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2599A - 乙酸转化提高的甘油和乙酸转化酵母细胞 - Google Patents

乙酸转化提高的甘油和乙酸转化酵母细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2599A
CN105492599A CN201480047282.9A CN201480047282A CN105492599A CN 105492599 A CN105492599 A CN 105492599A CN 201480047282 A CN201480047282 A CN 201480047282A CN 105492599 A CN105492599 A CN 105492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idno
coding
nucleotide sequences
cell
sequence id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72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保罗·克莱斯森
沃特·威廉·安东尼奥斯·哈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SM IP Assets BV
Original Assignee
DSM IP Assets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SM IP Assets BV filed Critical DSM IP Assets BV
Publication of CN105492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06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CH-OH groups as donors (1.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08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the aldehyde or oxo group of donors (1.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10Transferases (2.)
    • C12N9/12Transferases (2.) transferring phosphorus containing groups, e.g. kinases (2.7)
    • C12N9/1205Phosphotransferases with an alcohol group as acceptor (2.7.1), e.g. protein kin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14Hydrolases (3)
    • C12N9/48Hydrolases (3) acting on peptide bonds (3.4)
    • C12N9/50Proteinases, e.g. Endopeptidases (3.4.21-3.4.25)
    • C12N9/52Proteinases, e.g. Endopeptidases (3.4.21-3.4.25) derived from bacteria or Archaea
    • C12N9/54Proteinases, e.g. Endopeptidases (3.4.21-3.4.25) derived from bacteria or Archaea bacteria being Bacill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93Ligases (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02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 C12P7/04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acyclic
    • C12P7/06Ethanol, i.e. non-bever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02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 C12P7/04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acyclic
    • C12P7/06Ethanol, i.e. non-beverage
    • C12P7/08Ethanol, i.e. non-beverage produced as by-product or from waste or cellulosic material substrate
    • C12P7/10Ethanol, i.e. non-beverage produced as by-product or from waste or cellulosic material substrate substrate containing cellulos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101/00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OH group of donors (1.1)
    • C12Y101/01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OH group of donors (1.1) with NAD+ or NADP+ as acceptor (1.1.1)
    • C12Y101/01006Glycerol dehydrogenase (1.1.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102/00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aldehyde or oxo group of donors (1.2)
    • C12Y102/01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aldehyde or oxo group of donors (1.2) with NAD+ or NADP+ as acceptor (1.2.1)
    • C12Y102/0101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acetylating) (1.2.1.1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207/00Transferases transferring phosphorus-containing groups (2.7)
    • C12Y207/01Phosphotransferases with an alcohol group as acceptor (2.7.1)
    • C12Y207/01028Triokinase (2.7.1.28)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207/00Transferases transferring phosphorus-containing groups (2.7)
    • C12Y207/01Phosphotransferases with an alcohol group as acceptor (2.7.1)
    • C12Y207/01029Glycerone kinase (2.7.1.29), i.e. dihydroxyacetone kin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602/00Ligases forming carbon-sulfur bonds (6.2)
    • C12Y602/01Acid-Thiol Ligases (6.2.1)
    • C12Y602/01001Acetate-CoA ligase (6.2.1.1)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经遗传修饰的细胞,其包含:a)编码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b)编码乙酰-CoA合成酶(E.C.6.2.1.1)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c)编码甘油脱氢酶(E.C.1.1.1.6)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d)编码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Description

乙酸转化提高的甘油和乙酸转化酵母细胞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微生物如酵母中的代谢工程。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乙酸转化提高的甘油和乙酸转化酵母细胞。本发明还涉及其中所述酵母细胞生成发酵产物如乙醇的方法。
发明背景
第二代生物乙醇由例如水解成游离单体糖如己糖和戊糖以发酵成乙醇的植物生物质的木质纤维素级分生产。除生物质预处理和水解期间的糖释放外,还形成一些有毒副产物。例如,糠醛和HMF就是这些产物中的两种。它们形成的量取决于几个预处理参数,如温度、压力和预处理时间。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也含有大量的乙酸,乙酸是微生物如酵母发酵能力的强抑制剂。
甘油是糖发酵成乙醇期间的主要副产物,其主要由于重氧化反应消耗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合成期间形成的过量NADH而形成(vanDijken和Scheffers,1986)。因此,在工业发酵期间,酵母细胞消耗的约5至10%的糖被转为甘油。降低这种多元醇的量被认为是增加乙醇产量的有前景的途径。这可以通过调节分批补料过程中的进料速率,或通过选择生成更少甘油的菌株而实现。
然而,在文献中,已经报道几种不同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减少乙酸对水解产物中糖发酵的抑制作用,以及通过缺失甘油生成中涉及的基因(例如通过酵母的遗传工程)(部分)解决氧化还原平衡问题。
Sonderegger等(2004)公开了在发酵木糖的Saccharomycescerevisiae菌株中磷酸转乙酰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异源表达。结合天然磷酸酮酶,Sonderegger等由此生成了功能磷酸酮酶途径,其能够净重氧化通过用于该特定菌株中的木糖利用的木糖还原酶和木糖醇脱氢酶的异源表达所产生的NADH。
Guadalupe等(2009)描述了一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菌株,其中通过破坏内源性NAD依赖型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GPD1和GPD2)而消除副产物甘油的生成。编码乙酰化NAD依赖型乙醛脱氢酶的E.colimhpF基因的表达通过为培养基补充乙酸恢复了gpd1gpd2双缺失菌株厌氧生长的能力。
Yu等(2010)构建了经代谢工程化以通过甘油脱氢酶(由GCY1编码)、二羟基丙酮激酶(DAK1)和甘油摄取蛋白(GUP1)的同时过表达提高由甘油生成乙醇的Saccharomycescerevisiae菌株。在同一团队的后来报告中(Yu等,2011),描述到分别编码醇脱氢酶和丙酮酸脱羧酶的ADH1和PDC1的额外过表达引起在发酵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甘油消耗增加,导致最终乙醇产量略有增加。
Lee和Dasilva(2006)公开了经工程化以通过引入Escherichiacolimgs和gldA基因的表达等由甘油生成1,2-丙二醇的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Guadelupe等(并且还在专利申请WO2011/010923中)描述的技术提供了用于在生物质糖发酵和前述乙酸发酵成例如乙醇期间降低水解产物的乙酸含量的方法。
通过引入额外的NADH生成途径,例如通过另外(过)表达甘油消耗途径,进一步增强转化乙酸的能力是有潜在可能性的。在表达厌氧乙酸转化途径的酵母菌株(例如Medina等,2009所描述)中引入前述GUP1-、GCY1-和DAK1-基因(Yu等,2010)后,乙酸转化应增加以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导致水解产物的去毒进一步增加且乙醇产量更高。然而Yu等的解决方案不起作用,因为酵母甘油脱氢酶(由GCY1编码)使用NADP+作为辅因子,由于辅因子再生不足而导致辅因子不平衡。替代性甘油脱氢酶(来自于E.coli的gldA)结合乙酸还原途径一起被测试并且的确提高了在厌氧生长(发酵)条件下乙酸的转化(专利申请WO2013/081456)。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由乙酸或乙酸盐/酯(acetate)生成乙醇并同时保持其发酵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以及戊糖如木糖的能力的酵母,以及其中使用这些菌株生成乙醇和/或其它发酵产物的方法。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由甘油和/或甘油和乙酸生成乙醇并同时保持其发酵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以及戊糖如木糖的能力的细胞,例如酵母细胞。另一个目的是增加发酵产物的生成(产量、生产速率(productionrate)或两者)。
一个或多个目的根据提供经遗传修饰的酵母细胞的本发明实现,所述酵母细胞包含:
a)编码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编码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编码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编码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具有编码甘油3-磷酸磷酸水解酶和/或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一个或多个内源核苷酸序列的缺失或破坏。
以上一个或多个目的根据本发明实现。
从实施例明显看出,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提高的发酵产物生产(乙醇)。
附图说明
图1.甘油和乙酸(乙酸盐/酯)转化成乙醇所涉及的酶促反应的示意图。乙酸盐/酯首先通过酵母酶Acs(Acs1和/或Acs2,分别由基因ACS1和ACS2编码)转化成乙酰-CoA。然后乙酰-CoA通过mhpF基因转化成乙醛,或通过来自于E.coli的双功能adhE酶(或催化相同转化的类似酶)直接转化成乙醇。引入甘油消耗途径之后,转化外部添加的甘油,产生额外的NADH流。GPD1和GPD2基因的缺失是任选的,以避免细胞内生成甘油和NADH被这些酶利用。
由于甘油生成的消除、从培养基中(并且一直存在于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的乙酸盐/酯/乙酸和外部添加到培养基(或水解产物)中的甘油的乙醇产生,每所消耗糖(葡萄糖和/或其它糖)的乙醇产量增加。
图2.菌株构建方法的示意图展示。使用PCR扩增INT(整合)侧翼和表达盒(CAS)(包括选择标记)并转移到酵母中。将在接头之间(在图1中分别指定为5、a、b、c和3)进行重组,导致所述途径整合在酵母基因组中的期望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为INT1)。目标基因的数量可扩大,如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独特的接头以促进独立表达盒的重组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
图3.筛选结果。根据残留的乙酸盐/酯浓度绘制残留的乙酸浓度。
图4.根据残留的乙酸盐/酯浓度绘制残留的乙酸浓度。基于残留的乙酸盐/酯和甘油浓度以及由甘油和乙酸盐/酯的乙醇产生,用暗灰色显示150个表现最佳的菌株。
图5.新产生的转化株(R1-R8)和参考菌株(RN1069、RN1189和YD01247)的再筛选结果。每次转化挑选8个独立转化株。同样,以8倍接种参考菌株。在上图中,描绘了孵育72小时后残留的乙酸(乙酸盐/酯)浓度。在下图中,绘制了残留的甘油浓度。
图6.筛选结果。总共筛选2592个菌株,包括参考菌株RN1189。参考菌株RN1189被包括27次。在下图中描绘了参考菌株RN1189相对于其它菌株(总共2592个)的性能。如前所述为菌株评级,其中表现最佳的菌株用较浅的颜色表示(并且更靠近图的左下角)。表现较不好的菌株用较深的颜色表示;颜色变化是渐进的。参考菌株RN1189例外,其用最深的颜色表示。
图7.筛选结果。这里示出了表现最佳的前五个菌株:1)表示YD01247,2)是YD01248,3)是YD01249,4)是YD01250。菌株5既未命名也未进一步试验。
序列表简述
SEQIDNO:1adhEEscherichiacoli双功能乙醛-CoA/醇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2acdHLactobacillusplantarum乙醛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3eutEEscherichiacoli乙醇胺利用蛋白(蛋白质);
SEQIDNO:4Lin1129Listeriainnocua醛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5adhEStaphylococcusaureus双功能乙醛-CoA/醇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6ACS2Saccharomycescerevisiae乙酰-CoA连接酶(蛋白质);
SEQIDNO:7gldAEscherichiacoli甘油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8gldAKlebsiellapneumoniae甘油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9gldAEnterococcusaerogenes甘油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10gldAYersiniaaldovae甘油脱氢酶(蛋白质);
SEQIDNO:11DAK1Saccharomycescerevisiae二羟基丙酮激酶(蛋白质);
SEQIDNO:12dhaKKlebsiellapneumoniae二羟基丙酮激酶(蛋白质);
SEQIDNO:13DAK1Yarrowialipolytica二羟基丙酮激酶(蛋白质);
SEQIDNO:14DAK1Schizosaccharomycespombe二羟基丙酮激酶(蛋白质);
SEQIDNO:15含TDH3-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16含TDH1-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17含PGK1-终止子的片段;
SEQIDNO:18含PGK1-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19含PRE3-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20含PGI1-终止子的片段;
SEQIDNO:21含ENO1-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22含ACT1-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23含CYC1-终止子的片段;
SEQIDNO:24含TPI1-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25含ATG7-启动子的片段;
SEQIDNO:26含ENO1-终止子的片段;
SEQIDNO:27kanMX标记和侧翼区的序列;
SEQIDNO:28基因破坏盒GPD1::hphMX的序列;
SEQIDNO:29基因破坏盒GPD2::natMX的序列;
SEQIDNO:30正向引物5’INT1片段(INT5-f);
SEQIDNO:31反向引物5’INT1片段(INT5-r);
SEQIDNO:32正向引物表达盒1(con5-f);
SEQIDNO:33反向引物表达盒1(conA-r);
SEQIDNO:34正向引物标记(conA-f);
SEQIDNO:35反向引物标记(conB-r);
SEQIDNO:36正向引物表达盒2(conB-f);
SEQIDNO:37反向引物表达盒2(conC-r);
SEQIDNO:38正向引物表达盒3(conC-f);
SEQIDNO:39反向引物表达盒3(conD-r);
SEQIDNO:40正向引物表达盒4(conD-f);
SEQIDNO:41反向引物表达盒4(con3-r);
SEQIDNO:42正向引物3’INT1片段(INT3-f);
SEQIDNO:43反向引物3’INT1片段(INT3-r);
SEQIDNO:44质粒p5Abbn的序列;
SEQIDNO:45质粒pBCbbn的序列;
SEQIDNO:46质粒pCDbbn的序列;
SEQIDNO:47质粒pD3bbn的序列;
SEQIDNO:48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adhE(E.coli)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49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acdH(L.plantarum)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0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eutE(E.coli)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1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Lin1129(L.innocua)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2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adhE(S.aureus)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3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ACS2(S.cerevisiae)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4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gldA(E.coli)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5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gldA(K.pneumoniae)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6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gldA(E.aerogenes)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7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gldA(Y.aldovae)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8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DAK1(S.cerevisiae)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59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dhaK(K.pneumoniae)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60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DAK1(Y.lipolytica)DNA序列的序列;
SEQIDNO:61含有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表达的DAK1(S.pombe)DNA序列的序列;
发明详述
Saccharomycescerevisiae在厌氧条件下由糖如葡萄糖生成乙醇。这个过程是氧化还原中性的。然而在酵母生长时,产生过剩的NADH。为了恢复氧化还原平衡,酵母将生成甘油。在这个过程期间,NADH再次转化为NAD+。乙醇工业将甘油视为不期望的副产物。去除厌氧条件下的甘油形成是乙醇工业长期以来的期望。如上所述,几个不同的团队已经做出若干尝试以使碳通量从甘油形成重定向到乙醇,从而增加乙醇产率。
防止甘油形成最直接的方法会是缺失编码参与甘油生物合成的蛋白质的基因。然而,当GPD1和GPD2基因被破坏时,酵母不能在厌氧条件下生长,因其不能恢复其氧化还原平衡。Medina等(2009)证明在引入NADH依赖型乙酰-CoA脱氢酶基因(如E.colimhpF-基因,如Medina等所述)后,如果向发酵培养基中供给乙酸,则gpd1gpd2双缺失菌株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恢复。乙酸通过ACS1/ACS2基因产物转化为乙酰-CoA。乙酰-CoA通过mhpF和ADH1基因产物转化为乙醛并随后转化为乙醇(Medina等,2009)。这样,消除了不希望的副产物(甘油)的形成,产生更高的乙醇产率。
因为乙酸常常被视为水解产物中(尤其是pH接近或低于乙酸pKa(pKaHAc~4.76)的水解产物中)存在的毒性最强的化合物,所以期望进一步降低水解产物中的乙酸盐/酯(乙酸)浓度。增加酵母的乙酸盐/酯厌氧转化潜力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引入甘油转化途径。通过引入转化外部添加的甘油的甘油途径,由于gpd1gpd2细胞本身不生成甘油,所以产生甚至更多NADH,迫使酵母细胞转化更多的乙酸以便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参见图1和WO2013/081456)。
甘油在生物提炼中可足够大量地获得。为了这个目的,使来自于E.coli的基因gldA和来自于S.cerevisiae的DAK1过表达,以允许有毒乙酸向乙醇的转化进一步增加(WO2013/081456)。的确,获得了更高的乙醇产量。
为了在速率和量上更进一步提高甘油和乙酸两者的厌氧(共)转化,试验了替代的基因组合。对于所述途径中的多个酶,即甘油脱氢酶、二羟基丙酮激酶和乙醛脱氢酶,试验了可以进一步增强酵母菌株在厌氧条件下除戊糖和己糖之外也将甘油和乙酸转化成乙醇的能力的多个替代基因。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经遗传修饰的酵母细胞,其包含:
a)编码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编码乙酰-CoA合成酶(E.C.6.2.1.1)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编码甘油脱氢酶(E.C.1.1.1.6)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编码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下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下列项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案,其中详述了以上特征a)到d)等等:
第1项:
经遗传修饰的细胞,其包含:
a)编码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编码乙酰-CoA合成酶(E.C.6.2.1.1)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编码甘油脱氢酶(E.C.1.1.1.6)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编码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1a项:
经遗传修饰的细胞,其包含:
a)编码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编码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编码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编码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2项.
