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2800B - 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92800B CN105492800B CN201480048040.1A CN201480048040A CN105492800B CN 105492800 B CN105492800 B CN 105492800B CN 201480048040 A CN201480048040 A CN 201480048040A CN 105492800 B CN105492800 B CN 1054928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ey
- belt
- toothed
- tooth
- driven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225 polyuretha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6231 aramid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8312 Tooth Lo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2556 Polyaceta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unchangeable ratio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14—Driving-belts made of plastic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28—Driving-belts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7—Toothed wheels
- F16H55/171—Toothed belt pulle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belts; with V-bel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belts; with V-belts
- F16H7/023—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belts; with V-belts with belts having a toothed contact surface or regularly spaced bosses or hollows for slipless or nearly slipless meshing with complementary profiled contact surface of a pulle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36—Pulleys
- F16H55/38—Means or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adhe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ulley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该进行面接触的部分在从以从动滑轮的外径减去带齿部的齿高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与该滑轮同心的基准圆周起带齿部的齿根部侧的范围内,且所述进行面接触的部分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为曲线状,而且,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齿距的10%以上且18%以下,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比带齿部的齿高大,两者之差为齿高的5%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带驱动式自行车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将自行车的踏板的旋转向后轮传递的装置,已知具备与踏板的旋转轴连结的驱动滑轮、与后轮的旋转轴连接的从动滑轮、以及绕挂在这两个滑轮上的有齿带的有齿带驱动装置。在该有齿带的内周面上,沿着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凸状的带齿部。而且,在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带齿部啮合的滑轮槽部。
在从动滑轮的外径比驱动滑轮小的情况下,作用于从动滑轮的每一个滑轮槽部的带张力比驱动滑轮大。因此,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站立蹬踏等引起带的张力急剧增大,当带局部地伸长时,在从动滑轮上容易产生带的跳跃(跳齿)。尤其是在雨天行驶时,雨水淋到从动滑轮,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摩擦系数下降,因此更容易产生带的跳跃。在这样的雨天行驶时为了抑制带的张力急剧增大时的从动滑轮处的带的跳跃,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有齿带驱动装置中,对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和有齿带的带齿部的形状进行设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40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行驶状况,有时有齿带驱动装置中不仅水进入而且砂也会进入。砂由于包含水而更容易附着于滑轮或带。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有齿带驱动装置中,当砂与水的混合物进入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之间时,砂与水的混合物啮入两者之间。由此,砂与水的混合物将带齿部向与滑轮槽部的啮合解除的方向(滑轮径向外侧)按压,其结果是,在从动滑轮处容易产生带的跳跃。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其即使在水与砂的混合物等异物附着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从动滑轮处的带的跳跃的产生,能够维持顺畅的动力传递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具备:有齿带,由沿着带长度方向埋设有抗拉体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具有沿着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齿距配置的多个凸状的带齿部;驱动滑轮,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带齿部啮合的滑轮槽部;及从动滑轮,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带齿部啮合的滑轮槽部,其中,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所述带齿部相对于带厚度方向的直线大致对称地形成,在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且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及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处于从以所述驱动滑轮及所述从动滑轮的各自的外径减去所述带齿部的齿高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与该滑轮同心的基准圆周起所述带齿部的齿根部侧的范围内,且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及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为曲线状,在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在所述基准圆周上的间隔、及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在所述基准圆周上的间隔为所述带齿部的齿距的0%以上且0.5%以下,在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所述带齿部的齿距的2%以上且6%以下,在驱动状态下,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所述带齿部的齿距的10%以上且18%以下,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的槽深比所述带齿部的齿高大,两者之差为所述带齿部的齿高的5%以上。
