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2196B - 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2196B
CN105472196B CN201510622843.XA CN201510622843A CN105472196B CN 105472196 B CN105472196 B CN 105472196B CN 201510622843 A CN201510622843 A CN 201510622843A CN 105472196 B CN105472196 B CN 105472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int job
forming apparatus
time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28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2196A (zh
Inventor
新谷典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72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2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2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21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H04N1/00233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details of image data reproduction, e.g. network printing or remote image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2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4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 G06F3/1247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by conversion to printer ready forma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7Job repository, e.g. non-scheduled jobs, delay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75Print workflow management, e.g. defining or changing a workflow, cross publishing
    • G06F3/1276Print workflow management, e.g. defining or changing a workflow, cross publishing within a printer driver, e.g. driver resides either on a server or on a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6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via local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8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in client-server-printer devic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系统。本发明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具备:终端存储部、操作部、处理部和终端通信部。处理部求出图像形成装置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即第一所需时间,求出便携式通信终端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即第二所需时间。当第一所需时间为第二所需时间以下时,将规定图像处理前的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当第一所需时间长于第二所需时间时,将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进行对于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处理。

Description

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并使其进行打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另外,涉及包括该便携式通信终端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当进行打印时,通常执行针对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通常,对于图像数据会执行多种图像处理。而且,在图像处理之中,有运算量较多的处理以及执行复杂运算的处理。在处理能力较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中,存在着直到图像处理完成为止的时间延长的情况。因此,有时会使处理能力较高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服务器)进行与打印相关的数据处理。
提出了使这种处理能力较高的信息处理装置代行数据处理的技术的一例。具体而言,某项技术为包括执行数据处理的委托的客户端、以及执行由客户端委托的数据处理的一个以上的服务器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被构成为分散图像处理网络系统,在该分散图像处理网络系统中,客户端获取各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信息,获取各服务器的状态信息,根据处理能力信息和状态信息,确定欲委托执行数据处理的服务器,向被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通知数据处理的委托,接收服务器处理完的数据;服务器根据来自客户端的通知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完的数据发送到客户端。根据该结构,能够自动判定进行与打印相关的图像处理的最佳服务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需要设置多个代行图像处理的高性能的服务器。因此,存在着花费较大成本的问题。
而且,客户端(打印机)从多个服务器之中确定欲委托执行数据处理的服务器。为了确定委托目标服务器,打印机对预先登录的所有服务器发出运行状态通知请求。服务器每接收来自各打印机的运行状态通知请求,都需要进行响应(回复)。而且,为了不因响应延迟而判断为打印机无响应的通信错误,响应就需要在请求之后一定时间内返回。因此,即使实际上并没有收到来自打印机的数据处理的委托,也会对服务器增加与通信相关的负荷。另外,当来自多个打印机的运行状态通知请求集中时,对于多个通知请求,服务器必须进行多个响应处理。于是,当服务器应进行的处理较多时,图像数据的处理速度及与打印机间的数据发送接收的速度也有可能会变慢。因此,存在应消除多余的处理负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需要设置多个代行处理的服务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在将打印作业数据从便携式通信终端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来进行打印时,无需常备服务器,消除多余的处理(负荷),配合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而高效地进行图像处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通信终端为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具备:终端存储部、操作部、处理部和终端通信部。终端存储部对成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进行存储。操作部接收对基于存储在所述终端存储部中的数据的所述打印作业的执行指示。处理部在进行了所述执行指示时,根据存储在所述终端存储部中的数据,生成用于执行所述打印作业的打印作业数据,并对所述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终端通信部将所述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并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进而,所述终端存储部存储有:装置侧处理量,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终端侧处理量,为由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以及恢复时间,为从停止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之中进行图像处理的部分供给电力的省电模式中恢复,直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成为能够开始进行图像处理的状态为止的时间。