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0650A - 物品的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的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0650A
CN105460650A CN201510632781.0A CN201510632781A CN105460650A CN 105460650 A CN105460650 A CN 105460650A CN 201510632781 A CN201510632781 A CN 201510632781A CN 105460650 A CN105460650 A CN 105460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chopping machine
receiving
stack devic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27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0650B (zh
Inventor
长岛匡和
菊池哲雄
穴山大树
张替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60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0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0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0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2Pile receivers removable or interchange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10Modular constructions, e.g.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or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2Mobile apparatus, i.e. mounted on mobile carrier such as tractor or tru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3Guide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60Coupling, adapter or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65H2511/212Rotary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65H2511/512Marks, e.g. invisible to the human ey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1/00Means for control to be used by operator; User interfaces
    • B65H2551/20Display means; Information output means
    • B65H2551/29Means displaying permanently a particular information, e.g. mark, ru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60Details of intermediate means between the sensing means and the element to be sensed
    • B65H2553/61Mechanical means, e.g. contact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65H2701/11312Size of sheets large formats, i.e. above A3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物品的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与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以接收薄片,该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薄片;多个脚轮,其将所述接收装置支撑在地面上;和辊,其在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之时骑到设置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支撑部上,以使所述支撑部接收所述接收装置的一部分重量,其中,当所述辊骑到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脚轮中的一部分脚轮从地面升起,并且所述接收口相对于所述排出口定位。

Description

物品的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另一装置接收诸如薄片等的物品的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11-79430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方法:在该方法中,大容量薄片进给装置(sheetfeedingdevice)设置有能够调整位置的薄片进给单元和输送引导件,并且在使装置主体与薄片进给装置连接之时,为了连接而将薄片进给单元的位置和输送引导件的位置均调整至装置主体的薄片引入位置。
日本特开2003-2485号公报记载了如下结构:图像形成装置的接收口和大容量薄片进给装置的传送口中的任一者被构造成能够改变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方法:在该方法中,当从一个装置向另一装置传送物品时,该传送受到供装置放置的地面的不平整的影响很少。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方法:在该方法中,当从一个装置向另一装置传送物品时,即使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的倾斜或高度发生偏移,也能够进行良好的传送。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为与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以接收薄片的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薄片;
多个脚轮,其将所述接收装置支撑在地面上;和
辊,其在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之时骑到设置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支撑部上,以使所述支撑部接收所述接收装置的一部分重量,其中,
当所述辊骑到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脚轮中的一部分脚轮从地面升起,并且所述接收口相对于所述排出口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接收装置为一种接收装置,其与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以接收薄片,该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薄片;以及
接收构件,其接收位于所述接收口附近的薄片,其中
所述接收构件在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之时沿着所述排出口柔性地移位或变形,以相对于所述排出口定位所述接收口。
根据本发明,当从一个装置向另一装置传送物品时,该传送受到供装置放置的地面的不平整的影响很少。另外,即使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的倾斜或高度发生偏移,也能够进行良好的传送。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以及与其连接的堆叠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分离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当从上方观察的位于堆叠装置与打印机之间的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位于堆叠装置与打印机之间的连结部的薄片接收部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堆叠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打印机与堆叠装置的彼此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A是示出打印机与堆叠装置的彼此连接之时的俯视图;
图12B是示出打印机与堆叠装置的彼此连接之时的俯视图;
图13A是示出打印机与堆叠装置之间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B是示出打印机与堆叠装置之间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A是示出堆叠装置的撞击部以及打印机的撞击部的侧视图;