根据第1项所述的细胞,其包含编码甘油3-磷酸磷酸水解酶(GPP1、GPP2)和/或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GPD1、GPD2)的一个或多个内源核苷酸序列的缺失或破坏;
第3项.
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异源核苷酸序列;
第4项.根据第3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9表示的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9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9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5项.根据第4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6项.根据第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d)是编码SEQIDNO:11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13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7项.根据第6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d)是编码SEQIDNO:13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8项.根据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1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3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9项.根据第8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1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或与SEQIDNO: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10项.根据第9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11项.根据第1-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3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或与SEQIDNO: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1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12项.根据第1-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9表示的异源甘油3-磷酸脱氢酶(E.C.1.1.1.8)或与SEQIDNO:9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9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1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13项.根据第1-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a)是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异源甘油3-磷酸脱氢酶(E.C.1.1.1.8)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3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第14项.根据第1-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1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或与SEQIDNO: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异源甘油3-磷酸脱氢酶(E.C.1.1.1.8)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3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可通过修饰宿主细胞而制备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细胞,例如引入多核苷酸和/或表达蛋白质,例如对应以上特征a)到d)的核苷酸。
多核苷酸或蛋白质可对于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为同源或异源的。术语“异源”,就宿主细胞而言,意指多核苷酸并非自然出现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或多肽并非由该细胞自然产生。“同源”,就宿主细胞而言,意指多核苷酸自然出现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或多肽由该细胞自然产生。同源蛋白质表达可以是例如在不同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或过表达。异源蛋白质表达涉及并非在宿主细胞中自然产生的蛋白质的表达。
图1中说明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图1给出了参与将甘油和乙酸(乙酸盐/酯)转化成乙醇的酶促反应的示意图。乙酸盐/酯首先通过酵母酶Acs(Acs1和/或Acs2,分别由基因ACS1和ACS2编码)转化成乙酰-CoA。然后乙酰-CoA通过mhpF基因转化成乙醛,或通过来自于E.coli的双功能adhE酶(或催化相同转化的类似酶)直接转化成乙醇。引入甘油消耗途径之后,转化外部添加的甘油,产生额外的NADH流。如图1和第2项中所示,GPD1和GPD2基因可被缺失以避免细胞内生成甘油和NADH被这些酶利用。
由于甘油生成的消除,从培养基中(并且一直存在于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的乙酸盐/酯/乙酸和外部添加到培养基(或水解产物)中的甘油产生乙醇,每消耗糖(葡萄糖或其它糖)的乙醇产量增加。
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全篇中,词语“包含”和“包括”及变型如“含有”将包括性地解释。即,这些词旨在表达情况允许时,可能包括未具体指出的其它要素或整体。不使用数量词修饰时在本文中用于指一个或多于一个(即一个或至少一个)对象。举例而言,“要素”可意为一个要素或多于一个的要素。
“功能”多肽”在本文中也称为“多肽“功能””或“多肽”。“”功能多肽多聚核苷酸”在本文中是编码“功能”多肽的多核苷酸。本发明还涉及编码此类多肽的多核苷酸,包含编码多肽的多核苷酸的核酸构建体及用于异源多肽在(酵母)细胞中功能性表达的载体,所述表达载体包含与在细胞中具功能性的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的异源核酸序列并且所述异源核酸序列编码在所述细胞(的细胞溶质)中具有“功能”酶活性的多肽。本文的“功能”多肽可具有除“功能”活性外的一种或多种替代和/或附加活性。
本文提到的E.C.代码仅用于阐明“功能”,但不应以任何方式视为对“功能”的限制。
本文中编码酶的任何外源基因均包含编码与任何SEQIDNO:X具有至少50%、60%、65%、70%、75%、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其中SEQIDNO:X是本申请的序列表中的任何蛋白质序列。尤其对于全部SEQIDNO:1-14。编码酶的外源基因还可包含编码与任何SEQIDNO:X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替换、插入和/或缺失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尤其对于全部SEQIDNO:1-14。优选地,氨基酸序列与SEQIDNO:X相比具有不超过420、380、300、250、200、150、100、75、50、40、30、20、10、9、8、7、6、5、4、3、2或1个氨基酸替换、插入和/或缺失。尤其对于全部SEQIDNO:1-14。
本文中编码酶的任何外源基因均包含与任何SEQIDNO:Y具有至少40%、50%、60%、65%、70%、75%、80%、85%、86%、87%、88%、89%、90%、95%、96%、97%、98%、99%或100%核苷酸(DNA)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其中SEQIDNO:Y是本申请的序列表中的任何核苷酸(DNA)序列。尤其对于SEQIDNO:48-61全部而言。
现将在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第1项的特征a)到d)。
特征a)编码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细胞包含编码能够将乙酰CoA还原成乙醛的酶的外源基因,该基因赋予细胞将乙酰CoA(和/或乙酸)转化成乙醇的能力。能够将乙酰CoA还原成乙醛的酶在本文中被理解为催化以下反应的双功能酶(adhE):
和/或
因此,该酶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醇(并且反之亦然)并且也称为乙醛脱氢酶(NAD+依赖型)。该酶是进一步催化辅酶A和乙醛转化成乙酰-coA(并且反之亦然)的双功能酶,也命名为乙醛脱氢酶。当由生长培养基中存在的乙酸盐/酯生成乙酰-辅酶A时,这种酶允许NADH再氧化,并且因此对于氧化还原辅因子平衡而言不再需要甘油合成。编码NADH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的核酸序列原则上可来源于包含编码所述脱氢酶的核酸序列的任何生物。
可以催化乙酰-辅酶A向乙醛的NADH依赖性还原的已知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可一般地分成三类NADH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功能同源物:
1)催化乙酰-辅酶A向乙醛的可逆转化以及随后乙醛向乙醇的可逆转化的双功能蛋白质。这类蛋白质的一个实例为E.coli中的AdhE蛋白(基因库编号:NP-415757)。AdhE似乎是基因融合的进化产物。AdhE蛋白的NH2-末端区域与醛:NADH氧化还原酶高度同源,而COOH-末端区域与Fe2+-依赖型乙醇:NADH氧化还原酶家族同源(Membrillo-Hernandez等,(2000)J.Biol.Chem.275:33869-33875)。E.coliAdhE经受金属催化的氧化并因此对氧敏感(Tamarit等(1998)J.Biol.Chem.273:3027-32)。
2)在严格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中催化乙酰-辅酶A向乙醛的可逆转化但不具有醇脱氢酶活性的蛋白质。这类蛋白质的一个实例在Clostridiumkluyveri中已有报道(Smith等(1980)Arch.Biochem.Biophys.203:663-675)。乙酰化乙醛脱氢酶在ClostridiumkluyveriDSM555的基因组中已有注解(基因库编号:EDK33116)。在Lactobacillusplantarum的基因组中鉴定出同源蛋白AcdH(基因库编号:NP-784141)。这类蛋白质的另一实例是ClostridiumbeijerinckiiNRRLB593中的所述基因产物(Toth等(1999)Appl.Environ.Microbiol.65:4973-4980,基因库编号:AAD31841)。
3)作为参与4-羟基-2-酮戊酸酯/盐分解代谢的双功能醛缩酶-脱氢酶复合物的一部分的蛋白质。此类双功能酶催化儿茶酚间位切割途径的最后两步,儿茶酚是许多细菌物种中酚、甲苯酸盐/酯、萘、联苯和其它芳香族化合物降解期间的中间产物(Powlowski和Shingler(1994)Biodegradation5,219-236)。4-羟基-2-酮戊酸酯/盐首先被4-羟基-2-酮戊酸醛缩酶转化为丙酮酸盐/酯和乙醛,随后乙醛被乙酰化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酰-CoA。这类乙酰化乙醛脱氢酶的一个实例为PseudomonasspCF600中的DmpF蛋白(基因库编号:CAA43226)(Shingler等(1992)J.Bacteriol.174:711-24)。E.coliMphF蛋白(Ferrandez等(1997)J.Bacteriol.179:2573-2581,基因库编号:NP-414885)与Pseudomonassp.CF600中的DmpF蛋白同源。
尤其是在选自以下的生物中可以找到适合的核酸序列:Escherichia,尤其是E.coli;Mycobacterium,尤其是Mycobacteriummarinum、Mycobacteriumulcerans、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Carboxydothermus,尤其是Carboxydothermushydrogenoformans;Entamoeba,尤其是Entamoebahistolytica;Shigella,尤其是Shigellasonnei;Burkholderia,尤其是Burkholderiapseudomallei;Klebsiella,尤其是Klebsiellapneumoniae;Azotobacter,尤其是Azotobacteruinelandii;Azoarcussp;Cupriauidus,尤其是Cupriauidustaiwanensis;Pseudomonas,尤其是Pseudomonassp.CF600;Pelomaculum,尤其是Pelotomaculumthermopropionicum。优选地,编码NADH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的核酸序列来源于Escherichia,更优选地来自E.coli。
特别适合的是来自于E.coli的mhpF基因或其功能同源物。这个基因在Ferrandez等(1997)J.Bacteriol.179:2573-2581中有描述。已经用S.cerevisiae获得好结果,其中已经并入来自于E.coli的mhpF基因。
在另一有利实施方案中,编码(乙酰化)乙醛脱氢酶的核酸序列来自于,尤其是来自于Pseudomonassp.CF600的PseudomonasdmpF。
原则上,编码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的核酸序列可为野生型核酸序列。优选的核酸序列编码WO2011010923中用SEQIDNO:2、SEQIDNO:29表示的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WO2011010923中SEQIDNO:2或SEQIDNO:29的功能同源物。特别地,该核酸序列包含根据WO2011010923中的SEQIDNO:1、SEQIDNO:28的序列或WO2011010923中SEQIDNO:1或SEQIDNO:28的功能同源物。
进一步地,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编码此类活性的核酸序列)可例如选自E.coliadhE、Entamoebahistolyticaadh2、StaphylococcusaureusadhE、Piromycessp.E2adhE、ClostridiumkluyveriEDK33116、LactobacillusplantarumacdH和PseudomonasputidaYP001268189的组。对于这些酶的序列、编码这些酶的核酸序列和将核酸序列整合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参考WO20091013159,尤其是实施例3、表1(第26页)和其中提到的序列ID编号,该公开中表1和所述表中提到的序列ID编号表示的序列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还应理解,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细胞具有允许被提供了乙醛脱氢酶活性的细胞完成乙酰-CoA向乙醇的转化的内源醇脱氢酶活性。还进一步优选,宿主细胞具有允许被提供了乙醛脱氢酶活性的细胞完成乙酸(经由乙酰-CoA)向乙醇的转化的内源乙酰-CoA合成酶。
编码具有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优选包含编码与SEQIDNO:1至SEQIDNO:5,优选SEQIDNO:1至SEQIDNO:3,更优选SEQIDNO:1或SEQIDNO:2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40%、50%、60%、65%、70%、75%、80%、85%、90%、95%、98%、99%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具有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也可包含编码与SEQIDNO:1至SEQIDNO:5,优选SEQIDNO:1至SEQIDNO:3,更优选SEQIDNO:1或SEQIDNO:2中的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替换、插入和/或缺失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优选地,该氨基酸序列分别与SEQIDNO:1至SEQIDNO:5相比,优选地分别与SEQIDNO:1至SEQIDNO:3相比,更优选地分别与SEQIDNO:1或SEQIDNO:2相比,具有不超过420、380、300、250、200、150、100、75、50、40、30、20、10或5个氨基酸替换、插入和/或缺失。
本文中编码具有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包含与任何SEQIDNO:Y具有至少40%、50%、60%、65%、70%、75%、80%、85%、86%、87%、88%、89%、90%、95%、96%、97%、98%、99%或100%核苷酸(DNA)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其中SEQIDNO:Y是核苷酸(DNA)序列48-52中的任一个。
表1中提到了可为可适于在本发明的细胞中表达的adhE酶的来源的一些生物。
表1:具有醇/乙醛脱氢酶(adhE)活性的酶的生物
生物
PiromycesspE2
Arthrospiraplatensis
Synechococcussp.