进而,所述处理部对所述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的规模进行识别,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对欲发送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否为所述省电模式进行确认,计算出第一所需时间和第二所需时间,所述第一所需时间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所述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所述第二所需时间为便携式通信终端对所述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所述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对于所述第一所需时间,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所述省电模式时,根据在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所述装置侧处理量而得的值上加上所述恢复时间后得到的时间来算出,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为所述省电模式时,根据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所述数据规模除以所述装置侧处理量而得的值来算出,对于所述第二所需时间,根据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所述数据规模除以所述终端侧处理量而得的值来算出,当所述第一所需时间为所述第二所需时间以下时,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前的所述打印作业数据,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当所述第一所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所需时间时,对所述打印作业数据进行所述规定图像处理,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所述打印作业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上述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根据从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到的规定图像处理前或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来进行打印。
根据本发明,在将打印作业数据从便携式通信终端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来进行打印时,能够配合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高效地进行对于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处理。而且,无需常备服务器。而且,不会对便携式通信终端和图像形成装置增加额外的处理负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
图2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3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硬件结构。
图4示出由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哪个执行规定图像处理的判定处理的流程的一例。
图5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终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发明中,举出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1和打印机2(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结构、配置等各要素仅为说明例,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
(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概要结构)
首先,根据图1,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示出图像形成系统100的一例。
首先,从打印机2开始进行说明。打印机2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等中接收打印作业数据。然后,打印机2根据打印作业数据进行打印。打印作业数据的应打印内容为由数据描述语言和数据结构描述的信息(例如,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制作的文档、以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阅览的网上的页面为结构来进行描述的信息)。另外,在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发送到打印机2的打印作业数据中有时也包含图像数据本身(应打印的内容、例如,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拍摄的照片)。另外,打印作业数据也包括与打印的设定相关的信息。
接着,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通信终端1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中安装有打印应用程序A1(打印驱动器)。打印应用程序A1实现如下功能:生成被指定的对象(数据)的打印作业数据,将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使打印机2进行打印。据此,在图像形成系统100中,能够将打印作业数据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发送到打印机2,并使打印机2执行基于打印作业数据的打印作业。
此外,为了与打印机2密切协作,存在将定制且安装有专用应用程序的便携式通信终端1附加于图像形成装置来进行销售的情况。
再者,便携式通信终端1包括显示部11。显示部11例如为液晶面板。而且,在显示部11中的待机画面中显示有在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基础上而使用的应用程序的图标。
另外,便携式通信终端1具有触摸面板部12(相当于操作部)。使用者能够通过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显示部11进行触摸来执行各种操作。例如,通过对触摸面板部12进行触摸来执行操作,从而能够指定欲打印的数据,并指示打印作业的执行。另外,虽然在图1中看不到,但是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背面设置有拍摄部15(照相机)。另外,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中,能够进行基于移动电话网的通话、以及基于电信公司所提供的数据通信网的数据通信。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接着,根据图2,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2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2示出打印机2的一例。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2内设置有执行打印的打印部21(参照图4)。打印部21包括:供纸部22、运送部23、图像形成部24、运送带单元25、以及定影部26。供纸部22将纸张逐张送出到运送部23。运送部23将纸张运送至图像形成部24。图像形成部24生成与基于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图像。运送带单元25一边运送纸张,一边将由图像形成部24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并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送入到定影部26。纸张在通过定影部26时会被加热和加压。据此,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纸张上。之后,纸张被输出到输出托盘2a(上表面盖板)。据此,图像形成完成。
(图像形成系统100的硬件结构)
接着,使用图3,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图3示出图像形成系统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
首先,从打印机2开始进行说明。在打印机2内设置有控制部20。控制部20负责对打印机2进行动作控制。控制部20例如包括CPU 20a、打印机存储部20b、以及图像处理部20c。CPU 20a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 20a根据存储在打印机存储部20b中的控制程序及控制用数据对打印机2的各部进行控制。
打印机存储部20b由ROM、RAM等非易失性及易失性的存储装置组合而成。该打印机存储部20b能够对打印机2的控制用程序、控制用数据、设定数据、图像处理用程序、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另外,控制部20与打印部21(供纸部22、运送部23、图像形成部24、运送带单元25、定影部26)、操作面板29(参照图1)等各部由信号线或总线连接,用以对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控制部20包括对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数据(包括基于打印作业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20c。另外,控制部20与具备有各种连接器、插口等的打印机通信部27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打印机通信部27为用于与计算机200(例如,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在图3中为了方便起见仅图示出一个)及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通信的接口。打印机通信部27从计算机200或便携式通信终端1中接收打印作业数据。图像处理部20c对由打印机通信部27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20c对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的使用者的打印设定加以反映并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20c最终生成在图像形成部24(激光曝光装置)执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中所使用的输出用图像数据。而且,控制部20根据图像处理部20c所处理的打印作业数据(生成的输出用图像数据),使打印部21执行打印。