图14B是示出堆叠装置的撞击部以及打印机的撞击部的侧视图;
图14C是示出堆叠装置的撞击部以及打印机的撞击部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连接着的打印机与堆叠装置的立体图;
图16A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之间的位置识别部的图;
图16B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之间的位置识别部的图;
图17A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之间的各状态的位置识别部的俯视图;
图17B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之间的各状态的位置识别部的俯视图;
图17C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之间的各状态的位置识别部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堆叠装置中的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立体图;
图19A是示出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截面图;
图19B是示出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截面图;
图19C是示出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用于执行堆叠装置的高度调整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22A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22B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23A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23B是示出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24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和打印机的图;
图24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和打印机的图;
图24C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和打印机的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的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立体图;
图26A是示出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截面图;
图26B是示出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截面图;
图26C是示出支座单元的位置调整部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用于调整打印机与堆叠装置之间的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8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的薄片进给部单元的图;
图28B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的薄片进给部单元的图;
图29A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的薄片进给部单元的图;以及
图29B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堆叠装置的薄片进给部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的物品传送系统的截面图,该物品传送系统包括喷墨打印装置100(以下,也称作“打印机”)和堆叠装置101,堆叠装置101与喷墨打印装置100连接并且接收用于堆叠的打印好的薄片。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在薄片上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机,而且还能够适用于实施各种薄片处理(读取、涂布、热处理和加工等)的薄片处理装置与堆叠装置的组合。
打印机100(薄片处理装置)中设定有作为打印介质的成卷薄片1,沿箭头D1的方向输送供给自成卷薄片1的薄片。打印机100设置有用于操作该打印机的操作部。用户操作安装于该操作部的各种类型的开关等来指示成卷薄片1的横向宽度尺寸、在线/离线和命令等。
堆叠装置101(接收装置)安置在打印机100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以接收用于堆叠的薄片。被输送进入打印机100的供给自成卷薄片1的薄片紧紧地保持在作为输送构件的输送辊3与夹紧辊4之间并到达台板6的表面。作为图像形成构件的打印头5配置在面对台板6的表面的位置处以便喷墨。台板6形成有抽吸用的多个抽吸孔,以防止薄片浮起。
另外,台板6的下方配置有与台板6连通的管,此外,该管的下方配置有待与该管连通的抽吸扇,以将薄片吸向台板6。基于图像信息从打印头5向放置在台板6上的薄片的位于图像形成区域中的部分喷出墨,以在该薄片上打印图像。打印有图像的薄片从打印机开口部109(打印机的薄片排出口或排出开口)排出至打印机100的外侧、穿过作为传送部的连结部10并且从开口部108(堆叠装置的薄片接收口或薄片接收开口)进入堆叠装置101,以便装载支撑在堆叠装置101中。
接下来,当打印有图像的薄片到达堆叠装置101时,输送辊12开始转动,并且通过打印机100的输送力将薄片夹在输送辊12与夹送辊13之间,以便送到托盘单元103。当完成图像的打印时,将薄片的预定位置输送至裁切位置,在该裁切位置处,通过裁切器8来裁切薄片。此后,通过堆叠装置101的输送辊12来输送薄片,以将薄片排出至托盘16。
图2是示出堆叠装置101的立体图。以下,将参照图2来说明堆叠装置101。堆叠装置101包括堆叠装置单元106和支座单元104。堆叠装置单元106设置有用于输入薄片的开口部108(堆叠装置的薄片接收口)。堆叠装置单元106安装于可移动的支座单元104,从而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在地面上自由移动。支座单元104的基本结构被形成为:以使设置于堆叠装置单元106的开口部108在高度上与打印机开口部109相等的方式在堆叠装置单元106的左右均配置有堆叠装置腿60。
另外,为了确保堆叠装置101的稳定性,堆叠装置腿60各自连接有均具有足够长度的脚部61。各脚部61的两端均配置有采用滚动结构的能够在地面上移动的脚轮62,从而使支座单元104主体设置有四个脚轮62。在处于不与任何装置连接的通常时的堆叠装置101中,脚轮62与地面抵接,因此堆叠装置101自身会受到地面不平整的影响而上下移动。
这里,各左右脚部61均具有如下侧面:该侧面设置有位于开口部108的大致正下方且朝向支座单元104外侧延伸的辊63(支撑部)。辊63能够转动且配置在比脚轮62高的位置处,因此使用时在通常姿势下辊63不与地面接触并且不会受到地面不平整的影响。
图3是示出打印机100的立体图。以下,将参照图3来说明打印机100。打印机100设置有打印机单元107和打印机支座单元105。打印机单元107设置有用于排出薄片的打印机开口部109(薄片排出口)。打印机单元107安装于可移动的打印机支座单元105,并且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在地面上自由移动。打印机支座单元105的基本结构被形成为:打印机单元107的左右均安装有用于考虑打印机单元107的可操作性来设定高度的打印机腿110。另外,为了确保打印机100的稳定性,打印机腿110各自连接有均具有足够长度的打印机脚部111。
各打印机脚部111的两端均配置有采用滚动结构的在地面上移动的脚轮112,从而使打印机支座单元105总共设置有四个脚轮112。打印机100处于如下状态:脚轮112与地面抵接,并且打印机100受到地面不平整的影响而上下移动。这里,左右打印机脚部111均具有如下侧面:该侧面设置有位于开口部109的大致正下方且朝向打印机支座单元105内侧延伸的辊接收板113。辊接收板113配置在比脚轮112高的位置处,因此辊接收板113不与地面接触并且不会受到地面不平整的影响。
图4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分离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以下,将说明如下连接部:在该连接部中,作为接收作为物品的薄片的装置的堆叠装置101与作为薄片处理装置的打印机100连接。
在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之时,使堆叠装置101的辊63骑到打印机100的辊接收面114(打印机的支撑部)上。当辊63骑到辊接收面114上时,辊63以辊63不从辊接收面114脱离的方式与辊接收面114接合。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的状态下,打印机100支撑堆叠装置101的一部分重量。这里,将堆叠装置101的辊63的最靠近地面116的部分定义为辊最低点64,并将从辊最低点64至地面116的距离定义为辊高度65。
另外,将设置于打印机100的打印机脚部111的辊接收板113的接收辊63的部分的上表面定义为辊接收面114,将从辊接收面114至地面116的距离定义为接收板高度115。此时,辊高度65<接收板高度115的高度关系成立。即,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并且辊63骑到辊接收板113上的状态下,设置于堆叠装置101的辊63的下部的脚轮62从地面116升起。