Microcystisaeruginosa
Microcoleuschthonoplastes
Lyngbyasp.
Thermosynechococcuselongatus
Treponemaphagedenis
Clostridiumdifficile
Clostridiumcarboxidivorans
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
适合的酶的实例为Escherichiacoli的adhE、Lactobacillusplantarum的acdH、Escherichiacoli的eutE、Listeriainnocua的Lin1129和来自于Staphylococcusaureus的adhE。这些酶的BLAST参见下表2(a)至2(e),给出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试验的适合的替代性醇/乙醛脱氢酶。
表2(a)BLAST查询-来自于Escherichiacoli的adHE
表2(b)BLAST查询-来自于Lactobacillusplantarum的acdH
表2(c)BLAST查询-来自于Escherichiacoli的eutE
表2(d)BLAST查询-来自于Listeriainnocua的Lin1129
表2(e)BLAST查询-来自于Staphylococcusaureus的adhE
特征b:编码乙酰-CoA合成酶(E.C.6.2.1.1)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乙酰-CoA合成酶(也称为乙酸-CoA连接酶和乙酰基活化酶)是在原核生成和真核生物两者中找到的泛在酶,其催化由乙酸盐/酯、辅酶A(CoA)和ATP形成乙酰-CoA,如下所示[PMID:15316652]
ATP+乙酸盐/酯+CoA=AMP+二磷酸盐/酯+乙酰-CoA(4)
这种酶的活性对于维持所需的乙酰-CoA水平至关重要,乙酰-CoA是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产物。在真核物种中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在这些生物中将乙酸盐/酯活化为乙酰-CoA的唯一途径(一些原核物种也可以通过乙酸激酶/磷酸转乙酰酶或通过形成ADP的乙酰-CoA合酶活化乙酸盐/酯)。真核生物通常具有乙酰-CoA合成酶的两种同种型,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的细胞溶质形式和主要在能量产生中涉及的线粒体形式。
已经确定了这种酶的真核(例如来自于酵母)和细菌(例如来自于Salmonella)形式的晶体结构。酵母酶为三聚体,而细菌酶为单体。然而酵母蛋白质的三聚体状态可以是这种生物独有的,因为三聚体界面中涉及的残基在其它序列中保守性极低。尽管在两种酶的寡聚状态上有差异,但是单体的结构几乎相同。含有两个平行β折叠的大N端结构域(~500残基)后面是含有带螺旋的三链β折叠的小(~110残基)C端结构域。活性位点出现在结构域界面处,其含量决定了C端结构域的定向。
当细胞是酵母细胞时,根据本发明优选内源ACS,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在酵母细胞中过表达。
表3中列出了适合的实例。在表3顶部,提到了实施例中所用的并且经BLASTED的ACS2。
表3:BLAST查询-来自于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ACS2
编码具有ACS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优选地包含编码与SEQIDNO:6具有至少50%、60%、65%、70%、75%、80%、85%、90%、95%、98%、99%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具有ACS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还可包含编码与SEQIDNO:6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替换、插入和/或缺失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优选地,氨基酸序列与SEQIDNO:6相比具有不超过420、380、300、250、200、150、100、75、50、40、30、20、10或5个氨基酸替换、插入和/或缺失。
本文中编码具有ACS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包含与SEQIDNO:53具有至少40%、50%、60%、65%、70%、75%、80%、85%、86%、87%、88%、89%、90%、95%、96%、97%、98%、99%或100%核苷酸(DNA)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特征c):根据特征c),该细胞包含编码甘油脱氢酶(E.C.1.1.1.6)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甘油脱氢酶(E.C.1.1.1.6)是催化以下化学反应的酶:
因此,这种酶的两种底物为甘油和NAD+,而其三种产物为甘油酮、NADH和H+。甘油酮和二羟基丙酮在本文中为同义词。
这种酶属于氧化还原酶家族,特别是作用于具有NAD+或NADP+作为受体的供体的CH-OH基团的那些酶。这种酶类的系统名称为甘油:NAD+2-氧化还原酶。其它常用名称包括丙三醇脱氢酶和NAD+连接的甘油脱氢酶。这种酶参与甘油脂质代谢。结构研究已经证实该酶为锌依赖型,活性位点位于蛋白质的两个结构域之间。
表4(a)至4(d)中列出了适合的甘油脱氢酶的实例。在每个表的顶部,提到了实施例中所用的并且经BLASTED的gldA。
表4(a):BLAST查询-来自于Escherichiacoli的gldA
表4(b):BLAST查询-来自于Klebsiellapneumoniae的gldA
表4(c):BLAST查询-来自于Enterococcusaerogenes的gldA
表4(d):BLAST查询-来自于Yersiniaaldovae的gldA
编码具有gldA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优选地包含编码与SEQIDNO:7至SEQIDNO:10,优选SEQIDNO:7或SEQIDNO:9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50%、60%、65%、70%、75%、80%、85%、90%、95%、98%、99%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具有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还可包含编码与SEQIDNO:7至SEQIDNO:10,优选SEQIDNO:7或SEQIDNO:9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替换、插入和/或缺失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优选地,氨基酸序列分别与SEQIDNO:7、SEQIDNO:8、SEQIDNO:9或SEQIDNO:10相比,优选分别与SEQIDNO:7或SEQIDNO:9相比,具有不超过300、250、200、150、100、75、50、40、30、20、10或5个氨基酸替换、插入和/或缺失。
本文中编码具有gldA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包含与SEQIDNO:54-57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40%、50%、60%、65%、70%、75%、80%、85%、86%、87%、88%、89%、90%、95%、96%、97%、98%、99%或100%核苷酸(DNA)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特征d):编码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的一个或多个异源核苷酸序列。二羟基丙酮激酶涉及反应:
EC2.7.1.28ATP+D-甘油醛<=>ADP+D-甘油醛3-磷酸
EC2.7.1.29ATP+甘油酮<=>ADP+磷酸甘油酮
甘油酮=二羟基丙酮
这个家族由单链形式的二羟基丙酮激酶(也称为甘油酮激酶)的实例组成,所述激酶使用ATP(EC2.7.1.29或EC2.7.1.28)作为磷酸供体,而不是像在Escherichiacoli中的磷蛋白。这种形式具有与E.coli酶的K和L亚基同源的可分离结构域,并且在酵母和其它真核生物及在一些细菌,包括Citrobacterfreundii中发现。已经证实来自于西红柿的成员使二羟基丙酮、3,4-二羟基-2-丁酮和一些其它醛醣和酮醣磷酸化。已经证实来自于哺乳动物的成员催化二羟基丙酮的磷酸化和核糖核苷二磷酸-X化合物的分解二者,其中FAD是最佳底物。在酵母中存在二羟基丙酮激酶的两种同工酶(Dak1和Dak2)。当细胞为酵母细胞时,根据本发明优选内源性DAK,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它们在酵母细胞中过表达。
在表5(a)至5(d)中列出了适合的二羟基丙酮激酶的实例。在每个表的顶部,提到了实施例中所用的并且经BLASTED的DAK。
表5(a):BLAST查询-来自于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DAK1
表5(b):BLAST查询-来自于Klebsiellapneumoniae的dhaK
表5(c):BLAST查询-来自于Yarrowialipolytica的DAK1
表5(d):BLAST查询-来自于Schizosaccharomycespombe的DAK1
编码具有DAK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优选地包含编码与SEQIDNO:11至SEQIDNO:14,优选SEQIDNO:11或SEQIDNO:13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40%、50%、60%、65%、70%、75%、80%、85%、90%、95%、98%、99%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具有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还可包含编码与SEQIDNO:11至SEQIDNO:14,优选SEQIDNO:11或SEQIDNO:13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替换、插入和/或缺失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优选地氨基酸序列分别与SEQIDNO:11、SEQNO:12、SEQIDNO:13或SEQIDNO:14相比,优选分别与SEQIDNO:11或SEQIDNO:13相比,具有不超过420、380、300、250、200、150、100、75、50、40、30、20、10或5个氨基酸替换、插入和/或缺失。
本文中编码具有DAK活性的酶的外源基因包含与SEQIDNO:58-61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40%、50%、60%、65%、70%、75%、80%、85%、86%、87%、88%、89%、90%、95%、96%、97%、98%、99%或100%核苷酸(DNA)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细胞包含编码甘油3-磷酸磷酸水解酶和/或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一个或多个内源核苷酸序列的缺失或破坏。
本文在细胞中,NADH依赖性甘油合成所需的酶活性被降低或去除。这种酶活性的降低或去除可通过修饰编码NAD依赖型甘油3-磷酸脱氢酶活性(GPD)的一个或多个基因或编码磷酸甘油磷酸磷酸酶活性(GPP)的一个或多个基因从而使得酶比在野生型中表达大大降低或使得基因编码活性降低的多肽来实现。
此类修饰可使用通常已知的生物技术进行,并且尤其可包括编码GPD和/或GPP的结构基因的启动子区或编码区的一个或多个敲除突变或定点诱变。或者,可通过随机诱变,然后选择GPD和/或GPP活性降低或缺失的菌株而获得在甘油生成上有缺陷的酵母菌株。S.cerevisiaeGPD1、GPD2、GPP1和GPP2基因在WO2011010923中示出,并且在该申请的SEQIDNO:24-27中公开。
优选地,编码GPD的至少一个基因或编码GPP的至少一个基因完全缺失,或该基因的编码对酶活性而言必需的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缺失。特别地,已经用S.cerevisiae细胞获得好的结果,其中GPD1基因和GPD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已被失活。结构基因(靶基因)的失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人造合成或以其它方式构建由选择标记基因、两侧的与在宿主细胞基因组要缺失的区域两侧的序列相同的DNA序列组成的DNA片段来实现。特别地,已经通过整合标记基因kanMX和hphMX4使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中的GPD1和GPD2基因失活而获得了好的结果。随后,将这个DNA片段转化到宿主细胞中。通过例如诊断性聚合酶链反应或Southern杂交,检查表达显性标记基因的转化细胞中设计为要缺失的区域的正确置换。
因此,在本发明的细胞中,特异性甘油3-磷酸磷酸水解酶和/或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基因被减少。在本发明的细胞中,与除引起特异性活性降低的遗传修饰外遗传上相同的菌株相比,优选在厌氧条件下,特异性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优选降低为至少0.8、0.5、0.3、0.1、0.05或0.01倍。可如Overkamp等(2002,Yeast19:509-520)所述,测定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
优选地,遗传修饰使细胞基因组中编码特异性甘油磷酸脱氢酶的基因的每个内源拷贝的表达降低或失活。由于二倍性、多倍性或非整倍性,给定细胞可包含编码具有一个且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甘油磷酸脱氢酶的基因的多个拷贝。在此类情况下,优选地编码甘油磷酸脱氢酶的特异性基因的每个拷贝的表达降低或失活。或者,细胞可含有在氨基酸序列上不同并且各自由不同基因编码的具有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几种不同的(同工)酶。在此类情况下,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优选的是,仅某些类型的同工酶减少或失活,而其它类型仍保持不受影响。然而优选地,编码具有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同工)酶的基因的所有拷贝的表达均降低或失活。
优选地,通过使基因的至少一部分缺失或通过破坏基因而使编码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基因失活,由此在这种情况下术语基因还包括在编码序列上游或下游的任何非编码序列,其(部分)缺失或失活导致宿主细胞中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的表达降低。
编码要使其活性在本发明的细胞中降低或失活的甘油磷酸脱氢酶的一个优选基因是如vandenBerg和Steensma(1997,Yeast13:551-559)描述的编码氨基酸序列GPD1的S.cerevisiaeGPD1,及其在其它物种中的直系同源物。
表6中提供了包含具有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的酶属于Saccharomyces、Naumovozyna、CandidaVanderwaltozyma和Zygosaccharomyces属的生物(宿主)的适合实例。
表6:具有甘油磷酸脱氢酶(GPD1)活性的酶
然而,在例如Saccharomyces、Candida和Zygosaccharomyces的一些菌株中,编码甘油磷酸脱氢酶的第二基因有活性,即GPD2,参见例如Overkamp等(2002,同上)。编码要使其活性在本发明的细胞中降低或失活的甘油磷酸脱氢酶的另一优选基因因此是如Overkamp等(2002,同上)描述的SaccharomycescerevisiaeGPD2,其编码氨基酸序列GPD2,以及其在其它物种中的直系同源物。
表7中提供了包含具有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的酶属于(Zygo)Saccharomyces和Candida属的生物(宿主)的适合实例。
表7:具有甘油磷酸脱氢酶(GPD2)活性的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为酵母,其中酵母细胞的基因组包含在选自GPD1、GPD2、GPP1和GPP2的至少一个基因处的突变,该突变可为敲除突变,该敲除突变可为与酵母细胞的相应野生型酵母基因相比,所述基因中的至少一个的完全缺失。
---
