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4061A -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4061A
CN105524061A CN201510933125.4A CN201510933125A CN105524061A CN 105524061 A CN105524061 A CN 105524061A CN 201510933125 A CN201510933125 A CN 201510933125A CN 105524061 A CN105524061 A CN 105524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odiamine
indoles
pyrido
dihydro
hydrox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31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春泉
张万年
董国强
李振钢
武善超
陈树强
刘娜
缪震元
姚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2015109331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4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4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4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71/1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A或B所示。本发明的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广谱抗肿瘤的特点;Top1、Top2和HDAC1抑制活性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三者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Top1/Top2/HDAC的三靶点抑制剂,本发明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及与分化增殖相关疾病。

Description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癌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主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需要确证药物配伍合理性、可能发生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复杂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等。多靶点药物作用于肿瘤疾病网络中的多个关键环节或位点,发挥协同抗肿瘤的效果,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药物的疗效。此外,多靶点药物拥有相对简单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减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具有更低的副作用和更好的安全性,并使治疗方案大大简化,极大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多靶点药物研究已经成为现今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领域。
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肿瘤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各靶点作用的总效应大于单个效应之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单个分子拥有相对简单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大大减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Peters,JU.,Polypharmacology–FoeorFriend?,JMedChem,2013,56(22):8955-8971)。FDA先后批准了多个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包括索拉非尼(sorafenib)、达沙替尼(dasatinib)和拉帕替尼(lapatinib)等,标志着多靶点药物已经成为肿瘤治疗和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s,HDACs)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门靶点之一。组蛋白的乙酰化/去乙酰化是染色体结构改变和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方式,在细胞凋亡、能量代谢、转录和翻译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DACs水解组蛋白中赖氨酸侧链上N-端乙酰基,使得核小体变得更加紧密,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它能调控细胞的多种功能和过程,例如基因表达,染色体改造,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
典型的HDAC抑制剂包含一个帽子结构(Capgroup,cap),一个锌离子结合区(Zincbindinggroup,ZBR),和一个合适的连接基团(Linker,linker)。研究表明,HDAC与p53、热休克蛋白(Hsp90)、拓扑异构酶(Topisomerase,Top)和微管蛋白(Tubulin)等多个抗肿瘤靶点表现出抗肿瘤的协同效应,针对HDAC和协同靶点的多靶点药物研究已经成为克服肿瘤耐药性,增强抗肿瘤疗效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数个HDAC多靶点抑制剂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
在前期研究中,本发明人所在的课题组发现新型Top1抑制剂吴茱萸碱(Evodiamine),我们对吴茱萸碱进行了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使其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我们合成了一批吴茱萸碱类的衍生物,已经申请的专利如下:中国专利CN201010117531.0,发明名称为“取代吴茱萸碱类抗肿瘤和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布号为CN101787025B;中国专利CN201110188588.4,发明名称为“吴茱萸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授权公布号为CN102311434B;中国专利申请CN201410209588.1,发明名称为“氧杂或硫杂吴茱萸碱类抗肿瘤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03992336A等。进一步地,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吴茱萸碱衍生物是Top1和Top2双重抑制剂,能够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于G2/M期。其中,代表化合物10-羟基吴茱萸碱表现出优秀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人继续开展新型Top1/Top2/HDAC三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类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该类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类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该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具备多靶点抗肿瘤活性,多靶点为Top1、Top2,和HDAC三个靶点。
本发明公开的化合物也即一类具有高活性的Top1/Top2/HDAC三靶点抑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一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的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A或B所示:
其中,
R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羟基;
R1为苯基、杂环、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与苯基连接的基团(烷基与苯基不分前后)、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与杂环连接的基团(烷基与杂环不分前后),优选正丙基、正丁基、苯基、苯乙烯基。
X为氢、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1至4个碳原子的氨基烷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胺基、1至4个碳原子的硫代烷基、三氟甲基、1至4个碳原子的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羰基、苯基或杂环。
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优选氟、氯。
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优选正丙基,正丁基。
所述的杂环为呋喃、噻吩、吡咯、噻唑、咪唑、吡啶、吡嗪、嘧啶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类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其有机酸盐或无机酸盐。
所述的无机酸包括(但不限于)盐酸、硫酸、磷酸、二磷酸、氢溴酸或硝酸等;
所述的有机酸包括(但不限于)乙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琥珀酸、乳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草酸、鞣酸、枸橼酸、三氟醋酸、苹果酸或苯磺酸盐等。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不含结晶水,或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结晶水,优选0.5-3个结晶水。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Top1/Top2/HDAC三靶点抑制剂的优选化合物,如下:
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
13-(6-(羟基氨基)-6-氧代己基)-10-甲氧基吴茱萸碱、
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10-甲氧基吴茱萸碱、
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13-(6-(羟基氨基)-6-氧代己基)吴茱萸碱、
13-(6-(羟基氨基)-6-氧代己基)-10-甲氧基吴茱萸碱、
(E)-14-(4-(3-(羟氨基)-3-氧代丙-1-烯-1-基)苄基)-10-甲氧基苯甲基吴茱萸碱、
3-氟-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
3-氟-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3-氯-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E)-13-(4-(3-(羟氨基)-3-氧代丙-1-烯-1-基)苄基)吴茱萸碱、
10-羟基-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10-羟基-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
7-(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氨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3-氟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4-((2-(3-氟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7-(2-(3-氯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4-((2-(3-氯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N-羟基-7-(2-(3-甲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庚酰胺、
N-羟基-4–((2-(3-甲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甲酰胺,或
7-(2-苯甲酰基-6-羟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上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药用载体如香料、甜味剂、液体或固体填料或稀释剂等常用载体物质,并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成常用的药用制剂,如片剂、胶囊、粉剂、糖浆、液剂、悬浮剂或针剂,制剂通常含有质量百分比为1-70%的有效成分,较佳重量含量为5-5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上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合成:
通式A化合物的合成路线(Scheme1)如下:
Scheme1:(a)Ethylformate,reflux,6h,98%;(b)POCl3,CH2Cl2,0℃,6h,yield74~79%;(c)CH2Cl2,rt,12h,yield52~70%;(d)NaH,DMF,80℃,24h,yield30~70%;(e)CH3OH,45℃,1h,yield50~90%.