接着,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说明。便携式通信终端1包括处理部10、显示部11、触摸面板部12、终端存储部13(ROM 13a、RAM 13b、闪存13c)、I/F部14、拍摄部15、语音处理部16、麦克风16a、再生处理部17、扬声器17a、以及终端通信部18。
处理部10为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部分。例如,处理部10为SoC,包括CPU 10a以及图像处理电路10b。CPU 10a根据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OS和应用程序,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动作进行控制。图像处理电路10b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图像处理。
终端存储部13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进行存储。处理部10按照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各部进行控制。另外,能够在终端存储部13中存储下载到的应用程序。
显示部11根据处理部10的指示,对各种信息进行显示。触摸面板部12与处理部10连接。处理部10根据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对被触摸的位置进行识别。而且,处理部10对显示部11所显示的图标、按钮和按键等之中被触摸的对象进行识别。例如,通过按下图标、按钮或按键等,能够启动应用程序或拨打电话。
I/F部14安装有基于各种规格的连接器、插口和通信用芯片。I/F部14读入存储在被插入到I/F部14中的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卡)中的数据和程序、以及向记录介质写入数据。拍摄部15为被设置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照相机。拍摄部15除了透镜以外,还包括图像传感器15a和照相机模块15b。照相机模块15b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该数字信号处理器对图像传感器15a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生成数字的图像数据,并对所生成的数字的图像数据(信号)进行处理。而且,通过拍摄部15中的拍摄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
终端通信部18包括天线和通信电路。终端通信部18能够接入移动电话网。于是,终端通信部18进行语音数据的发送接收。据此,能够与对方的电话进行通话。另外,终端通信部18能够接入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数据通信网。然后,终端通信部18可经由数据通信网与打印机2(打印机通信部27)进行数据通信。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1(终端通信部18)与打印机2(打印机通信部27)之间的通信经由IP网络来进行。此外,终端通信部18与打印机通信部27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LAN等其他方式来进行。
语音处理部16对从麦克风16a输入的语音,进行向能够从终端通信部18发送的形态的信号处理。再生处理部17对由终端通信部18接收到的对方的语音数据进行再生,使扬声器17a进行再生。
(打印机2的省电模式)
接着,使用图2、图3,对打印机2的省电模式进行说明。打印机2具有通常模式(准备模式)和省电模式。通常模式为在能够进行打印的状态下保持打印机2的模式。在通常模式下,进行对定影部26加热(为了维持温度而对定影部26的加热器进行通电)的处理,对打印部21持续通电。另外,对控制部20的所有部分进行电力供给。因此,即使在未进行打印的待机状态下也会消耗一定的电力。
因此,为了减少待机状态的打印机2所消耗的电力,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2具有省电模式。当满足预先确定的转移条件时,控制部20将打印机2设为省电模式。转移条件可被适当确定。例如,转移条件为设置在操作面板29的节电按键29a被操作(参照图1)。另外,转移条件为从打印机2的启动完成开始或者从之前的打印完成开始,维持没有打印作业数据的接收而经过了预先确定的省电模式转移时间(例如,几十秒~几分钟)。另外,控制部20也可以在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接收到省电模式转移命令时,判断为满足转移条件。
当转移到省电模式时,停止向在打印机2之中在省电模式下不被供给电力的部分(预先确定的供给停止部分)供给电力。打印部21、图像处理部20c、CPU 20a的一部分等被设为供给停止部分。另外,还可以将控制部20的整体设为供给停止部分。此外,为了即使在省电模式中也能够接收打印作业数据,会持续向打印机通信部27供给电力。为了控制向供给停止部分的电力的供给和停止,而设置有电力供给控制部28。当转移到省电模式时,电力供给控制部28停止向供给停止部分供给电力。
在打印机2内部设置有用于进行市电的整流、降压等的电源装置(未图示)。供给停止部分通过电源线与电源部装置相连接。电力供给控制部28通过使被设置在到供给停止部分的电源线上的电路(例如,开关和DCDC转换器)ON/OFF,从而控制向供给停止部分的电力的供给和停止。
在省电模式下满足向通常模式的恢复条件时,打印机2变为通常模式。恢复条件可被适当确定。例如,恢复条件为打印机通信部27接收到打印作业数据。这是为了恢复到能够进行打印的状态。另外,操作面板29被操作、供纸部22的供纸盒被取出和放入也可被设为恢复条件。
当满足恢复条件时,打印机2的模式变为通常模式。伴随着向通常模式的恢复,电力供给控制部28重新开始向供给停止部分供给电力。据此,开始执行向打印部21、图像处理部20c、CPU 20a的一部分等供给电力。而且,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CPU 20a的启动处理被执行。另外,在图像形成部24中,开始执行使定影部26上升至适于打印的温度的加热处理。当图像处理部20c和CPU 20a的启动处理完成,且定影部26被充分加热时,打印机2成为能够进行打印的状态。
(使用了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打印作业的执行)
下面,使用图2,对使用了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打印作业的执行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中,便携式通信终端1能够指定作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内容(数据),进行与打印作业相关的设定,指示打印作业的执行,将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使打印机2进行基于打印作业数据的打印。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的打印应用程序A1(参照图5)使用处理部10、显示部11、触摸面板部12、终端存储部13、终端通信部18等,来实现上述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功能。
终端存储部13对成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进行存储。然后,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中,通过对触摸面板部12(参照图1、图2)的操作,能够对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的数据之中欲设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进行指定。设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有文本数据(文件)、文档文件、通过拍摄部15的拍摄而获得的照片的图像数据、下载的图像数据、显示部11的显示内容(例如,某个网页)、电子邮件等。
另外,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中,通过对触摸面板部12的操作,能够进行与打印作业(打印)相关的设定。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中,能够对打印所用的纸张的尺寸、打印中的倍率、是否进行多合一打印、打印物的画质等打印机2所具备的与打印相关的功能进行设定。
另外,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中,通过对触摸面板部12的操作,能够根据与打印相关的设定和设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对执行打印作业的指示加以实施。
当触摸面板部12收到打印作业的执行指示时,处理部10根据与打印相关的设定和设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来生成打印作业数据。处理部10使用在存储于终端存储部13的打印应用程序A1中包含的打印作业数据生成用程序,来生成打印作业数据。
在打印作业数据中包含有用于表示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的打印设定的内容的数据。而且,在打印作业数据中包含有以数据描述语言描述了打印内容的数据。具体而言,处理部10描述了文字的打印位置、文字种类、文字尺寸、图像(例如,照片)和图形的位置、大小、颜色等打印物的内容(输出图像),生成由语言记载了使打印机2进行打印的内容的数据,并使其包含在打印作业数据中。