在本方案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大至齿距的10%以上。因此,在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附着的环境下对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啮入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并且容易将进入的异物向外部排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动滑轮上的带的跳跃的产生。
而且,如果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超过齿距的18%,相邻的两个滑轮槽部之间的宽度(滑轮齿部的宽度)变得过窄。因此,由于磨损,从动滑轮的耐久性下降,或者无法较大地确保滑轮槽部的肩的圆角(滑轮齿部的齿顶圆角)。而且,即使能够确保滑轮槽部的肩的圆角,从动滑轮齿部也容易缺损。另一方面,在本方案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齿距的18%以下,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问题。
在一般的自行车用有齿驱动装置中,驱动滑轮的外径比从动滑轮的外径大,因此作用于驱动滑轮的每一个滑轮槽部上的带张力比从动滑轮的带张力小。因此,即使在水与砂的混合物等异物附着的环境下,在驱动滑轮中也几乎不会产生带的跳跃。因此,在驱动滑轮中,无需如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的间隔那样较大地确保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的间隔。
如果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超过齿距的6%,产生动力传递效率的下降、振动或噪音的产生、由磨损引起的有齿带的耐久性(寿命)的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本方案中,由于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齿距的6%以下,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问题。
此外,在本方案中,由于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齿距的2%以上,因此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能够顺畅地啮合,能够得到顺畅的动力传递性能。
而且,在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比带齿部的齿高大且两者之差小于5%的情况下,在水或砂等异物未附着的环境下能够抑制从动滑轮处的带的跳跃的产生,但是在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附着的环境下,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啮入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之间,因此容易产生带的跳跃。另一方面,在本方案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与带齿部的齿高之差为带齿部的齿高的5%以上。因此,能够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啮入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之间,能够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而且,如果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或带齿部的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在比所述基准圆周靠带齿部的齿根侧的范围内包含直线状的部分的情况下,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接触容易成为线接触。在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进行线接触的情况下,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带齿部,因此在跳跃时容易产生齿缺损。
另一方面,在本方案中,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分别在比所述基准圆周靠齿根侧的范围内以剖面曲线状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从动滑轮的带齿部,因此能够抑制在带的跳跃时发生齿缺损。
此外,在本方案中,在驱动状态下,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在所述基准圆周上的间隔、及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在所述基准圆周上的间隔分别为齿距的0%以上且0.5%以下。因此,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能够顺畅地啮合,能够得到顺畅的动力传递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为:在第一方案中,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相对于滑轮的径向的任一直线都非对称。
根据该结构,相较于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相对于沿着滑轮的径向的直线对称的情况,能够更大地确保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因此,能够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压固而滞留于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能够将异物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持续抑制从动滑轮中的带的跳跃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为:在第一或第二方案中,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中,所述带齿部的齿顶形成为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根据该结构,相较于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带齿部的齿顶形成为向外侧鼓出的圆弧状的情况,能够更大地确保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的间隔。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啮入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之间,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为:在第一至第三方案的任一方案中,所述抗拉体包含碳纤维。
根据该结构,与抗拉体的材料使用了芳纶纤维的情况相比,抗拉体为高强度且高弹性,因此能够抑制中间伸长,能够维持适当的张力。因此,能够防止由伸长引起的有齿带的松弛、晃动、啮合异常的产生等。而且,即使万一过大的张力作用于有齿带,也能将有齿带的伸长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为:在第一至第四方案的任一方案中,所述橡胶状弹性体至少包括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
根据该结构,即便是有齿带的齿面未被齿布包覆的简单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提高有齿带的耐磨损性。而且,能够抑制磨损粉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为:在第一至第五方案的任一方案中,所述橡胶状弹性体的JISA硬度为90以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将有齿带的齿变形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图1的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驱动滑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1的装置的驱动状态下的驱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1的从动滑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的装置的驱动状态下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的从动滑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7的装置的驱动状态下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a)~(g)是比较例1~8的驱动状态下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1具备:与自行车的踏板(未图示)的旋转轴连结的驱动滑轮10;与自行车的后轮(未图示)的旋转轴连结的从动滑轮20;以及绕挂于驱动滑轮10及从动滑轮20的环状的有齿带2。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1不具有调整有齿带2的张力的张力调整机构。