图6是示出当从上方观察时的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连接部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堆叠装置101的左右脚部61之间的间隔比打印机100的左右打印机脚部111之间的间隔小。因此在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之时,通过将堆叠装置101的左右脚部61插入打印机100的左右打印机脚部111的内侧来使左右脚部61与左右打印机脚部111连接。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并且辊63骑到辊接收板113上的状态下,开口部108(薄片接收口)与打印机开口部109(薄片排出口)彼此足够靠近,因而能够正确地执行薄片的传送。
即,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的连接致使堆叠装置101的开口部108以打印机开口部109的位置为基准接近打印机开口部109的位置。
在连接状态下,左右脚部61插在左右打印机脚部111之间,从而在脚部61与打印机脚部111之间形成了微小的脚间隙118。设置于脚部61的侧面的辊63与设置于打印机脚部111的侧面的辊接收板113在脚间隙118中接合,并且辊63骑到辊接收板113上。
在辊骑到辊接收板上的状态下,开口部108在高度上与打印机开口部109大致相等,这产生了能够正确地传送薄片的状态。另外,在连接状态下,由于如前所述的辊高度65<接收板高度115的关系,堆叠装置101的连接部的脚轮62与地面116分离的分离量S=接收板高度115-辊高度65,因此脚轮62不会受到地面116的不平整的影响。应当注意,在连接时,打印机100的脚轮112维持与地面116抵接的状态不会改变。另外,由于仅通过使辊63骑到打印机100的辊接收板113上来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所以能够吸收预定量的地面不平整。
图8是示出在地面具有不平整表面的条件下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这里,将说明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在如下情况下的连接:在该情况下,供堆叠装置101和打印机100安置的地面具有凸部。
将说明作为示例的地面116具有凸部117并且打印机100的脚轮112骑到凸部117上用于安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脚轮62与地面116的分离量T比分离量S增加了凸部117的高度。这里,如上所述,堆叠装置101被构造成骑到打印机100上,此外,辊63和辊接收板113分别位于开口部108和打印机开口部109的大致正下方。因此在连接时,虽然打印机开口部109与开口部108的相对位置彼此略微分离,但是仍然能够正确地传送薄片。
以这种方式,由于堆叠装置101在骑到打印机100上的状态下与打印机100连接,所以即使在地面具有不平整表面的状态下,仍然能够正确地传送薄片。由此能够防止薄片输送的弯曲、诸如薄片破裂等的破损以及诸如薄片堵塞等的输送不良。
应当注意,虽然说明了堆叠装置101骑到打印机100上的模式,但是相反地,即使在打印机100骑到堆叠装置100上的结构中,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图9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连结部10中的薄片进给部单元89(接收构件)的立体图。图9用于说明连结部10的结构,在连结部10中,实现薄片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传送。薄片进给部单元89设置有板状的薄片进给部80(接收构件),在传送薄片时,在薄片进给部80上输送薄片。薄片进给部80的待输送薄片的面被形成为具有最适于输送薄片的表面粗糙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从打印机100排出的普通纸(成卷薄片)的前端部的切线与薄片进给部80的供薄片输送的面形成45度的角度的状态下进给薄片时,使用了不与薄片进给部80接合的薄片。优选地,使薄片进给部80的尺寸与进给中的薄片的尺寸匹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给具有最大宽度为60英寸的成卷薄片,使用具有60英寸或更大的宽度的薄片进给部80。另外,薄片进给部80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成任意长度。
薄片进给部80的前端形成有撞击部(strikingpart)80a,撞击部80a与打印机100的后述的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9a(参照图12A)相撞。薄片进给部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81,各侧板81均设置有转轴82和辊83。
图10是示出堆叠装置101的立体图。在堆叠装置的下支撑体(lowerstay)87上的两个位置处设置薄片进给部引导侧板84。薄片进给部引导侧板84具有长形孔,该长形孔具有能够使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转轴82插入且沿作为输送方向的箭头D1的方向滑动的尺寸。下支撑体87上设置有位于转轴82的轴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弹簧接合部86。当施力弹簧85与弹簧接合部86和转轴82接合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被沿作为堆叠装置的插入方向的箭头D2的方向施力。
施力弹簧85为具有如下初始张力的拉伸弹簧:该初始张力为使薄片进给部单元89滑动所必须的力的两倍并且具有足以沿堆叠装置的插入方向(箭头D2的方向)对薄片进给部单元89施力的张力。应当注意,当施力弹簧85的张力比所必须的张力大时,存在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时打印机100破损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考虑施力来适当地设定施力弹簧85的张力。图11是示出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的彼此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A和图12B均是示出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彼此连接之时的俯视图。
这里,将说明在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连接之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操作。在使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连接之时,堆叠装置101沿插入方向(箭头D2的方向)朝向打印机开口部109移动,以便与打印机100连接。在被连接之前,通过施力弹簧85对薄片进给部单元89施力,而在初始状态(初始姿势)下,转轴82停在薄片进给部引导侧板84的长形孔的端部中。当堆叠装置101在该状态下与打印机100连接时,薄片进给部80的撞击部80a与打印机100的撞击部9d(薄片排出部)撞击。该撞击使已经位于引导侧板84的长形孔的一端的转轴82沿另一端的方向移动,用于使撞击部80a与撞击部9d无间隙地撞击,因而确保了难以发生堵塞的良好的薄片输送。
在诸如大幅面打印机(large-sizedprinter)等的长尺寸打印机(elongatedprinter)的情况下,由于部件精度的误差会被放大,所以推测右侧撞击部9a与左侧撞击部9b之间、在输送方向D上会发生大约数mm的偏移。例如,推测在具有60英寸长度的打印机中会发生大约2mm或3mm的偏移。该偏移导致在一端处会在一侧撞击的撞击部产生大约2mm或3mm的间隙,使得薄片的端部被接合,从而产生了不能输送薄片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该情况下,打印机与堆叠装置也能够良好地连接。以下,将说明构造。
图13A是示出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连接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其中在右侧撞击部9a与左侧撞击部9b之间发生了偏移,图13B是示出图13A中的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连接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在连接之时,当将堆叠装置101推入打印机100时,首先,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一端与左侧撞击部9b抵接。
另外,当将堆叠装置101进一步推入打印机100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另一端与打印机100的右侧撞击部9a抵接。由于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前述一端先通过施力弹簧85的施力与左侧撞击部9b撞击,所以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该一端在不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与左侧撞击部9b连接,直到另一端与右侧撞击部9a撞击。由于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转轴82由长形孔支撑,所以如图13B所示,在具有从左至右的倾斜的状态下,薄片进给部单元89沿着撞击部9b(薄片排出口)抵接。当为了从打印机100分开连接着的堆叠装置101而使两者解除连接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通过施力弹簧85的力返回至最初的初始状态(初始姿势)。