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处理部10和打印机2的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均能够进行对于由数据描述语言描述的数据的描绘(レンダリング)的图像处理(规定图像处理)。本说明中的描绘处理包括对由数据描述语言描述的数据进行解析的处理和根据由数据描述语言描述的数据生成图像数据(例如,位图图像)的处理(栅格化处理)以及网点处理等加网(スクリーニング)处理。
而且,终端通信部18将实施了规定图像处理的打印作业数据或未进行规定图像处理的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打印机通信部27。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在对打印作业数据实施了规定图像处理时,对于打印作业数据(通过规定图像处理生成的图像数据),接着规定图像处理而进行其他的图像处理,生成输出用图像数据。在未对打印作业数据实施规定图像处理时,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进而,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对于打印作业数据(通过规定图像处理生成的图像数据),接着规定图像处理而进行其他的图像处理,生成输出用图像数据。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打印作业数据中包含有通过描绘处理生成的图像数据,在针对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处理中,存在为针对通过描绘处理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的情况。
(由哪个执行规定图像处理的判定)
下面,使用图4、图5,对由打印机2和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哪一个来执行规定图像处理的判定处理的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示出由哪个执行规定图像处理的判定处理的流程的一例。图5示出终端存储部13的存储内容的一例。
图4中的开始为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触摸面板部12)发出了根据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的数据由打印机2执行打印的指示,且处理部10生成了打印作业数据的时点。首先,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处理部10对所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的规模进行识别(步骤#1)。
这里,根据是否为省电模式,打印机2能够开始进行规定图像处理的时点会有所不同。因此,处理部10对在这以后要开始进行基于打印作业数据的打印的打印机2是否为省电模式进行确认(步骤#2)。具体而言,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发送面向打印机通信部27的模式通知请求。模式通知请求为请求告知打印机2为省电模式还是通常模式的通知。据此,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对欲发送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是否为省电模式进行确认。
另一方面,打印机通信部27对打印机2是否为省电模式进行识别。
打印机通信部27不论打印机2是否为省电模式,均接受电力供给。而且,在收到模式通知请求时,打印机通信部27执行响应处理。具体而言,打印机通信部27将表示打印机2是否为省电模式的信息返回给执行了模式通知请求的终端通信部18。
然后,处理部10求出第一所需时间(步骤#3)。第一所需时间(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时直到图像处理完成为止的预测时间)为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所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
为了求出第一所需时间,终端存储部13存储有“装置侧处理量D1”和“恢复时间T1”(参照图5)。“装置侧处理量D1”为规格上的值。装置侧处理量D1为由根据打印作业数据执行打印的打印机2(图像形成装置)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换言之,为打印机2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时的每1秒的数据处理量的标准。“恢复时间T1”为从停止向执行图像处理的部分和执行打印的部分供给电力的省电模式中恢复到通常模式,直到图像形成装置成为能够开始进行图像处理的状态为止的时间。
装置侧处理量D1能够针对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或复合机)的各个机种而预先确定。例如,在上述的打印应用程序A1中也可以包含定义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机种的装置侧处理量D1的数据表。另外,也可以将用于表示装置侧处理量D1的数据预先保持在打印机通信部27中,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从打印机通信部27中获取用于表示装置侧处理量D1的数据。
另外,还可以通过实验等,测量打印机2(图像处理部20c)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时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量,基于实验结果来确定装置侧处理量D1,将确定出的装置侧处理量D1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
另外,恢复时间T1也能够基于直到图像处理部20c或对图像处理前和图像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的打印机存储部20b启动为止的时间而针对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或复合机)的各个机种来预先确定。在打印应用程序A1中也可以包含定义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机种的恢复时间T1的数据表。另外,也可以将用于表示恢复时间T1的数据预先保持在打印机通信部27中,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从打印机通信部27中获取用于表示恢复时间T1的数据。
具体而言,处理部10在打印机2为省电模式时,根据在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装置侧处理量D1而得的值上加上恢复时间T1后得到的时间,来求出第一所需时间。
(数式1)
第一所需时间=(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装置侧处理量D1)+恢复时间T1
另一方面,在打印机2不为省电模式时,无需考虑恢复(图像处理部20c的启动及打印机存储部20b的启动)所需的时间。因此,处理部10在打印机2不为省电模式时,根据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装置侧处理量D1而得的值,来求出第一所需时间。
(数式2)
第一所需时间=(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装置侧处理量D1)
在求出第一所需时间之后,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进行通信性能的测定(步骤#4)。也就是,处理部10通过使终端通信部18进行数据发送测试,从而求出将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时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通信速度)。此外,也可以不进行通信性能的测定。
具体而言,处理部10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与打印机2之间的通信通道中的通信速度(性能)进行测定。例如,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进行ping命令。ping命令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为打印机2(打印机通信部27)。而且,当执行ping命令时,分数次在终端通信部18与打印机2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发送测试)。通过ping命令,可以获知一次的数据发送规模和数据发送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响应时间)。处理部10通过用一次的数据发送规模除以平均时间,来求出每单位时间(1秒)的数据发送量。
例如,在平均响应时间为0.02ms、一次的数据发送规模为18kbyte时,每单位时间(1秒)的数据发送量为18÷0.02=900kbyte/s。此外,处理部1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而非ping命令来对通信速度进行测定。
接着,处理部10求出第二所需时间(步骤#5)。第二所需时间为对于便携式通信终端1所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换言之,第二所需时间为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时直到图像处理完成为止的预测时间。
为了求出第二所需时间,终端存储部13存储有终端侧处理量D2(参照图5)。终端侧处理量D2示出在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换言之,终端侧处理量D2为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时的每1秒的数据处理量的标准。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中,终端侧处理量D2根据打印机2的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的动作频率与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处理部10(图像处理电路10b)的动作频率之比来确定。具体而言,终端侧处理量D2为将处理部10(图像处理电路10b)的驱动频率除以打印机2的图像处理部20c(控制部20)的驱动频率而得的频率比乘以装置侧处理量D1后得到的值。