具体方法:色胺或5-甲氧基色胺在甲酸乙酯中回流6h得到中间体2,中间体2在POCl3作用下发生环合反应得到ABC环的关键中间体3,再与各种取代的N-甲基靛红酸酐在二氯甲烷中搅拌反应12个小时,得到E环取代吴茱萸碱或10-甲氧基吴茱萸碱4。化合物4在碱性条件下与各种溴代烷烃甲酯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5,最后将5与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无水硫酸镁干燥)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A(包括本发明的优选化合物A1-A11)。
通式B化合物的合成路线(Scheme2)如下:
Scheme2:(a)NaBH4,CH3OH,0℃,2h,yield90%;(b)HBTU,Et3N,DMF,rt,2h,yield87~95%;(c)NaH,DMF,80℃,24h,yield30~70%;(d)CH3OH,45℃,1h,yield50~90%.
具体方法:将ABC环中间体3用NaBH4选择性的还原了C环的亚胺,得到关键中间体4,再与各种取代的苯甲酸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7。以NaH为碱,将中间体7与各种溴代烷烃甲酯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8,最后将中间体8与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无水硫酸镁干燥)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B(包括本发明的优选化合物B1-B22)。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10-羟基取代A、B类化合物(如本发明的优选化合物A12、A13、B23)的合成路线如下:
Scheme3:(a)BBr3,CH2Cl2,-78℃,2.5h,yield49~60%.
具体方法:采用前述路线1(Scheme1)得到产物A3和A2,将A3和A2在-78℃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用BBr3脱去甲基,可以得到10-羟基吴茱萸碱衍生物A12和A13;采用前述路线2(Scheme2)得到产物B1,将B1在-78℃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用BBr3脱去甲基,可以得到10-羟基吴茱萸碱衍生物B23。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上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医药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疾病包括肿瘤、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疾病、遗传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等。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Top1、Top2和HDAC三靶点抑制剂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具体是作为多靶点抗肿瘤药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肿瘤,为肠癌、肝癌、乳腺癌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Top1/Top2/HDAC三靶点抑制剂在制备治疗恶性肿瘤或与分化增值相关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选用MTT法进行活性测试,Vorinostat(suberoylanilidehydroxamicacid,SAHA)、吴茱萸碱(Evo)和多柔比星(DOX)作为阳性对照药。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对3种肿瘤细胞株HCT-116(人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了中等以上的细胞抗增殖活性,所有化合物较Evo活性均有较大提升,但是均弱于上市的阳性药物SAHA和DOX。
本发明的A类化合物以吴茱萸碱母核为骨架,N13位连接异羟肟酸类活性基团,其中活性最好的衍生物主要有3个:化合物A1、A6和A8。这些化合物对三种肿瘤株的生长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都在5μM以下,表现出广谱高效的特点,活性最好的当属化合物A7,对乳腺癌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达到1.986μM,与阳性药SAHA相当。
本发明的B类目标化合物为吴茱萸碱骨架D环开环的β-咔啉类衍生物,吲哚N连接异羟肟酸类活性基团。该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中等以上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三个肿瘤细胞株均有效,表现出广谱的特点。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当属B3、B4、B9和B16,对三个肿瘤细胞株抑制活性基本相当,IC50值均在6μM以下,表现出较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所有合成的杂交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广谱抗肿瘤的特点。Top1、Top2和HDAC1抑制活性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三者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Top1/Top2/HDAC的三靶点抑制剂,例如化合物A7、B4、B16,还有一些Top2/HDAC双靶点抑制剂也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例如化合物A1、A8,部分化合物对单一酶的抑制活性超过阳性药物。本研究探索了基于吴茱萸碱的Top1/Top2/HDAC三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抗肿瘤活性研究,为后续的三靶点抑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及其盐具有全新的结构骨架,作为抗肿瘤及分化和增殖相关的药物开发,具备创新性和实用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及其盐类可以用于制备多靶点抗肿瘤药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部分A类化合物在100μM时对Top1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其中条带1:超螺旋质粒DNApBR322;条带2,DNA+Top1;条带3,DNA+Top1+CPT;条带4-16,DNA+Top1+A类化合物(A1,A2,A3,A12,A4,A5,A6,A11,A7,A13,A8,A9,A10);