这里,假设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不具有左右独立滑动的柔性支撑结构,则在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一端与薄片排出引导件撞击时,薄片进给部的撞击部可能会损坏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在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形成具有柔性支撑结构的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情况下,不大可能损坏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即使右侧撞击部9a和左侧撞击部9b中的任一者向前与薄片进给部单元89撞击,不论撞击顺序如何,均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之时薄片进给部的撞击部的左右端之间的偏移的效果进行了描述。以下,将说明高度方向上的偏移的效果。
图14A至图14C均是示出撞击部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之时的侧视图。当将堆叠装置101从图14A中的初始状态进一步推向打印机100侧时,如图14B所示,位于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两端的辊83骑到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上。由于薄片进给部单元89在此时能够以转轴82为基础柔性地转动,所以薄片进给部单元89沿着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的斜面转动。当将堆叠装置101从图14B中的状态进一步推向打印机100侧时,如图14C所示,堆叠装置101的撞击部与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撞击。还在此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沿着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转动,因此薄片进给部的撞击部与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撞击。当从打印机100分开连接着的堆叠装置101以使两者解除连接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通过自重返回至最初的初始状态(图14A)。
这里,假设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不是形成有能够柔性转动的支撑结构,而是形成有刚性支撑结构。在该假设的模式中,在辊83与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撞击的状态下,存在不能将堆叠装置101推至打印机100侧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薄片进给部的撞击部80a不与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撞击,从而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薄片的输送路线中产生了会造成薄片堵塞和薄片破损的间隙。结果,存在不能良好地执行薄片输送的可能性。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形成具有能够柔性转动的支撑结构的薄片进给部单元89,能够使堆叠装置的撞击部与打印机的撞击部彼此撞击,所以不存在在薄片输送路线中产生间隙的可能性。
接下来,将说明薄片排出引导件9的左右两端之间存在高度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堆叠装置101的撞击部和打印机100的撞击部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侧在高度方向上发生偏移,并且撞击部在发生偏移的端部处不彼此撞击,从而可能会在高度方向上产生间隙。因此作为板构件的薄片进给部80具有低的刚性,使得薄片进给部80跟随间隙柔性地扭转。通过以柔性地变形至薄片排出引导件9的左右两端的高度来跟随薄片排出引导件9的方式形成具有低的刚性的薄片进给部80,即使在薄片排出引导件9的左右之间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也能够无间隙地连接,从而能够提供良好的薄片输送。例如,薄片进给部80的材料可以选定为由具有薄的板厚(t=1.5mm)的铝制成,以具有跟随薄片排出引导件9的左右高度的刚性。
上述结构被制成为与堆叠装置101骑到打印机100上的结构相结合的形态,但是通过单独在堆叠装置中使用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结构,也能够吸收堆叠装置101的撞击部以及打印机100的撞击部的变化,以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良好连接。
以这种方式,设置了在传送时支撑输送表面上的薄片的接收构件,该接收构件设置有与打印机抵接的抵接部并且沿薄片的传送方向延伸。接收构件被设置成能够沿薄片的输送方向移动、能够在输送面内转动并且能够绕着在接收构件的基端处在输送面内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转动。即,接收构件设置于堆叠装置的接收口,并且在使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之时,接收构件柔性地移位或沿着打印机的薄片排出口变形。结果,能够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执行良好的薄片传送。
图15是示出连接着的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的立体图。图16A和图16B均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位置识别部401的图。图17A至图17C均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各状态下的位置识别部的俯视图。图17A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良好并因此无需进行调整的状态的图。图17B和图17C均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大幅度偏移并因此需要进行调整的状态的图。以下,将说明位置识别部件的结构和各状态。
打印机100和堆叠装置101的两端均设置有位置识别部401L和401R。位置识别部401L和401R均设置有:打印机100的薄片排出引导件9、薄片排出引导件9的撞击表面9A、能够沿堆叠装置101的输送方向摆动的薄片进给部单元89以及固定着的连结上引导件11。利用由位置识别部401L和401R的确认,能够确认堆叠装置101相对于打印机100的位置是否正确。
当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时,如图7所示,堆叠装置101侧的辊63骑到打印机100侧的辊接收板113上。因此,不论地面是否平整,均能够使开口部108的高度与开口部109的高度大致相等。辊63骑到辊接收板113上的位置在薄片传送部的正下方。因此即使堆叠装置安置地面或多或少不平整并且堆叠装置101其自身绕着骑到辊接收板上的位置转动,也能够维持各薄片传送部的高度大致一致的状态。
然而,堆叠装置的开口部108与打印机的开口部109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趋向于容易受到地面的不平整状态的影响。当安置有堆叠装置的地面相对于打印机安置地面不平整时,堆叠装置绕着已经骑到辊接收板113上的辊63转动。由此开口部108与打印机开口部109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偏移(分离)。
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具有三个状态。典型地,当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在大致平的地面上连接时,可移动的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与薄片进给引导件的撞击部9d撞击,从而建立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与撞击部9d之间不存在间隙的状态。该状态为图17A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看见设置于薄片进给部单元89的表面的三条位置识别线411中的两条。在该状态下,能够沿高度方向和输送方向正确地执行薄片的传送。
另外,在安置堆叠装置101的地面具有大的凸部的情况下,堆叠装置101绕着辊63沿开口部108与打印机开口部109之间的间隙变窄的方向转动。此外,薄片进给部单元89移动超过可移动的范围并与撞击部9d撞击。如果该状态长时间地持续,则存在破损的可能性。该状态示出在图17B中,在该状态下,能够看见一条位置识别线411。