为提高本文酶活性在本发明的转化宿主细胞中以足够水平且呈活性形式表达的可能性,优选改造编码这些酶和本发明的其它酶(参见下文)的核苷酸序列以最优化其密码子使用为目的宿主细胞的密码子使用。编码酶的核苷酸序列对宿主细胞密码子使用的适应性可表示为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本文将密码子适应指数定义为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对特定宿主细胞或生物中高度表达的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的相对适应性的测量。每个密码子的相对适应性(w)为每个密码子的使用与对于相同氨基酸而言最丰富的密码子的使用之比。将CAI指数定义为这些相对适应性值的几何平均数。不包括非同义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取决于遗传密码)。CAI值的范围从0到1,值越高表明最丰富的密码子的比例越高(参见Sharp和Li,1987,NucleicAcidsResearch15:1281-1295;还参见:Jansen等,2003,NucleicAcidsRes.31(8):2242-51)。适应的核苷酸序列优选具有至少0.2、0.3、0.4、0.5、0.6、0.7、0.8或0.9的CAI。最优选的是已经针对在目的真菌宿主细胞如S.cerevisiae细胞中表达进行了密码子优化的序列。
菌株构建。本文实施例中使用的菌株构建方法在专利申请PCT/EP2013/056623中有描述。其描述了使得能够由多种目标基因构建表达盒的技术,所述构建的方式使得这些盒组合成途径并且在该酵母被转化后整合在酵母基因组的特定位点。
图2中给出了实施例中使用的菌株构建方法的概述。图2示出了菌株构建方法的示意图展示。使用PCR扩增INT(整合)侧翼和表达盒(CAS),其包括选择标记,并转移到酵母中。将在接头之间(在图2中分别示为5、a、b、c和3)进行重组,导致途径整合在酵母基因组中的期望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为INT1)。目标基因的数量可扩大,如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独特的接头以促进独立表达盒的重组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其它菌株构建方法同样可用于构建本发明的菌株。
同源性和同一性
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当表现出一定水平的相似性时被称为同源。同源的两个序列表示共同的进化起源。两个同源序列是密切相关还是相关关系更远用“同一性百分比”或“相似性百分比”表示,它们分别用高或低的。尽管有争议,但为了表示“同一性百分比”或“相似性百分比”,“同源性水平”或“同源性百分比”常常可互换使用。
两个序列之间的序列比较和同一性百分比的测定可以使用数学算法完成。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几种不同的计算机程序可用于比对两个序列并测定两个序列之间的同源性的事实(Kruskal,J.B.(1983)Anoverviewofsequencecomparison在D.Sankoff和J.B.Kruskal(编)中,Timewarps,stringeditsandmacromolecules:thetheoryandpracticeofsequencecomparison,第1-44页,AddisonWesley)。可以使用用于两个序列比对的Needleman和Wunsch算法测定两个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百分比。(Needleman,S.B.和Wunsch,C.D.(1970)J.Mol.Biol.48,443-453)。该算法比对氨基酸序列以及核苷酸序列。已经在计算机程序NEEDLE中执行Needleman-Wunsch算法。为了本发明的目的,使用来自于EMBOSS包的NEEDLE程序(2.8.0或更高版本,EMBOSS:TheEuropeanMolecularBiologyOpenSoftwareSuite(2000)Rice,P.Longden,I.和Bleasby,A.TrendsinGenetics16,(6)第276-277页,http://emboss.bioinformatics.nl/)。对于蛋白质序列,将EBLOSUM62用于替代矩阵。对于核苷酸序列,使用EDNAFULL。可指定其他矩阵。用于氨基酸序列比对的任选参数为10的空位开放罚分和0.5的空位延伸罚分。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有这些不同的参数将产生略有不同的结果,但是当使用不同的算法时两个序列的总体同一性百分比无显著改变。
全局同源性定义
同源性或同一性是两个完整序列之间在包括任何空位或延伸的整个比对区域上相同匹配的百分比。比对的两个序列之间的同源性或同一性按如下计算:比对中在两个序列中显示相同氨基酸的相应位置的数量除以包括空位在内的比对总长度。如本文所定义的同一性可由NEEDLE获得并且在程序的输出中标记为“同一性(IDENTITY)”。
最长同一性定义
比对的两个序列之间的同源性或同一性按如下计算:比对中在两个序列中显示相同氨基酸的相应位置的数量除以减去比对中空位总数后的比对总长度。如本文所定义的同一性可由NEEDLE通过使用NOBRIEF选项获得,并且在程序的输出中标记为“最长同一性”。
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案可交叉合并。
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酵母细胞包含编码NAD+依赖型醇脱氢酶活性(EC1.1.1.1)的一个或多个核酸序列。这种酶催化乙醛转化为乙醇。酵母细胞可天然地包含编码此类脱氢酶的基因,如同Saccharomycescerevisiae(ADH1-5)的情况一样,参见‘Lutstorf和Megnet.1968Arch.Biochem.Biophys.126:933-944’或‘Ciriacy,1975,Mutat.Res.29:315-326’),或宿主细胞可被提供编码这种活性的一个或多个异源基因,例如S.cerevisiae的ADH1-5基因中的任一个或每一个或其功能同源物可并入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细胞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酵母细胞选自Saccharomycetaceae,尤其选自Saccharomyces,如Saccharomycescerevisiae;Kluyveromyces,如Kluyveromycesmarxianu;Pichia,如Pichiastipitis或Pichiaangusta;Zygosaccharomyces,如Zygosaccharomycesbailii;和Brettanomyces,如Brettanomycesintermedius,Issatchenkia,如Issatchenkiaorientalis和Hansenula的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为原核细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细胞选自Clostridium、Zymomonas、Thermobacter、Escherichia、Lactobacillus、Geobacillus和Bacillus。
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酵母细胞用于制备发酵产物优选乙醇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发酵产物的方法,其包括由乙酸盐/酯和发酵性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选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的组的碳水化合物——制备发酵产物,所述制备在厌氧条件下使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酵母细胞进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在包含摩尔比为0.7或更低,尤其为至少0.004至0.5,更尤其为0.05至0.3的乙酸盐/酯和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在制备发酵产物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碳水化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和乙酸盐/酯的至少一部分已经通过水解选自木质纤维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组的多糖获得。木质纤维素优选为已经水解从而获得发酵性碳水化合物和乙酸盐/酯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木质纤维素或半纤维素材料与酶组合物接触,其中生成一种或多种糖,并且其中生成的糖被发酵以产生发酵产物,其中所述发酵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酵母细胞进行。
本发明的发酵产物可以是任何有用产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是选自以下的产物:乙醇、正丁醇、异丁醇、乳酸、3-羟基-丙酸、丙烯酸、乙酸、琥珀酸、己二酸、富马酸、苹果酸、衣康酸、马来酸、柠檬酸、己二酸、氨基酸如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1,3-丙二醇、乙烯、甘油、β-内酰胺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维生素、药物、动物饲料添加剂,专用化学品、化学原料、塑料、溶剂、燃料,包括生物燃料和生物气体或有机聚合物,和工业酶,如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葡聚糖酶、乳糖酶、脂肪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或木聚糖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发酵产物可为乙醇、丁醇、乳酸、塑料、有机酸、溶剂、动物饲料添加剂、药物、维生素、氨基酸、酶或化学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细胞厌氧生长。厌氧生长条件在本文中为厌氧或限氧。本文将厌氧定义为在无氧或其中基本不消耗氧,优选低于约5mmol/L/h、约2.5mmol/L/h或约1mmol/L/h的情况下进行的生长过程,并且其中有机分子用作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两者。
限氧生长过程是其中氧消耗受到从气体到液体的氧传递限制的过程。限氧程度由进气气流的量和组成以及所用发酵设备的实际混合/传质特性决定。优选地,在限氧条件下的过程中,氧消耗速率为至少约5.5mmol/L/h,更优选为至少约6mmol/L/h,如至少7mmol/L/h。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回收发酵产物。发酵期间,当存在乙酸时,乙酸/乙酸盐/酯的比率将取决于pH。步骤d)中的乙酸盐/酯浓度可选择为类似于酵母菌株满足其最终用途的浓度(例如,在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发酵成发酵产物时,此类水解产物可含有1-10g/l乙酸盐/酯,例如2g/l乙酸盐/酯)。
有利的是,当根据本发明生成乙醇时,其以低于0.04:1,尤其低于0.02:1,优选低于0.01:1的甘油:乙醇摩尔比生成。可不存在甘油生成(不可检测),尽管至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NADH-依赖性甘油合成减少,而未被完全抑制),一些甘油可作为副产物,例如以0.001:1或更高的甘油:乙醇比率生成。
本发明通过提供重组酵母细胞,尤其是Saccharomycescerevisiae,使其可以通过经由NADH依赖性反应将乙酸还原为乙醇使NADH重氧化,来允许完全消除甘油生成,或其至少显著减少。
这不但有利于避免或至少减少甘油生成,而且因为在NADH重氧化中形成的产物也是期望产物,即乙醇,所以本发明的方法也可提供增加的产物产量(确定为转化成乙醇的被转化原料(即碳水化合物加乙酸)的重量%)。因为乙酸通常在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大量可用,所以这使得本发明对于使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作为发酵性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制备乙醇特别有利。进一步地,可含有大量乙酸盐/酯的碳水化合物源包括甜菜糖蜜(sugarbeetmolasse)(水解产物)和淀粉(含有例如来自于玉米干磨过程,来自于玉米湿磨过程;来自于淀粉废料处理过程,例如经釜馏物回收的废弃产物)。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宿主细胞具有以下的至少一种:a)使木糖异构化为木酮糖的能力;和b)将L-阿拉伯糖转化为D-木酮糖5-磷酸的能力。对于a)而言,酵母细胞优选具有功能性外源木糖异构酶基因,所述基因赋予酵母细胞使木糖异构化为木酮糖的能力。对于b)而言,酵母细胞优选具有编码L-阿拉伯糖异构酶、L-核酮糖激酶和L-核酮糖-5-磷酸4-差向异构酶的功能性外源基因,所述基因一起赋予酵母细胞使L-阿拉伯糖异构转化为D-木酮糖5-磷酸的能力。
具有使木糖异构化为木酮糖的能力的真菌宿主细胞如例如WO03/0624430和WO06/009434中所描述。优选通过用包含编码木糖异构酶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构建体转化来赋予酵母细胞使木糖异构化为木酮糖的能力。优选地,酵母细胞因此获得使木糖直接异构化为木酮糖的能力。更优选地,酵母细胞因此获得通过木糖向木酮糖的直接异构化(及木酮糖的进一步代谢),以木糖作为唯一能量和/或碳来源而需氧和/或厌氧生长的能力。在本文中应理解,木糖向木酮糖的直接异构化在由木糖异构酶催化的单个反应中发生,与分别由木糖还原酶和木糖醇脱氢酶催化的木糖经由木糖醇中间体向木酮糖的两步转化不同。
可成功用于赋予本发明的酵母细胞使木糖直接异构化为木酮糖的能力几种木糖异构酶(及其氨基酸和编码核苷酸序列)在本领域中已有描述。这些包括Piromycessp.和属于Neocallimastix、Caecomyces、Piromyces或Ruminomyces(WO03/0624430)、Cyllamycesaberensis(US20060234364)、Orpinomyces(Madhavan等,2008,DOI10.1007/s00253-008-1794-6)的其它厌氧真菌的木糖异构酶,Bacteroides细菌属,包括例如B.thetaiotaomicron(WO06/009434)、B.fragilis和B.uniformis(WO09/109633)的木糖异构酶,厌氧细菌Clostridiumphytofermentans的木糖异构酶(Brat等,2009,Appl.Environ.Microbiol.75:2304-2311),及Clostridiumdifficile、Cionaintestinales和Fusobacteriummortiferum(WO10/074577)的木糖异构酶。
具有使L-阿拉伯糖转化为D-木酮糖5-磷酸的能力的真菌宿主细胞如例如在Wisselink等(2007,Appl.Environ.Microbiol.doi:10.1128/AEM.00177-07)和EP1499708中所述。优选通过用包含编码a)阿拉伯糖异构酶;b)核酮糖激酶,优选L-核酮糖激酶木糖异构酶;和c)核酮糖-5-P-4-差向异构酶,优选L-核酮糖-5-P-4-差向异构酶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构建体转化来赋予酵母细胞将L-阿拉伯糖转化为D-木酮糖5-磷酸的能力。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酵母细胞中,将L-阿拉伯糖转化为D-木酮糖5-磷酸的能力是通过以下反应将L-阿拉伯糖转化为D-木酮糖5-磷酸的能力:1)阿拉伯糖异构化为核酮糖;2)核酮糖磷酸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3)核酮糖5-磷酸差向异构化为D-木酮糖5-磷酸。编码阿拉伯糖异构酶、核酮糖激酶和核酮糖-5-P-4-差向异构酶的适合核苷酸序列可获自Bacillussubtilis、Escherichiacoli(参见例如EP1499708)、Lactobacilli例如Escherichiacoli(参见例如Wisselink等,同上;WO2008/041840)或Clavibacter、Arthrobacter和Gramella的物种,其中优选Clavibactermichiganensis、Arthrobacteraurescens和Gramellaforsetii(参见WO2009/011591)。