具体而言,将装置侧处理量D1设为100kbyte/s、打印机2的图像处理部20c(控制部20)的动作频率设为800Mhz、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处理部10(图像处理电路10b)的动作频率设为400Mhz。此时,终端侧处理量D2如下述这样求出。
终端侧处理量D2=(400M/800M)×100=50kbyte/s
处理部10对自身的动作频率(系统结构)进行识别。另一方面,打印机2内的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的动作频率也被预先确定。因此,也可以在上述的打印应用程序A1中包含定义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机种的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的动作频率的数据表。另外,也可以将用于表示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的动作频率的数据预先保持在打印机通信部27中,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从打印机通信部27中获取用于表示终端侧处理量D2的数据。
另外,还可以通过实验等,测量便携式通信终端1(图像处理电路10b)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时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量,基于实验结果来确定终端侧处理量D2,将确定出的终端侧处理量D2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
具体而言,处理部10根据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终端侧处理量D2而得的值,来求出第二所需时间。
(数式3)
第二所需时间=(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终端侧处理量D2)
在这里,处理部10也可以求出在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终端侧处理量D2而得的值上加上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而得的值后得到的值,来作为第二所需时间。也就是,也可以将打印作业数据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发送到打印机2所需要的时间加到第二所需时间中。在这种情况下,求出第二所需时间的数式如下所示。
第二所需时间=(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终端侧处理量D2)
+(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
而且,处理部10对与打印机2的通信模式进行识别,当与打印机2的通信模式是与通常相比处理负荷较大的模式时,对已求出的第一所需时间进行校正(步骤#6)。此外,当与打印机2的通信模式不是与通常相比处理负荷较大的模式时,处理部10不对由(数式1)或(数式2)求出的第一所需时间进行校正。
具体而言,处理部10对与打印机2之间的通信模式是否为加密通信模式进行确认。加密通信模式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与打印机2之间以加密后的数据进行通信的模式。通过加密,能够防止打印作业数据的信息泄露。在便携式通信终端1(触摸面板部12)中,能够进行以加密通信模式与打印机2进行通信这样宗旨的设定。当进行以加密通信模式进行通信这样宗旨的设定时,处理部10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加密,使终端通信部18向打印机通信部27发送加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用于进行加密的程序和数据被包含在打印应用程序A1中。
加密后的数据如果不进行解密,就无法使用。而且,从解密完成之后开始进行规定图像处理。在解密中,也会进行复杂的运算。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执行规定图像处理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因加上解密处理,导致相比于不以加密通信模式进行通信时变得更长。
因此,处理部10在与打印机2的通信模式为与通常相比处理负荷较大的模式时,对已求出的第一所需时间进行校正。具体而言,打印机2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模式为加密通信模式时,处理部10求出将由(数式1)或(数式2)求出的第一所需时间乘以大于1的预先确定的系数K1后得到的值,来作为与通常相比处理负荷较大的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所需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中,由于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解密和规定图像处理这两种处理,因此系数K1单纯地设为“2”。但是,系数K1可以通过对打印机2的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的电路结构或加密方式等加以考虑来适当确定。用于表示系数K1的数据被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参照图5)。终端存储部13也可以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机种而存储不同的系数K1。
而且,处理部10对已求出的第一所需时间和第二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确认第一所需时间是否为第二所需时间以下(步骤#7)。
在第一所需时间为第二所需时间以下时(步骤#7中为“是”),能够判定出关于规定图像处理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相比于便携式通信终端1,打印机2更短。因此,在第一所需时间为第二所需时间以下时(步骤#7中为“是”),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向打印机2发送规定图像处理前的打印作业数据,由打印机2执行规定图像处理(步骤#8)。
另一方面,在第一所需时间长于第二所需时间时(步骤#7中为“否”),能够判定出关于规定图像处理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相比于打印机2,便携式通信终端1更短。因此,在第一所需时间长于第二所需时间时(步骤#7中为“否”),处理部10对于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使终端通信部18向打印机2发送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步骤#9)。
在步骤#8、步骤#9之后,控制部20(图像处理部20c)根据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的打印设定,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除了规定图像处理之外的图像处理,生成在图像形成部24中的打印输出(用于调色剂图像形成的曝光)中所用的输出用图像数据(步骤#10)。然后,控制部20使打印部21进行基于输出用图像数据的打印作业(步骤#11)。于是,流程完成(结束)。
(判定例)
接着,对是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还是由打印机2进行规定图像处理的判定例进行说明。
首先,以下的判定例中的各值如下所示。
装置侧处理量D1=50kbyte/s
恢复时间T1=30s
终端侧处理量D2=25kbyte/s
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500kbyte/s
通信模式为加密通信模式时的系数K1=2
此外,对将(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的运算结果加到第二所需时间上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不将(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的运算结果加到第二所需时间上。
(例1)
(条件1)打印机2为省电模式。
(条件2)通信模式不是加密通信模式,而为通常的通信模式。
(条件3)打印作业数据=10000kbyte(10Mbyte)。
·第一所需时间(打印机2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恢复时间T1+(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装置侧处理量D1)
=30+(10000÷50)=230s
·第二所需时间(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终端侧处理量D2)+(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
=(10000÷25)+(10000÷500)
=400+20=420s
(结论)由于第二所需时间>第一所需时间,因此便携式通信终端1不进行规定图像处理,而是交给打印机2。
(例2)
(条件1)打印机2为省电模式。
(条件2)通信模式不是加密通信模式,而为通常的通信模式。
(条件3)打印作业数据=100kbyte。
·第一所需时间(打印机2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恢复时间T1+(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装置侧处理量D1)
=30+(100÷50)=32s
·第二所需时间(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终端侧处理量D2)+(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
=(100÷25)+(100÷500)
=4+0.2=4.2s
