媒)的但其或其杂有的其他成分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可产生难溶于该亲水溶剂(溶媒)的产物的活性成分,或者含至少一种上述活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
3)、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表面活性剂;
该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为经由溶液冷冻干燥而成的固体物(温度25℃下),在使用时用亲水溶剂(溶媒)复溶成澄明的溶液)。
9.一种((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改善和/或稳定性改善的)供注射或口服用的(或者说,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的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标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标准),该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成分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
该标准包括对该表面活性剂中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较佳地,该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更大的)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或/及该表面活性剂中的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及(该表面活性剂中)环氧乙烷与二氧六环的量(,或/及该表面活性剂中的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及对该表面活性剂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过氧化值,(较佳地,对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量、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环氧化合物中含有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量的总和,较佳地,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较佳地,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羧酸(/酰)基的)总的量),进行限定或规定,且该表面活性剂中,
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总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较佳地,该表面活性剂中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含有的总的醛基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更佳地,(且)该表面活性剂中任意一种分子结构中碳链不超过C3链的醛,特别是甲醛的量均不超过1meq/kg或1mmol/kg,
或/及环氧化合物(或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3及更高(长)链的环氧化物)中含有的总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且(该表面活性剂中)环氧乙烷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200μmol/kg及二氧六环的量不超过200μeq/kg或100μmol/kg,
(或/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1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烯烃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4meq/kg或4mmol/kg,)
且该表面活性剂中,(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总的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过氧化值不超过20meq/kg或10mmol/kg,较佳地不超过10meq/kg或5m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氢)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基(-O-O-)的量、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和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羰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羰基价、环氧化合物中含有的环氧基量或该表面活性剂的环氧值及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的量的总和不超过40meq/kg或40m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分子结构中碳链为C4-C9(较佳地C4-C10)链的醇类化合物的总的量不超过20meq/kg或20mmol/kg;
较佳地,或/及,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游离酸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羧酸基的)总的量不超过36meq/kg或36mmol/kg)
上述被限定的物质(:分子结构中含醛基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或/及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含酮基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烷烃化合物和烯烃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的量(mol/kg)或当量(eq/kg)均是指其在1kg该表面活性剂中的量(mol)或当量(eq),上述被限定的物质的计量方式可以任意转换,只要换算后数量(关系)对等即可(,上述“被限定的物质”除“环氧乙烷、二氧六环”外,基本上源目(或/和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其分子结构中的聚氧乙烯链(基)和/或油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或/和其中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其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酰(/酸)基(中的不饱和双键)))的氧化(降解)的产物(此处及其他各处“产物”的含义还包括氧化(降解)的产物进一步(逐级)氧化(降解)的产物的意思(,该产物包含该辅料(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或/和分子结构中含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主要是分子结构中含油酰(/酸)基的合成原料及其中(含有)分子结构中含其他不饱和脂肪酰(/酸)基的杂质)的分子结构中的残留基团)))。
10.一种符合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质量标准规定的((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改善和/或稳定性改善的)供注射或口服用的(用于提高或改善注射用或口服用的制剂的(急性毒性和/或亚急性毒性和/或细胞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和/或溶血性(溶血作用)和/或类过敏反应和/或(肌肉和/或血管)刺激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或稳定性的)的表面活性剂。
CN201511020666.4A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Pending CN1055348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0666.4A CN105534885A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0666.4A CN105534885A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4885A true CN105534885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14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0666.4A Pending CN105534885A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48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9464A (zh) * 2019-09-27 2020-01-03 湖北葛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 吸附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精制聚山梨酯80中的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9464A (zh) * 2019-09-27 2020-01-03 湖北葛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 吸附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精制聚山梨酯80中的应用
CN110639464B (zh) * 2019-09-27 2023-10-27 湖北葛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 吸附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精制聚山梨酯80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50867B (zh) 一种富含灵芝三萜的灵芝萃取油的制备方法
SG17619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nutr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nutraceutical produced by the method
US10624942B2 (en) Composition for amelioration of peri- and post-menopausal symptoms a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Han et al. Acute and 28-day subacute toxicity studies of hexane extracts of the roots of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in Sprague-Dawley rats
KR20140041952A (ko) 스테로이드 복합체를 중간 담체로서 이용한 파클리탁셀의 서브마이크론 에멀젼
CN101119740A (zh) 中药地榆及其提取物在制备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药物中的应用
CN102319400A (zh) 一种用于凉血止血、滋阴化瘀、养肝明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93723A (zh) 松香烷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性疾病药中的应用
CN105534885A (zh)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KR101893812B1 (ko) 13가지 글리세리드를 포함한 의이인오일, 제제 및 그 응용
CN103505415B (zh)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7247B (zh) 一种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CN105457035A (zh)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辅料
CN111643451A (zh) 一种注射用和厚朴酚自乳化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4744A (zh) 一种供注射或口服用的药物载体(或制剂)
CN109758423A (zh) 使用维生素k1脂肪乳注射液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
CN1788758A (zh) 中药地榆及其提取物在制备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药物中的应用
JP2006248946A (ja) 視機能障害改善剤及び視神経細胞保護剤
KR20170039129A (ko) 16가지 글리세리드를 포함한 의이인오일, 제제 및 그 응용
CN109985059A (zh) 石斛多糖在制备癌症化疗后生殖损伤恢复药物中的应用
CN103536818B (zh) 佛籽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102A (zh) 一种酚酰胺类化合物在防治脑损伤中的应用
CN101278940A (zh)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4128B (zh) 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用途
CN101543490A (zh) 染料木素在制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中的应用及产品和制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