本发明的经转化细胞还优选包含木酮糖激酶活性,以致由木糖异构化的木酮糖可代谢为丙酮酸盐/酯。优选地,酵母细胞含有内源性木酮糖激酶活性。更优选地,本发明的细胞包含增强特异性木酮糖激酶活性的遗传修饰。优选地,遗传修饰引起木酮糖激酶的过表达,例如通过编码木酮糖激酶的核苷酸序列的过表达。编码木酮糖激酶的基因可为酵母细胞内源的或可为与酵母细胞异源的木酮糖激酶。可用于在本发明的酵母细胞中过表达木酮糖激酶的核苷酸序列为,例如Deng和Ho(1990,Appl.Biochem.Biotechnol.24-25:193-199)所述来自于S.cerevisiae(XKS1)的木酮糖激酶基因。另一种优选的木酮糖激酶是与来自于Piromyces(xylB;参见WO03/0624430)的木酮糖激酶相关的木酮糖激酶。这种Piromyces木酮糖激酶实际上与原核激酶比与所有已知的真核激酶如酵母激酶更相关。已经指出真核木酮糖激酶为非特异性糖激酶,其具有包括木酮糖的广泛底物范围。相反,已经表明与Piromyces激酶最密切相关的原核木酮糖激酶是木酮糖的更特异性激酶,即具有更窄的底物范围。在本发明的酵母细胞中,与除引起过表达的遗传修饰外遗传上相同的菌株相比,待过表达的木酮糖激酶被过表达至少1.1、1.2、1.5、2、5、10或20倍。应理解,这些过表达水平可适用于酶活性的稳态水平、酶蛋白的稳态水平以及编码该酶的转录物的稳态水平。
本发明的细胞还优选包含增加WO06/009434中描述的磷酸戊糖途径的通量的遗传修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遗传修饰包含(非氧化部分)磷酸戊糖途径的至少一种酶的过表达。优选地,该酶选自编码核酮糖-5-磷酸异构酶、核酮糖-5-磷酸3-差向异构酶、转酮醇酶和转醛醇酶的酶。
本发明还优选的细胞包含降低在酵母细胞中的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活性的遗传修饰。优选地,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活性在宿主细胞中通过降低编码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的基因的表达或使该基因失活的一个或多个遗传修饰而降低。优选地,该遗传修饰降低酵母细胞基因组中编码能够还原戊醛糖包括木糖、木酮糖和阿拉伯糖的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的基因的每个内源拷贝的表达或使其失活。由于二倍性、多倍性或非整倍性,给定细胞可包含编码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的基因的多个拷贝,和/或细胞可含有在氨基酸序列上不同并且各自由不同基因编码的具有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几种不同的(同工)酶。同样在此类情况下,优选地,使编码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的每个基因的表达降低或失活。优选地,通过使基因的至少一部分缺失或破坏基因而使基因失活,由此在这种情况下术语基因还包括在编码序列上游或下游的任何非编码序列,其(部分)缺失或失活导致宿主细胞中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活性的表达降低。编码要使其活性在本发明的酵母细胞中降低的醛糖还原酶的核苷酸序列及此类醛糖还原酶的氨基酸序列在WO06/009434中有描述并且包括例如S.cerevisiaeGRE3基因的(非特异性)醛糖还原酶基因(等,2001,Appl.Environm.Microbiol.67:5668-5674)及其在其它物种中的直系同源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酵母细胞还可包含产生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特征的遗传修饰:(a)木糖和/或阿拉伯糖向酵母细胞的转运增加;(b)对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敏感性降低;(c)对乙醇、渗透性或有机酸的耐受性增加;和,(d)副产物的生成减少。副产物应理解为意指除期望发酵产物外的含碳分子,并且包括,例如木糖醇、阿拉伯糖醇、甘油和/或乙酸。本文描述的任何遗传修饰均可通过传统诱变和对期望突变体的筛选和/或选择来引入,或简单地通过对具有期望特征的自发突变体的筛选和/或选择而引入。或者,遗传修饰可由内源基因的过表达和/或内源基因的失活组成。对于增加阿拉伯糖和/或木糖向酵母细胞的转运而言期望其过表达的基因优选选自编码己糖或戊糖转运蛋白的基因。在S.cerevisiae和其它酵母中,这些基因包括HXT1、HXT2、HXT3、HXT4、HXT5、HXT7和GAL2,其中最优选HXT7、HXT5和GAL2(参见Sedlack和Ho,Yeast2004;21:671-684)。用于在酵母中表达的另一优选转运蛋白是由P.stipitisSUT1基因编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Katahira等,2008,EnzymeMicrob.Technol.43:115-119)。类似地,其它物种中这些转运蛋白基因的直系同源物可过表达。在本发明的酵母细胞中可过表达的其它基因包括编码糖酵解酶和/或产乙醇酶如醇脱氢酶的基因。供失活的优选内源基因包括己糖激酶基因,例如S.cerevisiaeHXK2基因(参见Diderich等,2001,Appl.Environ.Microbiol.67:1587-1593);S.cerevisiaeMIG1或MIG2基因,编码甘油代谢中涉及的酶的基因如S.cerevisiae甘油-磷酸脱氢酶1和/或2基因;或其它物种中这些基因的(杂交)直系同源物。用于木糖发酵的宿主细胞的其它优选修饰在vanMaris等(2006,AntonievanLeeuwenhoek90:391-418)、WO2006/009434、WO2005/023998、WO2005/111214和WO2005/091733中有描述。如本文所述的本发明酵母细胞的任何遗传修饰尽可能优选通过自克隆遗传修饰引入或修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优选宿主细胞具有以木糖和阿拉伯糖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碳源/能量来源,优选作为唯一碳源/能量来源,并且优选在厌氧条件,即如本文所定义的用于厌氧发酵方法的条件下生长的能力。优选地,当以木糖作为碳源/能量来源生长时,宿主细胞基本上不产生木糖醇,例如产生的木糖醇低于检测限或按摩尔计,例如低于消耗的碳的5%、2%、1%、0.5%或0.3%。优选地,当以阿拉伯糖作为碳源/能量来源生长时,酵母细胞基本上不产生阿拉伯糖醇,例如产生的阿拉伯糖醇低于检测限或按摩尔计,例如低于消耗的碳的5%、2%、1%、0.5%或0.3%。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细胞具有以己糖、戊糖、甘油、乙酸及其组合中的至少一种,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1、0.02、0.05、0.1、0.2、0.25或0.3h-1的速率,或更优选地,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05、0.01、0.02、0.05、0.08、0.1、0.12、0.15或0.2h-1的速率生长的能力。因此,优选地,宿主细胞具有以木糖和阿拉伯糖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唯一碳源/能量来源,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1、0.02、0.05、0.1、0.2、0.25或0.3h-1的速率,或更优选地,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05、0.01、0.02、0.05、0.08、0.1、0.12、0.15或0.2h-1的速率生长的能力。更优选地,宿主细胞具有以己糖(例如葡萄糖)与木糖和阿拉伯糖中的至少一种的混合物(按1:1重量比)作为唯一碳源/能量来源,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1、0.02、0.05、0.1、0.2、0.25或0.3h-1的速率,或更优选地,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05、0.01、0.02、0.05、0.08、0.1、0.12、0.15或0.2h-1的速率生长的能力。更优选地,宿主细胞具有以己糖(例如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中的至少一种与甘油的混合物(按1:1:1重量比)作为唯一碳源/能量来源,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1、0.02、0.05、0.1、0.2、0.25或0.3h-1的速率,或更优选地,在厌氧条件下以至少0.005、0.01、0.02、0.05、0.08、0.1、0.12、0.15或0.2h-1的速率生长的能力。
多年以来,对于引进用于由作物糖生产生物乙醇的多种生物提出了建议。然而,实践中,所有主要的生物乙醇生产方法继续使用Saccharomyces属的酵母作为乙醇生产者。这是由于Saccharomyces物种对工业方法的许多有吸引力的特性,即高酸、乙醇和渗透耐受性、厌氧生长的能力并且当然还有其高酒精发酵能力。作为宿主细胞的优选酵母物种包括S.cerevisiae、S.bulderi、S.barnetti、S.exiguus、S.uvarum、S.diastaticus、K.lactis、K.marxianus或Kfragilis。
本发明的酵母细胞可以能够转化植物生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鼠李糖、半乳糖、果糖、麦芽糖、麦芽糊精、核糖、核酮糖或淀粉、淀粉衍生物、蔗糖、乳糖和甘油,例如转化成发酵性糖。因此,本发明的细胞可表达一种或多种酶,如将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单体和将半纤维素转化成木糖和阿拉伯糖单体所需的纤维素酶(内切纤维素酶或外切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内切或外切木聚糖酶或阿拉伯糖酶),能够将果胶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的果胶酶或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单体的淀粉酶。
酵母细胞还优选包含将丙酮酸盐/酯转化为期望发酵产物,如乙醇、丁醇、乳酸、3-羟基-丙酸、丙烯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富马酸、苹果酸、衣康酸、氨基酸、1,3-丙二醇、乙烯、甘油、β-内酰胺抗生素或头孢菌素所需的那些酶活性。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细胞是天然能够酒精发酵,优选能够厌氧酒精发酵的细胞。本发明的细胞优选具有对乙醇的高耐受性、对低pH(即能够在低于约5、约4、约3或约2.5的pH下生长)和对有机酸如乳酸、乙酸或甲酸和/或糖降解产物如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高耐受性和/或对升高温度的高耐受性。
本发明的细胞的任何以上特征或活性可天然存在于酵母细胞中或可通过遗传修饰引入或修饰。
本发明的细胞可为适于生成乙醇的细胞。然而,本发明的细胞可适于生成除乙醇外的发酵产物。此类非乙醇发酵产物原则上包括可由真核微生物如酵母或丝状真菌生成的任何散制(bulk)或精炼化学药品。
发酵方法优选在对于酵母细胞而言最佳的温度下进行。因此,对于大多数酵母或真菌宿主细胞而言,发酵方法在低于约42℃,优选低于约38℃的温度下进行。对于酵母或丝状真菌宿主细胞而言,发酵方法优选在低于约35℃、约33℃、约30℃或约28℃的温度下和在高于约20℃、约22℃或约25℃的温度下进行。
该方法中木糖和/或葡萄糖的乙醇产率优选为至少约50%、约60%、约70%、约80%、约90%、约95%或约98%。本文将乙醇产率定义为理论最高产率的百分比。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发酵产物的方法。
该发酵方法可按分批、分批补料或连续模式进行。也可应用单独水解发酵(SHF)方法或同时糖化发酵(SSF)方法。为了最佳生产率,这些发酵方法模式的组合也是可行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发酵方法可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优选地,该方法在微需氧或限氧条件下进行。
本文将厌氧发酵方法定义为在无氧或其中基本不消耗氧,优选低于约5mmol/L/h、约2.5mmol/L/h或约1mmol/L/h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中有机分子用作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两者的发酵过程。
限氧发酵方法是其中耗氧受到从气体到液体的氧传递限制的方法。限氧程度由进气气流的量和组成以及所用发酵设备的实际混合/传质特性决定。优选地,在限氧条件下的方法中,耗氧速率为至少约5.5mmol/L/h,更优选为至少约6mmol/L/h,如至少7mmol/L/h。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回收发酵产物。
为了回收发酵产物,使用现有的技术。对于不同发酵产物而言,不同的回收方法适合。从含水混合物回收乙醇的现有方法通常使用分馏和吸附技术。例如,蒸馏釜可用于加工在含水混合物中含有乙醇的发酵产物,以生成富含乙醇的混合物,然后进行分馏(例如,分级蒸馏或其它类似技术)。接下来,含有最高浓度的乙醇的级分可通过吸附器以从乙醇中去除大部分(若非所有)剩余的水。
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专利和文献参考的全部内容据此通过引用并入。
提供以下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性目的,而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为了在速率和量上提高甘油和乙酸两者的厌氧(共)转化,试验了替代性基因组合。对于途径中的多个酶,即甘油脱氢酶、二羟基丙酮激酶和乙醛脱氢酶,试验了能够进一步增强酵母菌株在厌氧条件下除戊糖和己糖外将甘油和乙酸转化成乙醇的能力的多个替代基因。
表8中给出了选定酶候选物。
表8:编码期望酶活性的选定酶候选物和参照蛋白质序列(表中给出了SEQIDNO)
如WO2008/000632中所述,基因经密码子对优化以在S.cerevisiae中最佳表达。表8中指出了蛋白质序列的SEQIDNO:。
定义了四个类别的基因:A)AADH组,由SEQIDNO:1-5组成;B)ACS组,由SEQIDNO:6组成;C)GLD组,由SEQIDNO:7-10组成和D)DAK组,由SEQIDNO:11-14组成。
制备了表达构建体,允许每个基因以高水平和以中等/低水平表达。
对于A组而言,选择TDH3-和TDH1-启动子(分别为SEQIDNO:15和16)。就一切情况而论,这些基因的终止子均为PGK1-终止子(SEQIDNO:17)。
对于B组而言,选择PGK1-和PRE3-启动子(分别为SEQIDNO:18和19)。就一切情况而论,这些基因的终止子均为PGI1-终止子(SEQIDNO:20)。
对于C组而言,选择ENO1-和ACT1-启动子(分别为SEQIDNO:21和22)。就一切情况而论,这些基因的终止子均为CYC1-终止子(SEQIDNO:23)。
对于D组而言,选择TPI1-和ATG7-启动子(分别为SEQIDNO:24和25)。就一切情况而论,这些基因的终止子均为ENO1-终止子(SEQIDNO:26)。
如表9中所示,总计,组装了28个不同的表达盒。
表9:骨架质粒载体中产生的所有组装表达盒(ASS)概述(详情请参见材料和方法)。第一个SEQIDNO:定义所用的启动子,第二个SEQIDNO:定义ORF,而第三个SEQIDNO:定义转录终止子。生成ASS号以便更易参照。
如图2中所描绘,使用在每个侧翼具有接头的引物,通过PCR扩增组装表达盒(ASS)。为PCR产物指定CAS。如图2中所描绘,CAS元件与整合侧翼和/或另一CAS和/或选择标记部分重叠,在引入感受态酵母细胞后,允许遗传元件重组到转化感受态酵母菌株的基因组中。
在多因子途径设计中,使用专利申请PCT/EP2013/056623中描述的技术,组合出四个类别(A、B、C和D组)的独立成员的所有可能组合。产生总共1280种不同的可能表达盒组合并且用于转化菌株RN1069,gpd1gpd2双缺失菌株(参见材料和方法)。
如图2中所描绘,在多因子途径设计中包括抗生素抗性标记,以使得选择已经通过重组成功地将期望途径整合到其基因组中的酵母转化株成。选择标记的序列作为SEQIDNO:27给出。
另外,在转化混合物中包括图2中命名为5’-INT1和3’-INT1的两个整合侧翼。在PCR反应中使用宿主菌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及INT1的5’-侧翼的引物组合SEQIDNO:30和31(图2)和3’-INT1侧翼的引物组合SEQIDNO:42和43(图2),生成这些两个侧翼区的序列。
材料和方法
一般分子生物学技术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用方法为标准生物化学技术。适合的通用方法教科书的实例包括Sambrook等,MolecularCloning,aLaboratoryManual(1989)和Ausubel等,CurrentProtocolsinMolecularBiology(1995),JohnWiley&Sons,Inc.。
培养基