另外,在安置有堆叠装置101的地面具有大的凹部的情况下,堆叠装置101绕着辊63沿开口部108与打印机开口部109之间的间隙变宽的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下,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不与撞击部9d撞击,从而在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与撞击部9d之间产生了间隙。如果在该状态下输送卷曲的薄片,则薄片前端会进入间隙,从而导致薄片堵塞。该状态为图17C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看见三条位置识别线411。在图17B和图17C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存在装置破损和发生堵塞的高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尽快进行位置调整。
图18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中的支座单元104的位置调整部501R的立体图。图19A至图19C均是示出位置调整部501R的截面图并且是示出调整范围的上限状态、中间状态和下限状态的图。以下,将参照图15、图18和图19A至图19C来说明位置调整部件的结构和操作。
支座单元104的两端的两个位置处均设置有作为位置调整部件的位置调整部501L、501R。由于位置调整部501L、501R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用位置调整部501R来进行说明。位置调整部501R被构造成脚部61至调整板513的高度能够随着调整螺栓512的转动而改变。在调整高度时,当转动调整钮511时,该转动通过压嵌于调整螺栓512的销515传递至调整螺栓512(参照图19A至图19C)。当调整螺栓512转动时,脚部61通过固定于脚部61的螺母912而上下移动。
当从图19B中的状态沿箭头K1的方向转动调整钮511时,沿向上的方向推起脚部61,从而产生图19A中的状态,因而能够适应凹的地面。另一方面,当沿箭头K2的方向转动调整钮511时,脚部61下降,从而产生图19C中的状态,以便能够相对于凸的地面进行适当地高度调整。
以这种方式,在位于安置位置的地面被形成为比大致平的面更凹的情况下,沿K1方向转动调整钮511,相反地,在位于安置位置的地面被形成为更凸的情况下,当沿箭头K2的方向转动调整钮511时,即使脚部61位于不平整幅度大的地面上,也能够对脚部61进行高度调整(将在后详细描述)。
图20是示出在执行堆叠装置的高度调整之时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图21是示出位于平的地面上的处于连接状态的堆叠装置101和打印机100的侧截面图。图22A和图22B均是示出在安置堆叠装置的地面被形成为凹的地面的情况下的处于连接状态的堆叠装置101和打印机100的侧截面图。图23A和图23B均是示出在安置堆叠装置的地面被形成为凸的地面的情况下的处于连接状态的堆叠装置101和打印机100的侧截面图。
以下,将说明用于调整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具体方法。
如图21所示,在安置位于平的地面上的打印机100和堆叠装置101之时,能够在不特别执行调整的情况下、在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与打印机中的薄片排出引导件9的撞击部9d良好地撞击的状态下进行连接。
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在安置堆叠装置的地面具有凹的表面的情况下,如图22A所示,在调整之前,堆叠装置101以使得薄片的排出方向上的前侧下降的方式与打印机100倾斜连接。能够通过从图22A中的状态执行高度调整来获得如图22B所示的良好的连接状态。
如图23A和图23B所示,在安置堆叠装置的地面具有凸的表面的情况下,如图23A所示,在调整之前,堆叠装置101以使得薄片的排出方向上的前侧升起的方式与打印机100倾斜连接。能够通过从图23A中的状态执行高度调整来获得如图23B所示的良好的连接状态。
以下,将参照图20中的流程图来说明执行高度调整时的一系列操作。
首先,在步骤S11,从上方通过目视来观察能够判断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在左端的位置关系是否良好的位置识别部401L,以确定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上的位置识别线411。此后,在步骤S12,判断位置识别部401L上存在几条位置识别线411。在存在两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图17A中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大致平的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良好,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7。在存在一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图17B中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凸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良,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3。
在步骤S13,松开固定钮514,在步骤S14,沿K2方向转动调整钮511,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11。在步骤S12,在存在三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图17C中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凹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良,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5。在步骤S15,松开固定钮514,在步骤S16,沿K1方向转动调整钮511,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11。当处理从步骤S12转移至步骤S17时,在步骤S17,紧固固定钮514,从而完成了左侧的调整。
此后,在步骤S21,从上方通过目视来观察能够判断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在右端的位置关系是否良好的位置识别部401R,以确定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上的位置识别线411。此后,在步骤S22,判断位置识别部401R上存在几条位置识别线411。在存在两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大致平的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良好,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27。在存在一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凸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良,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3,松开固定钮514,在步骤S24,沿K2方向转动调整钮511,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21。在步骤S22,在存在三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凹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良,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25。在步骤S25,松开固定钮514,在步骤S26,沿K1方向转动调整钮511,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21。当处理从步骤S22转移至步骤S27时,在步骤S27,紧固固定钮514,从而完成了右侧的调整。
此后,在步骤S31,再次从上方通过目视观察位置识别部401L,在步骤S32,判断位置识别部401L上存在几条位置识别线411。在存在单条或三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下,处理回到步骤S11。在存在两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下,判断出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良好,从而完成了调整。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处理来进行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调整。由此即使打印机100和堆叠装置101安置在具有大的不平整表面的地面上,也能够将打印机与堆叠装置各自的薄片输送路线中的开口部维持在良好的状态,而不会受到地面不平整的影响。结果,能够增强薄片输送传送的可靠性。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上述的堆叠装置和打印机,而且还能够适用于处理诸如薄片进给装置、压褶机(creaser)、文件读取装置等的装置之间的薄片用的装置。此外,本发明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制造装置中的工件的传送。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相同,所以以下将仅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