图2是本发明部分B类化合物在100μM时对Top1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其中条带1:超螺旋质粒DNApBR322;条带2,DNA+Top1;条带3,DNA+Top1+CPT;(图2A)条带4-16,DNA+Top1+B类化合物(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图2B)条带4-13,DNA+Top1+B类化合物(B14,B15,B16,B17,B18,B19,B20,B21,B22,B23);
图3是本发明部分优选化合物在50μM浓度下对Top1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条带1:超螺旋质粒DNApBR322;条带2,DNA+Top1;条带3,DNA+Top1+CPT;条带4-20,DNA+Top1+目标化合物(A11,A9,A9,A10,B3,B4,B5,B6,B7,B8,B11,B12,B15,B16,B18,B20,B22);
图4是本发明部分优选化合物在50μM浓度时对Top2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条带1:超螺旋质粒DNApBR322;条带2,DNA+Top2;条带3,DNA+Top2+Eto;(图4A)条带4-16,DNA+Top2+吴茱萸碱衍生物(A1,A2,A3,A12,A4,A5,A6,A11,A7,A13,A8,A9,A10);(图4B)条带4-16,DNA+Top2+目标化合物(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图4C)条带4-13,DNA+Top2+目标化合物(B14,B15,B16,B23,B17,B18,B19,B20,B21,B22)。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不仅限于此。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或可按文献方法制备。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以下实施例所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1H-NMR和MS数据详见表1。其中表1、2、3中的编号A1-A13,B1-B23在说明书的保持一致。
表1:本发明部分优选化合物的1H-NMR和MS数据
实施例1: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A1)的制备
将NaH(60%oil,1.2mmol)加入到含有吴茱萸碱(0.2g,0.66mmol)的DMF溶液(10mL)中,室温搅拌反应15min。加入溴代-7-庚酸甲酯(0.176g,0.79mmol),升温至80℃继续反应24h。TLC点板监测。待反应结束后,加入50mL水中稀释,用50mL乙酸乙酯分别萃取三次。将有机层合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柱层析(CH2Cl2:MeOH=100:1)得纯品化合物中间体13-(7-(甲氧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5)(0.21g,收率77%)。称取盐酸羟胺(2.33g,34mmol)溶于12mL甲醇中并于冰浴下搅拌,加入溶于氢氧化钾(2.81g,50mmol)的甲醇(7mL)溶液,保持0℃搅拌反应15min,加入无水硫酸镁(6.02g,50mmol)继续反应15min,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得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将化合物5(0.2g,0.45mmol)溶于上述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15mL)中,于室温下反应45min,待反应结束后,用乙酸将反应PH调至7~8析出固体,将其过滤,水洗烘干得目标产物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A1(0.165g,收率82%)。
黄色固体:(收率:82.0%)。1H-NMR(300MHz,DMSO-d6,TMS):δ=10.34(s,1H),7.92(d,J=7.4Hz,1H),7.47-7.57(t,3H),7.18-7.28(m,3H),7.04-7.09(m,1H),6.12(s,1H),4.65(dd,J=3.1Hz,12.0Hz,1H),4.20(s,2H),3.03-3.11(m,1H),2.86-2.98(m,1H),2.73-2.80(m,1H),2.34(s,3H),1.90(t,J=7.1Hz,2H),1.73-1.75(m,2H),1.46(t,J=6.8Hz,2H),1.21-1.28(m,4H).13C-NMR(75MHz,DMSO-d6,TMS):δ=169.49,164.02,151.11,137.24,133.47,129.10,128.54,125.71,124.03,123.43,122.63,119.55,119.19,112.55,110.51,67.79,43.83,36.56,32.62,29.89,28.72,26.66,25.45,20.32.MS(ESI):m/z[M+H]+:447.38.
其他A类化合物A2-A11的制备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2:10-羟基-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A12)的制备
参照实施例1制备产物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10-甲氧基吴茱萸碱A3。
将A3(0.2g,0.414mmol)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在-78℃,氮气保护下,加入BBr3(0.5mL),搅拌反应30min后,逐渐升至室温继续反应2h,反应完成后,反应液用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二氯甲烷50mL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溶剂,残留物柱层析纯化(CH2Cl2:MeOH=100:10)得到目标产物A12(0.071g,收率35%)。
1H-NMR(300MHz,DMSO-d6,TMS):δ=11.12(s,1H),8.98(s.1H),8.89(s,1H),7.87(d,J=7.5Hz,1H),6.19(d,J=7.5Hz,2H),7.50(t,J=7.5Hz,1H),7.10-7.28(m,5H),6.88(s,1H),6.68(d,J=8.7Hz,1H),5.95(s,1H),5.50(dd,J=16.8Hz,25.0Hz,2H),4.62(d,J=8.7Hz,1H),3.08-3.14(m,1H),2.85-2.90(m,1H),2.71-2.78(m,1H),2.29(s,3H).13C-NMR(75MHz,DMSO-d6,TMS):δ=164.38,164.05,151.77,142.03,133.40,132.25,132.05,128.47,127.47,127.00,126.58,123.90,113.16,113.35,111.28,103.18,46.88,29.46,20.30,14.54.MS(ESI):m/z[M+H]+:469.45.