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是如实施例中所示补充了糖的YEP培养基(10g/l酵母提取物、20g/l蛋白胨)或固体YNB培养基(6.7g/l酵母氮源、15g/l琼脂)。对于固体YEP培养基而言,在灭菌之前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5g/l琼脂。
在厌氧筛选实验中,使用矿质培养基。Verduyn等(Yeast(1992),第8卷,501-517)已经描述了矿质培养基的组成。然而,避免使用硫酸铵;相反,使用2.3g/l尿素作为氮源。另外,添加麦角固醇(0.01g/L)、吐温80(Tween80)(0.42g/L)和糖(如所示)。
菌株RN1069的转化株(通过整合DNA构建体)为组氨酸营养缺陷型。
菌株
实验中使用的菌株为RN1041和RN1069。在WO2012/067510中已经描述了RN1041。该菌株具有以下基因型:
MATa、ura3-52、leu2-112、his3::loxP、gre3::loxP、loxP-pTPI1::TAL1、loxP-pTPI1::RKI1、loxP-pTPI1-TKL1、loxP-pTPI1-RPE1、δ::pADH1-XKS1-tCYC1-LEU2、δ::URA3-pTPI1-xylA-tCYC1
MATa=接合型a
分别在URA3、LEU2和HIS3基因中的ura3-52、leu2-112、HIS3::loxP突变。ura3-52突变由PiromycesxylA过表达构建体上的URA3基因补充;leu2-112突变由XKS1过表达构建体上的LEU2基因补充。HIS3基因的缺失产生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出于这个原因,RN1041需要培养基中的组氨酸才能生长。
gre3::loxP是编码醛糖还原酶的GRE3基因缺失。去除标记后loxP位点留在基因组中。
loxP-pTPI1指在本文描述的实验中,通过用TPI1基因的启动子置换天然启动子,非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基因的过表达。去除标记后组成型TPI1强启动子上游的loxP位点留在基因组中(Kuyper等,FEMSYeastResearch5(2005)925-934)。
δ::意为在Ty1反转座子的长末端重复序列上重组后,构建体的染色体整合。
菌株RN1001是菌株RN1041的亲本菌株,即在HIS3-基因缺失之前。
菌株RN1069源自RN1041:通过基因置换破坏了GPD1和GPD2基因。为了这个目的,通过PCR构建两侧是与正好在GPD1或GPD2的开放阅读框(ORF)旁边的序列同源的序列的显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并用于转化菌株RN1041。这些基因破坏盒已经分别作为SEQIDNO:28和29包括在序列表中。在WO2013/081456中也详细描述了菌株RN1069的构建。菌株RN1069的基因型为:MATa、ura3-52、leu2-112、his3::loxP、gre3::loxP、loxP-pTPI1::TAL1、loxP-pTPI1::RKI1、loxP-pTPI1-TKL1、loxP-pTPI1-RPE1、δ::pADH1-XKS1-tCYC1-LEU2、δ::URA3-pTPI1-xylA-tCYC1gpd1::hphMX、gpd2::natMX。
菌株RN1189用作参照菌株。在WO2013/081456中描述了菌株RN1189。简言之,通过用质粒pRN977转化菌株RN1069构建菌株RN1189。质粒pRN977为2μ质粒并且含以下特征:用于选择转化株的HIS3-基因,E.coli中用于选择的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来自于E.coli的在PGK1–启动子和ADH1–终止子控制下的adhE-基因,来自于S.cerevisiae的在TPI1–启动子和PGI1–终止子控制下的DAK1-基因和在ACT1–启动子和CYC1–终止子控制下的E.coligldA-基因。所有启动子和终止子均来自于S.cerevisiae。
菌株构建
在专利申请PCT/EP2013/056623中描述了菌株构建方法。其描述了使得能够由多个目标基因构建表达盒的技术,所述构建的方式使得这些盒组合成途径并且在该酵母转化后整合到酵母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图2中描绘了示意图。
首先,选择酵母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例如,INT1)。使用PCR扩增整合位点上游和下游部分约500bp的DNA片段,两侧为接头。这些接头是允许在酵母(例如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中转化后该途径正确体内重组的50bp序列。通过PCR产生目标基因以及选择抗性标记(例如kanMX),如图2中所示,在每个侧翼整合不同接头。酵母细胞经DNA片段转化后,在期望位置发生体内重组并整合到基因组中。这种技术允许途径调谐,因为来自于该途径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可被其它基因或遗传元件置换,只要允许同源重组的接头保持不变(专利申请PCT/EP2013/056623)。
表达盒构建
在DNA2.0(MenloPark,CA94025,USA)合成开放阅读框(ORF)、启动子序列和终止子。这些遗传元件的序列作为SEQIDNO:1直到且包括26列出。如Engler等(2011)和其中的参考文献所述,使用GoldenGate技术组装启动子、ORF和终止子序列。组装的表达盒连接到经BsaI消化的骨架载体中;A组(表2)连接到p5Abbn中(SEQIDNO:44);B组(表2)连接到pBCbbn中(SEQIDNO:45);C组(表2)连接到pCDbbn中(SEQIDNO:46)且D组(表2)连接到pD3bbn中(SEQIDNO:47)。
表达盒扩增
使用描述为SEQIDNO:30-43的引物(参见下文),通过PCR扩增如以上(“表达盒构建”部分)所述产生的组装的表达盒、整合侧翼和选择标记。kanMX-标记,如同酵母中用于选择的G418抗性标记,扩增自含有这种标记的质粒。将该标记的序列描述为SEQIDNO:27。
使用SEQIDNO:30和31(5’-INT1侧翼)及42和43(3’-INT1侧翼),由来自于菌株CEN.PK113-7D的基因组DNA扩增INT1-侧翼。
表10:用于由ASS(组装的表达盒)扩增CAS(具有用于在酵母中同源重组的重叠序列的表达盒)的引物概述。使用相应编号(例如,CAS01来自于ASS01)。
CAS 元件 正向引物 反向引物
- 5’-INT1(SEQ ID NO:28) SEQ ID NO:30 SEQ ID NO:31
CAS01-CAS10 p5Abbn中的AADH SEQ ID NO:32 SEQ ID NO:33
- 标记(SEQ ID NO:27) SEQ ID NO:34 SEQ ID NO:35
CAS11-CAS12 pBCbbn中的ACS SEQ ID NO:36 SEQ ID NO:37
CAS13-CAS20 pCDbbn中的GLDA SEQ ID NO:38 SEQ ID NO:39
CAS21-CAS28 pD3bbn中的DAK SEQ ID NO:40 SEQ ID NO:41
- 3’-INT1(SEQ ID NO:29) SEQ ID NO:42 SEQ ID NO:43
酵母细胞的转化
根据Schiestl和Gietz(CurrentGenetics(1989),第16卷,339-346)描述的方法进行酵母转化。
微孔板中的厌氧生长实验
在平底NUNC微孔板(MTP)中进行生长实验。每个孔装满275μl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矿质培养基(基于Verduyn等(1992),尿素代替硫酸铵)
2%葡萄糖
2%木糖
1%甘油
2g/l乙酸
200μg/ml组氨酸(在为菌株RN1069和衍生株的情况下,其为his3::loxP)pH4.5
所有MTP经铝密封物密封。然后将MTP置于厌氧培养箱(Infors)中。生长48小时后,将MTP从厌氧Infors中取出。然后该板在微孔板离心机中在2750rpm下旋转10分钟。然后将150μl上清液转移到适于NMR分析的MTP中。
NMR分析
为了量化样品中的葡萄糖、木糖、甘油、乙酸和乙醇,向适合的小瓶中精确地转移150μl样品。随后添加100μl内标溶液,其含有在D2O中的马来酸(20g/l)、EDTA(40g/l)和微量DSS(4,4-二甲基-4-硅戊烷-1-磺酸)和450μLD2O。
在装备有冷冻探针的BrukerAvanceIII700MHz上,使用脉冲程序,以水峰抑制(功率相当于3Hz)在27℃的温度下记录1D1HNMR谱。
基于以下信号(δ相对于DSS)计算分析物浓度:
·5.22ppm下的α-葡萄糖峰(d,0.38H,J=4Hz),
·5.18ppm下的α-木糖峰(d,0.37H,J=4Hz),
·3.55ppm下的甘油峰(dd,2H,J1,2=6Hz和J1a,1b=12Hz)
·1.91ppm下的乙酸峰(s,3H)
·1.17ppm下的乙醇峰(t,3H,J=7Hz)
·标准的信号使用者:
·6.05ppm下的马来酸峰(s,2H)
实施例1
酵母转化株的全部组合阵列的构建
如上所述构建菌株的完整组合阵列。为了这个目的,用全部1280种基因混合物(见上)转化菌株RN1069。将转化混合物铺板在含20g/l葡萄糖和200μgG418/ml的YEP-琼脂上。
从每种转化,选择两个独立转化株并转移到微孔板中的YEPD琼脂中(每孔1个菌落)。在每个微孔板上,也接种了参照菌株:RN1189。
实施例2
生长实验和结果分析
在材料和方法中描述的实验设置中试验所选菌落和菌株的阵列(实施例1)。
简言之,具有YEPD-琼脂的微孔板中的菌株用于接种微孔板中275μl含200μg/ml组氨酸、2%葡萄糖、2%木糖、1%甘油和2g/l乙酸的矿质培养基。培养基的pH设为4.5,低于乙酸的pKa。密封微孔板并且在厌氧条件下培育48小时。通过离心使细胞沉降并且通过NMR分析上清液。表11中给出了前150个结果。
在图3中,根据残留甘油浓度绘制发酵液中的残留乙酸浓度。结果清晰地显示,在残留甘油浓度和残留乙酸浓度之间存在强相关:发酵后残留甘油浓度越低,残留乙酸浓度越低。这表明两种途径相互关联,正如已经在专利申请WO2013/081456中所示。
其中一个菌株消耗几乎所有乙酸(图3中左下角数据点)并且表现优于其它转化株。该菌株命名为YD01247。
总的来说,筛选2592个菌株,包括参照菌株RN1189。参照菌株RN1189被包括了27次。图6中描绘了参照菌株RN1189相对于其它菌株(总共2592个)的性能。如前所述为菌株分级,其中表现较良好的菌株用较浅的颜色指示(并且更靠近图的左下角)。表现良好性较低的菌株用较深的颜色指示;颜色的变化是渐变的。参照菌株RN1189例外,其用最深的颜色指示。
为了评估表达盒的最佳组合,使用NMR数据进行计算。根据以下为所有菌株评分:
1)培养基中剩下的残留乙酸浓度,
2)培养基中剩下的残留甘油浓度,
3)由甘油和乙酸生成的乙醇的量,从生成的乙醇总量中减去由木糖和葡萄糖生成的乙醇的理论量。
将三个得分加起来为所有样品分级(表11)。基于这最后一项得分最佳的150个菌株被可视化,并且也显示在图4中。
从最佳的150个菌株,确定了属于A、B、C和D组(见上)的哪些表达盒过表达。参见表11和表12。
表12:下表中描绘了前150个表现最佳的转化株中每种表达盒出现的次数
观察结果为:
a)一般而言,对强启动子使用的计数比(较)弱启动子的使用更频繁,因为具有强启动子的表达盒与(较)弱启动子相比,在150个菌株中更多出现(overrepresented);
b)CAS2和CAS3在AADH组中更多出现;
c)CAS11和CAS12大致相同地良好出现(wellrepresented);
d)虽然表达盒CAS15和CAS16也良好出现,但CAS13和CAS14表现为在GLD组中略微更多出现;
e)虽然CAS21和CAS23在前150个菌株中也良好出现,但CAS23在DAK组中更多出现;
f)试验的所有表达盒(CAS)在前150个菌株中均出现,表明存在多个解决方案。
然而,表达盒的许多组合与参照菌株RN1189相比,由于甘油和乙酸转化增大,导致乙醇产率提高。这表明表达盒的许多其它组合可提供将甘油和乙酸在由这两种化合物和发酵性糖组成的混合物中转化为乙醇的解决方案。菌株YD01247,筛选中的最佳菌株(图3和图4)是对此的例证:其由表达盒CAS01、CAS12、CAS13和CAS23组成。
许多菌株几乎消耗掉所有可用乙酸。这些菌株能够消耗3-4g甘油/升。
实施例3
表达盒最佳组合的再试验
在多因素设计中,再试验了表达盒最佳组合(实施例2)。因为在菌株YD01247中,ACS2-基因的表达受具有弱启动子的构建体(即CAS12)的控制,所以在实验设计中也采用了这种表达盒,尽管在实施例2中的前150个菌株中没有更多出现这种表达盒。
用选自A、B、C和D组的表达盒的8个组合转化菌株RN1069(表13)。
表13:表达盒最佳组合的再试验
再转化 A组 B组 C组 D组
R1 CAS02 CAS11 CAS13 CAS21
R2 CAS02 CAS11 CAS13 CAS23
R3 CAS02 CAS12 CAS13 CAS21
R4 CAS02 CAS12 CAS13 CAS23
R5 CAS03 CAS11 CAS13 CAS21
R6 CAS03 CAS11 CAS13 CAS23
R7 CAS03 CAS12 CAS13 CAS21
R8 CAS03 CAS12 CAS13 CAS23
转化后,将细胞涂在补充了20g葡萄糖/升和200μgG418/ml的YEP琼脂上。每次转化,使用8个独立菌落接种装有补充了20g葡萄糖/L和200μgG418/ml的YEP琼脂的微孔板,除R2外;在这种情况下,仅获得3个转化株。
作为参照菌株,RN1069、RN1189和YD01247也按8倍包括在内。
具有YEPD琼脂和G418的微孔板中的菌株用于接种微孔板中275μl含200μg/ml组氨酸、2%葡萄糖、2%木糖、1%甘油和2g/l乙酸的矿质培养基,一式三份。培养基的pH设为4.5,低于乙酸的pKa。密封微孔板并且在厌氧条件下培育。在3个不同的时间间隔,即在24、48和72小时后,每个时间点将一个板从厌氧振荡器中取出。通过离心使细胞沉降并且通过NMR分析上清液。图5中示出了孵育72小时后的NMR结果,尤其是甘油和乙酸的残留浓度。
菌株RN1069(参照菌株之一)中的残留乙酸浓度仍接近2.0g/l,这与预期相符。同样,这个菌株也未消耗甘油。
概念验证菌株RN1189(WO2013/081456)平均消耗0.9g乙酸/L和1.5g甘油/L。
参照菌株YD01247在所有中表现最佳;残留乙酸浓度仅为0.2g/L(消耗90%的乙酸)并且残留甘油浓度仅为5.5g/L。
重构转化株(除R2外)的残留乙酸浓度介于0.3g/L和0.6g/L之间并且残留甘油浓度介于6.6g/L和7.0g/L之间。
转化R2不但产生的转化株较少,而且在结果中观察到很大范围。因此,未解释这些结果。
总之,所有试验的表达盒组合,除R2外,在厌氧甘油和乙酸转化方面与参照菌株RN1189相比导致性能改善。
实施例4
对选定转化株的厌氧摇瓶实验
在摇瓶中试验选择的转化株的性能。为了这个目的,制备实施例2中产生的表14中的菌株的预培养物。
表14:用于厌氧摇瓶实验的菌株及表达盒的存在
图7中将菌株YD01247、YD01248、YD01249和YD01250分别表示为数字1、2、3和4。菌株YD01251是在甘油和乙酸消耗方面表现中等良好的菌株。
为100ml摇瓶填充25ml每升含有约:20g葡萄糖、20g木糖、10g甘油、200mg组氨酸和2g乙酸(HAc)(pH4.5)的矿质培养基(如材料和方法中所述)。
用来自于预培养物的经洗涤细胞,以达到0.5的初始OD600所需的量接种这些摇瓶,一式两份。烧瓶经水封封闭以在发酵期间达到厌氧条件。在32℃和100rpm下进行培育。96小时后,终止发酵并且通过离心使细胞沉降。通过NMR分析上清液。结果示于表15中。
表15:厌氧摇瓶实验的平均NMR结果
菌株CEN.PK113-7D仅使葡萄糖发酵,这与预期相符。根据消耗的糖计算的乙醇产率为0.44,这符合在摇瓶发酵中通常所发现的。理论最高乙醇产量为每克糖0.51g乙醇。
原则上,菌株RN1069使葡萄糖和木糖两者发酵。然而,这个菌株具有GPD1和GPD2两者的缺失,这使得在厌氧条件下的辅因子再生不可能。然而,这个菌株部分地转化葡萄糖和木糖,推测是因为在实验开始时,在摇瓶的顶部空间一些残留氧以及培养基中溶解的氧可用,使得能够在实验开始时回收一些辅因子。然而,乙醇产率低,每克消耗的糖为0.39g乙醇。
表达来自于质粒的AADH、GLD和DAK(RN1189)或表达来自于基因组中的整合构建体的AADH、ACS、GLD和DAK(YD01247至YD01251)的转化菌株显示每消耗的糖的乙醇产率增加。达到0.48多至0.50的乙醇产率。由于甘油和乙酸向乙醇的厌氧转化和/或没有甘油生成,所以达到这些较高值。
菌株YD01247比其它YD菌株消耗的木糖更少。然而,正如已经在实施例2和3中所示,这个菌株已经消耗掉几乎所有乙酸。这个菌株还已消耗大部分甘油。这个菌株显示出最高的乙醇产率。
其它YD菌株相对于菌株RN1189还显示出性能改善:消耗更多的甘油和乙酸,导致乙醇滴度更高。
这些实验证实,表达盒的多种替代组合导致与参照菌株RN1189相比,在甘油和乙酸厌氧转化方面性能改善,导致在所有情况下乙醇滴度更高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乙醇产率更高。
文献
EnglerC.etal(2011)Generationoffamiliesofconstructvariantsusinggoldengateshuffling.MethodsMolBiol.2011;729:1,67-81.doi:10.1007/978-1-61779-065-2_11;
GuadalupeMedinaV,AlmeringMJ,vanMarisAJ,PronkJT(2009)“EliminationofglycerolproductioninanaerobicculturesofSaccharomycescerevisiaeengineeredforuseofaceticacidaselectronacceptor.”ApplEnvironMicrobiol.;