图24A至图24C均是示出堆叠装置101中的辊63和打印机100中的辊接收板113的侧视图。以下,将说明辊63在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之时骑到辊接收板113上的操作。
图24A示出了堆叠装置与打印机分离的状态。图24B示出了堆叠装置靠近打印机的状态。图24C示出了堆叠装置与打印机连接的状态。辊接收部300被构造成防止连接着的堆叠装置101与辊接收部300分离。
辊接收部300设置有辊引导件71和辊接收板113,其中辊引导件71能够绕着引导件轴72转动,辊接收板113能够以接收板轴74为基础转动。辊引导件71受到未图示出的弹簧的逆时针方向上的施力,并被维持在引导件端部75在堆叠装置101不与打印机100连接的条件下下降的状态。
辊接收板113受到未图示出的弹簧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施力,从而如图24A所示,被维持在辊接收面114在堆叠装置101不与打印机100连接的条件下倾斜的状态。辊引导件71和辊接收板113被构造成彼此连动,其中当辊引导件7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辊接收板1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当辊引导件7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辊接收板11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之时,辊63随着堆叠装置101靠近打印机100而靠近辊引导件71,从而使辊63与辊引导件71的引导件端部75抵接。此时,引导件端部75位于辊63容易骑到辊引导件71上的足够低的位置。当辊63与辊引导件71的引导件端部75抵接并且堆叠装置101被进一步推入打印机100时,辊63随着辊引导件71的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而骑到辊引导件71上。
当辊63骑到辊引导件71上且经过引导件轴72时,辊引导件71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辊引导件71的骑上面变成水平状态时,辊引导件71与未图示出的止动件抵接,从而停止转动。当辊接收板113随着辊引导件71的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辊接收面114变成水平状态时,辊接收板113与未图示出的止动件抵接,从而停止转动。此时,辊引导件71的骑上面与辊接收面114大致平齐(参照图24B)。
当将堆叠装置101从图24B中的状态被进一步推入打印机100时,辊63从辊引导件71的骑上面转移至辊接收面114并与辊接收壁119抵接。此时,辊引导件71从辊63骑到辊引导件71上的状态释放、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回到引导件端部75下降的最初状态。结果,引导件后端76升起,从而实现使辊63难以转回的拔出防止效果。
这里,在将图24A中的辊最低点64距地面116的高度表示为辊高度65、将图24C中的辊接收面114距地面116的高度表示为接收板高度115的情况下,辊高度65<接收板高度115的关系成立。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未图示出的脚轮与地面116分离。
即,堆叠装置变成处于不受地面不平整的影响的状态并且能够正确地执行薄片的传送。利用该结构,自然地,辊63趋向于容易被引至辊接收板113,并且使连接状态稳定化。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结构也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处理诸如薄片进给装置、压褶机、文件读取装置等的装置之间的例如纸等的薄片的情况。
应当注意,虽然说明了辊接收板113转动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采用使辊接收面114在维持在水平状态时不转动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方法:在该方法中,在脚部的位置随着位置调整机构的调整螺栓的转动而连续移动时调整堆叠装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说明使用调整凸轮的调整方法。
图25是示出支座单元104的位置调整部601R的立体图。图26A至图26C均是示出位置调整部601R的截面图。可转动地安装于支座单元104中的脚部61的调整钮611的下部设置有调整销616。与调整板613一体的调整凸轮617具有彼此高度不同的平面部617A、617B、617C。调整销616与调整凸轮617的凸轮面接触,转动调整钮611以使将与调整销616接触的凸轮面变化,从而能够以三段(多段)来调整脚部61的高度。
当从图26B中的状态沿箭头K1的方向转动调整钮611时,调整销616爬上调整凸轮617的斜面,以向上推脚部61,从而产生图26A中的状态,因而能够适当地处理相对于凹的地面的高度调整。调整凸轮617的调整销616已经骑上的平面部617C形成有槽,并且在调整了脚部61的高度之后,调整销616落入该槽中,以使位置稳定。
另一方面,当沿箭头K2的方向转动调整钮611时,调整销616爬下调整凸轮617的斜面,以使脚部61下降,从而将调整步骤从图26B改变至图26C,因而能够适当地处理相对于凸的地面的高度调整。在该状态下,调整凸轮617的已经骑上了调整销616的平面部617A形成有槽,并且在调整了脚部61的高度之后,调整销616落入该槽中,以使位置稳定。
以这种方式,在用于安置堆叠装置的地面被形成为比大致平的面更凹的情况下,沿K1方向转动调整钮611,相反地,在地面被形成为更凸的情况下,沿箭头K2的方向转动调整钮611。因此即使脚部61位于不平整幅度大的地面上,也能够对脚部61进行高度调整。
图27是示出用于手动调整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将说明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调整。
首先,在步骤S51,从上方通过目视来观察能够判断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在左端的位置关系是否良好的位置识别部401L,以确定薄片进给部单元89上的位置识别线411。此后,在步骤S52,判断位置识别部401L上存在几条位置识别线411。在存在两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图17A中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大致平的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良好,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57。
在存在一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图17B中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凸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良,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53。在步骤S53,松开固定钮614,在步骤S54,沿K2方向转动调整钮611,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57。
在存在三条位置识别线411的情况(图17C中的情况)下,判断出堆叠装置101的安置地面由凹面形成并且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良,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55。在步骤S55,松开固定钮614,在步骤S56,沿K1方向转动调整钮611,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57。在步骤S57,紧固松开的固定钮614。
随后,进行从S61至S66的处理,用与左侧所采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判断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在右侧的位置关系是否良好,并且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
通过该一系列的处理来进行打印机100与堆叠装置101之间的位置调整。由此即使打印机100和堆叠装置101安置在具有大幅度不平整表面的地面上,也能够将打印机与堆叠装置各自的薄片输送路线中的开口部维持在良好的状态,而不会受到地面不平整的影响。结果,能够增强薄片输送传送的可靠性。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调整钮能够以较少的转动量进行调整,所以能够缩短调整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使调整过程更易懂等。另一方面,因为需要较大的转动力,所以本实施方式优选地适用于调整重量相对轻的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实现使用高的刚性的薄片进给部80的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的良好连接的结构。