自行车的骑行者踩踏踏板而使踏板旋转时,驱动滑轮10旋转,其旋转运动经由有齿带2向从动滑轮20传递,由此后轮旋转。
在以下的说明中,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1的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与滑轮的轴向正交的剖面)称为侧剖面。
如图2所示,多个凸状的带齿部3沿带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齿距配置在有齿带2的内周面。在相邻的两个带齿部3之间形成有与节线PL大致平行的齿底面4。
有齿带2由在节线PL上埋设有抗拉体(未图示)的橡胶状弹性体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节线PL是即使带弯曲也确保相同长度的带中的带长度方向的基准线。橡胶状弹性体由橡胶、弹性体或合成树脂等构成。橡胶状弹性体优选包括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而且,橡胶状弹性体的JISA硬度优选为90以上。在此,对于JISA硬度,使用类型A硬度计,按照JIS K6253-3:2012来测定。对于抗拉体,使用高弹性且高强度的线。抗拉体例如由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形成,但是优选由碳纤维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抗拉体,出于提高与橡胶状弹性体的粘接性的目的,也可以实施粘接处理。而且,有齿带2的齿面(内周面)也可以被齿布包覆。
有齿带2的侧剖面的形状在带宽方向上恒定。在侧剖面中,带齿部3相对于沿着带厚度方向的带中心线C大致对称地形成。齿距是相邻的两个带齿部3的带中心线C间的距离。
在侧剖面中,带齿部3的轮廓由齿顶部5、两个齿根部6、以及两个齿侧部7构成。齿根部6与齿底面4的端部连接,形成为单一的圆弧状(以任意的一点为中心的圆弧状)。齿顶部5是包含带齿部3的前端(齿顶)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齿顶部5(与带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为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需要说明的是,齿顶部5可以形成为单一的圆弧状。齿侧部7是齿顶部5与齿根部6之间的部分。齿侧部7是将多个圆弧平滑地连结的形状,成为向外侧鼓出的曲线状。从带齿部3的前端到带齿部3的齿底面4为止的带厚度方向的距离是带齿部3的齿高H。
驱动滑轮10由聚缩醛、尼龙、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从动滑轮20的材质也与驱动滑轮10的材质相同。如图3所示,在驱动滑轮10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带齿部3啮合的滑轮槽部11。
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11相对于沿着驱动滑轮10的径向的滑轮中心线c1对称地形成。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11成为将多个圆弧平滑地连结的形状。
驱动滑轮10的滑轮槽部11的槽深h1优选比带齿部3的齿高H大,但是也可以比带齿部3的齿高H小。如前所述,即使在水与砂的混合物等异物附着的环境下,在驱动滑轮10上也几乎不会产生有齿带2的跳跃,但是由于水与砂的混合物等异物的附着而在齿顶部5及滑轮槽部11也可能会促进磨损。而且,需要良好地维持有齿带2与驱动滑轮10的啮合。因此,驱动滑轮10的滑轮槽部11的槽深h1优选比带齿部3的齿高H大。当然,槽深h1与齿高H之差可以与后述的从动滑轮20同样地,为齿高H的5%以上。
如图4所示,在驱动状态下,驱动滑轮10的滑轮槽部1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图4的箭头B方向)的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表示有齿带2及驱动滑轮10的剖面的剖面线来表示。滑轮槽部11中的与带齿部3进行面接触的部分设为第一动力传递区域A1。而且,将以驱动滑轮10的外径减去带齿部3的齿高H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与驱动滑轮10同心的圆周设为第一基准圆周L1。
第一动力传递区域A1处于从第一基准圆周L1起齿根部6侧的范围内。而且,在侧剖面中,第一动力传递区域A1是将多个圆弧连结的形状或单一的圆弧状(即,曲线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动力传递区域A1与带齿部3的齿侧部7的一部分和齿根部6的一部分接触,但是也可以仅与齿侧部7接触。
而且,在驱动状态下,驱动滑轮10的滑轮槽部1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在第一基准圆周L1上的间隔(以下,称为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1是齿距的0.5%以下。也可以不具有间隔D1(可以是齿距的0%)。而且,在驱动状态下,驱动滑轮10的滑轮槽部1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以下,称为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1为齿距的2%以上且6%以下。
如图5所示,在从动滑轮20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带齿部3啮合的滑轮槽部21。从动滑轮20的外径比驱动滑轮10的外径小。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21的槽数在通常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的范围内,例如为22~29。从动滑轮20与驱动滑轮10的外径比(槽数比)在通常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的范围内,例如为1.7~3.2。
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21相对于沿着从动滑轮20的径向的滑轮中心线c2对称地形成。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21成为将多个圆弧平滑地连结的形状。
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深h2比带齿部3的齿高H大。两者之差为齿高H的5%以上。
如图6所示,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图6的箭头B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省略表示有齿带2及从动滑轮20的剖面的剖面线来表示。滑轮槽部21中的与带齿部3进行面接触的部分设为第二动力传递区域A2。而且,将以从动滑轮20的外径减去带齿部3的齿高H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与从动滑轮20同心的圆周设为第二基准圆周L2。
第二动力传递区域A2在从第二基准圆周L2起齿根部6侧的范围内。而且,在侧剖面中,第二动力传递区域A2是将多个圆弧连结的形状或单一的圆弧状(即,曲线状)。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动力传递区域A2与带齿部3的齿侧部7的一部分和齿根部6的一部分接触,但也可以仅与齿侧部7接触。第二动力传递区域A2的滑轮的径向(带厚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为齿高H的10%以上且50%以下。