LeeandDasilva(2006)Applicationofsequentialintegrationformetabolicengineeringof1,2-propanediolproductioninyeast.MetabEng.8(1):58-65;
Sondereggeretal(2004)MetabolicEngineeringofaPhosphoketolasePathwayforPentoseCatabolisminSaccharomycescerevisiae.AEM70(5),2892-2897;
VanDijkenandScheffers(1986)Redoxbalancesinthemetabolismofsugarsbyyeasts.FEMSMicrobiologyLettersVolume32,Issue3-4,pages199–224;
Yuetal(2010)EngineeringofglycerolutilizationpathwayforethanolproductionbySaccharomycescerevisiae.Bioresour.Technol.101(11):4157-4161;
Yuetal(2011)ImprovementofethanolyieldfromglycerolviaconversionofpyruvatetoethanolinmetabolicallyengineeredSaccharomycescerevisiae.ApplBiochemBiotecnoldoi:10.1007/s12010-011-9475-9;
专利申请PCT/EP2013/056623(未公开);
专利申请WO2013/081456;
专利申请WO2011/010923。

Claims (30)

1.经遗传修饰的细胞,其包含:
a)编码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E.C.1.2.1.10)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编码乙酰-CoA合成酶(E.C.6.2.1.1)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编码甘油脱氢酶(E.C.1.1.1.6)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编码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其包含编码甘油3-磷酸磷酸水解酶和/或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一个或多个内源核苷酸序列的缺失或破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其中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9表示的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9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9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其中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异源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d)是编码SEQIDNO:11表示的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1具有至少4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异源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13表示的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4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胞,其中
d)是编码SEQIDNO:13表示的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4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1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3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1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或
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2表示的异源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3表示的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3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1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1具有至少4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
a)是编码SEQIDNO:2表示的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9表示的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9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9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1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1具有至少4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a)是编码SEQIDNO:2表示的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2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2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异源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3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4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a)是编码SEQIDNO:1表示的NAD+依赖型乙酰化乙醛脱氢酶或与SEQIDNO:1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b)是编码SEQIDNO:6表示的乙酰-CoA合成酶(E.C.6.2.1.1)或与SEQIDNO:6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6功能同源或异源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c)是编码SEQIDNO:7表示的甘油脱氢酶(E.C.1.1.1.6)或与SEQIDNO:7具有至少6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7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异源核苷酸序列;和
d)是编码SEQIDNO:13表示的同源或异源二羟基丙酮激酶(E.C.2.7.1.28或E.C.2.7.1.29)或与SEQIDNO:13具有至少40%序列同一性的SEQIDNO:13功能同源物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所述细胞是酵母细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细胞,其中在所述酵母细胞中编码甘油3-磷酸磷酸水解酶的所有内源核苷酸序列和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所有内源核苷酸序列缺失。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细胞,其中所述酵母细胞无编码NADH依赖型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基因。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酵母细胞,其中所述酵母细胞选自Saccharomycetaceae,特别是选自Saccharomyces,如Saccharomycescerevisiae;Kluyveromyces,如Kluyveromycesmarxianus;Pichia,如Pichiastipitis或Pichiaangusta;Zygosaccharomyces,如Zygosaccharomycesbailii;和Brettanomyces,如Brettanomycesintermedius,Issatchenkia,如Issatchenkiaorientalis和Hansenula的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其中所述细胞为原核细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细胞,其中所述细胞选自Clostridium,Zymomonas,Thermobacter,Escherichia,Lactobacillus,Geobacillus和Bacillus。
21.编码SEQIDNO:1-14中任一个表示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22.包含权利要求21的一个或多个多核苷酸的核酸构建体。
23.用权利要求22的核酸构建体转化的宿主细胞。
24.根据权利要求1-20或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用于制备乙醇的用途。
25.用于制备发酵产物的方法,其包括由乙酸盐/酯和发酵性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选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的组的碳水化合物——制备发酵产物,所述制备在厌氧条件下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的酵母细胞进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备在包含摩尔比为0.7或更低,尤其为至少0.004至0.5,更尤其为0.05至0.3的乙酸盐/酯和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碳水化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乙酸盐/酯的至少一部分已经通过水解选自木质纤维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组的多糖获得。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木质纤维素是已经水解从而获得发酵性碳水化合物和乙酸盐/酯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木质纤维素或半纤维素材料与酶组合物接触,其中生成一种或多种糖,并且其中生成的糖被发酵以产生发酵产物,其中所述发酵用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的经转化宿主细胞进行。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酵产物是乙醇、丁醇、乳酸、塑料、有机酸、溶剂、动物饲料添加剂、药物、维生素、氨基酸、酶或化学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480047282.9A 2013-08-29 2014-08-29 乙酸转化提高的甘油和乙酸转化酵母细胞 Pending CN1054925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82222 2013-08-29
EP13182222.3 2013-08-29
PCT/EP2014/068324 WO2015028582A2 (en) 2013-08-29 2014-08-29 Glycerol and acetic acid converting yeast cells with improved acetic acid convers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2599A true CN105492599A (zh) 2016-04-13

Family

ID=49036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7282.9A Pending CN105492599A (zh) 2013-08-29 2014-08-29 乙酸转化提高的甘油和乙酸转化酵母细胞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450588B2 (zh)
EP (2) EP3039130B1 (zh)
KR (1) KR20160046329A (zh)
CN (1) CN105492599A (zh)
AR (1) AR097480A1 (zh)
BR (1) BR112016004092A2 (zh)
DK (1) DK3039130T3 (zh)
MY (1) MY173141A (zh)
PL (1) PL3039130T3 (zh)
WO (1) WO2015028582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8275A (zh) * 2016-12-23 2019-08-02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改进的无甘油的乙醇生产
CN110678545A (zh) * 2017-04-17 2020-01-10 丹尼斯科美国公司 减少酵母中乙酸产生的选择的乙酰辅酶a合酶
CN111133111A (zh) * 2017-09-26 2020-05-08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消耗乙酸的菌株
CN112105726A (zh) * 2018-03-06 2020-12-18 丹尼斯科美国公司 使用gcy1和dak1来增加酵母的乙醇生产的组合物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097480A1 (es) * 2013-08-29 2016-03-16 Dsm Ip Assets Bv Células de levadura convertidoras de glicerol y ácido acético con una conversión de ácido acético mejorada
MY188314A (en) 2014-12-19 2021-11-28 Dsm Ip Assets Bv Fermentation process with improved glycerol and acetic acid conversion
PL3298133T3 (pl) 2015-05-22 2020-03-31 Dsm Ip Assets B.V. Komórki drożdży zużywające octan
US11136600B2 (en) 2015-10-06 2021-10-05 Dsm Ip Assets B.V. Eukaryotic cell with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fermentation product
JP6447583B2 (ja) * 2016-06-24 2019-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換え酵母、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タ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CA3045739A1 (en) 2016-12-20 2018-06-28 Dsm Ip Assets B.V. Improved yeast strains for ethanol production
WO2018172328A1 (en) * 2017-03-21 2018-09-27 Dsm Ip Assets B.V. Improved glycerol free ethanol production
WO2019063542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Dsm Ip Assets B.V. IMPROVED ETHANOL PRODUCTION WITHOUT GLYCEROL