图28A和图28B均是示出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的立体图。薄片进给单元部单元8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81,各侧板81均设置有两个辊83。另外,薄片进给部80设置有位于薄片进给部80的薄片进给面所在侧的相反侧的面上的、与该相反侧的面大致垂直的转轴88和转动限制轴93。此外,转轴88安装有转动止动构件90。
图29A和图29B均是示出堆叠装置101的图。在堆叠装置101中的下支撑体87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处设置有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转轴88插入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并且能够在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中滑动。另外,下支撑体87设置有转动限制轴93插入用的、位于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的箭头D2的方向上的前方的转动限制槽94。
图29B是示出转轴88插入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并且转动限制轴93插入转动限制槽94的状态的截面图。下支撑体87设置有下弹簧接合部91,施力弹簧85使已经贯穿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的转轴88与下弹簧接合部91接合。该施力弹簧85沿箭头D2的方向对薄片进给部单元89b施力。转动止动构件90安装于转轴88,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的转动防止转轴88从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拔出。
如图中所描绘的,在薄片进给部单元89b受到箭头D2的方向上的施力的状态下,位于薄片进给部80的两端的辊83和转动止动构件90与下支撑体87接触,从而确定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的姿势。薄片进给部80的靠近撞击部(端部)80a的厚度比后方部80b的厚度厚,由此薄片进给部80的重心位于前侧。因此不与打印机100连接的堆叠装置101维持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的箭头D2的方向上的前侧(端侧)下降的姿势。
这里,将说明薄片进给部单元89b在打印机100中的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9d的右端与左端之间在作为输送方向的箭头D1的方向上发生大约数mm的偏移之时的操作。薄片进给部单元89b能够绕着转轴88(绕着与薄片进给部80的薄片进给面交叉的轴)转动。因此薄片进给部单元89b能够跟随左端与右端之间的偏移,从而能够与撞击部9d无间隙地抵接。
转动限制轴93插入转动限制槽94,以限制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的转动。然而,在预定范围内转动限制槽94的宽度比转动限制轴93的厚度宽,因此这允许薄片进给部单元89b在预定范围内转动。
接下来,将说明在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连接之时撞击部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发生偏移的情况。当沿箭头D2的方向将堆叠装置101推入打印机100时,设置于撞击部80a附近的辊83骑到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薄片排出口)上。在这一时点,通过设置于撞击部80a附近的辊83与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的接触以及设置于后方的辊83与下支撑体87的接触来确定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的姿势。此时,转轴88能够在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内倾斜。因此使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绕着与下支撑体87接触的位于后方的辊83转动。
以这种方式,当沿箭头D2的方向朝向打印机100推堆叠装置101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b沿着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柔性地转动,因而能够吸收撞击部的高度方向上的偏移。
接下来,将说明在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的左端与右端之间发生高度偏移的情况。供转轴88插入的薄片进给部引导槽92的宽度被设置成比转轴88的宽度宽预定的量。因此转轴88能够沿薄片进给部单元89b的长度方向倾斜。
将要倾斜的薄片进给部单元89b转动以匹配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的右端与左端之间的高度偏移,并且通过施力弹簧85的施力与打印机100中的薄片排出引导件的撞击部9d(薄片排出口)抵接。因此薄片进给部单元89b能够沿着薄片排出引导斜面部9c的右端与左端之间的高度偏移而柔性地倾斜,这能够使堆叠装置101的撞击部与打印机100的撞击部抵接。
此时,因为薄片进给部80的高的刚性,所以位于后方的辊83从下支撑体87升起,但是由此所产生的台阶不会过大,并且不存在由此发生输送不良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在薄片进给部80的刚性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堆叠装置101与打印机100之间良好连接。当连接着的堆叠装置101一旦与打印机100分离从而两者的连接解除时,薄片进给部单元89b回到最初的初始状态。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接收装置,其与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以接收薄片,该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薄片;和
多个脚轮,其将所述接收装置支撑在地面上,
所述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辊,其在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之时骑到设置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支撑部上,以使所述支撑部接收所述接收装置的一部分重量,其中,
当所述辊骑到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脚轮中的一部分脚轮从地面升起,并且所述接收口相对于所述排出口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骑到所述支撑部上的所述辊以不从所述支撑部脱离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用于高度调整的机构设置于所述脚轮之中的在所述辊骑到所述支撑部上时不从地面升起的脚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凸轮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辊设置在所述脚轮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口设置有接收构件,所述接收构件在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之时沿着所述排出口柔性地移位或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接收构件施力,其中,当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被解除时,所述接收构件受到所述弹簧的力而返回至初始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构件设置有支撑待被接收的薄片的面以及与所述排出口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部,并且
当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排出口的所述一部分抵接时,所述接收构件能够相对于与所述面交叉的方向上的轴以及与接收薄片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薄片处理装置包括打印机,所述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和支撑由所述打印机打印的薄片的堆叠装置。
10.一种接收装置,其与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以接收薄片,该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薄片,
所述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构件,其接收位于所述接收口附近的薄片,其中
所述接收构件在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连接之时沿着所述排出口柔性地移位或变形,以相对于所述排出口定位所述接收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接收构件施力,其中,当所述接收装置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被解除时,所述接收构件受到所述弹簧的力而返回至初始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构件设置有支撑待被接收的薄片的面以及与所述排出口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部,并且