而且,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在第二基准圆周L2上的间隔(以下,称为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2为齿距的0.5%以下。也可以不具有间隔D2(可以是齿距的0%)。而且,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以下,称为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2为齿距的10%以上且18%以下。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最大的位置相较于通过带齿部3的齿顶部的圆周更接近第二基准圆周L2。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1中,从动滑轮2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2大至齿距的10%以上。因此,当在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附着的环境下对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1进行了驱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啮入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并且容易将进入的异物X向外部排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动滑轮20处的带的跳跃的产生。
而且,假设从动滑轮2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2超过齿距的18%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滑轮槽部21之间的宽度(滑轮齿部的宽度)变得过窄。因此,由于磨损导致从动滑轮20的耐久性下降,或者无法较大地确保滑轮槽部21的肩的圆角。而且,即使能确保滑轮槽部21的肩的圆角,从动滑轮齿部也容易缺损。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动滑轮2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2为齿距的18%以下,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问题。
而且,在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深h2比带齿部3的齿高H大、两者之差小于5%的情况下,虽然在水或砂等异物X未附着的环境下能够抑制从动滑轮20处的带的跳跃的产生,但是在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附着的环境下,异物X啮入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之间,因此容易产生带的跳跃。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深h2与带齿部3的齿高H之差为齿高H的5%以上。因此,能够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啮入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底与带齿部3的齿顶之间,能够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而且,如果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或带齿部的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在比基准圆周靠带齿部的齿根侧的范围内包含直线状的部分的情况下,滑轮槽部与带齿部的接触容易成为线接触。在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进行线接触的情况下,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带齿部,因此在带的跳跃时容易产生齿缺损。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滑轮10及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11、21与带齿部3分别在比基准圆周L1、L2靠齿根侧的范围内以剖面曲线状地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从动滑轮20的带齿部3,因此能够抑制跳跃时齿缺损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状态下,驱动滑轮10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1及从动滑轮20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2分别为齿距的0%以上且0.5%以下。因此,驱动滑轮10及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11、21与带齿部3能够顺畅地啮合,能够得到顺畅的动力传递性能。
而且,驱动滑轮10的外径比从动滑轮20的外径大,因此作用于驱动滑轮10的每一个滑轮槽部上的带张力比作用于从动滑轮20上的带张力小。因此,即使在水与砂的混合物等异物X附着的环境下,在驱动滑轮10中也几乎不会产生带的跳跃。因此,在驱动滑轮10中,无需如从动滑轮20那样较大地确保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
如果驱动滑轮1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1超过齿距的6%的情况下,会产生动力传递效率的下降、振动或噪音的产生、由磨损引起的有齿带的耐久性(寿命)的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滑轮1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1为齿距的6%以下,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滑轮1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1为齿距的2%以上,因此驱动滑轮10的滑轮槽部11与带齿部3能够顺畅地啮合,能够得到顺畅的动力传递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剖面中,带齿部3的齿顶部5(与带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为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因此,与在侧剖面中带齿部3的齿顶部形成为向外侧鼓出的圆弧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大地确保驱动状态下的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底与带齿部3的齿顶的间隔。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啮入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底与带齿部3的齿顶之间,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而且,在构成有齿带2的橡胶状弹性体由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情况下,即便是有齿带的齿面未被齿布包覆的简单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提高有齿带的耐磨损性。而且,能够抑制磨损粉的产生。
而且,在构成有齿带2的橡胶状弹性体的JISA硬度为9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将有齿带的齿变形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但是,关于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幅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不同的从动滑轮120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驱动滑轮10及有齿带2。
如图7所示,在从动滑轮120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带齿部3啮合的滑轮槽部12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使用虚线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从动滑轮120的外径及滑轮槽部121的槽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相同。
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121相对于从动滑轮120的径向的任一直线都成为非对称。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121成为将多个圆弧平滑地连结的形状。