WO2019185737A1 (en) * 2018-03-27 2019-10-03 Basf Se Xylose metabolizing yeast
JP7078900B2 (ja) 2018-10-05 2022-06-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形質転換酵母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タ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220228176A1 (en) * 2018-11-13 2022-07-21 Lallemand Hungary Liquidity Management Llc Synergistic bacterial and yeast combinations
EP4132425A1 (en) * 2020-04-06 2023-02-15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Prosthetic heart valve delivery apparatus
EP4139463A1 (en) * 2020-04-22 2023-03-01 Plant Response, Inc. Selective media for detection of zygosaccharomyces
BR112023006130A2 (pt) 2020-10-05 2023-05-09 Dsm Ip Assets Bv Célula de levedura saccharomyces e processo de fermentação usando a mesma
EP4370689A1 (en) 2021-07-12 2024-05-22 Danisco Us Inc Recombinant yeast cell
WO2023285279A1 (en) 2021-07-12 2023-01-19 Dsm Ip Assets B.V. Recombinant yeast cell
EP4370692A1 (en) 2021-07-12 2024-05-22 Danisco Us Inc Recombinant yeast cell
CN117940570A (zh) 2021-07-12 2024-04-26 丹尼斯科美国公司 重组酵母细胞
EP4370690A1 (en) 2021-07-12 2024-05-22 Danisco Us Inc Recombinant yeast cell
WO2023285297A1 (en) 2021-07-12 2023-01-19 Dsm Ip Assets B.V. Recombinant yeast cell
WO2023079048A1 (en) 2021-11-04 2023-05-11 Dsm Ip Assets B.V.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thanol and recombinant yeast cell
WO2023079050A1 (en) 2021-11-04 2023-05-11 Dsm Ip Assets B.V. Recombinant yeast cell
WO2023079049A1 (en) 2021-11-04 2023-05-11 Dsm Ip Assets B.V. Variant polypeptide and recombinant yeast cell
EP4365192A1 (en) 2022-11-04 2024-05-08 DSM IP Assets B.V.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growth facto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218A (zh) * 2006-10-31 2009-12-02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真核细胞中生产丁醇
WO2011010923A1 (en) * 2009-07-24 2011-01-27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Fermentative glycerol-free ethanol production
WO2012067510A1 (en) * 2010-11-18 2012-05-24 C5 Yeast Company B.V. Yeast strains engineered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glycerol
WO2013081456A3 (en) * 2011-11-30 2013-08-15 Dsm Ip Assets B.V. Yeast strains engineered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acetic acid and glyce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62443A2 (en) 2001-11-08 2003-07-31 Antex Pharma, Inc. Novel substituted alkane compounds and uses thereof
SE0202090D0 (sv) 2002-05-08 2002-07-04 Forskarpatent I Syd Ab A modifierd yeast consuming L-arabinose
PL2338895T3 (pl) 2003-05-02 2013-11-29 Cargill Inc Genetycznie modyfikowane gatunki drożdży i sposoby fermentacji z użyciem genetycznie modyfikowanych drożdży
SE0302421D0 (sv) 2003-09-11 2003-09-11 Forskarpatent I Syd Ab Construction of new xylose utiliz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SE0400815D0 (sv) 2004-03-26 2004-03-26 Forskarpatent I Syd Ab Traits in recombinant xylose-grow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s using genome-wide transcription analysis
SE0401303D0 (sv) 2004-05-19 2004-05-19 Forskarpatent I Syd Ab Ethanol productivities of microbial strains in fermentation of dilute-acid hydrolyzates depend on their furan reduction capacities
CN101914462B (zh) 2004-07-16 2013-04-24 Dsm知识产权资产有限公司 发酵木糖的真核细胞的代谢工程
JP5250850B2 (ja) 2006-06-29 2013-07-31 ディーエスエム アイピー アセッツ ビー.ブイ. 改善されたポリペプチド発現を達成する方法
MX2009003501A (es) 2006-10-02 2009-04-16 Dsm Ip Assets Bv Ingenieria metabolica de celulas eucariotas que fermentan arabinosa.
EP2171038A2 (en) 2007-07-19 2010-04-07 Royal Nedalco B.V. Novel arabinose-fermenting eukaryotic cells
CN101939433B (zh) 2007-07-23 2015-05-20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酵母中生产乙酰-CoA的酶
FR2927202A1 (fr) 2008-02-04 2009-08-07 France Telecom Ponderation en puissance d'un signal multiporteuse a la reception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EP2250262B1 (en) 2008-03-07 2015-07-29 DSM IP Assets B.V. A pentose sugar fermenting cell
JP2012506716A (ja) 2008-10-28 2012-03-22 ウィリアム マーシュ ライス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グリセロールを化学物質に変換するための微好気性培養
ES2672348T3 (es) 2008-12-24 2018-06-14 Dsm Ip Assets B.V. Genes de la isomerasa de xilosa y su uso en la fermentación de azúcares pentosas
WO2011149353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C5 Yeast Company B.V. Yeast strains engineered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acetic acid and glycerol
DK2831238T3 (en) 2012-03-27 2018-04-03 Dsm Ip Assets Bv CLONING PROCEDURE
CA2889890C (en) * 2012-11-09 2023-03-28 Lallemand Hungary Liquidity Management Llc Method for acetate consumption during ethanolic fermentation of cellulosic feedstocks
AR097480A1 (es) * 2013-08-29 2016-03-16 Dsm Ip Assets Bv Células de levadura convertidoras de glicerol y ácido acético con una conversión de ácido acético mejorad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218A (zh) * 2006-10-31 2009-12-02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真核细胞中生产丁醇
WO2011010923A1 (en) * 2009-07-24 2011-01-27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Fermentative glycerol-free ethanol production
CN102712895A (zh) * 2009-07-24 2012-10-03 代尔夫特科技大学 无甘油的乙醇发酵生产
WO2012067510A1 (en) * 2010-11-18 2012-05-24 C5 Yeast Company B.V. Yeast strains engineered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glycerol
WO2013081456A3 (en) * 2011-11-30 2013-08-15 Dsm Ip Assets B.V. Yeast strains engineered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acetic acid and glycerol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P_505199: "hypothetical protein [Yarrowia lipolytica CLIB99]", 《NCBI REFERENCE SEQUENCE: XP_505199.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8275A (zh) * 2016-12-23 2019-08-02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改进的无甘油的乙醇生产
CN110678545A (zh) * 2017-04-17 2020-01-10 丹尼斯科美国公司 减少酵母中乙酸产生的选择的乙酰辅酶a合酶
CN110678545B (zh) * 2017-04-17 2023-10-10 丹尼斯科美国公司 减少酵母中乙酸产生的选择的乙酰辅酶a合酶
CN111133111A (zh) * 2017-09-26 2020-05-08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消耗乙酸的菌株
CN112105726A (zh) * 2018-03-06 2020-12-18 丹尼斯科美国公司 使用gcy1和dak1来增加酵母的乙醇生产的组合物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6004092A2 (pt) 2017-10-17
EP3039130A2 (en) 2016-07-06
DK3039130T3 (en) 2019-04-01
WO2015028582A2 (en) 2015-03-05
US20160208291A1 (en) 2016-07-21
AR097480A1 (es) 2016-03-16
PL3039130T3 (pl) 2019-05-31
KR20160046329A (ko) 2016-04-28
WO2015028582A3 (en) 2015-05-21
EP3467104A3 (en) 2019-05-08
US20190330664A1 (en) 2019-10-31
MY173141A (en) 2019-12-31
US10450588B2 (en) 2019-10-22
EP3467104A2 (en) 2019-04-10
US11753659B2 (en) 2023-09-12
EP3039130B1 (en)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2599A (zh) 乙酸转化提高的甘油和乙酸转化酵母细胞
Ruchala et al.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producers of first-and second-generation ethanol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selected species of non-conventional yeasts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Ogataea polymorpha)
ES2648865T3 (es) Cepas de levadura manipuladas para producir etanol a partir de ácido acético y glicerol
EP2663645B1 (en) Yeast strains engineered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glycerol
EP2783007B9 (en) Microorganism strai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3-butanediol
EP2922950B1 (en) An electron consuming ethanol production pathway to displace glycerol formation in s. cerevisiae
JP5321320B2 (ja) 発酵能力が向上された酵母及びその利用
US20210310013A1 (en) Acetate consuming yeast cell
JP2013524796A (ja) 混合糖組成物の発酵に適した細胞
KR20140042888A (ko) 5탄당 발효 세포
CA2998981C (en) Eukaryotic cell with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fermentation product
CN112195145A (zh) 具有改善的戊糖转化的细胞
US10844363B2 (en) Xylose isomerase-modified yeast strains and methods for bioproduct production
WO2014033019A1 (en) Yeast strains engineered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acetate
US11692187B2 (en) Xylose isomerases that confer efficient xylose fermentation capability to yeast
JP6879111B2 (ja) 組換え酵母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タ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