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3961A -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3961A
CN105463961A CN201510922384.7A CN201510922384A CN105463961A CN 105463961 A CN105463961 A CN 105463961A CN 201510922384 A CN201510922384 A CN 201510922384A CN 105463961 A CN105463961 A CN 105463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crossing
district
stop line
branch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23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223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39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3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3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2Crossings, junctions or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the same leve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和路口,所述道路中间设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与路口间设有待行区,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间设有第二停车线,所述待行区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家用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了必然的趋势。随着家用轿车的大量出现,道路拥堵也就成了普遍现象,解决道路拥堵也成了交管和市政部门倍感头疼的难题。然而,在同样长度和面积的道路上,与交通管理先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道路的通行能力明显较差。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道路的设计不合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路口,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交通拥堵状况:大量欲通过路口的车辆在红绿灯前焦急等待,准备驶入和通过路口;而驶出路口方向的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却数量寥寥、稀稀拉拉。车辆能够快速地在道路上行驶,一路均通行顺畅,但是一旦靠近路口,就会被堵在红绿灯前,有时通过一个路口可能需要等待多次红绿灯的交替变换。本发明暂时将这一现象称为“路口拥堵”。出现“路口拥堵”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现行路口道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在我国,大多数道路均设计成双向对称的形式,这在普通道路上能保证双向快速通行,但是将这种设计延续到路口,这就必然导致这种“路口拥堵”现象的广泛出现。现以双向四车道十字路口为例,详细说明现行的交叉路口及交叉路口的交通控制方案:
现行的交叉路口及交叉路口的交通控制方案包括:
1、在红绿灯的控制下,当某一方向的车辆绿灯通行时,其它三个方向的车辆均处于红灯禁止通行的状态下。这时,驶入路口的车辆通行在仅有的两条车道上,非常拥堵;而这些车辆在通过路口之后,驶出路口时却变成了共八条车道(直行、左转、右转以及掉头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均有两条车道),如图1所示,这样,从两条车道驶入的车辆通过路口后就变成了八条车道驶出,路口前后车道数量反差悬殊,这必然就会导致大量车辆拥堵在红绿灯前,而驶离路口方向后的道路却严重闲置。也有将红绿灯设置为两相对方向通行的,情况与前述类似。如果不改变现在这种对称道路设计,这种“路口拥堵”的状况是很难得到改变的。
2、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在进入路口之前的一定范围改成局部非对称设计的道路,也就是将之前的双向各两车道(共四车道)改成驶入路口方向三车道,驶离路口方向一车道,如图2所示。经过这种改造后,驶入路口变成了三条车道;而通过路口之后,驶出路口方向变成了共四条车道(直行、左转、右转以及掉头共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均有一条车道;)。很显然,通过这种改造后,进入路口的车道由原有的两条车道增加为三条车道,在不改变现有红绿灯设置的情况下,无疑每次绿灯期间可以通过更多的车辆,理论通行能力比现行对称设计能提高约50%;而驶离路口方向由原有共八条车道减少为四条车道,与进入路口的三条车道较匹配,比传统的双向对称的形式能更充分的利用道路资源。但是,由于此种非对称设计方案是以部分牺牲(减少)驶离方向车道数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如果当驶向某一方向的车辆较多的话,就有可能会造成驶离方向的拥堵。此外,此种设计方案也不能应用于双向仅有两条车道的路口。
另外,现有的一些道路在路口处设置有待转区,但是路口的长度本身有限,并且在转弯绿灯的时候可能还有另外一些方向的车辆通行,导致行驶方向不同的车辆堵在待转区,进一步加剧了路口的拥堵。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路口成了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行的城市道路路口的设计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够大幅提高城市道路路口的通行能力进而提高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城市道路计方案,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和路口,所述道路中间设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道路与路口间设有待行区,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间设有第二停车线,所述待行区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