其他10-羟基取代A类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制备参照实施例2,如A13。
实施例3:B类化合物中间体7(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2(9H)-基)(苯基)甲酮的制备
化合物3(4g,19.98mmol)溶于100mL甲醇中,再0℃下搅拌,缓慢加入NaBH4(0.83g,21.97mmol)反应2h,TLC监测,减压蒸馏反应液后,用200mL水溶解,用稀盐酸调PH至7~8,析出黄色固体,抽滤、水洗、干燥滤饼得中间体化合物4(3.8g,收率91.0%)。化合物2(2.5g,12.38mmol),苯甲酸(1.66g,13.61mmol),HBTU(5.6g,14.86mmol),三乙胺(3.75g,37mmol),溶于DMF(100ml)中,常温搅拌反应2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500ml冷水中,20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旋干溶剂。残留物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2:1)得到目标产物7(2.58g,收率92%)。
1H-NMR(300MHz,DMSO-d6,TMS):δ=10.61(s,1H),7.46(d,J=2.9Hz,5H),7.14-7.22(m,1H),6.89(s,1H),6.67(d,J=7.7Hz,1H),4.79(s,2H),3.96(s,1H),3.73(s,1H),3.60(s,1H),2.70(s,2H).MS(ESI):m/z[M+H]+:307.27.
实施例4:7-(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B1)的制备
将NaH(60%oil,1.2mmol)加入到含有中间体7(0.2g,0.65mmol)的DMF溶液(10mL)中,室温搅拌反应15min。加入溴代-7-庚酸甲酯(0.176g,0.79mmol),升温至80℃继续反应24h。TLC点板监测。待反应结束后,加入50mL水中稀释,用50mL乙酸乙酯分别萃取三次。将有机层合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柱层析(CH2Cl2:MeOH=100:1)得纯品化合物中间体8(0.21g,收率76%)。称取盐酸羟胺(2.33g,34mmol)溶于12mL甲醇中并于冰浴下搅拌,加入溶于氢氧化钾(2.81g,50mmol)的甲醇(7mL)溶液,保持0℃搅拌反应15min,加入无水硫酸镁(6.02g,50mmol)继续反应15min,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得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将化合物5(0.2g,0.45mmol)溶于上述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15mL)中,于室温下反应45min,待反应结束后,用乙酸将反应PH调至7~8析出黄色固体,将其过滤,水洗烘干得目标产物7-(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B1(0.185g,收率62.9%)。
1H-NMR(300MHz,DMSO-d6,TMS):δ=10.33(s,1H),8.67(s,1H),7.44-7.51(m,5H),7.31(d,J=7.5Hz,1H),6.91(s,1H),6.73(d,J=7.5Hz,1H),4.84(s,2H),4.04(s,2H),3.60-3.74(m,5H),2.72(s,2H),1.91-1.97(m,2H),1.58-1.71(m,2H),1.40-1.48(m,2H),1.03-1.27(m,4H).MS(ESI):m/z[M+H]+:450.41.
其他B类化合物B2-B22的制备参照实施例4。
实施例5:7-(2-苯甲酰基-6-羟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B23)的制备
化合物B1(0.2g,0.444mmol)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在-78℃,氮气保护下,加入BBr3(0.5mL),搅拌反应30min后,逐渐升至室温继续反应2h,反应完成后,反应液用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二氯甲烷50mL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溶剂,残留物柱层析纯化(CH2Cl2:MeOH=100:10)得到灰白色固体B23(0.081g,收率41.7%)。
1H-NMR(300MHz,DMSO-d6,TMS):δ=10.47(s,1H),8.76(s,2H),7.42-7.46(m,5H),7.17(d,J=7.7Hz,1H),6.72(d,J=1.6Hz,1H),6.61(d,J=8.3Hz,1H),4.79(s,2H),3.97(s,2H),3.55-3.58(m,2H),2.63(s,2H),1.83-1.92(m,2H),1.57-1.61(m,2H),1.41-1.45(m,2H),1.18-1.31(m,4H).13C-NMR(75MHz,DMSO-d6,TMS):δ=169.66,151.12,136.61,131.95,131.17,130.17,129.02,127.25,127.16,111.34,110.26,105.94,102.59,65.36,45.87,43.16,32.58,30.28,28.68,26.49,25.43.MS(ESI):m/z[M+H]+:436.50.