(结论)由于第一所需时间>第二所需时间,因此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将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送到打印机2。
(例3)
(条件1)打印机2为省电模式。
(条件2)通信模式为加密通信模式。
(条件3)打印作业数据=10000kbyte(10Mbyte)。
·第一所需时间(打印机2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恢复时间T1+(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装置侧处理量D1))×系数K1
=(30+(10000÷50))×2=(30+200)×2=460s
·第二所需时间(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终端侧处理量D2)+(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
=(10000÷25)+(10000÷500)
=400+20=420s
(结论)由于第一所需时间>第二所需时间,因此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将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送到打印机2。
(例4)
(条件1)打印机2为通常模式。
(条件2)通信模式不是加密通信模式,而为通常的通信模式。
(条件3)打印作业数据=100kbyte。
·第一所需时间(打印机2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恢复时间T1+(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装置侧处理量D1)
=0+(100÷50)=2s
·第二所需时间(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需的时间)
=(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终端侧处理量D2)+(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
=(100÷25)+(100÷500)
=4+0.2=4.2s
(结论)由于第二所需时间>第一所需时间,因此便携式通信终端1不进行规定图像处理,而是交给打印机2。
如此,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通信终端1包括:终端存储部13、操作部(触摸面板部12)、处理部10和终端通信部18。终端存储部13对成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进行存储。操作部(触摸面板部12)接收对基于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的数据的打印作业的执行指示。处理部10在进行了执行指示时,能够根据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的数据,生成用于执行打印作业的打印作业数据,并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终端通信部18将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欲执行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并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而且,终端存储部13存储有:装置侧处理量D1,为由根据打印作业数据进行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终端侧处理量D2,为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以及恢复时间T1,为从停止向进行图像处理和打印的部分供给电力的省电模式中恢复,直到图像形成装置成为能够开始进行图像处理的状态为止的时间。另外,处理部10对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的规模进行识别,使终端通信部18对欲发送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否为省电模式进行确认,并求出第一所需时间和第二所需时间,所述第一所需时间为图像形成装置对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第二所需时间为便携式通信终端1对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当图像形成装置是省电模式时,处理部10根据在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装置侧处理量D1而得的值上加上恢复时间T1后得到的时间,来求出第一所需时间。当图像形成装置不是省电模式时,处理部10根据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装置侧处理量D1而得的值,来求出第一所需时间,另外,根据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终端侧处理量D2而得的值,来求出第二所需时间。在第一所需时间为第二所需时间以下时,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向图像形成装置发送规定图像处理前的打印作业数据,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在第一所需时间长于第二所需时间时,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使终端通信部18向图像形成装置发送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
当对省电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输入打印作业数据时,省电模式被解除。然后,由于转移到能够进行打印的状态(通常模式),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开始进行启动处理。为此,对省电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打印作业数据时,直到与图像处理相关的部分启动完成为止,图像形成装置都无法开始对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图像处理。
所以,一边考虑图像形成装置是否为省电模式,一边对第一所需时间与第二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一所需时间是在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对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打印作业数据并使其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从当前时点直到规定图像处理完成为止的预测时间,所述第二所需时间是在使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对于打印作业数据的规定图像处理时,从当前时点直到规定图像处理完成为止的预测时间。而且,使从当前时点直到图像处理结束为止的时间较短的那一方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据此,能够尽可能快地准备好实施了规定图像处理的打印作业数据(图像数据)。另外,能够将处理负荷分散于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式通信终端1。另外,无需设置处理速度高速且昂贵的服务器,即使没有服务器也能够迅速生成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另外,由于能够高效地进行对于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处理,因此缩短了直到开始进行打印作业为止的时间。而且,能够高效地执行打印作业。此外,规定图像处理是为了执行打印作业而对打印作业数据及根据打印作业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施加的多种图像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哪种图像处理设为规定图像处理可适当确定。
另外,处理部10通过使终端通信部18进行数据发送测试,从而求出将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时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求出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终端侧处理量D2而得的值,来作为发送所需时间,求出在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而得的值上加上发送所需时间后得到的值,来作为第二所需时间。
据此,能够将把进行了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所需的时间纳入考虑,来求出第二所需时间。据此,能够根据便携式通信终端1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通信通道(例如,网络)的状态,来确定由哪个进行图像处理。因此,能够高效地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图像处理。
另外,终端存储部13将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规格上的数据量存储为装置侧处理量D1,将处理部10的驱动频率除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20c的驱动频率而得的值乘以装置侧处理量D1后得到的值存储为终端侧处理量D2。据此,能够根据作为处理速度目标的动作频率,来确定终端侧处理量D2。因此,能够容易地确定终端侧处理量D2。