作为优选,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包括待右转区、待直行区和待左转区中的至少两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作为优选,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为待右转区和待左转及待直行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道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相交路口和分别设在相交路口的三侧的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的中间都设有隔离带,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另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隔离带设有掉头区,所述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与相交路口间设有待行区,所述待行区与相交路口间分别设有第一停车线及红绿灯,所述驶入侧与待行区间设有第二停车线。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分别设在相交路口的四侧,所述第二支路中间设有隔离带,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另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隔离带设有掉头区,所述第二支路与相交路口间设有待行区。
作为优选,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包括待右转区、待直行区和待左转区中的至少两者,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或左转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作为优选,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为待右转区和待左转及待直行区,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充分利用了驶离路口方向道路资源,使得驶入路口的车道数量比现有的对称设计方案增多一倍,同时驶出路口的车道数量与对称设计方案相比没有减少,避免局部非对称设计方案中的车辆堵塞在出口的问题,本发明的道路结构的通行能力比现有对称设计的道路能提高约100%,比现有的局部非对称设计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道路对现有的道路结构的改造非常小,若道路中间的隔离带是具备实体形状的绿化带或其它隔离物,只需要在设置待行区的位置拆除隔离带,若道路中间的隔离带是标识在路面上的隔离线,则只需要在设置待行区的位置擦除这些线,再在路面改变一些划线,并改变一些红绿灯的设置便可,应用到实际中时成本极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城市道路路口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城市道路路口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道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道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道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道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道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Ⅰ、Ⅱ、Ⅲ、Ⅳ和路口3,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中间设有隔离带9,所述隔离带9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与路口3间设有待行区4,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4间设有第二停车线2,所述待行区4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1。
所述第二停车线2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以下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道路应用于实际中时的控制方法,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
将道路ⅠⅡ和ⅢⅣ分别分成第一支路5、第二支路6、第三支路7和第四支路8,第一支路5、第二支路6、第三支路7和第四支路8以隔离带9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5a、6a、7a、8a,一侧为驶离侧5b、6b、7b、8b。
设第一支路5、第二支路6、第三支路7和第四支路8分别为北向段、南向段、西向段和东向段,本实施例的道路结构应用在实际中的一个具体方法为:
1、南向段绿灯通行,此时可以有两种状态:
(1)其它路段所有方向全部红灯,驶入侧的需要直行或左转的车辆在左转及直行停车线的位置开始停车,需要右转的车辆可以行使到第一停车线再停车;南向段驶入侧的各个方向的车辆可以经由待行区的四条车道驶入路口,再分流到右转、左转、直行各个方向的车道。
(2)其它路段除东向段和北向段的右转绿灯外,其余为红灯,南向段车辆可以经由待行区的四条车道驶入路口,再分流到右转、左转、直行各个方向的车道;东向段和北向段的右转方向为绿灯,相应车辆通过待右转区进入相应车道。
2、南向段的掉头、左转和直行方向保持绿灯,而右转方向变黄灯,南向段的已经越过第一停车线的右转车辆继续右转直到转出东向段待行区的范围,然后南向段的右转由黄灯变红灯,接着东向段的左转和直行由红灯变待行,同时东向段的掉头变绿灯,东向段的左转和直行的车辆由左转及直行停车线进入相应的待行区,东向段的掉头车可以掉头,为东向段的全面通行做准备。
3、南向段掉头、左转及直行变黄灯,还没有越过左转及直行停车线的车辆行驶至左转及直行停车线开始停车,已经越过左转及直行停车线的车辆继续行驶,直至越过路口,然后南向段的掉头、左转及直行都变红灯,南向段的所有车辆在相应的位置开始停车,东向段全面通行,西向段及北向段所有方向红灯或者除北向段和西向段的右转绿灯外,其它方向红灯。
按以上方法控制西向段和北向段的通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本实施例的道路应用在实际中的一个方法,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Ⅰ、Ⅱ、Ⅲ、Ⅳ和路口3,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中间设有隔离带9,所述隔离带9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与路口3间设有待行区4,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4间设有第二停车线2,所述待行区4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1。