其他10-羟基取代B类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制备参照实施例5。
实施例6: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采用了MTT法(吕秋军主编《新药药理学研究方法》,2007:242-243),测试了本发明合成化合物和部分中间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1、试验细胞株
A549(人肺癌细胞)、HCT116(人肠癌细胞)、MDA-MB-435(人乳腺癌细胞)、SK-Hep-1(人肝癌细胞),均购自上海市医药工业研究院。
培养液为DMEM+15%NBS+双抗。
2、仪器
WellscanMK-2全自动酶标仪(生产厂商LabsystemsDragon)
3、试验方法
样品液配制:用DMSO(Merck)溶解后,加入PBS(-)配成100μg/mL的溶液或均匀的混悬液,然后用DMSO的PBS(-)稀释,最终浓度分别为10μg/mL、1μg/mL、0.1μg/mL、0.01μg/mL、0.001μg/mL、0.0001μg/mL。
将SAHA、吴茱萸碱(Evo)和多柔比星(DOX)以同样的条件配成对照品溶液。
96孔板每孔加入浓度为3×104个/mL的细胞悬液100μL,即3000个细胞/孔,置37℃、5%CO2培养箱内。24小时后,分别加入样品液和对照品液,10μL/孔,37℃作用72小时。每孔加入5mg/mL的MTT(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翁溴化物)溶液20μL,作用4小时后加入溶解液DMSO,100μL/孔,置培养箱内,次日用MK-2全自动酶标仪测570nmOD值,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
IC%=(空白对照孔OD值-给药孔OD值)/空白对照孔OD值×100%。根据各个浓度的IC%值,进行线性回归,算出抑制细胞生长50%的药物浓度,即IC50。
根据以上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
选取了3种肿瘤细胞株研究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HCT-116(人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选用MTT法进行活性测试,SAHA、吴茱萸碱(Evo)和多柔比星(DOX)作为阳性对照药。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了中等以上的细胞抗增殖活性,所有化合物较Evo活性均有较大提升,但是均弱于上市的阳性药物SAHA和DOX。
A类化合物活性最好的衍生物主要有3个:化合物A1、A7和A8。这些化合物对三种肿瘤株的生长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都在5μM以下,表现出广谱高效的特点(表2)。但是10-羟基取代的化合物活性表现不佳,如A12和A13,体外抗肿瘤活性弱于对应的10-位无取代和10-甲氧基取代衍生物A3、A4、A1和A2,尤其是化合物A12,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下降,对三个肿瘤细胞株IC50值仅为22.5-28.9μM。在这些目标化合物中,活性最好的是化合物A7,对乳腺癌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达到1.986μM,与阳性药SAHA相当。
表2.A类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IC50,μM)
B类目标化合物为吴茱萸碱骨架D环开环的β-咔啉类衍生物,吲哚N连接异羟肟酸类活性基团。该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中等以上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三个肿瘤细胞株均有效,表现出广谱的特点。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是B3、B4、B9和B16,对三个肿瘤细胞株抑制活性基本相当,IC50值均在6μM以下,表现出较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与A类化合物构效关系表现类似,A环10-羟基取代衍生物活性较差,代表化合物为B12,体外抗肿瘤活性弱于对应10位无取代化合物B9一个数量级。E环无取代时,A环甲氧基取代化合物活性优于A环无取代化合物,如化合物B3和B4抗肿瘤活性优于B11和B12;当E环二甲氨基取代时,A环甲氧基取代化合物活性要弱于A环无取代化合物,例如B5-8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弱于B13-16。
表3.B类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IC50,μM)
实施例7:Top1介导的DNA解螺旋实验
选取部分化合物进行拓扑异构酶I的酶活性抑制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凝胶电泳法(如JMedChem.2012,55:7593-7613)。
试验材料为:小牛胸腺DNA拓扑异构酶I、负超螺旋DNA质粒pBR322:均购自Takara公司。
仪器:凝胶电泳采用BioRad公司PowerPac电泳仪和Sub-CellModel96电泳槽,凝胶扫描定量采用BioRad公司的GelDocEZ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
其它材料:
琼脂糖:GENETECH进口分装
DMSO:Merck
10×buffer缓冲液:Takara
0.1%BSA:Takara
EtBr:GENETECH
样品配置:待测样品用DMSO(Merck)溶解,按所需稀释成不同浓度待测溶液。
试验方法:
a)用1×TAE溶液配制成浓度为0.8%的琼脂糖凝胶。
b)依次向1.5mL样品管中加入10μL水,2μLbuffer,2μL0.1%BSA,Top10.5U,DNA0.5μL,不同的药物0.2μL,定容到20μL.