当进行加密通信时,需要进行数据的解密、对解密后的数据的错误检查等处理。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的数据处理量(处理负荷)在以加密通信的方式对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打印作业数据时,与通常(不进行加密通信时)相比会变大。其结果是当处理负荷大于通常时,对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所需的时间相比于通常时而延长。因此,处理部10对便携式通信终端1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通信模式是否为与通常相比处理负荷较大的模式进行确认。在为与通常相比处理负荷较大的通信模式时,求出对已求出的第一所需时间乘以预先确定的、大于1的系数K1而得的值,来作为与通常相比处理负荷较大的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所需时间。据此,能够求出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负荷为相比通常大的模式时造成的直到图像处理完成为止的时间的延迟相对应的第一所需时间。
另外,处理部10作为规定图像处理进行描绘处理,将描绘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除了规定图像处理以外的图像处理。据此,能够对由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的图像处理加以限制。而且,能够使便携式通信终端1的处理负荷不会变得过重。
另外,图像形成系统100包括:上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1;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2),与便携式通信终端1进行通信,根据从便携式通信终端1接收到的规定图像处理前或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来进行打印。据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1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式通信终端1,举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2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至少包括终端通信部18(通信部)、处理部10、终端存储部13(闪存13c),能够生成打印作业数据并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即可。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例如手机、PDA(移动信息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图像处理,举出描绘处理为例。但是,在规定图像处理中还可以包括变焦处理、图像数据形成的转换等除了描绘处理以外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恢复时间T1,使用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机种而确定的值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可以基于实测到的时间对存储在终端存储部13中的恢复时间T1进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部和控制部20对在从省电模式中恢复时,直到图像形成装置成为能够开始进行图像处理的状态为止的时间进行测量。然后,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部进行通信,使终端通信部18获取图像形成装置测量到的时间(实测时间)。然后,处理部10将用于表示终端存储部13的恢复时间T1的数据改写为获取到的实测时间。据此,能够将恢复时间T1的值设为切合图像形成装置的实际性能的值。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会具备功耗不同的多个省电模式。换言之,会具备恢复时间T1不同的多个省电模式。例如,图像形成装置未被操作和使用的状态越是持续,就转移至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耗越小的省电模式。对于功耗越小的省电模式,处理部10越是降低定影部的温度(对定影部供给的电力的量),增加停止供给电力的部分的数量。
如此,在具备多种省电模式时,处理部10使终端通信部18对欲发送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否为省电模式、以及是哪个省电模式(省电模式的等级是什么)进行确认。另外,终端存储部13针对省电模式的种类(等级)来存储恢复时间T1。而且,处理部10根据在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装置侧处理量D1而得的值上加上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省电模式的种类相应的恢复时间T1后得到的时间,来求出第一所需时间。
另外,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并实施各种变更。
本发明能够在生成打印作业数据并将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或具备便携式通信终端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被使用。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通信终端,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存储部,对成为打印作业的对象的数据进行存储;
操作部,接收对基于存储在所述终端存储部中的数据的所述打印作业的执行指示;
处理部,在进行了所述执行指示时,能够根据存储在所述终端存储部中的数据,生成用于执行所述打印作业的打印作业数据,并对所述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以及
终端通信部,将所述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并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终端存储部存储有:装置侧处理量,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终端侧处理量,为由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在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数据量;以及恢复时间,为从停止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之中进行图像处理的部分供给电力的省电模式中恢复,直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成为能够开始进行图像处理的状态为止的时间,
所述处理部对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的规模进行识别,
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对欲发送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否为所述省电模式进行确认,
计算出第一所需时间和第二所需时间,所述第一所需时间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所述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所述第二所需时间为便携式通信终端对所述已生成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所述规定图像处理时所花费的时间,对于所述第一所需时间,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所述省电模式时,根据在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所述装置侧处理量而得的值上加上所述恢复时间后得到的时间来算出,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为所述省电模式时,根据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所述数据规模除以所述装置侧处理量而得的值来算出,对于所述第二所需时间,根据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所述数据规模除以所述终端侧处理量而得的值来算出,
当所述第一所需时间为所述第二所需时间以下时,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前的所述打印作业数据,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当所述第一所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所需时间时,对所述打印作业数据进行所述规定图像处理,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所述打印作业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通过使所述终端通信部进行数据发送测试,从而求出将所述打印作业数据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求出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所述终端侧处理量而得的值来作为发送所需时间,求出在所述打印作业数据的数据规模除以所述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而得的值上加上所述发送所需时间后得到的值来作为所述第二所需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存储部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每单位时间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规格上的数据量存储为所述装置侧处理量,将所述处理部的驱动频率除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驱动频率而得的值乘以所述装置侧处理量后得到的值存储为所述终端侧处理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对便携式通信终端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通信模式是否为因加密而使处理负荷增大的模式进行确认,为所述处理负荷增大的通信模式时,求出对已求出的所述第一所需时间乘以预先确定的、大于1的系数后得到的值,来作为所述处理负荷增大的所述通信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所需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图像处理为描绘处理。