所述第二停车线2为左转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按照实施例1的规则划分南向段、北向段、东向段和西向段,本实施例的道路结构应用在实际中时可参考实施例1的控制方法或采用以下控制方法:
南向段和北向段左转绿灯;接着南向段和北向段的左转变红灯,接着南向段和北向段的右转和直行变绿灯;然后南向段和北向段的右转变红灯,接着东向段和西向段变待行;然后南向段和北向段的直行变红灯,然后东向段和西向段同前述南向段和北向段相应变化。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Ⅰ、Ⅱ、Ⅲ和路口3,所述道路Ⅰ、Ⅱ、Ⅲ中间设有隔离带9,所述隔离带9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Ⅰ、Ⅱ、Ⅲ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道路Ⅰ、Ⅱ、Ⅲ与路口3间设有待行区4,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4间设有第二停车线2,所述待行区4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1。
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包括待右转区、待直行区和待左转区中的两者。
所述第二停车线2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道路Ⅰ、Ⅱ、Ⅲ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参考实施例1的应用方法结合本实施例的道路结构对车辆的通行进行控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合理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Ⅰ、Ⅱ、Ⅲ、Ⅳ和路口3,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中间设有隔离带9,所述隔离带9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与路口3间设有待行区4,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4间设有第二停车线2,所述待行区4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1。
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为待右转区和待左转及待直行区,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
本实施例中,如果离第二停车线2最近的车是需要右转的车,则无论红绿灯的状态是怎样,右转车都不能在此线停车,而应前进到第一停车线1再停车。在以下三种状态:
1、左转、直行为待行,右转红灯;
2、左转、直行、右转都为绿灯;
3、左转、直行为绿灯,右转红灯。
左转和直行车都进入待左转及待直行区,而左转和直行车进入待左转及待直行区后,后面的右转车就必须开过第二停车线2,前进到第一停车线1,再根据此时右转灯的状态行驶。而只有左转和直行都为红灯或黄灯,且离此停车线最近的车是需要左转或直行的车,其后的右转车才能在此第二停车线2停车。
参考实施例1的应用方法结合本实施例的道路结构对车辆的通行进行控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合理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Ⅰ、Ⅱ、Ⅲ、Ⅳ和路口3,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中间设有隔离带9,所述隔离带9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道路ⅠⅡ、ⅢⅣ与路口3间设有待行区4,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4间设有第二停车线2,所述待行区4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1。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道路Ⅰ、Ⅱ为双向两车道道路、Ⅲ、Ⅳ为双向六车道道路,为了使驶入路口的车道数与驶离路口的车道数匹配,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本实施例减少了待行区所占用的车道,只在道路Ⅲ、Ⅳ的其中五条车道与路口间设置待行区。
所述第二停车线2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参考实施例1的应用方法结合本实施例的道路结构对车辆的通行进行控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合理的控制方法。

Claims (10)

1.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道路和路口,所述道路中间设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设有掉头区,所述道路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一侧为驶离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与路口间设有待行区,所述道路的驶入侧与待行区间设有第二停车线,所述待行区与路口间设有第一停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包括待右转区、待直行区和待左转区中的至少两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为待右转区和待左转及待直行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
7.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包括相交路口和分别设在相交路口的三侧的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的中间都设有隔离带,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另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隔离带设有掉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与相交路口间设有待行区,所述待行区与相交路口间分别设有第一停车线及红绿灯,所述驶入侧与待行区间设有第二停车线。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分别设在相交路口的四侧,所述第二支路中间设有隔离带,以隔离带为分隔,一侧为驶入侧,另一侧为驶离侧,所述隔离带设有掉头区,所述第二支路与相交路口间设有待行区。