当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排出口的所述一部分抵接时,所述接收构件能够相对于与所述面交叉的方向上的轴以及与接收薄片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轴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构件设置有与所述排出口的一部分抵接的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薄片处理装置包括打印机,所述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和支撑由所述打印机打印的薄片的堆叠装置。
CN201510632781.0A 2014-09-30 2015-09-29 物品的接收装置 Active CN105460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1070 2014-09-30
JP2014201070A JP2016069156A (ja) 2014-09-30 2014-09-30 物品の受け渡し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0650A true CN105460650A (zh) 2016-04-06
CN105460650B CN105460650B (zh) 2017-08-25

Family

ID=5558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2781.0A Active CN105460650B (zh) 2014-09-30 2015-09-29 物品的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80268B2 (zh)
JP (1) JP2016069156A (zh)
CN (1) CN105460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2285B2 (ja) 2014-09-30 2018-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スタッカ
US10967658B2 (en) 2017-02-27 2021-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heet storage device
JP6711780B2 (ja) 2017-05-12 2020-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009079B2 (ja) 2017-05-12 202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容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6708584B2 (ja) 2017-05-12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容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6882058B2 (ja) * 2017-05-12 2021-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容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7214994B2 (ja) * 2018-07-04 2023-01-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08846B2 (ja) * 2018-12-26 2022-02-10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3157A (ja) * 1997-11-13 1999-05-28 Sharp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CN1288819A (zh) * 1999-09-21 2001-03-28 惠普公司 打印机内进行介质形状控制的内部纸张引导装置
US20020163118A1 (en) * 2001-04-16 2002-11-07 Nobuo Inoue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paper sheets
JP4006289B2 (ja) * 2002-07-30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2413A (ja) * 2007-08-08 2009-02-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723A (en) 1994-01-19 1998-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feeding sheets from a front side,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for use therewith
JP3230948B2 (ja) 1994-10-03 2001-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79430A (ja) 1997-09-10 1999-03-23 Toshiba Corp 大容量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70316B2 (ja) * 2005-06-20 2008-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3157A (ja) * 1997-11-13 1999-05-28 Sharp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CN1288819A (zh) * 1999-09-21 2001-03-28 惠普公司 打印机内进行介质形状控制的内部纸张引导装置
US20020163118A1 (en) * 2001-04-16 2002-11-07 Nobuo Inoue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paper sheets
JP4006289B2 (ja) * 2002-07-30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2413A (ja) * 2007-08-08 2009-02-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69156A (ja) 2016-05-09
US20160090261A1 (en) 2016-03-31
US9580268B2 (en) 2017-02-28
CN105460650B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0650A (zh) 物品的接收装置
US20210129558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828547A (zh) 停止装置及辅助停止单元
US9434189B2 (en) Moun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1275720B1 (ko) 프린터 장치 및 롤러 어셈블리
CN112590411B (zh) 卡片打印机对准支架
CN209853380U (zh) 供纸装置
KR20190045903A (ko) 제함기 및 골판지 시트의 가공 위치 조정 방법
JP5294897B2 (ja) 紙受け装置における紙受け処理方法
JP2009029627A (ja) 折りテーブル及び対応するチョッパ折り装置
CN107879143B (zh) 供给装置
JP7259318B2 (ja) カール矯正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55038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084289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4999976B2 (ja) オートフィーダ装置
JP5542860B2 (ja) オートフィーダ装置
US8801173B2 (en) Sheet-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heet-discharge device
CN217023966U (zh) 一种传送机构及加工设备
WO202126156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S58151278A (ja) 単票印刷装置
JP2003128267A (ja) 画像記録装置
EP1319514A1 (en) Carriage aligning apparatus for ink-jet printer and method thereof
JP6519240B2 (ja) 搬送機構、及び印刷装置
KR20120103691A (ko) 절단 유닛으로부터 하류에 위치한 미리 절단된 홀더를 분리하는 유닛
KR20160124944A (ko) 합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