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的槽深h3比带齿部3的齿高H大。两者之差为齿高H的5%以上。滑轮槽部121的槽深h3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深h2大。
滑轮槽部121的旋转方向(图7的箭头B方向)侧的面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轮槽部21的旋转方向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形状。而且,滑轮槽部121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的面形成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滑轮槽部21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的面靠外侧处。因此,滑轮槽部121的槽宽比滑轮槽部21的槽宽大。
如图8所示,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图8的箭头B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省略表示有齿带2及从动滑轮120的剖面的剖面线进行表示。设滑轮槽部121中的与带齿部3进行面接触的部分为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而且,将以从动滑轮120的外径减去带齿部3的齿高H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与从动滑轮120同心的圆周为第三基准圆周L3。第三基准圆周L3的直径与第二基准圆周L2的直径相同。
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处于从第三基准圆周L3起齿根部6侧的范围内。而且,在侧剖面中,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是将多个圆弧连结的形状或单一的圆弧状(即,曲线状)。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与带齿部3的齿侧部7的一部分和齿根部6的一部分接触,但是也可以仅与齿侧部7接触。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的滑轮的径向(带厚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为齿高H的10%以上且50%以下。
而且,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在第三基准圆周L3上的间隔(以下,称为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3为齿距的0.5%以下。也可以不具有间隔D3(可以是齿距的0%)。而且,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以下,称为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3为齿距的10%以上且18%以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最大的位置相较于通过带齿部3的齿顶部的圆周更接近第三基准圆周L3。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滑轮驱动装置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剖面中,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相对于滑轮的径向的任一直线都为非对称。因此,在侧剖面中,与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相对于沿着滑轮的径向的直线对称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大地确保驱动状态下的从动滑轮12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3。因此,能够防止在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被压固而滞留的情况,容易将异物X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持续地抑制从动滑轮120处的带的跳跃的产生。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使用了与图1~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同样的驱动滑轮、从动滑轮及有齿带。而且,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55,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25,两者的槽数比为2.2。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由钢材形成。而且,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为3.45mm。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实施例2及比较例2~8的驱动滑轮使用了与实施例1的驱动滑轮同样的装置。而且,后述的实施例2及比较例2~8的从动滑轮的材质及滑轮槽的槽数与实施例1的从动滑轮相同。
[表1]
实施例1的有齿带的规格如以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实施例2及比较例3~8的有齿带使用了与实施例1的有齿带同样的装置。
·带宽:15mm
·齿距:8mm
·齿高(Hb):3.4mm
·节圆周长(节线上的长度):1200mm
·齿数:150
·橡胶状弹性体: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JISA硬度95
·抗拉体:碳纤维、直径0.9mm
实施例1的带行驶时的驱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0.26%,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4.52%。而且,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及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的从动滑轮,使用了图7及图8所示的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如表1所示。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及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使用了与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40460号公报)中记载的驱动滑轮、从动滑轮及有齿带同样的装置。图9(a)表示比较例1的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55,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25,两者的槽数比为2.2。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为3.65mm。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如表1所示。
比较例1的有齿带的抗拉体的材质、带齿部的齿高(Hb)、带齿部的形状与实施例1、2及后述的比较例2~8的有齿带不同,但是其他的规格相同。在比较例1中,抗拉体的材质是芳纶纤维,带齿部的齿高(Hb)为3.56mm。如图9(a)所示,比较例1的有齿带的齿顶形成为剖面圆弧状。
比较例1的带行驶时的驱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0.31%,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3.49%。而且,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及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1中,在带的移动时,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有齿带的齿部的移动方向侧的面以剖面曲线状进行面接触。
<比较例2>
图9(b)表示比较例2的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比较例2的有齿带的抗拉体由芳纶纤维构成,除了这一点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有齿带相同的结构。比较例2的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及非动力传递侧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2中,在带的行驶时,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有齿带的齿部的行驶方向侧的面以剖面曲线状进行面接触。