9.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包括待右转区、待直行区和待左转区中的至少两者,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或左转停车线,设在驶入侧的左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其特征在于,以面向路口为基准,所述待行区从右往左依次为待右转区和待左转及待直行区,所述第二停车线为左转及直行停车线。
CN201510922384.7A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Pending CN105463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2384.7A CN105463961A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2384.7A CN105463961A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3961A true CN105463961A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02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2384.7A Pending CN105463961A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396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361A (zh) * 1998-04-09 1999-10-13 上海宝境实业有限公司 双式交通控制方法及设备
KR20020012671A (ko) * 2000-08-08 2002-02-20 염병대 교차로의 좌회전 가변차로제 운영방법
CN1560810A (zh) * 2004-03-04 2005-01-05 李德利 路口机动车辆交通指挥系统
CN101463582A (zh) * 2007-12-21 2009-06-24 黄宝文 道路交通信号的设置及路口交通控制方法
CN102074115A (zh) * 2011-01-31 2011-05-25 韩景福 一种能提高车辆通行能力的道路交叉路口交通控制方法
CN103046444A (zh) * 2013-01-11 2013-04-17 黄宝文 优化设置的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
CN103325262A (zh) * 2012-11-18 2013-09-25 仇德论 提高路口交通通行能力的方法
CN103382695A (zh) * 2012-05-03 2013-11-06 上海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可变展宽交叉路口车道
CN203373622U (zh) * 2013-05-21 2014-01-01 许学光 一种高流量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361A (zh) * 1998-04-09 1999-10-13 上海宝境实业有限公司 双式交通控制方法及设备
KR20020012671A (ko) * 2000-08-08 2002-02-20 염병대 교차로의 좌회전 가변차로제 운영방법
CN1560810A (zh) * 2004-03-04 2005-01-05 李德利 路口机动车辆交通指挥系统
CN101463582A (zh) * 2007-12-21 2009-06-24 黄宝文 道路交通信号的设置及路口交通控制方法
CN102074115A (zh) * 2011-01-31 2011-05-25 韩景福 一种能提高车辆通行能力的道路交叉路口交通控制方法
CN103382695A (zh) * 2012-05-03 2013-11-06 上海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可变展宽交叉路口车道
CN103325262A (zh) * 2012-11-18 2013-09-25 仇德论 提高路口交通通行能力的方法
CN103046444A (zh) * 2013-01-11 2013-04-17 黄宝文 优化设置的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
CN203373622U (zh) * 2013-05-21 2014-01-01 许学光 一种高流量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6444B (zh) 优化设置的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
CN103233403A (zh) 平交路口纵横互动人车公交便利反瓶颈模式交通
CN103745604B (zh) 一种人性化高效率行人过街设施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33597B (zh)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
CN102074115A (zh) 一种能提高车辆通行能力的道路交叉路口交通控制方法
US20150117947A1 (en) Traffic-light-free overpass at intersection
CN101463582A (zh) 道路交通信号的设置及路口交通控制方法
CN1776093A (zh) 左转车辆二次停车控制平面十字交叉口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
CN103382695A (zh) 可变展宽交叉路口车道
CN1986966A (zh) 一种提高道路平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
CN104695296B (zh) 环形交叉口交通分流系统
CN108797246B (zh) 一种环形交叉口车辆通行系统及通行控制方法
CN102277806B (zh) 道路路口全时段全方向通行的移位型互通立交桥
CN102493298A (zh) 能同时实现左转的交叉路口
CN106337343A (zh) 一种三叉路口及其换道控制办法
CN102392401A (zh) 利用u型回转桥实现平交路口车辆连续通行方法及桥梁
CN103498394A (zh) 一种机动车用平面路网系统
CN201918020U (zh) 能提高道路平交十字路口车辆通行能力的交通信号控制装置
WO2015055006A1 (zh) 平交路口五行互补纵横互动模式交通
CN104867336A (zh) 一种交叉口两相位信号控制及渠化方法
CN105463961A (zh) 一种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的道路
CN103233404B (zh) 一种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的交叉口道路
CN202925407U (zh) 一种平交十字型或平交x型交叉路口系统
CN113570879A (zh) 道路交叉口结构及车辆通行方法
CN108166342A (zh)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车辆分流衔接通行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