c)将样品管放入37℃水浴中,孵化15分钟。
d)加入3.5μL6×loadingbuffer至样品管中。
e)110V电泳40~50min,用0.5μg/mLEtBr染色15min,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电泳结果。
Top1抑制活性研究:
前期课题组研究发现吴茱萸碱能够在高浓度(500μM)条件下抑制Top1对超螺旋DNA的解螺旋作用。我们对保留五元环结构的A类化合物进行了Top1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图1所示)大部分化合物在100μM条件下对Top1具有较强抑制活性(A3,A12,A4,A10,A9,A7,A11),强度与CPT相当。但是这些化合物在50μM下其活性基本消失。结合构效关系分析,引入c、d类HDAC活性基团后,其Top1抑制活性的提高要优于引入a、b类。吴茱萸碱E环引入吸电卤素基团(A9和A10)后,其Top1抑制活性有明显提升。
B类化合物的Top1活性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开环的化合物在吲哚N位引入HDAC抑制剂活性基团后,大部分化合物在100μM条件下(图2)表现出中等以上的Top1酶抑制活性(B3,B4,B5,B6,B7,B8,B11,B12,B15,B16,B18,B20,B22)。在50μM浓度下仍有许多化合物依然表现出优于CPT的Top1抑制活性(B8,B11,B12,B15,B16,B18,B20,B22,见图3)。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分析,引入c,d类HDAC活性基团后,其Top1抑制活性的提高要优于引入a,b类,这与I类化合物类似。而对于II类化合物而言,引入d类基团化合物对Top1的抑制活性要好于c类基团化合物。
实施例8:Top2介导的DNA解螺旋实验
选取部分化合物进行拓扑异构酶Ⅱ的酶活性抑制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凝胶电泳法(如JMedChem.2012,55:7593-7613)。
试验材料为:小牛胸腺DNA拓扑异构酶Ⅱ、负超螺旋DNA质粒pBR322:均购自Takara公司。
仪器:凝胶电泳采用BioRad公司PowerPac电泳仪和Sub-CellModel96电泳槽,凝胶扫描定量采用BioRad公司的GelDocEZ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
其它材料:
琼脂糖:GENETECH进口分装
DMSO:Merck
10×bufferA缓冲液:Takara
10×bufferB缓冲液:Takara
EtBr:GENETECH
样品配置:待测样品用DMSO(Merck)溶解,按所需稀释成不同浓度待测溶液。
试验方法:
a)用1×TAE溶液配制成浓度为0.8%的琼脂糖凝胶。
b)依次向1.5mL样品管中加入10μL水,2μLbufferA,1μLbufferB,TopⅡ0.5U,DNA0.5μL,不同的药物0.2μL,定容到20μL.
c)将样品管放入37℃水浴中,孵化30分钟。
d)加入3.5μL6×loadingbuffer至样品管中。
e)110V电泳40~50min,用0.5μg/mLEtBr染色15min,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电泳结果。
Top2抑制活性研究:
前期研究发现吴茱萸碱表现出中等的Top2抑制活性。我们对保留五元环结构的吴茱萸碱衍生物进行了Top2抑制活性测试,D环开环的中间体化合物在100μM条件下表现出中等的Top2抑制活性。而绝大部分B类化合物(除B9,B10)在50μM浓度下对Top2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图4),甚至超过了阳性对照药依托泊苷(Eto)。结合构效关系分析,D环开环后的中间体化合物保留了五元环吴茱萸碱的中等Top2抑制活性,而在引入HDAC抑制活性基团的化合物都表现出非常好的Top2抑制活性。
实施例9:HDAC1抑制活性测试实验
实验材料:HDACassaybuffer(Cat:50031,BPS),HDACassaydeveloper(Cat:50030,BPS),HDACsubstrate(Cat:50037,BPS),HDAC1(Cat:50051,BPS)
实验方法:
(a)96孔黑色板平衡至室温。
(b)用DMSO稀释待测化合物,得到10个待测的不同浓度,依次为500μM,125μM,31.25μM,7.81μM,1.95μM,0.49μM,0.12μM,0.03μM,7.6E-03μM,1.9E-03μM。每个稀释浓度做一复孔。
(c)向96孔板上所有不同浓度的待测化合物测定孔中加入11.5μLassaybuffer,并一次加入2.5μL稀释好的不同浓度的化合物到对应的反应孔中,对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孔,分别加入11.5μL和17.5μLassaybuffer。对于阳性对照孔,加入11.5μLassaybuffer和2.5μL阳性对照药,所有的参考化合物孔和对照孔做一复孔。
(d)向所有反应孔除了空白孔中加入6μLHDAC1(10ng/μL),充分混匀,孵育10min.