<比较例3~8>
图9(b)~图9(g)表示比较例3~8的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比较例3~8的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及非动力传递侧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3、4中,在带的行驶时,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有齿带的齿部的行驶方向侧的面以剖面曲线状进行面接触。在比较例5~8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有齿带的齿部的行驶方向侧的面为非相似形,在带的行驶时,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有齿带的齿部的移动方向侧的面在比基准圆周L靠外侧的位置处进行线接触,该基准圆周L是与从动滑轮的外径减去齿高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从动滑轮同心的圆周。
关于以上的实施例1、2及比较例1~8,在没有异物的状况和水与砂的混合物附着的状况下,分别进行了带的跳跃试验。
没有异物的状况下带的跳跃试验首先在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上绕挂齿带,以使带张力成为300N的方式调整滑轮的轴间距离之后,使驱动滑轮以500rpm旋转。然后,使向从动轴施加的负载转矩连续上升,将带的跳跃产生的时刻的从动轴的负载转矩作为“无水/砂的跳跃转矩T1”。其结果示于表1。
而且,与没有异物的状况下的带的跳跃试验同样,以使带张力成为300N的方式调整滑轮的轴间距离之后,在绕挂于有齿带的从动滑轮上的跟前侧的齿面整体(图1的A的范围),将以容积比1:1计量/混合的砂与水的混合物堆积至看不见带齿根的程度之后,使驱动滑轮旋转(500rpm)。砂使用了硅砂6号(粒径0.2~0.4mm)。然后,使向从动轴施加的负载转矩连续上升,将带的跳跃产生的时刻的从动轴的负载转矩作为“有水/砂的跳跃转矩T2”。而且,在试验后,观察有齿带的齿缺损的有无。它们的结果示于表1。而且,“有水/砂的跳跃转矩T2”相对于“无水/砂的跳跃转矩T1”的下降率((T1-T2)/T1)(以下,称为跳跃转矩的下降率)也示于表1。
从表1可知,在比较例1~7中,跳跃转矩的下降率比0大。即,由于异物的附着而容易产生带的跳跃。相对于此,在比较例8及实施例1、2中,跳跃转矩的下降率为0。即,可知能够抑制以异物的附着为起因的带的跳跃的产生。
而且,在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进行线接触的比较例8中,产生齿缺损。相对于此,在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进行面接触的实施例1、2中,未产生有齿带的齿缺损。这可认为是因为,通过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进行面接触,能够防止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有齿带。
而且,比较例2、3仅是抗拉体的材质不同,在比较例2中使用芳纶纤维,在比较例3中使用碳纤维。
将比较例2、3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例3的“无水/砂的跳跃转矩T1”、“有水/砂的跳跃转矩T2”都大于比较例2。从该结果可知,使用碳纤维作为抗拉体有助于抑制跳跃的产生。
而且,在比较例4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比带齿部的齿高(Hb)小。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比齿高(Hb)大。
将比较例3、4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例3的“无水/砂的跳跃转矩T1”大于比较例4。而且,比较例3尽管从动滑轮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小于比较例4,但是“有水/砂的跳跃转矩T2”大于比较例4。从该结果可知,在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之间确保间隙有助于抑制跳跃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3和比较例4中,跳跃转矩的下降率大致相同。
而且,比较例5~8中,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与带齿部进行线接触这样的条件相同,按照比较例5、6、7、8的顺序,从动滑轮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增大,并且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之间的间隙增大。
将比较例5~8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按照比较例5、6、7、8的顺序,“无水/砂的跳跃转矩T1”及“有水/砂的跳跃转矩T2”增大,并且跳跃转矩的下降率减小。
在此,从比较例3、4的结果可知,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底与带齿部的齿顶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对跳跃转矩的下降率的影响小。因此,可认为,从动滑轮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越大,跳跃转矩的下降率越小。
虽然详细而且参照特定的实施形态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言自明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实施各种修正或变更。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8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79395,其内容援引于此供参考。
符号说明
1 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
2 有齿带
3 带齿部
5 齿顶部
6 齿根部
7 齿侧部
10 驱动滑轮
11 滑轮槽部
20、120 从动滑轮
21、121 滑轮槽部
A1 第一动力传递区域
A2 第二动力传递区域
A3 第三动力传递区域
C 带中心线
c1、c2 滑轮中心线
D1 驱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
D2、D3 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
d1 驱动滑轮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
d2、d3 从动滑轮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
H 齿高
h1、h2、h3 槽深
L1 第一基准圆周
L2 第二基准圆周
L3 第三基准圆周
Claims (6)
1.一种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具备:
有齿带,由沿着带长度方向埋设有抗拉体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具有沿着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齿距配置的多个凸状的带齿部;
驱动滑轮,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带齿部啮合的滑轮槽部;及
从动滑轮,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带齿部啮合的滑轮槽部,
其中,
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所述带齿部相对于带厚度方向的直线大致对称地形成,
在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且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