6.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根据从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到的规定图像处理前或所述规定图像处理后的打印作业数据来进行打印。
CN201510622843.XA 2014-09-30 2015-09-25 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72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0162A JP6225864B2 (ja) 2014-09-30 2014-09-30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200162 201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2196A CN105472196A (zh) 2016-04-06
CN105472196B true CN105472196B (zh) 2018-09-21

Family

ID=55584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28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72196B (zh) 2014-09-30 2015-09-25 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24134B2 (zh)
JP (1) JP6225864B2 (zh)
CN (1) CN1054721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8778B1 (en) * 2017-07-31 2018-12-1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terminal,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hat control job by command in terminal
JP7490936B2 (ja) * 2019-09-30 2024-05-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サポート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4309A (ja) * 2002-11-13 2004-06-10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
CN101094288A (zh) * 2006-06-23 2007-12-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1909132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JP2013225256A (ja) * 2012-04-23 2013-10-31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印刷ジョブ送信装置、印刷ジョブ送信方法および印刷ジョブ送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8461A (ja) 2003-09-01 2005-03-24 Ricoh Co Ltd 分散画像処理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5149347A (ja) * 2003-11-19 2005-06-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データ分担処理システム、印刷要求端末、印刷装置、印刷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印刷データ分担処理方法
JP4354483B2 (ja) * 2006-12-28 2009-10-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8234603A (ja) * 2007-03-23 2008-10-0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4309A (ja) * 2002-11-13 2004-06-10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
CN101094288A (zh) * 2006-06-23 2007-12-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1909132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JP2013225256A (ja) * 2012-04-23 2013-10-31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印刷ジョブ送信装置、印刷ジョブ送信方法および印刷ジョブ送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92148A1 (en) 2016-03-31
CN105472196A (zh) 2016-04-06
JP6225864B2 (ja) 2017-11-08
JP2016071617A (ja) 2016-05-09
US9524134B2 (en) 2016-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4515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6218456B2 (ja) 印刷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230252B2 (en) System including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a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execute a job received from th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160133103A1 (en) Commodity sale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docking station used in the same commodity sale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docking station
CN106851041B (zh) 具有省电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23872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454363A (zh) 将焊丝关联至电源
CN105472196B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10278339A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58073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給電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335026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電力情報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10230870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function to be executed
JP2020028047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235369B2 (en) Mobi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charging payment of unprinted portion of a print job
CN105306765B (zh) 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272769A (ja) 充電器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56582A (ja) 描画装置、描画方法及び描画プログラム
JP2015028693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504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起動制御方法
JP2007213408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JP2005033569A (ja) 携帯型簡易端末装置及びプリント供給システム
CN118092105A (zh) 芯片激活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0683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6159480A (ja) 交換ユニット
JP20200290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