(c)向所有反应孔中加入2.5μLBSA,终浓度为0.1%,充分混匀,加入2.5μLHDACsubstrate,37度孵化45min。
(d)加入25μLHDACdeveloper终止反应,25度孵育15min后测定荧光读数。
(e)计算每个样品的平均信号值,减去平均背景信号,依据公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100%活性孔-样品孔)/100%活性孔*100,在orgin软件中将酶活性对化合物浓度的曲线进行拟合,求出化合物的IC50值。
对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DAC1抑制活性测试,SAHA作为阳性对照药: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杂交分子大部分都表现出了良好的HDAC1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HDAC1酶抑制IC50值达到纳摩尔级,比如保留五元环吴茱萸碱化合物A2对HDAC1抑制活性IC50达14.3nM,D环开环茱萸碱化合物B类化合物对HDAC1抑制活性IC50达19.66nM,明显超过阳性对照药SAHA(IC50=23nM,表4)。结合构效关系分析,引入a,b类HDAC抑制剂基团的化合物活性要好于引入c,d类基团衍生物。而且结果显示,引入a类HDAC抑制剂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对HDAC1抑制活性最强。这和HDAC1蛋白狭长的结合口袋相吻合。
表4:目标化合物对HDAC1抑制活性(μM)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通式A或B所示:
其中,
R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羟基;
R1为苯基、杂环、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与苯基连接的基团、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与杂环连接的基团;
X为氢、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1至4个碳原子的氨基烷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胺基、1至4个碳原子的硫代烷基、三氟甲基、1至4个碳原子的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羰基、苯基或杂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通式中,R1为正丙基、正丁基、苯基、苯乙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通式中,所述的卤素为氟或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通式中,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其有机酸盐或无机酸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酸为盐酸、硫酸、磷酸、二磷酸、氢溴酸或硝酸;所述的有机酸为乙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琥珀酸、乳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草酸、鞣酸、枸橼酸、三氟醋酸、苹果酸或苯磺酸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不含结晶水,或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结晶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为:
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
13-(6-(羟基氨基)-6-氧代己基)-10-甲氧基吴茱萸碱、
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10-甲氧基吴茱萸碱、
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13-(6-(羟基氨基)-6-氧代己基)吴茱萸碱、
13-(6-(羟基氨基)-6-氧代己基)-10-甲氧基吴茱萸碱、
(E)-14-(4-(3-(羟氨基)-3-氧代丙-1-烯-1-基)苄基)-10-甲氧基苯甲基吴茱萸碱、
3-氟-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
3-氟-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3-氯-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E)-13-(4-(3-(羟氨基)-3-氧代丙-1-烯-1-基)苄基)吴茱萸碱、
10-羟基-13-(4-(羟基氨基甲酰基)苄基)吴茱萸碱、
10-羟基-13-(7-(羟基氨基)-7-氧代庚基)吴茱萸碱、
7-(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6-甲氧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氨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6-(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己酰胺、
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E)-3-(4-((2-(2-(二甲基氨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基)-N-羟基丙烯酰胺、
7-(2-(3-氟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4-((2-(3-氟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7-(2-(3-氯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4-((2-(3-氯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N-羟基苯甲酰胺、
N-羟基-7-(2-(3-甲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庚酰胺、
N-羟基-4–((2-(3-甲基苯甲酰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甲基)苯甲酰胺,或
7-(2-苯甲酰基-6-羟基-3,4-二氢-1H-吡啶并[3,4-b]吲哚-9(2H)-基)-N-羟基庚酰胺。
9.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式A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Scheme1:(a)Ethylformate,reflux,6h,98%;(b)POCl3,CH2Cl2,0℃,6h,yield74~79%;(c)CH2Cl2,rt,12h,yield52~70%;(d)NaH,DMF,80℃,24h,yield30~70%;(e)CH3OH,45℃,1h,yield50~90%;
具体步骤:色胺或5-甲氧基色胺在甲酸乙酯中回流6h得到中间体2,中间体2在POCl3作用下发生环合反应得到ABC环的关键中间体3,再与各种取代的N-甲基靛红酸酐在二氯甲烷中搅拌反应12个小时,得到E环取代吴茱萸碱或10-甲氧基吴茱萸碱4。化合物4在碱性条件下与各种溴代烷烃甲酯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5,最后将5与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A;
通式B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Scheme2:(a)NaBH4,CH3OH,0℃,2h,yield90%;(b)HBTU,Et3N,DMF,rt,2h,yield87~95%;(c)NaH,DMF,80℃,24h,yield30~70%;(d)CH3OH,45℃,1h,yield50~90%;
具体步骤:将ABC环中间体3用NaBH4选择性的还原了C环的亚胺,得到关键中间体4,再与各种取代的苯甲酸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7。以NaH为碱,将中间体7与各种溴代烷烃甲酯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8,最后将中间体8与新鲜制备的羟胺甲醇溶液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B。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疾病为肿瘤、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疾病、遗传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Top1、Top2和HDAC三靶点抑制剂中的应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多靶点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多靶点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肠癌、肝癌,或乳腺癌。
CN201510933125.4A 2015-12-15 2015-12-15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Pending CN105524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3125.4A CN105524061A (zh) 2015-12-15 2015-12-15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3125.4A CN105524061A (zh) 2015-12-15 2015-12-15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4061A true CN105524061A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6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3125.4A Pending CN105524061A (zh) 2015-12-15 2015-12-15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4061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5322A (zh) * 2016-11-16 2017-11-21 中国药科大学 一类新型的吴茱萸碱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7602557A (zh) * 2017-09-20 2018-01-19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氮芥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674076A (zh) * 2017-09-20 2018-02-09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拼合氮芥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01925A (zh) * 2018-01-18 2018-06-01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延命草素型二萜拼合美法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91866A (zh) * 2018-04-02 2018-06-22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adt-oh类h2s供体与吴茱萸碱拼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467394A (zh) * 2018-04-02 2018-08-31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α-硫辛酸类H2S供体与吴茱萸碱拼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794474A (zh) * 2018-07-26 2018-11-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具有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424925A1 (en) * 2017-07-06 2019-01-09 Universität Regensburg Novel hdac6 inhibitors, with improved solubility and their uses