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处于从以所述驱动滑轮的外径减去所述带齿部的齿高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与所述驱动滑轮同心的基准圆周起所述带齿部的齿根部侧的范围内,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处于从以所述从动滑轮的外径减去所述带齿部的齿高所得到的长度为直径的与所述从动滑轮同心的基准圆周起所述带齿部的齿根部侧的范围内,且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及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进行所述面接触的部分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为曲线状,
在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在所述基准圆周上的间隔、及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在所述基准圆周上的间隔为所述带齿部的齿距的0%以上且0.5%以下,
在驱动状态下,所述驱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所述带齿部的齿距的2%以上且6%以下,
在驱动状态下,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与所述带齿部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为所述带齿部的齿距的10%以上且18%以下,
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的槽深比所述带齿部的齿高大,两者之差为所述带齿部的齿高的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其中,
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中,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滑轮槽部相对于滑轮的径向的任一直线都非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其中,
在与带宽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中,所述带齿部的齿顶形成为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抗拉体包含碳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橡胶状弹性体至少包括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橡胶状弹性体的JISA硬度为90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79395 | 2013-08-30 | ||
JP2013179395A JP5931028B2 (ja) | 2013-08-30 | 2013-08-30 | 自転車用歯付ベルト駆動装置 |
PCT/JP2014/071680 WO2015029840A1 (ja) | 2013-08-30 | 2014-08-19 | 自転車用歯付ベルト駆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92800A CN105492800A (zh) | 2016-04-13 |
CN105492800B true CN105492800B (zh) | 2018-11-02 |
Family
ID=52586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48040.1A Active CN105492800B (zh) | 2013-08-30 | 2014-08-19 | 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50768B2 (zh) |
EP (1) | EP3040580B1 (zh) |
JP (1) | JP5931028B2 (zh) |
KR (1) | KR101858946B1 (zh) |
CN (1) | CN105492800B (zh) |
CA (1) | CA2917984C (zh) |
TW (1) | TWI622525B (zh) |
WO (1) | WO20150298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910409T3 (es) | 2015-03-31 | 2022-05-12 |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td | Sistema para administrar gases a una vía respiratoria |
DE102016001972A1 (de) * | 2016-02-22 | 2017-08-24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Zahnriementrieb |
US10989293B2 (en) | 2016-06-09 | 2021-04-27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Non-metal sprocket and bushing apparatus |
US11015694B2 (en) | 2016-06-09 | 2021-05-25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Bushing and hub to prevent back-rotation |
GB2607540B (en) | 2016-08-11 | 2023-03-29 |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td | A collapsible conduit, patient interface and headgear connector |
JP6748131B2 (ja) | 2017-04-27 | 2020-08-2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はす歯ベルト伝動装置 |
JP6883541B2 (ja) * | 2017-05-30 | 2021-06-09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歯付ベルト伝動装置 |
TWI642864B (zh) * | 2017-08-22 | 2018-12-01 |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 導向齒盤結構 |
CN109931365A (zh) * | 2018-09-04 | 2019-06-25 | 浙江三星胶带有限公司 | 一种电摩用同步带 |
CN115315584A (zh) | 2020-05-29 | 2022-11-08 |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 齿形带传动装置 |
CN116733906A (zh) | 2020-07-03 | 2023-09-12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传动带 |
US11585423B2 (en) | 2020-10-03 | 2023-02-21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Composite sprocket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3852A (en) * | 1977-12-14 | 1980-11-18 | Uniroyal, Inc. |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GB2109503A (en) * | 1981-11-12 | 1983-06-02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Toothed belt |
EP0146224A1 (en) * | 1983-10-12 | 1985-06-26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Toothed belt drive |
CN102401104A (zh) * | 2011-11-02 | 2012-04-04 | 周承岗 | 无级变速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37056A (en) * | 1977-12-12 | 1982-06-29 | Uniroyal, Inc. |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US4468211A (en) * | 1981-11-12 | 1984-08-28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Toothed belt manufacture |
JPS6474341A (en) * | 1987-09-14 | 1989-03-20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Driving device of toothed belt |
EP0316197B1 (en) * | 1987-11-12 | 1992-09-23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Power transmission toothed belt and drive |
US5405299A (en) * | 1992-12-29 | 1995-04-11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Toothed belt and toothed belt-adapted pulley |
JPH082473A (ja) * | 1994-06-21 | 1996-01-09 | S R Santsuaa:Kk | 歯付ベルト駆動自転車の弛み調整装置 |
JPH08326851A (ja) * | 1995-05-31 | 1996-12-10 | Toyota Motor Corp | 歯付ベルト伝動装置 |
JP2000337444A (ja) * | 1999-03-25 | 2000-12-05 | Bando Chem Ind Ltd | 歯付ベルト及び歯付ベルト伝動装置並びに事務用機器 |
JP4387002B2 (ja) * | 1999-08-30 | 2009-12-1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歯付ベルト駆動装置 |
JP4340460B2 (ja) * | 2003-03-17 | 2009-10-07 | ゲイツ・ユニッタ・アジア株式会社 | 自転車用動力伝達システムと自転車用プーリ |
JP4010551B2 (ja) * | 2003-04-03 | 2007-11-21 | ゲイツ・ユニッタ・アジア株式会社 | ハス歯ベルト伝動装置 |
JP4672353B2 (ja) * | 2004-10-29 | 2011-04-20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歯付ベルト駆動装置 |
US20090156341A1 (en) * | 2007-12-14 | 2009-06-18 | John Gaynor | Belt |
US9222568B2 (en) * | 2011-01-05 | 2015-12-29 |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 Bicycle power train cogs |
US8312959B1 (en) * | 2011-11-10 | 2012-11-20 | The Gates Corporation |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transmission |
KR102062752B1 (ko) * | 2012-08-09 | 2020-01-06 | 반도 카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이붙이 벨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벨트 감속장치 |
EP2921398B1 (en) * | 2014-03-20 | 2017-02-22 | Askoll Eva S.R.L. |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 and torque transmission group for an electric scooter and corresponding scooter |
-
2013
- 2013-08-30 JP JP2013179395A patent/JP59310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8-19 WO PCT/JP2014/071680 patent/WO20150298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8-19 US US14/915,402 patent/US995076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8-19 CA CA2917984A patent/CA2917984C/en active Active
- 2014-08-19 CN CN201480048040.1A patent/CN105492800B/zh active Active
- 2014-08-19 EP EP14841215.8A patent/EP304058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8-19 KR KR1020167005248A patent/KR10185894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8-28 TW TW103129751A patent/TWI62252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3852A (en) * | 1977-12-14 | 1980-11-18 | Uniroyal, Inc. |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GB2109503A (en) * | 1981-11-12 | 1983-06-02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Toothed belt |
EP0146224A1 (en) * | 1983-10-12 | 1985-06-26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Toothed belt drive |
CN102401104A (zh) * | 2011-11-02 | 2012-04-04 | 周承岗 | 无级变速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917984C (en) | 2018-10-16 |
EP3040580A4 (en) | 2017-04-26 |
CN105492800A (zh) | 2016-04-13 |
US20160221637A1 (en) | 2016-08-04 |
WO2015029840A1 (ja) | 2015-03-05 |
TWI622525B (zh) | 2018-05-01 |
TW201520131A (zh) | 2015-06-01 |
CA2917984A1 (en) | 2015-03-05 |
KR101858946B1 (ko) | 2018-06-28 |
JP5931028B2 (ja) | 2016-06-08 |
JP2015048870A (ja) | 2015-03-16 |
EP3040580A1 (en) | 2016-07-06 |
KR20160051761A (ko) | 2016-05-11 |
EP3040580B1 (en) | 2018-08-01 |
US9950768B2 (en) | 2018-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92800B (zh) | 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 | |
US9493211B2 (en) | Chainring | |
TWI691431B (zh) | 用於腳踏車前曲柄配置的獨立鏈輪 | |
CN104229057B (zh) | 链盘以及包括该链盘的自行车曲柄机构 | |
US10088020B2 (en) | Belt drive system | |
US9919764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US20130143703A1 (en) | Toothed belt wheel | |
US7114788B2 (en) | Angled traction lugs for endless band | |
WO2014129300A1 (ja) | スチールコー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弾性クローラ | |
US4781658A (en) |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
US5254049A (en) | Synchronous drive belt | |
US2662415A (en) | Cog drive | |
JP4195090B2 (ja) | 改善されたノイズ特性を有するローラチェーン駆動システム | |
JP6687417B2 (ja) | 歯付プロファイル及び歯付ベルト | |
KR20100063013A (ko) | 고부하 전동용 v벨트 | |
GB2109503A (en) | Toothed belt | |
CN221251628U (zh) | 自行车的前驱动结构 | |
JP2017048924A (ja) | 自転車用歯付ベルト駆動装置 | |
CN214269031U (zh) | 五齿链轮、链轮传动系统及带式输送机 | |
DE202007004277U1 (de) | Zugmittelgetriebe | |
CN108583706A (zh) | 一种同步带式橡胶履带防脱设计 | |
JPH0594088U (ja) | 自転車におけるチェーンの巻き込み防止プレ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