CN110066281A (zh) * 2019-06-06 2019-07-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56817A (zh) * 2019-06-06 2019-08-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双吴茱萸碱分子抗肿瘤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3845522A (zh) * 2021-10-14 2021-12-28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一种氨肽酶n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91323A (zh) * 2022-03-17 2022-06-07 济南大学 一类含有四氢咔啉结构的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2104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De Montfort University Fascaplysin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N101787025A (zh) * 2010-03-04 2010-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取代吴茱萸碱类抗肿瘤和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281484A1 (en) * 2009-07-22 2013-10-24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HDAC Inhibitor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2104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De Montfort University Fascaplysin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20130281484A1 (en) * 2009-07-22 2013-10-24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HDAC Inhibitor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01787025A (zh) * 2010-03-04 2010-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取代吴茱萸碱类抗肿瘤和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PENG HE ET AL.: "Discovery of Novel Multiacting Topoisomerase I/II and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
李振钢: "基于10-羟基吴茱萸碱的水溶性衍生物和多靶点药物设计",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5322B (zh) * 2016-11-16 2019-07-19 中国药科大学 一类新型的吴茱萸碱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7365322A (zh) * 2016-11-16 2017-11-21 中国药科大学 一类新型的吴茱萸碱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WO2019007836A1 (en) * 2017-07-06 2019-01-10 Universität Regensburg NEW HDAC6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EP3424925A1 (en) * 2017-07-06 2019-01-09 Universität Regensburg Novel hdac6 inhibitors, with improved solubility and their uses
US11198694B2 (en) 2017-07-06 2021-12-14 Universität Regensburg HDAC6 inhibitors, with improved solubility and their uses
CN107602557A (zh) * 2017-09-20 2018-01-19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氮芥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674076A (zh) * 2017-09-20 2018-02-09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拼合氮芥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602557B (zh) * 2017-09-20 2019-08-30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氮芥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674076B (zh) * 2017-09-20 2019-10-25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拼合氮芥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01925A (zh) * 2018-01-18 2018-06-01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延命草素型二萜拼合美法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01925B (zh) * 2018-01-18 2019-10-25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延命草素型二萜拼合美法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467394A (zh) * 2018-04-02 2018-08-31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α-硫辛酸类H2S供体与吴茱萸碱拼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91866A (zh) * 2018-04-02 2018-06-22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adt-oh类h2s供体与吴茱萸碱拼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91866B (zh) * 2018-04-02 2019-07-26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adt-oh类h2s供体与吴茱萸碱拼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467394B (zh) * 2018-04-02 2019-08-30 沈阳药科大学 一类α-硫辛酸类H2S供体与吴茱萸碱拼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794474A (zh) * 2018-07-26 2018-11-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具有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94474B (zh) * 2018-07-26 2022-03-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具有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56817A (zh) * 2019-06-06 2019-08-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双吴茱萸碱分子抗肿瘤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0066281A (zh) * 2019-06-06 2019-07-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066281B (zh) * 2019-06-06 2024-01-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56817B (zh) * 2019-06-06 2024-0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双吴茱萸碱分子抗肿瘤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3845522A (zh) * 2021-10-14 2021-12-28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一种氨肽酶n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45522B (zh) * 2021-10-14 2024-05-14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一种氨肽酶n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91323A (zh) * 2022-03-17 2022-06-07 济南大学 一类含有四氢咔啉结构的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4061A (zh)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TWI527800B (zh) 作為聚(二磷酸腺苷酸-核醣)聚合酶(parp)之抑制劑之1-(芳基甲基)喹唑啉-2,4(1h,3h)-二酮及其應用
CN103992336B (zh) 氧杂或硫杂吴茱萸碱类抗肿瘤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0725A (zh) 哌嗪并三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530310A (zh) 2-(取代苯杂基)芳香甲酸类fto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003988A (zh) 基于3-氨基-β-咔啉及其衍生物的CDK2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156803A (zh) 二噁烷并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43228A (zh) [1,2,4]三唑并[4,3-a]吡啶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或其在医药上的应用
CN104725366A (zh) 含5-烷氧基噻二唑结构的三氟甲基吡唑肟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Liu et al.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modeling of imidazo [1, 2-a] pyrid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antitubulin agents
Ding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ovel pleuromutilin derivatives with thieno [2, 3-d] pyrimidine substitution
CN110066281A (zh) 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Ibrahim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 of elaborating coumarin-based aryl enaminones with sulfonamide or carboxylic acid functionality on 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y potency and selectivity
CN104230954A (zh) 2,4-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
CN108341815A (zh) 一种抑制激酶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3833756A (zh) 一类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iu et al. Discovery of novel tacr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antiproliferative agents with CDKs inhibitory property
Mishra et al. One-pot multicomponent synthesis of 4-((2H-chromen-3-yl)/(2-phenyl-2H-chromen-3-yl) methylene)-3-methylisoxazol-5 (4H)-one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N106565685A (zh) 微管蛋白抑制剂
CN106349158B (zh) 一种c-Met小分子抑制剂、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学应用
WO2017181974A1 (zh) 五元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9400632B (zh) 一种含n-甲基依诺沙星的双-氟喹诺酮基噁二唑脲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98457B (zh) 四氢姜黄素类似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793363A (zh) 一种取代芳胺基芳杂环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CN109476650B (zh) 五元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